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件范文

时间:2023-10-06 20:35:23

高中地理课件

高中地理课件篇1

一、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

1.课时不够充裕,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在课程改革的条件之下,所使用的教材因其简单的特点而被教师们广泛推崇,但是这样的教材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更加高,教师需要对于教材的广度以及深度都有一个更为全面的掌控,同时对于整个教材的系统性理解和安排有一个更加深入合理的处理。新的教材在删掉了部分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的基础之上,大大强化了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力度,但是所安排的课程时间不会发生改变,因此,怎样才能够更加高效合理地进行地理课程的教学,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之一。

教师需要从课程的组织与安排、教学进度的良好控制以及最终课堂效果的获取程度这三个方面出发,强化课堂教学的整体氛围和学生的接收效果,这些都是很有挑战性的事情。刚开始引入新教材的时候,教师在考虑课时安排的同时往往不能够顾及到教学的效果,产生组织不善的问题,学生在此过程当中往往不能够提起积极主动性,使得最终的教学都只是流于形式。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课程进度的安排问题,最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成为高中地理课程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2.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一定的问题

中学对于地理课程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学生的知识基础的扎实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新课程的改革条件之下,初中地理教材的内容变得相对比较简练,而高中的地理教学内容设置的难度却比较大,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也进行了相应的提升。很多地理知识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对此无从适应,也给地理课程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例如,在经纬度以及季风气候的学习章节,很多学生都搞不清楚经纬线,在之后所要进行的地球的运动规律的探索、时差的计算以及季节性季风气候的形成过程的深入理解更是一团乱麻。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只能从根本出发,为学生补充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知识,帮助他们进行区分和判别,这样又加剧了课时紧张的问题,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二、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应对策略

根据高中地理教学当中面临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切实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顾及到学生的整体水平,尽可能地提升学生对于基本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之后再进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他们对于地理重要性的认知

很长一段时间,学生都把地理这门课程定义为副科,对于地理课程的重视程度非常欠缺。如果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于地理这门课程产生兴趣,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话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效必将非常显著。

2.进行教学方法以及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在新课程的发展导向当中,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确地提出,同时还倡导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所以,以往的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变。教师权威性地强行教授已经成为过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逐步转变为朋友亦或者是伙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

3.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进一步指导与监督不可或缺

课堂讲授是知识教授的关键环节,但是进行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后的复习也同样重要。这种学习的方式经过长久的训练将会成为一种习惯,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能够加强知识的掌握与积累,对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索和深入思考也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高中地理课件篇2

[关键词]高中数学 多媒体课件设计 设计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教育质量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便是一种极好的途径,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这也对教师如何设计多媒体课件的策略方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掌握了好的设计技巧,便掌握了课堂学习氛围调节的主动权。

1 高中数学的现状

作为高中生,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学科,在高考中也占了非常大的比重。高中数学不像初中时简单,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思维逻辑性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能力。高中生要提高数学成绩,就必须具有比较好的运算和推理能力及技巧,学好高中数学,才能为日后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高中数学主要是以新课标理念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来开展的,这就要符合新课标中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的重要概念和结论进行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要求,最好使学生能够了解之前的数学家探究形成这些概念和结论的过程以及他们思维的方式方法。以便于引起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2 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

掌握正确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策略,就可以使多媒体课件更加符合高中生学习数学的需求和特点,使课件更能体现新课标对数学学习的要求,从而使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更加融入到课件中,提高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加入活力,更加具有效率和高质量。所以,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可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2.1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针对数学课堂的不同授课内容、不同授课环节分别设计不同类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高中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可以在课件中使用一定的静态或是动态的图画,再在合适的地方加上文字说明加以解释,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当传授新知识的时候,可以在课件的开头寻找比较符合所学知识的、更贴近学生生活的视频或是小故事来引出主题,接着给出概念极其形成过程,比如:讲解函数时可以给出各种函数图像的变换过程,可以采用动态的景象来呈现。在课堂的最后环节可以在课件中列出一些练习题和对本节内容的总结。

对于习题讲解的课堂,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为学生呈现习题练习的结果,总结出易错点和难点,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和经验。也可以结合传统的板书方式,来对出错率高的地方进行补充,达到巩固加深的目的。

2.2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所以,必须注重课件中与学生互动部分的设计。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兴趣所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在课件设计过程中加入适当的交互程序。这样可以是课堂更加活跃,学生也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容易。因此,在设计课堂多媒体课件时,不能只是照搬课本上的知识,要使课件内容更具有趣味性,突出课堂重点,应该为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架构而服务。

2.3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简易美观。对于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一定切忌过于华而不实,不需要太花哨,最得力的是简单使用,透漏一定的美感即可。可以多使用一些图表来进行对比说明,切忌不可出现大篇幅的文字说明,这样会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从而兴趣降低,而且也不宜找出重点。所以应该精确提炼信息点,多采用关键词或是短句来突出重点知识点,而且课件的排版要合理,不要使用过多的颜色,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不能集中于知识的理解。

