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究性学习范文

时间:2023-10-03 19:28:54

高中研究性学习

高中研究性学习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方法;问题;内涵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1. 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我国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其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便是“研究性学习”。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可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我国教育改革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

2. 研究性学习的内在要求

所谓的研究性学习,即合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深入研究的兴趣,以此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层层剥离、逐步消化。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几个方面:①态度,学习态度是学生能够正视自我、反省自我的关键,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才能够自觉地约束自我,改进自我;②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学习方法便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是学生剥离知识的手术刀;③配合,学生身在学校便会与教师、同学之间产生交流,只有加强师生及学生之间的联系,才能够令学生找到对比的参照,才能够有助于良性竞争风气在学习过程中的形成;④自主,整体说来,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于“知识体系自主构建”,即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或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抽象的化学知识构建成一个网络体系,犹如电脑程序一般存在与学生的脑海中,便于学生的索引和灵活使用。

二、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适用方案

1.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设计者和监督者,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均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规范。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适用,首先,化学课教师应更改自身的教学观念,将注意力从学生的书面成绩转移到实际能力上,贯彻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将教学的主导地位尽量归还给学生,以达到最大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不仅是科目教学能力,还有人格素养、道德修养和个人魅力培养等,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焦点,以便学生能够接受自己的指导和批评。其次,教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在课程设计、问题设计、拓展内容方面做足准备工作,科学考核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能力对学生下达合理的任务或要求,引导学生普遍发展。最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还应当注重时刻以身作则,优先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去。

2. 开展多种形式研究性学习活动

①课堂教学是我国当前高中教学的主要方式,因此,课堂环节将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主要阶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应当采用一些常规的教学方式方法之外,还应当适当地增加一些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以便学生做好复习、预习。特别是在即将进行新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出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初步的好奇当中,继而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行到课文中去发现知识点。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上的及时讨论、做实验,集思广益地对知识进行反复地体会和理解;②组织开展课外研究性学习活动。长时间的课堂教学难免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疲劳感或对教学活动产生反感情绪,因此需要合理开展相关的化学课外活动以调节学生的情绪,还能够通过这些活动将学生进一步引入化学的知识世界中。一方面,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化学课目知识竞赛类活动,诸如实验比拼、趣味问答比赛等,令学生在新颖的环境下进行知识探知。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社会,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③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即主要是在课外活动期间,教师应当引导或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或想象能力,合理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譬如:实践工具、网络、社科文献等,并适当地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观察能力和交际能力,在做好化学课目的教学前提下,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④任何一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都不应当是孤立的,而是应当科学地统一起来。化学知识只能够作为这方面研究性学习的主体,而不能够被作为唯一的内容。只有在联合运用下,才能够做到多种学科的融合,最终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中学生。

三、总结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适用,是当前教育改革推动下的必然结果,是培养具备探究能力、深入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解答能力学生的必须过程。而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活动,不仅要求学生应当如何树立一种学习的习惯,还要求教师发挥其积极作用,立足于学生的未来,从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入手,最终共同打造一种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在此过程中,还应当辩证地看待教学活动,深度探知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利用多种手段,科学配置教学资源,实现最大化的资源利用,以此促进教学改革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张海洋,化学研究活动的开展 [J] 化学教学,2002

[2] 黄坚钢,化学兴趣活动的探索 [J] 化学教学,2002

[3] 崔相录,研究性学习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高中研究性学习篇2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科技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是智力资源,拥有智力资源的是人才,人才来自教育。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基础教育的改革必须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过去我国基础教育所忽视的,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上融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振兴国家的关键。过去由于教育内容和高考模式一成不变,中学教育方式受到考试模式和家长对高考期望的制约,学校教育通过应试模式来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形成了“规范有序”的教育模式,不利于人的创新欲望的产生和创新行为的发展。从教学观而言,创新教育能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自觉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同时高考模式的改革为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实施素质教育而提出全新的教学模式提供借鉴。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性课程的开设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也对中学物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一)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的研究内容多来自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边的现象,研究内容的实施主要依赖教材和校园内外的资源。教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只能扮演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而不能干预太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

