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时间:2023-10-23 07:16:19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1

【关键词】交互;电子白板;教学

现在多媒体投影系统已经成为弥补对黑板无法呈现数字化材料的这一缺陷的主流技术。当前,众多学校和教师的示范课和公开课都采用了演示多媒体课件和幻灯讲稿的模式。在某些地方,是否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成了一堂课是否优秀的指标之一。然而,纯粹的多媒体投影技术有许多缺陷,若教师需要在幕布前一边演示材料,一边即时对之进行大量的、灵活的编辑加工时,多媒体投影系统就无能为力了。预置的高度结构化和固化的多媒体与网络课程课件并不能代替在多重交互环境中灵活应对的活生生的课堂教学。这类高度结构化和固化的多媒体与网络课程课件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再加工、再生产。

当今的课堂教学迫切需要一种既能替代黑板、又能替代多媒体投影且克服多媒体投影的缺陷,既能方便地引入数字化信息资源、又能增强师生参与、对话和交互的教学环境。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出现顺应了这一要求。

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了白板与计算机之间的双向交互通信与操作。交互式电子白板既是电子白板,同时又是计算机触摸屏幕。当然,电子交互式电子白板自身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在进展之中而并未结束。但是,经过21世纪初最近数年的技术设计创新和实践应用改善,如今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已经基本成型,已经足以替代传统黑板担当起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课堂教学主流技术的重任。

1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特点

“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是指包含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计算机系统和投影设备等基本组件,以计算机软硬件为核心,以大尺寸交互显示界面为特色的媒体组合。

交互式电子白板硬件系统的核心组件由白板、投影机、计算机和感应笔组成白板同时是计算机的显示器,感应笔具有书写笔和计算机鼠标的双重功能。笔尖可以在电子白板上书写,同时笔尖相当于鼠标左键,可以单击和双击笔筒上的按钮相当于鼠标右键。计算机的显示内容通过投影机投射到白板上。当感应笔在白板上书写或操作时,通过电磁感应以及白板与计算机之间的馈线将数字信息输送到计算机中,并迅速(以人眼难以区分的快捷速度)通过投影机投射到白板上呈现出来,从而实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各类基本操作。此外,交互式电子白板还配备了多种扩展组件可以完成课外备课、课堂遥控和课堂投票等教学功能。

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系统还内置了多种资源库,以友好方便的交互界面为师生提供了多种类型的丰富的教与学的资源。每一种资源库都可以建立各自的树型目录结构,按学科和班级等进一步分类,方便查找和调用。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依据各自的需要不断调整、修改、增添直至重构这些内置的资源库。这种结构既可做到教师个人知识产权的保护,又可实现特定教研集体共同承诺的资源共建共享。

电子白板主要功能表现在:(1)演示功能:利用计算机操作展示图片、动画、影片剪辑,演示PPT或其他软件和工具的操作过程;(2)书写功能:利用影像定位技术实现在白板上直接书写,相当于在传统黑板上的操作;(3)人机交互功能:在白板上的触控相当于鼠标操作,直接控制计算机并显像反馈;(4)记录功能:可将白板界而操作进行数字化存储,并回放和打印;(5)强化功能:包括聚光灯、拉幕、放大镜、多点触控等应时操作,目的在于突出表现演示对象的某些属性,强化观众印象与理解。

2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点

交互式电子白板与传统黑(白)板和多媒体教学系统相比,主要在三个方而有着更为显著的优势:师生沟通更方便接近自然、教学过程能实时记录分析和教学内容信息处理更多样化,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媒体在教学功能上的特性决定了教师在运用它们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对交互活动的设计和对教学模式方法的设计。

(1)交互式电子白板使得整个教学组织形式和知识的呈现形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师生提供了更多的交互机会,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课堂中得以实现。

(2)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常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并能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互助。

(3)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为教师提供了自然、良好、自由的教学环境,充分体现了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教师无须受制于电脑键盘、鼠标和屏幕,从而放大了操作与活动的空间。

3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模式

在实现教学结构与模式的多元化方面,交互式电子白板比之当前用于课堂教学的其它信息技术装备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当前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应用模式主要有三大基本类型:教学资源模式、情境创设模式和交互整合模式。

