建筑企业经营状况范文

时间:2023-09-23 14:55:23

建筑企业经营状况

建筑企业经营状况篇1

一、管理会计的相关概念

管理会计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并不是很普遍。很多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不够完善,并没有把管理会计纳入财务管理的范畴。建筑企业要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由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向管理会计转变,实现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普遍应用[1]。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一)对企业全面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信息进行规划

管理会计结合企业内部管理状况,提供各种管理信息。它既包括加工、修正后的财务信息,也包括大量的非财务信息。管理会计相对比较自由。不受会计政策和制度的制约,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和管理需求,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变动进行分析,并通过与业务数据相结合,来反映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企业全面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信息具有科学的认识和了解。

(二)通过分析指标变动,揭示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通过结合企业发展经营过程中的指标变化,充分认识到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向企业管理层反映。首先,管理会计通过纵向的数据对比,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资金应用情况等具有明确的了解,并对预期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其次,管理会计通过与同行业进行对比,认识到公司目前的发展状况和竞争中的态势,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2]。

(三)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

以建筑行业为例,管理会计通过对国内外建筑行业的市场行情和行业变化等进行分析,对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和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评估,使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决策更加的科学合理。同时,管理会计通过对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资金、成本、税金和利润等进行核算和评估,以了解建筑企业的内部状况。管理会计通过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考虑经济规律的作用和经济条件的约束作用。通过合理科学的量化模型,对企业的成本、利润和资金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

(四)实现全面目标管理,对企业内部进行协调

管理会计是根植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它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状况密不可分,直接决定企业发展和决策中的经济行为。管理会计通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进行全面目标管理,使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目标达到一致和统一。管理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内部经营管理、决策和控制等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满足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对各部门的管理任务和目标进行明确的划分,实现各管理部门的相互沟通和合作,促进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整体管理目标的实现[3]。

(五)用数据信息对各部门工作进行汇总

企业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范围和管理要素相对比较多。企业的组织架构也比较清晰,企业内部员工各司其职。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会对日常工作状况进行汇报。但是,企业各部门之间具有独立性,缺乏交流和沟通。管理会计能够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通过用数据信息对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明确的反应,让各个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和了解,很大程度降低了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的难度,使各方面的信息更加清晰明确[4]。

三、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运用

(一)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是很普遍。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相关建筑部门对外国的管理会计理论进行不断的完善。并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制度不断变革。同时,建筑企业相关部门越来越认识到培养管理会计专项人才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应用并不是很普遍,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从业人员并不能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建筑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问题。相关建筑部门应该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促进建筑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5]。

(二)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际脱轨。目前,相关从业人员很重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不注重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建筑行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进行实践,导致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普遍。首先,研究人员对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仅限于理论层面,缺乏可操作性。其次,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没有立足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而是对外国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大量的借鉴,并不能满足中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最后,管理会计的研究层面狭隘,并没有在我国建筑行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得到普遍应用。

2.研究方法单一。管理会计涵盖的范围很广,适用于诸多领域。管理会计涉及到的知识构成也相对较多,既包括会计学和数学知识,又包括统计学和经济学知识。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主要停留在对经济数学的研究,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理论研究,很难满足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6]。

3.法律法规不完善。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对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制约。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建筑企业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阻碍了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普遍应用。现行的法律法规不适应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对建筑行业市场起不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导致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存在诸多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建筑市场的具体情况对法律法规进行不断完善。

4.专业人才缺乏。发展水平的制约,导致我国普遍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建筑企业中很多会计具有相关的管理会计知识,但是实践能力不足,导致其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并不乐观。建筑企业的管理会计,既要具有扎实的管理会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具备相关的建筑学知识。会计专业人员虽然对管理会计相关知识有所涉猎,但是普遍缺乏实践,制约了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的普遍应用[7]。

(三)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途径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结合。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结合,推进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对建筑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候,要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加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避免管理过程中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管理会计对建筑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和进行相关财务决策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财务会计的重要作用。在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协调好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关系,促进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

2.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层面的发展很迅速,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却存在诸多问题。任何理论的研究都要为实践服务。研究人员在对管理会计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也要结合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管理会计应用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行相应的实践。将与管理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践中,既能够促进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又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完善。

3.对管理会计行业进行有效监督。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既要重视国家的宏观调控,又要重视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监督,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规范和市场制度的完善。建立专门的部门和机构,有利于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同时,能够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学术交流,让管理会计相关理论真正为建筑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促进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完善和实践的快速发展[8]。

4.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的分离,导致目前我国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我国建筑企业整体财务发展水平。相关部门要对管理会计师和普通会计师进行明确的划分,对管理会计师的相关职能进行具体的要求。管理会计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技能,同时也要有相应的管理才能和知识储备,满足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相关部门要结合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制度考核体系,通过严格的考核,对管理会计人才进行选拔,促进管理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同时,建筑企业也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措施,以提高管理会计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适应建筑企业的发展需求。

四、结语

建筑企业经营状况篇2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经营管理;管理现状

由于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促使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使得各房屋建筑施工单位面临着不断增长的风险与挑战。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屋建筑工程必须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通过建立健全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完善经营管理制度、推行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等措施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1.房屋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

