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务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14:38:36

城市水务工程论文

城市水务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三项政策”的政策机遇和优势,围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一主线,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转变束缚水务系统干职工手脚和阻碍水务事业发展的陈旧观念,凝聚系统干职工智慧和力量,以与时俱进的理念,改革创新的精神,更加积极的作为,从容应对城市转型对水务工作的新挑战,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保障。

二、目标要求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思想大解放促进观念大转变,以观念大转变推进发展大转型”的要求,认真开展大讨论系列活动,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1、思想观念明显更新

一是适应城市转型要求,制定水务工作科学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的能力有新的提高;

二是按照城市转型要求,用好政策,争取项目、资金,抓好水工程建设,机遇把握能力、政策执行力和实践操作力有新的提高;

三是围绕城市转型和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水务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继续加强,广大干部职工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有新的提高。

2、服务思路更加明确

一是围绕新兴接替主导产业发展,着力建设更为高效、廉洁的水行政环境,打造更为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二是围绕解决民生问题这一根本,切实加快推进水务民生工程建设;

三是围绕城市特色文化建设,努力加强城市供水、防洪、排污等工作,以优良的城市水环境助推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

四是围绕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目标,大力加强水土保持、河道采砂、水源保护等工作,不断推进水生态环境的改善。

3、水务发展活力更加彰显

一是抓紧抓实重大水务工程建设,为城市转型提供可靠的基础性保障;

二是继续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改革一切不适应转型要求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适应转型要求的新的体制机制;

三是大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保障水务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城市转型和跨越式发展。

四是开创更好的资本环境,充分利用国家、省资金支持,不断完善水务事业多元投入机制,增强资本运作能力。

三、组织领导

成立市水务局“我为城市转型作贡献”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党委书记罗铭权担任组长,纪委书记许文龙、副局长吕志辉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吕志辉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张红丽、黄春玲、陈张勇同志为办公室成员。

四、主要活动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深化内涵,突出重点;创新形式,突出特色;贴近实际,突出实效”的要求,扎实开展好三个系列活动。

(一)宣传活动

充分发挥板报、标语和机关网站等载体作用,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1、制作“水务人为城市转型作贡献”专题板报。要求局机关及局各下属单位制作一期专题板报,刊载活动开展的有关情况和优秀研讨文章。人教科负责局机关板报制作,并对下属单位板报制作进行督促检查。

2、悬挂宣传标语。局机关大院、各水库管理局办公楼及主要进出路口悬挂一至二副宣传标语,市供水公司机关、水厂及各营业网点各悬挂一副宣传标语。此项工作在10月底前完成,由局办公室负责督促检查。

3、局机关网站实时有关工作信息。信息编撰由局活动领导小组负责,信息由防汛办负责。

(二)研讨活动

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组织发动广大干职工深入研究和探讨,进一步增强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坚定性,形成一批水务服务城市转型的理论成果。

1、开展领导班子中心组专题学习活动。将有关城市转型的政策、重要论文、先进经验列入中心组学习内容,在11月中旬组织一次中心组专题学习。此项工作由人教科负责。

2、举办一期科级以上干部研讨班。在中心组学习结束后,安排2-3名班子成员或外请专家教授对局机关及局直单位科级以上干部进行授课,并召开一次专题研讨会。11月下旬开班,研讨班集中学习一天。此项工作由人教科负责。

3、开展一次“水务人为城市转型作贡献”论文评比活动。10月下旬,编制学习研讨提纲,并发至系统全体干职工,要求各单位学习和个人自学,并组织论文撰写。12月上旬,开展全系统论文评比。此项工作由办公室负责。

(三)推介活动

评选一批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促进转型发展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激发广大干职工参与热情,进一步兴起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热潮。

1、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即将开展的“十大民生工程”评选活动。由水管科负责。

2、积极参与市“十佳行业先锋”、“十佳服务标兵”等先进个人评选活动。由人教科负责。

城市水务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常态 发展战略 困境 应对措施

一、引言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国内经济运行整体保持平稳,但下行压力加大。与此同时,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经营效益日益恶化,经济运行潜在风险不断加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增长所依赖的“人口红利”、“工业化红利”、“全球化红利”正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处于经济增速的换挡期、Y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的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时期。

在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将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外部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竞争加剧。加之产能过剩严重,企业经营压力加大。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4万亿等大规模投资推动传统产业产能快速扩张,市场已基本饱和。同时,2014年以来,原油、煤炭、铁矿石、有色金属等价格大幅下跌,在产能显著增加、消费需求减弱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还会剧烈波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企业经济增长。全球经济,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增速下降,将使潜在风险显性化、扩大化。在经济形势较好的阶段,很多企业凭借规模效应、融资优势以及整合能力,做大体量,实现增长,但同时也积聚了巨大风险。伴随着经济增速减缓,不同的隐性风险逐步显现。

本文试图以A设计院为例,探讨其在“十三五”时期的战略选择,以及实现战略的具体措施。

二、案例介绍

A设计院成立于改革开放初期,是国内最早开展水务一体化设计的综合性勘测设计单位之一,其依靠先进的管理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独树一帜,在业界享有盛誉,现已发展成为全国勘察设计500强和水利类勘察设计行业50强企业。A设计院现有近二十家分支机构,业务遍布全国,涵盖市政工程规划设计、水利工程设计、水文水资源规划、水土保持、勘探、测绘、工程管理等领域。

由于水务行业的行业特殊性,其具有一定的区域垄断性、地域局限性和社会公共性等公共服务业的特点,所以其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特别巨大。因而,A设计院的发展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受外界经济形势和政府的政策形势影响较大,并且现代水务迅猛发展,水务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整个行业正处于加快整合时期,设计院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共存的特殊时期。

三、内外部经营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速增长。未来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增速可能会有所回落,但其增长速度仍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中高水平。全国经济的平稳发展能对水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全球经济疲软,经济复苏缓慢且不均衡。当前,全球经济尚处于欧债危机后期,增长格局逐步由新兴经济体主导转变为发达经济体主导。一是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美国正在实施产业结构升级、出口倍增计划、页岩气革命、绿色发展等众多刺激经济增长、改善经济结构的战略措施。宏观经济逐步走出低谷,房地产市场明显好转、私人消费增长回升,社会消费与投资信心增强。不过美国国家债务居高不下和精英大学以下教育系统的不完善都对美国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欧元区的凝聚力将持续衰退,经济基本面也将不断恶化,地缘政治的动荡或成为常态。欧洲政治经济格局可能会进行漫长而痛苦的重建。“区域分裂+社会割裂”的双重分化趋势将日益明显,政治上的民粹主义、孤岛主义和经济上的保守主义加速崛起。二是新兴经济体增长动能疲弱。目前“金砖五国”经济增长发生分化,巴西、俄罗斯等资源型国家增长迟缓,大部分新兴经济体结构性矛盾突出。2016年在增长放缓、资本外流和本币贬值三者叠加下,一些新兴国家金融乃至实体经济已经出现危机,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三是影响全球经济稳定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纵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新的增长动力尚不明朗,美国等国家货币政策的退出,世界贸易投资格局变化方向不确定,全球债务风险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区域动荡给世界经济带来不稳定性。国际环境整体有利于中国经济稳步运行,但新兴经济体减速将对外需造成一定冲击。

(2)国内经济增长总体放缓。从经济增长速度看,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会加大经济下行的压力,而释放改革红利和基础设施投资等因素将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继续处于中高速增长阶段。从内需结构上看,投资内部结构呈现一定变化,制造业产能过剩降低工业企业投资意愿;开工面积连续两年增速较慢和部分地区销量迟滞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长;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和领域扩大有利于服务业投资提速。

(二)行业形势

水务行业具有区域垄断性、地域局限性和社会公共性等特点,所以其受到政策的影响特别巨大。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有利的政策和决定,水利事业外部政策形势也较为有利,为企业发展面临着较好的政治形势和机遇。

(1)加快水利建设的中央一号文仍然在执行之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明确“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水利成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至2020年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2)十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小城镇发展的指导思想,为水务事业创造了新的政策机遇。十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极其关键的一部分,建设水生态文明又必须进行城市必要水利系统设施建设和水环境治理;中小城镇加速发展,则必须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城市供水系统、水处理系统、防洪排涝、水环境治理等是城市基础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水务建设必然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政策偏重之处。

