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04 11:58:09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比较大小(1)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5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和“=”。

2.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学习的过程,体验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3.通过对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学习,使学生感悟数与数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美。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和“=”。

教学难点:总结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出示拔河比赛情境图。

师:同学们,实验小学一年级要组织拔河比赛,其中一(1)班有42人,一(2)班有37人,如果每个班的所有人都全部参加,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不公平,因为两边人数不一样多。

师:这两个班哪个班的人数多呢?这就需要我们比较它们的大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教学例5。

1.利用小棒比较42和37的大小。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数的特点:十位上的数不同,个位上的数也不同。

(2)借助小棒,明确比较方法。

①引导学生讨论:42里有几个十?37里有几个十?

(42里有4个十,37里有3个十)

②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因为4个十大于3个十,所以42>37。

2.利用计数器比较23和25的大小。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数的特点: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不同。

(2)借助计数器,明确比较方法。

①23和25,这两个数的十位上是相同的,

该怎样比较大小呢?

让学生观察计数器发现:23的个位上有3个珠子,25

的个位上有5个珠子。

②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因为3<5,所以23<25。

3.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四、巩固练习

1.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1题。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2题,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五、拓展提升

里可以填哪些数?

(1)32<3

<39,

里可以填3

4

5

6

7

8。

(2)40<

0<90,

里可以填5

6

7

8。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九第3、5题。

学生能够根据教师设计的情境联系到数的大小比较,从而引出课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比较。

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1)

42>37

23<25

十位上的数大的数大

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大的数大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在学生用语言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时,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表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一、 活动设计追求灵性化

案例1: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127页“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对比教材:华师版九下第55页23.2,人教版九上第100页 24.2.

1.生活情境对比:华师版(一幅日出图片),人教版(一幅日出图片),苏科版(三幅日出图片).

2.操作工具对比:华师版(硬币),人教版(钥匙环),苏科版(直尺).

3.问题情境对比:

华师版:(1)把太阳看作一个圆,那么太阳在升起的过程中,和地平线有几种位置关系?(2)在纸上画一条直线,把硬币边缘看作一个圆,在纸上移动硬币,你能发现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吗?公共点个数最少时有几个?最多时有几个?

人教版:(1)把太阳看作一个圆,把地平线看作是一条直线,由此你能得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吗?(2)在纸上画一条直线,把钥匙环看作一个圆,在纸上移动钥匙环,你能发现在钥匙环移动过程中,它与直线的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吗?

苏科版:在纸上画一个圆,上、下移动直尺,在移动过程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能描述这种变化吗?

教材赏析:

1.相同的生活情境,不同的图片处理.三幅日出图片相对于一幅日出图片,增强了问题的直观性,更有利于数学本质的揭示.

2.相同的操作目的,不同的操作设计.对学生而言,钥匙环、硬币都不如直尺来得便捷,编者的灵机一变:将活动中的“圆动”变为“线动”,既有效地解决了因工具准备不足而引发的活动开展不畅,又确保活动的目的、指向没有丝毫改变,这一细节处理,可谓匠心独运.

3.相同的问题指向,不同的问题方式.“你能描述这种变化吗?”问题更具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探究过程追求合理化

案例2: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11页“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对比教材:人教版八上第95页“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探究思路对比:都采用由简到繁的探索思路,将条件由一个(否定)、两个(否定),增加至三个,然后分类展开探究.

2.探究方法对比:人教版:画一个三角形,剪,放,全等吗?反应的规律是什么?苏科版:先观察一组图形,猜一猜,再量一量,哪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能剪一个与同学所画的三角形重合的三角形?探究方法基本相同.

3.探究顺序对比:人教版教材同其他教材一样,都是从“SSS”开始的,而苏科版教材则是从“SAS”开始的.

教材赏析:

相同的探究思路、方法,不同的探究顺序.在剪纸活动中,利用矩形纸片,学生最容易剪出的是直角三角形.苏科版教材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借助不同层次的问题设计,轻松地将学生引入自主探究的氛围,切实感受结论的合理性,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方法.

