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合理规划范文

时间:2023-11-09 11:35:20

城市的合理规划

城市的合理规划篇1

城市滨水区(Urban waterfront)的繁荣与衰退直接影响着沿海、沿江、沿湖城市的经济发展,因为城市滨水区同时具备文化旅游、购物旅游和景观旅游三种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鉴于此,很多国家都将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生活的中心地带,并把其开发作为振兴经济的重点,这就使城市滨水区的合理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1城市滨水区的概念和类型

1.1城市滨水区的概念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主要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包括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区域[1]。

1.2城市滨水区的类型

滨水区是以水系为中心、相对于周边实体界面而存在的一个空间场所,是一个包括多方要素的系统。滨水环境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滨海型、滨江型、滨湖型、滨水型4种。

2我国城市滨水区规划不合理现状

滨水区是一个城市中景色最优美、最动人、最能反映出城市特色的地区,因此滨水环境的合理规划尤为重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与此同时,大量的水体受到污染,破坏了滨水环境。现在政府将精力重新投放到城市滨水区开发上,以挖掘城市滨水区的巨大潜力。然而很多城市在设计时忽略了滨水区设计的地域性,盲目照搬其他国家城市的设计,导致滨水区在景观设计和滨水环境的利用上失去了地域性特色。更有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将滨水区岸线划开,并出让给房地产开发商,使之缺乏长远规划,尽管当时可多收一些卖地所得,但长期下去直接影响滨水景区对民众的吸引力,导致客源减少,在经济上是得不偿失的。现实里很多城市滨水区在规划时,只是在沿岸大搞房地产、商业区开发,严重忽视了滨水区吸引人的重要因素,即人在滨水区中所表现出来的亲水性原则。

除了短期利益驱使造成的城市滨水区规划不合理问题之外,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整体的协作,也是造成城市滨水区出现不合理规划的症结之一。如水利部门在规划设计水岸时,只是单纯的考虑到防洪问题,在护岸断面的设计上采用直立式建筑,以提高防洪标准。垂直陡峭的人工砌体把人和水截然分离开来,大大降低了亲水性。再如市政园林部门在滨水区岸边的绿地规划中仍套用城市街道的绿化方案,栽种一些装点城市的绿色主体植物,没有充分考虑与滨水环境的有效结合,从而也影响了市民对亲水的要求。

此外,科学有效的规划和管理也是城市滨水区发展的重要前提。城市滨水区最根本的就是水,河道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滨水区的发展。由于很多城市比较注重工业的发展,但是又不能严格管理,使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严重影响了滨水环境。目前我国治理滨水区水环境的方法主要使用滨水植物,四川省成都市活水公园就是利用南河、府河河道改造出滨水浅滩,通过大量水生植物的栽植,净化滨水区的水质。

还有一点,很多城市滨水区的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到地域性的差异,往往是滨水区的规划与地方特色文化脱节,缺乏地方特色与水文化的有机结合,从而降低了滨水区的吸引力。

3城市滨水区的合理规划

城市滨水环境是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共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城市环境,是以“人”为中心、以城市水体为主线,建造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滨水环境,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求。事实是,城市滨水环境规划与设计至今仍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对于城市滨水区的合理规划研究,主要是研究如何充分体现它的亲水性特征[2]。

3.1滨水区水岸规划

水岸地区经常为铁路、道路或航运等交通线路使用,极易造成市民亲水的障碍;虽然可使用地下通道、天桥或其他空中廊道等方式连接,但在视觉上、环境上、心理上和生理上对人的影响很大,常常在最后出现无人使用、水岸荒芜的结果。例如美国芝加哥市的湖岸林荫路曾经是个幽静宜人的滨水区林荫路,随着机动车时代的到来,都被改造成如高速公路一样的通道,单一的交通功能取代了原有的具有交通、观光等综合功能的城市街道,滨水区变成了一个服务区,一个通过的地方,而不是漫步徘徊的地方。

城市的合理规划篇2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合理布局;问题

Abstract: How to scientifically grasp the inherent law of city development, conscientiously do a good job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y, better adapt to city development trend, adapt to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become an urgent task; this paper simply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ity planning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put forward the opinions on how to carry out rational distribution.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layout problem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规划设计应了解的几点问题

1.1城市规划设计的目标

城市规划设计的目标总的来说就是让城市的居住环境更舒适。城市规划设计师需要在做城市规划设计时找出问题,及时的总结问题,不断的对城市规划做一些必要的调整、修改。

1.2城市规划设计的综合性

城市规划设计师不仅要有形象思维的能力,而且要有把城市各要素高度抽象化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要保持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现代的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工程规划,更是社会发展与环境规划。这一要求本身就需要设计师上升一个高度,另外,设计时应该具有扎实和全面的专业知识,对建筑设计要相当的敏感,随时捕捉能为自己带来设计灵感的信息。城市规划工作是一个团队合作的产物,所以,需要各部门专业人员的分工合作才能完成。

1.3城市规划设计的公众参与

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必须通过对市场强有力的调控,来保证城市在发 展中“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和实现城市、人、自然的和谐统一”,让广大市民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才能避免公共利益被资本侵蚀,才能保证城市发展能够为民众而不是只为资本“谋求更多的福祉”。世界许多城市的调查表明,若市民存在较强烈的主动参与意识,则规划实施在组织管理上将十分顺利,反之,则给规划及实施带来麻烦,甚至会拖延或阻碍规划目标的实现。

2.城市规划设计的现状

2.1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发展失去调控作用

这种“规划失效”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许多城市总体规划尚未到期,但城市建设规模已经完全突破原定的框框,许多城市为期20年的规划指标在5年内“完成”已成为“常识”;另一方面总体规划的实施进程滞后于规划的期限。基础设施不能合理布局和相互衔接,反映在道路建设上就是修了挖,挖了又修,老百姓戏称为城市道路应安上拉链。

2.2城乡规划体制分割,城郊接合部建设混乱

城市郊区的规划管理没有具体细则,因而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只能将其划成空白地带。实际工作中,规划部门与土地管理部门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使得城郊接合部成了“两

不管”的脏、乱、差地带,造成引人注目的“城市郊区病”

