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作文常用句型范文

时间:2023-10-15 16:52:02

四级作文常用句型

四级作文常用句型篇1

论文摘要:英语写作是衡量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学生自身平时的刻苦训练,而且需要社会、学校和老师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文章重点就大学英语四级写作的充实性原则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大学英语写作是一种语言技能,是衡量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对写作的重要性还不够重视,写作成为学生英语技能中最薄弱的环节。作文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卷面成绩,针对这种现象,许多专家、学者从各方面找原因。笔者从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寻找原因,探索其对策,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书面交际的目的。

1我国大学英语写作现状

我国大学生过多地把精力放在听力和阅读能力的训练上,而忽略了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写作始终是学生的难点,从全世界的雅思考试成绩来看,中国考生的写作成绩一直处于世界最低的水平。

2大学四级写作的要求和规定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4颁布了最新版的《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并对专业四级写作做了如下要求和规定:(1)测试目的:按照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检查学生在基础阶段末期的英语写作能力。(2)题型:主观试题,分为Section A和Section B两个部分。(3)测试要求: a.作文。b.写便条。考试时间10分钟。为了帮助学生在写作时达到上述要求,笔者将充实性原则引入英语专业四级写作中。

3四级写作的充实性原则

首先,教师可通过分析和教授学生大学四六级作文应试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和增加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只要将教师教授的写作技巧和策略联系实践、合理科学的改进,作文水平一定可以提高。其次,增加词汇量,如何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这个问题似乎太难了,但是如果学生能积累一些无论哪篇作文都可以用上的单词,而且是高级词汇,即所谓的作文上的“万能单词”,学生应该就不会感觉到它的艰难了。例如,在第一段陈述观点时,都出现“如今”,“现在”,“目前”等时间状语,我们可以用“for the time being/currently”将“nowadays”或者“at present”甚至“now”予以替换。在最后一段表示具体做法时,有3篇作文都用了“为了……,应该……”这个句型,很多同学可能都会用“In order to…, should…”,但是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用上同学们在新视野大学英语中已学比较高级的表达法,即:For the sake of…, are supposed to…。 6篇作文都需要表达个人看法,所以我们可以掌握“As far as I’m concerned,/Personally speaking,/For my point of view”将“I think,/in my opinion”甚至“I see”予以替换。几乎所有的话题都需学生表达事物的两面性;因此,具备些关于优点,缺点,好处,问题等的词汇也是很有必要的, benefit, contribute, beneficial, essential, indispensable, detrimental, advantage, merit, disadvantage, demerit, shortcoming,issue,etc.“许多”表达法,通常同学都是用 “many,/a lot of”,而我们学过很多表达‘许多’的词汇,比如,“considerable, numerous, a persity of ”。其实,这个增加词汇量的过程就相当于一个替换过程。在四六级作文选词中,学生有意识地将新学的高级词汇替代初高中的简单词汇,如此一来,就解决了词汇匮乏,英语水平低下的问题了。

转贴于

最后,句型是否多样化。由于受中式思维的影响,同学们经常在组织句子的时候习惯用,‘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显然,如果12个句子都用这种单一结构,评卷老师会产生学生句型匮乏的印象。因此,我们要从句型多样化的目标着手,以下八大句型为参考给句子润色和修饰。第一,在英语的表达中,被动语态的表达很常见,故我们也可在这12个句子中用被动语态来表达,显得地道和专业,也不会让老师觉得学生的英语chinglish的印象了。如果同学还觉得用被动语态表达有困难,那么可将自己写好的一个主动句子用be done的结构改写为被动句子。第二个推荐句型,用it’s +adj. for sb. to do sth. 的句型,刚好可以把前面比较高级的形容词用上。第三,同谓语从句,We can’t deny the fact that… /It’s go beyond doubt that /There is no doubt that 第四: 强调句,区分一个句子是否是强调句,应将it’s …who/that去掉,句子的结构仍是完整的。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在一个陈述句里加上上面的结构就变成了强调句,而且不影响原来的句子。第五,定语从句的使用。如果可以用到谚语的话,还可以用以下结构:As an old saying goes, we should seize every chance before it pulls away from us.(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最后,倒装句,宾语从句等也可以选择性使用。

4结束语

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要想在四级考试中作文取得高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经过教师和学生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才能获得。如果学生们在平时多下功夫,在日常的学习中努力积累知识,多学多练打下牢固的基础,在考试中讲究写作技巧,正如一句英语言语所讲:Practice makes perfect. 考生一定能够发挥出水平,润色出高质量高分数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祁寿华,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四级作文常用句型篇2

一、概述反拨作用理论

大学英语四级是一种语言考试,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通常是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直接的影响。反拨作用通常是指语言考试对教学发挥作用,语言测试的结果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及教师,甚至是对教学的体制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反拨作用分为积极的作用和消极的作用。区分大学四级对大学教学的反拨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是通过教学内容是否与考试内容相匹配来进行的。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符合大学四级的要求时,大学四级的考试则发挥了积极的反拨作用,当大学教学内容与大学四级的翻译考试题型有着较大的差异时,其发挥的作用则为消极的反拨作用。此外,反拨作用是通过对参与者、机制、模式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二、当前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一)翻译题型无法指导教学

当前大学教学中并没有重视翻译题型的变化以及翻译题型对当前教学产生的影响。通常大学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词汇、语法等内容,另外一些加深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掌握固定搭配,结合部分句子、文章来进行学习。大学英语教学中并没有将翻译题型的考试单独拿出来作为锻炼的项目。大学四六级改革之前,翻?g题型的分数占比较少,并没有受到当前大学的重视。尽管部分高校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大学考试的提纲作为教学计划的安排的参考,但是众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是重视学生词汇量的扩充,忽视了翻译题型的特点,忽视了翻译的技巧,因此,当前的大学四级翻译的题型并不能对当前大学教学产生指导作用。

