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案例范文

时间:2023-12-05 16:50:18

经济危机案例

经济危机案例范文第1篇

并非每一次泡沫的破裂都会引发经济危机,一般来讲,只有那些对金融系统形成较大>中击的泡沫破裂才会引发危机。根据《这次不一样》中的研究,现代金融体系下引发经济危机的泡沫主要表现在股市和楼市;历史上也存在商品泡沫破裂引发危机的案例(如著名的郁金香危机)。对于债券而言,虽然也可能存在泡沫,但价格上涨基本有顶,虽然也有“(做空德国国债)一生一次的机会”,但对于经济的冲击非常有限。

关于泡沫的定义

上述文字已经明确,我们关于泡沫的定义是杠杆上的价格上涨,以及随后流动性约束下的价格下跌。

当某项资产价格持续上涨时,很容易引起有关泡沫的讨论,就好像目前的楼市和大宗商品,但并非每类资产价格的上涨都是泡沫。我们对于泡沫的定义是,首先要有杠杆上的价格上涨,也就是某类资产价格的上涨要伴随债务的膨胀。在现实中,一般某类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都会最终吸引杠杆资金的追逐,反过来讲,杠杆资金的追逐又推动了该类资产价格的上涨。

并非杠杆上的价格上涨就一定会产生泡沫,如果资产产生的收益可以抵补融资(负债)产生的成本,那么就不是泡沫。不过,如果伴随价格上涨和债务膨胀,资产产生的收益开始逐渐无法抵补融资(负债)产生的成本,那么价格上涨将会转为主要由预期推动,当预期无法得到兑现时,价格就可能转而下跌。

并非价格的下跌就是泡沫的破裂,我们对于泡沫破裂的定义是,有流动性约束的价格下跌,也就是至少有部分资产的卖出是被动用于偿还债务,而且相伴有债务违约情况的发生。

因此,我们对于泡沫的定义是,杠杆上的价格上涨,以及随后流动性约束下的价格下跌。

泡沫与危机的联系

并非泡沫的破裂就会引发经济危机,只有其直接或间接形成的资产负债表恶化对金融系统产生较大>中击时,才会引发危机。金融系统是整个经济体系资金融通的枢纽,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恶化,有可能会诱发系统性的流动性危机(债务型通缩),这才是政府需要关心和救助的。

引发经济危机的泡沫主要表现形式:股市和楼市。根据《这次不一样》中的研究,现代金融体系下引发经济危机的泡沫主要表现在股市和楼市;历史上也存在商品泡沫破裂引发危机的案例,比如著名的郁金香危机。事实上,在三轮强美元周期中(1981―1985,1996-2001,2012-201 5),伴随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和本币的贬值,广大新兴经济体也危机频发,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看作是(商品和外汇)泡沫的破裂。关于泡沫的思考

罗云峰

何为泡沫?我们对泡沫的定义如下:杠杆上的价格上涨,以及随后流动性约束下的价格下跌。

并非每一次泡沫的破裂都会引发经济危机,一般来讲,只有那些对金融系统形成较大>中击的泡沫破裂才会引发危机。根据《这次不一样》中的研究,现代金融体系下引发经济危机的泡沫主要表现在股市和楼市;历史上也存在商品泡沫破裂引发危机的案例(如著名的郁金香危机)。对于债券而言,虽然也可能存在泡沫,但价格上涨基本有顶,虽然也有“(做空德国国债)一生一次的机会”,但对于经济的冲击非常有限。

关于泡沫的定义

上述文字已经明确,我们关于泡沫的定义是杠杆上的价格上涨,以及随后流动性约束下的价格下跌。

当某项资产价格持续上涨时,很容易引起有关泡沫的讨论,就好像目前的楼市和大宗商品,但并非每类资产价格的上涨都是泡沫。我们对于泡沫的定义是,首先要有杠杆上的价格上涨,也就是某类资产价格的上涨要伴随债务的膨胀。在现实中,一般某类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都会最终吸引杠杆资金的追逐,反过来讲,杠杆资金的追逐又推动了该类资产价格的上涨。

并非杠杆上的价格上涨就一定会产生泡沫,如果资产产生的收益可以抵补融资(负债)产生的成本,那么就不是泡沫。不过,如果伴随价格上涨和债务膨胀,资产产生的收益开始逐渐无法抵补融资(负债)产生的成本,那么价格上涨将会转为主要由预期推动,当预期无法得到兑现时,价格就可能转而下跌。

并非价格的下跌就是泡沫的破裂,我们对于泡沫破裂的定义是,有流动性约束的价格下跌,也就是至少有部分资产的卖出是被动用于偿还债务,而且相伴有债务违约情况的发生。

因此,我们对于泡沫的定义是,杠杆上的价格上涨,以及随后流动性约束下的价格下跌。

泡沫与危机的联系

并非泡沫的破裂就会引发经济危机,只有其直接或间接形成的资产负债表恶化对金融系统产生较大>中击时,才会引发危机。金融系统是整个经济体系资金融通的枢纽,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恶化,有可能会诱发系统性的流动性危机(债务型通缩),这才是政府需要关心和救助的。

经济危机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后经济危机时代 《国际金融》 教学改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显突出。《国际金融》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间金融业务、国际货币制度和现代金融衍生工具等。随着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国际经济大环境发生了突变。在此背景下,《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也应相应调整,以适应这一变化。

一、全球经济环境突变

随着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的轰然,一场百年一遇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开始上演。这次危机源于美国的金融市场,由最初的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之后又从虚拟经济领域扩展到实体经济领域,最终酿成了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使得世界上大部分经济体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如在这次经济危机发源地的美国,华尔街许多重量级的银行、金融机构纷纷破产倒闭;许多州出现大量银行挤兑现象。而在实体经济方面,作为美国重要经济支柱和美国文化象征的汽车产业也是噩耗频传。美国汽车三巨头相继向美国政府求援,之后不久通用汽车公司还是破产了,使得汽车之都底特律失业率激增,一派萧条景象。

目前美国失业率已创25年来新高,将近10%。同时据IMF预计,2009年美国经济将萎缩2.6%,而外债却高达6.494万亿美元。欧洲、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经济体和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同样严峻。

二、对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反思

这场世纪之初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给世界各地区带来了巨大损失,当我们痛定思痛,反思其根源之时,就会发现它源于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

自国际金融产生之日起到20世纪80年代,国际金融主要服务于国际贸易,对其母体――实体经济的依附程度较强,发展相对平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程度的加深和科技的进步,国际金融理论和实践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突飞猛进式的发展。随着数学、物理上的各种新理论在国际金融中的运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各种各样新型的金融理论纷纷出现,而在这些理论指导下的金融产品也呈几何式的方式增长。美欧各大知名金融机构通过穆迪、标普等评级机构给这些产品纷纷冠以A级标签,进行精美包装,再将这些产品推销到世界各国的央行、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的手中。就其本质来说,这些产品的标的物是风险非常之大的有毒资产,经过了纷繁复杂的数学或物理模型的精美包装,并以高额为诱饵,吸引机构和个人去购买。然而再精美复杂的包装也无法改变其性质,一旦经济环境突变,其有毒的本质就将再也无法掩盖,最终使购买者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对于购买这些产品的机构和个人来说,它们根本起不到其本应拥有的保值增值、避险等作用,反而使购买者的投资处于与其承受能力不相称的风险之中。这些金融产品本质上早已和实体经济没有多大关系,只是一种高级的零和博弈游戏。游戏的最终埋单者就是购买了这些金融产品梦想获得高收益的机构和个人。因此,这次经济危机的过程就是原本依附于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由小变大,远超其母体――实体经济的需要,显现出虚幻的繁荣。而当这一美丽泡沫破裂之后,其原本所含的毒素就开始反噬其母体。最初制造和销售这些产品的金融机构看起来好像是受益者,但最终无论是谁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形成“多输”的局面。

三、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在对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反思之后,作为从事《国际金融》教学的教师应及时反思,在经济大环境发生突变的情况下,探索今后本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本课程传统的教学目标是面对国际金融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求培养出掌握国际金融基本知识与技能,语言基础扎实,能熟练从事国际结算和金融营销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金融人才。而这只强调了技能即“才”的培训,却忽略了“德”的培养。

我们可以看到在危机发源地的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设计了史上最大金额的“庞式骗局”,诈骗了至少500亿美元,受骗人名单长达162页。而揭穿这一骗局的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证券分析员哈里・马可波罗斯,如同安徒生童话中小男孩一样指出“皇帝其实什么也没有穿”,而美国证监会及其他金融从业者则都保持沉默,集体失语。又如接受美国政府超过1700亿美元救助的美国国际集团(AIG),却向公司高管寄发高达1.65亿美元的奖金,这惹得众怒,遭全美各界大力抨击。诸如此类的丑闻,使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形象大损,华尔街成为人人咒骂的地狱。

由此看到,此次危机的始作俑者无不是高智商高学历的高技能人才,但他们有着金钱至上的观念,对社会毫无责任感,贪婪地追求金钱。因此,今后在注重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首先,本课程一直有着“宏观化”即“学院派”模式的倾向,偏理论探讨忽略技能培养。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企业大量需要掌握一定金融理论知识和技术,能熟练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凸显对教学内容“微观化”即“商业派”模式的要求。因此,今后的教学内容必须重新设计,理论与技能并重,使学生在掌握国际金融基本理论框架的同时,加强对其应用能力的培养。总之,只重视理论,会无的放矢,只强调技能,是无本之木,二者均不可偏废。

其次,吸取此次经济危机的教训,强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紧密性,摒弃那些远远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衍生工具的讲授。改变“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圆”的惯性思维和言必称“希腊罗马”的习惯作风。对国际金融这一舶来品认真鉴别,既不仰视也不俯视,而采取平视的态度来取舍本课程的内容,不再全盘接收。

