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12 23:22:57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篇1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培训

1调研方法

2009年1o一11月,共计88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吉林省省级教育技术骨干培训者培训,有73人通过eta培训平台参与了eta平台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其中参与培训前后两次调查的教师有69人,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4.5%。调查对象涉及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科学、体育、化学、物理、生物政治、地理、历史、美术和信息技术共14个学科。问卷调研项目主要涉及教师对教学常用软件掌握的熟练程度、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掌握及实践情况、教师参加过的教育技术相关培训情况、对教育技术培训的期望及意见等相关问题

2调研结果及分析

2.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情况

调查表明,40%的教师学习过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较多的是浏览网页、使用google或百度等搜索引擎获取教学资源和使用word或excel等制作电子教案.而对网页制作和动态课件制作的相关软件则知之甚少.教师对具体技术软件的掌握程度不高,如图1。

同时,对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的课件种类和课件使用频度的调查表明,90%的教师写过教学设计方案,86%的教师制作过powerpoint课件.45%的教师在教学中每月应用1—2课件,每月应用3次以上的教师占43%,还有12%从不使用课件进行教学。这说明。教育技术对学科教学的辅助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仍需在实践中更全面和深入地挖掘。

2.2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技术应用中遇到的困难

1/3的教师认为在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实施信息化教学时遇到的主要障碍是缺少信息化教学平台和资源,1/5的教师认为缺少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1/5的教师觉得缺少准备时间和信息化教学知识。对于本次培训中的教学设计成果,将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其不能在未来教学实践中使用的主要阻力是学校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设备。由此可见,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主要障碍是学校设备的不完善。想要更加有效地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首先要完善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夯实信息化教育基础。

2.3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技术相关培训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参加过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占7%.参加过3次及3次以上的教师占52%;没有参加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的教师占28%。由此可见,由于参加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相关培训较少,所以大多数教师都希望通过培训提高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不仅希望学有所得,还希望能够学有所用,令培训中学习到的教育技术知识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曾经参加的教育技术相关培训级别大多集中在省、市级(详见图2),

这一级别的培训能够结合本省的政策和教育特点,有针对性的设置培训课程,但部级和校级培训的比例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我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主要是省、市级教育机构,同时校级培训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有待更好地展开。

2.4中小学教师对本次培训效果的评价

经过培训,90%的教师可以比较熟练地运用教学设计方法并理解教育技术对学科教学的影响:85%的教师对教学媒体的特性和选择,以及教学资源的收集、整合与开发方式掌握比较熟练;对信息时代的伦理道德规范也由原来62%的教师不知道或知道一点,增加到83%的教师都可以比较熟悉;虽然有极少数教师对教学设计成果和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理念及方式掌握不甚理想,但大多数教师还是掌握了评价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方式。总之,相比培训前,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5中小学教师对未来培训的期望

调查得出,88%的教师希望通过培训提高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希望学习教育技术理论和信息技术操作的教师分别占55%和52%。参与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大多期望未来的教育技术培训能够:重实际、勤交流、多推广既要注重培训内容与教师教学实际的关联度,讲授的内容不一定要最先进,但对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的运用要实用且恰当:各学科、各地区间教师在培训中交流经验,彼此学习,希望多创造基层教师之间、基层教师与教育技术专家之间培训交流的机会: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应该在全体教师中普及,使全员教师都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同时发掘适合现有教学条件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毋庸置疑,培训是一种能够快速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技能的有效方式。通过此次培训,原本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各学科教师,在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和教学设计理念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整体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本次调查结果也反映出了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培训未能普及推广.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多数学校都选择曾经参加过教育技术相关培训的教师再次进行培训,虽然信息素养较高的教师易于接受培训的内容,有利于培训的展开和技术的再推广,但也导致了各学科教师间教育技术能力差距的加大,使强者更强。二是教师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有待提高。大部分教师只是通过网络搜索并使用现成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而自己运用相关软件对不符合要求的资源进行处理的能力却较差,这就限制了他们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无法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三是学校的配套设施成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成果实践的瓶颈。由于部分学校资金和信息化硬软件条件有限,使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果无法顺利实施,打击了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改进教学的积极性,在培训中学习的知识不能够学以致用参考调查问卷反映出的问题,对未来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出以下建议:

(1)培训方式多样化。传统讲授式的培训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培训需求,为了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培训机构应在考虑教学实际硬件条件和受训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选择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远程培训、校本培训、教师参与式等,努力实现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本次培训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协作、集体讨论和讲师讲解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理论、信息化资源等内容的培训,受训教师在各种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资源的设计,让教师能切身感受到教育技术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过程,以及教育技术服务并促进教学的效果,从而积极主动地应用于未来实际教学之中。笔者认为,让受训教师基于实际教学案例或具体问题进行学习.并且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亲身参与、讨论交流的方式学习具体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可以让教师在案例或解决问题中感受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优势,激发他们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兴趣。

(2)培训内容具体化。一是要关注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只有教师拥有了较高的信息素养并树立了符合时代精神的信息化教育观念,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因此,培训不仅要教授参与教师信息获取或处理方面的知识.还要培养其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等。除了通过培训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还要调动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理论的积极性,营造信息技术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氛围。特别是在信息化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更应该让各学科教师都意识到信息素养是每个教师都必须拥有的。并主动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二是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科的差异性。不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差异性和不同学校配套条件的差异性.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对教师的基础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基本技能进行培训,还提供丰富的、适用于不同教学情景的软件学习课程和资源,让受训教师能够根据学科或学校条件的不同,选择符合学科和教学实际需要的软件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培训效果。

(3)评价机制系统化。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是对培训效果的有效保障。通过评价来激励参与培训的教师.促进其在教学中主动应用教育技术。同时,不应该只以考试是否合格、作品完成质量作为评价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标准。当前培训大多只重视对培训对象的最终成果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培训过程的评价。笔者认为受训教师的学习过程也是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受训教师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分析,了解培训对象的实际学习情况,培训老师可相应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完整的评价还应延续到后期的教学实际中.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把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纳入到继续教育或职称考核评价体系中,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4结束语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篇2

【论文摘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对于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化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关键首先是加强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是提高广大教师对教育技术能力与教育教学质量关系的认识.在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过程中,还要紧密结合学校的总体建设、日常教学、教育科研等实际情况,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活动.

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关键,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则是根本.而加速开展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对于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非常重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本人通过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使我对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1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

本人所在旗县处于本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中游水平,全旗中小学教师近4000人.通过对各年龄阶段、各专业学科、各学历层次教师的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基本得出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如下:

1.1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法陈旧

一种观点,一套方法沿袭几十年,不思变通、不想创新,对日新月异的教育新观念、新方法感到茫然.同时教师之间缺少面对面的竞争机遇,没有交往和竞争,也就没有比较、没有进步、没有创新.

1.2缺少必要的教育信息技术设备

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一些领导对教育缺乏感情,认识不到位,对教育的关心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很多学校至今仍缺少必要的教育信息技术设备,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影响了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推广工作.

1.3教师自身教育信息素养偏低

部分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方面几乎是空白,不到30%的教师初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多数教师对教育技术的了解或掌握偏低,不能或不擅长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调查中还发现城镇里的学生其信息技术能力水平比老师强得多.

以上几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与教育技术手段更新的步伐,阻碍了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的意义

2.1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做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个人是否具备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是否成功进入职业界和融入社会及文化环境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驾驭和掌握这种技术的能力.

2.2适应21世纪新型教育模式的需要

21世纪新型教育模式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它在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学习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传递信息;以最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习惯方式处理信息.这个过程是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殊优势,构建起有效的呈现、传递、处理信息的新型教育模式而得到充分发挥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是具备较高教育信息素养能力的新型教师,才能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具有这种能力和素质的人才便是当今教育的历史使命.

2.3能够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水平

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教学设计,所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一个关键意义在于提高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以此来服务于教学.在培训过程中有意识地把现代教育理论贯穿到教学设计中,受训教师不但了解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还掌握了现代教育理论.在技术方面,他们掌握了常用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下载网络上的资源,而且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教学设计并能制作课件.

2.4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教育公平

通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师可以在教育理念上发生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会有意识地在上课过程中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教师在讲授物理课中的电流的时候,不可能让学生真实地看到电流的走向和波形,但是我们可以把示意图做成flash,在教学过程中演示给学生,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可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那些缺少资金投入和教学设备的乡镇农村学校以及不能让学生亲自做实验的学校提供课件,让学生现场观摩,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缩小城乡的教育差距.另外,国家现在已经开发了很多教学资源供教师下载,这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大举措.

