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成长记录册范文

时间:2023-09-27 11:55:21

小学生成长记录册

小学生成长记录册篇1

一、 课前助学生搜集资料、体验生活

课前准备是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活动的效果,决定课程的实效性。这个时候假使由我们的家长做“助教”,在课前能帮助学生搜集与课相关的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为课堂上的充分活动打好基础。

1. 家长协助学生搜集资料

可以请家长协助搜集文字、图片、视频与音频、实物等资料。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我长大了》一课,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搜集活动:学生去收集小时候穿过的衣服、鞋子,戴过的帽子、手套,玩过的玩具,量自己的身高与婴儿时的身长做比较,收集小时候的照片,听家长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问一问、量一量、忆一忆,亲身感受到:自己的确长大了。

2. 家长引领学生体验生活

可以请家长协助孩子进行观察记录,开展现场调查、参观访问等活动,丰富和推进体验活动的进程,最终使课堂生活成为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

(1) 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是指通过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并用记录的方法进行探究的活动。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和小树一起长大》一课后有个要求:小记录——小树、小花成长记录,教学前,根据实际情况,笔者做了调整,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种一粒绿豆小种子,观察它的发芽过程并做记录,然后在上该课时进行交流。在课后,笔者又布置了一个远期的观察记录作业,让学生种小树或小花,并填写教材上的小树或小花的成长记录表。

(2) 现场调查

调查法是指学生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学生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上超市》一课,课前教师让学生进行小调查:家里还需要什么;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我准备买什么。然后指导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去超市学习购物,请家长做记录员,用照片、DV或文字等如实记录下学生在超市内的表现。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介绍。

(3) 参观访问

参观访问这类活动旨在充分利用各种校外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实践能力。

如学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前,可以联系家长,让家长带领孩子调查社区,留下相应的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或DV作品。然后还要相应地对社区内各种功能室进行了解,向相应的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解。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借助一定的材料来介绍自己的社区。

教学实践证明,唯有引导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自己喜爱并乐于参与的活动中进行自我体验,才能使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行为。那么,课前“助教”先行,就为这一系列目标的达成打下了基础。

二、 课中助学生解读教材、感悟生活

部分教学内容,需要得到相关人员的帮助。教学时,笔者在调查的基础上适时邀请一些家长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引领、指导学生。在此之前,对这些家长进行简单的培训,使他们在了解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发挥自身的最大效益。

1. 家长参与教材的重组

教材无非是例子,在品德课程里面,由于必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让家长参与教材的重组是经常有的。

如二年级下册《我们的社区》一课,由“认识社区”和“双休日的社区”两个活动构成,但现实生活中,每个学生所处的社区不同,而且双休日相对来说社区的功能体现得不充分。这样通过教材重组,将双休日的社区这块教材淡化,同时将每个学生所在的社区搬进我们的课堂,我们可以让家长带领孩子参观社区,了解社区的名称、社区的设施、社区的活动等,留下一定的影像等资料,重点帮助学生去了解社区的功能。

2. 家长参与过程的重构

把某方面具有专业知识的家长请进课堂,引领学生的学习,他们的讲解会更科学地烙在学生的脑海中,更科学地影响学生的心灵。

如执教一年级下册《有人生病时》和二年级下册《秋天的保健》时,可以邀请做医生的家长来合作参与该课,教师可以和家长一起设计教学方案,教师主要把握教学目标,家长主要考虑卫生保健的知识性材料,然后教师和家长可以一起执教该课,这样既保证了教学过程的流畅性,也让学生接触了保健等专业方面的知识,而且可以增设现场咨询的环节,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丰富。

三、 课后助学生完善评价、学会生活

有时候,教师常常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场景:有的学生品德考试卷面上得了很高的分数,但平时不爱劳动,不尊重长辈等;说的和做的不一样,学校里和家里不一样。使评价难以收到实效。这时家长的“助教”作用更加重要。

1. 实物展示式评价

让家长有意识地配合教师保留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实物。如曾经的书写作业、书法作品、美术作品等等,一个阶段以后,可以将现行的书写作业和以前的书写作业进行对比,实物展示,让学生去感悟他们学习态度的变化和成长的快乐等,能让学生感受到兴趣与坚持的重要性,这也就成了一下《兴趣与坚持》一课的评价方式。以实物的形式来记录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等等,既直观又有效。

2. 影像记录式评价

该评价方式可以来评价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譬如在执教一年级上册《让我自己来吧》一课以后,为了促使学生在家里自己管好自己,以帮助长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就可以利用照片和录像来记录学生的一言一行,或者记录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全程追踪式地看学生成长的过程。这样的评价避免了书面与生活实际脱离的尴尬,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客观、真实,更能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

3. 活动记录式评价

有时候家长和孩子还可以用文本的形式来记录成长过程。如执教二年级下册《我长大了》一课时,其中有一项活动“假如我有20元……”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这个活动过程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然后和家长一起来看看自己在这项活动中的表现是否合理,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这种评价方式,能全面多方位地来看待我们的学生。

家长参与的评价过程,有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信息,提高了评价效果和可信度,促使教师能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同时,这种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评价学生实际的表现,使得学生们更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对成功的渴望更加强烈,真正地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做人。

请家长做“助教”,将使丰富的家长资源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中发挥最大效益。

小学生成长记录册篇2

将档案袋当成孩子作品的“收集袋”。

将成长册作为家园联系的一种表面形式。

评价主体单一,教师是主评官,幼儿是被动评价者,家长参与的机会很少。

评价与课程脱节。教学是教学,评价是评价。

作为一种以人为本、以幼儿的最终发展为目标的发展性评价,成长册强调的应该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它有别于以往过多关注对知识、技能掌握的评价,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单一的自上而下的评价等。强调以主题教学为阵地、以观察记录为基础、以多主体评价为手段、以分析诊断为目的,详细直观地记载幼儿的发展轨迹。借此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在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以便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