2.3开发区规划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脱节,自成体系

各类开发区、大学城、科技园、软件园、旅游度假村等可以独立进行规划,肢解了城市的总体规划,给城市的长远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2.4生态系统未得到重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80%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农村河道、地下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全球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我国就占了八个。

3城市规划设计中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3.1以物质环境建设为尺度的规划设计模式,缺乏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

物质性的规划设计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表现为“经济理性”和“发展优先”的思想。城市规划中的景观与绿地规划仍停留在追求空间视觉效果的形式层次,强调人工对环境的改造,以期在短期内获得崭新的景观。传统的园林与绿地规划设计偏重于内容的安排和形式的赋予,往往采用单一的修饰物质环境的方法。园林和绿地的规划以娱乐性和舒适性作为规划的模式与评价标准。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生态环境规划仅仅注重于技术的运用,而忽视了规划手段本身。我国现行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模式是以环境保护技术作为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在于控制“三废”等的排放,并以其作为评价的标准,偏重于利用技术手段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声环境等物质层面上的治理与保护,主要的保护手段为末端治理式,仍属一种被动式的保护规划模式。

3.2不注重地方特色,盲目套用大城市设计模式,小城市结构形态环境雷同

城市规划中“技术乌托邦”的思想与文化的趋同性带来城市规划色的缺失。我国目前城市规划设计模式是以功能主义的基础,以规划技术作为主要规划手段的模式。尤其是文化的趋同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成为现实,技术性文化占主流地位的结果是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日趋同质化。城市规划对特色的认识有待全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只是注重规划中的物质特色,忽视了小城市特色中的非物质要素。城市规划中注重城市内容要素(建筑、设施、管理机制、技术手段、城市功能等)的共性方面,没有注意到诸如山川水势、建筑材料、文化、历史、地方技术等构造城市素材的特色方面。

(2) 城市特色应是一个整体,从结构形态规划,用地总体布局到详细规划、单体设计的各个步骤,从城市总体景观到街道、建筑都是其特色所在。我国小城市详细规划的模式是先由道路交通控制划定的地块的大小、形态等,然后在地块上布置形态各异的体量并依此而制定详细规划,各个建筑单体也标榜自我,以营造各自的特色,城市规划设计中套用大中城市的规划模式,造成城市原有特色的消失。在规划设计不注重原有的地形、景观特色,造成城市特色多样性的减弱和原来良好的社会空间与城市肌理的破坏,这也是减弱城市特色的一个方面。

4.城市规划设计的提升

4.1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不能仅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讨,还要注重务实,从我国的特有国情出发,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以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中规划研究是基础,规划技术是保证,规划实施是关键。

(1)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流。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上。

(2) 人性化的规划理念。城市规划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所以说,不管怎样规划,其设计宗旨就是首先应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如果一个城市规划不从人的思路出发,再高超的技术再雄厚的物质投资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应把城市的规划提高到人性的高度来对待,让城市规划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

4.2规划方法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根据阿普尔压德的观点,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

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

(1)加强规划与发展的整体性,重视城乡二元的协同发展关系。切忌盲动,应以老城区改建为依托,适当开发新区,同时要兼顾郊区的协调发展,以整体性为原则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避免新的条块分割的产生,也减少对良田的占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2) 突出强调弹性,适应多变性。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变化,如国际环境和区域环境的变化。强调弹性设计,是针对传统规划只集中预测一种的倾向,缺乏弹性和灵活性的问题而提出的,在用地布局上考虑“相容性”以综合区替代功能区,以保证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项目难以确定,需要滚动发展,从而既能满足现实建设需要,又有为远期、远景的发展奠定规划软环境,而且能增强边境城市在国防等方面的应变能力。

5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对规划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设计师能够本着“合理”、“ 舒适”的设计理念来开展工作。笔者主要通过阐述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城市规划设计现状、城市规划设计特性以及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供同仁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王东升.浅谈城市规划管理机构[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3.

[2] 何卫东,禇晓武. 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J]. 江苏城市规划, 2006, (07)

[3] 杨宏山.多元利益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管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9,4.

城市的合理规划篇3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规划;合理规划

城市滨水区(urban waterfront)的繁荣与衰退直接影响着沿海、沿江、沿湖城市的经济发展,因为城市滨水区同时具备文化旅游、购物旅游和景观旅游三种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鉴于此,很多国家都将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生活的中心地带,并把其开发作为振兴经济的重点,这就使城市滨水区的合理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1城市滨水区的概念和类型

1.1城市滨水区的概念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主要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包括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区域[1]。

1.2城市滨水区的类型

滨水区是以水系为中心、相对于周边实体界面而存在的一个空间场所,是一个包括多方要素的系统。滨水环境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滨海型、滨江型、滨湖型、滨水型4种。

2我国城市滨水区规划不合理现状

滨水区是一个城市中景色最优美、最动人、最能反映出城市特色的地区,因此滨水环境的合理规划尤为重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与此同时,大量的水体受到污染,破坏了滨水环境。现在政府将精力重新投放到城市滨水区开发上,以挖掘城市滨水区的巨大潜力。然而很多城市在设计时忽略了滨水区设计的地域性,盲目照搬其他国家城市的设计,导致滨水区在景观设计和滨水环境的利用上失去了地域性特色。更有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将滨水区岸线划开,并出让给房地产开发商,使之缺乏长远规划,尽管当时可多收一些卖地所得,但长期下去直接影响滨水景区对民众的吸引力,导致客源减少,在经济上是得不偿失的。现实里很多城市滨水区在规划时,只是在沿岸大搞房地产、商业区开发,严重忽视了滨水区吸引人的重要因素,即人在滨水区中所表现出来的亲水性原则。

除了短期利益驱使造成的城市滨水区规划不合理问题之外,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整体的协作,也是造成城市滨水区出现不合理规划的症结之一。如水利部门在规划设计水岸时,只是单纯的考虑到防洪问题,在护岸断面的设计上采用直立式建筑,以提高防洪标准。垂直陡峭的人工砌体把人和水截然分离开来,大大降低了亲水性。再如市政园林部门在滨水区岸边的绿地规划中仍套用城市街道的绿化方案,栽种一些装点城市的绿色主体植物,没有充分考虑与滨水环境的有效结合,从而也影响了市民对亲水的要求。

