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25 11:35:20

国学启蒙教学

国学启蒙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国学;幼儿国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290-01

一、何谓国学

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当代文化中的精化相融的学术精髓简称。国学的范畴很广,既融入了诸子百家为主体的儒学思想,又以《四书五经》为划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既有“仁、义、礼、智、信”这些塑造完善人格的要求,又有“厚德载物”、“和为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天下”等人生指南的义理和修身养性的准则。

二、幼儿期国学启蒙的优越性

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自0岁开始发展,1——3岁即有明显的发展,3——6岁发展更为迅速。利用幼儿记忆力发展的最好时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无疑能达到文化熏陶、智慧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幼儿是社会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现在的小孩子可以唱很多流行歌曲,却对充满先贤智慧的经典毫无知晓,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吗?国学启蒙从幼儿时期开始,还因为他们拥有两项得天独厚的本钱,一曰“德性净、记性强”,二曰“时间充裕”。

三、如何开展幼儿国学启蒙教育

1、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国学水平。教师要向家长及幼儿推广国学,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国学知识。可通过查阅资料,组建国学评鉴小组等方式,努力提高自己对于国学的认知水平,了解、背诵或熟读国学经典作品,并且掌握教幼儿背诵的方法,并学会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启发教育。

2、重视宣传效应,引起社会关注。通过每天播放《弟子规》、《三字经》等视听光盘及教室环境周围布置展板等形式,让幼儿及家长初步了解幼儿园国学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幼儿园家长学校、班级家长会、及《家长园地》宣传栏,向家长宣传国学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白国学对幼儿人格、道德品质、情操、精神风貌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要制定科学的计划、选择合适的内容、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1)开展国学启蒙首先要有计划,在不影响孩子正常活动同时,选择适当的时间,以游戏、故事、儿歌等多样化的形式,在集中教学或分组或个别的进行。在内容上要循序渐进,先养德,再启智。在学习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和理念,所以要求老师在尊重幼儿天性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还是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引导能力,以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循循善诱。 (2)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简单易懂。幼儿期孩子的思维直观形象,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选材上要精练,要通俗易懂,最好配有图画,便于幼儿理解,内容要少而精。如《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忆诵读,内容丰富,浓缩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了孟母三迁的故事,懂得了孔融让梨的道理。在游戏活动中,有的还模仿有些精彩的故事。

4、家园紧密配合。国学经典要成为有用的东西,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如果单靠孩子的机械记忆的话,其中的教育价值将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关于做人礼仪的方面,故而国学启蒙教育要靠教师、家长和幼儿的三方互动式教学才能实现。在学校老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家里父母要督促孩子“亲师友,习礼仪”。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他们几乎是家里的小霸王。要改变这个现状,现代家庭更要重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加强德育教育,教会他们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做一个诚信、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首先要转变家长的观念,不需要孩子背诵的多少内容,而是看孩子做到没有。

“好读书,不求甚解。”请诸位家长牢记孔夫子的一句名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们不要求每个经典孩子都能理解,只希望在孩子记忆里有美好的东西,在以后的人生中慢慢去体会。

四、幼儿国学启蒙的意义

1、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奠定德育基础。国学经典有很多是圣人君子的感人故事,读圣贤,晓礼仪。在大力提倡德育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以先人的事迹教育祖国的未来,让幼儿受到启示,学习好的典范,摒弃坏的习惯,大力提高幼儿的德育水平。

2、有效并且极大限度开发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通过国学启蒙来开发儿童的记忆能力是非常不错的,大家都知道人的右脑是主管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大家拼命的想开发孩子的右脑潜能,在此入手岂不一举多得吗!儿童之所以能够轻松简单地记住国学经典,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典中高度浓缩又相对关联的思想体系,国学经典中的词汇是大量的,在语言上又是高度紧凑浓缩的,包括对人生、世界及至宇宙的智慧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是古人真是深远的生命体验,但在文字组合时,都是用简练的语句,读起来有一种轻松有趣的音韵感。

3、可以明确快速的增加识字量,为幼小衔接作准备。在幼儿学习过程中他们不自觉地喜欢上了诵读活动,主动地去认识文字,认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随着幼儿识字量的增加,记忆力的提高,在轻松愉快的幼儿园里,学习能力增强,为孩子入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学启蒙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国学;启蒙教育;有效性;

一、引言

国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沉淀与结晶,其中蕴藏着的中华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而小学阶段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那么,如何使国学启蒙教育在健全人格、培养情操、塑造品德、铸造精神等方面发挥实效性作用?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二、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获真“知”

国学启蒙教育的起始点和主渠道是课堂,课堂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吸收。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范读一遍,然后解释一下,最后领着学生读一读、背一背,只是进行简单、机械的记忆。这样教学的结果就是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能透过文字真正理解语句的内涵,教学内容无法触及学生的内心,难以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也就无法使学生获得真“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国学经典在字面上让人感觉艰深晦涩,但它是对生活的总结,又是反过来指导现实生活的,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永远是平实朴素的,因此,要采取符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深入浅出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加强诵读记忆就水到渠成了。例如在学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话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分别展示玉石加工的四道工序,然后以“董仲舒三年不窥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原料玉石不经过“切磋琢磨”的加工过程,就不可能成为价值连城的工艺品;人不接受教育、不认真学习,就不会懂得更多的道理,就不会取得成功。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无知到有知”的体会。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对国学经典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幼小的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三、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动真“情”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国学启蒙教育,仅仅能使学生达到“知”,而要想使学生把国学经典的精华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激发潜能并形成新的潜能、受益终生,还需要通过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各种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传统美德的真、善、美,使学生动真“情”。为此,教师要创设不同形式的教育情境,对学生进行国学启蒙教育。诸如利用班会、队会、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节日,强化学生的亲情意识和敬老观念;开展“一封家书”、“算一笔养育账”等有意义的活动,让每个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组织学生观看传统文化经典剧目、举办《论语》、《孝经》等文化讲座等等;精选“三字经”、“古诗”等多首歌曲,精心编排动作,让学生边唱国学边表演;创设“国学剧场”,并制作道具、头饰,指导学生进行排练、演出,通过组织国学情景表演,进一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国学内容,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吉林省公主岭市章汉小学校举行的主题为“学会感恩”的中队观摩课,陶冶了队员们的情操、培养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真正理解了“爱”,学会用自己的爱去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懂得感恩的好少年。通过创设这些形式多样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加深了对国学思想的理解,真正把握住了国学经典的内涵。

四、注重常规评价,使学生“动”起来

国学启蒙教育的落脚点不是停留在知识层面和继承阶段,而是要学以致用、落实到行动上,将国学中的美好品德发扬并传承下去。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不失时机地针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讨论、评价,宣扬高尚的、鞭挞低俗的,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送给学生一把衡量道德标准的“尺子”,增强学生对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从而纠正不良的思想倾向,发扬优良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鼓励和表扬好人好事,批评和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按步骤地进行养成教育的强化训练,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文明习惯等内容做出具体的规定,并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使学生能够自觉用“道德标尺”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并努力践行国学经典中所提倡的道德准则和思想观念。这样就使学生达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内化和外化的和谐。《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正如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学启蒙教育也是一个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熏陶“把知识消化于生命,转化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的过程。因此,使学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教育方法不失为实施国学启蒙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懈努力,用国学经典为学生的生命涂抹纯正、亮丽的底色,使他们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为祖国培养出既博又雅、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玫.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浅探[J].山东教育,2008(6).