(二)大学翻译教学内容少

大学的英语教材中并没有针对翻译题型设置的专业内容,众多的大学课本单元题型中涉及到了翻译题,但是并没有作为重点内容出现,仅仅是孤立的句子练习,没有将段落整体的翻译落实在课本当中。大学四级翻译题型中包括单词、句型、上下文含义等各个方面的考试,但是在大学教材当中将单词与句型都展示出来,没有将上下文的翻译练习作为重点内容,无法锻炼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会缺乏整体翻译的能力以及整体翻译的意识,最终导致了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不知所措,甚至是翻译的语意不符合标准含义。教材中忽视了翻译题型的联系,从而导致了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忽视了翻译能力的提高,学生仅仅在备战考试的过程中无法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不重视翻译教学

一些教师认为翻译考试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只要学生掌握足够的词汇量以及语法就可以完成翻译考试。但是,翻译考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需要熟悉句型和语境的含义。翻译考试对学生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学生需要在汉语与英语语境之间进行转换,学生只有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才能够轻松地完成翻译题型,否则学生需要加大练习才可能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正是由于教师对翻译题型以及翻译要求的掌握不够准确,对翻译题目的认识不够才导致了学生不重视翻译题型的考试,最终使得翻译题型的考试并不能对大学的教学发挥任何的反拨作用,从而使得大学四级考试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缺乏关联性,最终导致了学生的翻译水平以及考试成绩都无法得到提高。

三、大学四级考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

(一)改革教学内容

大学生具备翻译能力必须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主题知识的能力、大幅篇章的能力、文化能力以及语言转换能力。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状况,教师应该改善自己的教学内容,首先让学生明白基础的翻译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认识翻译的重要性。另外,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进行语句的翻译,还需要让学生在篇章中锻炼自己的翻译能力,让学生掌握篇章翻译的方式,增加学生对单词在不同语境中不同含义的认识,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练习不同的翻译技巧。另外,翻译中涉及到较多的文化知识,学生需要适当地了解英文国家的文化以及思想,了解文化对翻译题型产生的影响,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翻译题型的要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锻炼学生的词汇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英文的表达习惯,英语基本功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语句。

(二)改革教学方法

多数的教学课堂中都是采取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练习自己的英语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教师需要注意将讲解单词转变为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单位的含义,让学生具体地认识到不同语句中的同一单词有着较大的区别,所以不能够局限在单词的词语翻译当中。此外,教师应该将翻译经典当中的语句单独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赏析对比,让学生了解其中的翻译的技巧,让学生可以从经典翻译中学习翻译的技巧。另外,教师需要让学生多多阅读外国名著,同时结合经典的译文来进行分析,能够让同一句翻译多种不同的翻译方式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可以不断地掌握较为优秀的翻译方式。最后,学生准备大学四级的考试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学生应该小组练习的方式来共同分析四级考试真题中的翻译题型,从而借鉴他们的优秀翻译的方式。

四、结语

四级作文常用句型篇3

关键词: 四六级翻译新题型 文化词汇 翻译策略

一、引言

全国大学英语考试(CET)是由教育部主持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英语等级考试,分为四级和六级。四六级考试近年来历经多次改革,近期最瞩目的一次正是2013年12月起开始实施的试题结构及题型调整。调整后,四六级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相同。新题型共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听力部分,二是长篇阅读部分,三是翻译部分。本文重点探讨翻译新题型。从试卷结构上看,翻译部分现占分值比例为15%,考试时间为30分钟。新题型将原有的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题型说明部分信息最清晰且最吸引人的是段落汉译英所涉及的内容,即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

广义的文化无所不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文化是历史的,是不同民族所特有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不同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因此,其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二、考查要点分析

根据翻译新题型评分标准,对最高档分数13―15分(满分15分)的要求是:译文准确表达了原文的意思,用词贴切,行文流畅,基本上无语言错误,仅有个别小错。从中可以看出,段落翻译汉译英考查的要点有三:词汇、句型和语法。现结合2013年12月四级样题和真题作分析。

1.词汇

四级翻译样题给出的一段是关于传统文化――剪纸艺术的简介,其中具有典型文化信息的词汇有:剪纸、春节、婚庆和明清时期,剪纸和明清时期两个词组原文已给出相应译文。四篇汉译英真题的话题分别是中国结、中餐、信息技术,以及茶和咖啡,其中体现的文化类词汇有帝王、茶馆、中餐、烹饪、中国结、团聚和辟邪等。可以看出,翻译新题型对文化类词汇比较侧重。

2.句型

四级样题和真题的句型长短句结合,每句话信息量丰富,部分句子需要考生认真构思,译成合适的英文句式。语序的调整是其中最普遍且最重要的汉英翻译方法之一。主动和被动的转换,there be句型的用法等是常见的出错点。

3.语法

只要是以英文呈现的试题,对考生来说就会涉及语法问题。因此,翻译新题型万变不离其宗,英语译文的语法不能出错。常见的语法错误有:(1)名词的可数/不可数及单复数,(2)形容词的原级/比较级/最高级,(3)动词的原形/过去式/过去分词形式,(4)平行结构的使用,(5)时态的选择,(6)主谓一致、性/数/格/人称保持统一,(7)关联词的使用,(8)一个简单句只能有一个谓语。

