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命题作文范文

时间:2023-10-31 16:36:54

自由命题作文

自由命题作文篇1

【关键词】被立意;写作;现状;成因分析

写作本是一种自发的由内而外的活动,即有感而发。而当下教师给学生出题则是常态。当然,教师命题自有其不得已的原因,为了体现考试公平性原则和实现选拔性的功能,只能教师或专家组命题。所以只要有考试一天,就有教师命题的一天。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平时教学中,老师还是将出题作为自己的专利,让学生写这,让学生写那。可以说教师命题将贯穿应试教育下语文教学的始终。

目前,中学教学中由教师“授意”,学生“受意”写作的“命意式”命题比比皆是,学生“被立意”写作的现状甚为严重。从中学作文教学中的作文题分析来看,中学生“被立意”写作的“命意式”作文命题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根据其呈现的命题形式可分为三种,命意式标题作文、命意式话题作文、命意式材料作文。有人认为材料作文是命意作文,话题作文是命域作文。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称法,是认为标题作文规定了作文标题,也就规定了主题,而命意作文只规定主题,自由度比标题作文高,命域作文只规定主题范围,更有开放性。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生梁小莉在其论文中就表示了类似的看法,她说命题作文“有些甚至是思想内容或表现形式等方面作了限制。因此学生作文的创造性只能在题目许可的范围内发挥,否则就会离题、偏题、不合题目要求。当命题脱离学生实际时,学生作文没有倾吐的情境,不易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她认为供料作文之于命题作文“立意有所放宽,解决了部分学生写作材料不足或不对路的问题。但供料作文也有其不足,阅读并解解所提供的材料是作文的前提,只有把材料‘吃透’了,文章才能写得准确,这无疑加大了审题的难度。”而话题作文“为学生提供一个写作的范围,即‘话题’,围绕话题’,由学生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有些文体被限制了,如诗歌、戏剧)的命题形式。它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发挥余地,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写出个性化的作文。”我不敢苟同,其实他们混淆了作文命题内涵与作文命题形式的关系,其实二者不是一回事。我们之前说过作文命题命的应是论题,而不是主题、观点。也就是说论题采取何种形式呈现不是太关键,如果命题者把文章的主题规定了、暗示了,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也是种“伪开放”。这种材料、话题作文还不如一些没立意导向的标题作文呢?如以“北京符号”为标题的命题作文未必不如以“诚信”为话题的话题作文。其实立意式作文命题的“立意”暗示往往是通过题目,或材料,或话题来呈现的,附着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2001年全国卷作文题以表现“诚信”的寓言故事为作文的话题,但题目已经寓意年轻人丢弃诚信是不对的,也就是必须认定要保留诚信而不是丢弃诚信,这就是一道命意式话题作文命题(确切说是材料类话题作文命题)。

(二)根据所命之意的多少,可分为单一观点命意式作文命题、多观点(两个或两个以上)命意式作文命题。单一观点命意式作文命题:命题者只供一个“意”,学生别无选择。2000年全国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作为作文的话题,此话题已经规定了作文主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6年乌鸦学鹰抓羊的寓言故事(略),如果从乌鸦被牧羊人讥讽的角度来审视,可选择“未能正确对待自己”、“盲目模仿”两个主题;倘若从乌鸦被牧羊人孩子称赞的角度来探究,包含了“勤奋好学”这个主题,学生就只能做“选择题”,而不能自主立意,这是多观点命意式作文命题。

(三)根据所命之意的显隐与否,可分为显型命意式作文命题、隐型命意式作文命题。显型命意式作文命题直接显示观点、主旨,考生可一望而知。2000年全国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的作文命题,已经将主题明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规定出来,是显型命意式作文命题。隐型命意式作文命题:命题者将意隐藏于材料、话题中让考生揣摩,潘新和教授称之为“间接命意”。如2006全国名校高考模拟卷一命题:

俗话讲:“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要两则材料结合起来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一则说人多力量大,一则却说人多不好办事。表面是材料作文,两则材料一正一反,构成了相反型关系,仔细研究题目隐含着单一“团结协作”的主题。

这种命意式作文命题成为中学作文命题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只能“被立意”写作,究其原因有三:

(一)教师本位观的影响。现在我们的教育大力提倡“以学生为本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文训练针对的是学生,命题首先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潘新和教授“生本化”命题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的现实与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叶圣陶先生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也写道:“作文命题及读物选择,须认定作之者读之者为学生,即以学生为本位。”可见,大多学者都认为命题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设身处地想象学生内部的意思和情感,选定学生能够作的愿意做的题目给学生做。可很多命题者在命题时往往背道而驰,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自己想立什么样的意,就想要学生“立”他所想的“意”,所以一厢情愿地给学生“命意”“奉意”,让学生只能“受意”。

(二)政治教育体制的束缚。中国以选士为目的的科举考试废除了,但是科举考试文化影响至今。现行的教育仍沿袭着科举选士意识,重正统思想道德的考量。林富明老师就指出了“命意作文”大量存在的体制原因:“初、中等教育是‘人’的教育,以培养合格公民为目标,其教育成品并非真正意义的人才”、“选拔的是‘革命接班人’、‘ 又红又专的人才’,当然要从思想道德命题,当然要考查世界观、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总目标第一条就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我们的语文教材也都是选择爱国、奉献、孝敬等思想意义的课文。把语文当做思想政治教育工具的做法,贯穿着我们语文教育始终。命题者也奉行“文以传道”和“文以载道”的任务,命的都是些节俭、廉政、律己、立志、爱国、奉献、诚实、谦虚、宽容、勤学、自信、守法等思想政治道德伦理题。而这些政治道德伦理千百年来已成共识,人当然要爱国守法,当然要廉政律己,当然要诚实守信。所以,这些道德方向的题目,形式上是立意自定,实际上学生没有真正的立意自。如“诚信”这个话题,中国自古强调 “诚信不可弃”,那个学生敢说“诚信亦可抛”啊!《感受坚强》这题目就倾向坚强,战胜脆弱了,谁还敢不坚强呢?可以说作文命题牵涉到一个道德伦理标尺,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孙绍振老师就一针见血指出:“正是由于话题作文在思想上不堪道德的负重,因而话题作文这种命题方式越来越变得徒有其表了。”这里孙老师说的是虽是话题作文为何越来越窄,其实对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所有的作文命题都一样,只要没有摆脱“文以传道”和“文以载道”的藩篱,就没法真正开放化,没法真正多元化,“立意自定”只会是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只能是论为“命意式”作文命题。

(三)教师命题素养不高。如清人郑板桥所说的“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意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命题是需要技巧和要领的,可大多数命题者未能树立正确的写作教学理念,未能转换写作命题观念,缺乏必要的命题知识,自行命题能力严重不足。潘新和老师说:“‘观点’入题,当是作文命题之大忌。”可是很多命题者却观念先行。很多命题者“教师命题”概念一知半解,不知道命题命的是论题,结果把“观点”、“主题”、“论点”也给限定了。他们没有“生本化”的命题理念,更没有对学生言语生命呵护、培养的意识,所以命题只会给学生心灵捆绑,而不是给“学生心灵松绑”。

教师“命意”,学生无题可拟,无意可立,只能顺着题拟,照着意说。这种“被立意”写作导致学生写作自由的缺位、个性的缺席;内需的缺失、兴趣的丧失;想象力的退化 创造力的落化;情思的失真,人格的失诚,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言语生命”,迷失了自我。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其弊害,树立正确的命题观,提高命题水平,对“被立意”写作加以避防。

参考文献

[1] 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2] 潘新和,语文高考:反思与重构[M].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9.

[3] 梁小莉.中小学作文命题的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 2009.5.

[4] 潘新和.被立意:言语生命、精神思想之殇―2012年高考作文题"命意"导向批判[J]语文建设,2012(7-8).

