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教师范文

时间:2023-12-03 23:08:27

古筝教师

古筝教师篇1

一、高校古筝教学的现状

(一)扩大招生,师资力量不足

在传统的古筝教中,需要求学生将古筝基础知识、古筝组成跟构造、演奏技巧、古筝文化跟乐理、作曲、表演、流派等一一掌握,要掌握这些内容,需要求教师对其通过长期的教学,一对一地用口传心教的方式将知识跟技艺传授给学生。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形成大规模的教育,而教室式的教学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如师资力量、教学场地、硬件设施设备等。虽然在现代高校古筝教学跟古筝培训班的教学中,逐渐摒弃了“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提升了教学质量,优化了教学成果,但是其发展空间是有限的,随着对古筝专业人才的需求渐长,这种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补充缺漏曲谱并丰富教学内容

古筝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其曲谱、音韵、技法教学都是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因此古筝教学对于学生的古筝天分、古筝接收能力又很高的要求。由于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并且学生古筝水平良莠不齐,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因此古筝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传统的古筝教学方法能够沿用至今,充分说明了传统古筝教学法的科学性、理论性,在传统古筝教学中,口传心授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口传心授教学与传统古筝创作、古筝理论、古筝记谱之间具有相互依附、促进的作用,并且许多传统古筝曲谱都是采用文字谱、减字谱以及公尺谱进行记述,口传心授教学还能对传统乐谱中删减、粗略带过的部分进行补充,方便学生理解;其次,古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担任古筝演奏动作指导,在摇指、劈弦、拨弦等一些演奏细节上可以进行示范、指教或纠正。

(三)教学中缺乏创新与自主思维

传统的古筝教学方法能够沿用至今,充分说明了传统古筝教学法的科学性、理论性,但在科学、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口传心授教学逐渐显现出不足之处。首先,口传心授教学的出发点是将古筝教师对于古筝的理解灌输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去,但是古筝教师和学生各自处于一种独处状态,难以达成共识,最终使教学内容如同空洞的说教,丝毫不能让学生接受或理解。其次,古筝教师与学生缺少交流,很多学生虽然技术性指法能达到一定的演奏水平,但是其对于古筝的思维认知、美学理念和创新意识却令人大失所望。

二、高校古筝情景教学

(一)借助多媒体,实现情境导入

在学校硬件设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在线古筝会的活动,或者请行业内的专业级别的大师来开授课程或进行演出活动等等来提升学生的古筝专业技能,增加其演奏的经验。教师可为学生开设筝曲欣赏课程,上传国内或国外的学者、专家演奏古筝的视频资料,并且对其作出详尽的分类,如表演者、作曲者、演出时间、流派跟地域等,让学生能够及时找到所需信息,这些演奏资料学生可以多媒体下载或在线点播,达到欣赏跟学习的目标,通过这种方式,增进了学生的古筝知识,开拓了视野,对古筝有更深的了解跟思考。教师能够针对学生提供如何提高古筝演奏技法的教学视频资料,将其分为演奏技巧、演出特色、创新曲目等进行分类,教学时通过介绍流派间不同的表演风格,让学生在传统跟创新的教学环境下树立个人的风格,让其得到良好的个性发展。还应在“MOOC”中为学生提供大量不同个性、风格的练习曲,有目的性的让学生得到训练。

(二)创建多文化情境,实现情境认知

鉴于古筝的声音具有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流动性的特征,古筝教师在开展视唱练耳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听辨、视唱、听记等的练习,了解古筝的旋律、节奏以及音调等古筝要素的特点,会对不同古筝作品有不同的看法。因此,高职古筝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多方面了解国内外古筝,并通过辨别古筝的节奏、节拍等古筝要素之间的差异性来了解不同国家的古筝形态,以便达到拓宽学生古筝视野,丰富学生古筝语言的目的。其次,高职古筝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了解各国古筝风格形成的社会背景,以便帮助学生通过了解形成风格的社会背景,总结风格特征,从而完成对相关曲调和节奏的听辨训练。最后,高职古筝教师要组织学生传承民族文化,根据视唱练耳的学科特点加强对民族古筝的节奏特征以及音律特征等的训练。

(三)通过乐曲的背景,实现情境理解

在综合素质教育日渐深入的背景下,对于古筝教学来说,应在原有基础技能的教学上加大对学生在艺术情感上的培养力度。例如《思凡》一曲,这是一首古风的潮州筝曲,教师在教授该部作品时,除了向学生传授一些弹奏时的指法技巧之外,还应向学生描述该乐曲的背景资料,了解作品要表达的情感。《思凡》描绘了一幅丛林古刹、暮鼓晨钟的寂寥景象。说明学生在了解古筝曲目的人文内涵后,弹奏筝曲时才能够将自身情绪带入其中,将乐曲中想要呈现的情感表现出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情怀,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习的能力。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将筝曲想要展示的情景跟蕴含的情感生动地传达给学生,学生的感官体验得到提升,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作曲者的心情;能够极大程度的调动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跟好奇心,教师从此处入手,逐步引导学生,让其在古筝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理论概念方面的知识,而是对学习充满主动性、积极性,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在古筝教学中的学习效率,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成果,从而提升古筝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古筝教师篇2

每一个民族与国家都有其相应的文化伴随着发展,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艺术文化中古筝是一个典型的中国艺术。当前的高校古筝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高校安排古筝公选课的目的,学习古筝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与掌握古筝的弹奏技巧,更是期望他们能够在这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古筝的特点与演奏的表演力,并且在学有所成之后能够去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使得古筝能够在一代一代人们手中去不断传承。本文对古筝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使这个艺术能够千古留存。

