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04 14:24:55

经济管理前景

经济管理前景篇1

农业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的主要产业,产业发展情况与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有着非常紧密联系。为了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在新时期妥善管理农业经济,推动农业产业改革。

一、科学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建议

1、明确经济科学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

自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尽管我国农业管理水平与过去相比有了显着增长,但是农业经济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村缺乏农业资源,根本无法满足农业经济的实际需求,不会减少农民人数。其次,我们的农村信用社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农业生产规模较小,没有集中的特点。第三,我们的农业经理发展较弱的力量,适当的管理体系是不可行的。

完善化,农业产业结构没有得到有效调整,发展形态也没有进行良性转变。这些问题存在与农业管理科学发展观是不符的,所以为了保证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使得农业发展更为良好的适应目前经济市场现状,提升我国农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证农业产品生产呈现出多元化的特性。就必須要明确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发展方向,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消除以往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我国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2、结合区域特点,因地制宜

我国国土资源辽阔,但是各个区域农业生产环境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要使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化的发展,就必须要结合区域农业生产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例如我国的东北区域,该区域农业资源较为丰富,而且地广人稀。所以在该区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模式。我国的南方区域因为农业人口没有像北方那样分散,非常的集中,农业资源与北方比较也要少很多,所以该区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注重新型农业资源的开发。农业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会受到自然因素影响,想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建设,就必须要针对区域农业生产特色以及农业生产资源的储备情况,落实相应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保证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可以取得良好成效。

3、培养专业化科学管理人才

现阶段,市场竞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往资源能源之间的竞争转变成为了人才的竞争。我国高素质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很少有高等院校进行相关专业设置,从而使得人力资源缺乏严重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速度。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不仅需要对农业生产相关知识有深入了解,同时还需要具备经济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对社会学理论知识也要有所掌握,这也表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中必须要注重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以我国众多高等院校为切入点,加强高校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对农业经理管理专业内容进行完善。

二、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发展方向

1、进一步发展合作社管理

所谓的农村合作社是一个合作组织,由管理农业农场的个体农村居民组成,其内部管理比传统的农业管理系统更民主,更符合农业经济科学发展的本质。为了有效促进合作社的发展,我国还采取了一些适当的奖励措施,这些措施可能成为未来农业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2、彻底摆脱传统管理模式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是当前工业发展竞争的主要因素,使传统的管理模式无疑被排除在农业经济的经济管理的历史场景之外。因此,随着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发展,有必要为传统管理的先进模式提供额外的机会,逐步诱导这种模式离开历史舞台。

3、新时期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①加强政府政策支持

我国目前农业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加强农业经济的发展,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政府政策支持来实现。政府应首先完善政策管理制度,通过政策的实施来壮大我国的农业技术队伍,并加大对农业队伍成员的重视程度,同时提高农业人员之间的竞争力,激励他们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并提供相应的补助政策,对表现良好员工提供奖励。

②搞好环境保护,实现持续发展?

要积极优化农业发展中的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农业土地和水资源等现有资源,建设生态农业。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农业发展,确保资源得到最佳利用。在农业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支持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促进基于资源和生态关系的发展模式的发展;水文技术项目被认为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工具,并根据实际需要,如防洪,缺水等。在提高农业生产的同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③完善农产业结构

我国农产业结构不平衡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农产品结构不平衡体现在东西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南北经济发展进度差异大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将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造成农产品结构不平衡包括交通运输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原因,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政府必须加大在解决农产业结构不平衡问题方面的投入,通过利用科技的发展和农业人员创新意识的提高,能起到优化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作用。

④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利用水平

随着机械化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作物种植时需要的人力减少,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村劳动力主要应用在种植上,如果农作物种植的劳动力足够,剩余劳动力便会选择投身到城市中发展,去到城市的大部分是知识教育良好,能力水平较高的年轻人,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失,不仅会导致城市人才的浪费,还会阻碍农村的发展。国家对这一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解决,通过开放农村到城市发展的通道,为农村人员提供好的机会的平台,使农村人员真正学到技术,再引导技术人员走向农村,将所学技术为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总结一下,首先,特别是我们的农业经济和劣势,分别进行简单的分析,农业经济管理目前存在改善方案,科学,因此,在我们的东北地区和农业综合企业以经济管理和资源储备为特色,提供管理计划。此外,本文最后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科学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规划。

经济管理前景篇2

经济管理学专业主要课程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管理、产业政策、投资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财政与税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管理、产业政策、投资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财政与税收、基层岗位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经济管理学专业就业前景

经济管理专业主要面向在职从业人员,培养能胜任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作和企事业单位实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入改革,加入WTO后与国际惯例接轨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及组织所认识,企业决策者开始认识到运用经济管理知识来管理公司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经济管理的人才无疑成为了许多企业追逐的对象。在今后20年中,中国所需要各类管理人才,而其中经济管理类人占到相当大的比例。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扎实专业知识,可以前往金融机构、各大企业、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等从事相关的职位,具备一定工作能力的话,相信也是可以在经济学领域发展的很不错的。毕业生们需要好好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才有可能觅得理想的工作。