1.1房屋建筑工程经营管理的内容

经营管理主要是指按照企业经营目标对生产、经营、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进行有效调整的内部管理活动。建筑工程管里主要是指从房屋建筑工程的立项起,经过工程招标、规划、设计、施工等整个过程管理,以保证建筑工程项目高效率、高质量并顺利完成。在进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首先确定企业的精英形式和管理体制;设置管理机构,配备管理工作人员;做好市场调查,掌握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等。然后,再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并对企业员工进行激励,从而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1.2房屋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就是经营管理体制。只有形成了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经营管理体制,才能实现出经营管理体制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宏观控制。房屋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企业在项目中进行的每一项工作,能够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状况下,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对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形成新的企业动力,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保障企业能够持续、平稳、快速地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生存下来。

2.房屋建筑工程经营管理现状

2.1缺乏健全的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体制

房屋建筑工程体制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着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在房屋建筑工程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只有拥有功能齐全的管理机构和执行部门,才能够对建筑工程实现科学地分工,才能够明确职责和权利。目前,不少建筑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而缩减施工开支,缺乏健全的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如未设立专门的工程管理部门、经营管理混乱、权责不明确等,以上情况都无法保证经营管理的合理进行,还会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质量造成一定的损害。

2.2缺乏系统的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建筑行业竞争日益加剧,我国正在逐步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管理力度,并组织相关专家针对房屋建筑工程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和行业规范。但部分工程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单纯的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而对经营管理制度敷衍应付,并没有将它们贯彻落实到实处,导致房屋建筑工程经营管理制度形式化,无法保障工程经营管理的力度。

2.3缺乏科学的房屋建筑工程经营管理模式

我国目前建筑行业建筑施工的行业模式是以承包企业为龙头、以施工企业为骨干、以劳务作业为依托。该模式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实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方面是由于经营管理没有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模式,施工效率偏低,施工质量难以保障;另一方面是由于工程施工队伍综合素质偏低,不能实现对施工中人、财、物、机械的统筹管理,最终造成了大量资源被闲置或浪费,难以提升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

3.加强房屋建筑工程经营管理的有效措施

3.1深化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机构的改革

房屋建筑工程经营管理的前提就是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机构的建立。因此,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增强其竞争和效益意识;其次,根据市场需求对企业管理机构进行科学地改革,使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最后,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激发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形成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2实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经营管理责任制

由于房屋建筑项目施工规模大、分项或单项工程多的特点,其对协作性、系统性要求较大,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管理难度。施工单位应当实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经营管理责任制,旨在通过明确责任分工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等内容进行细化和责任分配,强化用人机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保障施工项目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总结

在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现状中虽然存在着工程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工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以及工程管理模式不够科学合理等问题,但是可以通过深化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机构的改革、实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经营管理责任制等措施来加强房屋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以提升施工单位施工的效率,保障施工质量,从而提升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建筑行业竞争中保持这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从益.试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建材,2013,02:231-232.

[2]李一鸣.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问题[J].门窗,2013,08:69+73.

建筑企业经营状况篇3

【关键词】“营改增” 建筑施工企业税负影响机理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技术手段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整体制度也在不断的优化晚上,这也就使得我国的税收制度在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对此要想有效的提升我国的经济整体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我国建筑企业要全面践行“营改增”相关内容。

一、“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负的积极影响

(一)对于企业的施工企业市场的竞争秩序的维护与规范有着积极的作用

“营改增”在实践中有效的优化了现有施工企业产业链管理,提升对各种发票管理系统的重视,有效的保证了人力、材料以及机械等成本发票的规范化与合法化发展,对于总包与各个分包内在的税务关系进行了梳理,可以说有效的制约了各种不正当的竞争意识与行为,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净化与发展有着根本的促进作用,可以在根本上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全面的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于相关建筑施工企业的产业链融合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实践中增值税中主要实行的就是凭借发票抵扣联抵扣制度,主要就是通过税务机关在网络上进行相关认证,然后通过发票将买卖双方进行系统的衔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进而有效的推动上下游产业的系统融合与发展。在整个链条中,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其下一个环节出现多缴税的状况,对此,增值税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基于施工企业为重点的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构建的利益关系,这种互相制约与交叉管理的模式对于整个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有着规范的作用。

(三)有效的缓解了营业税出现的重复征税问题

在实践中对于大部分的企业来说,起整体税负率的下降可以有效的舒缓企业存在的各种压力状况,将企业的不动产与增值税的抵扣条款进行融合,可以现对企业的相关投资内容的增值税抵扣,进而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投资发展,在根本上推动了企业的整体经济发展。

二、“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负的消极影响以及相关规避措施手段

(一)“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负的消极影响

在建设施工企业来说,企业购进的相关材料与设备的税额可以对其进行抵扣,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基于现阶段的实际发展状况来说,整体管理制度处于一个粗放的状况,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对较为滞后,在实行“营改增”之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起整体的税收负担状况。中国建筑会计协会通过对66家企业进行调查发展,在实行了“营改增”之后,这些企业应该缴纳的增值税与起之前缴纳的营业税相对来说,只有三分之一的企业税收负担有所减轻。对这些企业进行营业税的征税来说应该缴纳580151万元,在“营改增”之后,这66家企业共缴纳的增值税为1122430万元,增加了税收缴纳比例。也就是说这直接的提升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二)“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负相关规避措施手段

要想在实践中有效的规避“营改增”对于建筑施工企业造成的负担问题,就要基于一下几点开展工作:

第一,要不断的优化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模式

在现阶段的建筑施工企业发展中其多为劳动密集性质的企业,在整体上来说其发展模式多余单一,盈利能力相对较为匮乏,在“营改增”的推行之中,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压缩了企业的整体利润空间,对此要对其经营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与调整,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施工发展模式,基于其自身的发展经营的同时不断的拓展各种产业链,进而提升其整体经济价值,同时要不断的优化自身的设备模式,加强更新,利用相关设备的购进进行部分销项税额的抵扣,进而提升其整体生产效率,提升其内在的竞争能力。

