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21 23:34:38

社区老年工作计划

社区老年工作计划篇1

宣传,深刻领会精神。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契机,认真学习国务院颁布的

“xx”规划纲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时事政治和法规

法律。并联系实际,加强对学员的思想教育,提高认识,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推动公兴老年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 认真上好第一课堂,精心组织第二课堂,积极拓展第三课 堂。本年度,我校仍然

已坚持教学为中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第一课堂内容主要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事

政治、法律法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xx大精神,健康保健知识等。每月由本部统一安

排教师到各辅导站上一节课,其它课由辅导站安排。第二坚持以人为本,以诚待人,以理服

人,以情感人,拓展第二课堂,突出“学、 乐、为”。积极开展第三课堂,本年度第三课堂活动,主要是本部与各辅导站之间,辅导

站与辅导站之间,班与班之间,开展联谊交流,将文化送到各社区辅导站。通过各种学习,

活动形式的开展,更好地促使老年人融入群体,融入时代,融入家庭,才能做一个新型的市

民和健康的老人。

三、继续抓好八个坚持,使各项工作协调开展

1、 坚持每月二次的校务会;

2、 坚持每月一次的各辅导站负责人会;

3、 坚持每月一次由本部派教师到各辅导站上课;

4、 坚持组织学员参加每年一次的老年体育运动会;

5、 坚持每年一次的文艺汇演或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

6、 坚持对困难学生的资助;

7、 坚持对工作的考核;

8、 坚持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保持高度一致;

四、强化管理,构建和谐 强化管理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要办好一所学校,除资金,师资,场地外,关键

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在201x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管理和考核办法,使学校的管理更加

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把公兴老年大学办成老年人求知的校园、温心的家园、健康的乐

园。

五、努力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各辅导站应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本站重要工作之一,充 分发挥老年人的作用,积极配合关工委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争当一个合格的爷爷、奶

奶。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尊老爱幼,孝道文化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

六、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力争一年办4期公兴老年大学“校园生活”刊物。扩大

公兴影响,使社会更加知我公兴,爱我公兴,为公兴的发展贡献力量。

七、期末举行散学典礼,暨庆祝元旦文艺汇演。

八、几点要求

1、本年度各辅导站新编排3-4个新节目,本部4-5个节目。

社区老年工作计划篇2

【摘要】在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面对了新的挑战,为更好的促进我国人口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本研究对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计划生育;新时期;挑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R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15-02

计划生育政策自1979年开始,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面对我国人口控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促使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人口数量有效控制、人口素质显著提高等。但是,在新的时期,计划生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统筹各个问题,更好的实现人口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

人口问题在仍然是制约我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有研究表明在过去的计划生育工作使我国少生了至少4亿人口,这对缓解人口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更是不可松懈,虽然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被控制,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的数量仍然不可忽视,在现在总人口仍以每年800-1000万的速度在增长,这将给未来的就业、公共资源的消耗造成巨大的压力。虽然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是还不是人才大国,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才大国的任务还很艰巨。由此可见,新时期的计划生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 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人口老龄化问题: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以来,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剧。2004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将超过4亿,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37亿。而且80岁以上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比重也将不断增加,2001~2020年为12.37%,2021~2050年升到21.78%,2051~2100年将高达25%-30%,因此老龄化问题形势十分严峻。这给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由于在城市当中,实行独生子女的政策,绝大部分的老年家庭开始出现空巢现象,给老年健康和老年养老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社会各个基层对是否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工作有了不同的意见,甚至有人提出要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在老龄化的时期,如何更好的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是计生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2 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性别比例失调是面临的又一个挑战。在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8.5,但是到2007年这个比例上升到120.2,在201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男女比例继续失衡。这对未来社会的稳定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然男女比例失衡是存在一些原因的,如思想观念的影响,在过去生男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计划生育对性别鉴定的执行监管不力,早产了女性胎儿的中止妊娠,这种选择性的生育加大了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趋势。

2.3 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虽然我国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国家,但是如何稳定这个水平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计划生育政策贯彻的较好,生育水平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同时计划生育的理念也深入人心。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超生的现象还存在,计划生育工作的任务还是很沉重的。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先富起来的人开始有了超生的想法,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去担负违反政策带来的经济惩罚。这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内陆地区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水平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个都给稳定低生育水平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4 流动人口的生育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中指出,在2009年全国流动人口总数为2.11亿,已经占全国人口的很大一部分。而且流动人口中的年龄构成中以青年和中年为主,这给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在流动人口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 对策研究

3.1 深化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面的思想意识:促进婚姻和生育理念的转变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之一。过去“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等传统的旧思想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在农村地区,更为明显。因此需要加强宣传教育,使计划生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需要创新宣传形式,改变过去传统的宣传方式,借助互联网络、公益平台等新型的宣传媒介,对计划生育的新理念,新思想等带给社会。

3.2 深化改革体制,实行统筹发展的计划生育政策:在过去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主要提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宣传口号,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变化,不能单纯的提出这个口号。需要从全社会的层面出发,进行统筹发展,实现人口的结构的合理化。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要从全社会的层面出发,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实行新的模式。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如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全民在进入老年时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3.3 关注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问题:针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问题,实行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流动人口在工作的地区需要进行人口登记,有所在地区的计划生育机构负责相关的健康教育工作。实行区域合作模式,改变传统的单一模式。人口的流动使很多户口所在地的计生部门很难对其服务对象进行关注,而区域合作可以使不同地区的部门对所服务的人群进行更好的了解。以机制创新为基础,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3.4 严格控制性别结构,防止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现象已经在人口普查中显现出来,如何控制比例的进一步扩大显得尤为重要,这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人口的可持续发展。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之外,还要严格控制性别鉴定,加强全社会的监督力度。

总之,在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面对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在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之下,开创一个新的水平,为未来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友华,徐愫. 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26(2): 5-11.

[2]陈红菊. 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深化计划生育宣传教育.[J] 中国健康月刊. 2010, 29(10): 180-181.

[3]赵冰清. 新形势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如何发展.[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5, 11: 690-691.