高中地理课件篇3

内容提要:本文试从实践出发,讨论地理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中在素材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开放式地理多媒体素材管理模式及课件制作平台,并说明用Authorware 5.0实现开放式地理多媒体素材管理及课件制作平台的要点。关 键 词:地理多媒体课件,素材,平台,Authorware 大量运用多媒体素材,是地理多媒体课件的明显特征。如何合理运用素材,做到低投入高效益,是地理多媒体课件开发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试从实践出发,讨论多媒体课件开发中的素材运用问题。1. 问题的提出 地理教学往往以对地理事象的感性认识为起点,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常使用大量的素材。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每节课的素材使用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在多媒体辅助的地理教学中,就可以很方便地突破这一局限,将大量素材引入课堂教学中。这也是多媒体课件在当前地理教学中大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由于素材的缺乏和素材组合方式的单一,使当前的地理多媒体课件在素材运用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这也影响到整个地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影响到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 目前,多媒体地理课件的素材开发和运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低层次的重复开发。现今的地理多媒体课件制作主要还处于试验阶段,不成规模,多数只用于公开课、评奖,甚至只是用作某种点缀。由于课件制作者各自为阵,选题往往集中在少数最"适合"用多媒体来表现的内容上。所谓"适合"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能突出计算机多媒体的处理速度快、模拟现实逼真等长处,能出效果;另一方面是这些内容在制作上相对也较为简单,易于实现。因此,诸如高中地理中的"地球在宇宙中"一章,往往是地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首选,而诸如大气环流、地壳运动等同样能体现计算机多媒体长处的内容却因制作难度大而很少被选择。 其次是课件中素材组合的低水平。由于多数课件的制作还处于"手工作坊"的阶段,素材的制作和课件的组装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模式下。往往是针对一堂课所需的内容制作或组织素材,然后以简单的流程串连起来,完成一个简单的课件。由于这类课件是呆板的、缺乏活力的,因而不易为其他老师所使用、甚至也不大合适制作者自己在另外的环境下再使用。这类封装严密的课件也不易进行维护、不利于素材的持续更新。 再者是目前的大部分地理教师还不具备自己制作多媒体素材、组装多媒体课件的条件,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的运用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还缺乏让广大地理教师把多媒体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让计算机辅助教学真正体现出优势的条件。 总之,我们需要一个相对统一的地理多媒体素材制作体系,以避免简单重复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需要一个开放或半开放的课件制作平台,以利于素材的管理和课件的维护更新;同时亟需降低课件使用的难度,并做好课件开发和应用的普及工作。2. 地理多媒体课件中的素材及其运用分析2.1 素材的多层性 素材,是构成课件的基本单位。它不可简单地理解为一幅图像、一段视频信号等单一要素,而应该理解为具有不同层次的多媒体要素及要素组合:最初级的素材是由单一的图像、文本等要素构成的一帧画面,如一幅地图,一帧文字提纲,或单帧的图文组合;最高级的素材是指解决某一个教学要点而设计的某种解决方案,如为说明"土地只是地球表面极薄的一层"而制作的素材,包括了"地球剖面图"、"岩石圈剖面图"、"土壤层剖面示意图"等三帧图文,还包括三帧图文的呈现顺序、停顿控制等。另外,有些素材往往与其它素材相伴使用。如表现对流雨的形成及特征,最好要使用动画和雷声相组合。这样的组合可以看成是初级素材。 相比较而言,越是初级的素材,越能满足不同教师、不同教学目的的要求、可用程度就越高,但使用时的备课量也越大、课件组装时的复杂程度越高;层次越高的素材,组装课件时操作越简单,但个性的内容也越少。这就需要在制作课件素材的时候,只宜将教学上相当成熟的、通用的内容做成高层次的素材组合,而且最好还要提供相同内容的初级素材以供使用者选择。2.2 积件思想的运用 "积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较新的设计思想,但其实际运用还有待具体探索。广义的"积件"有多种理解:或指一门学科中不同章节的内容构成相对独立的模块、然后组合成相对完整的学科辅助教学软件;或理解为一个课件所包含的几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功能单位,视教学需要而决定其取舍;而笔者更加赞同的是:积件应该是素材级别上的组合,以素材作为基本的处理对象,在用素材组装成课件及使用课件时,应该考虑的是用哪些素材、素材使用的时序等等。这样,就可以由素材为基本节点搭积出不同内容、不同跨度、不同形式的课件框架来。2.3 开放式素材管理和课件制作平台是处理地理多媒体素材的理想模式 对处理素材的各种模式而言,提供素材应用的最大灵活性和保证课件生成及使用的尽可能简单是其共同目标。而由于开发思想和开发技术的影响,不同模式的实际效果并不一样。在笔者制作的地理多媒体课件中,先后采用过三种主要的素材处理方式:* 素材访问 在封装完整的、具有较完善交互的课件中,设置一套定制和导航功能。在进行定制时,进入定制状态,按需要顺序逐个访问所需的素材,程序可自动记录选材的位置;进行导航时,进入导航状态,程序会按原先定制的流程行进,并通过简单地使用空格键和退格键来控制流程的进退,同时课件的交互也随时可以调用,以应付教学过程中的特殊需要。这种方式已经允许教师在课前进行备课、选择需要的素材,在课堂使用时,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但由于这种方式是建立在封闭型课件的基础之上,素材的选择余地较小,定制操作过程也还显得过于烦琐。* 菜单选择 在这种处理方式中,课件立足于素材的组织和提供,分别将文本、图像、动画等三类地理多媒体课件中使用的主力素材分别集中在几个菜单项,供任课老师选择使用。备课及使用过程和素材访问类型基本一致,也依靠定制文件记录备课时的选择,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重现,操作方式更加简便。由于这种方式基于素材组织,使最终得到的教学过程基本摆脱了课件制作者的教学套路的羁绊,增加了课件运用的灵活性。但因只以菜单作素材提供界面,使课件中的素材容量受到很大限制。素材选择只局限在作者提供的素材库之内。* 开放式素材管理 这类课件进一步将素材管理的核心程序与素材分离出来。在素材处理上,一方面把开发者提供的素材封装为"标准素材库",另一方面部分开放源程序,提供完全开放的"自组素材库",允许使用者在课件中增删自己的素材。两类素材库的引进和移出都很方便,素材管理核心程序可以自动形成课件内包含的素材的列表。