教学资源模式是提供教师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核心整合其他数字化信息技术设备和教学素材,并辅助教师多方位系统展示教学信息,以完成扩展或丰富学生学习经验为主要目的。在这种模式中电子白板的作用是为教师提供并呈现教学资源,辅助教师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筛选或整理相关的图片、影片或网页内容等媒体资源,补充教师教学素材不足之处,并且允许学生浏览教师所建议的媒体内容扩展其学习经验,此模式经常用的策略是讲述示范和操作练习的运用。此模式实施的关键是教师慎选的媒体内容要与教学目标具有很好的契合度,以及适时监督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响应,否则可能造成学生的认知过载或迷失。

情境创设模式主张不能只是让学生从教师或电子白板的画而中学习知识,在此教学模式中,电子白板已不只是支持或补充教学活动的不足,而是积极安排或刺激学生操作的信息软件或应用设备,让学生沉浸在电子白板创设的情境中,去完成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期望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解决问题与思考,再从思考中建构知识。此模式经常运用的策略包含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探究教学与问题解决策略,以及采用虚拟现实情境模拟或游戏媒体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与获得知识。在情境创设的教学应用模式中,教学实施的关键是教师要对学生指导其技术操作技巧,同时也需要随时了解学习者运用科技设备的学习过程并提供适当的回馈

交互整合模式则是指将交互式电子白板和网络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它们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时空限制与学习进度一体化困境的优势,让教师能够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人进展,进而实现较强适应性个别化学习的过程。在该模式中,电子白板与网络设备整合构成一个整合式学习系统,其中主要是以网络服务器作为系统平台,整合超媒体、文件传输、同步与异步的交互以及系统记录过程等功能。交互整合教学模式的关键之处在于,学生必须在实体教室里熟练与他人交互讨论的技巧与发展计算机网络操作的能力,具备依据自我进度进行学习调节的能力。

4 小结

有研究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电子白板能够有效地支持教师的基于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以实现学习者的意义建构。还有研究者认为,电子白板系统促使师生共同运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和探索发现的工具,这必将构建学生新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然而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应该遵循教育的先进性.而不是技术的先进性。因而,人们对于电子白板在促进意义建构与创造性思维等方而的探索是有意义的,也是符合教育发展特征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过程应当关注如何促进师生互动、师生与技术的深层互动的认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是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效果以及合作、创新能力的提高等。因此从技术提供的视角来看,需要关注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活动所产生的变化、学生的参与度、学生能力的提高等。在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中,很多老师已经开始探讨将交互式电子白板同本学科教学结合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与学生的言语互动以及创设更多的交互机会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参考文献】

[1]丁兴富,李敬东.从黑板到交互白板的历史进程: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前景的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5(2).

[2]李运林,张瑜.论信息化教育产业:再论“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10(4).

[3]李振英,李志涛.英国中小学交互电子白板的应用及个案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5(3).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2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的研究现状

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应用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4]:第一阶段,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媒体的技术特性分析研究;第二阶段,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模式的设计与开发应用;第三阶段,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当前国内研究整体水平还只是停留在第一个阶段,对第二阶段交互式白板课堂教学应用模式的探索和分析是当前和未来电子白板教学应用相关研究的核心和关键点。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媒体的教学特性分析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个包含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新教学媒体,它具有与传统常规媒体和多媒体演示系统显著不同的技术特征和教学特性,如与多媒体演示系统相比能够显著支持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随时输入新的内容并加以存储展示等[5]。因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相关研究都首先完成对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教学媒体工具所具有技术的教学特性进行分析,综合现有的资料,可得出如表1所示的结果。通过上表的分析,可以看出交互电子白板与传统黑(白)板和多媒体教学系统相比,主要在三个方面有着更为显著的优势:师生沟通更方便接近自然、教学过程能实时记录分析和教学内容信息处理更多样化[6]。交互白板作为媒体在教学功能上的特性决定了教师在运用它们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对交互活动的设计和对教学模式方法的设计。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的模式分析

在实现教学结构与模式的多元化方面,交互式电子白板比之当前用于课堂教学的其它信息技术装备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7]。综合目前已有的教学案例文献分析发现,当前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应用模式主要有三大基本类型:教学资源模式、情境创设模式和交互整合模式。教学资源模式是提供教师以交互白板为核心整合其他数字化信息技术设备和教学素材,并辅助教师多方位系统展示教学信息,以完成扩展或丰富学生学习经验为主要目的。在这种模式中电子白板的作用是为教师提供并呈现教学资源,辅助教师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筛选或整理相关的图片、影片或网页内容等媒体资源,补充教师教学素材不足之处,并且允许学生浏览教师所建议的媒体内容扩展其学习经验,此模式经常用的策略是讲述示范和操作练习的运用。此模式实施的关键是教师慎选的媒体内容要与教学目标具有很好的契合度,以及适时监督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响应,否则可能造成学生的认知