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工作岗位有:证券、基金、信托、银行、市场营销、经济预测和分析、对外贸易、管理类等等。毕业生也是比较适合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这是一个热门的专业,比较吃香。

经济管理专业就业方向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经济学专业类的应届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房地产;

2 互联网/电子商务;

3 金融/投资/证券;

4 新能源;

5 建筑/建材/工程;

6 其他行业;

7 计算机软件;

8 贸易/进出口。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网络推广专员、文案策划、财务总监等工作,大致如下:

1 网络推广专员;

2 文案策划;

3 财务总监;

4 财务经理;

5 销售经理;

6 会计;

7 出纳;

8 文案。

经济管理前景篇3

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传统依靠高能耗高投入和对资源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其主体思想是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降低单位产出中的碳排放量,低碳经济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经济发展背景和文化背景。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特点使其成为了易于采取低碳营销管理的产业领域,有助于引导旅游景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从而引导社会和旅游消费者建立更加环保低碳的生活消费理念,从而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做出贡献,同时也有利于调整和优化旅游经济的结构。低碳经济对于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作用和意义客观上要求在其在发展低碳经济中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把握和思考,即旅游景点的低碳营销管理模式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其总体发展战略和规划布局,必须立足于打造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来为低碳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旅游景点自身也要加强内部的低碳化管理和面向旅游消费者的低碳营销宣传教育力度。

二、目前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贯彻实施,旅游经济走在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前列,诸多旅游景点发展模式得到了低碳发展模式的初步化改造,旅游产值中单位产出中碳排放含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但是毕竟旅游景点发展低碳经济的时间起步相对较晚,归纳总结起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旅游景点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布局的全面解读,使得旅游景点低碳经济导向的营销管理对于其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贡献程度不高,由于得不到高层次的旅游景点发展战略上的确认,使得其低碳化营销管理的相关机制没有确定下来;第二,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旅游景点如何设计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解决方案,使得低碳经济营销管理的思维模式得不到坚实的业务支撑,打造循环经济虽然已经成为了不少旅游景点的共识,但其落实下来还存在较大困难;第三,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旅游景点管理企业自身内部低碳化营销管理的具体部署,使得内部低碳化管理水平不高,同时面向旅游消费者的低碳营销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措施不够得力。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建议和对策研究

根据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及其对于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作用意义和相应要求的概述,在分析了目前旅游景点低碳经济营销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结合低碳经济相关理论和要求特别是对我国旅游景点发展低碳经济营销管理案例的综合分析研究,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加强和改善低碳化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具体建议和策略。

第一,旅游景点低碳化营销管理中应该加大从旅游景点自身发展战略规划和布局的宏观思维出发,以此来制定满足其战略发展实施需求的低碳经济营销管理模式,并在相关机制上确立其相应的资源和资金投入。旅游景点进行低碳营销管理模式探索,服从和服务于其战略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基本要求和前提,但同时也必须指出,低碳经济模式和取向能够显著地改善目前旅游景点的盈利模式和运作机制,并为其向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奠定长远发展机制;第二,旅游景点低碳化营销管理中应该朝着建立循环经济的目标进行,以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旅游景点中循环经济的发展应该面向旅游景点业务的全方位环节,特别是对于一些核心价值创造环节和价值增值环节的循环式改造将会大大地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产出水平,另外对于开拓新的旅游营销模式和渠道模式也是有着重大的作用;第三,旅游景点低碳化营销管理中应该优化旅游景点管理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和相关管理流程,降低内部管理中的碳排放水平和管理的效率,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面向旅游消费者向其宣传低碳环保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在提高其低碳旅游消费理念的基础上增强其低碳旅游环保消费模式的形成,从而最终实现旅游景点的低碳化营销管理的运作,这种产业链条的联动是旅游景点低碳生态模式发展的基础。

四、总结

经济管理前景篇4

关键词:园林景观工程;成本控制;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园林景观工程企业存在成本管理粗放,忽视施工过程成本控制的问题,这使得很多企业蒙受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使得园林景观工程的经济效益难以得到提升。对于企业来说,通过科学的成本控制管理,提供高质量、短周期、低造价的园林景观产品能够使企业的信誉得到有效的提升,也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园林景观企业来说,实施成本控制要求企业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工程直接成本、管理成本和其他间接成本进行超前预测、计划、控制、分析以及核算,从而保证成本控制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最终实现项目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综上所述,对园林景观工程经济效益提升的相关策略进行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园林景观工程经济效益综述