3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的反思

3.1加强学校领导对培训的重视程度

学校领导的重视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第一推动力,只有学校领导重视,参加培训的教师才能从思想上重视.从我所接触的学员情况看,部分学校领导为了不耽误本学校的正常教学,把部分非统考科目的教师或者年龄偏大的教师派过来参加培训.可是他们参加培训之后,根本就不能回去向学校的其他教师推广教育技术,导致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要想从整体上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就必须让学校的领导意识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重要性,让他们的观念从根本上发生转变.只有这样,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才能彻底地提高.

3.2摆正教师对培训的认识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普及应用的关键在于教师.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新课改的需要,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实践教育技术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保证.在参加培训的学员当中,大部分教师都能够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培训活动,但是有一部分学员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态度不认真,个别教师缺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效果.我们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对学员的管理,培训的目的不是为了通过考试,而是要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和能力,使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要与学校日常教学和教研活动相结合

培训教师的方法,主要通过“认识—体验—应用—反馈—评价”的良性循环,形成“理论—技能操作—理论—实践应用”于一体的互动式的模式.培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与学校日常的教学和教研活动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形成良性循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理论、听讲座是基本方法,教学实践、教育科研是最有效的措施.

3.4要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可分为课程进修、短期培训、校本培训、自主研修等方式.它们各具优势,其中课程进修、短期培训、校本培训都属于有组织的规模化的研修活动,而自主研修方式则属于自我提高的学习活动.学校组织教师进修计算机初、中级培训和网络知识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多层次的培训学习,如inter未来教育、学科专业软件培训等,使大部分教师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并恰当地应用于教学.

3.5培训内容要贴近教师教学实际

培训教材中理论方面的知识占有较大比重,参加培训的学员对这部分理论知识并不十分感兴趣,他们所感兴趣的是实际操作的知识,如怎样制作幻灯片、怎样下载课件等.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知识点的讲授要有一定的技巧,可以把理论知识穿插在课件制作当中;要以受训教师为中心,以激励、鼓舞和唤醒为基调,来改善教师学习状态,并在挖掘和释放教师群体智慧的合作对话式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讲授.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培养课件制作专家,而是要培养教师能够熟练使用最常见、最新、最实用的工具性系统软件,如ppt、flash、excel、word等,学会在网上获取信息、收发邮件,培养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意识.

3.6加快农村学校教育技术资源建设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篇3

纵观此次培训,整个培训课程内容安排充实有效,培训形式新颖有趣,我个人在整个培训期间学习的很投入,很用心,收获也很多,全面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极大的帮助。现将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主要体会有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了搜索信息和各类软件应用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本次培训我学会了Frontpage网页制作的相关知识,对于搜索整合教学资料更有条理,学会了Freemind思维导图的制作,掌握了迅雷、网际快车等一些下载工具的使用,同时也体会到了利用互联网网上学习的便利,与其他学员进行讨论,也紧随时代的步伐,开始使用博客与学生进行交流,回复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所给我的留言,我成了学生最知心的、可以信赖的人。可以说,网络让我很幸福。同时,我也在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更多有益的知识而不是网络游戏,颓废、消沉的思想。

二、学会了运用多角度,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学习。

以往我在评价学生时,主要是运用测验、考试这种单一的测评方式,用这种方式简单的评价学生好、坏,难免会有些片面,不够客观。通过学习我了解电子档案袋,学生成长记录表的意义,也从简单的结果评价向结合过程性、阶段性评价进行着理性的转变。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学习、表现,对掌握每名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准确,也更有说服力。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篇4

论文摘要:为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是由教育部统一部署、于2005年4月启动面向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该文就黑龙江省在近两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论文关键词: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动力。教育部早在2004年l2月就颁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于2005年4月启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对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

黑龙江省在2007年开始参与到“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中,在黑龙江省教育厅师范师资处的指导下起草了《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草案)》,在2008年先后开展了3期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并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工作在全省广泛开展。

从黑龙江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和培训的总体情况看,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一些培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除存在教师人员流动、更换频繁以及在职教师投入低等普遍现象外,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培训管理体制不顺

由于目前教师培训的项目繁多,一些地区多头管理,各有关职能部门没有沟通协调,没有对教师培训的各项目做整体规划,因此出现了重复培训现象,乱办班、乱收费的问题比较突出。