此外,科学有效的规划和管理也是城市滨水区发展的重要前提。城市滨水区最根本的就是水,河道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滨水区的发展。由于很多城市比较注重工业的发展,但是又不能严格管理,使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严重影响了滨水环境。目前我国治理滨水区水环境的方法主要使用滨水植物,四川省成都市活水公园就是利用南河、府河河道改造出滨水浅滩,通过大量水生植物的栽植,净化滨水区的水质。

还有一点,很多城市滨水区的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到地域性的差异,往往是滨水区的规划与地方特色文化脱节,缺乏地方特色与水文化的有机结合,从而降低了滨水区的吸引力。

3城市滨水区的合理规划

城市滨水环境是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共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城市环境,是以“人”为中心、以城市水体为主线,建造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滨水环境,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求。事实是,城市滨水环境规划与设计至今仍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对于城市滨水区的合理规划研究,主要是研究如何充分体现它的亲水性特征[2]。

3.1滨水区水岸规划

水岸地区经常为铁路、道路或航运等交通线路使用,极易造成市民亲水的障碍;虽然可使用地下通道、天桥或其他空中廊道等方式连接,但在视觉上、环境上、心理上和生理上对人的影响很大,常常在最后出现无人使用、水岸荒芜的结果。例如美国芝加哥市的湖岸林荫路曾经是个幽静宜人的滨水区林荫路,随着机动车时代的到来,都被改造成如高速公路一样的通道,单一的交通功能取代了原有的具有交通、观光等综合功能的城市街道,滨水区变成了一个服务区,一个通过的地方,而不是漫步徘徊的地方。

由于长期遭到漠视,水岸地区的景观和设施多半缺乏吸引力。大部分的水岸受限于相关的法律规定,很少考虑将休闲、步道、观赏、餐饮、游乐、活动场地和演艺场所等空间或设施予以适当结合[3]。而以商务中心为主体的美国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市城市的复兴历程证

明,一个城市滨水区的合理规划是个明智之举。在近20年的时间里,罗德岛州的普罗维登斯市从一个毫不起眼、及其落后的城市发展成为了一个美国东北部最具活力的城市,这座城市的发展凸显出了合理规划的前瞻性与重要性。

水岸的规划设计能否体现亲水性,往往是其设计成败的关键。水具有可塑性,通过岸线的处理,可以丰富水的平面形态,增强亲水感。换言之,水岸设计要尽量尊重自然,保持并利用水体自然流畅的形态。在亲水性设计中,应本着使人可以在各种距离与水接近的原则,尽可能提供戏水、游水等各种亲水方式,尤其是护岸设计的形式直接影响着人与水体的亲疏远近。通过对护岸断面进行不同的处理,形成各种样式的水际空间;护岸的断面可采用分层式、台阶式、坡地式的立体化处理及其他方式,来增加亲水的体验方式和时间。而有些城市为了提高防洪标准,采用直立式的防洪墙,使人们远远高于水面之上,毫无亲水可言。例如上海外滩建设的堤岸可以防御千年一遇的洪水,听上去确实很有安全感;但是因为堤岸过高,市民甚至走在中山路上都无法见到江中过往的船只,更何况堤岸的结构设计使得难以种植乔木植物,这在炎炎夏日里更是缺少人与自然融合的亲切感[4]。

3.2滨水环境生态保护与绿化建设

  很多城市的滨水区建筑物比较多,没有合理利用滨水环境,忽视了生态保护与绿化建设的有机结合。还有部分城市的滨水区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大搞房地产开发,建设水景住宅、黄金旺铺等等,甚至连水中岛屿都被密集的高层建筑所覆盖,忽视了自然生态保护与绿化建设,严重破坏了滨水环境的和谐,使滨水区失去吸引力,长远来看得不偿失。务实的做法我们建议,应当建立自然生态系统,引入和繁衍自然群落,如虾、鱼、蟹、水生植物和乔灌木等,特别要保护珍稀与濒临灭绝的动植物,这是城市滨水区生态环境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内容。温州市近郊的三洋水网地带、重庆江北cbd滨水区就是重视生态建设的经典案例[5]。

城市滨水区绿地属于复合区域,包含水域和陆域,蕴涵丰富的景观与生态信息。滨水绿地比一般城市绿地更要突出其生态价值、景观价值。滨水绿化配置需要合理选择树种,做到本土树种与引进树种、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速生树种与长寿树种相结合,合理地进行树木组合。让市民在四季都可以看到城市滨水区的绿色景观,欣赏到滨水区的绚丽多彩,使滨水区在任何季节都散发出独特的吸引力。除了种植绿色植物外,还需要布置一些景观建筑,包括凉亭、游廊、牌楼、假山等等。像一些雕塑、栏杆、指示牌等景观小品也是滨水绿地的亮点之一。这些布置可以极大地满足市民休息、观景以及亲水等功能的需求。扬州市古运河滨水区在绿地规划上与扬州的地方特色相结合,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此外,适当种植水生植物,对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有很大帮助,进而改善河岸自然状态。

3.3亲水平台建造

城市滨水区的空间设计同街道空间设计是一样重要的,一些国内外优秀城市滨水区在规划建设中,都充分利用水体组织城市开放空间,建造大型亲水平台。美国的巴尔的摩市已经成为东海岸游客参观游玩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其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是源于它的开发模式。从1950年开始到现在,巴尔的摩市内港区一直在改建,它以商业、旅游业为重心来吸引游客,将住宅、办公楼和旅馆布置在商业中心,而把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绿地广场等休闲设施和其他类似展览馆之类的旅游设施建在最接近水面的位置。此外,像美国纽约市的南街港等城市滨水区,在规划上更是重视大型亲水平台的建造。

城市滨水区可根据自身的环境特点,建造合适的亲水平台。例如建造绿色公园,主要以散步晨练为主,不定期举办特色展览等活动;将水上主题餐厅、水上影院、各种艺术表演场所等娱乐设施都镶嵌到滨水区中去,可极大丰富城市的滨水环境,提高市民积极投入亲水活动的参与性;像游船观光、主题公园观光、水生物展览馆、水利博物馆等可充分利用滨水区的水资源与历史文化积淀,使到访滨水区的每位游客都有所赏、有所学、不虚此行;充分利用城市滨水区的天然优势与地域性进行亲水性项目的开发,建设江滩浴场、划船场地、沙滩运动场等,可极大地增强城市滨水区的亲水特色[6]。

