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专题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06 13:11:26

护士专题报告

护士专题报告篇1

关键词:教学;职业培训;示范性教学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8—2017年招收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学员,总计89人,均为女性。其中2008年7人,2009年8人,2010年8人,2011年9人,2013年10人,2014年11人,2015年12人,2016年12人,2017年12人(2012年学员与其他培训中心合并,未列在观察范围内)。

1.2方法

1.2.1课程规划原则

良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来源于扎实的理论功底,因此在整体培训过程中我们首先给予高强度的1个月理论授课,包括肾脏病专业生理、病理、透析原理及并发症,个案书写要求、文献检索方法、开题报告书写格式等方面;血液净化专科护士不仅要掌握较强的相关理论基础,要熟练血液透析中心的护理操作,包括普通透析及各种CRRT操作,还要有应对特殊突发情况(例如透析器破膜、体外凝血等)的能力,因此,本专科护士培训课程设置上有理论授课和临床实习操作2个面授阶段,理论授课1个月,临床实习2个月。3个月面授结束后回原单位工作的同时,结合我们提供的个案书写示范、开题报告示范,在工作过程中积极发现有价值的个案进行书写,积极探索可以改进的进行科研立项的课题,至第二年8—9月进行毕业答辩。

1.2.2理论授课

主要内容:肾脏的基本结构及功能;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及并发症;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血液透析机的工作原理;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血液透析几种抗凝剂的原理及使用方法;血液透析中急性并发症的处理及慢性并发症的防治;透析病人的饮食、血管通路维护的宣教;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文献检索方法;个案书写的立意及格式;开题报告的要求及格式等。面授阶段充分运用示范性教学的方法,以加强理解和记忆,包括正常的图例,异常举例,充分使用临床积累的病例进行讲解。示范性更重要体现在个案报道和科研设计方面,将历年有价值的个案及科研设计展示给学员。在启发的同时,使学员认识并熟悉个案书写及开题报告的格式。

1.2.3临床实习

招收的学员至少具有1年血液净化中心工作经验,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前2周旁观带教老师操作,后面根据每个学员实际情况,酌情在带教老师的监护下进行实际操作,如遇到透析中突发情况,包括体外凝血、无肝素透析中更换管理、透析器破膜、透析器过敏及穿刺针滑脱等特殊情况,立即通知所有在场学员观看带教老师现场操作处理并录制视频,供学员学习,以间接积累临床操作经验,提高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同时对学员在患教方面进行指导。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和带教老师探讨个案及开题设计,观察特殊病情,为个案书写及开题报告积累素材。部分学员通过个案及课题设计的伦理教学,加上临床实际操作,结合以往的临床经验,已经形成初步的科研构思,可按照开题报告模板撰写初稿,并将初稿交给带教老师进行批改、修正、指导,评价课题可行性及创新性。

1.2.4回原单位实践

3个月面授结束之后,学员可回原单位继续临床实践工作,但仍然和指导教师保持联系,由指导教师制定个案书写及开题报告书写要求,并及时回答学员的在这些方面的困惑。督促学员积极查阅文献、书写个案及科研报告,及时交付并适当修正,以备毕业答辩。答辩前2周进行预答辩。

1.2.5评价方法

效果评价:对所有学员个案完成时间、开题报告完成时间(首次提交初稿)、1年内发表文章数量、科研立项数量进行统计,各年度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学员中除1例因怀孕待产未完成开题报告外,其余学员都完成各项考核指标,顺利通过答辩,按时毕业。各年度学员对首次个案完成时间、开题报告首次交付时间及毕业后1年内学员学术成果统计如下(结果统计时因怀孕未完成开题报告的学员未列在统计内)。

3讨论

护士专题报告篇2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210

随着药物研发技术的发展, 临床各专业新品种药物不断涌现。护士作为药物的直接使用者和观察者, 因护士新药物相关知识缺乏, 给患者的用药安全带来威胁。如何提高护理人员对新药物的使用能力,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是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的问题。2013年9月, 本院针对病区新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病区新物的护理管理,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并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对21个临床科室的检查资料, 发现与药物有关的缺陷31起, 其中与新药物有关的16起, 占51.61%;护理不良事件报表中, 与给药护理有关的142起, 与新药物有关的49起, 占34.51%。具体表现为:查对不清6起, 占12.24%;给药速度不正确9起, 占18.37%;药物常用剂量不清4起, 占8.16%;违反药物配伍禁忌9起, 占18.37%;未告知药物副作用18起, 占36.73%;过敏反应处理不及时起2起, 占4.08%。

2013年6月随机抽查21个病区护理人员对3种新药物的掌握情况, 提问护士84名, 对新药的主要药理作用知晓者32名, 占38.10% , 能回答用法41名, 占48.81%;能准确回答常用量47名, 占55.95%; 配药注意事项及配伍禁忌知晓者24名, 占28.57%;不良反应19名, 22.62%;药物的时间药理学掌知晓者12名, 占14.29%;较准确回答观察要点17名, 占20.24%;自身防护问题知晓者22名, 占22.19%。

1. 2 管理方法

1. 2. 1 建立病区新药品管理组织

1. 2. 1. 1 成立病区新药品管理小组 护理部将新药品管理纳入护理质量考核体系, 建立新药品管理小组, 由护理部主任任组长, 药学科副主任任副组长, 各科护士长和1名临床药师为成员。负责制订病区新药品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 各科室的新药品管理培训、检查、评价。

1. 2. 1. 2 各病区设立1名新药质控员 由责任心强, 大专以上学历, 主管护师担任, 负责制定、更新本病区新药品目录, 收集药物说明书, 科内护士新药品的培训与考核, 评估科室护士安全用药能力, 实施科内自查, 及时整改。

1. 2. 2 制定新药使用管理制度

1. 2. 2. 1 制订新药品目录手册 临床药学部、护理部和各科护士长, 共同界定本院新药品:①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第2版《护用药理学》未收录的药物;②医院电脑信息系统基本目录形成后近3年增加的药物;③各病区经护士讨论认为不熟悉的药物。根据新药定义制定全院总目录, 每季度更新1次。各病区根据全院新药品目录摘录专科目录并制定手册。手册内容包括:主要药理作用、药效动力学、适应证、规格、常用剂量、用药途径、禁忌证、副作用、用药观察要点。