三、 定理表述追求科学化

案例3: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119页“圆周角定理”.

对比教材:人教版九上第92页.

定理表述对比:(苏科版)“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人教版)“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教材赏析:所谓“等弧”,是指“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两条弧”.此概念已经约定俗成,从定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角度分析,苏科版教材在该定理的叙述上更为科学合理.

四、 例习题配置,有待最优化

案例四:(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58页17题) “桌上有三只杯口都朝上的茶杯,每次翻转2只,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3只杯的杯口都朝下?七只杯口都朝上的茶杯,每次翻转3只呢?如果用“+1”、“-1”分别表示杯口“朝上”、“朝下”,你能用有理数的运算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对比教材:人教版七上第48页“观察与猜想”.

教材赏析:此题思维的难度太大,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根本无法企及,加之问题设计很模糊,所以教师和学生都显得有些很茫然,体现不出“探索研究”的价值.而类似的问题在人教版中则是以“选学”(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介绍的,学生通过阅读,借助教材设置的问题串,经过思考和交流,是可以领悟其中的道理、感受知识的应用价值的.

案例五: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35页“有理数的加减”习题.

第9题.位于西伯利亚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是世界上极端温差最大的地方,最低气温曾达-70℃,最高气温曾为34℃,该地的极端温差是多少?

第10题.人们在地球南极点附近曾测得的最低气温是-94.5℃,在非洲的利比亚曾测得的最高气温是58℃,这两个气温的温差是多少?

第11题.1960年1月21日,我国新疆北部的富蕴气象站曾观测到-51.5℃的当时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1975年7月13日,我国新疆吐鲁番民航机场曾观测到49.6℃的当时我国历史上最高气温.试计算这两个气温的温差.

对比教材:人教版数学七上第33页.

教材赏析:苏科版教材在第9、10、11题,连续三道有理数减法应用题,以同一个素材(温差)呈现,虽说有了地域的变化,但毕竟不是向学生灌输地理小常识.素材单一、重复.而人教版教材则较好地规避了这一点.

案例六: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51页“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例1.计算:9+5×(-3)-(-2)2÷4.

例2.计算:(-5)3×[2-(-6)]-300÷5.

例3.计算:(-13)×3÷3×(-13).

例4.计算:(12-13)÷(-16)+(-2)2×(-14) .

对比教材:人教版七上第51页.

教材赏析:苏科版数学教材在此处分两个课时设计了4道例题,而人教版则是一个课时,两道例题. 例1、例2是简单的含乘方的混合运算,旨在让学生熟悉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例3、例4是运算量稍大的混合运算,旨在让学生在复杂的运算环境里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感受运算律在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学生选用合理算法、简化运算的能力,对实际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但仔细推敲,例3、例4,教材所提供的计算过程,值得商榷,与目标设置不符,且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除了承载“双基”目标外,还承载着能力提升与情感促进等方面的要求,因此,教材应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整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初一下册人教版数学期中测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2、如图,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1=∠2, ∴c∥d B.∠3=∠4,∴c∥d

C.∠1=∠3,∴ a∥b D.∠1=∠4,∴a∥b

3、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各式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 B、

C、 D、

5、汽车开始行驶时,油箱内有油40升,如果每小时耗油5升,则油箱内余油量

Q(升)与行驶时间t(时)的关系用图象表示应为图中的是( )

6、若 ,则 等于( )

A、1 B、 C、 D、

7、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是( )

A、30° B、60° C、90° D、120 °

8、如图,有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

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是( )

A.30° B.25° C.20° D.15°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内错角相等. B.同旁内角互补.

C.同角的补角相等. D.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10 、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定DE∥AC的是 ( )

A. ∠EDC=∠EFC B. ∠AFE=∠ACD

C. ∠1=∠2 D. ∠3=∠4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用科学计数法表示0.0000907 =

12、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余角的4倍,则这个角是_________度。

13、若x2+mx+25是完全平方式,则m=___________。

14、已知 , 那么 a = 。

15、已知:a+b=1.5,ab=﹣1,则(a﹣2)(b﹣2)= _________ .

