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4 17:04:47

人教版数学教案

人教版数学教案范文第1篇

素质教育新教案(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它分两个层次,对每个自然节有一个总的要求,即分为: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能力训练点、德育渗透点和美育渗透点),学法指导,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课时安排、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步聚.对于每一课时具体分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新知探索和例题分析),随堂练习,总结提炼,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与学整体设计(教案#学案一体化),其分类为:教学目标概览,聚焦重点难点,教与学师生互动(复习回顾、创设情境、双向沟通、巩固反思和作业解惑),课堂跟踪反馈.2000年6月,华师大心理学皮连生教授在5教学设计6一书中提出新的教案规格.其分类是:课题,教学目标,分析学习任务,课的类型,课时,教学步骤(新知识的习得阶段,新知识的巩固与转化阶段,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与检测阶段),及其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见一个系统的教案,它的内容大致包括:授课名称、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分析、课型、课时、重点、难点、教学媒体及教具、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板书设计及备注等.对于不同的课型,如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检测课、研究性课和实践性课等教案的形式也各有区别.

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数学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就应该尽可能体现过程教学,凸显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真实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活动.数学教学不但是为了学生知识的增长,更要关注创新意识的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的提升.因此教案设计就要多关注学生,创设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活动的平台.教案属于教师理论上的设计,实际教学有学生水平以及学习内容难易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才是可行的.一个优秀的数学教案,创新是主旋律,学生活 动是主体,在知识和方法的习得过程中,渗透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下面就设计数学教案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1教学目标的阐述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目标领域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水平又分为不同的层次.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分成:了解(知道、模仿).理解(独立操作),掌握(应用或迁移).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分成:经历(模仿),发现(探索).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分成:认同(反应),领悟(内化).因此对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应考虑教学对象人的因素,然后考虑知识的不同类型与水平.教学目标的陈述也应体现人性化,不应叙述成:使学生达到,.应叙述成:学完本课后学生能够,.不管采用何种目标陈述方式,教学目标都必须是可观察和可检验的.应做到:(1)教学目标尽可能用清晰明确的语言陈述学生可观察到的行为,教师和学生都能理解,避免用模糊的语言引起歧义.(2)教学目标要陈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的变化,如行为变化和情感变化,避免用/教师的行为0代替/学生的行为0,造成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不确定.(3)陈述可接受的最低行为标准.教学目标应尽可能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不要因目标的陈述而限制了教师的灵活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2分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确定的是学生学习的终点目标,而终点目标往往是通过完成一系列彼此相关的子目标后,才能顺利达成.因此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等的起始情况,教师应根据掌握的学生信息,创设有利于学生解决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倾向的学习情境.这样的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样确定的目标学生才可能达到.

3引入

故事引入,演示引入,类此引入,复习提问引入,问题引入,讲述性引入等,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选择的采用,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设计教学引入是教案的重要部分.

4教师活动设计

设计教师讲解的时机,因教材是统一编制的,根据具体情况,有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整理,提供学生更容易参与的直观材料,或列出自学提纲或提出思考的问题,组织编题目,讨论研究问题,适时小结等等,都需要教师指导和点拨.教师要掌控全局,把握时间,调整教学节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到愉悦、宽松和有序,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就是教师要设计好自己出场的机会,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要越俎代庖.

5学生活动设计

由于数学学习的目标领域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数学课堂要创设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努力编拟体现师生活动过程的角本.能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创新学习的就要尽可能开展活动.对学生非预设的忽发奇想要给予鼓励,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发挥的机会.教师要挖空心思地想办法让学生活起来,学生唱主角,教师当好导演.让不同的学生讲思路说方法,不对的加以借鉴,好的加以吸纳,这样才能发挥群体效应,资源共享,提高效率.让学生教育学生效果更明显,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这种学习活动效率高,费时多,很难进行大容量的研讨,但在概念的理解,定理的证明,公式和方程的推导,例题的研究等都有其用武之地.因此通过学生们广泛的研究,对深化概念,理解知识和掌握方法大有益处,加强训练可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6教案的备注

人教版数学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解决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对教育的要求和标准也愈来愈严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开始创新,导致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不仅增强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而且最大限度上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故本文就当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初中数学如何创新教学设计提出具体的方法和手段.