(一)园林景观工程成本构成

一般来说,园林景观工程的成本主要由直接成本、管理成本和其他间接成本构成。直接成本主要包含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费、绿化苗木购买费、人工费、机械台班费等;管理成本主要包含施工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项目行政管理费用、日常办公费用等;间接成本主要包含工程保修费用、排污费用、差旅费用、施工人员培训费用等。

(二)园林景观工程经济效益提升方法概述

对园林景观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提升主要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案,以有效控制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直接成本费用、管理成本费用和间接成本费用而实现。例如,通过内部招投标模式,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对项目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监控,堵塞支出浪费环节,加强生产管理,控制人力物力成本等。

三、提升园林景观工程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

(一)施工准备阶段

1、构建科学合理的成本管控机制

为了使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控机制显得十分必要。具体来说,施工企业应根据园林景观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构建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开源节流的成本管理体制,例如,编制合理的项目成本管理目标表,包含《工程数量复核表》、《工程单价分析表》、《工程两算对比表》、《综合管理费分析表》等,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措施。此外,还可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为工程项目构建专业、合理的成本管控机制。在施工过程中,将相应的机制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并对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水平、能力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从而为项目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础。

2、进行施工图纸会审工作

在工程开始之前,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提供的施工图纸进行认真的会审能够有效提升施工的经济效益。一方面,设计方人员提供的施工图纸方案与实际的施工要求可能存在偏差,如一味按照施工图纸进行项目施工,有可能会出现实际与图纸不相符的情况,从而提升项目方案反复校验的风险,最终导致工期贻误,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专家能够为施工图纸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性意见,而这些意见对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因此,在项目施工前组织专家对施工图纸进行优化会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设立专门的项目成本管理部门

在工程项目实施前,施工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项目成本管理部门,用以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进行专业控制。一方面,该部门内应配备专业的预决算管理人员、材料费用分析人员、采购员等专门的成本控制人员,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力,使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发挥各自的成本控制作用。另一方面,项目成本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应落实在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中,以实现对工程直接成本、管理成本、质量成本、资金成本等的有效控制,从而为整个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提升给予充分保障。

(二)项目实施阶段

1、合理配置施工设备,控制机械台班费支出

目前,机械施工设备已逐渐成为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中的必备器械。例如,挖掘机、装卸机、吊车、叉车等机械设备在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合理控制机械设备的支出费用是提升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策略:

第一,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理的机械型号。大多数机械设备进场是按照半个台班的价格起价,因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预决算员应计算好相应的工程施工量,选择合理的机械型号,使得项目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选择专业人员负责施工作业。在施工过程中,应保证应用专业人员操作机械设备,保证连续作业,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返工、废工导致的成本支出损失。

2、控制施工材料支出,降低材料成本

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材料主要包含相应的苗木和植株幼苗。对施工材料进行成本控制也是有效提升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施工方在购买苗木材料前,应根据施工量进行准确计算,防止过剩;另一方面,应指派专业人员购买高质量的植株苗木,保证栽种的一次成活率,避免死株、问题植株给工程项目带来的经济损失。此外,应对苗木进行集中管理,在施工中按需分配,在施工结束后要派专人统一收回保管,避免随意掩埋造成的浪费损失。

3、优化景观栽种工艺,有效提升经济效益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工艺技术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景观栽种工艺,已达到项目栽种最优化的目的。例如,在园林施工路基开挖时,遇到地基状况较好的地段可对挖掘深度进行合理调整,减少边坡开挖量,从而缩减施工时间,降低功耗成本。种植苗木时,应根据当地土质的实际情况对树穴的大小和移土量进行合理调整,以此有效控制成本支出,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

结论

“加强成本控制,提升工程经济效益”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工程企业施工中最为关注的焦点和共识,同时也是园林景观环境、审美效应最大化的前提保证。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人员应将成本控制的理念落实在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从而保证工程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李永红.园林工程项目管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经济管理前景篇5

关键词 新经济背景 企业财会管理 创新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当前的时代中,网络经济、电子商务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增速不断提高,国家也在进行更加深入的经济改革。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需要顺应时展潮流,积极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在企业中,企业财会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来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也应当进行相应的创新,从而更好地应对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二、当前企业财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素质低

在新经济背景下,对于财会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很多企业的财会人员对于新知识,并没有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对于财会方面的知识技能,也缺乏系统的学习。因此,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难免会按照以往的经验,局限于过去的思维模式之下,创新能力也无法得到体现。[1]在工作当中,很多财会人员跳槽行为频繁,缺乏良好的稳定性,导致企业对财会人员的信任度逐渐降低。另外,由于企业的财会管理方式单一、管理水平有限,因此,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都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二)工作水平低

