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用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3:54

中小企业信用管理

中小企业信用管理范文第1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0]59号)精神,引导中小企业增强信用观念,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现就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1.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市场交易的信用制度。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对于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条件,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对于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扶持优强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2.近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个别中小企业的一些欺诈行为和由此引发的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废银行债务、恶意偷税欠税、产品质量低劣等信用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情况下,没有良好的信用,将难以保证宏观经济政策的顺利实施,难以保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安全运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已成为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迫切要求。

3.中小企业信用状况是中小企业在持续经营期间,对外进行经济交往的基本信息的集中表现,它主要包括企业登记、合同履行、应收应付账款、银行贷款偿还、产品质量、企业经济合同纠纷以及法定代表人信用记录等情况。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动态监管工作的目的,一是促进中小企业改进自身的信用管理,提高信用管理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程度;二是推动政府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实现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良性循环。

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良好的信用制度。要面向市场,加强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运用市场机制,强化信用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在法律框架内,按照规范、有序和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充分发挥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工商登记年检等系统的作用,培育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化信用体系,有步骤地建立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评价体系,建立信用风险的防范、信息披露和监督管理系统;制定相应的法规为中小企业的信用提升创造有利的条件。

2.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市场的作用,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加快中小企业信用工程的建设。按照"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加强监管、提高信用"的原则,鼓励中小企业加强信用管理,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等相关中介组织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资信调查和信息咨询方面的作用。

三、培育中小企业的良好信用

1.中小企业要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自觉接受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2.中小企业要依法建帐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账外设账;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禁止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

3.中小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建立财务预决算制度。中小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办法。要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管理,严格限制无预算资金支出,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占用,保证按期如数偿还银行贷款,树立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的良好信用形象。强化内部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应收应付账款的严格管理,认真审查收货单位或销货单位的偿付能力和信用程度,避免和减少企业间相互拖欠。同时,要按规定编制年度财务预算,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4.中小企业要加强质量管理。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方针,树立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要的质量观念,搞好产品从开发、生产、销售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强化质量检验和计量标准化工作,确保不合格产品不出厂,努力改善产品售后服务质量,严禁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5.中小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及时足额缴纳应缴税款。涉及外经贸业务的中小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外汇管理和海关管理的法律、法规。

四、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实施

1、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政府有关部门要指导中小企业建立信用管理的基本制度,加强培训,指导经营者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强化中小企业经济交往对象的资信管理,防范信用风险。实施中小企业信用工程,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对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促进作用,制订中介机构的相关执业规范,创造中介机构公平竞争的执业环境,提高中介机构对中小企业信用的约束力。

2.加强组织协调,实现中小企业信用监督管理的社会化。各级经贸、财政、金融、税务、工商、质量技术监督、海关、外汇管理、公安等有关部门,要探索建立部门间联合的信用信息征集与信用评价体系。要制定措施支持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收集和汇总中小企业的有关信用信息,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技术和现代化工具,在法律框架内,逐步建立信息、信息共享和网络化的信用体系,实现中小企业信用资料的查询、交流及共享的社会化。

3.制定中小企业和中介机构信用评价标准,为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同时将信用评价的结果及时提供给有关金融、税务、工商、海关等部门,以便对不同信用状况的中小企业采取不同的监控措施。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对蓄意出具虚假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及审计报告、质量认证等的中介机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直至取消其相关执业资格,严防中介机构与企业合谋欺诈的情况发生。

4.各级经贸委、财政、金融、税务、工商、质量技术监督、海关、外汇管理、公安等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关政策,加大执法力度,做好中小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工作。遇有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同级政府报告。

中小企业信用管理范文第2篇

1.在关于为什么有些企业不做赊销业务这一项调查中,有效问卷的73家企业中有12家企业表示因为管理成本太高或管理难度太大,43家企业表示赊销的风险太大,15家企业表示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导致企业可能不做赊销,还有3家企业表示由于其他原因致使企业规定不做赊销业务。由此可以看出,企业不做赊销的主要顾及还是担心风险问题。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对信用服务的需求还是很大的。风险问题并不是企业单方面的原因。随着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信用销售方式不断普及,企业产权制度和信用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显出来,成为信用销售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市场信用监督机制不健全,社会的信用约束机制尚未形成,也是风险问题的原因之一,客户的履约意愿缺失使得赊销的信用风险敞口进一步扩大。风险问题原因还包括信用法律体系不完备,缺乏有效失信惩戒机制等。对于企业来说,改变外部环境难度较大,只有把企业的信用管理做好,明确赊销各个环节的风险控制程序步骤,才能降低赊销风险。有些企业认为做赊销的管理成本比较高,会影响企业的盈利。然而,赊销对企业盈利的影响不是绝对的,在做赊销之前可以将与自身业务类似企业的赊销盈利和管理成本进行对比,即可知道适不适合做赊销。同时,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管理,诸如提高应收账款回收速度等方法,以降低企业的赊销管理成本。

2.在对这73家企业的调查中,就关于如果不做赊销将多大程度影响销售收入的话题,有32家企业表示影响低于10%;9家企业表示影响在10%-20%;12家企业表示影响在20%-30%;10家企业表示影响在30%-40%:2家企业表示影响在40%-50%;8家企业表示影响在50%以上。从整体上看,不做赊销对半数企业的销售收入影响较大。如果一个企业想要扩大销售收入,赊销将是企业的必然选择,赊销可以让一个企业的销售业务和销售收入达到更高的一个层次。当然,这是需要在合理的赊销下才能收到的效果。虽然赊销具有增加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以及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开支等功能,但是赊销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加速企业的现金流出,延长企业的营业周期,产生加大企业坏账损失的可能等。所以,企业在进行赊销时,需要在风险控制和成本控制两方面加强管理,降低坏账率,将赊销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达到通过赊销增加销售收入和利润的目的。

3.在对有赊销业务的44家企业进行的应收账款坏账率进行的调查中,15家企业表示坏账率在0.5%以下;13家企业表示坏账率在0.5%-l%;9家企业表示账率在l%-3%;3家企业表示坏账率在3%-5%;2家企业表示坏账率在5%-10%;2家企业表示坏账率在10%以上。企业平均坏账率为1.89%。根据网上数据,企业的一般坏账率在0.3%。显然,赊销导致的应收账款坏账率是很高的。坏账率高则表明企业在资金链上会出现危机,主要是一般企业没有对赊销产生足够的认识,导致坏账率普遍比较高,这样对企业以后的发展会产生制约,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河南省中小企业的坏账率相对于其他地区的都偏高,这与河南省本身的限制因素有关。正是由于经济水平的总体落后,河南省各类企业整体素质发展水平不高,由履约能力不足渐渐转变为履约意愿的缺失。同时,由于一部分企业管理层人员投机取巧,通过一些途径对信用档案进行粉饰,导致信用档案的真实性缺失,这也是导致坏账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二、企业信用管理情况

这一部分主要从企业对信用管理的重视程度、对新赊销客户信用状况的要求、对赊销客户的内部信用评级制度、对赊销风险的控制及防范措施、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这五个方面进行调查。这一部分调查中共取得有效问卷61份,之后的数据统计和分析都是基于这61份问卷得到的。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各企业都表示对信用管理很重视,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也都是比较了解信用管理的。但只有不到一半的企业设有从事信用管理的专职人员。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没有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专门的管理。即使对日常发生的合同管理,也只有不到1/3的企业设置了专门的法律人员。以上数据反映出河南省内的中小企业在明知信用管理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情况下,却并不重视对信用管理的具体实施操作。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企业赊销业务较少,导致企业对信用管理的忽视;二是企业的风险意识淡薄,没有明确地认识到赊销可能产生的坏账对企业经营安全的影响。