第二,强化供应商管理。企业在购买材料的同时,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进而利用供应商管理系统优化企业税收负担,降低企业的资本投入,通过小规模纳税协调,让供应商可以提供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发票,进而实现对相关进项税额的抵扣。

三、结束语

税负也就是企业的税收负担率,起占总体利润的比例越大,企业的经营状况就显著,企业的整体收益也就越多。“营改增”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发展来说是利弊共存的,对此在实践中要正确的看待“营改增”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积极作用于影响,充分的凸显其内在价值,同时也要了解其消极影响,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与手段不断的规避影响,降低税收负担,进而在根本上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明山.“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6,(24):158+168.

[2]朱桂红.“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负的影响及其对策探析[J].财会学习,2015,(14):128-129.

[3]周洪斌.“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会计师,2015,(13):24-25.

建筑企业经营状况篇4

【关键词】建筑行业;“营改增”;影响分析;措施

一、关于建筑行业“营改增”的影响

针对建筑企业因“营改增”而产生的影响,接下来将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建筑行业“营改增”的有利影响

“营改增”对于大部分的建筑企业来说,它产生了许多税收好处,其对建筑行业的有利影响主要为:

第一,顺利避免重复纳税现象发生。

依照过去较低的营业税率,建筑企业在缴纳上一个流通环节的税费后,由于所产生的营业税无法抵扣进项税额,因此对于当前的工程建设依然要进行足额缴税,这就发生了重复交税的情况。而且工程项目的承包并不会因为任何不同,而对营业税和增值说分开征收。因此最终导致承担的负税额更高。“营改增”政策之后,这种重复征收的现象将有效避免。

第二,有效确保了发票的真实度。

在建筑行业的增值税纳税中,应税劳务实行国税机关统一开具的增值税发票。该发票具备多方认证渠道,同时连接网上税收发票系统,可以搜索查询到相关发票信息。有效避免开具营业税票据不正规和不严肃的情况出现,提高和确保了增值税发票的真实程度。

第三,对固定资产的更新更有利。

建筑企业不定期更新固定资产,除了保证固定资产与时俱进的应用性之外,还能有效促进建筑业的发展。过去按营业税征收时期,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不能进行抵扣,很不利。“营改增”政策之后,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得以常换常新,保证使用度和应用性,大大提高建筑企业工作效率,对新设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建筑行业“营改增”的不利影响

“营改增”作为我国税收结构不断优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身就是对于以往税收政策不足方面的一种改善。例如促进新设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避免建筑企业的重复纳税。尽管“营改增”利好更多,但是基于过去税收状况,其也有不利的影响。为尽量降低这种不利影响,应对挑战,建筑行业应充分了解“营改增”措施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针对性的制定措施、改善不利局面。“营改增”对建筑行业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第一,提高了对建筑行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

目前绝大部分建筑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都面临着这样的状况,知识结构陈旧、学习能力较差、时代意识缺乏、脚步落后,企业中综合素质人才缺口大。实施“营改增”政策后,如从业会计人员不加强业务素质的学习跟进和提搞,那么建筑行业将存在极大的风险和挑战。

第二,使建筑行业的税收筹划面临更大的挑战局面。

过去,单一的营业税征税方式,使得企业纳税筹划意识不高。在“营改增”现状下,税率和税额在不同条件下产生不同的数值。因此,应结合建筑企业的行业现状及税收优惠政策,合理进行税收规划。然而目前绝大部分建筑企业,因业务量大,而导致纳税筹划工作严重滞后,长此以往,建筑企业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第三,可能还会产生纳税负担。

“营改增”的初衷,就是奔着减少重复减税去的。但是如果建筑企业不依据相关条件,或者不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那么在“营改增”后,不仅不能有效实现减税目的,还依旧可能增加负税。因此,建筑企业必须予以重视。

三、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的措施

针对上诉“营改增”变革的不利和有利影响,建筑企业应积极制定相关应对措施:

1.加强“营改增”财务人员的培养,积极学习“营改增”的经验

我国建筑行业“营改增”政策的推行,对于财会人员来说是个学习的契机。此时,应当加强对财会人员关于“营改增”的培养。首先,企业应依据制定的培训计划对财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并启动培训考核机制。其次,财会人员要积极了解各个行业对于“营改增”的经验积累,与此同时将提高财会管理队伍的学习和应变能力。做好一切准备,制定相应应急处理方案,从而为“营改增”政策的全面推行保驾护航。

2.树立全新的纳税理念

对于曾经缴纳营业税的企业来说,在面临“营改增”政策的推行下时,一定要积极适应,迎面而上,树立全新的纳税理念。改革“营改增”后,企业已不再是面临单一简单的纳税税率,因而纳税筹划空间开始变得更大。树立全新的纳税理念,包括树立“一般纳税人”的意识和纳税筹划的观念。“一般纳税人”可以符合大部分的建筑行业,对于增值的进项税额可以有抵扣作用,所以建筑行业应该设立“一般纳税人”的意识,另外还要树立纳税筹划的理念,在复杂的纳税管理体系下,可以通过纳税筹划减少企业的纳税额,为建筑企业取得税收效益。

