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改平台范文

时间:2023-10-18 11:55:11

高中课改平台

高中课改平台篇1

关键词:英语课程;备课平台;网络教学;高职课改;应用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285-02

备好课是每位老师上好课的首要条件。优秀、实用、高效的备课是智慧最大效益化的结晶,优质备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英语课程独立备课与集体备课相比,英语教师集体备课能集思广益、博众家之长、集优质之大成,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是年轻教师尽快成熟发展,年长教师也能感悟利用新介质介入教学,推动教改课改,使得更多学生受益。通过英语集体备课,在教学的要求、内容、作业、考查上能够做到统一进度统一,从而极大地提高英语教师的整体教、学、研水平,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英语教师要实现集体在线备课,建立合适的可操作并可共享备课系统平台是必要前提。鉴于这种需求,设计、建设基于Web的英语集体备课平台并通过此平台,英语教师们既可以同步,也可以异步交流、共享教学资源,共同完成备课。这种平台,学生通过自己的帐号,进入平台学习。把传统的课堂以教为中心转变课堂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对事物进行知识整合的教育。这种整合就是打破学科界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

一、浙江省内现状与问题

目前对英语集体备课系统的研究国内还不是很多。由于英语教学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其教学备课过程及系统有一定特殊要求,所以在此情况下,运用教学平台设计理论、研发基于Web英语教学集体备课系统的是有着十分现实和理论意义的。进入新世纪以来,新技术手段和新技术媒介的大范围运用创造出很多更多英语教育信息化新模式,这也为未来英语教育更为快速发展拓展出美好前景,也为省内更大范围知识共享、共建及数字化信息资源网更宽泛覆盖提供了可能,也对用英语备课和英语教学的网络系统提出更高要求。

1.浙江省虽已将较为先进的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引入到部分院校,但还是不能很好地解决好英语教学中在线集体备课所涉及备课平台发展建设使用的诸多问题。主要是因为目前所有英语集体从备课平台仅仅从计算机技术或者控制技术等角度出发而开发的在线备课平台系统。从计算机技术或者控制技术等角度出发而开发的在线备课平台系统研究重点是怎么从技术层面实现在线备课,并未有效涉及教学内容设计理念和学习方法的讨论,也未涉及大范围、深层次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的提供。

浙江省高校各单位所使用网络备课软件绝大多数是商业软件,能自己研发的小巧实用软件仅在屈指可数的个别学校使用,能运用到外语备课平台的软件几乎为零。使用中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单机运行限制教师本科的机动性和灵活性。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工作特点决定他们需要经常地更换地点且时间不会固定更无周期可言地进行备课、授课,单机运行也极大限制了师生共享、查阅教案。

2.网络服务面太窄小。服务仅仅局限于校园的内网,而且编辑任务全部压到为校园网提供技术支持的校园内网网络中心,教师自己无法实现备课材料上传致使网络中心工作人员任务太重责任过大,难以长久维持运行。而且端口兆口一般都太小,难以长久支持平台正常使用运转。

3.备课资料难于组织成体系,有效服务教师。网络备课系统实质是网络素材文件管理系统。但目前其系统都基本上是基于网络素材管理的系统。虽然这种系统能提供按媒体类别,适用学科、材料性质、使用或上传日期等进行分类,也能提供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备课素材、、成绩公布、影像资料等方面的上传、浏览、下载或检索等功能。但要组织成某一节课上课课程内容或教学方法或对某一节课教案进行整体设计来说是难以完成且不成体系的。其结果是教师课前要忙于搜集整理分析资料,学生课后也无法系统复习,这与传统自成章节备课体系是互为矛盾的。

基于Web的英语集体备课系统可以使计算机教学讯息设计原理和其教学系统化设计模型和英语教学法与我省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为计算机网络更好辅助英语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创新打开新思路,更进一步促进计算机网络辅助英语教学的发展,并探索符合教学信息化的备课方式,提高备课的效率。基于Web的英语集体备课系统能把更多的英语多媒体音频、音响资料上传到英语网络备课平台,同时可以大量的真实语境音频、音响多媒体资料应用到教学中去,强化教学的仿真性,提高教学质量。降低个体教师备课的劳动强度,实现备课共享、提高备课效率。而教师在线集体备课方式能为年轻教师提供经验与启发。

教学改革的抓手是专业,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抓手是课程,而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内容与体系。构建课程Web备课平台的过程,是更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更进一步使得课程体系更为完善、课程结构更为优化合理的过程。

课程平台建设是课程改革和课程内涵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改革的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人才培养计划改革又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最为本质的具体体现。因此,深化课程平台改革、强化课程平台建设对更进一步的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完善浙江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计划,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网站设计与构建过程

高中课改平台篇2

【关键词】课程建设 网络化 建设意见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31-02

一、引言

4G网络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促成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这使得教育网络化和教育终身化成为可能,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教育领域也在不断的改变和适应,课程网络化就是其中一个方面。

目前高职院校都在进行课程网络化建设,但是通过调查交流和查阅资料,并结合我院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可知,当前课程网络化建设存在诸如使用率不足、资源更新过慢、教师积极性不高等多种问题。本文结合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课程网络化建设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办法,为高职院校课程网络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二、课程网络化建设现状

本研究以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课程中心为基础,以学院已建网络课程、各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各专业已建微课、各系待建慕课和从事网络教学的教师群体为,主要使用数理实证研究和案例实证研究的方式,通过信息反馈和调查访谈等渠道,分析调查目前课程建设网络化的现状、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对于通过网络手段进行课程教学或课程辅助教学的能力和态度、不同形式的网络化课程对于教学过程和质量的影响。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省级示范院校,通过三年的建设,目前在课程建设和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课程教学设计、激励机制和平台使用率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不能适应网络化教学的需要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学习。通过网络手段来完成或辅助日常教学是课程网络化的目的。网络教学方式和一般教学方式在表现形式和手段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应当在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上体现出来,但是目前,大部分上网的课程仍然在沿用以前的教学大纲、教案、电子课件和作业试卷,并且只是将课程所有资源简单的上传到课程网络平台中,这样的课程建设方式不能适应网络化教学的需求。要想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就必须对原有的课程进行改造,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是伴随着课程网络化建设必须持续开展的工作。

