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课堂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5 20:21:46

国学课堂总结

国学课堂总结篇1

【关键词】微课;高职国际商务谈判翻转课堂;设计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国际商务谈判成为了各大学校教学的重点科目之一,高职同样如此。随着社会教育领域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传统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对教学效率及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在微课视角下,对高职国际商务谈判翻转课堂进行了设计,希望能够使高职英语教学水平得以提高,使高职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

(一)微课

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在录制时间在3—5分钟内简短的视频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将视频,以供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当前教育领域所提倡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即将课上与课下翻转,将学生的地位与教师的地位翻转来完成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将其与微课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对微课视频的观看进行预习,在课上,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完成学习过程,这对于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都能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高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高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教学方法单一,当前高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方法,以传统的填鸭式为主,教师利用一整节课的时间,讲授基础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缺少思考以及提问的空间,没有将经典游戏引入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其次,师生缺乏互动,当前高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中,教师一直作为课堂的主体而存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长期以往,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谈判素质的提高不利。最后,技术手段应用不足,高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虽引入了多媒体设备,但教师往往将其作为黑板的替代品而利用,多媒体无法发挥其价值,因此,课堂教学效率往往较低。

(二)高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应将微课应用到高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课程中,对教学方法加以改革,深入渗透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促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一是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方法的丰富性水平,进而解决高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二是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应用,能够为高职师生的互动搭建桥梁,进而提升课堂的活跃程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三是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应用,丰富了教学技术使用类型,可与多媒体相互配合,减轻教师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基于微课视角的高职英语翻转课堂设计

以国际商务谈判技巧一课为例,基于微课视角,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角度出发,对高职英语翻转课堂进行了设计。

(一)课前教学设计

首先,教师为学生制作微课视频,内容包括本节课重点概念以及本节课重点难点等。视频制作应精炼简洁。其次,建立微信群组,将微课视频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下观看视频,并记录问题,以备课堂提问以及交流所用。最后,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将观看体会以总结知识点的方式向教师陈述,使教师能够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课中教学设计

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每一小组分别阅读不同的谈判技巧,组内总结观看微课视频时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解决问题。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内容以不同的谈判技巧产生不同的谈判效果等为主,将问题展示在多媒体中,每一小组以抢答的方式作答,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总结各小组答对问题的数量并记分。接着,展开课堂下一环节,要求不同小组学生针对“黑红经典游戏”的感受,编排一段对话,并为其他学生表演,提高学生对本节课有关知识点的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谈判沟通能力。

(三)课后教学设计

教师总结每一小组的答题情况以及对话编排情况,针对表现较好的小组,给予奖励,针对表现略差的小组,给予鼓励,避免打击其自信心,提高學生学习积极性。然后,要求学生在课下,以微课的形式,总结该节课知识点,并发送给教师,教师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再一次制作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教学,能够使教学时间得到翻转、使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得翻转,能够极大的提升教学效率。将微课应用其中,可有效提高知识点总结的便利性,提高教师对学生知识盲区的了解程度,对于其备课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国际商务谈判素质的培养,都能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国学课堂总结篇2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已被省教科院成功立项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2018年度规划课题,为了保证课题方案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之中,根据相关要求,我们课题组定于今天开题,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老师们指正、审议。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它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我们所要学习和运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予以支持的相关内容。包括教育教学资源的下载、办公系统的操作、PPT的制作和使用等等。

所谓“课堂教学优质化”,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在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枯燥、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形象、生动、鲜明的电子信息,变单调为丰富,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的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从而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

国外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起步较早,比如美国特别重视信息技术对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研究。就课堂教学而言,他们通过整合打造轻松愉快、乐学善学、精彩灵动的教学新时空,“使学习变得更有趣、更容易、更广阔、更加丰富多彩。”。英国早在教育中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使用计算机,如名为“国家计算机辅助学习发展计划”(National Development Project for 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NDPCAL)的研究。“把计算机整合到课程中的观念”(Integrated Computers Curriculum)就是这项研究所提出来的,主要强调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合理利用,可以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意识以及应用等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法国也十分重视。法国教育专家指出:“在动态环境下,空间图形性质和几何教学之间的联系得到了强化。”早在1985年,法国就要求学生从小学第四学年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而且把“计算机入门”作为必修课设立到“科学技术”学科中,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软硬件环境的配备,为课程整合的良性开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正所谓“突破现状是发展的必然。”。

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2000年4月6日,教育部长陈至立在新加坡召开的以“为了21世纪学习化社会的教育”为主题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次教育部长会议上作了题为《面向21世纪教育的改革创新》的发言。她不仅明确提出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中国面向21世纪教育的目标,而且强调“通过积极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使中国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2012年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政策集中出台。根据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需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想适应的教育信息现代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这对未来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和总体方向。2012年4月,刘延东关于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了“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导向,即“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这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是,尽管信息技术平台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在全国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在农村小学课堂中的研究与实践还属于起步阶段。同时,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课堂深度融合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理念上的高接受度和低层次的实际运用的矛盾、信息技术的百花齐放与无统一标准之间的矛盾,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结构和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模式之间的矛盾、立足于听课老师和领导的信息技术的虚假热闹和立足于学生的学,不断优化学生的学法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如何让信息技术平台真正促进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学校的提升,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 如何使整合达到最佳状态?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探索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我们想从“课堂教学”这个点上做一些探索和研究,通过行动和反思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为推进新课改进行一些尝试。而这,恰恰是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所在。鉴于此,我们提出《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研究目标:

1.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培养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

2.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的有效途径、策略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研究内容:

1.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学科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途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教师的教学向“以学定教”的学生主体方向发展。

2.研究如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得课堂教学实现最优化,进而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3.研究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变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为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怎样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成为所有学生发展的平台,最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形成。

研究假设:在信息技术现代化背景下,农村小学生寻求探索之火的原动力大大增强,多媒体成其为聚精会神的心理动因,孩子们最大程度地身动、心动、神动、肯学、想学、会学的念头一再高涨,其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是事半功倍的。

拟创新点:技术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介入,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身心发展和创新发展;重要的是,现代化信息技术是否促进了每一个孩子们的成长,从而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发展、都能提高,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的难以忘怀的思维之光、自由之光、创造之光,以及思维的交锋、情感的交融、经验的积累、思想的领悟,才是我们更加需要的境界。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先对相关的理论资料进行学习和总结,如:国内的研究现象以及研究的理论依据等等。之后,通过相关调查对当前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明确情景的创设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的作用,并通过寻找数学课堂情景创设的基本途径来有效的将数学情景有效的应用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并通过总结分析形成相应的报告。最后,通过研究成果、研究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和总结,形成最终的结题报告。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要求课题组成员借助网络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方法,关注与本课题相关的最新动态、最新理论以及已取得的相应成果并大胆吸取借鉴相关文献理论中的优秀成果,为展开研究做好理论铺垫。并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实施,深入开展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开展合作研究活动,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通过开展公开教学、交流研讨、专题分析等一系列活动,探究如何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应用与实践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兴趣爱好产生的影响。

4.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认真撰写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分析,及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积极探索我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实际操作方案,通过撰写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分析,总结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运用实践中的经验。最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策略和方法,撰写研究报告、等。

5.成果分析法: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课堂教学优质化的操作方案,最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策略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汇总资料,并选取有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推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三)技术路线:调查分析——>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实践研究——>实验比较——>形成结论——>修正完善——>总结成果——>推广应用

(4)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2018年5月到2018年9月,成立《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优质化》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初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发展动态,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育手段的重要性,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点和切入点;组织课题参与人员系统学习有关运用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对全体实验人员进行运用信息技术培训;调查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中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的研究思路,撰写开题报告,制定研究方案。

(2)组织实施阶段: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制定研究计划,具体实施研究,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参与学科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教与学,探索有效的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模式,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教与学的优化,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进而培养高素质现代人才的目的。实施期间要求课题组成员每人准备一节公开课,在有效整合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收集优秀教案、优秀课件、优秀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等。形成阶段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3)总结结题阶段:2020年3月至2020年5月,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收集优秀论文、教师研究案例等,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负责人张瑞清,一级教师,长期从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曾多次获得过辅导站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和县级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多次获得镇级和县级“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获得了县级“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曾两次参与了省、市课题研究工作,2008年9月他参与研究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改中提高学困生数学成绩研究》经专家评审,通过鉴定;2017年9月他作为第一参加人研究的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顺利结题。在课堂教学中他善于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撰写的论文《浅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在2004年5月荣获武威市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选小学组三等奖;撰写的论文《提高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做法》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看法》分别在《天祝教育》2010第3期和2014第1期上发表。

课题组成员刘生俊,一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3年,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曾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撰写的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初探》和《构建初中语文教学互动课堂刍议》分别在《中小学教育》和《语文天地》上发表。

课题组成员马维兰,二级教师,市级农村骨干教师,曾多次荣获镇、县、市级优秀教师、少先队辅导员、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具有很强的语文教学基本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工作,2015年10月,撰写的论文《农村美术教育该走向何方》在省级期刊《教师》杂志第261期上发表。

课题组成员吴永珍,二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达13年,工作中善于钻研,曾多次获得辅导站各种奖励,现为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撰写的《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发挥错题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于2016年5月发表在《吉林教育》上,作为第一参加人参与研究的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易错题集的建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究》于2017年9月通过鉴定,顺利结题。

围绕本课题,我们进行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18年3月,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织了课题研究小组,围绕课题进行一些相关的调研工作,查阅了相关资料和书籍,了解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水平,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课题的核心概念、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等进行多次研讨,最终完成了课题申报报告。