一、成长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成长册评价改变了以往教育评价主体单一,教师唱主角的特点,要求保育员、家长、孩子以及同伴都参与到评价中来,采用综合归纳的方法,给孩子一个客观公正的动态评价。

(一)幼儿的参与

在成长册的制作实践中,注重发挥幼儿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成长册的制作,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会孩子采用操作简单、形式有趣的评价方式,激发幼儿参与并享受评价带来的乐趣,使幼儿成为被评价者的同时也成为评价者。

比如:鼓励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放进成长册里,这时你会发现孩子每次绘画,积极性更高了,也更有耐心了,因为他要把画得最好的作品放到成长册里呢!在“我最满意的作品”中,教师让幼儿以涂五角星的方式,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这时你会发现,大部分的孩子给自己的作品都涂满五个五角星。当然也有的孩子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作品,这时教师可以提一些问题帮助幼儿思考:“这幅画哪个地方你最喜欢?”“你觉得哪个地方没有画好?”“想不想修改,如果要修改,你准备怎么修改?”等等。如果是中、大班的孩子,这时,教师也可以尝试,让孩子们互评,引导孩子学会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以及别人的作品。

(二)家长的参与

在成长册评价中,家长的参与为成长册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丰富的资源。教师引导家长通过日常生活观察记录、撰写育儿日记等,尝试全方位地认识孩子、评价孩子,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家长逐步加深对幼儿园教育观念的理解,既看到了孩子的发展,也看到了孩子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成长册使家长更理智、更客观地看到了孩子学习生活的过程,成长册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一位家长在“点滴成长(家中)”中这样记录着:宝宝上幼儿园三个月了,最近学会一个本领,晚上睡觉前自己脱鞋、脱袜。一开始看到他自己这么费力地使劲拽呀拽,忍不住想去帮忙,可他倒好,“不要帮忙,我自己来”。那认真劲呀你都不好意思再去打扰他。好一会儿,总算把鞋子、袜子都脱了,还把袜子塞进鞋子里,然后把鞋子整齐地放在床边,最后爬上床,做得一丝不苟,真让我这个当妈妈的觉得自豪!

从妈妈细心的记录中,字里行间,真情流淌。孩子的进步在妈妈的眼里,也在成长册中以照片、文字的形式永远保存下来,非常有意义。

(三)保育员的参与

在以往的教育中,保育员主要任务是搞卫生,负责保育工作,只起到配合教师的作用,不参与孩子的评价。而在成长册评价中,我们专门设计了一栏“阿姨眼中的宝贝”,以记录表的形式,请阿姨记下孩子生活中的点滴进步,更全面地评价孩子的发展。于是,阿姨在工作中成为了有心人,她会有意识地去关注孩子的表现,与教师、家长的沟通也变得更主动了。

二、成长册评价内容的多重化

加德纳(H.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从其独特的视角向传统的教育评价提出了挑战和批判,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教育评价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相对的智能优势,教育的宗旨就是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而成长册中,不但有幼儿的美术作品、作业单,还有活动照片、幼儿身体发育、发展情况评价表等相关资料,还有教师记录幼儿口述的文字资料,教师、幼儿对作品的分析、评价等文字记录。这些材料全面、生动地记录了孩子学习生活中的成长轨迹。

我园把成长册的内容分为两大块:指定内容和个性化内容。指定内容涵盖了幼儿语言、自我认识、身体运动、自然观察、空间、音乐、数理逻辑、人际关系智能的内容。

(一)指定内容(以本园小班上册成长册为例)

晒晒我的小秘密:使教师和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现有的水平。

智能介绍:让家长更加了解智能的有关理论和内容。

精彩瞬间:孩子在园、在家游戏、参观、表演、外出游玩等的照片。

宝贝涂鸦:孩子最满意的绘画、手工作品等。

我的健康报告:孩子身高、体重、视力等的检查结果。

宝贝发展性评价表:学期结束教师对孩子智能发展的观测评估结果。

(二)个性化内容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孩子也是如此。每本成长册都讲述着一个独特的故事。在成长册中,安排一些活页,供孩子和家长自己根据意愿去填充,内容和形式都由家长和孩子自己设计。放上去的作品或者照片由幼儿自己选择和评价。

小学生成长记录册篇3

关键词:QQ空间;电子档案袋评价;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12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080

小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袋评价是由教师、家长、学生,按照档案目录整理的反映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的成长材料。其主要包括小学生的作业、作品,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自我评价等。建立电子成长档案袋的目的是通过真实材料和生活场景收集,可视化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身体、心理、生活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从而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进一步激活学生在小学学习、生活的热情。

电子成长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新型评价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盲目收集、选择作品,没有条理,加重教师的负担,评价往往流于形式。为提高档案袋评价的使用效率,更好的促进小学生的发展,我提出一些可行性实施建议: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档案袋评价法;慎重选择小学生作品;激发小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其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更新教师观念,多种方式提高档案袋评价法运用的效率。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建立班级博客、小学生博客,将班级博客与小学生博客进行友情链接,通过博客制作小学生成长档案,通过博客反映孩子在小学的活动情况,家长与教师通过博客进行沟通与合作。有的教师借助QQ空间的首页、日志、照片等功能,较好地实现了网上信息传播和文件传输的功能,但是没有形成系统的电子成长档案袋的评价机制。

一、QQ空间的特点

QQ空间,可以书写文章,上传图片,链接动听的音乐,通过多种方式展现丰富多彩的内容。QQ空间是记事、交流的平台;QQ空间和博客类似,它像各个小的单元组装的“房间”;空间有“领地”的含义,它对所有者来说,是一块高度自主的私人领地,可以设置读者的权限。