1. 2. 2. 2 收集整理专科药物说明书 科室新药质控员负责整理专科药物说明书, 放入专门文件夹, 及时补充更新, 用于日常查看及培训。

1. 2. 2. 3 张贴“药物配伍应用检索表和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表”购置最新版本的“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和“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表”, 统一张贴在各病区治疗室, 便于护士查询检索。

1. 2. 2. 4 加强医护合作 各科由科主任牵头, 护士长或新药质控员制定本科室新药应用流程。科室使用新药前召开推介会, 介绍新药的临床试验结果、与同类药相比的优缺点、适应证、用量用法、禁忌证、副作用、用药观察要点。医师启用新药, 须与当日主班护士口头沟通, 提醒护士注意查对、配置及给药过程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的观察等。护士当日用药过程中, 应做好观察记录, 书写交班报告, 连交3班, 夜班护士晨会总交班汇报。

1. 2. 2. 5 制定药物不良反应处理预案 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立即停药, 报告医师, 遵医嘱给予处理, 登记药物不良反应报表, 上报临床药学科, 次日科晨会通报不良反应症状及处理结果。

1. 2. 3 组织培训与考核 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学知识是安全用药的前提[1], 缺乏药物相关知识居给药错误原因的第3位, 低年资护士是发生给药错误的主要人群 [2]。护理部对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药学知识;到科区后, 进行科室新药培训, 内容涵盖本科新药手册内容。临床带教中, 逐渐掌握新药物给药护理。带教结束测试本科室新药物相关知识, 90分合格。轮转护士及休假超过3个月的护士, 应参加新药讲座。临床药学科每月针对新药质控员培训。医院引进新药, 新药质控员参加临床药学科培训后, 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培训, 晨会提问, 人人掌握。

1. 2. 4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部对新药品专项检查督导, 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科室, 科室在月护理质量分析会上分析原因, 提出整改措施, 填写反馈单交回护理部, 次月护理部对存在问题追踪检查, 直至问题解决。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统计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护理部月护理质量检查资料, 与药物管理有关的缺陷12起, 其中与新药物有关的2起, 占16.67%;护理不良事件报表中, 与给药护理有关的92起, 与新药物有关的有14起, 占15.22%。

2014年10月抽查护理人员对本病区3种新药物的掌握情况, 21个临床科室提问护士114名, 对新药的主要药理作用知晓者101名, 占88.60%;能准确回答用法用量108名, 占94.74%;配药中注意事项及配伍禁忌知晓者96名, 占84.21%;不良反应知晓者89名, 78.07%;药物的时间药理学掌知晓者82名, 占71.93%;较准确回答使用中观察要点92名, 80.70%;用药中护理人员自身防护问题知晓者109名, 占95. 61%;具有用药过程评估能力的72名, 占63.16%。比较采取管理前后两组各项数据,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5, P

3 讨论

3. 1 实施系统的新药管理措施可提高给药护理质量 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 可实现质量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适应新时期医学发展的需求[3]。本研究中将新药物的给药护理建立管理组织, 健全制度, 明确责任, 培训覆盖面大、细致深入, 可帮助护理人员掌握药物相关知识。通过督导检查, 分析改进, 反馈追踪, 达到持续质量改进, 保证了新药物应用的安全和给药质量。

3. 2 加强多学科合作有利于提高护士对新药的认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医院发生上报的不良事件中, 药物治疗错误的发生率最高[4], 护士是将药物应用至患者的实施者, 在给药过程历经多个需要主观判断的高风险流程[5], 因此提高护士对药物的认知尤显重要。本研究中, 临床药学科定期针对新药质控员的培训, 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新药启用流程, 利于提高护士对新药的认知, 提高不良反应识别处理能力。

护士专题报告篇3

1急诊护理人员因素

1.1护理技术因素急诊护士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低年资护士缺乏工作经验,抢救技术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缺乏预见性思维,在抢救时容易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意,导致纠纷的发生。

1.2护患沟通欠缺急诊护患关系的特点是建立时间短、要求高、矛盾多,护士与病人沟通不充分,缺乏技巧,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与病人缺乏沟通,只注重操作,态度冷淡,解释不到位,说话语气重、语调高,未充分考虑病人和家属的感受,易引发不满和投诉。聘用护士较多,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沟通能力差,与病人或家属沟通时缺乏技巧等易导致病人不满而发生医疗纠纷。

1.3护士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工作中易产生不满和纠纷。

1.4急诊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由于人力不足且护理工作量大,护士每日在忙于操作,无时间与病人交流,也因工作量大易疲劳使差错及纠纷发生率增高。

2护理管理因素组织领导不得力,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保障规章制度缺乏,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如对护士培训制度缺乏,急救设备管理制度等落实不到位,都可引发护理风险。

3物质因素护理物品、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护理效果,形成不安全因素。例如设备缺乏、急救器械准备不到位或故障等均会造成不安全。

4病人因素病人法律意识增强,媒体与社会舆论对医疗机构服务的宣教不够完善,使病人及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感。另外“,120”送来的弃婴、无名氏、流浪汉等,滞留于急诊科,因其无家属及陪护,也增加了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的识别

护理风险的识别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分析、识别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由于护理服务过程中病人流动、设备运转、疾病的护理等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故实际上风险的识别是对风险的一个动态监测过程。风险识别主要是对急诊高危因素的识别。

1高危病人急诊病人中酗酒、吸毒、“三无”病人和不配合治疗的病人易发生安全隐患,猝死病人是护理风险的高发人群。

2高危护士包括低年资护士、聘用护士、知识老化护士、情绪容易激动的护士和新毕业的护士及毕业前2~3个月的护生。

3高危时段在工作繁忙、交接班前后、中午、夜班、节假日,易发生护理风险。

4急诊就诊环节和危重病人转运环节因为急诊就诊环节繁琐,挂号、交费、买药等一系列程序都需要家属来完成,而这时病人家属大多心情迫切,焦虑,如服务态度稍有欠缺,极易出现医患对立情绪而导致纠纷发生;危重病人在转运过程中如某个环节稍有疏忽,瞬间处理不当将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极易引起纠纷,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