学校现代化教学硬件设施较为先进。每个班级都有“班班通”一体机、视频展示台;学科任课教师人均配备电脑一台,且已接入互联网。这些为我校开展“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环境。辅导站和学校领导注重教育科研工作,开学初提出了在我校开展“常态课优质化、优质课常态化”教学研究工作,我课题组选取其中一点研究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优质化,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积极筹措经费,准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参与教师的研究素质;建立健全了教科研制度,保证研究落到实处。

五、课题成果预期和呈现方式: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积累丰富的信息技术和农村小学课堂深度融合的个性化、创新化,交互式成果,提供具有针对性强、内容鲜活、形式新颖,互动性、参与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农村小学高效课堂范例,为学校一线教师积累经验,为“学有良教”理论提供佐证,为国内同类研究提供借鉴,课题呈现为系列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调研报告、研究总报告等等。

国学课堂总结篇3

关键词:对外教学;翻译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增强,我国的对外教学工作因此也步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参训的外方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涉及领域更加广泛,授课内容更加深入,教学要求更加严格,培训的形式方法更加多样。这些变化使得参与对外教学的译员必须承担起更加繁重而重大的教学任务。作者结合自身经历,针对对外教学方面一些规律,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课前准备工作

“不打无准备之战,不打无把握之战”。如果把对外教学翻译作为战场,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就很难就对外教学有胜算。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充分而且到位,课堂教学效率就高,反之,课堂教学效果就不理想。课前准备的过程是繁杂的,内容是多样的。

专业知识的准备。大部分译员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基础专业知识薄弱。这就需要译员阅读大量的专业文献资料,从中掌握相当丰富的专业知识。接受课程教学翻译任务后,首先要找到中文教材熟悉相关知识。有不明白的或难以理解的地方及时和教员沟通。然后阅读相应的外文资料,中外结合起来加深理解,着重记忆生僻词和重点词。

课件准备。译员需要将教员编制的课件翻译成外文版本,在翻译过程中进行第二次加工,翻译过程也是一种学习。作为多媒体教学手段,课件是最直观的资料,是目前对外教学课堂上不可缺少的。翻译时尽量用书面语,还要注意表达方式的一致性。就一个知识点来说,如果是动词短语就用相应的翻译用语,如果是名词或名词短语就用相应的表达方式,不宜混乱搭配。在翻译课件的过程中,译员不宜象教员那样用多种字体力求美感,而是要选择正式的,容易辨认的字体。有些外文拼写有其特殊性,比如法语中的尖音符,软音符等,有一些中文字体是显示不出来或者显示为乱码的。因此外语部分最好选择Times New Ro-man或者Arial字体,大小至少在18磅。另外,如果课件是内训课件根本没有给外语留空间时,译员就需要适当调整行间距,一页幻灯无法显示的分为两页。翻译完之后,从头到尾检查一遍,以更正错误并熟悉课件内容。

在授课前,译员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外语表达习惯,以便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翻译,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二、翻译中应重视几个问题

课堂是译员发挥其翻译水平,展示其工作能力的舞台。在课堂翻译过程中,译员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译员的定位。译员不能一味强调其重要性,按照自己的思路翻译而把教员晾在一旁;也不能妄自菲薄,没有一点主观能动性。译员在首要任务是传递信息,把教员所授内容准确的传递给学生,把学生所提的问题及时传达给教员,并把教员的答案完整地回复给学生。

对学生的态度。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热情周到、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课堂的衣着。为展示我国良好形象。作为和学生直接接触的译员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和衣着。课堂授课宜着正装,不宜过于休闲。

译员的站位。为便于操控电脑和幻灯,教员一般都位于讲台附近。译员和教员之间的距离要适中。距离过近,一方面影响教员操作电脑、指示幻灯。另一方面也影响自己指示幻灯,还容易和教员产生碰擦,显得杂乱,对课堂授课效果产生不良影响。距离过远,容易导致听不清教员的声音,不便于与教员的交流。另外,要注意避免画面冲突,不应置于幻灯投影之前,阻挡学生视线。

语言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译员应该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材和幻灯片中的内容常以科技文体的形式出现,而在课堂上,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和课件内容,译员应当简化或者以常用口语的形式解释教材和课件内容;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我国对某些词语的表述也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比如“点穴式”打击,这个词就是从中国传统医学的点穴转化过来的,有些学生对此并不了解。但是遇到这种词语,必须按照原文翻译,而不能意译。因为教员肯定还要解释或者对此提出问题。此外,如果是把握不准的专业术语,要及时请教教员,而不能不懂装懂,望文生义;如果遇到难以用外语表达的专业词汇,可以用解释性的语言,也可加上肢体语言,或者通过演示、作图等手段,确保学生理解所表达的词汇。

课堂的掌控。译员需要掌控好上课的节奏。有的教员受内训教学的影响,在上课时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这无疑给译员加大了翻译的难度。译员在翻译时,在合适的时机要停顿一下,让学生有时间消化所翻译的内容。对重点内容要加强语气或者重复几遍加深学生的理解。在翻译过程中,译员要不断关注学生的信息接受情况,多问几次“Compris,),(懂了吗?)”C’est clair?(是否清楚?)”,以保证学生对所授内容的吸收、理解和掌握。