最后,从该学科的发展趋势看,科学化无疑是其重要特点。科学化进程使得数理逻辑和数学分析工具被大量引入该领域,使其成为可由数学描述的学科。同时,由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要求又使数学工具大量应用于现实企业管理中。因此,国际金融学的科学化进程又是由金融市场和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需求推动的。当今,国际金融教学科学化的核心是数学的应用,技术能力培养的重点是熟练应用数学工具,分析、研究实际金融问题。同时,信息技术使数学工具在金融业的应用成为可能,而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也日益依赖于信息系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强化数学和计算机运用,加强数理工具和信息技术的培训。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大都以课堂讲授为主,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大部分学生学起来没兴趣,学后记不牢。因此,可尝试以下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可采取案例化教学。它最大的优点是从归纳的角度展开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各类型的经济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学会判断,作出决策,提高分析和创新能力。本课程涉及的理论较抽象,平时难接触到,学生很难理解。将国际金融的原理与当前国际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具体实例结合,能使学生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加深对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智力潜能,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其次,可采取情景模拟教学。这就是通过对各种真实金融交易环境的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增加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使学生有效解决书本上的疑惑,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熟悉工作岗位和业务流程。同时学生的综合分析、专业创新,以及写作能力、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精神等都会有较大的提高,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在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很快适应环境,缩短理论与现实的距离。

再次,可采取社会实践教学。它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实践过程定事件的交互式探索,可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决策能力,培养有开拓精神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其形式可多元化:与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及有经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参观,建立直观印象;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金融主管担任兼职教师或开展讲座;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研,了解金融环境、金融政策对企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潘雅琼.管理专业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24):21-22.

[2]吴成颂.“国际金融”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理论界,2007,(10):135-136.

经济危机案例范文第3篇

之前美国为了避免经济受到影响,政府出台了许多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华尔街发明了次级抵押贷款,使许多信用不够和没有能力购买房子的人贷到了款,从而卷入了购房的热潮。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房价的飞涨房地产泡沫也遍布全美。为促使房地产市场降温,美联储开始提高贷款利息,导致这些购房者无法承受越来越沉重的房贷,房子只好被银行收回拍卖,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刺激抵押贷款危机爆发了。

在这种情形下,住房赎回权的案例增加,GDP将会回缩。这场金融海啸也给中国带来了不小冲击,但是从目前形式来看,中国依然稳坐钓鱼台.刚刚结束的亚欧峰会更是证明了中国在解决当前金融危机的中流砥柱作用。党和政府在这次危机中也表现出的十足的智慧。

那我们这些大学生又能做些什么呢?或许身处象牙塔的我们,还在疑惑经济危机真的来到中国了吗?很多人可能还没感觉到它的影响。但实际上,经济危机确实来了,并不可避免地要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首先就是就业,经济危机下企业纷纷采取裁员的措施以缓解压力大,几年后到我们找工作时经济能否复苏,经济危机影响的就业形势能否改观,这一切都对我们的利益有切身的影响。在这种情形下,就更应该让自己更加具有竞争力,在学好专业的同时,还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最好掌握一门技术,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让自己变得优秀。

其次,经济危机使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我们应该加入到应对经济危机的队伍中。我们要学着节俭,要改掉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同时要学会理财,资源循环利用,例如可以借用学长学姐的教科书等等。

再者,在大学期间我们要提高自己的EQ。李开复博士来开讲座是就说到,他大学的遗憾就是过于注重IQ的提升,而忽略了EQ,即工作中如何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在工作中,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际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总之,我们应该主动关心时事做好准备,积极面对各种挑战。此致

经济危机案例范文第4篇

“口红效应”的源头及历史

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一个办公室女打字员由于经济大萧条而被解雇,“下岗”的当天,她到百货商店购买了两支心仪已久的口红――两支口红不会让已经失业的她雪上加霜,但是当润泽的口红涂在嘴唇上时,却安抚了她不安的心。

从此,“口红效应”被用来描述这种有趣的经济现象:每当经济出现低迷时,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商品,所以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理安慰和满足感的“廉价小奢侈品”行业反而会逆势增长。

美国1929年至1933年工业产值减半,但化妆品销售增加;1990年至2001年经济衰退时化妆品行业工人数量增加;2001年遭受9・11袭击后,口红销售额翻倍。

2008年的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给“口红”带来了市场,也捧红了“口红效应”这个词。美国媒体称,口红、面膜的销量开始上升,而做头发、做按摩等“放松消费”也很有人气,这与其他大宗商品和奢侈品的低迷销量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全球几大化妆品巨头的销售额证实了这一观点,其中包括法国欧莱雅公司、德国拜尔斯多尔夫股份公司以及日本资生堂公司等。欧莱雅公司2008年上半年销售额逆市增长5.3%。韩国LG生活健康公司报告显示,口红在2008年10月份销量比上年同期上升15%。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则称旗下品牌口红在2008年前9个月销量猛增44%。LG生活健康公司发表声明说:“随着经济进一步下行,更多女性青睐彩色商品。在彩妆用品中,口红相对便宜。”有媒体评论说,口红似乎是最廉价的化妆品。面对经济萧条,女性越来越依赖口红点亮妆容,争取以一张容光焕发的面容展现自信。

“口红效应”开始显现,从电影业到娱乐行业,从图书出版业到美容美发业,各行业都想搭上这趟“口红号快车”,让自己成为热卖的那支“口红”。

我们现在来谈谈美容院利用“口红效应”营销的三个案例。

案例一:喜迎三八节口红火放送

在2009年“三・八”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郑州市至纯美容生活馆推出了“喜迎三八节,口红大放送”的促销活动。该美容院特别拿出一个品种的口红免费送给顾客,每天仅限前10名进店顾客。活动通过报纸广告和散发宣传彩页的方式进行推广,消息出去之后,至纯美容生活馆一时间门庭若市。活动持续了将近10天,平均每天都有30名顾客来领口红,带动销售其他种类的口红以及其他的美容护肤品价值8万元左右。更重要的是,“喜迎三八节,口红大放送”活动本身成了本市一个新闻,当地新闻、广播、报纸等进行了报道,至纯美容院立即声名远扬,知名度、美誉度大大提升。实际上该美容院推出的口红有十几种,但是只有一种是免费赠送的,顾客来了之后如果不喜欢免费送的口红,就可以选择购买其他种类的口红。为了烘托气氛,该美容院还在店内挂了一个广告牌,内容就是“口红效应”的来源故事。

口红指数:

营销分析:这是直接利用“口红效应”的一个案例,选择的产品切入点就是口红,而且直接套用“口红效应”故事来源,达到了通过口红带动销售其他产品的目的。同时,这也是一种借势造势,借的是“口红效应”的来源以及社会各界对“口红效应”的高度关注,创造了一个新闻事件。在传播学上称“新闻是第一传播力”,该美容院就是通过这个活动让自己一时间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达到了提高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良好效果。

案例二:扮靓职场

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大量打工族回流。2009年春节过后,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省会郑州,频频举办大型人才招聘会。位于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附近的颜丽美容美发会所从中看到了商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大部分求职者都要从颜丽美容美发会所门前经过,甚至排队排到了店门口,于是该美容院针对职场女士顺势推出“扮靓职场”的促销活动。活动内容是求职者只需120元,就可以办理一张“扮靓职场卡”,可享受30次的化妆护理(包含洗发剪发、基础皮肤护理、修眉)。结果,每场招聘会下来,颜丽美容美发会所至少办理400~500张“扮靓职场卡”,最高一场招聘会结束时办理上千张卡,甚至超出了预计。该店实在忙不过来,最后不得不打出“每次仅限300名”的公告。

经济危机使工作难找,求职过程中第一印象至关重要,为了顺利通过第一关,“面子工程”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花费几百甚至上千元购买一套化妆品确实很奢侈,而相对省钱的“扮靓职场卡”轻松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口红指数:

营销分析:挖掘“口红效应”,首先要求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有附加意义,郑州颜丽美容美发会所推出的“扮靓职场卡”,无疑为求职者成功找到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就是所谓的附加意义所在;其次,要讲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格绝对要低,做美容对求职者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而“扮靓职场卡”却大大降低了门槛,让求职者轻松享受。最重要的是,郑州颜丽美容美发会所很好利用了其自身的地利优越性(毗邻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营造了求职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的氛围,这是求职者的共鸣,抓住了他们的需求,点燃了引爆点。

案例三:别具一格的形象诉求

郑州楠桦美容SPA养生会所,在2009年开春之后,随着社会各界“口红效应”的不断升温,在有关专家建议下,对于店面形象进行了调整,把原来店门两边的橱窗挂的产品和服务项目广告宣传画改换成了两首抒情诗,分别为:“轻轻的我来了/伴着多情的脚步/我能清晰地听到/清脆叮咚的声响/你给了我皎洁的容颜/美丽的身体/还有一尘不染的心灵/拥有了你/我就拥有了一切”;“我祈求海之神/赐美丽与人间/大海用翻飞的浪花/教会我/创造美丽容颜的方法/于是/我就像海浪一样/能挽住岁月的流沙”。而店内原来带LOGO的形象墙,也换成了一首诗:“凉风习习/笑语迎面/走进楠桦/是家的温馨感觉/每一个微笑/是朋友般的关怀/每一句问候/是亲人般的温暖/来到这儿的您/更能体会到楠桦的与众不同/走出楠桦/是您重拾自信的开始/如凝脂般吹弹可破的肌肤/让您容光焕发/无瑕疵和无缺憾的容颜/让您充分体验完美的快乐!”