[2]王文凤.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1(7).

国学启蒙教学范文第3篇

一、课题名称:《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当中华文化开始摆脱弱势文化形象,挺直胸膛再次走向世界的时候,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便有了新的自尊与自信;当国人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路”的时候,对本民族文化又有了新的选择和期待;当国人再度用新的眼光打量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赫然发现它竟是一个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这就是——国学经典!

童子诵读国学经典已不是新鲜事,自从由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发起,由全球经典诵读推广第一人王财贵博士倡导(于九八年起在香港),业已整整十年之久,十年的经历,成果数不胜数,经验已经很丰富了。今天我们将此话题重新提起,意在从目前轰轰烈烈的背诵之中,从各地你学我仿的表演之中冷静下来,更深层次地反思国学经典的正确位置。

(二) 选题的意义:

1、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

2、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已渐成风气。

3、“以德治国”应从孩子开始。

4、国学启蒙与素质教育可有机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 调动学生德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培养人、造就人、成就人。

(二) 保证学生在全球化大潮中关于中国人的身份认同。

(三) 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判断能力、领悟能力等等是极有帮助的。

(四) 让国学经典堂堂正正地走进学校,大大方方地“占领”课堂,与学生朝夕相处,通过耳濡目染,达到陶冶其高雅情操、锻造其文明素质之效果。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近几年,国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各界人士所认可,而且各界仁人志士倡导了许多活动以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工程、江苏省扬州市的“小学古诗文辅读实验”、中华孔子学会成立的“国学启蒙馆”、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开设“国学”诵读课等。

从国内外领域的研究趋势看,古诗文诵读在国内外华人圈已逐渐达成共识,国学渐渐被世人重视,国家教育部也开始关注“国学启蒙”。目前,国学启蒙的响应者已有很多。各地实验区的研究都已初见成效,有的经验已经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现行幼儿、小学文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中缺失人文素养的问题:

2、国学经典正式列入课程以后学生学习负担的研究问题;

3、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有待提升的问题;

4、以儿童学习诵读国学经典带动家长、影响社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普及的问题。

五、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一) 课题界定:

1、国学的含义。国学范围甚广,内容丰富,大致可归纳为“经、史、子、集”四部,因此,我们要从国学中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作为教材,由语文教师根据国学教育的目标,结合国学教育的内容实施引导。

2、国学启蒙的含义。启蒙,启,有开导、启发之意。蒙,昏昧无知的意思。启蒙是开发蒙昧,教育童蒙的意思。国学启蒙之含义:其一,以国学(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来启发蒙童;其二,仅对儿童进行国学的初步发蒙,使儿童具有初步的基础的国学方面的入门知识、修养、能力。

(二) 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教育界前辈张志公经典教育的理论观点:

2、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国学大师南怀瑾经典启蒙教育的理论观点:

3、王财贵《国学启蒙教育说明手册》,其中关于国学启蒙的理论,阶梯、实践等等都说得很详实;

4、明末教育家、理学家陆桴亭的记性、悟性非同步发展的理论;

5、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早期识字教育理论。

六、选题可能存在的困难:

(一) 有部分家长不理解、不配合。

《国学启蒙》教材使用的家长调查问卷(原总人数:99人)交卷总人数:79人,占总人数的79.8%。其中,能和孩子一起读国学的所占比例:30.3%:偶尔读过的占比例:33.3%:但是在“您认为小孩从小学习国学有必要吗?”在“很有必要”的选项中所占比例:72.7%。这些现象在很大意义上决定着本次研究的成败,因为学校的学习时间有限,语文也有本身的教学任务要完成,而国学经典的诵读大部分是需要反复记忆和诵读的,这都需要由家长在家中督促解决。

(二) 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

尤其中高年级一些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学习教材知识都已经力不从心了,更何况是教材外的国学知识。对于这部分学生只能采取分层教学,量力而行,不能强迫,但最后势必造成学生之间水平的较大差距,教师要做到平衡和协调有一定的难度。

(三) 学生的惰性和厌学情绪。

要学习国学并取得一定的成果需要一个繁琐反复并且必须持之以恒的过程,而小学生由于其心理特点的局限性,很难长期专注于一件事情,尤其是对于比较深奥难懂的国学经典的学习,很容易就会产生惰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学习国学的兴趣上不断地狠下功夫,这势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四) 教师国学水平以及教学积极性不高。

1、时间少:快节奏的生活,信息时代的到来,营造了一个浮躁和喧嚣的世界。教师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安静地享受阅读。而在闲暇里特意来主动自觉地学习国学的,将国学作为阅读资料的,更是少之又少。

2、没有学习国学的环境氛围:因为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文很少,只有那么五六篇小文章,在这样的境况之下,任何一个教师,凭借教参以及其他的教学资料,也能基本上对付得了,因此,他们学习国学的积极性自然就不高了。正是这种种的原因,导致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国学功底不深,以至于在一些教学环节中常常出现笑话。

3、缺少这方面的培训:虽然教师的继续教育从不间断,但是那些继续教育绝大多数都是对于教学内容和教育理论,政策的培训,而从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关于“国学素养”的培训。

七、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评价:

(一) 研究内容设计:

一年《弟子规》、二年《三字经》、三年《千字文》、四年《大学》、

五年《孝经》、六年《论语》 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二) 对教材教法研究和评价研究的初步设想:

(1)根据读本编写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尽可能地通过开展课题教材教法的研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潜能。

(2)本着不给学生增加负担的原则,“诗意体悟”则做了一些调整,本着浅显易懂,浅入浅出的原则,让学生能够接受,教学时也只是点到为止,理解即可。

(三) 国学启蒙学习中的评价:

我们遵循尽量不增加学生和老师的负担,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诵读和体悟,进行随即的评价,用活动展示在生活中的体悟和运用评价,提倡师生同评、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亲子共评等多元形式,以达到学以致用。

八、研究的原则、方法:

(一) 研究原则:

1、全面性原则。研究《关于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与研究》时,要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完成《国学启蒙》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各项任务,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奠定基础。

2、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来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以童心、童趣、童乐学国学。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发展性原则。《国学启蒙》只是个引子,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渗透性原则。寓教于乐、兴趣教学、游戏引学、以玩带学、在玩中学。在潜移默化体悟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5、模糊性原则。《国学启蒙》仅以启蒙为主,引导学生初知文字内容即可。优化教学过程,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和教育任务完成并达到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

(二) 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改进。

在具体操作时,还将采用以下方法:

1.文献研究法:借鉴图书资料,用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免走弯路。

(1)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国学与人格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

(2)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找到新的生长点和支撑性理论,有针对性地制订研究方案和指导具体的实践研究。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基础教育中对国学进课堂的现状与学生课堂学习有效程度,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

(1)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学习的素质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

(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方面拓展的新思路、运用的新方法、形成的新思想、取得的新经验。

(3)调查国学进课堂实验实施后的学生发展情况,为以后教学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优质教学的实际操作。

(4)调查家长、社区居民对国学的认识、了解和接受情况,并进行分析研究,做出新的调整。

3.实验观察研究法:就课堂教学中的某些策略举措进行具有较强可比性的实验研究。

4.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得失经验,在实验发展的契机中推动自身质的发展。通过操作变量,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用理性结论指导教学实践。

九、课题研究的计划和步骤:

1、2010年8月:前期准备。主要确定课题,收集资料,撰写课题方案。

2、2010年9月——2011年7月,开展第一阶段研究。进行中期小结。

3、2011年9月——2016年7月,开展第二阶段研究。针对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与存在问题进行调整。

4、2016年9月——2016年12月,结题。撰写结题报告、论文、案例。进行成果展示交流。

十、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研究成果主要以三种方式呈现:

一是展示。以学生集体或个体朗读背诵以及吟唱国学经典为主要形式:

二是相关材料汇编。主要以学生的个人技能书法、绘画、手抄报、作文、练习本以及教学活动过程中留下的影像资料为依据;

三是实验经验文章(或论文)交流。

十一、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池海波校长?课题行政负责人:全盘负责协调整体实验推动工作:

副组长:张艳副校长?课题常务负责人;撰写课题方案,指导课题正常进行:

副组长:王丽主任?课题常务负责人:指导课题正常进行,撰写阶段性总结、实验报告,负责指导老师实验等;

组员:教导处主任及全体语文教师;

十二、保证措施:

(一) 学校科研组织机构健全。学校成立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核心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建立了“校长室一教导处一教研组一课题组一实验人员”协同攻关的教科研课题实施网络。

(二) 足够的经费投入。学校拔出专项经费用于实验,能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

(三) 规划科学,可操作性强,相关制度健全。学校制定课题总体规划及相关的教科研管理制度、职责等,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要有实验记录、过程资料等,学校定期进行展评。

国学启蒙教学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119―01

在幼儿园中学习国学对幼小的孩子而言,无论是对其知识的增长与智能的培养,还是对其情操的陶冶与人格的塑造,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文化意存高远,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它们大都语言凝练、富有韵律、朗朗上口。通过对大量的国学读物熟读成诵,可以让幼儿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让国学启蒙教育渗透于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启蒙教育

1.在主题活动中渗透国学。中班的主题活动《生肖故事》《八月十五月儿圆》《风筝飞飞飞》,大班的主题活动《开开心心端午节》《梦幻西游记》等,是典型的中国国学内容,有着浓郁的民间传统气息,且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活动的开展也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内容不光是计算、绘画、歌唱、古诗、儿歌等,也可以是与生活紧紧相连的生肖、月饼、粽子、风筝、孙悟空。其中,对自己生肖、身边人物的生肖统计、对月饼盒子的收集和手工制作月饼盒子使其变变变、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等活动将家长与幼儿园国学教育活动拉到了一起,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

2.在艺术活动中渗透国学。国学启蒙教育内容涉及广泛,选材众多。结合幼儿生活经验、环境影响、能力等因素的考虑,笔者选择了以剪纸艺术作为对孩子进行国学启蒙教育活动的形式。活动内容以中班上学期的幼儿沿线剪纸――幼儿在纸上剪出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等不同的形状――幼儿剪自画图――幼儿剪窗花到中班下学期中对剪纸活动的系统的学习,对边折剪――三角折剪――四角折剪――二方连续。剪纸这项手脑结合的活动,对幼儿非常有益。既可以使幼儿从小接触、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还能在欣赏、创作剪纸的过程中,开发幼儿的形象思维、创作思维以及情感思维。这种学与玩相结合的方式,能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能让幼儿园的民间艺术活动更丰富,让幼儿从小浸润于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中,并把其传承和发扬下去。这不仅丰富了幼儿对艺术的多种表现能力,提高了幼儿动手创作能力,更让家长看到我们的孩子与他人不同的一面。

二、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国学启蒙教育

1.在一日生活中的浸润。

(1)教育活动的统一和开展。经典颂读以《三字经》《童谣》《古诗》《弟子规》等为主,增加班级主题活动和以自身特色为主的艺术活动。小、中、大班以“三个一”、“四个一”、“五个一”选择教学内容。以讲故事、游戏、表演等多种形式向幼儿讲解内容,让幼儿理解诗词意思,体验国学。平日里播放古诗吟唱磁带,不断读、反复读,不断听、反复听,在读与听中体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乐趣,营造出良好的国学氛围。

(2)生活活动中的浸润。以各类礼仪故事、忠孝故事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进行一些经典故事表演,在表演中熏陶幼儿情操、浸润幼儿品格。

(3)传承民间游戏的开展。民间游戏是积累生活经验创编而成的,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古老的游戏之一。其内容丰富,简单易学,集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放风筝、滚铁环、跳房子、打沙巴、踢毽子、放鞭炮、走梅花桩、各类手指游戏、拍手游戏等传统民间游戏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能使游戏中的文化传统得以传承与发展。

2.在幼儿园环境中的渗透。环境中的渗透包括幼儿园大环境与班级环境。而班级环境又以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为依托,根据教学内容、相关主题布置环境,让环境和教学对幼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国学渗透实践与探索”开展的时间不长、经验不多,所面临的问题和有待解决的难点还有很多,但国学启蒙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渗透教育的功效却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渗透教育不得不推行,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反思,不断推陈创新,才能使国学启蒙教育真正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国学启蒙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传统国学;幼儿德育;道德规范

幼儿时期的教育都属于启蒙教育,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行为和道德的规范是最好的时机。在我国传统国学启蒙思想别重视幼儿时期的教育,本文就传统国学教育对幼儿德育的作用做出探析。

一、传统国学教育对幼儿德育的作用

1.帮助幼儿理解道德内涵

在没有外界约束的情况下,幼儿的行为往往是放任自由的,幼儿只有在后天的教育过程中才能慢慢懂得道德的含义。而传统国学教育中大部分是文字性教育,在这种文字性国学经典教育中有助于幼儿理解道德的内涵,达到对幼儿道德的启蒙作用。

国学经典中的道德教育并不只是理论的铺列,更多的是事迹的记述。这种记述能够让幼儿对道德有更加具体的认识并提升幼儿对于道德的判断能力。

2.提升幼儿道德情感感受力

幼儿的自我道德约束能力是一种由内而发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幼儿具有一定的道德认识,且受到幼儿自身情绪的影响。在传统国学知识的学习中有很多内容是对于人内心想法的约束或者强调自省的重要性。这种传统国学教育过程能够从幼儿的内心提升幼儿道德情感的感受能力,只有道德感受能力提升才能具有道德的自我约束力。国学教育正是提升幼儿道德情感感受力的过程。

3.细化道德规范

在传统国学教育中,很多教育内容对道德要求的具体行为做出了详尽的描述,这种详尽的道德行为描写能够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影响,从而在生活中具有自觉性。

例如,《弟子规》的学习内容对幼年时期的道德行为做出比较全面的行为约束,这种传统文化的教育就能够很好地影响幼儿时期的自觉性,因为此时的幼儿对于规则有一定的依赖性。

二、避免传统教育对幼儿产生负面影响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部分知识并不适合幼儿时期的学习。在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对幼儿所学内容进行理性分析和判断。同时应该认识到传统国学和现代科学并不矛盾,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传统国学教育对幼儿德育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多种手段对国学知识进行教育才能实现幼儿德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杜琳琳.国学启蒙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生道德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14.