16、如图 , ∥ , , 平分 ,

则 的度数为 。

17、若 ,

18、计算(x2+nx+3)(x2-3x)的结果不含 的项,那么n= .

19、校园里栽下一棵小树高1.8 米,以后每年长0.3米,则n年后的树高L米与年数n年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0、观察下列各式:(1)42-12 =3×5;

(2)52-22=3×7;

(3)62-32=3×9;………

则第n(n是正整数)个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1、计算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2) (2a+b)4÷(2a+b)2

(3) (4) (15x4y2-12x2y3-3x2)÷(-3x2)

22、利用乘法公式简算(每小题4分,共16分)

(1) 1102-109×111 (2) 98

(3) (x+3y+2)(x—3y+2)

(4)化简求值: ,其中 ,

23、作图题:(3分)

如图,一块大的三角板ABC,D 是AB上一点,现要求过点D割出一块小的角板 ADE,使∠ADE=∠ABC,请用尺规 作出∠ADE.(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要写结论)

24、(10分)如图是甲、乙两人同一地点出发后,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此变化过程中,__________是自变量,_________是 因变量.

(2)甲的速度是 ________千米/时,乙的速度是________千米/时

(3)6时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路程为150千米,甲行驶了____小时,乙行驶了_____小时.

(5)9时甲在乙的________(前面、后面、相同位置)

(6)分别写出甲乙两人行驶的路程s(千米)与行驶的时间t(小时)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S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5分)已知∠1=∠2,∠D=∠C 求证:∠A=∠F

26、(4分)如图所示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三类卡片各有若干张,请你用这些卡片,拼成一个面积是2a2+3ab+b2长方形(要求:所拼图形中每类卡片都要有,卡片之间不能重叠。)

画出示意图,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27、(10分)已知直线l1∥l2,且l4和l1、l2分别交于A、B两点,点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定点( 如图1)

(1)写出∠1、∠2、∠3、之间的关系并说出理由。

(2)如果点P为线段AB上.的动点时,问∠1、∠2、∠3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不 必说理由)

(3)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 (点P和点A、点B不重合)

①如图2,当点P在射线AB上运动时,∠1、∠2、∠3之间关系并说出理由。

②如图3,当点P在射线BA上运动时,∠1、∠2、∠3之间关系(不说理由)

初一下册人教版数学期中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A D D B C C D

二、填空题:

11 9.07*10-5 12 60

13 +10,-10 14 3

15 0 16 60°

17 35 18 3

19 L=1.8+0.3n 20 (n+3)2=3(2n+3)

21.(1)原题=1+1-(-3)=5

(2) 4a2+4ab+b2

(3) -(a+b)10

(4) -5x2y2+4y3+1

22.(1)=1

(2)=9604

(3)=x2+4x+4-9y2

(4) 化简=3xy+10y2

值=37

23、略

24.(1) 时间 、路程

(2)50/3 ,100/3

(3 )乙追上甲

(4)9, 4

(5)后面

(6)S甲=

S乙=

25. ∠1=∠2,

∴BD∥CE

∴∠3=∠D

∠C=∠D

∴∠3=∠C

∴AC∥DF

∴∠A=∠F

26. 略

27.(1)∠3=∠1+∠2 理由:略

(2)不变

(3)∠1=∠2+∠3 理由:略

(4)∠2=∠1+∠3

看了“初一下册人教版数学期中测试卷”的人还看了:

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题

2.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3.初一下册数学人教版期中试题

4.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摘要】本文对选用的学籍档案数据库SQL Server 2014 研究解析,对其需求进行分析,用E-R 图描述数据库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最后实现了档案数据库学籍档案建立、成绩档案建立、学籍档案数据查询、统计、导出、报表打印等。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档案;数据库

