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0-23 00:51:17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篇1

-----165团分局高 峰

为了全面提升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确保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干部准确把握国土资源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团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4年12月26日为期1天的培训学习班在九师师局会议室开课,通过6人授课人员理论结合实际的讲解,受益颇深,学到了一定的业务知识,下面谈一谈个人的学习体会。

一、首先对学习工作制度,土地利用规划,耕保工作,规划、预审、计划,地籍管理,土地执法监察等概念性的知识以及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一些政策性的文件有了更深的解读和理解。

二、业务培训是提高素质的必然需要

作为基层分局工作人员,如果不能熟知国家有关国土资源管理方面方针政策,不能熟练掌握日常业务技能,就不能更好的为基层群众服务,为此作为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一是要牢记宗旨不断的加强《土地管理法》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政策方面的学习;二是熟知本系统业务范畴和办理程序;三是熟练的运用现代化办公技术和信息技术;四是不断探索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使自己在业务技能和理论知识方面得到提高和更新,随之带来的不仅是得心应手的工作效率,而且还使机关工作作风得到了改变;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实实在在的、扎扎实实的完成上级交给工作任务,才能更好的管好、用好土地,才能更好的为团场服务,群众才会满意。

三、业务学习是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

这次学习班上,使我在工作制度、土地利用、地籍管理、规划、耕地保护以及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方面都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尤其是耕地保护方面国家的指导思想和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方面每个时期所形成的法规的背景和国家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加强和重视,加深了有关国土资源适用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了解。一是增强了责任,提高了服务意识。通过学习培训,分局人员都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作为一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人员,是要担负起自己职责分工范围内的本职工作的。要真正地担负起这种责任,必须脚踏实地,必须真抓实干,必须扎扎实实地履行好我们的工作职能,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团场经济发展做好服务。二是明确了职能,掌握了工作技能。通过学习培训,分局干部对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国土资源管理知识与实务、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调查取证处理和信访事项的处理以及公文的各项工作制度、地籍管理知识、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监测等都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掌握。三是增长了知识,确定了重点工作。通过学习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确保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强化资源节约集约意识,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信息平台;坚持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加强依法行政、全面提升队伍执行力。

四、培训学习后,“四点收获”

1、在工作上165团分局向局党组负责,以制度管人。

2、增强了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充分认识到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4、提高了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总之,通过这次全员培训学习,是我本人深感压力,随着新政策的不断出台,如果不能够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就有可能在日常的工作中走样甚至会出现严重的错误,为此,本人将继续加强业务知识的尤其是新知识的学习,作到持之以恒,力争自己成为多方面业务都精通,多方面技能都熟练掌握运用的工作人员。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篇2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及教育部关于统编三科教材培训工作方案要求,为使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把握统编教材在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编写思路现统编教材教师全员培训的目标,我有幸参加了2019年7月31日由教育局主办国培计划(2019)统编教材学科培训,经过3天的培训,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大量的阅读拓展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写作不再抓耳挠腮无从下手了。本次网络培训由开幕式、专家讲座等组成。认真听取专家解读教材编写思路以及教学建议学以致用,指导我们平时的教学。

通过讲座的学习使大家了解到四五六年级语文新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在专家讲座中的编排特点和教材亮点。明确了在教学中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让语文老师不再纠结于“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统编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从儿童的现实世界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统编教材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而且这次培训本人对这本册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尽管学习时间短暂,我事先也没对教材有太多的阅读与思考,但在老师的精心准备、多方引用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下,我对这套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 如何要梳理本次培训学习的感受或收获的话,以下两方面,当是最想提及的。 

(一)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

本册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增加了传统文化的篇章,不仅有古诗的学习,还安排了文言文寓言故事,我们既在学习现代语文,也不能割裂古代语文。学习古诗文,掌握汉语的传统与特色美。从课程中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是语文的责任,更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与体现。 

(二)强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教材编者非常用心地思考语文学习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度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 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总之,新教材有新气象、新要求,要深入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教,还需要我们对教材下更多的研读功夫。

首先,通过孙琳老师分析, 我对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教材的编写以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 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 学习的兴趣。新教材的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儿童的天性, 引导学生去发现, 去自主的探究。 我们应当理解教学目标,明白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手段,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 参与到教学中来。 其次,语文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以及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们全面地了解了新教材的内容,

让我们有了新的认识,对教材的分析,帮我们明确了今后教 学的思路。 新课标在识字、 写字方面, 实行 “认写分开” 、 “多 认少写” ,提出,会认、会写两种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阅 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会在今 后的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再次,新教材对阅读也提出了一个新的高度,鼓励学生 多阅读,广积累。一年级阅读教学,学生要会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能读准字音,会停顿。认识常见的标点符号, 能说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教师不用刻意去解释课文,让孩 子在朗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时也要联系儿童生 活,关注儿童的成长。尽快让学生尽快进入自主阅读。 最后,我们语文教研组进行了热烈的专题研讨,针对今 后的语文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老师们谈看法、说感受,交 流心得和体会,正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言献策,努 力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提高全体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 总之,通过这次网络培训,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对 小学语文的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

