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要点范文

时间:2023-10-24 12:02:04

职业规划要点

职业规划要点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三线并行;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构建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9-087-03

大学生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一个人能否在社会找到自己的合适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是大学生迈向社会,实现自己人生抱负的关键一步。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样关系到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技术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了“三线并行”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即在大一学生中,以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为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在大二学生中,以专题研讨活动为载体贯穿职业生涯规划;在大三学生中,以就业为平台实践职业生涯。“三线并行”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对于系部而言,是针对三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对于学生个人而言,是三年逐步成长的学业职业生涯发展的递进过程。活动理念是全面参与、积极引导、循序渐进、分类指导。活动模式为三线并行、分层推进。

一、明确围绕“一条主线”开展活动的意义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技术系“三线并行”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围绕“学生学业职业生涯发展”这一主线开展。对高职生来说,以学业职业生涯规划为路径,根据自身特点规划学业,进一步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规划学业职业的过程,就是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的过程。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于优化学业进程,增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和竞争就业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效发挥“两个主体”的作用

“两个主体”即学业导师和在学学生。学业导师是学业职业规划工作和具体就业指导的承担者,是决定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成效的前提;学生是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实施主体,是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关键。要想有效发挥“两个主体”的作用,必须提高学业导师自觉指导的水平,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学业职业生涯活动的学业导师其实是一个团队,主要由专业教师、班级班主任、心理咨询师、企业人员、辅导员等成员组成,他们从各个方面给学生以最佳的指导。专业教师和班主任可以在学业、专业方面给予在校学生全面的指导;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企业人员则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帮助其确立择业取向;辅导员则进行就业服务、协调各个环节的衔接工作。这些成员构成学业职业规划的指导团队,通过他们的有效指导,可以避免学生学业职业规划的盲目性。当然由于系部的实际情况,有些角色的指导内容可能交叉甚至重复,有些角色又必须承担多项内容,但只要在开展工作时只要对各角色重点指导内容合理安排,便可以避免混乱。

在系部层面,专业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是导师团队最重要的成员。为使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系部层面十分重视团队建设。班主任尽可能由专业教师担任,并结合系部实际进行指导。主要方式有:请学业职业规划专家进行指导,定期组织班主任专题研讨,在不同学期开展公开示范课,鼓励辅导员进行相关培训,提倡教研室和党日活动开展对专业学生的研究等。例如,特邀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心理系主任,围绕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职业生涯规划应遵循的观念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格式这三大主题,对系部学生进行培训;组织班主任进行学业职业生涯规划研讨;特邀系部学业职业规划专家开展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公开示范课;系辅导员进行职业KAB创业培训;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技术系汽修党支部结合实际情况,创建生产性实训室——院汽车维修技术研究与服务中心,开展“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全面践行科学发展——‘产学研零距离”’党日活动,由党支部教师党员进行指导,学生党员“经营管理”,完成汽车美容、汽车保养、性能检测、汽车简单故障排除等工作。

学生自身的参与是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成功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的积极性,系部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学业职业规划的意义,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学业职业生涯规划书撰写讲座、学业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班会等。二是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或利用学业职业生涯的资源,包括组织学生参观学院图书馆、聆听图书馆讲座、统一组织学生参观学院东区专业实训室资源、利用职业生涯课堂网络资源进行学业职业规划初步介绍。三是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推进实施学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使学生逐步理解接受,如在大一时以适应和探索为主,初步适应大学生活、探索自我,初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业发展情况,撰写学业职业生涯规划书,参加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在大二时以发展和提高为主,根据职业发展目标,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注重专业学习,扩大交往圈,积极组队参加专题研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大三时以冲刺和实践为主,学习就业派遣有关知识,参加各类招聘会,通过上岗实习体会职业岗位的工作情况,同时完成毕业设计。四是合理安排指导重点,理清系部层面、班级层面工作的重点。比如,在系部层面,组织开展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就业讲座,组织开展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专题研讨、就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在班级层面,以主题班会与指导撰写学业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形式加强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三、“三线并行”开展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活动

“三线并行”实际上是针对三个年级分别开展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学生专题研讨活动、就业服务与指导的三个平台。

职业规划要点篇2

关键词:职业就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自主就业 能动性探讨

1.引言

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就业经验,而他们所期望的职业,其上岗要求一般会比较高,这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做足准备,很多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比较迷茫,让其迷茫有“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适合自己”或者“是否能胜任工作”等两方面的原因。所以,大部分学生会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屡屡受挫,频频换岗,始终无法在岗位上站稳脚跟。为此,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力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

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根据一个人的特点,如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结合职业组织的特点,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评定、分析和总结。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也要结合时代的特点,以自己的职业倾向作为选择职业的基础,并为此制定一个奋斗目标。学生还应根据奋斗目标,编制一个相应的行动计划,如教育、培训等,在编制过程中,要对每一个行动计划做出合理、有效的时间和顺序安排。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大部分高校所拟的学生就业指导内容都停留在“如何被用人单位选中”、“如何调整工作压力”、“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等的内容,使得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完整性。不仅如此,大部分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采取“粗放式”指导,极少去注意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和特长等个人因素。