三、文化词语翻译策略

有些文化负载词汇在中西方语言中都存在,且内涵一致;有些词汇在两种语言中都存在,但是内涵意义不同;还有一些词汇在一种语言中缺失。

1.直译法

直译法针对对应词汇,即在两种文化和语言中对应存在的词汇。比如样题中的“剪纸”、“舞狮”可译为Paper-cutting,Lion-dance,四级真题中的“中国结”译为Chinese knot,“中餐”译为Chinese food或Chinese cuisine,“春节”译为Spring Festival等。直译法是普遍使用的翻译策略,很多饱含中国传统文化信息的词汇都可用直译法处理。“孝道”可译为filial piety,“中药”译为Chinese herbal medicine,“诊脉”译为feel one’s pulse,“儒家文化”译为Confucian culture,“春联”译为Spring couplet,“春秋时期”译为Spring and Autumn Period,“老人节”译为the Elder’s Day,等等。

2.意译法

直译法针对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词汇,直译的结果不为英美读者所理解。意译法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把真正的含义体现出来。如“阴历”译为lunar calendar,“元宵节”译为Lantern Festival,“清明节”译为Tomb-sweeping Day,“端午节”译为Dragon-boat Festival。再如“滥竽充数”可意译为make up the number,而无需解释这则成语的来源。

3.借用法

汉英语言和文化有共通之处。借用法多用于习语类,指借用同义英语习语翻译汉语习语。如用burn one’s boat译“破釜沉舟”,用a drop in the ocean译“沧海一粟”,用gild the lily译“画蛇添足”,用fish in troubled waters译“浑水摸鱼”,等等。

4.音译法

音译法主要针对的是词汇空缺现象,如人名、地名及其他在英语中无对应的词汇,如“风水”、“功夫”、“饺子”、“胡同”、“太极”等,可音译为fengshui,Kongfu,jiaozi,hutong,Tai Chi。此外,很多音译的词汇已经融入日常用语中,如咖啡(coffee),吉普(jeep),沙发(sofa),沙龙(saloon),巧克力(chocolate)和威士忌(whisky)等。

5.综合法

把文化色彩浓厚的汉语词汇译为英文时,提倡灵活变通,达到交流的目的。翻译实践中多为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如富含中国特色的“唐装”一词就有多种翻译方法,其中Tang suit不失为较好的译文,“唐”可以直译,因为西方人士早用“唐人”指中国人(如China Town“唐人街”),而suit是西方通行的服饰,此处就是音译和意译的结合。再如“京剧”译为Being Opera,就是音译和直译的结合。

四、结语

四六级考试新题型中汉译英部分比例的加重及翻译内容对历史、文化词汇的关注,体现了翻译作为文化传播重要途径的意义,指引广大英语学习者对考试侧重点的把握。翻译新题型从句子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难度自然增加,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考生只要做到选词贴切、句子通顺,就可拿到高分。至于文化词汇的英译,可以多关注此类词汇的常用表达方式,结合翻译的几种策略,推而广之,灵活应对。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2]韩志花.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翻译试题情况的调查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4):122-123.

四级作文常用句型篇4

【关键词】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听力课程 反拨作用

自1990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在全国范围实行开始,迄今已走过二十六年历程。作为尺度参照化标准考试,专四考试旨在检查学生在完成两年英语专业课程学习后,能否达到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听力、语法、词汇、阅读、写作水平,因此专四考试改革从侧面反映了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各方面英语能力要求的改变。本研究主要针对历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改革中的听写和听力部分题型变化,分析考试改革背后对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能力要求的变化,以及这些考试变革对英语听力课程教学的反拨作用。

一、历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写与听力题型改革回顾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写与听力题型改革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0年至2004年的}型调整期。在这一时期,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写与听力部分题型处于微调状态,出题的形式和分值都不断地有细微的变动。听力题型在这一阶段为①单句理解。听十组句子选出与每组句子意思相近的十个句子。②对话理解。听十个对话,根据对话后的录音中读出的问题选出相应的答案。③新闻理解。听三则新闻,根据新闻内容选出试卷上相应问题的答案。听力部分的分值一般为30分。而听写题型则变化较大,90年代初期为段落填空、段落听写两种形式,中期和后期则只有段落听写形式,听写部分分值由10分至20分不等,听写题型出现的位置也不断在卷首和卷末两者之中调整。

第二阶段是2005年至2015年题型稳定期。在这个时期,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写与听力的题型和分值相对固定。听写占据卷首,以整个段落听写的形式出现,分值为15分,听力部分分值不变,而题型除了对话理解与新闻理解部分不变,单句理解更改为短文理解,并一直维持该种题型。在这两个阶段,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写准确性均要求较高,而听力题型从第一阶段变化过渡到第二阶段,表明不只要求学生能听懂单句,还要能攫取英语篇章的部分细节信息。

第三阶段是2016年开始题型又出现大幅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为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写段落长度缩短,难度下降,分值降低。而在听力部分题型调整为①讲座提纲填空。听五百单词的英语讲座,补充完整该讲座提纲的内容。②对话理解。听两个对话,根据对话后的录音中读出的问题选择出相应的答案。从这次变革可见,专四考试听写与听力部分的考察焦点已经从考量学生是否能准确听写篇章中的各个单词转移为考查学生是否能概括听力篇章中的主要内容。另外新闻听力从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移除,表明对新闻听力理解不再作要求。

二、听写与听力题型改革对英语听力课程教学的反拨作用

语言测试影响语言教学,而这种影响称为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改革同样也对英语听力课程教学产生反拨作用,且其反拨作用在Watanabe的反拨效应五个维度,表现如下:

首先,反拨作用的具体性。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三个改革阶段都为英语听力课程指明了该课程教学应当包含的听力类型和题型。如,第一阶段听力题型包含了单句、对话、新闻听力理解三种题型,则听力课程也以此为参考,包括并重视这三类题型的训练。第二阶段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改革把单句理解更改为短文理解,听力课程也随之将重点放在短文理解上。

其次,反拨作用的强度。听写与听力改革对听力课程反拨作用的强度取决于该部分在专四考试中所占的分值,即该部分是否对学生专业四级考试合格具有决定性意义。纵观三个阶段的专四考试改革,尽管题型不断地调整,然而听写与听力部分的分值从未曾低于总分值的30%,可见专四听写与听力部分的内容、题型改革对英语听力课程反拨作用的强度较大。

第三,反拨作用的长度。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从1990年开始延续至今,从前两个改革阶段来看,约十年左右会进行一次考纲修订、考试改革,可预计出每次专业四级考试改革对听力课程影响的周期约为十年。

第四,反拨作用的意图。每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改革都意在引导教师和学生关注某项能力锻炼和培养,这是语言测试设计者期望达到的意图,并且这些意图通过改革能够达到。然而改革取消的题型是否代表对应的该项能力无须再培养,教师和学生将如何看待已取消的考试题型,则在语言测试设计者的预计之外。这些预计之外的影响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负面,这就与反拨作用的最后一个维度――性质相关。

最后,反拨作用的性质。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历经多次改革,听写与听力两大部分中某些题型有所增删,某些题型却一直延用。这些变化对听力课程教学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表现为:第一,新题型引入专四考试,促使听力课程加入新的题材和题型,以适应时代要求、学生发展要求。21世纪以来,中外合作扩展到各行各业,中外交流与过往相比更为频繁,交流内容更为复杂,若对学生仅要求其具备英语单句听力理解能力,则无法满足未来中外交流的需要,因而短文听力理解替换单句听力理解成为时代必然要求。此外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与十多年前同年级的学生相比,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若继续以单句听力理解对学生进行考察,则对学生而言要求太低、过于简单,无法对学生形成足够的智力挑战,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听力课程必须应考试要求变化,与时俱进地加入如短文听力理解等新的题材和题型,这是专四改革反拨作用的正面影响。第二,部分旧题型在历经多次专四改革后仍然保留,听力课程授课教师由此能累积大量与该类题型相关的宝贵教学经验和总结出有效的训练方法,极大地提高听力课程的学习效率。以专四段落听写题型为例,该题要求学生听一段短文四遍,并逐词逐句地把所听内容准确写下来。由于该题型从专四考试在全国范围推行起一直延用至今,教师们对如何应对该类题型并提升听写准确率已总结出不少行之有效的训练办法。如,短文录音播放第一遍,学生不必动笔,应集中注意力听懂文章大意。教师应在听力课堂检查学生在第一遍听写后,能否用中文说出每句话的大意。短文录音播放第二、第三遍,学生应尝试背诵所听到的每个小节的内容,并将其默写出来。教师应训练学生的短时记忆力以提高他们背诵内容的准确性。短文录音播放第四遍,学生应该补充听写中漏掉的词或标点符号。这些训练方法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听写水平,从而实现学生整体听力水平的提高。

负面影响表现为:第一,专四考试改革听写与听力部分去除的考试题型却新增出现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造成教师教学困惑。2016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改革,听力部分正式移除新闻听力理解题型,但该种题型却作为新增题型,出现在同年大学英语四级改革后的试卷中。两类全国性英语考试互相矛盾的考试要求引起了师生们对“英语学习者是否必须具备理解英语新闻听力的能力”这一问题的争议。专四测试设计者没有提供增删题型具体的原因和依据,容易让教师和学生错误领会考试的要求和意图。第二,专四考试改革听写与听力考察重点不明,三大题型分值相同,无法区分次重点,导致教师在听力课程上对三种题型的训练采取平均主义来分配训练时间和内容。实际上,中国人与英美人士交流过程中,主要采取日常交际对话交流,而讲座交流等只在个别场合才会出现。听力课程受专四考试改革影响,轻视日常交际对话听力的重要性,造成学生在学习完听力课程后,甚至专四考试通过后,仍无法理解英美人士日常交际对话,也无法与英美人士顺利进行日常交流。教师在听力课堂上,应尽量地使用英美人士真实语言交际情景语料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才能使学生听懂地道的英语对话,消除专四改革反拨作用的负面影响。

总之,专业四级考试改革对听力课程的影响涉及各个方面,教师应正确认识专四考试改革反拨作用的五个维度,积极增强专四考试改革对听力课程的正面影响、减少负面影响,提高英语听力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为民.浅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6):64-70.

[2]陈晓扣.论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40-43.