注意力的要求。翻译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在课堂上译员要保持精力高度的集中,要认真地听教员或学生所说的每句话,避免错译漏译。

三、课后总结工作

总结是一种再学习,再提高,再促教学心得进。任何一种工作的完成,都有成功值得发扬光大的一面,也有值得我们吸取教训失败的一面。只有静下心来作认真总结,才能实现个人业务进步的新的飞跃。课堂教学翻译总结的内容很广泛,但以下两点最为重要:

第一点是对课堂教学翻译准备的总结。课堂教学翻译准备的总结分为两部分:一是每一课程中期,总结专业知识的准备的范围是否全覆盖,如果没有,马上弥补没有涵盖的内容,使自己专业知识能够满足课堂教学翻译需求。二是每一课程末期,对每一次课堂教学翻译的笔记进行归纳梳理,认真完善到每一个课时的内容。三是课件准备情况,如果课件不太系统完整,就要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自己作好充分的准备。四是在授课前,应该与学生聊聊,一方面了解他们对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适应他们外语水平和口音。这方面总结要与上一期教学进行比较,看是否做得到位。如果有缺失之处,下一期应该做得更好一些。

第二点是对课堂教学翻译语言运用的总结。,每次下课后,译员要及时做好课堂教学翻译语言的应用总结,对课堂上成功语言的应用的方面应该保持,并作为个人业务档案保存下来,成为课堂教学翻译语言应用的积淀。对课堂教学翻译语言的应用出现的问题,及时找出可行性整改方法,以便下次课堂授课进行改进。在对外教学翻译工作中,课堂教学翻译语言运用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它贯穿对外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我们要把整体的教学工作与每一次课堂教学翻译语言运用紧密联系起来,就会使学生很容易接受广泛的课堂教学知识,同时孕育对中国的特殊友好感情。

国学课堂总结篇4

【关键词】生物课堂主题呈现

一、课堂主题的概念

何谓“主题”?“主题”一词源于德国,最初是一个音乐术语,指乐曲中最具特征并处于优越地位的那一段旋律――主旋律。我国古代对主题的称呼是“意”、“主意”、“立意”、“旨”、“主旨”、“主脑”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主题”被解释为作者通过文章的全部材料和表现形式所表达出的基本思想。结合这一解释,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课堂主题”:课堂主题是教师通过课堂的教学过程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和重点内容。

二、课堂主题呈现的依据

一堂优质的课堂主题呈现,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更轻松、更准确地掌握课堂的基本思想和重点内容。那么如何更好地呈现课堂主题,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素养呢?

根据国外的课堂观察评价表(已翻译为中文见附件1),对于如何很好地呈现课堂主题?我总结有如下:

1、教材要适合学生。

2、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认知。

3、上课开始教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教师要关注学生并和学生互动。

5、教师的总结质量要正好。

6、教师要突出强调了重点。

7、信息的传递要恰到好处的。

8、教师要设立了可达到的和主题相关的教学目标。

9、教师要理论联系了实际。

10、教师要有总结。

11、教学目标要达成

12、教师要鼓励学生承担进一步学习的责任。

三、三位教师的公开课堂录像分析

本人对三位老师的公开课的主题呈现进行了记录,分别进行了评价总结:

A老师的《蛋白质小专题复习》一课是一堂复习课,其创意设计如下:1、通过吸奶瓶的婴儿图片和完美的奶粉广告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出奶粉事件;2、通过3件影响力比较大的奶粉事件,层层相扣,层层递近讲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3、通过不同劣质奶粉对儿童的发育影响的探究实验来巩固实验设计的方法和一些原则;4、最后通过情感教育,升华学生心中对劣质奶粉的痛恶,渴望和平安全的社会环境。不管从老师的评价还是学生的反应,我自己对整堂课的设计也是相当满意的,这堂课的主题呈现非常的生活化,充分抓住社会的热点问题――奶粉事件,而且对3件奶粉事件有共性的同时,又有各自的特点。将必修1有关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巩固与总结。应该可以说整堂课是条理清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而且最后的情感升华,我认为也觉得非常的好“中国,我们再也伤不起了;愿中华大地上不再出现劣质奶粉;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愿每个家庭都能幸福美满;愿每位同学都能学业有成……”当然这其实都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真实的意愿,只是平时没有表达的那么裸,而今天我把它提上了课堂,提上了屏幕,希望我们的祖国未来的企业家们能有良知,愿中国的未来更加美好。整堂课学生学得非常的轻松,同时有掌握了知识点,所以这堂课的主题呈现是到位的。

B老师的《分离定律》第一课时这堂课在主题呈现方面就略显欠缺点,这堂课的孟德尔研究分离定律的假说演绎法的思路呈现的不是很明显,学生对孟德尔科研的方法掌握的也不够好,这点上我认为是比较欠缺的。但是整个知识点的落实还是比较扎实的。