组装成的课件使用时,既可采用课件推荐的默认流程,也可先用可编辑式素材使用定制器进行流程定制,并允许保存多种定制方案,以支持不同的教学个性。教学实施过程中支持流程的进、退、重复等简单操作。 相比较而言,由于开放式素材管理模式允许使用者自由选用"标准素材库"并增删"自组素材库",使得课件的素材使用更加灵活自如,加上可编辑式素材使用定制器的使用,可控素材的容量大大增加。同时由于与素材分离的课件素材管理核心程序提供了强大的素材组合能力,使课件的制作和使用简化为素材引进、流程定制、教学实施三个环节,大大降低了课件制作和使用的难度。素材管理核心程序的独立,加上素材管理和课件生成与使用的便捷,使整个系统基本具备了地理多媒体课件制作平台的特征,也使它成为处理地理多媒体素材的较理想的模式。3. 用Authorware 5.0实现开放式地理多媒体素材管理及课件制作平台 Authorware 是多媒体制作软件中功能最强大、最实用的一种,可以处理所有常见的图像、动画和声音格式,十分适合于地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Authorware还有较强的二次开发潜力,其现有最新版本5.0所增加的知识对象(Knowledge Object)等提供了更多的集成功能。通过对Authorware 5.0知识对象和其它功能的开发、编程,可以实现处理地理多媒体素材的开放式素材 库和课件制作平台。3.1 利用知识对象封装地理多媒体素材和二次开发平台的核心程序 运用Authorware ,地理多媒体素材的存放主要有4种形式:一是普通的图标排列,这种方式最为原始,十分不利于素材的管理和素材及源程序的保护;二是将素材输出成为存放于指定目录的独立文件,这种方式有利于主程序文件容量的大幅度压缩,但不利于素材的管理和保护;三是将素材组合为库(Library),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素材的管理和文件容量的压缩,有利于素材的发放,是一种较有用的方式,但还是不利于源程序的保护;四是采用知识对象封装素材,这种方式具有库方式几乎所有的优点,而且封装后的素材在Authorware自身的编辑平台上也是不透明的,可使素材库中的信息不至被篡改或恶意使用。同样,经过二次开发形成的课件制作平台的源程序流程图和源代码也可以用知识对象进行封装,从而保证在开放的课件制作平台使用中整个程序的稳定和安全(见附图中"信风课件核心程序"、"标准素材库1"等图标)。3.2 利用Authorware 5.0的组图标实现自组素材的添加 总体开发的素材库不可能满足每个教师的需要,而且每个教师往往拥有自己独有的素材。因此,开放式的素材管理应该给使用者提供添加自组素材的接口。 利用Authorware的组图标,设立一个采用专用图标名的特殊图标组(如图中的"自组素材库"),其内部为一选择项组合。使用者只要在选择项中拖入需要的素材类型图标,经过简单的素材输入和设置,给出素材的名称(如附图中"苏州地区土地类型分布图"图标),就可以让自组的素材加入课件素材系统中。与封装在知识对象中的素材一样,自组素材也能为素材管理核心程序所控制,列在素材定制编辑框中供使用者选择。3.3 使用Authorware的OLE 功能实现地理数据的动态更新 很多地理数据,尤其是人文地理数据在不断地变化,这就需要不断更新课件中的素材内容。经常更新、整个素材库是不现实的,最好的做法是使用OLE 实现地理数据的动态更新。OLE即对象链接和嵌入,是现今计算机系统中最常见的数据共享方式。Authorware支持各种OLE链接功能。在课件素材处理中,可以将经常变化的地理数据存放在外部数据库文件中,用OLE链接到Authorware的显示图标(Display Icon)中进行各种展示处理。当地理数据发生变化时,只要更改数据库文件中的相关数据,课件中使用的该数据就得到了同时的更新。3.4 处理好地理多媒体素材的多样性和多层性 地理多媒体素材可以采用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各种多媒体对象类型。在Authorware中进行素材处理时,不同类型的素材会被归入图文显示、声音、动画等不同的图标内,通过检测函数也可方便地知道某图标的类型。利用这些功能就可以在定制菜单内给出课件中各素材的类型属性,从而给课件使用者提供必要的信息。高层次素材组合和一些基本素材组合,在Authorware中由两个以上的图标构成,必须将其放入组图标中(见附图中"关于土地概念的说明"图标)。最终在课件提供的素材选择时,只以组图标名作为可选编对象。4. 进一步的问题4.1 关于素材库的开发 地理教学需要大量的素材,素材是地理课件的生命。由于制作地理多媒体素材是开发地理课件过程中最耗时耗力的工作,因此多媒体素材的缺乏是地理多媒体课件推广和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普及与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如何找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组织资金和技术力量,来制作符合地理教学实用要求的素材、开发可以共享的地理多媒体素材库,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4.2 关于知识产权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知识产权问题,是包括地理在内的任何学科都无法回避的。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开发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这也是影响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改变现今普遍存在的"拿来主义"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造成阻碍的不利局面,也是个需要注意的问题。4.3 关于课件制作平台的开发 开发课件制作平台的主要目的是简化素材的引用过程,降低课件生成和使用的难度,增加整个课件开发系统的可用性。几乎每一种编程语言都可以用于开发课件制作平台。但如何占用更少的系统资源实现更简捷的课件制作平台、增加素材和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4.4 关于教师培训 第一线教师的计算机运用能力,直接影响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使用效果。制作再精良的课件,还是要由教师来进行组织和实施。开放式的课件更是如此,地理教师在组织素材、选择素材、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应掌握地理教学的一般能力以外,还必须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运用操作。如何通过培训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师的多媒体素材处理等计算机运用能力,同样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附图:用Authorware 5.0实现开放式课件的主要图标主要参考资料:1. "积件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彭绍东,《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第1期2. "多媒体对象类型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朱剑刚,《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8年第6期3. Authorware 5.0帮助文件