四级作文常用句型篇5

【关键词】文本类型理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策略

自2013年12月考次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作局部调整,四级考试中翻译题型从原来的句子补充翻译演变为段落翻译。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翻译题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从这两年的翻译真题看,汉语内容均属介绍型。介绍型文本的翻译该如何进行呢,根据文本类型理论,在特定文本中所强调的重点不同,那其语言功能、特点、焦点、翻译目的与方法都会不尽相同。

一、文本类型理论

文本类型理论起源于语言功能论,包括布勒的语言工具模式与雅可布逊的语言功能模式。[3] 历经莱思(Reiss)与纽马克(Newmark)两位翻译家的发展。莱思根据布勒的语言功能论,把文本类型分为三种:信息型(informative)、表情型(expressive)、操作型(operative)。根据莱思的文本类型论,翻译的功能应该优先于对等论的标准。(张美芳,2005:70)。信息型文本语言逻辑性强,翻译时侧重内容,做到简介明了;而表情型文本言语中充满美感,其形式上的需求较高,翻译时要忠实于原作者;操作型文本重感染读者,翻译仿佛是译者与读者的对话,凸显等效功能。莱思在文本类型理论中提到翻译文本类型对翻译方法的限制,但并未对翻译方法进行具体阐释。后来纽马克(Peter Newmark)对经由雅可布逊修改的布勒的功能语言理论,语言的三大功能: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感染功能(vocative function),提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忠于作者、充分表达作者原意称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忠于读者,便于读者接受的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语义翻译的目的是“在目标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准确再现出来”[1],而交际翻译目的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和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1]。

文本类型与文本功能对翻译方法提出了要求。在纽马克的翻译方法中,对重源语的文本采用语义翻译,强调逐字翻译,直译文本,追求忠实效果,包括原句的长度,语义与结构等。结合目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翻译题型要求,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均属于信息型文本,故而在翻译过程中采用语义翻译,侧重信息传递。

二、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策略

(一)词句形式对等

自2013年12月来近三次考试的翻译真题试卷一分别是关于信息技术、核能开发、旅游等话题展开的文本。如2013年12月翻译题:“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正在飞速发展,中国公民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有些学校甚至将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程,对这一现象大家持不同观点。”可直接翻译成 “With full speed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inese citizen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it. Some schools even take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 required course. For this phenomenon,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 ” 从用词、语序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看,译文就是原文的完全再现。专有名词 “信息技术”对应 “Information Technology”,“必修课程”对应 “required course”,语序上也与原文一致,未做调整,但直译不代表就是死译,译文在处理句子关系时充分考虑到英语句子的逻辑性,将形式分散的中文表达用一定的英文技巧组合,如首句“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中国公民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形式上是两套主谓宾,但实际上有着因果关系,所以在译文中用介词短语“with.....”充当原因状语。

(二)转换

2014年12月翻译考题:“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英文“More and more Chinese young people are getting interested in traveling,which is a new trend recently.”语序未变,但英文重逻辑思维,转换成定语从句完成完全避免了翻译的汉语干扰。

2014年6月翻译:“2011年3月日本核电站事故后,中国的核能开发停了下来,终止审批新的核电站,并开展全国性的核安全检查。”其对应英文翻译 “In March 2011,after the accident of Japanese nuclear power station,China stopped its nuclear energy development,with approvals for new nuclear power plants suspended,and national nuclear safety inspection carried out.” 用主动态stop替代原文中核能被开发的被动之意,原文“审批”是动词,转换成名词“approvals”更加服务于整句的需要,后面动词“开展”在英语中则转换了定语身份。

显然这些转换都是在忠实基础上不断将原文信息传递,英语表达着重信息的完整再现,句式整齐,内容详实,是语义翻译的真实写照。

结语

翻译本身是件费力不太好的事,尤其对于翻译工作者而言,翻译方法也绝不是单一的。但是目前大学英语四级翻译考试对学生的要求侧重词汇和基本英语表达习惯。语义翻译对于四级考试的翻译策略有一定提示作用,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力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但最终成效的好坏需要老师重视,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Newmark,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Prentice Hall. 1988a:22

[2] 陈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新思路―从四级翻译新题型要求得到的启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125

四级作文常用句型篇6

关键词:语言输入 汉语疑问句习得 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疑问句在留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极高,对其思维和交际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现代汉语疑问句本体研究和母语习得研究成果非常丰富,相比而言,汉语疑问句的二语习得研究却比较薄弱。在起点相同,教师、教材、课堂内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等因素基本相同的前提下,有的学习者针对疑问句的习得速度较快,而另一些学习者的习得速度则较慢。因此,研究者认为课堂教学因素恐怕难以对上述习得差异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讨留学生课外语言输入的情况与留学生疑问句习得测试分数之间的关系,以期对留学生的汉语疑问句习得提供些许借鉴。

二、第二语言习得的输入与输出理论

(一)三种语言输入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周围环境(周围人的语言)的刺激做出反应的行为,强调外在环境因素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学习者通过对语言刺激的模仿,形成了固定的言语行为模式,通过正面的反馈和纠正得到强化,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语言习惯,在反复操练过程中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

心灵学派认为学习者的内在因素,即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语言学习者不可能接触到所有的语言现象,但是可以产出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句子。贫乏的语言输入只是语言习得的“触发”(trigger)因素而已,学习者是通过内在的语言习得机制习得语言。

“认知互动理论”(cognitive interactionist theory)认为,语言习得是学习者内在加工机制与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在的语言输入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并输入大量的语言信息,第二语言学习者处理这些信息并不是全盘吸收,而是通过自身的语言学习系统对信息进行整合,整合后有用的信息才会发挥作用。(Ellis,1994:243)

(二)输入和输出理论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认为,人类只能以一种方式习得语言,即通过信息的理解或通过“可理解输入”的方式。可理解输入是学习者听到或看到的比他当前状态的语法知识稍微前进一步的语言。通过理解包含“i+1”水平的语言输入,按照自然习得顺序,从目前的习得水平“i”进入下一阶段的习得水平“i+1”。(Krashen,1985)

Long提出了“语言互动假设”,认为双方进行意义的沟通时,母语者为学习者提供的语言输入无论在语言形式还是在话语结构和功能上都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语言形式的调整使语言输入更简单易懂;话语结构和功能的调整是通过询问、重复、确认和解释等方式使语言输入更容易理解。

