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故事范文

时间:2023-12-03 23:51:44

财富故事

财富故事篇1

Story-1:富翁们的要求

有3个国籍的富翁要被关进监狱3年,监狱长给他们3个人每人一个要求。

那个美国富翁爱抽雪茄,要了3箱雪茄。

这个法国富翁最浪漫,要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还有一个是犹太富翁,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3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柴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她的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孩子。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3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斯莱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财富是由3年前我们的人生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财智抉择将决定我们3年后的财富。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地创造自己未来的财富。

Story-2:梦想的价格

每一位作家的事业都开始于一个梦想,一个在地平线上若隐若现的目标。

“我想写一部小说。”

“我想出版诗集。”

“我想看到自己的名字以原著者的身份出现在一部电影的屏幕上。”

我的事业就开始于一个梦想:我想让别人笑,因此我想写喜剧。

但每一位作家也都必须意识到,每一个梦想的目标都有一个价格标签。通向财富梦想的道路不是免费的。要研究,要学习,要实践、实践、再实践;而最奥妙的――通常也是最快的――实现任何愿望的方法就是付出你的全部代价――实实在在地去做。

当我决定成为一位著名且富有的喜剧作家时,我就要去研究这个专业。我想,鲍伯・霍普的舞台表演素材就可以用作参考。鲍伯・霍普是美国著名喜剧明星,他的喜剧素材不仅有趣,而且是可以用文字表达的、纯粹的幽默。因此,我决定用心研究鲍伯・霍普。我将他的电视独白录制下来,然后把它打印出来。我认真分析其中笑话的形式、措辞、节奏和笑料的安排等。然后,我把那段独白放到一边,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看。

几星期后,我从报纸上挑选新的话题,努力用我从霍普的独白里学到的技巧写一些新笑话。虽然我从未见过鲍伯・霍普,但是他已经成为了我最好的老师。多年之后,我为此付出了千辛万苦,但是这个方法果然有效。我开始为一些地方喜剧演员写脚本,然后为国家喜剧演员写,后来再为电视杂耍演员写。最后,这个方法产生了更好的结果。鲍伯・霍普打电话给我了。

“我听说了你写的作品,想知道你是否愿意为我、为奥斯卡金像奖写一些笑料。你知道,我是今年的颁奖大会主持人,我想看看你有没有一些适合我表演的笑话。”

这种事情是我想也不敢去想的,但它还是发生了。我拿起一个便笺簿和一支钢笔,走到我家的后院里,写了几百个关于当前电影、名人以及其他任何可能运用于奥斯卡的笑料。在写作的过程中,我自然而然地用上了我在那些年中通过研究鲍伯・霍普的喜剧风格学来的种种小技巧。

不久,霍普先生在电视广播上表演了我的十个笑话,我兴奋极了。第二天,他又打电话给我,说:“我喜欢你的素材。它看起来就像你一直在专门为我写剧本一样。”

“我是在专门为你写剧本,霍普先生。”我说,“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从那以后,我成了著名而富有的喜剧作家,也一直在为鲍伯・霍普写剧本。

在我的这段人生经历中,有两个有价值的财智启示了我,也是人们可以借鉴并从中获得成功的财智灵感:一是要让任何梦想变成现实都必须付出代价。因为梦想是有威力的,但只有当你通过研究、学习和努力而使它们得到巩固时,富有的梦想才能变成现实。第二,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会达到你富有的目的。

Story-3:金子与矿渣

德里・卡内基曾经是美国最富有的人。当他还是一个小孩子时,他便从家乡苏格兰来到了美国。他干过各种的零工,直到最终成为美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大王。那时候,曾经有43个百万富翁为他做事。要知道,在当时,百万富翁可是非常罕见的。那时的100万美元至少相当于现在的2000万美元。

一位记者问卡内基,你怎么会雇43个百万富翁为你工作?卡内基回答道,你应该记得,他们刚开始为我工作的时候,他们并不是百万富翁。他们成为了百万富翁,是为我工作的结果。

这位记者又接着问道:“那么,你又是如何把这些人培养成功的,以至于你甘愿付给他们百万之巨的报酬呢?”

卡内基回答道,培养人才和挖掘金矿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当开采金子的时候,每获得一盎司的金子,都要先除去几吨的矿渣和废石,但是,人们进入矿区,并非为了寻找矿渣,而是为了寻找发财的金子。

财富故事篇2

惊奇发现,苔藓也会“讲故事”

今年27岁的柳文博出生在河南开封市一个商人家庭,大学毕业后,她去到日本大坂,在舅舅开的建筑设计公司工作。此后,为了创作采风,柳文博经常会到日本各地参观学习。

有一次,柳文博无意中发现一家园林艺术馆,第一次在异国看到铺满苔藓、用模型小人装饰的小盆景。她不由失声惊叹,被这个迷人的小世界吸引住了。在这里,苔藓成了盆景制成的小人国里的大片青草地,绿茵茵的,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大坂的花店和国内不同,老板很多都是园艺大师。他们在盆景上铺上一层苔藓或裹成苔球,再搭配模型小人,拗出“大树下乘凉闲聊”、“海边晒太阳谈恋爱”的造型来,自成一个小世界。柳文博素来爱看《小人国》、《爱丽丝漫游奇境》、《拇指姑娘》之类的童话,而这些用苔藓盆景打造出的时尚小人儿和景致,仿佛让她重温了童话梦,柳文博对它们一见钟情。