3.积极学习国家税收政策,及时调整企业经营战略

在改革政策推广实施前,国家会对各行各业的纳税情况做出相应的说明。在试点中暴露的诸多问题,相关部门会及时做出调整方案,结合试点经验和行业特点,制定相关的调整则,以保障新政策成功推行,最终形成符合建筑行业“营改增”的政策方案,为建筑行业税收政策的进一步推广,扫清了障碍。所以,财会从业人员必须时刻关注政策出台前的发展变化,积极了解最新的税收优惠措施,以便及时对企业经营战略做出相应调整。最大程度上凭借“营改增”产生的有利一面,避免或规避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促进建筑企业价值的实现。

四、结束语

“营改增”新政出台,不可避免的会对建筑企业有利有弊。弊端是,因企业对纳税筹划不落实不到位,从而造成纳税额增加的影响。例如,“营改增”实行前结存的施工设备、材料物资能否分期进项抵扣,工程预算定额计价体系中如何修改完善,销项税额的计提与增值税纳税义务时间的确定等。有利的方面是,企业得以减轻纳税负担、降低纳税额的影响。例如通过纳税企业的进项税额进项抵扣,可以促进建筑企业纳税额的减少,加强了纳税税票控制,优化了纳税结构。

建筑企业经营状况篇5

一、现代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1.是我国私营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比较缓慢,并没有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变,建筑行业一直是国有制的建筑主导产业,私营经济发展缓慢,同时也缺乏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改变了国有制建筑经济主导的局面。私营建筑经济成为市场中的一员,也是私有制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前的建筑行业是以国家为主导的产业,竞争力比较小,生产和经营方式比较单一,没有发挥市场的价值规律;再加上建筑行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监管起来比较困难,容易出现权力寻租的现象。原有的建筑行业市场缺乏有效的发展机制,但是随着私营建筑经济的进入,促进了建筑业市场的完善,是我国私有制经济发展的补充。由于建筑行业的成本比较低,所需要的启动资金较少,所以建筑行业中的私营建筑经济不断增加,增强了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改变了国有企业垄断的局势,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朝着更加健全完善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丰富了我国的私有经济,促进了私有制经济的壮大和完善。

2.是建筑行业本身的发展要求。

发展建筑行业的私营经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建筑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支柱行业,但是建筑行业又是属于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之一。早在1984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建筑行业被作为改革的重点,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员,这使建筑行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但是国家并没有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建筑行业的发展,反而让建筑行业在资源配置、价格形成等方面出现了滞后性的特征,这样的现状使得建筑行业的公司不得不靠压低价格来获取工程;并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住房、交通等的发展亟需建筑行业的支持,但是这些具有国家经济基础支持性质的建设项目,对建筑和施工的要求质量比较高。而且建筑行业在实际上来看仍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呈现出资本有机构成低、生产工业化程度低、社会服务性低以及建筑行业市场准入门槛低的特点;最后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改革的关键时期,我国已经具备了私营经济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土壤。在建筑经济总量的统计中,私营建筑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是促进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改变了传统的建筑行业发展格局,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规范发展,减少了、钱权交易行为的发生,提高了建筑行业发展的公平性。

二、现代私营建筑经济的现状

1.家庭化管理不适应市场的要求。

目前我国很多的私营建筑经济都是以家庭化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的,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家族式的私营建筑经济管理在我国的建筑行业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私营建筑所有者的权益,但是它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家庭式的管理方式,导致很多拥有技术的人才得不到重视和重用,严重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家庭式的管理方法在企业的决策方面会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不利于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此外家庭式私营建筑经济在聘用人才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公司内部的亲属关系,不利于充分发挥企业的人才优势,还容易增加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纠纷,不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

2.经营规模有限。

我国私营建筑经济的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拥有较少的资本就可以进行建筑行业。所以我国的私营建筑经济在整体上看规模比较小,经营方式比较单一,缺乏规模效益和企业效应;而且小规模的私营建筑经济的流动性比较大,他们所使用的都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员,不能承接高投入和高质量的建筑工程。

3.经营活动的短期性。

私营建筑经济还存在着经营活动短期的问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具有脆弱性的特点。一旦建筑过程中出现资金链断裂,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又找不到其他资金的支持,再加上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丧失了人才优势,建筑企业追缴欠款的能力有限,所以出现经营活动短期问题就不可避免。

4.私营建筑经济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私营建筑经济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公司制度没有建立,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和其他的配套机制。又加之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缺乏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法律法规的保护,企业缺乏完善的市场发展环境。企业内部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企业的财产流失,出现资源严重的浪费,造成企业财产的大量损失。这些都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威胁着企业的发展。

三、促进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策略

1.改变落后的经营模式。

私营建筑经济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改变家庭式或者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引进经理人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还可以向国外的发达国家学习国外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方法,立足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现状,从而研究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要摒弃传统的人才观念和管理理念,创新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经营方法,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严格控制,这样可以减少企业资源不必要的浪费,防止出现乱占、乱拿企业财产的行为。

2.提高领导者的综合素质。

一个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企业领导者的高瞻远瞩,企业的领导者要有转换市场眼光,对企业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首选企业领导者要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合理制定企业发展措施,对当前的市场形势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有清晰的认识。改变传统的家庭化管理模式,更新自己的企业管理和经营理念,结合自己企业所处的发展水平和经营现状,制定出适合企业的管理模式;此外企业的领导者还要建立科学的员工制度,在员工的选聘、晋级、培训等方面制定完善的措施,促进企业的优化。

