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26 23:14:06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  皮瓣移植;护理;措施

1 心理反应及护理

在医学领域中引起心理冲突的最大问题莫过于“生与死”、“美与丑”的矛盾,对意外的伤残,使病人心理上遭受到严重打击,造成情绪危机,病人对前途极度恐惧,怀疑自己的适应能力,害怕将要面临的各种困难,继而贬低自己,情绪明显低落,因而会表现出恐惧、抑郁、悲观和绝望等负性心理。此时,心理护理显得尤其重要。(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的作好解释工作,说明手术的利弊关系和术中、术后应注意的事项,告诉他们哪些功能丧失通过治疗和训练可以恢复,鼓励他们面对现实,增强信心,掌握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2)用良好的心态、举止和语言多与病人交谈,给予安慰,使病人意识到自己被医护人员所重视,有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3)主动帮助病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

2 疼痛的护理措施

(1)术中应保持麻醉效果,术后及时给予止痛药物或针刺疗法。(2)局部包扎固定,肢体部位应用石膏托固定3~4周,保护肢体,避免活动时损伤皮瓣,引起疼痛。包扎不要过紧,避免压迫,包扎时应暴露出皮瓣中央部分,以便于观察。(3)术后所有治疗和护理操作动作要轻柔,如注射、输液、换药、拔取引流条、拆线等。

3 体位摆放的护理措施

(1)病人手术回房后一般取平卧位,抬高患肢10~20cm,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或和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2)如手术部位位于身体容易受压的部位,如上肢的伸侧、下肢的屈侧,背部、臀部、枕部等,可采用侧卧或肢体悬吊体位。(3)在调节和变换体位时,特别在多方向活动的关节部位,如颈部、前臂、小腿和肩、髋部,应随时注意移植物的血液供应变化,防止肢体活动而使血管吻接处扭曲、受压和出现张力。

4 潜在的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护理措施

(1)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2)加强基础护理 床上大、小便时,避免污染床单,并及时更换柔软干净的内衣。(3)每天用47~50℃热水为患者做床上擦浴,在骨隆突处及受压部位垫以带布套的气圈、海绵垫或棉垫,使该处压力得以缓解,每2h用温热毛巾按摩受压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并涂上滑石粉,保护皮肤以防擦伤。(4) 加强营养,术后让病人多食营养丰富含纤维素多且易消化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便秘。

5 伤口感染的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道路绿化;施工管理;养护;措施

1 引言

道路是城市之间连接的桥梁纽带,体现着一个城市整体的外部形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工程就变得极为重要,道路绿化施工管理和养护中工作也成为道路绿化的重中之重。城市绿化的关键就是道路绿化,体现着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直接反映了城市的绿化水平。道路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使得在实际工作中的施工管理人员既要具备指导现场施工组织能力,又要掌握工程原理。在实际工程中高效科学的施工管理、在后期的道路绿化精细的养护,就能够很好的保证道路绿化的施工质量,将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较好地体现在道路绿化工程中,使城市道路绿化工程建设完成的越来越多完美,使道路绿化更人性化和更具时代特征。

2 道路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管理中的问题

一般的的道路工程大多用的是临时工,素质不是很高。而且这些施工人员大多是一些不熟悉道路绿化的人员,缺乏对园林种植的栽培技术和土地的了解,使种植的苗木成活率不高,甚至为了达到效果不惜使用别的苗木代替,破坏了原始设计的景观效果,偏离原先的设计。景观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密切配合不够。从最初的选苗到后来的施工,设计师都需要都应该在现场具体指导,一些更复杂的地形,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发生的,但是由于施工队伍很少与设计师沟通,留下许多遗憾。交叉施工。为了按时完成工程不得不赶工期,可以让建设与绿化交叉施工,顺序颠倒。例如在人行道未施工前进行人行道两侧的绿化施工,进而导致标高控制出错等问题,在后期的人行道的施工过程中,会对绿化带造成二次伤害。反季节施工。许多当前重大市政建设工程的配套绿化项目中,,由于有特殊的需求,道路的绿化需要在不合适的季节强行进行施工,并且在施工的过场中确保绿化植物的成活回踩却大量疏枝、强栽、过度修剪等措施,从影响树木的成活,影响了道路绿化的景观。

2.2 养护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人为的破坏。人的践踏,设立临时设施(如销售早餐),停车辆等损坏绿化。一个是临街的房间的绿化带;其次,公交车站的绿化;三是一个学校、大型厂商进出口相对损伤严重,也难以修复。种植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各种原因(通常交通事故)对绿化带,尤其是色块补植时,补植的苗木与原来的苗木的规格不一,为了更好的达到修复效果不得不降低规格补植,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不标准的养护。浇水施肥不尽合理,不符合植物正常生长的营养要求,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生长。有的人认为在绿化的植物在长势稳定后可以放任不管,进行粗放的管理。这常常导致植物的生病和死亡,与此同时不同植物之间不断增长的同时,长势不一影响整体外观,影响了整体的绿化外观。