(二)追求思维方式的创新与学习内容的扩展

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创新教育,它反对学生做书本和分数的奴隶,而要求学生主动地、有所取舍地获取知识,有意识提炼和加工众多的信息,探索多种方案和多种可能答案;而系统教育注重维持性学习,使学生通过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当前已发生的问题。

创新教育提倡在有目标和有选择性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只满足于答案的正确性。在解题的思维过程中,关键是要采用多种思维方式和寻求新颖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途径、方法要多样化,研究性的内容和形式要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在开放、主动、多元、合作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和交往合作的能力。

(三)以点带面实现教学的多元目标

在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选择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的学习。学习的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向学生开放实验室他们自主设计、操作、完成实验;开放图书阅览室,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走向社会选取研究素材的能力。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利用社会的科研资源,开展实践性学习。总之,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内容和认知策略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创造一种适宜的认知和合作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形成认知和策略,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全方位的学习。

三、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常用教学模式

(一)“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明确提出来,强调物理课程应改变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视思维启迪及科学方法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为前提,以学生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探究教学活动,它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论证、交流合作,从而解决问题,最终获得科学、人文等方面能力的教学活动,同时也包括学生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及教师对学生的合作探索过程中进行适时知识和方法的指导。

(二)“课堂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1.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涵义

课堂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型和交流等多种方法进行学习,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实践活动。课堂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的强制性灌输与培养,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而获取的。课堂自主探究式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该教学模式分以下四个实施阶段:

(1)创设情景,提出课题。教师利用各种手段创设特定的学习情景。如观察、实验、案例分析、图片研究等,引导学生提出与课堂内容有关各种科学问题。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集体提出待探究的学习课题。

(2)科学猜想,实验验证。提出探究的学习课题以后,就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通过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收集信息做出比较合理的猜想、假设和设计探究方案;然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对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的结论做出科学解释。在分析讨论过程中,可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进行网上合作学习。学生通过网络的辅助,将各自的猜想、假设、实验方案或得出的结论带入网络讨论区进行交流,比较各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论,从中获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自己的思维过程更趋合理。

(4)课题总结,培养能力。学生对各自的探究过程进行总结,陈述各自的探究结论或实验现象与结论,并对各自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价、反思;同时,学生对其他同学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价、反思,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适当地补充和评价,并引导学生进入网络智能习题库,完成自我测试,测试结果由计算机网络当即反馈给学生。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在“让学生自己学会并进而会学”方面下功夫,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动态建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

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对信息、知识的自主开发,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能力。自主学习的学生在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即学生能够自我激发内部的学习动机,自主地选择、组织、建构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与环境,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情景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他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地感知教材、学习教材,深入地理解教材,把书本的科学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并能应用于实践;其次,学生还能够把自己看作是教育对象,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并利用内、外两方面的积极因素,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积极向老师质疑、请教,要求答疑,相互研讨,以达到自己所预期的学习目标,这在学生的自学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四、推行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采用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应该是研究性和开放性并存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授人以“鱼”,而在于授人以“渔”,教师要变“教”为“导”,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为达到这种目的,教师在采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以下问题。

第一,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由于中学生尚处于思想状态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阶段,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鼓励质疑,允许学生答错问题。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是推动创造教育的基础。

第二,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可以把学生动手实验作为整堂物理课的中心来展开研究,让学生在教材和实验说明的指导下自由发挥;而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加以指导,同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谈讨论,同学生一起研究分析实验仪器的合理选择或创造性使用生活用具进行实验,共同分析实验结果和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评选出最佳实验方案。这一切既传授知识,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教师要积极探索和采用与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把传授单一的讲授法教学模式改革为探索性实验法、研究性学习讨论法、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以及电脑模拟实验等多种教育模式,使学生在不同学习方式中,多种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高中研究性学习篇3