(3)公司总部所在地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机遇。地方水务局在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水务工作要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牢牢抓住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契机,以发展民生水务、生态水务和现代水务为主题,以深化水资源综合管理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全力推进资源环境紧约束条件下城市防洪安全、水源保障、水环境综合整治三大工程体系建设,不断强化水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打造水清岸绿的城市水环境,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深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低碳生态示范市及国际化现代化先进。通过进一步完善水安全保障、水资源配置、水环境治理、水行政管理体系,实现“防汛安全可靠、供水水质优良、河流环境友好、水务管理高效”的目标,总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

(4)随着社会发展,大量原有的水利设施需要改造。我国相当大比例的水利设施存在建设时间早、标准低、技术落后、效率低、不美观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日益发展的需要,从而需要进行改造。

(三)社会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公共服务、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对现代水务的需求将剧增,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我国现代水务相对滞后构成了矛盾,需要行业内各类主体加大参与力度,提高服务水平。

(1)我国水资源短缺,对水源建设需求巨大。我国水资源极度紧缺,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左右,水污染严重和空间分布极为不均,进一步加剧了缺水状况,导致全国对水源建设的需求长期存在且将不断增加。

(2)我水资源污染严重,对水环境治理需求日益增加。全国重点监控的203条河流和26个重点湖泊近一半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污染,202个城市的地下水水质不断下降。水污染严重已经给经济、社会带来日益严重的损害,水环境治理需要日益迫切。

(3)洪涝、干旱灾害越发频繁,水利设施建设即将迎来建设高峰期。我国每年洪涝干旱灾害损失远超过对水利设施的投入,全国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矛盾日益突出,对水利设施建设将成为公共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

(4)随着社会发展,大量原有的水利设施需要改造。我国相当大比例的水利设施存在建设时间早、标准低、技术落后、效率低、不美观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从而需要进行改造。

四、发展战略分析与风险

A设计院具体目标是通过5年的发展,在“十三五”末成为以设计为主体,覆盖现代水务工程全产业链,产业结构优化,商业模式先进,资本运作高效,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的股份制工程咨询集团,实现收入、利润等经济指标翻番。

(一)战略定位

在内外部压力下,A设计院提出了“成为国际化运作,国内一流的水务规划勘测设计集团”的战略目标,并采取适应当前新常态背景的战略。由于水务勘测设计是一项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行业,行业内的企业既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关注社会效益。设计院在水资源供水、水环境设计等核心业务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发展壮大和经营业绩也需要依托勘测设计业务实现,勘测设计业务是自身发展的基础。未来,A设计院在巩固勘测设计主营业务的同时拓宽业务来源,并大力发展现代新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面临的主要风险

虽然整体上水务规划勘测设计行业前景广阔,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给行业内设计企业带来较好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整合速度加快,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对设计院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1)业务日趋同质化和市场竞争激烈,使设计院保持优势压力较大。通过多年的成长发展,行业内从事现代水务工程设计的设计院越来越多,理念和技术越来越成熟。特别是传统的设计强院也在传统水利设计之外,不惜投入人力、物力向现代水务扩张并且进展迅速,水规院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优势相对削弱。产品日趋同质化催促,设计院一方面要尽快总结优势经验,更好地贯彻执行,并不断进行完善;另一方面必须持续吸收先进理念和技术,并不断进行创新,在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材料等领域有所突破,才能保持强劲的竞争力。目前绝大多数甲级设计院正在实施全国化发展战略,为抢占发展先机,纷纷设立分支机构或兼并当地单位,甚至采取恶性竞争手段抢夺项目和市场,影响了水规院拓展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灵活应对,多种方式开拓和维护外地市场。

(2)勘测设计施工一体化集团影响拓展产业链。水利行业勘测设计施工一体化趋势明显,设计院为做大做强需要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水利行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大型综合工程设计施工企业介入,一些水利勘测设计企业也与工程建设、设备生产、劳务服务等企业等合并或组成联合体开拓总承包业务。目前,设计院总承包和管养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拓展面临着多方面的考验。

(3)国际设计机构涌入国内市场将带来巨大的冲击。发达国家现代水务起点高、发展时间长,国际设计机构在设计理念、技术积累、组织机制等方面仍然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随着行业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对国内设计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五、主要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改革与国企改革对设计院战略定位带来的风险与影响,设计院应实施以下应对措施。

(1)拓展业务。水务勘测设计行业未来市场广阔,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经济社会需要,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水平、全方位的综合性现代水务成为社会的普遍要求。据相关预测,未来我国水利、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等传统水利和现代水务投资将达到每年5000亿元,按勘测设计等技术服务费约占投资额的6%测算,年市场规模约300亿元。此外,后经济危机背景下,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水电、防洪、供水工程等投资都将有所增长,为设计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市场空间。

(2)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改革。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水务勘测设计行业市场化程度、集中度与国际成熟市场和国内其他行业相比均较低。国内大量勘测设计单位已完成改企,其中部分单位直接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体制改革激发了企业经营活力,转变了企业经营观念,促进了行业市场化。随着我国工程勘测设计咨询市场对跨国公司的开放、行业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勘测设计跨行业相互渗透,传统水务规划勘测设计单位面临着多重性质的同行竞争。水务规划勘测设计行业自身发展也要求打破地域保护和行业垄断,以市场化的方式参与经营已经成为趋势和共识,这也将促改革加速推进。

(3)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股权多元化,经营多元化,最终达到强强联合。由于城市水务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涉及多方利益,单一政府建设资金有限等因素,带来了水务行业从政府独资转向多元投资主体建设经营的新趋势。水务规划勘测设计作为水务建设投资的前期工程,直接关系水务建设投资的质量,是国内举行水务上市公司欲进入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水务勘测设计行业没有一家独大的公司,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强强联合、兼并等形式的企业整合将越来越普遍,行业集中程度将不断提升,实力较弱的企业面临着生存的压力。

因此,水务公司的股权多元化也引起水务勘测规划设计行业投资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既能使投资风险分散到不同的投资主体上去,又能使企业充分利用不同投资主体所带来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总体而言,我国现有的传统水利项目高峰期已过,新增的水利项目不多,僧多粥少的局面越来越严重,恶性竞价的情况越来越多。同时,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开拓外地市场风险高、投资大,在目前体制下扩张市场受到较大束缚,难度高、投资大,难以实现本地化。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未来可以尝试采用参股、兼并等方式与当地设计院开展合作,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吸纳优秀人才,实现设计院业务全面化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蓝海林.企业战略管理:“静态模式”与“动态模式”[J].南开管理评论,2007(5).

[2]李晋芬.设计院转型发展时期的战略思考[J].电力勘测设计,2013(2).

[3]罗珉.企业战略行为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5).

[4]武亚军,李兰,彭泗清,潘建成,韩岫岚,郝大海.中国企业战略:现状、问题及建议――2010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10(6).

[5]张文慧,王辉.中国企业战略型领导的三元模式[J].管理世界,2013(7).

城市水务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对水资源行政管理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对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利益结构、动力和阻力进行了分析,以此深化对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及其进程的认识。

水资源问题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可以分为工程体系问题和行政管理体系问题。水资源的工程体系问题包括水源、水调度、水土保持、水污染治理、防洪排涝等工程的规模是否适度、布局是否合理、利用效率是否高效等;水资源的行政管理体系问题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职能的确定是否符合科学合理和适应性的要求、管理手段是否先进有效、管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本文将着重对水资源行政管理问题进行讨论。

1问题的分析

1.1管理观念问题首先对管理落后的认识不足。严格来讲,我国目前仍然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尤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其次对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认识不足。我们一直把人放在自然的对立面,对自然无休止地索取,人也就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如为解决粮食问题,不加控制地超采地下水而出现地下漏斗;为防洪排涝,一味加高堤防。

1.2行政体制问题由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纵向涉及中央和地方的权益,横向涉及水利、农业、建设和环保等部门的权益,重复管理现象严重,责任不明,“政出多门”,不但增加了政府的管理成本,减弱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而且不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筹兼顾、优化配置、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违背了水的自然规律,尤其在流域管理和城市水务管理问题上矛盾更为突出。

1.3管理职能问题管理上仍然存在严重的“越位”和“缺位”现象。“越位”主要指该由市场来解决的问题仍由政府来承担。如水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分配问题。“缺位”主要指宏观调控不到位。如政策、法规的透明度、统一性和预见性较差;水资源监测、评价水平偏低;政策引导、信息服务跟不上等。