高校扩招政策的陆续出台,使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逐步形成以高校为中心多校外教学站相对独立的“大校园”办学形式,在校生人数实现了跨越性的增长。原来靠手工填写或使用单机版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已不能适应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运用新时期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的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并使之实现网络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我校2013 年5 月开始重新建设成人教育教务教学管理电子政务平台,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已实现对学生学籍信息动态管理、同步管理,实现了学校与不同的教学站之间资源共享,协同管理,实现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本文对平台中学生档案数据库的建设进行论述。

一、档案数据库SQL Server 2014

学籍档案数据库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籍管理的完整性、数据冗余、数据响应速度等。目前比较流行的数据库SQL Server2014,它是至今为止最强大最全面的版本,由Microsoft 公司研发并推广。该数据库不同于微软推广的Fox Pro 和Access 等数据库,不仅储存空间巨大而且功能完善,主要囊括触发器、存储过程、支持研发引擎、标准化SQL 语言等迎合用户的功能;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既可以将数据以XML 格式导出备份,还可以直接保存XML 数据,高效优异的算法使得检索更加高效;用户可以进行图形的编辑和管理,对SQL Server 服务器进行参数的设置和管理,对其中的数据等资料进行备份;支持用户在不相同的环境中能进行不同的配置,保证数据库的数据不受环境的影响;拥有秘朗加密盒身份验证功能,而且拥有安全性高的审核系统,使得系统更加可靠;并且能为要求最高的数据库应用提供关键业务所需性能内存驻留技术。

二、档案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对系统的数据库需求分析,最重要的实体主要有如下:学校信息:学校代码、名称、简称、地址、网址、邮政编码、招生联系人、招生联系电话;教学站信息:教学站编号、名称、简称、地址、网址、联系人、联系电话;班级信息:年级、班号、名称、班别、人数、专业;学生信息:考生号、准考证号、姓名、性别、民族、政治面目、出生日期、工作时间、毕业日期、毕业学校、招生类别、文化程度、考生特征标志、身份证号、邮政编码、联系电话、通信地址、专业名称、成考成绩、层次、录取专业、备注;成绩信息:学年、学期、授课教师、卷面成绩、平时成绩、选修成绩、考查成绩、综合成绩、补考成绩、重修成绩、补考门次、考试状态;教师信息:教师编号、姓名、性别、职称、民族、联系电话、电子邮箱、联系地址、教师类型、所属教学站;课程类型信息:类型编号、名称、是否必修、是否网络课程;课程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别、总学时、面授学时、网络自主学习学时、实验与实践学时、学分、每学期学分;专业计划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年级专业名称、学分、授课学时、考试方式、授课方式、学年学期;课程资源信息:资源编号、资源标题、课程名称、资源类型、开放权限、负责人、备注;教师评价表:编号、课程名称、教师名称、设定班级、评价选项、学生对教师的评语。

三、档案数据库的模型

E-R 图能够简洁明了地描述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并且较容易转换为关系模式。对系统中的学生、专业、课程三个基本对象采用E-R 数据模型进行建模。其它所有对象都是围绕这三个基本对象构建而成。

