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06 19:45:09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 会计专业; 数学课程; 教学设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7. 049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7- 0094- 02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能按会计专业学生执业就业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但客观上不少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数学课程在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数学课程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不同专业数学课程教学设计一样,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模式、教材、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在不同专业教师教学时基本一样,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存在着“两张皮”现象,为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数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

1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数学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者和专业带头人不清楚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者对高职层次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将来的主要就业岗位不明确,对主要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不到位,对从事各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把握不准确、不全面,认识不深刻,对数学课程应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哪些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认为数学课程教学只是数学教师的事情,事实上专业带头人成了专业课程的带头人,而不是专业建设发展的带头人。

(2) 会计专业数学课程教学设计者一般均是数学教师,不清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大多数高院院校数学课程总体设计者一般均是数学教师,他们不了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了解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数学方面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数学课程总体设计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大多以传统数学学科思想进行总体设计,课程总体设计基本没有针对性。

(3) 数学课程教材及其案例与会计、财务管理关联度低。一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数学教材由数学教师选定,所用的教材大多是各专业通用的数学教材,有的虽是经济数学类教材,但与会计、财务管理关联度也较低。会计专业数学课程教材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课程教学总体设计和教学的质量。

(4) 对会计专业数学课程教学各环节工作缺乏研究,也没有专门的会计专业数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5) 大多数数学教师没有学习过会计、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做好会计专业数学课程教学工作的意识还不强。

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数学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数学课程教学设计,应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就业岗位工作对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会计专业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对会计专业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总体设计,对数学教学内容根据培养目标要求进行适当取舍,确定教学模块,按照将数学与会计、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紧密结合的要求编写财会数学教材,选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制定会计专业数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以缩短学生将数学与财会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学校会计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水平。

3 对会计专业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总体设计的思考

3.1 明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现代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及相关岗位,具有一定的职业领域能力与人文科学素养,能从事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2 明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应具有的基本数学能力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应具有数学运算能力,会基本的运算以解决财务会计实际问题;具有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会计、财务、审计等方面问题,分析具体财务审计问题,解决财务问题,进行财务决策。

3.3 会计专业数学课程内容总体设计

按模块进行设计,将数学基础知识与其在财会中的运用相结合进行设计,案例以财会相关案例为主。可设计为六大模块:第一模块为初等数学与价值数学,其内容主要包括比率与财务比率、税率的计算、数列与资金时间价值、几种资本成本的计算、投资决策的评价指标及其应用等内容;第二模块为导数与最值经济,其主要内容有函数及常用经济函数、导数与最值、最值经济、边际分析与弹性分析等;第三模块为偏导数及其经济应用,主要内容有偏导数、偏导数的应用、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应用等;第四模块为概率与风险预测,其主要内容有概率、均值、方差、正态分布、风险预测、筹资最佳组合选择和证券投资风险预测等;第五模块为矩阵代数与投入产出模型,其主要内容有矩阵的计算、线性方程组及解值、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等;第六模块为线性规划与最优组合决策,其主要内容有线性规划问题、产品最优组合决策、最佳分配模型等。

3.4 应注意处理好几个问题

3.4.1 数学课程教学设计与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设计关系问题

数学课程在课程教学安排上放在财务管理课程之前教学比较好,对于高职会计专业来说,在学习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之后也就是在第四学期安排较好,可与财务管理课程同学期授课,但应各有侧重。财会数学课程侧重讲解财务管理中所用到的数学知识、相关公式等内容在财会中的基本含义,培养学生在财会中运用数学的能力;财务管理课程对于财会数学已学数学内容可采用复习方法,重点讲授财会数学中学生没有学习过的财务知识及数学公式中的财务指标值来源与财务运用方法为宜。

3.4.2 教材编写问题

组建《财会数学》教材编写班子,班子成员可由2~3名较高水平的财务管理教师和2~3名较高水平的数学教师组成,指定一名会计专业带头人牵头,从课程模块的确定、课程模块内容的选择、教学案例的选取、课程教学及其衔接等方面逐个模块进行研究,在编写出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并出版,使之成为有特色、有针对性、受学生欢迎的教材。

3.4.3 数学课程教学教师的选用问题

可以选择数学基础好的财会教师教学,也可将一定数量的数学教师固定在财会数学课程的教学上,让他们跟班听课向财会专业教师学习,从财会基础知识入手学习,力争掌握一般财会人员应掌握的财会知识,而后担任财会数学课程的教学工作。

3.4.4 与中职、本科会计专业数学课程教学设计的衔接问题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2