去日本之前,柳文博不过是个普通的爱花草之人。在大坂生活几年后,她不由感慨:许多日本家庭养起植物来,简直就像养宠物一样小心侍弄,关爱备至。渐渐地,她也受当地人的影响,成了“苔藓创意生活”中的一员。空闲时间,柳文博买了一大堆关于植物的日文杂志和书籍研究。

2007年10月,柳文博的舅舅和几位合作伙伴产生了经济纠纷,接下来便卷入旷日持久的异国诉讼中。结果他输了官司,公司也被迫转手给他人。心灰意冷的舅舅准备回国发展,柳文博也跟着他回到了郑州发展。

之后,柳文博在省城租下一个带小院的房子,将新家收拾一番后,她就开始怀念在日本买的或自己DIY的苔藓微型盒景。她到郑州的花卉市场转了个遍,却没有买到理想的带有时尚元素的高档盆景。大失所望之余,柳文博决定自己动手做几盆出来。当时她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竟会由此踏上一条“玩”植物的道路,并最终取得成功!

妙手创意,用植物缔造童话世界

然而,真正动手做的时候,柳文博才发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苔藓微型盆景的模子和材料国内市场都买不到,她只得请日本的朋友邮购过来一套。

工具备齐了。柳文博开始做苔藓球。始料不及的是。任凭她怎么努力,手里的苔藓都粘不成团,有的一弯就断裂了。她赶紧去查资料,才发现国内的苔藓和日本苔藓不是一个种类。苔藓总不能从日本进口啊,检验检疫麻烦不说,国内的地理气候和日本不同,“舶”来了也不一定适合生存。

为了寻找到合适的苔藓,柳文博干脆不再想找工作的事,全身心地投入到“寻宝之旅”中。她要把日本学到的盆景造型艺术和中国本土的材料结合起来,做成填补空白的东西。给身边的生活添加一点绿色艺术的美。柳文博觉得,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因为她是一个离不开绿色的人,那是生命的颜色。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3万种苔藓,而在中国就有2300种。但在这数以千计的国产苔藓中,适合做微型盆景的仅有两三种。柳文博在各地跑了3个多月,一次次寻找,一次次试验,但均达不到要求。正当女孩几乎想放弃的时候,清明节到了,她和家人一起到杭州外祖父的坟地祭拜,没想到在坟地附近,她竟发现了自己苦苦寻觅的一种苔藓,她顾不得有所冒犯,赶紧挖了一大片装在包里。有了适用的苔藓,柳文博很快就用她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了一盆盆“苔藓盆景”。这些用青翠的苔藓和植物搭配出的盆景,绿意盎然。柳文博还在作品中加人“人物、小车。秋千”等玩偶道具,让盆景一下变得鲜活起来,仿佛就是天地万物和谐共存的缩影、世外桃源的写照。这恰好迎合了现代人亲近大自然的欲望。舅舅和表妹看到后赞叹不已,并鼓励她,干脆在郑州开一家苔藓盆景专卖店吧!

此时的柳文博正愁找不到发展方向,便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索性在郑州成立了一家“苔藓盆景工作室”。她坚信,用苔藓打造出的这种微型盆景时尚有趣,一定能“击败”花卉市场上传统的盆栽植物!

然而出师不利,2007年冬天,一场罕见的冰雪将工作室里的植物都冻死了,这让柳文博心痛不已。那些盆景作品,倾注了她两个多月的心血啊!她这才意识到,室内温度太低了,必须得增加取暖设备。

让柳文博感到欣慰的是,春天一到,她年前栽种在院子里的植物花草,也在阳光雨露的浇灌下破土而出,并一天天变得枝繁叶茂起来,女孩不由感叹自然界生死轮回的奇妙。

有时制作微型盆景累了,柳文博就拿着从日本买回来的塑胶小人儿构思苔藓盆景上的场景,像导演一样设计故事情节。她的作品里,有小岛上孤独的游泳者,有苏格兰草原上的牧羊人,有空旷的高尔夫球场上的恋人,也有椰林下散步的男女……这些编出来的小故事,让她像孩提时代一样,把眼睛凑近那些小人,重新审视世界:“人长大以后就习惯宏观地看世界,偶尔把身体放低,你会发现一个美丽的新世界,体察到自己的内心。”

苔藓和一些常见植物,本来都是平淡无奇的素材,但经过柳文博那双魔术师般的巧手编制,立刻就变成了抢手的“宝贝”。第一个月,工作室里的200多盆作品就被白领们抢购一空!销势之好大大出乎她的意料。于是,她干脆让表妹和自己的弟弟也一起制作“苔藓盆景”。

制作出来的盆景多了,就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尴尬局面,这时柳文博不得不考虑如何扩大销路。

主动出击,一年搏得50万

2008年3月的一天,柳文博找到郑东新区一个品牌家具店的老板,问她能不能自己创作的“小玩意儿”。见该家居店里卖的都是大牌设计9币的产品,柳文博内心有些忐忑。不料,老板看完作品后居然满口答应了。

于是柳文博从她创作的作品中,挑选了一些优秀盆景放在店里,每个作品价格都不低,从200~1000元不等。但一周之后,老板兴奋地告诉她,那些“苔藓微型盆景”全都卖光了!因为苔藓很独特,造型也很别致,这种饱含时尚艺术元素的作品一面市,顾客竞相购买。有的顾客是买给自己的,放在办公室电脑桌上,可以随时亲切“大自然”;有的顾客是买给妻子或女朋友的。说这种礼物最能讨女人的欢心;还有许多年轻顾客,买这种苔藓盒景是为了送给结婚或过生日的朋友。