为了更好地实现物理学科教学新理念、适应《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的需要,帮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其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本科学方法和思维模式,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并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有必要对新课程、新理念背景下的探究学习教学设计进行研究。

一、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桥梁。所谓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它包含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包括学习背景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策略设计(含教学媒体选择)、教学设计的评价(含教后反思)等方面。

探究学习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阐明教学目标,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同时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即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型和交流),以帮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养成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探究学习教学设计实质上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将科学问题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

实施探究学习的目的是,不仅使学生知道知识的结果和结论,同时还懂得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养成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探究学习教学环境的设计,教学环境是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场所。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取知识。

二、高中物理探究学习教学过程设计

我们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加以整合,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诱导型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生自我评价和他人对学生评价相结合为主要评价方式,形成了探究学习教学过程设计。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过程设计分以下环节:

1.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

教师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如教师引导、学生之间讨论、师生之间讨论)激发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接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特定的学习情景(如观察、实验、案例分析、研究图片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同时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仪器。

2. 提出假设,科学验证

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就是要求学生提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进行探究,直至得出结论。这阶段是自主探究阶段,具体包括:①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收集的信息做出比较合理的猜想、假设和设计探究方案;②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校园网络服务器上的网络资源库。学生带着问题或实验方案通过网络的必要帮助,独立进入教师设置的学习环境进行探究;或者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实验辅助系统进行实验探究,收集实验数据。

3.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这阶段是协作探究阶段,具体包括:①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鉴别、处理,得出结论;②对得出的结论做出科学解释。在分析讨论过程中,必要时可通过网络的辅助进行网上协作学习。比较各小组的探究过程和思维结论,从中获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自己的思维过程更趋于合理。

4. 小结交流,测试反馈

①学生对各自的探究过程进行小结,陈述各自的探究结论或实验现象与结论,并对各自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反思、评价;②学生对他人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反思、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③教师对学生的小结进行适当补充、总结和评价,并让学生浏览网页小结;④小结后,完成自我测试。

三、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的评价

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的评价是指,以现代科学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科学方法,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价值判断,并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信息反馈的过程。教学设计的评价既有一般教学评价的共性,又有其本身的特点。

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目的是获得教学设计方案的成功或失败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设计方案做出进一步修改,提高教学设计方案的质量,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就教学评价而言,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这种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究技能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以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为重点,主要体现以下四方面:

①主动性原则: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的程度。

②实践性原则: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深入和拓展程度,探究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开展探究活动的效率。

③创造性原则: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是否提高。

④建构性原则: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将学生的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乐趣,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四、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的功能

教学实践表明,与以灌输为特征的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探究学习教学设计在教师现、学生观、学习观和评价观上均体现了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具有新颖而丰富的内涵,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1. 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实施探究学习,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向主动的学习者转变;探究学习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思考、发现,在学习过程中,让每位学生实时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学生自己发现或探索出来的,学生不仅知道知识的结果和结论,同时还懂得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要求学生关注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亲身参与探究实践活动,从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学生的探究过程,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的程度,学生通过确定课题、进行探究、表达交流、总结提高等具体探究过程,获得体验、感悟,获得知识的结果和结论,同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信息处理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探究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相互合作、协同,进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从而促进学生协作精神的提高。

高中研究性学习篇4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研究性学习 学习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在数学基础性、拓展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知识及其将其应用于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中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不仅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实践的过程,还要求教师能够与学生沟通交流,要求师生在平等、民主的学习关系中营造一个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氛围。研究性学习常表现为研究课题的形式,让学生在研究性活动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目的篇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展开的,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以解决问题为结束。

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最终学生能将学到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数学教学能够使学生不仅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建立解决各种问题的数学模式。一方面,学生能用所学的数学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学生能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抽象成数学模式,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循环推进。