就是这些简单的形象改变,让店外的很多人留恋驻足,最后不知不觉走进店里来,似乎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口红指数:

营销分析:要是在以前,楠桦改换的形象绝对是一个失败的形象,因为诗句是不具有营销性的。可是在当前经济危机下,这样的形象却具有神奇的力量。越是经济危机,人们越是喜欢阅读,越是渴望心灵的共鸣,重新找回自信的感觉。楠桦会所正是挖掘了这样的一种特殊需求,充分运用文字的力量调动了顾客的消费情绪,才是挖掘“口红效应”的至高境界。

小结

经济危机案例范文第5篇

所谓“口红效应”,是指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经济危机之下,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和消费行为等都发生了变化,普通消费者个个都变成了砍价高手,经济危机也使得如口红这类的廉价化妆品和文化类的产品出现了大卖。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首次提出“口红效应”经济理论。

最近“口红效应”的案例是,自6月24日美国大片《变形金刚2》全球放映开始,短短的5天内就创造了2亿4000万美元的票房,历史上仅次于《蝙蝠侠:暗黑骑士》。在中国《变形金刚2》也同样创造了5天1.5亿的票房。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取得如此成就,可以说“口红效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研究表明,“口红效应”对廉价消费品和文化娱乐产品的影响最大。在互联网大发展的状况下,网络游戏业、电子商务和电影,娱乐休闲业将受到较明显的影响。人们在对购买大件商品,如房子,汽车和外出旅游的需求受到抑制之后,对于从网上购买廉价的商品和服务,同时希望获得更多精神上的安慰。而这些正是创业投资正在追逐的方向。

“口红效应”影响之电子商务

从2008年年中至今,电子商务,尤其是B2C电子商务在国内受到追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家公司是京东商城和凡客诚品。这两家公司都是电子商城模式,力图打造电器行业和男装行业的互联网渠道。京东商城20D8年的销售收入13.2亿元,是上一年的4倍,今年的销售目标是40亿,虽然目前仍旧没有盈利,但却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电子商务公司。凡客诚品略有不同,虽然是低价的商务男装,但是从2009年第一季度起就有传言已经盈利,也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公司之一。

目前,B2C电子商务是投资人追逐最热门的行业,只要有好的团队和好的产品,有 定的销售规模,融资的难度不大。

“口红效应”影响之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一直是中国最热门,最容易赚钱的行业之~。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的网络游戏行业非但没有出现下滑,反而出现了行业的大幅增长,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运营商销售收入规模超过了180亿元人民币,同比2007年增长53.2%。今年一季度,搜狐畅游公司逆市上市,为中国企业登陆纳斯达克破冰。易观国际分析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网络游戏市场收入规模达55.14亿元,环比增长达8.3%。

网络游戏行业的增长主要靠用户推动,随着中国网民数突破3亿大关,网络游戏成为网民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之一。由于网络游戏对于用户有着缓解精神压力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是“口红效应”所能影响的新行业。从2008年6月份以来,网络游戏方面的投资在TMT行业中最为活跃。

网络游戏从2004年开始就被认为出现泡沫,但是至今为止,网络游戏行业却是最赚钱的行业。分析表明,网络游戏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一方面网络游戏有着非常清晰的盈利模式,包括因时间付费和道具付费等模式,另一方面网络游戏的粘性较高,用户不易流失。再一方面,网络游戏平台化的趋势比较明显。第四,是网络游戏产品的创新较为丰富,可选择的项目较多。

“口红效应”影响之传媒娱乐业

《变形金刚2》的发行方这回乐开了眼,中影集团从这部影片的发行上至少获利在5000万元以上。也因此,被认为不会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传媒娱乐业,成为创业投资的香饽饽也就不足为奇了。美国权威机构研究表明,传媒娱乐业的上下游企业在经济危机中所受影响基本不大,是非常坚挺的行业。但是, 季度美国的报业却出现了大规模的倒闭潮,分析称,报业倒闭的一个重要愿因是广告主将有限的广告费用大部分投向了网络媒体。

2009年已过半,在全球经济萧条的环境下,上半年中国电影逆势飘红,在主流院线上映的80多部影片赢得约23亿元人民币票房,持续6年高速增长,下半年也许仍将持续这个趋势,中国电影行业投资机会巨大,但是因为电影业的特殊性,一次性投资大、回收期长,成功与否的风险较大,且对剧本的依赖性非常强,所以内容生产投融资一直不发达。但是,与电影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却正是进入的好时机,比如影片发行业,植入广告商、院线广告运营商,票务运营商以及电影副产品运营商。保利博纳获得二轮融资就意味着发行业被创业投资看好。

休闲娱乐方面,动画制作为VC所看好,但是,动画产业在中国的产业链并不完善,并且销售价格和播放渠道受限,加上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和国外动画对市场的冲击,动画产业并没有完全爆发。

经济危机案例范文第6篇

方法之一:手中要始终握有资金。对于实力雄厚的企业来说,采取扩张的发展战略意味着趁低吸纳,增加投资,收购和兼并,经济越是往下走时,越要加大投资的力度。但需注意永远不要把所有的资金都投进去,手中要始终握有资金。只有手中握有资金,你才能在低潮越低之时加大投资力度。即使你实力雄厚,也不要把自己定位成天才或伟人,你要把自己定位为凡人,要给自己留下犯错误改正的余地。没有人能够准确地预测什么时候是最低点以及经济危机何时结束。一旦经济走势超出了你的预测,迎来更低点,这时你手中如果还有资金,还可以趁低吸纳,做到这一点你就永远不会输。

方法之二:修炼内功。经济危机之所以说是经济危机,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就是因为需求不足,市场销售受阻,企业现金流紧张,如何还能扩张?对这样的企业,采取扩张的发展战略意味着除了可以利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向银行贷款等手段获得资金以加大投入之外,最重要的是修炼内功,积蓄力量,为经济高潮的到来做好准备,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经济高潮的到来,这也是一种扩张的发展战略。

如加强管理和培训。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在管理上还远远没有做到极致,还有着较大甚至是极大的改进余地。如果能做到向管理要效益,建立傻瓜化、标准化、流程化、模式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水平,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相比之下,经济危机的影响还在其次,甚至根本不在话下。加强员工培训也一样。由于中国的教育体制存在着重大缺陷,加之受市场经济的洗礼时间还短,中国人普遍地缺乏职业素养,加强培训以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余地也很大。实力不太雄厚的、占绝大多数的中国中小企业,在管理和培训方面提升的潜力相当巨大。

至于在市场营销策划方面可挖掘的潜力那就更大了。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需求不足,销售受阻,而营销策划解决的正是销售与市场的问题。

笔者有一个论断:中国企业最缺的是策划,即系统的谋略和系统的解决方案。市场营销也是一门学问,如何将一个产品从零做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并创造行业第一品牌,怎样以最少的投入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大幅度地提高销量、品牌影响力和利润,是有它完整科学的体系和方法论的。我们知道建造一栋高楼需要一张设计图纸,盲目盖楼是很危险的,却很少人意识到市场营销也有”基因图纸”,其中的每一个关键点都犹如机器上的零件,不是可以随便安上去的。由于先天的不足,中国4000多万家企业中的绝大多数都在市场营销的“黑暗中摸索”,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和昂贵的学费。如前珠海巨人集团的史玉柱由于没有学会市场营销的“基因图”,轰然倒下,从著名的亿万富翁到负债3个亿,付出了上亿的学费。学会了市场营销的“基因图”之后,又一跃而起,从借来的50万在10年内做到了身价500亿元,史玉柱东山再起之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经济低潮期。可见,修炼好了内功,危机中也能创造奇迹。以史玉柱这样的营销水平,还能怕经济危机吗?

一个普通的“避孕口红”在“红海”里竞争,售价比同类产品高出很多但利润空间却又小很多,既卖不出,卖出去了也无利可图,可谓市场营销的“世界难题”,在非经济低潮期,产品已处于死灰状态。经过策划,发现这一产品同时具有优孕的功能,于是,重新将功能定位于优孕,一下子将价值提升了数倍,价格也随之翻了三番,而且进入了无人竞争的“蓝海”,其市场容量则有每年200亿之巨。辅以“你可以不是亿万富翁,但可以是亿万富翁的爸爸”、“你可以不是天才,却可以是天才的母亲”、“生命诚可贵,起点应更高”等一系列系统的策划,年销售则可望做到20亿。

一个提高免疫力的产品被当作“有病治病,没病防病”的灵丹妙药向所有人群兜售,在非经济低潮期卖了3年赔了500万元。经过策划,将目标消费人群精准地定位于“儿童”,功能诉求则改为“防感冒防发烧”,一下子切中了父母的要害,从“红海”中逃离,确立了“儿童防感冒防发烧第一品牌”的定位,也可望年销售做到20亿元。

一种产品完全同质化因而销售限于困境的美体内衣,经过策划成了出类拔萃的“好迷人太太”美体保健内衣,“太太迷人,男人恋家”让想迷人、想让男人恋家的太太们怦然心动,恨不得立即穿上这种内衣。一种产品完全同质化因而销售限于困境的快速记忆产品,经过策划成了“学而通”,“一学就通,一通百通”,“有了学而通,各门功课路路通”,学生和家长无有不动心者,产品甚至还卖进了美容院……这样的创意案例太多太多了。经济并没有处于低潮,但大量这样的产品销售却处于低潮,经过策划,天壤之别。假如中国企业都有这种策划功底的话,纵使是在经济危机下产品也照样畅销。

知识的海洋浩如烟海,是无法穷尽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企业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对危机中的企业来说,最需要的是企业问题系统的、根本的解决方案,而这正是策划的功用。中国企业最普遍缺乏和迫切需要的正是这样的策划,特别是经济危机中的中国企业。

中国企业在市场营销、管理、人才培养和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研发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提升空间,只要在这些方面苦练内功,积极应对,就可将经济危机转化为重大商机。特别是外贸导向型企业,市场营销的知识和经验几乎为零,如果掌握了市场营销的“基因图”,转而做国内市场,完全可以浴火重生,根本不必“关门大吉”。