一、高校古筝教学的现状

当前,国内外还是有许多的人们喜爱这个艺术音乐,并且我国的高校的学生是喜欢古筝的大部分人群,深受他们的喜欢,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爱好有主修这一门课程,以及还有那些一般爱好而选择了选修的课程。正在这些人群中,有的人在未上大学之前就对其有一定的基础了解,有些学生只是在刚进入大学后才开始接触古筝音乐,而对那些进入大学前就有基础的大学生来讲,他们的体格和骨骼已经相对的成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继续学习的思想开始局限起来,从另一个方面可以说,这样能够让他们学习古筝更有一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在接受知识能力上较大多数学生更加的快速,拥有学习速度上的一定优势。现在的高校音乐系古筝专业课仍保持着传统模式去教学,还是采取简单一对一这样的教学模式去进行古筝音乐教学,但是长期采取这样一种单一的模式去进行古筝教学极其容易出现弊端。由于这样的教学会使得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减少,师生之间互动更是少之又少。对于当前的社会来讲,团队意识与集体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集体意识能够协调学生之间的配合,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学生能够在不懂的如何解决问题时,请教那些懂得深一点的学生,这样学生之间的古筝音乐同享与合作,还能够不断的创新古筝经典音乐。所以高校开始了对古筝教学采取的是公选课程,这样不仅仅是能够保证更多的人去了解古筝音乐,还能够使学生摒弃以往的一对一单一教学方法,虽然这样可能存在古筝教学的不够细致,但是能够使学生在公选课这样一个大环境中,与身边的同学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学习到集体意识,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古筝音乐互享。所当前高校古筝教学公选课的开展,对于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古筝公选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古筝公选课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上的整体性不足,由于高校开展的公选课程其涉及到的学生拥有全校所有的学生,并且其在教学上只是单纯的重视古筝的技巧训练以及当前流行的筝曲学习,使得古筝长期的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导致公选课程不能够长期性的开展下去,这就需要高校及时的拓展教学的内容,并且要立根与传统的古筝风格下,因为任何一种艺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原始的根基,只要保留住原有的所有精华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发展、顺应时代的变迁才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所以当前的高校古筝公选课的教学上,需要做到将传统筝曲与现代的筝曲相结合的特点,为学生展现出更好筝曲。还有就是现代的古筝教学的老师只是一味为学生灌输古筝的弹奏的技术,而忽视古筝音乐本身具有的艺术特色以及文化内涵,这一点深深的影响着当代的高校学生。因为在长期的古筝教学后,学生不能够在古筝音乐中领悟艺术的特点以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失去了艺术真正要给人们带来的精神。第二,高校古筝公选课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与传统的一对一古筝教学相比,虽然学生能够学到集体意识,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但是却失去了以往的那种细致的,较多的教学方式,由于受到高校的设备与学生人数的影响,还有老师的任务量也十分的大,教学方式的单一使得古筝音乐教学不能够创新下去,停留在原有的脚步中,学生不能够鉴赏到古筝的齐奏、合奏旋律以及和声的变化,而古筝是只有通过合适的合奏等才能够更好的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当前的教学模式还不能够做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与演奏的表现力。第三,高校古筝教学实践环节的不足,在我国高校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学重视的是古筝的理论与演奏的技巧,因为教师认为这样能够为学生打好一定基础,并为古筝实践表演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但是当前的高校古筝教学中,对于实践环节的掌握的相对较弱,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平台较少,使得学生空有一份理论基础,却不能够真正的在实际环节中展现自身的实力,造成的后果是学生舞台表演经验不足,不利于学生古筝能力的进步。造成的这些都是由于学校的教学模式落后,教师只是用语言去督促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而这也导致了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与乏味性。学生不能够主动性的实践学习,这样的学习方法容易在学生的心中产生厌倦疲乏的心理,最后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古筝音乐的创新不说,可能就学生的学习能力都难以提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高校古筝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

由上文可知,高校在古筝公选课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而造成的原因更是需要我们去了解的,查找对应的原因来提升高校古筝教学特点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主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教师在教学内容中重视的角度以及出发点不对,很多教师认为在古筝教学就是老师进行指导学生去学习,然而教师只是单纯的重视筝曲,教师并未在讲解学生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进步与学习,对古筝更是没有一点点的创新。古筝音乐是一个高深的艺术文化,要想更好的学习其中的真谛,首先就要对艺术文化有一定的理解,心中需要有艺术,而现在高校的教师一味的重视音乐技巧,在他们心中学生只有掌握了绝对的技术,就能够在古筝音乐中拥有一定的主动性,但却不知被这种愚笨的思想,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前进的脚步,没有艺术文化的技术可以说只是掌握了音乐这样的一个大空壳子,随着当前的社会的不断进步,艺术文化更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为了能够古筝音乐能够在很多艺术中站稳脚跟,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对他们所掌握的所有各种音乐文化不断的传授给他们的学生,这样中国的文化才能够将其传承与弘扬下去;再有就是很多教师在音乐的教课过程中,受学校课程进度安排的影响,高校的古筝教师在公选课上仅仅重视高校最后需要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以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为目的,没有把古筝教学更好的让学生掌握当做其工作的重心,教师在上课传授知识上,简单的根据教材去进行教学,造成的是学生学习的被动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掌握古筝音乐的情况、理解的程度等,教师表现的则是漠不关心,这是教师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是高校古筝公选课教学出现很多问题的原因之一。

