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

时间:2023-11-02 04:09:37

高血压优化治疗

高血压优化治疗篇1

关键词:高血压 冠心病 氨氯地平 阿托伐他汀钙 临床观察

高血压为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很可能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患者的血管腔出现狭窄,直接引起心肌缺血和缺氧,甚至坏死的发生[1]。高血压并发冠心病在中年人群中比较常见,已经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本县级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42例,将本组患者用电脑随机分组的形式成为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县级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42例,将这些患者用电脑随机分组的形式成为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收缩压大于160 mm Hg,或者舒张压大于95 mm Hg;具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或者在心电图检测中发现存在心肌缺血[2]。其中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55.22± 3.1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5年,平均病程(6.34±1.12)年。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54.54± 3.09)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4年,平均病程(6.29±1.31)年。两组患者在病例数、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

1.2.1 对照组 给予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每片剂量5毫克,每次一片,每日一次,连续治疗两个月[3]。

1.2.2 观察组 给予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每片剂量5毫克,每次一片,每日一次;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每片剂量10毫克,每次一片,连续治疗两个月。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的高血压治疗疗效、抗心绞痛治疗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高血压的治疗疗效 观察组高血压疗效优12例(占57.5%),疗效良8例(占37.5%),疗效差1例(占5%),疗效优良率95%;对照组疗效优7例(占32.5%),疗效良9例(占45%),疗效差5例(占22.5%),疗效优良率77.15%。两组患者的高血压治疗疗效优良率具有显著性差异,(c2=23.12,P

2.2冠心病的治疗疗效 观察组冠心病疗效优11例(占52.5%),疗效良7例(占35%),疗效差3例(占12.5%),疗效优良率87.5%;对照组疗效优7例(占35%),疗效良8例(占40%),疗效差6例(占25%),疗效优良率75%。两组患者的冠心病疗效优良率具有显著性差异,(c2=18.98,P

高血压并发冠心病在中年人群中比较常见,已经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本文使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和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冠心病,并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氨氯地平为临床上经常用的一种第二代长效双氢吡啶类钙拮抗类高血压治疗药物,其对血管有较强的治疗选择性,可以使患者的全身血管、冠状血管达到生理舒张的效应,具有有效舒张动脉壁、抗氧化、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钙离子内流、增加动脉弹性等作用。而阿托伐他汀钙片为新型的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其药理作用是通过对胆固醇在肝脏中的合成产生抑制,使得人体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量得到显著明显增加,使得患者的脂蛋白水平、血浆胆固醇水平得到显著降低。二者联合使用,既能有效发挥出良好的降压效果,从而改善由于损伤、牵拉等刺激造成血管的损伤,一定程度上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也能发挥出他汀类药物杰出的调脂效果,通过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调控NO合成、降低LDL-C、诱导内皮祖细胞发生分化,为心血管系统提供多层次保护,从而有效地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在降压和降脂的共同作用下,针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使用,可有助于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

综上所述,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治疗方面具有十分确切的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许锋成,刘天虎,晏明君,曾洪燕,尹晓华,陈蓉,巫万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和左旋氨氯地平联用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J]. 华西医学,2011(11):1633-1635.

[2] 卢世文.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影响观察和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33:167-168.

高血压优化治疗篇2

【关键词】 氨氯地平;瑞舒伐他汀;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1.106

原发性高血压是典型与动脉硬化有密切相关的血管病变, 尤其颈动脉中膜受累明显, 脑卒中发生率高。最新的临床研究提出患者很可能因IMT增加而提升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该类因素的控制十分必要[1]。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在控制血脂水平的同时达到血管壁炎性反应防控及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的目的, 有理想的动脉硬化防控效果。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60例。研究组男35例, 女25例。对照组男33例, 女2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规范系统的高血压治疗, 根据患者体质及病情强化运动锻炼、控制饮食脂质及盐分摄入。对照组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 2.5 mg/次, 1次/d, 连续2周相同剂量治疗后, 根据效果调整用药量, 如有需要, 提高至5.0 mg/次, 1个疗程为6个月。

研究组在给予对照组相同治疗同时, 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 每日晚餐后口服10 mg, 1个疗程为6个月。

1. 3 评价标准 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治疗前后IMT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两组血压控制有效性, 显效:舒张压下降>20 mm Hg (1 mm Hg=0.133 kPa)或恢复到正常范围;有效: 舒张压下降10~19 mm Hg或恢复到正常值;无效:血压降幅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血压及IMT水平 两组治疗前血压及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血压及IMT低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治疗后IMT及血压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不良反应 两组均无治疗相关的横纹肌溶解、肌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组1例治疗期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上升, 暂停瑞舒伐他汀后恢复正常。

3 讨论

两组治疗前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优于治疗前, 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同期(P

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发病机制及防控研究显示, 颈动脉中膜最易发生硬化, 这会大大提升脑卒中发生率[2]。选择合适的综合疗法在控制高血压病情的同时控制动脉硬化的发生十分必要。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诊疗资料显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IMT指标最能直接反映颈动脉硬化状况和趋势, 实际诊疗工作中和灵活利用多普勒超声测定分析IMT指标以了解临床疗效并指导作出更优化诊疗方案[3]。

总之, 氨氯地平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能全面改善高血压病情并延缓动脉硬化发生, 大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综合效益, 推荐作为高血压心脑血管危险群体首选用药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卫, 全胜麟, 李莹.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5):809-811.