方法之三:战略转移,产业转型。经济危机中虽然各行各业整体地陷入低潮,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会陷入低潮,有些行业反而逆势而上,这也是经济低潮中的重大商机,身处其中的企业自然要抓住机遇,大干快上;原来在其他行业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企业也可考虑进行战略转移,实施产业转型。在经济危机中,像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子商务、教育培训和咨询策划就是逆势上扬的行业,笔者有幸处于教育培训和咨询策划这两个行业中,正好赶上百年一遇之经济危机大好机遇,早在去年10月份起就已采取了扩张的发展战略,今年更是要在鸟巢召开万人培训大会,集结国内外名师大腕为中国企业过冬支招和修炼内功助威。这不是软文,而是身体力行,不是纸上谈兵,信不信由你,请拭目以待。

经济危机案例范文第7篇

【正文】

引题:全球著名科技企业的法律纠纷已经主要是知识产权纠纷

例如,2008年1月1日到2009年3月19日之间,微软在全部联邦地区法院卷入各类法律诉讼156件,其中知识产权诉讼119件;摩托罗拉总共卷入各类法律诉讼69件,其中知识产权诉讼30件。欧洲企业诺基亚在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卷入了大量法律诉讼,其中64%是知识产权诉讼。

尤其企业间法律纠纷,在美国,科技企业每年卷入的企业间法律纠纷大部分是知识产权诉讼,其企业间竞争型法律纠纷则绝大部分都是知识产权纠纷。当然,美国每年爆发法律诉讼约1亿件(我国2007年诉讼立案才5,550,062件),美国有不少企业每年卷入诉讼1000件以上,有的甚至每年卷入诉讼5000件以上。但是,企业间的竞争型法律诉讼,对于制造企业,一般都在80%以上是知识产权诉讼(根据我们的研究样本得出的结论)。

本人研究IP,自然更容易接触到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竞争的过程史,有幸发表了相关报告:《北美科技巨头的VC(VentureCapital)策略》、《北美电子商务企业的VC现状与趋势》、《软件和信息安全企业的M&A(MergeandAcquisition)法律案例剖析》、《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的互联网企业融资策略与法律对策》。

由于北大法律信息网不能发表PPT文件,本人在PPT文件基础上,编辑、发表《看待此次“经济危机”的一个投资学和法科学视角——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的互联网企业融资策略与法律对策》,粘帖PPT图片,供同行参考。

投资学的道德基础:正确看待基金、养老基金等的巨大损失

1、虚拟财富,瞬间蒸发

衍生金融产品放大虚拟财富;次贷危机,引发衍生金融财富泡沫破裂,全球大量机构产生巨大投资损失。例如:

l全球最大基金: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在2008年投资损失高达1250亿美元。

l挪威最大基金:仅2008年投资损失高达900多亿美元,赔掉了过去10年的全部投资收益。

l科威特基金:在2008年3月到12月的海外投资损失高达310亿美元。

l全球养老基金: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华信惠悦公司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养老基金总资产从25万亿美元缩水至20万亿美元,投资损失达5万亿美元,降至2005年前的水平。

l美国养老基金:到2008年9月末,美国136家机构的养老基金损失超过50%。76家机构的养老基金的资金充足率已经跌到需要强制注资的水平,7家机构需注资高达25%,它们是:Unisys,Qwest,Embarq,Ford,WesternUnion,DeanFoods,PactivCorp。

l阿根廷养老基金:2008年11月至今,投资损失18亿美元。

l教育基金:哈佛大学教育基金在2008年的投资损失高达80亿美元,亏损高达22%。(这是美国制度仍然令人景仰的一个缩影。金融危机并不表明美国的贫穷,实际上,美国依然极其富有,美国仍有庞大的资金流入教育、科技、养老等行业,不是我们想像的贫穷国家;它那么点人建国二百年积累的财富远远超过了中国大量人口数千年至今蓄积的总财富。哈佛大学一个黑人教授能完全脱稿,理性、温和地演讲一些大题目,依靠其言论慑服美国人、德国人、日本人、中国人,并夺取总统宝座,这更是美国强大的一个缩影。盛行自由民主制度的台湾,能培养出这样一个演说家吗?一万年内,没有可能。如果说美国文明是一棵银杏树,中华文明就是一棵黄山松。两种树木,永远不可能长得相同。)

l保险基金:2008年,美国AIG损失992.9亿美元,相当于AIG从1990年以来创造的全部利润。(本人1996年在某保险公司供职,当时就断言保险行业实际上也采用了精英治理模式,必然存在巨大的道德风险,迟早会有大保险公司破产;政府全力保护,则酿造更大危险。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实际上宣告了精英治理制度的破产。但是,扩大的民主则会腐化百姓,使全社会陷入无节制的巨大浪费。二战以来,全球热衷的民主制度实际上也存在很多弊端,它也具有腐蚀清教精神、压制自由理性、毁灭人类文明的巨大潜力。但是,其进化和发展路径与某些地区奉行的精英加集权模式有所不同。)

l非银行住房抵押贷款公司:FannieMae在2008年净亏损约600亿美元。

l中国公墓基金的巨大损失:2008年,中国公募基金亏损的金额接近之前10年的总盈利。2008年公募基金产品预计产生了1.45万亿元到1.5万亿元之间的总亏损。封闭式和QDII基金合计约亏损800多亿元。

2、VC投资风险最小,存款风险最大

lVC投资风险最小:各种理财模式中,投资VC的长期、综合风险最小。VC的资金来源可以是LP、养老基金、社保基金等。例如,美国有大批高科技企业及其高管纷纷入资VC,通过VC进行理财,收益率有的高达2000倍。美国VC的LP很多都是亿万富翁,项目经理大部分是产业资深人士。美国的法治环境适合VC发展,适合作为富翁、白领、官员、养老基金、社保基金等的理财、投资平台。

l养老基金、社保基金投在VC上的钱最有保障:美国很多养老基金、社保基金等每年会拿出一小部分钱投给VC。此次金融危机显示:它们投在VC上的钱,风险反而最小;投在其他领域的钱,虽然金额更大,但是风险更大,很多甚至血本无归,变成了废纸。

l证券投资:VC的投资非常细致,需要项目经理与方方面面的人员进行接触,需要具体层面的数据分析和经验交流。和VC不同,证券投资基本上靠报纸、电视,缺乏实证数据,缺乏现场调研,缺乏尽职调查。和VC相比,证券投资的风险实际上更大。当然,VC投资回报的资金,大量来自证券投资。例如,某个实际案例是:某VC投入几百万美金到一个科技企业A,几年后,一个大公司B用从证券市场融来的数亿美元收购A。这样,在证券市场上投资的大量散户,把钱都支付给了VC,LP分走80%;项目经理分走20%。B收购A的目的,仅仅是封杀A的技术,用A的专利在市场上消灭任何发展A技术的企业,避免对B构成威胁。但是,B的收购行为没有产生预期的结果:与B构成重大竞争的技术路线被另一科技企业C发展起来,摧毁了B的市场。B股价跌落,投资B的股民,错过退出时机,则面临重大损失。

l存款的财富流失风险最大:相比之下,存款要经受三大风险:第一,长期货币贬值的风险。例如,一个美国人在1963年存一笔钱,希望自己在50年后的2013年有3.09865万美元的购买力,那么依据通货膨胀计算,在存款利率为零的情况下,他必须在1963年存款23.628万美元,才能确保其在2013年,这一年有3.09865万美元的购买力。第二,银行经营风险。例如,2008年,由于抵押贷款损失严重,美国最大的储蓄及贷款银行倒闭;全美第二大房贷银行印地麦克银行也宣告破产。同年,第一国民银行、第一传统银行等25家美国银行破产。历史上,美国单次经济危机曾导致数千家银行破产。此次经济危机,也将导致大量银行破产。由于银行破产,很多储户(投资人)的存款将遭受重大损失(银行对最保守的储户提供的也不是保管服务,而是有风险的理财服务)。上次经济危机,美国政府仅对储蓄10万美元以下的倒闭银行储户提供全额补偿;此次金融风暴爆发后,美国政府仅把该数额提高到了25万美元。试想,本来,一个官员希望存款1000万美元给自己养老。银行破产后,他仅可获得25万美元补偿,用这点钱,他如何应付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生活?第三,存款丢失、毁灭风险。如果存款不放到有可能倒闭的银行,而是放在自家,则存款要经受丢失、毁灭的风险。还要负担保护、保管、保质的成本,这个风险和成本,实际上更大。

3、地球照转,VC高歌

全球金融危机并未让地球停止转动。资金闲置是最大的浪费;金融创新是美国科技崛起和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之一。美国的制度不允许人们靠储蓄和吃老本混日子,它鼓励人们把薪资、存款、养老保险等各种资源投资到有风险的创新活动中,直至其老死。这种制度消灭懒人,消灭一劳永逸的混世思想,对推动文化和科技的进步有好处。经济危机对这种制度是必需品,因为,没有经济危机,人们就不会心甘情愿接受基本的金融制度;经济危机逼迫人们做基本金融制度的信徒,但是擦亮了选择站队的眼睛。