3 施工管理和养护的应对措施

3.1 加强施工的质量管理

3.1.1 土壤改良

不同的土壤成分含有不同的养分,土壤养分对于苗木种植的成活率以及种植后中、长期的生长发育均有直接影响,且不同的苗木品种对土壤成分及养分也有不同的具体要求。针对种植回填土中含有淤泥、砂土、盐碱土、垃圾土等杂土成分,在绿化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土壤组成、养分的基本特征和待种苗木的营养需求,适当地进行土壤改良,以改善土壤的成分和提升其肥力和质量。该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整条道路一次性全面施工,市政道路路基与绿化回填土的需求量均较大,施工周期紧张,导致土方单位所进绿化回填土方质量普遍较差。针对上述土壤性质普遍不适于苗木栽种的情况,对于绿化回填杂土中夹杂的大量建筑垃圾,先进行必要的清理和深埋后将其作为基地土层,再在上层铺上薄层表土,并采用黄泥土掺和适量的砻糠灰进行土质改良,使其适合苗木成活和生长,对于土壤要求相对较高的名贵苗木,如香樟、桂花等树种,通过在种植穴中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或营养土等方法进行改良。

3.1.2 苗木选择和处理

道路绿化植物应优先选择防风、抗污染能力、滞尘相对较强的品种,即道路绿化工程项目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命力旺盛、抗病虫能力强、环境效益好、景观价值高的植物品种。在绿化种植施工时,尽量做到即挖即种,确保栽种苗木的高成活率。需要注意的是,道路绿化的关键在于乔灌木等苗木品种的移植施工,移植时导致植物枯死的原因最可能是由于苗木根部未能及时吸收到充分水分,以及茎叶较大的蒸腾作用,使得苗木中水的收支失去平衡。因此,种植一般的乔灌木树苗时,一般要针对苗木的根部、茎、叶等部分分别进行相应的修枝、摘叶、喷水等处理,经过修剪处理后种植的成活率会相对较高。

3.1.3 苗木种植

栽植施工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将待栽植的苗木按直径规格、数量、预先放线定点的位置排好树穴,安排好专业吊机设备由专职技师将苗木吊起,调整位置后放置在种植穴中央点位,再将苗木树干立正,确保整个树干垂直;接着安排专职人员立即分层回填种植土,每回填一层都需用锄或铲将土层夯实,直到填满为止。回填种植土的标准一般以高出地面约20cm位置处,最后在高出地面约20cm回填土上绕土球一圈开挖一条小沟,目的是初期浇水养护时防止水土快速流失,在水土基本稳定前可确保新浇水、填土能够保持在土球周围,使水缓慢渗入土球根系内,以提高其成活率。

3.2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如果施工的道路是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项目施工时土建、市政、绿化等全面交叉施工作业,同时受交通人流密集、车流量大、公共设施多、施工设备繁杂等因素,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必须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特别是中央分隔绿化带施工,由于其位于车行道路之间,安全措施就显得更加重要。同时,在挖掘种植穴、开槽施工前,单位特安排相关主管人员向有关主管单位充分了解了场地地下管线和隐蔽结构和设施的埋设分布情况,避兔施工过程中造成地下管线和设施的损坏,同时还应重视与兄弟单位的协调交叉施工。

3.3 进行合理的养护

3.3.1 加强前期的养护

在绿化施工过程中,做到当天种植当天浇灌,确保新填泥土充分吸收水分,使苗木根系与土壤充分紧密结合,以利于苗木成活和根系发育。对于较大的乔木,还应及时做好打桩支撑作业,防止栽植后苗木还没稳定前被大风吹倒;同时以草绳或麻包袋包扎树干,浇湿后有效减少苗木的水分流失。

3.3.2 道路绿化后期养护管理

在栽植施工后一年的前期成活养护期间,制定具体的苗木养护与管理措施,安排专职的绿化园林技术人员进行养护管理,定期防虫除草,严格按照苗木养护技术和管理规程进行管理和养护,确保苗木正常生长。

4 结束语

城市道路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过程,应从项目管理制度与模式上加强对绿化工程项目施工的调控,从技术上加强施土技术管理,才能确保道路绿化工程的施土质量,创造出既符合生态效应,又注重绿化效果的优质道路绿化景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公路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关注绿色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严格监督,完善维护和管理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城市道路绿化工程建设完成的越来越多完美,使道路绿化更人性化和更具时代特征。

参考资料:

[1]张惠华.道路绿化种植施工管理技术探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3.

[2]胡斌.西安城区道路绿化类型及配置技术浅析[J].科技信息,2012.

[3]罗志杏.市政道路绿化施工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筑,2014.

