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英语课文范文

时间:2023-12-12 20:01:58

人教版高一英语课文

人教版高一英语课文篇1

关键词: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 教参用书 对比研究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出版市场存在大量以学生教材为基础编写甚至是同步出版的教学辅导书,学生可以很容易就买到。以《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参》为例,书店里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教参和辅导书有数十种之多。以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课文辅导》(修订版)为例,其内容不仅涉及教师参考书上出现的课文同步辅导(包括文化背景、文章概要、篇章分析、阅读思考、词汇和短语、难句分析、练习解析和参考译文),还有教师参考书上没有的课前水平预测题,在课后新题型训练和自测题目。这些题目紧扣课文,并总结往年出现过的四六级考试考题,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为方便研究和统一名称,本研究所涉及的“教参”泛指学生在市场上能买到的与课文同步的各类参考书和教辅。英语教参在学生中的普遍使用给师生带来显而易见的便利的同时,也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冲击。一方面,很多学生手里都有参考书,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疏于练习,完全依赖教参理解课文、照搬答案。另一方面,教参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答疑解惑、传授知识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受到影响。长此以往,教与学形成恶性循环,英语课堂对学生没有太多吸引力,更谈不上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调查研究

英语教参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李珂(2002)对大学生使用《大学英语》参考书进行调查;石贵生(2003)对英语教辅书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党元明(2009)从教师、教参、教学的辩证关系方面进行探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英语教参,让教参为我所用,我们对某校学生英语教参的使用情况和认识进行问卷调查。当问到对教参的看法时:232名学生选择因人而异,选择利大于弊的32人,选择弊大于利的9人,一名学生未选择。从中不难看出学生普遍认为教参的使用对学习是否有帮助是因人而异的,正确使用与否和如何使用非常关键。

当问到什么时候使用英语教参时(多选),选择课前的占27.7%,选择上课时候的使用占22.1%,选择课后的占41.3%,从不使用的占8.9%。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都是课后使用,在学生访谈中也证实很多学生课后主要是利用教参完成课后练习。而课前和上课使用的主要是针对课文背景资料和课文翻译及难句语法的等方面的参考。

学生使用教参已经非常普遍。既然学生使用英语教参有利有弊,与其完全禁止,不如合理利用。如果引导学生好好利用手中的英语教参,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强化语言知识,丰富课外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而且对于他们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大有裨益。

三、各版本教参的对比研究

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英语教学参考书,首先要教会他们如何学会挑选质量好、适合他们使用的参考书。英语教师要对市场上各种版本的参考书有详细的了解,并进行比较,然后推荐给学生使用。本文就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为例,对比其比较常见的各个版本教参的内容和特色。

1.基本信息(1册为例)

2.涉及版块及内容

以上各版本的学生用教参或教辅都有词汇和短语,语法讲解、难句分析,背景文化知识介绍、课程导入、文章篇章分析、参考译文、阅读和写作指导,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等。在词汇方面,基本上都有例句、考点、考题和答案解析、单词记忆方法、用法、扩展、考点解析等内容。短语方面有其用法介绍和考点,难句分析方面会就句子结构和其中的语言点进行总结,篇章分析方面有的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和分段总结其大意。

3.特色板块及内容

四、讨论和建议

从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的英语教参涉及内容非常全面,具体的板块设计各具特色。总体来说,在选择教参时,要尽量选择由正规出版社出版的,编者也要是对大学英语教学非常有经验的教师和学者。这样的教参大多可以作为教师备课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工具。但同时要带着批判性的精神看待教参,鼓励学生寻找教参中的不足甚至是不当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束定芳(2004)指出自主学习在外语学习上的主要成分包括:态度(attitude)、能力(capacity)和环境(environment)。即学习者自愿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积极地投身于学习;学习者应该培养这种能力和学习策略,以便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者应该被给予大量的机会锻炼自己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没有外部的环境,如老师、教学设施和学习资料,特别是在培养自主学习的初级阶段,实现前两项是不可能的。教参就属于环境因素,应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教师如何利用英语教参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参。比如,学生手中的教参的语言点、课文译文等已经很详细,教师在课堂上就没有必要一一重复讲解。教师可以把这类的学习任务作为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的任务,然后在课堂上适当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预习和授课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通过例句总结词汇的不同用法,并对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进行归纳和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理解和吸收,也能培养他们在众多例句和知识点中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另外,教师可灵活使用教参上提供的课后练习题,结合教师授课的内容适当改编之后作用课堂测验使用,既充分利用教参,又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2.学生如何使用英语教参

质量上乘的英语教参的确帮助学生增长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检测学习效果,但是要提醒学生不能盲目迷信“参考答案”,更不能让教辅代替英文词典等工具书。由于教参把单词和短语的解释和例句等都列了出来,不需要挑选和思考,弱化他们自己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和能力;同时,由于篇幅有限,教参提供的背景知识不一定全面和细致。另外,英语学习者还应该以一定的课外读物充实,教参不能当成课外书来读,那是很枯燥乏味的。

总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创造性地使用英语教参,使教参为我所用,而不应该被教参束缚手脚和思维。

参考文献:

[1]李珂.关于大学生使用《大学英语》参考书的调查与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石贵生.英语教辅书使用状况调查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3]党元明.教师、教参、教学之辩证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9,7.

[4]王兴杨.大学体验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课文辅导.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9(第2版).

[5]齐乃政,等.大学体验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辅导.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8修订版.

[6]王迈迈.大学体验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学习手册.延边人民出版社.

[7]杨爱英,等.大学体验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教与学.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3(第1版).