经济危机大潮中,理性的美国人不会对伟大的金融制度产生怀疑,只会更加重视选择“布兰克芬”,抑或“理查德·福尔德”的问题。这就是美国经济将继续长期领导世界的根本原因。相反,中国一些精英却在有意、无意地胡言乱语,混淆视听。无意的,基本上是书呆子。有意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混口饭吃而已;这个体制的责任由良知越来越少的大众去承受吧。

l中国基金出击:中司将从首期2000多亿美元资产中,拿出约800亿美元,通过招标方式,分给国外VC和其他投资机构管理。

l中国私募基金坚守:截止2008年底,深圳有私募股权基金300多只,私募证券基金达3800多个,资金规模仅万亿元。“金中和西鼎”在2008年的年度收益仍高达23%。武当资产管理公司在2008年连发4只基金,“武当1期”在2008年仍取得正收益;2009年2月,全部产品全线飘红。“星石投资”也出现了类似的利好情况。

l美国VC照样繁荣:美国VC募集的资金,投入的项目,反而出现了增长的势头。这表明,美国社会深藏着欧洲、日本不具备的制度、文化要素。美国在发达国家的领袖地位将更加突出。(同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领袖的地位也将得到加强。而且,中国将长期滞留在发展中国家阵营。中国改革开放的高潮期已经基本过去,民营经济丧失了快速崛起的最佳机会,法治改革也错过了机构重建的历史契机。中国在制度要素上转变为一个发达国家至少还需要几百年;在人均经济要素上转变为发达国家也还需要数十年。)(2005年,中国私营企业500强资产总额仅为中国企业500强的6.02%。2006年,中国500强企业的收入约占全国GDP的8成。2008年,美国500强的收入为7.4万亿美元,约占美国142646亿美元GDP的51.88%。看看这些数字,有理性和良知的人,会对中国的前途寄予深沉的忧虑。媒体描述的现状已经被这些数字揭穿真相。此次全球经济危机如果爆发二波打击,倒下的绝对不会是美国,中国的情况就很难说了。有可能是社会问题的总爆发。对此,党和政府要保持清醒,准备预案。面对危机,有时候,政府需要砍掉自己一只手;如果必要,可以砍掉自己两条胳膊。做了大手术,有时反倒健康了。原来就多长了两只胳膊,砍掉剩下两只,岂不是正常了?不过,找到这两只应该砍掉的胳膊,这不是容易的事情。中国平稳地渡过此次经济危机,经济结构和法治形态维持现状。这对党,对政府,对国家,对人民,对世界都未必是好事。)

法科学的道德基础:正确看待中国

l全美500强:2008年盈利暴跌80%多。

l大型工业企业:通用汽车2008年亏损309亿美元。NEC裁员两万多;日立亏损7千亿;日本TDK遭遇最大亏损,裁员8000多。

l为什么美国大型科技企业会保持繁荣:法律手段的正当性;法律目标的残酷性、暴力性、欺骗性。即:存在程序正义外衣下的实体非正义。从此次经济危机看美国大型科技企业的法律策略,我们发现:美国是建设和毁灭的主导力量。如果世界不通过一个强大的中国来控制美国的肆意妄为,世界前途未必看好。就像二战时期,全亚洲都责怨中国太羸弱,无法抵制日本的暴虐。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本土企业有责任控制世界科技和商业发展的脉搏,让美国变成中国的一个研发、制造、销售基地。最终极的法律道德,最关键的法律选择,应当由中国控制;这需要中国本土企业控制世界关键技术、关键产业发展的话语权。否则,美国法律道德无节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AllGamesBeGottenOver.

l美国金融市场“暴徒”频现,中国VC品牌崛起:2008年,华尔街基金经理塞缪尔?伊斯雷尔诈骗案,导致“拜尤”对冲基金损失4.5亿美元。同年,麦道夫丑闻震惊美国。他在证券市场诈骗约500亿美元。200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基金经理ArthurG.Nadel失踪,卷走了3.5亿美元资金,导致很多投资人倾家荡产。相比之下,在缺乏监管,法治混乱的情况下,中国基金经理人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道德克制。这是中国VC行业快速崛起的一个基础条件。另一个基础条件是:中国拥有全球排名第一的科技人力资源,而且这个资源正快速配置到私营科技部门。

报告内容

l一、经济萧条期的企业融资特点

l二、中国融资体系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l三、中国互联网企业融资渠道的发掘与选择

l四、全球VC的发展状况与一般规律

l五、全球VC对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定位

l六、全球VC的互联网案例挖掘(近几年,全球69家VC的互联网投资案例列表与分析)

l七、全球VC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行为特征

l八、全球VC在中国互联网视听行业的发展规律

l九、互联网企业,尤其视听企业的融资策略

后记

受有关单位派遣或者邀请,本人有幸多次为企业讲授《北美科技巨头的VC策略》、《北美电子商务企业的VC现状与趋势》、《软件和信息安全企业的M&A法律案例剖析》、《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的互联网企业融资策略与法律对策》等主题。因此,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近来已经成为本人从法科学本行向投资学领域渗透的一个支点。

讲到融资,自然不能回避当前揪人心魄的全球经济危机。在关注和思考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过程中,本人首先有感而发的题目是:《从洗劫全球的“金融风暴”看企业治理》,其子标题分为:如何开展精英治理;如何应对司法风暴;如何抓住战略机遇。在这个研究选题,本人对此次全球经济危机进行了基本定位,分析了它对中国企业影响的层面、方式和深度,评价了此次经济大萧条将延续到2026年的所谓“长波效应”,提出“历史定律”和客观条件正让中国进入了一个司法风暴汹涌而起的新时代。作为引题,本人研究了四个小标题:捐出2520亿不能自保的北京建昊集团袁宝璟;拿着烧火棍上阵打虎的北京王码集团王永民;千里之外的丝扣破了,十年之前的败笔晾了;从吏治发展史看即将到来的司法大风暴。

非常感谢北大法律信息网,它拒绝发表这个题目下本人仓促而就的乏味内容。这就为本人从一个更加具体的选题,开展一些更加有趣的研究提供了动力。于是,本人希望把一个包含上百张PPT片子的文件,整理一番,写出一个短文:《看待此次“经济危机”的一个投资学和法科学视角——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的互联网企业融资策略与法律对策》,用它对前段时间的研究历程做一个总结。可是,这个网不能发表带PPT图片的稿件,本人无法刊出全部内容。

见一短文,说历史上有三个精英,分别是曾国藩幕僚、林语堂祖辈挚友等,分别预见了清朝五十年内必灭并不可能偏安江南,二十年内必世界大战并仅有美国可保平安等“大事”。此三人莫不熟读史书,志存高远。读来有趣,但知其谬误。概中华大地,预知此类世事发展者何止百千?超此三儒者,甚心智与作品功力远超孔孟圣贤者,何止千万?仅在春秋、战国,立论之深度与广度在孔孟之上者,亦不乏其人。中华之历史,仅有官宦物事之史,而无民众思虑、争辩、探察之史。有人云,以此之国,何可救世?我辈则云,隐忍自省,克己求仁,争力匮乏,然大义在心,岂不能救世?

经济危机案例范文第8篇

金融危机的发展历程长于经济危机,在过去,金融危机是由于人为因素的投机过度或者商业战争等原因导致,而经济危机时生的金融危机主要是生产过剩所引发,金融危机是经济危机的预兆。

马克思的金融危机思想以货币危机为基础,商品与货币价值形态的对立与转换是导致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原因。其表现之一为商品的买卖之间分离就存在危机的可能,买和卖在时间与空间上分离,因此导致了货币和商品之间的转换具有不确定和随意性,因此导致了商品生产与价值实现间有危机存在;表现之二为信用发展导致了商品买卖活动中的商品与货币在时间上的差异加剧。因为信用可以促使统一货币进行支付职能的多次执行,但是如果企业发生了支付障碍,那么可能会牵连其他企业或者信用机构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社会中支付链条的多处中断,金融危机由此产生。在马克思看来,社会经济活动中,经济危机无法阻止,金融危机为突出表现。一般危机表现为生产过剩与银行信用两种危机种类。在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就属于银行信用类别的危机,也可以称为货币危机,但是与生产过剩也有一定联系。当年主要是由于银行家们要解决资本家的生产过剩状况,并分割超额利润,从而想通过设计超现实的买卖商品金融衍生品来解除生产过剩的现状,但是却导致货币和支付能力不足的百姓在其设计下超前消费,从而将信用资金链延长,一旦资金链过度拉长就会形成货币危机以及全社会的经济危机。之所以商品出现贬值,在于商品不能正常转换为货币,而无法如期偿还债务在于无法让债务转变为现实的货币,而信用货币不充足则引发银行与企业的破产倒闭。马克思认为,金融危机具有突发性、传递性等特点。

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为例,在之前亚洲的飞速经济增长被人们视为契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得到快速的增长,然后就是在此背景之下突然爆发了亚洲金融风暴,让很多国家、企业都有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足以凸显出了金融危机的突发性特点。此外,传递性也较为突出,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下,所有国家的经济都牵连在一起,一旦发生了金融危机,将会快速、有力地波及到更大范围,从最近几次的金融危机中就可以很好的感受到这一特点,金融危机绝对不是独立存在的。其中操纵型主要是由于货币资本家进行货币市场的操纵来达到获取暴力的目的。如在市场上进行公债的抛售,然后得到等额的银行券,相当于是可支配的借贷资本,从而让市场的紧迫情况高涨,如果主要银行联手操作,就可以让这种紧迫情况转变为一种市场恐慌。贵金属外流型主要是国内的贵金属有减少的发展趋势,促使银行的贵金属储备低于市场的中等水平,从而让国家的信用情况受到波及。如果国人对货币形式没有了信任感,那么就会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之所以这样,是由于在这个情况之下,人们希望得到更多现金,过度地支配信用手段。而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市场过剩,信用的迅猛收缩,从而双方面导致形式的激烈化。而信用膨胀型主要是由于信息的错误引导导致了商业投机的活跃,从而导致信用膨胀,进而又让商业投机增高,引发商品过剩而导致金融危机发生。而信用收缩型则与膨胀型相反。举例来说,商品销往远方或者囤积在国内的商人资本的回流速度较慢,数量少,从而银行进行催收货款,或者进行商品购买开出的汇票在商品卖出前就到期,从而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