3.4建筑布局

 

城市滨水区是其周围环境与水体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综合组合体,因此城市滨水区空间的塑造也要遵循“生态足迹”的发展思路,使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和亲水平台有机结合,体现城市滨水环境“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出足够的开放空间,让市民和游客充分享受到城市滨水区的魅力。

滨水区具有集文化旅游、景观旅游和购物旅游于一体的特点,提到购物旅游,景区中的商业建筑必不可少。城市滨水区商业建筑应充分利用景区水体优势,依水而建但又能体现人工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毫不掩饰人在其中表现的亲水性。滨水建筑布局要合理

,大型购物广场、写字楼的规划要与滨水景观相融合,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比起密集型建筑布局,分散型更适合城市滨水区的建筑特征。因为城市滨水区主要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自然景观,密集型建筑布局会喧宾夺主,从而掩盖和破坏了滨水区的自然景观。分散型布局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将建筑随意建在水岸旁,合理规划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建筑本身就很有特点,但是因为布局不合理,所有建筑放在一起就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在城市滨水区商业建筑布局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最佳视点的选择要合理,游客、市民密集区是最好的选择;二是布局要有层次感,不少城市滨水区的建筑都是尽可能的依水而建,尽可能的往高层建,尽可能的充分利用每寸土地,以追求最大利益。事实上就是这种规划设计使得很多城市的滨水区陷入低迷的现状,这种布局极大地压缩了滨水区的立体空间。不合理的布局让建筑群不能与滨水区美丽的自然景观融合到一起,遮掩了迷人的景色,从而失去了滨水区特有的吸引力[7]。

4小结

城市滨水区的合理规划要体现人在其中表现出来的亲水性原则。本着这个原则,对城市滨水区文化旅游、景观旅游、购物旅游三种旅游资源潜力进行合理开发。目前国外很多城市都有丰富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借鉴过来,并结合国内不同城市地域性特点合理规划,以营造出环境良好的城市滨水区。

参考文献:

[1] 童宗煌,郑正. 城市滨水环境规划设计若干问题初探[j]. 现代城市研究,2001(5):14-18.

[2] 徐勇健. 城市滨水区旅游开发初探[j]. 经济地理,2000(7):99-102.

[3] 黄成才,杨芳. 南京秦淮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探讨[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23(3):26-29.

[4] 勾波.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探讨——以苏州盛泽荡湿地公园为例[d].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5] 林荣. 城市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景观塑造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3.

[6] 王姣姣. 人、景观、生态——城市滨水区设计研究[d]. 河北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

[7] 杨子辉. 城市生态化滨水休闲空间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2005.

城市的合理规划篇4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规划;合理规划

城市滨水区(Urban waterfront)的繁荣与衰退直接影响着沿海、沿江、沿湖城市的经济发展,因为城市滨水区同时具备文化旅游、购物旅游和景观旅游三种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鉴于此,很多国家都将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生活的中心地带,并把其开发作为振兴经济的重点,这就使城市滨水区的合理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1城市滨水区的概念和类型

1.1城市滨水区的概念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主要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包括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区域[1]。

1.2城市滨水区的类型

滨水区是以水系为中心、相对于周边实体界面而存在的一个空间场所,是一个包括多方要素的系统。滨水环境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滨海型、滨江型、滨湖型、滨水型4种。

2我国城市滨水区规划不合理现状

滨水区是一个城市中景色最优美、最动人、最能反映出城市特色的地区,因此滨水环境的合理规划尤为重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与此同时,大量的水体受到污染,破坏了滨水环境。现在政府将精力重新投放到城市滨水区开发上,以挖掘城市滨水区的巨大潜力。然而很多城市在设计时忽略了滨水区设计的地域性,盲目照搬其他国家城市的设计,导致滨水区在景观设计和滨水环境的利用上失去了地域性特色。更有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将滨水区岸线划开,并出让给房地产开发商,使之缺乏长远规划,尽管当时可多收一些卖地所得,但长期下去直接影响滨水景区对民众的吸引力,导致客源减少,在经济上是得不偿失的。现实里很多城市滨水区在规划时,只是在沿岸大搞房地产、商业区开发,严重忽视了滨水区吸引人的重要因素,即人在滨水区中所表现出来的亲水性原则。

除了短期利益驱使造成的城市滨水区规划不合理问题之外,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整体的协作,也是造成城市滨水区出现不合理规划的症结之一。如水利部门在规划设计水岸时,只是单纯的考虑到防洪问题,在护岸断面的设计上采用直立式建筑,以提高防洪标准。垂直陡峭的人工砌体把人和水截然分离开来,大大降低了亲水性。再如市政园林部门在滨水区岸边的绿地规划中仍套用城市街道的绿化方案,栽种一些装点城市的绿色主体植物,没有充分考虑与滨水环境的有效结合,从而也影响了市民对亲水的要求。

此外,科学有效的规划和管理也是城市滨水区发展的重要前提。城市滨水区最根本的就是水,河道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滨水区的发展。由于很多城市比较注重工业的发展,但是又不能严格管理,使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严重影响了滨水环境。目前我国治理滨水区水环境的方法主要使用滨水植物,四川省成都市活水公园就是利用南河、府河河道改造出滨水浅滩,通过大量水生植物的栽植,净化滨水区的水质。

还有一点,很多城市滨水区的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到地域性的差异,往往是滨水区的规划与地方特色文化脱节,缺乏地方特色与水文化的有机结合,从而降低了滨水区的吸引力。

3城市滨水区的合理规划

城市滨水环境是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共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城市环境,是以“人”为中心、以城市水体为主线,建造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滨水环境,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求。事实是,城市滨水环境规划与设计至今仍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对于城市滨水区的合理规划研究,主要是研究如何充分体现它的亲水性特征[2]。