自由命题作文篇2

关键词:高考语文作文;高考作文分析与研究;

高考语文命题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作为命题的好坏,直接影响考生对高考语文作文的发挥。自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至今为止已有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多年里,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已经走过了一段不凡之路。现如今,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代表着这个时代对于人类文明的要求。

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四个时期:

我国高考制度始于1951年,十年中断了高考,但是又在1977年被恢复,高考的作用非常的多,一是对学生所学科目的知识了解程度的考查,二是为给我国培养出高端人才。高考已经走过一段不平凡的道路,通过高考,反映出我国社会的整体情况,侧面反映我国社会时代的变迁以及对于人类文明的要求。纵观历史,我国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已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传统时期(1951――1966)

为什么说是传统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受当时社会大背景影响,政治色彩浓厚、阶级情感强烈,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必须与那个时候的政治形势相关联,有的时候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还要服务与那个时候的政治,所以考生在作文中很难有自己的想法思路,很难体现考生的个性,对于当时的考生来说,极大的束缚了考生的思想。

另一方面,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导致老师和学生热衷于追求押题和追求过于形式化、机械的写作方式。

(二)过渡时期的命题作文(1977――1979)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那个时候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由各个省市自主命题,那个时期的作文命题有:《在主要抓纲治国的日子里》、《当我唱出东方红这首歌》、《我在这里战斗的一年》、《我的心已经飞向纪念堂》等等。

从这几年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中,我们依旧能看出过渡时期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仍然受传统高考作文命题的影响,具有十分浓厚的政治气息。这个时期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形式稍有改变,但是并没有跳出传统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圈子,个人的小我依然要服从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这个大我,压制个人的感情和个性发展。

(三) 具有个性化的创新时期(1950――1997)

这个时期我国高考作文命题的思路有所改变,特点鲜明,开始注重考查学生的具体写作能力及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材料作文的形式要求“一张卷子两种文体,两种文体体裁一大一小”,充分展现这个时期的高考语文作文的特点,材料为主,命题为辅,二者互相补充的新式高考作文命题格局。

1982年的作文命题材料是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经典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个人、国家、社会责任的关系。以后的文章的命题线索关注个人命运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责任问题,比如:1989年,“致青少年同学的一封信”,当时社会的热点现象是外语比较受欢迎,没有人关注历史遗留问题,这个材料要求学生自己说说对高考志愿的总的看法,一旦高考志愿与就业问题相关联,要懂得牺牲人生目标,学会取舍。另外这一时期的高考语文作文还要求增强考生想象力和提高辩证思维力。辩证思维的能力是用哲学的思维去关注和分析所处的那个社会主要现象的能力。

(四)高中语文作文命题形式发生变化

这个阶段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趋于完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由全国统一命题的方式改为当地地方自主命题,所以,高中语文作文命题形式发生变化,十分具有当地地方特色,材料作文由单料、双料向三料作文发展,大大增强了学生话题的范围和思维的广度。总的来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有两大方向:想象力作文的文化熏陶;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方式教育。

1999年高考语文作文《假如记忆力可以移植》这个命题,就是设限少,充分的给考生自由发挥的余地。但是这个命题作文要求作文的范围、但是不规定文体,给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由性比较强。具体规定范围,是指命题作文的内容和“假如记忆力可以移植”相关联,就不算跑题,所以不管内容还是写作手法都是多种多样的,不受限制。这个命题作文是有关于科学设想的,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想象力和观察力。规定范围不限制题目,为了方便考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所要写的内容。不规定文体,要求考生只要不写诗歌文体的,其他什么文体的都可以写。不管考生选择哪种文体以及哪种写法都是可以的。这一阶段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改革是比较适合当前发展的形式的。

结束语:

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要符合当下时代的要求,尽可能不以具体观点来命题,命题的范围最好让所有考生不受限制,可以畅所欲言,叙述自己的观点,命题的范围最好是辩证的,可以使考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度。命题角度可以从考生最擅长的、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保证他们言之有物,激发考生的创造性思维,着重体现考生的个性,塑造考生人格特点。

高中生心理生理日趋成熟,但是他们涉世未深,终究没有踏上社会的道路,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范围不要过于宽泛、抽象、不确定,避免考生说空话、套话、假话,命题的范围要以引导学生主动关心他人、思考人生等话题为着眼点,善于利用高中生的思维特点,适当激发其无可限量的能量。

参考文献:

[1]余卫兵.立足现实,迈向多元的命题趋势 [J] 中学生,2011.(8)

[2]杨兴芳.近三十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人文追求 [J].教学研究,2012(5)

[3]李新.高考作文命题三十年之审思 [J] 教育测量与评价,2011(12)