高中地理课件篇4

(1)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声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积极获取英语知识,英语学习能让他们感到满足,从而调动其对英语的求知欲和内在学习动机。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学生面对的就是直观、生动画面,而不是单调乏味的板书,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内在的英语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场景,可使授课内容生动形象,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解对话IFeelSick....时,教师可以用课件展示各种生病的状态及对应的英语表达,同时教师可以用动态的画面展示对话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发挥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特点,使学生寓学于乐

根据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理论,学习的情感焦虑往往影响语言的输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力减少学生的焦虑,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接受更多的输入,为其更好的输出奠定坚实的基础。多媒体课件教学图、文、声、像并存,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课件教学能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甚至教师用语言无法讲清楚的知识点变得更加抽象、直观、生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应当合理高效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寓学于乐。比如,在讲解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时,教师可以把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基本用法做成静止的画面,而把需要让学生演练的部分做成动态的画面,这样学生就能在“静”中接受和掌握知识要点,同时又能在“动”中学会运用,通过课件的“静”“动”结合,使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变得更加抽象、直观、生动,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利用多媒体课件“情景教学”优势,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创设情境是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适当的情境对英语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生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进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就成了教师的最佳选择。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决定教学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自己的思维过程。多媒体课件能提供与学习主题相关的、逼真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多媒体课件能更好地模拟和再现生活情境,能呈现开放性的问题,如小组讨论、辩论、游戏、角色扮演等等,有利于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讲解Unit5WhereCanIHangOut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一张本城市的地图,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地图,进行角色扮演,告诉外地学生怎么去大润发超市、火车站等等。这样逼真的生活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

(4)施展多媒体课件“教学大容量”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中,板书是有限的,且占用课堂上太多的时间,限制了课堂上教学内容量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时间。多媒体课件具有大信息量、大容量的特点,能够在单位时间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更生动的、更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提供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优化了教学结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课堂上补充讲解相关习题时,如果教师把习题写到黑板上,可能就会由于时间的限制,导致题量不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时课件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再如,在上语法课时,语法知识点多又细,教师就要利用幻灯片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法点。最重要的是,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动态的优势,有利于学生掌握重要的语法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施展多媒体“教学大容量”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有效摒弃多媒体课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弊端

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如果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也可能存在一些不利于教学的弊端。

第一,过多地依赖课件,会造成师生互动的缺失,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依赖课件,上课就是朗读课件上的内容,整节课就像会议报告,缺少互动。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双向过程,课堂上教师不是一味地灌输学生知识,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注重课件形式,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有的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精美的课件,这样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不同。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各自的优势,教师应该有的放矢,使传统教学和多媒体课件教学有机结合,不要毫无节制地使用课件。另外,制作课件时,不要太注重课件的形式,导致课件“华而不实”,这样就会喧宾夺主,影响学生习得教学内容。

第三,课件在扩展信息量的同时增加了教师对课堂把握的难度。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很难把握信息量的多少、节奏的快慢及课堂的重难点,这样就可能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过多的授课内容,缺乏必要的思维过程,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注意把握量的适度和课堂节奏的快慢,不要为了追求课堂的大容量,而把课堂变成枯燥无味的会议报告;另外,教师还要注意把握课堂的重难点,要处理好多媒体和板书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处理好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时间和适时的课堂讲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反馈时间的关系。

第四,硬件条件的缺失。有的地区不配备多媒体教室,教室内也没有多媒体设备,每次上课之前教师除了制作必要的课件外,还得准备电脑、投影设备等等,这样就浪费教师太多的准备时间,不利于教师集中精力备课。有的时候课堂上就会出现各种意外,如:投影设备不能用、电脑连接不上投影仪等等。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地配备多媒体教室或在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节省教师的课堂准备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教学模式,能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提倡使用多媒体,并不是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两种教学模式,使两者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课件篇5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应急体适能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许龙成(1980-),男,江苏淮安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高级拓展培训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体适能评定与拓展训练。(江苏淮安22300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第一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高职体育教育纳入突发事件应急体适能训练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YB5)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50-0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如2003年上半年爆发的“非典”、2004年春季爆发的禽流感、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这些事件无不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众多同胞的伤亡,在国人心里留下了深刻的、不可忘却的记忆。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的规定:“在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开设安全知识课程,提高青少年在道路交通、消防、城市燃气等方面的识灾和防灾能力。”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密集的高校要积极行动,利用一定的课时把应急知识、应急技能和应急体能教育科学化、常规化,切实把大学生应急体适能课程纳入到教育教学计划中来。因此,笔者就目前高校开设应急体适能课程的现实意义提出了自身的观点,并针对高校体育教学引入“应急体适能课程”进行了试探性研究,以期更多的高校乃至学校的体育工作者投身于此研究中来。