一、当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我国目前的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思维、教学手段及教学方式为主,突出表现在我国经济水平不太发达的农村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强化教学内容.随着新课程的提出及改革,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这就导致了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初步讲解完教学知识后,给予学生过度的自由,让其进行自主学习、自我研究与摸索,并未对教学内容进行强化,也没有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学生只学习到表面上的数学知识.第二,数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3~5分钟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设置提问环节,来培养有趣生动的学习氛围与课堂环境,但部分教师在提问环节时对学生采取了生硬冰冷的口吻,即“是吗”“错了”或者“对”,这样的提问不仅缺失启发性,而且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进一步影响到数学教师与学生的感情.第三,缺乏合作与交流.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可以通过设立合作小组、学习分队的方式,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加强学生间的感情交流与学习效果.但是有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口头强调要进行合作学习,实际上却对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标、学习形式、学习要求、学习任务等一概忽略不计,所以数学教师并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手段

(一)创新设计教学理念

数学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自身的教师观,并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引导者与组织者,以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标准.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前,数学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以教和学的和谐统一为主,不仅要做好数学教案的创新设计,而且要选择适合学生学习及发展的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优化,以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学进去数学知识.

(二)创新设计教学方式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具体指由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并通过自主学习和自主操作,进行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与自我想象的过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学习意识.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学习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这一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实施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中让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物体,并设置有效的时间让学生积极发言,举出图形的例子,以此来推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这一数学知识概念的学习.这样的创新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实现全方位的身心发展.

(三)创新设计教学问题情境

数学教师要着重培养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教学问题情境,并要根据初中生的个性差异和性格特色,积极采取有趣、生动的原则,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除此之外,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提出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并构建好问题情境让学生完全融入,以此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开拓思维意识.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习到“平均数”这一概念时,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平常数学测验的成绩,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按照教师讲解关于“平均数”的数学概念,从中得到准确的数学知识.通过创新设计教学问题情境,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的做法,可以有效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通过创新设计教学理念、创新设计教学方式和创新设计教学问题情境,来提升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人教版数学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课题;理论;实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大面积中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因为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这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

“情境―问题”教学在中学数学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识知,为学好数学,发展智力打下基础。因此“情境―问题”教学以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本人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和在数学实践中的探索,谈谈对“情境―问题”教学的一些体法;

一、创设“情境―问题”教学的原则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

1、要简洁明确,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育目应付,思维混乱。

2、要少而精,做到教者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

3、要有难度,但须在学生的“最近能力区”内,使学生可以动动脑,得结论。

4、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

5、要注意时机,情境的设置时间要恰当,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二、重视创设“情境―问题”教学的特性

1、诱发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教育的弊端告诫我们:教育应以学生为本,教师决不可以越俎代疱,以知识的讲援授替代主体的活动。“情境―问题”教学就是把学生的主动参与具体化在优化的情境中产生动机,充分感受,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的感受性:

“情境―问题”教学往往会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而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消除剧烈矛盾,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

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属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3、着眼知识的递进性

在“情境―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需要创设出多个情境,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由于教学过程在总体上应呈现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创设的多情境之间呈递进关系,要体现出层次性,既要防止步距过小,也要防止步距过大。

4、贯穿教学的实践性

“情境―问题”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情境―问题”教学特有的功能,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其教学效果可谓事半功倍,举一反三,同时对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训练。

三、创设“情境―问题”教学的主要方式

1、创设应用性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

案例1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的实际应用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均值不等式的定理及其推论。

某商店在节日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降价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第二次打去q折销售,乙方案是一次打q折销售,第二次打p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P+q)/2折销售,请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

以上应用性情境,是一个经济生活中的情境,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2、创设趣味性情间,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案例2在“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的趣味性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一个抢“30”的游戏,游戏在两个人之间展示,规则如下:从“1”开始说,每个人一次说1个或2个数,并轮流接着往说,说到30为止,谁先抢到30,谁就获胜,谁来和老师比一比?

学生1:老师,我来!……

学生2:老师,我和您比一比!……

学生2:老师,再来一次,我不信我赢不了您!……

(一连几个学生都输了,于是老师和一个学生耳语了几句)

(又一轮比赛开始了,终于有学生发现了游戏的窍门)

学生了:老师,您这个游戏不公平。

师:为什么?

此情境中,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习。当然,我们还可以引用趣味性较强的名人轶事、历史事故、数学趣题等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直观性图形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

案例3在“等腰三角形性质”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可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

让学生剪出一张等腰三角形的半透明纸片,每个同学的等腰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不一样,把纸片对折,让两腰重合在一起,你能发现什么现象?请你尽可能多地写出结论。

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效流写出了如下结论: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两底角相等;

3、折痕为底边上的中线,高和顶角的角平分线。

……

在此情境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感知,可操作,可体验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蕴于简单的实验之中,促进了学生的认识理解。

此外,还可以创设新异悬念情境,疑惑陷阱情境开放性情境等等。

总之,切实掌握好创设“情境――问题”教学的的则,重视创设“情境――问题”教学过程的特性,合理运用创“情境――问题”教学的方式,充分的挥“情境――问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使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情感的、行为的、价值的等方面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全新的情境境界,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并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教育学新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 八、九年级 人教版

上一篇:道德与法治教案范文 下一篇:小学生安全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