社区老年工作计划篇3

论文摘要: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几十年来的严格执行,很好的控制了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从根本上保障了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果,所以说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随着第一代计划生育夫妇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进人老年,老年保障问题逐渐显现,如何切实保障他们的老年生活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别从政策角度、经济角度和法律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计划生育与养老保障的关系,并提出相关法律建议。

与马尔萨斯的“人口决定论”相反,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认为社会生产不仅包括物质资料生产,还应当包括人类自身生产,二者构成了社会生产内部的矛盾对立体,社会生产正是在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中发展的。但两者不是并列的,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自身的生产有决定作用,人类自身生产对物质资料生产有反作用。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自身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物质资料生产的性质决定人类自身生产的性质,二是物质资料生产决定人口发展的基本趋势。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人口控制理论的基础。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所特有的一项制度,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这项制度得到了全国上下高度贯彻,现在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特别是一些老少边贫地区。究其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我国城乡分离的二元结构所致。在我国城镇居民有各类社会保障,城镇居民的养老问题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较小,而就全国整体范围来看,现在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部分缺失,他们的养老基本上是靠家庭养老,计划生育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家庭人口数和家庭结构,由于制度的缺失必然导致农民养老问题凸现,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少边贫地区陷人“贫困——超生——越贫困”怪圈原因,故本文将探讨范围限定于我国农村的计划生育和农村的养老保障。

一、从政策角度分析农村计划生育与养老保障的关系

(一)计划生育政策贯彻前的农村养老保障

1.新中国成立至1958年。1956年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缺乏劳动力或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在生产上和生活上给与适当的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的吃、穿和柴火的供应,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葬,使他们生养死葬都有依靠。此即五保户政策的由来,但是对于全体农民没有统一的养老保障政策,农村养老保障仍然延续几千年的传统——家庭养老。

2.1958年至1978年。1958年我国建立制度,农村养老保障依靠集体与家庭共担来完成,但是由于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私有化被消灭,农村家庭的收人来源是按人头分配的,集体经济的平均性特点无法调动生产的积极性,既是经济组织又是政府组织,农民的养老保障从源头上来说是靠集体完成的。

(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的农村养老保障(1978年以来)

我国的人口控制问题最早应追溯到1953年,只不过当时未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后农村家庭子女数显著下降,农村家庭结构改变,即成为祖父母、外祖父母四人,父母两人和独生子女一人的“四二一”结构。计划生育政策明显改变了养老保障模式,目前普遍认为“四二一”结构家庭的养老负担严重。其实中央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1980年发出的《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指出:“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到40年后,一些家庭可能出现老年人身边缺人照顾的问题。这个问题许多国家都有,我们要注意想办法解决。”

同一时期我国也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于农民来说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这一制度再次将土地收益权赋予农民,从而为恢复农村家庭的保障功能奠定了基础。从1986年开始,农村探索性地开展了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到1997年底,已有7542万农民投保。但1998年以后,农村养老体制改革工作陷人了停顿状态。2004年,农村劳动力参保数量为5378万人,比1997年减少了2164万人,下降幅度达到28.7%。农村劳动力参保数量占农村劳动力总量比例同步下降,由1997年的15.4%下降到2004年11.0%。究其原因,这项试点改革的开展更多的是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实施的,农民要等10至20年才能获得实际收益,同时由于政策的不确定风险,农民不愿意为10至20年后的不确定性的收益埋单。

从计划生育这一政策执行前后两个时期,我们看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改变了农村家庭子女数和家庭结构,也就事实上改变了农民的养老模式,这就迫切需要社会养老制度来保障,但是我们从农村养老试点的参保人数和规模上来看,试点是不成功的,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大环境下,部分地区出现了计划生育反弹的现象,农民重新回到养儿防老的老路上来。所幸的是2004年,中国政府开始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的试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夫妇,每人从年满60周岁起享受年均不低于600元的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奖励扶助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但是此项政策还未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

二、从经济角度分析农村计划生育与养老保障的关系

农村养老需求是指农村居民在既定的收人范围内能够而且具有实际支付能力的养老需求;农村养老供给是指通过各种养老保障业务活动满足农村居民养老保障需求的行为过程。在我国现存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下,养老服务需求非常强烈,表现为农村中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养老需求,农村中计划生育户的养老需求,以及包括农村社会在内的整个社会的需求。影响农村养老需求的因素也很多,这其中又有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之分。现行农村养老供给体系是由家庭保障、社区保障、市场保障和政府保障共同形成的保障组合,各种保障类型又有其独立作用性和相互替代性。

1.家庭保障。正如莫迪格里尼亚指出的那样,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储蓄随人口的稳定增长率递增,但两者并非因果关系。真正影响储蓄率的是人口结构,特别是工作人口和非工作人口之间的比率是最为重要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轻一代是有义务照顾家庭中的老年人的,而在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后产生的效应,即颠覆和破坏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这迫使人们增加储蓄以自我养老,生命周期财富的积累作为孩子的替代变得更加重要。但是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用以自我养老的储蓄如何克服通货膨胀的危险。

2.社区保障。所谓社区就是若干社会群体(家庭和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和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我国农村具有互助的传统,社区保障就是这种传统的延续,其经济基础是社区经济(乡镇企业)。但是社区养老保障又是一种不稳定的养老保障形态,它也具有负作用。从一个社区范围内来看,社区养老保障有助于横向平等,但是从整个社会看,社区养老保障有可能加剧社会横向不平等。可见社区养老并非长久之计,制度设计时应考虑最终将其纳人国民保障体系。

3.市场保障。应该肯定商业保险(市场保障)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从供给方看,其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需求方看,是否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社会传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保险市场价格等。

4.政府保障。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家庭保障的对象是家庭成员、社区保障的对象是社区成员,市场保障的对象是具有购买能力且愿意购买商业保险的农民,他们都是针对特定人群的保障,而不是面向整个农村社会的。而政府保障是靠法律的强制性来实现的,他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尼古拉斯·巴尔说过,“私营养老金只能提供有限的指数化,而超出部分的保险最终必须落到政府身上,”“很明显,如果政府来提供这种防范通货膨胀的保险,那么它就不是一种真正的保险(因为它不可能成为),而只是一种税收/转移形式”。