国学启蒙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小学教育;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36-01

1.国学经典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

由于小学教育本身存在明显的低龄化特点,所以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必须要满足小学教育这个低龄化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启旅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独有特点。首先从启旅性来看,小学教育实际上就是启蒙教育,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行为等都处于雏形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不能接受过于高深的理论知识,大多数的教育内容都是为了启发学生而设立的。所以各地区、各校在国学经典的选择上自然就不能选择那些诘屈聱牙的大师经典,而是选择一些具有启蒙特性的读物,譬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这些启蒙读物虽然在文字上相对简单,但是内涵上却不差分毫,而且朗朗上口,易于学生掌握和记忆,人教版教材中从选取的《伯牙绝弦》、《孟子.告子》中的《学弈》,《列子.汤问》中的《两小儿辩日》等几篇课文来看,这些经典作品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性和教育性,内容包罗万象,能够为学生展现一个个多彩的世界。

其次就是趣味性,对于小学生来讲,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更多的是集中在有趣的、能够吸引他们的事物上,所以如果将枯燥乏味的国学经典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中势必会严重影响小学语文教育的效果。因此国学经典的渗透和选择也必须选择具有趣味性的作品,近几年从新疆地区到国家举办的各类小古文比赛中你会发现,内容有趣而多样,有告诉孩子们要团结的《五指争功》,课堂上有学生声情并茂的表演;有歌颂的《菊》,老师按照平仄带领学生进行优美的唱读;有突显人物特点的《性缓》、《性刚》,有推理故事《陈述古辨盗》。涉及到各种内容,且内容易学,课堂活跃、生动有趣。

最后就是开放性。小学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其本身所承载的教育责任就是解放学生天性,鼓励学生的思维创造,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渗透的国学经典应该能够推动学生形成联想,获得情感体验,在感受语文魅力的同时能够促进大脑的创造和思考,进而激发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兴趣,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形成自觉阅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2.国学教育渗透的前提条件

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渗透并非是在当代教育中提出的全新课题,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我们就已经能够发现国学教育的痕迹。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网络化的高度发展,小学生接触外面世界的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而且就现代社会小学生的思维道德建设来说,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开始不重视国学经典的渗透,对教师的国学素养也不看重,导致国学经典出现了无人问津的情况,即便是在课文中安排国学经典,教师也不能将国学经典完整的教给孩子。所以对于国学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渗透来说,教师国学素质的培养应该是小学语文教育国学经典渗透的前提。只有保证教师首先肯定国学经典对于学生的价值,教师才会真正用心的去将国学经典中精华传授给学生们。而且就国学经典的教育来讲,它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都与其他的课文内容也有所不同,这也就意味着学校必须要针对国学经典教育对相关的教师进行培养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启蒙效果。

3.国学教育渗透的地区化展现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而且地广物丰,幅员辽阔,许多地区都有着地区化的国学经典出现、而在国学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渗透过程中实际上就可以将这些国学经典地区化展现。根据不同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各地区的历史背景来选择小学语文教材内的国学经典内容。一直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教材编写也是带有明显的地区化性质的,包括人教版、北师大版等,这些不同区域的不同教材会对不同学生造成不同的影响,从而保证我国小学教育的多样化。而且在现有的小学语文教育中,也有一些教材的编纂对传统的国学经典进行了改编,将一些具有相同教育效果的故事内容放在一起形成国学经典集,这样不仅能够便于教师的讲解,而且能够便于学生对于国学经典内涵的掌握。譬如说人教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和北师大版的《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等,这些教材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他们能够讲国学经典形成一个系统,满足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国学经典的需求。所以国学经典渗透的地区化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能够满足新课改对国学经典传播的要求,而且能够满足地区文化传承的需要。

4.结束语

国学经典对于小学生树立道德标尺、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思想观念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说现代文学是高楼大厦的话,那么国学经典就是这些高楼大厦的地基,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国学经典,我国的文学才会呈现出缤纷多彩的现象。从古至今,我国在修养论中就提出"知行合一"的价值观,尽管现代社会发展速度极快,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国学经典无论是对小学语文教育还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将国学经典不断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中学语文教育、大学语文教育中,我国才能够真正的将这些国学经典发扬光大,也才能够真正的推动新课程改革对传统应试教育的改造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顾建德,喻志杰.对当前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几点看法[J].基础教育研究.2014(14)

[2]沈青.别给国学教育穿靴戴帽――小议小学国学教育[J].成功(教育).2014(11)

[3]蒙娟.中学语文教育与国学教育[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4(12)

[4]何成银.小学国学教育区域化推进研究――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J].教育研究.2015(01)

[5]姚霞辉. 当前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师道,2013(06)

国学启蒙教学范文第7篇

“国学”一说,产生于20世纪之初,正值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关于国学的定义,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二、国学启蒙教育的兴起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于本国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稳固基石。国学大师季羡林曾断言:“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在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里,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显,为这项工程所作的任何努力,都会使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

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开始意识到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新世纪的“国学热”正逐步升温。而且世界也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化,目前全球有10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孔子学院349个,孔子学堂400余个,注册学员约50万人。所以国学启蒙教育的兴起也是顺应潮流不可逆挡。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渗透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人文教育,以提高人才竞争力。国学经典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的优秀人格,是实现青少年素质、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而且能够凝聚成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教育和塑造人们的心理、性格和自我意识,是青少年能够自觉的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增强对传承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产生一致和自觉的行为方式,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塑造,个性得到发展,精神得到升华。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从出生开始发展,一到六岁即有明显快速的发展,六到十三岁则是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利用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最好时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无疑能达到文化熏陶、智慧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小学生是社会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现在的小孩子可以唱很多流行歌曲,却对充满先贤智慧的经典毫无知晓,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吗?国学启蒙从幼儿时期开始,还因为他们拥有两项得天独厚的本钱,一曰“德性净、记性强”,二曰“时间充裕”。一名小学生假若不自一二年级开始启蒙, 那么他顶多只有三四年时间接触经典,然而一名幼儿园中班开始启蒙的小朋友则大不相同, 他可以有八年的时间浸润在经典世界中。

四、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如何有效地使国学渗入到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呢?