注:1.作者身份证号码为330721198702091019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分析;解决措施

手术室一般是抢救病人,受伤患者的重要医疗单位,近年来,一些医疗和护理活动也日益增加,手术室护理的一些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也都肩负着很大的责任。如果单位防范和管理不当,就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和资源,造成一些损失,因此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一些问题提出了分析和解决措施。

1 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分析

1.1 手术室制度不够健全与手术室工作人员经验缺乏和不够负责 手术室单位的制度有待健全,国家出台的一些事故处理条例,虽然增加修改了许多制度和条例,但是还不够健全,所以许多关于手术室护理的制度需要修改和增加进行规范。另外,手术室护理人员自身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护送病人途中也会发现管道脱落等现象;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缺乏,对技术掌握的不够熟练,使用仪器不当造成差错;其次,一些手术前消毒问题和使用药物问题,也会因为一时疏忽出现安全隐患;最后,再加上手术室工作人员承担着责任以及工作疲惫等等,以上的这些现象都影响着手术室护理的质量。

1.2 手术室室内环境不好与手术前准备不充足 手术室的环境对手术的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手术室一直是密封的,再加上一些手术室用的什么电刀等会产生雾气,因此废气会特别多,空气不新鲜,还有一些消毒剂,麻醉机等会对工作人员有影响,会导致操作能力下降。另外,手术前充足的准备也很重要。如果一些工作人员急于求成,手术前没有试机,往往会出现仪器安装使用不当、手术中出现临时故障等问题。例如,电刀等仪器固定不稳,不小心掉下来后会造成污染。万一病人皮肤直接接触到电刀等仪器,容易造成灼伤,因此会产生纠纷。

1.3 新技术的缺乏与责任追究方法不当 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地各个单位专科开始开展一些新的技术,新的业务也会随着增加。因此手术室护理的工作越来越难,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会给手术室护理人员带来了更大的风险,也会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产生影响。往往在发生差错时,管理单位更多的都是在责备手术室工作人员个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惩罚犯错的人,并没对发生的问题从根源上进行分析加以改正,因此当事人和手术室工作人员就会抱着消极的态度来应对这些问题。

2 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完善手术室规章制度和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责任 坚决严格规定,提前完善手术室护理制度,严格的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建立各项工作的制度,比如,消毒制度,卫生制度,样本管理制度,仪器管理制度等。另外,安排一些工作人员进行相互监督和检查,定期的评估和反思。定期召开一些工作上的会议,提高每个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让每个人懂得有责任的工作;给与工作积极、细心、优秀的护理人员鼓励,让他们更有精神的工作,因此提高质量和效率。另外,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技能要严格培训,分层培训,尤其是新来的缺乏经验的工作人员更要严格要求他们对仪器的掌握和对技术的掌握,因此提高所有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优良作风。最终目的是让每个手术更安全顺利的进行。

2.2 创造和谐的手术环境和做好手术前充足准备 手术室环境问题很重要,要做到更好,就要创造一些好的更和谐的室内环境,各个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细心认真努力的工作,做到室内安静。尤其是对参观人员更要严格要求,要严格遵守手术室的所有规章制度。并对一些消毒剂,常用的仪器进行检查,使用电刀等仪器时要及时吸烟,适时地开窗通风。尽最大努力为手术的进行创造更好的环境。另外,手术前手术室工作人员一定要先试机,来保障手术进行时病人的安全;手术室工作人员严格要求自己正确的使用仪器,工作细心谨慎,坚决不能有灼伤病人这种事故。

2.3 增强理论知识和引进新技术 对所有的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更专业的培训,对新手进行分层培训。让他们跟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进步中增强技能。另外,还要让他们多理解一些理论知识,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操作打下基础。当工作人员出现差错时,不要总是一贯的惩罚再惩罚,要从根本上理解分析原因,鼓励他们自愿的报告,从而进行反思,加以改正,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工作。

3 总 结

关于手术室护理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手术室护理的风险也都有所认识。人们能很信任的把自己交给工作人员,因此所有的手术室工作人员都应该负起责任。手术室的规章制度有待提高,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只要大家每人尽份心,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积极创造良好的手术室环境,耐心的积累经验,掌握好技能,严格遵循所有的规章制度,采取科学的解决措施,就能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让病人和病人家属更加安心,放心,让生活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章丽芬.浅谈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02).

[2] 曹丽华.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35).