过载或迷失。情境创设模式主张不能只是让学生从教师或电子白板的画面中学习知识,在此教学模式中,电子白板已不只是支持或补充教学活动的不足,而是积极安排或刺激学生操作的信息软件或应用设备,让学生沉浸在电子白板创设的情境中,去完成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期望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解决问题与思考,再从思考中建构知识。此模式经常运用的策略包含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探究教学与问题解决策略,以及采用虚拟现实情境模拟或游戏媒体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与获得知识。在情境创设的教学应用模式中,教学实施的关键是教师要对学生指导其技术操作技巧,同时也需要随时了解学习者运用科技设备的学习过程并提供适当的回馈。交互整合模式则是指将交互式电子白板和网络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它们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时空限制与学习进度一体化困境的优势,让教师能够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人进展,进而实现较强适应性个别化学习的过程。在该模式中,电子白板与网络设备整合构成一个整合式学习系统,其中主要是以网络服务器作为系统平台,整合超媒体、文件传输、同步与异步的交互以及系统记录过程等功能。交互整合教学模式的关键之处在于,学生必须在实体教室里熟练与他人交互讨论的技巧与发展计算机网络操作的能力,具备依据自我进度进行学习调节的能力。具体三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比较如下页表2所示。

(三)交互性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模式的评价体系

伴随着教学应用模式的日趋丰富和成熟,如何科学准确地评价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的有效性将会成为未来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研究的热点和核心[8]。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表明[9-11],在这个方面的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系统性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出现,倾向于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评价指标,尤其是教学设计案例的合理性来衡量评价。目前基于案例的应用评价主要从以下五个维度来进行评价:(1)内容科学性维度是指案例过程应能提供正确的学习内容,尤其是适当的组织与清晰的表达及呈现,能使教师顺利发挥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正确性和内容组织性与完整性两个子项目;(2)操作指导性是指应能为教师提供进行顺畅教学活动的相关操作机制与资源库,并为其提供可编辑的教学使用建议,主要包括五个子项目指标:引导功能性、操作性、教学资源重组性、资源管理性和教师教学辅;(3)教学活动设计性是指案例在教学设计内涵上应具备一致性,并提供教师明确的教学目标、清晰的教学内涵表达、恰当运用教学策略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理解、良好的教学交互及适当的反馈等,主要包括五个子项目指标:教学目标、一致性、动机性、反馈性和教学策略;(4)教学媒体性则是指是否有有效的教学媒体运用、美观适合的接口设计及教学媒体设计与制作等以促进对学习者的深层学习,主要包括四个子项目指标:媒体设计与应用、界面设计、媒体元素、交互多媒体应用;(5)创新性则是指在内容科学性、操作指导性、教学活动设计性、教学媒体性方面等的创新性表现。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后教学的形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发生在师生之间、课程教材上甚至是教学方法或策略上。因此,不能简单地将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当成一个单纯的变量来进行研究,而应该视为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系统,需要建构能够从整体上考虑教学应用过程和学习者学习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12]。

根据当前交互式电子白板主要发挥创设教学情境的应用模式,笔者认为可以从学习者与教学情境之间的关系角度来入手进行教学应用效果的评价。具体来说,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效果评价体系应分为两大类:一是学习倾向性方面,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准备或效果倾向认识,这是学习者对学习的外在情境显示出的内在心理倾向,主要包含学习满意度、学习参与度、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四个子目标项;二是学习知识获得方面,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外在情境表现出的学习方法与结果,主要包含学习策略发展自我评估能力、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与学习成就三个子目标项。从微观层面上的学习者有意义学习效果和宏观层面上的教学活动实施有效性两个方面分析是当前交互白板的教学应用效果评价的新发展趋势。

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应由关注媒体技术特性

转向关注学习者有意义学习国内外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的技术性特征分析及基本教学应用现在已经比较成熟,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系统的技术性特征分析体系[13]。但国内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教学特征应用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一些常用的低级技术功能,例如遮盖、批注、拖曳、概括、画线、拍照、聚光灯等,很多高级技术功能是如何用的以及用在什么知识类型和课程之中还有待于得到进一步的深入挖掘和教学实践研究,例如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学习过程实时记录与分析系统、可视化与即时回馈系统等。