3.1滨水区水岸规划

水岸地区经常为铁路、道路或航运等交通线路使用,极易造成市民亲水的障碍;虽然可使用地下通道、天桥或其他空中廊道等方式连接,但在视觉上、环境上、心理上和生理上对人的影响很大,常常在最后出现无人使用、水岸荒芜的结果。例如美国芝加哥市的湖岸林荫路曾经是个幽静宜人的滨水区林荫路,随着机动车时代的到来,都被改造成如高速公路一样的通道,单一的交通功能取代了原有的具有交通、观光等综合功能的城市街道,滨水区变成了一个服务区,一个通过的地方,而不是漫步徘徊的地方。

由于长期遭到漠视,水岸地区的景观和设施多半缺乏吸引力。大部分的水岸受限于相关的法律规定,很少考虑将休闲、步道、观赏、餐饮、游乐、活动场地和演艺场所等空间或设施予以适当结合[3]。而以商务中心为主体的美国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市城市的复兴历程证

[1] [2] [3] 

明,一个城市滨水区的合理规划是个明智之举。在近年的时间里,罗德岛州的普罗维登斯市从一个毫不起眼、及其落后的城市发展成为了一个美国东北部最具活力的城市,这座城市的发展凸显出了合理规划的前瞻性与重要性。

水岸的规划设计能否体现亲水性,往往是其设计成败的关键。水具有可塑性,通过岸线的处理,可以丰富水的平面形态,增强亲水感。换言之,水岸设计要尽量尊重自然,保持并利用水体自然流畅的形态。在亲水性设计中,应本着使人可以在各种距离与水接近的原则,尽可能提供戏水、游水等各种亲水方式,尤其是护岸设计的形式直接影响着人与水体的亲疏远近。通过对护岸断面进行不同的处理,形成各种样式的水际空间;护岸的断面可采用分层式、台阶式、坡地式的立体化处理及其他方式,来增加亲水的体验方式和时间。而有些城市为了提高防洪标准,采用直立式的防洪墙,使人们远远高于水面之上,毫无亲水可言。例如上海外滩建设的堤岸可以防御千年一遇的洪水,听上去确实很有安全感;但是因为堤岸过高,市民甚至走在中山路上都无法见到江中过往的船只,更何况堤岸的结构设计使得难以种植乔木植物,这在炎炎夏日里更是缺少人与自然融合的亲切感[4]。

3.2滨水环境生态保护与绿化建设

 很多城市的滨水区建筑物比较多,没有合理利用滨水环境,忽视了生态保护与绿化建设的有机结合。还有部分城市的滨水区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大搞房地产开发,建设水景住宅、黄金旺铺等等,甚至连水中岛屿都被密集的高层建筑所覆盖,忽视了自然生态保护与绿化建设,严重破坏了滨水环境的和谐,使滨水区失去吸引力,长远来看得不偿失。务实的做法我们建议,应当建立自然生态系统,引入和繁衍自然群落,如虾、鱼、蟹、水生植物和乔灌木等,特别要保护珍稀与濒临灭绝的动植物,这是城市滨水区生态环境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内容。温州市近郊的三洋水网地带、重庆江北CBD滨水区就是重视生态建设的经典案例[5]。

城市滨水区绿地属于复合区域,包含水域和陆域,蕴涵丰富的景观与生态信息。滨水绿地比一般城市绿地更要突出其生态价值、景观价值。滨水绿化配置需要合理选择树种,做到本土树种与引进树种、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速生树种与长寿树种相结合,合理地进行树木组合。让市民在四季都可以看到城市滨水区的绿色景观,欣赏到滨水区的绚丽多彩,使滨水区在任何季节都散发出独特的吸引力。除了种植绿色植物外,还需要布置一些景观建筑,包括凉亭、游廊、牌楼、假山等等。像一些雕塑、栏杆、指示牌等景观小品也是滨水绿地的亮点之一。这些布置可以极大地满足市民休息、观景以及亲水等功能的需求。扬州市古运河滨水区在绿地规划上与扬州的地方特色相结合,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此外,适当种植水生植物,对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有很大帮助,进而改善河岸自然状态。

3.3亲水平台建造

城市滨水区的空间设计同街道空间设计是一样重要的,一些国内外优秀城市滨水区在规划建设中,都充分利用水体组织城市开放空间,建造大型亲水平台。美国的巴尔的摩市已经成为东海岸游客参观游玩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其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是源于它的开发模式。从1950年开始到现在,巴尔的摩市内港区一直在改建,它以商业、旅游业为重心来吸引游客,将住宅、办公楼和旅馆布置在商业中心,而把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绿地广场等休闲设施和其他类似展览馆之类的旅游设施建在最接近水面的位置。此外,像美国纽约市的南街港等城市滨水区,在规划上更是重视大型亲水平台的建造。

城市滨水区可根据自身的环境特点,建造合适的亲水平台。例如建造绿色公园,主要以散步晨练为主,不定期举办特色展览等活动;将水上主题餐厅、水上影院、各种艺术表演场所等娱乐设施都镶嵌到滨水区中去,可极大丰富城市的滨水环境,提高市民积极投入亲水活动的参与性;像游船观光、主题公园观光、水生物展览馆、水利博物馆等可充分利用滨水区的水资源与历史文化积淀,使到访滨水区的每位游客都有所赏、有所学、不虚此行;充分利用城市滨水区的天然优势与地域性进行亲水性项目的开发,建设江滩浴场、划船场地、沙滩运动场等,可极大地增强城市滨水区的亲水特色[6]。

3.4建筑布局

 

城市滨水区是其周围环境与水体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综合组合体,因此城市滨水区空间的塑造也要遵循“生态足迹”的发展思路,使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和亲水平台有机结合,体现城市滨水环境“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出足够的开放空间,让市民和游客充分享受到城市滨水区的魅力。

滨水区具有集文化旅游、景观旅游和购物旅游于一体的特点,提到购物旅游,景区中的商业建筑必不可少。城市滨水区商业建筑应充分利用景区水体优势,依水而建但又能体现人工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毫不掩饰人在其中表现的亲水性。滨水建筑布局要合理,