2马克思主义经济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以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为例,其主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在2008年开始波及到其他国家,是由于美国当时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的大规模破产、投资基金的关闭、股市震荡导致的金融海啸。有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美国金融危机,由此又引发全球金融动荡,进而导致全球的经济危机。在这次危机中,人们开始对按揭证券失去信心,虽然许多国家将巨额资金投入到金融市场中,但是也无法改变危机局势的继续发展。在2008年时金融危机完全处于失控状态,同时引发大型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甚至部分金融机构开始被政府接管。2007年的金融危机,如马克思主义金融思想所认为的,这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不断激化所致。当年的金融危机广泛影响了股市、楼市、银行、保险等多种经济领域,甚至影响到全球所有地方。而当年的金融危机对美国产生的经济影响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次贷危机转化为金融危机,进而引发信贷危机,最后是经济危机。

2007年前的10年左右时间,美国住房拥有量从64%提升到69%,当发现泡沫问题时,美联储进行加息的反应,连续操作了17次,从基准利率提升到了5.25%,但是这加重了次级贷款借款者的压力,同时房价下滑又导致无法让借款者得到贷款,从而贷款违约率情况迅猛提高,并且抵押资产的价值迅速缩水,造成了大批的金融机构发生财务问题,从而破产倒闭。当危机显现阶段,美国的次级债问题凸显,银行金融机构等开始大规模倒闭破产,而为了应对危机,美联储开始进行降息,但是金融机构又相继陷入危机。在危机全面爆发阶段,政府开始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但是同样导致了全球的金融海啸,美国的两大银行面临着破产的窘境,美国政府进而收购美林投资银行,接管美国国际保险、华盛顿互助银行,同时失业率也大幅度提升。

本次金融危机发生与美国国民消费过度超出收入水平,负债情况严重,市场缺乏有效管控,投机、金融衍生工具、高额利润和高收入的无限制状况等都有直接原因。当年的房地产泡沫是危机的触发点,而金融衍生品的超量下有巨大的潜在风险,金融方面的监管水平落后让市场缺乏有效的管制,这些也是人们对2007年金融危机的一种说法。但是这些都没有触及到根本,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本质原因如马克思所说,是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这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在于生产的相对过剩,这种情况不是偶然,而是社会制度所面临的必然问题。生产和商品的供给进行无限制的上升发展,但是资本剥削提高,普通民众贫困日益严重,其购买能力增长放缓或者停滞不前,这种情况就必然导致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周期性发生。而这种金融危机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下,当年的金融海啸已经波及到全球各国,甚至在社会主义中国也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当年沿海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波及。

经济危机案例范文第9篇

在我们调研的诸多跨国企业中,被访者纷纷谈到,除去调整结构、压缩成本、减员增效等措施之外,加强创新,提高产品的性价比是一项重要的策略。所谓提高性价比,换句话来讲,就是提供更好的顾客价值,在顾客价值创新上下功夫。善用价值创新,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是借以度过危机的重要策略,而对于少数有智慧的企业来说,则是变危机为机遇的一大法宝。

在前几年《蓝海战略》风靡全球之时,挖尽脑汁寻求“蓝海”,摆脱“红海”式的血腥竞争成为企业界热衷追逐的目标。而“蓝海战略”的精髓正是价值创新,它关系到为顾客提供空前的价值,从而远远地甩开竞争者。价值创新实际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狭义的价值创新,正如《蓝海战略》中大量案例所阐释的那样,是对行业所提供的传统顾客价值的一种“颠覆式”创新,即,通过重点打造顾客在意的价值要素,而在其他要素上提供适当价值,剔除不必要的要素,不仅能够为顾客提供卓越的价值感受,还能够使企业以低成本的方式实现,获取所谓差异化和低成本的双重好处。

可以说,狭义的价值创新是相对于行业提供的既有价值来讲具有突破性,因而给予顾客强烈的震撼。但是,在一定时期内,重大价值改善的空间是有限的,企业难以持续进行类似的“蓝海战略”。其实,在这些创新行动之后,企业遵循的将是渐进式的价值改善。譬如在康柏公司的案例中,其所提供的ProSignia服务器去掉了顾客基本不使用的某些功能,重点打造顾客重视的文案和打印功能,并显著地降低了价格,为顾客创造了很高的价值。之后,随着竞争者的模仿,康柏又推出新的服务器,并进行了渐进式创新,例如增加可壁挂功能,及时运送,等等,通过延伸了的价值曲线向顾客传递了更多的附加价值。因此,广义的价值创新可以看作是通过各种创新手段提高产品或服务的性价比,把企业创新成果让渡给顾客一部分,从而改善顾客的价值认知,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在经济危机时期,以顾客价值为导向,利用各种途径实现顾客价值的提升和飞跃,是企业摆脱低迷,营造新的发展空间的重要战略。

一、利用技术创新提供新价值

技术创新的价值最终需要体现在顾客价值的改善和提高上。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过程创新,无论是增强了产品的特性,还是降低了生产成本,都应该对提升顾客价值有所助益。这或者表现为顾客所得的增加,或者表现为顾客所失的减少,或者兼而有之。

利用技术创新改善顾客价值是价值创新的重要方式。特别在经济危机时期,能够显著提升顾客价值的技术创新是企业改善经营状况的有力武器。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厦门一家外向型中小企业的业绩在危机中不降反升,而且获得行业巨头的订单,它是怎样做到的呢?

作为行业的新进入者,厦门大恒科技有限公司在现有防雷保护器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创新,大大提升了产品的使用价值。传统的防雷保护器在遭受雷电电击释放能量的过程中自身容易燃烧,很可能导致周围物质被引燃,造成宿主设备元器件的损伤。通过技术创新,该公司的产品在电击后能量释放物质化作一缕青烟,不会引燃周边物质。这项技术对于某些需要安放防雷保护器的价值昂贵的成套设备来讲,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但作为易耗品,该产品价格要比普通产品高出一大块。在当前经济危机情况下,企业普遍紧缩开支,其产品与价格策略似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公司频繁参加国际国内行业展览,购买者趋之若鹜,订单如雪花飘来,2008年业绩提升一倍,出口率高达75%,并和MOTOROLA等国际大客户达成了合作协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精明的采购者深知,作为易耗品,从产品生命周期总拥有成本的角度,该产品成本实际上低于普通防雷保护器的成本。对于某些行业来讲,因为该产品有效地保护了宿主产品,其价值性要远高于其价格。因此,该企业生产的避雷器一经推出,便得到大量的订单,企业也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虽然并非每个企业都具有开发突破性创新产品的能力,但如果我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到顾客未被满足的需求,并扎扎实实地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收获还是会很可观的。例如,专业生产空芯线圈、音圈等产品的内田电子就是看到了顾客对加工精度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并持续专注于渐进式技术创新的典型。该公司是一家中日合资企业,虽然企业规模小,但在其专业领域内却是有名的“隐形冠军”,市场份额一度达到70%。针对很多电子产品日益微型化的需要,公司总经理加强本土技术研发,对设备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将机器加工精度由原来毫米级提高到微米级,目前已经能够达到0.2微米。技术创新锻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成为冲破经济低迷影响的发动机。在小型跨国企业纷纷撤资的浪潮中,内田电子成为留守企业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二、利用经营模式创新提供新价值

从《蓝海战略》所倡导的观点来看,价值创新的原意更多的是经营模式创新。其中列举的无数案例,无论是太阳马戏团、黄尾葡萄酒,还是西南航空公司、美体小铺,都不是靠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创造了非凡价值,而是发掘了全新的经营观念,采取了与行业既有企业不同的经营模式。在经济危机中,对经营模式进行再思考,也是寻求应对和突破的一种思路。

以面包新语(BreadTalk)为例,它并没有改变连锁烘焙行业的产品,改变的是产品的呈现方式,却赢得无数消费者的青睐。面包新语从产品名称、品牌故事,以及面包房的设计等方面,为目标客户打造了一种不一样的顾客体验。面包新语为其面包取了各种有趣的名字,例如,“上海侬好”、“虾米袋子”糅合了各地方言,“大地震”、“太空5号”则紧扣时事热点,“香菇六婆”、“古道热肠”引发出奇思妙想。面包新语还为每个面包制作了美丽的品牌故事,并将之写在牌子上放在面包旁边。这样,顾客不仅能够品味到面包的好味道,还能真正“读”懂这些面包,面包新语就这样与顾客“Talk”起来了。不仅如此,面包新语在面包的制作中还融入了大量的创意。比如“辣松”是把辣味加入肉松面包,而“大地震”则是把奶酪融入面包。这些创意带来了美妙的滋味,也带来了源源客流。但这些创意不是不能模仿的,别的面包店也能做得到。面包新语的独门绝技是“做给你看”。当消费者亲眼看到明亮的玻璃房间里厨师一步步的操作,当烤箱打开香喷喷的新鲜面包的味道飘出来,没有人能拒绝这种诱惑,这使整个购物体验增添了更多的娱乐色彩。竞争对手能够开设一两家旗舰店提供类似的体验,但没办法做到100家门店都保证同样的品质。面包新语的背后有一系列支撑体系,包括供应链、配送体系、信息系统等相互配合,最终形成难以模仿的全新客户体验与经营模式。