自由命题作文篇3

一、注重课外阅读与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农村初中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文存在畏惧心理,除受学生本人社会经验缺乏、生活阅历不够等因素制约外,关键还是受到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冲动,使学生形成最富有创造力的心态,产生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基于此,首先要抓好课外阅读与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并使二者有机结合。根据新的课程教学计划的精神,应侧重抓好“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鼓励学生在不加重负担的前提下自愿订阅或借阅有益的课外读物,如《少年文艺》、《演讲与口才》等。同时着力解决课外阅读的时间问题,一般是每周安排一到两个阅读课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读,并坚持开展即时无主题演讲(如课前五分钟谈话),训练学生“说”的能力。演讲的命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每个学生都可就自己最熟悉的内容进行演讲,从而激发学生的演说冲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由开始朗读摘抄的资料,发展到后来抽签即席演讲,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增强。同时,这一活动的开展,有效促成了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收到了读促说、说促写的积极效果,为写作提供了一泓“源头活水”。

二、注重课内作文与课外练笔相结合,提升学生写作兴趣

为提升学生写作兴趣,可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做到课内作文系列化和课外练笔多样化相结合。主要方法是按新课程教学计划规定,进行不同体裁作文的训练,同时根据新教材“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等内容,在课内严格进行系列化的训练。课外练笔则以日记、周记、手抄报、黑板报、组织作文竞赛等形式进行,营造了“大作文”的教学格局,为学生写作兴趣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学生从课外写作中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再加上课外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的配合训练,写作思路逐步明晰,写作素材随手拈来,作文水平自然稳步提高。

三、注重统一命题与自由命题写作相结合,发展学生写作兴趣

“统一命题”是指根据新课程教学计划和教材的规定,由教师出题,学生统一作文。这种作文方式表现为教师命题的范围自由度较大,学生完成作文的时间比较宽松(不强调当堂交,多在课外进行)。“自由命题”则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实际所进行的自由课外练笔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实际操作中,可做到将“统一命题”作文与“自由命题”作文有效结合,交替进行,并建立统一命题和自由命题两种作文本,有针对性地开展批阅。对于前者,要求教师根据新课程教学计划规定的批改原则,灵活批改,集中讲评;对于后者,则要求教师定期抽查、选优、评优,多予鼓励。这样不仅增加了写作的量,而且提高了写作的质。尤其在自由命题作文时,学生感到自由,消除了紧张情绪,思想处于自在自为的良好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写作是充满信心的,学生从中享受到创新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发展了写作的兴趣。

四、注重教师讲评和学生批改的对位结合,巩固学生写作兴趣

统一命题作文教师可灵活批改,及时讲评。而要实现教师讲评和学生批改的对位结合,可考虑作文评改“三为主”的方法,即批改以学生为主;讲评以教师为主;对象以差生为主。可按照“印范文教符号互批改写后记总评阅”的评改过程,力求达到讲评实效。首先,教师把各种文体的批改范文印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反复阅读原文,仔细揣摩批改,认真推敲眉批、总批。在此基础上,教师教给统一的批改符号,然后互相批改,并把批改完的作文交由作者本人阅毕后写出评改后记,最后交由教师总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由慢到快,由陌生到熟悉,培养了自查自纠的习惯和能力。教师的总评则应把重点放在差生上。差生每次作文的失败,其自尊心都要经受一定打击,长此以往将形成自卑感,乃至形成逆反心理。因此,要提高差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消除差生心理上的障碍,使之自尊、自信。因此,教师在作文讲评时要积极发挥成功心理学的功用,善于发现差生作文的“三点”,即进步点、成功点、闪光点,“进步点”针对全篇而言;“成功点”针对段落而言;“闪光点”针对词句而言。每次批改作文,教师从整体上发现差生本次作文比上次作文进步的地方。或某一段落写得较精彩,或某些词句有闪光之处,都要随时作好记录,讲评时给予充分肯定,使差生逐步实现写作兴趣的转变,并得到发展和巩固,从而实现学生整体写作水平的提高。

自由命题作文篇4

[内容]