首先,在不影响孩子正常活动同时,选择适当的时间,以游戏、故事、儿歌等多样化的形式,在集中教学或分组或个别的进行。

其次,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简单易懂。幼儿期孩子的思维直观形象,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选材上要精练,要通俗易懂,最好配有图画,便于幼儿理解,内容要少而精。如《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忆诵读,内容丰富,浓缩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了孟母三迁的故 事,懂得了孔融让梨的道理。在区角游戏活动中,有的还模仿有些精彩的故事。再者,选取对培养幼儿德育、智育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内容。为了形象生动,尽量配合幼儿喜闻 乐见的形式。国学教育不能眉毛胡须一把抓,“经典是本,诗文是末”,在内容上要循序渐进,先养德,再启智。在学习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和理念,而不是传统的 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所以要求老师在尊重幼儿天性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还是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引导能力,以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循循善诱。学习《弟子规》时,我们很多时 候都配以情景表演,“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育幼儿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告诉孩子到哪里去都要告诉父母,回家也要禀报父母,做事要有规律。幼儿对这样的学习形式很感兴趣。电视是孩子生活的必需品,把有意义 的经典故事制成幻灯,在多媒体上播放给孩子看,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你做到了十分的功夫,幼儿就能从中获取新知。

最后,家庭、学校紧密配合,使国学经典成为有用的东西。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如果单靠孩子的机械记忆的话,其中的教育价值将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关于做人礼仪的方面,故而国学启蒙教育要靠教师、家长和幼儿的三方互动式教学才能实现。在学校老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家里父母要督促孩子“亲师友,习礼仪”。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他们几乎是家里的小霸王。要改变这个现状,现代家庭更要重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 加强德育教育,教会他们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做一个诚信、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首先要转变家长的观念,不需要孩子背诵的了多少内容,而是看孩子做到没有。“好读书,不求甚解。”凡是十分在意孩子背诵的成绩或成果者,乃是由家长“欲速”与“见小利”的心态所致,请诸位家长牢记孔夫子的一句名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们不要求每个经典孩子都能理解,只希望在孩子记忆里有美好的东西,在以后的人生中慢慢去体会。

五、国学启蒙教育旨在“正德”、“启智”

国学教育秉承“修正德行,启迪慧智”的宗旨,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实践,继承传统经典中的智慧和道德,联系契合时代特色的教育,引导学生塑造独立完整的人生品格,通晓为人处世的生活礼节,培养对自我和社会的信心和爱心,提升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国学启蒙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国学 幼儿教育

国学经典教育只是幼儿园课程中的一部分,应该与幼儿教育和幼儿园课程结合,科学理性地开展读经教育。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如何与当下幼儿教育核心理念相结合,如何体现现代幼儿教育方法与国学经典教育内容的融合,成为当今急需思考和改善的问题。

一、国学启蒙教育的意义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我结合《纲要》的精神,根据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有效地将国学经典教育幼儿园课程整合起来,从而初步建立富有特色的国学经典教育实施体系,使国学经典教育成楹⒆拥囊恢掷秩ぁO纸教学心得与同行分享交流。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们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在开展幼儿国学经典活动时,我坚持古为今用,挖掘潜在的积极因素,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来童蒙养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我班有一位孩子经常很晚才上学,家长生气的跟我说这几天早上起床他总是磨磨蹭蹭的,还闹着不洗手,不刷牙洗脸,于是我抓住契机,将《弟子规》纳入健康教育。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国学经典内容丰富,往往简短的几句话就包含了很深的意义。我将丰富多彩又行之有效的语言教学活动与国学经典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也达到强化复习与记忆国学的效果。国学故事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我借助蕴含中国经典文化要义的故事的叙述,让幼儿逐渐熟悉、理解和掌握中国经典文化。国学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它蕴含有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而科学文化也正是其生命躯干上的一个有机活体。由于一些国学经典作品的句子很长,读起来拗口,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创编节奏,让幼儿在节奏中轻松学会诵读国学,感受音乐的美妙。在国际多元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在这新一代国学人才的培养上,我认为:如何建立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国学经典教育实施体系,更好的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华的优秀文化凝聚为幼儿持续发展的底蕴,真正做到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前景问题。今后在实践中,我将锲而不舍,积极探索国学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在传承中发展,在感悟中创新,最终探索出符合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学教育理念,以促进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的发展。幼儿园里学习国学,应根据幼童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掌握幼儿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培养与训练,主要在于通过听、读及直接感知来加深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听、读是基础,“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释,自晓其义也。尽管幼儿理解能力有限,然而通过听教师范读,幼儿跟读乃至自读,把经典著作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个过程还是有利于幼儿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直接感知是关键,也就是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国学学习环境,丰富幼儿对生活的感性认知。结合生活情境讲解国学,经典来自于生活,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使幼儿更加喜爱学习国学,更深切体会国学的深意。

二、国学启蒙教育开展的路径

1.以乐为先,由古而知今。从古代教育思想中探索现代化教育精神,我们得到了“以乐教为基础的,集合了诗书礼乐等方面的国学启蒙教育”的教学模式。主要的教学内容有每天固定十五分钟朗诵经典文学,将我国的古典音乐渗透到家庭和学校中,让学生每天欣赏古典音乐三十分钟,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孩子快乐生活的同时学习国学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熏陶,进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温和性情、健康身心,使其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擅于将压力转变为生活智慧,将繁琐的生活过得和谐。

2.组织游戏,领悟国学内涵。老师可以依据年龄的大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且每个星期要求各阶段的孩子参加1-2次专项活动。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游戏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在设计游戏的时候要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发展需求,能够激发孩子们主动参与活动的力量及积极的心态。在游戏的时候,孩子们可以进行角色扮演,以此来实现规范自身行为的目的,作为老师不仅要带领孩子们朗诵经典,关键的是要安排科学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教育。例如,老师可以依据《弟子规》的内容,设置《出门》、《回家》等游戏,让孩子们切实体会《弟子规》中所倡导的传统美德。

3.每周一诗,在文化中浸染。每周固定学习一定量的知识,鼓励儿童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做到背诵诗词,背诵名言名句,积累丰富的关于传统美德的诗句,让孩子们在背诵的同时思考,在思考中进步,把名言名句、经典诗句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3]。并且在此基础上创建一个以诗为背景的校园氛围,让孩子们时时刻刻沉浸在传统文化中。生命就是一幅画卷,有了传统文化的点缀,这幅画卷才会绚烂多彩。文化和美是紧密联系的,懂得美才能具有高洁的品质,孩子们在阅读诗文的同时对世界有了深刻的认知,真善美在孩子们的心中便长成了参天大树。