企业进行赊销必然会对赊销客户有—些要求和规定,但是企业是否具有明确的要求却又存在不同。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半数左右的企业对于赊销客户的要求与规定是非常明确的。这些企业基本上会建立本企业内部的客户评级制度和客户信用档案,并且能基本上做到时常更新,而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客户也有制度要求。通过这些方式,企业初步建立了一套信用风险防范机制。但也有一半的企业没有建立相关的信用防范机制,而这些企业大部分没有赊销业务。关于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情况,从账龄分析的比例来看,有69%的企业对应收账款账龄定期进行分析,19.31%的企业没有进行过账龄分析。

由此可以看出,河南省中小企业中的较大部分只是做了最基础的信用管理工作,并没有在此方面投入更大的力量。这一方面反映出本地区企业的风险意识淡薄,因为这些企业大都知道风险的存在,也知道风险的危害,却为了减少企业日常开支而不愿意在风险防范补救措施上进行必要的准备。诚然,不设立专门的催款是有利于节省开支,但如果发生客户欠款的情况而又无法及时收回欠款,企业蒙受的损失将远远大于因裁减催款人员而节省的开支,对企业的生存也有可能带来致命的影响。同时,从另一个方面这也反映出该地区企业的赊销业务并不发达,赊销收入对企业的总收入影响不大。所以,大部分企业没有重视赊销业务,也导致赊销业务一直没有更好的发展,导致企业经常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企业最后只能面临大量的逾期账款,资金周转受阻,甚至因此而无法运转,直至倒闭。

三、企业对信用服务的需求

这一部分涉及到各企业对信用服务行业的情况了解的调查。共取得21份有效调查问卷。详细的调查数据汇总如表2所示。调查数据表明,随着赊销等信用销售方式在现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各企业对客户信用状况了解的需求正在不断地增强。为此,央行为大量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并提供查询服务,以更好地方便企业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根据我们的调查,在被调查的69家企业中,61%的企业表示需要查询客户的信用状况,22%的企业表示无所谓,17%的企业表示不需要。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以信用作为交易保证的今天,信用风险也日益显现。对此,6成以上企业要求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查询,反映了市场对信用服务的需求正在不断地增强,同时也表明它们的风险意识正在不断地提高。近4成左右的企业认为对客户信用状况的查询并不重要,这反映出它们对信用风险可能对企业产生的危害认识不足,而这将对企业未来的成长发展带来很大的潜在威胁。

在是否需要将企业拖欠债务的信息纳入对外公布的信用报告中这个问题上,对于各企业来说,被拖欠债务对企业的生存和经营影响较大。各企业都表示不愿与拖欠债务的客户进行贸易。由此也反映出央行提供的可查询信用报告中,需要提供更多有关拖欠债务的记录。对企业是否需要更加专业的信用服务这个问题,主要是从企业是否需要信用管理咨询服务,是否需要聘用专业的信用管理师,是否需要开展商账追收服务三个方面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企业对专业的高等级信用服务基本上需求不大。产生以上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企业的风险意识不强。许多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而尽量压缩信用风险控制环节,这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但企业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将会增大。一旦风险发生,企业很可能因资金断链而破产倒闭。所以,企业需要增强风险意识。

设置必要的风险控制环节,以保证企业的经营安全。二是赊销这类以信用作保证的贸易发展还不够充分。从前面的调查分析来看,河南省中小企业销售中,赊销等以信用作为保证的贸易模式虽然占到了50%,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其比重仍旧偏低。赊销的高风险性对企业的信用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与提高企业信用制度迫在眉睫。三是现实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即时付款贸易。这些即时付款贸易对信用的要求并不高,因此,企业对专业的高等级信用服务的需求并不高。四是河南省的信用服务行业还不够规范与健全。在实际的市场操作中,信用管理人才稀缺,信用记录亟待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日常交易,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河南企业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总结可以看出,河南省中小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企业的坏账率普遍偏高;二是企业没有普遍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即使建立了信用部门的,也不够完善,信用信息更新不及时;三是企业的履约能力差。据悉,我国每年合同履约率整体上不到70%,河南省大约为73%,略高于全国水平;四是企业的履约意识缺失,通常多是在具备履约能力的条件下也不去积极主动履约;五是赊销业务不能顺利展开,导致企业业务不能完全展开;六是企业的高级主管对信用管理还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并没有实际的规范化操作。

(二)河南地区性的限制因素

1.河南省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本来就起步较晚,并且在中部地区,河南省作为国家的投资重点地区也仅仅是这两年的事,并且很多政策尚在酝酿制定当中,即使已经推出的针对企业发展的政策其效力显现也尚需时日。河南省经济水平的相对落后,自然不利于河南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由于经济水平的总体相对落后,河南省企业的赊销业务并没有真正放开,一部分企业根本不进行赊销。这一部分企业并未意识到赊销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应该有选择地主动开展信用销售。由于赊销业务所占份额并不大,因此,企业对信用风险的认知和意识并不深刻,对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的呼声并不强烈。也正是由于经济水平的总体相对落后,河南省企业的整体素质不高,由履约能力不足,履约意愿的缺失,企业通过一些途径对信用档案进行粉饰,导致信用档案的真实性缺失,这也是导致坏账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2.信用档案更新不及时。信用档案可分为两类:一是道德信用档案,如个人、企业的基本材料与银行等部门的履约情况,社会信用情况等:二是资产信用档案,如个人及企业的财务分析、资产、负债等情况。信用档案可以总括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是企业开展赊销业务需要掌握的基本资料。但是,信用档案往往具有时效性,若信用档案得到及时更新,或由于企业管理层对信用档案的粉饰、造假,信用档案反映的状况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就要大打折扣。因此,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也应当经常性、制度化地进行,盲目信任客户往往是造成日后拖欠乃至坏账的根源之一。

3.河南省高校几乎没有设置专门的信用管理专业。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国内设置信用管理专业的高校屈指可数,河南省高校教学水平与发达地区高校教育水平的差距比较明显,只有1所211高校,并且几乎没有设置专门的信用管理专业。这就决定了河南省本地培育的信用管理人才很少,这一方面不利于增强人们对信用管理的认知度,提高人们的信用风险意识;另一方面加大了河南省中小型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制度、设立信用管理部门、聘用信用管理专业人员等方面的费用,进而大大制约了该省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发展。

五、加强河南省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

(一)宏观层面

1.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各种政府行为。紧密配合中央政府,加大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以强化信用监督,清理各种乱收费行为为突破口,尽快形成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约束机制,尽最大努力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授信创造良好的环境。

2.完善信用法律体系,确立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召集相关法律专家,修订补充现有的涉及信用的法律法规,使企业在信用管理实践中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失信违约责任的追究,尤其是要突出体现惩罚性追究举措,大幅度提高失信成本,遏制失信违约现象的发生与蔓延;从解决“执行难”着手,出台相应的规定,进一步明确政府、公检法在这一行为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治理中小企业的“失信”行为。

3.引导并支持信用中介服务的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大信用数据市场的开放程度。出台专门的政策,规范并大力鼓励信用中介机构的创办与发展。建议政府管理部门与行业协会对中小企业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收集梳理,并以恰当的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向信用服务机构或企业提供,以促使高质量的信用调查、评级、报告等信用产品的产生。

(二)微观层面

1.健全信用制度。结合企业四个基本制度安排,即信用销售制度,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管理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由政府主管部门和各类行业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对上述四项制度予以修订、细化并进一部完善,在完善过程中尤其是要体现制度的系统性,如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应兼顾事前事中和时候的控制;企业依据完善后的信用制度,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形成自身的信用制度,并由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注册会计师等予以监督执行。

2.注重学习与沟通,力求信息的对称性。中小企业除了前述的向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信用中介机构获取其他企业信息外,平时也应注重向周边或同类型或关联企业的学习与沟通,以获取更多的有关信息,力求实现信息的对称性。

3.加强企业信用管理队伍建设。规模稍大的企业均应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设置专门的信用管理人员。即使小型企业也应明确兼职的信用管理人员;同时,通过引进专门的引用管理人才、实施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等措施,进一步强化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以适应企业信用管理日益扩大的需要。