2.课程网络资源的单一和匮乏

课程网络资源是课程网络化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教育课程网络化是想让学习者通过网络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多类型的学习来弥补传统模式的缺陷。我国一直重视这个方面的课程改革,从最早的各级精品课程到精品视频公开课,再到精品资源共享课,再到现在微课、慕课的建立,都是在用网络化、信息化这样的手段来促使我们改革课程,让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多样。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特别是非计算机类的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普遍不高。虽然教师基本都配备台式电脑、手提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信息化的设备,但是很多人都不会使用简单的资源制作软件,这使得教师空有信息化的工具,却做不出信息化的资源来。

3.教师缺乏课程网络化建设和使用的热情

教师缺乏课程网络化建设和使用热情的原因很多,本人从调查中分析得出两点。

第一,目前网络课程建设基本都是由一名老师负责做,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课和慕课的建设基本都是由一个团队负责做,这个团队中至少包含2-3名一线教师。教师团队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经常由于分工不明确,造成教师之间责任推诿,损害教师工作热情,使得有些课程两三年都无法完成建设任务。

第二,学院缺乏课程网络化建设和使用的激励机制。课程建设和使用的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和制度均不完善,使得教师在完成课程网络化建设和使用课程的过程中,没有得到相应的精神或物质奖励,造成教师逐渐对建设课程和创作优质资源失去了动力。

4.学生缺乏通过网络学习课程的思想和手段

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基础都不好,学习积极性也不高,通过教室来面对面教学都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那么网络在线学习这种半自主方式也不一定能有更好的效果。就以现在很多学校都在使用的超星公司的尔雅通识课为例,学生到底坐在电脑前面学到多少知识,我们不得而知,很多学生还没有做好从网络上获取知识、学习知识的准备。如果不从学校层面进行支持和规范,那么通过网络手段来学习课程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5.课程网络平台共享水平的不足

目前用户对资源平台的结构与功能较为一致的意见主要有两条:一是平台结构复杂,访问路径长,智能查询还不够先进,资源下载不够方便;二是平台功能设计不符合普通学生用户习惯,便捷性的查询功能不够,提高学习兴趣、可视化学习结果评价等功能较欠缺。这就要求学院与平台开发设计公司继续交流合作,提出改进要求,着重研究普通用户使用要求,不断优化平台结构与功能设计。

三、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思路

学校教育的根本是“质量“,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是学院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对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从理念到技术,从技术到操作,从操作到教学实施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改革。实现课程改革与新兴技术协同创新,建设新时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教育手段和互动媒介,形成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1.构建具有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育人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首先需要搭建具有高职“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框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在实习实训、重在校企合作。因此,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要注重满足高职院校的特殊需要。以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紧抓自身水利专业特色,加强区域合作,加强行业合作,推进区域内的水利事业发展。同时,注重引进区域内企业行业中的优势教学资源,收录更多的具有区域特点和行业特色的资源,比如技能熟练的技工、比较先进的设备等,便于学生能尽快与社会和工作岗位接轨。

高职院校应紧密联系企业、行业,在为师生搭建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同时,也通过该平台免费帮助企业完成自主培训的任务。通过在平台上开辟企业职工远程学习、职业技能培训的新空间,达成校企共建共享模式。

2.加强课程网络平台的标准化、特色化建设

在课程平台建设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严格按照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等相关技术和教育规范建设资源。依据教学需要,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及特殊需要,拟定资源建设规范,对建设资源的类型、资源的大小、文件名称及上传的方式进行标准化规定,并在资源上传后及时为上传文件编目,便于资源使用者查询和下载,同时各平台的建设需要依托学校的特色专业和特色课程,这样才能构建出具有各自办学特色的平台。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程培训,提高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能力

学院必须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面对面教学理念,提升其重构教学设计以适应网络教学方式和对教学过程组织管理的能力。网络化课程教学的主体对象是学生,那么教学设计就应当围绕学生展开,而不是围绕理论教材。差异化、个性化教学需体现在教学设计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多种途径经常出现。要适应这些变化,教学设计需要做出改变,第一,充分利用移动设备工具,构建一个5A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知识和进行沟通;第二,结合企业和行业岗位标准,开发模块化和碎片化的课程内容,以适应网络教学方式。

4.完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提升教师建设热情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通过行政手段统一或强制要求进行课程网络教学,但是却没有与之对应的具有一定力度的激励措施,这与教师辛苦付出不对称。课程网络化的建设需要教师重新设计教学流程,着重改进教学内容,优化完善教学资源,在课后还要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所以网络化教学比传统教学需要教师花费更多时间。因此学校应该给予相应奖励,通过绩效奖励、职称评审、科研教改经费倾斜等方式激励教师应用网络手段进行教学。通过提升教师网络教学的积极性,也间接督促学生通过网络手段来进行学习。

5.积极与课程平台开发团队沟通改进,提升用户体验

各个学校课程平台设计开发方式不尽相同,有些是完全由学校自己的技术团队开发,有些是由学校会同公司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联合开发,有些是由学校购买公司已有的成熟产品。不管学校采取哪种方式来设计开发,在课程平台使用过程中,都需要跟相关开发团队进行沟通交流,因为在课程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行业和企业对岗位的标准、学校对教学的要求、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学生对知识的接收等等方面的需求在发生改变。如果平台的架构不进行改进,那么势必影响用户的体验感受。

四、结语

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企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变化,教育教学需适应这种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课程网络化建设就为推动高职教学改革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从平台建设、资源建设和政策激励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为高职院校课程网络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郭华.校本教研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J].《教育科学文摘》, 2014(2):52-53.

[2]刘献君. 大学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14(2):62-69.

[3]张英奎,陈明,郑庆华,等.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5):74-77.

[4]黄祖平,聂绍芳,张琦,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1):59-60.