二、方法篇

1.“悬”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在讲授新课时,我们可以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产生悬念,急于了解问题的结果,求知欲大增,努力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研究性学习不是让学生自己研究,记忆书本上的新知识,而是创设问题情境。比如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活”

教师在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研究学习的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打下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力和创造性,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开放”

开放题指改变命题结构,改变设问方式,对命题赋予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和发现新的问题。数学开放题体现了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了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教师应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

开放题练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树立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数学开放题作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切入口,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开放化和个性化,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老师在研究性学习基础上,编制数学开放题。要注意,开放题应根据使用目的和对象的变化而改变,尽量有利于解题者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

四、社会实践

实践是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重要渠道,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并亲身参与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使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了运用。研究性学习更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还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研究性学习要积极强调联系社会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选择研究性的学习课题时,首先应关注社会生活发展方面的问题,促使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从而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感受数学知识运用广泛性的同时促进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收集、处理、总结结果,表达观点,分析讨论等实践过程,亲身体验研究和探索的活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的动力。

当然,研究性学习远远不止上述提到的几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自己的感悟,形成教学风格,努力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反思;促进学生讨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培养质疑精神;促进学生自觉地把问题专题化;促进学生自主地发现、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身体验,从而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虞涛.从课本到高考――数学研究性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冯光庭.高中数学新课程高效创新教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高中研究性学习篇5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和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性学习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法的改变,而是关系到我们民族科学素质提高的大问题。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搞好基础教育的需要,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是建设现代化国家宏伟基业的需要。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全力以赴,开展好研究性学习工作。

其实,研究性学习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每天都在有意无意地在做着研究性学习工作。比如:我校高一四班的李为国和王小雪同学进行培养胆矾晶体实验,他们经过找数据、列仪器、制溶液、选晶种的活动,一天几遍地观察晶体生成情况,精心操作,终于得到了标准的平行六面体晶体。作为化学教师我及时指导,提供仪器药品,让他们科学操作、大胆实验,使他们在实验成功的喜悦中大大激发了进一步研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不久,李为国同学又主动提出做NA2O2与水反应后溶液中化学成分分析实验,并顺利完成。虽然这只是定性地完成化学反应,但毕竟是他自己提出并在第一次实验后提出的实验要求,是今后不断探索的良好开端。

我觉得,一名学生完成一两次实验很简单,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主动实验,并在实践活动中找到了研究问题的乐趣,找到了自信,激发学生不断探索,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后来的学习中同学们通过学习NO分子对人体的影响,进行了NO分子对植物体影响的调查,经过查资料、访问专家学者、实践操作、记录、总结的过程,写出了完整的调查报告。已经具备了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们大胆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科学实验,得出正确结论。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课中不断地提出了很多问题。如:硝酸与铜反应只生成NO的最大浓度是多少?怎样才能制出N2O?N2O助燃吗?怎样验证?为什么NAN02会致癌?白磷为什么会有毒?有感于患者输液时看护之苦,他们想设计自动止液,自动退针的装置。可以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有数不清的问题在激励他们,都需要我们的支持和鼓励。没有任何理由去制止、扼杀、伤害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因此,为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我在完成教学进度的基础上,适当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为学生提供研究的空间,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为学生提供研究的空间,尽一切为学生提供研究的便利的条件,促使学生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学习成绩。

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提出的研究性课题也不一样。对此,我们要一视同仁,都要满腔热忱地帮助,不要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为理由剥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权利。要让学生都增强自信、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是跨学科进行的,有很多知识是教师不能解决的,即使是本学科知识教师也有很多不知或不懂的问题。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学相长。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在知识上、心理上能够健康地成长。研究性学习与我们正常的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我们的教学成绩不断提高,近几年,我所教的班级在研究性学习气氛中,化学科成绩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高中研究性学习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 合作 探究性学习