四、学籍档案数据库的实现

(一)学籍信息档案的建立。学生基本学籍信息是根本,学生基本学籍信息主要来自省招生录取数据,从招生库下载的录取数据导入系统,生成未注册学生信息。未注册学生信息是最初的未经处理的数据,需对其分配教学站、学籍注册、编制学号、专业分班、学籍信息更正、补全空缺字段等。按学生的意愿分配教学站,管理员用户通过手机短信功能把新生的录取结果群发所有的录取新生,要求他们在指定的网址登陆选择教学站,选择教学站的权限交给学生,提高了分配教学站准确率。对电话联系不上的学生,管理员用户可根据考生的通讯地址、考生号、毕业学校等信息对新生进行初始分点处理,与学生意愿不相符需转点的,再作异动转教站(这是少数)。分配教学站后,教学站教务员用户可查看本站的学生未注册信息(未分配教学站的学生查看不到),然后对缴费的学生通过批量或单个在线注册,自动产生学号,生成学籍。对有学籍的新生分班处理,首先按实际分班情况建立相应的班级,通过导出、导入分班快速地将学生分成一个或几个班级,建立班主任用户并且连接相应的班级。招生录取数据是学生参加成人高考网上报名时填写的信息,填写时难免出错,要求新生通过学生用户(用户名为身份证号码、初始密码)登陆系统校对招生信息,发现有误的,需在线向教务员提出学籍信息更正,同时交证明材料,由管理员审核通过。补全空缺的字段,在线填写电子学籍卡,补齐招生信息没有的字段内容,如家庭成员、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同时学生还可以上传图片信息,包括电子相片,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毕业鉴定证明等扫描件。

(二)成绩档案的建立。成绩伴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全过程,成绩管理是学籍档案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正考、补考、重修成绩等。以住使用单机版系统,教务员收集各个任课老师上交的纸质成绩,再手工录入,增加了教务员的工作量,容易出错,效率低,而且学生不能即时网上查看成绩,补考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往往造成学生毕业前存在成绩不合格而不能正常毕业的现象。启用新教务教学管理电子政务平台,每学期会根据教学计划自动开课,教务员设置相应的任课老师账号,把每门课程登分老师设置对应的任课老师,任课老师登录系统在线录入成绩,提交教学站成教部审核,同时打印纸质成绩报送供校对和存档用,成教部负责成绩老师收到任课老师上报的纸质成绩,可在系统上对该门课程成绩进行审核(核对电子系统提交的成绩与纸质成绩是否一致),审核通过后,成绩正式,学生便可以查看成绩,对成绩不合格的学生,系统会自动发消息提醒学生,提醒查看相关的补考通知。对在规定的时间还没有完成成绩录入的课程“亮红灯”警示,自动统计并发消息通知教务员。这样大大地减少了教务员的劳动量,可以跨校区进行成绩管理工作,同时提高了成绩输入的准确性,提高效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

关键词:数学史;渗透;教育价值

一、调和文化,丰富课堂教学味道

1.内涵界定,构建数学文化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在数学课堂上渗透数学史是数学教育的一部分,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了解数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相互关系,了解数学家及其数学思想、精神与方法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数学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会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

2.形态转化,丰富课堂文化

张奠宙教授认为,应用数学史有助于将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他提出了三个途径:(1)揭示数学发展的规律,形成正确的数学观;(2)返璞归真,揭示数学发展的过程,并使之适合今天的课堂教学;(3)提供真实的历史材料,体现数学的人文精神。这三点不仅指出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任务,也为数学史的具体运用指明了方向。

二、落脚课堂,提升小学数学教学

1.立足教材,展现数学魅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关数学史的知识主要集中在“你知道吗”板块,且在三年级及以上教材中才逐步出现。

三年级上册出现的内容有:数字表示法的发展历程、计时表示法的发展历程、分数及分数线的产生;三年级下册出现的内容有:“铺地锦”的计算方法、量的概念的发展、小数表示法的发展历程。四年级上册出现的内容有:我国古代除法试商经验、二进制计数法的介绍、算筹和算盘的介绍、筹算和珠算的介绍;四年级下册出现的内容有:( )、[ ]、{ }符号的介绍、“哥德巴赫猜想”及“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介绍、法国数学家韦达的故事;五年级上册出现的内容有:负数的出现和使用、刘徽的“以盈补虚”法介绍;五年级下册出现的内容有:李冶的“天元术”及朱世杰的“四元术”介绍、《九章算术》中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介绍、我国古代对圆的研究成果介绍;六年级出现的内容有:黄金比例的介绍、“鸡兔同笼”问题、“九章算术”中有关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介绍。

2.扎根课堂,提升数学素养

学生学习必要的数学史知识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将数学史知识融入数学教学中,发挥数学史料的功能,是数学教育改革的一项有力措施。