一、应急体适能课程概述

1.体适能的概念。“体适能”一词来自英文的Physical Fit? ness,最早出现在半个多世纪前由当时“美国健康、体育、休闲协会”组织和制定的《国家青年适应能力测试》的文件中。1996年美国健康与服务部将体适能定义为“指人们所具有的或者获得的与其完成体力活动能力有关的一组身体要素”,而具有良好体适能的人通常是能够“以旺盛的精力执行每天的事务而没有过度的疲劳,以充足的活力去享受闲暇时间的各种休闲活动并能适应各种突发事件”。

2.应急体适能的概念。近几年,随着全球突发事件的剧增,尤其是汶川地震、上海商学院宿舍火灾事件后,一些学者开始对高校突发事件领域展开关注,而体育学科也不例外。但就其概念,目前已经出版的体适能教材、专著、体育百科全书以及有关学术文献中,尚未对“应急体适能”概念做出界定。笔者试探性地将应急体适能(emergency fitness)定义为,是指在各种突发事件来临时,人们为了克服和应对重大事件所具有的应急知识、应急技能、身体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应用并重的体育课程,主要是以大学生身体活动为载体,通过设置特定的情景模式,全面提升大学生应急知识、应急技能、身体能力以及心理适应能力。该门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大学生具备由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突发事件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应急体适能的综合素质,使他们面临各种突发事件期间能够熟练掌握应急处理的方法。

二、开设应急体适能课程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依据《高等教育法》第一章总则中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急体适能课程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应急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法规。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简称《纲要》),是国家对普通高等学校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期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重要依据。《纲要》指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来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条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从这两个文件中我们不难看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需要应急体适能课程的纳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政策法规的施行。

3.有利于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高校课程是实现高校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不能够满足当今大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突破原先的传统体育课程模式,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并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高校应根据学生兴趣和职业特点开设较为有意义的体育选项科目。而应急体适能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身体活动为载体,创设模拟的情景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这既符合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特点,又兼顾了体育课程的功能和价值,对丰富和完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应急素质。当代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知识和急救技能匮乏,造成大学生急救知识水平低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高校在大学生中开展必要的急救知识、技能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多数大学生仅有的急救知识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零散地被动获取的。这势必导致学生应急知识和身心能力的学习过程不系统、不完整、不规范。而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可让他们从理论学习到分组讨论、模拟演习,再到回顾点评的教学程序中得到体验,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应急素质。

5.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导致的压力下,学生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譬如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呼吸急促、激素分泌增多,长此以往会导致自身适应能力的下降,甚至对外界环境有着很强的排斥反应。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应急体适能课程讲授,让学生学习丰富的应急知识,以及如何运用体育锻炼手段来调节情绪,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样不仅能够起到预防作用,还能够在应急状态下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

三、课程体系的构成要素

1.课程目标。体育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具体目标体系,按照学生身心发展顺序加以组合,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标的直接依据和评价标准。课程目标按要求共划分为五个领域,分别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具体目标内容如下:(1)运动参与目标。通过多媒体、情景设置、分组讨论以及模拟演习等教学方法,吸引大学生积极参加应急体适能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培养他们的突发事件应急意识,并能够独立地制定应急处理方案。(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锻炼大学生应急逃生所具备的肌肉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和机能。(3)身体健康目标。让大学生了解应急体适能水平,客观地评定应对突发事件所具备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以及身体机能状况,并能够熟练掌握提高应急体适能的锻炼方法和手段。(4)心理健康目标。传授大学生学会在突发事件前期的心理准备、中期的心理适应以及后期的调整方面锻炼自己,并能够运用各种方式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5)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挑战个人体能极限,提高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尤其是应急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身心适应。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分成两个模块:一是人为因素类突发事件,包括交通事故、人为火灾、抢劫事件、活动伤害、溺水、烧烫伤等项目;二是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包括地震灾害、地质灾害、自然火灾,洪涝水灾、核生化伤害等项目。按照课程形式又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其中理论课程主要讲解基本的应急知识、应急技能和心理适应;实践课主要是通过情景设置、现场演习和分组讨论等环境让学生来亲身体验,通过身体活动来达到应急所需的身体能力的水平。一般课时安排在两个学期(56个学时左右),第一、二学期分别为基础班和提高班。

3.课程资源。体育课程资源是指在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富有教育价值的,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财力、物力、自然地理资源以及其他资源的总和。人力资源主要是指授课教师,也就是体育教师,他们不仅仅是课程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策划者、开发者。体育教师在具备应急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的基础上,还要掌握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知识和娴熟技能,但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并不具备,这就需要他们积极参加比较系统的、正规的专业培训后,通过考试合格方可担任此课程的授课工作。财力资源主要是用于投入一次性教学材料和定期置换及维修体育设备的经费。物力资源包括教学场地、器材和情景道具。自然地理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运动场、图书馆、实训室、宿舍、食堂和学校周围气象、水文、地质、地理、生物等有利资源。

4.课程实施。课程实施阶段是整个课程体系的主要关节,它是执行课程计划和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过程。首先要确定课程实施的主管部门是体育教学部(体育学院),然后要考虑课程的类型,即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再考虑课程的组织形式,应急体适能课程采用非传统的模块教学法,即理论学习场景布置分组讨论模拟演习回顾点评。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是否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5.课程评价。对学生的应急体适能课程的考核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度、学习态度、应急体适能的理论知识、体能、技能以及心理水平组成。理论知识既可以是试卷形式,也可以是课堂提问形式;体能和技能水平是考核的核心内容,主要有肌肉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灵敏度等身体素质和应急知识、应急救护等技能。