一、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意义

探究性学习又称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他们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从而使他们的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力,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学生能够从中很好地接受有关科学方法的教育,而且还能够体验到科学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功能和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能力。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实施探究性学习正是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的途径。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参与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学生通过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不断培养表达能力,发展团结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高中化学探究性学习策略

加强化学探究性学习课题开发的研究,有利于学生筛选适合本地、本校和本人实际的课题;有利于课题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课题研究活动的质量。而教师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导师,其任务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因此,实施探究性学习,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探究环境,把时间留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认知过程留给学生,把交流与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

1、与教学同步,选择与学生知识水平相适应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教学进度以及学生双基知识和能力的实际,选择适合他们探索的小课题,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高一学生,在学习氯化氢、氨气的喷泉实验后,就可开发“化学喷泉面面观”的小课题,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高二学生,在学习了同分异构体和苯的分子结构后,就可开发“苯分子凯库勒结构简式的前后求索”等小课题,完全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热情。有的独立钻研,有的自由组合,集体探究,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分析推理,演绎归纳,设计实验,动脑动手,严谨执着,成果可观。有的同学还动脑筋,改进了仪器装置,不在烧瓶中集满氨气,而改用浓氨水润湿烧瓶内壁后,倒去多余的氨水,立即插入单孔塞,打开弹簧夹,漂亮的喷泉依然呈现。学生通过这些小课题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激发了兴趣、带来了欢乐、增强了自信、提高了能力。

2、自主学习,课外拓展

在确定研究课题后,学生即可开始自主性学习,由于高中学生的学历、阅历的限制,最好是分小组进行活动,同时,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如相关实验资料等,还应帮助学生制定包括研究范围、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人员分工等内容的研究方案。自主学习和研究可在课内进行,更多地应在课外进行,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观察思考、资料查阅、实验演示、逻辑推理等方式获得相应的研究信息,最后集中处理,得出结论。在这个阶段,教师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可包办代替,应该扮演参与者、调控者、指导者的角色,学生之间也应该相互帮助,充分发挥团队的协作精神。

3、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合作,相互探究

学生对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这种自然的倾向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良好的教学环境,也就是创造一个和谐宽松自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于思考,乐于动手,乐于讨论,乐于公开自己的成果和困惑,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提出异议,形成师生间的多向交流,这样就有利于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消除课堂沉寂,拘谨等场合。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敢于发言,大胆置疑,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得到了培养和发挥。例如:在学习原电池反应的知识时,教师可发动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图片,实物,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制电池,在课堂上展示、交流,一起探讨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洋溢着饱满的探究热情。

4、进行激励评价,强化实践探究

问题解决以后,教师还应该以问题解决活动为基础,既对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和探究给予充分的肯定,又要得出结论。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即进行“意义建构”,找出认识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充分的相互作用,通过主动探究而“生成”自己的知识。并从不同的角度串成“系列”、结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便于学生复习、记忆、应用。教师组织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图书馆、实验室、网络乃社会生活中去,联系学生的实际提出一些有发散性、开拓性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实践探究,其作用是让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养成探究的习惯,把探究性学习逐渐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伴随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实践将越来越丰富,它将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但是,探究性学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固定的模式去,最终要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更多教师的不断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风雷. 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实践[J]. 科学大众, 2007,(01)

[2] 路爱梅. 卫建宙. 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 山西教育, 2002,(20)

高中研究性学习篇7

一、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它能营造一种勇于探索、讨论和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数学研究性学习具有针对性、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针对性是相对于普通学习而言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带着数学问题去学,目的很清楚、很明确;而普通的数学学习则不太明确要突出解决的实际问题。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个专题;而普通的数学学习则侧重于数学知识的积累。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在研究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普通的数学学习突出的是获取数学知识。由此可见,数学研究性学习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是指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而不是来源于具体的数学知识体系。它可以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以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数学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取可由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方式来完成,也可由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

学习者自主选定某个专题后,他就在教师的指导下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在以上三个特点中,针对性是前提,开放性是原则,探究性是本质。