伴随着新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出现与广泛使用,课堂教学环境已完成由黑板+粉笔的传统物理教学环境向能够实现知识多样式表征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浅层信息化教学环境)转变,并且又开始快速地向能够实现协作探究体验活动的交互型教学环境(深层信息化环境)转变。教学环境的变革不仅仅是教学主体媒体工具的变革,而且也是课堂文化的变迁,更是对课堂教学活动机制认识的再深入和升华。因此,从教学环境和课堂文化变迁的角度来审视和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媒体性将会得到更为理性的结论和应用原则。从课堂文化和教学环境的变迁来看,未来学习者的学习主要具有六个基本的特征[14]:科技化的交互、多元学习、真实学习情境模拟、协同合作学习、分享与再利用和开放与连接。

因此,强调学习者的探究体验、强调学习者间的协作交互、强调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协作交互、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意义建构是当前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的基本原则。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应积极实现知识课堂演示应用到情境创设使用的转变,进而能够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有意义深层次学习。在具体的学科课程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这一点却往往容易被遗忘。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应用过程中,主要是以展示性使用为主,很多教师将其作为电子版教科书而不是学习工具来使用,教师关心如何用它进行更好的教学信息展示,而没有关注其新的教学潜能———交互性,即如何在白板的平台上通过师生之间的交互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深入更加有效。简言之,就是在交互基础上实现浅层学习到深层学习的转变。因此,有必要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应用是如何促进学习者的有意义信息加工与建构,是如何促进学习者创造性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二)以交互为核心的电子白板教学应用模式要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紧密联系

交互式电子白板被认为最大的效用是其交互性(交互式电子白板因此命名)及由此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但有研究指出[15],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积极设计其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交互。这是因为白板本身并没有交互效果,它的交互性是表现在藉由其相关功能的发挥来促进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交互。事实上,如果教师过于倚赖交互式电子白板,并经常允许或“派遣”学生在白板上活动,很有可能会导致教学进度的落后和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厌烦。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学生与电子白板是三个主要的角色,无论它们之间如何交互或发生作用,目标都在于形成一定的有效教学活动,以提供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机会和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发生有效的深层学习。虽然大多数研究[16-18]指出电子白板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是交互性发挥的结论,但是关于交互性内涵的讨论和分析甚少。从技术层面来看,交互性可以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增加(相对于传统的坐与听讲)、师生之间语言沟通(问题与回答、奖励与指正等)量的增加,或是教师与白板及学生与白板之间的交互量等指标项来考察。从教学本质来看,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或主动性应先于交互。

教师通过教导、问问题、作业、鼓励、评量等方式来协助学生学习,学生也可以通过问问题、自我评量及同伴评量、设计与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等方式表达其主体性。交互式电子白板融入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增进学生的主体性,或无法增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前后经验连结、深层教学及后设认知技巧的学习,则所谓的交互性的教育含义是值得进一步深入讨论分析的。真正影响课堂教学过程交互性的原因可能会更多更复杂,但是教师是实际教学实践中交互式电子白板、其它信息技术软硬件的“者”。因此,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会是影响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19]。就目前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实践而言,教师专业发展主要表现在教师技术支持教学态度和教学充分准备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交互式电子,如果只是被要求使用、被要求接受观察等,在缺乏理解、投入与承诺的前提下,可能很难改变其习惯多年的教学方法与教学信念,这会使其对新的数字化学习理念难以接受和使用,进而会使最终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教学的充分准备则主要包含教师对课程目标的重新检视与教学活动的重新设计。因为现有教学内容(教科书)并非是以交互式电子白板及相关教学媒体资源为依据设计开发的,所以引入交互式电子白板之后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势必需要重新设计。因此,迫切需要围绕着教学活动设计和课程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师专业化能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自身能够积极接收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也要能够以团队或社群协同方式在彼此之间的反省与支持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