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 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我会从现在做起,不 断熟悉课本内容,对照课标要求,整体把握教科书的框架脉 络, 不断的反思与总结。 我相信, 在新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 我会信心百倍地投入我们的课堂。

新教材中体现出来的新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吸收了多年来语文教育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强调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更注重语文课的人文性,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

新教材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教学时要注意把握本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我们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怎样的双线?这就要我们自己进行梳理,所以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梳理出单元的主线。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其次,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我们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篇3

5月28日到29日,**举办了为期两天学习贯彻党的精神集中轮训。这次培训,学习时间虽短,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指导性强,两位授课老师紧紧围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对“两会”工作报告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全面详尽的讲解,使我的心灵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理想信念得到了增强、党性修养得到了锻炼,为今后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打下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

一、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的领会有了新进步

    党的召开后,我先后参加了**和**多次集中学习和培训,也组织机关党支部全体党员进行了多次学习和讨论,但离学懂弄通还有不小的差距。通过此次培训,再次系统学习《党的报告》《“两会”报告》等内容,进一步加深了党的报告和“两会”精髓内容的理解和领会,特别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等基本问题,并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这集中体现在“八个明确”阐述中。这一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创新和发展,不仅体现在许多富有开创性的新观点新论断,也体现在理论特质、整体的创新发展。这一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结合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分析解决中国“实际”,在解决中国“实际”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和飞跃。这一思想是在回答新时展之问中产生的,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的,是新时代的必然产物,必然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这一思想还是对世界上信仰社会主义的人们的一种巨大鼓舞,对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路径、方法提供了新的思想启迪,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指明了正确方向。

    二、对把学习贯彻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有了新认识

    党的报告主题鲜明,举旗定向,制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报告的主题仅仅68个字就已经把我们的使命、方向,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目标前进,说得很清楚,不是今后五年、而是今后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党和国家都将沿着这条道路前进。报告还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总布局、总要求,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战略部署,作为党务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号召和发动**各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深刻认识到我们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大家在这个工作当中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维护好自己的组织,做好一名合格党员。同时,大家也是全面从严治党要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对象,必须全员参与。

    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时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学习贯彻党的精神。

    结合这段时间的学习领悟,我认为,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首先要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上下功夫。统一思想是行动一致的前提。学习贯彻党的精神,首要的是把全体党员的思想统一到党的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要认真研读党的报告和党章,准确领会把握党的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习好党的精神。要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把着力点聚焦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上,聚焦到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上,聚焦到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论断的深远影响上,聚焦到贯彻落实党的的重大决策部署上,聚焦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上。要切实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执行者、模范践行者。要立足新的政治站位维护核心,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三、推动**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信心有了新增强

    这种信心来自于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实践证明,问题多发的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都不同程度存在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的现象。而优秀的企业,党的领导也必定是坚强有力的。这一独特的优势也助推很多央企、国企传递出旺盛的活力和饱满的精神。作为国有企业,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这种信心更来自于政府工作报告和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培训期间,认真聆听了专家关于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深入解读,报告深入贯彻党的部署,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直面问题,突出问题导向,对全球贸易萎缩、金融风险和国内污染问题、民生问题、安全问题毫不避讳,凸现党中央、国务院的信心和勇气。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和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2018年将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全年要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减税降费幅度超过万亿元。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确定深化增值税改革措施,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税负,出台《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财税〔2018〕32号)》,5月1日起降低建筑等行业增值税税率。这些举措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推动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信心。

    四、学以致用、提升履职尽责能力的紧迫感有了新提高

    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学习的效果如何,关键在实践,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上求实效,在落实部署、见诸行动上求实效,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党的精神同解决中心当前转型升级遇到的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切实用精神破解发展难题。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篇4

胡恒戡

根据教育局党委工作安排,我与本区教育界同仁一行11人,有幸于2019年4月12日——1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参加了“全国教育系统基层学校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学习。学习期间,我们聆听了专家学者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解读和4所北京名校党总支书记党建工作经验介绍,既有高屋建瓴理论,又有深接地气的实践经验,自己收获颇丰。现将自己几点体会浅谈如下:

一、对“新时代”的认识从碎片化提升到系统化

同志在党的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那么新时代“新”在何处?何以能称之为“新时代”,还要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中找答案。新时代是内涵式的延伸和发展,是基于我们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所作出的科学判断,是基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所作出的清醒认识,也是基于未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方向和宏伟目标所作出的战略规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进入新时代的坚实基础。党的报告中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无论是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还是国防实力、综合国力都已经进入了世界前列:五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五年来,国产航母下水、“墨子号”成功发射、“天眼”工程落成、“复兴号”高铁飞驰,中国创造的成果丰硕;五年来,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刷新了世界减贫史的记录……。总的来看,过去五年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以及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为我们进入新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进入新时代的主要依据。党的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转化表明,进入新时代人民的生活需要不仅仅停留在追求量的增加、点的变化上,也逐渐注重质的飞跃、面的拓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同时,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积累,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地区发展、城乡发展、产业发展、群体发展等都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而整个社会的供给需求和供给满足状况之间也存在着不完全适应的问题,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宏观背景。面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的机遇,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奋斗,走出了一条令世界瞩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我国的国际地位、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纵然我国有着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化传承,拥有着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有限,真正的国际影响力并不大,仅仅扮演着重要参与者的角色。但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化的积极引领者、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重要倡导者、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有力推动者。北京APEC峰会、杭州G20峰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一系列国际大型会议的召开,彰显了我国繁荣强大的国家实力,大国的影响力、号召力和感染力得到了充分体现。今天,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舞台上备受瞩目的主角,我们所提供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不是一家独大,而是愿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方案,为整个世界应对共同难题提供富有智慧的启迪思想。