4.强化履约意识,形成主动履约的良好习惯。企业应当自领导层开始,乃至所有的管理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始终要明确信用是生存的根本这一关键问题。要时刻提醒自己,教育员工,按时履约,即使在面临经营利润不高甚至可能亏损时,也应当坚持,从而形成主动履约的良好习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赢得声誉。

(三)突破河南地区本身的限制性因素

1.进一步提升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紧紧把握国家大力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郑州航空试验区港的历史性机遇,以推进投资为主线,带动河南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经济整体水平提高了,河南省企业的赊销业务才可能真正放开。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引导企业有选择地主动开展信用销售。

2.及时更新信用档案。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信用中介机构等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也应当经常、制度化地进行,并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及时更新调查对象的信用档案,以展示各企业的最新信息,尽最大力度减少因使用陈旧信息、盲目信任客户而造成日后拖欠乃至坏账。

3.设置专门的信用管理专业。教育管理部门应结合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需求,引导各高校设置专门的信用管理专业,大力培育专门的信用管理人才,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中小企业信用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议

一、构建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和顺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健全信用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以信用交易为主要市场交易手段的成熟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二)有利于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我国加人WTO后,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连通为一体,在国际贸易中,守信用的企业必将得到长远的利益,不守信用的企业必将被淘汰。同时,完备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将有利于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和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燕、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三)有利于政府执行经济管理职能,提离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

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能够使政府有关部门便捷及时地获取中小企业资信和经济信息,不仅有助于贯彻、执行政府调控目标和经济发展战略,而且够实现政府决策建立在准确的市场信息基础之上,及时地制定和调整政府发展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动态化。

(四)有利于提高社会信用管理水平,节约社会交易成本

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各交易方和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改变各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合理地配置资源,实现公平、公正地市场交易,极大地促进社会信用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地遏制一些人在交易中通过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而谋利的行为,从而有效降低市场交易的风险,节约信用交易成本。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信用建设最大的问题是尚未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进而影响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具体来说,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信用管理运行的法律环境差

我国针对中小企业制定的法律仅有一部《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需要相对完备的法律作保障,从征信、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以至失信行为惩罚等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全过程都需要专门的法律与其对应。与美国、欧洲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信用立法还比较落后,国家层面尚没有统一的有关社会诚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这便得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基础薄弱。

(二)“第三方征信”制度不健全,信用中介机构执业不规范

发达国家在建设信用中介机构方面一般采取“第三方征信”制度。“第三方征信”制度,即在银行和个人作为当事者之外,由“第三方”即中立机构组建社会征信机构。我国信用中介机构建设刚起步,中介机构执业不规范,“第三方征信”制度不健全,有些信用评级机构违背诚信公正的规则,不顾实际情况,以经济利益至上,迎合被评级对象的要求尽量把信用等级评高,致使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得到科学、合理地评估,造成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动力不足。

(三)中小企业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低,正常获取信用数据途径不畅通

我国征信数据分散在银行、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而且部门之间彼此不能完全实现数据共享,互通有无,加之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低,缺乏统一的检索平台和社会共享机制,信息获取途径的人为和天然阻碍是导致信息弱势方上当受骗、失信者能频频得逞的客观基础。

(四)中小企业内部缺乏基本的信用风险控制和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是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机构成部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少甚至无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不注重内部信用制度建设和践行,导致信用管理混乱,自律性不强,由此带来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以及受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的现象频繁发生。

(五)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

我国至今没有专门的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体系,政府也没有形成对信用行业的监督管理系统。大量处于罪与非罪、刑事与民事、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失信行为,往往得不到明确的界定和及时准确的惩罚,失信成本过低而获利过大,导致失信者侥幸得逞的心态恶性膨胀。再者,我国失信惩罚机制还没有建立系统的信用联防网络和运行机制,失信者的“黑色记录”得不到合法搜集和有效传播,造成了守信成本高、失信收益高的结果。

(六)杜会对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

建国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信用经济发育较晚,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个人,都普遍缺乏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的培养。再者,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使得很多企业对于信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我国很多人和企业对信用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的道德层面上,认为信用仅仅是衡量一个人或企业道德标准,认为信用是信用文化,只能靠思想教育来实现。

三、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

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担保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的有关条款,加快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全国性法律法规,并制定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具体条例和实施细则,在中小企业征信、信用评估、失信惩戒等环节上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不究,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法制环境。

(二)建立中小企业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

在中小企业信用法规建设的基础上,应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道德等手段,建立中小企业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中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用档案,记载和反映中小企业信用行为状况的原始材料,而且企业的帐户和信用往来应实行“实名制”,通过互联网建立企业资信数据库,证实企业是守信或是失信,并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监控。对失信者进行及时惩戒,如公布失信企业的“不良记录”、“黑名单”,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付出与其失信行为相应的经济和名誉代价,直至被市场淘汰,金融、商业和社会服务机构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给予优惠和便利,让它们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三)健全“第三方征信”制度,扶持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力扶植民营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真诚鼓励外资、合资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积极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建立有关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形成公私并存、内外资相竞争的良性发展。同时,要在扶持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的同时,应坚持市场化方向,遵循市场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健全中小企业“第三方征信”制度,建立严格的中介机构市场准人和退出制度,最终建立独立于政府和客户当事人之外的“第三方”,即让中立机构组建社会征信机构,保证信用数据信息的客观真实有效。

(四)完善信用管理机制,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检索平

首先,应由政府牵头,通过使用统一的信用编码,建立起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数据库,提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检索的共享平台,实现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工商信誉管理系统以及税务、质检、公安、司法、海关、证监等部门和各类行业自律组织之间的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连、互通、共享,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交流及共享的社会化。其次,强化对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高层管理人员个人信用信息管理。参照国外的成功做法,把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个人和高层管理人员的信用行为,如借贷、租赁、交易记录和刑事行为记录等纳人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中来,建立起企业内部的信用约束机制。其三,加强对信用评估机构的管理,建立信用评估机构和人员的准人和资质管理机制。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按照“超脱、公正、独立”的原则,完善信用评估制度,扶持和培育专业的资信评估机构,建立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估准则和管理办法。

(五)完善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管理

一是成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信用管理政策,选用专人对企业进行全程信用管理;二是中小企业应注重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开发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靠质量取信于民,在企业内部培养一种“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经营理念,培育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加强企业信用自律意识;三是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及时、准确地披露企业财务信息,同时,完善企业自身信用风险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的自我信用控制能力,建立财务核算制度、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和应付账款管理制度,防止自身发生失信行为,塑造企业守信的社会形象;四是完善客户信用风险控制制度,提高信用风险防范能力,建立包括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管理规章,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六)培育全社会信用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

中小企业信用管理范文第4篇

一、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1.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市场交易的信用制度。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对于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条件,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对于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扶持优强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2.近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个别中小企业的一些欺诈行为和由此引发的抽逃资金、拖欠帐款、逃废银行债务、恶意偷税欠税、产品质量低劣等信用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情况下,没有良好的信用,将难以保证宏观经济政策的顺利实施,难以保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安全运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已成为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迫切要求。

3.中小企业信用状况是中小企业在持续经营期间,对外进行经济交往的基本信息的集中表现,它主要包括企业登记、合同履行、应收应付帐款、银行贷款偿还、产品质量、企业经济合同纠纷以及法定代表人信用记录等情况。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动态监管工作的目的,一是促进中小企业改进自身的信用管理,提高信用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个贡献程度;二是推动政府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实现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良性循环。

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良好的信用制度。要面向市场,加强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运用市场机制,强化信用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在法律框架内,按照规范、有序和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充分发挥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工商登记年检等系统的作用,培育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化信用体系,有步骤地建立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评价体系,建立信用风险的防范、信息披露和监督管理系统;制定相应的法规为中小企业的信用提升创造有利的条件。

2.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市场的作用,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加快中小企业信用工程的建设。按照“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加强监督、提高信用”的原则,鼓励中小企业加强信用管理,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等相关中介组织在为中小企业提供咨信调查和信息咨询方面的作用。

三、培育中小企业的良好信用

1、中小企业要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自觉接受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监督管理。