[8]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人教版高一英语课文篇2

关键词:人教版教材 初中英语 语言教学 策略分析

英语和汉语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两者都是语言性质的学科,但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的学习难度要远大于汉语的学习,两者之间在语法习惯、教学策略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英语教材是人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内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为初中英语知识点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针对初中英语的教学现状,在掌握人教版教材特点的基础上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学要求教育工作者积极转变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英语教师更应该深入了解英语教学的现状:

1.学生对外国文化了解不足,特别是对初中生来说,学生对外国文化的涉及很少,这就增加了学生英语学习的难度。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有着明显差异,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不足,再加上部分学生没有科学系统的英语学习方法,这些都是造成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点困境的主要原因。

2.部分教师,特别是农村的初中英语教师缺乏专业的教学技能。农村初中本身就面临着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很多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本就不足以胜任英语教学。

3.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要求不高。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这时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表现出种种负面情绪,这就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态度,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要求仅仅是做完作业、考试等方面,学习效率不高。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但是在英语课堂上,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人教版英语教材特点分析

人教版教材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编制出来的,它的教学内容、教材编制形式等等都和传统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教版的教材更注重学生的探究教学,将科学探究和理论知识放在同等地位。人教版的初中英语教材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运用人教版的初中英语教材,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理论知识,还可以体验英语学习的过程,受到外国文化的熏陶。

2.人教版教材主要从学生的自身需求、认知规律等方面进行教材结构的设计。人教版的初中英语教材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它的教材内容的结构设计方面更符合学生认知的需求,都是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3.人教版的英语教材更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知识面。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性质比较浓厚的学科,它的理论教学就应该应用到实际中去,理论联系实际,这也是英语学习的最佳途径。所以人教版的英语教材更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知识面,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人教版英语语言知识点教学原则及策略分析

人教版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不断探索,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教学改革的意义。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更应该深入了解人教版英语教学原则,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

在人教版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语言知识点的教学应该严格遵循真实性、实践性、积极性、大量性、反复性等教学原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科学的学习系统仔细分析英语语言知识点,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在人教版英语语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加入课前导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一定要保证学生对英语语言有深度的理解;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加入互动环节,确保学生真正认识到英语语言中知识点所包含的内涵,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发言权;

4.学校一定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规章制度;

5.学校一定要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水平。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转换成学习的主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的无穷乐趣。比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提问式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上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模式,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在提问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应该注意掌握教学原则,即提问教学的目的性、趣味性、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等,只有掌握科学的教学原则,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才能充分发挥提问式教学的意义。在提问式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注意提问教学的规范性、明确提问的目的、使用规范化的语言、确保适当的侯答时间,这样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也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规范化的提问语言能够在确保学生自尊的同时实现教学目的,适当的侯答时间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充足的考虑时间,这样也弥补了英语课堂上只是特定的几个人互动回答的缺陷。在提问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这样可以确保教师在了解学生思维习惯的同时达到与学生的思想交流。

英语课堂上教师提问技巧的应用,可以加快学生化知识为能力的进程,激发学生思维的同时,大幅度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教学活动中改进课堂提问的艺术,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英语语言知识点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人教版教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教版教材在内容编制上生动活泼;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注重于实际的联系,注重人文主义教学理念的体现;在教材的编制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过分强调教材自身的逻辑体系;在教学模式要求上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人教版教材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内容的传承,更注意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培训,这些都能帮助学生在理解英语语言知识点的同时将它运用到实际中去。所以初中英语教学更应该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正确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芦莹.浅谈初中英语教学方法[J].素质教育,2011(05)

[2]王瑞.浅谈初中英语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教育教学,2012(09)

人教版高一英语课文篇3

论文关键词:工商管理类专业;双语教学;教学形式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进入新世纪,尤其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全球化浪潮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而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冲击更大。全球化也是高等学校培养的管理人才立足国内、走出国门的重要体现。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推行双语教学,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管理人才的重要举措。

一、双语教学的基本内涵

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ubject80所谓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加拿大,双语教学一般指在英语地区用法语授课的教学形式。在美国,双语教学一般指用西班牙语进行的学科教学。在澳大利亚,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英语)进行的部分学科教学。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国际通行的一般意义的双语教学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进一步深入,世界经济正朝一体化的方向加速发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7年多了,我国享受的对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保护政策逐渐到期,全球竞争越来越加剧,国际交流更加频繁。同时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竞争对手的挑战,这对21世纪的企业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双语教学近年来逐渐进入了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学院。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八条明确要求高校要积极开展双语教学,要在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还特别强调“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人世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至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全球化,需要有“全球化”的管理人才去适应。管理人才培养的国际融合是大势所趋,双语教学是在这种国际形势下的必然产物。双语教学不论是对高等学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还是对中国的整个教育界,都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引入工商管理类双语教学课程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引入国际上最先进的教材,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理念,促进教学内容的现代化;第二,努力营造英语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

中国加入WTO之后,我们培养的管理人才将直接面对着一个与世界接轨的知识型社会,频繁的跨国贸易合作要求我们掌握国际上的各种游戏规则尤其是经济、管理和法律规则。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形式

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师资和学生的外语水平与专业知识的实际,目前国内大多数经济管理学院所采取的双语教学形式主要有三种:

1.全外型。

即所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讲授。这种形式对教学老师和听课同学要求都相当高。一般在国内的名牌大学里采用。

2.混合型。

这种双语教学形式,采用外文教材,教师用外文与汉语交错进行讲授。这种形式既有外文的内容,又有汉语的辅助理解,适合大多数高等学校。

3.半外型。

这种形式属于双语教学中比较初级的一种,即采用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地方性以教学为主的高校,在基础英语教学之后,再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有选择地采用这种双语教学形式比较合适。

另外,少数教师也采用中文教材,但板书或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外语,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类型,在双语教学中用得也比较多。

四、工商管理类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难点

1.师资。

“师资”问题是对于进行工商管理类课程双语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方面。双语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语言涉及到英语,内容涉及到国际上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以及法律规则。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对教师的高要求。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感觉压力很大,自己必须在完全消化原版教材的基础上,走在该专业领域的最前端,不断地补充新材料。

教师的口语标准与否,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的英语语言应该精炼简洁,板书时重要的英语词汇要加注中文,以确保学生掌握。其实双语教学中英语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习得是并重的。当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大面积跟不上时,那就说明教师在教学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很有可能是教学难度过大,应及时调整。

一般说来,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均达到较高水平时,双语教学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从海外留学归来的老师,在双语教学中充分运用了纯熟的英语口语和国际领先的教学理念,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目前,教师的英语水平还是整个双语教学过程的瓶颈。大多数学校现在还没有统一审核教师英语能力的标准,申报双语教学的教师大都是自我评定,然后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各学院教学质量跟踪小组随时监督。

2.教材。

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九条指出“对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的学科和专业可以直接引进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但现在的工商管理类原版教材价格动辄上百元甚至几百元人民币,这对于学生来说难以承受。所以更多的经济管理学院比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选用影印版外文教材,价格一般在几十至一百元人民币之间。采用外文影印教材同样也能做到教学内容的国际化,保证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是原汁原味的。但影印教材都会涉及影印版权的问题,所以外文教材大都在国外出版后一至两年甚至几年后才能影印出版,有较长的时间滞后期,这对于工商管理类课程动态性和即时性很强的要求不吻合。