高中课改平台篇3

论文摘要:针对现阶段高等学校培养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与社会所需存在一定差距的问题,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系列课程创新实验平台建设方案。信息处理系列课程创新实验平台建设是从课程系统化建设出发,积极探索信息处理系列课程的特点,以工程项目为主线进行该系列课程创新实验平台硬件及内容建设,并加强实验过程的执行管理。通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系统化、工程化的思维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表明系列课程创新实验平台建设方案切实可行,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目前高等教育制度与社会发展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培养学生注重的是理论学习,与社会的实际需求有较大脱节,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大量的毕业生无法直接从事工业生产。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现阶段提出了许多改革措施,其中以工程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对实验项目进行工程化、系统化建设能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系列课程创新平台就是将多门相关课程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统筹考虑,以工程的概念合理安排实验设备、内容及实验过程。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向,在许多电类专业如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电子测量与控制等均设置有信息处理专业方向。该方向具有课程少、应用性强、适用性广以及教学效果明显等优势,加强信息处理系列课程实验平台建设能够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过去的几年中,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信息处理系列课程的创新实验平台进行了深入探索及实践改革,并依托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验硬件环境,进行了信息处理系列课程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并在实施过程中解决了出现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创新实验平台建设内容

建设信息处理系列创新实验平台,其具体建设方案是以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matlab技术应用、dsp系统设计与开发、语音处理及图像处理等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为信息处理系列课程,并针对该6门课程进行创新实验的设计及内容规划,提出以工程模式为主线建设实验硬件平台及软件内容,包括:

1.1 抓住机遇,有效落实系列课程创新实验平台硬件建设

现代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利用学校配套以及校级示范中心建设经费,围绕已经购买的大量实验设备进行外部配套设施的完善,在原来的实验教学基础上,把基础性实验内容和一些专门化实验内容打通,构建了创新型实验平台。

创新实验平台的硬件建设需要依靠各门课程的实验平台,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打破常规,建设多课程共用的实验平台,将多门课程实验安排在同一个实验室,合并资源,增加少量的外部设备,满足创新实验的开展。大量的外部设备由教师自行开发,能够结合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实现教和改的同步进行结果。如dsp实验平台,现在使用的是由本校教师自行改进的实验装置,除通用的端口实验等内容外,包括图像采集、图像显示、语音采集、语音播放等硬件环境,能够提供硬件设备的配置实验,同时也能够快速配置硬件,完成更深层次的软件开发实验,为学生进行创新实验提供保障。同时该实验平台并不是只完成dsp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实验,也是语音处理及图像处理的课程实验创新实验平台。

1.2 联系实际,提升系列课程创新实验平台项目内容

创新实验平台以创新为根本,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因此应该从该系列课程中每门课程的性质进行分析,确定每门课程的实验时数、实验教学大纲以及实验项目内容等进行探讨以及制定相应的创新改革方案,尽可能的多增加创新性及设计性实验。实验内容的创新性改革,是研究的重点内容,创新平台实验内容的改革应该以信息处理为主线,加强系列课程以及工程设计的概念,强调课程之间以及实验项目之间的联系,彻底打破独自设立实验以及因人设课的框框,把实验归结到1个或多个完整的工程,每个实验便是工程中的一部分。

例如,1个工程是mp3设计,多门课程均围绕该工程主线进行实验内容的设置,在信号与系统及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的实验中以mp3的数据能量分析、系统响应及滤波方式等进行设置,在dsp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中以语音采集、压缩以及误码分析等实验项目进而引导到mpeg的压缩标准上,让学生加强对语音处理上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深入研究的兴趣及方向,最后在语音处理的实验课程中进行mp3的程序设计。

2创新实验平台运行

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规范了实验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提出以人为本,加强管理,保证了实验改革的质量。在实验过程中做到实验前有预习,实验中有辅导,对实验平台全面开放、考核制度规范以及师资队伍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

2.1 加强预习,提高实验的创新性

加强预习能够让学生有备而来,是解决创新实验的根本。在创新实验平台上进行实验需要学生在预习报告中阐明自己的实验创新点,创新实验的预习不只是学生的预习,而是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实验教师对同学提交的课题及其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论证,结合实验室本身条件,对方案提出修改、优化。在整个预习过程中,利用先进的网络平台,建设开放式的实验中心网站以及实验选课和教学管理网站,进一步促进实验教学工作的深入和师生间信息的畅通,保证预习效果。

2.2 加强实验课程中的辅导

在实验过程中将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问题的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创新内容的理解才能给学生更好的引导。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学生遇到问题教师应予引导、解惑,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地思考和尝试,认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思考,有所创新,有所发挥,敢于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数据,取得实验的成功。在实验过程中严格管理,避免学生拷贝、抄袭等情况的发生。

2.3 全面开放,保证实验效果

简单地“开放”并不能达到创新实验教学的要求,有的学生为了获得实验结果,需要长时间在实验平台上进行设计及分析,有学生为理解实验的测试结果,需及时向相关专业教师请教,所以实验室的开放并不仅限于时间及仪器设备的开放,同时也需要教师的指导,让开放实验变成实验课程的延续。学生享受实验室的全方位开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实验项目的连续性及系统性,提高了实验质量。

2.4 考核制度的更新和落实

合理的考核办法能够端正学生的实验态度,规范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在对实验项目执行过程中,严格按项目制定的实验流程进行授课及学生成绩考核,制定相应的实验考核评价标准。实验中将创新性加入到考核标准中占实验成绩的30%,实验完成质量占成绩的40%,平时的考核占成绩的30%。

2.5 师资队伍的管理

系列课程平台建设针对学生工程开发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要求远高于基础实验,因此在对教师课程内容的理解、实验内容、器材准备和教学方法改革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工程开发能力。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挑选有一定工程经验的教师作为系列课程的核心骨干,并以奖励机制保证骨干的稳定。加强对年轻教师工程意识及经验的培养,提升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

3 平台建设成效

过去5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信息处理系列课程创新实验平台。学生通过平台实践,发挥了信息处理系列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严谨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上的综合提高。有如下几方面的效果:

(1)最突出的表现形式是学生毕业设计对信息处理系列课题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信息处理类毕业设计题目,并且该类型的题目完成情况好,成品率较高。随着改革的深入,从2008年以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成品率有很大提高,2010年毕业设计60%的学生完成了工程实践作品,工程设计和软件开发的比例也首次超过85%。