城市的合理规划篇5

摘要:就地下管线综合规划与管理中所遇到的管线同步建设、重复开挖道路、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管线间距控制、档案管理等问题介绍了一些具体的做法,从而做到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置所有管线,做好客观控制及管理市政管线的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也日益复杂。由于各市政管线多数未能和道路同步施工,使城市道路二次开挖现象非常严重,不但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不便于各管线的综合管理。同时,地下管线队伍的扩大,使原本有限的地下空间变得异常拥挤,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置地下所有管线,如何宏观控制及管理这些市政管线一直是困扰规划、设计单位及业主的难题。现针对以下几个问题,把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做一介绍。

1道路施工中的管线同步建设及避免二次开挖道路问题

对于新建道路,应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将各地下管线铺设完后再修路,但这只是理想状态,实际上除了排水管线基本上能保证与道路同步建设外,其他管线不是条件不成熟,就是道路施工工期不允许,不能提前铺设,这就给道路的二次开挖埋下了隐患。为了尽量减少道路的二次开挖采用了如下做法:

1)在道路开工建设前做好管线综合,召开各地下管线单位协调会,通报道路建设计划安排,要求各管线单位根据道路建设情况提报管线建设计划,使有条件建设的管线在道路开工前完成,对于那些没有条件建设的管线,要求其按规划在沿路主要部位(如道路交叉口、小区入口等处)预埋过路管,以减少日后反复开挖路面的现象。

2)各管线要完成所有过路管道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还要相互之间不断协调、沟通,才能顺利完成,如果道路工期十分紧,而且该道路等级较高的话,就应该另外采取措施了。

国外及国内某些大城市利用综合管沟来解决这一难题。综合管沟的设置对城市各管线的长期建设、分步扩容以及日常维护非常有益。这种做法对交通特别繁忙、不允许随时开挖路面及地下空间特别狭小路段尤其有利,可使管道布置更加合理紧凑,节约利用地下空间,减少建设投资总额,避免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重复破坏。但是综合管沟也有弊端:一次性投资大,各管线的主管单位不同而很难协调,管沟内部的通风、防火、排水等问题很难妥善处理且其断面尺寸也很难预测,这些问题大大限制了综合管沟的利用。

这里所用的方法是在道路交叉口及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建设一座“涵洞”,这个“涵洞”不是为排水用的,而只是为了防止各管线在铺设过路管道时二次开挖道路,穿越管线用的,如电信、电力、给水、煤气、有线电视等管线需要穿越道路的,就可以利用这些涵洞,而不用破路。现在即墨市在一些新建道路上已经采用了这种做法,效果不错。

2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合理布置地下管线

目前地下管线种类较多,许多管线性质相同而主管单位不同,这就给管线的综合规划、管理带来许多不便,如通讯电(光)缆、有线电视电(光)缆同属弱电管线,但主管单位不同,分别属于网通、电信、联通、铁通、移动通信、广播局等单位,还有部分军用光缆,倘若按照主管单位不同分别布置管线的话,将占用大量地下空间,而且也不便于规划管理,既然上述管线均为传输信号之用,埋深均较浅,而且所用管道材料基本相同(¢100pvc管或6孔混凝土块),因此可以通过弱电管沟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问题,管沟形式见图1。

具体做法如下:

1)各管线单位提报管线建设计划。各管线单位根据各自的需要,结合道路建设情况,提报管线建设计划,其中包括所需管孔数目、技术要求等。

2)由规划部门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确定管孔总数,请专业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并组织施工;根据预算及各单位申请的管孔数协调好各主管部门资金、管理等有关事项。

关于弱电管沟的一些参数可以做以下控制:一般将管沟宽度控制在1.5m以内(含基础宽度)以便控制管位,管沟厚度控制在0.60m以内(含基础厚度),管沟覆土按规范取0.70m,这样弱电管沟埋深小于1.30m。考虑到弱电管沟的检查井一般较大及施工时与其他管线的相互影响,弱电管沟与其他管线水平净距离至少为2.0m。

3管线间距的控制

管线间的水平间距比较容易控制,一般情况下都能满足要求,垂直间距问题就比较多,一般来说,从上至下管线顺序依次为电力管(沟)、电讯管(沟)、煤气管、给水管、热力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管(沟)一般深为1.2m左右,弱电管沟深为1.3m,因此将煤气管、给水管覆土控制在1.4m左右,而将雨、污水管覆土控制在1.6m左右,这样虽然可在高程上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但对于那些管径较大的管线来说,还是有可能互相影响的。若管线在高程上相碰,则遵守“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支管让干管”的原则。

规范要求一般市政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为0.15m,个别管线如电力管沟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为0.50m,但这在实际工程操作时很难做到。一般管线垂直净距大于0时即可施工,但特殊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对于排水管道之间净距大于0且小于管道基础厚度的情况下可采用管道加固措施。因此在市政管线综合规划时,除电力管线同热力及燃气管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争取控制在0.5m外,其他管线综合规划时的管线最小垂直净距大于0即可。

在实际工程设计或施工时有些管线很难避开,如雨、污管线因受各因素制约而无法相互错开时,则做成交叉井形式,将污水管线直接穿过交叉井,而雨水管线在井中断开,交叉井的尺寸应尽量大些,且宜做成沉底井,以防止淤积,并利于日后疏通养护。

若压力管道与排水管道交叉无法避开时,可采用4个弯头绕开,从排水管道上方走,但当给水管道与排水管道交叉,给水管从重力管上方走而覆土不够时,可从排水管下方走,但应尽量避开在污水管道接口正下方穿,且给水管需做钢套管,套管伸出交叉管的长度每边不少于3m,套管两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以免水质污染。

4档案管理

城市的合理规划篇6

关键词: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城市公共设施分布不是孤立的,它们与城市特别是其中的居住用地和绿地的分布与组织紧密相关,因此应通过规划进行有机的组织,使其成为城市整体的一部分。公共设施建设项目要成套地配置。配置的含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指整个城市各类公共设施建设应该配套齐全:二是指在局部地段要根据公共服务设施所服务的对象及性质,配置相应的设施,以方便群众。各类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半径。根据服务半径确定其服务人数的多少,推算出公共设施的规模,不同服务设施有不同的服务半径,应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合理地确定。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交通组织来考虑,公共设施的建设要根据使用性质及交通状况,结合城市道路系统和地块情况统一安排。城市的改建、扩建,要充分考虑原有的公共设施,通过合理的留、并、迁、转、补等措施进行调整和充实。公共设施建设要考虑合理的顺序。在按照规划进行分期建设的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应与不同的建设阶段的城市规模、发展速度和居民生活的改善过程相适应。