日志:记录文字,还有私密日志,模版日志;相册:分享生活瞬间,可以极速上传;留言板:发表观点、看法地方;说说:QQ版的微博;在个人中心上,用户可以看到该用户QQ好友里关于用户好友的一切信息,另外还可以添加特别关心,时刻关注用户的朋友;还有,“谁看过我”“我看过谁”,甚至可以看到去年的今天关于自己与朋友的动态。

只要有人对用户QQ空间里的日志、相册、说说进行评论,还有给用户在留言板上留言,用户登录QQ就能收到提醒,然后看到了就去回复,对方也能看得到,这就是互动。

多媒体,有声有色是QQ空间的最大特色。只要能在网络上找到地址的音频和视频文件都可以加入日志和主页。现在还增加了动感影集。

二、QQ空间设计电子档案在小学生教育中的应用

我所在学校的学生家长使用QQ的情况存在差异较大,100%的家长没有博客、也没有阅读博客的习惯,80%的家长有QQ和微信,40%的家长会把孩子的照片上传到QQ相册,20%家长会用文字记录孩子的一些点点滴滴。

利用“家长会”时间进行相关培训。主要内容有如何孩子成长日志;如何制作成长相册;如何评论孩子的作品和他人作品;如何保护隐私以及如何遵守班级电子档案管理规则。

基于QQ空间的电子成长档案袋评价的优势:小学生评价的功能由最终评价转向过程评价,静态评价转向动态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尝试透过内容看本质。家长、教师共同记录、互动评价及时关注学生生活动态。这种评价是一种用可视化事实来反映学生情况的质变的评价方法。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档案袋评价,能真实地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足迹。多元化评价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核心素质的发展。

三、基于QQ空间的电子成长档案袋的内容

(一)教师共享的QQ空间电子成长档案

这种类型的档案是小学教师、校领导评价小学生的成长发展的依据。设有一定的权限,家长只能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档案。

1.建立基础数据。其中包括身体基本情况、心理发展的一些动态数据。

2.创建文本资料。文本资料是指家长通过日记、说说记录学生生活动态,教师要时常观察记录学生成长,有目的的与学生探讨问题,注意观察、记录小学生的趣事趣闻,随时随地捕捉小学生的成长信息,并及时补充到小学生的档案里。

3.建立可视化资料。教师和家长记录收集小学生生活照片、影像资料并上传QQ空间形成电子成长档案,记录下小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这些资源都能说明孩子的成长情况,为学校改进教育方式提供参考。

4.创建作品展。教师和家长将学生作品拍成照片,每张照片说明作品的来源、创作时间等信息,以便日后为教师分析、评价小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依据。

5.制定测试表。各种学业测试及调查结果主要是一些调查表和检测表。在各种测验及调查结果资料收集方面,根据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制订了一系列评价表,运用一定的算法量化使之形成一个具体可行的评价体系。设置阅读权限,放在班主任的QQ空间里,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发展情况适时地填写,以便分析小学生的发展水平,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提供参考。小学生QQ电子档案成长档案的建立,使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在小学的活动情况,并通过QQ与教师进行沟通与合作。

(二)家长QQ空间里自己孩子的成长档案

统一要求家长给相册命名、统一要求成长档案袋的内容,日志里主要积累文字性的东西,写作方式不做要求,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或者单独的照片(注明出处)。相册分为几类,一是孩子的照片,二是家长把孩子写或画的作业拍照,三是教师统一布置给孩子的作业。影音相册里主要收集孩子的生活视频、参加活动的视频。

在教师QQ空间里,教师用照片、说说、动态及时地向家长反馈每周的活动情况、开展教学的情况,展示小学生在校表现。这样的展示不但增强了家长的参与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小学生成长档案的全面性与真实性。要求家长按时将小学生在校的情况下载、引用、转载到家长QQ空间里中,鼓励家长并将小学生在家的活动或创意作品拍摄下来,上传到空间,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补充到小学生成长档案中,共同为小学生的成长留下一份珍贵的资料。

四、结语

基于QQ空间电子成长档案袋评价只是评价方式的一种,不能代替其他评价方式,是对传统评价方式的补充。这种评价方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利用了网络的合作分享,形成教育合力。

小学生成长记录册篇4

从历次检查的情况看,尽管在个别老师或个别环节上存在一些需要纠正的问题,但本学期的教学常规落实情况是非常到位的,这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根本的保证作用。一是教师的个人记录册符合学校的要求,无论是专题讲座、理论摘抄或是听课记录都符合区教师发展中心的要求;二是教案依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老师们根据共性的教案作一些调整,以求更能适应自己教学的需要;三是教师为学生作业批改所做的批阅记录清晰地记录了学生的作业情况,既有学生个别的错误记录,也有班级当中倾向性的错误,同时还将如何进行作业评讲写得清清楚楚;四是学生的作文抄写比较认真,作业的正确率较高,教师的批改也非常及时、规范。 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 chazidian.com

当然,教学常规的管理还应该再上台阶,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好地服务。

附:2008年1月10日的教学常规检查总结

教师个人记录册检查 教师个人记录册的检查结果,反映了我校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强烈的学习与进取欲望。老师们在教学中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将自己的切身体会与理论学习进行较好的结合。值得肯定的是,老师们的听课记录十分详细,不仅有老师的教学程序、方法,而且有学生的学习表现,更难能可贵的是老师们在记录的旁边写下了自己对该教学环节的思考,成为一个较好的教学案例,这对老师的成长进步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从检查的结果看,低段老师的听课记录更为详尽一些,尤其是一年级的8位老师,她们的听课记录非常详细,旁边的教学思考比较深入。另外,像胡秀云、吴佳秋、曾万燕、熊卫理、苏新琴、蔡朝敏等老师听课的节次也较多,超过20节。

小学生成长记录册篇5

关键词:小学英语 多元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239-02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攀登英语学习实验的各项学习评价活动,下面我按照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客体、评价的载体以及评价的周期方面对各类评价活动及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并与老师们切磋分享。