面对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各种保障方式变化表现不一:家庭保障通过增加储蓄以应变;社区保障和商业保障总体来说未出现明显的、有针对性的应变,这是供求双方共同平衡的结果;而政府保障的应变是最具针对性,也最有现实意义。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评估,国家在“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上每投人1分钱,将带来4元钱的产出,投人产出比是1:40。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所起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供给,以看得见的手的方式直接干预了农村计划生育户养老保障市场;从另一方面看,响应计划生育号召的夫妇是农村中为国家和长远利益而牺牲家庭和眼前利益的先进群体,必须给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户必要的补偿、奖励,让农村计划生育户在养老上有保障、经济上有实惠。

三、从法律角度分析农村计划生育与养老保障的关系及制度化建议

在国际上,社会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vulnerable groupo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根据其成因的不同,弱势群体可分为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两类。前者主要是基于生理原因,如老弱病残等;而后者则主要是基于社会原因,如社会改革等。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改革和结构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群:1.失业人员;2.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3.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村劳动者。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市倾斜政策导致农村发展滞后,制度上的藩篱造成社会的进步不能良性互动地带动农村的发展。

相对于农村中其他未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户来说,农村计划生育户更可以定义为社会弱势群体,他们还面临着较他人更多的养老风险。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一旦出现子女意外致伤、致残甚至死亡时,计划生育户的养老问题即刻便显现出来,从社会到国家都有责任去关心、救助,使其父母有一个较稳定的生活来源和老有所养。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生育制度安排在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农村计划生育户这一弱势群体的存在与计划生育的制度安排有着必然的联系,他们只是体制转型中社会代价的承担者,因此从逻辑上看,政府有责任保护他们的权利,保护他们的权利是政府义不容辞的义务。

我们应该从法律上确立保护农村计划生育户这一社会弱势群体权益的制度,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

1.将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我们可以从开始于80年代中期的中国农村的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看到前车之鉴,按照官方提供的数据,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其实不是在逐年扩大,而是在逐年缩小。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方面是肯定的,试点工作依据的是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地方政府在执行时更多的是出于政绩的考虑,当试点工作不再提到政治高度上的时候,工作绩效自然下滑。政策和法律是既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它们的联系表现在对经济活动都有调节作用;它们的区别在于法律调节的强制性和政策调节的导向性。只有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才能稳定有效的推进这项于国于民皆有利的制度。

2.需要制订更加细化的执行办法和实施细则。有了一项好的制度,并且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后如何实施到位才是根本。我国地大物博,人口分布不均,经济发展在各地区间也不平衡,对于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的要求也不一尽一致,保障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建立分地区分类别的保障模式,对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应考虑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3.建立和健全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运行监督机制。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潘玉贵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会上披露,试点地区在探索中建立了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和社会监督“四权分离”的制度运行机制:第一个环节资格确认,由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进行;第二个环节资金管理,由财政部门来进行封闭管理;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发放,现在各个省都是用招标形式,从有资金的金融机构来确定发放机构;第四个环节是监督检查,这个环节一般是由地区监察部门或者纪律检察部门牵头。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试点地区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是今后扩大试点乃至将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的宝贵财富,政府机制的选择应该遵循追求社会公平这一基本原则。

社区老年工作计划篇4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提高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培育和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着力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推动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体系的框架基本构建,制定实施老龄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

3.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普遍开展。

4.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每千名老年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

5.逐步推行城乡建设涉老工程技术标准规范、无障碍设施改造和新建小区老龄设施配套建设规划标准。

6.老年文化、教育和体育健身活动设施进一步增加,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7.老年社会管理工作全面加强。各乡镇、街道及有关单位普遍成立老龄工作委员会,85%以上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服务对象,全市农村建立老年协会达100%,城镇社区建立老年协会达100%,老年志愿者数量达到老年人口的10%以上。

1.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建成“两型”城市和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确立老龄事业在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将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和应对人口老龄化长期挑战紧密联系,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和法规制度建设,统筹兼顾,综合施策。

3.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加强政策指导、资金支持、市场培育和监督管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事业发展的积极性。

4.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巩固家庭养老地位,支持社会养老服务发展,进一步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具有__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

5.统筹协调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老龄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老龄资源配置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和基层群众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发展老龄事业。

6.道德规范与法律约束相结合。广泛开展孝亲敬老道德教育,切实加强老龄法制工作,为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规划先行、建设监管、业主负责、属地管理”原则,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对规划、设计

、施工、监理、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加快新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养老机构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与老年人生活、娱乐密切相关的居住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养老机构制定实施改造计划,增补无障碍设施。到2015年,力争新建城市道路和养老机构场所无障碍率达到100%,已建成公交站场设施无障碍率达80%以上,养老机构场所无障碍率达到100%。

认真贯彻落实老年法律、法规,加大老年人维权力度,使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广泛尊重和维护。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老龄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各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要适应老龄工作新要求,把发展老龄事业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定期召开老龄工作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老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涉老部门要根据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具体措施,理顺体制机制,加强老龄机构建设,健全老龄机构特别是基层老龄机构,配备老龄专干,提供必要的业务经费。加强老龄工作干部队伍建设,选择优秀干部充实到老龄工作机构。

(二)建立多元化老龄事业投资机制,为老龄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采取“政府投一些,社会捐一些,人人拿一些”的办法,多渠道解决老龄事业发展经费问题。根据老年人口发展规模和老龄事业发展需要,逐步增加对老年服务设施建设、老年文化教育、老龄科学研究和老年活动等方面资金投入。按照每年每个老年人3元的标准建立老龄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公益金中要有一半以上的比例用于老龄事业。广泛引导企事业单位、个人和民间资本投资老龄福利事业,发展老龄产业。

(三)加大老龄事业

宣传力度,营造发展老龄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宣传部门和老龄工作部门要协调配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计算机网络等传播媒体,加强对老龄工作重要性、迫切性和全民敬老意识的宣传教育,并对发展老龄事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家庭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妇联组织要加强家庭美德教育,继续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共青团组织要将传统美德教育纳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敬老、爱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教育部门要把“敬老、爱老、养老”传统道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课程内容。(四)健全老龄政策体系,推动老龄福利事业和服务产业发展。在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应统筹安排老年服务设施和活动场地的用地。国土部门优先安排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用地。对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按国家规定权限和程序,减免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房屋产权登记费等费用。住建、民政、财政、国土、规划、物价、工商、税务等部门也要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私营企业和国内外人士投资老龄事业,兴办老龄服务产业。金融机构要加大贷款支持力度,支持社区老年福利设施、活动场所等建设。