从我国当前的企业发展形势来看,很多企业的财会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没有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而提升网络化的水平,在创新、管理、技术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在当前的企业财会管理中,对于企业内部资源,往往难以完全合理地进行配置,因而无法提前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在财会管理工作中,传统的财会管理理念已经难以发挥出良好的作用,对企业管理中财会管理的地位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一些企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只对能够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有形资产给予重视,而对能够体现企业综合实力的盈利能力、信誉、商标等无形资产,则不够重视。无形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社会效益,但是由于企业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得无形资产难以实现增值。因此,在合资过程中,通常都会带来估计损失,从而使企业财会管理出现问题。

三、新经济环境对企业财会管理创新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将商业贸易活动放置于网络平台之上,利用电子技术手段来进行商务往来。从最开始的电报和电话,发展到后来的EDI技术,都是电子商务当中的一种体现。EDI技术称为“电子交换技术”,指的是企业之间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当网、亚马逊、淘宝网等网上交易平台,都是基于电子商务产生的。利用电子商务的形式进行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当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人们通过网络平台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并且向卖家提出自己的要求,然后通过网络支付向卖家付款,卖家直接向买家发货,从而能够更加快捷、便利的完成整个交易过程。[3]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然是资金安全。对此,电子商务平台有着十分严格的资产安全管理条例,以此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保护。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企业要想更为良好的生存和发展,就需要紧跟电子商务的发展脚步,对财会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才能够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

(二)科技创新

在新经济背景之下,企业需要通过资本金的投入和贷款等方式,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通过这两种方式来创新企业的科技水平,实现科技成果的良好转化,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来说,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生产领域当中,应用科技创新的成果,生产出更多的新产品。这些新产品投入市场进行流通,最终为企业带来利益和资金的回报。在企业财会管理中,这些都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和作用。

(三)经济全球化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经济发展环境之下,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风险。但是与此同时,企业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对此,企业应当积极的规避风险,抓紧机遇,寻求更高更好的发展。在企业财会管理当中,经济全球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主要在金融全球化方面得以体现。[4]因此,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之下,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对于国外投资的资金有所放松,在对外贸易活动当中,逐渐投入了更多的资金,同时,也采取了很多鼓励对外投资的措施。而企业在对风险进行规避的过程中,是否具有完善的财会管理,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四)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是当前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目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面临的风险很小,市场环境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大多数企业都没有经营自,市场也缺乏活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企业必须积极地参与到市场供需体系当中,从而接受市场的考验。企业需要自行筹集经营活动所需资金,因此在经营发展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市场的波动又会对企业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5]基于新经济背景,企业要想取得更为良好的经营和发展态势,就应当随着经济体制的发展,对企业财会管理进行不断地优化和完善。对新经济环境应当进行细致的研究,从而针对市场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方针进行解决。

四、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的创新

(一)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在新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当中,人才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如果缺乏充足的人才,企业将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在财会管理的创新当中,应当注重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提高对员工利益的重视程度,在财会管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行激励,使员工能够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从而为自己和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6]在企业财会管理内容方面,融合了很多不同层次的内容。因此,企业应当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实行高效化、智能化的发展策略。企业应当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使财务人员对市场动态,能够利用智能化的技术进行分析,从而对财务预测精确度进行提升。此外,对客户的利益也要加以重视,与客户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长期效益。要想达到这一要求,企业应当加强对财会管理人员的培养,让财会管理人员学习扎实的专业知识,有效地收集各类市场信息,从而为企业的决策制定提供更加详实的依据,从根本上推动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确立财会管理目标

在企业管理系统当中,财会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因此,在企业管理目标和财会管理目标当中,应当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财会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对于企业最高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企业财会管理的创新当中,主要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目标。社会效益目标,指的是以社会效益的实现为主要目的,要求企业在发展当中,要勇于承担良好的社会责任,从而取得最大化的社会效益。[7]经济效益目标,则是指企业将获取最高的经济利益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经营活动。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的创新,应当基于对财会管理目标的良好确立,要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提高财会管理水平

在企业当中,管理能力、技术能力等,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对于企业生产和管理来说,企业核心能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而在企业的核心能力当中,财会管理的能力又具有很大的意义。对于企业管理来说,财会管理能力可以综合地体现出企业所积累的财务知识与技能,属于企业无形资产中的重要部分。[8]在企业财会管理中,具有全面性、基础性等特点,其中主要包括了信息处理能力、金融关系处理能力、学习能力、财务控制能力等基本的构成要素。因此,在企业财会管理中,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企业的财务控制,从而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提供充足的动力。

