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课件范文

时间:2023-12-09 04:08:43

火烧云课件

火烧云课件篇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学生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基础。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就会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教学媒体是用声音、画面等直观地呈现教学信息。特技效果、艺术手法以及交互性的较好运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感知,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增加感知深度,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教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火烧云的美丽画面,并加上课文字幕和配乐朗读;画面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学生边听,边看,边想像,仿佛已置身于美景之中。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 ,学生开始学习课文,并很快理出了文章的脉络 。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等方面体会火烧云的变化美,品味文章语言美。最后,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又把学生课前制作的美术作品――贴画,在屏幕上放大展示。学生看着色彩丰富,形状不一的贴画,人人争着发言,个个讲得精彩。在这堂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所特有的美的画面,美的声音,美的文字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又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上课伊始,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烈火燃烧下的“圆明园的毁灭”课题图,只见有着辉煌建筑的背景图上的“圆明园的毁灭”这五个大字的每一笔都腾起熊熊烈火,似乎要把一切烧成灰烬,大火燃烧在圆明园,更燃烧在学生们的心田。目睹此景,学生禁不住发问:圆明园是一处怎样的景观呢?为什么会被烈火焚烧?谁点燃的这可恶的烈火?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学习兴趣陡然高潮。教学变“要我知”为“我要知”,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优化过程,提高效果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词句的理解有限,对课文的理解也有必定的难度。如果运用多媒体,就能克制时空限制,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信息,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辅助学生理解词句、课文。例如在《火烧云》一课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快、奇,感受大自然之美是本课的重难点。但是,学生在生活中并不能仔细地观察,所以无从领略到火烧云的神奇的美。那么,如何突破这一重难点呢?我事先请美术老师画出各种颜色的火烧云,然后用电脑把二者合而为一,并制成动画效果,让学生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通过电脑屏幕观看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由红通通到金灿灿,到半紫半黄,再到半灰半百合色……而其形状也在悄悄变化着:开始像马,接着变成了狗,狗又变成了狮子……这样,把呆板的课文内容变成了颜色绚丽、充满童趣的动画效果,使学生在朗读欣赏之余体会了火烧云变化之快之美之神奇,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三、活跃气氛,豪情朗读

低年级学生虽摹仿力强,但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积聚少,因此在进行语文朗读时,很难把握课文所表现的情绪。多媒体技术为此可以施展作用:可以让其范读,学生摹仿朗读;可以让其播出精美动人的音乐,学生配乐朗读;可以播放能激发学生情绪的画面,学生共识式朗读。如,在领导朗读《日月潭》时,我运用多媒体,以舒缓、轻柔的音乐为背景,并展示日月潭的俏丽风光,让学生边欣赏边朗读,学生都深深地沉醉其中,教学效果非常好。我以为,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利用,不仅增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而且培育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了儿童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是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快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知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特别喜爱。利用这一点,把语文课中美的形象、事物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进而陶冶起情操。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让学生观看课文录像,录像展示出了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洋生物的丰富多彩。这时学生的兴趣浓厚,在美的画面与音乐中感受到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增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又如教学看图学文《秋天的图画》时,可采用多媒体课件图象再现美、音乐渲染美的方法把学生引入秋天美丽的图画中: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金色的波浪和高梁举起的火红的火把,再加上蔚蓝的天空和南飞的大雁,构成了一幅披金挂红的优美的山野秋色,再配上一曲轻快的《秋日私语》钢琴曲,同学们入情入境,耳闻目染了秋天的美,充分感悟到了自然之美,赞美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同时也提高了审美能力。

火烧云课件篇2

一、运用电教媒体,营造良好氛围

信息技术教学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形象、生动,立体感强,能全方位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意境,会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氛围,而且能促使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课文含义。如《火烧云》一课,学生对“火烧云”变化并没有留心过,当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火烧云”变化的动态画面时,学生立刻被生动的景象迷住了,火烧云的静态和动态描写就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在教室里能看到事物广阔的空间、瞬息的现象,既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丰富了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又使学生准确理解,促进了形象思维的发展。