[2] 郝振.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动脉硬化的影响.重庆医学, 2014, 43(16):2061-2062.

[3] 王思箭, 单翠红, 王世喜.瑞舒伐他汀钙合用左旋氨氯地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 31(23):1962-1964.

高血压优化治疗篇3

【关键词】 左旋氨氯地平; 氢氯噻嗪; 联合用药; 难治性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2-0175-02

近年来,高血压病发病率日益增高,有学者提出联合用药能提高降压药的降压效果[1]。本研究通过对比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和单纯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旨在指导临床医生科学搭配使用降压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将2008年2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36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和并发严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8例,男42例,女26例,平均年龄(67.4±6.1)岁;对照组68例,男44例,女24例,平均年龄(68.1±5.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两周停用降压药物,并保持低胆固醇、低盐饮食。对照组晨起服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药物由吉林施慧达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施慧达,2.5 mg/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氢氯噻嗪12.5 mg,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8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SBP和心率。疗效评价标准;显效:SBP下降≥30 mm Hg,并且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 Hg以上;有效:SBP下降虽然未达到30 mm 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 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对比

对比治疗前后患者SBP和心率的变化,两组治疗后的SBP和心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治疗后的SBP和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BP和心率变化

观察指标 SBP(mmHg) 心率(次/min)

观察组(n=68) 治疗前 167.9±19.7 120.4±15.1

治疗后 86.2±6.9 70.1±6.3

对照组(n=68) 治疗前 169.0±18.6 145.3±15.8

治疗后 86.8±7.1 81.0±6.7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12%(P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 例(%)

观察组(n=68) 45 17 6 62(91.18)

对照组(n=68) 31 16 21 47(69.12)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们健康水平的重要内科疾病之一。据有关报导指出,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例高血压患者,老年人群发病率尤为突出。且20%急性冠脉综合征、40%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和50%的出血性卒中均由于高血压引起的。因此,降压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左旋氨氯地平即为临床常用降压药之一。氨氯地平属二氢吡啶类长效钙通道阻滞剂。其有左旋和右旋两种对应体,相对于氨氯地平而言,左旋氨氯地平因去掉了右旋体,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具有很好的降压效果。本报告为探讨联合使用降压药是否降压效果更为明显。对照组采用口服左旋氨氯地平治疗,与采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的观察组做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BP由治疗前的(167.9±19.7)mm Hg下降至(120.4±15.1)mm Hg,心率由(86.2±6.9)次/min降至(70.1±6.3)次/min。较之单纯服用左旋氨氯地平的对照组,观察组的疗效更为显著;对比两组疗效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12%。可见,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疗效更为显著。结论与侯丽萍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使用能提高降压效果,较单纯服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赵连友.个体化治疗是控制老年高血压的重要对策[J].心脏杂志,2008,20(1):1-3.

[2]刘力生,龚兰生,孔灵芝,等.中国高血压防治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7.

[3]雷建国,邹文淑,王剑峰,等.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其优化治疗[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1(1):136-138.

[4]侯丽萍,赵红玲,张雪坤.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盐敏感性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2):1387-1389.

高血压优化治疗篇4

【关键词】大脑后循环供血不足;眩晕;高压氧

大脑后循环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常伴有眩晕、共济失调及视物障碍等症状,突然发生眩晕是其最常见、最严重的症状,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最大。目前尚缺乏有针对性的特效治疗药物,采用高压氧联合药物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改善症状。我院对80例大脑后循环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助高压氧治疗,在临床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80例患者全部为本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住院病例,其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40-75岁;病程1-7月;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平均年龄58.3岁,对照组平均61.2岁。两组病例基本情况经统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史玉泉主编《实用神经病学》(第二版)[1]确定诊断标准:①年龄40岁以上,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病;②经颅多普勒(TCD)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15ml),每日2次、丁咯地尔注射液(0.2),每日1次;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西比灵(5mg),每晚1次。

1.3.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采用大型医用高压氧舱进行高压氧治疗,由经过专业高压氧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操舱治疗。治疗压力为0.2-0.25MPA,升压15min,稳压70min(吸氧20min休息5min吸氧20min休息5min吸氧20min),减压25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两组疗程均为3周,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只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1次,治疗期间及疗程结束后其余治疗如血压、血糖、血脂的管理两组相同。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观察及疗效评定。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χ±s表示);等级资料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2治疗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7例,显效20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基底动脉TCD收缩末最大流速变化比较,治疗组治疗前27.68±5.23,治疗后52.23±5.02,对照组治疗前26.28±5.23,治疗后46.53±4.27,治疗组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大脑后循环供血不足主要发病机制是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发生硬化,血液粘度增高,血流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或微血栓形成状态,导致大脑后循环区域血液循环障碍。高压氧是一种特殊的供氧手段,可显著改善脑和全身的氧供,逆转缺氧的病理过程,缓解脑供血减少对脑细胞的影响,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有效地恢复。