2改革的分析

2.1改革目标的分析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必须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建立水市场为中心,把行政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改革作为重点,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最终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包括:①加快水法、节水法等水法规体系的建设;②在明确水权的基础上,建立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机构;结合城市供水及水处理市场的对外开放形势,积极推行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③以水价政策改革为契机,建立和完善水市场规制体系;④启动水利资产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水利建设融资和水利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能力。

2.2改革动力与阻力的分析

2.2.1改革的动力。改革的动力一方面是利益的驱动,另一方面是现实的需要。

①客观形式的需要。所谓客观形势主要是指:我国水资源所面临的危机已经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水利部门的改革显然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需要进一步开放水务市场等。

②履行职责的需要。供水价格偏低,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众多供水企业以及相关水管单位经营失败、普遍亏损等等。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的深度和进程,因此,履行职责的需要也是改革的推动力之一。

2.2.2改革的阻力。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的阻力,一方面来自既得利益者,另一方面来自传统观念的束缚和习惯势力的制约。

只注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忽视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由于人们对水资源危机的认识不足,同时又由于改革的道路是艰难而曲折的,需要社会以及个人付出一定代价,因此,旧观念的束缚对改革是一种无形障碍。同时,习惯势力的影响也对改革形成阻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通常认为水利是福利事业,理应由国家投资和无偿用水和排污。在这样一种思维定式下,要想确立新的水资源观念、水市场观念,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3改革的构想

3.1行政体制改革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和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为突破口,构建现代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以保证政府职能系统效益最佳,保证中央、地方以及社会组织对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的发挥。

3.1.1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设立流域管理委员会,其成员由中央政府代表、地方政府代表、用水户代表、专家代表;委员会主席由选举产生;流域委员会依法拥有对流域水资源的分配权,依法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实现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3.1.2城市水务实行一体化管理。对供水企业、水处理企业实行出租或转让;对经营性水务工程实行资产管理;将用水许可与排污许可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城市节水。

3.2建立水市场

3.2.1水权管理改革。水权管理的核心是产权的明晰和确定。将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开,是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是建立水市场的基础。

建议通过法律的形式,首先确定以占有优先权原则为主、河岸优先权及惯例水权原则为辅的优先权原则,再结合水资源现状,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第二,设定总量控制、保障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旱情调度预案、水污染防治的事权划分等限制条件。第三,实行以水资源规划为先导,有计划、分类分批地进行水资源使用权登记并公告社会。第四,建立水资源使用权招投标、使用权拍卖等管理机制。通过以上努力,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水权制度。

3.2.2水价政策改革。改革现行的水价制定方法,按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即由政府代表、用水户代表、供水企业以及有资质的独立审计事务所共同协商确定水价;水价应计入资源水价、工程成本、利润;资源水价应在政府统一评估基础上允许在合理的范围内浮动;利润不再以工程成本及运行成本加成的方式计算,而是以国家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和资本金来计算;水价的确定要兼顾公众承受能力和政府的财政能力。

3.3改革管理模式

3.3.1资产管理。要尽快调整政府及水利部门在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中的定位。水务企业完成企业自我发展的公司制经营实体,经营性、科研性、开发性的事业单位要逐步转制为企业。依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对原有的水利工程要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

3.3.2节约用水。在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下,水价是调节供需方矛盾最敏感的经济杠杆。国外研究表明,水价提高10%,将使家庭用水减少3%~7%,同时如果水费没有占到市民收入的1%以上,人们就不会注意节水问题。

因此,政府应在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调整产业结构、制定相关用水标准及定额、推进节水技术发展的同时,以改革水价政策、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为重点,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管理手段,在建立节水型社会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4结论

城市水务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对水资源行政管理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对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利益结构、动力和阻力进行了分析,以此深化对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及其进程的认识。

水资源问题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可以分为工程体系问题和行政管理体系问题。水资源的工程体系问题包括水源、水调度、水土保持、水污染治理、防洪排涝等工程的规模是否适度、布局是否合理、利用效率是否高效等;水资源的行政管理体系问题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职能的确定是否符合科学合理和适应性的要求、管理手段是否先进有效、管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本文将着重对水资源行政管理问题进行讨论。

1问题的分析

1.1管理观念问题首先对管理落后的认识不足。严格来讲,我国目前仍然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尤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其次对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认识不足。我们一直把人放在自然的对立面,对自然无休止地索取,人也就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如为解决粮食问题,不加控制地超采地下水而出现地下漏斗;为防洪排涝,一味加高堤防。

1.2行政体制问题由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纵向涉及中央和地方的权益,横向涉及水利、农业、建设和环保等部门的权益,重复管理现象严重,责任不明,“政出多门”,不但增加了政府的管理成本,减弱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而且不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筹兼顾、优化配置、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违背了水的自然规律,尤其在流域管理和城市水务管理问题上矛盾更为突出。

1.3管理职能问题管理上仍然存在严重的“越位”和“缺位”现象。“越位”主要指该由市场来解决的问题仍由政府来承担。如水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分配问题。“缺位”主要指宏观调控不到位。如政策、法规的透明度、统一性和预见性较差;水资源监测、评价水平偏低;政策引导、信息服务跟不上等。

2改革的分析

2.1改革目标的分析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必须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建立水市场为中心,把行政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改革作为重点,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最终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包括:①加快水法、节水法等水法规体系的建设;②在明确水权的基础上,建立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机构;结合城市供水及水处理市场的对外开放形势,积极推行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③以水价政策改革为契机,建立和完善水市场规制体系;④启动水利资产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水利建设融资和水利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能力。

2.2改革动力与阻力的分析

2.2.1改革的动力。改革的动力一方面是利益的驱动,另一方面是现实的需要。

① 客观形式的需要。所谓客观形势主要是指:我国水资源所面临的危机已经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水利部门的改革显然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需要进一步开放水务市场等。

② 履行职责的需要。供水价格偏低,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众多供水企业以及相关水管单位经营失败、普遍亏损等等。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的深度和进程,因此,履行职责的需要也是改革的推动力之一。

2.2.2改革的阻力。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的阻力,一方面来自既得利益者,另一方面来自传统观念的束缚和习惯势力的制约。

只注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忽视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由于人们对水资源危机的认识不足,同时又由于改革的道路是艰难而曲折的,需要社会以及个人付出一定代价,因此,旧观念的束缚对改革是一种无形障碍。同时,习惯势力的影响也对改革形成阻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通常认为水利是福利事业,理应由国家投资和无偿用水和排污。在这样一种思维定式下,要想确立新的水资源观念、水市场观念,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3改革的构想

3.1行政体制改革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和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为突破口,构建现代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以保证政府职能系统效益最佳,保证中央、地方以及社会组织对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的发挥。

3.1.1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设立流域管理委员会,其成员由中央政府代表、地方政府代表、用水户代表、专家代表;委员会主席由选举产生;流域委员会依法拥有对流域水资源的分配权,依法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实现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3.1.2城市水务实行一体化管理。对供水企业、水处理企业实行出租或转让;对经营性水务工程实行资产管理;将用水许可与排污许可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城市节水。

3.2建立水市场

3.2.1水权管理改革。水权管理的核心是产权的明晰和确定。将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开,是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是建立水市场的基础。

建议通过法律的形式,首先确定以占有优先权原则为主、河岸优先权及惯例水权原则为辅的优先权原则,再结合水资源现状,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第二,设定总量控制、保障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旱情调度预案、水污染防治的事权划分等限制条件。第三,实行以水资源规划为先导,有计划、分类分批地进行水资源使用权登记并公告社会。第四,建立水资源使用权招投标、使用权拍卖等管理机制。通过以上努力,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水权制度。

3.2.2水价政策改革。改革现行的水价制定方法,按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即由政府代表、用水户代表、供水企业以及有资质的独立审计事务所共同协商确定水价;水价应计入资源水价、工程成本、利润;资源水价应在政府统一评估基础上允许在合理的范围内浮动;利润不再以工程成本及运行成本加成的方式计算,而是以国家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和资本金来计算;水价的确定要兼顾公众承受能力和政府的财政能力。