    为了了解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改进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最近,我们对作文教学的诸多方面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班级有8个,共410人。其中初中4个班,204人;高中4个班,206人。8个班既有城市中学的,也有农村中学的;既有重点中学的,也有一般中学的,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力。调查内容包括作文题材、命题形式、表达方式、作文指导和讲评、课外练笔等方面,几乎涉及到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层面。下面结合调查的结果加以分析、探讨。

            一、关于作文题材

    题材是写作者摄入文章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材料。了解学生熟悉哪些题材领域,了解他们作文材料的来源,对我们的命题及作文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所熟悉的题材领域从总体上来说依次是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从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到家庭生活,高中的人数呈递减的趋势,而初中则反之,呈递增趋势。可以说高中生的生活视野比初中生要广阔一些。二是中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兴趣。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再加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和形象性,使学生对社会生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从中获取了丰富的知识。为了具体地了解中学生对社会生活关注的焦点,我们设计了一个简答题:“在社会生活中(包括新闻媒介所报道的),你最关注哪一方面的事情?”回答当然是五花八门的,但比较多地集中在重大新闻、热门话题(包括《焦点访谈》中的内容)、世界体育赛事、国际军事冲突等,可见当代中学生兴趣广泛,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参与意识。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和评论,如《向“下海”的老师进一言》、《闲话“追星族”》、《我看学校招收“自费生”》、《我为东亚残疾人运动会欢呼》和《小山智丽(即何智丽)该不该挨骂》等。

    学生作文题材取自自身生活经历的为数最多,而虚构的也不在少数。学生的虚构不宜一概否定,但不合情理的生编硬造毫无疑问要加以反对。学生写作时生编硬造往往是教师随心所欲的“命题”逼出来的。以取自书刊的间接材料作为作文题材,高中生人数超过初中生一倍,可见高中生的阅读面更广,吸摄力更强。在作文指导中,我们应多引导、多鼓励学生去写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写出真情实感。

            二、关于命题形式

    命题形式指教师命题与自由命题、命题作文与供料作文。

    喜欢自由命题的学生比喜爱教师命题的多,占被调查人数的66.6%。究其原因,一是自由命题在选材、立意、谋篇、表达等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灵活性,符合青少年自由、活泼的天性;二是有些教师命题或脱离学生生活,或过俗过滥,限制过死,以致倒了学生的胃口。适当地让学生做一些自由命题作文,即古人所倡导的“放”或“先放后收”,是一条契合学生写作心理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汲取。欧阳修主张“作文之体,初欲奔放”,谢枋也认为“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小心”。刘国正先生也提倡让学生多写“放胆文”,即让学生自己拟题自由作文,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当然,完全“放”长期“放”是不行的,可将教师命题与学生自由命题结合起来,间隔反复,形成螺旋形上升。而教师的命题一定要切合学生的生活、情感实际,点燃他们写作的欲望。

   喜爱命题作文的同学略多于喜爱材料作文的同学。从具体的调查材料来看,初中学生喜爱命题作文的更多一些,而高中学生在两者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这与初中段较多地训练命题作文,而到了高中段适当地增加了材料作文所造成的学生的思维定势有一定的关系。

                三、关于文体和表达方式

    从表5、表6统计的数字来看,初、高中学生在文体和表达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年龄段差异,初中学生喜欢记叙文和叙述、描写表达方式的占有优势,高中学生喜欢议论文和议论这种表达方式的占有优势,反映了初中学生偏重感性思维、高中学生偏重理性思维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可因势利导,引导初中学生多写记叙性的文章,要求写得具体、生动、形象;而对高中学生,应引导他们多分析一些社会、人生问题,力求深入、辩证,具有理性色彩。

自由命题作文篇5

    一.注重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写出不同于课文的文章来。

    二.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注重写好“两记”,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两记”指的是日记和读书笔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终南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作文也就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浅,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采下一采的“劳动所得”,学生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读书札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

    四.注重写作命师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让学生有话可说。     

    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过分注重命题作文,常常把学生的思路逼向死角,学生没有话可说,写作文成了“挤牙膏”。在新课标下要求作文训练命题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就作文题而言,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无命题要灵活结合在一起;就命题者而言,教师命题与学生自由命题有机结合。

    五.注重鼓励学生放胆表达,让学生思想自由驰骋。

    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脉题材,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让学生上想象翅膀,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稚气。