[3] 李琴.浅谈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J].南外科学杂志,2008(02).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矿山;环境保护;治理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由于人为的过度开发和不妥善的治理使得我国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不断的恶化,这样不仅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同时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人类的生命财产都受到了损失,也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然而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还处于初步实施阶段,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重视。

一、矿山生产活动与地质灾害

矿山,是矿业活动的中心,其生产活动一般包括矿石采掘、矿坑排水和选矿冶炼三大部分。由于上述活动,而造成地下采空、地下水位降低等对地质环境的作用形式,成为巨大的人为地质营力。矿山地质环境,根据矿业活动的影响范围,可分为大气(近地面)环境、地面环境、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环境和采场(露天采场与地下井巷、采场)环境四大部分。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由于矿山生产活动而造成的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使矿山地区地质环境发生异变,而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和生产的灾害性地质事件。我国矿山地质灾害十分严重,常见的有酸雨、采空区地面沉降、崩塌、滑坡、岩溶塌陷、水土流失、水土污染、突水、溃泥等26种。每年由于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以千计,经济损失则以亿元计,严重影响矿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同程度地破坏了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矿山地质灾害的种类多,其分布空间又涉及矿山的大气、地面、水和采场环境,在每一个矿山构成一独立的地质灾害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特征,即灾害的种类及多寡、灾害的强度和时间、空间分布等,除取决于矿区特定的地质环境(即地形地貌、气候、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外,亦与矿床开采方式、方法及选冶工艺密切相关。这个系统内的各灾种,由于其主控作用往往相同或相似,而显示出灾害发生的伴生性和链生性。每一种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作用形式,常产生一群相互伴生的地质灾害。一种主导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会链生一系列诱发地质灾害。

二、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

我国的矿山环境问题危害的方式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为环境污染、环境破坏和生态破坏,其中主要表现为山体崩塌、泥石流、土地沙漠化、土壤污染、水质污染等。

1、矿山环境污染问题的表现主要包括矿山地区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废渣污染三大类。矿山地区的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煤矿、煤矸石、粉尘和易挥发性的气体等污染物造成的污染,其中煤矸石所带来的污染给大气带来的危害最为严重,煤矸石不但能够给当地的水、土带来危害,煤矸石自燃、爆炸等现象很容易发生,而且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直接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水质污染主要的污染源是矿山开采和洗选业所排放出的超标废水带来的污染。另外,矿山开采中的废渣,如煤矸石、尾矿等固体废弃物等的长期堆积,不断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农田和草地,在降雨时废弃物中大量的重金属和一些微量元素顺着雨水流入地下水,对地下水源和地表水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

2、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可以诱发山体崩塌、泥石流、地面坍塌、滑坡等灾害的发生,由于对矿产资源的开采的不合理造成了地下采空,或者对地表的开采影响了斜坡的稳定造成了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其中煤矿带来的地质危害最为恶劣。

3、矿山地质的开采所带来的生态破坏也是十分严重的,例如采矿活动中建设的厂房、堆矿场,为采矿服务的公路或铁路等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同时堆放的固态废弃物所占有的土地等,据统计已经累计达到600万公顷,为此破坏的耕地面积已经达到了160万公顷左右,而且每年都会以一定的速度递增的趋势呈现上升的趋势,然而为此而恢复耕地的比率只占百分之十二左右,同时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使得草地不断退化,严重的影响了生态平衡。

三、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问题的对策

1、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指标体系建立

由于我国各地区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对矿山资源的开发和破坏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对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标准也有一定的差别,但在各地区建立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指标中应满足以下几点:“三废”的控制、生态环境恢复指标、资源综合利用、地质灾害的控制。关于“三废”的治理主要是指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治理要达到二级指标。部分地区并没有将“三废”达标就进行排放,严重污染了环境。与此同时也应将噪声的指标列入其中,厂界噪声和矿区机械噪声应控制在三级指标。我国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恢复状况,将我国制备恢复率、土地复垦、水土流失的治理和地下水的污染治理列入了生态环境恢复的指标当中。对尾矿的综合利用、煤矸石综合利用、废水区的恢复等应满足二级指标,同时被列入资源综合利用的指标的内容之内。

2、保障资金需求

对于有关部门而言,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中,一定要保障资金需求,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放在首位,不仅要积极争取国家立项资金,还应该实现对相关配套资金的合理利用,将钱用到实处。

(2)建立一套完善的资金利用制度。由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对资金进行合理规划,坚持“专款专用、政府监管以及企业所有”的原则,在对资金进行管理和利用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金运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3)市场机制的引入。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中,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对融资投资体制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调动矿山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3、加强监督管理,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各级国土资源、环保、林业、水务等有关部门要深入宣传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宣传实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目的任务和政策措施。树立矿山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矿山企业开展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服务,主动帮助矿山企业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矿山企业建设绿色矿山。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部门相互配合,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由政府制定“占一补一”政策,矿山占一亩土地,异地补一亩荒山进行种树、种草。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矿山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各级国土资源、环保、水务、林业、安监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国土资源部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与水利部门小流域治理、环保部门的环境治理紧密结合起来,集中财力、物理,成片、成沟综合治理。实现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

4、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的科技队伍建设和技术创新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科技队伍建设要坚持“提高素质、改善装备、技术创新”的原则。首先要掌握和解决地质灾害发生和治理的关键技术问题和难题。其次总结原有基础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判断的研究,从而提高监测技术和水平。

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对于相关部门而言,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将矿山实际特点作为基本出发点,合理规划,制定合适的保护与治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工作质量,从而实现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J].中国矿业,2011,(8).