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喜人成绩、人民生活的极大改善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都强有力地表明,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二、学校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时展的要求

自2017年后,中心校党建工作由教育局党委统一归口管理,实行党政领导“一肩挑”,支部书记“一岗双责”。但囿于习惯,对教学工作尤其是教学质量抓的相对较紧,没有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片面认为学校党建工作不过是搞搞政治学习,搞搞“两学一做”活动,按规定开展“固定党日”活动,抓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年末开展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等,基本上把自己定位于党务工作者。通过了倾听北京育英小学、润丰学校等名校党总支书记的专题报告,使我意识到以前的认识既不系统也不全面。因为以前认为上边所提到的就是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内容,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我们走进新时代,学校党组织建设也要与时俱进,发展党员等工作只是党建工作的一部分,它还包括党支部要执行好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学校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还要针对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党建研究,使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等等。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篇5

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管理共同体的构建

以网络平台为主体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构建一个务实、有责任感、懂培训的管理团队,这是实现培训有效性的一个关键点。对各级教师远程培训而言,这个管理团队,在市级层次就是由市级总管理员、市级各学科班主任组成的管理团队和由市级学科专家组成的辅导员团队;在县级,就是由各区县培训机构和遴选的区县各科班主任组成的管理团队和区县学科辅导老师组成的辅导老师团队;具体到一个学校,则是由学校管理团队组成的校点班主任,骨干教师担任的学校辅导员。这不同层级的管理团队和辅导团队,对进行远程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而言,在网络上,他们适时地进行组织管理,网上交流,网上学科专业引导,网上答疑。在虚拟的网络中,通过电话联系、QQ交谈以及论坛交流。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培训的管理团队和辅导团队,与老师们形成了一个网络虚拟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成员之间的联结,就是以共同完成远程培训任务为共同目标。网络团体构建成的管理共同体,需要在实际团体中进行远程培训管理探索,总结管理经验,提出问题建议,会商未来远程培训管理有效途径,结成实体的培训管理共同体。以四川省乐山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为例,2010年9月乐山市依托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为学科远程培训平台启动了乐山市第一批乐山学科远程培训,培训项目为全市3693名中小学老师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学科培训;同年11月,乐山市参与了“国培计划”中小学几个小学科的培训项目,这几个培训学科依托的网络平台有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新思考网,教师研修网;2011年4月,乐山市启动第二批学科远程培训,这次也是依托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展的全市4212名教师的学科远程培训。这样大规模数量教师参与远程培训,不仅需要网上的虚拟团队适时的管理,还需要管理团队从网上落实到网下到位,进行问题研究和策略探索。在这几个培训项目开展期间,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在学科培训中期专门召开了各学科辅导专家研讨会,共同探讨远程培训的有效性,以及学科辅导专家在远程培训中所要担当的重要角色;在培训后期,召开了县级培训机构项目负责人研讨会,分析全市学科远程培训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村教师学科远程培训有效性的有效策略。在2011年国培结束后,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组织参与国培计划的班主任、辅导老师召开国培研讨会,总结国培计划中远程培训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有益和不足之处。从网上的交流,落实到现实团队中的共同研讨,形成一个经验丰富,认识到位、管理到位的管理团队,这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所必须具备的首要要素。