    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应用太多的框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鼓励学生放胆表达,教师可以采用写想象作文的形式进行训练,想象作文工文最能让学生的思想得到自由驰骋的了。相信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一定会为学生的奇特而又丰富的想象所折服。

    六.注重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多渠道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标非常重视综合性学习,笔者在写作训练教学中也尝试中用综合性学习,这综合性学习体现在“沟通”上。

    1、通作文训练与各科教学。如自然课中的小论文写作,音乐课中的歌曲欣赏。劳技课中的手工制作等都可以让学生诉诸笔端。

    2、课堂作文训练与课外、校外、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热点话题”论坛,如“话说环保”、“我看上网”、“二十年后的畅想”、“我自立我自强”写作话题等,促使学生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感而发。

    3、沟通课内与课外阅读,教师要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办文学小报,诵读比赛、读书会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作品,触发学生的审美想象与情感,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

    4、沟通师生心弦,教师要造和谐的写作心理场,不以权威自居,不以学生的评判者自居,写什么。该怎样写,尽可能启发学生自由讨论,促进自我感悟和发散思维。

    七.注重合作,提高学生的作文的质量。

自由命题作文篇6

⒈单字题

(1)命题方式探微:所谓“单字题”,就是指文题是一个字,比如,名词单字题“书”、“路”、“桥”,动词单字题“读”、“问”、“看”,形容词单字题“忙”“杂”“新”,等等。

(2)审题思路点拨:写独字题作文,要注意这个词的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写作时,要么写它的本来意义,要么写它的比喻意义,要么写它的引申意义,不要全面思考,只要抓住一点就行,这叫做“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⒉双字题

(1)命题方式探微:所谓“双字题”,指文题是一个双字词。双字题虽然审题对象集中而明确,但由于提供的审题信息相对较少,因此也容易让考生产生偏读甚至是误读,所以对题目的准确审读便成为写此好类作文的关键。

(2)审题思路点拨:双字题审题时可采用“补足因素法”。 双字题往往条件少,题意隐蔽空泛,审题时,在不改变原题意的前提下,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给原题补足一些新因素,使题旨显露出来。如写《变化》,有位同学就在“变化”的前面补足一个新因素“奶奶的”,这样题旨就明白多了。

⒊短语题

(1)命题方式探微:短语题就是题目以短语形式出现,例如“ 一件小事”、“激动人心的时刻”、 “ 用心看世界”。一般说来,在单字题、双字题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上适当的修饰或补充成分,就变成了短语题,比如,在单字题“看”的前面添加状语“用心”,在后面添加宾语“世界”,就变成了一个短语题“用心看世界”。

(2)审题思路点拨:遇到短语题,先要辨别其意思是否完整,审题时是否需要增补其它成分。议论性和说明性的文题,一般不用增补。记叙性文题则不同,相当数量的文题需要先增补必要的成分才能进行审题,这是因为,短语充当题目,外延一般较大,取材范围较广,要写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景,没有一定的限制则很难把文章写具体。如果是动宾式短语,要补上主语。如果是表示领属关系的偏正式短语,需要补上谓语。如果是修饰性的偏正式短语,多数情况下既要增补主语,又要增补谓语。

⒋句子题

(1)命题方式探微:句子题,即作文题目是一个句子。由于句子题本身包涵着相对完整的意思,只要细心梳理其结构,便可领会题目规定的大体要求。一般情况下,句子充当题目的现象多出现在记叙性文体中,说明性和议论性的文体中相对少些。

(2)审题思路点拨:结构较复杂的长句,由于其修饰补充成分较多,审题的难度就大些,例如,“我班最近来了一个女同学”,“同学”这个宾语点明记叙的对象,“女”字表明这个“同学”是女的,而不是男的。“一个”点明“同学”是一个,而不是两个或多个。“最近” 限定时间范围,说明这个“同学”不是过去来的,也不是将要来。“我班”二字,提供了空间范围,说明这个“同学”不是来到别的班。题目中的“了”字,不是可有可无,它表示这个“同学”已经来到我班,而不是尚未来到我班或将要来到我班,倘若把“了”字改换为“的”字,题目的语法结构都会发生变化。