[2]杨枭.矿山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探讨[J].低碳世界,2013,(14)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血透室 护理安全问题、风险 防范措施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的肾代替疗法之一,我国经历了40年漫长的血液透析时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医保制度逐渐完善,医院不断深化改革,血液透析患者有了经济保障,血液透析事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与此同时血液透析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整体操作过程中,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在工作中认真分析存在问题、风险的诱因,加强防范意识,将风险降到最低,尽量做到“零风险操作”,保证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血液透析治疗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可能发生一些护理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可以杜绝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现就血液透析室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1 血透室护理人员工作中的风险

1.1 在血透室,护士常常要为患者进行穿刺、注射、输血、换药等操作,所以针刺伤和体液污染成为血透室职业暴露主要的问题,血源性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最危险的职业性暴露[1],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为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人操作后护士受伤,会增大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

1.2 化学消毒剂因素:血液透析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过氧乙酸、次氯酸钠、冰醋酸、甲醛、含氯消毒剂等,护理人员每天进行配比,并进行透析器及透析机消毒,长时间接触这些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头痛,职业性皮炎、鼻炎、哮喘、致癌等危害,严重者怀孕期会导致流产。

1.3 心理因素方面,由于血透室可能发生意外情况,如出现凝血、漏血、低血压、溶血、肌肉痉挛等并发症,要求血透护士必须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护士每时每刻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如有急诊、复杂的病人、往往加班,工作延续到十一到十二小时,体力透支,极易造成护士身心疲惫。

1.4 在透析治疗过程中,护士观察病情不仔细,巡视不及时,如:病人透析中,护士未及时观察到低血压前的先兆症状,或缺乏经验的护士,不知道低血压前兆的表现,致使低血压休克发生,病情加重,有的病人被送进抢救室进行抢救,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费用。

1.5 血液透析时,透析器与管路连接处及机器监测口连接时,多达十个接头、十多个夹子和盖帽,血流速可高达250-300ml/min,如果护士在操作中接头衔接不紧密,或出现其它循环意外问题,会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1.6 长期透析患者身体抵抗力弱,免疫力低下,在使用血管内瘘或深静脉插管时,操作技术不规范,消毒不严格,有发生感染和败血症的可能。

2 护理安全问题

2.1 血透室护士法律意识

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法律问题,护士的综合素质、护士的法律意识、护士执行法律法规的能力及落实规章制度的能力都与护理安全问题有关。如透析器的复用就必须将复用的优缺点及可能引发的问题如实告知患者,并在患者及家属签署复用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复用,否则一旦在复用过程中发生差错引起病人及家属投诉或纠纷,护理人员举证困难。

2.2 护士的专科操作技能及综合应急处理能力

2.2.1护士的专科操作技能

血液透析治疗需建立血液通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建立通路的方法,如颈内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动静脉直接穿刺,而穿刺技术要求很高、难度很大,在实际操作中易给病人带来痛苦,如血肿、动脉瘤、出血及感染等。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及机器故障的应急处理会影响病人的精神状态。

2.2.2 颈内静脉置管护理

患者置管处皮肤管口周围易发生感染,为异物刺激、渗血渗液引起。颈内静脉粗大,一旦发生血行感染,患者将有生命危险。护士更换敷料时动作不轻柔或操作不仔细都容易造成脱管。血液透析中肝素用量不当,可导致置管处出血。封管用的肝素量不够,或封管方法不正确易使导管堵塞,影响患者的治疗,重新置管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3 防范措施

3.1 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学习,护士要有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熟悉掌握各种透析方式的原理和操作,按流程、规范操作,要有慎独精神,对工作出现的问题及时汇报、查找原因并进行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

3.2 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做好个人保护,操作时戴手套,防止血液、体液污染。给病人穿刺、留取血标本、拔针时等动作要敏捷、娴熟、手法得当,预防针头刺伤皮肤,复用透析器时穿好防护服、戴面罩、眼罩、手套等。

3.3加强护理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护士长要熟悉和掌握本室的质量考评标准、各项护理管理制度,有目标、有重点的进行护理管理。对护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应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分析,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并反馈,杜绝护理安全问题发生。严格按照卫生部《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加强血液透析器复用管理,严格检查签字登记管理,复用次数不能超过规定范围,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透析器必须分开、定点放置。严格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3.4 熟练掌握各种预案并经常进行演练,遇到风险头脑清醒、不慌乱、冷静处理,工作中多总结经验,并讲授给年资浅的同事。