高压氧治疗大脑后循环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主要机制:①高压氧下血液运输氧的方式发生变化,血中溶解氧量显著增加,提高血氧张力[2]。②高压氧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和椎基底动脉供血量[2]。③高压氧下提高血氧弥散速率,增加有效弥散范围,克服组织的氧供障碍[2]。④高压氧能提高氧的运输和传递,增加脑缺血区细胞的氧供,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有效地恢复[3]。⑤高压氧能抑制血小板凝聚,提高红细胞变形变性促进组织的氧合作用,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栓形成,有利于改善微循环,改善脑组织血液供应[4]。⑥刺激病灶区域的毛细血管新生,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5]。

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大脑后循环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并且安全可靠、无创伤,一旦确诊,应及时行高压氧治疗。

参考文献

[1]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第2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72-1073.

[2]杨益.高压氧治疗基础与临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62.

[3]Demcenko IT,Boso AE,ONeill TJ,et al.Nitric oxide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responses to hyperbaric oxygen [J]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2000,88(4):1381.

[4]钟盛武.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53例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1,23(5):175.

高血压优化治疗篇5

【关键词】 高血压; 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钙; 氨氯地平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Amlodipine combined with Atorvastatin Calcium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The clinical data of 105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April 2016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options given,the control group of 46 patients were given Amlodipine, observation group of 59 patients were given Amlodipine combined with Atorvastatin Calcium.The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treatment,the values of DBP,SBP,LDL-C,TG and TC were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those were mo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tha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ypertens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torvastatin Calcium; Amlodipine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dong Jiangnan Hospital,Guangzhou 5103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4.011

冠心病、高血压均为老年人常见且多发病,高血压易引起患者心、脑、肾等并发症,为冠心病最主要诱发因素。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变化,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需强化临床医师与患者重视度[1-2]。血压升高将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药物众多,但疗效不一。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作为心血管病医治常见药物,在血压降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4]。为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并为临床提供借鉴,本研究对于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已选定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05例患者分别行单纯氨氯地平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效果予以回顾性地分析,现将详细内容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05例患者予以回顾性地分析,按照治疗时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成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6∶20,年龄50~79岁,平均(62.45±2.14)岁,病程1~9年,平均(4.60±0.45)年;观察组男女比例32∶27,年龄49~79岁,平均(62.43±2.11)岁,病程2~9年,平均(4.63±0.48)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o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确诊,且均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WHO有关冠心病诊断标准相符合[5-6]。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和诊断标准相符合,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者;②静息状态下存在明显缺血型ST段变化者。(2)排除标准:①患风心病、心肌病、继发高血压和严重肾肝疾病者;②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③药物过敏者。

1.4 方法 勺榛颊呔于治疗前1周将其他降压与降脂药物停用,且给予扩冠活血、心脏负荷减轻等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行单纯氨氯地平片(络活喜,辉瑞制药有限公司,H10950224,5 mg/片)治疗,5 mg/次,1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H20051407,10 mg/片)治疗,10 mg/次初始剂量,1次/d,并按照患者具体病情调整药物使用剂量,但最大剂量不超过80 mg/d。两组均于患者服用前后对其血压与血脂情况加以测量,测量前静坐5 min。

1.5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与预后不良反应情况(头痛、心悸、恶心)。

1.6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DBP、SBP值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LDL-C、TC、TG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脂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心血管病之一,为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与心力衰竭等病理性因素,加之患者血压升高将增加冠心病发生风险及使冠心病病情加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临床积极采取有效降压药物对改善患者病情与预后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7-9]。为寻求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有效医治方法,促进患者预后改善,本研究对行单纯氨氯地平治疗的对照组和行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的观察组的血压、血脂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临床未积极采取有效药物治疗前,患者病情难以改善,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阿托伐他汀钙具有抗血栓、动脉硬化度延缓及抗炎等功效;氨氯地平属于一种钙离子类拮抗剂,能够有效阻碍钙离子跨膜进入患者机体心肌及平滑肌细胞,对患者外周血管阻力起到缓解作用,从而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症状,有效降低血压,其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发挥协同作用,取得显著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血压水平改善[10-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DBP、SBP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DBP值(85.60±11.52)mm Hg优于对照组(95.62±12.20)mm Hg,SBP值(132.45±12.05)mm Hg优于对照组(152.50±15.68)mm Hg,表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血压水平。