Swain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设”,认为语言输出在二语水平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或者否定了,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加工不仅仅局限于意义的加工。语言输出迫使学习者必须对语言表达的形式进行加工,只有这样才能使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Swain,1985)

综上所述,Krashen侧重语言输入,Long重视同母语者之间的语言互动,Swain则更关注语言输出。这些学说都鼓励第二语言学习者积极地与目的语国家成员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增加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考察课外语言输入性质的不同(输出主导型/互动主导型/输入主导型)对疑问句习得是否具有显著性影响。

三、研究方法与程序

(一)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考察留学生的课外语言输入情况与汉语疑问句习得之间的关系,探讨留学生汉语四类疑问句的习得水平与课外语言输入对疑问句习得效果有无显著影响,从而为留学生在课外进行有效语言输入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汉语疑问句习得提供些许借鉴。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留学生在课堂外语言输入的交际对象、交流意愿、输入和输出途径、交流机会和场所等,根据语言输入和输出情况的高低将留学生分成三个等级;通过自编疑问句测试题目,对留学生疑问句习得和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对调查问卷和测试题的分数进行统计,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被试的选择

本实验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进入北京语言大学预科学院学习的预科留学生66名,其中,女生35名,男生31名。分别来自塔吉克斯坦、巴拿马、蒙古、加拿大等30个国家。学习汉语的整个时长为10个月,全部具有初级下汉语水平。

(四)实验材料的选择

本实验选取的材料包括课外语言输入情况的问卷调查和疑问句习得测试题。

问卷调查分为汉语版和英语版,共65个题目:第一部分是调查留学生的个人信息;第二部分调查留学生课外交际对象、交际意愿以及交流表现,共20个题目;第三部分主要从听、说、读、看四个方面调查留学生在课外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途径,共17个题目;第四部分调查留学生在不同场合中针对不同的交际对象进行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情况,共28个题目。其中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均采用Likert五级量表标记法。问卷调查信度分析如表1:

以上数据表明问卷本身的信度良好,α系数均在0.7以上,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测试题选用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且常用的四类疑问句进行测试,这四类疑问句分别是特指疑问句、是非疑问句、正反疑问句和选择疑问句。对四类疑问句各设置16个题目,具体题型包括判断题(16个)、选择题(16个)、排序题(16个)、完成句子(16个)四个大题,每题记一分,共64分。测试题的α系数0.607,鉴于本次样本数量有限,该信度系数较为能够被接受,测试题较能反映被试疑问句习得水平。

实验设计

本研究的实验设计为3×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其中课外语言输入情况和性别为两个自变量,其水平分别为3和2,疑问句测试成绩为因变量。根据课外语言输入情况将留学生分成三类,即输出主导型、输入主导型、互动主导型。输出主导型的学生在整个会话过程中是话题的发起者与主导者,说话的时间多于倾听时间;输入主导型的学生在整个会话过程中开口率普遍较低,听对方说话的时间远远长于本人开口讲话的时间;互动主导型的留学生介于两者之间,听说并重。为了避免其他相关因素的干扰,将问卷调查和测试题嵌入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发放并完成,整个实验持续两周。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每次实验不超过20分钟。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汉语疑问句习得水平分析

纵观测试题的整体成绩,四类疑问句的习得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选择疑问句、特指疑问句、是非疑问句和正反疑问句。测试题的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留学生疑问句的习得水平,选择疑问句的习得正确率最高,其次是特指疑问句,第三为是非疑问句,正反疑问句的习得远不及前三类疑问句。

选择疑问句的习得难度较低,句式上通常以连接词“是”“还是”作为判断标志,留学生在口头或者书面表达时易于操作。但是由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汉语水平有限,也存在连接词混用或误用的情况,如“*你说的是汉语是英语?”;疑问选项多为名词或者形容词,对于复杂的疑问选项常常无法判断正误,如“*你呢还是玛丽去?”

汉语中的特指疑问句除了含有疑问代词之外,句子形式与普通陈述句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特指疑问句的习得重难点在于疑问代词的习得。留学生对“什么、多少(问数量)、哪儿、谁”疑问句式的习得正确率高于“哪里、多少(问价格)、多少(问年龄)、怎么样、什么时候、几、多、怎么(问原因)、怎么(问方式)”这些疑问句式的习得。究其原因,前者疑问句式比较简单且疑问代词处于核心地位,而后者句式则较为复杂且疑问代词处于相对边缘地位。

是非疑问句的习得不及前两类疑问句的习得。留学生很难准确地把握疑问句语气词的细微差别,因此,常常出现语气词误用的现象,表现为“吗”的使用泛滥,而“吧”的使用率和正确率远远低于“吗”字疑问句,这与其在目的语中的分布或作为疑问句标记的典型程度有关(丁雪欢,2006);句尾带有疑问词的是非疑问句与重叠形式正反疑问句混淆,如“*你最近忙不忙吗?”初级阶段的留学生会经历由句尾是“吗”的疑问句过渡到重叠结构正反疑问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未能将两者完全区分开来。

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在正反疑问句习得方面尚处于萌芽状态。由句尾疑问词“吗”的疑问句过渡到重叠结构的正反疑问句,且重叠结构多数为简单的单音节词语,如“是不是”“好不好”,比较复杂的重叠结构如双音节词语重叠“你去过没去过长城?”尚未完全习得。

