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筝与蒙古筝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5-01 06:12:30

中国古筝与蒙古筝的比较研究

【内容摘要】古筝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历史源远流长,所以作“古”,弹奏起来铮铮作响所以为“筝”。作为我国众多民族器乐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古筝被称为“民族乐器之王”,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关键词】中国古筝 蒙古筝 发展 艺术特点

我国的筝乐艺术经过长期的蓬勃发展,很好地保存和继承了传统艺术色彩。古筝是值得我们珍藏的一门艺术,历经2000年的岁月仍然在中国大地上弹奏着古老的乐章。纵览我国的古筝艺术的根源特征,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与民族性。因此,我们对中国古筝与蒙古筝的比较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历史文化含义及其发展意义

中国古筝在各个历史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发展,逐渐形成其独有的、稳定的、严格的艺术传承体系和音乐演奏艺术风格,具有明显的演奏风格特征,并形成不同派别。中国古筝的派别有着共同的特性,同时兼具各个派别的个性、习俗、审美等众多因素。中国古筝来自我国西北地区,随后逐渐流传开来,是与各个地区的戏曲、说唱和民间乐器巧妙结合的产物,并自成流派。中国古筝包含各类派系风格,这也说明了中国筝乐的发展状况与成熟体系。

古筝是一门很古老的器乐,它能够在较为广泛的地区流传下来,这与外界的交流和影响分不开,中国筝乐的流派也因此变得多姿多彩。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蒙古族的部落文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乐器及其演奏表现形式。元朝的时候,蒙古族的乐器就具有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其中,蒙古筝对当时蒙古族的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传承和发扬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社会起到维稳的作用,由此可见蒙古筝的繁盛情景。蒙古筝作为弹拨乐器,民间也称为“雅托葛”筝(yatoke)。成吉思汗在完成统治蒙古各部后,创建了蒙古汗国,随后又先后灭了西辽、吞并了西夏、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金朝。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1215—1294年)先后打败了大理、吐蕃,最终灭了南宋,在公元1271年建立了元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统治全国的政权。这个时期的蒙古音乐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蒙古筝,无论在从宫廷还是民间茶社都得到广泛的流行。然而,由于和外界交流的机会少,蒙古筝长期处于半停滞或濒临失传的状态。如今的蒙古筝仅仅流传于我国内蒙古一带,已没有了夕日的辉煌。笔者认为,我们艺术工作者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积极的保护,避免其技艺的消亡。

二、中国古筝与蒙古筝的风格、技巧、表现力等因素考量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通常称为汉筝,是汉族的传统乐器。蒙古筝即雅托葛,是流行在我国锡林郭勒、伊克昭盟一带古老的民族乐器,表现力十分丰富,其结构、定弦法、演奏风格均有别于汉族古筝。由于蒙古人的生活习惯与汉人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造成了蒙古筝与汉族古筝的结构、演奏技巧、演奏风格等都不相同。每个民族都有对古筝约定俗成的审美鉴赏的标准。蒙古筝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中璀璨的艺术瑰宝之一,其艺术价值和艺术表现力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三、琴弦分类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中国筝最早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简单乐器,最初以五弦筝开始,汉代渐渐发展为十二弦。唐朝诗人薛能所作的《京中客舍闻筝》中有精彩诗句“十二三弦共五音,每声如截远人心” 。由此可见,隋唐时候发展为十三弦,明代弦增至十四、十五,中国筝在近代渐渐出现了十六弦。

(一)蒙古筝

蒙古筝分为十二弦和十根弦两种。由于蒙古筝的历史悠久,在当地牧民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也是蒙古人日常娱乐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一般宫廷或庙堂使用的是十二弦,十弦多在民间,为歌唱伴奏所用。蒙古筝有它独特的定弦法,属于五声音阶定弦范畴,但由长短不同的两行排列的琴码形成蒙古筝四种不同的调。

(二)中国古筝与蒙古筝的弹琴坐姿

1.中国古筝弹琴坐姿的要点

琴凳的平面要够大,最好可以调整高度;坐琴凳位置的1/3到1/2之处最佳,大小腿要呈90°,坐在椅子上后,古筝应该在腰部水平,不要端肩膀,不要靠椅背;双脚保持踩地,肩膀保持松弛状态,不要低头也不要驼背;腹部与琴保持一至两拳距离,不要贴着。

2.蒙古筝演奏时的特点

蒙古筝弹奏时,演奏者必须席地蜷腿挺胸而坐,蒙古筝放置双腿前或者放置双腿上部,尾端触地演奏。也可将蒙古筝放置木质的琴架上或石台上进行演奏。演奏者通常是用右手的食指以及中指套上牛骨制造的指甲拨子弹拨琴弦,左手再以食指、中指为主,辅以拇指、无名指按弦取音。右手有托、劈、勾、挑、抹、扣、轮、连托、连抹、双剔、双扣等指法;左手按弦有虚、实、空、滑、揉、颤、抹、点等技巧。雅托葛发音洪亮,音色粗犷,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

(三)中国古筝与蒙古筝的假指甲的材料选用

演奏古筝时,演奏者一般需要戴假指甲。(转第页)

(接第页)假指甲的主要材料有塑料、牛角和玳瑁。 蒙古筝演奏者右手所戴的指甲和其他流派不同,是用骨指甲拨子弹琴。

(四)中国古筝与蒙古筝的指法特点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古筝音乐是通过演奏者指尖的拨动、筝码的传导及共鸣箱的作用而进行表现的器乐,是在手指之间把艺术美表达出来的一门艺术。所以,在演奏蒙古筝时,演奏的指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蒙古筝在弹奏时,演奏者使用的指法通常和其他流派大致相同。但是蒙古筝的八度、五度和音则通过增用大指和食指同方向托、挑的技巧,加强了表现的力度,各种情绪不断变换。这增强了蒙古筝演奏的艺术性和欣赏性,同时也突出了蒙古筝特有的艺术风格特点。

(五)中国古筝与蒙古筝的风格及表现力区别

我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认为古筝乃“仁智之器”。比如,古代的古筝名曲——《高山流水》,曾经引发多少代艺术家们研究、争论以及憧憬那种远离世俗尘嚣的逍遥雅致的艺术意境。中国古筝是富有哲学精神的一种民族乐器,其演奏风格使仁智精神和乐器相互统一,能够借助筝器表现仁智精神。中国古筝各大流派的演奏风格的形成,总离不开各自的文化土壤,显示出较强的地域性质。

古筝艺术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意境深远、启人怀古之幽思,是乐器中最能体现多种乐感的艺术形式。这既与乐曲的地方风格有关,也与不同的演奏技法处理有关,并逐渐形成北“硬”南“软”的风格差异。

蒙古筝表现力也很丰富,发音洪亮,音色粗犷,既能表现高昂、奔放的乐曲,也能表现欢快、明朗的乐曲,充分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热情奔放的豪爽气质。

结语

综上所述,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古筝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一门古老乐器,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我们要做到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又能融合其他种类乐器的优势特点,进而达到“情在音中生,音在情中游”的艺术表现意境。蒙古筝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声乐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今,面临蒙古筝濒临失传的状态,我们应该果断采取措施,大力展开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使蒙古筝重新发扬光大。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立项主持课题《古筝与中国及周边地区的筝类乐器比较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11C057)

参考文献:

[1]蒋萍.古筝演奏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19—67.

[2]赵毅.试论古筝“以韵补声”之动态变化[J].黄钟, 1992(4).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上一篇:乌江流域民间木雕艺术的艺术结构 下一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