3.5 认真学习血液透析专科理论知识,努力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对技术要精益求精,特别是认真学习新知识新业务,如:绝对无肝素和相对无肝素冲洗法、血液灌流技术、三步封管技术、新瘘的穿刺与维护等。

3.6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是处理各项护理工作的标准、准则。结合血液透析室的工作特点,经常组织护士学习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等规章制度,使护士在工作中自觉地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小娟,周连喜,黄伟平,刘海军.护士发生血源性针刺伤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7):1815-1816.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老年患者;慢性疾病;护理问题;处理方式

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受损较为严重,免疫力呈严重下降趋势,往往会伴随出现慢性疾病。临床表明,呼吸科慢性疾病具有治疗周期长、病情反复的特点[1]。老年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往往会伴随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影响着其临床治疗的治疗。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对呼吸科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护理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行针对性处理,该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还能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笔者对医院于2011年9月~2013年9月呼吸科收治的慢性患者的病历资料作综合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9月~2013年9月呼吸科收治的慢性患者43例,其中男性25,女性18,年龄为61~82岁,平均年龄为(75.36±2.67)岁,并成为4~11年,平均时间为(9.32±0.82)岁,其中11例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高血压。

1.2方法 笔者医院自拟调查问卷对呼吸科日常护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调查,填写完毕后,回收问卷并对其进行分析,了解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存在的问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分析表1中相关数据,心理护理问题、生活护理问题较为常见,分别占90.70%、79.07%,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受到原发疾病的影响,呼吸科老年慢性病患者不仅会伴随出现消极情绪,还可能出现其他不适症状,直接对其的临床治疗治疗造成影响。针对呼吸科老年慢性病患者日常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

3.1心理护理干预 由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且很难得到有效控制,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消极情绪,还可能使其对临床治疗产生怀疑。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应加强对患者消极情绪的影响因素,并行针对性护理。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应先面带微笑,主动与患者沟通,鼓励其与周围患者进行交流,缓解其紧张情绪[2]。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向其简单介绍治疗方案,若患者存在疑问,应尽量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耐心接受,增加其信任感。

3.2用药安全护理干预 患者入院后常常根据其原发疾病取药物治疗,该方式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然而,老年患者的身体受损较为严重,取药物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取药物治疗的必要性、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使其提前做好准备。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及时调整中治疗方案。若患者存在合并症状,应及时取药物进行治疗,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3.3饮食护理干预 进行饮食干预前,应先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再制定饮食方案。嘱咐患者尽量进食高蛋白质、高营养质、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其出现影响不良的现象。同时,尽量避免使用辛辣食物,否则可能刺激呼吸道,加重患者的呼吸道不适症状[3]。

3.4皮肤护理干预 ①嘱咐患者家属每天取温水帮助患者清洗身体,勤换被单和衣物,保持良好卫生习惯。②患者卧床治疗期间,应定时帮助其翻身,观察其皮肤情况,并适当进行按摩,促使血液循环。③每天定时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观察,了解其是否存在压疮的高危影响因素,并行针对性处理。对于伴随压疮的患者,应及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行针对性治疗。

3.5 生活护理干预 ①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鼓励其下床活动,参加有氧运动。严格把握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若运动期间存在呼吸不畅等症状,应辅助其休息。②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并督促其改正。③加强对患者睡眠的护理。查房期间应尽量调低灯光,避免影响其夜间睡眠质量。同时,对于伴随出现失眠症状的患者,应遵医嘱取药物辅助其入睡。

综上所述,加强对呼吸科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其临床治疗的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祁金云.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住院常见护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2):420-421.

[2]谢玉珍.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住院常见护理问题调查及对策分析[J].中外医疗,2013(31):147-149.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

1 开展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所具有的意义

第一,防患于未然。交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地方经济发展也紧密相关,一旦出现严重问题再进行重修、维护,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还容易错失发展时机,对公路展开预防性养护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第二,节约养护成本。预防性养护的实施可以有效延长公路使用时间,减少返修与维护的次数,公路养护上的费用得到了减少;第三,节约社会资源。预防性养护的实施可以使公路性能得到正常发挥,减少因为重修、返修及维修的施几率,有效减少了因为施工封路而对人们出行造成的影响,同时公路的正常运行还能减少因为路面问题而出现的性能损坏等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及环境三方效益的统一;第四,使公路保持较高的完好率与平整度。公路网起到了城市“窗口”的作用,预防性养护的实施可以使道路的完好率得到保持,提升城市的整体观感,同时还能减少维修、重修时的环境污染。

2 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的内容与特点

2.1 养护时机合理

公路路面的寿命周期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公路建成投入使用,逐渐被氧化损耗,第二阶段沥青路面开始出现小坑槽和裂纹,第三阶段路面出现了大面积的裂纹,贯通形成龟裂,出现严重的结构问题。预防性养护是对路面采用的高标准的养护手段,要求路面处于完好状态时,也就是处于第一种状态时实施养护,将即将出现的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这样公路才能始终处于良好的服务状态中。