(1)故事引路,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穿插介绍数学史故事,开阔学生的视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三年级下册“你知道吗”中,介绍了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的发展进程。通过图片与文字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史的博大精深。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感受数学的魅力。这种方法用历史故事来丰富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巧用名题,培养探究意识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名题。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倒推”的策略之后,安排了一道思考题,让学生解答著名的“李白沽酒”问题。刚读完题目,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运用所学知识动笔进行运算,并能顺利地应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一方面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辉煌成就,增强爱国情感

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令人瞩目,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了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经典算法案例,如《九章算术》中的“以少减多,更相减损”的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半广以成正从”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负数思想、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了解古代先进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国富民强而勤奋学习的精神。

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和本领,不仅表现在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上,而且更主要地体现在数学思想方法上。数学史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来源和应用,对于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数学的学习气氛,对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文林.数学史概论[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杨豫晖,魏佳,宋乃庆.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7.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6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091-01

案例是通过一个或一类例子来阐述理论、公式或道理的教学片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引入案例教学,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深化学生情感,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初中物理理论论述较多,我们应充分援引案例进行教学,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讨论案例教学,促进合作交流

实施初中物理案例教学应该遵循新课改理念,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合作探究、互助实践,在案例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展开讨论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发散思维,促进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鼓励创新和探索实践。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创设“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或“未来能源发展趋势”讨论话题。结合已经学习的物理、生物知识,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设定一个主题,并鼓励学生课下展开对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相关资料的收集。课上展开辩论比赛,就如何保护我们可爱的家园提出可行性建议。由讨论案例的学习过程,学生了解到科技对社会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利与弊,提升节能意识,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研究如何保护环境。

二、观摩案例教学,引导思考分析

观摩案例教学方式是依托一定教学方法或教师的演示过程,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分析、理解,以此达到观察与模仿的目的,提升物理科学素养。教师在运用观摩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选定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实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电流与电路》时,教师选取“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探究案例展开对串联、并联相关知识的学习,并深入了解串、并联连接方法的运用。教师运用观摩案例引导学生展开对电流规律的分析,通过猜想构思、连接电路、实验展开、数据记录、规律总结等过程,感受和分析实验过程。学生通过观摩小灯泡亮度、电流表示数之间的关系,探究出“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的规律。由此分析出节日用彩灯应该串联,而家用电路应该采取并联措施等。

三、模拟案例教学,激励思维创新

在初中物理教材上的实验或科学道理用语言阐述比较单调,而在课堂中进行实验又不太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运用模拟案例教学的方式,通过转变研究材料和方法,不改变研究内容和主题,展开对相同知识的研究。运用模拟教学案例,可以使得课堂教学便利化,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浮力的应用》时,教师首先借助多媒体演示关于船漂浮与潜艇上浮、下沉的演示图片;其次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这些都是利用了什么知识?继而鼓励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拟材料――可变质量的球、盐、醋、水等,展开对比模拟案例的教学。运用同样质量的球展开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球在醋中沉底,在水中悬浮,在食盐水中漂浮。另外,不同质量的球在水中也可以出现沉底、悬浮、漂浮三种情况。由学生的自主总结过程,得出浮力的基本知识F浮=ρgv排,由此得出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水的体积有关。潜艇上浮、下沉是改变了自身的质量,而船漂浮是利用了水的浮力等于船和货物质量的知识。

四、实践案例教学,鼓励自主探究

知识的收获与能力的提升不能全靠教师传授,需要学生真正的动手实践与反思探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行动能力。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学应结合实践案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运用自身智慧和集体交流与合作探讨得出的方案,制订较为完善的实践方案,由实践案例的学习过程,提升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电与磁》时,可以结合“研究电磁铁”实验展开实践案例学习。结合实验猜想得出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从通过电磁铁电流的大小、线圈匝数这两个方面出发,探究改变可变因素,得出对应的结果,继而将结果综合分析,得出总的结论。由此,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线圈匝数一定,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磁性越强;电流一定,匝数越多,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磁体(大头针)越多。通过实践案例教学,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和探究,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借助讨论案例、观摩案例、模拟案例、实践案例教学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思考分析、创新思维、自主探究,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不断完善和提升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7