4.环境建设,营造国学氛围。努力进行环境建设,创造浓厚的国学启蒙教育文化氛围。一是创造家庭音乐和诗文环境,将我国的经典音乐与生活结合起来,关键是聆听。家长可以在每天的清晨、睡前为孩子播放古典音乐,让孩子在这样的音乐环境中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之做到注意力集中、能够自我控制,并养成温和性情。二是创造校园音乐环境,在下课和放学期间为孩子播放古典音乐,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放松,还能够创造国学启蒙的氛围,让孩子在这样优雅的环境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形成影响。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国学经典教育的征程上,我们取得的些许成绩只能算是刚刚起步。我们明白读国学经典,能助人修身怡心,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品国学经典,能让今人以圣人为师,汲取历经岁月沉淀的人生哲理。

参考文献

国学启蒙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国学传统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国人在国学的滋养下茁壮成长,这对学生的身心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国学经典学习作为小学生的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普及被社会大众所接受,被大多数的专家学者所认同。它是培养小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树立远大人生理想的一个十分必要的方法。

一、国学的概念

关于国学的概念,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有较全面的论述,他认为,国学可以理解为是参照西方学术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方技均包括其中;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是指关于传统思想文化的教育,其目的就是让小学生通过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步提高自身的国学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继承并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1]。

二、问题的提出

很多年前人们一直围绕着语文学科的工具论和传道论展开辩论。我们不能否认语文的工具性,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又不能陷入工具论的狭隘境地里,如果从工具的角度去进行教学,显然成了买椟还珠,丢掉了语文更为宝贵的东西。语文是载道的,这也是谁都无可否认的事实,但我们也不能抱着腐朽的传统思想,把语文当作禁锢思想、传授大道的载体,陷入工具论的另一端。我们主张语文就是语文,教师应尽其所能地发掘其美好,展示给学生看。教师虽然不能保证每一点都得到学生的喜欢,但应该确保其中的每一处美好和营养都能展现出来。语文培养学生各种美丽的思想和品德,靠得是其自身的魅力和营养,而不是灌输和讲解。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是存在问题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要么是过于高大上,俨然成了思想道德的直接灌输,并不能触动学生的情怀;要么仅仅把语文当作工具,使语文教学停留在语言教学的层面。近年来,传统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呼吁传统道德观念的回归。但是,传统的道德以何种形式和载体回归,在回归过程中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哪些需要继承,哪些需要发扬,哪些需要创新,以及哪些需要摒弃都是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的问题。从操作层面上来讲,我们需要做的事有很多。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虽然提出来的略晚一些,但正是时候[2]。

三、国学传统在小学教育中的困境

在传统教育中,小学生的启蒙教育是枯燥的,然而却是最有效的。他们在未理解文章之前就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背诵,积累了许多篇章。枯燥的机械的记忆和背诵曾经被我们嗤之以鼻并抛弃不用,然而,客观的讲,它也有它积极的意义。许多文学大家,甚至是科学家都回忆小时候的背诵,说尽管那个时候并不理解,可是随着时间积累和阅历的丰富,会对那些诗词文章的理解越来越深。再见到那个情景的时候,记忆里的诗句就涌出来,对它的理解就进一步加深了。其好处不仅仅是精神境界的享用,还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了学习者的血液里,成为了一生的滋养。然而,目前,我们小学教育阶段的国学教育还远远不够,究其原因:

首先是教师思想的局限。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仅仅把语文教学停留在工具启蒙的阶段,认为能教学生认识几个字、写几个句子,达到读书认字的水平就可以了。更多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都专注于学校的各种考试和考核中,在思想上难以把语文学科提升到另一个更加高大上的水平和档次,也难以认识到自己的重要地位,更想不到如何去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其次是教材和人才的缺失。就现有的教材来看,虽然对国学有所涉及,但内容还不够丰富,不足以满足人们对于传统国学的渴求。许多学校都尝试补充《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代的启蒙读物,我们应该选择哪些书目作为传统国学的入门科目,仍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商榷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而简单地把旧时私塾中的启蒙读物拿来的做法也未免显得简单化。此外,这些入门国学的教学也仅仅限于读一读,讲解也毕竟粗浅,毕竟还没有优秀教师能够讲出其中的精髓。

最后是操作规范的缺失。这样的文章背诵哪里,哪里需要深入理解,又有哪些需要加以强调,怎样去粗取精,保留其精华部分,是国学教育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尽管国学进校园已经实施了相当长的时间,但大家基本上都是在摸索着做,并没有一套经过了验证可被推崇和推广的操作规范。从学校的角度讲,这部分内容是否应纳入考核、怎样考核、考核标准是什么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索。这部分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很难保证教学的质量[3]。

四、国学传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发展前景

让国学进入小学语文教育,让国学传统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中,是当下我们每个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的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个任务的紧迫性和严峻性,从思想上做好迎接的准备。这就需要我们在教材上做出甄选,选出不仅要在内容上符合,还要在形式上优美的内容来。

国学是我们难以割舍的传统,传承的不仅是文化,还有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观念。其教育的形式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并不需要教师人为地过渡挖掘。国学热的兴起不会是流行风,而是一种新常态的回归。在这一点上,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是大有作为的。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学是中华民族国人艺术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瑰宝,闪烁着古人智慧的光芒,发扬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从新一代抓起。让他们传承中华文化,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热爱语文、热爱文化,愿意学习,通过用国学经典教育的熏陶,帮助他们清楚做人的道理和准则,从中体会到做人的乐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用经典传承文明,用经典浸润人生!

参考文献:

[1]徐燕.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J].学周刊,2014.

[2]陈巧芸.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元素[J].教育教学论坛,2014.

国学启蒙教学范文第10篇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过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听见清脆稚嫩的童音呤颂着这些古老的字句,往往让你比知道今夕何夕;然后有听悠扬的骊歌穿越时刻而来,从一张张天地初开的小嘴里,蜿转地飘出,在你我的耳边久久环绕,悦耳怡神,沁人心脾。

然后便安慰了。

飞速的现代社会要求我们的孩子掌握太多的技术和能力。从很小很小开始,我们的孩子就被要求学习太多的东西;更高的专业知识水准,更多的语言能力,良好的艺术素养,自如地使用各种现代化的沟通和交通工具的能力……

其实,或者作为大人的我们都忽略了,我们的孩子也跟曾经年幼的我们一样,期望知道,为什么我所归属的民族叫做中华民族?它为什么值得我为之骄傲?它到底有些什么样精彩辉煌的思想文化艺术在通过我的血脉传承?

是的,我们渴望一片民族文化的土壤,让我们深深地,深深地扎下我们生命的根。――是的,我们,昨天的我和你,今天,我们的孩子们。

所以,我们需要国学启蒙。

儿童国学启蒙ABC

A 什么是儿童国学启蒙?