(2)在对实验平台不断完善过程中,也非常重视课程建设。在系列课程中的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是校级精品课程,该课程建设依托信息处理创新实验平台,同时也促进该创新平台的完善。

(3)学生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09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获广东省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08~2010年获校级创新实验项目8项,项目成果评价优秀3项。2010年学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5项。

(4)通过信息处理系列平台建设,实验改革内容不断落实,实验室各项内容不断完善,充实了现代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于2010年成功申报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 结束语

目前示范中心在利用各方面经费进行多个方向的系列课程实验平台建设,将继续深入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不断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进.实验教学重在过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9):1~4

[2] 陈步云,李红,李爱群,等.构建实验教学大平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

[3] 龚文芳.高校信息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85~186

[4] 张增明,孙腊珍,霍剑青,等.创新研究型物理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践[j].物理实验.2009,29(7):14~17

[5] 宋卫星.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规范化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 26(7) :125~127

[6] 严薇,袁云松.强化实验室建设过程管理 推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6(5):105~107

高中课改平台篇4

【关键词】慕课 计算机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165-02

一、慕课的运行模式分析

(一)慕课的发展历程。慕课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MOOC的中文直译,这是一种大规模、在线、开放式的课程模式。自从2008年在美国高校开展以来,从一开始只有2000多人注册第一门慕课,再到后来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在美国创立的慕课主要在Udactity、Coursera等几个平台上运行。直到现在,慕课仍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同时,慕课课程也开始在欧洲、亚洲等区域逐渐蔓延和发展,并且慕课的学习形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中国引进慕课的时间是2012年,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内的知名高校也加入了慕课的队列。国内高校加盟国外慕课平台,例如北京大学加入Coursera和edX等平台,随后国内的高校又开始尝试开发属于自己的慕课平台。由此,我国的慕课发展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从引进学习到自主研发的阶段。我们通过总结慕课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从2008年慕课在美国诞生以来,过了短短的4年之后就开始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加入和改进,其中就包括了欧洲国家和中国的各大高校。

(二)慕课的运行模式。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祝智庭教授根据不同的学习理论基础将MOOC分为了以下的三类:通过分析行为主义的xMOOC,分析任务的tMOOC,分析关联主义的cMOOC。目前,xMOOC主要保留了课程简介、考核方式、随堂测试以及教学大纲等几个基本要素,其中结合了主流课堂教与学的行为模式。所以,xMOOC也可以说是当前阶段全世界普遍和流行的“慕课”形式,所以本文主要就xMOOC的学习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究。

慕课的几大主体主要有慕课的教育资源、学习者以及教师等,而课程学习中心作为检验学习程度的主体,也是作为慕课课程的灵魂在支撑着整个慕课的课程平台。课程平台需要后台工作人员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人员需要通过不定时的信息更新来吸引学习者的加入,比如工作人员需要将慕课课程信息以及学习要求和学习条件进行具体说明,并且将这些信息明确地放在课程中心的平台上。教师则主要负责将整个学习的中心平台进行选题、观点等课程内容的实现。注册学习者则主要就媒体工具进行课程学习,未注册学习者则一般通过后台工作人员作出的课程简介来选择和浏览。在该过程中,教师与学习者通过在线或者是线下的互动和引导,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也就推动了整个学习进程。学习者则可以通过观看课堂视频,完成随堂测试并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的形式,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进而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注册学习者则主要通过多媒体工具来获得学习资源,并且开始将网上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达到课程学习和网络信息趣味性的完美结合,还能够通过分享当前的学习进度来获得极大的鼓励。

二、慕课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一)树立“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理念。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中与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具有不同的计算机使用频率和基础,所以计算机课程的教授对象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在考虑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应该对一些计算机使用频率较高和计算机使用频率较低的学生进行区分教学。由于一些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就经常使用到电脑,于是我们就应该对这类学生采取点到为止的教学模式,通过抛出一个问题来启发基础较好的学生挖掘更深层次的计算机学习。而部分学生在生活中使用电脑的频率较低,对计算机不是太了解,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合适的教学模式来对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因材施教。如果在面对面的课堂上没有能够达到学习要求,这时候就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慕课平台的运用,这也是当前计算机课程改革教学的重点内容。基础较弱的同学能够通过反复观看网络课程来达到计算机学习的要求,而基础较好的同学也能够通过慕课平台的学来获得更优质的专业知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其他涉及到使用计算机却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者来说,他们还需要熟练掌握PPT的操作和演示,从而在产品展示或者实际工作过程中熟练运用计算机知识。而对于一些广告策划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掌握一种PS技术,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图片编辑和广告设计等。慕课平台的运用也就启示着我们可以将各个不同专业的专业知识放到网上,从而能够让非专业学生学习到专业的优秀知识。通过在网上与一些志趣相投的网友进行探讨和研究,能够实现共同学习的目的,从而也就提升了自身的素质和技能。

(二)落实课程改革。慕课平台的发展也就预示着未来互联网的学习有较大的前景,也为课程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和评论分享的方式来对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与复习。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线下发展到了线上,同时我们还不应该忘记在慕课中增加线下互动的要求。例如,我们可以将一些任务布置到线下,从而要求学习者通过走出网络才能完成学习要求。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中,慕课平台应用主要就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教学形式与模式,考核与评价以及课程规划。

现阶段的高校计算机慕课平台课程包括了学科主干课程:操作系统、程序编程、Web开发、软件测试以及图形设计等若干个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整合这些线下优秀的课程资源,从而发展成优秀的线上资源,从而实现在线下达不到的教学需求。我们在使用慕课平台的时候,还应该筛选出适合在线学习的内容和资源,从而制作成适合在线观看的视频或者是资料,以便学生进行资源的自取以及自学。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对教学大纲的调整。线下的教学大纲在慕课中可能难以实现,所以我们需要将一些课外的学习知识加入到专业知识的线上教学中,比如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浏览的专业学习网站和论坛,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广度,由此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重视教师素质的提升。我们在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改革过程中,除了充分利用慕课平台的基础外,还应该对教师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教师能够通过一些书本之外的知识来扩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和提升素质,从而保证慕课平台能够有效地运行。除了对教师计算机技能的培养和进阶之外,还应该通过为学习者提供最新的学习资料和理念,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坚伟.慕课发展与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探索[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0)