(五)创新老龄工作体制,提高老年人管理服务水平。以社区建设为抓手夯实老龄工作基础,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管理和优质服务。要将老龄工作纳入社区发展规划和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对社区老龄工作的领导,安排专人分管社区老龄工作,建立一支专职、兼职及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社区老龄工作队伍。要吸收老年人参与社区老龄工作,听取他们对重大问题的意见。

社区老年工作计划篇5

【2017年社区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一】

xx年是实施xx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落实海西战略的关键一年。在上半年里,兴园社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既完成上级党委政府所布置的各项中心任务,又能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上半年工作总结

1、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社区党委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继续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有关文章,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加强党的建设等一系列决策部署,做到学用结合,整改不足之处,及时把学习成果体现到平时的工作中去。

2、夯实组织基础,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社区党委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努力提升社区党建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城市基层党组织凝聚党员、凝聚群众的功能,继续健全完善党员教育服务体系,整合服务资源,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今年拟决定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为****预备党员。

3、继续做好整治斗池b区无物业小区工作。社区把创建文明城市与无物业小区整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沟通、路平、灯亮、整洁、有序、美化的六项基本标准,对小区进行疏通下水道、清理化粪池、清理窨井,新作窨井板、明沟加盖板、翻修水泥路面、设置石椅、石桌,安装健身器材、种植草皮等,使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受到市、区、镇领导的赞赏,市委还在斗池b区召开了无物业小区整治工作现场会。

4、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为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提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社区与党员干部签订了党员干部廉政工作责任书和党员干部工作职责。每天上下班都实行签到制度、有事请假制度,社区无物业小区景观改造等都采取了公开招标制度,采购物资也采取了货比三家,使社区党政管理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5、抓好房屋租赁税的征收工作。1―6月已征收5.9万元,完成年计划59%。社区想方设法把抓好租赁税的征收工作列为社区工作的一个重点,加大了租赁税的征收宣传力度,利用多种渠道、各种形式通知房东到社区缴税,有的利用延长缴税时间,有的增设多个缴税点,方便居民缴税。还有开展外交活动,将亲戚、朋友所开的租赁税发票拉到我们洪山镇开,以加快社区租赁税的完成任务。

6、抓好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社区把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提高市容环境卫生水平作为一项工作内容,通过宣传专刊,悬挂标语、文明市民学校、党员干部学习会和文化活动站的宣传,对居民进行教育,提高居民思想意识;一方面,加大了市容市貌的管理力度,配合城管部门,对秩序混乱、乱摆摊设点、卫生差的地方进行整治;一方面,利用共建单位的优势、实行资源共享,共同为创建工作出力;还有一方面,就是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和楼组长的作用,让他们不定期开展路面市容环境巡视督导,使社区市容环境有明显改善。

7、提升计生服务质量。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心服务的工作理念,有效整合社区资源,创建完善计生工作新机制。为孕妇办理生育服务证15本、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14本、流动人口服务证32本。我们实行了一站式服务,为群众提供了方便,办事效率也逐渐提高。已举办4次为民服务活动,有健康义诊、计生咨询、歌舞表演、尺唱、快板书、义务理发、修车服务等,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已走向正常轨道。

8、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加大平安社区长效管理力度,重新研究落实消防工作各项措施。对个别--功分子实行24小时监控,上街秘密跟踪、警长入户交谈做工作等;社区治保会每星期召开治安案件分析会,根据发生时间对治安巡逻进行安排调整;对外来人口密集出租户进行摸排检查;在小柳木屋毗邻区配备了50粒干粉灭火器、制作消防疏散图、在主干道悬挂消防宣传标语、各路口粘贴消防标语、发放消防安全宣传单xx多份;对两劳释解人员去向进行摸底排查等,由于采取了人防、物防、技防、协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新机制,社区治安明显好转,为居民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宜居环境。

9、认真抓好再就业工作。社区劳动站在做好939位企业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拓展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渠道。据统计,下岗失业人员414人,已就业410人;办理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201本,发放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卡364张,并积极对本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宣传小额担保优惠政策。

下半年工作计划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边学边查边改,从广大群众迫切要求出发,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做到科学发展、全面发展。

2、加大社区党建工作力度。强化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党员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社区党委议事规则和民主生活、理论学习,做到党务、政务、居务公开,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3、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努力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树立一流的服务理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推进社区就业服务、保障服务、民生服务、卫生服务、计生服务、文化教育、治安保障等方面服务,力争在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4、继续开展无物业小区的整治工作。据我们了解,省六建宿舍和省轻工业安装公司宿舍都是已建成20年―30年之间,由于使用时间已久,路面多处破损、塌陷,而且这两宿舍没有物业公司管理,缺少必要的维护,造成下水道堵塞,窨井盖破损等,居住环境较差。社区拟向上级报告,下拨资金对两宿舍进行整治,以改变居民的生活条件。

5、开展党建创新项目。社区党委本着从实际出发,拟定在新落成的斗池新居先行先试实施创建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福州天承物业公司组成四位一体共同协商处理小区事务。预期目标达到:完善小区规范管理,努力打造宜居环境。拟定在xx年12月完成该项目。

6、拟创办黎明停车场,增加社区经济收入。黎明街倪世建材商场北面停车场,在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曾发生丢车事件,造成社区治安不稳定。为此,社区向黎明及有关部门报告,协商,争取创办由兴园社区管理的黎明停车场。一方面能安排一些下岗失业人员,更主要的增加社区经济收入。

7、全力以赴做好争创二级社区工作。认真组织全体社区工作者学好《xx市鼓楼社区居委会分级考评细则》,逐条对照、找出差距、订出措施,克服困难、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争取今年评上二级社区。

8、团结拼搏,共渡难关。社区目前经济比较困难,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做到该收的费、税应收尽收;该省的钱就要省下来,想方设法把经济搞上去,自觉融入海西建设大潮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再立新功。

以上是社区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2017年社区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二】

XX年社区学校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和教学点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从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强化基础,稳步提升教学水平、服务质量;开拓创新,坚持打造多元文化教育平台;培育特色,集中精力建设、完善教育品牌项目;深化内涵,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开展工作,紧密联系社区增强发展源动力,切实提高了社区居民自觉参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区的意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我镇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镇的先进成果。