【摘要】新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不论是从改革理念、课程内容,都有较大的变化,要实现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学实施是主要渠道,而教学设计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前提和重要基础。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教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里特点,以及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数学;教学设计;基本要求新的课程理念对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这些要求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的内容的设计要注意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关注具体数学内容特点一方面,在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编写中,应将数学的文化价值渗透在各个部分内容之中,并采取多种形式,如与具体数学内容相结合或单独设置栏目专题介绍;列出课外阅读的的参考书目及相关资料来源,以便学生自己查阅、收集整理。另一面,要注意新理念、新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速成编写上的特殊处理,例如,算法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心内容之一。在设计数学素材时,要注意突出算法的思想,提供实例,使学生经历模仿、探索、程序框图设计、操作等过程,从而体会算法思想的本质,而不应该将算法内容单纯处理成程序语言的学习和程序设计。同时,数学素材的设计还要注意在能够与算法结合的课程内容中,融入算法解决问题的练习,不断加深学生对算法的学习和认识。二、教学内容分的选择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1.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到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2.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对学生的数学非常重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运算、作图、推理、处理数据以及科学计算器是使用等基本技能训练,但应避免过于繁杂和技巧性过程的训练3.教学素材的选取应注意体现教学的本质,关注与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的现实,注意适度的弹性。教学设计中的素材选取,首先要有助于反映相应教学内容的本质,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素材应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多样性和可接受性。三、进行教学内容组织的设计,要关注相关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认识数学教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教学素材的编写时,应充分注意这些问题,不要因为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划分成若干模块,而忽视相关内容的联系。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内容联系的认识,在数学设计中,须要将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相互沟通,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本质的理解,例如,可以借助二次函数的图像,比较和研究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比较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图像,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等。新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不同需要,分不同的系列和层次展开的。对此,必须引起数学设计的足够关注。同时,处理这些内容时,要注意明确相关内容在不同模块中要求及其前后联系,注意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螺旋上升、逐步提高。四、教学内容的呈现应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在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呈现教学内容应注意反映数学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的认识规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例如,在引入函数的一般概念时,应从学生已经学过的具体函数和生活中常见的函数关系入手,抽象出一般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使学生逐步理解函数的概念;立体几何内容,可以用长方体内点、线、面的关系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创设适当的情境,从具体实例出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学素材的呈现应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还可以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五、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整合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何使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是教学设计值得关注的问题。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是有利于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教学设计在处理某些内容时,提倡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教学结论,还应鼓励学生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处理繁杂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以取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规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可以发挥巨大的潜力,而且可以渗透到教学的课程内容中来,教学素材应注意这些资源的整合,例如,可以把算法融入有关数学课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收集资料,研究数学的文化,体会数学的人文价值。此外,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适当使用信息技术,以便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有关数学内容,探索、研究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总之,数学教学设计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体现数学思想的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为未来数学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参考文献】[1]孔凡哲,王汉岭.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王琨.浅谈如何做好高中数学教学设计[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12).[3]李刚.浅谈高中数学教学问题设计[J].新课程学习・中,2011,(12).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逻辑设计;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模式手段

一、逻辑设计课程目标与定位

1、课程目标

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电子电路逻辑设计基本知识和灵活应用常用数字集成电路实现逻辑功能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全面掌握电子设计技术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打下一定基础;通过项目的引导与实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敬业爱岗和吃苦耐劳的品德和良好职业道德观。本课程目标具体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术语,熟悉逻辑代数基本定律和逻辑函数化简;掌握门电路及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外特性;掌握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的功能及分析方法,学会一般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用SSI和MSI器件),学会同步计数器的设计方法;熟悉脉冲波形产生与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了解A/D,D/A电路及半导体存储器、PLA器件的原理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具有正确使用脉冲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实验仪器的能力;具有查阅手册合理选用大、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组件的能力;具有用逻辑思维方法分析常用数字电路逻辑功能的能力;具有数字电路设计初步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字电路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能力。

2、课程定位

《逻辑设计》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硬件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尤其强调工程应用。是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电路、通信电路、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的和集成电路设计的基础。在高速发展的电子产业中数字电路具有较简单又容易集成。通过本课程学习,熟悉小中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应用,突出数字电子技术应用性,获得数字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为后继课程及从事相关工程技术工作和科研与设计工作打下一定基础。《逻辑设计》在电子信息专业课程的地位,表现在其先导课程为《电工电子技术》,要求学生掌握由分立元器件组成的电子电路的识别与检测、与基本分析方法,掌握有关晶体管以及晶体管电路的分析方法等;其后续课程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技术应用》、《EDA技术应用》等。学习集成电路芯片在计算机及相关电子设备中的应用与作用。

二、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1)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主体--任务贯穿”为总体设计要求,在内容的选取上,首先立足于打好基础。在确保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教学方法的前提下,简化集成电路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讲述,减少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内容,尽可能多地介绍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其应用。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突出思路与方法阐述,力求反映当今数字电子技术的新发展。

(2)在教材内容编排上精心组合,深入浅出,做到概念清晰,逻辑设计思想严谨。教学实施中注重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相互衔接,逻辑性强,以利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整合。在讲义上力求简洁流畅,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学。

(3)以实训项目为载体,采取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体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的素质养成目的。

(4)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5)知识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或“会”等用来表述。“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2、教学具体内容安排

表决器电路设计与制作,抢答器电路设计与制作,同步计数器电路设计与制作,方波发生器电路设计与制作,数字钟电路设计与制作。

三、逻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与手段

1、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产品的选取科学,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呈现方式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规范、正确、科学。

2、教学模式

采取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优化完善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3、教学方法