2、中小企业要依法建帐,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议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不得设帐外帐;不得随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项,禁止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

3、中小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建立财务预决算制度。要保证按期如数偿还银行款,树立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的良好信用形象,要按规定编制年度财务预算,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4、中小企业要加强质量管理。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方针,树立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要的质量观念,搞好产品从开发、生产、销售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强化质量检验和计量标准化工作,确保不合格产品不出厂,努力改善产品售后服务质量,严禁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5、中小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及时足额缴纳应缴税款。涉及外经贸业务的中小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外汇管理和海关管理的法律、法规。

四、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实施

1.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政府有关部门要指导中小企业建立信用管理的基本制度,加强培训,指导经营者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强化中小企业经济交往对象的咨信管理,防范信用风险。实施中小企业信用工程,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对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促进作用,制定中介机构的相关执业规范,创造中介机构公平竞争的执业环境,提高中介机构对中小企业信用的约束力。

2.加强组织协调,实现中小企业信用监督管理的社会化。各级经贸、财政、金融、税务、工商、质量技术监督、海关、外汇管理、公安等有关部门,要探索建立部门间联合的信用征集和信用评价体系。要制定措施支持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收集和汇总中小企业的有关信用信息,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技术和现代化工具,在法律框架内,逐步建立信息、信息共享和网络化的信用体系,实现中小企业信用资料的查询、交流及共享的社会化。

3.制定中小企业和中介机构信用评价标准,为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同时将信用评价的结果及时供给有关金融、税务、工商、海关等部门,以便对不同信用状况的中小企业采取不同的监控措施。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对蓄意出具虚假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及审计报告、质量认定等中介机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直至取消其相关执业资格,严防中介机构与企业合谋欺诈的情况发生。

4.各级经贸、财政、金融、税务、工商、质量技术监督、海关、外汇管理、公安等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关政策,加大执法力度,做好中小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工作。遇有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同级政府报告。

中小企业信用管理范文第5篇

一、国内中小企业信用现状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个别中小企业的一些欺诈行为和由此引发的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避银行债务、恶意偷税欠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信用形象,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一项对中小企业信用环境的调查显示,认为信用环境“一般”的占47%,认为“差”的占35%,只有18%的企业认为信用环境“好”,反映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欠缺现象严重,因此,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是现实的需要,是实践提出来的,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自1999年以来,我国信用体系进入初步建设阶段。为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缓解融资难、贷款难问题,国家经贸委组织地方进行了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试点工作,并于1999年6月下发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截至2000年底,全国已有13个省建立了省级信用担保机构, 30个省(市、区)组建了203个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在300个支行组建了银行贷款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并开始逐步实现省级区域内系统联网。工商管理部门结合工商年检工作,开始探索企业信用管理制度。2001年,国家经贸委等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健全会计制度,严格质量管理。同时,要求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制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相关执业规范制度,创造有利于中介机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挥中介机构在提升中小企业信用中的作用,制定企业和中介机构信用评价体系,开展对企业和中介机构的信用评价,实施信用工程,在现有信用体系上,探索建立部门间联合的信用信息征集。这些标志着我国以中小企业为重点、包括个人信用体系等在内的社会化信用体系建设已开始启动。目前,深圳、上海、北京中关村地区已经有了初步的信用服务体系,并涌现出温州、富阳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城市,但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总结和不断完善。

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作用

第一,加强中小企业商业信用管理,有助于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首先表现在商业信用中,突出反映为企业拖欠货款的数额越来越大。由于企业不讲信用,使正常的信用观念遭破坏,企业间赊销、预付难以进行,逾期的应收账款发生率越来越高。据了解,在欧美地区企业获得信用中商业信用占90%,是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我国的情况正相反,信用交易方式仅占所有交易的20%左右,现金交易达到80%。落后的信用方式使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削弱。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萎缩,其后果是整个商业社会的无效运作甚至商业体系的崩溃。

第二,有助于构建科学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防范机制。长期以来,账款拖欠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顽症。这些年来,企业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采取了许多办法,然而企业应收账款仍居高不下,前清后欠的问题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究其根源在于我国中小企业内部缺少一套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第三,有助于建立整个经济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和主体。一个社会的信用状况,不仅取决于外部信用服务水平和法制环境,更取决于各经济主体自身的信用约束和风险防范能力。中小企业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细胞和主体,其自身的信用管理状况决定了整个宏观经济系统的运行特点和条件。目前商业信用、银行信用等诸多问题都与企业的信用管理状况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企业间、银行间的恶性债务拖欠问题,不仅要从宏观上强化法制和政策措施,更要从微观上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认为,当前打破整个社会经济运行中的恶性债务链,关键的环节在于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

中小企业信用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巴塞尔协议;零售贷款;信用风险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0-0024-02

一、新巴塞尔协议背景下中国零售中小企业贷款的现状

在新巴塞尔协议最初起草时,许多意见都指出了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标准问题。大多数意见都是争论风险权重曲线太陡太高,导致大部分中小企业的风险权重太高。因为同大企业相比,这些企业通常具有相对较高的违约概率。这些意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担心过大的资本需求将导致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而且考虑到中小企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这样将减慢经济的增长。

作为回应这些意见,巴塞尔委员会在风险权重公式中采取了两个主要的变动以降低中小企业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第一个就是对中小企业采取区别于大企业的风险权重函数。委员会确实在风险权重公式上针对营业额在500万到5 000万欧元的企业进行了调整。而且,根据企业的大小而相应的降低了相关性的值。同时,倘若银行集团对一个企业借款人贷款总额不足100万欧元,则允许银行对这样的企业应用其他零售风险权重公式。这在某种程度上将会促进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是,要实施巴塞尔协议,中国在一些方面还存在限制。

首先,国内银行主要的零售业务包括借记卡、贷记卡、按揭贷款、个人投资经营贷款、个人助学贷款、个人商服贷款等几十种,零售贷款业务更多的是针对自然人、家庭和小型企业的。也就是说中国界定零售贷款是以业务特点来进行区分的,没有根据贷款的规模直接作区分。

其次,零售贷款需要非常准确地收集借款者的信息以及大量有关借款者财力状况的信息。这其中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借款人的特点。而作为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缓解的办法,政策上一般支持建立贷款担保机制,以及对中小企业建立合理的信用评级机制。这个要求与巴塞尔协议中建立外部信用机构的信用评级相匹配,但是中国由于本身外部信用机构就比较少,更谈不上良好的信用机构本身信用评级问题了。

最后,虽然政府在政策上是支持中小企业的贷款的,而现实中正如很多文献所述,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上,有很多的障碍,其中部分原因来自于中小企业本身,还有就是因为在银行的立场上的成本问题,衡量成本和收益,银行更愿意做大企业的贷款。而这个方面,虽然中小企业的贷款和零售贷款有一定的相通的地方,但是银行在做零售业务上面却显出了很大的主动性。大多数银行内部是鼓励零售贷款的,并且出台了一些零售贷款的标准。既然小企业的一些融资项目也是零售的一个部分的话,这个方面本身现实是矛盾的。

二、零售中小企业信用组合模型

零售信用市场提供资金给小的借款人,这意味着信用风险的绝对大小对于每一个单独的贷款而言都是很小的,每一个单独的零售损失不会导致银行破产。因而确定每笔零售贷款的信用风险比单纯规避风险成本要高,并且确定单笔零售贷款信用风险可能不是很有价值。所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业界都要求以组合的方式来管理零售信用风险。

但是,零售信用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直接把用于大型贷款的模型直接套用到小型贷款中。这些特点表现在:第一,批发借贷市场处理大的,可流通的贷款(支票、债券类)给拥有信用评级的借款人。这些大的借款一般都是辛迪加的,因此会产生二级市场,而对于零售贷款则不存在这样的市场。相比之下,零售贷款不能被很频繁的交易因此没有每日历史价格波动的纪录,所以不好来建立对未来价格或者收益的期望。第二,零售贷款的主要信用风险是借贷不还。零售贷款缺乏二级市场,他们的价值直到到期为止不会发生变化,除非借款人违约。第三,小型商业贷款组合的规模比大型商业贷款组合的规模要大。后者包括数以百记的贷款,而前者则包括成千上万的贷款,所以数据的收集相比大型贷款而言要难。