[2]王健庆.MOOC时代普通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探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3)

[3]邵忻.关于慕课理念影响高校计算机课程发展的探究[J].时代教育,2015(23)

高中课改平台篇5

关键字:体育院校 部级 精品课程

为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促进教授上讲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2003年4月,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把建设部级精品课程数量由2003年规划的1500门增加到3000门,建设力度显著加大,这为高校的课程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1】。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体育类部级精品课程建设现状

精品课程建设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而课程资源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是关键点和落脚点。

1.1 体育类部级精品课程占整个精品课程资源比例小

通过对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检索,从表一可以看出体育类部级精品课程在八年建设中稳步增长,发展迅速。省级精品课程在2003年到2006年间,处于增长阶段,到2007年建成数量有所回落,到2009年呈急剧下降态势。由数据可以看出体育院校部级精品课程存在总量不足,占整个精品课程资源的比例较小等问题【2】。

1.2 术科和学科建设不均衡

截至2010年,我国高校部级体育类精品课程共建成47门。其中包括公共体育课程7门,体育专业理论学科课程21门和技术学科课程19门(如图一)。体育类部级精品课程表现出如下特点。第一,公共体育课程占精品课程总数15%,主要以《大学体育》为主。第二,体育专业课程数量占精品课程总数85%,是公共体育课程数量5.6倍。说明体育专业课程在体育类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第三,体育专业“学科”课程占总数较大份额(45%),“术科”课程份额较少(40%)。表明体育专业“学科”精品课程建设好于“术科”。

转贴于

1.3 体育类部级精品课程覆盖面小

体育类部级精品课程按行政区域划分,统计结果如下:华东地区12门,华南地区4门,华中地区6门,华北地区16门,西北地区3门,西南地区3门,东北地区3门;按经济地带划分,统计结果日下:东部沿海地区33门,中部内陆地区8门,西部边远地区6门。以上结果表明,部级精品课程分布不均,覆盖面小,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北地区,安徽、江西、广西、海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甘肃、贵州、西藏、重庆等地区没有体育类部级精品课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好,部级精品课程建设数量多。

1.4 精品课程网络平台运行存在问题

通过对精品课程网络平台逐一访问,发现很多网络平台运行不正常,无法访问,比例接近50%,这是由于不少精品课程为“评”而建,仓促应战,一次性建设结束即告完毕,缺乏长远的维护和使用目标,导致精品课程成为了众多高校课程建设的一个摆设,极少投入使用【3】。

1.5 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缺乏整体规范化

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不统一和教学内容不规范。网络精品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电子课件和教学视频录像,而精品课程的电子课件和教学视频录像有在线版和下载版两种。对于下载版,要先进行下载,然后才能打开使用,这对于网络上自主学习者来讲,与传统课程相比没有优势,甚至不如传统课程的学习效果。视频录像播放方式不同,打开速度慢,不流畅,部分需要下载的教学视频录像下载等待时间长,多数视频录像打不开,链接无效。

2 推动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对策

2.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体育院校要切实把师资建设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来对待。要重点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授,带头承担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发挥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组建一支搭配合理的教学团队分工明确、人才专业化、形成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的培训制度、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教师,让优秀青年教师充实到教学第一线;适当引入专业技术人才,实现学科交叉的优势,对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大有益处。

2.2 重视和发展省市级精品课程建设

完善校、省市、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重视和发展省市级精品课程,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4】。要以校级、省市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逐步形成完整的精品课程梯队。在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基础上提升和凝练师资力量雄厚、在同行中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特色鲜明的课程重点建设,建成部级精品课程。

2.3 重视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教学改革研究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体育院校应该重视关于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成果推广、教改项目的申报等工作。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进行探索、改革和实践,补充新的教学内容、探索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发表高质量的教研论文,积极申报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以教学改革为契机促进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以此增进体育院校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2.4 加大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力度

重视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丰富有关课程资料、对网络平台建设里的文本格式,教学视频录像播放模式,进行限定,实现统一的标准,精品课程网络平台之间要相互联系,真正实现课程的高层次、大尺度的共享、交流、提高;开辟网络互动功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及时回复,定期更新内容,将已建成的精品课程在网上公开,实现资源共享,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无障碍传输,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受益。

2.5 对经济落后地区精品课程建设给予支持

我国西部边远地区高校体育院系精品课程建设滞后,中东部地区对精品课程建设较为重视。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对西部边远地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给予经济支持,学校也要寻找其他新的途径,引进资金,社会企业和学校共同建设精品课程。

3 结 论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学校要大力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使用优秀教材,以课程内容建设为基础,着重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实现共享和应用,从而实现:“知识不是力量,除非共享”的口号。大家密切配合并努力工作,实现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这一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2003(4).

[2]国家精品课程共享服务信息平台. jingpinke.com/index.

[3]李辉.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网络精品课程[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04).

高中课改平台篇6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平台考试 《媒化工生产技术》

据调查,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核仍然大多采用传统的单一闭卷考核模式:统一试卷、统一答案,“一考定结果”[1]。这种模式重知识轻能力,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靠临时突击应付考试,导致教与学不能发挥相互促进的作用。另外,学生生源多,水平参差不齐,也决定了高职院校的考核方式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2]。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于现代高职教育势不可挡。

1.平台考试的意义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扩大,高职院校的传统考核方式已经与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3]。当前高职考试改革应由重知识教育向加强能力培养转变,结合专业特点、课程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

(1)平台考试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灵活分析、解决问题,成为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具备较高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2)平台考试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有利于运用知识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内容的改革,使教学工作重点切实落实到培养学生能力及提高自身素质上。

(3)平台考试要把课程的教学目标作为根本依据,结合课程自身性质及特点进行课程考核内容、方法、方式、采用手段的科学设计,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学习成果进行检测。

2.平台考试的内容

目前《煤化工生产技术》课程平台考试分为两个模块:机试模块和开放性模块。机试模块主要为基础理论知识(课内外),题型为单选、多选和判断,难度分成高、中、低三个档次,针对不同专业(必修、选修课)、不同招生类型(统招、单招生)的学生进行三档次不同比例组合,同一层次学生的题目随机组合,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随机组合试题的考核。而开放性模块主要包括工艺流程、产品的设计制作及简单计算、撰写课题论文等形式,该模块可以以小组或者个人为单位完成。随着平台考试的完善,后续会将所有题目都逐渐以机试形式出现。