(三)电子白板教学应用效果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评价体系不完善的影响,有关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应用与学习者学习成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成果也呈现出一定的不完善性,这种不完善性主要表现在应该从整体教学过程的诸多系统因素考虑来评价或衡量应用的效果或成效。基于此,笔者建议采用OEPO评价模式[20](如下图所示)。OEPO评价模式包含了目标、环境、过程和结果四个方面,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作用共荣共存的关系。这个模式旨在提供一种方针,能够指导教师和评价者能够在上述四个因素相互作用中决定评价的内容,从而做出完整性和系统性的评价,进而有利于推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现代新媒体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此外,在构建交互式电子此外,在构建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成效水平评价时,还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能够充分体现当前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第二,教学应用过程中必须能够较好地完成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实现,尤其是要重点关照“过程与方法”维度教学目标的达成;第三,能够使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成为辅助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认知工具;第四,教学活动应该能够包含多种评价方式的设计和实施,能实现评价方法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评价能够及时发现、纠正问题、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第五,要将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其它新媒体、新技术整合到一起,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而服务。应该看到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的分析评价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应用评价效果体系的构建应该有自己的专有性,这一点应该围绕着如何在教学中发挥白板的交互性、如何在交互的基础上促进师生教学活动尤其是学生深层学习的有趣、有效和高效而展开。

三、结束语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3

关键词:Aspen Plus;化工设计;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3-0093-02

一、引言

化工设计是指对化工过程的设计,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单元设备操作,将其合理地组合起来,从而实现从原料的输入到产品的输出。[1]化工设计课程是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在学生学完专业基础理论课《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及主要专业课《化工工艺学》、《化工仪表自动化》、《化工设备》后,所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教学课程。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化工生产及过程设计应用上的快速发展,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控制与设计技术,以适应行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Aspen Plus是一种适应化工工程日益综合化、大型化、复杂化趋势,已全方位应用于化工过程研究、开发、设计、仿真、生产过程控制、优化及技术改造等的大型软件,具有最适用于工业、且最完备的物性系统。它计算精准,是目前国内外化工设计院使用的主流软件。[2]将Aspen Plus应用于化工设计课程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且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Aspen Plus是一款针对以化工为代表的过程系统模拟软件,其设计基础是以“三传一反”和化工系统工程为核心的化工专业知识,本文结合Aspen Plus在化工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粗谈教学体会。

二、教学现状分析

中国矿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方案中,主要在第五和第六学期开设专业基础理论课和重要的专业课程,如《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和《化工分离工程》等。在第六学期开设《计算机化工应用》,通过对Aspen Plus软件的理论学习与上机实践,让学生掌握流体输送单元、传热单元、分离单元等单元操作的仿真设计和流程模拟;通过学期末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手工计算,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辅以Aspen Plus软件进行流程模拟,刘保柱等]和孙兰义等将软件用于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4]在第七学期开设的《化工专业综合设计》和第八学期的毕设环节,要求学生设计化工厂,针对指定的化工生产系统进行模拟和优化。通过这一系列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简单的单元操作模块模拟,过渡到对整个化工生产系统的模拟和优化;从基础的计算机操作的学习,转向解决设计型和综合型的复杂问题;从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向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2011年,我校购买了用于教学的Aspen公司的“University package for Process Engineering”5年使用权(可同时使用150人),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先进设计工具的机会,也给《计算机化工应用》课程提供了上机保证,使我校化工专业的设计软件与国际接轨,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力。

Aspen Plus是一个功能强大的通用过程仿真软件,但要灵活掌握、使用软件,学习起来仍有相当难度。软件是全英文的操作界面,对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在给定时间内掌握软件的基本用法并利用它完成设计任务,利用有限学时,在教学环节介绍软件的使用步骤、用户界面;物性计算模型的选择;流体输送单元选择pump和valve;传热单元选择heater和heatX;分离器选择flash2和sep;塔器选择DSTWU和RadFrac;反应器选择RStoic、Rplug和RCSTR等典型的单元模块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习典型单元模块的基本设置方法,通过单元模块的仿真模拟,掌握软件的工作原理,学会分析仿真模拟结果,并结合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的手工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教学环节中,通过屏幕捕捉软件制作单元操作模拟视频,通过软件的Next专家导航系统和强大的在线帮助功能,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掌握软件的基本使用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软件模拟仿真之前,要求学生掌握手工计算的方法和原理,通过对比手工计算和软件模拟的差异学会分析原因。

