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前顾后”说分数

时间:2022-08-30 12:22:39

和香港老师们的交流中,关于分数教学的特别多,我观摩了21节次有关“分数”的课,期间有困惑也有感悟,学生的感慨“分数真难学!”让我不能忘怀。

一、小学“分数部分”教材编排时序

香港老师常常感叹内地孩子的分数计算效果很好。我对比了两地有关“分数”部分的教材,其中一些内容有不同的编排,下表是香港地区在小学中的“分数部分”的教材编排时序。

由表中可以知道,三年级学习“分数的认识”后,在四年级就进行“倍数与因数”等教学,特别是“扩分与约分”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六年级的“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中,教材编排先教学“百分数和分数互化”,再教学“百分数和小数互化”。这样的编排,学生难以将分数化为百分数,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

二、一次“分数”教学前测的活动

在四年级将要进行“分数”教学时,香港祖荛天主教小学的老师与我商量,做一次“分数”的前测,看学生对分数的初步意义理解如何。

A.四年级“分数”教学前测题

(一)写出灰色部分占全图的几分之几。

(二)依题目指示答题。

1.妈妈买了12个小蛋糕。

1)朱古力蛋糕有4个,占全部小蛋糕的几分之几?

答案:占全部的( )。

2.妈妈买了12个小蛋糕,朱古力蛋糕有4个,其余的是香蕉蛋糕。

答案:香蕉蛋糕占全部小蛋糕的( )。

3.下图由大小相同的方格组成,部分方格已涂上阴影。用铅笔在余下的方格内涂上阴影,使所有阴影部分占全图的。

4.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请把圆圈涂黑。

A.=1 B.=1

C.=5 D.=5

5.在方格内填上「或「=。

(a) (b) (c)2

6.把下列分数由大至小排列。

答案: , ,

(最大) (最小)

7.下列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并非占全图的?

A B C D

B.香港教师前测分析

学生对于分数基本概念掌握得很好,但对于分数与整体的关系理解较弱。如:

有同学误认为=2。

加强假分数的概念教学。

注意扩分、约分的运用等。

C.香港教师制定教学策略

针对前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老师很认真地制定了一个教学策略(如下表)。

这个看似简单的教学策略,能看出香港的数学教学不仅注重“拼砌图卡”“数图”“折纸”等动手操作活动,也注重学生的“探讨”“汇报”等不同的学习方式。

D.香港教学练习举例

通过分析问题、制定策略,老师思考在教学中把学生可能的难点与问题,如“分数的互化”也用图像表现以帮助学生理解。

如:学生利用图像方式和除法将假分数转化为带分数。

分组利用折纸体验数值相同、分数形式表达不同的经验,归纳出扩分和约分的概念。

E.香港教师分析成效及建议

在四年级的“分数”教学完成后,我和祖荛学校的老师一起面向全港进行了这部分教学的分享。在与老师交流教学心得时,老师是这样说的――

学生对以下概念掌握良好:(1)分数的种类的概念,(2)假分数、整数及带分数的概念,(3)分数的扩分和约分的计算,(4)对分数约至最简的概念,(5)分数比较的多样性方法,(6)数感的培养,(7)用数学语言解释分数的概念。

对于“分数”教学很惧怕的香港老师来说,学生在“分数比较的多样性方法”等以上7个方面掌握良好时,我很开心。同时,也看到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如:运用扩分及约简的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改善。

三、几个“分数”教学案例分享

在这轮分数教学的研究中,我收集了与此有关的几个教学案例,与大家一起分享。

别“一下子呆住了!”

案例一:五年级“分数应用”

“红珠子3粒,蓝珠子5粒,①蓝珠子比红珠子多几分之几?”

生1:=。

生2:1-1=。

这两个学生的思考是正确的,也有不少学生的思考有偏差。面对学生的偏差,我们要思考学生的思维方向如何,该怎样帮助调整,更要思考自己的教学如何调整。

生3:-=。

生4:=。

生5:1-=。

正如生3所说的一样,每一个学生的错都有各自的理由。如果我们能及时抓“错”,帮助学生掌握“整体1”“比较量”的分析方法,是能够创造精彩课堂的。可在现实教学中,老师对于学生的错误少了些分析与引导,那么,接下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红珠子3粒,蓝珠子5粒,②红珠子比蓝珠子少几分之几?”

做法1:1-=。

做法2:=。

做法3:==1。

有7个组的学生代表不同的做法,结果“做法3”的有6个组的学生。当看到学生的“做法3”后,老师坦诚地说:“我一下子呆住了!”

课后交流,学生却说得很清楚:“在求‘①蓝珠子比红珠子多几分之几’中用‘5-3’,那么,求‘②红珠子比蓝珠子少几分之几’当然用‘5+3’咯。”

思考:

1.学生用“5+3”的根源在于对“比多(少)”存在误区。对此,老师不能“一下子就呆住了”,更不能“无言以对”。当看到学生用“5+3”时,就要思考其来由,与学生思维贴近些,就不至于“呆住”了。

更为重要的是,老师们一定要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才能迅速理解学生的思考。比如,对于生2的1-1=的解法,老师应该迅速反应。

2.抓住“问题”分析“整体1”,如下:

蓝珠子比红珠子多几分之几?

===。

3.如果教学好了“A比B多(少)几分之几”,那么面对“单位A的面积是84m2,单位B的面积比单位A的面积小,单位B的面积是多少?”也就不会头痛了。还可以用“抓关键句进行简化”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关键句:单位B的面积比单位A的面积小

简化分析: “整体1”

单位B的面积比“ 1 ”小

(1-)

所以:84×(1-)

学生通过“抓关键句进行简化”分析,不难得出“84×(1-)”。

问“谁变了?谁没有变?”