从教学手段、教案设计、教学思路、语言表述、教学资源等方面着手,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开展教研。教学过程有进行项目引导,任务贯穿,“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假设结论”、“探索求证”,把握课程的进度,活跃课堂气氛,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获得尽可能大的收获。采用“发现法”教学方式,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学习内容的掌握依赖于学习者的实践,课程组加强了对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为使学生理解和有效掌握课程内容,在坚持课外习题练习、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增加随堂练习、单元测验等即时性练习环节,督促学生复习和掌握已学知识点。

4、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发挥网络突破空间距离限制的优势,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学习资源,自主地学习和提高,弥补课堂上未能及时消化吸收的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相应教学班成立课程提高学习小组,任课教师课外指导该小组进行拓展学习及课外科技活动指导,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一方面教师指导有兴趣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特别是对数字系统设计知识的答疑指导,为能力强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解决因课时数限制而无法在课堂上深入讲授特定工程应用专题的矛盾。也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第一手了解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学习好的学生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探讨当前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能力的新模式。

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整理并开发具有职教特色的自编教材,编写学生实训指导用书,引导学生查阅网络资源,要注重利用仿真软件的辅助设计功用。

参考文献

[1]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5.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高职;高等数学;优化教学设计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的基础理论课,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高等数学的内容相对较多、较难,许多高职学生对高等数学望而生畏、怯而止步。实践证明,数学课一味地抽象讲授,容易造成学生的课程疲劳和学习惰性,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原动力。而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和好奇心,具有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根据这种心理,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授方法,注重优化教学设计,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传授转换为学生乐于探究的活动。

教学设计(即备课)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为教学设计的对象是人,其设计的主体也是人,而人是最为复杂的、最难以把握的,同时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也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教师需要将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设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称“三步法”。

出发点:脉络要准,目标要明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呈逻辑序列的知识系统脉络,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联想和应用,高等数学学科的知识脉络尤其具有逻辑性。

高等数学总的内容脉络是:以极限思想为灵魂,以微积分为核心,微分是从微观上揭示函数的有关局部性质,积分则从宏观上揭示函数的有关整体性质。其中,导数的知识贯穿高等数学整个内容脉络,理清导数的脉络至关重要。例如,在对导数教学的脉络进行优化设计时,可以作如下规划。

1.“导数的几何意义”一节中光滑曲线的切线的点斜式方程y-y0=f′(x0)(x-x0)。

2.“导数的应用”中洛比达法则的运算式和可导函数一阶导数f'(x)符号的单调判别及二阶导数f″(x)符号的凹向判别。

3.“不定积分概念”和“定积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中被积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f(x)=F'(x)。

4.“空间解析几何”中空间曲线的切线的点向式方程及法平面的方程和空间曲面的切平面方程及法线方程。

5.“无穷级数”中函数的泰勒级数展开式的通项和曲线积分中的格林公式。

等等。同时,利用高等数学脉络结构的纵向与横向联系,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脉络。例如,在利用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引入定积分的概念时,其基本思维脉络是: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最后得出定积分的概念。而这一方法同样可解决求曲顶柱体的体积、空间物体的质量、曲线段的质量等问题,区别仅在于取极限时趋向于零的具体元素不同而已。在每一章的教学设计中,要着重介绍此章知识的数学结构脉络中的内在联系及其本章的关键与核心的处理方法,使学生能够抓住本质,真正做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建构自己本章的数学结构脉络,并能用框图展现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罗伯特·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说:“教学设计的方向是要确认预期的教学结果,即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一定要以深入钻研大纲、教材为基础,把握知识点和课型特点,把目标定明,要求定准。由于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学目标的安排上还应从应用的角度或者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从各专业后继课程的需要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来考虑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因此,数学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与专业课教师互不交流、各自为政的状况,经常走访学生所在系部,参阅相关专业教材,了解相关专业尤其是新专业、新课程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找准数学课与专业课的结合点,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例如:同样是无穷级数的幂级数的教学目标,应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既突出基础,又能加强针对性,体现应用性。

农科类专业的目标是:(1)会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2)知道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一些基本性质;(3)知道泰勒(Taylor)公式和函数展开成泰勒级数的充要条件(不证),能利用ex,sinx,ln(1+x),(1+x)m的马克劳林(Maclaurin)展开式把一些简单的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建筑类专业的目标是:(1)幂级数的概念,幂级数的收敛区间,幂级数的基本性质;(2)泰勒公式和函数展开成泰勒级数的充要条件,用ex,sinx,ln(1+x),(1+x)m的马克劳林展开式将一些简单函数展开成幂级数;(3)幂级数的简单应用。

机电类专业的目标是:(1)会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2)知道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一些基本性质;(3)知道泰勒公式和函数展开成泰勒级数的充要条件(不证),能利用ex,sinx,ln(1+x),(1+x)m的马克劳林展开式把一些简单的函数展开成幂级数;(4)知道函数展开成傅里叶级数的充分条件,能以2π为周期及定义在[-π,π]和[-L,L]上的函数展开成傅里叶级数,能将定义在[0,L]上的函数展开成正弦或余弦级数,知道傅里叶级数的复数形式;(5)了解拉普拉斯变换的概念与性质,拉普拉斯逆变换的概念与性质,几个常用信号函数:单位阶跃函数,δ-函数。