二、运用电教媒体,提高欣赏能力

电教媒体进入课堂后,会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通过Flash课件、图形、音频和视频等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其景、其物、其人历历在目,能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萌发了探究意识,促进了思维的积极开展,并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文章的含义,从而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如教《观潮》一文时,教师可用电教媒体播放第三自然段画面,并配以课文解说。学生根据直观的画面,生动地理解了“闷雷”“山崩地裂”的声响,“人声鼎沸”的场景,“齐头并进”“横贯”等词语的意思,以及大潮瞬息万变的情景。这样,学生从枯燥地朗读课文到生动具体的情境映入眼帘,更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和内容,并在头脑中丰满地展现出课文描写的美丽景象,从而真正懂得了欣赏美。

三、运用电教媒体,激发真情实感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运用电教媒体的Flash课件、视频、声音等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本所描写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及课文的真正含义,能使他们读懂课文,升华真实情感。如《圆明园的毁灭》第三段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罪行,学生对这些遥远又陌生。教学时,教师可运用视频,先播放圆明园被烧前的辉煌,学生谈情感;再播放圆明园被烧时的一幕幕悲惨景象,学生谈情感;最后再播放圆明园被烧后的遗址,并指出这是英法联军的行为,让学生谈感想。这样,将学生带入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领悟作者的情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

四、运用电教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师讲授新知识的重难点时,光靠自己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画、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显然是不行的。而电教媒体的Flash课件分解动作、视频暂停、音频模拟等,会使学生更易体会到事物的本质,有效突破重点和难点。如在教《爬山虎的脚》时,教师运用Flash技术将爬山虎在墙上爬的过程制成动画,边播放边解说,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哪部分才是爬山虎的脚,学生很快了解了“这”指的是什么。接着教师再运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展示了爬山虎的脚到底是怎样爬的过程,并动画演示配以解说课文第四段,使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指的是怎样?”这一难点,极好地突破了本课教学重难点。

总之,电教媒体生动形象、音形兼备,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为学生主动探究、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提高提供了其意想不到的无限空间。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应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对Flash课件、图形、音频和视频等电教媒体的应运用能力,更大程度地整合课堂,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学习效率。

火烧云课件篇3

一、为学生提供交流空间,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需要学生掌握并且理解运用知识,若课堂气氛过于紧张,学生不敢提问甚至反驳教师的不同意见,就不能很好地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势必会使课堂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创设一个宽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必不可少。语文教学是涉及听、说、读、写等多种综合能力于一体的学科,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出全方位的人才,不但能说会道,还要能读会写,具备超强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具备自学、自悟的综合能力。

经验交流能够带动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助,因此为学生提供交流空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由成绩好、学习方法先进的学生做组长,带领副组长、组员一起学习。由于每个组都有优有劣,优等生要帮助学困生,同时学困生也要积极向优等生进行讨教。同时引进竞争机制,每个月进行一次评比,将前三名的小组进行奖励,让学生都努力学习,人人都奋勇争先。我们也可以将成绩差不多的学生分成一组,由于他们水平比较接近,容易有共同语言,在讨论过程中也容易面对同样的问题,在这样的氛围中,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有助于他们自主学习,共同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他们的想象能力

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想象作为创新的前提,需要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亟须重视和面对的问题。小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他们往往想象力丰富,头脑中有很多奇怪的念头,如何将这些灵感捕捉下来,化作学习的动力,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课题。在教学中,我挖掘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创新。

例如,在学习《火烧云》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问学生:“你们都见过火烧云吗?”有的学生回答见过,有的学生则回答没有注意过。这时我对他们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课,为见过的同学详细地介绍了火烧云,为没见过的同学讲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形态变化等等,我们学过之后,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描写的,给我们什么启发。”经过我的引导,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对火烧云的形状和形态都有了直观的认识。尤其是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加形象地见到了火烧云。这时我让学生观察课件上的山石投影,让学生进行联想。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有了《火烧云》课文中的写作方式启蒙,描述山石投影时就显得非常轻松容易了,很快学生就根据课件中的内容说了自己的感受,不仅描述得绘声绘色,同时也让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技巧,锻炼了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三、巧妙设置疑问,让思维的火花绽放课堂