四、结论与建议

应急体适能课程作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国内高校首次提出的课程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人为因素类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建议高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加强对应急体适能课程的建设和指导工作,加大经费的投入,确保课程得到落实;加强师资培训和训练基地的建设,满足教学的正常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健.健康体适能[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2]文庠,杜文东,王挺,等.非典期间大学生心态及心理行为的调查报告[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孟惠平,栾天宇,杨廷哲.突发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影响的调查[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4]朱伟强.体育课程目标分类框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

高中地理课件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多媒体 教学改革

一、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为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都应该受到肯定,其间并无优劣之分。

传统教学手段注重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在这里,教师不仅通过对文献的阐述和对社会现象的解读来引导学生理性地了解社会,感悟人生,而且还更多地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来建立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从而营造一种开放、愉悦的教学环境。为实现上述目的,传统教学更注重树立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严密的逻辑、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语言、得体的举止、优美的板书是教师个人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赢得学生喜爱的一个重要条件。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手段的缺陷也无须讳言,最主要的就是缺乏表现力。课程内容是单向的,一维的,它既不能重复也无法复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这些特征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课程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因此,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来保证课堂教学的生动和活跃。[1]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缺陷。它以直观、生动的特点赢得师生的喜爱,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通过音像组合形象地模拟一些特殊场景,引导学生从宛若亲临的体验中感受相关事件。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由于受篇幅影响,在撰写过程中要求文字尽量简约,而多媒体技术则以丰富的文字、图像、音效等数字信息弥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本的缺陷,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查阅、收集和研究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历史材料和社会材料来扩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尽管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手段相比有许多优势,但其缺陷也不容忽视。生动活泼的数字画面虽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令教学更加生动直观,但它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虽然大量信息可以有效地弥补教材的不足,但它也容易令学生在众多信息面前难于取舍。更令人忧虑的是,多媒体画面过度的新鲜与刺激很可能抑制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从而削弱课堂教学效果。由此看来,仅就课堂教学效果来说,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与新兴的多媒体手段各有优劣,它们在教学中的关系不应是一方取代另一方,而应该是彼此配合,相辅相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一是向学生准确地传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一是培养学生的全方位思维能力。多媒体技术更适用于前者,而传统教学手段更适用于后者,因此,只有将两种教学手段相互补充,才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多媒体技术与课堂环节控制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过程,对课堂教学诸环节的控制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引入多媒体技术之后,应该如何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环节?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个方面加以讨论。

(一)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控制。

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知识以非常细腻的方式传递,教师的手势、眼神、语言节奏等非知识因素可以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微妙影响,从而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在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后,相当一部分教师满足于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将传统教学模式下对教材的照本宣科转变为对课件的照本宣科,有的教师甚至整堂课都端坐在电脑前,机械地操作鼠标,冷漠地宣读屏幕上的内容,完全忽略了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因此,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尽管多媒体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手段,但它终究是没有感情的机器,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该是教师而不应是课件。因此,教师要努力摆脱电脑机器的束缚,深入到学生中间,要学会用生动的非知识因素活跃课堂气氛,并随时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方略。[2]

(二)增强教师授课方式的课堂控制

多媒体手段和传统教学方式各有各的适用范围。某一知识的传授究竟采用哪种教学方式更好,应该慎重选择。教师要善于根据课程性质、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内容艰深,思辨色彩浓厚,它的知识体系具有更多的逻辑性、关联性,显然,这样的课程更适合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有更多的情景描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再现历史,实现对历史情景的生动回放,这种课程显然更适合多媒体讲授。

(三)严格课堂信息量控制

多媒体技术的进步,网络的普及使信息采集变得相对简单。一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事先不加选择地积累、编排了大量信息,在课堂上则满足于简单地向学生介绍这些信息。还有教师为体现多媒体的优势,利用电脑操作简便快捷的优势,随意切换画面,令学生在不同的画面间应接不暇。这种做法的实质是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人灌”改为多媒体环境下的“机灌”。为避免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紧紧围绕教学需要搜集网络信息和其他数字资源,并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从而提高课件的质量和针对性。

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多媒体种类的选择。多媒体授课的主要优势是可以利用声音、图像等多种因素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对课

件播放内容的注意力。为充分挥发多媒体的这个优势,教师当然可以在课件中缀入适当的音效、动画、视听资料等元素,以提高教学吸引力和课件的表现力。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多媒体课件就是使用的表现方式越多越好,结果,数字、声音、影像等因素纷纷登场,导致做出的课件过于“花哨”,过分夸张的课件设计削弱了课堂教学本身的严肃性和连贯性,哲学的沧桑、深邃和悠远被课件发出的各种声响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画面所消解。这种喧宾夺主式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无疑违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规律,其效果也往往事与愿违。语言节奏等非知识因素可以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微妙影响,从而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在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后,相当一部分教师满足于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将传统教学模式下对教材的照本宣科转变为对课件的照本宣科,有的教师甚至整堂课都端坐在电脑前,机械地操作鼠标,冷漠地宣读屏幕上的内容,完全忽略了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3]

因此,我们认为,尽管多媒体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手段,但它终究是没有感情的机器,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该是教师而不应是课件。因此,教师要努力摆脱机器的束缚,深入到学生中间,学会用生动的非知识因素活跃课堂气氛,并随时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方略。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关系

早在2001年,教育部在题为《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4号文件中规定,“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其他高等学校应达到15%以上”。近年来颇受争议的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也将多媒体的使用情况列入考核范围,在“教学改革”一项中规定“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不低于15%,有一定数量自行研制开发的多媒体课件”的才可得到A。教育主管机关的上述规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高校将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作为教学改革的标志性工作,个别院校甚至规定非多媒体授课的课程不能参加优秀课程评选,非多媒体授课的教师不能评为优秀教师,一时间形成了“惟多媒体论”的倾向。