人教版7年级历史上试卷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选择题: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在( )

A、3世纪B、4世纪C、5世纪D、6世纪

2、北魏最初的都城是( )

A、长安B、洛阳C、项城D、平城

3、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A、鲜卑B、匈奴C、羯D、氐

4、北朝最后一个王朝是( )

A、北齐B、北周C、东魏D、氐

5、孝文帝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把姓独孤改为姓( )

A、贺 B、元 C、刘 D、穆斯林

6、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最能促进民族融合的是( )

A、政府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B、迁都洛阳

C、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 D、说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

7、下列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朝代是( )

(1)曹魏(2)南朝(3)西晋(4)北魏(5)北朝

A、(1)(2)(5)B、(2)(4)(5)C、(1)(3)(4)D、(2)(3)(4)

8、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逐步成为黄河流域南北各族流行的服装,这个历史现象反映出南北( )

A、生产技术相互影响 B、生活习俗相互影响

C、生活、饮食习惯相互影响 D、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9、以下哪件事加速了北方封建化的进程( )

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B、北魏迁都洛阳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北魏与汉族通婚

10、下列不是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的是( )

A、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B、孝文帝羡慕洛阳的繁华

C、迁都洛阳有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D、迁都洛阳有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二、填空题: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改革措施

(1) 朝廷中必须使用_____语,禁用_____语;

(2) 官员及家属必须戴_____服饰.

(3) 改鲜卑贵族姓氏为_____姓氏,拓跋改姓_______.

(4)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_______.

(5) 采用汉族的_______、________;

(6)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_______,以_______治国.

三、材料分析题: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 魏主指谁?

(2) 本诏提出了什么改革?是以什么为依据的?

(3) 改姓前后他的名字有什么变化?

人教版7年级历史上册试卷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序号 1 2 3 4 5

答案 C D A B C

序号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B B

二、填空题:

(1)汉语 鲜卑语 (2)汉族 (3)汉族 元 (4)联姻 (5)官制 律令 (6)孔子 以孝

三、材料分析题:

(1)指北魏孝文帝

(2)本诏提出改姓。 鲜卑族的祖先是黄帝

(3)改姓前为拓跋宏,改姓后为元宏。

看了“人教版7年级历史上册试卷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的人还看了:

1.七年级上册历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2.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

3.初一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反思

4.七年级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8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脑所受的外界信息,80%以上来自视觉。眼睛是视觉器官,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离不开眼睛:有意注意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发生,有心洞察决定了学生学习发现需要,有识创见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想法设法创造各种机会,创设多种机关,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敏感、敏捷、敏锐的眼睛,让学生不再雾里看花,把所学知识看的真真切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机关之一:稍现即逝,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教学案例1 《三角形的认识》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个内容时,课的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考眼力"的游戏情境。课件出示1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2个三角形、1个圆等平面图形,让学生观察4秒后,画面隐去,教师发问:"这些平面图形中,什么图形的个数最多?"学生回答:"三角形个数最多。"课件再次呈现,与上次不同,呈现的画面缺少三角形,观察几秒后再次隐去,教师再次发问:"这次少了什么图形?"学生:"缺少了三角形。"......