2.2 养护周期规律

预防性养护的标准非常高,随着路面使用时间的延长,各项性能都会下降,因此必须对其展开周期性的养护,定期对路况展开调查,从多方面收集路况数据,并展开分析与评价,如果各项性能降到了预定标准,即可实施养护策略,使路面各项功能得到恢复。通常情况下每年都要对路况进行一次检测,预防性养护的实施可以有效增加检测频率,尤其是要在巡查过程中对发现病害的路段进行检测与评价,并结合评价结果选择养护性措施。所以预防性养护的周期性较明显,大量研究表明,沥青公路路面在一个寿命周期内应实施超过6次的预防性养护,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经济效果,使路面服务功能得到良好保持。

2.3 预防性

连续进行3年的路况检测与评价以后会获得一组连续的数据,利用该数据可以建立模型,针对路面各项功能指标展开预测,以便选择良好的路面养护性对策。通过对路况病害情况的检测与评价,加上对未来交通量增长情况的考虑,可以对即将出现病害的路段进行预测,并针对病因采取养护性措施,达到治标治本的目的,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恶化,因此预防性养护属于一种主动养护措施,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养护性原则。

3 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措施分析

3.1 裂缝类问题养护措施

公路路面裂缝类问题养护上,针对路面裂缝情况严重程度不同,其养护措施也存着不小的差异,对此笔者将重点对公路路面三类典型裂缝及其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第一,轻度裂缝处理。轻度裂缝一般指与行车方向基本平行的纵裂和垂直的横裂,主要出现在预防性养护第一阶段,裂缝宽度

3.2 公路表层类问题养护措施

对路面表层所出现的各类老化、渗水的问题,一般使用雾封层、稀浆封层、沥青再生王封层(CAP)、微表面处理与沥青玛脂混合料技术。其中稀浆封层主要应用于路面老化、泛油与松弛的表层问题,通过器械把沥青等填料拌合调制为混合料,铺于问题路面之上,以混合料所形成的养护层修复保护公路;雾封层是针对路面渗水等病害,对路面表层铺洒一种改进的乳化沥青,以其高渗透性特质在路面积聚一道防水层,用来隔离水源养护公路;微表面处理主要针对公路抗滑性不足的问题,首先以稀浆封层技术喷洒路面结成防水层,对防水层进行微处理使之具备更高的抗滑性,优化路面的抗滑性能;沥青再生王封层(CAP)主要应对路面网裂、剥落等问题,以沥青再生王作为封层原料,在问题路面喷洒后所结成的养护层,利用其富含活化物的特性,令原有沥青被激活复原其使用性能,从而解决病害并延长路面的使用期限;对公路负载过大、有一定车辙的路面问题,一般使用沥青玛脂混合料予以处理,基于此类混合料密封抗压、抗裂耐用的特点,喷涂混合料提升公路的抗车压与抗疲劳的性能。此外,因为该混合料有高密封性与抗低温性,用于路面养护还可以避免公路因低温或长久使用而产生的裂缝问题。

3.3 其他公路路面预防养护措施

除了对路面问题进行处理,预防性养护措施还需要在人工、管理、设备上等各个方面进行优化与建设,为具体养护技术提供实施基础条件,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预防可能的危害,将损失杜绝在萌发阶段。具体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强化机械化养护程度。对公路路面的养护需要各类机械设备的支持配合,机械化程度的缺失会严重影响路面的养护进度与效果,危害公路质量与行车安全。加强养护机械化程度,引进与学习先进的养护技术设备,才能更好地为公路养护措施的实施提供支持,助推其有效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保障公路路面质量;第二,构建先进的路面管理系统。当前我国路面管理系统主要是干线公路或个别省市自建的系统,缺乏全国所有公路的统一管理体系,使得某一地区路面管理的先进经验与方法无法适用于其他地区,不利于整体路面管理水平的优化提升。因此,建设立足于全国公路情况的管理系统,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打造路面情况的收集手段与数据信息库,在科学的信息评价系统中对路面数据进行分析测算,找出隐含的病害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养护措施。从而防微杜渐,推动预防性养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海梅.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的策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18).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篇8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省级妇幼保健院,共有20个护理单元,护士长20名,实行三级护理管理,护理部主任1名,分管护理质量与安全副主任1名,分管教学和培训专干1名,部门干事1名。科护士长3名,其中大妇科片为专职科护士长,大产科和大儿科为兼职科护士长。

1.2方法

1.2.1护理督导专家组分组方法和工作职责

根据我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共设11个护理督导专家组。分别为:护士素质组、病室管理组、基础护理组、护理安全组、消毒隔离组、爱婴医院组、特殊护理单元组、护理文书组、健康教育组、护理教学组和护理科研组。各护理督导专家组由5人组成,组长、副组长各1名,组员3名。每个护理督导组负责对本组的工作进行全面的督导、反馈、整改和追踪。对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引起问题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在全院范围内推广、执行。改进措施有:调整管理措施,加强个别督导,加强单项工作的培训,组织学习等。