3.学生两极分化。

由于本科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外语基础迥然,因此对双语教学的态度截然不同。工商管理专业中对双语教学抵触比较大的同学认为,“我们学的是管理知识,而不仅仅是外语。上双语课程,由于外语的原因变得艰深晦涩,我们往往将课本当成外文阅读材料,学习的重心不知不觉偏向了外语而不是专业知识本身,这样就造成了本末倒置。”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则认为,“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不仅仅限于每周两次英语课,双语教学模式的推行是一个极其有效的方式,在专业基础课,甚至是专业课上接触英文教材,接受国际先进的管理知识,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经典案例,无论对于专业知识的习得,还是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都是很有益的”。学生中这两种极端的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和学习态度。英语水平偏低的同学,在英语学习中已经存在很大困难,当面对一本全英文的专业教材时,产生排斥、逃避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是很多同学想找翻译版教材做辅助材料的主要原因。但如果同学们能克服困难,尽快摆正心态,努力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收益将是巨大的。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同学来说,他们是双语教学的最大受益者,无论是在专业知识,还是在英语能力上都会有一个大的跨越,他们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很快地适应国际企业管理前沿的角色。

五、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功能定位。

双语教学不应该与大学基础英语教学的功能相混淆。这也是目前颇有争议的方面。我认为,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用双语教学让同学们通过纯外文教材,学习管理方面的专业词汇,了解原汁原味的英文内容、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以及丰富多彩的跨国公司经典案例,并且让同学们有能力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能够一定程度上进行外文文献检索。而英语会话的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听写能力则是大学基础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所以不要本末倒置。

2.教师培训。

由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很容易出现两种不利局面:会说英语,但没有系统的管理专业知识;或者有系统的管理专业知识,但英语表达能力欠缺。这两种情况对本类专业双语教学都是很不利的。引进有国外生活经历的教师,或有本科英语专业背景的、有工商管理类专业硕士学历的教师,他们比较能胜任本类专业双语教学。或者把现有讲授双语的教师送出国外进行为期1至2年的培训,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尤其是对于以教学为主的一般本科院校引进双语教学人才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把教师送出国去培训双语教学能力是比较可行的,成本也不高。

3.外文教材。

以全球的营销圣经科特勒的《营销管理》(marketingmanagement)(11版)来说,买一本原版书大约250元人民币;买一本加里·德斯勒的《人力资源管理)(humanresourcemanagement)(9版)原版教材要五百多元人民币。不只是学生,即使教师也很难承受。所以只能用影印版。工商管理类教材的原版影印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出版社有此类业务。比如清华大学MBA经典原版影印教材系列;北京大学MBA经典原版影印教材系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原版影印教材系列;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经典原版影印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等。这样的影印版教材价格一般是在几十元至一百元人民币之间。而且不少学校教材科卖给同学的是原价,而到书店去买则可以打七到八折。所以同学们的反映是教材太贵。因此,我认为各个大学教材科在向同学们卖外文影印教材的时候应该便宜一些,学校在双语教学这方面也应给予适当的经费资助,有的经济管理学院也资助一部分,以便学生购买英文影印版教材支付的价格更接近国内中文教材的价格。

4.课程安排。

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应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至大四上学期之间为宜,最好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因为这一期间同学们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并且学生要考英语四、六级,这样可以相辅相成。另外,有的同学要考研究生,名牌大学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有一部分专业课试题是需用英文解答的,面试也要用英文,以测试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并且这些方面对于管理方面的知识要求都比较高,基础英语很难涉及到这些内容。而且外企在招聘学生的时候,管理专业方面的英语知识就更是必须的。因此,这也可以增加同学们双语学习的积极性。

5.课程设置。

从我所上过的双语课程效果来看,学生要先上过工商管理的基础课程后再安排双语课程效果比较好,也即先修课程用中文讲授,后续课程用英文教学。比如,同学们先学过用中文讲授的《营销管理》,再学习用双语讲授的《国际营销》效果就比较好。而给同学们上《组织行为学》的时候感觉效果不理想,原因在于之前同学们连有关的基本概念都没有,突然接触到有不少专业词汇的课程就有较大难度。再比如先上过中文版的《基础会计》,然后再上英文版的《高级会计》效果就明显好些。学过了一些管理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后,《国际企业管理》采用双语教学效果就不错。另外,最好是必修课安排双语教学,学生学习态度比较好,而选修课用双语讲授则会受到学生态度以及积极性的较大影响。由于不同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尽相同。所以没有统一原则要求哪些课程必须开设双语教学,哪些课程不能开设,这需要教务处和学院协调安排。尤其是在教学大纲修订的时候明确注明某门课是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大纲也应该用英文写以示强调,而不是每门课都可开设可不开设双语教学。否则,这种随意性会使得这门双语课程缺乏连贯性。当然,目前很多经济管理学院已经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将双语教学考虑在其中,这一方面的问题将逐渐得以解决。

6.学生安排。

因为学生英语基础相差较大,对待双语教学态度相差很大。因此,如果条件允许,能否在某些课程里同一门课程由两个教师开设,分别用中文和双语讲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实际情况来选择。也就是有的学校所采用的实验班模式用在双语教学上也未尝不可。这种方法也可以解决班级里面有个别学习小语种的同学不能学习英语的问题。所以对招生也不会带来什么困难。

7.课程考核。

双语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用外文教材,无论是原版教材或影印版教材。但不同的课程特点不一样,因此。对于有的课程宜采用开卷考试,比如《营销管理》,因为其内容太多。而有的课程比如《高级会计》则开卷或者闭卷考试均适宜。因为其内容相对比较集中。双语教学不宜采取写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否则会导致有的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努力程度不够,最后导致双语教学效果不好。如果是同一门课程即有中文讲授的,又有双语教学的,那么双语教学的考试可以开卷考试,如果采取闭卷考试的话可以把试卷出得简单一些,以便于同中文教学的考试难度保持平衡,同时对于选择和不选择双语教学的学生成绩上也能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

人教版高一英语课文篇4

[关键词]实验稿;2011版新课标;课程改革;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10-0037-04

在进入21世纪以后,教育部开始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也正是在《实验稿》的基础之上,整个中小学的英语教育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但是在十年的改革中,《实验稿》也存在一些需完善之处。于此,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2011版新课标),这对于《实验稿》是一种有力的补充和完善。同时,从2011版新课标的内容发展也能够洞察过去十年英语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果和问题。