(四)应用网络财会技术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企业进行财会管理,积极应用网络财会技术,能够突破时间、地点的束缚,通过网络实现远程财会管理,从而推动企业财会管理的创新,提升企业财会管理的效率。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货币结算,对电子收据进行在线处理,在电子商务当中,该技术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企业财会管理中,大多是事后反馈,缺乏实时性和有效性。而在网络财会管理中,能够实时的监控企业财务状态,对于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地发现和解决,从而让企业能够更好地制定决策。对于企业管理水平来说,网络财会技术的创新应用,能够起到极大地推动和提升作用,对于企业整体化管理的建立十分有效。通过网络财会技术,能够集中和在线管理企业财务事务,对数据进行迅速、高效的分析和收集。面临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当积极推动财会管理创新,有效地规避风险,把握机遇,充分发挥网络财会管理的实时性和高效性,更加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作出贡献。

五、结论

企业作为当前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和发展状态,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新经济背景下,传统的企业财会管理已经不合时宜。因此,应当认识到传统企业财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进行创新发展,从而使企业财会管理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发展而服务。

(作者单位为嘉兴学院商学院)

[作者简介:徐雅琼(1994―),女,浙江台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财会。]

参考文献

[1] 张雨霏.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的创新[J].财经界(学术版),2015 (05):170.

[2] 曲歌.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的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 (05):102-103.

[3] 王桂梅.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6): 166-167.

[4] 杨再红.论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1):44-45.

[5] 米玮.论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4):51.

[6] 纪玉珊.关于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创新问题的探讨[J].中国外资, 2011(19):103-104.

[7] 徐弘军.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 (12):83-84.

经济管理前景篇6

[关键词]旅游景区分类管理模式

旅游景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管理的,主要包括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等,其中制度环境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征所决定的政府行为在景区业中的现实反映,对景区的发展和运作模式起着直接的制约作用。制度环境的变迁主要由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市场态势、市场化和法制化程度等因素构成。

一般而言,在市场化和法制化程度较低的国家或地区,倾向于对景区实行严格管理,管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政府行业部门的微观规制手段和相应的政令、条例、审批和检查程序等进行。发达国家或地区则倾向于较为宽松的管理,主要通过一般的法律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辅之以协会和社会公众监督来进行管理。

图旅游景区制度环境及管理模式

一、我国旅游景区现行管理模式的不足

政府对景区业的微观规制主要是指各级行政部门对景区的建设、经营管理等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景区管理模式。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多头管理、条块分割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分别隶属多达12个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根据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各类风景名胜资源和文物资源分别归建设、林业、环保、文化、宗教、水利、地质、旅游等部门行使管理权,并按其价值大小和地域范围划分为部级、省级、市县级,分别由各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一个景区内往往有多个部门实施管理职责,如旅游部门,专门负责景区内的旅游开发、服务设施、组团参观和宾馆评级等;风景管理局,隶属于城建部门,专门负责景区内的山水林木自然景观管理及整体规划的审批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文物局,隶属于文化部门,专门负责景区内所有的出家人的管理、待遇和政策等;地方政府,负责景区内的治安、物价、村镇管理等;各权利主体都在各自的权利范围内行使其管理权。表面上看,各部门都有各自的管理权限和管理范围,分工合作,实质上因其作用对象同处一个景区内,人为分割在实践中造成了效率缺乏。各个部门在本位意识驱动下,推诿或争利的现象时有发生。

2.政企不分、机制落后

许多景区尤其是风景名胜区及文物景区,由于条块分割和政、企、事不分,政府机关的衙门作用与旧国营企业的各种弊端兼而有之。在经营接待上基本是等客上门,很少主动宣传;在经济收支上,对大多数重点景区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要求景区自收自支,并担负扶助地方经济的职责。在组织人事上,机构臃肿,冗员较多,机制落后。这种管理模式导致了众多旅游景区一方面是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是景区开发的无序、低效甚至破坏。一些社会公益性较强的景区由于财力投入不足,不能严格按照政策向公众开放,仍作为经营性企业来运作管理。

3.经济效益第一,过度开发严重

一些地方政府把景区作为经济资源,盲目通过发展旅游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景区开发被地方经济发展拖着跑,不断去找新的盈利点,以保证不断向地方“输血”,而把资源的保护放在其次,甚至以破坏资源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部分景区(包括世界遗产景区)的收入被用于补充地方财政收入,如北京八达岭景区门票收入的40%上缴延庆县财政、十三陵景区门票收入的30%需上缴昌平区财政。同时景区管理机构趋于企业化,管理者把追求盈利,而不是把保护公共资源当成主要目标。武当山建福宫火灾就是因为管理部门将其出租给武校当校舍,而又疏于监管造成的。景区开发建设过程中有城市化现象。

二、我国旅游景区分类管理的主要模式

由于景区经营权的转让使得一些地方吸纳了资金,促进了景区的开发,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所以景区经营权的转让如今已成潮流。另一方面景区经营权转让带来的诸如过度建设、环境污染以及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也遭到建设部门、文物部门和相关专家的反对,并导致一些国家重点景区的经营权转让计划流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景区经营公司是否可以上市、景区是否可以“两/三/四权分离”、是否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政府的力量是否应该加强等方面。