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利用网络培训平台提供资源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从他们登录进入平台学习的第一天开始,来自不同区域的教师们就在网络平台上形成了虚拟的教师网络共同学习体。在这个平台上,老师们可以针对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在平台提供的相应板块里相互交流。这些交流形式包括论坛发帖、研修日志的,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的撰写,作业和总结的提交。通过这些方式的交流,在这个虚拟的平台上,老师们形成了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他们共同奉献和分享这个共同体成员在远程培训中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智慧。但这个共同体所共享的平台毕竟是虚拟的,老师们需要从虚拟走向现实,在现实的教学教研中展示、交流、分享远程培训所获所得。这就是远程培训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安徽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所提倡的现场研习,就是远程培训在现实教研中的实践运用,也是参训教师们的虚拟共同体走向现实教研共同体的一个范例。这种现实的教研共同体,可以由市级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机构,也可以由不同区域的教师培训中心和当地的教研机构共同组织发起,共同营造远程培训现场研修的气氛。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在2010年的国培过程中以小学英语学科作为了一个试验范例,在此次现场教研的活动中,师训中心选取了一个县级区域的一所小学作为教师培训现实共同体研修的场域,让本区域参加国培的小学英语教师,现场做了一个新方法新课堂的展示,将网络上所习得的理论,用于实际的课堂中,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远程培训实效性的探索。2011年6月中旬,乐山市师训中心又选取了另一个县级区域,做了小学数学现场研习会。组织发起者是乐山市教科所小学数学教研员兼2011乐山市第二批学科远程培训小学数学辅导专家。这次现场研习会参加的人数和内容的丰富,都超过了2010年国培小学英语的现场研习会。这次现场研习会,更好地把网络虚拟的管理团队、辅导团队以及参训教师团队联系在了一起,让这些不同的虚拟团队走进现实,形成了远程培训的现实共同体,其间交流了经验,展示了远程培训所得成果和经验。2011年11月,乐山市师训中心利用“国培计划”继续教育网“国家专家到我身边”初中语文远程视频答疑会在乐山召开的契机,组织了两个区县近100名正在参与“国培计划”初中语文远程培训的老师们参加了现场答疑会。这样的现场答疑会,让专家从线上走到线下,与教师们面对面交流,同时也让老师之间从线上走到线下,面对面共同交流,起到了网络交流到现场研修的良好效果。这样的现场交流和答疑,深得很少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农村初中语文老师们的好评,加强了老师们参与远程培训的有效性。

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校本研修共同体的构建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国有银行;会计分层培训;合作教育;员工个人发展;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在当今我国商业银行中,对会计人员的“道德人”假设依然浓重。这种假设思潮之下,银行组织尤其是培训组织者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技能的储备与提高更多地寄希望于会计人员的自觉学习和自我约束。就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看,会计培训处于被边缘化的低效状态,会计培训的产出效应远没有得到发挥。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道德水准、执业技能跟不上公司上市、应对金融国际化及电子化的需要。倍受关注的2005年1—3月间发生的四大国有银行金融案件,涉案金额超14亿,有些是因基层会计人员内外勾结诈骗、盗窃和造假虚报造成的,这反映了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严峻现实。国家出台的金融法规以及各家银行自身建设的会计内控制度构成了比较健全的监管规范体系,但其约束与导向作用远未发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法规制度没有通过有效的培训而深入人心。现实中,银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大多仰仗于会计从业者自身的自觉学习。而有限的会计培训由于培训理念、内容设计、方式选择以及管理体制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使培训收效式微。面对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围绕培训理念、管理、内容以及方式角度进行会计培训创新应成为当前银行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一、培训内容创新

培训内容与学员需求错位是导致会计培训成效式微的重要原因。如今,培训内容的随意性确定已是培训事业主要症结所在。由于培训内容缺乏对具体需求与培训对象的关照,忽略员工个体特点(性格、智力、兴趣、经验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和岗位因素,只是提供一些大众化、普及性的知识培训,使学员学无趣味、学无所得。以致浪费培训资源,培训效益几为负值。

对培训内容的创新安排是培训创值的根本。客观地讲,现今银行会计整体素质还远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会计的理论价值没有得到真正发挥。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措施是致力于培训内容上的精心创设。

(一)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素质培训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会计培训需求可分为二个层面:一是保健层(基本素质与技能),如记账、算账、报账、责任心、保密意识、纪律性、诚信意识等。这些因素通过培训习得后,具备了基本的工作技能,强化了自我约束,但不能因此获得激励。只是降低了被淘汰的风险,减低了违规的可能性。二是激励层(高级素质与技能),如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获得这些能力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因此可获得晋升、提拔和奖励。因此,在进行会计培训设计时,既要保证保健层素质的学习,又要重视激励层面的素质培养。

需要强调的是,多元化、多层次素质培训,应尤其注重能力与情感的培训。

能力培训是我们以往忽视的一大问题。作为操作性很强的银行会计必须重视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创造性工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与客户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等。作为培训组织者应致力于创设各种能力学习环境,使学员在体验、模拟和演练中真正习得技能。

“态度决定高度”。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最高层次是“情感人”管理。而情感培训正是实现这种管理的有效途径。将员工定位于“情感人”,把情商教育纳入培训视野,促成会计人员准确地觉察、表达、调节、评价各种情感情绪,养成宽容、诚信的道德情怀。通过培训,将博爱、宽容、感恩等情感元素融入会计工作链的每一个细节。

从2004年到2005年,建设银行浙江省金华市分行一直致力于培训内容创新,开展富有特色的野外拓展训练,旨在会计人员团队精神、诚信意识、规则观念、顽强意志的养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的做法是:对全行742名会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轮训,深入野外拓展训练基地,开展诚信之村、高空钢丝、跳出自我等项目训练。在训练项目设计上,要求蕴含快乐、信任与合作精神。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该行会计人员的精神风貌、协作意识、服务态度均有大幅提高。由于培训内容上跳出了理论知识传授的传统,开展富有创新性的野外肢体训练,使受训者从中获得对本职工作的新理解新感受,通过肢体竞技体验协作、诚信、坚持、守纪的快感。