四、改进措施

根据上文提到的问题与原因,高校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分析与探索,寻找到能够提神高校古筝教学的方法。而高校在古筝公选课上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将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彻底的进行突破,增强古筝公选课内容的整体性,筝曲要做到传统筝曲与现代筝曲相结合的特点,在公选课上让更多的学生去参与到古筝的学习中,在面对问题时,首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掌握古筝音乐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教学内容上要不断的去丰富与改进,社会的不断发展,古筝音乐同样需要更多的人去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研发出创新的筝曲,高校的教师当前不要一味的根据教材的内容来传授给学生古筝知识,教师当前需要对传授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拓展,将自身了解到的音乐文化,不断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艺术文化具有的特点,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到中国艺术以及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古筝的热情,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古筝教师篇3

关键词:“1+1”古筝基础教学法;创新

“1+1”古筝基础教学法是扬州大学副教授王小平老师首创的新型的古筝基础教学法,现在在全国多数专业古筝培训机构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和运用,“1+1”古筝基础教学法在教学理念、课堂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上都有一些突破和创新。

1 教学理念上的创新

古筝培训到底要起到什么效果?这个是很多古筝培训机构和培训老师应该首先明确的问题,“1+1”古筝教学法认为,不是对每个孩子都要以专业派的标准来要求的,但是实际上很多家长起初让孩子学习古筝的目的并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专业的古筝演奏家。很多家长是抱着增加孩子在艺术方面的修养,培养孩子的艺术情操的目的让孩子学习的。所以在传统的一对一小课中经常会出现幼儿学习者因弹奏不好而遭到老师批评的现象,反复的批评儿童,一来挫伤了儿童学习古筝的信心,二来打击了家长继续坚持学习的热情,学生面对着古筝出现反感情绪,很难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1+1”古筝基础教学法提倡鼓励式教学,在集体教学的课堂上,第一遍学员弹奏不正确老师认真讲解,第二遍弹奏不正确,在老师鼓励下已经有了进步,第三遍仍然不正确,那么课后再单独留下来解决,而不会出现当面批评孩子的现象,孩子有了尝试的信心和勇气,大大的增加了琴童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家长坚持下去的决心。

2 公式法——课堂学法的创新

课堂教学方法上,“1+1”古筝教学法突出细致,在初学古筝的两年中,基本技法教学和初中级乐曲教学过程中,“1+1”古筝基础教学法把所要教授的古筝基本技法分解成数个有着有机联系的最小动作模块,分步骤进行分步教学;乐曲也是这样,教学法中把古筝乐曲划分为一个一个的段落,进行分步教学的教学方法,凸显了该教法的核心“1+1=技法模块化教学+乐曲段落化教学”。

“1+1”古筝基础教学法在乐曲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乐曲教学程序的调整和重点难点讲解上。即“乐曲解析乐曲难点分段讲解全曲连贯演奏”的教学程序,在早期的乐曲教学中,即可以确立这一教学理念。

首先,对曲境的了解。了解全曲可以提升学生用演奏表达乐曲意境的兴趣。

其次,突出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讲解在“1+1”古筝基础教学法中强调在课上解决每首乐曲的重点难点,解决并演奏乐曲难点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这样会大大减少课后自主练习的枯燥感。

再次,分段和集中讲解相结合。分段讲解在乐曲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过程,采用分段学习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乐曲进行重点段落的慢速练习,熟练后将整首乐曲中的乐句或乐段连缀起来快速练习,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 课堂教法模式的创新

“1+1”古筝教学法采用的是集体课的教法模式,其打破了传统古筝教学中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集体课的课堂中,学员们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大大增加了学员学习古筝的兴趣。

流水线式的教学模式是“1+1”古筝教学法的另一大创新。流水线,是在儿童古筝学习的几个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教师进行授课,每位教师专攻一个阶段,成为此阶段教学的专家。如以百家筝鸣艺术培训中心为例,古筝学员一般要经历5个学习阶段:启蒙期(前三个月)、初级(1-3级)、中级(4-7级)、高级(8-10级)、演奏级(10级以上),至少要换5位教师。这5位教师均由培训中心,根据每个教师的特长和专攻方向进行合理分配负责阶段,并备课,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注意事项均进行严格的规定。所有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则是中心共享的,也是相同的。

4 教学方式的创新

如果单纯的进行死板的课堂教学,不仅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整个古筝培训行业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1+1”古筝基础教学法不仅仅限于单纯的课堂教学,还融合了多种形式的辅助教学方式。首先,定期举办新老学员演奏会,新老学员在一起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其次,经常邀请名家开设讲座并开办演奏会。让学生感受名家的风采,切身体会到只要自己勤学苦练,名家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再次,每年带学生去知名的音乐学府学习交流,为学生将来考取专业的音乐院校播下希望和期盼的种子。还有,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大赛,证明学生的实力,让学生看到付出总有收获,榜样是从平凡中产生的,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榜样,寻得奋斗的动力。最后,电话回访、教师家访。通过教师的定期电话回访和教师家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练习的情况,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交流和纠正。

5 助教平台搭建的创新

许多家长自身音乐素质一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1+1”古筝教学法的课堂中,家长不用再在学校门口苦等,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和成果猜测不安,他们也将同时接受古筝艺术的熏陶,同样成为了学习的主角。他们在尊重孩子意愿的情况下,被允许坐在孩子旁边共同听课,并参与教师的辅导。他们能够随时了解孩子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学习进度,间接的听课学习使得课后监督孩子来得更为有效,辅导孩子还课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刘大坚.中国音乐教育史简编(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2).