未行两种药物治疗前,无法达到血压有效控制作用,导致心血管事件易发,对机体血脂水平产生影响。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抗氧化、抗血浆炎症因子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作用,有利于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凝血纤溶因子表达。阿托伐他汀钙属于一种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通过遏制HMG-CoA还原酶而对胆固醇合成产生阻碍作用,且此类药物成分中含吡咯环、芳香基团,其中芳香基团可产生羟基化活性代谢产物,能够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加之其具有较长半衰期,可持久性抗炎氧化与阻碍胆固醇生成,促进患者血脂指标优化[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LDL-C(1.40±0.30)mmol/L低于对照组(1.90±0.40)mmol/L,TG(1.58±0.48)mmol/L

低于对照组(2.20±0.65)mmol/L,表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效果满意,能够促进患者血脂指标优化。此外,本研究结果和李颖等[16]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验证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的可行性,能够促进患者血脂指标改善。

阿托伐他汀钙降脂效果强,能够有效减少心绞痛等不良事件发生;氨氯地平具降压平稳、快速与血浆较长半衰期等特点,有利于保障药物使用安全性,两种药物耐受性好,患者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少[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9%与对照组6.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无论行单纯氨氯地平治疗或是行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安全性均较高,不良反应少。基于受外部环境及样本例数等因素影响,有关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需临床深入研究进行验证补充并做合理改善。

综上所述,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无论行单纯氨氯地平治疗或是行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均具有较高安全性,不良反应少,且联合治疗效果更佳,有利于优化患者血压与血脂指标水平,有效改善病情,促进患者康复,可被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学胜,张学平,陈慧.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1):1159-1160.

[2]王志军,周建芝,吴寿岭.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随访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2):151-154.

[3] Salehi-Abargouei A,Maghsoudi Z,Shirani F,et al.Effects of 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style diet on fatal or nonfat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s-Incidenc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n observational prospective studies[J].Nutrition,2013,29(4):611-618.

[4] Rosendorff C.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nd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J].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2015,129(4):435-470.

[5]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修理委员会.中国高血压基层指南(2014年修订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1):24-43.

[6]陈韵岱,李丹丹,董蔚,等.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门诊筛查流程及现状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12):995-999.

[7] Rysnik M K,Cripps P,Iff I,et al.A clinical comparison between a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 using high definition oscillometry (Memodiagnostic MD 15/90 Pro) and invasive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anaesthetized dogs.[J].Veterinary Anaesthesia and Analgesia,2013,40(5):503-511.

[8] Cho K,Tian M,Lan Y,et al.Validation of the Omron HEM-7201 upper arm blood pressure monitor,for self-measurement in a high-altitude environment,according to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International Protocol revision 2010[J].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2013,27(8):487-491.

[9] Skoglund P H,H?ijer J,?rnl?v J,et al.Amino-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but not cystatin C predict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male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independently of ambulatory pulse pressure[J].Hypertension,2015,66(3):363-371.

[10]林,熊明,阳波,等.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3):317-318.

[11]高静,丛洪良,毛用敏,等.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变异对冠心病患者阿托伐他汀钙调脂效应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28):2195-2199.

[12]贾坦,张李军,战义强,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4):301-303.

[13]李继远,李晓军,古长义.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249-251.

[14]高静,从洪良,毛用敏,等.CETP基因-629C/A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钙调脂效应及长期临床预后的影响[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3,30(5):553-558.

[15]英俊岐,高春燕,侯丽萍,等.小剂量左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同时或不同时给药降压及逆转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4,13(7):520-523.

[16]李颖,宋月霞,魏民,等.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疗效及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CRP、IL-4和IL-10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13):2500-2503.

[17]孔德玲,史孝玲.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降压药物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脉压指数和降压平稳性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11):1138-1140.

高血压优化治疗篇6

【关键词】 缬沙坦;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dn)的确切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糖尿病早期存在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包括高滤过、高灌注、高肾小球内压),是造成蛋白尿及肾小球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dn发生时,多种血管活性物质活性的改变也是促进病理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微量或大量蛋白尿和高血压是dn常见的临床表现,同时也是引起肾小球硬化、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的重要因素。早期、有效降低蛋白尿和高血压是延缓dn进展的重要治疗手段〔1〕。缬沙坦作为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的代表,除了能够有效控制血压外,还具有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减少肾小球对蛋白的通透性、延缓肾小球硬化进展的作用,目前已经广泛用于延缓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的缬沙坦治疗dn早期患者,观察其降低血压和蛋白尿、延缓crf进展的有效性,为dn的早期干预治疗探索新的用药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肾内科2006至2007年收治的dn住院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缬沙坦80、160 mg治疗组。各组患者详细资料见表1。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血压、肾功能水平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1.1 诊断及入选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t2dm)诊断标准。dn诊断符合1992年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制定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及分型〔2〕。本研究观察的患者均为早期dn患者,空腹血糖(fpg)>7.8 mmol/l;肾功能水平在代偿期内,即血肌酐<177 μmol/l;收缩压(sbp) 130~180 mmhg,舒张压(dbp) 85~110 mmhg。