由于会计服务水平、操作技能、规则意识的全面提高,使该行与会计关联的相应业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2005年的全省金融会计“比服务 比效率 比质量” 活动中,该行获得最优奖与突出贡献奖。2005年在全省建行系统会计柜面服务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一。在金华市金融系统首届会计业务技术比赛中夺得团体总分第一。由于该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最终促成该行经营业绩在全国中心城市行中的排名由2004年的23位跃居到2005年的第6位[8]。

(二)注重培训内容与员工个人发展相联系

实践表明,只有把培训目标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才能激发学员求知欲,促成有效培训。将培训工作与人事

管理融合一处,把职业培训与会计上岗、聘任、提拔和职称晋升等个人发展相结合。关心人的个体发展,这是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内涵[1]。

美国企业成功培训的经验之一是,在培训中观照员工个体发展要求,如在培训中研讨员工福利、就业适应、健康计划、失业救济、退休等问题。麦当劳公司虽不属银行机构,但其培训经验值得效法。它们的做法是:从见习经理一直到营业经理,每次培训都与个人发展相联系。每位学员都非常明确每次培训的个人意义,从而大大激发了学员学习积极性。

(三)与会计职业需求动态链接

据零点调查公司2004年调查,中国最受会计人员欢迎的培训课程是:工作效率、时间管理、团队精神、客户服务技巧和沟通技巧培训。我们认为,不同岗位的不同人员和相同岗位的不同人员对知识技能的需求都是有差异的。在培训内容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这种差异。只有明确真实的培训需求才可能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如何来准确获得有区别的员工需求呢?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这有赖于对组织单位、工作任务和受训人员三者的深入分析。所谓组织单位分析就是立足于银行战略高度,审视和判断需要培训的会计机构与环节,以此确保培训工作合乎银行整体发展目标;任务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各职位任务,确定各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频次和难易程度,以揭示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而人员分析则是从员工个体出发,分析知能现状与完成任务所需之间的差距,由此提炼、鉴别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4]。

当今,一个严峻的现实是,银行财会人员素质基本处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阶段。会计电算化实施后,一些会计人员对账户间对应关系都弄不明白了。一定程度上说,会计业务知识反而有后退之势。入世后银行开放度的日益扩大以及信息化、电子化金融的日趋普及,银行会计迫切需要调整和提升知识技能结构。网上银行、电子支付、贷记卡、基金等业务培训已成当务之急。同外资银行竞争,必须弥补我们中间服务弱项,以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财理念重新装备财会人员。金融工具与竞争对手在变,员工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必定要变,而与这种改变保持动态链接是有效培训的基本保证[3]。

(四)开展分层培训

分层培训强调以深入研究各层次、各类会计人员知识需求为基础,因人因地施教。具体讲,即按不同岗位、不同工作经历和不同技能基础进行分层培训。这里所说的分层不仅指人员的分流,还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和培训方式的分层。培训时间上可灵活安排一切工作间隙,场所上可在工作场、模拟现场、虚拟现场甚至野外。

二、培训理念创新

本世纪是一个以知识与信息为主要生产要素、以智力为重要依托的时代。银行业作为一个知识与智力高度密集的行业,从业者素质技能的高低,决定着金融业的兴衰。而保持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问题是:确保企业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这其中自然包括培训理念的不断创新。

(一)开放教育观[2]。企业培训属于成人教育,我们应以开放姿态广泛吸收各种先进教育理念。

①合作教育观。美国合作教育理论倡导者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是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作为金融机构,这种合作包括学员与学员之间、教师与学员之间以及教师与被邀企业之间的合作(如事先了解银行背景、行业发展状况、银行发展战略等)。创造民主、合作的教学环境,实现由服从型师生关系向合作型转变,使学员在合作中体验快乐与进步是合作教育的精髓。

②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摒弃僵化、缺乏想象的教学形式,崇尚差异,尊重多元,主张开放,重视平等。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在当今银行培训中的借鉴是:员工知识结构崇尚多元共存,应勇于吸纳外来优质元素与先进理念,以开放、尊重的心境面对外界的会计监督。

③环境教育观。环境教育旨在培养人们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处理能力。现实中,银行会计业务处理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仿真模拟技术、自动化技术在金融会计领域的应用,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中间业务、信用卡市场和消费信贷市场的不断拓展,居民与法人理财意识的觉醒以及服务要求的提高,这些都要求我们借助会计培训掌握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协调能力,掌握新环境

下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二)成本投资观

会计培训是一种简单消费性支出,这是银行界一直存在的认识误区。正因于此,我国银行系统对会计培训的人均投入远低于国外水平。据抽样调查:我国只有22%的国有银行重视对会计人员的人力资本投入,21%的国有银行人均培训费区间在45元~75元,而这些培训投入中财政局刚性要求下的年度会计继续教育占六成多。