[2] 徐玉莲.论高师古筝教学的弊端及其改革之路[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8).

[3] 黄博.人文主义教育思潮视角下的素质教育本质再认识[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6).

[4] 屠兰兰.简述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特点[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10).

古筝教师篇4

关 键 词:古筝教学 科学性 情感性 技术与文化 教育性

所谓教学原则就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它是人类在长期教学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①这种阐释对音乐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古筝教学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创造力和表演能力的艺术教育活动,它是以训练古筝演奏技术为教学内容的特殊音乐教育活动。由于古筝的教与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便形成了它特有的教学特征。长期的古筝教学实践证明:古筝教学必须建立一个符合古筝演奏特点及培养目标的规范化教学系统,作为音乐教育中一部分的古筝教育同样遵循着一定的教学原则。

一、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就是人们依照古筝的演奏特点,经过长期的实践提炼出来的,对古筝演奏技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例如,古筝演奏中肩部、上臂、肘、前臂、手腕、手指等方面的演奏规范。科学性原则也体现了音乐艺术的特征。“音乐艺术的构建既是物质的一种有序运动,又是人类社会的心灵折光。这两方面都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某些规律和真理。所以,音乐本身是具有科学性的。而作为以音乐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其科学性就更为突出了。”②古筝教学是一种技能性的艺术教学活动,其科学性也尤为突出。

教学方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古筝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演奏水平以及将来在古筝演奏方面的发展。科学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那么,对古筝学习者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其喜欢古筝并主动学习古筝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古筝教学实践提出几点个人见解。

第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指导的教学原则。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③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事实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其主动学习古筝的积极性便会提高,这时学习者会伴随着一种积极、自发的注意倾向,而这种注意倾向所体现出来的热情将会鼓舞着学习者愉快地学习。因此,在古筝教学中应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作为重要任务。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要注意教学内容选择的科学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个人条件,正确地选择好教学内容,始终保持学习者的学琴兴趣,在初学阶段,古筝学习者可能会对纯技术的枯燥乏味的练习曲感到厌烦,这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进度选择一些旋律优美、简单易学的小曲作为教学内容,这种把技巧性融入旋律优美、形象鲜明、短小精悍的乐曲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琴兴趣和热情。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艺术实践增加学生的学琴兴趣。如采用小型音乐会、音乐观摩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时教师的教学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让学习者在演出中体验成功,为今后奏出美妙动听的琴声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古筝学习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古筝教学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教师和学生切不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尤其是当今的音乐考级,许多教师和学生专注于高级别的曲目而忽视了学生基本功的练习,这种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由浅入深地进行古筝教学。例如,右手手指勾、托、劈、抹、挑等富有弹性的拨弦和左手揉、按、滑音间等变化无穷的按弦动作等技术的循序渐进的学习;右手的演奏要注意基本手型的规范,当手型规范后再逐渐加入左手的练习;手腕手臂的放松;在节奏音型的选择和技能技巧的安排、练习曲与乐曲的选择方面都要由浅入深。教师还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做到教学的目标明确、步骤清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古筝演奏技巧的学习。

二、情感性原则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的情感的投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它能直接更加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音乐中的情感表现是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的有序的音符和音乐要素的组合,将演奏者自己对乐曲、作者的理解贯注其中并予以充分的表现来完成的。

古筝艺术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抽象的艺术。在古筝演奏中,有的演奏者在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大体正确的情况下,却给人以缺乏神韵、平淡无情之感。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对古筝作品的产生背景、创作者、作品风格、意境以及情感内涵的认知。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启发与培养,学习古筝的初始阶段就要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因为感情表现是发自内心的,与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审美习惯等都有着紧密的关联,情感表现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去不断感受和体味。因此,在实际的古筝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技术层面的训练,而忽视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则会造成学生的演奏平淡乏味的结果。情感启发和技术的学习是同步进行的。古筝教学必须尊重和运用音乐长于抒发感情,激发感情的特点,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古筝的音乐文化内涵蕴含较深,要想把握古筝的情感内涵和表现是有一定难度的。每部作品都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如何把古筝作品中的情感挖掘并表现出来是古筝教学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

第一,在古筝教学中首先要注意选择情感高尚、健康的古筝作品,而不要选择那些情绪萎靡、消沉的音调作为教学内容。这些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生理成长的需要,选择那些热情、活泼、欢快、雄壮为情感基调。

第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体会音乐作品的内在意境,尽量将音乐语言中无形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如在学习古筝曲《寒鸦戏水》中,教师要先把乐曲的意境描述给学生,筝曲以委婉清雅的旋律,明快清新的节奏,生动细腻地描绘出一群寒鸭嬉戏于波水细浪间的情景。教师还要介绍全曲的结构以及各个段落之间的情感表现。在学习演奏古筝曲《渔舟唱晚》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解该曲的两个部分的表现情景,即第一部分的优美宁静的旋律所表现的“晚”的静谧和“唱”的自得;第二部分则是勾勒出一幕喧闹欢快的“近景”。