灵魂:方法要活

我国传统的教学法有:课堂讲授法、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但在课堂教学的历史长河中,从古到今,都贯穿着“理论讲授——作业——解疑——认识”这一过程,基本上是用“满堂灌”教学方式及作业布置来完成教学任务。在优化设计教学方法时,可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模式的层次性和模块化水平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高等数学的教学亦不例外。根据现行教学模式的缺陷和因材施教原则,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多层次多模块的教学模式,其思路如下:把高等数学课程分为三个模块,即:基础模块、应用模块、提高模块。基础模块内容的设定是以保证满足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为依据,它是高等数学中的一些最基本的内容,对所有学生都是必修课,教师必须精讲、细讲,使学生彻底弄懂。应用模块内容的设定可由各专业课教师和数学教师共同研讨确定,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应用模块。它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专业性,所有内容都要体现一个“用”字,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提高模块内容的设定是为准备继续深造,或者所学专业对数学有特殊要求的学生而确定的,在这一模块中主要介绍一些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或一些研究内容,使学生对目前最新的数学工具及其发展趋势有所了解,以便满足他们日后自学的需要。

转贴于

加强高等数学教学与所学专业的联系在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是非数学专业,没有必要学习数学,这就形成教师“天花乱坠”学生“无动于衷”的局面。若要改变,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多了解数学在他们专业课当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数学可以解决他们的专业问题。比如说,引出导数概念时可根据专业的不同介绍不同的例子,经济管理类专业可以介绍“边际”的概念,机电类专业可以介绍速率、线密度等问题,农科类专业可以介绍细胞繁殖速度、边际产量和最大利润率施肥量问题等等。又如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是比较难的,在介绍微分方程时,可以举抵押贷款买车、买房问题、人口增长等多个例子,进一步介绍Logistic模型,说明 巧妙构思,增强数学知识点的记忆“记忆最基本之点,就是通过物象记忆事物”,高等数学中有许多公式和性质需要学生记下来,把抽象的、不易成为物象的东西化作与自己熟悉而喜爱的具体表象联结起来。例如,对于无处不在的求导,记忆构思如下: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导数公式,需要模块记忆,它们的符号依次是“先正后负、正负交错”。三角函数导数的大小分别是“前两个互余,中间两个依次是剩余两个的平方,后两个是先不动照抄,再分别跟正切和余切”。反三角函数的导数公式分两组,每组大小相等,形式另记。需要指出的是,公式和法则中出现的变量只是一个符号,表示一个东西,而等号的右边正是说明左边的表达式关于这个东西求导的结果。对于复合函数的导数问题,只要把中间变量打包成为一个东西,先对原来的函数关于这个东西求导,再乘上这个东西关于最终变量(即自变量)的导数,即便是中间变量有许多,无非是重复使用该方法罢了。

终结点:练习要精

古语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教会学生书本知识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充分体现“能力为本”的思想。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善于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实际应用的能力等等,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不是靠纸上谈兵,也不是靠一朝一夕就可培养的,而是靠平时一点点练就的。数学是一门解决问题的科学,常常需要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和锻炼培养能力,所以,数学教师尤其要注重习题课的设计。

合理设计题型,为达到学生的知识迁移和教学最优化奠定基础。精心设计内容,注重师生互动在教学中的应用。题型是手段,内容是核心,“少而精”是内容选择的主旨。在选择习题时,除了要根据教学大纲外,知识覆盖面要大,重点要突出,难易要适中,习题要有代表性,富有启发性,可设置一些“陷阱”,谨防知识点遗漏。知识点的覆盖、重难点的回顾、易错点的纠正,可以设计小题如选择、填空、判断来回顾和弥补。方法和解题技巧的掌握可设计大题启发和引导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归纳总结。

例如,“洛必达法则”的习题课设计:

1.知识回顾:(1)“”型和“”型;(2)“0·∞” 型;(3)“I∞” 型﹑“00” 型﹑“∞0”型;(4)“∞-∞” 型。

分析:一般采用通分的方式转化为“”型和“”型,然后利用洛比达法则及等价无穷小替换求极限。

2.易错点: (1)零因式最好先用等价无穷小替换;(2)非零因式的极限可以先求出来。

3.师生互动:求极限。

4.遗漏点:不能用洛比达法则求解的“”型和“”型:如。

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就不成为艺术了。”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进行教学设计,但在教学过程中又不可拘泥于教学设计,被教学设计束缚了手脚。一切应以学生为重,以教促学,应学生动而动、应情境变而变,对课堂教学各种变化进行综合把握,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高守雷.有高职特色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论[J].职业教育研究,2006,(6):35.

[2]颜士新.简析高等数学中的数学结构与数学理解[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53-54.

[3]林让起.高等数学习题课教学之我见[J].教育艺术,2006,(3):57.