2.培训内容存在问题

培训内容缺乏统一规范,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缺乏符合教师实际需要的培训内容,与教师教学实际脱节现象比较突出,导致的结果就是学员在参加培训后依然不知道该如何将技术应用于教学,也不知道如何应用教学理论来指导技术活动。

3.培训方式和培训模式还需不断探索和创新

目前的教育技术培训基本上采取整齐划一的运作方式,面授式培训仍然是主要形式,基于网络的培训模式还是少数。这样既不能满足学员的个体需要,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4.培训的认证评价体系没有建立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分为培训和考试两大环节,其中考试部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实施。教育部推行该计划的总体部署是:2005年组织部分省市试点;2006年开始在全国推开;到2008年底,全国1000万以上中小学教师的绝大多数普遍参加培训,并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而目前,黑龙江省参加培训的教师还没有参加过考试。这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难以形成学习的紧迫感,没有形成有效的培训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培训工作难以取得好的成效。"

综合以上的几个问题,为了保证培训工作的健康有序和科学发展,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1.加强管理,理顺关系,促进培训,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将“计划”纳入本地区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及开展新一轮教师培训的整体规划,规范教育技术培训,共同推进计划的实施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加强与省内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理顺教师培训管理体制,统筹考虑本地相关培训项目,确保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2.统筹兼顾培训对象的特点,确定教育技术培训的重点内容

教育技术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必须把重点放在对教育教学最关键的内容上,即核心内容。当然,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内容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由于新教师缺乏现代教育理论,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必须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的培训,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的必然要求。而中老年教师大多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经验,但对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掌握普遍感到困难,应以多媒体CAI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重点内容。

3.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实效,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

充分利用“人网、天网、地网”等多种途径,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农远工程”应用效益,引导教师通过光盘、文本等优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集体研修,以解决部分地区硬件设备陈旧,且设备不足的问题;要制订详细可行的培训方案,要注重实效,在教材设计、培训形式、教学方法上力求刨新。

在骨干教师培训采用集中面授模式学习的基础上,鼓励探索多种形式的培训模式。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与开发,尽早为教师提供基于因特网的远程学习平台及与之配套的网络课程和学习资源,提供在线学习支持服务和IP资源服务,以满足各地以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技术培训的需要。

4.过程评价与终结考试相结合,加强培训质量监测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要求教师必须接受培训,对参加培训的教师,采用新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监测与过程性评价系统”进行过程性评价,评价后所得的学分计人教师继续教育学分。过程性考核合格是学员参加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的前提条件,培训结束后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以保证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严肃性和规范化。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篇5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问题

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一项统计,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已超过1000多万。因此,从这上面来看,这一培训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关涉到中小学教师发展、关系到素质教育全面实施,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开展实效性探索,不断进行总结与完善。

一、参训教师应学习的内容

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过程中,需要解决好一些实际性的问题,比如参训教师学习基本内容;这一培训和传统的计算机等级能力培训的区别;某些参训教师认为其计算机水平达到教学基本要求,为何还需要参与该培训等等,要想回答这方面问题,需全面认清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的本质。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强调,参与教学人员教育技术标准包含四个方面:意识与态度、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知识与技能。从这里可以发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已经超越传统计算机技能培训。在开展培训过程中,不管是初级还是中级都应该将教与学与原先的单一技能性训练分开,将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信息技术素养等和不断提升教师教学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说这对广大从事教师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的任课教师来讲要求更高;与此同时,对参与培训的中小学任课教师来讲,是观念更新的过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培训,在对新信息技术与方法进行关注的同时,还需侧重这些技术和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教材内容与培训教材的练习等方面的设计,需要从新实际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甘肃省还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在国家教育部教材的基础上自发进行了整合和修订,以更切合当地实际需求。不管是培训任课教师还是中小学学科教师,都要在实践过程中去认真体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培训教材中心思想,因此,不能将这一培训当成简单培训。在开展的各级项目培训的过程中,都应将先进教学思想、信息素养的提升与新教学方式的实训等有机结合起来。应该看到这一意识与行为的产生需要认识与理解的过程。