柳文博说,日本苔藓盆景品种很多,能满足家居、办公、礼品、发烧友等多种需求,其设计的审美高度、表现形式的多元化,还有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的深度广度等等,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

柳文博按创意把作品归纳为几个系列,即苔球、

盆栽盆景、都市简约、植物精灵、童话故事以及微型世界等,每个系列都有自己的特色。作品看上去很精致,但制作技术并不是很复杂。比如苔球系列的作品,只要有合适的青苔,选择合适的土壤和不是很娇贵的植物,围绕植物捏泥成球,附上苔藓,用绳线绕几圈一固定就好。但器皿不能太土气,有时她会根据创作的需要特别定制高档花盆。

“我只是琢磨着针对每种植物的生理、外形特点进行创意构思,不拘形式,好看有趣就行。”柳文博说的创意。才是作品受人欢迎的关键所在。她不喜欢重复同样的东西,所以每一件作品都是原创的、独一无二的,放在店里卖的苔藓盆景产量每月不超过300个。“喜欢这些作品的颐客除了因为作品好看,更看重的是作品的原创性。如果他们发现自己所购买的苔藓盆景和身边朋友的一模一样,那就没意义了。”

但随着代销她作品的家具店、花卉店不断增多,以及生产的火爆程度不断升温,她和表妹、弟弟只得没日没夜地赶制苔藓盆景,最多时一个月制作出了580盆,并且绝无雷同。

发展到2008年7月,柳文博的作品每月都能卖出300盆以上,平均每一盆可获利150元左右,这样一个月下来她就有四五万元进账。

后来,有顾客把她的作品传到了网络上,很多网友在看过“苔藓盆景工作室”的照片后,纷纷与柳文博取得联系,有的要求异地购买,有的要求加盟,有的想跟她拜师学艺。柳文博说,这是件很无奈的事情,因为有一些关键问题,让她现在还没有办法满足这些要求。

首先是运输问题。因为国内现在的运输条件还不能保证作品完好无损运输,损伤一枝一叶很可能就完全失去商品价值。其次是产量问题。因为都是原创,很难一次提供较多的作品。创作条件也是另外一个限制因素。柳文博说,在日本,由于产业链的发达,可以只管专心创作,园艺材料工具、器皿、植物、装饰品这些素材很容易就能找到。但在国内,置办起创作的家当还真不容易,器皿很多需要订做,高品质的园艺土壤、装饰品等很多都需要进口,植物也需要到处去淘,这样不但成本高,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多。

财富故事篇3

八十年代中期,杨遂胜从中学回到家乡,当时的这位农村青年,与许多青年一样,也曾一度想过“走出去。”他最先想过当兵,想通过当兵走出家乡这块贫瘠的土地,可是由于当兵名额有限而没有走开;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又想过到沿海去闯天下,可是由于家里缺少劳力以及老人和孩子的拖累等多种原因,也没有成行,最后这位青年头脑冷静下来,开始在自己家门口寻找出路。由于家乡位于汉水之滨,土质大部分属于沙土,而且荒山荒滩居多,于是利用这些土质和地形,这位“青年农民”先是摸索种西瓜,花生等经济作物,但收效不明显,后又尝试种植葡萄、盖大棚栽草莓,效果仍不明显,但是通过对种植的摸索,这位青年逐渐对林果种植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钻研林果栽培嫁接知识。

一次,他与他的父亲在家拉闲话,他父亲说,自己家院子里的一棵桃树,是本地的一个优良品种,现在几乎濒临灭绝了,要是死了可真是让人心痛。听了父亲的话,这位勤于思索的后生心想:是呀,自己院子里的那棵桃树,每年结出的果实确实很大很甜呀,现在国家支持发家致富,这种大仙桃拿到市场上去,肯定大受欢迎的,何不尝试着把这种桃子嫁接出来发展成产业呢?这一“灵感”的闪现,让这位青年顿时兴奋起来。由于自己不太懂种桃技术,又不懂嫁接知识,杨遂胜迅速到书店买回了一大堆相关书籍,开始一门心思地“啃”起来。此后,他利用从书本上学来的新知识,开始从他家那棵“大仙桃”树上取枝,尝试着嫁接起来,没想到,当年还真的成活了十二棵树苗,他兴奋异常,像照看孩子一样精心养护着这些幼苗,待这些“孩子”两年后挂果时,果然结出了很大的桃子。果实一成熟,由于味美、个大,不等拿到市场上就被上门的商贩抢购一空。

第一步的成功让杨遂胜信心大增,他一下承包了30亩荒滩,开始从这些大仙桃树上大量取枝进行育苗栽培,扩大种植面积。在一边“繁衍”这些优质品种的同时,他又先后找到本地和华中农业大学科研所的果树专家多次请教,对桃树再度进行改良,最终使这棵桃树的“后代”果实越长越大,品质越长越优(在杨遂胜的这些桃树上,最大的桃子曾经达到过一斤二两一个,目前普通桃每个也在六两上下)。1993年,经华中农业大学十二位专家教授鉴定,一致认定杨遂胜嫁接的这些大仙桃属于湖北不可多得的中早熟优质桃品种,具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从此,杨遂胜更加坚定了发展水果产业的信心。他多方筹借资金,又一次性买断了附近荒滩300亩,开始更大面积的种植他的大仙桃。一通百通,在种植桃子的基础上,到90年代中后期,又开始扩展培植优质梨产业。2000年以后,正式成立了果品有限公司。