1.1.2 排除标准 下列患者不纳入本项观察:①其他原发病(如慢性肾炎、高血压性肾病、狼疮肾等)所致的慢性肾功能损害;②急性肾功能损害;③肿瘤;④妊娠;⑤并发酮症酸中毒昏迷;⑥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或有禁忌证;⑦治疗依从性差。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法控制血糖,治疗过程中fpg控制在5.0~7.5 mmol/l,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必要时给予钙通道阻滞剂。实验组分别给予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80 mg或160 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则仅给予限制低盐饮食控制血压;控制不佳者可给予非洛地平(波依定,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5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所有患者均观察随访6个月,在观察期间均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纠正酸中毒、钙磷代谢异常和对症治疗。

在治疗前、治疗4、8、16及24 w结束时,随机监测血压3次,取平均值;分别留取患者血液和尿液标本,进行24 h尿蛋白、尿蛋白5项、血白蛋白、肾功能(尿素氮、肌酐)指标检测。同时对心悸、头痛、血管性水肿、干咳等副反应进行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prism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各组治疗前后以及同一时期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1 三组病人的临床资料(略)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不同时期sbp水平变化 见表2。3组患者平均收缩压在用药或调节饮食后均显著下降(均p<0.05)。在治疗8 w及16 w时,160 mg治疗组平均sbp显著低于80 mg治疗组(p<0.05),表明增加缬沙坦药物剂量能够提高降压效果和降压速度。

2.2 不同剂量治疗对蛋白尿及血浆白蛋白水平的影响 3组患者经降压治疗后尿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说明控制血压达标本身就具有降低蛋白经肾脏漏出的作用。与治疗前比较,80 mg治疗组在24 w时尿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160 mg治疗组在8 w时就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p<0.05),而且持续到24 w;与对照组比较,在16 w和24 w时160 mg治疗组尿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进一步证明160 mg缬沙坦治疗具有更好的降低尿蛋白效果(表3)。应用160 mg缬沙坦治疗能够增加血浆白蛋白水平(p<0.05);而对照组和80 mg治疗组尽管有降低蛋白尿的效果,但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水平没有显著差别(p>0.05)。见表4。

表2 各组患者sbp变化(略)

与80 mg治疗组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表3 24 h尿蛋白定量(略)

与本组基线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下表同

表4 血浆白蛋白水平(略)

2.3 缬沙坦治疗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见表5。对照组在控制血压后,尿素氮没有显著增加,而血肌酐水平在治疗过程中仍然逐步上升(p<0.05),表明在dn发展过程中,单纯控制血压无法阻止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应用缬沙坦治疗后,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均没有显著增加,并且与对照组比较,160 mg治疗组的肾功能指标明显降低(p<0.05),说明160 mg缬沙坦具有更加稳定的肾脏保护、延缓肾功能不全进展的作用。

2.4 不良反应比较 整个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发生一过性心悸2例次,头晕、头痛3例次,咳嗽1例次,轻度高血钾4例次,一过性肝功能损害1例次。缬沙坦80 mg治疗组发生咳嗽1例次,头晕、头痛4例次,轻度高血钾5例次。缬沙坦160 mg治疗组患者中,咳嗽l例次,头晕、头痛2例次,轻度高血钾5例次。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均较轻,未影响继续用药。

表5 三组肾功能指标变化(略)