二、培训机构应采取的培训方式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的主要方式是分层瀑布式培训,即先培训地方的骨干培训者,再由骨干培训者去培训一线任课教师。所以,部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省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从本质上来讲,属于培训者的培训。此类培训活动包含三个方面任务:讲授教材、指导教师、传授方法。参与到培训中的教师主要学习技术、教育理论与培训方法。针对面向广大一线教师开展的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培训,也需要教师彰显其教和学基本方法,并不是开展简单技术培训,这也是教育技术培训与原先的计算机技能培训的差别所在。所以,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广大培训参与者做到互相交流合作,注意培养倾听、求知、注意、创造、责任等意识和能力,逐渐形成积极和谐、尊重、愉快与宽松学习环境。特别是积极鼓励参与者多发问,进而培养广大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在提倡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前提下,教师培训方面的实践更侧重将教育与技术实现有机结合。

三、培训实施过程切实考虑教师个体间差异

不管是哪一类型教师,其具备丰富教育教学实践和经验,对教育教学有独到认识与理解。所有教师培训活动是从教师实践与经验开始的。然而,教师与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困难是,如何能让不同背景下的教师能在接受培训后有所进步。不管是骨干教师、年轻教师、一般教师与中老年老师,其教学经验都比较丰富,甚至某些教师还具备高超的技术能力与丰富教学实践。但其对教育技术和其运用在理解方面还并不十分全面。针对这些教师来讲,与其说是进行培训,还不如说是与其共同进行研讨,探讨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加科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不是单向传授活动,其需要全体参与者一同参与进来,在展开实践与对话基础上,发现存在的问题,探讨采用科学的方式让接受培训的教师具备良好教育技术素质并开展信息技术方面教学实践。在培训中进行研讨时,特别注意参与者、主讲者以及参与者之间实现互动,侧重围绕广大参与者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对话,引起教师反思,有利于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内化为教师教育技术内化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面的实践活动。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将研讨的形式与性质纳入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创建项目培训活动中,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四、教育技术培训采取的策略

(1)强化反思和学习。培训教材在每一模块的出发点是问题,推进教师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分析,这也是培训的重要任务之一。反思学习在教师培训中是极为重要形式,反思能推进教师对教育实践进行总结,能有效激发其对新理论与方法学习兴趣。教师展开反思并非进行自我批评,而是对问题进行再次思考与反思,都有较为清晰的要求与步骤。(2)侧重实践练习。侧重实践练习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整个过程中是重要组成部分。从技术层面来看,练习基本任务是对年轻教师与骨干教师来讲,不存在困难或者一些挑战。然而,假如其根据教材要求和步骤来完成练习活动,其将更好的理解教育与技术间关系。因此,教师教育培训过程中应该侧重每一个练习的过程与环节。但练习毕竟属于练习,需要采用一定的时间来进行控制,保证培训效率。需要在培训整个过程中积极展开练习、模拟和实际学习工作任务间的差别。对各种不同的练习任务,应根据时间与内容选取合理培训教学策略。(3)关注作品要素。教师在进行充分练习的基础上,需完成相关作品。在开展培训过程中,对作品的完成应有特定要求,但其不需要完备的理论加以证明或实证结果。教师完成作品实际上不需参加者展开自由发挥,而是需要表现其作品要素。中心是让参与者掌握活动开展情况,当成是作品的基本步骤与过程,在特定时间内完成所需的培训效果。(4)规范教学演练。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技术模拟设计与开展课堂教学方面教学活动,或开展教学演练,这在培训过程中处在重要环节。教学演练中让每位参与人员承担其应有的角色,比如学生、教师、课堂评价者等;在开展教学演练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具有清晰的步骤与模拟教学过程;每一个参加者都应遵循角色具体分工,应让参加者应严格遵循各自扮演角色,应认真进行讲课,或观察,或听讲。所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观察规范教育演习过程,来发挥其该环节的重要作用。(5)实现分享和展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侧重教师观点分享与展示,并有清楚的规定,其包含发言人、时限、人数、方式、评价与语句等,这一分享与展示一般是采用小组形式来开展,能展现集体合作的基本要求、整个过程与结果。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展示的不是竞争而为分享。需要重视观点分享,还应该恰当评论,便于引发关注,利于进行积极思维,或者没有必要对具体观点展开讨论,也不需要加以争论。把握好分享和展示的基本要求,这是参与教师培训者和参与者需要认识到的。

参 考 文 献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15)

[2]《教育学》.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篇6

论文摘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效性关乎教育技术能否切实、持续地发挥支持教学改革的作用。就教育技术培训实效性的问题,粗浅地分析影响培训实效性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建构支持教育技术能力持续有效发展的模式。