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使我们坚定一个信念:培训不是简单消耗而是高附加值的有效投资。人力资本只有通过学习培训才能增值。抛开学习补给,人力资本必然不断贬值。我们很多银行分支机构长期陷于亏损,其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会计人员素质欠缺,缺乏对客户提供优质理财服务能力,致使银行陷入了一个漠视培训员工低素质拼物质资本(如片面强调拉存款与放贷规模)亏损培训资金紧张人力资本再贬值的恶性循环。实践表明,有效培训不仅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准,降低职业风险与作业成本,从而为银行带来丰厚的效益回馈。

摩托罗拉公司很早就意识到培训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总结出1:30的培训投资回报率,正是高效的员工培训确保了该公司的旺盛生命力[5]。

三、培训方式创新

据资料显示,如今的银行会计培训多为单一的面授方式,缺乏交流、论辩与体验。显然,传统的培训形式是对组织者与学员的双重损失[6]。实践表明,唯有双向、开放、平等的培训方式才符合成人教学规律。我们必须谋求培训方式创新,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中心。如此,案例剖析、角色扮演、公司实习、商业游戏、设题讨论、思考训练等学习形式都是值得尝试的。而培训传导媒介上则可因人而异地选择录像、光盘多媒体、计算机、视频会议、学习手册、Intranet等。

四、培训管理机制创新

(一)实施平等、开放、双向的培训管理

培训管理应摒弃“控制与操纵”的传统管理方式,而致力于管理机制创新,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开放、双向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员在平等而广泛的参与中习

得、体验,促成受训者身心与学业的共同发展。

(二)将会计培训列入《银行事业发展规划》

把培训看作单位事业发展的重要构成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组织者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可持续、可操作的培训规划,促使金融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建议商业银行创建专项培训基金,为培训提供长期的财力支撑[7]。

(三)引入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ISO10015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旨在弥补组织成员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规范培训质量的国际培训标准。该标准强调培训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它已被我国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GB/T19025-2001《质量管理培训指南》。如今正推行该标准的全球知名企业,均从中获得了丰厚回报。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银行正式引入该体系。随着2002年青岛海尔公司成为世界首家该体系认证企业并取得巨大成功后,该体系已开始引起国内一些知名企业的关注。

面对国有银行上市步伐的加快,银行会计迫切需要提供符合股份制会计准则的财务规范。引入该体系则是诊治我国银行会计培训失范与低效的良药,借此可以使我们的培训管理一下子瞄上国际先进标准,如此也有助于先进培训理念的快速确立,最终促成学习型金融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顺.为金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奠基[N].金融时报, 2003/12/05.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修订版)[M].海南出版社出 版,2001(03).

[3]李斌.强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2(02).

[4]黄晓榕.未来会计人才需求及会计教育目标探讨[J].财经理论 与实践,2002(02).

[5]杨菁、李曼丽.当前美国企业培训的现状、特点及其对我国的 启示[M].国研网,2002/09/30.

[6]徐善振、周厉.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需求特点与培训 方式安排[J].上海金融,2003(06).

[7]萧鸣.金融人力资源管理探索棗对法德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及 员工培训的比较[J].浙江金融,2004(07)

[8]建设银行金华市分行,动态与信息,2004-2005年

[9]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建行动态,2004-2005年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体外循环;继续教育;培训;途径

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circuIation)是利用一系列特殊人工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流到体外,经人工方法进行气体交换,调节温度和过滤后,输回体内动脉系统的生命支持技术,是近年来临床医学心脏外科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在体外循环过程中,由于人工装置取代了人体功能,因此也称心肺转流,体外循环机也称为人工心肺机。由于此项技术较为复杂,非专业人员独立完成操作困难重重,需要由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而目前我国国内体外循坏从业人员较缺乏,水平也参差不齐。据报道,2007年我国从事体外循环从业人员仅有1497人,其中医生占55%[1],2012年全国从事体外循环工作的人员仅有1965人,其中医疗系列人员占55%[2],而且大多数未接受过正规专业训练。加之体外循环专业面较窄,体外循环技术又属于多专业相互交叉的独特专业门类,很难由其它单独专业人员完成[3]。因此,拓展体外循环从业人员规模,强化体外循环从业人员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心脏外科体外循环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几种途径进行探讨,希望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拓展体外循环从业人员规模以及提升体外循环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1规范从业人员准入规则,开展规范化培训

为规范体外循环从业人员准入规则,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建立了一个集体外循环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合格评估、知识更新和技术援助为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并进行体外循环专业技术合格证的认证和发放。学会同时还制定了相关标准,定期审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从2013年开始,欲从事体外循环工作的人员想取得资格证书,必须经过体外循环专业培训基地的培训并通过全国考试[2]。只有通过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才具有体外循环从业人员资格。这一规定,统一了体外循环专业人员的准入门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体外循环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目前国内已知有四个较大的体外循环培训基地:阜外心血管医院培训基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培训基地、上海体外循环培训基地和广东体外循坏培训基地,能够为欲从事体外循环工作的人员提供良好的规范化培训,保证了体外循环从业人员的整体从业水平。欲从事体外循环工作的人员可根据单位条件和自身条件,前往此四个培训基地进行规范化培训,以取得准入门槛。