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对象是学生,在分析学生的个人因素时,教师要结合社会特点、人才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来指导大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主要是:帮助学生找到成才方法;指导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一定程度地表现在就业观上,所以大学毕业生的思想、心态会对他们未来的就业产生影响。就业指导就是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就业加以引导教育。开设相应的就业生涯规划课程要从大一开始,这样可以帮助大学生消除就业和择业的误解,让他们尽早地将学生身份转换成职业身份,以便今后能更好适应社会,更好将自身的专长和才能发挥出来。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如能力、兴趣、智慧、性格、情绪、优势等等。使他们能够跨越障碍,把握住自己,并成功的将自身的才能发挥出来。

2.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动性研究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普遍现象,出现就业难的问题除了主观原因外,还存在很多的客观原因。其存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职业生涯规划观点缺乏能动性;就业指导规范化和专业化程度低;大学生个人心理问题。

2.1观点缺乏能动性

大部分高校存在着“就业就是将学生安放在工作岗位上”的就业观念,过度的重视学生的就业率。

大部分学校的指导观念和指导思想偏离现实,并以“如何将毕业生安置在工作岗位”作为指导的重点,将学生整体一次性的就业率看的过高。然而,大部分刚毕业的学生都会在一年内频繁的更换工作,甚至失业。为了维护社会声誉,很多学校将就业率作为招生的优势,且在就业指导过程中,不顾学生自身的因素特点,盲目地将学生安置在工作岗位上。

2.2就业指导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程度低

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专业、规范的指导。大部分高校存在学习任务重,课程安排多的现象。较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被安排在学生的休息时间,虽然安排了课程和就业指导讲座,但却缺乏健全的专业、规范体系。

课程的安排的目标不明确,使得学生觉得这些内容对自己将来就业毫无作用。大部分学校主要以就业安置为目标,以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为内容。任教的老师,大多是临时安排的,甚至有的教师还没有获得就业指导师的资格。教师在上课时,一般都会举一些就业案列,然后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个别观点,并提醒学生今后就业要避免这些问题。这些内容归根究底,就是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方法,它对学生如何选择职业、如何制定目标提供不了多大帮助。

2.3大学生个人问题

大部分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的任教老师以兼职为主,很多任教老师缺乏对就业情况的了解,课上理论内容很多,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教师应当认识到,让学生将自己的职业目标确立、根据职业目标安排自己的学习、帮助学生选择职业和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才是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

目前很多学生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的缺少认识和理解,对成熟的就业主体性也不是很了解。部分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且有逃避问题的情况出现。另一部分学生虽然有明确的职业选择,但却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目标。

3.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作用的具体措施

3.1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高校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予以足够的重视,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立完善,使得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被充分发挥。在高校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大学生职业就业指导规划始终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是否能帮助学生顺利的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是衡量高校就业指导是否有效果的标准。所以不论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或是学校的角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建立完整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是发挥好职业生涯规划作用的途径。

3.2从学校专业特点出发进行规范

以学校专业作为起点来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就业实际来制定符合学生就业规律并适合学校办学特色的就业机制。想要制定出符合学校特色、符合学生就业规律的机制,就应当按照一定的步骤、一定的过程去展开。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培训,其培训内容要围绕学生所修的专业进行,这是因为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所以在不了解学生具体的兴趣爱好时,可以以他们所修的专业为参考。

3.3从学生出发

如何让学生了解自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可行性和个人化的特点,每个刚刚踏入校门的学生都会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正确的认知自我。

学生需要充分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和情绪,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自己的处事原则和人生价值目标。不仅如此,学生还应当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并针对兴趣爱好在课余时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在全面的自我剥析之后,客观的为自己定位。

辅导员应当注意学生的兴趣爱好。大部分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都不会选择与自己所修专业相关的职业,而是会选择与自己兴趣相关的职业。兴趣可以激发学生了解和运用知识的欲望,学校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相关单位实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加了解,还能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以便他将来能顺利上岗。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除了要考虑所从事行业的专业技能外,还要考虑自身的社交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等。

3.4职业规划方法要点

学校可以通过反馈和修订方式,让学生对自身的素质变化有所了解,以便让他们制定出合适自己的职业目标。辅导员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同时,也要让其了解社会和市场变化,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地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措施做一个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适应性和适时性原则,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市场的变动而变动的。所以学校应当适当地教育和引导学生,让其注意职业需求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职业生涯规划所带来的影响,并教导学生学会收集、分析社会需求信息,以便帮助他们调整职业生涯规划。