现将学校各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度主要工作

(一)基础工作

1、老年教育。xx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29470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2.4%。今年学校开设音乐、书法、国画、二胡、钢琴、合唱、时装表演、沪剧沙龙等36个班级,各教学点开设了283个班级,有9725人次参加了学校的学习活动。各村居委教学点广泛开展社会教育,共组建了1059个学习团队和沙龙,有15010位老年人参与了各类活动和学习讲座。

2、成人教育。学校积极做好培训、推荐就业一条龙服务,于今年2月和社会事务保障中心联手举办xx镇XX年春季就业择业现场招聘会。招聘会邀请到本镇区域范围内有一定规模的110多家企事业单位参与,共提供了 1720 余个就业岗位,到场应聘求职人数超过 3300 多人,现场签订录用意向书1021份。

3、党校教育。今年学校紧紧抓住两会和十精神的宣讲,多次开展集体备课及教研活动,联系实际、统一思想、充分准备。学校组织讲师团赴各个教学点宣讲,上半年共讲党课75节,受益居民达到3800多人次。

学校在镇党委的领导下,配合党群办(组织)积极做好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在教师的聘请、课程的安排、后勤的保障等几个方面都做了周密的安排,使入党积极分子都能在培训中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4、社区教育。学校为教学点安排49名社区志愿者讲师,153节课程,各教学点均根据其小区居民的需求,依照学校下发的课程菜单进行自主选课。课程内容涉及法律资讯老年心理辅导、家庭环境优化、灾害性天气的预防及自我保护、物价等各类民生课题。

(二)重点工作

1、积极开发特色课程。钩针编结是xx的特色文化,学校于去年开设了钩针编结基础课程,该课程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已日趋成熟,校本教材《xx钩针编结》已于今年6月8日正式出版,该课程今年也被获批为xx市社区教育资源二等奖,目前正申报xx市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2、深入探索实验项目。实验项目社区教育提高居民幸福度的实验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针对居民实际需求,及时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调试、心理援助以及心理干预,从而达到缓解压力、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提高幸福度的目的。该项目于今年5月被评为xx市社区教育优秀实验项目。

3、扎实推进实事工程。作为xx市实施街镇老年学校能力提高计划的政府实事项目的扶持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市、区工作要求,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项目要求扎实推进学校能力提升工程。目前项目已完成设备预算,工程设计、概算、立项等环节,6月18日工程部分将进入正式开标,6月底正式投入施工,估计8月底完成。

在此基础上镇里亦投入相应配套资金,投资改造了学校食堂、外墙维修、红外线监控等基础设施,为学校提供了安全、温馨的教育教学环境。

(三)特色工作

1、民生莘课堂开创新局面

民生莘课堂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已经历了4年的探索与研究。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提升,呈现出了良性发展的良好态势:通过镇党委和十几个委办局行联动,共同打造了面向市民群众的宣传新平台;通过学校主导办学,行政资源整合利用,社区居民自主参与,搭建起了政府与百姓沟通、教育与民生连线的联系新桥梁;通过贴近民生的内容、针对民情的讲解,方便民众的形式,开创了社区学校办学功能方面的新局面。

2、阳光莘晴园搭建新平台

阳光莘晴园作为xx镇心理辅导中心,今年除了举办专题报告、团体互动、个体咨询等专业的心理辅导之外,还开设了阳关心情课程班,为更多的社区居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调整良好心理情绪搭建了平台,深受居民欢迎。

3、养老莘乐汇探索新模式

xx镇是xx区养教结合工作的第一批试点单位。随着我镇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们充分认识到养教结合工作确实是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的必然需要。今年我镇以老年教育为抓手,以养老机构为依托,以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为宗旨,探索以养老莘乐汇为主题的xx养教结合的新模式,真正体现xx老年教育的终身教育梦。为加强对养教结合试点工作的领导,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我镇建立了由分管镇长为组长的xx镇养教结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通过对养老机构的实地调研,制定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落实了工作任务。

3月起,根据老年人需求,我们将科学养老和老年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影视欣赏、远程教育、心理疏导、钩针编结四门课程已在敬老院相继开班,各类文化娱乐活动也陆续推出。3个多月来,老年人充分感受到了老年教育的优质资源和社会的关爱,同时,也帮助他们改善了生存状态,提高了生活品质,圆了他们年轻时的梦想,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指数。

二、下半年度重点工作计划

下半年度学校将以服务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实践和研究为主要抓手,加快基础建设,强化资源整合,使工作从传统模式走向现代管理模式,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单一走向综合,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研究力度。下半年学校将积极谋划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这一实验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并着手申报全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

2、全面实施老年学校能力提升工程。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老年学校能力提升工程实事项目, 推进季度工作计划,做好工程实施阶段的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工作,确保该项目按时、高效、高质量地完成。

3、打造养老莘乐汇品牌效应。作为养教结合试点工作,要根据xx实际,通过前期实践,不断探索适合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养教结合新模式,形成xx特有的品牌效应。下阶段要针对居住养老机构的老人相对较弱势、社会圈子比较小、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的特点,要想方设法整合各方资源,将人文关怀融入机构养老中,尽量关注老人的需求,方便老人参与学习活动,增进老人身心健康,真正让老人拥有幸福的晚年,真正实现终身教育梦。

xx镇社区学校

社区老年工作计划篇6

一、  加强党建工作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月15日召开党小组会议,每个党员做到不缺席,自觉学习“三会一课”出勤率达98%,深刻理解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学习“三个代表”,正确认识了人生价值,按照“三个代表”的精神,切实加强了党的建设,推动党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等,通过学习,党员的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关心社区,争做文明市民。

二、  提升社区干部素质

1、坚持每月组织集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做到虚心好学,互帮互学,发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积极推进“进百家门、知百家情”活动,转变工作作风,勤于联系群众,充分了解居民的需要,取得居民的信任和支持。

3、积极参加松陵办事处组织的社区建设基础知识竞赛以及健美操比赛。

通过学习、培训以及各种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知识,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更好的做好社区工作。