赏析: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结合本学段的教学目标,为了做好前后知识点的衔接,教师巧妙设计了"考眼力"的游戏活动情境,使学生在对比性的观察后脑海中浮现三角形的表象,自然的与旧知联系起来,有延续了新的知识点。这一招"稍现即逝"的训练学生用眼机关,很好的凸现了学习对象的导入功能。

教学案例2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练习课上,课件呈现一堆铺开的草莓的图片,要求学生"先猜一猜是多少,再数出来。"实际教学中,没有几个学生先行猜测,而是直接到书本上去数草莓的个数是20个。

赏析:这个案例中,教材练习题的用意在于通过学生的猜测活动,来估计草莓的个数,根据"猜一猜"与"数一数"的结果比较出数量的多少。学生由于认知的局限性,第一反应会采用直接数的方法,这样无形就降低了本道习题的有效功能。如果这位教师通过课件让呈现的图片"稍现即逝",让学生无法直接数草莓的个数,只能通过想象去估计草莓的个数。这种有目的训练多了,一定能培养起孩子的数感与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机关之二:眼见不实,为学生提供探究机会

教学案例3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量长度》教学,教师在课的一开始就利用课间呈现图片(如下图),让学生目测哪条线更长一些,哪条线更短一些。学生凭借直觉得出第二条比较长,教师抛出标准答案:它们的长度相等,学生在半信半疑中开始要求用尺进行测量......

赏析:上述案例中,学生观察图形长度时产生的错觉,与教师说出的标准答案不符,激发了学生要求通过实际测量来解决"相信标准答案"与"相信自己的眼睛"之间的矛盾。指教教师顺势而下,趁热打铁,本课新知教学定会水到渠成。眼见不实训练机关,强烈的激发了学生一探究竟的学习动机。

机关之三:管中窥豹,给学生交流的平台

教学案例4 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时,手里出示的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先让班里的女同学闭眼后男同学观察图片画有(6×3)18个方格的纸片的一面,然后然男同学闭眼后女同学观察画有(4×2)8个方格的纸片的另一面。男生女生在汇报交流这个长方形面积时,结果不一样。教师这才为全体学生展示长方形纸片的两面,所有的学生恍然大悟,授课教师这时隆重推出统一的面积单位满足了学生的"心的呼唤"。

赏析: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长方形纸片的两面,人为制造了男生与女生看到的"相同的事物不同的结果"的现象,产生"两面派"的局面。教师在学生各执一词的争执中魔术般的揭示谜底,让学生明晰了问题症结所在,全班表决通过教师提出的"统一大业"。这种"半睁半闭"的用眼训练,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学案例5 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面积》课的练习巩固环节时,手持一个大大的圆形纸片,行走于教室里课桌之间的过道,分别让过道左右两侧的学生只能看到教师手里圆形纸片的的半边,教师让学生列式计算这个圆片的面积。讨论交流时,学生发现所列的算式不一样,让另一边的学生根据对方所列的算式推断他们半边看到的圆片情形:圆片的半边标注的是圆的半径,另半边标注的是圆的直径。最后对圆片"验明正身",事实果然如此。

赏析:上述案例中,教师故意做手脚,让过道两边的学生看到"相同事物不同的方面",有相同的答案不同的算式产生冲突。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有话要说",想知道长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据待查"会根据对方的算式进行逆向推断,"有物待验"对圆片实物进行过细观察。在这个查明真相的过程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巩固了已学的已知半径或直径求圆面积的新学知识。这种让学生观察"半壁江山"的用眼训练机关,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机关之四:指错纠错,给学生预防提醒

教学案例6 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示范时故意出错--漏写(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漏写1/2,圆锥体积计算漏写1/3),误写(体积单位误写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让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改正老师的错误,对发现、纠正老师错误的学生给以一定的奖励、表扬。学生的纠错能力大大增强了,同时,这些学生自己以及接受了的学生在自己练习时"明知故犯"的几率就小得多了。

赏析:上述案例中,教师教学时的有意出现的"有意错误",不是教学无端的"出丑",而是教学的格外的"出彩"。与其教师煞费苦心地对学生容易忘记、容易忽视、容易混淆的的知识故意出现"知法犯法",让学生在"明察秋毫"中知错纠错"以正视听",使学生强化认识、提高警惕。这种机关使用技巧,增强了学生预防错误的"免疫能力"。

上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范文 下一篇: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