3.创造完善的市场环境。

现代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健全完善的市场发展环境,这就要求国家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私营建筑经济市场经济规范和管理,使其有法可依;增强私营建筑领域的规范性。同时为了鼓励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国家还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来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

4.提供融资上的支持。

由于我国的私营建筑经济初始投入的资金比较少,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较低,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导致建筑的资金链断裂,企业又找不到及时的资金筹措渠道,很可能使企业出现破产、建筑活动暂停的状况。这时就需要金融机构能够给予私营建筑经济融资上的支持,降低它们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应该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降低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融资门槛,支持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加大贷款发放的力度。要完善私营建筑经济的市场准入机制,提高企业的市场准入标准,这样可以提高私营建筑企业的信用水平,增加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力度。

四、结语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了关键的时刻,私营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机遇,私营建筑经济要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认清社会发展的总趋势,顺应时代的潮流和社会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快促进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

建筑企业经营状况篇6

关键词:建筑业;所得税征收方式;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

企业所得税是建筑业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企业经营发展和参与竞争存在影响,因此研究完善建筑业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促进建筑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的界定与利弊

现行税法将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划分为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方式并存,适用于不同经营状况的纳税人。征收方式的不同,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方式和税款缴纳数额有直接的影响,关系着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因此适用何种征收方式,对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意义重大。

(一)查账征收与核定征收的界定。查账征收是指由纳税人在规定的纳税期限内根据自己的财务报表或经营情况,向税务机关申报所得额并缴纳税款的征收方式。这种征收方式适用于账簿、凭证、财务制度比较健全,能够据以如实核算,真实反映生产经营成果,正确计算应纳税款的纳税人。

核定征收则是指纳税人存在特定的法定情形,由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额并据以征收税款的征收方式。征管法明确规定了核定征收的适用情形,包括:“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以上六类情形符合其中一项,则税务机关有权按照核定应税所得率或者核定应纳所得税额的方法对纳税人进行核定,目前北京市主要适用核定应税所得率的方法。

(二)查账征收与核定征收的关系。由于长期适用核定征收,很多建筑业纳税人有一个误解,即核定征收是企业所得税主要的征收方式。但实际情况是,从国家设置企业所得税一开始就是以查账征收为主要的征收方式。从两者关系来看,查账征收是企业所得税征收本源方式,而核定征收是针对目前部分纳税人的财务制度不健全而采取的权宜之举。查账征收与核定征收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而是以查账征收为主、核定征收为辅的补充关系。不仅仅在我国,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以查账征收方式作为主要的征收方式,以核定征收方式为补充。因此,在实际税务工作中,应以查账征收为一般原则,以核定征收为例外。对于能够达到查账征收条件的纳税人,均应按照查账征收方式纳税。

(三)建筑业企业查账征收与核定征收比较分析

1、查账征收。正如有些学者所说,“查账征收方式具有让纳税人自主地、民主地分担国家在行政上各种课税的功能,是一种远比核定征收更具有伦理性的收税方式”。查账征收较之核定征收,更为规范、更为科学、更加能体现纳税人纳税自主性,就建筑业而言,它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查账征收能够促进企业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更准确地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有效的会计信息可以为企业提供有用的决策支持,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核定征收由于对财务会计核算要求较低,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进行财务健全的积极性,而查账征收对财务制度、账册设置以及原始凭证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可以促进企业建制建账、规范财务行为,使财务信息更准确地反映出企业效益状况。

二是查账征收较核定征收更有利于企业间公平的实现。核定征收应税所得率是国家根据各个行业各个地区的实际销售利润率或者经营利润率等情况测算得出,是统一的硬性标准,因此只能代表行业的总体水平不能反映单个企业的经营状况。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实际利润低甚至没有利润的亏损企业也要交纳高额的企业所得税,这显然是违反企业所得税以收益课税的设税本意和税法公平的。而查账征收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纳税,收益多多纳税、收益少少纳税、没有收益不纳税,更符合公平的要求。

三是就当前建筑业经济状况和现行税收政策而言,查账征收较核定征收企业税负要低,更有利于企业的竞争发展。查账征收与核定征收的税负差异主要体现在利润率与应税所得率的比较上。核定征收是分行业确定统一的应税所得率,用收入总额乘以应税所得率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然后再按税率确定应纳所得税额。因此,对于利润率高于应税所得率的企业,核定征收方式能够令企业少缴税款,而对于利润率低于应税所得税率的企业,核定征收会导致企业税款增加,税负加重。目前,北京地区建筑业适用的应税所得率为9%,按照25%法定税率计算,税负率为2.25%,而就建筑业经济现状而言,大多数建筑业企业的实际利润率是远远达不到9%的,因此,适用核定征收方式的税负水平要高于查账征收方式。

查账征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查账征收适用于账簿、凭证、财务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状况和财务人员水平要求比较高,企业的纳税成本也相对较高,对于经营规模较小、财务不健全的纳税人适用查账征收难度很大,若无法实现正确核算收入、成本或者取得合法的凭证,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企业所得税额,进而无法实现税款应收尽收。

2、核定征收。虽然在前文分析中核定征收较之查账征收有很多的弊端,但核定征收作为税法明确规定的一种征收方式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的,其优点主要体现在:

一是税款计征简便,对企业财务水平要求较低。在核定征收方式下,企业只需准确核算收入总额或者成本费用总额,即可计算出当期应纳税额,对企业财务会计及办税人员水平要求不高,同时,纳税申报程序也相对简单,方便企业申报纳税。