防范对策

1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确保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实施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各项活动,以达到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目的。在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找出高危环节、高危人群、高危时段,制订符合各单位实际规章制度和防范细则;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从而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医护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针对急诊科护理安全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临床重新修订完善现行的护理规章制度,制订危重病人转接制度、急诊科与病房、急诊科与手术室的交接工作流程及交接登记本,规范护士管理转运重症病人的方法等。加大各环节的监督和督查,做到科内日常查,护士长随机查和节假日查房。

2强化护士职业素质教育,提高护理安全认识从提高护士职业素质着手,不断强化护士的优质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克服只强调急诊忙,压力大,护理工作难做的不正确认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积极满足病人需求。采取各种形式、分层次组织护士反复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认清工作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让每位护士通过参加学习及差错讨论会的感受,书写心得体会,从中吸取教训,强化意识,使之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常规。

3急救专业技能的培训香港管理局认为专业水平与能力是避免临故的基石。目前发达国家从事急诊急救工作的护士均须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而我国从事急诊急救工作的绝大多数护士没有经过系统的急救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所以对急诊护士要进行专业化、规范化,分层次培训,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掌握危急重症病人的急救技术。尽量缩短年轻护士的成熟期。另外,要加强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培养。

4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4.1护士长应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鼓励全科护士参与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中充分发挥护理团队精神,激发每一位护士的创造性思维,以提高全科护士参与护理风险管理的积极性。

4.2护士长应根据出诊率及急诊病人就诊情况合理配置各班人力资源,设立24h值班制,科学合理地进行弹性排班。实行配班管理模式,24h持续提供急诊优质服务。并对护士实施分组管理,设立组长,组长负责本组护士护理技术指导,协助抢救、解决疑难、处理纠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记录、汇报,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5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病人的密切配合与支持,病人的求医动机和行为对病人能否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积极参与疾病治疗具有重要影响,加强护士的“慎独”修养,培养护士的“自律”意识非常重要。医学的每一点进步都包含了医务人员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也包含了病人为此付出的代价。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护理风险预告制度,维护病人知情同意权,并实施签字认可制度,是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起生命和健康的风险,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提高病人满意度。

6建立护患告知制度在目前医疗纠纷中,绝大多数纠纷不属于医疗过失而是部分民众对医疗风险认识不足、不承担的反映。医学是高科技、高难度、高风险的学科,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存在着不确定或不可预测性,医护人员个人无法承担这种高风险因素的法律责任。风险管理强调的是将护理操作中高风险因素在护士和病人之间透明化,变“家长制”为“理解配合型”模式,受益的不仅是病人还有医护人员,达到双方无利的目的。医护人员必须履行告知义务,建立护理告知签字制。向病人或家属说明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注意事项、处理技巧,使他们明白各项操作、检查等护理工作均存在已知或未知的风险因素,让病人明白既然接受医疗服务,就有可能受到损害的风险。引导护士应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告知义务,是缓解矛盾、避免纠纷发生的重要途径。

7建立有效的护理差错、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郭霞等对289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发现不愿报告差错事故的原因中,有80.3%的护士回答害怕惩罚,说明惩罚性环境不利于风险管理。因为管理人员不可能时时在临床一线,而临床医生、护士最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医疗安全隐患,但因为害怕汇报后的惩罚而不敢汇报,使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风险事件丢失纠正的机会。王秀芳等认为,护理差错不纳入护士绩效考核体系,并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和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后,全院护士主动报告差错,没有隐瞒现象发生,这样有效的报告系统不仅增加了病人的安全,也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了一个获得持续进行质量改进信息的有效途径。目前,本院实施护士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护理部采取非惩罚性措施进行讨论,这对本院医疗护理风险防范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有效降低了风险事件发生率。

存在问题及展望

1针对低年资护士、聘用护士多,基础理论知识浅薄及操作技能欠熟练、缺乏工作经验等问题,应从更新护理知识入手,通过在岗培训,由浅入深制订专科培训计划,由技术精、作风好的高年资护士亲自传帮带,传授工作经验;同时科室定时组织理论学习,并不定时抽查读书笔记;此外,科室可订阅各种护理杂志及通过网络组织学习,扩大护士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和增强应急能力;对操作培训采取定时讲课示范,以分组的方式及一对一(即一名老护士负责一名新护士)的形式责任到人进行训练,加深及强化护士的抢救技能。在实施救治过程中,做到急而不慌、忙而不乱,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

2针对护士沟通能力差的问题,采用讲课、示教、个案分析等形式对护士进行讲解、分析和纠正,并为护士搭建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让其亲自授课,不断训练其表达能力,从而使护士的语言沟通能力快速提高。

3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提高护士或护理管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护理风险的识别是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连续的识别和归类,从而让每位急诊科护士都能判断护理风险,分析产生原因,确定高风险环节从而更有效地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针对护士法律意识淡薄,对本专业的风险评估不足等问题进行护理风险教育,采用定期培训、考试、风险分析会、个别指导等方式督促护士学习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知识,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护士专题报告篇4

【关键词】针刺伤;护士;调查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6-2448-03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完成临床各种注射输液是护士最基本的技术操作,特定的工作性质,使护士成为发生针刺伤的高危职业群体。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1],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通过伤口侵入受伤者体内。据报道[2]被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毒(HIV)污染的针刺伤后,相应病毒感染率分别为6.0%~30%、0.4%~0.6%、0.25%~0.4%,针刺伤已成为严重影响护士的职业性健康问题。为有效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保持健康的护理人力资源,我们对5个基层医院538名护士近3年针刺伤发生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探讨针刺伤的原因和对策,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调查5个基层医院临床护士538人,平均年龄30.2岁,25岁以下141人,25~35岁276人,35岁以上121人;护士230人,护师189人,主管护师89人,副主任护师6人;中专201人,大专289人,本科48人; 护龄1~3年以下99人,4~6年118人,6年以上321人。