我们应当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和推广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而非全部,是否使用多媒体课件不应当成为评价一门课程、一位教师的唯一标准。在以多媒体技术推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一)正确处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教学手段为教学内容服务,教学内容制约教学手段。多媒体在创设情境氛围方面的独特优势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而传统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总结历史规律与社会实践方面的优势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因此,究竟选择哪种教学手段,最终还取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

(二)正确处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每次授课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没有考虑教学目标的需要,个别教师甚至完全不顾教学目标的要求,出现了为使用课件而使用课件的极端倾向。针对这种情况,从教学管理部门到具体授课教师都必须端正教学改革思想,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来使用多媒体,防止“一刀切”、“一哄而上”。[4]

(三)正确处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深刻地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但是多媒体的使用与教学效果之间并不天然的正相关。从目前的趋势看来,个别院校存在的“多媒体崇拜”反而会削弱教学效果。从制作层面考虑,目前多数教师使用的课件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很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从教学效果层面考虑,部分教师对既定课件之外的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只满足于按课件设计完成教学内容,这些问题都极大的阻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的说来,多媒体进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创新型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高校教师必须在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努力挖掘、发挥传统教学的长处,并认真探索、深入实践,把传统教学长处与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效果。建立多媒体技术支持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一项复杂的课题研究。需要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多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多媒体化呈现的创新设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73.

[2]胡成广.理论课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的两个层次和两个跨越[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168.

[3]何强.论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教育与探索,2008年03期

[4]韩忠玉,介涛.多媒体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理论学习,2008年02期

【基金项目】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团队”建设:编号: ZLGC2011JXTD19

高中地理课件篇7

关键词 高中体育;多媒体;课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147-02

随着新课改的普及、深入,培养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高素质、高质量的国家建设的接班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而学校则是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主阵地。教学是我国各个学校的首要工作,也是中心工作,而教学改革创新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教学改革创新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二是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论课=一块黑板+一张嘴;技术课=讲解+示范+练习。采用以往这种陈旧的、落后的教学模式得到的教学效果,已经远远达不到新课改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各高中学校必须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设计一些有效的多媒体课件,从而达到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

1 高中体育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求与原则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要求

1)要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高中体育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利用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调用方便自如的大容量信息,采用时空、速度、大小、虚实等变换手段进行人机对话,让原本无法带到体育课堂上的技术、知识能借助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2)要突出多媒体的特色。高中体育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首先要突出多媒体集声音、图片、文字、动画、影像等于一体的特色;然后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丰富的资源、直观的表现、多变的演示等教师易于讲解和控制的优势,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协作性和交互性等,更大程度地满足校园网和远程教学需求。

3)要利于提升教学质量。高中体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动作重点、难点的教学课件,并利用人机对话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程度,而且还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考虑,设计一些能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4)要利于提高学生理解、接受、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由于体育是一项讲究感受的运动项目,因此只有让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动作原理和技能原理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够使学生主动去理解、去体会体育教师的知识讲解和动作示范内容,而不是让学生去单纯地进行模仿。高中体育教师要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体育动作和技能从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充分突出多媒体体育课件的优势,进而提高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体育知识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 高中体育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要始终遵循体育教学的教学原则、科学原则、简约原则、可操作原则、信息量原则和艺术性原则等,努力制作一些能有效增强体育教学效果的多媒体课件。

2 高中体育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术、知识 高中体育教师在借助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时,首先要保证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这样才能使学生汲取正确的体育知识。如在进行篮球技术知识的讲解时,若只是单纯地讲解,就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进而就降低学习兴趣;若在教学中应用一些多媒体课件,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动画、图片、声音、视频等优势,给学生呈现一些更加生动、形象、直观、丰富的内容,此外在图片边上也可以附加一些文字讲解,如此就会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教授篮球技术中的三角战术时,可以将一些相关联防策略融入多媒体课件中,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训练、练习;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将一些影像资料融入多媒体课件中,通过更加直观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此战术的技术要领,并找到适合自身的练习方式,进而提高技术水平。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篮球技术教学,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教学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一些技术要领、技术细节和技术难点,让学生真正有效地掌握相关动作技术和体育知识。

应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体育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将各种运动技能的重点难点、错误动作及容易做错的动作融入进去,同学生一起观看、探讨和比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努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能力。如在教授鱼跃前滚翻时,学生往往很难掌握动作要领,加之教师的示范次数有限,而示范过程往往也是一瞬间,若是放慢示范速度,就比较容易出现失误。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变动为静、化抽象为形象,充分加深学生的认知程度。此外,教师还可以将错误动作的画面以及成功和失败的对比动作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供学生参考、比较和分析,进而加深动作概念在他们脑海中的记忆。而当学生再次返回操场时,教师再稍微讲解和示范,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了。此种教学模式不但能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容易起来,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解决问题能力,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3 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成效与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进行教学,虽然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并非是完美无缺的。比如开发体育教学多媒体课件人员的水平若是不高,将会对体育教师造成不良的影响;而一些多媒体设备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尽管多媒体教学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体育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是会碰到很多困难与问题。因此,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辅助体育教学时,要尽量防止走入应用误区。首先,防止体育教师变为电脑操作人员,主导性不能完全被多媒体课件代替;其次,体育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可以讨论和思考的空间,再适时进行一些教学内容的讲解;再次,制作课件和动作片时不能太过华丽,应多在体育知识的清晰度和准确度上下功夫,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完美统一。如此,便可以发挥多媒体的实用性、趣味性、科学性、互动性以及巩固性。