1.KMV的组合管理修正模型

KMV的组合管理方法是通过估计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及波动性,从而计算出违约风险的指数度量――违约距离,然后利用违约数据库将违约距离成比例的转换为实际的违约概率。但中小企业贷款缺乏流动性,所以没有可以用来估计资产价值和资产流动性的数据。因此,KMV修正了组合管理模型从而来获得贷款的EDF,并且在必要的时候使用估计值。

2.单因素模型

Michel Dietsch和Joel Petey提出了两个可供选择的框架来对中小企业贷款组合的违约概率(default probability,PD)进行建模,一个是规则的probit模型;一个是使用gamma分布的模型。这两个模型与目前批发型商业贷款组合所使用的信用风险模型相似。第一个框架被应用于CreditMetrics模型。第二个模型与CreditRisk+相接近。两个模型均假设每笔风险暴露通过贷款的面值来测量,并且LGD是外生的。

3.多因素模型

如单因素模型中所述,经济资本不应该根据信用损失分配,而是根据经济损失。根据这个新方法,收益表每个很宽泛的范畴就根据一定的时间水平(我们的例子使用的年),并为此时间水平的多个子时段,分别建模了:因而,这里有损失的概率分布、利息收益、费用收入等,综合起来,就生成了一个收入概率分布;分配到特殊部分的经济资本是这个分布的左峰尾,置信水平基本确定。收益表逐月建模的事实也很重要,因为这样,资本就可以对应那些在一年期内发生的经济损失了。

4.参数蒙特卡罗模拟法

蒙特卡罗方法是基于历史数据或既定分布假定下的参数特征,借助随机的方法模拟出大量资产组合的数值,这种方法避免了资产相关性参数假设。Tor Jacobson使用蒙特卡罗方法对两家银行的企业贷款数据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发现,不管如何定义,零售信用由更高的损失比率及较高的预期和意外损失表现,与相关破产风险水平无关。在A银行,零售贷款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预期行为;它们比公司组合资产具有更高的预期损失但较低的意外损失,这归因于零售损失分布的细峰尾,这些特性相对选定定义不变。对B银行,资金需求由巴塞尔风险权值表达。另外,尽管公司组合资产比零售信用要相对安全,但它需要一个较高的资金比率。在A银行,较之零售组合资产,几乎相同的公司贷款组合资产需要更多资金,尽管危险性与零售组合资产相同或者更低。

三、对模型中相关性的讨论

将组合管理理论运用到贷款组合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确定收益、风险以及相关性等需要输入的变量,而在这些变量中最困难的则是相关性的度量。对资产相关性的估计直接影响到模型的有效性,相关性度量了违约概率对系统风险因素的灵敏度。银行贷款随着这些风险因素的出现而同时发生变化的程度越高,贷款组合的风险就越大。因此,评估贷款损失分布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素就是那些决定资产相关性的参数(违约概率和他们的相关性)的好的标准。

在大多数信用风险模型中,对体现了经济状况的系统风险因素来说,相关性度量了违约概率的灵敏度。银行贷款随着这些风险因素的实现而同时发生变化的程度越高,组合风险就越大。因此,评估贷款损失分布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素就是那些决定资产相关性的参数(违约概率和他们的相关性)的好的标准。

如果新巴塞尔管理规则中提出的对中小企业作为零售贷款对待的条件被调整,那么我们应该看到,它们的损失分布在某个特殊百分点的损失比率较之公司暴露要小,中小企业间违约行为较之大企业间联系更微弱。一般而言,较大公司间的违约最初是由系统风险因子引起的,而较小企业的违约被认为是特殊风险因子导致的。

中小企业和零售信用的预期损失可能高于公司贷款,但是,贷方会通过高预期风险高价格的方法得到补偿,并且可以用贷款―损失储备方法对预期损失进行防备。然而,由于假定的低违约相关性,中小企业和零售信用组合资产的意外损失预期会小于公司组合资产,这又证明了一个较小管理风险权重。中小企业和零售贷款定义中假设的中小企业和零售贷款具有的较低相关性和较小峰尾损失得到了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Dietsch M.and J.Petey,The credit risk in SME loans portfolios: modeling issues,pricing,and capital requirements,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6,2002:303-322.

[2]Allen L.,G.DeLong and A.Saunders,Issues in the credit risk modeling of retail markets,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8,2004: 727-752.

[3]Terri L.,C.Gollinger and J.Morgan,Calculation of an efficient frontier for a commercial loan portfolio,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1993.

[4]Jacobson T.,J.Linde and K.Roszbach,Credit risk versus capital requirements under Basel II: are SME loans and retail credit really different? Sveriges Riksbank Working Paper Series,2008.

[5]Berlin,M.,Retail credit risk management and measurement: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8, 2004:721-725.

[6]Xu,C.and K.Pistor (2005),Governing stock markets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lessons from China,American Law and Economics Review 7: 184-210.

中小企业信用管理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构建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是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健所在。丈幸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议。

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自主创新、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收人以及改善我国经济贸易结构等方面起着大型企业难以替代的作用.然而,近期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外资中小企业高频率地暴露出一系列信用缺失现象,如金融诈骗、恶意逃债、合同违约、债务拖欠等,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深人研究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市场经济本身的规律要求,构建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对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和顺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健全信用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以信用交易为主要市场交易手段的成熟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二)有利于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我国加人wto后,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连通为一体,在国际贸易中,守信用的企业必将得到长远的利益,不守信用的企业必将被淘汰。同时,完备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将有利于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和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燕、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三)有利于政府执行经济管理职能,提离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

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能够使政府有关部门便捷及时地获取中小企业资信和经济信息,不仅有助于贯彻、执行政府调控目标和经济发展战略,而且够实现政府决策建立在准确的市场信息基础之上,及时地制定和调整政府发展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动态化。

(四)有利于提高社会信用管理水平,节约社会交易成本

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各交易方和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改变各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合理地配置资源,实现公平、公正地市场交易,极大地促进社会信用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地遏制一些人在交易中通过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而谋利的行为,从而有效降低市场交易的风险,节约信用交易成本。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信用建设最大的问题是尚未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进而影响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具体来说,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信用管理运行的法律环境差

我国针对中小企业制定的法律仅有一部《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需要相对完备的法律作保障,从征信、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以至失信行为惩罚等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全过程都需要专门的法律与其对应。与美国、欧洲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信用立法还比较落后,国家层面尚没有统一的有关社会诚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这便得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基础薄弱。

(二)“第三方征信”制度不健全,信用中介机构执业不规范

发达国家在建设信用中介机构方面一般采取“第三方征信”制度。“第三方征信”制度,即在银行和个人作为当事者之外,由“第三方”即中立机构组建社会征信机构。我国信用中介机构建设刚起步,中介机构执业不规范,“第三方征信”制度不健全,有些信用评级机构违背诚信公正的规则,不顾实际情况,以经济利益至上,迎合被评级对象的要求尽量把信用等级评高,致使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得不到科学、合理地评估,造成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动力不足。

(三)中小企业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低,正常获取信用数据途径不畅通

我国征信数据分散在银行、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而且部门之间彼此不能完全实现数据共享,互通有无,加之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低,缺乏统一的检索平台和社会共享机制,信息获取途径的人为和天然阻碍是导致信息弱势方上当受骗、失信者能频频得逞的客观基础。

(四)中小企业内部缺乏基本的信用风险控制和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是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机构成部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少甚至无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不注重内部信用制度建设和践行,导致信用管理混乱,自律性不强,由此带来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以及受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的现象频繁发生。