3.3改革管理模式

3.3.1资产管理。要尽快调整政府及水利部门在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中的定位。水务企业完成企业自我发展的公司制经营实体,经营性、科研性、开发性的事业单位要逐步转制为企业。依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对原有的水利工程要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

3.3.2节约用水。在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下,水价是调节供需方矛盾最敏感的经济杠杆。国外研究表明,水价提高10%,将使家庭用水减少3%~7%,同时如果水费没有占到市民收入的1%以上,人们就不会注意节水问题。

因此,政府应在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调整产业结构、制定相关用水标准及定额、推进节水技术发展的同时,以改革水价政策、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为重点,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管理手段,在建立节水型社会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4结论

城市水务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1.1管理观念问题首先对管理落后的认识不足。严格来讲,我国目前仍然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尤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其次对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认识不足。我们一直把人放在自然的对立面,对自然无休止地索取,人也就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如为解决粮食问题,不加控制地超采地下水而出现地下漏斗;为防洪排涝,一味加高堤防。

1.2行政体制问题由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纵向涉及中央和地方的权益,横向涉及水利、农业、建设和环保等部门的权益,重复管理现象严重,责任不明,“政出多门”,不但增加了政府的管理成本,减弱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而且不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筹兼顾、优化配置、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违背了水的自然规律,尤其在流域管理和城市水务管理问题上矛盾更为突出。

1.3管理职能问题管理上仍然存在严重的“越位”和“缺位”现象。“越位”主要指该由市场来解决的问题仍由政府来承担。如水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分配问题。“缺位”主要指宏观调控不到位。如政策、法规的透明度、统一性和预见性较差;水资源监测、评价水平偏低;政策引导、信息服务跟不上等。

2改革的分析

2.1改革目标的分析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必须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建立水市场为中心,把行政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改革作为重点,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最终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包括:①加快水法、节水法等水法规体系的建设;②在明确水权的基础上,建立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机构;结合城市供水及水处理市场的对外开放形势,积极推行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③以水价政策改革为契机,建立和完善水市场规制体系;④启动水利资产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水利建设融资和水利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能力。

2.2改革动力与阻力的分析

2.2.1改革的动力。改革的动力一方面是利益的驱动,另一方面是现实的需要。

①客观形式的需要。所谓客观形势主要是指:我国水资源所面临的危机已经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水利部门的改革显然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需要进一步开放水务市场等。

②履行职责的需要。供水价格偏低,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众多供水企业以及相关水管单位经营失败、普遍亏损等等。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的深度和进程,因此,履行职责的需要也是改革的推动力之一。

2.2.2改革的阻力。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的阻力,一方面来自既得利益者,另一方面来自传统观念的束缚和习惯势力的制约。

只注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忽视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由于人们对水资源危机的认识不足,同时又由于改革的道路是艰难而曲折的,需要社会以及个人付出一定代价,因此,旧观念的束缚对改革是一种无形障碍。同时,习惯势力的影响也对改革形成阻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通常认为水利是福利事业,理应由国家投资和无偿用水和排污。在这样一种思维定式下,要想确立新的水资源观念、水市场观念,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3改革的构想

3.1行政体制改革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和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为突破口,构建现代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以保证政府职能系统效益最佳,保证中央、地方以及社会组织对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的发挥。

3.1.1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设立流域管理委员会,其成员由中央政府代表、地方政府代表、用水户代表、专家代表;委员会主席由选举产生;流域委员会依法拥有对流域水资源的分配权,依法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实现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3.1.2城市水务实行一体化管理。对供水企业、水处理企业实行出租或转让;对经营性水务工程实行资产管理;将用水许可与排污许可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城市节水。

3.2建立水市场

3.2.1水权管理改革。水权管理的核心是产权的明晰和确定。将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开,是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是建立水市场的基础。

建议通过法律的形式,首先确定以占有优先权原则为主、河岸优先权及惯例水权原则为辅的优先权原则,再结合水资源现状,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第二,设定总量控制、保障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旱情调度预案、水污染防治的事权划分等限制条件。第三,实行以水资源规划为先导,有计划、分类分批地进行水资源使用权登记并公告社会。第四,建立水资源使用权招投标、使用权拍卖等管理机制。通过以上努力,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水权制度。

3.2.2水价政策改革。改革现行的水价制定方法,按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即由政府代表、用水户代表、供水企业以及有资质的独立审计事务所共同协商确定水价;水价应计入资源水价、工程成本、利润;资源水价应在政府统一评估基础上允许在合理的范围内浮动;利润不再以工程成本及运行成本加成的方式计算,而是以国家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和资本金来计算;水价的确定要兼顾公众承受能力和政府的财政能力。

3.3改革管理模式

3.3.1资产管理。要尽快调整政府及水利部门在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中的定位。水务企业完成企业自我发展的公司制经营实体,经营性、科研性、开发性的事业单位要逐步转制为企业。依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对原有的水利工程要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

3.3.2节约用水。在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下,水价是调节供需方矛盾最敏感的经济杠杆。国外研究表明,水价提高10%,将使家庭用水减少3%~7%,同时如果水费没有占到市民收入的1%以上,人们就不会注意节水问题。

因此,政府应在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调整产业结构、制定相关用水标准及定额、推进节水技术发展的同时,以改革水价政策、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为重点,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管理手段,在建立节水型社会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4结论

水资源行政管理主要存在着管理观念落后以及行政体制、职能体系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等问题;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的重点是行政体制的改革。要积极推进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的难点是水权管理。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水权管理模式,以全面推进水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提高水资源行政管理效率;在改革水价政策、水务投资体制的同时,必须对现有资产管理和节约用水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论文关键词:改革;水资源;行政管理

城市水务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改革;水资源;行政管理

水资源问题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可以分为工程体系问题和行政管理体系问题。水资源的工程体系问题包括水源、水调度、水土保持、水污染治理、防洪排涝等工程的规模是否适度、布局是否合理、利用效率是否高效等;水资源的行政管理体系问题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职能的确定是否符合科学合理和适应性的要求、管理手段是否先进有效、管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本文将着重对水资源行政管理问题进行讨论。

1问题的分析

1.1管理观念问题首先对管理落后的认识不足。论文百事通严格来讲,我国目前仍然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尤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其次对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认识不足。我们一直把人放在自然的对立面,对自然无休止地索取,人也就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如为解决粮食问题,不加控制地超采地下水而出现地下漏斗;为防洪排涝,一味加高堤防。

1.2行政体制问题由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纵向涉及中央和地方的权益,横向涉及水利、农业、建设和环保等部门的权益,重复管理现象严重,责任不明,“政出多门”,不但增加了政府的管理成本,减弱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而且不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筹兼顾、优化配置、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违背了水的自然规律,尤其在流域管理和城市水务管理问题上矛盾更为突出。

1.3管理职能问题管理上仍然存在严重的“越位”和“缺位”现象。“越位”主要指该由市场来解决的问题仍由政府来承担。如水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分配问题。“缺位”主要指宏观调控不到位。如政策、法规的透明度、统一性和预见性较差;水资源监测、评价水平偏低;政策引导、信息服务跟不上等。

2改革的分析

2.1改革目标的分析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必须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建立水市场为中心,把行政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改革作为重点,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最终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包括:①加快水法、节水法等水法规体系的建设;②在明确水权的基础上,建立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机构;结合城市供水及水处理市场的对外开放形势,积极推行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③以水价政策改革为契机,建立和完善水市场规制体系;④启动水利资产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水利建设融资和水利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能力。

2.2改革动力与阻力的分析

2.2.1改革的动力。改革的动力一方面是利益的驱动,另一方面是现实的需要。

①客观形式的需要。所谓客观形势主要是指:我国水资源所面临的危机已经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水利部门的改革显然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需要进一步开放水务市场等。

②履行职责的需要。供水价格偏低,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众多供水企业以及相关水管单位经营失败、普遍亏损等等。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的深度和进程,因此,履行职责的需要也是改革的推动力之一。

2.2.2改革的阻力。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的阻力,一方面来自既得利益者,另一方面来自传统观念的束缚和习惯势力的制约。

只注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忽视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由于人们对水资源危机的认识不足,同时又由于改革的道路是艰难而曲折的,需要社会以及个人付出一定代价,因此,旧观念的束缚对改革是一种无形障碍。同时,习惯势力的影响也对改革形成阻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通常认为水利是福利事业,理应由国家投资和无偿用水和排污。在这样一种思维定式下,要想确立新的水资源观念、水市场观念,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3改革的构想