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具备可行性、适应性、适时性、持续性四个特征,所以,针对学生而设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也应该时刻以这四个特性为基准。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必须根据事实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切不可依据幻想和不切实际的梦想来规划它,这样会造成就业良机被延误的后果。学校可以给学生开设一些活动,让学生对就业上岗有一个认识,这些活动内容可以是老生和在校生的职业经验交流会,也可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题班会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衡量一下想法的可行性。

为未来的行动做一个预测,确定未来的目标,就是人们常说的规划。任何事情在做之前都会有个预想过程,不经过预想过程就去执行一件事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所以在进行任何活动时,要将活动的实施时间和实施顺序做一个合理的安排。学生若想不脱离社会,就必须以“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信条。学校还应当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咨询,以便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自己,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岗位。

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会被很多因素影响,所以职业生涯规划要适时改变。以事实教育为主是依照当前就业形势和国家就业政策而定的。以事实教育为主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信息认识到劳动力的调整与配置,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做好调换工作的准备。所以指导教师必须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培训,做好将来转业的准备。

4.结论

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自主就业中的能动性,应该对职业教育生涯规划做一个彻底的改革和完善,并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学校有必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并其根据自身的特点、政策的变动和市场需求,制定可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参考文献:

[1]陈海菊,侍朋宝.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80-83.

[2]孙良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若干问题的思考[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06):186-187.

[3]陈国荣.以和谐理念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04):68-71.

[4]齐国涛.黑龙江省师范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分析[J].教书育人.2012(21):46-47.

职业规划要点篇3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如何提升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如何将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理念融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并形成长效机制,是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其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按照自身爱好、兴趣、性格特点等因素对大学期间的学习、工作、生活、实践等各个过程进行规划,从而确定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期间的具体实现[1]。客观而言,大学生对大学期间的学习和实践进行系统的规划至关重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求职甚至将来职业生涯的成败[2]。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通过教育和培养学生在充分了解自身爱好、兴趣、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对大学阶段的学业、工作、生活等方面进行规划。从对大学生把握和分析专业技能学习到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等各个领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当前的学习目标树立和长远的职业发展方向相结合,对大学期间做出清晰定位和合理规划,从而提升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高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要性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也是毕业生能否在社会上长期立足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树立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标并不懈努力,不断提高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才能在招生质量、就业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等教育才能得到长足发展。缺乏就业竞争力提升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高校的发展会逐步失去社会的认可,最后脱离社会服务的职能[3]。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机制构建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机制

高等学校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参与和配合的组织、机构、人员较多,需要教务处、共青团、学生处等多个机构和部门共同推进,配合完成。同样,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组织和指导人员涵盖了多层次、多方面,就业创业指导、心理辅导咨询、学生教育管理、群团组织活动等。只有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组织机构,不断扩大参与人员范围、引发广泛关注等多方面的保障机制才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成效的前提。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过程管理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起步阶段。大一新生入学,学校负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有关部门就组织学科带头人、教授、专业教师等有关人员,向学生重点讲解教学计划安排、专业培养目标和各类理论、实践等重要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而吸引学生热爱专业,追求专业,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督促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习目的,促进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制定和落实。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定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要全过程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项环节,帮助新生根据个人特征,精心填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手册。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落实阶段。在学生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后,对学生的规划落实全过程进行定期检查和督促,专职指导人员要定期点评,分阶段总结,帮助学生完成从“我怎样做”到“我做什么”的过程递进;教育学生本人,定期自觉对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手册所设定的目标,做好自我检查,认真总结,找出不足、整改完善。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评价阶段。以学期为节点,通过学生的阶段总结,自我定位,相互对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教育和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和完善既定目标,修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效作用,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跟踪服务,实现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管理。

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在职业生涯规划全过程的融入机制

(一)制定特色人才培养战略

根据高校各专业学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树立具有学科特征的人才培养特色品牌。依托学校定位和发展的顶层设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时间节点,指导大学生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意识,充分挖掘院校特色,地方特色,行业特色,根据学生就业职业发展方向,将特色意识培养融入学生成才的全过程,不断凝练特色、创新思维,突出重点,形成具有明显学科发展特色的人才培养战略。

(二)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为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和优惠政策,并组织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普通高等学校也根据国家的大政方针,结合各自人才培养特点,制定并颁布了有关创新创业工作的文件通知,对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进行专项辅导,加大对创新创业活动的政策支持,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进行奖励表彰。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通过制定激励措施,凝聚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内打造创新创业活动文化。

(三)突出年级特征培养目标

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剖析,通过综合素质考评和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确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的目标和途径。经过专项教育培训使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科学地设计职业发展方向,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求职能力,掌握求方法和技能,接受就业市场的选择。在实际操作中,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确立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一年级:“适应校园、了解专业、转变角色、激发动力”;二年级:“认知自我、找出差距、设计人生,明确方向”;三年级:“提高素质、夯实基础、锻炼能力、定位发展”;四年级:“运用政策、提高技能、调整心态、就业择业”。根据不同年级特征的培养目标,丰富具有阶段特征的培养课程内容,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通过引入职业能力训练技术、互动式的案例教学模式,将学生专业技能实践和企业实习的实战训练、职场环境模拟等训练环节相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敏,张凤.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辅导实务[M].西安: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50-59.