三、  加强文化建设

1、唱歌课堂

由于洪老师认真教唱歌,今年上半年来社区唱歌的人数有960多人次。在两个多小时唱歌中,老师教的认真,学生唱的起劲。真如我们社区内的王医生说的,现在我们的课堂,人也多了,气氛也浓了,学生唱的也好了,我们老年人的生活丰富了,心情也开朗了。

2、聊天站

今年聊天站主题是保健知识,聊天站安排好了全年聊天的内容和主讲人。每次聊天的内容印发到每个聊天人的手中,也同时刊登到每期的《水乡老人》简报上。让社区内的老年人懂得更多的保健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老年人的保健认识,真正做好保健工作。

3、社区学校

充分利用“社科知识进社区”、“健康知识进社区”、“文博知识进社区”优势资源,加强社区学校建设。今年上半年,社区共开展各类讲座6次,丰富了居民的知识,受到了居民的欢迎。

4、运动会

4月25日,水乡社区“婚育新风杯”独生子女家庭趣味运动会在水乡花园广场如期举行,来自社区的10多个家庭参加了“三人四足跑”、“乘船过河”、“抬轿子”等四个项目。运动会后不少居民说:这样有趣的运动会要多举办,既宣传了计划生育政策,又活跃了居民们的文体生活,真正体现了优生优育,家庭幸福,健康快乐,友好和谐。

四、 办好水乡老人

2009年4月17日,《水乡老人》三周岁座谈会在市粮食局会议室隆重召开。

三年前,XX年5月16日,《水乡老人》诞生了。老领导于孟达先生亲自为《水乡老人》题写刊头。

三年来,《水乡老人》刊出37期,共327篇文章,另有社区工作简讯37篇,照片228幅,漫画、书法36幅。这些文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悍活泼,真情朴素,从科学饮食到养生保健;从参加社区活动、体育锻炼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从对往事的回忆到畅谈晚年的幸福;从邻里新风到和谐社区;从吴江新闻到国家大事,不仅表现了老年人的丰富生活,也反映了社区的变化,吴江的新貌,涵盖了方方面面。同时,我们还出了几期专刊:青少年夏令营、社区运动会、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神七飞天、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三年来,《水乡老人》已走进了水乡社区的千家万户,成为广大居民的良师益友,也为广大居民和社区的密切联系架起了一座桥梁;同时《水乡老人》也走出了水乡,走进了兄弟社区,让人们了解水乡,也让水乡了解兄弟社区,密切交流,共创和谐。《水乡老人》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吴江日报》曾多次转载过《水乡老人》上的文章,不少单位和个人慷慨解囊。《水乡老人》也走出了松陵镇,走到了吴江市每个镇的老年协会。

《水乡老人》已成为水乡社区文化的特色品牌,为了做好做精这个品牌,我们社区将为之辛勤耕耘。

五、  加强劳动保障工作

    劳动保障工作是民生工作,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社区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今年上半年,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做了大量的工作。

    1、办理大额医疗保险1041人。

2、75周岁以上退休人员春节慰问42人。

3、75周岁以上企业退休人员体检44人。

4、重症退休人员慰问3人。

5、退休人员生日慰问2人。

6、社区失业人员就业援助62人。

7、办理社保补贴申请154人。

8、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家庭户调查及录入电脑2282户。

六、  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社区育龄妇女2851人,其中已婚2200人,未婚651人。出生小孩41人,节育措施率达100%,知情选择率达100%,随访率达95%。

加强外来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社区查阅流动人口婚育证明53人,发放不办通知书48份,办理《苏州市非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卡》9人,与租户房东以及用工单位签订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签订率为100%。举办独生子女家庭趣味运动会1次,组织计生志愿者以及新吴江人计生志愿者培训1次,发动居民募捐生育关怀救助金590元。

社区老年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社区养老;社区照顾;社会福利政策

一、老龄化与养老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强,加之持续的生育率下降和平均期望寿命延长的共同作用,中国成为老年人口数量最多和增长最快的国家。未来几十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将从成年型转向老年型,并向高龄老年型发展(国务院,2001)。

但是,在老年人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我国既往的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的一个核心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因其内容和形式的弹性不足和功能单一,2005年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仅为17487万人(沈君彬,2006)。另外,因新中国成立后由单位一手包揽人民需要的单位制解体后,单位养老保障瓦解,而国家政府相应的养老保障制度又未能及时健全建立,致使老年人的“福利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加之当前我国家庭结构取向家庭规模小型化和家庭结构核心化趋势,家庭承担的赡养老人功能进一步弱化和外移,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需要(台恩普,2004)。

鉴于以上背景,为加快老龄事业的发展,促进社区建设,推动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我国政府从2000年开始推行“社会福利社会化”,将养老事业推向社会,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发展养老事业。

二、社区照顾养老政策

我国制定的《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以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将老龄化需要及养老问题纳入到国家政策、社会发展规划之中。

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中,除了对家庭养老为中心进行强调,并要求政府增加对养老设施建设、机构养老服务的投入之外,还提出了“大力发展社区老年照顾服务”的目标(关信平,2004),通过在社区建立综合性、多功能的服务设施,对社区内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定点服务,就近解决养老需求。

2000年2月,各部委联合了《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明确在我国提出了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福利政策。在养老方面,坚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发展方向,而国家则为这些发展事业积极提供财政资助。由此,在原有的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两大基本方式之上,我国开始了社区养老的建设。

民政部之后从2001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从中央到地方,通过发行福利筹集的福利金,绝大部分(约40至50亿元)用于资助城市社区的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活动场所和农村乡镇敬老院的建设,以满足社区老年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福利金的资助为手段,充分依靠区、县政府的组织领导,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大力挖掘社区资源,建立和完善社区老年福利服务网络,为居家养老提供支持,为社区照料提供载体,为老年人活动提供场所。

其后又于2005年2006年分别出台了《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进一步强调社区养老政策,并明确规定各地要按照建立以国家办福利机构为示范、以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福利机构为骨干、以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以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的总体要求(刘晓梅,2008)。

三、社区养老政策概念背景

与西方“反院舍照顾”运动的发展和社区养老的提出(吕新萍,2005)不同,我国社区养老政策的提出和发展具有我国具体的政策历史、文化、价值背景。

正如前文所说,面对我国社会老龄化的严峻趋势,以及“未富先老”的社会问题,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难以达到政府、社会完全负担养老的目标(李晓华,2005);在我国由政府一手包办福利向市场经济发挥作用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力图逐步从以往完全的社会福利提供角色中一步步退出来,强调家庭作用,引入社区概念,而社区也能够起到连接家庭和政府的过渡作用(李晓华,2005)。