3 讨论

高血糖是导致dn发生的最主要原因,长期有效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能够延缓dn的发生与进展已经毋庸质疑。除了血糖水平,血压无疑是dn进展最重要原因,前瞻性研究已经证明高血压对dn的进展起重要作用。大量长期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可延缓dn的进程,使尿蛋白排泄减少。本研究也观察到,三组患者在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降低血压后,均获得了较好的降低尿蛋白的效果。高血压和蛋白尿都是肾脏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对于出现蛋白尿的dm患者一旦合并有高血压,其发展至肾功能不全的危险性大大增加。研究显示,基础蛋白尿每升高1 g/d,肾功能进展的相对危险性增加39%;基础收缩压每升高1 mmhg,相对危险性增加3%;基础舒张压每升高1 mmhg,相对危险性增加6%〔3〕。ada推荐dm患者降压标准为130/80 mmhg(17.33/10.67 kpa),有蛋白尿者控制在120/75 mmhg(16/10 kpa)以下〔4〕。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主要活性介质,是一个生长和结构变异的助催因子,在导致高血压及靶器官损害中起重要作用。arb具有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相似的肾脏保护作用,可选择性地扩张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蛋白尿和白蛋白尿,延缓肾小球硬化。缬沙坦为新一代的arb,可选择性、竞争性地与angⅱ受体1亚型(at1)结合,特异性拮抗at1受体的作用大于at2受体约20 000倍,阻断了所有促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有关的angⅱ的作用,包括非ace酶促途径生成的angⅱ,从而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提高肾血流灌注量,增加水、钠排泄,减少血容量,使血压下降,改善肾小球的高代谢状态,从而达到保护肾脏、延缓肾脏病进展的作用〔5〕。但缬沙坦不结合、也不阻滞其他在心血管系统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激素受体、酶或离子通道。另外,由于缬沙坦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很小,因此在肾脏保护方面的作用优于其他类降压药物。本研究显示,在降压效果相近的情况下,缬沙坦治疗组的患者尿蛋白下降水平、肾功能水平的稳定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缬沙坦口服吸收迅速,2 h达血药峰值浓度,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23%,血浆浓度以双指数方式下降,分布相和消除相的平均半衰期分别为<1 h和约9 h,重复给药动力学没有改变,每日服用1次未出现药物体内蓄积。最大降压作用见于开始治疗后4 w,血压呈依赖性降低,其降压作用平稳且持久,每日服用1次即可获得持续24 h的降压效果。其降压作用与钠的摄入无关,也不影响心率。研究显示,分别应用80、160和240 mg口服后,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cmax的增加与应用剂量成正比,口服中低剂量(80~160 mg)时auc 0~48呈倍数增长,而服用高剂量(240 mg)时cmax与中剂量cmax相当,考虑可能是由于缬沙坦水溶性差,增大剂量后药物溶出有限,导致达峰浓度不呈比例增加〔6〕。因此本项研究选择了80 mg与160 mg两种治疗剂量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4 w时血压下降水平接近,在8 w和16 w时160 mg组降压效果明显好于80 mg组;而且在降低尿蛋白的作用上,160 mg组患者蛋白尿下降幅度与速度均优于80 mg治疗组。尽管在血浆白蛋白水平的恢复上,各组患者的检测结果接近,但仍可以看到在治疗结束时160 mg组的患者仍获得了比较满意的血浆白蛋白恢复效果。因此笔者相信增加缬沙坦的治疗剂量有助于加快dn患者血压达标的时间,增加控制蛋白尿水平、恢复血浆白蛋白浓度的治疗效果。多项研究已经证实充分控制血压能够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特别是在长期高血压导致的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患者;对于恶性高血压造成的进行性肾功能不全,及时有效的控制血压也能显著改善预后。本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在充分降低血压的情况下,尿素氮的水平在治疗过程中比较稳定,而肌酐水平仍然逐渐升高,提示控制血压对于dn所致的肾功能不全的发展作用有限,而应用缬沙坦治疗组的患者肾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后均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证实了缬沙坦在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上具有降压效果以外的作用机制,160 mg治疗组获得了更优越的肾脏保护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念生.糖尿病肾病的诊治进展〔j〕.广东医学,2001;22(8):671.

2 王海燕,郑法雷,刘玉春,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慢性肾衰诊断标准及分期〔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2):131.

3 王远英,孙承美.arb的肾保护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4):27?8.

4 姚 建,陈名道.糖尿病肾病及其早期防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18(8):330.

5 acourciere y,beanger a.long?term comparison of valsartan and enalapril on kidney function in hypertensive type 2 diabetics with early nephropathy〔j〕.kidney int,2000;58(2):762.

高血压优化治疗篇7

中医文献中虽然没有高血压的病名,但不代表中医对高血压并无认识,早在两千多年前《内经・至真要大论》中已有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刺节真邪》“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素问・调经论》也有:“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虽无高血压病名,但历代医家从“眩晕”,“中风”、“肝风”、“肝阳上亢”等病中均有较详细论述,并逐步认识到阴阳、脏腑、经络、气血多方面的失调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治疗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用药侧重多层面、多靶点入手,这与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的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似属异曲同工。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对高血压的防治研究做了大量工作。早在20世纪50年代陈可冀院士对高血压与弦脉的关系已率先论证。嗣后又有对高血压的舌诊,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病理、生理基础的研究。高血压的中医复方、单味中药治疗、针灸、气功治疗以及其机制的研究,均相继有较深入的探索并取得可喜的苗头和经验。中医对降低血压、改善症状、逆转靶器官损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料。

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优势所在

中西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高血压病因复杂,发病机制涉及体内多个系统,个体差异对药物疗效反应不一,病程较长,相关靶器官有不同损害,全世界的研究已历经一个多世纪,仍未阐明,至今也没有一种根治高血压的药物问世。近年来医学界对高血压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许多重要进展,如以循证医学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抗高血压治疗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有肯定的保护作用;提出了高血压治疗的理想水平值,并且有充分的依据认识到,高血压治疗的依据不局限于血压水平,还要看到心血管病等其他危险因素,包括是否有心、脑、肾损害及其他相关疾病;提出依高血压危险度估计,决定分层治疗,形成比较完善系统的治疗新观念。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并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高血压与患者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关系的平衡失调有关。在治疗上注重从整体观念出发而不完全局限于降压治疗。如更年期高血压,中医认为:天癸将竭,冲任虚衰,阴阳两虚,气血失调,以二仙汤通补奇经,阴阳并调,往往在整体调整的基础上,症状(失眠,烦躁、面烘,畏寒、自汗、盗汗、头晕、头疼、耳鸣)消失的同时。血压可稳步达标。

联合用药

现代医学经过大量循证医学研究提出,高血压治疗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联合用药个体化。这与中医的辨证施治强调因时因地因人治宜不谋而合。联合用药是中医药的方剂组成的基本原则,中医已经沿用数千年,有关方剂数以万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预防为主