1.2 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针刺伤发生情况、针刺伤处理情况、对针刺伤的认知情况等。要求被调查者在看到问卷后15min内填答完毕。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50份,回收率91.7%,有效问卷538份,有效率97.8%。采用百分比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针刺伤发生率:538名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514例,针刺伤发生率95.54%。

2.1.1 不同年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见表1。

2.1.2 不同职称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护士230例(44.75%),护师189例(36.77%),主管护师89例(17.31%),副主任护师6例(1.17%)。

2.2 针刺伤发生环节见表2。

2.3 针刺伤发生原因见表3。

2.4 对针刺伤的认知情况见表4。

2.5 针刺伤报告:及时报告36例(6.69%),未及时报告266例(49.44%),未报告236例(43.87%)。

2.6 针刺伤后处理:局部处理398例(73.98%),风险评估36例(6.69%),注射疫苗88例(16.36%),未处理88例(16.36%)。

2.7 针刺伤处理流程与报告制度:538名调查者中回答医院有针刺伤处理流程61例(11.33%),回答无233例(43.31%),回答不知道244例(45.35%)。

2.8 针刺伤后心理变化:焦虑216例(42.02%),恐惧173例(33.66%),无所谓102例(19.85%),自责16例(3.11%),悲观7例(1.36%)。

2.9 针刺伤防护知识获取途径:学校教育28.90%,医院培训25.82%,查阅书籍20.81%,网络资料14.06%,参加学习班6.17%,参加学术会议4.24%。

3 讨论

3.1 针刺伤发生情况:调查显示护士针刺伤发生率95.54%,25~35岁年龄段护士3次及以上针刺伤发生率79.35%,>35岁年龄段护士3次及以上针刺伤发生率84.30%,明显高于25岁以下年龄段的护士,说明针刺伤的次数与从事临床实践的时限相关,年龄越大,从事临床实践的时间越长, 受到针刺伤的几率越大。护士与护师发生针刺伤分别为44.75%和36.77%,明显高于中高级职称的护士,这与大量的基础护理操作主要由她们来完成有关,她们动作快捷,操作欠熟练,心理素质不稳定,工作经验不足易发生针刺伤。针头毁形发生针刺伤占17.16%,38.81%的护士回答采用的针头毁形是用手取下针头,不规范操作导致针刺伤发生率增高。工作繁忙、病人躁动、劳累、器材不安全、工作环境欠佳是造成针刺伤的主要原因。

3.2 针刺伤防护对策

3.2.1 加强针刺伤防护培训: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 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3]。29.93%的护士对针刺伤的危害认识不足,近半数的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针刺伤后的处理程序,16.36%的护士因伤口小,自恃接种了乙肝疫苗不会感染HBV等侥幸心理而不处理伤口,这些都与针刺伤防护培训不到位有关。调查显示针刺伤防护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为学校教育与医院培训,与文献报道一致[4]。学校和医院应加强安全防护意识培养,专题学习针刺伤防护知识,如安全操作程序、针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 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慎独精神。新参加工作的护士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在岗护士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强化针刺伤防护知识,医院有关部门对落实情况加强督促与检查。

3.2.2 改善操作环境:16.34%的护士因操作时光线不足、空间狭小、环境嘈杂等致针刺伤的发生。明亮宽敞、整洁有序、布局合理的工作环境,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发生。废弃针头应直接放入专门的锐器收集箱。本次调查77.05%的护士回答医院使用了针头注射器、输液器、留置针等防护器材,说明医院已开始重视操作环境的改善。

3.2.3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明文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需用钳子夹住针头分离,如必须回套针帽,应采用单手重新盖帽技术,整个操作过程应从容不迫;为不合作的病人做治疗时必须有他人的协助,禁止运输未盖帽的针头;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和手持的锐器指向他人;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要戴手套。

3.2.4 建立针刺伤管理系统:我国锐器伤害管理仅处在起始阶段,尚无严谨的法律法规以及预防锐器伤的教育制度[5]。医院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针刺伤防护,建立针刺伤书面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一旦发生针刺伤后受伤者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定期分析针刺伤的原因,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免费提供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定期为护士进行HBV、HCV、HIV抗体等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3.2.5 心理疏导:80.15%的护士在针刺伤后发生心理障碍,因此对不幸发生针刺伤的护士应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由专业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同时护士也应以积极的心态寻找受伤后的心理支持,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5]。

参考文献:

[1] 谢红珍,聂 军.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54.

[2] 张 培.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91.

[3] 李红梅,李文涛.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针刺伤[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7.

[4] 吴安华,任 南,吕一欣,等.护士面临针刺伤的危害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7):525.

[5] 应菊素,徐国英,王 晶,等.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0(3):204.

护士专题报告篇5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a)-152-02

Strengthen the technique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ZHANG Xing-hua

(People's Hospital of Heping, Hey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Heping517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get around nrusing risk availably, lower the occurrence rate of nursing risk, provide a safety and high-quality nursing for the patient. Methods: Draw up a pla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explicit the nursing duty of risk management, strengthen nursing business quality construction, standardize the key process of nursing management, adjust the nursing work and the reletive departments' work, establish multi-paths nursing quality supervises and controls systems, training th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keep on quality improvement. Results: The inpatient satisfaction keeps above 98%, and the nursing amiss occurrence rate descends to 0.05%. Conclusion: Carry out the valid nursing risk manages, andplay the important role of reducing the safety problem and nursing dispute.