随着生意的越来越大,单靠自己的种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位农民企业家便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反哺周围的农民。在老河口市总商会的引导下,他先成立了一个以发展果品业为主的基层商会,吸收周围农户为会员,然后免费培训这些“会员”农户,并为“会员”们提供他培植的果树苗,发动大家都来种植他的这种桃树,然后再全部回收会员农户的果品。这一招实际是把会员农户间接变成了自己果品公司的“员工,”让“员工们”为自己生产果品,自己则一心一意开发市场。如此以来,不仅农户们得到了很大实惠,而且杨遂胜也从农户们那里得到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走出了一条典型的“公司+协会+农户”的双赢道路。目前这位农民企业家通过林果这一产业,一共网罗一万八千余户农户,辐射果业种植面积达8.56万余亩,多年来已让560多户昔日的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成了名副其实的科技致富带头人。

2005年5月,由于他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巨大贡献,杨遂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光荣出席了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财富故事篇4

那天——1998年8月18日,是一个我永生难忘的日子。

那天,我开上出租还不到一个月。凌晨1点多,一个中年男人在市郊上了车,要去腾龙公司,我认出,他就是本地有名的民企腾龙公司的老伴崔建国先生。我只在电视上见过他,而今,他却就坐在我的车上!我觉得有点荣幸。

一路无话。车子平稳地停在公司宏大的办公楼前。那老板付了车费,下了车。

当下一位乘客上车的时候,我听到一句话:“咦,车上怎么还有个包?”

我回头一看,啊!一个黑色的提包就横卧在后排座位上。

“你把包给我,我会联系失主的。”我对那位乘客说道。我再没接客,一路把车开回了家。

回到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打开了那个小包。里面的结果让我深吸一口气:花花绿绿的各国钞票装了一厚沓,还有一堆证件和机密文件。

我的心颤栗起来。一个可怕的念头闪现出来:独吞。我竭力控制这想法,但这思想却愈演愈烈。

第二天白天,电视上登出了寻物启事。我到底该怎么办?我下了决心:离开这座城市。凭这些钱,够在他乡生活不少年了。

正当我收拾行李时,我的母亲突然来到我的房间。她的表情看起来很祥和。

“你决定要走?”她问。她是知道这件事的。

我低着头,没说话,接着把衣服装到袋子里。

“难道,你就只想着这十几万?难道,你为了这十几万,连将来的几百万、几千万,连你的前途,都不要了么?”母亲缓缓地说着。我一怔。

“人人都喜欢钱,但拿着不该拿的钱,你难道能安心吗?你这样做划得着吗?”母亲顿住了。

“妈……我去……把钱还给人家。”

当我从腾龙公司董事长办公室走出来的时候,刚才的一句话仍令我兴奋不已:“你这样的人,我们公司正需要。如果你愿意,明天就来上班吧。”

现在,八年之后,坐在腾龙公司董事长的位置上,我拥有了当年几十倍的财富。但在我心中,母亲当年作出的选择,才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啊……

财富故事篇5

以中央电视台《财富故事会》、江西卫视《传奇故事》为代表的故事类电视栏目群的兴起,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

故事类节目的类型

为便于梳理和研究分析,笔者将故事类电视栏目按不同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型:

以故事讲述的主体来分,有名人故事、准名人故事、百姓故事和边缘人物故事。

以关注的题材分,有以重庆卫视《拍案说法》为代表的法制故事,以中央电视台《财富故事会》为代表的财富故事,以湖南电视台《真情》为代表的情感故事,以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为代表的探秘故事。

以表现形式分,有如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的演播室访谈式,如中央电视台《讲述》的口述体式,如重庆卫视《雾都夜话》的电视剧式,如湖南卫视《变形记》的真人秀式,如江西卫视《传奇故事》的“主持人讲述+短片”式,以及大部分栏目所采取的人物专题类形式。

按节目功能来分,有利用名人示范效应的励志类,满足人们好奇心理和偷窥欲的猎奇类,具有情感安抚作用的情感类,满足求知引发智慧的启迪类。

故事类节目的低俗化倾向

讲故事只是电视节目制作与传播的一种手法和技巧,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如果过度强调和“开发”节目的故事性,势必就会走向低俗化。目前,有些栏目为了片面追求节目的收视率,已出现如下低俗化倾向:

1、歌功颂德型

有些栏目受创收指标的压力和利益的驱使,把栏目内容当成了摇钱树,为赞助企业树碑立传,任由故事主人公去吹嘘。

2、故弄玄虚型

有的栏目频频关注怪病、特异功能、奇特的自然现象等题材。而且这类节目还常常利用怪异音效和视觉特技,将本来很容易说清的事情描绘得悬乎其悬、神秘莫测。科学的探索成了“伪科学”的温床。

3、胡编乱造型

这类节目为制造悬念,现场制假,故事虚构,情节捏造,将故事人物的话断章取义。

4、娱乐搞笑型

以八卦搞笑的方式讲出来的故事,观众往往会一笑了之。

5、题材边缘型

这类节目经常关注凶杀暴力、色情、同性恋、吸毒、艾滋病等边缘化题材,或者打球。

故事类节目发展探析

媒体是个过滤器和放大器,主流媒体应该体现主流的价值观,让主流文化笑起来!片面追求节目收视率,就像杀鸡取卵,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低俗化带来的收视率是栏目衰败之源。而通过雅俗共赏的高品质内容积累的影响力,才是栏目得以长期发展的支撑与动力。