二、半命题作文

⒈命题方式探微: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掌握在作者手里,即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作者。半命题作文结构形式往往有以下几种:⒈命前半题,如,给我一个____。⒉命后半题,如,____的瞬间。⒊命中间部分,如, 真_____ 。⒋命首尾部分,如,当我面对_____的时候。

⒉审题思路点拨: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是补全文题,补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涉及立意、选材、构思、布局等各个方面,千万不可轻率从事,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⑴反复琢磨已命好的半个题目以及前后的提示和要求,然后选出自己最熟悉的、感悟最深的来补充题目。⑵选词补题要力避千“空”一“词”的雷同现象,应打破惯常的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散思维,一要求异求新,二要避俗求新,三要避生求新,这样你的文章才能独树一帜。⑶选词切忌大而空,没有实实在在的“着落点”,比如,写“感悟”,如果选择“大自然”、“人生”这一类的词语,写起来只能只能泛泛而谈,很难写深写透,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

三、材料作文

⒈命题方式探微: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命题者给出一则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考生根据要求作文。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⒉审题思路点拨:由于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图画式材料有深刻的寓意),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所以材料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读懂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那么怎样审材料呢?首先,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切不可断章取义,只抓其只言片语,以偏概全。其次要找准突破口,材料的关键词句是审材料的突破口,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果是图画材料,因为它没有点题句,也没有提示语,这就要看清楚这幅漫画夸张了什么、变形了什么、突出了什么,然后从中悟出图画的寓意,若是几幅图画,这就要根

据图画内容前后的关系来把握其寓意了。

四、话题作文

⒈命题方式探微:话题作文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材料语+提示语+话题+要求。话题作文的主题不必从材料中提炼,而是从话题引发出来的,材料的作用在于阐发话题,启发学生作文思路,就材料本身而言,既可以运用到写作中,也可以不加采用。“提示语”在材料语和话题之间,对材料内容进行诠释或引发,暗示考生要注意的某些问题,以减小考生审题上的难度。“话题”对写作范围进行限制。“要求”往往对写作作出一定的限制。

自由命题作文篇7

1998年~2000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连续3年,命题只为考生展开联想、想象提供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如,1998年关于考生“自己心理承受力”的话题,1999年关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今年的关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这一类“话题作文”往往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供考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大,写法更是可以灵活多样。它的写作旨趣是追求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要求大胆想象,自由发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命题方式是对束缚学生手脚的写作教条的大解放,是对僵化的“叙—议—联—结”的写作模式的大反拨。从今年的阅卷实践来看,“话题作文”确实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引发出了多样化的表达。学生的作文也是“丰富多彩”,佳作迭出。从内容来看,有的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生命的意义,有的描述对美的不同的感悟,有的呼唤各逞风采的个性……从文体来看,有一般意义上的记叙文、议论文,也有文学意义上的小说、散文、杂文、故事、童话等等,甚至还有写得很好的戏剧小品和诗歌,还有书信、日记、招标书、诊断书等应用文。从表达方式来看,有鞭辟入里的议论,有条分缕析的说明,有惟妙惟肖的描写,有意味深长的叙述,有含蓄深沉的抒情。每天都有许多佳构妙作,引得阅卷教师拍案叫绝,击节赞赏。然而,也有许多学生对这种“话题作文”很不适应,用的仍然是过去的“材料作文”的写法。有的硬从材料中抽象出一个哲理加以论证,这种写法也不是不可以,但总显得有点隔靴搔痒,空洞浮泛。有的对学者叙述的关于4个图形的这道题目本身进行评论或解释,显得思路局促,没话找话。有的根据这4个图形乱加比附,显得不伦不类。甚至有人只是对“材料”作了简单的扩写。今年的高考作文,第一次采用基础等级加发展等级的评分方法,诸如此类的作文不但得不到发展分,在基础等级中也不可能得到高分。

往者以逝,来者可追。素质教育必然会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创造的空间。而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原则是稳中有变,这种受到师生普遍欢迎的开放性的“话题作文”,很有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因此,未来的考生必须掌握这种“话题作文”的写法。“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并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的“材料”

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作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话题”并不是题目,它只是规定一个写作的规范,在立意、选材、文体、表达等方面留给考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空间都很大。今年的考题中就明明白白地写着:“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就符合题意。”“话题作文”为你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你就尽情地在蓝天绿海中飞跃吧!