[Key words] Nursing;Risk management

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起来是很小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2]。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痛苦。因此,要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要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要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3]。近年来我院护理部重新识别和确认护理风险,科学地分析现存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一步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不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1.1制订护理风险管理计划

首先识别护理风险,我们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配套文件,查询文献相关知识,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以往的问题和教训,识别并确定目前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所在,如重病人护送检查、停电时护理对重病人的处理等问题。根据我院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等,并按计划进行医院护理风险管理工作。

1.2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

在护理部主任领导下,由专人负责具体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及时了解掌握各种相关信息,护理部定期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分析护理现状及问题,不断找出安全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实施护理质量的监控,护士长负责及时收集本科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4],识别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采取对策。

1.3重新修订护理规章制度,制定安全管理规定

护理部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分析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重新修订我院现行的护理规章制度,调整了过于理想化的项目,增加了某些重要环节的管理规定。工作中护士习惯于按医嘱被动工作,较侧重有形的、操作性的工作,而忽视观察病人病情等无形的工作,为此我们修订了护士各班工作程序、各项护理流程,在程序中突出病区值班护士首要工作是观测记录重病人的病情,制定《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规定》,提醒护士长节假日前安全检查须注意人员配备、急救物品等问题,规范节假日期间须严格管理的护理薄弱环节;制定病区安全管理规范,规范遇火灾、盗窃、停电等事件发生如何处理和上报,规范遇突然停电时上呼吸机等危重病人处理的方法及程序;建立护理告知、签字制,对特殊病人、特殊情况实施家属告知签字制度,如置入PICC管操作前,病人或家属须在《特殊护理操作告知书》上签字,新入院病人带来的压疮等,须在护理记录上签字等。不断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5]。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加之病人疾病的复杂性、特殊性、多变性,护理人员虽然采取了许多方法来保障护理安全,但有时仍不能完全避免护理问题[2],因此必须全面抓好护理业务质量建设。为防止出现皮肤护理问题,制定《病人皮肤管理规定》护士评估病人皮肤情况,对有压疮高风险因素的病人,实施《压疮预防制度》及《难免压疮报告制度》,新入院病人带入的压疮,实施《压疮报告制度》等。我们列出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易发生的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组织讲课、考试和临床提问。制定《护理安全用药规范》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制定《护理记录书写管理规范》规范护士观察的重点、范围和记录的频次,设计专科护理记录观察的重点项目。

细化并规范护理过程管理。我们重新分析了护理的每个环节和过程,发现以前没有出现问题的某些环节和过程,仍存在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和护理护理管理的薄弱点。制定《防范意外事件的护理预案》,明确护士发现风险事实或潜在风险的因素,应采取对策,并调查、记录、汇报。如发现病人突然摔倒或有自杀倾向时的处理报告程序,设计《护理意外事件报告表》,制定病人安全管理规定,预防烫伤、坠床、摔伤等意外伤害,制定《预防、处理输血输液反应的方案》规范护士遇输血、输液反应或纠纷时,如何封存、保留实物,报告相关部门等程序。规范护理物品、仪器的应用与管理。有时由于仪器或护理用品质量问题也会造成直接或间接护理问题的发生,我们注意到各科室了解护理物品的质量,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分析原因,规范更换或增加护理物品的管理程序,制定各专科仪品操作程序卡,并挂于仪器旁边,实行科室护理物品质量问题的报告制度。

协调好护理工作与相关科室部门的工作。重病人转科或外出检查,易发生病情变化等意外情况,往往涉及相关科室,制定《外送重病人检查规定》,规范护士在转送重病人过程中保证安全的方法。急诊重病人紧急手术,需要急诊科与手术室的密切配合,设计《急诊手术病人交接登记表》,规范了手术室和急诊室护士紧急手术的工作模式。

1.4建立多方位、多途径、多视角的严密监控系统

护理安全质量的监控仅仅靠护理部的监控其力量是单薄的,因此,我们每季度调查护理服务态度,每月下科室督导护理规章制度和危重病人护理落实情况;定期到辅助科室(血库、放射科、检验科)等部门了解情况,每月到全院各科了解出院病人的意见,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发现护理安全隐患,综合评价护理风险管理的成效[5]。加大督导护士长管理工作的力度,每月检查护士长落实岗位责任制情况,监督、指导护士长组织科室护理质量检查,业务查房、护理缺陷分析会等。正确有效地处理病人及家属的意见。护理部设立护理投诉记录本,详细调查记录事情的经过,用恰当的形式告知病人或家属,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认真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并及时向全院护士长通报。

1.5持续质量改进

我们每月均进行护理质量分析,分析护理过程和环节,监测护理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寻找护理安全隐患,寻找改进的机会和环节,制定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当发现安全隐患时,我们与科室一道认真查找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当科室出现差错时,我们不是批评出差错科室的护士长,而是采取引导帮助的态度,首先肯定护士长对问题主动上报的态度,同时耐心与护士长一道对照制度及相关管理规定认真分析,是管理制度不健全还是有制度不执行,是护士责任心不强还是护士技术能力不高,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制定预防和纠正措施,从而进一步修改科室的相关管理规定。

2 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培训

面对护士法律意识不强,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不强,在健全护理管理机制的同时,从提高法律意识入手,全面培训护士。我们举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班,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请医疗律师进行专题讲座,及时通报其他医院的有关安全的信息,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等。使其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就是在履行法律职责,在全院护士范围内开展“讲诚信服务”和“诚信与责任”的征文与讨论,按计划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护理教育,重点培训考核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安全管理的各种规定等,以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诚信度,提高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3 体会

通过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持续质量改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在不断增强,护士长能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查找现有制度和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管理对策,护士较过去自觉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变“领导要我这样做”为“我应该履行法律职责,应该这样做”。近年来无护理事故发生,护理投诉、纠纷显著减少。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培训护士的防范意识和能力,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有效地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真正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林菊英. 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07.

[2]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9-920.

[3]施雁.护理质量管理实效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43-444.

[4]章雅杰,陈君英.护理病历质量监控系统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915-916.

[5]叶文琴,朱建英.现代医院护理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96-98.