(五)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

我国至今没有专门的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体系,政府也没有形成对信用行业的监督管理系统。大量处于罪与非罪、刑事与民事、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失信行为,往往得不到明确的界定和及时准确的惩罚,失信成本过低而获利过大,导致失信者侥幸得逞的心态恶性膨胀。再者,我国失信惩罚机制还没有建立系统的信用联防网络和运行机制,失信者的“黑色记录”得不到合法搜集和有效传播,造成了守信成本高、失信收益高的结果。

(六)杜会对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

建国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信用经济发育较晚,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个人,都普遍缺乏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的培养。再者,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使得很多企业对于信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我国很多人和企业对信用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的道德层面上,认为信用仅仅是衡量一个人或企业道德标准,认为信用是信用文化,只能靠思想教育来实现。

三、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

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担保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的有关条款,加快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全国性法律法规,并制定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具体条例和实施细则,在中小企业征信、信用评估、失信惩戒等环节上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不究,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法制环境。

(二)建立中小企业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

在中小企业信用法规建设的基础上,应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道德等手段,建立中小企业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中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用档案,记载和反映中小企业信用行为状况的原始材料,而且企业的帐户和信用往来应实行“实名制”,通过互联网建立企业资信数据库,证实企业是守信或是失信,并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监控。对失信者进行及时惩戒,如公布失信企业的“不良记录”、“黑名单”,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付出与其失信行为相应的经济和名誉代价,直至被市场淘汰,金融、商业和社会服务机构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给予优惠和便利,让它们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三)健全“第三方征信”制度,扶持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力扶植民营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真诚鼓励外资、合资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积极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建立有关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形成公私并存、内外资相竞争的良性发展。同时,要在扶持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的同时,应坚持市场化方向,遵循市场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健全中小企业“第三方征信”制度,建立严格的中介机构市场准人和退出制度,最终建立独立于政府和客户当事人之外的“第三方”,即让中立机构组建社会征信机构,保证信用数据信息的客观真实有效。

(四)完善信用管理机制,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检索平

首先,应由政府牵头,通过使用统一的信用编码,建立起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数据库,提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检索的共享平台,实现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工商信誉管理系统以及税务、质检、公安、司法、海关、证监等部门和各类行业自律组织之间的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连、互通、共享,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交流及共享的社会化。其次,强化对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高层管理人员个人信用信息管理。参照国外的成功做法,把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个人和高层管理人员的信用行为,如借贷、租赁、交易记录和刑事行为记录等纳人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中来,建立起企业内部的信用约束机制。其三,加强对信用评估机构的管理,建立信用评估机构和人员的准人和资质管理机制。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按照“超脱、公正、独立”的原则,完善信用评估制度,扶持和培育专业的资信评估机构,建立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估准则和管理办法。

(五)完善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管理

一是成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信用管理政策,选用专人对企业进行全程信用管理;二是中小企业应注重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开发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靠质量取信于民,在企业内部培养一种“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经营理念,培育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加强企业信用自律意识;三是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及时、准确地披露企业财务信息,同时,完善企业自身信用风险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的自我信用控制能力,建立财务核算制度、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和应付账款管理制度,防止自身发生失信行为,塑造企业守信的社会形象;四是完善客户信用风险控制制度,提高信用风险防范能力,建立包括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管理规章,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六)培育全社会信用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

中小企业信用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1

中小企业在新时期经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历史机遇面前,中小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需要改善硬件发展环境,更要改善软件发展环境。发展软环境,其中的重要一条便是市场主体的信誉状况。信誉状况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投资环境,也影响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备受各种发展环境的制约跟自身信用建设有很大的关系,加强信用意识,建设诚信经济是中小企业跨越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一、中小企业信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渠道不畅

目前,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相关主管部门,基本上都根据自身制定的评价标准,对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价,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尚未实现互联互通,有的甚至被分割垄断,导致本行业无法及时掌握企业在其他行业的信用情况,也就不能对失信企业在本行业实行预警。另一方面,由于各商业银行都有自身的一套评价细则,对企业信用的评价差异较大,同样一家企业在此银行可能被评为A级信用企业,而在彼银行只能评为B级。据相关商业银行反映,有的企业待银行贷款到位后,不守信用,巧立名目,以假购材料、物资、资产的名义,千方百计将贷款转移到另外一家银行,以蒙骗的手法取得了其他银行的信任,就是这种不讲诚信的企业,在另外一家银行可能被授予较高的资信。当前,商业银行之间企业信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尤为突出。

2.信用市场法律保障力度不够

我国当前的企业信用现状比较注重人情及人际关系,因而在各种信用合约中被搅浑是非。由于企业信用市场不够完善,相关法律不够明确,使得企业信用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恶性发展的趋势。现在许多企业存在失信行为,是由于没有受到及时、严厉的惩罚所致,造成投机取巧、牟取暴利的行为屡禁不止。此外,有许多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较为严重的失信行为,譬如,逃债和恶意欠息、违约挪用他人资金等。所有这些现象,甚至连人民法院都无可奈何,正是因为法律保障的力度不够。

3.社会信用管理立法建设滞后

现有法律法规体系中的冲突和不完善、法律约束的软化和执法力度不够,也是企业预期不确定和短期化行为的制度因素,致使失信代价小于失信收益。这种利益驱动又导致中小企业信用机制形成恶性循环,由“失信”甚至走向“无信”。当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民法通则》、《刑法》等法律都有关于信用、欺诈方面的原则性规定,但可操作性不强,不仅对诚实守信行为没有保护措施,而且对违背信用行为的定义也不准确、不完整,处罚条款弹性较大,无法对失信企业构成强有力的约束。此外,信用信息披露、使用制度等尚未建立。

4.企业信用评价制度不完善

一是公正性不够。工商、税务等部门对企业信用的评估都是根据本部门的意愿,自己定标准、搞评价,尽管主观上没有偏颇之意,但客观上难免有偏颇之举。二是全面性不够。目前,银行对企业信贷信用进行评估、税务对企业纳税信用进行评估、工商部门对企业合同信用进行评估,但这些信用评估都是对企业某一方面的信用评估,并不能完整、全面地反映企业信用整体水平。三是透明度不够。各部门的评价结果不向社会公布,使得企业信用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受到了限制。四是专业性过强。各部门的信用等级划分不一,不同部门信用评估的等级划分差别过大,有的行业划分过细,使得业外人士很难弄清每个等级所代表的信用水平。

5.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管理尚未开展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普遍缺乏信用管理制度。企业内部没有设立进行内部信用管理的机构、配备相应的人员,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以及受信企业对履行计划缺乏管理使违约现象频繁发生。同时,由于对合作客户的信用状况缺乏了解,使许多企业受骗上当,导致经济纠纷大量出现。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管理建设的滞后,不仅使企业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不足,也使得整个体系建设的根基不牢,制约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

6.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加快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各地也都出台了《关于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管理的若干规定》,并安排了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资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效发挥了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作用,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质量不高。二是担保体系不健全。三是具体运作管理方式缺陷。担保公司对申请担保企业的审查苛刻,使许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同样无法获得担保公司的担保。

二、完善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是增强中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疏通和扩大其融资渠道、保持其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在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的创造和建设上可采取以下对策:

1.加快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构成是单一业主制、合伙制企业和股份公司制中的有限责任公司,前两种企业制度的一般特征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二为一;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简单化,管理人格化;不具有法人地位的中小企业,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企业制度决定了信用主体,企业制度有缺陷就难以培育可信赖的信用主体,管理有随意性就无诚信可言。因此,健全企业制度、规范治理结构是提升中小企业信用能力的必要选择。

2.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产权不分,经营者和管理者同属一人,经营者对企业信用的影响非常大。首先,企业内部信用制度的建立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认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当领导者认识到企业建立完整的信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会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收益时,该项制度才会最终执行。其次,一个企业的形象是由它的员工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其中经营者的作用尤为重要,可以说,经营者个人的信用是企业信用的基础。因此,中小企业经营者首先要树立诚信的理念,充分尊重债权人的权益,真正在社会上树立起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

3.形成良好的信用记录,树立信用形象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一个企业的信用记录将会越来越容易得到。因此,中小企业应该遵纪守法,遵守承诺,按时偿债,形成良好的信用记录,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首先,中小企业要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账外设账,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禁止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发生。其次,中小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及时足额缴纳应缴税款。再次,中小企业应该按时偿还银行的债务,严守与其他企业建立的合同,遵守承诺,不随意毁约,以获得社会大众的信赖。

4.在竞争中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正确确立企业的发展前景

首先,中小企业只有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生产、销售合格产品,才能在消费者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其次,中小企业应该正确地分析和判断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能力及发展趋势,选择正确的企业发展策略,在公众面前显示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对于一个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即使目前它的规模比较小,资本并不雄厚,但是它良好的前景会使银行、贸易伙伴等利益相关者相信它将来能有偿还的能力,从而愿意贷款给它或者与它进行商务上的往来。

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用不足或信用不稳定的现象。失信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不利,直接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重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建设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以便于中小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文胜. 关于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07(10).