C老师的《细胞分化》这堂课在课堂主题呈现方面还是非常到位的。这堂课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跳马银牌得主丘索维金娜的儿子得了白血病为例子引出细胞分化方面的知识点,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特点,细胞异常分化即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细胞的特点。以如何治疗白血病引发学生思考,得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等。整堂课的主线分明,知识点的连贯性强,重点突出,学生能轻松地把握整堂课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通过三位老师的三堂公开课的分析比较,我认为在主题呈现这个方面,我们还是有待研究的,一堂优质的课堂主题呈现,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准确地掌握课堂的基本思想和重点内容;一堂优质的课堂主题呈现,能化难为易,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课堂知识。

国学课堂总结篇5

一、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学生则是忙碌的记着笔记,教师很少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是低效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引导学生多多思考问题,正如教育家克莱·P·贝德福特所说:“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是多么的重要。

例如,笔者在教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节课时,上课伊始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同学们被短片中盛大场景所吸引了。趁同学们兴致高昂,我设置了一个疑问,让同学们思考:在开国大典上,人们听到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怎样确定下来的呢?这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什么?它起了什么作用?会议还决定了新中国哪些国家象征?

我让同学们结合短片与教材的内容,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将同学们引入了今天教学的内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初中生还处在学习的阶段,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还很欠缺,掌握的知识还很有限,因此,我们要充分信任并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支持学生、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摆脱课本的束缚和对课本的依赖,调动自己的思维,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笔者在教授《俄国十月革命》这节课时,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俄国二月革命的意义是什么?问题一提出,很多学生不会回答,课堂教学氛围顿时沉闷了下来。为了融洽课堂的教学氛围,我慢慢的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将问题的范围缩小,一步一步慢慢的引导,我接着问: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取得的结果是什么?这一问,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我顺势表扬了同学们的踊跃发言。接着我又进一步问: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我鼓励学生继续回答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理清了思路。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同学们弄懂了俄国二月革命的意义。

三、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做好指导工作,尽量保持合作小组“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使得各个小组总体的水平相近,做到组内相互帮助,组间公平竞争。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享有均等的话语权,不搞一言堂,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尽量避免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变成少数尖子生个人表演的舞台。从而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实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例如,笔者在教授《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节课时,就在课堂教学内开展了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了六个小组,让小组成员围绕“三大改造”话题,通过网络或者查阅相关的书籍,总结出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的作用与后期的缺点。然后在下次上课时,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总结知识的情况,最后由我进行综合的评定,对表现好的小组提出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小组指出其中的不足。

以下是表现优胜的小组总结的情况:

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包括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三大改造”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三大改造”的后期,由于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国学课堂总结篇6

[关键词]: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

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我国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程度进行提升,注重对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素养以及文化底蕴进行充分的培养,从而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而主动的学习高中历史知识,进而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我们这样做还会有效的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进行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

一、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在我国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历史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时事资源,来引导学生对整个世界的热点问题进行关注,并且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产生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古代与现代的对比方式,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利用古代与现代一些名人的事迹进行相互的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探索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一种与之相关的历史情境,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些各个朝代的钱币,或者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一些风景名胜等,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历史中的角色进行扮演、对历史剧进行编演、竞猜谜语等。对于一些比较有争议性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教师还可以以辩论赛的形式来使学生对这一人物进行充分的认识。

现今的高中生都对有才华的教师十分的欣赏,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出良好的榜样,让学生都能够对教师产生一种钦佩的感觉,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获得一定的文学艺术的感染与熏陶。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先秦文化的时候可以结合孔子与孟子这样两位伟大学者的事迹来进行教学,在向学生讲授艰难的长征历史时,可以结合的作品来进行教学,历史教师采用这些方法就能够使历史课堂的教学显得格外的生动,随着历史课堂的气氛也就活跃了起来,从而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就能够被充分的激发出来。

二、拓宽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

教师一定要对课堂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并且对课程资源进行深刻的挖掘。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把历史教材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故事相结合,在这种基础上对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进行拓宽,使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能够更加的深刻。

高中历史教师还一定要对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教学参考资料、图片以及视频等相关材料进行充分利用,同时还要对历史课堂中所运用的多媒体资源进行适当整合,并且通过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展示来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从而达到当前新课程标准下我国高中历史的主要教学目的。

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师还要对各个地方的历史资源进行充分挖掘,这样才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拓宽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同时也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历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佛教的时候,可以适当利用一个地方的历史资源,如大明寺、龙潭寺等,从而有效的拓宽我国高中生认识历史的视野。

另外,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对教材中的历史知识进行适当的扩充,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历史的需求,同时也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得到拓宽。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时候,不能单纯只为学生讲解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还要在讲课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述一些与之相关的历史内容,不能只是照搬历史教材中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在多了解一些历史知识,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使学生了解历史的足迹,从而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历史知识的习惯,进而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进行拓宽。

三、培养学生总结历史的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总结历史的能力,就一定要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培养。历史课堂是高中历史教师向学生进行知识讲解、道德传播以及疑惑解答等相关学习的场所,历史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培养学生总结历史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有一定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充分结合历史教材或者与之相关的资料来进行解答,同时还要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使用规范性的语言。教师要对总结历史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充分表扬,对于那些总结历史能力较差的学生也一定要给予积极鼓励,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

历史教师还要为学生选取一些历史事件,让学生利用所搜集到的资料来写出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归纳总结与认识,这样不但能够充分的激发高中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对学生总结历史的能力进行锻炼。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开展一些历史的故事会、成语的典故等活动,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量,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历史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总结历史的能力,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形成总结历史的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宽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培养学生总结历史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亚明.如何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才智,2011(16).