无独有偶,网络电影租赁公司Netflix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引入革命性的新业务模式,在经济危机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增长。该公司拥有巨大的影片库,顾客可以在其10万部以上的影片中在线搜索,下单后Netflix通过美国邮政公司将DVD送达顾客手中,一天即可到达。该公司的最大特点是:月租费制、无限制租期,以及顾客收发DVD完全免费。月租费制使会员只需月缴 8.99到16.99美元即可随心所欲挑选自己想看的影片,顾客一次最多可租借3张DVD,且完全不限制租借时间,不收任何逾期罚金,这给顾客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顾客若想再看其他影片,就需要先归还先前的影片,每归还一张影片,网站就会立即根据顾客设订的预约清单,寄出下一张影片。这种机制保障了顾客能够及时归还租借的DVD。顾客也不必为收发DVD支付任何邮资,因为来往邮资已经由Netflix买单,例如,寄给顾客DVD的信封里就有一张邮资已付的信封,为顾客归还影片提供了贴心服务。不仅如此,该公司网站还增加了即时下载电影功能,让现有用户有更多选择,不用等待就可以即时下载自己喜爱的电影。Netflix提供的租借方式轻松便捷,让顾客倍感超值。Netflix的经营模式把顾客价值与信息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大幅降低了经营成本,还吸引了大量新客户,成为美国在经济危机中的“早期成功者”。

三、利用创造性拼凑提供新价值

创造性拼凑(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是指充分发掘和利用手头资源的价值,通过资源的新组合,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按照彭罗斯的企业成长理论,企业的同一资源能够服务于不同的目的或用途,成功的企业善于为其资源找到新的更高效的利用途径。创造性拼凑正是要重新评估手头资源的新价值,并创造性地运用于顾客价值创造中去。经济危机中蕴含的变数,为企业重新审视自身资源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在创造性地拼凑现有资源并获取成功的公司中,麦当劳的集中式订餐服务麦乐送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麦当劳发现,企业当前资产(消费者群体、品牌、门店、供应链系统、人力资源、促销资源等)存在被低估的成分。比如,门店生产加工设备的生产能力在餐厅开张之初已经确定,并通过固定资产折旧等形式计入沉没成本。在成熟的、业绩稳定的店面,这部分资源往往被视而不见,或者普遍认为已经物尽其用。然而,在高峰时段,门店内人满为患,所有座位都被顾客占用,但还是有很多人在柜台前等候。明明存在顾客需求,却没有多余的就餐区来满足这部分需要。同时,后厨食品加工设备和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似乎并没有完全发挥最大价值。潜在需求和供应能力都存在,但这部分可能的营业额白白流失。麦当劳重新定义了这些资源,通过400送餐电话将既有资源用新的、创造性的模式结合在一起,戏剧性地创造出麦乐送的价值。麦当劳是怎么做的呢?

原来,麦乐送服务意在整合消费者的外卖需求,将单店外卖业务整合为集中式外卖。消费者通过400电话给呼叫中心;接线员记录顾客的需求,通过网络系统把订单送至距离消费者最近的门店;门店外卖经理在计算机上确认订单,厨房开始准备食物;外卖员拿到载有顾客需求、电话、地址的外卖单和产品上路,在指定地点交货收款。由这一系列流程可知,麦当劳是在利用创造性拼凑撬动资源的潜在价值。麦当劳通过统一的订餐电话把顾客需求集中起来,就有可能调剂余缺,把一部分顾客需求转移到尚有余力的门店中来;同时,这也分流了顾客,增加了销售收入。剩余的生产加工能力本来就在那里,不需要重新投资便可利用。这样既有效地挖掘出现有资源的价值,还能够满足甚至扩大顾客需求,如此企业与顾客双赢之举,何乐而不为!

四、利用外部经营资源创造新价值

在经济危机中,有些企业可能面临经营困境,这给有实力的企业实施并购战略带来契机。同时,经济的不景气也使非直接竞争企业之间惺惺相惜,为可能的合作创造了机会。因此,企业应善于利用各种方式,发掘外部资源的价值,并通过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为顾客提供新价值。具体讲,并购和合作联盟是两种主要的方式。

第一,并购方式。经济低迷期往往存在大量待售的低价资产,这为继续留在行业中经营的强势企业提供了有利可图的机会。资源使用潜力与协同作用将成为新价值创造的发动机。

例如,英国金融服务机构巴克莱(Barclays)在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过程中,就积极行动,想尽办法克服各种法规和其它障碍,在雷曼兄弟9月14日申请破产保护仅仅几天之后,就收购了雷曼兄弟的资产。而且在收购交易完成之后的几小时内,曼哈顿第七大道745号的雷曼兄弟招牌已经改成了巴克莱的蓝色标志。此举为巴克莱扩张证券业务、实施业务分散化的重要一招。其神速并购堪称经济低迷期巧抓机遇的典型。

此外,在实地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移动连接件生产企业安费诺(天津)电子有限公司利用危机低迷时期,沿着产业链并购了若干供应企业,从而把原来分散于多个企业的价值活动整合起来,从源头上克服了曾经令人头痛的质量问题。整合后的安费诺通过进一步的工艺改进和创新,实现了更低的成本,还提高了最终产品的质量。不仅竞争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企业发展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二,合作联盟。面临整体经济形势上的困境,有些企业把合作作为应对危机的一种手段。例如,通过联合研发或销售,为顾客提供新价值;或是加强产业链合作,提高总体效率,降低成本,等等。合作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协同效应,不仅有可能节约双方的经营成本,还有助于提升各自产品的竞争力。麦当劳深谙此道,其麦乐送采取的就是委外合作的方式。

麦乐送集中式送餐服务中有两个关键资源,一是接线员,这是消费者打电话订餐首先要接触的界面;二送餐员,这是把产品送达消费者的必要通路。然而,麦乐送的服务人员,不管是接线员还是送餐员,都不是麦当劳的员工。麦当劳是怎么做的呢?原来,麦乐送租用电讯盈科的呼叫中心,利用其现成的设备、线路、人员,按照实际电话数量付给相应租金。外卖员外包给人力资源公司,麦当劳负责培训和制定监督服务标准。显然,外包模式节约了大量的初始成本投入和后续的运营维护费用。麦当劳的想法是,作为餐饮企业,没有必要把时间精力放在像呼叫中心管理这种不熟悉的领域。同时,送餐业务不是一下子就进入稳定期。随着消费者接受程度、覆盖餐厅数量、促销强度的提升,麦乐送的业务量逐步成长,对呼叫中心坐席数量、外送员的数量,也需要不断增加。这样一来,可以针对当前的业务水平适度追加投资,避免财务风险。

本文列举了企业价值创新的若干途径,它们共同的特点在于关注顾客价值、发挥企业的创意。没有顾客,企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不搞创新,企业就难逃淘汰出局的命运。基于顾客价值的价值创新战略对于企业应对经济危机、寻求高成长至关重要。价值创新不是企业的某一次战略行动,而是企业应该长期坚持的战略导向。企业只有以价值创新为指导思想,转换应对危机以及企业发展的思路,才能早日走出经济低迷的影响,打开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金,莫博涅著,吉宓译,蓝海战略[M],商务印书馆,2005.

[2]Berman、Davidson、Longworth和Blitz,新经济环境下的制胜之道:聚焦价值、机遇和速度[Z],IBM商业价值研究院网站www.省略/cn/services/bcs/iibv/.

[3]田新,外卖大比拼――高科技下的“新业务”[J],企业管理,2009.2.

经济危机案例范文第10篇

20年来,全球许多专家、学者在不断唱衰中国。更有预言中国将爆发经济危机者称:无论是不同立场的严肃学者,还是躬身实业的真正企业家,都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危机的到来不可避免,严冬很快就会降临。

经济危机真的不可避免吗?

“生产过剩”是一种错觉

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之前,经济危机理论以“生产过剩论”为主。在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1868年问世前后,经济运转会随着金融动荡,大约每隔十年周期“抽一次疯”。那时金融危机过后,大量商品滞销、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老板破产。经济学家就认为,危机是盲目生产了过多卖不出去的商品所致。事情的真相其实不然。

不论生产过剩,还是有效需求不足,都会在危机爆发前出现物价下跌和库存增加等先兆,而且这种过剩和增加会是一个缓慢、阶梯攀升的过程。否则,经济危机随时可能爆发。而且,过剩到爆发经济危机程度的生产能力,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生产规模的扩大需要时间。在扩容的过程中,哪个企业和工厂都不会看着自己的库存慢慢增加到会让公司倒闭的程度还在继续生产。

从统计数据看,全球金融风暴前,美国物价指数2005年为100.0,2006年涨到103.2,2007年为106.2,金融危机期间不仅没有下滑反而持续上涨。

库存情况则异同。2007年美国库存总量不到345亿美元,2006年为670亿美元,降幅达48.5%。到了2008年,库存甚至出现了-320亿美元的逆反。

2007年10月开始,中国股价跌了一年,从6146点直落1624点,跌去三分之二。但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发生经济危机,这是因为股价大跌后,中国的民间居民总消费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从2007年的9.55万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0.97万亿元、2009年的11.57万亿元,没有丝毫颓势。

其中,非居民消费所占总消费比率从2007年的27.3%增加到2008年的27.6%、2009年的28.3%。表明中国政府消费有增无减,对市场信心的恢复具相当正面的作用。此前三年(2005年-2007年)中国的物价指数分别为100.0、101.5、106.3,也没有任何萎靡和沮丧。

从库存增减看,2005年中国库存总量3623亿元,比2004年的4050亿元下降了约10.5%。如果存在生产过剩,怎么会没有任何迹象?