案例二:五年级“分数乘除混合计算”

在计算24÷×时,学生出现了下列不同的计算方法。

生1:24××。

生2:。

生3:。

生4:。

生5:24÷×。

思考:面对学生众多的错误,老师往往只注重答案的对错,没有思考错在何处。这时,我们应放慢教学节奏,思考学生出错的原因,有的放矢地纠错解难。这时的“慢”,是有时机的“慢”,是有目标的“慢”,更是有效果的“慢”,教学会因为这时的“慢”而让将来的教学快起来,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我在观课时,就有老师因为学生的一句话“”而让教学慢下来。在五年级“分数除法”中,学生练习÷3=×=后,当学生再做4÷时,一个学生说:“。”老师及时反应,抓住学生的错误,把“÷3”与“4÷”进行比较、分析并追问:“÷3的方法是怎样的?”“在计算÷3中,谁变了?谁没有变?”再问:“在计算4÷时,4是还是要变成?”

在练习中,教师设计了相关的辨析题:

÷=×(只把“÷”变“×”)

÷=÷(只把除数变为其倒数)

÷=÷(把被除数变为其倒数)

÷=×(正确的方法)

可以看到,通过教学的“慢”,在“慢”中“追问”“再问”“辨析”,学生分辨这组相似或相近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对于分数除法将不再眼花缭乱。

不要“看到分数就头痛”

“带分数加减法”的教学,我原以为比较简单,可在备课中老师也是觉得很为难,因为常常会有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而使教学难以进行,有时也会因为学生的模仿或思维定势让教学处于尴尬之地。

案例三:四年级“带分数加减法”

学生过渡性练习:

1+2=(1+2)+(+)=3=3。

学生的带分数加法练习效果很好,可接下来的带分数减法却因为带分数加法而定势。

2-1=(2-1)-(-)。

思考:

1.多数学生就是因为“(1+2)+(+)”而延伸到用“(2-1)-(-)”,这让我想到另一节课,老师在上“带分数加减”之前加强了“4-2”的教学,学生对“4-2”的理解的多样,让学生不再对“带分数加减”糊涂。

计算4-2中,有:

生1:4-2=1+(3-2)。

生2:4-2=3-2=(3-2)+(-)。

生3:4-2=(3-2)+(1-)。

生4:4-2=1+(2)-2。

由此可见,学生对于“整数减带分数”的计算方法的多样理解,有助于对“不够减的带分数”的学习。

2.分数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生活应用也比较少。如果我们设计的题型又比较复杂的话,那么学生一看到分数就会怕。

我们要想办法缩短学生与分数之间的距离,培养学习的兴趣,至少在设计练习时,应注意题型的难度与梯度。我看到过老师用心设计的练习。

(练习题1)两个同分母分数加减:3+4-5;

(练习题2)三个异分母分数加减:-+1;

(练习题3)三个数中,前两个数不够减的真分数加减:4-9+6;

(练习题4)三个数中,前两个数不够减的带分数加减:2-3+5。

在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计算”中,老师设计这样的难度渐进的练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老师的思维“蹲下来”,学生不再“看到分数就头痛”。

“孩子也精彩!”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真的很难吗?其实,在分数的教学中,孩子们常常有意想不到的精彩。

案例四:六年级“百分数加减法”

老师出题:如何计算+的百分数?

我看到学生各自不同的计算过程,如下:

生1:+=+。

生2:+=40%+25%。

生3:+=+。

生4:+=2÷5+2÷8。

生5:+=2÷5+2÷8×100%。

生6:+=(0.4+0.25)×100%。

生7:+=(2÷5+2÷8)×100%。

生8:+=×100%+×100%。

老师在学生中巡视着,或许看到了这些,但在课堂上却没有任何的举动与感觉。课后交流时,我说:“这些学生的不同过程你看到了吗?”老师说:“我看到了一些,我也没想到有这么多,孩子也精彩!”

思考:面对孩子精彩的过程,课堂上我们也是需要静心感受孩子的思维,并适时地展现过程,让更多的学生学习。

1.“计算+的百分数”可能需要的知识点有哪些?

透过学生的练习过程看,有“异分母分数加法”“扩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与百分数互化”“小数与百分数互化”“分数与小数互化”等内容,学生几乎把所有与分数有关的知识都应用了,可以说“如何计算+的百分数”是分数的综合应用。

2.老师在设计“如何计算+的百分数”时,或许没有想到有8种不同的思考过程,但教学中的开放讨论能让学生的思维自由绽放,学生的思维是看得见,更是美丽多样的。

3.老师要有“静”的思想,要静心设计题型,静心感受和收集学生的精彩。在“静”中保持一双敏锐的眼睛,面对多样化的计算,要“静”中求“动”,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激动起来,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精彩。这里“静”的思考,当然需要厚重的数学素养。

“链条式”的分数学习,需要我们把“数的整除性”“约分与通分”“分数与除法”等知识的教学做得更扎实。

“体贴式”的辨析与比较在分数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设计“体贴入微”的辨析教学,让学生擦亮眼睛,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老师需要静心思考“孩子会怎么错”,做到“错,也错到孩子心里去”。

“及时性”的提醒教学也是分数教学中不可少的,我们不能见“错”不怪,不能视“错”不见,更不能见“错”就呆,要积极行动,贴近学生的思维,分析错误的原因,及时提出补救的措施与方法。

由以上案例可以知道,分数教学不仅要看本节教学内容,也要分析前期学生的储备情况,更要考虑后期教学的联系,可谓要“瞻前顾后”教分数,才有好效果。

上一篇:探寻学生心目中的“分数” 下一篇:如何渗透数形结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