[2]刘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交往的有效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0).

国学课堂总结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结尾 方法

俗话说:"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完美的结尾,会收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体验到"课虽已尽而意趣未了",为下一课的学习作好心理铺垫。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创设余音缭绕的气氛,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下课堂"。

1.归纳式结尾——提纲挚领法

唐代散文家韩愈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归纳式结尾就是老师用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这是目前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多的一种。

比如我在讲《木兰诗》一课结尾时,让学生用五个四字短语概括全文主要情节:木兰纺织木兰从军木兰征战木兰辞官-木兰还乡(最后一节是一段附文,是歌者对木兰的赞辞)。这样,就巧妙地把整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照应式结尾——前后呼应法

这种结尾就是在学生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再次考虑课前提出的问题,使课堂结语与课堂导入遥相呼应,形成一个整体。

例如:教学《伤仲永》一文时,我先提出天赋与后天教育哪个更重要的疑问,结尾时再归纳天赋与后天教育的关系。这样的课堂前后浑然一体,显得自然流畅。

3.悬念式结尾--悬念吸引法

有些知识块往往要分几个课时来教,而上、下节课教学内容联系又非常紧密,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学生的好奇心,在上一节课的结束时针对下一节课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起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

在学习《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第一课时在扫清字词障碍后,顺势提出"作者写这篇赠序的缘起和目的是什么?从文中哪一部分可找到答案?"问题一出就激发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这样的结语,给学生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引起学生强烈的悬念,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大大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深化、内化,又活跃了学生的思想,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4.迁移式结尾--课外拓展法

孔子说:"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讲完课之后,教师不停留于课文,而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在学完《杨修之死》一文后,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历史对曹操评价众说纷纭,世称"奸雄"。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的其它故事谈一谈你的看法。"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

在学习《夸父逐日》之后,笔者总结道:"提到神话,人们立刻会想到古希腊、古罗马,想起雅典娜、阿波罗,想起维纳斯、丘比特。其实,中国的神话丝毫不逊色于世界任何其它地方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故事大多集中于《山海经》一书,请同学们课下阅读。"同学们在下课后纷纷找来这本书进行阅读。

5.比较式结尾——比较鉴别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区别式是将传授的新知识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比较分析、把握异同,区分优劣,使学生更深刻、更正确的理解知识的结尾方式。

如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可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出师表》:"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这样通过比较,既总结了新学的知识,也复习了旧知识,并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更准确,掌握更透切。

6.煽情式结尾——升华情感法

教学以情取胜的诗歌或散文时,应充分挖掘诗文中的情感因子,创设一种具有诗情的意境,去点燃学生心中潜伏的感情之火,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增强求知欲望,陶醉于"压轴戏"的艺术氛围之中。余音缭绕,催人奋进。让学生在此类诗文的感染下,带着一种不可抑止的激情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人生。

例如教学《土地的誓言》这篇课文,当讲解课文结束时,我以充满激情的语言朗读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然后,播放国歌,学生齐唱国歌。

这样的结尾既重温了诗的情感与主题,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诗人的风格,还让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意境里,让心灵随诗人创设的诗情荡漾。

7.作文练笔式——读写结合法

作文练笔式是指教师利用教材本身作为写作范本,学习完具有典型性的课文后,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作文小练笔的结尾方式。这样,学生在完成作文小练习中既能消化知识、巩固所学内容,又实现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技能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教完朱自清先生的《春》这一课后我在课尾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秋天是一年中收获的季节,秋天有许许多多令人陶醉的景象。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想象,仿照《春》的写法描绘一幅秋景图,不少于500字。

8.评议式结尾——画龙点睛法

对于一些古文和外国文学作品,需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真地加以评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识别能力,全面、准确地认识历史事实和人物 ,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例如教学《智取生辰纲》这篇古文,讲解结束时,我作了如下的评议:"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水浒》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营养。阅读时,要特别注意生动传神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同时也要认识到,由于时代的局限,这部作品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如滥杀无辜、歧视妇女等封建糟粕,这是需要加以鉴别和摒弃的。"这一评议式的结尾,有助于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课 文内容,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创造的精神。