一、评价活动的分类和内容

1.评价的主体(评价者)

包括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

2.平价的客体(评价对象)

包括对小组进行评价(简称小组评价)和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价(简称个人评价)

3.评价的载体

包括黑板评价、墙壁评价、“强化物”评价和学习记录册的使用。其中强化物评价包括有形的强化物(小印章、小贴纸、小礼品等)和无形的强化物(口头评价、肢体语言评价和赋予特权等形式)。

4.评价的周期

包括日评、周评、月评和学期评价。

为了方便了解各种评价活动之间的关系,请参见下表:

小组多元评价方式

个人多元评价方式

二、教师如何有效开展各项评价活动

1.首先要科学分组、明确小组职责、培养小组长。按班级具体人数情况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时要注意按组员学习能力、水平、个性与性别差异。小组长在小组活动中起着组织组员学习的作用。老师在课堂上应选那些组织能力强、英语学得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要让他们明白课堂上小组活动时要组织带领组员活动,组员不会时可以帮助组员解决问题等等。

2.明确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的标准和内容,建立班级评价制度和规则。让学生知道如何参与评价,如在看、听、说时,教师要求学生保持安静、认真;在展示时,根据不同的展示内容和学生展示水平高低灵活进行评价。

3.有效合理设计黑板评价栏和墙壁评价栏来开展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

3.1黑板评价栏是教师进行小组评价的重要载体,用来记录每个小组在课堂中的表现。黑板评价栏包括横坐标和纵坐标两个维度。横坐标代表各小组的组名。根据每个小组英文名选取生动形象的图片作为标志,贴于黑板评价的横坐标上。纵坐标代表的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小组评价时的评价指标,如我设计了“认真看、听”的眼睛、耳朵,“大声说、唱”的嘴巴,“小组或个人展示”的小朋友,“说英语”的ABC.但这些指标的设立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生对课堂常规的熟悉和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灵活设计。如下图是我班的黑板评价栏设计:

攀登英语一切环节都离不开评价制度,在攀登英语的各个环节都去评价,如哪一组“看、听 ”最认真得两颗星,较认真得一颗星展示在黑板上;“听、说 ”声音洪亮的小组得两颗星,较洪亮的小组一颗星展示在黑板上,哪一组坚持不说汉语可以奖励两颗星,每个教学活动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整节课评比结果按等级制,一等奖小组获三颗星,二等奖小组获得两颗星,三等奖小组获得一颗星,由小组长领取小贴花贴在他们的墙壁的花瓶上,满十颗星,老师就为花瓶插花,一个月下来,在按等级制为他们的树干长树叶,这样一层一层递进,学生们积极性很高,争着为他们组加油,学习气氛自然很浓厚。

3.2墙壁评价是黑板评价的延续,用来记录一段时间内(一周或一月,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而定)各小组的学习表现。墙壁评价栏可以在教室后面的墙上,或者教室两边的墙上进行布置和设计。在设计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创设他们喜欢的评价形式,如,花瓶插话,树干长叶子结果实、开农场等,简单实用即可。下图是我班的墙壁评价栏设计:

4.有效利用《英语学习记录册》。《英语学习记录册》中设有学校记录和家庭学习记录,学校记录设有“老师给我的奖”、“小组表现”、“我的表现”。学生在完成学校学习活动和家庭学习活动后,都会将自己的学习情况按照评价册进行填写,一段时间后,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需要努力。将每天的评价结果呈现在他们面前,孩子们很有成就感,对培养学生自主性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有促进作用。教师还何以通过记录册和家长进行沟通,促进学生的家庭学习。《英语学习记录册》对学生和家长还有激励作用,教师和家长通过记录册能够了解到学生学习的进步和能力的提高,要给予学生大力的表扬和鼓励,能促进学生的学校学习和家庭学习。

5.有效使用“强化物”。选用不同的“强化物”,我设计了多种“强化物”,比如说,黑板评价中用星星;墙壁评价中用小红花、叶子、树、树叶、苹果;个人评价时用小贴花,小印章以及学期末发给优胜组和优秀学生的奖状或小奖品等有形“强化物”。平时课堂上也可以用无形强化物如口头评价、眼神和肢体语言的评价或小老师等特权。但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学生有可能逐渐对这种强化物失去兴趣,因此随着学生学习要求和学生的喜好变换“强化物”的形式,采用学生更感兴趣的“强化物”来激发孩子们继续更好地学习。

三、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注意哪些常见问题

1. 关注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差异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2.关注小组间的差异,关注小组间的均衡发展。

3.黑板评价的结果在墙壁评价栏的落实要及时、恰当。

4.做好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5.“强化物”的发放和使用要适量、适当。

6.教师进行口头评价和身体语言评价时要及时准确、简单易懂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对于学生终身发展来说,这些方面都是长效的。

小学生成长记录册篇6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为什么要投资上百万元出版这样一套大型人物传记故事丛书?这套大型丛书为什么取名为《成长必读:影响一生的世界名人》?丛书收录的30个传主又是如何选定的呢?这些问题在丛书的策划阶段就曾经历了大量而又反复的市场调查、论证和推敲。我们知道,许多孩子乃至成人都喜欢阅读名人传记,市场上各类名人的大传、小传、合传、别传、评传、自传、故事品种繁多,应有尽有。近些年来我社出版的“世界大人物”丛书也曾多次再版。

这说明每一个世界名人的传记故事,都是一部鲜活生动的历史,透过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生平业绩,就可以走进历史,认识历史,从而树立起有血有肉的榜样形象,对中小学生一生的成长成才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计划做一套大型人物传记故事丛书,并定名为《成长必读:影响一生的世界名人》。为了使策划案更加科学合理、契合市场需求,更加贴近中小学生的阅读方式和习惯,我们专门做了问卷调查,综合了小读者、发行员、书店经销员等各方面意见,尽量选择世界上最知名的、对中小学生影响最大的、最好卖的、再版率最高的,同时兼顾中外各类名人30个,并赋予其全新的传记故事风貌。