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教育部师范司于2005年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开展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第一轮已基本完成。但培训的实效性如何,这是最值得关心的问题,也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1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很多地区在完成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就很少再去关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实际发展状况。其中似乎有着这么一条大家共同默认的假设:教师在拿到培训合格证后,他就已经获得了教育技术能力,从此就可以独立行事了。这种假设如果成真,那可真的让人兴奋。但对培训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实际运用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解之后,发现情况并不是那么理想化。最严重的一种情况是,少部分教师参加完培训拿到合格证后依然是重归故道,没有尝试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改进教学。这其中固然有教师的态度问题(有些教师从一开始参加培训就带有强烈的功利心理),但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尽量避免此种问题的发生。另一种情况则较为普遍,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培训所学解决具体问题,遇到很多困难,包括技术支持方面的、设备设施方面的、学校管理策略方面的,等等。很多教师在技术整合教学的实践中,还停留在浅层次的整合上,“电灌”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情况给出一个提示:“培训”还不能算圆满结束。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问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所学应得到有效支持,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实效性。

培训迁移理论也认为,培训不是受训者单纯地在培训过程中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它还包括受训者在迁移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技能的过程。培训迁移不仅发生在培训后的短时间内,更关注受训者怎样才能在长时间内持续地使用所学。由此看来,培训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从培训角度看问题存在的原因

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是采取分期、分批的集中式培训。优点是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效率,有利于系统地传授教育技术的知识,革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具有教育主管部门强制参与的性质,可引起人们对教育技术的普遍重视等。这对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起步阶段是很有价值的。但培训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2.1持续时间短。一个培训周期一般是一个星期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培训者希望培训能带给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提升,受训教师也期望培训能提高自己运用教育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但实际上能力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得到较大提高是很困难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才能逐步提高。短期培训的结果主要是,使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得到提高、观念有所触动、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得到训练,但教师技术整合教学的能力难以得到切实、根本的发展。教师回到工作岗位上后,还难以针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效运用教育技术来解决,从而易导致学而不用,用而不活,最终难以坚持。如此,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持续发展就成了问题。

2.2批量化生产。集中式培训虽有规模效应,但缺乏针对性。一大批学员集中到一起接受培训常常会使培训工作从学员的一般情况着手,而参加培训的教师既有年龄的差别、学科的差别,还有学习能力和经验丰富程度的差别以及对培训的需求差别,这些都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影响因素。而集中式的培训却难以照顾周全,因此也难以使每个个体都得到充分发展。如何使教师从自己的需要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设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这是个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3脱离教师工作实际情境。培训是去情境化的或者拟情境化的。讲授为主的培训方式几乎完全脱离了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境,类似学科教学式的,讲授内容多是理论、程式和规则。案例教学关注到理论结合实际,但它所教授的是一般过程和方法,也很难顾及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学生等的教学实际。事实证明,教师在学完这些知识以后,回到工作中还是难以有效运用所学知识,知识的迁移和转化遇到困难。

2.4考核倚重培训结果。培训结束后受训教师需通过考核取得合格证,以证明达到了培训目标;合格率的高低也常常是评估培训机构培训质量的重要依据。这就使得考核非常看重培训结果。相当部分的教师把追求合格证作为参训的目的。这种带有浓重的应试教育色彩的学习评价,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切实、持续、有效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5教师需额外付出时间和精力。众所周知,中小学教师平时工作都很忙,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再让他们腾出时间专门来参加培训,势必增加他们的负担。如此,要想通过将短期集中式培训常规化,来解决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2.6淡化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各个环节中都是没有学生参与的,这就很容易导致培训从教师的教入手,而从根本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中心和依据,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最终目的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学生发展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心,也是检测教师专业发展效果的根本依据;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性的保证。所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不能没有学生的参与。

3 建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自主发展模式,支持训后持续发展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篇7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转化现状

通过调查访谈,我们了解到很多地区在完成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就很少再去关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实际应用状况。其中似乎有着一条共同默认的假设:教师在拿到培训合格证后就已经获得了教育技术能力,从此就可以胜任技术整合的学科教学了。但在对培训后教师ET技能实际运用情况进行初步了解之后,我们发现事实并不那么理想。其中,最令人担忧的一种情况是,少部分教师拿到培训合格证后依然重归故道,没有尝试实践新的理念,没有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改进教学。这固然有教师的态度问题(他们从一开始参加培训就带有强烈的功利心理),但这同时也提醒我们,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转化的问题是实际存在的。另一种情况则较为普遍,教师们在教学工作中,还难以针对教学实际问题将培训中所学知识技能灵活、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培训转化遇到了困难。很多教师在技术整合教学的实践中,还停留在浅层次的整合上,“电灌”的现象依然较多。此外,整合的创新意识不足,创新实践不多。这些情况给出了一个提示:“培训”还不能算圆满结束;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问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转化应得到有效支持,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实效性。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转化影响因素分析