经济危机的爆发是金融危机剧烈动荡后,“恐缩”(恐慌性需求萎缩)造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危机是被“吓”出来的。

消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萎缩的?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中,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后美国的居民消费总量是从2008年10月开始的,持续到2009年6月。美国的居民消费总量2009年为9.8万亿美元,2008年为10万亿美元。而在2008年以前的八年间,消费每年都在持续增长,从未畏缩不前。

在金融风暴的裹挟和恐吓下,2009年不仅美国,全球的居民最终消费都在下降。2009年全球的居民最终消费为29.27万亿美元,比2008年净减少了722亿美元。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因为是年中国等国家的消费并没有衰退。这就是全球经济危机、市场衰退、收入下降的根源。

日本1990年经济崩溃,股价和房地产价格同时暴跌,但也并没有引爆社会恐慌。居民消费不仅没有“恐缩”,反而在1990年以后的四年持续攀升。从1990年的239.6万亿日元,一路上扬到1991年的251.6万亿日元、1992年的261.3万亿日元、1993年的266.6万亿日元。因此,当时日本的金融危机并没有爆发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危机。金融危机只是金融投机市场剧烈动荡后,金融界内部出现的动荡和危机。其结果,最坏也不过是金融界内部的重新洗牌、财富的重新分配。

1990年日本泡沫崩溃、金融动荡后有百年历史、25万员工的“住友银行”实际上倒闭后,也不过是被其他银行“重组”了事。而在中国,几乎全部银行体系都在国家手里,任何银行绝无暴毙的可能,最坏的剧目最多也不过是上演银行界的重组而已。因为金融危机不管动荡如何剧烈,社会财富并不会有一分钱的“消失”或“蒸发”。只要社会不慌,只要正常消费没有突然减少,经济危机永远不会发生。

1929年的“被”过剩

那么,100年前的经济危机,是不是跟现在不一样呢?1929年,美国爆发了全球迄今为止最为惨烈经济危机,25%的人失业、大量工厂倒闭、整个危机期间有1000多人自杀,1929年10月29日股市暴跌的当天,就有11人跳楼自杀。

但是,在1929年股价暴跌之前,整个美国经济异常繁荣,汽车生产量突破年500万台,各种划时代的家用电器脱颖而出,整个上世纪20年代可以说是美国人记忆中“最好的年代”。

大萧条前三年(1925年-1928年),美国的物价水平没有出现下滑,甚至有所伸展;库存水平一直保持平稳,没有发现突然增加。就是说,一切灾难都发生在股市暴跌之后,恐慌传染到整个社会,民众为了“备荒”消费突然减少,才有了所谓的生产“被过剩”。经济危机前,“生产”一点儿也没比过去增加,商品也没比过去“过剩”。

例如,1930年,美国人的牛奶消费量突然减少了3亿磅,才有了教科书上“生产过剩导致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的经典案例。实际上,当时不光牛奶,咖啡的年消费量也减少了360万公斤,但却少有人知,因为咖啡是可以存在仓库里的。就是说,凡是可以存起来的商品,虽然也都“被过剩”了,但老百姓没看见。

经济危机既然是被“吓”出来的,是民众对市场和政府丧失信心的结果,危机前最忌讳的就是恐吓民众。所以,不要用危机吓唬自己,更不能用“备荒”怂恿百姓。没有经济危机,恐吓也会“吓”出经济危机来。

百姓不慌,金融危机最多不过让金融界内部重新洗牌,赚钱的吃掉赔钱的了事。社会财富既然不会减少,大众收入也不会有任何下降。面包不会少,钱包也不会瘪,有什么好惊慌、有什么要备荒的呢?

金融危机是“炒”出来的

其实,不论是金融危机还是股票崩盘,跟普通百姓真的是关系不大。所有进入金融投机市场希望一掷千金的人,至少他们是有闲钱的人,那些路边的乞丐是不可能去炒股的。

股市波动,大赔大赚的结果不过是有钱人口袋里的钞票换了不同的主人,跟没有跟风入市的普通百姓没什么关系。除了那些抵押了房子和地、抱着不成百万富翁就跳楼的人,股市的损失本来不应当太多影响到日常生活。

所以,不管金融投机是否失败,普通百姓都没必要惊慌,更无需改变自己的正常生活。金融投机不论怎么动荡,都是有钱人的事。即便是股市亏了,减食缩衣也基本无济于事,从正常生活省下来的那点钱,还不够塞牙缝的、绝无可能补回炒股赔的钱。车到山前必有路,惊慌失措的成了失眠症,看病更得多花钱,得不偿失。

只要在金融危机之后,整个社会岿然不动,危机能耐你几何?即便金融危机已经发生,国家面临“恐缩”即将蔓延的危险局面,类似于“我们必须在第一场暴风雪到来之前,准备好过冬的充足燃料”之类的忠告,也相当于釜底抽薪。不是不可以,而是万万不可以。

只要自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能生产出全世界都抢着买的好商品,那你就是上帝。新西兰就是你的牧场、瑞士不过是手表车间、法兰西就是你的葡萄园、美国和印度就是你的棉花地。不为别的,就因为别人进寻求刺激和侥幸的时候,你在忘我的工作。所有这些,都将是上帝对勤劳人群的褒奖。

炒股等金融投机会直接激起股价等的大起大落,物极必反达到泡沫极限后的崩盘,又会引发金融恐慌,恐慌一旦蔓延到整个社会,消费才会突然减少。故此,可以说经济危机也是金融投机市场“炒”出来的。

那么,在经济周期、经济危机和经济泡沫的背后,是什么力量在推波助澜呢?是“热钱”。这些钱的聚所就是金融投机市场。投机炒作推起的资产价格上涨就是“泡沫”。

“郁金香泡沫”到“南海泡沫”和“密西西比泡沫”间隔了100年,再到1929年大萧条间隔了200年,大萧条再到上世纪70年代前后的泡沫应当有40年,此后再到1987年的美国和1990年前后的日本、北欧泡沫,2000年前后的科技股泡沫、以至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

十年一次说的夸张了点,反正兜里钱多了就发一次烧是没跑的,但折腾一次之后,等兜里再鼓起来需要一段时间,这就会形成“周期”。经济危机的周期就是积蓄闲钱的周期;有钱之后的一搏,又成为泡沫的周期。所以从根上说,经济危机的周期就是泡沫的周期。

包括炒股在内的所有金融投机交易,有人愿意参与、愿意拿自己的信用和金钱去试试手气、赌一把,这和去拉斯维加斯和澳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本身无可厚非。更何况,金融投机市场是政府允许的合法营业、照章纳税,何过之有?因此在非危机期间,政府的首要职责就是抑制泡沫,管住金融投机市场。但问题是,一旦金融投机引发了经济危机,给那些没去炒股的普通民众收入造成大幅下降,法律上是不是有个责任问题?

经济危机的损失有多大

金融危机给社会财富和社会总资产带来的损失,相当有限。金融投机本身是一种“零和博弈”――所有人赚的钱、和所有人赔的钱最终会是一个零。金融危机只不过是一次豪赌之后的财富大洗牌,大部分投机人的钱,进到了另一少部分人的口袋。一些金融机构因亏损倒闭,也不过是被另外那些赚走了他钱的金融机构吞并而已。

金融危机中金融体系出现混乱,例如1990年日本股市泡沫崩溃,东证股指从38900点跌到约16000点,下跌了三分之二,当时确实造成了金融危机。日本四大券商之一的山一证券等数十个金融机构破产,最大的野村证券也陷入亏损。北海道拓殖银行、住友银行等上百家银行破产后被“重组”。

相反,经济危机却截然不同,经济危机会造成GDP的减少,这与单纯金融危机的后果有天壤之别。GDP的减少是不可弥补的,而金融危机不过是财富再分配。即便日后经济复苏,GDP还会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但经济危机期间造成GDP下降的部分,却一去不复返了。

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科技股大跌后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使全球GDP从2010年的31.98万亿美元下降到2011年的31.82万亿美元,账面减少了1594亿美元。如果按照没有发生经济危机的“常态增长”计算,2000年以前几年,全球GDP的年增长3.18%,没有经济危机2001年的全球GDP应增长为32.99万亿美元。这样,经济危机实际上造成了全球GDP减少了1.02万亿美元。这差不多相当于中国1987年全年的GDP总量。

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后,2009年全球GDP从60.90万亿美元减少到57.62万亿美元,账面减少3.28万亿美元。即便按照5%的经济增长率(全球2007年的实际GDP增长率为9.86%)计算,会比常态增长减少6.32万亿美元,差不多是2007年中国和日本GDP的总和。

从就业角度考量,2000年科技股大跌,造成全球GDP减少1594亿美元,按照人均1万美元计算,全球会减少就业1594万人;如果按照常态增长收入减少1.17万亿美元计算,则会增加1.17亿人失业。

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更为严重,全球GDP实际减少3.28万亿美元,按照人均2万美元计算,全球会减少就业1.64亿人;如果按照常态增长收入减少8.39万亿美元,全球就业将减少4.19亿人。

仅美国2008年就有800万人沦为失业者,这还不包括兼职工作或不参与劳动力市场(未登记失业)的失业人口。如果包括这两类人,美国2008年的失业率将从10.8%飙升到17.5%。这意味着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失业。而且申请伤残救济的人数增加了23%,因为伤残救济补助的钱更多、时间更长。

2008年金融风暴中,2008年和2009年全球失业人口比2007年实际增加3624万人。按照全球GDP实际减少3.28万亿美元、人均年收入2万美元计算,意味着全球其他31.5万亿就业人口平均每人收入实际减少809美元。如果不是平均每人收入下降809美元,全球至少将会再多增加失业1.27亿人。

经济危机造成了这么大的收入直接损失和失业,这些都该由谁埋单?

总而言之,不是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危机,而是经济危机导致生产过剩。理解了这一点,经济危机就读懂一半了。中国经济增长这根弦已经在年均10%以上的极高速度下紧绷了30年。这是中国人在恩格尔系数接近40%、积累率高达48%-52%的极端环境下支撑的。这意味着中国人食品之外的消费,也就仅仅是收入的10%。极端总是不得持久的,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度放缓,势在必然。拿着7%的极高速增长当软着陆,会把国家逼入绝境。退一步,海阔天空。

上一篇:化学考试技巧范文 下一篇:超声医学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