自由命题作文篇8

    先从话题说起。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在口语交际中它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临时性:话题总是谈话双方临时设定的;(2)共知性:话题是交谈双方已知的信息;(3)共许性:话题是双方共同认可的感兴趣的问题;(4)激活性:话题是被现场情景激活了的信息;(5)双向性:话题是谈话双方的信息交流和思想交流。

    什么是话题作文?就是按照命题者给定的话题进行写作。话题作文既有话题的某些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特点:(1)限定性:作文话题由命题者预先设定,不具备临时性;(2)共知性:作文话题是所有写作者已知的信息,做到大家有话可说;(3)指定性:作文话题表现命题者的意向,写作者只有听命而无法选择,不存在共许性;(4)激活性:话题作文必须设置情景激活写作者的库存信息;(5)单向性:话题作文是供阅卷者评判的,其主要目的不在于交流信息。

    那么,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有哪些区别呢?

    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的主要区别:(1)内容指向与中心指令:话题作文只是提供写作范围,题目用来提示内容指向,命题作文一般是限定写作的对象与中心意思,题目用以中心指令。(2)相关与紧扣:话题作文只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命题作文则要求紧扣题目构思行文。(3)写作范围: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远远大于命题作文。(4)拟题:话题作文可以自拟标题,命题作文则不允许另拟题目。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主要区别:(1)材料的作用: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导引,只起到辅助作用( ① 提出话题的“引子”, ② 提供话题的背景, ③ 提炼话题的事实),所写作文只要在话题范围内即可;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孕着文章的主旨,写作者必须把材料的中心作为写作的主题。(2)材料的处理:话题作文不要求抠住材料写作,材料作文则要求紧扣材料构思行文。(3)文体的限制:话题作文不限文体,材料作文以限定议论文居多。(4)标题的编拟: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题目,材料作文或提供题目或要求自拟,由于话题作文有着广阔的思维空间,因此即使同是自拟题也要比材料作文自由得多。

    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最本质的区别:话题作文从形式到内容都把限制降到最低点,给写作者最大的发挥余地,因此比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有着更大的写作自由,有利于写作者表现自己的创造力。

    话题作文的思维特点是全方位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思维的能动性:话题作文不再把材料作为写作的制约,相反,把材料作为帮助考生理解话题的桥梁,激发考生写作冲动的导火线,引导考生立意构思的触媒。这样大大调动了考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从被动写作的状况中摆脱出来,消除了审题的担心和立意的忧虑,从而产生“我要写”的欲望,显然这是考场作文一大解放。

    思维的灵活性:一个话题,不但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问题,而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还可以从相反的方向去发现问题,这就表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另一方面,话题作文不限文体,提倡表达方式多样化,也促使考生灵活选择灵活处理,以求最佳发挥。这样从内容到形式都对思维的灵活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思维的创造性:应该说每一种作文题型多多少少都能留给考生创造的余地,但话题作文给考生的创造空间特别大。创造空间的大小与作文限制的多少成反比,话题作文的限制比材料作文少得多,因此它给考生的创造空间也就比材料作文大得多。只要考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话题作文会以其他作文题型所没有的宽容来接纳这些作品。时代呼唤创新,话题作文应运而生,迎来了作文创新的春天。

    思维的广阔性:话题的宽泛性自然而然带来思维的广阔性,因此面对话题作文,我们不妨放飞思想:既可以横向拓展,也可以纵向挖掘;既可以谈天说地,也可以说古论今;既可以回顾过去,也可以预见未来;既可以立足现实,也可以展开想象……古诗云:“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话题作文的思维空间这么广阔,用这两句诗来形容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思维的开放性:以思想健康为前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就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相对而言,材料作文比较封闭,因为考生的作文必须表现材料所蕴涵的思想。话题作文则不然,考生完全可以就话题所提出的中心问题谈自己的看法,根本无须产生对与不对的顾虑,有的只是写得好与不好的差别。畅所欲言,这是话题作文给每个考生的自由。

上一篇:科技发展的利与弊范文 下一篇:环境卫生管理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