三、教学实例探讨

以精馏模拟为例,模拟对象是乙苯——苯乙烯系统一级精馏塔,进料条件为:乙苯28.4%(质量分数),苯乙烯71.6%(质量分数),流率1000 kg/h,压力0.12 MPa,温度30 ?C;精馏塔塔压0.02 MPa;要求99.8%的乙苯从塔顶排出,99.9%的苯乙烯从塔底排出,确定精馏塔的理论板数、回流比和最佳进料板位置。首先用DSTWU模块进行精馏塔的简捷计算,确定出回流比、理论板数等基本参数,模拟流程图见图1。

图1 精馏分离乙苯-苯乙烯模拟流程图(DSTWU)

添加完物流后即完成了基本的流程输入;从数据库中添加本模型所需的乙苯和苯乙烯组分;物性方法选择NRTL模型;定义进料物料流股,操作单元模块定义时初选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5倍,输入流出物和塔釜液的产品回收率,即可完成数据的输入,进行模拟。计算的物流结果见表1,最小回流比为12.13,最小理论板数为55块,进料板为第48块。

表1 塔计算结果(DSTWU)

将计算选项中选择“生成回流比——理论板数关系表”,此结果对选取合理的理论板数很有参考价值;然后通过“plo”进行绘图,见图2,合理的理论板数可在图中曲线斜率绝对值较小的区域(80~0之间)选择,回流比选择为25,理论板数选为85。

图2 精馏塔理论板数和回流比关系曲线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4

【关键词】精品课程;服装打板与车板;四个转变

0 引言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色的示范性课程,是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打板与车板》是我校服装专业的主干课程,在2007年被首批确定为湖南省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中,我们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师资作为课程建设的切入点,实现了四个关键性的转变。

1 符合行业需求的课程定位,学生的就业岗位实现了由“劳务型”向“技术型”转变

近年来,我国服装企业发展方向已由追求规模效益的成本路线转向谋求高附加值的效益路线,即从劳动密集型转向产品的品牌和知识技术型,因而服装企业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而文化层次较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外来务工人员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服装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培养大批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主要由中职服装教育来承担。我校服装专业在充分调查服装行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就业要求,制定了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的主体目标定位为:能从事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裁剪、整烫、CAD制板放码员、跟单员、质检员等技能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此,《服装打板与车板》被确定为本专业教学的主干课程。

服装打板即打样板,服装车板即做样衣。《服装打板与车板》将中职服装专业原有的《服装结构制图》、《服装缝制工艺》两门专业课合二为一,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对服装打板与车板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服装工业制板、服装成衣制作的专业知识和必备技能,为今后从事服装制板、样衣制作、CAD制板放码、跟单等工作打下基础,积累实践经验,实现零距离上岗。

《服装打板与车板》课程教学目标直接指向服装企业多个技术岗位,提升了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层次和再就业的能力,学生的就业岗位不再是简单的流水线操作工,实现了由“劳务型”向“技术型”的转变,符合高速发展的服装行业用工岗位的需要。

2 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由“独立分散”向“优化整合”转变

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教学中不能把他们分开。我们将原有的《服装结构制图》、《服装缝制工艺》两门独立的专业课合并整合为《服装打板与车板》课程,编写了《服装打板与车板》校本教材。合并后的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及国家服装设计定制工初、中级的考核内容和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按职业岗位的作业流程将服装结构、制板、工艺等知识和技能要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对重点的技能项目配写了实训指导书。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模块、提高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每一模块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以几款具有代表性的服装品种的打板与车板为技能教学与实训项目,分阶段确定知识、能力、态度三个层面上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职业知识、岗位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呈螺旋式上升。

《服装打板与车板》课程还结合服装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的发展,将《服装CAD》教学整合在课程之中,组建了能将电脑绘制的样板按1:1输出的CAD制板室,让CAD教学与《服装打板与车板》课程真正地结合在一起,提升了课程的科技含量,拓宽了学生的技能项目。

3 师资从“理论型教师”向“企业技工和现场专家”转变

精品课程建设还要求有一支师德崇高,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实践能力强、梯队合理的“双师型”“创新型”师资队伍。《服装打板与车板》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决定了课程的主讲教师既要有相应的理论水平,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这恰恰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服装专业教师所缺乏的。我校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从校外实习基地常年聘请技术员作为现场专家指导教学;2)每位教师轮流到企业顶岗学习,鼓励参与企业的技术工作,并及时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带到教学中;3)实行“双师证”,给教师施加压力和动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到目前为止,本课程团队的80%的教师取得了“双师证”;4)组织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规定在每年发表数篇有质量的教研教改论文;5)鼓励教师建立专业教学工作室。这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课程的主讲教师具有双重素质。