[4]缪琳.浅析数学习题课的教学技巧[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55-56.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5

1.1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过去10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在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有一半以上的适龄青年接受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在校学生从1998年的360万人、毛入学率不到8%,增加到2008年的2300万、毛入学率23%;在读博士生25万,在读硕士生100万,在规模上均居世界第一。1998年,中国平均一个工厂、一个村庄或一个商店的人员构成,其中只有8%的人受过高等教育,25%的人受过职业教育,50%的人受过义务教育,还有一部分是没有完整地接受义务教育的。而到2020年,中国平均一个工厂、一个村庄或一个商店将有25%的人受过高等教育,50%的人受过职业教育,剩余的25%人都受过最基本的义务教育,这将实质性地改变中国人的知识结构,极大促进中国工业的转型,为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

1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任教师数量增长了3倍,教育占地面积增长了10倍,建筑面积增长了10倍,固定资产增长了17倍。具有中国特色的重点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初见成效,现有一级学科88个,其中一级重点学科72个;二级学科382个,其中二级重点学科271个,基本形成了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战略需求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第一梯队是34所“985”高校,第二梯队是107所“211”高校,第三梯队是各省市学校和其他地方院校等。

总之,我国已成为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大国,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转变。本科生、硕士生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位,博士生教育规模已与美国基本持平。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提供和储备了充足的高质量人才资源。

1.2计算机是过去10年发展最快、贡献最大的学科之一

具体到计算机专业,这10年也取得了巨大发展。本科生在校生达到40万人,占工科本科生总人数的11.7%。据教育部统计,设有计算机本科的高校共526所,仅次于英语专业。2008年,计算机专业招生人数达10.7万人,占工科招生人数的10.9%。从2004年到2007年,全国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就业率平均一直保持在80%。计算机专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创造了重要条件。

1.3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是基于此,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下一步发展目标是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人才。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关键是什么?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因为本科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中人数最多的群体,2007年,在校生中的本科生有1024万,研究生120万,专科生860万,而且学生的人生观和专业素质基本上是在本科阶段形成的。

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占全国高校学生总量19%的“211工程”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已经在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因此,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占全国学生总量81%的地方高校,也就是省、市管理的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上。只要这些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有了实质性的提升,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也就有了保障。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学科。

2信息社会的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

二战后,科学和技术进步呈现出了下述特点:一是应用数学和应用物理学的发展,使复杂的自然现象和人工现象,例如飞机周围的空气动力流场等,都可用数学物理方程描述,用并行算法求解;二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和人工现象所获得的信息全部数字化,为上述数理方程求解提供了边界和初始条件;三是高性能芯片、并行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发展,使自然现象实现了数字化模拟和可视化,对人工现象进行数字化实时控制,从而优化了产品质量,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四是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研究者和使用者随时、随地以各种形式进行研究和处理,使用数字化模拟和控制系统。

这四个趋势催化了信息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使各行各业快速地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成为整个工业发展的大趋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节省资源,最大程度发挥效益,提高质量。

信息社会的发展对计算机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求学生具有把握和理解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现象的扎实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又要求学生具有系统和纯熟的建模和程序设计能力,更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成为适应和推动信息社会发展的人才。

3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教育指导思想

根据信息社会的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应从“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四个方面进一步提高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教育质量。

3.1强化基础

一二年级学生重点上好核心基础课,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基础物理、程序设计与数学建模、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大学本科的数学与中学的不同在于学习变量、函数、极限、方程等描述变化中事物的数学规律,既要求学生具有更高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从更高的抽象层面研究问题,又要求对事物变化中的细节进行精确的描述和分析,所以数学和物理一定要学好。对计算机专业而言,程序设计和数学建模课程应是六门核心基础课的重中之重,要教得更深、更精、更好,要有别于其他理工科专业,教出特色。

三四年级重点上好专业核心基础课,这些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60年来成熟的知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核心基础类的,如算法与数据结构等;理论类的,如数理逻辑、形式化方法、组合数学与复杂性分析等;硬件和体系结构类的,如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体系结构、先进网络等;软件类的,如编译技术、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工程等。

专业核心课程也要“少而精”,课程门数要少,但内容要精、要深,课程时数要根据需要来决定,应努力聘请最优秀的教师,选择最好的教材。下表给出了美国5所一流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

这些美国大学,课程少的每学期只有2-3门课,多的也不过4-5门课,这样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仔细钻研,进行讨论和交流,以便使他们深刻理解课程的精髓,发展自己爱好和创造性。

3.2突出实践

计算机学科不同于数学和自然科学学科,它更强调动手和实践,更强调与其他工科的融合和交叉,所以实践课程应突出对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团队工作训练和领导能力训练三个方面。

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训练在四个学年中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一年级可以进行网站、博客、论坛的制作和组织;二年级可以把重点放在程序语言的设计及其编译程序的开发;三年级应该练习设计与研制操作系统级的系统软件;四年级的毕业设计可以结合二级专业,分别在体系结构(包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等)、软件系统(包括数据库、中间件、可靠性软件等)、计算机应用(包括系统集成、嵌入式、信息安全等)方面提出有关实践的要求。这样四年下来,可以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团队工作的训练要与软件工程课程结合起来,并要积极参与竞赛和各种科技实践活动,撰写立项申请和结题报告,设置实践活动学分,不少于必修课学分的10%;学生从三年级起进入各级实验室,参与教师所承担的课题,接触和参与实际工作;在毕业设计中,实践部分的工作量不少于总工作量的三分之一。