[2]眭国荣,王洪洲,王利青.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2):66-67.

[3]李璞,杨德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体系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2):122-125.

职业规划要点篇4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问题;解读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溯源

1.职业生涯的内涵。对于“生涯”一词有诸多解释,目前较为适用的说法是美国生涯理论专家萨珀的观点:“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方向;它统合了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涯的角色,由此表现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它也是人生自青春期至退休所有有报酬或无报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位之外还包括与工作有关的各种角色。生涯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只有个人在寻求它的时候,它才存在。萨珀认为,生涯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个过程,由三个层面构成:一是时间。即个人的年龄或生命的时程,又可细分为成长、试探、建立、维持、衰退等时期。二是广度或范围。即每个人一生所扮演的各种不同的角色。三是深度。即个人投入的程度。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2.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定位,使他们在充分认识自己在职业选择上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从事的职业领域,从而真正拥有自己特色的、理的职业定位。(2)明确自我的职业奋斗目标,在对自身的职业素质有一个清醒认识的基础上,职业生涯规划的下一步就是要确定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越早开始越好,每个大学生从踏入校门起就应该开始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的发展设定长远目标,与此同时,还要制定好大学生活中每学年的短期目标。(3)确保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制定了规划,还要有具体的行动方案,按照既定的目标,付诸行动,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有效性。(4)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任何计划的制定都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应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动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人的要求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要考虑个人的因素,也要自觉服从社会需要。美国哈佛大学三十年前曾对当时在校学生作过一项调查,发现没有目标的人有27%,目标模糊的人有60%,短期目标清晰的人有10% ,长期目标清晰的人只有3%。三十年后追踪结果表明:第一类人基本上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长期在失败的阴影里挣扎;第二类人基本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没有多大的理想和抱负,整日只知为生存疲于奔命;第三类人大多进入了白领阶层,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只有第四类人,他们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几十年如一日,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百折不挠,最终成了百万富翁,行业领袖或精英人物。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误区

1.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 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而职业选择,单纯的讲就是找一份工作,实际上职业选择本身也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等因素选择符合自己工作的一个过程。显然职业选择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2.职业生涯规划急功近利。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大学生一进大学就准备考研,所以在校与放假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很少考虑工作的事情,社会活动也不想参加,怕影响学习部分学生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考证或参加培训更有见异思迁者,一看到社会某种职业收人高就想从事该职业,看到别种职位收人高就又从事那种职业,把自己的规划抛到脑后。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大学生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

三、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构想

1.要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做好课程的开设和咨询解答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等媒体以及举办讲座等方式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2.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因素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实现择业观从“我想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的转变。第三,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在充分了解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的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从新生开始,让大学新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要让新生们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怎么进行,应该怎样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地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就是怎样进行自我认识,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制定职业发展的计划;怎样进行自我塑造,自我提升,开展行动计划;怎样不断反思,调整修正完善规划。让新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过程,有助于引导大学新生积极进行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有助于引导大学新生了解自我,明确职业方向,向理想职业目标努力;也有助于引导大学新生完善自我,充分准备,积极竞争。

4.开设相关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课程或讲座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训。中国高校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形式和手段,让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正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接受职业潜能测评、职业目标的设计、实施管理等整套的体系学习,对影响职业生涯的个人、社会、组织因素有一个全面正确地认识和了解后再科学、有效地制定适合个人特点的专业方向和职业生涯领域。

5.从入学到毕业的完整时期须坚持积累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档案。众所周知,我们每个人都有个跟随一生的人事档案,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档案是个人的第二身份证。由此,为了全面贯彻生涯规划的意义精髓,从大学生刚入校起即为其设立职业生涯规划档案,该档案将伴随大学生的大学四年,随时记录生涯规划的历程,同时建立职业指导档案是职业指导工作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要求,也是改进本身工作的需要。档案内容可包括:职业指导咨询记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情况、个人典型案例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档案等等。职业指导档案的建立是对工作的督促与检查,是积累工作经验的有效方法,对提高职业指导工作水平有极大帮助。做好职业指导是建立人性化管理的具体体现,通过长久坚持不懈地努力,必将建立起一套完善可行的职业生涯指导模式,实现学生的全面成才计划。 转贴于