3.平台考试的改进

《煤化工生产技术》是煤化工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岗位培养的主要课程,该课程不仅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在考试过程中,我们改变以往的考核办法,采用两个模块的项目化平台考试。

目前《煤化工生产技术》平台考试处于探索试运行阶段,截至目前,效果还算良好,从中也发现很多问题。经过探索研究,我们将逐步改进以下几个方面:

(1)扩充多方位试题库,丰富考试题型。目前,平台考试题型为单选、多选及判断客观题,这一部分的题目主要由课本基础知识构成,还包括平时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的一些相关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积累,而不是只靠最后的突击就把题目做好,这种方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后期,我们还会将目前仅有的机试客观题逐步完善到主观题更多种题目类型。

(2)开拓学生创新思维。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术应用人才,更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在考核过程中,还要侧重学生实践应用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让学生进行一些工艺流程、产品的设计制作及简单计算、撰写课题论文等开放性试题的考核。目前我们的平台考试还不完善,对于这部分考核主要通过平时以任务的形式留给学生,以小组或者个人为单位完成,进行考核,还可以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随着平台考试的完善,后续会将所有题目都逐渐以机试形式出现。

(3)创新考试模式。目前招生来源不同,包括单招和统招,我系大一大二现有6个单招班,学生来源多,水平参差不齐,考试更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因此,在考试过程中,我们可以灵活组合试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将试题高、中、低难易比例相调节,同一层次学生的题目随机组合,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随机组合试题的考核,避免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不同试卷的编写及批阅工作。

随着《煤化工生产技术》项目化平台考试试题库的不断完善,有望在我院所有相关专业进行该课程的考试改革,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和作用,将高职教育引向培养会学习、能思考、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轨道上,真正实现教、学、考的和谐统一;随着平台考试试题库的拓展应用,不但会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而且会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荣.高校考试改革与考风建设[J].文学教育,2016(8).

[2]邱骏驹.高职院校考试模式改革浅析[J].科技资讯,2011(32).

高中课改平台篇7

关键词:慕课;SPOC;课程设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64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4-0001-03

一、引言

中国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建设从2013全面启动,清华借助Edx开源平台打造了国内的MOOC平台:学堂在线,北大则直接在Edx平台了MOOC课程,由深圳大学发起的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也发展迅速,商业化MOOC平台超星尔雅、智慧树也借助通识课在全国高校大力推广MOOC教学模式。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也提出要“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由此可见中国高校MOOC建设已经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MOOC教学存在通过率低、缺乏有效师生互动、学生学习存在感缺失等诸多问题,也制约了MOOC的真正落地与有效推广,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开展深入的思考与实践。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阿曼多・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了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教学模式,并积极开展教学实践,通过实践证明了SPOC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师能力、降低教学成本。作为地方高校要真正要开展MOOC教学实践,切入点就是在MOOC平台上开展SPOC教学,要基于MOOC平台开展SPOC教学必须要明确:地方高校开展SPOC教学的必要性、MOOC平台构建方法、SPOC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方法,下面就结合我校的相关实践进行讨论[1-3]。

二、地方高校基于MOOC平台开展SPOC教学的必要性

MOOC本身是一个“高大上”的概念: 名校+名师+名课程,地方高校无法具备这些先天优势,但目前地方高校面临的内外环境,也迫使其寻找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多数地方高校现状是学生数量众多、师资相对缺乏、课程门类较少、教师疲于科研、教学、职称的压力,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目前知识获取并非只能依靠教师,知识网络化使之随时随地可以获取,教师的单一传播知识的角色必将面临挑战。教师不应是简单的知识传播者,而是知识内化的协助者,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指导者,创新知识的引导者。外部环境的各种名校课程、各种商业的MOOC课程汹涌而来,不进行变革,必然被其淹没,地方高校教师就有可能变为各种课程的辅导教师或实验辅导教师。面对这样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地方高校必须开展MOOC平台的教学[4]。

地方高校开展MOOC平台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对内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提供更多学习方式的选择、最终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社会与地方经济的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当下流行的MOOC平台教学显然不适合地方高校,因此基于MOOC平台的SPOC教学模式成为地方高校的一个必然选择。校本SPOC课程的建设有利于整合校内优质课程资源、有利于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有利于体现学校自身的专业特色、有利于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的能力与途径。通过SPOC教学模式改革,倒逼校本课程改进与提高。

三、MOOC平台建设的探索

SPOC教学的开展离不开MOOC平台的建设。MOOC平台可以借助现有的外部平台,如商业化的智慧树、尔雅课程平台,也可以使用公益化的课程平台比如果壳网、网易公开课等,这些网站都需要进行认证和审查。使用外部MOOC平台对于学生访问都会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尤其是视频播放的流畅性方面。因此考虑采用校内部署MOOC平台的策略,基于成本考虑选择开源的课程管理平台如:Moodle(魔灯)、Edx等。经过比较Edx平台在课程过程管理方面更适合SPOC的教学管理,且Edx 平台的建设目的就是支持MOOC教学,尤其是视频的在线播放、字幕控制等方面有其特色。且Edx有移动客户端,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符合知识碎片化、时间碎片化背景下的学习环境要求。

从https:///edx/下载源码,安装到本地服务器,通过修改环境变量等参数进行配置。由于Edx上的视频是通过youtube上观看,需要建立本地的视频管理服务器,实现视频本地化管理,也有利于提高播放质量。edX(Android/iOS)客户端,分别从https:///edx/edx-app-android、https:///edx/edx-app-ios下载,编译前要配置课程中心的地址,并要安装OAuth认证后方可使用。由于Edx课程生产中心的汉化不完全,因此教师的课程生产时可能会略有不便,但不影响课程的生产制作与。