这样,在城市建设时期既能保持必要的公共设施,又不致过早或过量建设,造成投资浪费。

2城市主要公共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1)城市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任何城市的发展,首先决定于它的经济基础,取决于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也就是物质文明的建设,但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建设,不仅是它的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且反过来给经济活动以巨大的影响,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型城市,应当两个文明一起抓,注重搞好文化设施建设。体育在世界上被视为民族精神的橱窗、社会文明的主要标志。它是任何社会都需要发展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要求发展得更为迅速更为普及。一个民族,如果体育不振兴,就不能成为充满活力、文明健康的民族。在城市建设上,过去往往忽略体育设施的建设,许多城市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在新建居民区、学校、厂矿时,没有或很少给体育一席之地。这样,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体育场地不足的矛盾就越来越尖锐了,鉴于这种状况,国家体委要求省辖市和地市县逐步做到“两场一房一池”,即拥有400m跑道的田径场、带看台的灯光球场、一个训练房、一个游泳池。这是举办运动会最起码的要求。作为小城市,虽然从客观经济条件上远不如省辖市和其他大中城市,但也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重视体育设施的建设,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健全各类体育组织,普及群众体育活动,使体育成为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城市商业网点的建设:随着城市的出现和发展,商业网点就作为实现商业行为的场所而同时存在和发展着。

虽然由于城市规模和性质不同,城市商业方面存在着程度之别,但商业总是不可缺少的。城市体现商业功能的物质条件就是商品、商业从业人员和商业网点设施。商业网点设施是商品流通的支撑点,它的数量和质量对于活跃市场、发展商品生产有着重要作用。城市商业网点承担着促进城乡商品流通和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服务的任务,是公共设施中与居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基本设施,城市商业网点的数量、水平及服务内容,体现了城市商品流通程度的高低,也反映了居民消费观念的一个侧面。规划建设好城市商业网点,有利于推动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所以,在城市布局中,要安排好商业网点的分布,合理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做到行业配合,布局得当。

3配套公建的规划布局

(1)商业服务与金融等有关项目宜集中布置:形成居住区各级公共活动中心。在使用方便、综合经营、互不干扰的前提下,可采用综合楼或组合体。基层服务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居民,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是为区内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的居民使用或服务的,因此公建的布局要适应儿童、老人、学生、职工等居民的不同要求。同时各公共服务设施又有其自身设置的经济性和要求方便居民使用等共同特点,从而可将有利经营、互不干扰的有关项目相对集中形成各级公共活动中心。一般由百货商店、专业商店等商业服务项目和银行、邮电局(邮政所)等金融邮电项目,文化活动中心等文体建筑组成。根据居民生活需要有的项目要适当分散,符合服务半径、交通方便、安全等要求,如医院、幼托、学校、综合基层店、居民存车处等,对于可兼为外来人流服务的设施宜设置于内外人流的交汇点附近,以方便使用和提高经济效益。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是与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组团划分、道路和绿化系统反复调整、相互协调后的结果。为此,其布局因规划用地所处的周围特质条件、自身的规模、用地的特征等因素而各具特色。对公共活动中心,宜将可连带销售,又互不干扰的项目组合在一个综合体内,以利综合经营、方便居民和节约用地。

(2)配套公建的规划与建设:根据各地居住区规划的实践,为满足3~5万居民要有一整套完善的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应配建派出所、街道办、综合百货商场、理发店、综合修理部、文化活动中心、门诊所等;为满足0.7~1.5万居民要有一套基本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应配建托幼、学校、粮油店、菜店、综合副食店等,为满足300~700户居民要有一套基层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应配建居委会、居民存车处、综合服务站、综合基层店、早点小吃、卫生站等。基本原则是当居住区的居住人口规模大于组团、小区或居住区时,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的项目或面积也要相应增加,当居住人口规模大于居住区时,可增配医院、银行分理处、邮电支局、豆制品加工等,以满足居民多方面的日益增长的基本需要。

4结论

总之,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不配或少配会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晚建了也会给居民生活造成困难,如不及时配建小学,小学生要回原居住地上学,长途往返十分不便。晚建了派出所就没有地方办理户口迁移等手续或至本区外兼管的派出所去办理,造成管理和使用不便。

参考文献

[1]李长沙.龙岩市住宅区体育配套设施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城市的合理规划篇7

[关键词]地理信息;综合管网;规划建设

目前国内外现存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有很多,大致可以纳概括为两类。一是利用GIS系统来处理用户的数据,二是在GIS的基础上,利用它的开发函数库二次开发出用户的专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目前成功应用到包括资源管理、自动制图、设施管理、城市和区域规划、人口和商业管理、交通运输、石油和天然气、教育、军事等几大类别的一百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市地下综合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城市地下综合管网的空间数据和自身特征在计算机系统中有机结合,建立城市地下综合管网的空间信息模型,真实记录着城市管网的过去和现在,并以其专业的分析和表达,积极影响和提升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发展和水平,为政府和企业的管理与决策及市民社会生活提供大量的信息服务。近年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建设发展迅速,在城市区域内已初步形成大规模的错综复杂的地下综合管网,加强综合管网资料的管理对城市的安全和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城市地下综合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主要应用的几个方面:

1、城市综合管网规划设计

城市综合管网规划设计是城市地下综合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利用GIS技术可以保证基础数据详尽、可靠、准确,利用庞大的数据库资源可以方便快捷地生成各种专业用图、表格和报告,再配以系各种统的专业分析,例如综合管网横断面分析和专业管线纵断面分析、三维模拟分析等功能,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真实的管线综合指标及素材,这将极大地减轻专业管线规划和综合管网规划及竖向设计等工作的强度。同时,城市地下综合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地上地理信息和卫星遥感图片等空间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地辅助城市综合规划和决策的科学性。