1.2.2护理督导专家组工作方法

护理督导专家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由组长将组内成员分成两组,对院内各护理单元分组进行督导。小组督导范围保持半年至一年的时间不变,目的是保持护理督导专家督导工作的稳定性,对相应问题有持续的追踪。每季度各护理督导组都对本组的工作在全院范围内进行督导,其他时间各护理督导专家组根据临床实际的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全院范围内的督导,也可采取对小范围的护理单元进行重点督导的工作方式。

1.2.3护理督导专家组督导问题质量分析

各护理督导专家组对督导发现的问题,需进行深入的分析。在组内深入分析的前提下,提交护理部部务会讨论,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在护理部的组织下,各护理督导专家组每半年进行工作汇报,向全院护理管理干部介绍所督导内容全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运用质量管理工具PDCA循环,品管圈等,不断推进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1.2.4护理督导专家组发现问题和反馈问题的方式

各护理督导专家对每次督导发现的问题,记录在督导检查表上。同时将发现的问题当场反馈,并记录各护理单元的《病室护理护理质控周检查记录本》上,并于当月对督导发现的问题进行复查,在下月的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会上通报上月护理督导发现问题及复查情况。各护理督导专家发现的问题,每月进行汇总,汇编成《护理简讯》,在每月的护士长和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会上进行通报和解读。

1.2.5护理督导专家组与护理部行政管理的关系

护理部行政管理与护理督导专家组的属于相互交错,相互支持和相互渗透的关系。护理部成员和科护士长都需担任1~2个组的组长。在进行护理督导工作时,护理部成员以督导专家的身份工作,不以行政职务出现,体现护理督导专家的专业性和专一性。各护理督导专家组提出的改革和管理措施需在护理部部务会上讨论通过,体现出护理部行政的管理职能。

2效果

2.1建立了随机进行护理督导的模式

不再有原来每月指定的护理质量检查日。各护理督导专家组根据自己时间和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机动的安排到各护理单元进行相应护理工作督导的时间,建立了随机的护理工作督导模式。随即督导模式的建立,促使了各护理单元建立始终如一的工作思路,打消了以往在检查前进行突击的工作方式,促进了护理工作长效改进机制。

2.2各护理督导专家组工作的主动性和延续性

各护理督导专家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专门负责某方面的工作,这样的工作方式,促使各护理督导专家组对自己负责的工作主动进行深入分析和临床调查研究,主动思考相应的管理和改进措施,以产生长效的管理机制。每半年一次得集中汇报,各护理督导组之间形成对比和竞争,促使各护理督导专家组的主动工作。

2.3推出务实、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

从去年9月份开始实施护理督导专家组工作方式以来,各护理督导小组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管理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已经在护士素质、病室管理、消毒隔离、护理安全、健康教育、爱婴医院和护理科研等护理督导小组产生很好的实际效果。提出了护士交班质量的提升和交班内容规范化的管理,病室5S管理法,病室每周一晨会,各护理单元的二级护理督导小组对上周出现问题的反馈,全院范围内抢救车的规范设置和抢救车管理规范的修订,健康教育处方的开发和健康教育同质化的培训等,促进了全院各项护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3讨论

3.1护理的各项工作得到更加有效的管理和督导

比文介绍的护理督导专家的督导内容比杨松兰的研究护理督导专家的工作范围更全面,更广泛。随时随机抽查,客观真实,具有较好的督导性,提高了护士工作的自律性,避免以往检查时提前准备,检查完毕后工作松懈。随时检查,及时评价、反馈,指导工作,有利于护理质量的规范化管理和持续改进,保证了护理安全。同时督促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需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消除了护患间的隔阂,提高了护理综合满意度。

3.2护理部的行政管理与护理专家督导管理通过护理督导专家组的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

由护理部成员、科护士长担任各护理督导小组组长,由临床护士长担任各组组员,每个护理督导专家组有各层面的护理管理干部参加。各护理督导专家组提出的各项决定和改革措施,都经过护理部的部务会讨论通过以后再在全院范围内执行,通过此项措施将护理部的行政管理职能与护理督导专家组的专家职能完美的结合起来。

3.3护理部推出的各项护理管理举措能更加的贴近临床、贴近实际

护理督导专家组长主要由护理部成员和科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和组员则由各护理单元护士长担任。这样的人员构成模式,将护理部行政管理人员与临床护士长通过护理督导的内容很好的联合起来。护理部推出的管理措施,能够更加的贴近临床,贴近实际。从而真实、有效地促进护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上一篇:会计人才培养计划范文 下一篇:护士专题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