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才能够更加喜欢探究和钻研,喜欢所感兴趣的学科。思维是从惊奇和疑问开始的,因为有了疑问,产生好奇心理,才会有思考和动脑。课堂上,教师要想知道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就必须进行交流,师生交流主要是以问答的形式来体现,这个时候教师的提问就显得十分重要。一个设计巧妙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认知基础。因此,提问能联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要擅长突出重点、把握时机和角度去提问学生,在一问一答之间,有时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问得好,学生就会回答的精彩,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首先要注意抓住重点、难点,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设置疑问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只有学生在头脑里产生了“为什么”的时候,他们才有兴趣探究问题,有动力去接受知识和消化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很快地投入其中。只要我们将问题设置的巧妙,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就能让整个课堂洋溢着积极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发展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积极探索、主动求知的最大动力,也是学生愿意学习、自主学习的主要条件。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带着极大的热情去学习知识,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制造机会,注重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例如,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方式来激活学生的兴趣。如多媒体具有集趣味性、知识性、容量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点,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求知欲望,如果运用得当的话,会对教学起到很大的帮助。游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寓教于乐,收效明显。多与学生沟通,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只要我们多去总结,多去实践,就会找到提升学生兴趣的方法,让他们主动学习。

总之,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我们都应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放在首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也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火烧云课件篇4

一、 选用教学效果最优的现代化教学技术

所谓最优,是指在某一知识内容的教学中,几种教学媒体都可用的情况下,选用教学效果最好的媒体。如《火烧云》一课,火烧云颜色和形状是文章的重点、难点。我利用CAI设计了9种颜色的投影,将书上所描写的颜色都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对于葡萄灰、茄子紫、半灰半百合色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加喜爱火烧云绚丽多彩的景色。而形状方面,我根据文中所提供的材料制作了马、狗、狮子等形状的火烧云,并配以声音。学生通过逼真的画面,了解了火烧云变化多端,形态各异。这样突破了重点,解决了难点。

将CAI技术引用课堂教学以后,电化教学的效果大为改观。它具有特殊的魅力,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古诗教学中,一般都强调通过学习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现在运用计算机教学,我们将诗上的画面制作成一些动画片,通过生动的画面来取代教师枯燥的讲解,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概念。如教《小池》这首诗,我先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小池那美丽的景色。然后打开计算机请学生欣赏一个小动画: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从池塘那小小的泉眼中缓缓涌出细细的泉水,绿树那茂密的枝叶遮住阳光,形成的树荫映在清清的水面上,荷叶刚刚冒出小小的尖角。这时飞来了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上面。为更深入地理解古诗内容,进行情感朗读打下了基础。

二、 现代教育技术也要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要为现代教学服务,其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具有发展的功能。所谓发展,是指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其智力同时得到开发。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指导。不能是教师拉着学生走一条固定的路,为了学生的智能发展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认真思考,设计计算机软件时充分考虑学生思考的余地,按照各自的思维路线去发展、鼓励创新,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这样的教学媒体的使用就具备和发挥了发展学生思维的功能。

如教《那片绿色的爬山虎》时,将文中“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余晖下的爬山虎”设计成小动画,让学生进行对比思考、递进思考、换位思考、总结思考,来深入地理解课文,明白了“绿绿的爬山虎”就是“我”在叶老的教导下,不仅懂得了怎样作文,怎样充实自己,而且懂得了要认真地、一丝不苟地做人。本文教学目标也得以全面实现。