现代医学强调对高血压的治疗要前移,主张一级预防(已有危险因素存在,而疾病尚未发生,或处于高血压亚临床状态时采取预防措施,控制减少疾病的危险因素,减少个体或群体发病率)甚至零级预防(没有危险因素存在时,即采取预防措施)。而中医的经典《内经》强调“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尔后药之,乱已成尔后治之,譬如临渴掘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倡治未病思想,与现代预防为主不谋而合。

改善症状有优势

临床许多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多有头晕、头痛、失眠、自汗、盗汗,便秘,耳鸣等临床症状,尽管规范使用降压药,但症状解除不理想,故血压达标不尽如人意。而中药在辨证施治基础上改善症状具有独特优势,如顽固性失眠、头疼、便秘症状缓解后,血压也随即下降。

另有部分患者原来症状并不明显,但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后,反而出现头疼、眩晕等症状及不良反应。此时如中西药物联合使用,可优势互补,在血压平稳达标的同时,症状随即改善。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改善,适当地增加运动等非药物疗法是药物治疗的前提,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中医的非药物疗法内容更为丰富。首先中医对情志发病与高血压眩晕头痛的认识早在《内经》中就已提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而肝主疏泄喜调达”,调整心理状态,保持心态稳定。中医在数千年的实践中,非药物疗法早已融汇在高血压的治疗之中。

适当运动

《内经》中就已主张导引(气功以及后世的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是很好的运动锻炼方式,早在半个世纪前我国中西医结合先驱邝安教授等近代国内外科学家对气功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本森一直从事气功对高血压疗效的研究。另一名医学家达蒂也证实气功疗法对高血压的疗效。他指出,对于那些已为药物控制住血压的患者,练功后虽未能使血压进一步下降,但却使服药量明显减少。美国的洛克菲勒基金大学用气功治疗高血压,参加试验的有500人,半年后75%以上都有明显疗效。研究表明,气功训练可使人体功能处于一种“松弛反应”状态。这一反应可使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动脉血乳酸含量降低,代谢率下降,血浆多巴胺β羟化酶(DBH)活性减弱,肾素活动性下降。这样使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发生变化,所以血管紧张程度缓解,血压下降。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表明:①气功锻炼对机体内部功能具有综合性调整作用;②气功疗法对降低血压、稳定血压、巩固疗效有肯定效果;③长期锻炼具有防治高血压病对靶器官的损害如冠心病、脑血管病等。

针灸

中医认为针灸推拿通过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体针治疗在临床中多以辨证治疗为主,是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选穴进行治疗,肝火亢盛型选取行间、曲池、风池,用泻法;阴虚阳亢型选取三阴交、照海、行间,曲池,用泻法;阴阳两虚型选取三阴交、足三里、关元、肝俞、肾俞,用补法;痰湿壅盛型选取合谷、丰隆、阴陵泉,用泻法。我院冯玉文主任医师根据辨证分型用艾灸法治疗:肝热型选足三里、太冲;阴虚阳亢型取足三里、蠡沟;阴阳两虚型取足三里、三阴交;痰湿型取足三里、丰隆,用艾灸法,每穴灸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总结观察受试者63例,对照

组42例,两组对照有显著差异,艾灸组降压作用显著。研究发现艾灸组血液黏稠度降低,而且调节血液凝血系统,从而降低了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另外还有陈德成单穴运用治疗高血压病:①人迎穴刺人1寸左右,针柄动摇如脉动,达到针刺穴位后留针5分钟,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15例,针刺后血压立刻下降,总有效率75%;②百会穴:用艾灸法将艾条点燃,从远处向百会穴接近,当患者感觉到烫时为1壮,然后将艾条提起,如此反复操作10壮,两壮之间应间隔片刻,以免起泡,每日1次,共治疗10例,治疗前后血压下降有显著差异;③肾俞穴:用2寸毫针刺入1.5寸左右,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亦可起到肾小管有选择性的排泄钠和氯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肾性高血压病患者。

另外我曾指导某加拿大研究生以耳穴压豆法,对比空白对照组(只贴穴不压豆,不按压),有显著降压作用。其他尚有梅花针、头针、眼针。火针,放血疗法,穴位注射也均有降压报道。

降压药的中医辩证应用

根据中医辨证以及患者的体质特点选用抗高血压药,可以减少降压药物的用量,发挥更大的降压生物效应,较少或避免其副作用。

利尿剂

常用的如寿比山(吲哒帕胺),系非噻嗪类吲哚啉类衍生物,具有利尿作用。有研究表明,寿比山对痰湿壅盛组的降压疗效和症状疗效,降压幅度明显优于阴虚阳亢组,且痰湿壅盛组的患者对吲哒帕胺耐受较好,这说明寿比山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较阴虚阳亢型更为有效,临床用于有水肿或舌体淡胖等痰湿壅盛表现的高血压患者尤为适合。对其作用机制,有人提出“气血阴阳失调、津液代谢障碍是高血压病的总病机”的假说,认为痰湿壅盛与脾虚、肾虚相关,脾失健运则津液内停、水湿不化;肾阳虚患者血浆心房肽含量低,利尿作用减少。寿比山能拮抗其利尿作用减少,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因此,利尿剂或有利尿作用的降压药(如寿比山)对于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疗效较好。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血浆肾素活性,抑制中枢及外周交感神经,降低心排出量,适用于高血流动力状态(心率快、心排出量高)的患者。此类症状类似中医肝胆火旺、肝阳上亢证的表现。因此,β受体阻滞剂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疗效较好。