国学,是对比“洋学”而言的,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之中的学术典籍与学术思想,它以儒学为主体,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国学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对我们周围的许多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的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并被认为直接促成了这些国家思想文化体系的形成。

儿童国学启蒙,是指选取国学中与时俱在的精华部分,对儿童进行国学的浸透与熏陶。国学启蒙的发起者认为,儿童尤如一张白纸,处于生命中吸纳力与记颂力最强的阶段,而这一阶段的人文教育,将形成其一生为人处事的底色。因此,儿童国学启蒙是十分必要的。

B 儿童国学启蒙之内容

通常意义上的儿童国学启蒙丛书包括《论语》、《大学》、《诗经》、《增广贤文》、《弟子归》、《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国学启蒙教育的内容不仅是唱诗读经,还包括中医药学的启蒙教育,被称作人文艺术教育根基的“琴棋书画”,还包括学习拉家常传统的戏曲艺术,学习传统的剪纸、刺绣、风筝制作等传统手艺的传承。

C 儿童国学启蒙的现状

直到今天,儿童国学启蒙教育,政府并没有以必修课的形式制定下来,它甚至远未成为儿童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小学语文课本中,涉及国学典籍的内容不到5%),儿童国学启蒙一直是“群众办学”,上演的是“民间演义”。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可资借鉴的教学计划,一切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中。一般的国学兴趣班都设有经典诵读和唱诗的内容,还有一些兴趣班兼上一些“国艺课”,教孩子学习书法、戏曲欣赏、剪纸、做经络操。与此同时,儿童国学启蒙也十分关注“国学氛围”对孩子的潜移默化,例如相当部分国学班都租赁古建筑开设授课学堂,有“传统服装日”活动,教师和学生都穿传统意义上的“汉服”来到课堂,所放背景音乐,都是传统名曲如《苏武牧羊》、《十面埋伏》、《花好月圆》等,课堂布置不用现代教室的布局,而用近乎于传统私塾的布局。学生有“开蒙仪式”,由教师在额上点朱砂,逢年过节还向孔子塑像恭敬行礼……大部分国学启蒙的实践者都认为,国学启蒙不是机械地记背典籍,而是一种整体文化氛围的熏陶。

参与儿童国学启蒙的学童,年龄在两岁半到七八岁不等,国学兴趣班的筹办者也承认,当孩子升入小学中高年级之后,随着功课的加重,国学启蒙的渗透将变得越来越艰难,“因为国学对孩子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东西,而且它的内容,也很少纳入应试的体系。”令人惊讶的是,坚持让孩子接受国学启蒙的家长,多数拥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位,并有相当一部分拥有海外留学的背景。“曾经置身于另一个文化体系的中国人,更痛感文化传承的必要性,才会有意识地带领自家的孩子去寻找本民族的文化之根。”国学启蒙的筹办者们,也有相当一部分有短期留学的背景。

国学启蒙困惑七问

Q 目前国学馆都教孩子哪些内容?

A 目前国学馆的课程主要是儒家经典著作的讲读,初级班主要以《弟子归》、《三字经》、《千字文》、《孝经》为主;高一些的会加入《论语》、《笠翁对韵》、《孟子》、《大学》等。当然,为了照顾孩子的学习兴趣,国学馆通常还会安排一些特色课程,例如古诗新唱、书法、礼仪等一些既能够体现中国国艺精粹,又能让孩子真正参与的课程。

Q 典籍中有很多文言文,生僻字,这会不会让孩子在学习中有畏难情绪?

A 超过孩子领会能力的词句,老师通常是一带而过。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孩子通过感受节奏韵律,加强对古诗文的喜爱和记忆。比方老师在讲《三字经》时,只讲些大家公认正确的、没有争议的典故的故事就可以,孩子很有兴趣,而保有他们学的兴趣,目标就达成了一半。

Q 中国传统文化。诸子百家,包罗万象,单以儒学典籍为教育的主体,会不会失之偏颇?

A 总要有所侧重,儒学中提倡的比如孝、信、义等,是我们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补上这一课对孩子的为人处事最具影响,所以先学这一课很重要。孩子长大后有了判断力,再去学别的学说,也容易找到共鸣点――学习的基本方法是一样的。

Q 儿童国学启蒙,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A 有的人认为儿童国学启蒙也是一种“速成教育”,恨不得孩子学过之后也能考个什么级,有个什么证书。抱有这样的目的的人,我们劝他把孩子领回去。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现在诵读、记忆,就如同在孩子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等他长大,自然会生根发芽。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未来的悟性与自律,国学班只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他而已。

Q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A 老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简单的角度讲,就是带领学生诵读经典,用标准的发音把经典读诵出来,帮助孩子通过节奏韵律记忆经典。从较高要求的角度讲,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载体,老师除了要引导孩子学习外,还要懂得小朋友的心理,处处以身作则,正所谓师严而后道尊,身教一定重于言教,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Q 有些对传统文化有研究的家长,把孩

子关在家里学国学,您对此怎么看?

A 学国学,是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这么小的孩子,我们不是培养他们当学问家或国学大师,一个与同伴接触的、开放式的教学情境十分重要。“关门教学”并不可取,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对他保有对国学的兴趣不利。

Q 那么对于想在家中自学的孩子,您有哪些建议呢?

A 对于在家自学经典的孩子,能坚持下来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如果家长对此也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拿出足够的时间和孩子共同学习当然会对孩子有一定帮助。而另外一个方法,就是找来几个“志同道合”的同龄孩子组建家庭学习小组,也来个易子而教,效果一定不错。

对话陪读妈妈:最切身的经验与答案

我们选取了三个妈妈来做访谈,访谈的问题都是四个:

A:怎么想到把孩子送到国学馆来的?

B:对国学中糟粕部分对孩子的影响,担心过吗?

C:学习后孩子有什么变化?

D:陪读妈妈的一句话体会。

样本一:妈妈陈非 33岁 硕士,孩子,男,5岁8个月

A:孩子非常调皮,从他三岁半我就想到,应该让他懂一些规矩,规范他的行为。一直没找到太好的办法,后来无意中在书店发现《弟子规》一书,一看里边的内容,虽然有一部分过时了,但多数的东西都非常好。比如,做人首先是孝顺自己的父母,具体到每个细节怎么做,都有讲述,而且琅琅上口,特别适合启蒙教育。我曾尝试自己教,但机械的背诵很快让孩子厌倦了,在家学没有国学馆里的互动氛围,比较单调,后来我就把孩子送来了。

B:有些不符合时代的内容,老师和家长会自动屏蔽掉,这倒不用担心。

C:明显感觉孩子比以前守规矩、懂道理。比方从吃独食,到什么东西都要让父母吃大份,我生了病,他也懂得嘘寒问暖。

D:现在的社会孝顺的意识比较淡薄,这将是一个大问题。能从经典中学到百分之十的孝与爱,我们这个社会就有希望。

样本二:妈妈李淑群 37岁 博士,孩子,女,5岁

A:现代社会中,竞争激烈,每个人都强调个人利益,强调个性张扬,结果是很多人成功了,但缺乏幸福感。所以才想到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谦和心态,只有把心态放低,人才能感受到幸福。国学经典中有很多教人怎样放低心态的东西。