3.1行政体制改革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和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为突破口,构建现代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以保证政府职能系统效益最佳,保证中央、地方以及社会组织对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的发挥。

3.1.1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设立流域管理委员会,其成员由中央政府代表、地方政府代表、用水户代表、专家代表;委员会主席由选举产生;流域委员会依法拥有对流域水资源的分配权,依法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实现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3.1.2城市水务实行一体化管理。对供水企业、水处理企业实行出租或转让;对经营性水务工程实行资产管理;将用水许可与排污许可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城市节水。

3.2建立水市场

3.2.1水权管理改革。水权管理的核心是产权的明晰和确定。将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开,是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是建立水市场的基础。

建议通过法律的形式,首先确定以占有优先权原则为主、河岸优先权及惯例水权原则为辅的优先权原则,再结合水资源现状,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第二,设定总量控制、保障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旱情调度预案、水污染防治的事权划分等限制条件。第三,实行以水资源规划为先导,有计划、分类分批地进行水资源使用权登记并公告社会。第四,建立水资源使用权招投标、使用权拍卖等管理机制。通过以上努力,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水权制度。

3.2.2水价政策改革。改革现行的水价制定方法,按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即由政府代表、用水户代表、供水企业以及有资质的独立审计事务所共同协商确定水价;水价应计入资源水价、工程成本、利润;资源水价应在政府统一评估基础上允许在合理的范围内浮动;利润不再以工程成本及运行成本加成的方式计算,而是以国家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和资本金来计算;水价的确定要兼顾公众承受能力和政府的财政能力。新晨

3.3改革管理模式

3.3.1资产管理。要尽快调整政府及水利部门在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中的定位。水务企业完成企业自我发展的公司制经营实体,经营性、科研性、开发性的事业单位要逐步转制为企业。依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对原有的水利工程要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

3.3.2节约用水。在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下,水价是调节供需方矛盾最敏感的经济杠杆。国外研究表明,水价提高10%,将使家庭用水减少3%~7%,同时如果水费没有占到市民收入的1%以上,人们就不会注意节水问题。

因此,政府应在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调整产业结构、制定相关用水标准及定额、推进节水技术发展的同时,以改革水价政策、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为重点,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管理手段,在建立节水型社会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4结论

水资源行政管理主要存在着管理观念落后以及行政体

城市水务工程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水利高职校训一体学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侯新(1971-),男,重庆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管理及高职教育;秦素粉(1981-),女,河南漯河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比较教育。(重庆402160)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033-02

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变化,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坚持政府主导,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促进了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实现了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学校与企业的“有机融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推行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水利高职院校依托行业发展,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于关系民生的水利行业,因此更加肩负着培养水利人才的重任。水利行业新的发展形势迫切需要水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水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水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我国其他类型高职院校存在着相似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设置科学性不够。水利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缺乏与水利行业的紧密对接,学校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需求调研、市场预测和专家论证,新增专业难以与水利行业发展相适应,已设置的专业没有进行很好的改革,致使人才培养与行业和社会需求相脱节。目前,水利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已远远不能满足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成为水利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全国水利行业61.9万名技术工人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1.61%;水利行业特有工种技术工人31.4万人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特有工种技术工人总数的1.15%。

2.课程建设因循守旧。水利高职特定的育人功能是为水利行业服务,学校的教学标准和水利行业的用人标准应保持一致。虽然教学计划每年都在进行修订,但囿于学院多种条件的限制,课程体系并未进行大的改革,因循守旧,课程结构不合理、不灵活;课程内容与市场要求脱节,过于陈旧落后。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不结合职业和岗位的能力培养实施教学的现象依然存在。①实践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难以适应行业的实际需求,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实习实训主要以校内为主,最终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难以适应现代水利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3.人才培养目标不明。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不同的人才培养规格,而各级各类人才培养规格的准确定位是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的依据和基础。伴随着水利类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具体的实践与探索,可以将水利类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定位为“培养面向水利建设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它是一种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既要能适应地方经济和水利水电行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静态需求,又要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行业变化对应用型人才的动态需求。②但水利类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却过于笼统、通俗化,难以有别于一般的工程型、技能型人才,对深化水利类高职专业的改革,构建“高素质、强能力、大专业、活模块、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整合构建水利类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有很大阻碍。这些都迫切要求水利职业院校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二、水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

1.社会对水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稀缺资源。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高职高专水利类专业的范畴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过去工程水利设计、施工、管理为主,扩展到对整个水资源的规划、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与管理。要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保障问题,必须建立以流域统一管理为指导思想的城市水务管理体制,在城市中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成为国际水管理的潮流。随着水资源保护意识的逐步深入,逐渐富裕起来的城乡居民迫切需要改善用水条件和水环境,水务管理人才显得尤为需要。而水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数量相对较少,不愿下去且也留不住,出现了县级、乡(镇)主要为城乡防洪排涝、水利水电行业、给排水建设、新农村建设、水环境保护服务的水务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和空白。这类人才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有更宽泛而不是更专深的水利水电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更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较强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团队组织能力与交流能力等。可见,水利水电行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对这类人才的要求不同于搞勘测、规划、设计的 工程型人才。

2.水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水务管理专业为例,它实行了“5+1”人才培养模式,即5个学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养,1个学期的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材等都比较完备。但在多年的发展中,该专业还存在一定不足。如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要求不能完全适应,没有形成比较完整成熟的融专业教学、职业能力培训、岗位技能鉴定为一体的课程体系;适应职业教育的专业教材、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体制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化。

三、水利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学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模式构建的基本理念。根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学院将瞄准我国水务管理一体化事业的发展,通过对水务行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与重庆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和重庆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单位合作,持续改进水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养人才为切入点,着重进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特色教材、实训环境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建设,并推广应用到其他相关专业,服务学生就业;整体提升本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使之成为水务工程建设、水环境监测及水资源管理行业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区域性技术培训服务中心,为重庆市水务事业服务,并带动西南地区水务事业发展。

2.“校企一体,学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校企一体,学训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特别是校内的水务技术实训中心和水环境监测中心,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开展“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活动(学训融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以服务专业为宗旨,拓展教学活动领域;通过参加顶岗实习,培养学生对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岗位的适应能力。③

学院将从专业改革的第一阶段入手,组织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积极开展社会调研,了解掌握水务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岗位能力需求,结合水务施工、水务管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特点,依据“岗位要求、工作过程”的原则,创新“校企一体、学训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2+3+1”的教学运行过程,即:2个学期基础理、基本技能培养;3个学期专业教学、职业技能培训,以及职业技能鉴定或资格证认证;1个学期顶岗实习。“2+3+1”的教学运行过程的具体实施思路:新生入校后,通过2个学期的文化基础课、工程制图、计算机等课程,培养学生文化素质、计算机应用、工程识图与制图等基础能力;第3、4、5学期实行理论教学和校内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培训各占一半的学时,使他们在掌握水务管理专业职业技能课程的理论体系的同时,掌握水务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城乡防洪排涝、供水、节水、水环境保护、水处理等涉水事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第6个学期学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参加顶岗实习,培养学生对专业技术的灵活应用、在艰苦行业扎根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对就业环境的适应能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用人单位的需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尤其是注重社会对人才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的综合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献身水利艰苦行业的远大理想,将素质教育融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首先教会学生做人,然后学会做事,克服过去毕业生不愿留在基层,不愿扎根艰苦行业、不愿从事一线工作的弊端。通过实施新的“学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水利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校企一体,学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1)建立政校企合作平台。学院拟成立水务管理专业政校企合作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与永川区水务局、重庆市水环境监测中心、重庆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永川侨立水务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深度融合,企业与学校双向互动,合作共赢。企业参与制订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承担工艺实训、顶岗实习的指导和部分课程教学工作,主持教学质量评价工作。(2)确立“基于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在水务管理专业政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下,依据“岗位要求、工作过程”原则,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规范、行业和企业的特点与需求,聘请水务行业企业一线的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审查和评估水务管理专业所设课程及其实施过程,调研、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对开设课程及内容进行整合,构建“基于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的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内容嵌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与面向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融通,逐步过渡到理论实践融合,“教、学、做”一体化,使毕业生不仅取得学历教育毕业证书,还至少可获得施工员、监理员、制图员、水处理工、泵站运行工、水质分析员和环境影响评价员等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中的一种,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学院骨干教师与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专家共同研究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资源和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等内容,编写特色教材。通过实用、特色的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并与其就业紧密对接。(3)构建真实情境和资源共享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根据“校企一体、学训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在校内建立生产与实训一体化的“校中厂”,突出“真实工作环境”的特点,以校内水环境监测中心、生产性实习水厂为基础,完善水务管理专业实训条件,新建水务技术实训中心,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进行实训,达到岗位综合实训目的④;以“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合作为基础,坚持“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深化现有校企合作关系,开辟新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为学生在顶岗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创造条件;创新实习实训过程管理机制,确保校内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质量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加大投入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4)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体制。结合“基于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启发、引导、研讨、参与、交互、自学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研讨法、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演示探究、操作示范等,重点应用“现场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考核方式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开卷、闭卷、笔试、口试、操作、论文、报告与答辩等。实施“内外监控、多维评价”,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采取教师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评价的 评价方式,做到企业、家长、学生三方满意。(5)创新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机制。“校企一体,学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校外顶岗实习阶段的效果。顶岗实习与一般实习不同,一是教学环境有变,由学校转移到企业,学生要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综合能力训练,要将实训中掌握的技能在生产中进行再实践,要与管理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工作;二是要善于发现理论和实训与现实的分离与融合,从而完成对专业课程的补充学习。因此,顶岗实习的教学形式、内容、方法和手段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完成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研究。创新管理体制,配套相应的实训管理体制作保障,充分发挥校企双方潜力,建立校企合作共管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⑤