2定期举办常规培训,不间断开展专题学习班

为提升体外循环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国内具备体外循环培训条件的单位可根据自身条件,定期举办一系列针对体外循环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同时不间断开展一些专题学习,在提升本单位从业人员水平的同时,也给不具备培训条件单位的体外循环从业人员带来了培训机会,一举两得。譬如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这一方面就做的非常好,近年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多期体外循环相关技术的培训班或专题学习,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培训或专题学习,参与者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操作等方面都能有较大提升。不具备培训条件的单位,但是又需要开展相关体外循环临床应用技术,可以选择选派相关人员去具备体外循环条件的单位参加培训或学习的方式。同时单位可给与相应的政策激励和支持,从多方面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到培训当中去。只有这样,不具备体外循环培训条件的单位才能慢慢发展起来,以致达到能单独开展体外循环复杂手术的水平。

3召开大型学术会议,引领学术前沿

根据学术发展情况,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每年召开一次或两年召开一次大型的学术会议,引领学术前沿。通过邀请体外循环方面的专家进行现场讲解,并与参与人员进行现场互动,允许参与人员针对性提出相关感兴趣的问题,以加深参会人员的知识理解。通过举办此类大型的会议,一方面可以推广体外循环的新技术、新仪器和新设备,起到引领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广大从业人员了解体外循环的新技术、新理论和新观念、更新知识、提升水平搭建了良好平台,提升了理论水平。譬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通过自身的培训基地就举办了不少类似的大型会议。大概每2年安贞医院就举办的五洲心血管病国际会议就是其中一项。内容涉及多方面,广受参会人员好评,很值得提倡。与会人员都是来自各地从事体外循环工作的人员或者是欲从事体外循环工作的人员,每次会议基本座无虚席。

4鼓励访学及进修,培养专业人员

欲从事体外循环技术的单位向具备体外循环培训条件的单位派出访问学者或者进修人员进行学习不失为提升体外循环从业人员业务水平的一种良好的继续教育途径[4-5]。各个单位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派出人员的类型。在工作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定期派出欲从事体外循环技术的人员进行短期(3~6个月)或长期(1~2年)的培训学习。派出期间,单位待遇可以不变或者稍有减少,以增加派出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派出学习,掌握体外循环相关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乃至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学成归来后,又可以以“师傅带徒弟”的办法,带动相关科室体外循环从业人员进行学习,起到良好的链条作用,整个科室的水平也随之上来了。

5紧跟时展,用好网络自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学习技术也越发发达。而各种各样的网络学习软件或者在线学习视频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用好网络系统,找准课程资源,在业余时间进行相关技术网上学习,一方面充分解决了与工作相冲突的时空矛盾,另一方面也便利了从业人员选择自主学习的方式。在线学习或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各种专业继续教育学习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通过网络学习,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几个技术点,反复学习,反复试练操作,直至达到熟练操作的水平,方便了体外循环从业人员技术的提升。总之,虽然目前心脏外科体外循环从业人员较缺乏,水平也参差不齐,但是只要找准时机适时探索体外循环从业人员的培养方式[4],以及通过各种途径拓宽从业人员学习培训的方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体外循环从业人员一定会有一个质和量的飞跃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明霞,龙村,杨舒娅.中国体外循环状况调查分析报告[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8,15(6):454-457.

[2]黑飞龙,龙村.中国体外循环教育的现状和思考[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4,12(1):1-2.

[3]侯晓彤.完善体外循环继续教育与培训体系[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4,12(1):3-5.

[4]章晓华.体外循环教育和人材培养[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4,12(1):5-6.

[5]刘锋,董培青,侯晓彤.体外循环进修医师培养方法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4):834-836.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篇8

概括地说,市场经济是按照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是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国际化的客观需要,以市场作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取向的经济运行的形式和管理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档案干部培训中心的影响及其要求主要是:

第一,“环境”的影响及其要求。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基础是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这就决定了市场经济必然是在竞争和双向选择中运行。置身于这一大环境下,档案干部培训中心想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无疑也面临着竟争和双向选择的挑战。鉴于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尽快将自己的思想从计划经济体制的传统模式束缚下解脱出来,树立竞争和双向选择的意识,自觉地将档案干部培训中心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去,在竞争中学会竟争,在双向选择中站稳脚根,以求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干部培训中心的顽强生存和更大发展。

第二,“动力”的影响及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人们日益注重以经济杠杆、经济效益作为推进各项事业、工作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的趋势日趋明显。自然,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也毫不例外地受到日益注重经济杠杆、经济效益这一重要驱动力的影响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一是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在继续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要注意运用经济杠杆打破大锅饭,破除平均主义,奖勤罚懒,多劳多得,以充分调动从事档案干部培训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事二是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在开展档案干部培训工作中,在继续注意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发挥经济效益。