2、城市综合管网的规划审批和管理

城市地下综合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管线系统的电子化和信息化本身就是规划审批和管理的巨大变革,不仅可以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加大项目审核的深度、提高规划与管理审查的质量、增加审批的公开透明度,而且把城市地下综合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与电子政务结合,将建立一种全新的电子规划与管理审批模式,业务部门应用基于GIS的规划与管理系统,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实现规划方案与规范条款的智能化对照,规划与设计审批的电子比对,规划与建筑物的电子复核,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办公,甚至是远程办公、智能化办公,大大提高现有的规划审批管理水平和效率,切实提高规划控制和管理。

3、工程建设期的科学管理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助于避免市政建设过程中道路的多次开挖,降低施工中地下设施的矛盾与事故隐患,提高管线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提供基础信息保障,减少了盲目施工造成的经济损失。

城市地下综合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然要求工程建设期的新建管线数据采集并入录系统内,这就将隐蔽工程的数据自然而然的将变成公开透明,将现场的施工监督与管理提高至数据化和实时化,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整改问题,便于制定和细化现有的规范和制度,易于执法管理和实际操控,进而实现城市地下综合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形数据采集与更新,并建立管理―建库一体化的成果信息库动态更新机制。

4、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

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电力、电信、路灯、热力、燃气、给水、排水等)广泛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且这些设施具有明显的地理参照特征。它们的工程设计、应急抢修、日常维护都可以借助城市地下综合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来完成,而且可以通过智能分析和提醒设置等及时对设施管理与维护,延长设施使用寿命。例如:查询使用人员通过系统可单独查看各种专业管线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也可全部叠加在一起看。结合其他综合信息,细到一个路口、一根管线、一幢房子和粗到一个街坊、全区范围的图形信息,可以清楚地、有对比地、有参照地在屏幕上展现,从而对设施情况一目了然。统计相关信息并直接生成各种信息图表。同时便于档案管理人员对借阅申请、借阅审批、查询借阅单进行管理,建立一种完善的审阅制度。

城市的合理规划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管理方法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管理指的是某个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设计蓝图,是研究城市的发展、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内的各项建设工作的重要措施。要想建设好一个城市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法就尤为重要。然而,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的问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紧迫任务。

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及意义

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

所谓的城市规划管理,就是要通过有效实施手段,按照城市的规划计划,依法安排城市中的各项建设用地和各项建设活动,并把城市规划都落实在城市土地上。依据国家和各级政府所颁布的城市规则法规及其具体的规定,采用行政的、社会的、经济的、法制的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对城市的各项建设用地以及建设活动进行统一的安排和控制,最终达到引导和调节城市的各项建设事业的有计划、有秩序和有步骤地协调发展。城市规划管理可以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

城市规划管理的三个方面

城市规划管理包括城市规划的编制管理、城市规划的审批管理和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几个方面。城市规划编制管理主要包括组织城市规划的编制,同时征求并综合协调各方面的意见,对规划成果的质量进行把关、申报以及管理。城市规划的审批管理要对城市规划的文件实行分级的审批制度和手续。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包括建设所用地的规划管理、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以及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和管理等几个方面。

3. 城市规划管理的意义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中心,应该是格局合理而富有特色的,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如果想把一个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必须先要做好城市的规划,并以此为依据来建设和管理城市。良好的城市规划是综合发挥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重要前提和保证。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以及综合发挥其各种效益时所遵循的依据。此外,城市的规划管理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城市规划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 城市规划管理秩序混乱

近年来我国逐渐掀起城市规划管理的热潮,但是城市规划建设中依然存在盲目、无序的现象。城市规划的时间逐渐缩短,城乡规划的体制分割脱节,城郊结合部的建设管理也较为混乱;由于管理混乱,很多城市严重破坏了历史建筑和城市风貌,也有部分城市由于规划建设不善,导致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生态遭到破坏。有些城市的规划管理监督约束机构不够健全,导致违法建筑出现的现象剧增,城市环境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下降。

2. 缺乏规划管理的实施手段

城市的规划管理管理工作是社会多元主体追求城市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形成的共识。按照我国国务院的规定,分区规划等详细规划应由政府进行审批,规划实施管理依据的不充分,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部分政府部门由于过分的追求经济利益,从而忽视了城市的规划管理在实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出现有些城市的规划依法审批管理不够到位,城市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健全不到位等现象。

3. 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很多城市由于缺乏规划管理人员,或者存在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到位等现象,导致部分的城市存在规划管理的执法力量不足,而处罚标准偏轻的现象的出现,同时也容易出现规划执法水平与城市规划的工作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城市规划专业管理人才亟待引进和提高。

三、城市规划管理中应采取的措施

1. 建立合理的法制体系,确保城市规划的进程

随着我国行政法制化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制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强。要建立健全一套适合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体系,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措施。法制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为政府的行政管理提供一定的便利,也可以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提供保护的力度。

坚持城市规划管理原则,建立科学的审批制度

城市规划管理具有一定的原则,坚持要做到合理布局和特色的鲜明,更要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市场效益等多个方面来制定和实施,通盘考虑,综合的协调。规划中既要考虑城市的总体布局,同时也要考虑到城市某个区域的布局情况。在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建立科学的审批制度、公示制度等,来保证规划制定的合理性。同时,也要让群众更多的了解和监督规划的实施,减少规划实施时的可能出现的问题。

3. 采用因地制宜的管理措施,保证规划管理的循序渐进

无论哪个城市,在进行规划的过程管理中,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逐步的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城市发展的规划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合理的确定城市的各项建设指标,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在综合调研和深入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确定,以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在城市建设中,要形成合理的城市功能以及城市的布局结构,从而实现城市规划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4.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

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在城市的规划管理中,要时刻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这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基本原则。要注意保护城市生态的建设,加强城市的绿化建设及环境、卫生的建设,防止污染公害,同时保卫好城市的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等,保护城市的地方特色。不可过于片面的追求经济的效益,却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为代价。

此外,城市的规划管理也要注意信息的公开度和群众参与的程序,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能充分听取有关公众利益主体的呼声。

参考文献:

[1] 马建华.浅谈如何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J].才智.2012,26.

[2] 孙云飞.城市规划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1.

[3] 李爱红.项目管理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应用[J].企业导报.2011,05.

上一篇:新经济价值范文 下一篇:私募投资协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