6.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加强与社会的协调。由于把职业生涯规划看成是就业指导这种狭隘的认识,许多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都停留在报告中或文本里,而不是植根于鲜活的日常生活之中,或者根本就脱离了社会实际。这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不佳以及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眼高手低”。特定历史时期的价值观、职业观对大学生的职业取向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社会组织的用人标准也决定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趋向。因此,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时刻与社会的发展进行信息沟通,社会也要为大学生步入社会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指导平台,高校与社会的协调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从社会的角度看,社会各界应努力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导向的资源配置、人才流动机制,形成重视人才、重视创新的社会风气,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与政府和高校形成合力,共同创造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适存土壤,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预期的效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组织与管理,探索并逐步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及管理理论的组织管理体系和机制,以不断提高教育效果。

结 语

本文从管理学一般原理出发,提出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管理体系的理论框架,分析了此框架内各项职能的主要内容,并立足教育工作实际提出了建立管理体系的要点及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对于高校、学生及社会进一步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责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出现一定层次性,应根据不同年级的需求特点构建职业生涯规划阶梯;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成绩的影响并不显著;高校有必要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投入并加强专业基础上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应该搭建职业生涯规划的平台,由学生自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杨淑欣,鲍德媛.中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比较与借鉴[J].职业时空,2005,(10).

[2]王保义.中美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4:36-39.

[3]张海华.从新生开始进行大学生就业辅导[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8).

[4]张莉萍,陈宪庚.对高校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30.

[5]李学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9).

职业规划要点篇5

关键词:优势视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叫做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即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的较为系统的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大学生在高校期间,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将自己的职业倾向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确定最优的职业奋斗目标,并未实现这一目标进行行之有效的计划和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好坏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生涯的成败。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得高校更加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少高校都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不仅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还开授相关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符合职业生涯教育烦的趋势。

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没有得到真正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取得较好实效。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但真正普及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一些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重要性没有向大学生进行有效地传播,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时间安排不合理。目前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式是就业指导课程或者讲座的开设,往往是针对大三或者大四的学生。然而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同虚设。另外,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指导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指导者不能带领学生一起身体力行地实践,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影响较大。

二、优势视角

视角是人们看问题的不同切入点,是人们不同的思维模式。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的一种思维模式,它以优势为核心,基于对人有主观能动性的理解上,认为人不是被动的,是有着自身的资源和力量的,并且可以依靠自身的资源和力量解决问题。优势视角强调发现“闪光点”,鼓励、支持人们利用优势来解决问题。将优势视角的理论观点用于思考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得到以下几点:

1、以优势视角看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虽引起重视但没有引发深入的探究和实践。不少高仍然认为学好专业、掌握技能是职业发展的全部,忽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少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进入职场之后顺理成章的事情,没有将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所学运用实践。然而当今社会,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就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能够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定位,能够未雨绸缪在走出象牙塔之后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起点。职业生涯规划也有利于人才在市场上的合理配置,为人才市场的供求理清秩序。

2、以优势视角看待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今天,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弱势群体甚至是问题人群。社会普遍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问题,关注大学生不具备职场适应力的问题,关注大学生眼高手低不能合理定位的问题。优势视角强调以优势为核心,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关注大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力量,鼓励、引导、支持大学生发掘自身潜力,依靠自身力量谋求合适的职业定位。

3、以优势视角看待社会就业环境。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使得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但就业市场中仍存在着巨大的机会。以优势视角来看待就业环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合理看待就业市场,挖掘就业市场的潜力,捕捉就业机会,积极乐观地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

三、优势视角下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结合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以优势视角为切入点,探究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可行途径。

1、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普及。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和提高本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性,实实在在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对学生做好宣传和教育,让学生主动地、负责地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应加强高校之间、高校和就业市场时间的联系,互相吸取经验,拓展就业空间。

2、专业指导队伍的建立。首先,高校应加强现有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使现有教师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其次,高校可以引进专业人士来补充新鲜血液,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例如引进从事职业研究的心理学、社会工作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不仅可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理论指导,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尝试进而修正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开发。大学生本身的独特性决定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特殊性,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有一套独特的可以操作的教育体系,不仅包括课程的设计和设置,师资力量的选择和配置,还应包括专业化的测量和评价工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开发是一项重要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工作,开发者需要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结合社会需要和就业趋势,注重专业性、实际性和经济性,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耀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探索,2013,10:123-124

[2]许学海,段峰. 完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8:106.

职业规划要点篇6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白芳(1980-),女,回族,吉林白城人,泰山医学院放射学院,讲师。(山东 泰安 271016)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238-02

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测定、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对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其有无及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会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由校领导牵头,学生工作、就业指导和教学管理等部门具体实施,学生辅导员、校内外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2]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一个重要力量,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辅导员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辅导工作,指导大学生早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值得辅导员们深入思考。

一、辅导员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的意义

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学生管理的第一线,其工作内容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最了解学生的情况,与学生容易沟通,也是学生们最信赖的人,这些特点使辅导员更容易深入细致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