护士专题报告篇6

【关键词】 表格式交班报告; 护理质量; 影响

Study 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Form of Nursing Shift Reports and Influence on Quality of Nursing Care/CHEN Yu-sh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7):082-085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form of nursing shift reports in the shift and the effect on the quality of care,in order to provide a useful method for the clinical nursing quality improvement.Method:A total of 4 nursing groups in our reg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2 nursing group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aken with shift reporttable,the control group was taken with the traditional handover mode.The mastery rate of “nine knowledge”,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and nursing adverse even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mastery rate and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Shift reporttable; Nursing quality; Influence

First-author’s address:Fosh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Foshan 528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7.021

交接班有利于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质高效的交班报告是保证护理工作准确性与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1]。护士按照规范的交接班顺序进行交接,避免了护理工作中出现遗漏,防止出现差错事故,能有效地排除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2]。为了提高护士的护理服务能力,本院自2016年1月起采用表格式交班报告的方式进行交班,护士能准确的掌握患者的病情,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做到重点交班,并进行重点护理,从而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得到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好评,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区4个护理小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个护理小组。观察组共开放34张床位,护士16例,患者200例,其中护士平均年龄(27.4±1.3)岁,N4层级0例,N3层级7例,N2层级5例,N1层级3例,N0层级1例,本科学历10例,大专学历6例;患者男149例,女151例,平均年龄(33.9±12.4)岁。对照组开放35张床位,护士17例,患者200例,其中护士平均年龄(27.2±1.6)岁,N4层级0例,N3层级7例,N2层级6例,N1层级2例,N0层级2例,本科学历10例,大专学历7例;患者男153例,女147例,平均年龄(32.8±1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交班方式:(1)交接班记录主要由夜班护士书写,内容有病区内当日的患者基本情况;特殊患者的姓名、床号、检查[3];新收治的患者病情;今日手术;危重患者的病情。(2)晨间交班由护士长主持[4],夜班护士汇报交班内容,然后由护士长带领全体护士进行床边口头式交接班。(3)班班交接由分管护士之间或与夜班护士进行床边口头式交接班[5]。观察组采用表格式交班报告:(1)交接班记录采用表格式交班本,主班护士负责记录当日本病区基本情况,并作当日安全汇报[6];床位分管护士及夜班护士记录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以及新入院患者、今日手术安排及危重患者的病情。(2)晨间集中交班,时间控制在15 min,由护士长、责任组长带领全体护士,带着表格式交班本根据记录的内容进行床边交接班,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都要了解;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要重点介绍,记录检查的目与时间;接班护士根据病情的变化,把当天内做的新检查项目记录清楚。(3)班班交接由分管护士之间或与夜班护士进行床边表格式交接班。表格式交班本的内容:包括眉栏、重点患者及重点护理、特殊治疗及特殊用药、交班时间和护士签名。①眉栏:包括科室、日期、责任组、分管床位;②重点患者及重点护理:一方面是病情较重的患者或者病情较急与病危的患者[7],以及需要手术的患者要准确掌握患者的“九知道”;另一方面是重点护理的内容有心电监测、血液循环、出入量等[8],要记清楚重点护理患者的床号与姓名,增加巡视与护理的次数。③特殊治疗及特殊用药栏:包括测量体温、血糖、临时用药、临时治疗患者的床号、姓名、用药或治疗时间[9],护士完成工作内容后在后面划勾,没完成的需要下班护士完成的工作要标记出来。④交接班时间和护士签名:完成交班后,参与接班的护士要签名并写明接班时间。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护士对患者“九知道”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调查情况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情况。(1)“九知道”的掌握程度。“九知道”包括:①床号、性别、年龄;②入院方式,主要诊断;③主诉及症状;④体征,体格检查结果;⑤实验室检查,阳性数据;⑥量表评估结果;⑦主要治疗护理经过;⑧风险,潜在并发症,副作用;⑨其他:意见和建议。护士长/护理组长每周抽考各护理小组的护士掌握情况,每组抽考220人次,满分为100分,>80分为掌握,50~80分为基本掌握,卷面总分(15分)×95%,较满意:卷面总分(15分)×90%~94%,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九知道”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九知道”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比较 观察组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责任护士以负责所分管患者的所有护理工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其不仅包括基础护理、治疗用药,还包括患者的生活、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等,而在交班的过程中,需向接班人传递患者的所有信息,如不具备完善的交接班措施则对护理安全有一定的影响。表格式护理交班可以全面直观的包揽患者的所有信息。即病区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患者综述、出院及入院人数、分娩、病危、病重人数;此外还包括护士应观察的各项内容,床号、诊断、生命体征、各项临床症状及各项临床用药情况。一页交班情况涵盖整个病区患者的全部信息,接班人可通过对交班报告的阅读从而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此外,新入职的护士缺乏自身的专业知识,单独值班的过程中会感到迷茫、茫然,不知道应观察患者的哪些内容,也不知道如何书写交班的交接重点,造成工作混乱,形成患者需要就到,有时则不能及时出现,易遗漏相关的护理信息。因此,在本研究中应用表格式护理交班报告模式,并评估了其实施情况及护理效果。

3.1 提高了交班质量 传统的交班方式在交接时是由护士口头表述患者的病情,如果需要交接的内容较多时,会出现遗漏的项目,从而导致对患者的护理不及时[14-17]。表格式交班报告的实施,主要的改进体现在晨间交班,交班内容准确、详细,把危重患者重点交接,有利于提高交班质量[18]。主管护士只负责记录当日病区的基本情况,根据本科室存在的安全隐患或已经发生的安全问题作一个具体的汇报,分管床位的护士对患者的病情了解比较全面,负责记录详细的交接内容。实施表格式交班报告后,分管护士能更好的掌握患者“九知道”,如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果患者的病情出现异常,能及时发现并及时报告给主治医师,能根据医嘱为患者做好专业护理。表格式交班报告,条理很清晰,即使新入职的护士也能根据“九知道”的项目完成工作,根据交班表来完成护理项目,护理完成后划勾,避免出现遗漏,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表格式交班实施后,分管护士与夜班护士能与患者近距离接触,能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在输液过程中如果穿刺部位不合适或者连接管不舒服时,护士能及时调整,这些小细节都能体现出对患者的关心,从而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3 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严格规范的交接班制度是控制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重要部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 [19]。传统的交班方式实行在床边口头交接,在患者较多或病情较复杂时,交接后的护理过程中会出现护理遗漏,尤其是低龄护士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够全面,很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引发不良事件。如一般仅以口头形式交接输液的患者,而不采取书面交接,致使接班的护士不知道有哪些人、多少人在输液,等患者呼叫再去准备更换的液体则是不及时的。而表格式交班把护理的先后顺序以及操作流程明确的标记出来,对一些危重患者也明确提示,需要做到重点护理,对已经发生安全问题,护理组长要及时制定整改的措施,让各护士及时改正。因此接班的护士在护理时就会心中有数,与容易发生纠纷的患者多沟通,把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20],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九知道”掌握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84.10%(P

参考文献

[1]张伟利.改变交班模式提高护理质量[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2):958-959.