4 教学模式从“封闭的课堂”教学向“开放的课堂”教学转变

《服装打板与车板》属于技能培养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课程建设的关键。从“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向“开放式”教学转变,就必须淡化学校与社会的界限,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线,淡化学生与劳动者界限。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首先是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服装打板与车板》课程广泛实行项目式教学法,在企业现场专家的制导下,我们将《服装打板与车板》课程的三个模块的知识和技能要点与典型的服装款式结合起来,从服装结构制图、服装制板、服装工艺流程、服装成品制作、服装质检等诸方面,精心设计教学任务,编写教学与实训指导书,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教师示范、学生实习操作、交流讨论、巩固创新、总结的顺序组织课堂教学。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促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方法,有效地掌握服装打板与车板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另外,我们还以项目教学法为切入点,正积极探索如何将工作室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以解决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在教学手段上,要求100%的主讲教师能熟练使用富怡服装CAD操作软件,服装打板的课堂教学,有80%的教学内容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其次是实习实训模式的改革。具体做法是:1)建立了由校内教学实习、基地生产实习与毕业综合实习组成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链。根据课程教学模块的技能目标,实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将校外顶岗实习分别安排在第二学期和第五学期,改变了多年来沿用“2+1”模式。2)建立和完善实训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在参考国家服装设计定制工初级、中级考核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制定了《服装打板与车板》课程实训大纲和考核大纲,《服装打板技能实训与考核方案》、《服装车板技能实训与考核方案》、《关于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专业开展教师技能教学考评的方案》。课程考核分两大部分进行,一是平时的教学考核,教学考核分学期、按模块进行。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实施考核。二是对学生毕业考核,实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证制度,要求有90%的学生必须获得服装设计定制工中级证书。这样既突出课程的技能教学,又规范了课程教学标准,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职业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精在创新、重在实践。《服装打板与车板》课程作为省级精品课程特色鲜明,它所起到的示范作用,必将对其他课程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Z].

[2]湖南省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试行)[Z].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5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制订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探究教学改革实践。

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1.以“做中学、学中做”为原则,探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从“模仿到创造”为目标,开展项目化课程的教学实践。

[案例描述]

案例名称:项目七――模仿设计制作 “电压检测与控制电路”印制线路板

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电子CAD软件(PROTEL)的熟练掌握和使用。

2.能力目标:能根据任务要求进行“电压检测与控制电路”工件印制线路板的模仿、设计、优化、更新、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会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践产品结合起来,学会模仿工厂技术工人的具体工作情景进行工作;进而探究学习PROTEL软件的实际意义。

案例任务要求:用PROTEL软件模仿设计制作,成品“电压检测与控制电路”工件的印制线路板。

教学情境创设:针对现有成品 “电压检测与控制电路”工件,利用所学PROTEL软件的学习。首先,进行该工件实际印制线路板的模仿制作;其次,提出优化改进方案,并加以实现;第三,查阅相关资料,更新元件封装形式(采用贴片元件),设计制作新型“电压检测与控制电路”工件的印制线路板。

教学资源准备:

(1)时间资源:6课时;

(2)信息资源:电子技术、无线电装配工艺、电子实训、电子CAD等相关知识;

(3)人员资源:专业教师1人;

(4)设备资源:计算机及相关电子CAD软件;

(5)材料资源:“电压检测与控制电路”工件资料、“电压检测与控制电路”套件,“电压检测与控制电路”安装成品,相关学习工具;

(6)环境资源:电子CAD实验室、电源、白板等。

[案例实录]

1.项目实施前预备知识

该项目为电子CAD实训周课程实施的项目七,前六个项目已进行了PROTEL软件操作的全面学习,对该课程中原理图编辑器、原理图符号库编辑器、PCB编辑器和元器件封装库编辑器等相关内容的操作和实施已基本熟练,已独立完成两次电子CAD中级考核试题的训练。电类专业学生已经过电子技术实训,“电压检测与控制电路”工件该实训的安装成品。

2.项目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0.5课时)

(1)教师讲解项目要求一:根据所提供的“电压检测与控制电路”实物工件和资料,测量相关尺寸,利用PROTEL软件完全模仿制作“电压检测与控制电路”的印制线路板,要求体现所见即所得,即――“依葫芦画瓢” 。