一、2011版新课标的发展

2011版新课标在很多方面都延续了《实验稿》的思路,包括总体框架、设计思路、课程理念和总体目标等。与此同时,其也对部分地方作了修改,这些修改对《实验稿》是一种发展,更是突破。

(一)强调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001年《实验稿》中提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而2011版新课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尽管《实验稿》也提到人文性,但是可以看出其主要还是追求将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工具,这也是长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事实。2011版新课标则正式提出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首先,英语课程作为工具要求学生去掌握这门语言。其次,英语课程的人文性表明在将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掌握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二)减少学习内容、灵活课程开设

就笔者对两次课程标准对学习内容的分析来看,2011版新课标在学习内容上大为减少。《实验稿》中对各年级掌握的词汇量要求为:小学700个,中学1600个,高中3500个。而在2011版新课标中,小学词汇量是600到700个,初中是1500到1600个,高中是3300个。仅仅从词汇量来看,新课标减少了学习内容。

尽管两次课程标准都提出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但实际上在全国各个地方,英语课程开设时间并不相同。于此,2011版新课标提出:“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各地可根据师资条件、资源配置等情况,制定本地区的课程实施方案,确定小学开设英语的起始年级及小学和初中毕业时应达到的级别要求,特别是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要充分考虑师资力量的配备和教学条件等因素。”在这一程度上讲,新课标对于课程的开设灵活性更大,更加注重地域性的差异。

(三)增强新课标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笔者在对比两个版本的课标时发现,2011版新课标在课标附录中增加了大量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的增加有利于一线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也更有利于增强新课标的操作性。

(四)改变对“任务型教学”的表述

在《实验稿》中,已经有关于“任务型教学”的提法:“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描述让很多教师认为《实验稿》否定了其他教学法,只提倡“任务型教学”。于此,2011版新课标提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选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样的提法就避免了一线教师的误解,也更为严谨。

除此之外,2011版新课标还在许多地方作了改变,由于比较细微,笔者在此不再一一叙述,在后文中会有涉及。

二、经验与问题并存:十年英语课程改革

2011版新课标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未来英语教育的展望和指导,同时,从课标的修改情况也能够洞察出十年来英语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之处和问题所在。

(一)经验:十年改革的成功

在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下,英语基础教育改革也迈入了自己的轨道。在十年中,英语课程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些成功的经验也是未来英语教育发展的宝贵财富。

1.英语教育人文价值的凸显

与语文课程相比,英语教育的人文性一直受到忽视,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英语课程仅仅是作为工具而存在。但是,从《实验稿》明确提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开始,英语课程也逐渐改变作为工具的一条腿,而成为工具与人文兼具的两条腿。在英语课程中,人文性理应得到彰显。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陶冶自身情操,培养个性,都是人文性的体现。同时,英语作为外语,还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通过对英语的学习,学生对外来文化理解和鉴别,逐渐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文化也能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些也都深刻影响着人文性的形成。在2011版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英语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对人文性的坚持也表明对此理念的认同,更体现出英语课程改革在这一方面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说,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是将来英语教育发展的一大特点。就笔者对教师的访谈结果看,人文性等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实质上已经融入教师的脑海中。尽管在考试制度的压迫下,教师在很多时候不得已而需要采取很多灌输的教育方式,但是教师在课堂之余都会学着去反思,去寻找符合教育理念的更好的教育方式。人文价值与教育理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过去的十年课程改革,英语教师已经在这方面有所改变。

2.多种教学方式并存

在以往,由于众多学者对凯洛夫教育学的误解,造成了凯洛夫教育学的教育方法在中国成为简单的讲授法,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课程改革之前。在课程改革中,诸多专家开始学习美国和日本,寻找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目前,除了简单的讲授法之外,还有诸如讨论法、情景教育、任务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并存。也正是这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了英语教学的发展,而学生在这些新的方法中更加发展了主体性,身心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当然,新的教学方式的发展并不否认传统讲授法的优点,相反,讲授法在目前还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笔者从《实验稿》和2011版新课标对任务型教学的描述中分析到:英语教学鼓励多种教学方式,在注重讲授法的重要地位的同时,也希望教师多采用更多的先进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3.多元评价方式形成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传统评价往往以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对象主要限于学生。这样的评价方式在英语课程改革中是被抛弃的。从《实验稿》开始,已经倡导多元评价方式并存。在十年中,教学评价逐渐走向一个多元的趋势,表现在:分数依然是主要评价方式,但已经不是唯一的标准;更多的评价方式逐渐展现出来,如表现性评价等;评价对象由学生变成学生、教师、教材甚至是课程标准等。甚至在2011版新课标的附录中增加了评价方法和案例。

(二)问题:不容忽视的存在

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这十年的英语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功经验,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关于英语教育的问题却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也要求对英语教育进行更深的改革。

1.区域性差异造成英语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笔者在前面已经分析了新课标和《实验稿》之间关于课程开设的差异,这里主要是以地区之间的差异为依据而定的。我国人口众多,城市与农村之间差距也非常明显。而英语作为一种外语,对各种条件的要求远远大于其他课程。就目前国内英语课程开设的情况分析,在城市或者一些条件好的农村地区,英语课程在幼儿园阶段已经开始开展,进入小学就正式开设;而在大部分农村地区,英语课程还是在小学三年级时候开设,实质上很多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课程更多体现在形式上,真正的教授英语课程还是在进入中学后。除去城市农村的差异外,我国还有诸如东部和西部的差异等。就笔者的调查发现,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英语教育水平差异非常明显。如,一些东部地区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能够无障碍地与外国人进行交流,而一些西部地区学生在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并且他们的英语学部分还处在“哑巴英语”阶段。

由于地区差异造成的英语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并不能完全依靠英语教育本身的改变来得到解决,这更多地需要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以及地区差异的缩小才能得以根本地解决。从新课标的发展我们能够看到课标对此问题已有所洞察,在制定上也提出了灵活的方案。