第三,教师的富有情感的演奏对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示范演奏时,要尽可能做到用丰富的情感表现手段,去解释每一个乐句的美感。教师可用浅显易懂的生活化语言来描述音乐的情感意味,也可以用充满文学或感情色彩的语汇来描写乐曲中的画面,或将乐曲内容故事化,音乐知识趣味化,指法练习形象化。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想象三者充分结合起来,即教师到位的演奏示范动态把优美动听的音乐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同时进行,可以达到融音乐、演奏入情、景之中的效果,不仅使学生领略演奏的魅力,还可以加深情感的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悟和想象力。例如,在学习演奏古筝曲《战台风》的第二部分中,这一部分是描写剧烈的台风袭击的画面,演奏手法采用了左右手在筝码两侧反向刮奏、扣摇等技法来模拟台风的呼啸。在模仿台风的演奏时,要体会那种由远至近,由慢渐快的风速,这就要求教师在演奏这一部分时的情感的恰到好处的表现。当然,要做到情感表现,教师本身必须有足够的音乐观察力、感受力,必须敏锐感知音乐中流露的情感和流动的美。

转贴于 三、技术与文化相统一的原则

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文化,音乐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与其产生的文化土壤发生关联才能发展。许多音乐教育家都阐述了音乐教育应从“音乐艺术作品”转向“文化中的音乐”的观点。美国多元智能专家加德纳在考察中国艺术教育后得出的印象是:“中国教育家相信,教育应从基本功训练开始,而美国教育家则认为教育应以启发创造力、想象力为开端,美国艺术教育的长处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探讨不同元素来发展创造潜力,危险在于他们所掌握的技能往往不能保证他们达到目的;而中国音乐教育能保证学生均取得一定的能力,但当他们掌握一定技能后,他们可能没有欲望和想象力运用他们的能力创造有意思的作品。”④这说明只注重技术的学习会遮蔽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这在古筝教学中也是如此。

长期以来,技术至上、重技轻艺的思想一直主宰着古筝的教与学。这种教学使得学生在演奏中呆板僵硬,我们知道,毫无文化修养的古筝演奏者是很难正确诠释和演绎古筝作品的,这就像一个外科医生,只是机械地做手术,把音乐分解得支离破碎,失去了音乐最本质的东西——情感。因此,古筝教学中需要把音乐置于文化的大背景中去感受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分析古筝作品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通过文化去感受和诠释古筝作品。譬如,在学习古筝曲《闹元宵》时,教师要向学生讲解河南人性情直爽、声调铿锵的特点与此曲的关联,河南语言高亢而突降,在《闹元宵》乐曲清新明朗的引子中,一串长刮奏出明亮的旋律,委婉深长的按滑音的徵音上就奏出从变徵到徵,从角到徵,从徵到角等音韵效果;在演奏《寒鸦戏水》中,演奏者了解潮州筝与潮州音乐以及潮州文化的关联。如潮汕地区的语言音调对潮州筝的影响,即潮汕地区的平和的语言音调形成了潮州筝的音程跳动不大,按滑音的起伏变化细腻微妙,风格较为文静而又流畅华丽、旖旎迷人等特点。

在古筝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的民族文化,包括中国的民歌、戏曲、说唱音乐以及少数民族的音乐等。让民族民间音乐旋律和节奏的美留在演奏者的脑海中,感受并了解人类丰富而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将古筝学习和中国民族音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真正做到技术与文化的统一,对于提高古筝演奏者的文化修养和正确诠释古筝作品,以及情感表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教育性原则

音乐和教育都是文化中的一部分,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思想倾向。音乐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古筝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它承载并积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学习古筝并非仅仅是学习其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技巧的学习去了解和诠释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包括中国传统的文化哲学、审美心理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又会反过来教育古筝学习者增强对本民族音乐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古筝教学中的教育性原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则。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古筝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注意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问题,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如选择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高山流水》《三十三板》《西江月》《渔舟唱晚》《浏阳河》《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作为学生学习古筝的必学曲目。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古筝传统曲目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把古筝曲目和一定时代的文化联系起来,通过对不同古筝作品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古筝作品的表现内容进行分析。例如,在学习演奏古筝曲《渔舟唱晚》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解该曲是一首古典风格的作品,它引用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佳句为题,描绘了在夕阳西下时,渔人愉快的劳作和荡桨归舟,歌唱丰收的情致。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古筝学习中感知和熟悉中国的传统文化。

结语

科学性原则、情感性原则、技术与文化相统一的原则、教育性原则是古筝教学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是古筝学习规范化及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情感性原则是古筝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基础,技术与文化相统一的原则是古筝演奏更上一层楼的保证,教育性原则是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基。所以说,这四个原则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实际意义,它们之间是不可分割并相辅相成的,并共同指导着古筝教学的规范化。

注释:

①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45页.

②同上,第148页.