受到我国传统“孝道”、“赡养父母”价值观的影响,我国社会中对于老年人的照顾都是以家庭为主;同时,政府也大力倡导家庭照顾作为养老政策的中心(陈树强,2002)。在社区照顾提出的过程中,有学者认为,社区照顾的最终落脚点、关键点是支持家庭照顾的服务,“现在养老的主要问题不是家庭是否需要放弃其责任的问题,而是科研做些什么来支持和使家庭能够继续提供照顾的问题”(吕新萍,2005),由此,在我国政府提出社区照顾的养老政策的过程中,其内涵仍是遵循了传统的家庭照顾取向,社区在这里,仅仅是作为一种家庭的外部非正式支持系统,起到辅助的作用,并没有被赋予实质的照顾含义,提出社区照顾的目的,是为社区中的家庭提供一定的支持、共同分担责任。

由于院舍照顾存在的服务质量与提供质疑,人际关系疏离化影响,老年人自我形象削弱(吕新萍,2005; 钱宁,2004)等问题,使得“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在对于养老照顾的讨论中逐渐受到关注。以“正常化”为目标,从个人的价值和需要出发提供服务,是以人为本价值观的主要核心(钱宁,2004),而社区作为由社区居民有机组成的团体组织,被认为比传统的院舍照顾更能够针对老年人的个人需要提供服务,并帮助老年人通过在社区中发挥作用,从而在其所熟识的环境中定位个人价值,提高老年人参与的自发性和社区居民的互。

四、城市社区养老实施成效与问题

经过几年的政策推广与实践,我国的社区照顾政策已经有了初步的实施成效,通过“星光计划”我国在主要省会城市社区、地级城镇社区中共建成22221个“星光老人之家”,为继续发展居家养老、社区照顾提供载体(沈君彬,2006);各地也纷纷以街道为试点,有社区向家庭推出居家养老服务,收到社区群众的欢迎,同时我国社区养老政策实施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社区养老只有空壳,没有实质。以“星光老年之家计划”为例,大部分“星光计划”项目只设置了室外健身场所和文化活动室。同时,“星光计划” 设施闲置率较高, 即“ 空壳” 现象明显存在(高灵芝、杨洪斌、胡旭昌,2003)。“星光老人之家”成“综合服务区”现象时有出现,一些地区违背《实施意见》中的有关产权归属的规定将“星光老年之家”变成社区其他活动用场所,有的甚至出让给其他单位。而相对的,对于星光老人之家所需要为社区老人提供的服务并没有发展到位。

其次,已有的社区照顾服务专业性低,难以满足老年人需求,并面临长期照顾的挑战。目前社区养老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居委会干部对工作的热情与自身的素质,同时在笔者对广州市素社街道社区照顾的调查中,了解到,相关社区照顾机构所聘请的社区服务人员,多是社区下岗再就业人员与特殊困难家庭人员,他们大多数没有照顾老人、医疗服务、心理服务的经验,更没有专业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知识。能够做的只是按部就班的做一些日常事务。在社区中,老人照顾机构成为了社区安置就业,解救再就业问题的有力途径,却忽视了老人照顾服务本身对专业性的要求。同时,一些老人由于身体疾病等原因面临长期照顾的需要,而社区由于其非正式性和服务提供机制而无法满足老人长期接受照顾的需要。

另外,社区照顾仍难以受到文化认可。老人在参与社区照顾中变现冷淡,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仍停留在家庭养老阶段,并认为没有子女照顾是羞耻的,不愿意参与到社区照顾之中;同时由于社区老年群体差异化以及个人生活方式和观念问题,使得老人对社区养老服务难以适应。

五、社工视角对社区养老政策实施的讨论

面对我国目前社区照顾养老政策推行中的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首先应该正视“社区”的意义和作用。如上文所述,目前我国的社区照顾中,仍将社区认为是家庭的辅助,目的是为了支持家庭照顾,这就使得社区照顾并非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进行发展,无法发挥社区照顾本来的含义,从而难以满足社区养老需求。

从社会工作角度来看,社区,作为一种基本工作方法,其所谓的社区,并不是一群建筑的组合,而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是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周沛,2002)。这一定义在强调社区中居民的互动关系,对社区的认同、归属感,以及在社区事务中的能动性。理论上的社区照顾包括 “在社区内照顾”和“由社区来照顾”两方面,这就是说社区不仅仅应作为硬件设施、家庭帮助服务的提供者,更应发挥其本身的能动性,从人文关怀、社区互动的角度提供养老照顾服务。

其次,在社区照顾中应引入“活跃理论”观念,发动老年人共同参与,发挥个人价值作用,提升老年人的自我认识,体现社区照顾的积极作用。在对我国目前的养老政策的研究中,可以看到仍是以消极否定老人社会角色的“撤离理论”为主,而老年社会学中“活跃理论”则认为老年人若能够保持较为活跃地参与社会事务,其社会作用仍能得到发挥,大众也将认同老年人的社会作用(Birren & Bengtson, 1988);学者周家华则指出在老化过程中老年人应尽量维持个人在青中年养成的生活习惯、行为模式、社会价值观和社交生活,在精神和心理上与社会保持接触,有一定的活跃的社交生活,以此维持一种幸福的晚年和开朗的心境。以这一理论为依据,借鉴西方国家社区养老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我国社区照顾可以在已有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基础上,吸收社区老年人参与活动,促进老年人的社区参与,发展老年人的社会功能。

同时,社区工作需要综合专业合作,提供更完善的社区照顾服务。要落实社区照顾政策,无法单独依靠街道社区力量,针对社区老年人更多的护理及长期照顾需求,精神健康发展,社会参与需要,可以通过专业机构合作、活动设计和探访服务活动等方式来完成,结合不同专业的力量对社区老人提供服务,以切实尊重老人的需要,实现社区照顾养老政策的真正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树强,2002,《老人日程生活照顾的另一种选择――支持家庭照顾者》,《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第3期。