语不惊人死不休!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的著名诗句,表现了诗人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对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这也是他得以成为“诗圣”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我们在策划编辑《成长必读:影响一生的世界名人》丛书之初,就把“语不惊人死不休”作为一种境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与众不同,而且要做到最好。

根据策划编辑方案,我们要求作者以传记故事为载体,选择真实可信的素材,记录传主一生的传奇经历,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全方位地讲述其成长历程、主要成就和性格身份特征。编辑在文稿加工过程中也是依此处理,使得书稿更加可靠、可信、可读。

目前,图书市场上的人物传记种类繁多,如何从编排形式上出新,这也是我们颇费心思之处。

与以往同类图书不同的是,我们在30册主书名之外,经过反复斟酌推敲,又加上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副书名,既能反映传主的身份特征,又能最大限度地表现传主的人生成就,而且新颖别致、与众不同,吸引读者的眼球。

图文并茂是令读者赏心悦目的重要标准,而要将书中的插图配得匠心独具,则更能体现《成长必读:影响一生的世界名人》丛书的编辑含量。经过多次比较斟酌,我们最终确定在每册书的双页书眉上插一幅缩小版最能表现传主身份特征的图片,如卓别林幽默典型的“流浪汉”形象、贝利激动万分地亲吻“雷米特杯”的形象;单页书眉插一幅最能反映传主贡献成就的图片,如钱学森领导研制的火箭、居里夫人试验用过的烧杯等。为了使书稿目录更加活泼生动,每册书两页目录上,我们都插五六幅与传主相关的图片,以人像为主,从小到老,兼或插一二幅表现传主贡献成就的图片。在正文中,每册书随文插四五十幅黑白图片,以传主一生图片为主,间或插一些与内容相关的其他图片或世界名画等,活泼而又美观。

为了增加丛书的现代元素,更加适合中小学生的阅读心理和习惯,我们分别在每册书中设有五种十几个附件链接。如刨根问底(有问有答:解释回答读者可能想问想知道的问题),格言警句(传主比较经典的话),时空漂流(与文相关的背景、传说、典故、小故事等),成长词典(文中涉及到的名词术语、小知识等),头脑风暴(编者提出问题,让读者深入思考)等。既活跃版面,又能与读者互动,还有助于读者深入阅读。

此外,在每个分册的封底,编辑又用诗的语言概述传主的精彩一生也颇有创意。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小学生成长记录册篇7

《新证》以《清太宗实录》中的一段记载(本文简称“韩大勋史料”)为根据,对“档案”词源问题进行了探讨。原文如下:

《清太宗文皇帝实录》(简称《清太宗实录》)在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正月甲午日的记载中有三处出现“档案”一词,原文如下:

“初,户部承政韩大勋为其家人李登赴法司首告盗取库内金银、珍珠等物,搜获黄金七两,银十五两五钱、珍珠七两九钱。及讯,大勋据供……汉启心郎高士俊、朱国柱,汉笔帖式汪起蛟、魏云程等曾将此金查明封固,止以他物登记于簿,而此金并未登记。坐此议:众人同谋盗金,故不记档案,俱应论死。承政英俄尔岱、马福塔、吴守进奉命察计库内被盗金银珠宝数目,反多出东珠八颗、黄金四十六两一钱五分,银四千四百七十两,纺丝绫杭(笔者注:此处《清实录》原文有一“绣”字)四百七十四匹。英俄尔岱等既不知盗去数目,又不知所盗之金未曾登簿,难辞疏忽之咎,应各革―世职,罚银一百两。奏闻,上命:韩大勋免死,革职,追所盗金银、珍珠入宫(笔者注:此处《清实录》原文为“官”字)。首告李登夫妇准其离主。英俄尔岱、马福塔、吴守进免革职,罚银一百两。布丹、罗洛(笔者注:此处《清实录》原文有间隔号)车克免死,赎身,仍留部用。赫世密系值日(笔者注:此处《清实录》原文为“月”字)官,他物皆记档案,独金数未经登记,姑免死,革职,解部任,鞭一百,贯耳。阿尔拜系值月笔帖式,他物皆记档案,独金数未经登记,姑免死,解部任,鞭一百,贯耳鼻。巴木拜虽非值月笔帖式,亦曾与布丹会计银物数目,鞭八十,解部任。高士俊、朱国柱、汪起蛟、魏云程各鞭一百,贯耳鼻,俱解部任。”(金玉先生原文注:《清实录》第二册第531页,《清太宗实录》第40卷。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

根据以上材料,《新证》作者得出以下结论:

1.将“档案”一词的始出提前了一个历史时期。长期以来,档案界学者总是认为《柳边纪略》(约成书于康熙四十六年)一书最早出现“档案”一词。近年有人发现康熙十九年(1680)的《起居注册》中有“部中无档案”的记载,还有人发现顺治年间已有“档案”一词的使用……(“韩大勋史料”)突破了“档案”一词始于清代的旧说,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2.披露了“档案”一词的原始涵义。上述史料说明,“档案”的原始涵义本指仓库财物一类的登记簿,由于它具有重要的记录和查考作用,故又被人称作“档案”。

3. 为“档案”词源研究缩小了搜索范围。无论是《明实录稿本》中的“户部文档不明”,还是《清太宗实录》中的户部承政韩大勋等“故不记档案”都是封建王朝负责财政的户部工作中发生的事。我们可以在明代和与之对抗的后金政权户部、刑部文献中寻找蛛丝马迹。

以上材料和结论随被一些教科书所使用,在档案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笔者认为,该文所使用的材料和相应的结论须加以斟酌,慎重使用。原因如下:

一、 关于“档案”一词出现的时间问题

关于“档案”一词的词源,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是出现在清入关以后。《新证》作者认为“韩大勋史料”“突破了‘档案’一词始于清代的旧说”。笔者认为这个结论所依据的事实是不够充分的,原因如下:

第一,“孤证不立”,单一材料不足以确立某一历史结论。

《新证》一文所使用的材料中出现了三处“档案”字样,但这三处“档案”字样皆出现于一段文字中,属于“孤证”。历史学研究中讲究“孤证不立”,用单一材料来证明一种学术观点是需要进一步斟酌的。

第二,《清太宗实录》并不是崇德年间的作品,书中记载崇德年间事迹时出现“档案”一词,不足以证明崇德年间就开始使用“档案”一词。

《太宗文皇帝实录》于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多尔衮摄政时设馆编修,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福临下令重修,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修成,为65卷。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特开史局,重新加以修订,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成书,形成康熙本,仍为65卷。雍乾又校订: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康熙本再次被重修;乾隆四年十二月(公元1740年)终于成为定本,卷数不变。①《太宗文皇帝实录》共有四个本子,我们现在见到的汉文写本只有雍乾本。而雍乾时期作品所使用的名词怎么能够等同于崇德年间的名词用语呢?后人写前朝的历史,所使用的语言往往是作者的语言,而不是所写历史时期的语言。

事实上,“韩大勋史料”的作者用语与崇德年间官方用语,不具备“同时性”。这样,就违背了原始史料的“同时性标准”(原始史料必须是与历史事件同时产生的证据),因此也就不足为凭了。

第三,《清太宗实录》并不是原始资料,它是一种再创作性的作品,使用其中的史料时需要斟酌,特别是需要有关的旁证。

《实录》并非“实录”,它是一种根据各种史料重新修订而成的一种“记实性”史学作品,不是原始史料。作为官书,《清实录》的编纂因受朝廷干预影响而造成失实之处较多。编成之后,藉“体例不合,用字不妥”而重新删改之事屡有出现,使得所录不实,成为各朝实录的通病。近人孟森曾指出:“改《实录》一事,遂为清世日用饮食之恒事,此为亘古所未闻者。”“《清实录》为长在推敲之中,欲改即改,并不似前朝修《实录》之尊重,亦毫无存留信史之意。” ②而且,相比较而言,《清实录》前三朝改动比较严重。《清太宗实录》经过了数次修订,删改修饰之处在所难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一份手抄材料,系用黑红二色笔校勘雍乾本和顺治本所记录下来的异同,从这份材料中可以看到,雍乾本在内容上也有删改。” ③

另外,《新证》一文中提到载有“韩大勋史料”的《清太宗实录》见于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清实录》第二册。笔者翻阅家中所藏中华书局影印本《清实录》第二册,出版时间为1985年6月,不知《新证》作者1986年中华书局影印本《清实录》第二册的版本出自何处?(笔者注:《清实录》每一册的出版时间不尽相同,第二册为1985年6月,而第一册却为1986年11月,前后颠倒,不符合常理,须细加分辨才可。)

二、“韩大勋史料”的原始出处

《实录》的撰写要以原始史料(主要是档案)为依据。那么,《清太宗实录》中的“韩大勋史料”是以什么为依据呢?笔者从多年积累的资料中找到它的原始出处―――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原满文材料的译文如下:

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正蓝旗韩大勋,为其家人李登赴法司首告盗取库内金银珍珠。搜获黄金七两,银十五两五钱,珍珠七两九钱。及讯韩大勋,供称……镶白旗藏调元牛录下汉启心郎高士俊、汉启心郎正蓝旗崔明信牛录下朱国柱、汉笔帖式正白旗王国明牛录下汪起蛟、汉笔帖式镶红旗范文程牛录下魏云程等,曾将此金过称封固。止将他物注入汉文档簿,而此金并未注入。遂议彼等同谋盗金,故未将金注册,俱应论死;承政英俄尔代、马福塔、吴守进奉命盘查库内被(盗)金银珍珠数目,反多出东珠八颗,黄金四十六两一钱五分,银四千四百七十七两,纺丝、绫丝、杭绣四百七十四匹。承政三人既不知被盗数目,又不知被盗之金未曾注册,殊属疏忽,应各革一世职,罚银一百两。奏入,上命英俄尔岱、马福塔、吴守进免革职,各罚银一百两入官;布丹、罗洛、车克免死赎身,仍留部用;赫世密系值月官,他物皆记档册,独金未登记,姑免死,革职,鞭一百,贯耳;镶红旗马拉希牛录下阿尔拜笔帖式,身为值月笔帖式,他物皆记档册,独金未登记,姑免死,鞭一百,贯耳鼻;镶黄旗喀喀穆牛录下巴木拜笔帖式,虽非值月笔帖式,实与布丹计银数,故鞭八十;两汉启心郎高士俊、朱国柱、两汉笔帖式汪起蛟、魏云程各鞭一百,贯耳鼻;赫世密,笔帖式巴木拜、阿尔拜、两汉启心郎、两汉笔帖式等七人,俱解部任。搜韩大勋家所获金七两,银十五两五钱,珍珠七两九钱,俱没入官,韩大勋论死,奏入上命暂留,俟朕思之。至四月十五日,上命韩大勋免死,革职,首告李登夫妇准其离韩大勋,任其所往。遂投其本旗多罗贝勒豪格。” ④

关于“内国史院满文档案”,一史馆的研究员写道:

“内国史院满文档案形成于清入关前,所记内容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很近,基本上是当时人记当时事。其史料来源最为直接,仍保持了清初满文档案文件所固有的文字朴实、很少修饰、记载详尽等特点,更为原始可靠。” ⑤