当前的教师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教师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能将培训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转化,进而影响培训的效果。因此,对影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转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对于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首先,我们构建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转化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

该模型主要分为培训设计和培训转化两个部分,培训设计部分主要从培训本身来分析影响实效性的因素,侧重受训者对于培训的掌握程度,主要从培训开始前的需求分析、培训的实施,以及培训效果评估这三个因素来考虑,培训转化部分主要分析培训后影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绩效变化的因素,主要从个人因素(个人特征和对培训评价)和组织因素(培训后续支持、转化气氛和组织文化)这两个方面来分析,侧重受训者对于培训的应用程度。从模型中也可以看出,培训转化部分是整个模型的核心环节,培训设计是培训转化的必要前提,学生发展、个人绩效和组织成果的产生是培训转化的直接效果与表现形式,而学生发展是培训转化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效性的最终表现形式。

(一)培训设计

一个好的培训设计是提高培训实效性的必要前提,也直接决定培训是否可以转化,有关影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设计部分的因素,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1)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主要是参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在培训实施前,针对培训的内容、组织模式、培训方式等对受训教师进行需求调查,依据调查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培训大纲,培训大纲要做到培训目的与培训内容相称,培训内容与培训形式相称。从受训教师的需求出发,学有所用,尽量做到“以人为本”,提高受训教师的主体性地位,真正满足他们的教学需要。对培训开始前的需求分析这一因素的考虑对于培训的开展是必不可少。

(2)培训实施。培训实施阶段也就是培训的开展阶段,即整个培训的实施环节,主讲教师根据培训大纲(根据教师的需求进行调整),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受训教师进行培训,完成相应的培训目标,在培训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受训教师更好地完成培训任务。培训的实施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受训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适时地对方案进行调整,进而更好地帮助教师完成培训。培训开始前的需求分析是一方面,但是只有在接触到受训者之后,获得他们在培训过程中的一些反馈才是最真实的。

(3)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效果评估即在培训结束后对受训教师针对此次培训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受训者对主讲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及培训管理等的满意程度),以及受训者接受培训后所达到的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的调查(受训者培训后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理念、基本技能和各种操作技术的掌握程度等),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也是目前采用的实效性测量的方法,依据受训教师培训完的反馈来调整以后的培训设计。

(二)培训转化

培训转化是受训者把在培训中获得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的程度。它是整个实效性实现的关键环节,也是绩效产生的必要环节。下面将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这两个方面对影响培训转化的因素进行分析。

1.个人层面

个人层面主要考虑个人特征和个人对培训评价两个因素。个人特征主要从转化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两个方面来分析。

(1)转化动机。在培训转化中,转化动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动机是人们对将要承担某项任务或进行某种活动愿意付出努力的内驱力,是个人内在需要与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转化动机会直接影响培训所学是否会用于实际教学当中以及运用效果如何,影响培训后的转化效果。如果培训者具有强烈的转化动机即认为培训会给他们的工作效用或者职业效用(个人专业发展)带来帮助,那么他们将非常愿意将培训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促进培训的转化。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篇8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271-02

一、问题的提出

前不久,国务院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进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阔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教育”会是一种怎样的教育形态呢?带着这个问题,阅读了相关文献。有人认为,“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技术手段在教育上的应用,以使教育教学成果更有效、优质资源配置更均衡;无论是手段说还是形态说,都为现行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抓着机遇、迎接挑战,这是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和必须回答的问题。教育部在2013年印发了教师[2013]13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简称“提升工程”),并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该提升工程是衡量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准则,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水平高低是其专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存在的问题

文献调查和访谈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学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工具使用的积极性不高,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已经发展了近二十年,教室普遍安装有多媒体教学系统等设备仪器,但是面对这些教学设备仪器,许多教师的使用积极性不是很高。年纪稍长的中老年教师更习惯于利用黑板进行板书,他们对教材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他们感觉经常使用幻灯片、电子白板、电子书包等信息化教学工具增加了备课负担。有些青年教师没有从实际出发,选用合理的现代教学设备仪器和软件资源开展教学,更多的是从众心理驱使下的一种网上下载课件直接用于课堂教学的盲目和随意的教学行为。