四、水利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学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1.实现了互利共赢的人才培养目标。“校企一体,学训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高职教育教学的各个过程和环节,实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使职业教育真正进入了职业的教育,适应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了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解决了职业学院学生就业的难题,培养的人才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从而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多方互利共赢。

2.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水务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相对艰苦,而且管理非常严格。学生进行业企业顶岗实习后,思想会发生很大变化,逐渐由稚嫩走向成熟。团队意识、主人翁精神、心理素质、协调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为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提升了学院的影响力。学生在职业岗位上顶岗训练,接受企业化管理,绝大部分表现优秀,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企业的首肯,为学院赢得了声誉,扩大了学院的影响。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人文素质高”的毕业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学生工学结合期间对企业生产情况、岗位要求、工资待遇、个人发展空间等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大多数学生通过实习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

[注释]

①吴尚忠,王维新,夏娜.就业导向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10.

②闫玉民,白景富.对水利类专业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6):31.

③梁世翔,王芳.基于学、岗、就“三态合一”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9):113.

④雷华.基于真实工作环境和价值创造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物业管理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09(27):14.

城市水务工程论文范文第8篇

一、四项主要工作

完成协议引进项目5个,坚持招商引资第一要务。协议引资总额5.9亿;竣工投产项目1个,引资额5000万元的同时,全力推进城乡规划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规划龙头作用得以增强。

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快速推进,2011年以来。规划引导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一是计划引导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职能充分发挥。2007年底,局即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发展需求,超前启动了2011年度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编制工作。计划》将规划愿景细化为具体项目,实现了城乡规划战略意图的贯彻,避免了项目实施的盲目和无序。二是规划引导城乡科学发展职能充分发挥。围绕高质量实现规划全覆盖的工作目标,起草并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2011年中心城市规划编制及研究计划》同时,局又下发了2011年县城及村镇规划工作要点》对全市规划编制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目前,中心城市21项规划编制任务中,部分规划编制因总体规划修编暂缓,其余18个项目均已编制完成或正在调整完善;各县规划编制工作也在快速推进。全市城乡规划全覆盖的目标基本实现。三是政策引导城市产业发展职能充分发挥。年初即起草并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明确市区高层建筑重点发展区域的通知》以此提升中心城市发展档次和品位。围绕进一步促进中心城市房地产业和商业发展,于10月初起草了关于促进中心城市房地产业和商业发展的政策规定》政策规定》实施以来,市区商品房销售量迅速提升;大润发超市、国泰广场、一百三家大型商贸设施开业。四是挂钩引导新农村建设职能充分发挥。大力开展乡镇和村庄规划调研,编制并印发了市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实施分类指导目录》提出了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意见。同时,全力抓好全市15个康居示范试点村规划指导和服务工作,开展了对15个康居示范试点村的规划方案、建筑设计方案把关审查工作,提升了示范点建设质量和建筑品位。目前,全市已完成252个集中居住点建设规划编制任务。规划的指导下,全市康居示范村和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快速推进。

2改革创新工作取得突破。

提出“致力创新突破”总体目标,2011年初。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工作力度,推动城乡规划水平的持续提升。为此,印发了市规划局2011年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对年度改革创新工作提出了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方案》指导下,各项改革创新工作深入开展。围绕精心精细服务,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制定下发了免费规划报建服务实施办法》等四项制度,使规划行政许可工作方面更便民、更利民、更符合发展需求;围绕规范规划编制工作,推动规划设计招投标及规划市场管理创新,出台了市规划编制项目招投标暂行管理办法》市城市规划设计市场暂行管理办法》围绕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启动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总体框架编制,2.4平方公里的三维虚拟城市演示系统、元数据管理系统等三大基础平台建设,8555平方公里航测影像图、400平方公里航测影像图和市区113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数据采集录入工作正加速推进,地下管线数据普查工作即将开展。围绕提升测绘院发展水平,拟定了改革创新工作方案,从企业内部管理、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等方面明确了改革目标,测绘院年内即将实现资质升级。围绕促进规划院科学发展,帮助企业多方开拓市场,强化内部规范性管理系统建设,确保了规划院企业经济效益和自身建设的齐头并进。预计2011年度该院合同总收入将达到1200万元,比改革前的2006年增加3倍。

3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2011年我承担了多项重点工程牵头推进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经过精心组织,严格督查,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897及东大街项目:完成项目三套规划方案及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积极联系,多方出击,项目合作开发单位基本确定,项目将择机启动。百栋高层推进工程:制定了市区百栋高层推进工程实施方案,确立了年内已建、建高层建筑80栋的工作目标,并通过政策引导、督促检查、现场观摩等形式,大力推进工程进度。目前,市区已建、建高层建筑已达到105栋,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安居工程:精心组织各片区和相关主管部门,加速推进市区蓝领公寓、拆迁安置房、廉租房等安居工程建设。目前,市区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工程17.3万平方米,占目标任务(15万平方米)115.3%蓝领公寓开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工程23.02万平方米,占目标任务(21.6万平方米)106.6%拆迁安置房开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工程39.6万平方米,占目标任务(37万平方米)110.8%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雪枫公园:积极配合公园管理单位,高标准推进公园维护和后续管理工作,积极服务好公园配套用地开发项目建设,科学严谨地组织好公园决算审计工作,确保公园建设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还积极协助市水务局完成大运河水利博物馆选址,并积极做好规划方案编制工作;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商检、海关大楼、古黄河滨水核心区、明城墙遗址保护等市政府实事项目规划服务工作,促进了项目的快速推进。

4和谐团队创建效果显著。

狠抓规划干部队伍建设,全力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和谐团队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强化服务创新,行风建设深入推进。围绕政(行)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工作目标,不断强化工作措施,重点围绕创新服务理念,出台了市规划局免费规划报建服务实施办法》市规划局特别快车绿色通道服务制度》等四项规范规划行政服务工作的新机制、新制度,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取得了实实在成效。上半年全市民主评议政(行)风活动中,局在15个行政执法单位中排名第五,局市政规划处在热点岗位评议中排名第二。局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多次获得“流动红旗窗口”和“十佳窗口”表彰。二是强化和谐发展,争先创优扎实开展。围绕打造和谐社会、和谐规划的工作目标,以扶贫、双拥、等工作为着力点,以竞争考核为抓手,全力推进争先创优工作。扶贫工作中,以确立发展规划、培育致富产业、实施实事帮扶和帮扶困难户为工作重点,大力实施实施四大帮扶工程(规划帮扶、科技帮扶、实事帮扶、贫困户帮扶)已完成扶贫工作投入12万余元,较好地实现了扶贫工作目标;双拥工作中,进一步强化与驻宿广大官兵的联系沟通,帮助解决他实际困难;工作中,以解决群众的困难为出发点,坚持做到有登记、有交办、有责任人、有处理、有结果、有监督”等“六个有”充分发挥规划的协调和引导职能,帮助群众化解矛盾,处理问题,并通过采取回访、下访、约访等有效形式,深层次推进问题处理,得到群众的充分肯定。三是强化竞争考核,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干部队伍建设中,全面引入竞争考核机制,以此激发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和创优激情。完成了局机关中层干部轮岗工作,促进了业务工作交流,激发了干部职工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热情;完成了部分分局局长助理公推公选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干部队伍梯队建设,使一部分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得到充分调动;实施了部分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的公开招聘,引入了一批专业型年青人才,使得干部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和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理论学习和廉政建设