B:不管怎样教育孩子,我只是希望她不要从一个极端跑到另一个极端。

C:变化谈不上,一星期也就学两小时,我倒是希望她长大后,能在潜意识里涌起儿时的某种记忆,影响到他今后待人处事的态度。

D:中国的国学类似于中药,属于长效的、潜移默化的东西。我希望它对孩子性格前期的熏陶能让她更像中国人,有自己的根。

样本三:妈妈吴琴 39岁,大专,孩子,女,6岁半

A:现在的孩子净是些小皇帝,无法无天。一定要学规矩,有了规矩道理才听得进去。为什么现在当父母的普遍喊累?就是长幼次序、礼貌规矩没有做好,学国学就是让小孩意识到规矩很重要,有规矩才成方圆。

B:有违现代人观念的故事老师不会讲的,老师会挑精华部分讲,这倒不用担心。

C:变化是有的,不过也不要指望规矩一讲就通了,就记住了,就能用,孩子的特点就是边学边忘,好在诵读过的东西捡起来也容易,帮他温习一遍,有些好习惯又回到了身上。

D:现在有些别的国家的孩子都知道中国的孔子,但中国孩子却不知道,这是我们的失职。不要让孩子出了国,让别的国家的小孩告诉他,自己国家的经典是什么,圣人是谁,会被别人笑的,因为这是“忘本”。

国学学习链接:去哪儿学?

方式一:课堂学习 你身边的国学课堂

北京地区:

孔庙国子监成贤国学馆

招收年龄:4岁~12岁

上课时间:每周六。上午班9:00~1:00下午班14:00~16:00,家长学堂同时进行。

课程安排:两节主课:经典诵读、古诗新唱;一节国艺课,有书法、剪纸、经络健身操等。

特色课程:家长课堂,配合学生课堂学习内容、中华文化常识普及等。

学习费用:3000~4000元年(待定)。

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

招收年龄:3岁~13岁

上课时间:每周六、日。上午班9:00~10:40下午班14:30~16:00,

课程安排:适合低龄儿童的启蒙班以《三字经》《千宇文》为主,家长可陪读。提高班有《论语》课堂、《孟子》课堂,孩子可自由选择。

特色课程:善行课,交流一周所做的好事

学习费用:800元学期。

其他地区:几乎每一个中型以上的城市都有专门的国学启蒙机构.我们在此仅挑选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国学班作为推荐。

江西九江市晓波国学启蒙馆特色:培训期3年,教师义务讲授.不收取学费。

上海菊斋私塾国学启蒙

特色:儿童课程包括幼儿国学和少年国学;成人课程包括古琴和茶道以及女性养修课程

武汉童学馆

特色:着统一的汉服学童装,课程丰富,蒙童礼仪课、水墨动画课和民间游戏课等等。

海南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

特色:家长、孩子分开授课,时间自由。

方式二:家中学习 国学自助DIY

书籍、音像制品:家庭课堂的学习材料主要就是国学经典丛书和相关的影音制品.相比专业学习机构的内容安排可能稍显单一,但挑选范围和类别也更加自由.学习起来随性了不少。

《儿童经典诵读・大字注音版》

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

《国乐经典・古韵新声》经典民乐欣赏

北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编辑。

《儿童熟读古诗300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

《中华美德》(一百集动画片《中华美德》的图文本)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特色网站:

儿童国学汉培(Happyl 5)宝宝会所

http:www.省略

童学馆官方网站

http:www.省略

国学启蒙网

http:www.省略

专家综述:国学启蒙,父母可遵循的几大原则

2007年,国学启蒙教育被知识阶层视为“寻根教育”,很多有着高学历及留学经历的父母有意识地把下一代送去国学馆,让孩子们点朱砂,拜孔子,诵经典,唱唐诗,着汉服,操古琴,学书法,听京剧,画花脸,糊风筝,剪窗花……学个不亦乐乎,也玩个不亦乐乎,在这其中,也出现过一些偏差和功利化的误区,鉴于此,儿童启蒙专家们给父母出了如下一些建议:

国学教育不是“跟风教育”,不必要求孩子完整地记诵。不必要求他认得每个生僻字。诵读经典就是给予孩子一种美好的语境与语感。

国学经典中的一些篇章在大学语文中还会出现,孩子还小,理解力有限,因此不必强求记诵。有时,徜徉在那种美妙的

语境与语感中,孩子就会得到极大的启发与愉悦,等他大了之后,重读这些典籍,会有“回到外婆家”的亲切感,他在文化传承上的寻根之旅,自然有了收获。保有孩子的兴致是十分重要的,一旦需要阐述经典,就学一学电视上的于丹吧――她阐述论语,是对着成年观众,尚且用古今中外的故事来串连,何况我们面对的是3到7岁的孩子。

不能把国学启蒙“狭义化”,国学启蒙不仅仅是记诵经典,它还包括对一应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的培养

中国的艺术家们,在谈到传统艺术的衰落时无不痛心发问我们可以扶持一协让国宝级的艺人授徒,给演出宏大的背景,在电视上普及这种艺术,把所有的演员养起来……但是,观众在哪里?事实上,一切传统艺术,包括皮影、京剧、古琴、剪纸、昆曲等等,要振兴,要传承,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喜欢它,对之情有独钟,如此,文化艺术的根,才强壮、健旺起来。因此国学的相当部分,是让孩子们懂得欣赏这些民族性的艺术,有“心神相通”的领会能力,这才是传统艺术活在民间,而不是被做成博物馆中的标本的首要条件。在日本,有文化有修养的家庭都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能剧”的欣赏能力,让孩子练习书法,教孩子怎样穿隆重的和服……家长认为学习这些东西,可以非常流畅地表述一个日本人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而我们的孩子,既不穿汉服,也不会欣赏京剧;既不会写毛笔字,也不会欣赏天桥杂技……这里面的差距,当然与升学无关,却根深蒂固地影响了孩子的未来的幸福感与自得感,影响了整个民族的凝聚力。

在孩子幼时,国学教育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等孩子稍大,国学教育才演变成探究性学习,有了孩子个人的兴趣和方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过早地替孩子定方向,反而会泯灭其兴致。

孩子幼时,国学教育可以相当地“游戏化”,也就是要让孩子边玩边学,不要让他感觉在强制性地学一些距他的生活很远的、无用的东西。要让孩子手舞之足蹈之,全身心地参与进来。在台湾,唐诗宋词都是拿来唱的,一面唱一面还鼓励孩子摇摆身体,加上舞蹈般的动作,每个孩子都兴奋不已;一开始让孩子唱京剧,小孩都没兴趣,老师让每个孩子都勾上半张“花脸”,好么,课堂之热烈堪比嘉年华化妆游行,孩子们也很快爱上了京戏;台湾的孩子连打太极拳,也配上诗经唱诵,你别说,还真是与身体的韵律配合得很好,因此经典怎么学,也是有方法的,要尽可能从孩子的心理出发,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学习。

国学教育的小环境带来的即时成效,当然可能被大环境中的反向价值观浇灭,但决不能因此就对国学教育的前景失望。因为有种子,才会有春天。

上一篇:城乡管理范文 下一篇:科学育儿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