领导能力训练可以通过培养项目小组组长的办法进行。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根据课题任务组织学生结成小组,或由学生们自愿组合成立项目小组;推荐和指定方式相结合,选拔德才兼备,具有组织能力、积极活跃的本科生作为项目小组组长,项目组长直接参与项目的立项论证,组织实施与技术攻关,帮助组织课题检查验收或参赛的全过程等;通过“组长”岗位的锻炼,使他们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等得到全面提高。

3.3重在素质

本科生的素质教育是通过“少而精”的基础和核心基础课程训练,使学生基本概念清楚,基本方法运用纯熟;通过实践环节,锻炼学生的建模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使学生能将书本知识熟练运用于工作中;通过实践环节和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沟通和协作能力;通过鼓励和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领导和领军潜质,这些是在教育环节和实践中完成的。

道德品质素质的教育,要围绕实践《公民道德准则》进行,该准则包含了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思想和品德要求,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基本保障,对《公民道德准则》的教育必须贯穿整个本科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要改革和创新政治思想理论课程,把这门课作为培养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主要环节之一。要把政治思想理论课变成学生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以及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牺牲精神。要把生动活泼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严肃的政治思想理论结合起来。下表是美国7所一流大学在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情况。

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有关写作、讲演、辩论、研讨、交流的素质教育和我们的政治思想理论课紧密结合起来进行,两个方面都可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3.4面向创新

创新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和专业基础;有强烈的求知渴望和自主的学习习惯;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并能坚持付诸实践;建模和动手能力强;善于学习,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具有良好的组织、沟通和协作能力。对有上述潜质的人,学校给予宽松的环境,包括专项研究经费和实验环境;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允许学生选修外校课程,并承认学分,以充分发展他们的潜力。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教学策略 数学本质 活动经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0-086

课程标准提出,要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那么,在实践中如何才能有效把握数学本质?笔者认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借力活动经历,充分经历活动过程,深刻理解基本概念,积累基本经验,由此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一、借力活动经历,理解基本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基本概念的建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的活动过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借力层层深入的交流活动,带领学生经历观察、对比、思考、辨析、抽象和概括的过程,从而凸显数学本质。

例如,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的分类活动:先出示天平,让学生列算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大小关系,学生列出算式“(1)50+50=100;(2)x+50>100;(3)x+50=150;(4)x+50

以上教学,通过两次分类活动,学生经历了观察、对比、辨析,经历了数学概念的建构过程,经历了分类和建构的数学思想,凸显了数学教学的本质。

二、借力活动经历,培养基本技能

操作是思维的花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操作活动,能够将操作、语言和思维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推导”时,我设计了操作探究的活动:如图1,让学生猜想圆的面积和半径是什么关系?学生提出:圆的面积比半径平方的4倍少一些。我再出示三个圆(如图2),让学生计算出每个圆的面积。学生通过数格子得到圆的面积之后,经过计算发现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三倍多一些。由此我提出问题:到底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多少倍?如何求出圆的面积?学生提出运用转化的方法,将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并动手操作,将一个圆等分成16份,也有学生将其等分成32份、64份……通过操作发现,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此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宽和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如何用长方形面积推导出圆的面积?由此,学生从猜想到计算、操作、推理,一步步深入探索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从而掌握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充分经历操作和推理过程,在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同时,也积累了转化和极限思想方法,大大提升了基本技能,实现了方法性经验、策略性经验的有机结合。

三、借力活动经历,积累基本经验

要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就要借力活动经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前后关联,从而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时,我设计了反思回顾的活动:先出示“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最大面积的花圃”这个问题,让学生说说在解决这个问题过程中的困惑,有学生提出在列举的过程中容易重复和遗漏,因此要按顺序列举;也有学生提出列举的方式可以是列表、文字、画图等;还有学生提出,列举时要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列举的方法。通过反思活动,学生的个体经验得到有效的补充和完善,对一一列举的策略有了深刻理解,积累了自身的基本活动经验。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开发者和设计者,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借力活动经历,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感受数学、思考数学,从而提升课堂效能,凸显数学本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毕业设计 评价方法 相对分值

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综合教育过程,也是对学生素质的一次全面检查。正由于毕业设计在工科高等教育中处于重要位置,因而毕业设计质量便成为了学位授予资格审定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难以绝对量化,因而,探索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成为了国内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纵观对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结果不难发现,现在的研究大多定位于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但研究具体评价方法者甚少。作者将通过本文力求找到一种较为合理的评价方法。

一、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方法现状

目前各高校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方法基本大同小异,即由指导教师评价、评阅教师评价、答辩教师评价3部分组成。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题目选择、文献检索与综合运用、设计方案及设计计算、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外文资料翻译、答辩现场表现等。由于指导教师、答辩教师和评审教师的审视角度不同,其评价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总体评价中所占的权重也有所不同,通常是指导教师评分占40%,答辩教师评分占40%,评审教师评分占20%。在对毕业设计质量进行评价时各类教师均需对被评审的设计者进行打分,这种打分看似合理,但其主观性极强。为了减少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中的弊端,广东工业大学崔颖、王力钢老师进行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校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研究”,采用模糊集理论进行综合评判,利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方法尽可能地删除主观成分,以实现对毕业设计质量评价过程和结果进行量化描述,此方法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有一定应用价值。但此方法是建立在评价教师所给出的结果客观、公正、合理的基础之上。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评价教师所掌握的评价尺度并不完全相同,有些教师的给分总体偏高,而有些教师总体偏低,甚至有些师德低下的教师,为了提高个人所指导学生的成绩而恶意给高分,评价其他教师指导的学生时恶意给低分,这就造成了设计质量相近的同学由于不同教师指导而成绩存在着差异,长期以往,则会影响学生进行设计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甚至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目前评价中采用的绝对分值法无法解决此问题。