四、MOOC平台SPOC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

SPOC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育,也不同于传统的网络课程,也与MOOC教学存在差别,SPOC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SPOC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知识,SPOC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是关键,是一个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首先要建立SPOC课程教学模型,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中提取该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获得的能力、培养的素质。由于SPOC是将课程分解为若干知识点,学生通过观看知识点视频来掌握知识,这样打破了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提供了学习的灵活性与针对性,因此要设计一个知识点地图,将分散的知识点串接并联起来,使学生不仅关注每个具体的知识点细节,也能通过知识点地图,对课程的知R体系结构有全面的把握[5,6]。

SPOC教学模式的设计应从课程目标着手,通过知识地图实现学习过程的指引,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课程设计,明确知识点的目的,如何导入知识点、需要多少个PPT页面展示,每个页面内容与讲解要点,通过这些实现SPOC课程视频的脚本设计,学生学习完视频后, 就通过学习支持系统和学习评价系统进行巩固与提升。学习支持系统分为线上与线下(即课堂教学)两个部分,这也是与MOOC本质区别的部分,MOOC由于是大规模在线公开课,学生人数众多,且分布在全球各地,不可能与教师开展面对面的直接沟通,线上部分教师通过Wiki记录课程过程更新与提醒,教学课件、知识点的课外材料资料,扩大学生阅读范围、通过讨论区开展网上讨论,MOOC平台SPOC 模式的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7]。

基于MOOC平台SPOC教学模型开展教学,必须重新进行课程的全面设计,要打破原有课程体系,细化知识点的教学设计,将学习支持系统及评价系统各个环节,根据对知识点掌握要求设计教学过程,实现知识内化、有效交流以及形成发展性评价。因此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设计是课程设计的基础性与关键性工作,可参照表1开展对应知识点的教学设计。

五、SPOC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根据SPOC课程的教学特点,我校以公共选修课为SPOC教学方法改革的切入点,探索基于MOOC平台的SPOC教学。以《PPT入门到精通》这门课程为例描述教学模式设计过程的实践。首先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按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行分解,如图2所示。根据目标要求的知识构建知识点地图,确定了29个教学知识点;根据能力与素质要求,设计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考虑到信息时代时间碎片化的特点,严格控制每个知识点的视频长度,最短的仅3分钟,长的也不超过10分钟,原来18学时的理论授课压缩到4个学时,精炼了教学内容,见面课设计14学时,主要内容: 课程介绍、网络平台介绍、课程考核要求等,其余的见面课主要为关键知识点演示、学生成果展示、同行评价等教学环节,显著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率,学习效果显著改善。

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SPOC教学模式目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首先学生对SPOC教学模式以及Edx网络教学平台需要一个熟悉过程,要加强见面课的沟通与网络课程平台的使用指导;其次是班级规模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一定要控制班级规模,否则有效地过程管理与教学互动就无法实现;再次要重视课程组建设,信息化团队与助教团队要加强投入才能确保教学质量。

六、结束语

基于MOOC平台的SPOC教学模型设计一定要转变观念,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定从学生的视角、学习习惯开展教学设计,突出教学过程服务教学目标,学习环节设计符合个性化学习特点与要求、教学支持系统设计围绕知识点展开,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优势、教学评价系统设要实现督促与激励的同时,发挥SPOC线下交互多的优势,通过加强实践互动环节,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升。通过MOOC平台SPOC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重新设计课程、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课堂的组织者、讨论的引导者,学生也从被动的接收知识,转变为自我学习的管理者、知识的发现者、知识的转换实践者。这种教学模式改革对提升教学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 (6):26-33.

[2]高建华,朱健.基于MOOC平台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1):32-35.

[3]郑奇,杨竹筠.SPOC:结合高校教学的融合创新[J].物理与工程,2014,24(1):15-18.

[4]丁建英,黄烟波,赵辉.基于概念图的c-MOOC课程研究及其教学设计[J].中国教学技术装备,2014,(22):7-10.

[5]熊小丽.基于混合学习理念的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以两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D].广西:广西师范学院,2014.

[6]刘清堂,叶阳梅,朱珂.活动理论视角下MOOC学习活动设计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 (4):99-105.

高中课改平台篇8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网络课程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在高校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深入,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正逐渐改变着高校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和方法。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三中心”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为了适应当前的信息化资源高度共享的时代,传统的教育方法需要改革,而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教育信息化。开发创新的网络教学平台已经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将引起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将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的研究将会促进学校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教学,促进教师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方法,引发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建站工具,教师可以便捷的建设自己的网络课程,而网络课程也并不是把传统教学资源机械的复制在网络上,利用网络的便捷与大量的资源,设计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互动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网络课程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网络课程,也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并能够记录与保存优质的课程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

一、国内外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美国的WEB CT,Black Board,北京大学的BluePower,skyclass等,也包括各个高校自主研发的网络教学平台。我国普通高校的教学平台,其开发与使用情况比较复杂,近几年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尤为明显。有的普通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能充分利用资源和先进技术的优势,共享远程教育的优质网上资源,在高起点上开发了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平台。而部分高职院校连自己的门户网站都难以进入,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几乎遥不可及。各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开发存在的鸿沟、差距可见一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要求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种校园网络应用越来越丰富,数字化校园初具规模,网络教学平台大规模应用于学校的网络辅助教学,网络辅助教学成为学校日常教学不可缺少的工具。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多为静态网页,师生参与度不高,互动性差,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师生需要,特别是在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方面存在差距。

二、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的优点

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面向学校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为其提供服务的网络教学管理系统。教师和学生通过本系统完成所选课程的日常辅助教与学。教务管理人员通过本系统对教学情况进行监控管理。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具有如下几点优点:

1.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突破时空的限制

由于课堂教学受到时间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全面顾及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此时学生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弥补知识的不足。教师在课后可将课件、参考资料、相关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和网站链接等上传,供学生在线浏览或下载,以便复习。学生可以在网络能够到达的地方,随时随地接受学习信息,高效学习。使得教与学实现了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突破了传统面授教育的时空限制。

2.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的学习模式

网络所能提供的无限知识是传统教学的课堂中所无法实现的,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丰富的学习信息,更新学科前沿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网络向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个性化地学习,从而克服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其改变了以往单调沉闷的学习模式,使学生以积极的探索代替了被动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成为师生之间互动的桥梁,实现交互教学