[2]黎和贵,谢国金,杨辉. 基于博弈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征信,2011(02).

[3]王玉敏.对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8(01).

[4]郭田勇,赵亮.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思考[J].投资北京,2011(11).

中小企业信用管理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地阐述了信用理论,指出了信用对商品经济社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重温这一理论,对分析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发展的现状,探究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中对信用理论作了系统的阐述。重温马克思的这一理论,结合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马克思的信用理论

(一)信用的界定

信用不但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原始话题,又是市场经济的现代命题,它是企业经济行为的立足之本,也是经营者涉足社会的“通行证”。信用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包括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以借贷交易为核心的经济范畴。从经济范畴看,信用是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一种无须立即付款就可以获得物资(商品)、服务或资金的能力。

马克思认为,信用是一种有条件的信任,是一种独特形式的运动,是一种经济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对此,马克思有明确的说法。一是马克思表示赞同地引用了英国经济学家图克.托马斯对《对货币流通规律的研究》一书中的一段话:“信用,在它的最简单的表现上,是一种适当的或不适当的信任,它使一个人把一定的资本额,以货币形式或以估计为一定货币价值的商品形式,委托给另一个人,这个资本额到期后一定要偿还。如果资本是用货币贷放的……那么,就会在还款额上加上百分之几,作为资本的报酬。”[1]这表明信用是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基础上的,并且以偿还为条件。二是马克思在分析生息资本在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运动时,明确强调,信用是具有独特形式的价值运动。他说,“这个运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就是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的只是有条件让渡的这种独特形式的运动。”[2]因此,信用的发展是随着商品交换关系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进而当货币作为一般商品交换媒介的时候,在交换过程中出现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购销、赊销经济行为。随着生产资料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信用制度就演变成一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因而是一个自行扬弃的矛盾,这个矛盾首先表现为通向一种新的生产形式的单纯过渡点”。[3]当然,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要求扩大再生产,要求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本的相互运动,这样,原有信用制度的私人性质就必然促使它转换成同社会再生产相适应的性质。

(二) 信用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

马克思的信用理论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信用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信用制度既是商品经济运行矛盾的产物,同时,也是推动商品经济矛盾运动发展的工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复杂,商品经济运行的矛盾也更加错综复杂,这客观上要求社会按照社会化规律组织生产。特别是机器大工业的形成和发展,使单个资本受到限制,社会化生产要求突破单个资本的限制,

收稿日期:2007-05-12

作者简介:金兆怀,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资本论》与市场经济。进行资本积累,信用制度可加剧资本集中,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社会再生产起到助推作用。其具体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信用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平均利润的形成。信用的发展,有利于资本集中,加速商品生产的竞争和资本流动,从而有利于在行业内部形成商品平均价值,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平均利润。马克思认为,只有信用才永远起着资本转移的杠杆作用和均衡利润率的作用。第二,信用制度的建立,降低了流通费用,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定量的资本在统一的生产过程中必然形成一部分流通费用,受资本目的的支配,商品生产者总是尽可能减少流通费用,以增加剩余价值。信用的形成有利于生产者之间相互赊购商品,能够节约流通费用。第三,信用制度推动了股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股份公司是适应于社会化大生产的资本组织方式和运行方式。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4]信用制度的发展,有利于打破“单个资本”的限制,有利于有效利用社会资本形成股份公司。第四,信用制度的建立,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信用发展使少数人可以利用社会资本进行风险投资,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推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马克思在论述信用对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起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分析了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延缓社会生产的消极影响。第一,信用潜藏着经济危机发生的危险性。在经济发展中,由于信用突破需求的制约、拉动需求的增加,造成对商品的虚假需求,表现为虚假信用,这样在再生产过程中全部联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一旦经济发展中泡沫破裂,整个社会债务链破坏,只有现金支付才有效,就不可避免地引发经济支付危机。第二,信用还容易导致对资源配置的失灵。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和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信用,甚至把挥霍作为展现个人财富从而获得信贷的手段。这样就出现债务人不是把债务用于生产、创造财富,而是把它用于消费,自然就会出现许多应该是产业资本却在人们迅速致富的心理驱使下造成资本浪费。

二、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备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在中小企业管理过程中,许多企业自身信用状况严峻,信用管理水平低下,致使经营风险增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用基础薄弱。众所周知,企业的自有财产是按照承诺偿还债务的信用基础之一。但由于我国目前中小企业投资主体较为单一,经营管理相对粗放,产品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不佳,亏损面大等,导致了产品质量不高、企业偿债能力不强,企业信用基础十分脆弱。

2.部分业务人员素质低。这里的素质包含两方面:一是指部分业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低。表现在业务员私心过重,损公肥私思想作怪,为了一己之利,不惜损害企业利益,与客户相互勾结,使企业蒙受损失。二是业务素质低,敬业精神差,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等不作深入调查和研究,随意将企业产品赊销给客户,遇到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差或恶意欠费的客户,使企业蒙受损失。

3.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观念不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观念不强的一种倾向是,当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坏帐数量急剧增加、以致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时,企业领导不是从根本上去加强企业的内部信用管理、提高内部信用管理水平,而是从表面上去改变结算方式,只采用现金交易或信用证交易,以提高货款收回的保险系数。其结果是应收账款减少了,销售风险降低了,但是信用好的客户也受到不应有的牵连。久而久之,企业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另一种倾向是,企业只顾交易数量和提高销售额,不管对销售风险的控制,不管客户信用状况,只要有市场就大量赊销产品。虽然企业的市场份额提高了,但企业应收帐款及坏帐也增加了,以致企业销售越多,则亏损得也越多。这两种倾向都反映出企业治标不治本,没有信用管理意识或信用管理观念不强。

4.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构不健全。我国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专设内部信用管理机构,还是沿用过去的机构模式。表现在有的企业将信用管理作为财务部门的一项附属工作,在企业的信用管理上,表现为只负责结算和应收账款的记账上;也有的企业把企业信用管理放在销售部门,虽然销售部门了解客户的情况,但为了完成自己的销售任务,搞好与客户的关系,销售部门也不可能履行好信用管理应有的职能;还有的企业为了加大企业的清欠力度,专门设置了“清欠办”之类的部门,但由于一些职工本身素质低、敬业精神差,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择手段,不但不能完成工作,反而还与客户发生不必要的摩擦,使企业不该失去的客户也离开了企业,企业因此蒙受巨大损失。

5.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不科学。中小企业的内部信用管理机制不科学,主要表现在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上。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存在三种模式:其一是销售部门负责订货和发货,财务部门负责记账和结算的模式。这种模式对应收账款没有具体的责任人,出现了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真空,风险失控。其二是销售部门进行业务承包,既负责产品销售,又负责对客户清收货款,财务部门只负责记账和结算的模式。这种模式比第一种模式有所进步,至少对应收账款有具体的责任人,但销售部门的主要任务是销售产品,盲目赊销在所难免,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往往有其名无其实。其三是财务部门负责清收货款、销售部门负责定单和发货的模式,由财务部门对销售部门进行控制。在这种模式下,财务部门为了降低风险,就要求大量采用现金结算方式;而销售部门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却要求采用赊销方式。这就必然会造成财务和销售两部门出现矛盾和冲突,财务部门控制严格,不利于销售部门开展工作;控制不严,这种管理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是增强中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疏通和扩大其融资渠道、保持其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在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的创造和建设上可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快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构成是单一业主制、合伙制企业和股份公司制中的有限责任公司,前两种企业制度的一般特征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二为一;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简单化,管理人格化;不具有法人地位的中小企业,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企业制度决定了信用主体,企业制度有缺陷就难以培育可信赖的信用主体,管理有随意性就无诚信可言。因此,健全企业制度、规范治理结构是提升中小企业信用能力的必要选择。