1、提升技术含量,控制质量标准

最会讲故事的好莱坞电影有模式化的技术标准,如多长时间主要人物必须要出场,多长时间要出现第一次高潮,每隔多长时间一定要出现刺激观众视觉或听觉的元素等等。电视栏目作为一种工业化流水线作业的产品,要保证其播出节目质量的稳定性,也需要通过摸索与“实验”,制定出一整套具有操作性的技术标准。

以中央电视台《财富故事会》为例。其通过两年多的探索,总结、提炼出了一套技术标准。栏目宣传词也从整体上指明了节目的诉求――“看个门道,寻个说道,听个味道,讲故事当然要讲个筋道。说不尽的财富故事,品不完的人生百味”。节目故事人物的选取标准为“命运要有大落差,即曲折的人生经历健康的财富观善于表达”。节目的开头以人物命运的最大人生拐点为故事的切入点。节目对人物故事展开的操作标准为,故事人物在某年某月某日发生的事给他印象最深,就从这一点着手,再往前、往后延伸,从而打开人物的内心世界。它讲述的是人物故事的“横断面”、“断代史”,而不是记流水账式的“编年史”。故事的表述方式为“一波三折、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同时,《财富故事会》在节目制作流程和日常管理方面也总结出了一系列技术标准。

2、挖掘人物新矿,形成故事源头

从故事的挖掘来讲,许多被媒体多次报道与访谈过的名人已是过度开发的贫矿,他们在不同的栏目重复说着相同的故事。《财富故事会》选择的故事人物,都不是“炒现饭”、“背故事”的全国性大名人,而是在某个区域或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准名人”,他们的故事矿藏被大众媒体挖掘得少,还是一座座丰厚的新矿。从营销传播角度讲,最高明的方式就是制造值得其他媒体不断去跟踪、转载与引用的新闻源。《财富故事会》从“准名人”身上挖掘出来的个性化财富故事,完全有可能成为其他媒体跟踪、转载与引用的故事源头。

3、丰富表现手法,增强故事“磁性”

在表达方式上,故事类节目可尝试以下方法:

多维法则。可向电视剧学习编辑剪辑技巧,变单一线索叙述方式为两三条线索叙述方式,不同人物的故事交叉进行,即主人公的故事讲到矛盾冲突处,j戛然而止,留下悬念,开始讲另外关联人物的故事,等此人故事发展到一定冲突程度,又回过头来接着讲主人公的事态进展。如此剪辑,节目节奏感觉会明显加快。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国内的故事类电视节目剪辑得太“干净”和太合乎逻辑,主人公讲话连一句磕巴和停顿的“瑕疵”都没有;另一方面,节目制作人员太低估了观众的智商,凡事交代得清清楚楚,一点不漏,故事情节跳跃性不够导致节奏拖沓。

质疑法则。节目从疑问开始,这样容易与受众在接受新信息时的逆向思维合上拍。然后,主持人再带领受众随着人物故事的纵深发展一步步探索事情的真相。主持人在讲故事时要给受众以现在进行时态的感觉,而非过去时的感觉,这样容易将受众的心紧紧锁住。

反差法则。如湖南卫视《变形记》,将贫困山区孩子与富裕都市孩子互换生活空间,把人物放到具有巨大反差的环境里,故事冲突性会加大。

原生态法则。在镜头面前,人都会有种自然的反应,会下意识去隐盖弱点,展示优点。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往往是经过自我意识过滤了的人物。为什么偷拍的原生态镜头,人们具有极大的兴趣,因为是客观真实发生的,是没有经过任何干扰和工业加工的。如果能捕捉到人物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这将大大增强节目中故事的感染力。

当然,故事类节目还有很多表现技巧,如借鉴章回体小说、评书等形式特殊音效的适宜运用与视觉的间隔刺激,打破观众的收视疲劳;系列故事节目集约播出,产生手榴弹捆绑效应,形成话题共振等等。

4、通过活动,提升栏目综合影响力

节目质量达到一定的稳定水准时,栏目可以腾出一部分精力通过举办活动来迅速提升自身的影响力,节目活动化,活动节目化。《财富故事会》将电视节目和线下活动视作栏目的两翼。2006年八九月份该栏目推出的“财富新观念”电视活动由三大块组成:一是“财富手拉手”的帮扶行动,鼓励强势企业带动弱势群体一起共同创造财富;二是与一家专业的调查公司合作,举行“财富新观念调查活动’,把很多人对财富新认识的调查数据向社会公布三是在2006年12月份首批农民工的财富观调查。《财富故事会》线下活动对节目收视的拉升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财富新概念”活动开始之前节目平均收视率只有0.16,到2007年第一季度“财富新观念”活动之后,节目收视率已经提升到了0.23。

制片人唐琳认为,《财富故事会》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建立新财富俱乐部,将产业进行上下延伸。新财富俱乐部成立后,会为今后做“财富手拉手”、“财富新观念”的巡演等各种各样的社会公益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财富故事会》聚合的资源是中国优秀的财富精英阶层,以前节目一播完与节目嘉宾的联络就算告一段落,现在有了新财富俱乐部,大家就有了时常联络和交流的平台,企业家间可以相互激发,同时通过媒体优势,机构优势、企业家优势将资源整合与盘活。该栏目还要将新财富俱乐部与著名商学院合作,将各自搭建到一个产业链条上。通过活动与俱乐部的建设,把栏目“追求美、追求真、追求善”的价值观和追求新财富价值观的企业拧到一起来。同时,《财富故事会》已放眼全球,2007年8月开始实施海外财富之旅。栏目计划每周推出一档关注海外财富的节目,先启动的是非洲、俄罗斯、东欧财富之旅,接下来还将视线延伸到南美等等。