总体上看,初级阶段留学生主要习得一些结构简单,语法项目较少,语用功能简单且易于掌握和操作的句式,包括疑问选项简单的选择疑问句,疑问代词为“什么、多少(问数量)、哪儿、谁”的特殊疑问句,“吗”字是非疑问句,以及正反问句中的“V不V”形式等。

(二)留学生课外语言输入情况和性别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首先,我们从66份问卷中随机抽取30份进行描述性的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以输入为主导的留学生在疑问句测试题中的平均成绩为50.40,以互动为主导的留学生在疑问句测试题中的平均分为55.50,以输出为主导的留学生在疑问句测试题中的平均分为53.20。按照满分为64分的分制来说,课外语言输入不同等级的留学生的平均成绩都较高。同时,以互动方式为主导的留学生疑问句测试的平均分高于输入主导型和输出主导型留学生的平均分。为了考察三种语言输入类型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我们用SPSS19.0版本统计软件对学生课外语言输入情况和性别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0.05作为显著性标准),分析结果见表3、表4和图1:

结果显示,课外语言输入情况有显著的主效应,F(2,24)=4.616,P0.05。此外,从数据和图1中可以看出两者的交互效应并不显著,F(2,24)=0.116,P>0.05。总体而言,在课外进行语言输入时,性别对疑问句的习得并不起主导作用,互动主导型学生的测试成绩优于输出主导型,输出主导型学生的测试成绩又优于输入主导型。所以,我们认为,在课外凭借语言互动进行汉语疑问句习得的效果显著高于通过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这两种方式习得汉语疑问句的效果,即将输入与输出相结合,听与说并重,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留学生对疑问句的习得和掌握。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课外语言输入情况的差异会影响留学生汉语疑问句的习得,以互动为主导的留学生汉语疑问句的习得效果明显高于以输出为主导的学生的习得效果,以输出为主导的留学生汉语疑问句的习得效果明显高于以输入为主导的学生的习得效果,性别的差异不会影响留学生在课外习得汉语疑问句的效果。在课外习得汉语疑问句时,应该鼓励学生克服畏难心理,主动与母语为汉语者进行交流互动,听说并重,及时发现并改正交际互动中出现的错误,并积极反思,从而促进汉语疑问句的习得。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级阶段留学生四类疑问句的习得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选择疑问句、特指疑问句、是非疑问句和正反疑问句,主要习得一些结构相对简单,语法项目较少,语用功能简单的句式。在留学生课外习得汉语疑问句过程中,课外语言输入性质的不同(输出主导型/互动主导型/输入主导型)对学生的测试成绩存在显著差异,课外以互动为主导的留学生疑问句测试成绩最高,相对于输出主导型和输入主导型的留学生,互动主导型更有利于疑问句的习得,且习得效果是显著的。课外互动主导型的留学生疑问句习得的效果并没有因性别因素产生显著差异。课外语言输入情况与性别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所以,留学生应将课堂上学到的疑问句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弥补课堂疑问句教学的不足。同时,在课外还应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尽可能地多与汉语母语者互动交流,在兼顾语言意义和结构形式的同时,还应注重语言细节;在同以汉语为母语者互动结束之后,对交流中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积极地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总结,从而促进汉语疑问句的习得。

本文为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编号:[16YCX011]。

参考文献:

[1]丁雪欢.汉语疑问句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M].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2010.

[2]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4]Long,M.H.The Role of the Linguistic Environ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96.

[5]Swain,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In Gass,S.M.and C.G.Madden(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Rowley:Newbury House,1985.

四级作文常用句型篇7

一、词汇使用,注重日积月累

词汇是书面表达的最小单位。词汇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表达的效果。高考大纲要求学生掌握3000个词汇。学生在这一阶段,记忆单词的任务非常艰巨。词汇积累,要坚持每天布置单词积累任务,每节上课听写。要突出重点,注重短语搭配。注意及时反馈学生的听写情况。鉴于学生总是在相同的词汇上摔跟头,指导学生使用重点词汇本。为了学生对于词汇的处理能够有的放矢,教师可建议学生将词汇错误进行集中处理。给学生展示他们在平时写作中比较普遍的错误。通过纠错改错的过程,让学生引以为戒。最终让学生做到词汇积累有的放矢。

二、简单句的提高,注重基本构成

句子是书面表达中的基本框架。没有正确的基本句子结构,根本谈不上达意。第一步,强调掌握、加强训练五个基本句型的结构。第二步,通过翻译练习,熟练使用十种实用的简单句句型。下面通过细化习作中常出现的错误,如:(1)不会组织基本的简单句句型。(2)谓语部分,不能辨别动词主被动语态的基本用法。肆意使用情态动词;不能准确运用时态。(3)非谓语用法认识不到位。(4)逻辑不清晰。

三、学会使用四步法翻译,突破难关

为了减少由于考虑不周全、马虎等犯错误,不妨使用四步法翻译。第一步,找出句子主干;第二步,确定主干相关词汇;第三步,翻译句子主干;第四步,添加修饰成分。

四、恰当使用非谓语、复合句,达到表意充分

非谓语、复合句的恰当使用,不仅可以表意充分、准确。还可以使文章连贯,逻辑性强。书面表达所呈现给大家的是背景、要求和要点。因此,我们要破解要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这样,就会发现如果适当使用非谓语、复合句这些结构,会有别开洞天、豁然开朗的感觉,使每句话的表达落地有声。

五、适当使用高级词汇,变换使用句式,使文章上等级

其中尤其要强调变换使用句型。单一的句型读起来枯燥乏味。

如:Playing computers too much does harm to our eyesight. Besides, Relying too much on computers will weaken our memory. What’s worse, Being seated too long before a computer can cause us feel uncomfortable in the back and it can alse make us become fat easily.