1.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职业生涯的特点之一就是独特性,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个人的素质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必然要进行不同的生涯规划。辅导员是大学四年里和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个体情况和家庭基本情况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的优势与劣势,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扬长避短科学合理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2.可以实现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要贯穿大学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例如在大一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所学专业,进行职业认知,大二、大三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大四进行就业、择业指导,这样持续性的细致入微的全程化工作只有辅导员能完成。

3.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

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从学生个体利益出发去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满足自身需要的岗位,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忽视了党和国家整体上对人才资源配置的要求。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关注祖国需要、关注社会发展,自觉把个人利益同祖国利益、人民利益相结合,树立崇高的职业生涯理想,使自己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辅导员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面临的挑战

1.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化训练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掌握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咨询与辅导实践经验。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高校还处在起步阶段,极少有辅导员具有职业指导师等相关职业资格,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也不多,也少有辅导员接受过系统、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培训,甚至部分辅导员对其基本概念和内涵都不甚了解。部分辅导员兼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老师,虽经过一些短期培训,但这些培训一般时间都很短,系统性、专业性程度明显不够,作用有限。辅导员往往是凭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常规管理方法来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实的需要。

2.缺乏丰富的职业生活阅历和职业规划实践知识

目前高校的政治辅导员绝大多数是毕业后直接走上辅导员岗位的,没有其他工作经历,从学校到学校,自身缺乏丰富的职业生活阅历和职业规划实践知识,对很多新兴职业不甚了解,这使得辅导员在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容易流于形式和空谈,不容易使大学生们信服。

3.日常工作繁杂,精力分散

辅导员工作内容琐碎、繁杂,需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心理、法制等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教务、考务、宿舍、奖贷勤补等工作,要负责学生的纪律安全、组织发展、实习就业等等,所有与学生有关的事项几乎都要通过辅导员去传达、落实。通常一个辅导员带几百个学生,繁忙的日常工作常常使辅导员疲于应对,沉不下心去深入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这对辅导员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是个不小的挑战。

三、辅导员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1.提升辅导员的理论修养,加强专业化水平

学校应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创造条件鼓励辅导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其辅导能力和业务水平。一是分期分批选派辅导员参加脱产学习培训,考取职业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证书,尽可能掌握乃至精通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具备针对个体、团体职业测评的辅导和咨询技能。二是组织辅导员经常性参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取长补短,找到自己工作的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三是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举办专题研讨会,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职业稳定和职业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从中辅导员可以多了解一些行业和职业信息。

辅导员自身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发扬“钉子精神”,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挤时间加强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辅导员要广泛涉猎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出国留学、人才市场需求趋势等方面的信息,加强对就业政策法规的掌握,辅导员还应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开展有关课题的研究,以带动理论水平的提高。

2.辅导员要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辅导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职责,作为辅导员本人,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必然也应该对自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的职业规划包括自我分析,即要对自己有正确客观的评估,认识辅导员职业潜力,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对工作进行分阶段的规划,把握每一个阶段的重点、目标、任务,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制定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努力向专业化、专家化的目标发展;为了达到近期和远期目标,对自己的行动进行规划。这将有助于辅导员自身职业的长远发展,促进其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一个善于给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取得一定成效的辅导员,对学生而言,更具人格魅力,在工作中更有说服力。

3.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据统计,当前高校60%以上的学生对“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毫无头绪或仅有初步了解,[4]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我认知不够、职业目标模糊,一旦到了职业决策的时候,就会纠结茫然。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培养其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大学生们能够主动自觉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知己”、“知彼”、“合理决策”、“有效行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是大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任何人都不应也无法包办、代替。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所以辅导员的辅导工作应建立在激发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兴趣、培养职业规划的意识上。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工作:

首先,抓住新生入学之初新鲜感强、易于接受新观念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他们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调动他们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使他们懂得今天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该如何排除各种阻力以求得自己最佳的发展。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时,通过宣传展板、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与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

其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效性,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目前,一般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基本由辅导员兼任,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自己处在就业指导一线的工作优势,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增强课程实效性。例如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时,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胜任相关职业等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紧迫感,使其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还可以向学生讲述本专业优秀毕业生或成功校友生涯发展的实践经历,让学生体会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主动性,形成职业规划意识。

再次,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有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考力与创新力。开展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内容可包括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现场演讲展示、求职简历制作和模拟应聘等。还可以举办短剧大赛,让学生自己设计剧情,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再如辅导员给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举办职业发展沙龙等。

4.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根据大学四年从适应、探索到定向、冲刺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任务,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实行不同主题的职业指导教育,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一年级为适应期: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帮助新生了解学校、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去向、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进行自我认知,厘清自己的职业兴趣、价值观、能力、个性特质和发展意愿等;引导学生做好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好基础课程;完成一份四年的生涯规划书,建立个人大学成长档案,时刻鼓励和监督学生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任务。

二年级为探索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所学专业与自身职业发展的关系,认清职业发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便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志愿者服务和假期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进一步地认识自我、认知环境,对职业目标进行修正,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