《财富故事会》立足于电视,但是又不囿于电视。栏目已与网络、报刊、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形成了广泛共赢的合作。

财富故事篇6

关键词:电视经济类专题 故事化叙事 特征 动因 局限性

当下电视经济类节目的发展呈现两大趋势:一个是以碎片化的消息报道为主的资讯节目,另一个是突出人物经历、故事情节的专题类节目。

本文以央视财经频道《理财在线》栏目,为主要样本研究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叙事现象。《理财在线》央视财经频道推出的一档介绍百姓理财、投资致富故事的日播节目,2009年9月14日开播,时长近30分钟。总体上看,这档栏目很好地将“讲故事”的方式运用于经济节目的制作中。

一、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故事化叙事界定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是从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开始的。故事化手法制作新闻,使电视新闻报道显现了勃勃生机,迅速成为各媒体的新宠。在电视经济类节目中,节目选题通常具有理性、要求精确的特征,如果就事论事地叙述,会使节目显得枯燥无味,而节目时长在半小时左右的经济类专题节目中,如果也采用资讯节目那样言简意赅的叙事形式,则会使节目缺乏吸引力与趣味性,难以吸引观众。因而,在完成必要信息介绍的同时,经济类专题节目的叙事者必须考虑如何把节目叙述得生动、有趣。因而,“故事化叙事”被引入经济类专题节目的制作之中。

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人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Www.133229.coM”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叙事与华尔街日报体在理念上有一定相似性,“华尔街日报体”,是指《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其行文特点是从某一独特的具体事例、人物故事、场景、细节写起,经过过渡段落,进人新闻主体部分,叙述完毕以后又回到开头的事例,有时也用总结、悬念等方式结尾。这种写法有利于从小处落笔,向大处开拓,引导读者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地了解新闻事实,所以颇受欢迎。总体上看,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叙事是一种在节目中突出个性鲜明的人物、营造跌宕起伏的情节,强调悬念设置的叙事方式。

二、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故事化叙事的特征

1.节目注重突出典型人物

在经济资讯类节目中,叙事空间有限,报道通常只用简短的陈述把核心事实交代清楚便可,对于新闻涉及的人物无法进行过多关注,但在篇幅较大的专题节目中,人物就成为承载故事的载体,是构成单期节目个性和可视性的关键。

电视经济类节目中的人物比较集中,一期节目通常就围绕一至两名核心人物展开。《理财在线》是一档讲述百姓致富故事的专题栏目,每期都会向观众讲述一个生动的民间致富故事,如辽宁宽甸县马玉珠养殖林蛙的故事、云南富民县鸵鸟养殖户杨俊洪的故事、广西南宁横县养蛇专业户黄光珍的故事等等。该栏目的节目叙事模式相对稳定,节目由主持人外景采访致富故事主人公,受访对象不仅是已经致富的人物,并且通常有着坎坷的经历和执着的精神与追求。

在经济类专题节目中,人的活动通常被放在重要的位置。节目既注重报道经济活动,又同时写人,融人的活动、人的思想、人的喜怒哀乐于一体,从而经济类专题节目具有人格化、具体化的特征。其强调让人物的活动成为故事的主导内容,读者看到的是一幕幕人物情节剧,是有血有肉的人物的经济活动。报道中尽量引用人物的原话,写明人物的真实姓名,让有名有姓的人物现身说法,而不出现“他们一致认为”、“大家都表示”之类似是而非的新闻八股,信奉“没有直接引语,是新闻文风的癌症。”

2.节目所报道的事件与经济相关,包括投资理财、致富故事等

《理财在线》注重反映百姓的致富经历,讲述致富故事,每期节目都讲述一个生动的致富故事,展现一到两位创业致富中的人物,用鲜活的案例向观众展示节目主人公的致富经验和执着追求。

3.注重设置情境或进行特定情境的展示

在一期题为《养大鱼赚大钱》的节目中,当主持人兼外景记者李晓东在鸭绿江上养鱼的网箱前抱着体型硕大的鲤鱼感叹时,鲤鱼蹦跳着从他手中滑入水里,他搞怪地说:没关系。还有,弟兄们,起!紧接着围在网箱周围的工人把网箱往上收起的时候,成千上万条5斤重的大鲤鱼纷纷越出水面,那场景真的是蔚为壮观。连主持人都一时语塞:这个场面,这个,这个场面太壮观了!这样的场景同样也会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当然,类似的场景虽有一定“导演”的成分在其中,却也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4.讲求叙事技巧,注重讲述各种令观者屏气凝神、唏嘘不止的人物遭遇,强调悬念设置

讲求叙事技巧,倒叙、插叙的叙事手法常常使用。如《毒蛇成就致富梦》这期节目,就在记者与黄光珍见面之后,利用倒叙的方法介绍曾经是水库灌溉员的黄老先生与毒蛇结缘的故事、他被毒蛇咬伤的经历以及如何服用自己配制的药治疗毒蛇咬伤的故事。

在电视经济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叙事中,细节的展示与叙述也是常用的手法。当然,对于细节的挖掘,需要节目摄制者花费很多精力,记者必须亲临现场,充分调动对细节的观察能力和捕捉能力,才可能发现有价值的细节。在《毒蛇成就致富梦》这期节目中,摄制者就注重展现一些罕见的细节,如特别呈现了二十年前黄老先生被毒蛇咬伤后留在掌上的伤痕。