2.课标的操作性和执行力存在偏差

在我国教育界,一直存在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脱节。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也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但是却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说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某种脱离的话,那课程标准应该起到联系二者之间的桥梁作用。就课程标准制定来讲,其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教育实践的引导下制定的;在作用上,课程标准应该对教育理论进行“消化”,体现出先进的理论思想,并能够很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最为重要的是,课程标准所面对的主要对象是一线教师,因此其必须具备很强的操作性。而长期以来,课程标准似乎总是面临着“可有可无”的尴尬情况。20世纪90年代,教师对课程标准几乎是脱离的;到了21世纪以后,课程标准才开始被重视,教师也开始逐步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但遗憾的是,教师对于《实验稿》的把握和理解还都不能深入,这一方面与教师的理论知识欠缺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实验稿》本身在制定上存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在2011版新课标中,尽管部分地方作出了修改,甚至在附录中加上了操作案例,但是在正文中很多地方仍然缺乏明确性,更需要专家的解读和教师自身的理论理解。从这个过程中,笔者认为,多年来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并没有因为课程标准的制定而得到解决,加强操作性将是未来课程标准的发展方向。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课程标准本身作出的努力,只是这样的努力还需要加大。另外,多年以来畸形发展的考试制度也制约了课程标准的执行力实施。在考试的重压下,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去执行课程标准的某些要求,而只能选择传统的增加分数的方式来讲授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醒专家,仅仅寄希望于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能够带来较好的变化是不现实的,还需要在症结上“下药”。

3.英语教师专业化尚不完善

新课程改革在改革路径上主要着力点在学校和教师身上,通过改革学校和教师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笔者在前面提到,作为压抑着教师和学生的考试制度目前还无法得到较大力度的改革,因此改革需要从学校和教师身上入手。)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改变原来的形象,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过去的十年中,教师专业能力的确得到了部分改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在招聘新入职教师时,提高了学历、专业知识等要求;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加大了对教师的在职培训。通过这两个主要方式,教师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些新的教育理念至少开始在教师脑海中形成。但是,这种改变仅仅是表面的,众多教师还是停留在以往的专业水平上,他们无法在考试制度的打压下寻找到一种能够提高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好方法。(笔者以为,如窦桂梅这样的老师在中小学中属于现象存在。)近年来,在中小学,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还是处于紧缺阶段,因此在广大农村地区,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还相当低,这不仅体现在教育理论水平低下,更表现在英语专业知识不够。对在职教师的培训无法保证能够让每位教师都获得提高。往往是本身优秀的教师去接受培训,再回来将主要思想以讲座形式介绍给其他教师,这样的培训注定是片面的,也不具备普及性。总的来看,英语教师专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很不完善,这需要在未来的课程改革中加大力度。

(三)新的挑战

从《实验稿》到2011版新课标,英语课程改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之中,英语课程改革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2011版新课标对英语课程改革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和挑战。

1.本土抑或舶来:英语教育的立足点之思

可以说,在英语教育中怎样处理好本土观念和舶来思想,一直是个争论不休并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英语教育的立足点的问题,它直接关涉着英语教育的整个发展方向。就目前来看,国内的英语教育建立在第二语言学习理论上,基本上采用国外关于第二语言学习的理论进行教学。除却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在文化上,英语教育也更多选择外来文化作为教学文化。《实验稿》和2011版新课标都强调要坚持立足于本土,兼收并蓄。然而,怎样将本土文化和理论融入英语教学中依然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2.考试制度对评价方式的制约

在十年的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是比较重的转变,传统以分数为中心的评价方式正在发生改变。目前,已经有多种评价方式并存,这对英语教育来讲是极大的改变。然而,我们也深深地明白,在高考制度未发生真正改变的情况下,要让多种评价方式真正走入评价体系中恐怕还是不切实际的。这正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与现实考试评价的实际操作尚不能很好地协调的原因。这就要求教师学习评价的理念,而不仅仅限于评价方式。即使是采用传统的分数评价方式,教师也可以在这之中加入现代评价新理念,以此来推动评价方式的改革。诚然,要促进评价方式的真正改变需要进行考试制度的调整,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结语

2011版新课标标志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开始,回首过去十年,英语教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笔者在对两版英语课程标准进行分析以及对一些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访谈后发现,英语教学十年来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也还有很多问题存在。没有哪一次课程改革是完美的,也正是这些问题引领英语课程改革迈向新的方向。众多中小学教师表示,在十年中,他们从英语教学的门外踏入门内,开始逐渐地接触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除却教学本身,他们还以研究者的姿态审视课程改革,不断地反思,摸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随着《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未来的十年是值得教育理论者和实践者期待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荣风静.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目标对比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3).

[4] 陈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的新发展[J].中小学管理,2012(04).

人教版高一英语课文篇5

(一)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普通高校的学生整体水平没有重点高校的好,而且她们没有足够的心里准备和英语能力来接受专业课上的双语教学,对双语课程持恐惧和排斥心里。笔者所在的西亚斯国际学院是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生源不是很好。所开设的《财务会计》双语课程是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其实在《财务会计》双语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中文的《财务会计》课程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仍然感觉听不懂,很多同学都买来英文教材的翻译版本来看。不少学生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专业课成了专业英语翻译课。《财务会计》双语教学的教学意义与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另外,由于学生没有一定量的外语储备,老师问的什么学生听不懂,就没办法进行反馈。这样师生之间的互动就很难开展。

(二)双语教学的资源不足要想双语教学进行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选用适合学生的双语教材。在很多情况下,普通高校会选用英文原版教材。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可以保证学生接触原汁原味的专业英语,确保教材能够及时更新。但有些专业的英文原版教材在国内并不太适合。比如原版教材里会有很多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分析主要是帮助学生来理解理论的。但有些同学对教材中所涉及的西方社会背景知识缺乏,往往不懂案例中提到的公司或者事件,这样案例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另外一些国外的案例并不一定适用于我国的情况。即使有很好的英文原版教材,学生在经济上也接受不了。一本英文原版教材少则几十美元,多则上百美元,对学生来说只能是望书兴叹。目前适合国内高校所用的双语教材却少之又少,我们急需优秀的双语教材的编写。

(三)具备双语教学的师资不足具备符合双语教学的师资是普通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重点,它要求教师通过采用两种语言媒介进行教学,这要求双语教师具备很高的素质。而目前普通高等院校里的教师知识结构呈现单一化倾向,专业精深的教师外语能力比较差,精通外语的教师又缺乏所需的专业知识。虽然也有很多老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也具备一定的外语基础,但更多的是表现在阅读和词汇量上。双语教学对教师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在口语和写作上要求比较高。有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撰写好了每一句需要在课堂上用的话,课堂上不敢多讲一句教案上没有的话,师生之间没办法达到交流自如。

二、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建议

针对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双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来加以改善:

(一)鼓励学生接受双语教学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首先,学校和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双语学习专业课上所遇到的困难,只要付出一定的时间,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英语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将是终身受益的。其次,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当中。笔者所在的学校在教学上使用的是Sakai教学系统。课前,任课老师会提前把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以PPT的形式发送到Sakai网站上,学生可以登陆该课程的网站下载预习。这样学生不仅很清楚的知道下一节课要讲的主要内容,而且上课时还能随时掌握老师的讲课进度。除了上传讲义外,任课老师还在“练习与测验”一栏里放了大量的练习题。课后,学生通过习题的练习能帮助他们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也能检测他们是否真正的理解了课上说学的知识点。最后,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发言,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想法。笔者所在的学校的课程考核计分中就有一项是“课堂参与度”占总分100分的20分。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发言质量都被计入到了最终成绩里,以此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英语思维能力以及知识掌握程度。通过反馈,学生对这样的课程设置满意度较高。

(二)选择适合学生的双语教材在双语教学中,采用适合学生的教材至关重要。虽然外文原版教材教辅材料少,购置难,价格贵等缺点,如果有适合学生用的外文原版教材,学校可以引进,毕竟英文原版教材具有内容新,语言地道,原汁原味的特点。如果没有适合的外文原版教材,可以组织教师编写双语教材。由于普通高校的学生外语水平不是很高,原汁原味的原版教材可能对他们来说有些吃力,教师可以双语混编教材,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专业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笔者所教授的双语课程《财务会计》,经过大量的教材筛选,最后选用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所出版的影印版教材,价格几乎与国内的图书价格持平。这本教材非常适合初学专业课的学生用,因为它具有结构严谨,案例丰富,内容由浅入深的特点。课后还有大量的联系题供学生们练习。除了这些文字教材,出版社还给提供电子教辅(课程PPP,题库)等参考资料。从学生们的反馈来看,还是非常喜欢这本教材。认为它浅宜好懂,文中的案例也是全球知名的跨国企业,在配上课后练习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会计专业英文表达有了基本的理解和掌握,能看懂英文的财务报表。笔者所教授的另外一门双语课程《国际财务管理》,采用的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所出版的中文注释版英文教材。它就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加入了中文注释,方便了学生快捷地把握学习重点,提高阅读效率。

(三)加大双语教师的培养双语教师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学校要舍得经费投入,有计划地培养双语教师。学校可以选派外语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去国内双语教学开展比较好的重点大学进修学习,也可以把这些教师派送到国外进行深造。另外学校可以积极引进留学回国人员。留学回国人员在一方面精通中文,可以与学生良好的沟通没有任何障碍,另一方面长期的国外学习背景,不管在专业方面还是日常用语方面外语都能够运用熟练自如。

笔者所在的学院教授双语课的老师百分之九十都是留学回国人员,这些回国人员不论从外语水平还是专业水平都不错,在课堂教学中能将英语和汉语等同的运用到听、说、读、写上。普通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是大势所趋,形式所迫。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使命,相信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一起努力下,普通高校一定会为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做出贡献。

人教版高一英语课文篇6

一、《复变函数论》双语教学实施的步骤

数学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在汉语的辅助下,用英语进行数学教学,并逐渐使学生能独立地运用英语学习、研究、思考和交流数学。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每个学习数学的人,不仅需要阅读原著,查阅外语资料,而且有很多机会参与国际交流,参加国际会议。并且“数学语言是一种通用语言”,在数学语言中,绝大多数的术语,都出于外语,数学中,大多数的符号也都是由外语字母演化来的。因此,进行双语教学,能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加强数学基本功的训练。

双语教学不只教授英语,也不只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而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一种教学方式。自2006年开始,德州学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展这项创新教育改革活动,推出第一批英汉双语专业课程教学。笔者所在的数学系开展了《复变函数论》双语教学改革,是整个学院进行双语教学次数最多的课程。对学生调查的结果及系组织的听课评议结果均反映良好。我们在实验中尝试了双语教学的一些方法,探讨了有关的基本问题,增进了对双语教学的认识。

1.教材的选择。对于双语教学,选一本合适的教材极其重要。选用国外原版教材还是改编教材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国外教材内容涵盖较多,习题量较大,但往往与中文教材结构体系有很大的不同,其选材和习题配置也与中文教材差异很大。有些内容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其难易程度也背离中国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双语教材应选择既适合中国学生又能用地道英语表达的教材。

笔者认为,有待过渡到单一英语数学教学的数学双语教学,要尽量采用名师原著。许多经典原版书,都曾辅佐过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这些经典原版书,多为大师级数学家精心撰写,不仅有数学,而且有他们的思想方法、语言风格,甚至于他们的人生哲学、治学态度都会有所体现。学生读大师们的经典原著,从中获得的东西比读那些东拼西凑而编写的教材效果要强许多倍。

在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实行双语教学和引进原版教材的政策后,一批外文教材的影印版已在国内公开发行。这些教材已在国外广泛使用过,其特点是版次高、讲解细致、习题丰富、注重应用、使用广泛。

笔者所在的学院选用了英文原版教材:美国James Ward Brown and Ruel V. Churchill编写的教材Complex Variables and Aplications(Seventh Edition)(2004年1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作为国外优秀教材影印出版),该书在美国已经是第七次出版。同时选用该书配套中文翻译版教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冠铁等人翻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教材涵盖的内容与我国现行复变函数论(如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钟玉泉,第二版),)的内容大致相同。其章节安排如下:1.复数(Complex Numbers),2.解析函数(Analytic Function),3.初等函数(Elementary Functions),4.积分(Integrals),5.级数(Series),6.留数和极点(Residues and Poles),7.留数的应用(Applications of Residues)。

该书具有其他优秀美国教材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文字通俗易懂,注重概念和定理的直观解释。该书重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科的思想方法与应用,观点较新,内容深浅适宜,内容丰富,论证方法、侧重点与其他教材有所不同,可使学生获得宽广的知识,最为重要的是该书较为符合中国学生实际水平及中国教学大纲。通过对此教材的使用,笔者认为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优化我国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

2.教学设计。我们在进行双语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方法研究,抓好教学各个环节。

第一,做好教学计划工作。参照中文大纲及双语教学的教案,应编写英文大纲及教学计划作为教学参考。

第二,根据学生的英语和数学水平备课。课堂教学是中心,数学课堂双语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的数学能力,又要注意学生用英语理解数学的能力;既要注意一般性备课,又要注意针对性备课、特殊性备课,也就是说教师在备课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用英语去理解数学有困难的地方,照顾英语和数学水平较低的学生。在上双语复变函数论之前,应认真用英语备好每一堂课。首先吃透教学内容,然后用英语组织教学内容,并且使用尽可能地道的英语写教案。使用的英语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尽可能简单易懂。