三、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火烧云课件篇5

关键词:直观;审美;情境

当今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人才竞争的时代,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的时代,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出现。因此,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目前的教育发展,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如果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一定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一、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多媒体独特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通过图、文、声、像等形式使学生感官受到激发,使他们更加自主地参与学习。比如《火烧云》一课,文章里有许多精彩的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可是由于学生没有经历,对这些绚丽的色彩、瞬间的变化,不能仅仅从文字中获得美感与熏陶,老师再怎么渲染、赞叹大概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如让学生亲眼见到。我适当地插播一些火烧云图片,将五彩缤纷的情景展示在学生眼前,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在浓厚学习兴趣的促进下,学生们主动发表看法,对媒体中展示的火烧云形状进行了丰富的想象与争论,有的说象马,有的说象龙,还有的说刚才还看见象有一群小狗似的,一转眼就跑得无影无踪了。这样一来课文火烧云形状一节就迎刃而解了。可见,利用好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而且还能挖掘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审美教学,轻松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问题很难用语言把客观现实的情景变成真实具体的画面,即使教师或学生反复绘声绘色地朗读,学生也很难想象出事物的美,利用媒体进行教学,便能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使文字表达生动化,使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中去感受“真实”的美。如在教学《日出》一课时,由于本课所描写的是海上的日出现象,我们的学生全都生活在内地农村,根本无法去体会、想象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况且连平时在家乡看日出的体验都很少,甚至没有。因此,本课教学起来十分抽象、枯燥。然而借多助媒体演示,再加上轻松的音乐,生动的朗读,仿佛把学生带到了北戴河的东山鹰角亭上,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海上日出的美,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中轻松地说出海上日出的全过程:“霞光不断变换——红得耀眼、光芒四射的太阳冉冉升腾——很慢,只露出一个弧形的金边儿——很快扩大——猛地一跳,冲出海面——天空和大海布满耀眼的金光。”从而不仅能使学生深刻记忆这一现象,还可以达到提高背诵效率的教学目的。这样的媒体演示使学生真正认识了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轻松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更能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使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去观察、体悟大自然的美好,以此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情境教学,拓宽思维

以往的教学基本上都是教师提问学生答,学生总是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这样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智力的发展,往往也会使不少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情绪低落,对学习不感兴趣。有了多媒体参与教学,不但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而且能帮助学生更自主地学习,开拓他们的思维。如《颐和园》这一课,我们可以从网络中搜集一些有关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图片、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媒体给同学们展示。精美的画面,配上优美的音乐和教师的解说,在学生欣赏完这精彩的情景后,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觉得颐和园怎么样?”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初步感受,并用课件的形式营造氛围,将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转化为教师入情入境的解说。这样不仅能开拓他们的视野空间,而且更能让孩子们入情动心,从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在赏析课文之后,再利用媒体给同学们展示些与文本相关的扩展资料,如:故宫博物院、圆明园、避暑山庄等我国著名的皇家名胜图片以及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同学们在欣赏中去领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祖国的屈辱史。这样不但能使同学们拓宽思维,深刻体会我国古代人民的勤劳、勇敢的精神,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可见,媒体教学不但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火烧云课件篇6

一、唤起兴趣――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王二小》这篇课文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这部影片,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其效果是非常好的。学生被影片中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为掩护几千群众和八路军的后方机关,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的行动而深深的感动了。当看到王二小被敌人挑起摔死在大石头上时,学生流泪了,握紧了拳头。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反应非常激烈,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且振振有词,有理有据,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身临其境――信息技术的使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的许多事物对于缺少见识的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这时候若光靠教师讲解,学生是无法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的。而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就可以成功地敲好“第一锤”,为整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如《火烧云》一课,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虽然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这一现象并不陌生,可并没有太多的孩子去注意观察过,甚至有许多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火烧云,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优势得以充分展现。学生们突破时空限制,来到了绚丽多彩的火烧云面前,亲眼目睹这一景象,必会如作者一样心生感慨,情感的波纹渐渐地涌动起来,情感纽带牵引着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阅读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三、演绎教材重难点――利用信息技术的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重难点。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例如《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描绘了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黄的稻海、燃烧的火把所构成的丰收的热闹情景及人们的喜悦之情。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四个句子“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的理解,我先用多媒体出示梨树、苹果、稻海、高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自主练习说话,说说你眼中的这些景物,这时学生的感悟是五彩缤纷的,语言非常丰富,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观看“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的视频,这时学的情绪已高涨,这几个优美的句子便脱口而出了,再加上刚才的视频,教师不用解释,学生已经理解得头头是道了。

四、碰撞心灵火花――信息技术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实现创新学习,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这是时代的要求。“为创造性而教”,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幅动画,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拉弓振动传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课件演示,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火烧云课件篇7

关键词:小学 优质课堂 教学技艺运用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优质课堂

优质课堂首先是符合当前课程标准要求的,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优质课堂还是高效率的,可以充分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优质课堂还是能实现教学相长,富有生成性成果的课。优质课堂也是学生主动、愉快参与的课堂,学生能够进行积极有效学习的课堂。