二、相对分值法评价可减少人为差异

受到工业测试中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概念及本院学生评教系统评教结果计算方法的启示,结合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二八法则,笔者认为采用相对分值法对毕业设计质量进行评价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评价结果的相对合理性,消除不同评价人员个人习惯及恶意评分带来的影响。实际上,某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不可能全部优秀,但如果某位指导教师恶意抬高自己学生的分数,对自己学生的评价均在90分以上,而此教师在对其他教师的学生进行评价时评价分数却在70分甚至60分左右,与此同时,其他教师的评价分数相对公正、合理,则在该指导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分数便相对高于实际情况。如果采用相对分值法进行评价时,则可避免此情况的发生。其评价方法为,每名教师给出自己所评价学生的绝对分后,再求出这些学生的平均分数,以学生个人分数除以平均分即为学生的相对分数。以二八法则进行判断,相对分数在1.0左右的同学,设计质量应为中等,高出1.0越多,说明设计质量越高。如此以来,不论哪位教师指导的学生,其设计质量的高低自然就排出了顺序。指导教师、答辩教师、评阅教师均采用相对分值法给出评价结果后,再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学生所得相对总分数,结合设计质量总体情况便可给出课程的成绩。

三、结论

由于各个高校的层次、性质和类型不同,制定统一的“国标型”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及办法是不现实的,又由于毕业设计的评价与课程考试不同,难以全面量化评价内容,主观评价是不可避免的,在此情况下,虽然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难以做到绝对公正、合理,但采用相对分值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消除由于个人评价标准不同或恶意评价带来的影响,使评价结果相对合理。

参考文献

[1]焦恩璋,陈惠明,刘英,郁昊.对理工科类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

[2]崔颖,王力钢.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校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3]张艳.一种工科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方法[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应用数学;课程;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手段

2009年4月我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是首批升本专业之一,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设置是我们学习本科教育、研究本科教育和实践本科教育的重要工作。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1]。高等院校必须紧跟社会发展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具有特色的教学与实践模式,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上,而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课程体系设置,因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的前身是数学教育专业,自1978年学校成立招生办学以来,数学教育专业就是学校首批师范类全日制专科的招生专业之一,至今毕业生人数已达1 500人。除此之外,从建校开始,数学系就曾与云南师范大学联合办学招收全日制本科数学教育专业学生61人,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对数学教师的需求逐渐增大,对专业和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1998年起又连续办了五届本科成人教育函授班,毕业生人数383人。

1充分认识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

数学正形成三大分支: 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和应用数学。基础数学,即传统的纯粹数学理论,如拓扑学、泛函分析、抽象代数、微分几何等。计算数学,即计算机与数学相结合形成的直接应用于生产、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产品,它由数学模型和算法构成,通常表现为软件的形式,如快速报价系统软件、中长期天气预报软件、计算机模拟技术等。应用数学,用数学的观点、理论、方法去理解自然和社会,把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化建立描述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选择或创造合适的数学工具,并借助计算机求解该模型,最后通过模拟或实践修正该模型,使之达到最优[2]。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应该说数学与应用数学方向是非师范教育,培养目标主要不是教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非师方向与建设历史较长的综合大学和理工科大学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不同,后者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数学研究和应用人才[3]。如果我们也把培养目标定位在数学研究和应用人才上,这不符合实际情况,至少目前是这样。虽然将来有为数不多的学生考上研究生,并能够做数学研究和应用工作,有部分同学继续学习与数学学科关系紧密的应用技术类专业,如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或相关的理工科专业,但大多数学生主要还是从事基础教育师资的,所以我们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改革。

2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重要性

正如自然语言是人类社会交流的工具一样,计算机语言也是应用者和计算机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电子设计比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尚需一批既懂专业又懂程序设计语言的学生去实践。而对于常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其管理和维护也需要使用者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目前,虽然软硬件技术平台在飞速发展,但还没有一个不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就能进行软件开发的环境,要使学生毕业后进行软件开发工作,就需要较深入地掌握先进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如Visual C++、Java Builder、VisualBasic、PowerBuilder、Delphi等,但是目前的课程设置,还不能较好地满足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能力和知识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已经从单纯的专业能力,向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转变。这个转变也直接对大学生产生了影响,计算机、外语、金融类课程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4]。而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来说,程序设计语言课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时,除了报考基础数学和学科教学法方向外,还可以报考计算机、自动化、经济类等方向,这些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对他们考研大有益处。

3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选择与设置

经过考查、分析、论证各门课程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将相关的课程和教学环节组成一个体系,减少授课内容的重复,增强课程的总体效能,实现减时增效[5]。程序设计语言种类众多,而且各有优缺点,目前流行的语言主要有:C语言,侧重讲解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化程序设计等;C++或Java语言,侧重讲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应用程序编程接口;VC++、VB或Delphi侧重讲解可视化编程技术、组件技术、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及应用程序开发等。