[2]徐桃园.护理组长点评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2,21(4):180-182.

[3]张银波,欧琳,过玉蓉.表格式交班方式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能力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5,23(7):27-28.

[4]李红仙,王颖,惠菊芬.护士副交班本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21(11):184.

[5]许春凤,徐薇.表格式电子交班报告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3):757-758.

[6]林宁,邱金花,林燕平,等.病区护士晨会交班报告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及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5,30(22):55-57.

[7]杨晶.ICU互动式护理晨会交班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67-268.

[8]任凤英,李娜.交接班流程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1,8(11):522-523.

[9]高新霞.电子表格式交班在感染性疾病科的设计与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22(3):167-168.

[10]杨巧燕,汪丽春,屈小勤.表格式护理电子病历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3,30(5):46-48.

[11] Zhang Y,Li W,Yan T,et al.Early detection of lesions of dorsal artery of foo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high-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J].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2015,29(3):387-390.

[12]戴莉,符美芳,杨艳琼.神经外科表格式交班本的改进及其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4):60-61.

[13] Harrod J F,Knight A R,Mcintyre J S.Epoxidation process[P]:US,3654317.1972-04-04.

[14]张鸣,姜秀文,张艺,等.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设计及应用[J].全科护理,2011,9(6):1471-1472.

[15]张艳峰.实施表格式护理交班报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2):2702-2703.

[16]林宁,邱金花,林燕平,等.病区护士晨会交班报告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及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5,30(22):55-57.

[17]王泠,李森,吴晓英.信息化护理交班系统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4):494-497.

[18] Izumi S,Muano T,Mori A,et moncarotid artery stiffness,cardiovascular function and lipid metabolism after menopause[J].Life Sci,2015,78(15):1696-1701.

[19]林霞,顾晓燕,张进华.表格式病室交班报告的设计与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E02):239-240.

[20]王娴,张洁,方谊.层级与绩效相结合的护理管理模式对基础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6):742-746.

护士专题报告篇7

1过失及判断过失的标准

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或者能够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结果而没有预见,或虽然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危害结果发生,被预见或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

2护士的五个义务

①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治疗规范措施

②在执业活动中,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应当立即通知医师,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重危患者生命,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

③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应当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必要时应当向该医师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或者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服务管理的人员报告。

④应当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⑤有义务参与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3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问题

护理工作中的疏忽大意,在临床工作中发生的机率比较高,多数是由于工作中不专心,不细致而发生的差错过失。

3.1疏忽大意与渎职

3.1.1院前急救疏忽大意

①呼救电话接听不详或出诊不及时没有详细询问病情、居住地点,导致物资准备不全、未及时赶到发生纠纷。

②途中观察病情不仔细、心脏骤停、液体外渗等

3.1.2院内疏忽大意

是指病人在院内过程中,由于护士不认真履行职责,不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如:

①不执行查对制度,打错针、发错药、输入血型错误、接错病人、手术物品遗留在病人体腔。

②护士违反操作规程,约束时造成病人肢体瘫痪、肢体受损,洗胃时一次灌注量过大,引起胃破裂。

③护士不认真履行职责,不认真巡视病房,病人病情恶化未及时发现、昏迷病人的坠床、烫伤、褥疮等意外发生。

④值班期间擅离岗位,造成危重病人抢救不及时等。

上述种种疏忽大意的行为,如出现后果,则为渎职,而渎职者需负行事责任。

3.2侵权行为

①对病人生命健康权利的侵犯:护士在执业过程中由于护理不当,技术不精湛或工作不负责任,给病人健康带来损害,甚至死亡等差错事故。

②侵犯病人的知情权: 病人作为一名特殊的消费者,有权了解所患疾病的治疗、护理方案,医务人员有义务将其告知病人,进行特殊治疗、护理时,一定要征得患者的同意并签字方可执行。

如病人不同意做某项检查或治疗,我们就必须尊重患者,但一点必须向家属交待清楚,并予签字。

③侵犯病人的隐私权: 护士在执业时违反保守秘密原则,违法窥探病人隐私或者利用职权非法搜身,擅自公开病人的健康资料,泄露病人的隐私,即为侵权行为。

3.3护理记录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护理记录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文件依据,特别是涉及到医疗纠纷案件时,它是支持医院、医生、护士公正评价事实的关键的证据。

如护理记录字迹不清、随意涂改、回顾性记录、记录内容与医嘱不符、与医疗记录不符、护理措施和过程不全面、虚填观测结果、重抄护理记录、随意签名等,都使护理记录失去真实性、完整性。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势必造成举证困难,甚至失败,也就是说虽然护士在护理活动中无过失,但由于护理记录缺陷,破坏了护理记录的法律凭证作用,在医疗纠纷中护士同样会承担不该承担的责任。

3.4执行医嘱的合法性。 医嘱是护士对病人实施治疗及护士的法律依据。所以,护士在执行医嘱时一定要严肃细致,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为了保护病人和自己,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病人对医嘱提出疑问时,护士必须进行核实后再执行。二是原则上不执行口头医嘱和电话医嘱,在抢救病人时口头医嘱要复诵一遍并与医生核实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安瓶,抢救结束后要及时补全医嘱。三是如果病人病情发生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护士不要擅自扩大自己的职权,自作主张,给病人打针、发药,一定要按医嘱执行。