③王安国.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古筝教师篇5

关健词:现代古筝;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古筝是古老的民族乐器,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是它结构的组成部分。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在众乐器中,古筝不仅音色优美,而且在演奏时姿态要优雅,所以很多家长选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古筝,来培养孩子的音乐修养和综合素质修养。

一、古筝的历史起源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于“秦”地,筝乃“真秦之声也”,故而历来就“秦筝”之名。有关筝的命名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有瑟分劈而来,另一个说法是因发音铮铮而得名。《集韵》就持“分瑟之筝”说:“秦俗薄恶,父子有争瑟者,人各其半,当时名为筝。”当里,除了父子争瑟的说法外,还有兄弟及姊妹争瑟的说法,这么多大同小异的说法让我们觉得并不完全可靠。第二种说法是因为它发音的性质而得名的,刘熙在《释名》中“筝,施弦高,筝筝然”,就持此说。说筝因“施弦高”而发音“筝筝然”,这音色显然乃是对瑟的音色舒缓而言的,这就把筝与瑟联系起来了。确实,我们的民族乐器可以因乐器的来源而命名,例如胡琴,也可以因研制方法而命名;例如琵琶,更可以因为音色而得名;例如巴乌,这儿的筝因音色发音“筝(铮)筝然”,而得名也未尝不可。

二、古筝教学的目的

筝史,是一部历史悠久、不断改革、在动态中发展的历史。古筝在现代国际乐坛上已经拥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达都与之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古筝教学有利于古筝的进一步发展,普及与提高,它对音乐学、表演专业器乐选修课等都起着良好的推进作用,对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古筝教学课程的推广,除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外,更能进一步发扬出我们伟大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古筝教学普及能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了解、传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喜欢古筝,让古筝艺术不断的发展。

三、现代古筝教学存在着的问题

1.集体合作精神意识不强;一对一的教学是现在古筝教学课堂中采用最多的教学模式。其实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它会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虽然教师的收入是高了,但是会出现高投入与低产能的现象,另一方面还会严重影响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他们失去很多原本可以合作的机会。不难看出,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甚至是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都是很不利的,所以经常会出现个人演奏水平高,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和别的同学一起合作演奏,没有合作技巧,在合奏中声部中的和谐、均衡都把握不住。这会就进一步造成有的学生宁愿独奏也不愿意和其他同学合作,集体意识很淡漠。

2.心态问题;无论做什么事,最重要的心态,只有心态正了,就是成功了一半。要想学好古筝演奏,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除了学生,教师和家长们同样要明白,必须要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家长们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来培养相关的内容,不要盲目跟从,你学这个,我也学这个,大家都学这个,这样对孩子来说只有坏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不能急于求成,而采用生硬的教学方法。不管老师也好,还是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坚持到底。

四、现代古筝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认识民族音乐的重要性;音乐文化的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不先认识、了解,就不可能弘扬、重视。所以在开展古筝教学过程中,强化民族音乐教育,让学习者对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更加地了解,培养出强烈的爱国心,强化他们的自豪感与自信,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古筝艺术。

2.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处事方式。如果不友好的沟通,肉眼是很难发现的,所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让老师们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等,用他们习惯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并加引指点,这样肯定会事半功倍的。课堂几十分钟的时间,不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的问题,其实课后师生可以通过电话、QQ、Email等通讯方式进行联系,加快教学进度。

3.教材的科学规范化;现在市场上关于古筝教学的教材各种各样,有的是教材是不规范的,有很多的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本正确的教材对他们的古筝学习是很重要的,否则会带入误区的,后果不堪设想。现的古筝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只曲目量有所增加,侧重的内容和要求不一样,但还是缺少层次和质的变化。

五、结论

古筝艺术是一门很有讲究的学问,在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是要引起我们的共同关注,我们要结合实际,慢慢地进步,经过大家的一起努力,让古筝这朵美丽而又古老的鲜花开得更加鲜艳。

参考文献:

[1]谢芳.古筝演奏及教学中的体态律动[J].湖南第一师 范学报.2009;3(02):98-101.

[2]刘畅.成人古筝教学之我见[J].大众文艺.2009;3 (3):142-143.

[3]张维.浅谈高校古筝专业教学[J].长江 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8;9(6):152-153.

古筝教师篇6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古筝教学;运用

探究式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进行具体分析,进而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在古筝教学工作中,能够增强学生对古筝学习的探索兴趣,也能够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古筝学习的能力。

一、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的具体内涵

(一)教师要进行“因材施教”

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应该重视“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设置一些情景问题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也能够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教师设置问题时,不能过于死板,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非常枯燥,学生也就不能提起对学习的兴趣,教学工作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对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变通,利用教学内容来对学生的思维动向进行把握与开发,使学生不再被教材附属,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应该对教材中的教育观点进行深入的挖掘,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也就知道怎样去学习,将学习效果进行了有效的提高。

(二)学生主动进行学习

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都是比较被动的,他们往往缺乏注重学习的乐趣,对学习有一定的研发部心理,探究式教学方法则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相关要求查阅相应的资料,这样学生就能够对相关的学习资料有所了解,同时,学生还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思考,也能够将自己的理解分享给老师和同学,与同学和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现阶段古筝教学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比较单一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古筝学习的目的就是能够进入艺术院校,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比较一致,就是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专业考试。因此,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只重视学生的专业考试成绩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对古筝的感受,教师只知道对学生的古筝演奏技巧进行培养,却不能加深学生对古筝的理解,久而久之,使得学生的古筝演奏缺少了一定的音乐灵魂。

(二)不重视学生的古筝学习中的自主性差

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引用在古筝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当前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不是出于主导地位的,很多学生致使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也总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自主意识进行发挥,往往想对学生的学习工作进行主宰,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提高,也就不利于探究式教学法在古筝教学工作中的使用。

(三)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不强

很多教师在古筝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式都是“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这样教师能够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有一个很好的了解,进而能够提出指正,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有着过高的教师成本,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协作意识进行培养。学生单独完成古筝演奏,没有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就使得教学工作没有团队配合,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借鉴。