这些表达中采用的都是动名词做主语的简单句句型。尽管从句子构成的角度看表达很地道,但是读起来却感觉很别扭。试比较下面这种处理:

If we play computers for too long a time, it will does harm to our eyesight. Besides, Relying too much on computers will weaken our memory. What's worse, Seated too long before a computer, we may feel painful in the back or put on weight gradually.

这段文章中有复合句、动名词做主语和分词作状语三个不同的句式,再加之主语部分的适宜变化,在清楚、连贯地表达意思的同时,使文章地道流畅,充分地展示了表达能力。

四级作文常用句型篇8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翻译教学 翻译能力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翻译教学一直以来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所谓现状,概括起来讲就是“四不”,即考试基本不考,教材基本不编,教师基本不讲,学生基本不练。在1996年1月前,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没有翻译题,那真是“考试不考”。现在所有大学英语教材,都没有全面系统地介绍翻译知识、翻译技巧,有的只不过是少量单句或段落练习。因为考试不怎么考,教材不编,这自然而然地导致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讲”、忽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学生本身也不重视翻译教学的现象。一句话,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处于非常不受重视的地位。“四、六级考试对学生英语实用能力检测不够, 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的风气, 使得一些学校的老师把重点放到了追求通过率和应付考试上,客观上降低了对学生实用英语能力的要求,其结果就像有的学生说的那样,学了那么多单词和语法,但不会用,听不懂,说不出” 。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发展策略

笔者认为,如果把“四不”变成了“四要”,即考试要考,教材要编,教师要讲,学生要练,练好了语言基本功,学习了翻译方法和技巧,经过了大量翻译实践,毫无疑问,大学生的翻译水平一定会得到很大提高。

1.考试要考――四级新题型中翻译为必考内容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2004年初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制定了《课程要求》。在此条件下, 作为对我国在校大学生英语能力是否达到《课程要求》的主要鉴定手段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进行了相应改革,并于2007年1月全面实施改革后的四级考试,改革后,增添了翻译这部分的新题型,与以往作为四级考试备选题型之一的英译汉不同,新题型的翻译改为汉译英,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种题型的考试形式是把句子补充完整,占卷面总分的5%。这充分说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翻译技能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可适当选用四级考试的材料,也可结合四级考试中汉英翻译的要求进行教学,使我们的教学即为学生毕业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满足学生当前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2.教材要编――大学英语教材中应多增翻译资源

目前,大多数英语教材中都编有英汉互译的句子以及段落,应该说教材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翻译练习机会和材料。但是以往有不少教师因为课时紧等种种原因或简单地作为课外作业布置给学生,或在课堂上简单地对一下答案,甚至直接用投影仪把答案放在屏幕上让学生自己核对,不作任何评讲和翻译技巧方面的指导。其实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是培养学生翻译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句子是人们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基本语言单位,具有相对完整的意思。因此,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要从句子翻译开始。同时也要呼吁相关教育出版部门在教材中增加完善系统的翻译知识、翻译技巧,使师生能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学有所依。

3.教师要讲――将英汉对比法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中

任何翻译都和文化息息相关,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使英汉语言各具特色, 比如从地理环境、生活习俗、习性、、历史典故、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我们不难从中透视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信息, 同时领略和欣赏其各自不同的语言风格与浓郁的民族特色。因此, 教师在翻译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做全面、透彻的认识和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的主要差异, 才能真正达到翻译的标准即“ 忠实和通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英汉句子中主、谓、宾的词序基本上一致,但同汉语相比, 英语词序倒置现象较多。如“What a beautiful building it is!( 多么漂亮的建筑啊! ) ”

英语多用连词、介词来表示词、词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汉语很少用。例如,“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译为:A fall into the pit,a gain in your wit.。“城乡差别”其译文为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own and country 。

英语忌重复,为避免重复常用代词、省略和变换的表达方式,而汉语习惯用重复表强调。例如:“我们必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译成 We must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英语中省略了一个“problems”以避免重复。

汉语常用无主句, 而译成英语时则常用被动语态。例如:“一般地说,通过增加供给或减少需求可以降低物价。” 译为Generally speaking,the price can be brought down by increasing supply or decreasing demand.。 类似的异同还有英语重语法而汉语重语义;英语有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且有时态、语态的变化,而汉语动词可连用且无时态变化;英语谓语必须在人称、数上与主语一致,而汉语的句子结构较松弛。英语是形态语言,要求句子成分齐全,而汉语是逻辑语言,写句子“意尽为界”,句子的信息量没有语法形式上的限制,弹性大。所以教师如果能抓住英汉的这些特征,适时地对学生加以指导,学生就可以避免母语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强对英语的敏感度。

4.学生要练――应当重视学生翻译能力的测评

考试要考,教材要编,那么教师和学生自然而然地要讲、要练。除了以上提到的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结合翻译准备教学内容及方法,也可结合课文中的句型讲翻译技巧。学生的大量练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到后期可利用实际的技术资料等进行翻译练习,促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提高翻译水平。同时,各高校在测评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过程中,应当重视翻译能力的测评。测试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除了可以借鉴四级新题型中的汉译英填空题形式,还可以有段落翻译,英汉句子翻译,或者是组织几次翻译竞赛等。通过这些测评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翻译技能的重视程度,还可以极大的提高他们对翻译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郭士香.关于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02,(1).

[2]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 (12) .

上一篇:故乡美范文 下一篇:单身闺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