2. 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产权不分,经营者和管理者同属一人,经营者对企业信用的影响非常大。首先,企业内部信用制度的建立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认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当领导者认识到企业建立完整的信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会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收益时,该项制度才会最终执行。其次,一个企业的形象是由它的员工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其中经营者的作用尤为重要,可以说,经营者个人的信用是企业信用的基础。因此,中小企业经营者首先要树立诚信的理念,充分尊重债权人的权益,真正在社会上树立起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

3. 形成良好的信用记录,树立信用形象。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一个企业的信用记录将会越来越容易得到。因此,中小企业应该遵纪守法,遵守承诺,按时偿债,形成良好的信用记录,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首先,中小企业要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账外设账,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禁止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发生。其次,中小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及时足额缴纳应缴税款。再次,中小企业应该按时偿还银行的债务,严守与其他企业建立的合同,遵守承诺,不随意毁约,以获得社会大众的信赖。

4.在竞争中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正确确立企业的发展前景。首先,中小企业只有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生产、销售合格产品,才能在消费者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其次,中小企业应该正确地分析和判断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能力及发展趋势,选择正确的企业发展策略,在公众面前显示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对于一个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即使目前它的规模比较小,资本并不雄厚,但是它良好的前景会使银行、贸易伙伴等利益相关者相信它将来能有偿还的能力,从而愿意贷款给它或者与它进行商务上的往来。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信用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议

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自主创新、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收人以及改善我国经济贸易结构等方面起着大型企业难以替代的作用.然而,近期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外资中小企业高频率地暴露出一系列信用缺失现象,如金融诈骗、恶意逃债、合同违约、债务拖欠等,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深人研究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市场经济本身的规律要求,构建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对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和顺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健全信用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以信用交易为主要市场交易手段的成熟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二)有利于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我国加人WTO后,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连通为一体,在国际贸易中,守信用的企业必将得到长远的利益,不守信用的企业必将被淘汰。同时,完备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将有利于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和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燕、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三)有利于政府执行经济管理职能,提离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

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能够使政府有关部门便捷及时地获取中小企业资信和经济信息,不仅有助于贯彻、执行政府调控目标和经济发展战略,而且够实现政府决策建立在准确的市场信息基础之上,及时地制定和调整政府发展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动态化。

(四)有利于提高社会信用管理水平,节约社会交易成本

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各交易方和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改变各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合理地配置资源,实现公平、公正地市场交易,极大地促进社会信用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地遏制一些人在交易中通过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而谋利的行为,从而有效降低市场交易的风险,节约信用交易成本。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信用建设最大的问题是尚未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进而影响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具体来说,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信用管理运行的法律环境差

我国针对中小企业制定的法律仅有一部《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需要相对完备的法律作保障,从征信、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以至失信行为惩罚等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全过程都需要专门的法律与其对应。与美国、欧洲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信用立法还比较落后,国家层面尚没有统一的有关社会诚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这便得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基础薄弱。

(二)“第三方征信”制度不健全,信用中介机构执业不规范

发达国家在建设信用中介机构方面一般采取“第三方征信”制度。“第三方征信”制度,即在银行和个人作为当事者之外,由“第三方”即中立机构组建社会征信机构。我国信用中介机构建设刚起步,中介机构执业不规范,“第三方征信”制度不健全,有些信用评级机构违背诚信公正的规则,不顾实际情况,以经济利益至上,迎合被评级对象的要求尽量把信用等级评高,致使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得不到科学、合理地评估,造成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动力不足。

(三)中小企业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低,正常获取信用数据途径不畅通

我国征信数据分散在银行、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而且部门之间彼此不能完全实现数据共享,互通有无,加之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低,缺乏统一的检索平台和社会共享机制,信息获取途径的人为和天然阻碍是导致信息弱势方上当受骗、失信者能频频得逞的客观基础。

(四)中小企业内部缺乏基本的信用风险控制和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是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机构成部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少甚至无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不注重内部信用制度建设和践行,导致信用管理混乱,自律性不强,由此带来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以及受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的现象频繁发生。

(五)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

我国至今没有专门的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体系,政府也没有形成对信用行业的监督管理系统。大量处于罪与非罪、刑事与民事、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失信行为,往往得不到明确的界定和及时准确的惩罚,失信成本过低而获利过大,导致失信者侥幸得逞的心态恶性膨胀。再者,我国失信惩罚机制还没有建立系统的信用联防网络和运行机制,失信者的“黑色记录”得不到合法搜集和有效传播,造成了守信成本高、失信收益高的结果。

(六)杜会对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

建国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信用经济发育较晚,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个人,都普遍缺乏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的培养。再者,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使得很多企业对于信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我国很多人和企业对信用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的道德层面上,认为信用仅仅是衡量一个人或企业道德标准,认为信用是信用文化,只能靠思想教育来实现。

三、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

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担保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的有关条款,加快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全国性法律法规,并制定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具体条例和实施细则,在中小企业征信、信用评估、失信惩戒等环节上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不究,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法制环境。

(二)建立中小企业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

在中小企业信用法规建设的基础上,应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道德等手段,建立中小企业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中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用档案,记载和反映中小企业信用行为状况的原始材料,而且企业的帐户和信用往来应实行“实名制”,通过互联网建立企业资信数据库,证实企业是守信或是失信,并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监控。对失信者进行及时惩戒,如公布失信企业的“不良记录”、“黑名单”,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付出与其失信行为相应的经济和名誉代价,直至被市场淘汰,金融、商业和社会服务机构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给予优惠和便利,让它们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三)健全“第三方征信”制度,扶持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力扶植民营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真诚鼓励外资、合资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积极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建立有关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形成公私并存、内外资相竞争的良性发展。同时,要在扶持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的同时,应坚持市场化方向,遵循市场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健全中小企业“第三方征信”制度,建立严格的中介机构市场准人和退出制度,最终建立独立于政府和客户当事人之外的“第三方”,即让中立机构组建社会征信机构,保证信用数据信息的客观真实有效。

(四)完善信用管理机制,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检索平

首先,应由政府牵头,通过使用统一的信用编码,建立起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数据库,提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检索的共享平台,实现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工商信誉管理系统以及税务、质检、公安、司法、海关、证监等部门和各类行业自律组织之间的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连、互通、共享,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交流及共享的社会化。其次,强化对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高层管理人员个人信用信息管理。参照国外的成功做法,把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个人和高层管理人员的信用行为,如借贷、租赁、交易记录和刑事行为记录等纳人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中来,建立起企业内部的信用约束机制。其三,加强对信用评估机构的管理,建立信用评估机构和人员的准人和资质管理机制。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按照“超脱、公正、独立”的原则,完善信用评估制度,扶持和培育专业的资信评估机构,建立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估准则和管理办法。

(五)完善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管理

一是成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信用管理政策,选用专人对企业进行全程信用管理;二是中小企业应注重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开发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靠质量取信于民,在企业内部培养一种“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经营理念,培育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加强企业信用自律意识;三是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及时、准确地披露企业财务信息,同时,完善企业自身信用风险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的自我信用控制能力,建立财务核算制度、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和应付账款管理制度,防止自身发生失信行为,塑造企业守信的社会形象;四是完善客户信用风险控制制度,提高信用风险防范能力,建立包括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管理规章,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六)培育全社会信用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

上一篇:大学生法治意识范文 下一篇:现代机械原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