第三,课堂讲授英汉并用。在每堂课开始前,先介绍本节课要用到的词汇和短语,并告诉学生英文教材对应的中文教材中的章节和页码。根据积极慎重的原则,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刚开始,只教给学生数学术语的英文解释,慢慢地在讲授定义、定理时尽可能地用英语;用英语讲授完之后,再用汉语重述一遍,并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节英汉比例,逐步加大用英语教学的比例。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用英语解释的基础上,再用汉语重述一遍,使学生在学习科技英语的基础上,不至于忽视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各种方式促进师生互动,立足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

第四,设计好板书方式,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刚开始实行双语教学时,可先用英语板书、用中文讲授,再对英文板书进行解释,让学生逐渐熟悉英语表达习惯;讲课的内容和顺序尽量和学生的教材一致,以便学生复习时能够对照参考。对教材中的难点可以根据情况适度用中文板书,以便学生掌握。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学生逐渐掌握了数学中常用的英语表达方式,再过渡到英文板书和讲解,并辅以适当的中文解释。

实行双语教学后学时紧张的问题特别突出,因为需要花时间解释专业词汇,特别是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数学公式和符号的英文读法,甚至简单的加减乘除、分式、不等式的读法都不知道,对此,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电子课件用于课堂教学的最直接效果是可以减少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将大量枯燥的概念、定理以直观的图形、生动的动画表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建立感性认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便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化解难点。与原版教材相配套,我们编写了比较详细的电子教案、讲稿、教学导航、模拟试卷、配套习题等,制作了中英文教学课件,建设了个数字化、立体化、网络化的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第五,每堂课结束前分别用中英文总结本次课的内容,将下一节课内容涉及的主要概念的英语表达进行板书,并要求学生课后读记。

第六,课堂提问。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进行课堂交流,如用英语回顾上次课主要内容,用英语提问,用英语讨论,用英语简要总结本次课内容等等,这样做,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使用英语的机会,促使学生养成使用英语交流的习惯。

第七,课后作业。课外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们一般要求学生用英文完成原版教材中的习题。要求学生尽量规范地用词及表达方式,避免犯一些常见的错误。

第八,考试。激励学生学习,借鉴国外大学的评分方法,本课程对评分方式进行了一些改革,改变了传统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具体做法是:平时作业占10%,讨论占20%,期末考试占70%。期末考试试卷使用英文,学生可选用中英文作答。而且考试答卷要求完全用英语。

第九,注重学生反馈,及时改进教学。双语教学的直接目的是掌握数学知识、学习英语,这两个方面密切关联。学生在一个阶段内掌握的程度是确定下一阶段教学方法的依据。在评价掌握程度时,我们注意掌握数学知识、学习数学专业英语两个基本点方面的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程度的途径通过分析课堂提问的回答情况、进行阶段性问卷调查和组织学生参加的讨论会等,还鼓励学生将自己对双语教学的意见、遇到的困难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与教师交流。

二、双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教学质量。英汉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语音不标准,语法不规范,不仅直接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还会误导学生。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双语教师必须兼有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扎实的英语基础及听说读写的交流能力,通过准确流利的学科英语进行讲授。这为双语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条件的高校应组织双语教学的教师到英语母语学校进行短期培训进修,这样一来,既可以了解国外学科动态,又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教学方法,更可以提高英语水平。

2.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英文参考书,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反映,改进教学方法。

3.处理好专业理论学习与英语学习的矛盾,处理好国外教材与国内教材的差异。需要把握好双语教学课堂讲授时中英文所占的比例,中文讲多了失去双语的意义,英文讲多了学生听不懂。由于教育体制不同,我国高校复变函数论教材与英美原版教材差别较大,很难找到完全适合我国开展复变函数论课堂双语教学的英文原版教材。

4.双语教学应选准时机。因为双语教学既需要一定的汉语数学语言基础,又需要相关的公共英语基础。因此,在高校低年级(如一年级)是不合适的。在一年级,数学系的学生应该用汉语扎扎实实地学好数学课,如数学分析等,打好用中文表达的数学语言的基本功。同时,学生应学好公共英语课,在中小学英语学习的基础之上,打好日常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语言基础。

人教版高一英语课文篇7

关键词:《新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用

为提升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适应教育改革需求,大学英语教材推出第二版《新编大学英语》系列英语教材就是改革版的教材之一。电脑多媒体教学也步入到教学课堂上来,并在英语学习和课堂的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有越来越多的课堂(包括英语)装备了电脑多媒体,多媒体授课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之上,该类课程中富含信息,为大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学习环境。多媒体课堂上拥有较为丰富的文字、图片、影音的信息资料,同时也可以让人耳目一新,能够很好地代替传统授课而且较前者有所进步。同时,在英语学习中,老师也在努力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来改善大学生接受英语的接受度。调查表明,许多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有所期待,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容易被大众忽视。本文分析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不足,在对《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的分析同时,探索寻找出有效而合理的课堂英语学习方法,以便让学生接受并掌握英语知识,推广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英语教学改革:教材与方法并行

新版英语教材《新编大学英语》的修订基于原版,较老版首先有所创新,学生学习起来不是那么枯燥无味,而且该版本注重学生的语言交际表达能力。增强利用英语交际的模拟训练,更有加强翻译能力的训练,所选材料更具有时代意义,特别当代大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需求。该版本具有相互性。将教材资料及DVD课件做在一起,课本中的文章、课后的习题及一些场景对话都有配套的原声课件资料,供多媒体教学及学生自学使用,并将它的各方面教程在内容上相互相成,各单元有自己的主题。