三年级为定向期:学生的职业目标逐渐明确,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选职业和相应的岗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如何有针对性进行充分的准备,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实习和兼职了解社会、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提高社交和人际交往能力,为以后更好地融入职业环境做好准备;对学生考研还是就业给予指导;带领大三学生参加招聘会,提前让学生感受用人单位的需求,增加学习动力、明确努力方向。

四年级为冲刺期:开始进入真正的求职就业阶段,辅导员主动收集相关就业信息和考研信息,并将掌握的信息通过短信、e-mail、QQ群等形式及时向每名毕业生;通过讲座和班会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简历制作、社交礼仪、求职面试技巧的讲解与辅导,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求职技巧方法,为成功就业做好充分准备;掌握毕业生求职(考研)的最新状态,关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和就业帮扶。

5.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需要注意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这要求辅导员在进行指导时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辅导员必须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才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专业学习等情况,从而为学生提供科学的个性化辅导。辅导员可以使用一些测量工具作为辅助,比如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MBTI性格测验、气质类型等心理测试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与兴趣倾向,以及和专业之间的关系,树立专业意识,并针对学生的职业倾向,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5]

辅导员还应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开展辅导,有些学生很快就能找到自己喜欢又符合自身个性特征和能力的目标职业,对于这些学生,辅导员在他们制定每学年计划和执行计划时只需要适时辅导。而有一些学生可能长期处于迷茫和犹豫的状态,无法尽快确定自己偏好的目标职业。对这部分学生,辅导员应该给予充分关注,加强个别辅导。[6]

参考文献:

[1]蓝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

(13):27-28.

[2]雷五明,赵北平.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内容与实施[J].中国青年研究,2006,(9):86-88.

[3]刘鹏.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

10(8):253-254.

[4]李莉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6):25-27.

[5]孙自盛,窦余仁.关于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21-22.

职业规划要点篇7

职业生涯规划,也称为职业生涯设计,它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不同的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常主要包括专业思想与学习目的教育、自我认知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观教育、就业政策指导、就业信息准备和择业技能训练。

2.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成功的人生是科学规划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如何使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并站稳脚跟,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使学生正确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尤为必要。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是强化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就业观、创业观教育的过程。只有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身的条件,正确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让学生增强自身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才能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了解自己并理性择业,可以树立积极的心态,顺利踏入社会,走上职业岗位,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

3.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校入学教育的目的是让新生了解学校,了解专业,转变观念,转变学习方法,确立今后自身的发展目标。对新生来说,专业思想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核心,要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培养目标以及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等,帮助新生端正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好专业课的信心。可以通过入学教育的专业思想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再结合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就读学校的概况,所学专业的课程、学习要求、就业方向以及专业发展的前景,让新生一入学就有了职业生涯的目标。同时,再以专业就业的前景为教育的切入口,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热爱,明确本专业的学习目标,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进行定位,教育学生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

(2)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部分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后,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掌握专业技能不强。同时,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择业时比较盲目,挑三拣四,定位过高,使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加大了自身的就业难度。针对这种现象,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分析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定位,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和现实的社会环境,才能够准确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目标,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3)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的重视,中职学校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中职毕业生人数迅速增长,中职毕业生就业压力随之加大。同时,在目前就业难的形势下,高学历的大学毕业生、吃苦耐劳的农民工都在与中职毕业生抢饭碗,加剧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如何保证中职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顺利就业和创业,学校必须利用好职业生涯规划的课堂教学,利用校园网站、广播站、宣传橱窗、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的宣传和教育,使学生能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努力学好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而提高自身就业的竞争力。

(4)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因此,学校必须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笔者在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单元“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的教学中,采取了讲授与案例分析以及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首先,结合课本的知识点和重点给学生进行讲课,使学生初步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了解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确定发展目标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其次,通过与学生分析教材的案例,使学生了解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个性要求和自己的个性特点,理解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和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知道,发展目标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每个人都有许多人生目标。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的人生目标合理吗?”“如何确定合理的、符合个人实际情况的发展目标?”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了解个人的特点、了解社会的需要,立足本人实际,把个人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自信心。

(5)结合学生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与教育,涉及面广、时间长,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固然必要,但是同时也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的紧密结合。学校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实习,请毕业生和企业成功人士来学校给学生作讲座,组织专业技能比赛等活动。同时,学校可以请家长到学校,一起参加学校举行的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就业政策宣讲、就业形势分析、行业发展报告等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社会,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择业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总之,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必须以社会需求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学校各个教育环节中去,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能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促进学生顺利就业、积极创业,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竞争能力,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职业规划要点篇8

职业生涯规划无论对青年员工个人,还是建筑建筑建筑企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有利于青年员工个人职业道路的发展

人的一生一半以上的时间在职业生活中度过,做好职业规划可以达到使青年员工自身特点。期望与建筑企业需求相一直的效果,使青年员工在职业发展上少走弯路、切合实际、顺利地实现职业目标。