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论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交流的平台。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疑问能够随时在论坛中提出,其他学生可帮助解答或共同讨论。这种学习方式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而论坛或邮件也可成为教师与学生间沟通的桥梁,是老师进行辅导的有效方式。平台上所密集反映出的问题,将便于教师对同类问题集中解答,即时优化课堂教学计划,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4.提供教学运行的客观统计数据

网络教学平台实时记录教学运行的全过程,因此教学数据中心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实时性、互动性和完整性,同时将教学工作数据化、客观化、透明化,为各类教学评估提供客观的量化数据。教务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教学进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三、网络教学平台的架构与功能

本校网络教学平台使用了卓越课程中心3.0,该系统是一个基于web2.0的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能有效地支持教师进行教学网站建设、教学资源共享、教学互动等活动。

Web2.0的核心概念是互动、分享与关系。鼓励个体深度参与网络建设,积极主动地创造、分享信息资源,通过各种虚拟关系网络进行交流互动。用户能够参与资源库建设,能上传自己的教学视频、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学习资源,能参与Wiki等学习资源的创造。Web2.0的理念、技术和应用为通过互联网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带来了新的可能。基于web

2.0的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能够强化网络课程的互动性,调动教师更新资源,学生参与教学互动。

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在已经建成的校园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建设智能教室网络、教学服务中心、课程中心,构成教学化环境,支持教师、学生、管理者的课堂教学、网络教学、自主学习、服务管理应用。该系统支持学生在线学习,答疑,课程互动等。同时,在该系统基础上根据本校需求进行个性化开发,并与本校现有的相关信息系统与数据平台进行集成整合。

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分为三个模块:教师子系统、学生子系统、管理员子系统。其中教师与学生是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主体,以下将详细说明教师子系统与学生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图1为网络教学平台的用例图,它描绘了教师与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所能实现的主要功能,以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教师子系统

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中占主导地位,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可以保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享受信息化的高效服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文化建设。

网络教学平台教师系统包含以下基本功能:

个人空间:公告、新闻浏览,个人信息修改,消息发送与接收,教学互动信息提醒、校历信息。

课程网站:提供专业、课程网站建站工具,提供多套网站模版,各类编辑工具如数学、化学公式编辑工具,让教师能简便的建设课程网站。

用户管理:管理教学网站的用户,包括学生管理、助教管理、共建教师管理。

教学资源管理:各类教学资源的上传、管理和编辑。对各类资源设置共享权限。支持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在线播放。教学资源可与知识点相关联,方便学生查询使用。

在线作业:在线作业具有两种出题方式:直接出题和从习题库选题。支持多种出题方式。作业提交后在线批阅评分与批注。

在线考试:支持通过知识点与难度系数,从试卷库抽取试卷进行在线考试。

教学互动:查看问题、回答问题、常见问题答疑集锦、课程论坛交流、查看学生学习进度。

成绩档案:支持成绩的录入和管理。对在线作业、在线考试和期中、期未的成绩进行加权管理功能、可将成绩提交教务系统。

教学调查:对教师、学生发起教学调查。

管理评估功能:教学管理评估具有对网络教学平台中各类数据信息的报表汇总功能。能分别从学校、学院间教学数据、学院内三个层次进行教学数据汇总的功能。数据汇总指标分为五类:包括教师数据、学生数据、课程数据、教学互动数据以及教学运行数据。网络教学平台实时记录教学运行的全过程,因此教学数据中心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实时性、互动性和完整性,同时将教学工作数据化、客观化、透明化,为各类教学评估提供客观的量化数据。

图2为教师系统数据流图,它描绘了教师系统中数据的逻辑流向与处理的过程。其中教务系统为学校现有的系统,教学平台通过与教务系统的数据共享,可以实现导入教务系统的教务信息,同步教师的任课信息与学生的选课信息,同时可将在网络教平台的成绩信息推送到教务系统。

(二)学生子系统

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不仅可以作为课堂学习的辅助,还能支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实现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网络教学平台学生系统包含以下基本功能:

个人空间:公告、新闻浏览,个人信息修改,消息发送与接收,教学互动信息提醒、校历信息。

课程学习:浏览课程网站、浏览课件、下载教学资源。

课程互动:提问、查看答疑集锦、课程论坛、在线自测、在线作业、在线考试。

成绩查询:成绩、课程的查询等。

学习资源管理:上传、保存、管理学习资料。

教学调查:参与教师发起的教学调查,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

(三)管理员子系统

管理员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教学信息管理:审核推荐网站、发送系统消息。

统计系统信息:教师、学生、网站、总访问数量。

基础数据管理:对教学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包括教学组织、教师、学生、教学班、行政班数据的导入、导出、搜索,上传教学网站模板等。

系统数据管理:设置子系统管理员,自由分配各种权限。查看用户日志,包括教师、学生、管理员的一切活动记录。

教学门户管理:教学门户内容管理、设定RSS订阅地址、网站初始栏目、设定敏感关键字过滤等。

四、与学校其它信息系统的数据集成与整合

网络教学平台建立数据集中共享的管理模式,以学校统一数据共享平台、和现有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作为本系统的输入数据源。网络教学平台与学校现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与数据集成具体如下:

1.身份认证系统

网络教学平台将利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核心数据,自动实现登录之后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类,同时实现多样化的系统功能选择。

2.教务网选课、成绩管理系统

网络教学平台将对教务网的选课信息、成绩的数据进行整合,网络教学平台根据学生所选课程信息,使学生能与相应的教学课程网站进行教学互动。网站教学平台的成绩档案也能提交到教务系统。

3.精品课程系统

新系统将利用精品课程的数据共享资源,实现部分教学课程和精品课程的数据共享与同步。

五、结语

建设基于web2.0的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可以积极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水平,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模式,整合高校教学资源,加强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有效地发挥网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培养出符合信息化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同明.高校网络辅助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6):58-60.

[2]王宇,张五红.高校网络辅助教学平台选择、实施及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

(2):43-51.

[3]张艳超,李益明.依托高校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新模式[J].继续教育,2010(5):32-34.

上一篇:关于中秋节资料范文 下一篇:阳台门种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