优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较多的使用小组讨论法,课堂提问法,师生交流法等方法组织课堂教学,这样彻底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出现了生动、活泼的探究型学习的场面,多了更多的宽容,鼓励、赞许、微笑乃至满意的眼神;同时教师较多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实了课时内容,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增加了课堂的生动型、鲜活性,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2、现代教学技艺

现代教学技艺是以科学和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技能、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的统一。现代教学技艺有三个层次的内涵。第一层次是教学技巧,即在教学基本知识基础上形成的技术和能力。第二层次是教学技巧,即对教学技能熟练而巧妙的运用;第三层次为教学艺术,它是教学智慧在教学中的表现,也是教学艺术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产物。我们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发挥现代化媒体的作用,将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完美的结合,从而促进教师技艺的提升,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

二、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的意义

多媒体资源,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它通过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能、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运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可以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融入情景,就能更好地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语文教学,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被动学的模式。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语文教学,使语文课电化教学发生了新的变革,使原来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活泼,有效地增强了语文课的教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构建有形有声有色的立体语文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了许多精彩的多媒体课件,激活了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积极观察、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固而必然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下面结合我的实际教学,对多媒体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所表现的好处谈谈几点粗略的看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资源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自于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以及对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知识的渴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利用多媒体资源可以充分发挥声、形、色等多元素的功能,这一特性使语文教学突出形象性,注重感染力,把抽象、枯燥的生字、词语、难以理解的课文内容转化成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像、视频,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同时得到刺激,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以创设情境为突破口,可以极大地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孩子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学习。如在教学《鲸》一课时,学生在枯燥无味的文字中掌握有关鲸的科学知识,实在有些生硬、乏味。而我在课前编辑制作了鲸在海洋活动的课件,并配上解说词,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使他们“亲眼目睹”了鲸,他们在观看课件时注意力非常集中。看完后,我要学生说说对鲸的大致了解,学生们热情高涨,都积极举手回答。

这正是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态、逼真的画面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刺激他们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中心。学生们看到这新奇精彩的画面时惊叹不已,迅速对感知的事物做出积极的心理反应。从而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自愿地学习,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2、化静为动,提高语言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具体地展示课文内容,把抽象的静态的语言文字描述转化为形象生动、直观的动画,图象可以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文字内容,充分感受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更可以“划减”课文中的难点,突出重点。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学生一般没有仔细观察过火烧云,课堂上就可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状、颜色的火烧云,。然后又可出示大量的火烧云课件,让学生欣赏、观察,并模仿课文第4-6节的写作结构练习说话。观后,学生交流感受。有的说:“火烧云如奔跑的野马”。有的说:“火烧云不但美,而且很有力量”。这些感悟,有些是超越书本的。而最妙的是“力量”一说,课文语言都未涉及,然而细细思忖,火烧云如此变化万千,如此雄伟壮观,大自然是有伟力所在的!这就是多媒体赋于教学中的“力量”之处,但一些具体可感的文字是不需要配影像、图片的,该发挥学生想象力,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进行思考的,就应该让屏幕简洁而富于内涵,让人思考。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所不能及的。利用多媒体的丰富资源和综合效应,创设集声像、音效于一体的教学情境,学生如身临其境,探究的兴趣很快被激起,激活。

3、拓展延伸,创新发散思维

创新思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如能紧扣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丰富了头脑中的表象,拓宽了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时迸出创新的火花。教授不同课文内容时给学生不同的声,图,像的刺激,让学生思维越来越灵活,视野越来越开阔,不仅是打造了优质课堂,对学生个人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课堂,不管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应焕然一新。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直观形象的知识素材,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原来被动的“不得不学习”变为了主动、多样的“要求去学习”。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录像、投影、录音、音乐等远程教育资源,以其直观形象、动态性等特点,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审美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只要因课制宜、因需所取、因势利导,多媒体资源将使语文课堂更加鲜活生动、绚丽多姿。

三、总结

可见,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对打造优质课堂和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教学技艺的新运用给小学语文注入了新的生命,丰富了语文教学手段,让语文优质课堂更生动更有效更精彩,更富有激情。