“《清入关前内国史院满文档案》是中国第―历史档案馆所藏清入关前满文档案文种中的一种,现存四十七册,其中天聪朝十八册,崇德朝二十九册。该项满文档册,均用无格宣纸,各册长短不齐,厚薄各异,宽窄亦不尽同,都用新旧交替的过渡阶段的满文抄写。” ⑥

“《清入关前内国史院满文档案》,在后来纂修《大清太宗文皇帝实录》时用过,许多记事,曾经一改再改,很多文句,曾经涂抹删划,甚至有改写或增添之处。经核对后发现,被删改的原文,远较《清实录》为翔实,而修改、增添之文句与实录记载同。两者详略不同,因而导致历史真实性的重大差异。故本书(指《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笔者注)仅译出其被删改的原文,以恢复当时史事的真实记录。” ⑦

由以上可知:“韩大勋史料”原出于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满文档案中与汉语“档案”同义的词是(Dangse罗马译音,汉译为“档子”或“档册”等)。“韩大勋史料”中的“档案”一词是《清太宗实录》作者根据以上满文档案资料转译的。

至此,可以完全证实,“韩大勋史料”中的“档案”一词非崇德年间的原始用语。

三、关于“档案”一词的原始涵义、搜索范围及明清之际档案名称问题

《新证》一文中写道:“上述史料(指“韩大勋史料”,笔者注)说明,‘档案’的原始涵义本指仓库财物一类的登记簿,由于它具有重要的记录和查考作用,故又被人称作‘档案’”、“为‘档案’词源研究缩小了搜索范围。无论是《明实录稿本》中的‘户部文档不明’,还是《清太宗实录》中的户部承政韩大勋等‘故不记档案’都是封建王朝负责财政的户部工作中发生的事。我们可以在明代和与之相对抗的后金政权户部、刑部文献中寻找蛛丝马迹。”

由于以上结论是建立在前面“‘韩大勋史料’中,‘档案’一词是崇德年间原文”这一个前提结论基础上的,而这一前提结论本身是不成立的,所以,后面关于档案原始涵义与搜索范围的结论也就无法成立了。

下面,我们简单考察一下明清之际满汉各方档案用语情况:

1. 明代档案类事物名词用语

明代的档案类事物名词用语是汉语在长期社会发展中自然形成的,与汉唐以来汉语文档案类事物名词用语一脉相承。它包括:文书(使用频率很高)、案牍(使用频率较高)、文案(使用频率较低)、文卷(使用频率较低)、案卷(使用频率较低)等,其中,“案”字已经比较常用。

2. 清前档案类事物名词用语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在笔者所翻阅的大量清前(清入关前的努尔哈赤时期、皇太极时期、顺治初年未入关前这段时间常被历史学者称为“清前”)原始资料中,从未发现“档案”一词出现。现在所能看到的比较清晰的事实是:清入关前满人称“档案”为 (Dangse罗马译音,汉译为“档子”、“当”、“挡子”“档册”等)。“档子”的来源是萨满教的“萨满档子”(刻有符号的木牌)和满族人的记事木签,后来逐渐成为满族比较通用的档案名词。

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努尔哈赤令额尔德尼、噶盖二巴克什利用蒙古字母记录满语,初创满文。从此,女真人用原始的无圈点满文进行记录,即ejehe dangse―――“记录档子”。“档子”的记录范围极为广泛,涉及社会管理的各个部门,而不是仅限于户部。以下仅从《满文老档》中选取几例:“众人的额真以下,村的领催以上,将誓书上呈给汗。汗看过记在档子上。” “重看档子,任命齐汤古尔为参将。把尼堪和死的人都重新写在别的档子中。” “每一牛录各出十人写档子。” ⑧

类似的材料很多,说明“档子”一词在满族语文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

3.清入关后档案类事物名词用语

“档案”一词是清入关后满汉文化融合的产物。现在看到的材料是它在顺治年间就出现了。“档案”一词出现的正常逻辑应该是:满文创设后,特别是新满文创设后,随着满汉交流的日益增多,满文译汉文的次数和文字量也不断增多。特别是清入关后,“将满书颁行天下,使皆得习而译之”,“则满汉合一,而治效不臻上理者无有也”这种大量的“满汉合一”,就必然涉及“”如何译的问题。在此前的汉语言文字中,档案类名词从未出现过“档”字或类似读音,可见这个读音来源于汉语可能性不大,合理的解释是:人们在当年大量满译汉的过程中,“ ”与案卷、文案、案牍等词结合,被逐渐翻译为“档案”,形成了一个新的意义比较广泛的词。

但必须指出的是,“档案”一词最初并不是清代的通用语,出现的频率远没有现在这样高。文书(使用频率很高)、案牍(使用频率较高)、文案(使用频率中等)、文卷(使用频率较低)、案卷(使用频率较低)等同义词或近义词也在同时使用,档案一词的出现频率并没有文书和案牍那样高。

注释:

①参见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清实录》,“影印说明”;齐木德道尔吉、巴根那编《清朝太祖太宗世祖朝实录蒙古史史料抄―乾隆本康熙本比较》,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前言”。

②《明清史论著集刊》,中华书局,1959年,第619―――621页。

③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清实录》第一册,“影印说明”。

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 275――276页。

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内容提要”,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

⑥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编译说明”,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

⑧辽宁大学历史系编:清初史料丛刊的第一种《重译满文老档》,太祖朝第一分册第77页,太祖朝第二分册第31页,太祖朝第二分册第42页,1978年内部出版。

小学生成长记录册篇8

一、《2016年中国-东盟音乐周纪念册》内容概述

将该书封面平铺后可见:该封面以棕色为底,中心有一白色实心圆圈与15条白线形成同心圆。正面正中写有2016年中国-东盟音乐周中英文字样,右上角写有中国-东盟音乐周英文缩写CAMWN,左下角写有主办:中国广西艺术学院字样。