二是计征标准确定,促进税款征收。在企业财务不健全的情况下,由于无法实现正确核实,很多企业存在成本混乱、多列支出的问题,核定征收方式由于对同一行业适用统一的计征标准,因此能够避免企业因无法正确计算税款而少纳税或者不纳税,确保税收收入的实现。

三是征管相对简易,降低基层税务机关管理压力。随着现代经济发展,企业经营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同时新增税源数量大、类型多,这为企业所得税的日管带来了很大难度,基层税务机关面临的征管压力日益增大。核定征收方式相对查账征收税务机关的征管难度要低,日常管理、监督、检查都相对简易,能够有效降低基层税务人员的征管压力。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查账征收与核定征收各有利弊,查账征收更符合企业所得税的课税原理和税收公平,但要求较高,适用于财务健全、能够准确计算应纳所得税额的纳税人,而核定征收作为查账征收方式的补充,相对简单易行,适合于财务不健全的企业的征管。

二、建筑业企业经营类型及财务核算分析

(一)建筑业企业经营类型。按照目前建筑业经营情况,可以将建筑企业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有资质的企业,有一定经营规模,财务相对健全,能够实现独立核算、独立纳税;二是没有资质挂靠有资质的建筑公司,非独立法人,通常以分公司形式存在,财务上不独立核算,纳入被挂靠企业统一核算,且由被挂靠企业合并后统一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三是利用分转包的形式,分包高资质等级企业在社会上承接的工程,属于独立的法人企业,以自己的名义纳税;四是既没资质又未挂靠的小建筑公司等,独立法人,但经营规模很小,财务通常很不健全。由于现行企业所得税法采取法人税制,以上四类建筑企业中,第二类企业不再是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其余三个类型的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建筑行业经营的复杂性导致了各类型企业财务核算水平不一,加大了企业所得税的征管难度。

(二)建筑业企业财务核算的特殊性。较之一般企业,建筑业财务核算有以下特殊性:一是建筑工程周期长,完工进度和完成工作量的确定比较困难,收入确认及成本结转复杂、不易匹配;二是水泥、砖石、沙土等主要建筑材料供应者大都是个体经营性质,无法提供合法发票,能够提供发票的则材料价格显著升高,加大企业成本,同时材料数量不易计量和控制,导致企业成本核算大都不规范;三是异地施工比较普遍,经营环境复杂多样,很多建筑施工是在外地偏远地区进行,一般只派驻项目负责人并不派驻财务人员,财务核算更加困难;四是拖欠工程款现象普遍存在,企业常常垫资施工,在未获得收入的情况下按照权责发生制缴纳税款对企业负担过重,在实际中,很多企业依然按照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缴纳税款。

三、对完善建筑业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管理的思考

(一)依法科学确定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完善建筑业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既要消除建筑企业认为核定征收是企业所得税主要征收方式的错误误解,又要避免“一刀切”式的管理模式;既不能单纯依赖核定征收,也不能片面强调查账征收。要严格按照征管法确定的六项标准,并充分结合行业特点,依据企业实际的财务核算、账簿设置或纳税申报等状况,科学确定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

(二)完善税收政策,引导企业主动向查账征收方式迈进。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管理科学化的实现不仅依靠对企业的严格管理,更应依赖于合理的税收政策安排。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税收政策,引导企业主动地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账簿设置、依法正确申报。

1、建立核定征收累进应税所得率制度。在应税所得率的确定上,改变现行的分行业单一比例税率方式,参照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制度,建立分行业累进应税所得率,以收入额或经营规模标准划分设置不同的应税所得率,对于经营规模大、收入高的企业制定高的应税所得率。这样将有利于扶持小规模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大企业尽快向查账征收方式转变。

2、完善相关优惠政策。现行税法规定,核定征收企业不得享受除免税收入以外的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制定一些符合建筑业行业特点的优惠政策,突出查账征收方式的优势,降低企业适用查账征收而带来的财务成本。

3、制定建筑业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复杂性,应参照房地产行业制定单独的建筑业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细化建筑业企业所得税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对行业普遍存在的核算难点提出处理意见,指导企业财务核算运行。

(三)强化对建筑业企业的政策辅导和征收管理。一是对建筑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宣传和辅导,提高企业人员的税法意识,正确理解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企业依法纳税;二是强化建筑业征收管理。建立与建委等部门的信息联系制度,及时掌握建筑企业招标、施工、竣工等方面的信息,加大税务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反税法进行偷税漏税、虚假记账、虚假申报等问题。

综上所述,建筑业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的确定上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应通过更加科学的政策设置和征管措施,建立“以查账征收为主导、以核定征收为辅助、两种征收方式并存”的良性发展轨道,使查账征收与核定征收互相结合、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建筑业企业所得税的管理。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地方税务局税政一科)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守文.税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

[2]邹其端.规范建筑业税收征管的探讨.税务研究,1997.3.

[3]刘惠兰,夏广莉.对建筑业税收征管的思考.山西财税,2005.6.