多媒体教学即通过声音、视屏、Flash等方法来表达授课意思。在《新编大学英语》该课程的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课本中附带有光盘,供学生课下练习,课堂表达,光盘里有趣而适用的内容,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及进步的能力,对英语的学有裨益,同时光盘里列举了很多交际场景,便于学生现场模拟,既可以拓展大学生对外国的了解,也可以在欣赏的同时,拓展学生知识面,增长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遍研究者表示,教师总是强调英语是在交流中进步,同时交流交际也是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所以,老师把英语作为课堂语言在许多学校实施,大多数老师认为要利用并且用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让学生用英语交流。这个理论一直被认可,但是实施起来在传统课堂稍有难度。在多媒体的课堂上,英语交际显得那么自然而容易实现,学生可以轻松地融入交际的氛围内,在娱乐而不失为学习良方中进步,提升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在多媒体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图片视屏轻松获得大量外国的文化知识,引导对外国风土人情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见识及阅读的背景资料,从而提高大部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多媒体对老师而言,提高老师的授课能力,提高课堂授课含量信息是很有必要的。多媒体教学中,其课件展示的信息量非常大,会让学生忙于不断接受屏幕上的巨大信息。经过多方调查,我们发现有部分学生在多媒体《新编大学英语》教学中有以下顾虑。首先,上英语课时,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大,学生为了可以课下吸收会大量记笔记,难以笔记与课堂同时把握。其次,学生往往抵制快而大的媒体课件信息,因为老师忽视了学生接受的能力与速度。最后,多媒体课堂上引起困惑,难以得到老师的及时辅导,往往会有收获不多的感觉。

社会在进步,同时学生对课堂需求也在不断变换,因此教学思路及方法也应该随之变幻。按照《新编大学英语》的进程与变革,多媒体教学在大学生英语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发挥该版本教材的优势。所以,好的教材配以有效而实用的教学模式,对大学生来说肯定是一种巨大的促进过程。同时,我们也可以肯定多媒体在英语中的教学也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李海平,娄金凤,金.对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08(7/8):71-72.

[2]郑旭翰,何明珂.高校多媒体教学实证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25-27.

[3]王朋娇,王洪英.高校多媒体教学状况及相关要素的调查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93-95.

人教版高一英语课文篇8

关键词 英美文化与文学 大学英语教学 全新版大学英语教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在不断地深入和深化,但总体而言,还是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首先,教师仍然将教学重点放在语言应用技能方面的讲授上,而轻视了交际和文学文化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片面追求大学英语四级乃至六级的通过率,大学课堂上的词汇讲解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导致了过分强调语言的工具性,使语言教学的功能变得单一,而且使得语言学习也变得枯燥乏味。其次,只强调语言文字的学习,而忽视了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学的内在联系。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载体的艺术,不仅承载着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任,而且反映了社会和民族的全部文化发展历程。因此要掌握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背后的文化特殊性,了解本民族文化与他民族文化的差异,进而逾越这种文化差异。而文学恰好能够反映这些民族文化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和历史环境。文学教育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思想性与审美性的关系。再次,社会上重理轻文,重功利轻素质的思想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文化和文学教学的认识,认为英美文化与文学知识的教与学是可有可无的,没有多大实用价值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影响着大学英语教学,但凡涉及到与文学有关的,尤其是文学材料和文学背景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人文教育、人文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就被忽视了。

2 英美文化与文学知识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合英美文化与文学教学也是可行的。文学是人文学科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文学素养应成为现代人的必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核心部分。因此在高等教育中,文学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学生的层面来说,随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学生高中毕业进入大学时词汇量要求达到3300个左右。这意味着高校学生在入校之初就已经有较好的语言词汇基础,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学素养也较之以前有很大提高。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逐年提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合英美文化与文学教学或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美文学选修课甚至必修课的条件日趋成熟。从教师层面来看,在高校当中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越来越多,从事文学文化研究方向的教师不在少数,这为讲授英美文学及文化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师资力量。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为带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向“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土壤。

3 英美文化与文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合及促进作用——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采用一单元一主题的形式,内容丰富,将语言学习贯穿在了解、思考、探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交际法的教学原则。其中也穿插了很多英美文化和文学的背景知识。如果教师能够充分运用这些资料,是可以将文化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并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现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的第一、二册有关单元进行分析。

在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一册中第四单元 American Dreams中,课文A篇讲述了意大利移民托尼·特里韦索诺通过自己的勤劳与努力,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实现了人生的梦想。这个单元里涉及到了移民、美国梦等文化概念。教师在课堂上应穿插文化背景的讲解: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很多移民离乡背井来到了新大陆,开启了新的生活。他们坚信通过自身的才能和勤劳能在美国获得更好的机会,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美国梦的产生有它特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后练习完形填空的第二篇,认识现代美国梦的变化,即强调通过知识的力量而非最初的体力劳动养家糊口,改变人生的命运。这实际上是认识美国人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通过对美国梦的剖析,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美国文化,并能更深刻地去理解课文文本,如为什么称托尼的语言为“broken English”,为什么他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等等。

而在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Virtue中,沃尔玛创始人萨姆·沃尔顿的故事同样也讲述了一个成功实现自己美国梦的故事。但是文章的重点发生了转移,主要讲述了美国乡巴佬首富的低调生活。全文通过间接描述和对照对比法,烘托了萨姆的“与众不同”在于他的太“与众相同”的生活了。在课后Language Sense Enhancement的练习当中,选用了19世纪美国女诗人Emily Dickinson的一首小诗“I’ m Nobody”。在这首诗中,女诗人将名人比作呱呱乱叫的青蛙,成天向公众炫耀自己,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将那些追逐名人的普通人比作好似沼泽的乌合之众。两者相比,她更愿意选择成为无名之辈。笔者在课堂上将这首短小精辟的小诗进行了欣赏之后,学生们对于沃尔玛创始人萨姆生活方式的选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全文也有了更好的把握。

4 结论和建议

大学英语教学中适当拓展和融合英美文化与文学,不仅可以构建良好的语言文化氛围,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文化背景的了解。但要注意的是“它不同于纯粹的文学课,因为它必须接受两个前提性限制。一是大学英语基本的教学目的,二是具体的教材。把大学英语当作文学欣赏课对待无疑是喧宾夺主。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坚持趣味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许锦霞,2008)。另外,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层次上,英美文化与文学的教学,不应追求文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也应不追求文学批评的理论性,重点是让学生体验和感悟英英美文化与文学。教师既可以定位在经典文本的阅读和阐释上,也可以从国外出版的教材中选择一些时代性、可读性强的作品供学生学习,将读者反映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重视学生对作品的参与和理解,通过阅读和讨论,鼓励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让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使英语课堂成为启迪思想、开发心智的人文素质课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王守仁.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 许锦霞.将文学欣赏渗透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初探[J].山东文学,2008.

[4] 范谊,芮渝萍.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国文学研究,2005.

上一篇:我的傻姑娘范文 下一篇:分开的时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