节目中悬念的设置也起到吊观众“胃口”的作用。以《理财在线》之《千足蜈蚣带来千万财》这期节目为例,无论是在演播室主持人对于这种“小动物”的介绍过程中,还是出镜记者一开始的叙述中,都没有直接点明这种奇特的“小动物”到底是什么,直到记者拿着手电神秘地引领观众进入黑暗的房间之后,镜头才把满地爬走的蜈蚣展现出来。

5.注重节目情节、节奏上的起伏变化,而不平铺直叙

央视财经频道《理财在线》栏目每期节目介绍一个致富故事,致富的主人公都是曾经认准了一个项目或者产业,并且倾其所有投入其中,坚持很多年,才最终获得成功的。节目在具体叙述中,并没有仅仅把重点放在他们的项目规模、经济效益、利润、回报等问题上,而是更加注重故事主人公在其创业过程的各种经历,其中既有“波峰”,也有人生和事业的“低谷”。不少节目的情节线索,往往是在故事主人公取得一定成绩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当头一棒,常常是发现一个好项目,义无反顾地投入,获得一定的成绩,突遇不测,坚持,多方求助,攻克难关,继续发展,又遇棘手问题,出现转机…节目往往就是以这样的逻辑向前推进的,构成一种一波三折的情节线索,最终故事主人公克服艰难困苦,取得成功。

6.情与理并重

在《千足蜈蚣千万财》这期节目中,当说到故事主人公当了几年汽车改装厂副厂长的罗永林把工作辞掉,但在自己创业之初,项目遇挫,家庭里的一些亲戚朋友,他都觉得无法面对,包括他的父亲都骂他。1994年,当他养鸽子赔了十三万时,家里人对他彻底失望,父亲都不理他了。家里不理解,钱没法还,他极其的无奈与痛苦。他把这些事默默放在心里,自己承受。这些都是从感性、情感的角度去叙述的,但当说到为蜈蚣建造立体的窝时,却通过罗永林的叙述进行了科学的解释。而节目最后的评论,“说到罗永林这个人,凡是他认准的事情,不管亲戚朋友如何反对,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是自己闷着头一直走到底。其实在创业之初还真是需要这样一种一根筋的精神。认准了路就坚持到底,总会有收获的时候,即便是失败了,也不后悔。”则又是从感性角度去做的归结。

三、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故事化叙事的动因

1、软化经济节目,增加可视性,使经济报道视觉化、形象化。由于经济类的报道通常会涉及到一些商业理念、数据等问题,故事化叙事是出于增加电视经济报道可视性的考虑,是增加节目可看性的路径。

2、故事化叙事可以让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做到人物精彩、故事好看、结构清晰和表述生动。故事化叙事比宏观层面的报道要生动、具体、鲜活,更容易为大众喜闻乐见。

3、提高节目收视率的需要。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叙事融入了记者现场调查、访谈与口述历史的电视节目叙述形式,既有常人难得一见的场景展现,也有不同寻常的创业故事的回顾。这些叙述手法和策略,是在传媒竞争日趋剧烈,类似栏目和报道剧增的媒介生态环境中,栏目适应普通大众的层次和需求,赢得观众青睐,获得高收视率的必然选择。

四、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故事化叙事的局限

1、容易使所传达的信息停留于一般化层面,缺少对经济领域相关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与一般社会新闻不同的是,一旦财经新闻失实,如果受众根据新闻故事里的经营理念或各种数据做出经济判断,实施经济行为,将会导致亏损乃至破产等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当故事化叙事把电视经济节目打造得富有可视性的同时,却也培植了潜在的隐忧。

2、使节目具有更多“猎奇”色彩,虽然增加了吸引力,却缺乏普遍意义和代表性。以《理财在线》为例,其每期介绍一位致富创业的成功人物,有养蛇的、养蝎子的,这些人物尽管成功了,但其成功模式是难以复制的。因而,运用讲故事方式报道经济新闻,应避免报道的媚俗化、娱乐化,也要注意避免故事缺乏专业水准,局限于个案,缺乏典型性和普遍性。

3、对观众的感性刺激突出,而理性的启发与教育却有限。所以,在节目中必须对观众进行科学、理性地提醒和建议,如《养大鱼赚大钱》这期节目,就在节目的最后提醒观众:网箱养鱼,在我们国家很多地方都有,但在鸭绿江上真正做成的罗英波是第一人,这其中有很多艰难困苦,真的是不足为外人道,我们也为罗英波的成功总结了两点,第一就是利用好当地的资源,第二就是发挥好自身的优势,我觉得这一点可以给很多有志于创业的朋友做一个提示。晟后,还得送给您两句话,那就是养殖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样以来,也体现出媒体的社会责任。

财富故事篇7

八十年代,所谓的财富人群的代表称呼是“万元户”,而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十分简单――现金、银行存款,最多还有点国库券。绝大部分家庭值得炫耀的所谓“三大件”,不过是电视、手表和自行车。

今天,家用电器早已普及,家用汽车早不是啥值得炫耀的财富,中国家庭资产负债表前所未有的复杂――现金、存款、记账式国债、各类银行理财产品、住房、私家车,股票、基金、黄金、古玩,艺术品,而房屋贷款、消费信贷也已经司空见惯。不夸张地说,过去三十年中国家庭经历了一场“财富大爆炸”,中国人从来没有拥有过如此之多的财富!