其实,景区不可能采用某种通用的管理模式,不同类型景区可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应该根据景区资源的公益性质确定资源的使命,然后建立与使命相应的资金、管理、经营、监督机制等,以保证管理手段、管理能力与管理目标相适应。如县级以下的景区可在政府的规划和监督下,交与企业经营,而对省级以上的景区如世界遗产、部级风景名胜区等景区的管理可以借鉴国外景区管理的先进经验,如美国、韩国等,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局,对景区进行专门管理。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的景区,以对资源的保护和资源的社会公益性为管理重点。韩国国家公园的预算分为自行预算和国家劳务事业费两部分,国家公园的入园门票收入及各种设施、经营收入及部分政府捐助都属于自行收入,主要用于人员工资、津贴、福利费和公园管理日常开支;公园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主要由国家负责。

表1 中、美自然文化遗产管理模式比较 中国 美国

名称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旅游风景区、自然状态下不可移动的文物、历史文化名城等类 国家公园、国家森林、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国土资源保护区、某些博物馆等五大类

所有权 名义上的国家所有,实际为部门和地方所有制。但相当数量的遗产管理机构并不掌握遗产资源的产权(如土地权、林权等)而只有对资源的部分管理权 大多数为联邦政府直接掌握产权并全权委托给遗产管理机构,少量为自治团体、企业和个人所有

规划体系 按部门管理,在部门内部进行评审 内务部国家公园管理局丹佛规划中心统一编制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和单体设计,规划成果完成以后普遍征询公众意见

资金机制 以地方财政拨款和地方经营筹资为主 国家公园的建设运行经费进邦政府财政经常性预算,其他遗产为分级所有、分级出资,同时有大量的社会捐赠资金

管理机制 绝大多数为属地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垂直管理为主的非营利机构,同时有大量的志愿者参与

经营机制 多数为政企合一、自收自支;少数以经营权转让方式全盘转移给公司进行市场化经营 有限范围的特许经营

监督机制 地方政府监管为主,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为辅 上级主管部门和公众共同监督

*资料来源:苏杨,美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旅游调研》,2005年(4)

对于不同景区的分类管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很多。许多专家都提出了比较中肯的看法。我国旅游景区可以实施三种主要的分类管理模式:公益型模式、中间型模式和竞争型模式(表2)。

公益型模式适合世界遗产、部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等具有世界级或部级垄断资源的景区。这类景区以资源保护为主要目标,严格控制开发建设,由政府适当拨款并严格监管。可持续发展理论是这类景区的核心指导理论。

中间型模式适合具有一定的科教功能,但休闲旅游功能占据主导地位的景区。这类景区有一定的公益性,但经济开发是其保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区域得到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采用企业管理、政府监管的方式,同时可以积极引进各种资本参与景区开发。

竞争型模式适合一般景区、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等人造为主的、竞争性的景区。这类景区以市场开发为主要目的,核心是通过创造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从而获利。最关键的就是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

表2 旅游景区分类管理模式比较

管理模式 公益型模式 中间型模式 竞争型模式

资源等级 世界级部级垄断资源 垄断竞争性资源 竞争性资源

典型例证 世界遗产 城市公园 主题公园

主要功能 保护与科教功能 科教休闲功能 旅游休闲功能

利益中心 全民中心 地方中心 游客中心

管理目标 资源保护为主 保护开发并重 经济开发为主

指导理论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融合理论 旅游体验论

管理性质 事业管理为主 企业管理政府监督 企业管理

资金运作 拨款+特许经费+赞助 经营创收+补贴 经营创收

三、旅游景区分级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

1.加快旅游立法,加强景区经营管理的法制性规制

旅游法制建设的目标是以法制规制取代经济性规制。我国景区目前在经营管理方面缺乏明确、统一的法律规定,经营者缺乏法制性约束,应制定《景区管理法》等规范景区的经营与管理。在《景区管理法》还没有制定以前,加强联合执法是一条可选之路。

2.加强人才培养,推动景区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发展

目前旅游景区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不高,严重影响景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影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是在政府引导下,委托旅游高等院校培养符合景区管理工作需要的中基层人才,同时加强景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培养,重点是推行景区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行业管理人员的准入与评价制度。

3.增强景区协会的职能,建立公开、透明的社会监督

景区管理机构需要民间组织在财力、人力上的帮助和在管理上的监督。当前,政府有关部门发展任务繁重,难免顾此失彼,景区管理可加强各级景区协会的建设,完善其职能作用,发挥其专业组织在协调、监管、培训、认证等方面的作用。没有监督的权力容易被滥用,任何的经营管理权都需要公开、透明、严格的监督。民间监督的加强和完善有利于抑制不正当竞争和过度开发等破坏环境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张朝枝:世界遗产地管理体制之争及其理论实质[J]商业研究, 2006,(08)