建筑企业经营状况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负债筹资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主要的经营方式就是负债经营,如果这种经营方式运用恰当,就可以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如果运用的不够妥当,企业就会陷入困境,甚至是破产。在现实企业经济中,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是负债经营,负债概率很高,本文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目前资金紧张的现状,从筹资渠道入手,分析造成企业负债筹资财务风险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1目前建筑施工企业负债筹资的现状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就是资金,资金是一个企业的基础,其在企业经营中被形象地誉为“血液”。但是,当下有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高度缺乏运营资金,大都是通过高额负债的方式来维持企业的运营,平均的资产负值率已经达到了90%左右,那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导致施工企业出现这样的财务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条件下,企业要想获得项目,就必须通过低价来中标,这样就会导致项目的利润降低,影响企业的资金流,这是根本的原因。通过对现在大型公路投标企业的调查发现,降标率在22%到27%的范围内。除此以外,导致企业资金流来源减少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企业自身的问题,管理水平低下,盈利能力较差。

第二,在工程项目进行招投标的过程中,需要企业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比如投标保证金、质量保证金等,这些占用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导致企业资金紧张。

第三,垫资项目逐渐增多,垫资的数额也在逐渐增大。有很多项目不存在预付款条款,有些就是全垫资项目,这些都迫使企业采取负债筹资的方式来解决资金流的问题。

第四,企业在进行生产施工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企业收入无法得到业主的及时确认,这样就使得工程进度款或者变更理赔款无法及时地到位。

在当下建筑施工行业的经营模式下,对于大部分想要站稳脚跟,在竞争中获取胜利的施工企业来说,在经营中占据重要和关键地位的是做好负债筹资的风险管理以及防范。

2对建筑施工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研究

2.1筹资风险的主要来源

通过研究和分析,发现筹资风险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下面进行简要地描述。

筹资风险来源于具有不确定的企业经营利润率以及负债资金利息率。当企业投资利润率比负债资金利息率大时,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杠杆作用,利用一些负债资金来使自有的资金利润率提高;反之,企业采用借人资金的方式就会降低自有资金利润率,有时还会亏损,甚至是导致破产。

筹资风险来源于资本结构。作为一个企业来言,资本结构应该合理,也就是说自有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值应该合适,一般情况下若负债利息率低于投资收益率的时候,那自有资金收益率会随着负债比例的增大而变大,此时应当将负债的比例适当加大,不过当比例大到一定程度时,企业的集中还债风险就会变大,虽然企业收益率较高,但是资金流一旦发生问题,依然会致使企业破产;另一方面,债务利息率高于投资收益率,自有资金的收益率会随着负债比例的加大而减小,严重的可能就会发生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好。

项目经营失败导致的风险。这其中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由于决策的失误而导致项目经营的失败;另一个是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管理存在的问题,致使企业经营失败。不管是那种原因导致的经营失败,都没有办法将项目投入的大量负债资金归还,进而出现严重的财务风险。

2.2防范施工企业筹资风险的对策

(1)加强企业的风险意识,创建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有些变化是企业无法预测和掌握的,因此企业必须要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每时每刻都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对风险的评估和测试要定期进行,采用一些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2)企业的负债比率一定要合理。判定企业负债经营的合理性,是通过对企业资金结构的判断,也就是判断企业负债比率和企业的具体状况是否一致,风险和报酬是否是最佳组合。在实际的操作中,选择最佳资金结构的工作往往是相当复杂,而且难度较大,较高的负债比率适用于那些生产运营稳定、项目利润高、资金周转较快的建筑施工企业;较低的负债比率适用于那些经营不够理想的企业。如果反之,就会给企业带来筹资风险,甚至是破产。

(3)负债财务计划一定要合理。负债量的确定依据的是企业的资产数额以及企业经营的需要和可能。另外,还需依据企业的负债情况将还款计划制定出来。所以,企业要想通过负债经营的方式获取生存和发展,就要在管理和资金周转两个方面下功夫,尽量减小资金的占用额、缩短生产周期,增大产销率,减小应收账款,强化防范风险的意识。除此之外,当企业借入资金的时候,资金的使用和安排都要依据需要进行,并要使资金的结构合理,还要避免出现过分集中的还款期。

(4)对利率风险要进行准确地把握。对于市场货币的供求以及国家的相关利率政策,企业一定要加以认真地研究和分析,以便做出合理的负债筹资安排。在利率较高的时候,企业要将筹资数额尽量降低,或者只筹借一些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逐渐降低的情况下,企业也应该少筹资,对于必须要筹借的资金,企业应通过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来计算资金的数额。在利率较低时,筹资是比较有利的。在利率逐渐升高的情况下,企业需要积极地进行长期资金的筹集工作。

(5)将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对于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资金都比较分散,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采用一些方式将资金集中起来,使资金整体的利用率提高。另外,在项目中标后,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使得项目的盈利水平得到提高,还应尽量减少对资金的占用,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

3总结

建筑施工企业在面对这些不可避免的筹资风险时,应该创建一套与市场变化相一致的风险管理机制,使得项目的管理更加规范,从而使企业的盈利水平提高。在对筹资风险正确认识的前提下,充分掌握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1]和进.建筑施工企业负债筹资财务风险分析.《山西建筑》.2011年3期

[2]冷冬署,张艳林.负债筹资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9期

[3]庄瑞清.基于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相关措施探讨.《商场现代化》.2012年28期

[4]郭平田.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分析与控制.《发展》 .2010,5(4):233-234

[5]熊玲.浅谈现代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及其防范.《金融经济:下半月》.2012年4期

建筑企业经营状况篇8

建筑企业具有项目分布广泛、数量多、跨地经营、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等特点,导致其在税收、资金、人员等方面的潜在风险难以避免,并且近几年,建筑业的发展十分迅猛,随着该行业规模的扩大,也加速了建筑业整个行业的竞争,因此,建筑企业无论是在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上还是规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上都应重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2.大型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大型建筑企业由于其独特的财务管理特点导致其财务风险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2.1税收风险