护士要严格科学的执行医嘱,不可无故拖延、更改或不执行医嘱。

3.5护生的法律责任。从法律角度讲,护生在专业教师或护士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如果脱离专业护士或教师的监督指导,擅自行事并损害了病人的利益,护生应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

4防范、对策

4.1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法律概念。 长期以来护理人员一直处于医疗服务的主要地位。因此在实践中护士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尽快解决影响病人健康的根本问题,而忽视潜在法律问题,特别是面对新形势下“举证倒置”护士又感悟不深,极易引起法律纠纷,因此护士在执业中要强化法制观念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新《刑法》、《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其中与护理有关的内容,学法、懂法、守法,遵章守则,自觉用法律约束自己,维护法律的尊严,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尽职尽责地为病人服务,确保护理安全。

4.2护理管理者应顺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强安全管理。 护理管理者要提高安全管理意识,提高护理工作规范化,常规化的操作制度和防范护理纠纷的能力,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用药安全、感染控制、器械设备安全和环境安全等诸多方面,保证护理安全,同时严格护士执业注册资格,杜绝无证上岗。

强化管理建立健全质量控制网络系统,强化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定期分析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评价。严格执行护理缺陷登记上报制度,同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减轻或消除不良后果,必要时双方共同封存相关药品、器械、一次性医疗用品,保管好相关记录、检验报告,以备鉴定。护理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调查讨论,分析原因,进行定性、处理、整改。如不按规定报告或隐瞒者,发现后严肃处理。

4.3提高防风险能力

4.3.1履行告知业务。 医疗护理工作是高风险的职业,法律上承担高风险责任。尊重病人的合法权益尊重病人的隐私权,必要时遵守医疗保密制度,重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平等享受医疗护理的权利及监督权。护士在做任何操作时,必须履行告知义务,在病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让病人明明白白接受医疗服务。护士应将每次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病人和家属,特殊治疗、护理检查应征得病人的同意,若病人对操作不理解,提出质疑或有抵触时,应耐心解释,反复讲解,如病人仍不接受则要尊重病人的意见,同时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

这既是尊重病人的权利,也是护士自我保护的需要。

4.3.2更新知识,主动接受继续教育。 随着医学的进步,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与开展,以及护理职能的拓宽和护士角色的多元化,对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要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需要,就不断评估自己专业能力和学习需求,使其具备合格的专业能力,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

4.3.3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服药、注射、输液、输血查对制度及手术病人的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和上报制度、护理查房制度和医嘱执行制度等,依法执业,持证上岗,规范护理行为;及时巡视病人,密切观察病情,切实明确分级护理内容;各种药品分类妥善保管,定位放置,经常检查有效期,抢救药品、物品、器械完好适用;限定口头医嘱的使用范围,对医嘱有疑问及时提出,切勿不懂装懂;遇到疑难问题及时请教汇报,不可越职和感情行事,不擅自处理。

4.3.4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分层授权工作。 管理者授权下属工作时,应根据下属的工作能力、职称资历层次授权。当本人对本项工作感到能力不足或准备不够时,她有权利有责任拒绝。同样,当病人要求超出自己所胜任工作的范围时,护士应当主动寻求他人帮助。

4.3.5加强证据意识的培养和证据管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护士面临的是举证责任倒置的新形式,无疑使护士的临床工作有多了一份证据责任。每一次护理行为都可能成为一个有利或不利的证据。因此要加强学习,对一些关键性的护理操作,不管病人是否选择做,都要在有关记录中签字,以示知情同意,以免发生纠纷时护士处于举证困难的被动局面。

护士专题报告篇8

护理查房是临床护理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也是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改善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对于提高护士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帮助护士树立整体护理的的理念,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使护理查房真正发挥作用,持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全体护士长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我院自2005年起实施护士长观摩查房制度,收到良好效果。

1 建立观摩查房制度前存在问题

1.1 不重视护理查房,使护理查房流于形式 只重视日常护理工作任务,没有认识到护理查房的重要性。对于护理查房能够解决护理工作中难点、疑点缺乏认知。

1.2 护理查房不规范 一些年轻护士长对护理查房前准备、查房要求、查房程序不了解,导致查房不规范。

1.3 业务水平不够,查房未起到提升业务、解决问题的作用 个别护士业务水平不够,不能准确有效地针对患者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作出切合实际的护理计划,不能把护理措施落到实处,使查房未真正起到为患者解决问题的作用。

2 建立观摩查房方法

2.1 教学查房 护理部每月安排1次,每月提前3 d通知,要求查房病区将病历摘要、主要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健康宣教资料上报,安排参加人员,护理查房由查房病区护士长主持,按查房流程规范查房,即由责任护士报告病历,病历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简要病历、临床诊断、重要的化验结果、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效果,同时提出此次查房需解决的问题,然后病区护士长进行查体,了解目前患者健康状效及患者对护况,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健康教育成理

作者单位:136000四平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工作的满意度,要求突出专科特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再由护士长主持,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调整护理计划明确护理目标及方向。

2.2 进行现场讲评 上述查房结束后由前来观摩的护士长进行讲评,内容包括查房人员仪表、着装、病历报告是否简明扼要,是否正确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工作。护理问题是否符合患者的健康状况,措施是否得当并落到实处,病区护士长及护士,对患者今后的护理计划是否进行调整及查房中的不足,最后由护理部主任进行汇总。

3 体会

3.1 规范了护理查房 通过观摩查房,确保了查房规范化,如查房时的站立、站姿、查房前物品准备、摆放、病历报告的内容、护理查体的方法及内容,讨论患者现存的及潜在的护理问题,提出或调整护理计划,评价实施护理措施的效果,最后由护士长总结。通过查房,各级护理人员均能认真准备,查阅相关书籍,关注患者病情及健康。

3.2 提高护士长业务能力 建立护士长观摩查房引以相互取长补短,同时也拓宽了知识面,在查房之前护士长要阅读病历,熟悉相关知识,才能在讲评时提出相应的护理问题和建设性、指导性意见,促进了护士长的业务学习,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提高。

上一篇: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 下一篇:科研项目特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