2.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动力不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可是,有不少教师因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动力不足,信息技术应用知识等学习懈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大多被动地运用现代教学设备仪器和软件资源,教学评价中的某一项规定迫使他们生硬地增加使用现代教学设备仪器的频率,而不是因为真正需要去运用,课件成为一个摆设,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内容可能与课件并无太大关联。

3.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不够,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名目众多,但是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题的培训却并不够。调查发现,教师对于主题为课件制作与开发、资源整合、图形图像处理、视音频处理,动画制作、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及网站开发的培训颇感兴趣,但是此类培训举办期数少,名额有限,往往把培训内容高度压缩在数十个课时之中,教师参与培训后缺乏后续的锻炼,培训成效不高,学习浅尝辄止。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效果欠佳原因是多方面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是造成培训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训过程中培训指导教师对参加培训学习的中小学教师缺少鼓励,导致部分人员对培训缺乏信心;第二,学校对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学习结果缺少考评机制,学好学的不好一个样,导致参加学习的教师学习效果不好;第三,培训机构对参与学习的中小学教师完成培训以后缺少认证机制,培训机构现行的普遍做法是只要参加培训学习,不论学习结果如何,都会获得一样的继续教育学分和结业证书。

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师资质量参差不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质量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培训师资质量参差不齐。有培训机构盲目追求“高、大、上”,聘请高校教师授课,有的甚至聘请海外人员授课,这些培训授课教师对教育教学,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教学不熟悉,导致培训中的“师生”难以找到“先行组织者”,或缺少相应的“情境”;还有的培训机构为了寻求参与培训学习人员对实践经验的认同,大量聘请中小学教师作为授课人员。不可否定,不少中小学教师具有培训授课的学识、经验和能力,但也有许多被聘为授课教师的人员,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经验转化为系统的知识传授给学员,而且许多经验的东西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评价缺失,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质量欠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培训评价的缺失。评价是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一项活动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评价效果的如何而定。因为,评价不仅具有判断优劣的功能,还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等,合理地运用评价能提高活动的成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也因为评价机制缺失,评价方法不当,影响了培训效果。

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策略

1.健全教师培训激励机制,提高培训有效性,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g应用能力培训效果,健全培训激励机制尤为重要,而健全培训激励机制需要多方协同完成。第一,培训机构对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效果要进行合理的评价,恰当地对学习结果进行评定,并颁发证书。第二,学校对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的学习效果进行公正的考评,对于考评结果优良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鼓励他们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优化课堂教学当中;第三,秉承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的原则,针对在培训后能够将培训、学习、工作三者进行高效结合的教师,学校给予重用,促进培训的良性循环。

2.完善培师资体系,提高培训针对性,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针对性,完善培训师资体系是关键。不盲目追求“高、大、上”的培训师资,培训授课教师本身应该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对于中小学教师的真实课堂教学情况有足够的认识与认知,对教育教学实际困难具有一定的共情能力,并能够将培训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讲授,以较好的方式传递给培训学员,杜绝培训教师授课内容随意、脱离教学实际等问题。

3.加强应用能力测评,完善培训评估环节,首先,培训机构应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完善培训评估环节;其次,培训中通过过程性评价实时检测教师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教师有质量地完成培训课程规定的课时要求才可获得相应的证书认证;培训结束,教师在三个月或者半年内登入网络测评系统进行总结性测评,期间,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实践情况,或参加教育机构、学校组织的信息化相关活动(如课件制作大赛等)所取得的实践成果也可作为评价体系的一项参考内容,完善总结性评价。

五、结束语

“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能否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培训项目的实施来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系统提升。对于培训中所存在的许多问题,本文给出一定建议,但仍未能全尽。

参考文献:

[1]王磊,周冀.无边界:互联网+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3-4.

[2]教师[2013]13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Z].

[3]吴军其,罗攀,沈红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策略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6,(1):123-128.

Abstract:The "Internet plus education" era,has been a severe challenge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ies,teachers can make better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omplete the task of classroom teaching,but also the inspection with reference to teacher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professional abil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information problems in training,and on this basis,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enhance the training effect.

上一篇:文学艺术常识范文 下一篇:职业素质培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