[2] 庞婷:风景名胜区管理法律制度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3] 郭亚军:旅游景区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4] 张明新,姚国荣:旅游景区管理模式选择研究――基于景区资源产权关系[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 (07)

[5] 陈美娜:体验经济背景下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初探[J]. 科技经济市场, 2008, (09)

[6] 钟勉:试论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J]旅游学刊, 2002,(04)

经济管理前景篇7

旅游景区过度开发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一、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1.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对景区环境的保护

因我国旅游业因我国旅游业起步比较晚,旅游市场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很多旅游景区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景区存在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景区的开发利用中有点盲目,从而导致很多旅游景区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高山旅游为方便游客登山或者经济利益驱使建索道砍伐了大量树木,造成景观的破坏。近几年,有很多景区为了增加娱乐性吸引游客或者增加娱乐项目收益,破坏景观修建漂流、滑草等项目现象十分严重。许多风景名胜区内,多头管理、抢权、轻责、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十分严重。

2. 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管理体制不健全

旅游景区的监管体制已经成为目前束缚我国景区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我国旅游资源分属不同的部门,包括林业、建设、环保、文化等部门,有的旅游景区还分属好几个部门监管,各部门的社会责任及行业功能或者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缺乏全局观念,难以产生一致的管理效应。我国目前多数旅游风景区的管理体制属于政企不分。所以我们迫切需建立一种机制来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以实现我国旅游景区更好的开发与保护。

3.旅游景区开发投入市场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目前很多旅游景区由于受短期经济利益驱使,在旅游景区在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开发资源,利用资源,却不重对旅游景区的保护,结果导致很多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一些投资开发商,不注重科学规划,过度追求门票数量的经济收益,过度接待旅游者,没有科学的控制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力,致使旅游环境容量过度饱和而使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每年旅游旺季,各个景区都不可避免的发生这种情况,就连九寨沟都不可避免。再者就是如山西应县木塔这种情况,人为是一个因素,同时因受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景观破坏。

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致使中国很多旅游景区在开发利用中,不能科学规划开发利用,致使旅游资源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将很难促使旅游业更好的发展。?

二、解决旅游景区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措施

1.加强政府管理职能的主导地位,健全景区环保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在开发时,政府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批,哪里该建建筑物、索道、娱乐设施,哪里不该建设,一定要严格审批,不能有过多的人工建筑。不能单纯为了短期经济效益目标而滥建。旅游景区在开发投入市场后,要健全景区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如景区环境承载力的问题,旅游景区切不可在景区运营后过分追求门票数量的经济效益而忽视景区的环境容量问题,以免造成超负荷的接待量,严重破坏景区的环境。否则后果难以预料。避免出现类似玉龙雪山、九寨沟、滇池这样的问题。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修复,将使旅游资源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将严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与生存环境。因此,政府部门要从长远角度出发,加强自身主导地位 切实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科学管理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开发,同时健全景区的环境保护制度,科学管理利用,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旅游景区及主管部门要做好宣传,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制度的制定,需要人们的参与执行。只要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做到环境保护全员参与,人人有责。定能为景区的环境保护起到很好的作用。

首先,加强对景区管理者的宣传,提高景区管理者的环境保护保意识。只要管理者对制度认可,才会把制度执行到行动中,才能切实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与管理。

其次,加强对游客的管理,目前,游客对景区环境在人为因素的破坏中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游客的乱刻乱画,生活垃圾的乱丢弃等不文明行为,都对景区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游客破坏景区环境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加强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再者,社区参与景区环境保护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旅游景区与当地社区的协调发展,也为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环境保护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要从当地社区利益出发,考虑社区利益,追求旅游景区及所在社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加强社区参与,同时使社区居民的利益得到相应保障,使居民产生旅游景区“主人翁”的感觉,那么,他们自会在景区的开发与保护过程中,积极主动的配合景区,使景区开发得以顺利进行。九寨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反例比如青州仰天山,在开发初期,没有与当地社区搞好关系,致使在十一旅游旺季,当地居民毁坏进景区的道路,切断电源,严重影响景区的发展与利益,更谈不上当地居民会主动参与到景区的环境保护中来。?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不是对景区不去进行开发而是在保护之下进行合理的开发,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对景区进行开发和可持续利用。要开发势必有破坏,作为景区的管理者和开发者们应在合理的保护之下对旅游景区进行科学的规划开发,将其投入旅游市场,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旅游景区应立足于保护景区的自然性,确保旅游资源的生态性和完整性,使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可持续性的良好发展。当然,对旅游景区的环境进行保护不仅仅是对原有景观的天然性进行保护,而是要用更为合理科学的规划和方法去进行维护和管理,旅游景区开发要在保护原生态的文化和当地社区居民的社会和环境利益的基础上,使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达到完整和谐的统一,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守秋.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2]金瑞林,汪劲.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张美华,叶谦吉.可持续生态林业补偿问题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0(10).