总之,结尾无定法,好在巧用中。成功的课堂结尾,要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成为学生游向知识海洋、构筑知识大厦的起点,使学生感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有的如截奔马,戛然而止;有的如响炸雷,振聋发聩;有的如撞洪钟,余音袅袅。它能给一堂课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甚至是叹号、问号、省略号,让课堂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 杨鲜霞;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的自我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国学课堂总结篇8

关键词:翻转课堂;生物学教学;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1-0044-04

一、翻转课堂的理论发展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起源于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Colorado)的林地公园高中(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1]的两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纶・萨姆斯(Aaron Sams),将自己的授课PPT和实时音频录制下来放到网上供学生课前观看学习,课堂上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由此,两位老师开始实践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即翻转课堂:学生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互动交流,协作探究,解决问题。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迅速发展。2011年,美国富兰克林学院(Franklin College)的罗伯特・泰尔波特(Robert Talbert),总结出的翻转课堂理论模型[2],包括课前的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导向性作业练习;课中的学生完成少量的测验,通过解决问题来完成知识的内化,最后进行总结反馈[3]。教学形式由传统课堂讲解变为课前学习加课堂探究,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内化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2012年,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创立了翻转学习网络FLN(Flipped Learning Network),提出翻转学习的四个关键支柱:灵活的学习环境―教师灵活安排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文化的变革―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定制内容―教师明确讲授的内容和学生自习内容;专业的教师―翻转课堂中需专业教师掌控课堂。2013年,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的雅各布・毕晓普(Jacob Bishop),总结分析诸多观点后认为,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外基于计算机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总和[4]。

在国内,2011年,重庆市聚奎中学结合校园云技术开始翻转课堂教学,总结出“课前四步,课中五环”的翻转模式[5]。“课前四步”包括设计导学案、录制视频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制定个别辅导计划;“课中五环”包括合作探究、释疑拓展、练习巩固、自主纠错、反思总结。通过这个模式,聚奎中学完成了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到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的转变。2012年,南京大学张金磊[6],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罗伯特・泰尔波特(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理论模型基础上构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图1),其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是两个有力支撑。信息技术支持和活动学习的开展保证了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生成。此理论在国内被广泛接受,成为国内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主要理论基础。2013年,山东省昌乐一中开始翻转课堂实践,并逐步形成了“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模式。“二段十环节”是指,自学质疑阶段的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训练展示阶段的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合作提升、评价点拨、总结反思;“四步”是指教师课前要进行课时规划、微课设计、两案编制、微课录制[7]。 这种翻转模式提高了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和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更符合青少年认知发展的规律。

二、翻转课堂的生物学领域应用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最终要运用到学科教学当中。国内外众多学校在生物学科领域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表1)。下面我们就其中的两个案例进行简要评述。

1.分子细胞生物学翻转课堂

在2007年到2013年期间,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和麻省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用超过5年的时间,在分子细胞生物学教学方面展开翻转教学实践,其中前三年进行传统教学,后两年运用罗伯特・泰尔波特(Robert Talbert)翻转课堂模型的理论模型进行翻转教学。实践发现,与传统课堂相比,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自主学习能力和展示自我能力提高,并且学生更喜欢翻转课堂中多样化的学习资料,班级平均分与女生的成绩有明显提高。但在实施翻转课堂后的几次考试中,最后一次的成绩略有下降, 同时发现,男女生成绩存在差异。分析认为,一段时间后成绩下降是由于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刺激逐渐消退,学生自我内驱力降低,例如:课前不预习、课上不参与等,造成考试成绩下降,男女生成绩存在差异是因为男女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存在性别差异。

2.生物信息学翻转课堂

2014年,肇庆学院生命科学院,在生物信息学课程中展开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该教学实践借鉴了张金磊提出的翻转教学理论模型。实践发现,通过学习优质的教学资源,学生在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学术视野等方面均有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发展;教师角色发生转变,由学习主导者变为指导者,专业素质和掌控课堂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时,翻转课堂的实施推动了校园多媒体的建设。在实施翻转教学时,实践者发现,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网络资源、图书资料等硬件设施和相关教学软环境成为高质量翻转教学的限制因素。

上述实践表明,翻转课堂在学科教学中有诸多益处,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和限制因素。首先,实施翻转课堂时,学生有“接受”的心理过程,此过程受到教育环境、教育者及教学观念的制约[13]。其次,新课堂模式不能对学生形成持续性的学习刺激。因此,设计翻转课堂时要考虑四个方面问题[14]:①尊重学生的心理与认知发展规律;②在课堂内外建立有效的联系;③教师指导学生时定义和结构要清晰;④制定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

三、翻转课堂的课程资源

随着翻转课堂的发展,微课和慕课等课程资源地位越来越高。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整合了教学素材、在线测验、教学反馈、以及交流互动等多种要素的教学手段[15]。近年来,美国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创办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以及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设立的在线课程(http:///)广受关注和欢迎。国内的国家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创办的“中国微课网”资源平台, 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16],以及微课网,为我国大中学校的生物学课程提供了大量的“微课”资源(表2)。