(1)重复缴税

大型建筑企业投资规模大,分子公司遍布全国各地,跨地区经营是必然的,所以对于大型建筑企业而言,几乎要与全国各地的税务管理机构进行交涉,一旦某个环节的疏忽或政策执行的差异,就会导致大型建筑企业重复交税,进而加重了企业负担。比如,跨地区经营的异地项目在项目所在地的税务主管机关被强制要求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然而,在年度清缴时,异地项目的营业收入又并入企业总部,由企业总部在企业注册地缴纳所得税,根据相关税收政策,又无法抵扣异地项目已在当地缴纳的所得税。除此以外,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的水利建设基金、工会经费、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印花税等税费都存在重复缴税的问题。

(2)未及时缴税

大型建筑企业项目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国外,而总部只有一个,总部只能对各个子公司或项目从宏观上把握,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这就可能使总部不能有效及时督促大大小小、已完工或在建的所有项目按时缴税,一旦税务机关追究征缴,将导致多承担滞纳金或罚款的风险。

2.2资金风险

(1)企业总部很难管控所有的项目资金,无法保障资金安全。

大型建筑企业的施工项目一般多达上千个,因此项目资金的管理也是状况百出。有的项目在当地开设银行账户后没有及时上报至企业总部,导致总部无法对项目部资金进行监管,有的项目则根据业主方的要求在当地设立共管账户,导致总部无法对项目资金进行实时管控,甚至还有部分项目直接将工程款等往来资金直接通过私人账户进行收支,出现体外资金流,导致资金安全无法保障。

(2)垫资现象多,难以及时回收工程款。

近几年建筑企业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建筑市场供过于求,竞争激烈,这也使得建筑企业担负着垫付巨额资金的风险,同时发包方工程款的支付信用严重缺失。大型建筑企业为了企业生存必须承包各种大小项目,有时候甚至很少顾虑工程款的支付,发包方又以目前资金暂时周转困难、工程质量、工期延后等各种理由推托工程款的支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一旦企业资金链断了,企业再次恢复经营就很困难。

(3)融资额度大,成本高。

任何一家大型建筑企业都做不到仅凭自己的资金就可以支撑企业各个项目的施工,大多数企业不管是在施工初期还是在建的过程中都会涉及融资问题,企业融资的方式很多,不管采取哪种融资渠道,因为大型施工企业的贷款额度大,都会产生很大的成本,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营运风险。

2.3人员风险

由于建筑企业项目分布广泛,施工地点分散,财务监管难以集中,分散的管理难免会有财务人员从中谋利,而且可能出现内部人员勾结,以及财会人员贪污或挪用公款的风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正常营运。

3.大型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从上述大型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看出,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税收、资金和人员方面,本文针对这些方面给出建议,除此以外,企业还应该加强内部控制,以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建议如下:

3.1税收方面:

(1)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

大型建筑企业为避免重复缴税,除了要严格遵守《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外,还应与机构所在地以及项目所在地的税务机关积极沟通和联系,严格依据相关的政策、规定,对相关税种及时合理的缴纳和抵扣,避免企业重复缴税。

(2)加强监管力度

大型建筑企业应加大对下属各项目的税收监管力度,建立纳税备查台账,动态更新分析汇总,做到第一时间掌握企业所有项目的纳税情况;采取强制措施,对所有工程来款按照基准税率(如营业税及附加3.36%、印花税0.003%、个税1.5%等)扣留税款,督促项目部及时缴税。

3.2资金方面:

(1)控制自有资金,加强全面统一管理

首先总部要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必须做到记账人员与核查人员相分离,项目资金收入与支出必须经由总部统一审批和调拨;其次总部可以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对所有项目的自有资金总量进行归集,实现实时监控项目的资金流转情况,对于项目有闲置资金的,应集中闲置资金,以提高企业资金的流转,实现自有资金充分有效使用。最后,大型建筑企业要维系良好的银企关系,合理利用银行中间业务,做到科学理财,降低融资成本。

(2)及时催收工程款,规范工程款支付程序

建筑企业在承包企业时,应提前衡量发包方的诚信度;在签署合同时,应严格规范工程款支付程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按合同约定要求按时、按节点与发包方进行结算,收取工程款;在工程完工时,要及时催促发包方支付工程尾款。

3.3人员方面

(1)培养专业的风险评估人才

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建筑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缺乏一定的认识,企业整体对财务风险管理不够重视,企业缺乏专业的风险评估人才,不能形成完善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如今,建筑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也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应从根本上重视培养风险评估人才,这样才能在企业运营过程发现风险,采取措施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给企业带来利益。

(2)加强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

在现代经济社会,权利与利益已经被很多人所向往,人们的功利性普遍化,再加上一些不正之风侵蚀人们的思想,重利益,轻道德,人们的价值观已经扭曲,因此也导致了财务人员铤而走险,贪污,挪用公款,因此应该定期、分层给财务人员做一些培训和警示教育讲座,提升职业操守。

3.4财务制度内控方面

(1)推进财务预算,作好财务分析和预测。建立相对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和指标,通过收集各类财务数据定期进行分析,对于出现异常的财务指标应提前关注和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

(2)加大内部审计和财务稽查的力度。根据建筑企业的现代化管理需要,必须在内部审计和财务稽查环节中加强财务风险管理,通过内部审计和财务稽查,可以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并作出评价,对于风险管理中的缺口给予补救与修正,促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总结:

上一篇:现当代文学文学常识范文 下一篇:人员管理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