(四)缺乏充足的实践性教学

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是对学生进行教导,重视的是古筝教学课堂上的讲授,这就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忽视的。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的对古筝研究技巧和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往往只是纸上谈兵。很多学生关于古筝学习的理论知识掌握的都比较全面,但是没有一定的实践训练,就使得古筝教学工作的有效程度不高。

三、古筝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在古筝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学生学好古筝的关键。所以,在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应用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古筝学习兴趣,就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学生针对教师的思路和方向进行思考,为古筝教学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就能够提高对古筝的兴趣,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古筝演奏能力。例如:某古筝教师在古筝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想要学习的曲目进行罗列,并在学生罗列的曲目当中选择适合学生演奏的曲目,这样就有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和上网搜索等方式来进行主动的学习,彻底将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变成了主动学习。

(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古筝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疑难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前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并向老师提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也不能直接回答,而是应该让学生之间进行研究与协作,逐渐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成立自己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应该积极进行交流与探讨,让学生能够各执己见,对于一些有创新想法的学生,教师要对其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就有效增强了学生创新积极性。

(三)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

实践教学能够对理论进行丰富与发展。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领会更多的知识点,并在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趁热打铁,开展必要的实践工作,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化理解。例如:某古筝教师选择一名学生来陈述观点,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思路和条理进行理清,这也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探究式教学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实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工作能够对学生所学的古筝理论知识进行强化和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古筝能力和水平,为艺术届培养更优秀的古筝演奏者。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古筝艺术不仅具有感知性还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教师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应用其中,能够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和创新学习,这样就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有效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学会了古筝演奏,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对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有效的提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够避免古筝学习过程中的弊端,提高学生的古筝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了古筝演奏艺术的发展。

作者:李晨蕾 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慧.探究式教学法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2]徐琦.探究式教学法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2,(01).

[3]刘博娜.探讨古筝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应用[J].通俗歌曲,2015,(12).

[4]谢文超.音乐分析在古筝教学中的重要性[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何芳.音乐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探讨[J].戏剧之家,2016,(02).

[6]潘华.论中职美术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古筝教师篇7

一、古筝教学中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建议

(一)激发学生对古筝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源泉。在任何学习过程中,如果学习者缺乏对所学事物的兴趣,那么学习效果必定事倍功半。这一规律在古筝教学中同样适用,学生如果对古筝毫无兴趣可言,便无法积极主动地学习,甚至在学习中还会产生厌烦心理。高校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拥有V泛的兴趣爱好,但是如果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学生便很容易走向思想误区。因此,要想引导学生走向成功成才之道,必须正确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此外,要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古筝学习之初往往带着不稳定情绪,他们迫切希望在演奏中能够展现自我,从而获得同学、家长以及老师的表扬。这种不稳定情绪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努力学习,但是,也很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学生产生放弃的念头。为此,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把这种情绪逐渐转变为长期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在古筝表演中,音乐表现力属于表演者思想情感表达的范畴,是表演者对艺术的强烈认同感。因此,古筝表演中,音乐表演力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在古筝教学中,对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不能忽视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及培养。我们知道,在表演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表演者的发挥以及情感的自然表达。因此,教师在古筝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心态。针对学生的紧张情绪,帮助其寻找根源,从而克服这种情绪,使得学生的表演能够自然流畅,通过自身情感的真实流露来感染观众。

(三)让学生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对古筝作品有正确的理解,首先要保证学生能够清楚其要传达的感情以及创作意图。为了达到这一程度,学生必须反复练习,认真考虑和思量古筝作品的意境,掌握其结构、和声与高潮,形成正确的整体感知,以有利于表演时从作品出发来调整自身情绪,促进二者的融合。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历史与文化知识的作用,对古筝作品的创作背景等相关知识进行介绍,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使其能充分驾驭演奏,最终促进音乐表现力的提升。

(四)加强学生古筝技能训练

古筝的弹奏技能可以说是提升演奏者音乐表现力最基本的技巧,唯有演奏者具备深厚的弹奏功底,其余各方面的技巧才能够发挥作用,音乐表现力才能够得以提升。因此,在古筝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便是对其展开技能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弹奏技巧和舞台表演技巧训练,使其感受到基础训练中蕴含的音乐表现力。古筝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属于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因此,必须为学生准备足够的音乐实践空间,确保更多的同学参与。在实践中,要勇于创新,选取的表演曲目不仅要具备足够的艺术价值,还应该与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相符,具有足够的内涵和趣味,充分发掘学生潜在的音乐表现力。

(五)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

任何形式的表演活动中,突发事件难以避免。根据高校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表演经验,他们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明显不足,一旦有意外发生,往往手忙脚乱,不仅不利于古筝演奏的效果,而且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甚至对古筝产生恐惧情绪。应变能力的培养需要从日常演奏中积累经验,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不断累积。为此,古筝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必须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确保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从容应对,灵活处置,保证演奏曲目的完整性。

(六)增强学生自信心

古筝演奏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直接影响着学生水平的发挥,对演奏效果至关重要。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逐渐引导学生树立自信,针对学生日常表演中出现的问题,耐心帮助其找出错误根源,并加以改正,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针对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全面看待,挖掘学生的古筝表演潜力,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尊重,在心理上形成满足感,针对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保证学生正确对待自身不足,逐渐提升自身音乐表现力。

二、结语

古筝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作为学生,必须对古筝树立正确的态度,激发兴趣;作为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正确理解,提升学生自信心以及应变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