三、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1.在授课过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在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教师讲课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往往可进一步拓展,可在这些地方实施研究性学习。如数列一章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相关内容很明确,而有关递推数列的相关知识并不明确,从而可对递推数列的相关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巩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而且还能学会变换和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2.在习题课和复习课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开放性。在习题课和复习课中,我们可以对有关题目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开放性问题。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答案不固定或条件不固定的问题。通过对开放性问题的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法,大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以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内容实施研究性学习

这个层次的选题开放性比较大,学生可查阅相关的资料和书籍,通过访问、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例如,结合“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这一部分,让学生研究“家庭购房是分期付款好还是一次性付款好”的问题。该问题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很感兴趣。

四、研究性学习中师生角色的定位原则

1.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了解得比较深刻,与学生相比在知识和经验方面明显占有优势。但由于师生间知识结构、年龄、心理等众多因素的差异,可能导致教师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行为、表现以及所得的结论形成不同的评价。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评价并不是学生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最终结论,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具有同等的地位。

2.学生的角色定位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条件等提出研究专题,发挥个性特长,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而不仅仅是传授和教导。

参考文献:

[1]邹尚智.研究性学习指南[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高中研究性学习篇8

【关键词】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7

1,研究性学习概述

1.1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发现和遇到的问题做主动的探究学习就是研究性学习。目前来看,大部分教学者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教育指导下,由学生积极主动地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某些可研究的问题进行思考,获得知识进而解决问题。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主要有三:首先,通过让学生对科研的过程、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和体验,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通过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达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目的;最后,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研究精神、道德观念和正确的学习态度,进而强化学生对科研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2研究性学习的特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近发展的学习方式,是对当前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其特征表现在:首先,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加强调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其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相比与传统的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更加注重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最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体验中,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明显提高,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更为密切。要使研究性学习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优势,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将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使其引导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老师们应该在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弥补不足,充实自己。

1.3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作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整个世界都成为了教导学生的生动教材。教师在教学中的身份也从计划组织者、决定评价者转换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帮助者、合作参与者。注重倾听、理解和合作成为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交流互动的主要内容,也是评价师生关系良好与否的重要标准。

2,高中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相关内容

2.1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学习认识概念规律、作物理实验和物理小制作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类型,这就对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展开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比如说,当前建立发展于前人科学研究经验基础之上的高中物理教材中介绍的许多物理概念、物理公式和物理规律等等,对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很多重要的素材。再比如说,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许多物理实验,对于学生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认识探索物理概念及规律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2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注意事项。我们强调教学中注重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同时,还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做到始终坚持以学习研究物理知识为主,学习重心不要偏移,在保证物理知识是学习研究的中心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培养学生关于物理知识综合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师要注意结合高中生物理知识的实际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为基础,选用难度适当的关于学生某一方面能力培养的研究性课题交给学生进行学习,切忌在研究课题的选择上过于主观;第三,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能力,我们教师尽量不要去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最好的办法是对学生给予适当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2.3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我们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责任主要是引导学生开启物理知识的大门,因此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有效地沟通交流显得十分重要。举例来说,在高中物理课堂进行电流电压这一内容时,与其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机械性传授知识,不如给予学生一个比较自由的学习空间,由老师将学生们进行分组,再根据课程内容布置适当的问题,并设置一些需要学生亲身实践才能解决的疑问,之后再使学生们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在旁加以适当的监督引导,这就使得原本抽象的学习电压电流的过程通过研究性学习变得更加生活化、具体化,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主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师生的沟通交流,减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总结语

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改革,其若能得到有效开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兴趣,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得到有效开展并推广的可行性是存在,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加强自身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参考文献】

[1]翟刚.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2,04(12):45-48.

[2]李豆.研究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12(23):35-38.

上一篇:服务礼仪培训心得范文 下一篇:小学开学典礼主持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