从培养学生编程能力的侧重点不同,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也可分为两个层次,语言级程序设计,重在语言(如C、C++)级程序设计技术与原理;工具级程序设计,重在利用工具(如VC++、VB、Delphi)开发应用程序。无论选用哪种语言,都应讲解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编程技术。

由于不同的要求和学时所限,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设置中可以采用“1+X”的方案,其中X部分由各新建本科院校自定,即: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必修M选修课程。在规划必修M选修课程时,可根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定位和学生的发展方向,制定合适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也可将典型核心课程整合,构造新课程,如运筹学、数学建模等课程。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设置应贯彻少而精、不断线的原则,在第1学期修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可以开设如下程序设计语言课程。

1) 第2学期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总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侧重讲解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化程序设计以及程序的测试与调试技能等;

2) 第3学期开设VB,总54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侧重讲解可视化编程技术、可视化编程环境的使用等;

3) 第4学期选修C++或Java,总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侧重讲解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类及其对象等;

4) 第5学期开设数值计算软件Matlab,总72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验54学时),侧重讲解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图形、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

5) 第6学期选修中小学课件制作,总72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验54学时),侧重讲解课件制作技术,为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做好准备;

6) 第7、8学期学生忙于实习、找工作、写毕业论文和报考硕士研究生等,学习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效果不好,开设综合性较强的数学工具软件及其应用课程,如Mathematica或Maple,总54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验54学时),侧重讲解数值计算与符号演算。

4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课程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6]。教材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数学与应用数学的专业特点,以应用为目的和出发点,选择教育部推荐的“十一五”规划教材、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奖的教材,或者著名大学编写的实用性较强的教材,如谭浩强教授编写的《C语言程序设计》。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规划教材、重点教材的编写工作,提升专业教材建设的水平层次和竞争力。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普及化,新建本科院校要想在激烈竞争的教育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除了抓好本科层次教育外,还应适当发展专科生、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教材建设应体现多样性、层次性;同时,还应注重学科性质和专业特色,选用教材应体现出程序设计语言课与专业课、基础学科和培训教材的联系和差异[7]。程序设计语言课程选用的教材不仅能传授最新的知识、体现教材的学科特色,而且应考虑教师主体的自身需求和受教育者兴趣、态度、接受能力等个别差异,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5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

5.1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知识点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实践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起更大的作用,很多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实验课教学形式讲授,在教学计划中需列出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以行动引导学生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实验中,一部分是验证教材的知识点,这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巩固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设计属于应用型的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除了对所有学生进行统一的要求之外,还应做到因材施教,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借助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联系实际开展实践性教学,如在数组应用中根据考生的成绩获取考生信息的问题。通过这个例题使学生掌握数组的使用方法,弄清楚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过程,从而学会利用二维数组处理矩阵运算、矩阵求转置、解线性方程组等[8]。通过实践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更清楚和形象地了解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充分显示应用数学的魅力所在。

5.2改进教学手段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采用集中授课和上机实践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从早期的单纯“黑板+粉笔”发展到后来的“计算机+大屏幕”,又发展到目前的“网络化教学平台”,体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变革[9]。网络化教学平台是在校园网支持下构建的现代化教学环境。从事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环境所提供的各种功能,开展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实践,使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更加适应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服从于教学内容,要着眼于人才培养,同一课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集中授课时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多功能教室授课比较适宜,教师可以直接使用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CAI课件等,从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逐渐过渡到多媒体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夯实程序设计基础知识也是必要的。而对于上机实践时,精讲多练、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受到普遍推崇,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工具软件为学生自主学习和项目开发提供了环境。

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科学合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扩大学生视野,使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师生互动式和计算机辅助式教学有益于构造自主探索的环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这也是教师倡导和学生向往的教学方式。

6结语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建设始终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作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认识到应用数学的重要作用,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应用数学,21世纪的知识经济需要具有应用数学专业特长的高素质人才,给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何进一步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考虑和解决的实际性课题。

参考文献:

[1] 成宝芝,郭险峰,郭宗光,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与实践模式研究[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3):142-144.

[2] 王涛. 今日应用数学与高师应用数学教育的特殊意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2):66-69.

[3] 刘绍武,莫海平,韩超.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 绥化学院学报,2009(5):145-147.

[4] 张侨平,严启平. 关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调查报告[J].湖北大学学报,2006(3):244-247.

[5] 王文豪,张亚红,陈晓兵.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5):156-159.

[6] 伍一. 应用型本科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J]. 黑龙江教育,2008(6):52-53.

[7] 沈中和. 高校教材建设发展的新思考[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3):335-336.

[8] 谭浩强. C程序设计[M]. 3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38-140.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New University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Programming Languag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ZHENG Ji-gang; GUO Xiu-qing

(Baoshan College, Baoshan 678000, China)

Abstract: A programming language courses are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of the basic course, set a reasonable course system is a new training mode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 important link in order to professional needs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for the purpose,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popular programming languages, from the course selection and setting, teaching materials,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and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etc. have done a study.

上一篇:寒假计划表范文 下一篇:会计岗位责任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