幕课全称“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基于资源、学习管理系统并且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新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通过在授课视频中加入提问、在线测验和专题讨论的方式加强互动,并鼓励学习者利用个性化学习工具如QQ、微信等进行学习[17]。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的慕课平台有Coursera、Udacity、edX三大平台。Coursera是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吴恩达(Andrew Ng)和达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创建的免费在线课程网站,目前提供涵盖人文、医学、生物学、社会科学、数学、商业、计算机科学等24个学科329门免费课程。Udacity是一个斯坦福大学教授创办的商业化课程网站,该网站主要提供计算机类课程,但是若想获得课程证书学习者必须参加考试中心组织的期末考试并支付费用。edX是一个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合作的非营利性项目,支持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向全球共享其教学资源,在线内容同时也被用于丰富校内课程[18]。2013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宣布加入edX[19],随后,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加盟Coursera[20]。在国内,“MOOC中国”是常用的慕课平台。这几大平台中已经开设了大量生物学科慕课(表3),为生物学科翻转课堂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1.面临的问题

翻转课堂具有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能力等优点,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第一,教师如何加强自身信息技术素养。翻转课堂的第一步就是要求教师制作优质的教学视频,这对教师的多媒体制作技术要求较高,并且会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21]。第二,教师角色如何转变。相较于传统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展开要结合教师启发、引导、监控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两方面内容[22],这对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国内学生由于传统课堂的制约导致不善于提问和主动性不强,这会使得翻转课堂效果降低。第四,实施生物学翻转课堂时,是否能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科技馆、植物园、动物园以及企业等[23]。第五,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满足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经济基础较差地区或山区的学校,既没有多媒体也没有网络。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有效的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24],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2.发展趋势

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结构中“以知识为中心”或“以教师为中心”的现状,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不断完善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但翻转课堂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课堂,而是与其他课堂形式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模式。小班制班级更适合翻转课堂的实施,更有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对于生物学科而言,可以结合网络技术以及越来越发达的网络终端制作专题APP或专题网页来进行教学活动,例如,生物数据分析科教网(http:///)。翻转课堂模式在我国实施的时间较短,但从中国知网 (CNKI) 收录的有关翻转课堂期刊文献统计显示,2013年,与翻转课堂为主题的期刊文献只有122篇,但到2016年3月,相关期刊文献总计达到3358篇,说明翻转课堂模式在我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各学校的深入实践,相信一定能探索出适合中国教育背景的翻转课堂模式,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McDonald K,Smith CM.The flipped classroom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part I.Benefits and strategies[J].Contin Educ Nurs,2013(44):437-8.

[2]Robert Talbert.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 [J].PRIMUS, 2014(5): 361C374.

[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4]Jacob Lowell Bishop.The Flipped Classroom: A Survey of the Research [Z].120th ASEE Annual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Atlanta,2013.

[5]黄国发,张福涛.翻转课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4:17-24.

[6]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7]董晶,郭桂珍.用翻转课堂撬动教学改革开启ICT深度融合新篇章―山东省昌乐一中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纪实[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4):3-6.

[8]Gross D, Pietri ES, Anderson G. Increased Preclass Preparation Underlies Student Outcome Improvement in the Flipped Classroom[J]. CBE Life Sci Educ, 2015(4):1-8.

[9]Vliet EA, Winnips JC, Brouwer N. Flipped-Class Pedagogy Enhances Student Metacognition and Collaborative-Learning Strategies in Higher Education But Effect Does Not Persist [J]. CBE Life Sci Educ, 2015(3):1-10.

[10]Spokane,Washington.Assessment of learning gains in a flipped biochemistry classroom[J]. Biochem Mol Biol Educ,2015.

[11]王|,高慎阳,于金玲,周铁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畜牧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建立与应用[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6):137-138.

[12]唐文武,吴秀兰.“翻转课堂”在MOOC中的教学实践―以“生物信息学”课程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5(2):63-66.

[13]张秀敏.教育接受心理的优化策略[J].教育评论,2012(5):18-20.

[14]Min Kyu Kima,,SoMiKim,Otto Khera,Joan Getman.The experience of threeflipped classrooms in an urban university:an exploration of design principles[J].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4(22):37-50.

[15]宁大利.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及其实施策略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4):93-96.

[16 ]张一川,钱扬.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33.

[17]顾小清,胡艺龄.MOOCs 的本土化诉求及其应对[J].远程教育杂志,2013(5): 3-11.

[18]李青,侯忠霞,王涛.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网站的商业模式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5):71-78.

[19]陈竹.北大清华加入美国在线教育平台[N].中国青年报,2013-05-23(03).

[20]易蓉,张炯强.复旦交大加入全球最大在线课程联盟[N].新民晚报,2013-07-09(A7).

[21]刘健智,.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68-71.

[22]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23]黎潇阳,丁奕然.新课程理念在高中生物翻转课堂中的渗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9):60-62.

上一篇:节能减排方法范文 下一篇:大学实践活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