古筝教师篇8

一、古筝普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古筝教育的普及,学习古筝的人越来越多,古筝教学行业在市场中繁荣起来。首先,面对古筝学习庞大的生力军,专业教师却少之又少,供不于求,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在这一现状的促使下,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和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也开始不遗余力地开办古筝学习培训学校。这些教师往往没有足够的教学能力,没有娴熟的教学技巧,也没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培训,自身教学中都存在很多显而易见的错误;更有甚者,为了招揽学生,标榜自己是名校音乐专业毕业生,侃侃而谈专业术语,得过国际国内大奖,噱头十足。部分家长和学生往往受到这些人的鼓吹,上当受骗,蒙受损失。

其次,在古筝普及教育的教师队伍中,有很多人对古筝乐理知识只懂得皮毛,会弹几首考级曲子,就开始开班教学,让学生为考级而练乐曲,完全不重视基本功的练习。对于古筝来讲,基本功是学习的奠基石,需要学生懂得乐理常识,知道古筝演奏的立式、坐式、席地坐式和半席地坐式姿势,懂得演奏的左手指法、右手指法和双手配合拨弦指法,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辨音能力。

再次,因古筝普及教育中的部分教师,大多刚走出校门,比较年轻,社会经验和教学经验都不足,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缺乏耐心,责任心也不强。

最后,教师的教学重技术性而轻艺术性,有其形而无神。古筝乐曲中蕴含着华夏民族的优秀文化,若想演奏一首好听的《高山流水》,需要知道乐曲的典故出处于《列子・汤问》,乐曲喻为知己或知音;弹奏时,要赋予想象力,崇尚对大自然的喜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果只仅仅局限于教学演奏的技术技巧,学生的弹奏无感情、无情韵,也难以引起听众的共鸣和喜爱。

2、学生学习兴趣缺乏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学习古筝的学生大都一时兴起,头脑发热,跟随社会潮流,以为古筝既简单易学,又能考级有面子,冲动性地去报班学习。殊不知万事开头难,真正学习古筝后,一开始的困难就会吓到一批学生,热情锐减、临阵逃脱,三分钟热度消失殆尽。同时,现代社会的学生普遍焦躁、耐性差,完全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古筝学习是一门多学多练的课程,但很多学生常常吃不了苦,枯燥乏味的乐曲很容易让学生放弃。另外,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网络化的普及,学生爱娱乐注意力不集中、自主性差。有时教师下课时会安排学生自己回家练习1-2小时,但现实情况是,没有教师或家长的督促,学生常常开小差或干脆忘记练习。

3、家长功利心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超跑线上,望子心切,认为技不压身;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孩子的艺术造诣。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进古筝培训班,对孩子的要求苛刻,必须考级达到八级、+级等;在言行中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无视学生的兴趣与否。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负强化,孩子会慢慢产生逆反心理,对古筝学习怀有畏惧。

与此相反,还有一部分家长,工作时间比较忙,把孩子放在古筝培训班就万事大吉,感觉孩子学点就比没学的孩子强。虽然也会抽空监督,但放羊式的教育,没给孩子带来紧迫感,使这部分孩子遇到困难立刻知难而退。

4、缺乏实践表演

在当前的古筝下,培训班往往是独立式教学,学生集中学习考级曲目,闭门造车,没有实践和观摩学习的机会。这样会使学生在学习上目光短浅,被动学习,长久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建立。

二、古筝普及教育问题对策

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第一,加强古筝教师持证上岗的监管。具备教师资格证是成为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上讲台讲课的实践经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提升古筝教师的综合素质。

第二,提高古筝教师的演奏技能和知识。因古筝艺术历史文化悠久,这就需要教师重新定位自己,不断学习和掌握古筝曲目的背景,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的画面感;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能力,教师只有具备高超的演奏技能,才能树立威信,信服于学生。

第三,灵活多变,转变教学方式。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古筝教师要跟得上新时展的潮流,可通过观摩本科目或其他科目教师的新颖教学方法,学习并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四,演奏教学要抓重点和难点。在当今的演奏教学中,教师常常流于形式,一堂45分钟的课程,目标就是练一首曲子,反复练。对演奏过程中的重难点,没有详细阐述和讲解,使得学生的演奏经常不流畅。因此,教师一定要抓住一首曲目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反复讲解和辅导,才能让学生的演奏水准迅速提高。

2、培养学生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理念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有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和教师很好地互动。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学生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速度也随之增快。学生可利用新技术、新媒介,利用多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古筝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依赖家长的监督,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培养良好平和的心态,加强耐性的训练。古筝学习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高雅气质,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潜心精修、刻苦学习、戒骄戒躁,不能一遇到困难就临阵逃脱。只有坚持不懈,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合理安排练琴时间

在古筝普及教育的学习中,学生每天练琴的时间不得少于两小时。不要一刻钟、半小时、一小时地练一首曲子,程序化练习的结果是任何乐曲都练不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练习时,学生应当就一首曲子反复琢磨和练习,高标准、严要求,一直练到学会为止,攻克了难关,成就感上升,演奏水平也能有长足的进步。

4、转变家长理念

古筝是高雅艺术,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音乐欣赏能力。考级取得资格证书是一种检验形式,但并不是唯一形式。家长不要本末倒置,为了考级而不断强制性逼迫孩子,忘记学习古筝的初衷。

5、增加演出实践机会

在古筝学习过程中,除了班级内演奏竞赛外,教师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多参加市级或省级的文艺汇演,锻炼学生上台演奏的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

三、结语

上一篇:新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范文 下一篇:文明驾驶试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