该书以内容纪实为主,收录了与第五届中国-东盟音乐周活动有关的重要文章稿件,包含6月7日开幕式起至6月13日闭幕式内所有领導致辞及新闻稿,对领导专家的访谈实录及花絮,三类共60个篇目,以01-11编号划分为11个小模块。

01共收录五篇文档,均为开幕式当天新闻实录:包含中国音协主席叶小刚先生、越南驻南宁领事馆总领事范清平先生及广西艺术学院院长邓军里教授的致辞整理稿及开幕式演出场景、幕后花絮。02-07均收录文档3-7篇不等,以活动当天日程安排多少为依据,详实记录了东盟音乐周活动中每场次讲座、论坛、音乐会以下三个方面为主的全面信息:一是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二是活动的进程,并附图片数张;三是撰稿者对于本次活动的感受或总结。

08-10为访谈实录模块,该模块汇集了对多个音乐专业门类精英人物共20余位专家访谈的文章共20篇,本书大致就以下三项内容为主对到会专家进行了访谈:一是到会专家对中国-东盟音乐周的意见、建议及评价;二是到会专家重要独到的音乐思想、音乐理念;三是到会专家就本次活动带来作品的剖析析。

11为花絮模块,该模块汇集了活动中众多经典图片,含高峰论坛、音乐会排演、台上台下、闭幕式观众反馈及访谈花絮。

二、《2016年中国-东盟音乐周纪念册》评价

该书以纪念册形式出现,属于非正式印刷出版物,仅供到会专家、学校师生、志愿者作为活动纪念发放,是十分珍贵且具有纪念意义和珍藏意义的。通过笔者对该书的研读,结合对东盟音乐周的自准备期至纪念册编订时期的了解,提出对于该书的以下四点评价。

(一)封面设计独到、内涵丰富

封面以棕色为底,棕色如同土地,给人以自然、简朴且生命力旺盛之感。而单纯以棕色为封面会显得单调且颜色不鲜明,应与明亮的色彩进行搭配,更显活力。设计者在设计时充分的考虑了该因素,因而本书在棕色底上以纯白及灰白表现主要图案和文字,正是在稳重大气的基础上注入鲜活的灵气。封面中同心圆的设计含义可以理解为三种:其一,与我国传统的音乐美学精髓不谋而合。其二,暗含以东盟音乐周为中心世界各地音乐家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与碰撞;其三,体现了广西艺术学院极高的群体凝聚力和兼收并蓄的办学理念。

(二)目录清晰明确、便于查阅

判断一本书是否符合一本好书的标准首先取决于目录的质量。本书目录模块划分清晰明确、划分意义深远,值得称赞。其中第一模块(01-07)以新闻稿为主,以时间为主导,形成每日一个小模块的活动实录。第二模块(08-10)访谈实录以被采访人的身份为划分为作曲家、表演艺术家、音乐学家三类。第三模块(11)为花絮,以图片为主。目的在于方便读者翻阅,有效寻找资料。

(三)新闻稿与访谈实录关联度高

访谈实录中采访的专家学者均参与了新闻稿中记录的活动,从性质上看访谈实录是对于新闻稿详实的补充,便于读者点对点寻找资料。以高峰论坛为例,本书新闻稿共收录高峰论坛文稿有三篇,记录了众多专家参与发言及主要言论观点,如对其中某位专家的观点有深入了解意向,可通过目录访谈实录模块进行资料寻找。亦可通过访谈实录中的信息了解专家参与过哪些音乐周活动,从而从新闻稿中找出对应信息,便于读者的资料查找。

(四)花絮模块为点睛之笔

花絮部分含01中第四篇《表演场景》、第五篇《幕后花絮》及11,内容包含开幕式至闭幕式过程中,众多抓拍的经典镜头,更写实传神的表现出中国-东盟音乐周的精彩性。花絮是巨大的信息宝库,是对文字资料的图像补充。从台前幕后到观众反馈,无一不是表现出学校主办的能力突出,专家参与的负责态度和积极性,也看出志愿者为东盟音乐周付出的辛苦努力,更体现出观众对东盟音乐周的热情与喜爱。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东盟音乐周的影响力,东盟音乐周是中国三个重要音乐交流平台之一一事所言非虚。

(五)图片选用精细、图文结合、实证性强

纵观全书的排版,每篇文章中都附有至少一张配图,且都为到会专家即时参与活动或接受访谈时的图片。对于本书图片的拍摄要求笔者曾有幸听到该书统筹及主编潘林紫副院长对拍摄记者提起过:要求充分体现时间、地点、人物及人物的身份、职业形象等特点。因而在阅读本书时笔者特意留意文稿配图一项,选用图片表达内涵清晰、完全符合要求,且实证性、新闻性强,值得称赞。

三、《2016年中国-东盟音乐周纪念册》意义

《2016年中国-东盟音乐周纪念册》是广西艺术学院出版的对2016年中国-东盟音乐周活动具有的总结性、纪念性的刊物,具有重大的纪念意义及极高的学术价值。

(一)本书的出版具有重大的纪念意义

本书的出版是将东盟音乐周的过程以纪念册形式编写成册,作为到会专家及工作人员留念。本书将东盟音乐周转化为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成文成书,既赋予该书以纪念意义,又便于宣传中国-东盟音乐周和传播东盟音乐周的交流成果。

(二)本书的出版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详实记录了中国-东盟音乐周活动的情况,成为后人分析和研究东盟音乐周资料的史料性文献,图片选编可作为作为图像文献进行研究。汇集了从众多文稿中挑选出来的20篇,周龙、陈怡、高参、谢嘉幸等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的访谈实录,精益求精的选择具有典型意义、采访目的独特的采访实录,展现了编辑该书时对本书寄予了高度的学术价值。

四、结语

上一篇:四个好少年范文 下一篇:新春祝福短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