[2]高灵芝、杨洪斌、胡旭昌,2003,《“星光计划”项目“空壳”现象分析》, 《社会福利》,第4期。

[3]关信平,2004,《社会政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4]国务院,2001,《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人民网(http://.cn)。

[5]李晓华,2005,《社区照顾模式与我国养老方式选择》,《理论学刊》,第140期

[6]刘晓梅,2008,《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展开与重构》,《第三届全国社会福利理论与政策研讨会论文集》。

[7]吕新萍,2005,《院舍照顾还是社区照顾?――中国养老模式的可能取向探讨》,《人口与经济》,第150期。

[8]钱宁,2004,《“社区照顾”的社会福利政策导向及其“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思想战线》,第6期。

[9]沈君彬,2006,《星光计划"运行的实践与思考――以社会福利社区化为视角》,《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第12期。

[10]台恩普,2004,《中国老年人的家庭养老及社区养老服务》,全国老龄委网(http://.cn)。

[11]周沛,2002,《社区社会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社区老年工作计划篇8

(XX年年6月19日)

今年以来,我局紧扣社会保障工作“保障民生”的主题,紧紧咬住工作目标,积极创新工作措施,各项工作快速平稳推进。

一、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目标完成情况

1、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

2、预计到6月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扩面新增达7500人,完成市计划的75%,参保总数可达30.6万人,完成省计划的99%;工伤保险扩面新增参保人员5000人,其中农民工参保新增3000人,分别完成市计划的50%和34%。工伤保险参保总数可达19.9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达3.8万人,分别完成省计划的97%和95%。生育保险扩面新增参保人员2500人,完成市计划的50%,参保总数达10.1万人,完成省计划的96%。

3、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做实率、上解率保持100%。

4、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人数达到10.1人,完成省计划的95%。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1、以建立社保扩面长效机制为中心,全面巩固社保扩面工作成果。一是继续落实社保扩面目标责任管理,各县(市)区召开会议层层分解目标,落实责任。二是继续落实上两年行之有效的社保扩面工作措施。对社保扩面难点企业实行领导包户;市直34个联动部门继续对未按规定参保缴费的企业依法制约;各级劳动监察部门集中时间开展专项监察;坚持扩面回访,防止企业中断缴费或不按规定缴费。三是全力抓好社保扩面企业欠费清理工作,5月份对全市扩面参保企业欠费情况进行核查,并制定了清欠工作计划。四是继续做好社保扩面政策宣传,营造社保扩面工作推进氛围。

2、以促进社会保险整体工作为目标,深入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一是为保持全社会参与社会保险工作的氛围,将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二是市劳动保障主管副局长亲自主抓,制定了全市社会化管理推进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并通过两个月的努力,形成了全市整体推进的工作态势。三是以推进社会化管理四项基础工作作为重点,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方式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力争在年底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发放人员联系卡,统一退休人员自管组织,统一建立社会化管理信息平台,统一社区服务内容和形式。四是开展以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为主题的企业退休人员活动,营造推进工作氛围。宏伟区、文圣区先后举办了社会化管理服务活动,直接参与的退休人员达XX多人,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

3、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着力点,继续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是在全省试点开展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调查,全市共抽样XX人,抽样合格率达到100%,为全省养老金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二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历史拖欠养老金情况调查工作,调查工作以淡化主题、实事求是为原则稳妥实施,调查工作将在7月上旬结束。三是对全市退休人员数据信息进行了全面清理,保证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顺利进行。

4、以推进社保扩面工作为契机,有力推进高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一是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市高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基本掌握了全市未参加工伤保险的高风险企业状况和人员结构。二是各地区落实扩面工作措施积极推进高风险参加工伤保险,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工作要求。三是启动以“平安计划”为主题的宣传工作,深入开展工伤保险政策宣传。

5、以清理社会保险基金为手段,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一是对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农保基金进行了全面核查,查清了基金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3月29日市政府召开了县(市)区协调会,明确了养老保险基金和农保基金在国家检查组来我市前全部还清的工作要求。三是加强基金清理工作的督导力度,对相关地区进行了专项调研,目前已收回被占用基金180万元。

6、以规范农保业务经办制度为切入点,稳妥推进农保工作。一是对全市农保工作进行了全面调研,确定了“保障农保基金安全、确保农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工作重点。二是理顺了农保业务经办体系,宏伟区、太子河区农保工作在审计监督下,全部移交到社保经办机构,形成了全市统一的农保业务经办体系。三是进一步完善了农保待遇审核支付程序,建立了市、县(市)区两级社保经办机构待遇审核制度,农保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已着手运作。

二、当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缴费率低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全市养老保险缴费率不足50%,个别地区生育保险缴费率仅为8%,征缴工作力度明显不足。

2、巩固社保扩面工作成果压力很大。扩面参保企业断缴问题仍然突出,高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推进难度大,餐饮行业参保工作没有明显进展。

3、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压力巨大。养老金水平进行调整后,我市下半年将集中增加基金支出10176万元。

三、下步工作安排意见

1、重点做好“确保”工作。一是认真做好与财政部门的协作,保证养老金增资部分足额支付。二是迅速稳妥完成养老金待遇调整工作,确保“好事办好”。二是准确完成历史拖欠养老金调查工作,为补发拖欠创造条件。 (1)

2、集中推进社保扩面工作。一是重点做好扩面企业欠费清理工作,集中7、8两个月时间进行逐户清欠,各地区欠费清理率要达到90%以上。二是落实各项社保扩面工作措施,力争在10月末完成全年社保扩面工作目标。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保扩面政策性措施,积极推进餐饮、娱乐行业企业参保。四是完善高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政策,实现参保的突破性进展。

3、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工作。一是以扩面清欠工作为契机,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工作。二是建立缴费企业月通报制度,督促地税部门加大征缴工作力度。三是对长期欠费企业和拒不缴费企业,通过媒体公开曝光,督促缴费。四是对确有缴费能力而不缴费的企业,进行缴费专项监察。

4、有效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一是7月末前完成社会化管理四项基本工作试点,实现“四统一”标准;二是继续推进两县(市)社会化管理平台建设,确保我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三是在白塔区、文圣区推进社会化管理网络建设,实现退休人员信息的动态管理。

上一篇:岗位工作管理制度范文 下一篇:关爱留守儿童心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