参考文献:

[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J].战时教育,1940,4

[2]梅长青.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8,3

火烧云课件篇8

以写人为主的课文,通常是在具体的情节中,隐含着人物的性格。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先组织学生从文本中找出描写人物的具体情节,然后通过捕捉情节中某些关键词、句,充分感受人物当时当场的表现,最后将不同学生从不同情节中感受到的理解进行概括、整合,从中归纳完整的人物性格。就像《“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人教版第十册)一文,就可从品读王熙凤的多处情节语言,具体品读“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一句和王熙凤赞美林黛玉的一段及最后王熙凤说的一段话。在一一品读这些语句后,引导学生试着从中归纳出王熙凤热情大方、泼辣张狂的人物性格特点。这样可以让学生亲历由言语细节到人物性格的归纳全过程,不但能对阅读结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逐渐形成由细节到整体的独立阅读能力。

二、觅细节归纳事物特点

对于描写事物的文章如《长城》(人教版第七册)、《白杨》(人教版第十册)等,则可从文字细节描写中归纳出事物的特点。先让学生找出文中具体描写长城的语句:1)“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2)“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引导学生在仔细品味这些语句后,体会包含其中的要点。再将这些来自多个学生的不同感悟进行梳理、筛选、整合,归纳出文中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

三、用归纳的思维发现规律

存在于文中的构词特点、描写方法和写作特色以及多篇文本间的表现主题等,都需要学生经历由个体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规律的发现和知识的内化。

1.发现字词的组合结构。仔细研读文本能发现作者选用词语时的组合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从中自主地发现它们的构词特点,进而归纳出相同的组合结构,以实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获得真正的学习收获。如《火烧云》(四上册第4课)中有许多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萄葡灰、茄子紫”等。课堂中便可以让学生先划出这些词语,然后将其投影于屏幕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后进行分类,进而发现其中的构词特点。当学生经历这样由点到面的归纳性的阅读行为后,他们对这些词语的组合结构熟记于心,就能由此联想到生活中相似的词汇“绿油油、半黑半白、柠檬黄”等等,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发现句段的描写方法。课文作者在进行句段描写时,通常会采用较为相似的方法。这个知识点便是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充分的朗读、比较、归纳等阅读行为后所拥有的学习收获。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反复比较语段中的句组,经历由感性到理性的梳理、整合、归纳的思维过程,最终获取相同的描写方法。如《火烧云》四上册第4课中,作者对火烧云形态变化的描写“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通过比较归纳后,学生就可清晰地总结出其中的描写方法“出现———模糊———消失”。学生在这种描写方法指导下,不但能轻松地仿写“又出现了一头大象……”,还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句段的背诵。

3.发现篇章的写作特色。教材中有些文章是以写作特色取胜的,尤其是那些小小说如《桥》(人教版第十册)。平凡的人物,平常的故事,但文章中简洁有力的语言,却是它的制胜法宝。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正确理解这一点却不是件易事。故而就需要走“归纳”的途径。先组织学生细细品读文中描写人物或环境的语句,在充分感知并深入理解后,将文中极具特色的语言集中于大屏幕: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变大了。像泼。像倒。”2)“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3)“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并引导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思考:从这些语言中你发现什么?此时学生便会从整体的视角阅读这些语句,在主动的思考分析后发现投影中语句共有的特性,进而逐步归纳出文章简洁有力的语言特色。

4.发现群文的主题共性。当前中高段语文教材中是以主题式单元编写的,在同一组中是围绕某个主题而选编文本的。实际教学中可采用归纳的思维,先组织学生学完整组课文,然后引导他们从整体的角度审视这一组课文所表现的共性主题,帮助学生真正实现阅读收获。如四上册第一单元分别是《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和《火烧云》,当学生全部学习了这四篇文章后,可将课题写在黑板上,引导他们想一想文章的异同,进而归纳出共同的表现主题: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总之,归纳法在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无论对老师或是对学生,由传统的演绎教学定势转变为梳理归纳,需要由浅入深的逐步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不断归纳中学会“归纳”。

上一篇:湖北大学专业范文 下一篇:像花儿一样绽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