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钙拮抗剂)能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减低心脏后负荷。钙通道阻滞剂对痰湿壅盛型、血脉瘀阻型高血压疗效较好。对第2代钙拮抗剂波依定(非洛地平)的降压作用与高血压病的四种常见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表明,波依定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血压降低幅度更明显、症状改善的有效率高,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疗效优于其他三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临床应用广泛,对该类药的辨证应用研究也相对较多。如洛汀新(贝那普利)对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的血压降低幅度更明显、症状改善的有效率高,对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的疗效优于其他三型。依那普利对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也优于非肝阳上亢型。中医肝阳上亢证的主证有烦躁易怒、头痛、头晕、烘热等,这些症状与交感神经功能兴奋有关,而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系非常密切。高血压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明显高于对照组,肝阳上亢型以高肾素、高血管紧张素II居多。洛汀新和依那普利作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抑制血浆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及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等作用,故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另外,阴虚阳亢或肝肾阴虚型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更佳。综合上述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或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疗效较好。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对血管紧张素ll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与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比较研究表明,二者总有效率和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比较,伊贝沙坦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证候疗效均优于氨氯地平,而且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伊贝沙坦通过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阻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从而改善肝阳上亢的症状。表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也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疗效较好。

高血压优化治疗篇8

关键词: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方法;优势

高血压属于常见多发性疾病,有着“三高”与“三低”等特点,其中三高指的是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三低指的是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服药率,甚至有学者指出还有不爱用药、不规律服药及不难受不吃药“三不”特点[1]。为此高血压患者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案治疗,才能改善预后与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与优势,我院针对接诊的80例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对象80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时间2013年4月~2016年4月。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确诊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2],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67.8±3.4岁(39~77岁);病程4.8±1.2年(1~13年)。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67.5±3.7岁(41~75岁);病程4.7±1.5年(1~12年)。在前述一般资料上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包括马来酸依那普利片,5 mg/次,2次/d,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2.5 mg/次,1次/d,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次,1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辩证治疗:①肝阳上亢:方药为龙胆草、泽泻、天麻、茵陈各12 g,山栀、柴胡各10 g,黄芩、木通各9 g,、生地、决明子、钩藤各30 g,以及车前子20 g。②痰湿壅盛:方药为半夏、南星、陈皮、菖蒲各9 g,天麻、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各12 g,丹参、生山楂、车前子各30 g,以及川芎15 g。③肝肾阴虚:方药为生地、山药、何首乌、珍珠母各30 g,天麻、丹皮、茱萸肉、泽泻各12 g,桑寄生、杜仲、枸杞、川牛膝、白芍各15 g。④阴阳两虚:方药为巴戟天、茯苓、茱萸肉、泽泻各12 g,五味子、石菖蒲、远志各9 g,熟地、麦冬、杜仲各15 g,肉桂3 g、制附子6 g。将上述方药采取水煎煮服用,1剂/d,分为早晚两次服完。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生活质量评分,并对比分析。

1.4 评价标准[3] 研究疗效标准如下:治疗后患者舒张压降幅不低于10 mmHg,且降压至正常或者降幅不低于20 mmHg为显效;治疗后患者舒张压降幅不足10 mmHg但降到正常范围或者降幅10~19 mmHg为有效;治疗后未能达到前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卡方(χ2)检验,而计量资料则用均数(x±s)表示,予以t检验,以P

2结果

2.1组间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显效2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50%,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但中西医对本病发病机制理解及体系均不同,治疗理念也就有一定差异[4]。中医学并无血压概念,对血压变化引发的疾病主要根据其症候表现归为“中风”、“眩晕”、“头痛”等范畴,但因为这些诊断无特定血压制含义,为此高血压或低血压都可能发生上述类型。中医治疗重视“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强调脏腑、气血及阴阳平衡,在治疗高血压上善于从机体状态失调着手,对患者体质差异进行分析,掌握血压升高与其他脏器间的病变关系,根据致病因素如居住条件、情志、饮食等进行辩证治疗。

我院针对接诊的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则加用中医辩证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血压与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刘h ,张京春,史大卓,等.波动性高血压与血小板活化及其中西医结合干预策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7):869-872.

[2]倪宇艇.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的切入点及策略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5):601-602.

[3]张春华.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5(6):860-861.

[4]杜国亮,刘冬,侯艳平,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5,19(10):1546-1547.

上一篇: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范文 下一篇:金融风险如何防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