4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体育教学有自身的特点、规律,和其他学科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要注意改变自身观念并提高知识素养,科学合理地制作多媒体课件,突出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将多媒体课件渗透到体育教学中来。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多是多媒体教学不可代替的,要做到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紧密结合,只有取长补短,才能有效提高高中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傅文伟.落实“身”“心”双赢的农村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高中地理课件篇8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已由过去的单媒体电化辅助教学,发展到现在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不久将发展为网络教学。其功能也从解决学习难点,发展为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育发展为全程、全员、全面的现代化。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现代化教育手段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多媒体教育技术给地理课堂教学带来勃http://勃生机

多媒体的信息传递功能远比教师自身传递信息的功能强大,它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容量。多媒体教学的操作优点是多种媒体交互使用,迅速而方便。多媒体教学不但体现传统单媒体的功能,而且通过三维影视可以宏观纵览地理环境,可以微观放大展示地理模型、标本,使地理课堂比较生动和直观地模拟地理现实。地理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机进行交叉、重叠或反复使用不同的媒体。如讲西北地区内蒙古草原时,放一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一段草原放牧的影视,不仅加深教学内容的学习,还调节了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状态。所以,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获得了丰富而直观的教学信息 ,增加了地理课堂教学容量,获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使媒体转换更方便迅速,可代替教师现场的讲解、板书和演示,尤其对重复授课多的地理教师来说,多媒体教学减轻了教师重复、繁杂而机械操作的劳动。在练习、复习过程中更显出它代替板书的优势。复习的时候,可把平时讲课的课件复制修改成含重点内容而简练的课件,非常方便。例如,我把每节课都制作了课件,提高了课堂的时间利用率 ,不但顺利地完成了课本教学任务,而且有更多的时间渗透了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

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学习层面发生明显变化

多媒体丰富的画面、文字和声音等视听信息,不但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内容,而且形象和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思考。多媒体易于反复演示,文字显示停留时间较长,比教师单纯用语言表达更易使学生记忆、掌握,有利于反应和理解能力弱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接受知识。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降水”这一过程,运用powrpoint制作了含三种方法的幻灯片进行教学。首先制作了比较复杂的动画演示了这一过程。其次就动画演示过程插进文字,制作了边演示动画边出现文字的课件,轻易地解决了单媒体不方便做到动态和文字相结合的演示。我常常把课件的教学过程设计成教学环节自动演示,课件演示时,我可以离开讲台,站在学生中间授课,亲近学生,可直接监控学生学习,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收到了一些不易发现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一是多媒体的多功能直接带来的,二是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变化促使学生调整学习状态带来的。多媒体教学速率明显加快,教学环节和信息变换频繁,学生必须作出快速反应,学习习惯随之而来。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应该提示学习环节,如做笔记、看图、阅读、思考、活动,设计好自动播放的时间,留有足够的学生活动时间,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地理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从我校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看到,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但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对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要求也更高。课堂教学课件应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采用集体创作的高技术多媒体模块,结合自身特长和经验,编辑出可随时修改的课堂教学课件。因而,我们尽可能采用易于操作

转贴于 http://

的计算机软件设计课件。教学课件要从符号 、图形、色彩、声音、节奏等多方位的视觉和听觉心理功能进行设计和开发,还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环节选择最合适的媒体。优质课件并不单是课件的先进设计技术和良好视觉听觉 效果,而是把教学内容、学情、经验与课件设计技术结合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使教学原则和素质教育达到较完美的体现。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一种教学手段的表现形式,但它代替不了教师的课堂现场教学经验和智慧。目前,我们正在寻找多种学习方法对初中地理每一知识块进行课件设计。例如指导学生学习 “中国地形”,设计了列表比较法和简图附注法的课件进行教学。另外我的资源库有自己设计的多种学习方法介绍和可操作步骤,能随时复制到课件上。运用计算机以及网络进行备课和设计课件,采集、处理和创新信息,测评教学,课堂授课等等,对于教师个体来说,是一个庞大工程,每个教师都学会制作复杂和高难度的多媒体教学产品是不可能的,需要教师群体分工合作来建造多媒体教学产品和资源库。因而地理教师要相互协作,体现教师的合作精神,具体分工,分别负责课件的基本板书、课件的素材模块(即以教学内容分类索引的图片、视频资料片段)、题库,发挥教师的各自特长和智慧,创造出高技术品质、能体现教师丰富教育经验、具有创新特色的多媒体教学产品, 减轻个体劳动强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四、多媒体的多功能及其效应促使地理教师职能多方面发展

多媒体教学,使地理http://教师摆脱繁杂的课堂操作和灌输知识的束缚,同时,它促使地理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去开发多媒体教学的广阔前景。要制作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课件,地理教师不仅要构思地理知识的结构编排,还要应用声乐和美术知识来设计课件,以便达到较完美的视听效果。要使课件表现形式与教学内容完善统一,合理设计动画效果,安排教学活动环节,需要用普通教育学、视听心理学和素质教育理论来指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经过自己设计的教学产品,才能得心应手,师生交流才能融洽,达到最高境界。

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广泛应用,教师的“教书匠”功能在降低,教师的课堂导演角色越来越重要。地理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工作被多媒体代替了,课堂现场的主要工作是控制教学进度、组织讨论和解答问题等。课堂以外的教学设计、编制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节目、处理和创造教学信息等非课堂教学任务,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

上一篇:高二英语教材范文 下一篇:芒种养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