[4]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3).

经济管理前景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房地产;经济管理;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 F9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前言

近几年,我国不断增加了支持新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力度,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低碳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其主要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通过大力创新制度与科技、开发能源以及产业转型等方法来将能源消耗减少,降低废弃物排放量,进而不断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共同发展。近几年,低碳经济在我国各个领域中不断受到重视。发展低碳经济不但能够对生存环境起到保护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有效优化与调整经济结构,如此一方面可以切实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一方面还可以推动新能源的开发。房地产是高排放量以及高能耗的行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上升。房地产业需要加快向低碳化方向发展。

一、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产生的影响

1.使得房地产业成本增加

当前,因为受到我国技术发展水平影响,低碳技术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就目前我国打地产发展看来,如若大力运用低碳技术,容易增加房地产成本,需要不断加大相应资金来开展技术研究。此外,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传统能源得到取代,所以在研发与使用低碳技术时其成本较高。将该技术运用于房地产开发中会大大增加建筑成本。尤其是目前主要的中小规模的房地产业,在实际发展是资金并不宽裕,从而致使其难以广泛运用低碳技术。

2.使得房价抬高

目前,在我国房地产行业中,要想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则必然要加强研发新能源与新技术的力度。如此一来,企业必然会大力宣传建筑材料以及能源的先进性与优势,从而将房价提升。而且将低碳技术运用到房地产建设中,必定会提高整体建筑质量,而其价格必定相应上升。所以在低碳经济发展下极易导致房价抬高。

3.会在短期内抑制房地产发展

发展房地产必须要由充足的能源供应作为基础,因此其不但需要用到大量能源,并且能耗极高,尤其是房地产业具有较高的排碳量。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如若离开了充足的能源作为支持,则必定会抑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房地产经济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

1.制定低碳地产发展政策

就目前来看,我国经济环境具有一定复杂性,并且其经济发展不确定性较强。在此背景下,如若缺乏完善的低碳地产发展政策,则要想发现低碳房地产必定会面临诸多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则容易致使违法行为增加。在发展低碳房地产时,因为其犯罪成本较低,且所获得利润非常可观,所以具有较高犯罪率。不仅如此,还会出现虚假房地产价格等现象。因此,在目前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发应当要不断完善各类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2.积极完善房地产经济管理体制

在以往发展房地产时便有诸多问题存在,加上当前所提倡的低碳经济,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房地产的发展,随之所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面临的市场环境也日渐复杂。如若依旧采用以往的政策来管理房地产经济,则必定难以获得成效。所以,在应当要全面分析房地产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规章制度,积极健全低碳背景下房地产经济管理体制,保证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得以健康发展

3.科学策划房地产业的发展目标

当前,我国体制变革速度不断加快,为了适应变革的需求我国房地产企业的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亦有所改变。当前要求房地产实现低耗能、低排放。所以,要全面分析我国经济结构,为低碳背景下房地产如何继续发展做出策划,对于房地产低碳经济下发展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予以指导和扶持,让房地产业能够平稳发展,降低由于低碳经济而对房地产业造成的经济影响程度。

4.绿色环保材料与技术地采用

对房地产行业来说,要想在低碳背景下实现自身良好的经济管理成效,绿色环保材料与技术地采用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措施。得益于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现阶段在房地产行业中材料与技术在绿色环保、节能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地提升,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企业将其应用到自己所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中去,并且经实践证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其次,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性能源技术地成熟,将它们应用到房地产项目建设与后期使用中也是实现低碳环保的一个重要举措。为此,广大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要充分结合自身项目建设实际,以及相关指导要求在房地产施工中采用绿色环保材料与技术,进而实现良好的低碳经济性。

5.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低碳经济相关法律

虽然得益于我国近些年来经济社会高速增长,房地产行业呈现出迅猛增长态势,但从实际情况分析来看行业中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而在这之中房地产低碳经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便是代表之一。也正是由于这方面法律法规存在着漏洞导致了低碳房地产因缺乏强制性以及权威性而无法得到很好地发展。例如,目前低碳经济房地产关于碳排放量并未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来予以规定;另外部分地区由于种种原因所致,针对一些房地产违法违规行为存在着处罚力度不强等情况。对此,为了促使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经济管理发展,我们应当要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所以,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房地产行业协会以及一些地产巨头等就房地产低碳经济法律法规进行商讨,随后将初步意见向社会公布并征集意见或建议,这样一来有助于确保所制定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公平公正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业必然会朝着低排放、低能耗的节能环保方向发展,@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多方坚持不懈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国辉.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经济管理的创新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6(36).

[2]邢红梅.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房地产经济管理的创新发展[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7):192-193.

上一篇:税收征管措施范文 下一篇:儿科护理综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