(二)有利于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首先是青年员工个体对自身个性特点、工作技能、工作期望的认识和定位,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筑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了解青年员工的有效途径。通过职业规划,可以发现青年员工自身与岗位任职资格是否相匹配,进而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员管理提供依据。

(三)有利于建筑企业青年员工队伍的稳定

职业生涯规划以“人性化管理”为出发点,是青年员工个性、期望、追求得以表现的方式。通过职业规划,建筑企业根据青年员工特点,尽可能分配与青年员工期望、兴趣相适宜的工作岗位,充分调动青年员工的积极性,激发青年员工内在潜力。更重要的一点是体现建筑建筑建筑企业对青年员工的关爱、尊重,促使青年员工队伍和谐、稳定。

二、共青团如何引导青年员工做好职业规划

建筑企业共青团对青年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是协调青年员工职业发展和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建筑企业各项工作效率提升的关键。作为建筑企业共青团要为青年员工提供建筑企业的规划、发展前景、相关政策信息。

青年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包含着青年员工贡献得以最大发挥的尝试。由于青年员工面临多变的环境以及客观机遇的限制,或者由于对自己职业生涯认识不足,因而不能准确定位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这时共青团就要为青年员工提供有助于职业规划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以下两点:

(一)建筑企业的战略规划

建筑企业战略规划是建筑企业在预测和把握环境变化的基础上,为求得长期生存与发展所作的整体性、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及相应的对策。一般建筑企业会作5年到10年的规划,有的筑建筑企业甚至会作50年的规划,它是建筑企业发展的目标。也是建筑企业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同时是青年员工职业规划的基础,青年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终生性的特点,只有了解建筑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规划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根据自身的特点、能力、期望为自己定位,建筑企业才能根据建筑企业发展的需要结合青年员工的人格特性为其制定适合青年员工自身发展和建筑企业需要的职业规划。

(二)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相关信息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相关信息包括薪酬分配制度、青年员工晋升制度等,这些制度规定了什么的岗位享受什么的待遇,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可得以职务提升。青年员工的需求是不同的,有的人以技术能力作为职业生涯的核心,追求自己擅长的技术才能和职能方面发展,这些人的价值观愿意从事以某种特殊技能为核心的挑战性工作;有些人以管理能力为核心,追求建筑建筑建筑企业中高的管理职位,这些人他们沿着建筑企业权力阶梯,发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薪酬分配制度和晋升制度就为他们的职业发展传递了一种职业待遇和职业条件信息,使青年员工朝着自己设定的方向去努力。突出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同等价值,使青年员工可根据个人的特点追求设计自身的职业规划。

(三)为青年员工人格特征分析

共青团可以开展对青年员工进行人格特性分析活动,对建筑企业岗位进行工作分析,实现人职匹配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性和能力模式,这种特性和模式与建筑企业某一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及对人的要求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关度,因此对人格特性进行分析也是建筑企业青年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人格特性分析就是通常所讲的对青年员工体质检查、能力测验、兴趣测试、人格测试、学业成绩、家庭经济收入、父母职业、家文化背景、职业稳定性、沟通技巧、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材料做出综合评价,这些资料的获取一方面通过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同青年员工沟通或查阅档案取得,另一方面可借助专用的测评软件获取。例如性格外向型的人,通常沟通能力较强、亲和力强,适合作公关、市场开发等职位,性格耿直的人,适合作安全质量检查工作等,这就为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初步依据,为达到人事相宜提供了基础。

(四)为青年员工做出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全面了解一项具体工作或职务的管理活动。它是确定完成组织中各项工作所需技能、责任和知识、技巧、学历和工作经历的系统活动。在工作分析基础上制定工作规范,确定某一岗位的任职条件。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工作的基础,为人员选拔、任用,为人力资源开发、绩效评价以及制定科学的薪酬分配体系提供了依据。同时工作分析的结果又是一面镜子,使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结合青年员工自身特点与岗位任职条件对照,明确调整青年员工的职业发展方向,帮助其实现职业规划目标。

(五)引导青年员工制定职业规划书

通过人格分析,确定某一青年员工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特征,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通过工作分析,确定某一岗位需要什么人格特征的人,二者结合,对号入座,并与青年员工进行沟通、交流与青年员工交流是必要的,这是建筑企业需要与青年员工个人需要的相互见面,通过交流使青年员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需要,有机会自我评价这种规划对建筑企业和自身是否都有利,同时对外来职业发展形成共识,实现建筑企业需要和个人需要相配合。在此基础上制定职业规划书,使青年员工在一定时期内按既定的规划发展,结合建筑企业为青年员工职业发展提供相应的环境等条件,促进职业规划稳步推进,促进青年员工健康成长。

三、结语

上一篇: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范文 下一篇:儿童安全教育小常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