第三,“系统”的影响及其要求。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从事档案干部培训,除了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大环境影响外,还将受勤潞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教育这一大系统的影响。可以肯定,开始步入市场经济轨道运行的国家教育系统,其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资、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必将发生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必将对作为国家教育大系统的子系统的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从事档案干部培训产生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的办学思想应当尽快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培训办学模式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国家教育模式为指导:拓宽档案干部培训的办学、教学思路,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到培训师资、教材建设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以求得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从事档案干部培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教育这一大系统中,占有稳固的一席之地,赢得更好的生存和更大的发展。

第四,“产业”的影响及其要求。这里所说的“产业”影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第三产业的影响;二是指从第三产业分化、派生出来的第四产业的影响。前者是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包括商业、服务业、金融业以及科技、教育等在内的第三产业日益呈现加快发展的趋势,这给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带来了挑战与机遇。要求我们自,觉地将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在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海的同时,尤其应当重点推向第三产业市场,借第三产业大发展的东风,推进档案干部培训中心的更好发展。后者是指: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迅猛发展,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重要内容之一的第四产业即将崛起,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档案作为历来为人们颇为瞩目的珍贵文化财富,无疑也是社会的重要信息资源之一。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大有发展前途和潜力的第四产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也面临着第四产业的崛起和发展的挑战与考验。鉴于此,这就要求我们应当跟踪、瞄准第四产业崛起、发展的势头,以培养更多能够胜任开发、利用档案信意资源的档案专业人才作为重要培养目标之一,有的放矢地改革档案干部培训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培训、教材建设,以确保在新形势下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及其档案干部培训的稳步、健康发展。

进而言之,除了上述外,还有必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事业管理新体制、档案管理新模式的轨道上,档案干部培训中心所遇到的挑战及其对策,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第一,领导体制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直属事业单位,其领导体制是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单一式的垂直领导,体现在管理上也是采取基本上什么都管、都过问的“婆婆式”、“保姆式”的管理方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导致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职能的逐步弱化。在这种新形势下,档案干部培训中心的领导体制,应当逐步转变以其自身独立经营、管理为主,辅之以领导、挂靠的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具体地说,一是就领导关系而言,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仍受逐步弱化了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对领导职能的履行主要体现在对办学方向、贯彻教育方针以及执行国家法律等方面的把关掌舵和宏观控制上。二是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下,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可以挂靠某一档案馆或其他企业、经济实体、实业集团。双方的基本义务是:档案干部培训中心承担、完成挂靠单位档案干部培训的任务;挂靠单位为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发展提供包括资助经费在内的某些物质、经济保证。三是作为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应当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用好、用足政策,充分地、自主地履行其独立经营、管理的职能,开展档案干部培训以及其他有益于档案事业发展、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活动。

第二,培训经费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附属物,档案干部培训中心的培训经费的唯一来源就是国家财政拨款。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培训经费的来源必将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仍将是档案干部培训中心的培训经费的主要来源;二是上述挂靠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各界资助、赞助的经费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来源;三是档案干部培训中心通过开展档案干部培训以及创办经济实体创收收入中部分投入培训的经费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来源之一。

第三,培训对象间题。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培训的对象都是在职档案干部。但是,如果从具体培训的重点对象上分析,则又可能会发生某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随着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职能的逐步弱化,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以往较多地培训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干部的职能也将逐步弱化,比较明显地增强对各级各类档案馆一干部的培训。二是随着档案事业管理、档案管娜仁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新态势、新格局的出现,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以往较多地培训党政机关档案干部的职能逐步弱化,增强对各级各类经济主管部门以及企业的档案干部的培训。三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攀,以往主要培训属于计划指令性范围的培训对象逐步弱化,转变为以计划指令性范围外的,亦即根据档案工作实际发展需要的培训对象为主。

第四,教学内容问题。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将要逐步建立的档案事业管理新体制、档案管理新模式所呈现的主要发展趋势是:档案行政、计划管理手段逐步弱化,而档案法规、经济管理手段逐步强化;档案系统条条(垂直)管理职能逐步弱化,而档案系统块块(横向)管理职能逐步强化:宏砚的档案集中统一管理职能逐步弱化,而微观的档案集中统一管理职能逐步强化;档案实体管理中的某些环节(比如:档案整理中的立卷、分类、排列,以及档案价值鉴定中保管期限的具体划定等)工作逐步弱化,而档案信息管理,亦即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档案信息如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入并占领信息市场的工作逐步强化;历史档案、党政机关档案管理逐步弱化,而现行档率、经济主管部门档案以及科技档案、企业档案管理逐步强化等等。鉴于此,档案干部培训教学内容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其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就档案专业课程与非档案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而言,有关非档案专业课程内容(比如:行政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法学、经济学、人事管理学、秘书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等)明显增多。二是在整个培训教学内容体系上,有关档案事业管理、档案行政管理内容的比重明显地减弱,而有关档案馆管理(包括档案馆的业务、行政、后勤管理)内容的比重比较明显地增强。三是就有关档案行政管理内容的体系而言,涉及档案行政管理、业务指导内容的比重比较明显地减弱,而有关档案法制建设、法规管理、行政执法以及档案部门经营管理内容的比重比较明显地增强。

上一篇:志愿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诚信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