1理论学习

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市委重大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坚持将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有机结合。确保做到自身素质和水平的与时俱进。坚持做到自学与制度化学习紧密结合”学习与交流紧密结合”认真抓好规划专业理论和管理知识自学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市委中心组学习活动,全面领会和掌握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了市规划局制度化学习机制,组织开展了党组中心组学习、办公会学法、菜单式学习等多种长期性、制度性、刚性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中,还坚持学以致用,加强调查研究,先后完成了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考察报告》桂林“两江四湖”考察报告》增强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问题研究》等多篇论文,并先后两次在市委党校组织的干部培训班上就自身学习成果及工作体会作了讲座。

2廉政建设

全面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建设方面,始终坚持“两手抓”积极履行“一岗双责”作为第一责任人。先后组织制定了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报告制度》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办法》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进行了全面调整完善,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制落实机制和具体措施;教育学习方面,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解放思想能形成,推动落实好快干”大讨论活动、洪泽湖农场接受警示教育活动和市规划系统反腐倡廉专项警示教育活动,经常组织各种案例教育,做到警钟常鸣,确保全局干部队伍不出问题;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方面,以廉政文化进机关、进行业活动为重点,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出台了关于在全局领导干部中开展“读廉文、思廉政”廉文荐读活动的意见》编制印发了11期廉文,供干部职工学习;加强干部廉政建设方面,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开展了公开述职述廉活动,并先后组织召开了两次党组中心组民主生活会,分析研究干部廉洁自律管理工作;落实纪检监察机构派驻统一管理方面,自觉接受监督并着力加强干部选拔任用、资金运行、国有资产运营、党务与政务公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等六个重点环节和部位的监督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得到进一步增强。此基础上,本人也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报告制度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有关规定,坚持做到胸襟坦荡,对组织、对领导从不隐瞒个人任何问题。

三、不满意的工作

城市水务工程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绿色发展 管业管理 碧水源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1.绪论

1.1 引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且水污染严重的国家,北方的水资源性缺水和南方的水质型缺水推动了我国对于高品质再生水的刚性需求,污水处理与污水资源化市场巨大。膜技术是解决水污染、水资源短缺、饮水不安全问题的核心技术,膜技术产业同时占据了节能环保、新材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各国的大力支持和扶植。目前,我国的膜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1.2 行业背景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制膜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不断增加,技术瓶颈也在尝试性突破,产业化进程也在加速,膜产业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包括上游膜材料的研发和销售、中游膜组件的生产和销售以及下游膜工程应用。

在当前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工业经济大力调整结构、转换方式的时代背景下,分离膜产业正出现一些新的特点:膜材料产业向高性能、低成本及绿色化方向发展;膜技术对保障饮水安全,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显著增强;膜技术对节能减排、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日趋明显;膜材料市场快速发展,与上下游产业结合更加紧密。

1.3 研究方向及方法

本文旨在研究在绿色发展背景下,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创业管理实践。以碧水源这个企业为例子,深入研究讨论创业管理实践的意义。

2.案例简介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归国学者创办于2001年,属于高科技环保企业,成立不到10年就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公司总市值一直名列前茅。2015年,国家开发银行的国开金融持有碧水源10.48%的股份,成为碧水源主要股东。多年来,碧水源以创新为灵魂,矢志成为中国环保行业的思想者,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与机制创新为三大引擎,已发展为产业链最全的膜技术企业之一;中国环保行业、水务行业领军企业;环保行业及创业板市值最大的企业之一;中关村自主创新著名品牌之一。

碧水源坚持以膜技术解决“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饮水不安全”问题,以及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以膜法水处理为核心的整体技术和工程解决方案,业务领域涵盖水务全产业链:膜技术研发以及膜设备制造、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固废污泥处理、自来水处理、海水淡化、水务工程建设、水务投融资,以及民用商用净水设备。

3.案例分析

3.1创业时社会背景

3.1.1 政策的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把“加强水资源节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2012年11月8日,同志在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未来发展努力的方向,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奋斗目标,也为我国的环保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国务院于2012年8月6日印发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将“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力度”,把城市污水处理率指标由2010年的“77%”提升至2015年的“85%”。“十二五”期g,我国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重点工程方面的规划投资高达23660亿元,这有利于我国的环保企业开拓市场。

2001年,“膜生物反应器”被收录至《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第一批)》。2012年,科技部印发的《高性能膜材料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着力突破相关膜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并“形成5至8种关键膜材料实现国产化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后,“膜生物反应器为污水处理技术”连续多年被国家环保部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国家“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国家“863”计划都将“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技术”列为一项重点支持技术。《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把加快推进“高性能膜材料”产业化列为“环保产业关键技术”加以支持和推广。

3.1.2 需求的增加

用水需求的增加: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贫乏国家之一,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预测,“到2030年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60平方米,为用水紧张国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将迅速增加,预计我国用水高峰期将在2030年前后出现。

因为用水需求的增加,而水资源确是紧缺资源所以对于污水净化的需求便大大加大。国家对于污水治理的投入加大,开发膜技术也就势在必行,借着这股东风,也就使得碧水源有了最好的创业环境。

3.1.3 公众环保节水意识的觉醒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增长越来越快,许多国家陷入缺水困境,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然而,水资源开发的多部门性,各部门在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政出多门,阻碍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如今社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公众除了关注自家事情也开始关注国家大事了,他们也愿意拿出时间来对国家关注的一些事情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也开始关注节水、节电和环保了。而随着公众的这种节水意识的觉醒,带动了一系列的节水产业,而碧水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碧水源借着这股潮流,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并一举拿得这一产业的龙头地位。

3.2 创始人的正确战略规划

3.2.1 总体战略

碧水源公司以“解决‘水脏、水少、饮水安全’的水环境问题”为使命,以“成为中国控制水污染,保护水环境,增加水资源,保障水安全的依靠力量,在全球视野中,彰显中国的创新力量”为愿景,把“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膜技术高科技环保企业,全面参与全球水处理技术市场的竞争,并成为我国解决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提供饮用水安全保障的依靠力量”设为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

3.2.2 阶段战略

第一阶段:加大产品及市场开发力度,规模化生产膜产品,确立在污水及饮用水处理领域的技术和市场领先地位,建立品牌优势,布局国内外部分市场,用8-10年时间成为国内一流的污水处理及饮用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第二阶段:巩固并扩大在国内污水处理及饮用水处理领域的技术及市场地位,大规模生产膜产品,确立在国内膜产品及环保行业的领先地位,布控全国市场,用10-15年时间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污水处理及饮用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与大规模膜产品供应商。开展净水器销售、固废处理、给排水工程以及大气治理等新业务。

第三阶段:开拓国际市场,先进行多国扩张,然后再实现全球化扩张,用20-30年时间成为国际一流的污水处理与污水资源化整体方案提供商、大规模膜产品生产商、净水器销售商、固废处理商、大气治理商及水务运营商。

3.2.3 市场战略

碧水源运用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将现有产品或服务引入新地域”,与多个地区的水务公司采用合资或联营形式先后成立13家合资子公司以及1家控股子公司,进入多地的水处理市场。加大对新地域市场以及对未饱和市场的开发力度,建议在进行市场开发时可采取增加营销渠道、加强品牌管理以及广告促销等策略,以在新市场上扩大现有产品的销售。

在定价策略方面,由于碧水源公司在膜产品及工程实施方面的价格比国际竞争对手低且大部分项目“均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因此公司可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和招投标定价法,寻求一个最合适的竞争价格,不得为取得合同机会而将报价压的低于成本,导致公司经营情况恶化,也不得将报价定得远远高出边际成本,以免失去取得合同的机会。