但是,伴随着财富的积累,贫富差距却在不断加大,人们感觉到越来越大的财富压力,以至于很多朋友最近都在抱怨“自己变得越来越贫穷”。难道中国真到了财富“零和游戏”的阶段?普通大众真的面临财富缩水?所谓的中国财富故事真的会昙花一现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还远没有结束,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才刚刚开始,中国财富故事正在逐渐走向高潮。改变的并不是财富积累的速度,而是财富积累的方式。作为普通投资者,改变不了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只能去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融入新的财富模式。

温故而知新!回顾过去三十年的财富积累历史,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财富成长模式,从最早的个体户商贩到利用二元经济价格差,从股市第一桶金的“杨百万”到互联网泡沫里的知识新贵,从夹缝中成长的民营经济到一掷千金的房地产巨贾,从几起几落的海南地产到外向型出口的血汗工厂,中国经济这三十年经历的真实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刻反思。

顺应时代者富!把握机会者富!这已经是被中国大众认可和接受的事实,但是社会上为什么又弥漫着“财富危机感”呢?我觉得这里有着深层次的经济学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首先,“知识溢价”在降低,取而代之的是“知识失业”。改革开放初期,曾经流行过一句话,“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经历三十年改革开放,知识分子的收入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现在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早已不是啥稀有人才,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找不到期待的工作。中国正在经历“发展经济学”中论述的“知识失业”阶段,对于普通人来讲,仅仅靠寒窗苦读、金榜题名而改变命运,越来越难了。

其次,“制度溢价”逐渐消失,产业结构完善导致竞争更加规范。说白了,中国的市场经济产业结构已经逐渐成熟,制度上可钻的“空子”越来越少了。回首三十年,传统产业市场化过程中,产权结构改革造就了很多勇于冒险的富翁,而大量新兴产业、特别是外向型的产业,又给了“草根创业者”以机会。现在政府提出建立“和谐社会”,在经济学上就是从提高“生产效率”为单一目标,转向兼顾“分配公平”。

同时,金融深化程度加剧“马太效应”,财富管理创造新的财富。所谓“马太效应”,是指社会经济中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逐渐积累的财富,使得货币积累飞速增加,经济学上称之为“金融深化程度”加剧,或者叫“货币乘数”上升,加剧了“马太效应”。股市、楼市,普通大众依靠劳动积攒的金钱,不自觉地聚集到少数掌握资本的人群手中,加剧了贫富分化。

财富故事篇8

本书作者威廉.伯恩斯坦是一位神经病学家,并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历史学家,更不是政治家,但这本《财富的诞生》却几乎与他自己从事的行业无关,而是一部既轻松又严肃的财富增长史。与那些枯燥冗长的经济学书籍相比,作者并没有用干巴巴的数据去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是不停地给读者讲述关于财富背后的故事。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故事,完成一些对国家地域、文化历史、政治机器以及科技发展关联的分析,最终指向作者的大命题:现代世界经济的诞生与走向。

伯恩斯坦勾勒出了一个宏伟的地图,也就是有史以来人类经济增长的曲线。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为什么在历史上的某个阶段,人类经济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为什么经历了战争,经济却反而恢复到新的高度,为什么一些国家那么富有而有些却那么贫穷。伯恩斯坦试图为我们揭示引发这一伟大的经济腾飞的文化和历史因素,探讨富裕与民生、国民幸福之间的关系。

伯恩斯坦提出四大要素或称四种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可靠的财产权、科学理性主义、现代资本市场、交通与通信技术。只有当这四个要素全部具备后,一个国家才能繁荣起来。这四大因素的作用,贯穿在整书的每个角落。但是伯恩斯坦主要把它们放在第一部分进行了淋漓尽致地阐述。他利用了很多新的数据,与一些令人信服的故事,确定经济增长在沉睡了1000多年后重新迸发出活力的时间与地点。

威廉.伯恩斯坦认为,财产权在当今时代空前被重视,财产权的安全性追求,足以区分国家贫富与经济发展的快慢。在一些国家,尽管科学理性,有充足的资本,也有便利的交通与通信技术,由于完全剥夺了公民的财产权和个人自由权利,带来的是毁灭性的后果。

对于资本的力量以及交通、通信对财富的影响,伯恩斯坦进行了很多思考。他并没有得出四大因素哪一个最重要的结论,而是反复强调他们的重要性,用作者的话说,这是“面粉、糖、发酵粉和鸡蛋在作为蛋糕原料时的重要性一样”,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

第二部分显得略为沉重,伯恩斯坦把“国家”作为标题,来讲述不用文化、政治与宗教之间的关系,讲述穷国与富国之间差距的原因。他撷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来展示自己的观点,不过还是可以看出,他是以欧洲为主的,对亚非等国家分析笔墨较少。尽管也没有提到德国早期的发展与战后的复苏,没有提到南非贫困的原因,还是结构上提供了一个适用于大部分国家的框架,也给读者了一些启发,甚至是画出了方向标。

这个从16世纪荷兰经济开始着墨的第二部分,充斥着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财富与暴力、文明与落后、理性与狂热,武力征服与商业发展等等元素,伯恩斯坦似乎对国家的描述鲜有正面语句,但他毫不怀疑国家经济的失败与成功中,传统文化与统治阶级、国家机器的作用。这些看似沉重而无趣的话题,在伯恩斯坦笔下化成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历史故事。

书的最后一部分,伯恩斯坦开始探讨财富的走向与意义。这里,他认为金钱买不来幸福,但是却能影响政治。他分析过去500年财富、征服和影响力之间的复杂关系与处境,尤其是当今世界美国不断加强霸权后的情形。

上一篇:培训班开班主持词范文 下一篇: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