在促销策略方面,可采取广告、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及宣传等促销策略。可从公司和产品两个方面进行促销,如通过名人代言、发表商业新闻或广播、电视等媒体上获得有利的报道等方式进行促销。在产品层面采用广告、销售促进和人员推销相结合的组合策略,如通过电视、展览会、示范表演等活动进行销售促进。

正是在当时的背景支持以及企业创始人文剑平正确的战略指挥下使得碧水源的创业能够一帆风顺地走下去,这正是他借助了所有有利条件的结果。

4.结束语

绿色创业不仅仅是指追求在成本、创新或是营销方面的优势而实现绿色化,或是创立一个提供环保类产品或服务的创新型企业,这种绿色创业是短板的、局部的;而真正的绿色创业是建立在环境创新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性、市场导向、个体推动的价值创造形式,或是出于绿色化目的而创建新企业,并且这类企业是以“可持续”为目标,这种绿色创业是长期的、全面的。

G色创业往往对于企业规模或经济发展水平要求较高,事实上绿色创业是机会和创新导向的,这意味着创业者抓住可加以识别和利用的环境机会,并在实现取得经济利益的目的。碧水源正是抓住了国家政策支持的机会,才能够如此迅速地崛起,利用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机会,实现了绿色创业,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成功完成了创业并将企业扩大成了整个行业的龙头。

参考文献:

[1] 贾志谦.膜科学与技术基础[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2] 王振宇.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J].环境保护科学.2005, 31(2):21-23.

[3] 李华晶,李永慧.绿色创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第六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2.

城市水务工程论文范文第10篇

钱孟康是个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一件件小事,用心倾听选民的心声,运用网络征集选民建议,然后在人代会上提出议案建议。他的许多建议得到政府有关部门认真办理,赢得了选民群众的赞誉。

他关心失土农民出路引起新华社关注

钱孟康与水务打了20多年交道,经常因工程建设需要参与征地工作。钱孟康发现,因为工业发展,大片土地被征用,衍生出了一大批失土农民。他们失去土地后,长远的生活出路问题还是无法解决。

“我家世世代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大字不识几个,土地被征用后,虽然一次性拿到了几万元的补偿,但这几万元钱用完以后,靠什么过活呢?”2005年,钱孟康参与珊溪水利枢纽供水工程建设,吃住在农家,当地村民听说他是省人大代表,就经常找他诉苦。这样的话不是一个两个人对他说,钱孟康听得很揪心。握着那些满是老茧的农民兄弟的双手,钱孟康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基层失土农民的心声传递给有关部门,为民代言。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钱孟康递交了关于试行国有土地年租制的建议。他提出,土地征用一次性补偿安置农民不是很妥当的办法。除军事、重大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等没有收益的项目用地采用原有征地方法外,其他凡有收益的项目用地,均可试行国有土地年租制,由政府统一将农民的土地租下,根据土地性质、原用途,计算原土地每年的收益,再根据当年的物价水平,每年由政府发放给租金,确保农民原土地的基本收益。政府再按需建好配套基础设施,以适当的价格向租地者收取租金。

“我建议能否将完全买断改为租赁的形式,综合土地功能、产值和物价指数来给付租金。这样,对农民来讲,他们有了生活来源,而且租金细水长流,不必为生计发愁。”在分组讨论发言时,钱孟康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钱孟康还仔细地算了一笔账,以温州市为例,一亩一类稻田给农户的补偿费仅3600元左右,一般一户人家三四口人仅有的一亩土地被征后,拿到土地补偿费,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生活困难。若采取租赁制,比如说农田,可以按每亩一年产粮800千克左右计价,扣除成本,收益在500千克左右,折合大米350千克左右,市场每千克0.75元,价值约1000元左右,当年发1000元租金给农户,如市场粮价涨到每千克1元,则发给1400元,依此类推。

钱孟康的建议得到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承办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的同志非常认可钱孟康的看法,认为全省目前用地主体,特别是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工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观念仍然不强,宽打宽用、低效率利用,甚至囤积土地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通过推行年租制的供地模式,为解决上述矛盾提供了一条比较合理的途径。

尽管由于政策原因,土地年租制尚未得到普遍推行,但钱孟康对省国土资源厅的建议办理态度还是表示满意。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让失土农民兄弟的长远出路问题能早日得到解决。

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钱孟康的建议还受到新华社浙江分社的关注,新华每日电讯报以“浙江省人大代表建议试行国有土地年租制”为题,对钱孟康的建议进行了报道。

网络征集好点子

“钱代表,我是来温务工的新温州人,我所租的房子在温州郊区,水污染非常严重,连我们这些外地人都看不下去了。连续一周不下雨,温瑞塘河水就臭得不行。您是搞水务的,要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个情况啊!”

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前夕,为了提交有分量的议案,钱孟康与其他几位省人大代表一起在温州网设立议案提交专题网页,向广大网民征集议案内容。

那段时间,打开电脑上网浏览网友的留言,听取他们的呼声和建议,是钱孟康每天必做的功课。由于工作繁忙,钱孟康只能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浏览网民的留言,将有价值的建议记录下来,雷打不动。

网民们的热情很高,仅十几天时间,钱孟康就收到了质量较佳的建议300多条,专题讨论区的点击率超过2500次,这给钱孟康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

借助于网络这个沟通渠道,针对市民集中反映的用水安全、节约用水及水污染治理等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钱孟康在省人代会上提出了关于要求建立城市供水应急预案的建议和关于要求加大环境保护投入资金比重、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议,都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办理,省政府专门下发了《浙江省城市供水、燃气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有心才能留心

2007年1月,《温州商报》刊登了该报记者以服务员的身份应聘进入温州望江路上的一家川菜馆,用镜头实录了该店将水煮鱼、水煮田鸡等剩菜倒入红油回收桶,回收红油经高温熬炼,加入调料,去除异味后被再次使用的文章,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长期与环境保护工作打交道的钱孟康早在媒体曝光“泔水油”事件之前,就一直在关注“泔水油”。通过查找资料、请教专家,钱孟康发现,“泔水油”其实还是个宝,其中相当部分是可利用的,若加以回收,由专业化工厂加工,可生产成生物柴油,用于发电和做汽车燃料等,既可减少国家或地方石化柴油的消费总量,也减少了使用石油类产品产生的污染。

经过充分准备,在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钱孟康递交了关于统一回收“泔水油”的建议。他在建议中详细分析道,随着餐饮业迅速发展,仅温州市每年在酒楼饭店的消费额就达到了100亿元,餐饮业在创造GDP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特别是“泔水油”,大部分流入下水道,污染了环境,浪费了资源,而一些不法之徒则将这些“泔水油”回收,重新加工成食用油,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在指出食用回收“泔水油”危害性的同时,他建议各地政府部门从保护百姓健康、保护环境、创造节约型社会的高度出发,成立专门机构,出台相关政策,统一回收“泔水油”,由专门机构进行处理,使“泔水油”不再成为“污染源”和“害人油”,而成为一种新型能源,造福社会。

办理该建议的省经贸委表示,将进一步规范宾馆、饭店等企事业单位“泔水油”处理行为,研究实施“泔水油”处理措施,堵住“泔水油”无序消纳的源头。

当前手机越来越普及,但盗窃手机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细心的钱孟康分析其存在的原因,认为,一方面是不法分子为一己私利犯罪,另一方面是旧手机入网没有限制,销售管理不严,销赃太容易。在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钱孟康就此提出《关于建立手机机身编号中央数据库,禁止被盗手机入网和销售的建议》。他提出,规范整顿旧手机市场,定点回收旧手机,出售旧手机必须凭原始购机发票和本人身份证才能办理;建立手机机身编号中央数据库,每只手机在出售时即按购买人身份证和出售时间进行编号,以禁止被盗手机入网和销售。这样,手机一旦被盗,只要被盗者告知中央数据库机身号码,该手机即被锁定,不能通过任何网络入网,就无人购买,堵住了销售和入网渠道,可有效制止手机盗窃现象。

承办该建议的省电信局表示,钱孟康的眼光看得很准,国外已经做了尝试,但鉴于投入资金和技术原因,我国应用该项技术尚需时日。他们表示,将努力推进这项工作措施早日实施。

钱孟康小档案

上一篇:中考中考地理知识考点总结范文 下一篇:环境问题与建筑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