(2)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互助交流,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根据项目要求,结合PROTEL软件制作印制线路板的要求,分析相关的已知和未知条件,制定实施步骤和方案。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点拨导航: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我已能完成电子CAD中级考核题,可有实物成品,我却不知道该怎样模仿制作?我知道元件封装的含义,可看见实物不知道怎样破析,制作?电脑上图形与实物对应还不能理解透彻;我能理解关于“层”的含义,看见实物具体指什么?如何测量我还不明白等等。

第二阶段:(3.5课时)

通过第一阶段的教学,学生从能完成考核题,到根据实物自己制定实施方案,最终在计算机中完成“电压检测与控制电路”实物工件的印制电路板,要求基本与实物相似。

第三阶段:(0.5课时)

(1)教师讲解项目要求二:根据所提供的“电压检测与控制电路”实物工件和资料,要求对该印制电路板进行优化改进,并在计算机中加以实现。

(2)学生制定优化设计方案,在计算机中制作完成后进行比较,阐明该优化理由。

第四阶段:(1.5课时)

(1)教师讲解项目要求三:教师提供部分相关资料(或学生查阅资料),在保证功能不变的情况下,更新原“电压检测与控制电路”中的元件外观、型号等,如可采用贴片元件、设计成双面板,要求对该印制电路板进行重新设计与制作,即――“没葫芦画瓢”。

(2)学生根据提供或查阅的相关资料,舍弃原有“电压检测与控制电路”成品的框架,根据可以提供的新型元件资料,更新相关参数,利用PROTEL软件重新设计制作。并在完成后与前两次设计进行工艺、成本等方面的对比,分组交流讨论,总结出相关的研究性报告。

[案例后记]

本项目教学的设计思想旨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文字要求形式的教学到实物实践训练的提升。通过“电压检测与控制电路”印制线路板成品的仿制、设计、优化、更新的教学安排,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PROTEL软件的实效性。

精心设计项目课程,利用学生曾经在电子技术训练过的成品,似曾相识又不识庐山真面目,使他们感知深刻,进一步强化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测量实物成品、制订实施方案、模仿制作完成,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优化、更新、设计制作,着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完善学生的全局观念;通过对三次设计的综合比较分析,增强团队合作精神,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想。

[案例分析]

本案例力图体现职业教育“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关键是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训练的“现场化”, 模仿工厂技术工人的具体工作情景进行工作,有助于高职校学生能尽快实现“零距离”上岗。

以往电子CAD的实训,常常是采用中级考核题的训练方式,进行各类操作的反复训练,虽然能达到熟练使用PROTEL软件的目的,但软件使用的实效性学生是无法感知。

对某一成品的模仿设计――即“依葫芦画瓢”,虽然看似僵化的训练,但在模仿过程中的理解、分析、实施,都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分析、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过程培养。

对设计制作的优化、更新――即“没葫芦画瓢”,旨在要求学生学会根据电路功能要求,结合目前行业发展要求,以电子CAD绘图员的身份完成工作。

反思对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案例,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实践训练,无论是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还是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从学会模仿到学会创造都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6

关键词: 校企联合 模具设计 《冲压模具》课程

积极开展“校企联合作”课程开发模式,这样才能在课程建设中体现项目实践的真实性[1],企业真正地全过程参与课程建设,将灌输式教学改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更好地从全面的、综合的角度整合知识,让学生更具有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冲压模具》课程采取校企联合实现真实项目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全过程参与项目的实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次教学改革跟金瀚力机械公司合作,把公司与某汽车公司订单中的汽车用继电器各个部件的模具设计任务交由学生设计,在学生们学了冲压模具的基础知识后,开始在公司工程师的指导下着手设计。

1.教学安排

汽车用继电器一共有继电器外壳、继电器接线片、继电器限位套、继电器绝缘垫片、继电器动触点等五个部件,根据模具的复杂性进行分组,继电器接线片的模具相对复杂,安排的同学多,并且每个项目组确定一个组长,统筹安排项目组成员的任务,这就对组长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团结互助精神。

2.教学实施过程

以继电器接线片模具设计为例来阐述实施的过程。本次设计冲压工件如图所示,材料为黄铜,厚度为0.8mm。

(1)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和总体设计

经大家讨论分析,冲裁工艺方案采用落料——冲孔复合模和弯曲模进行生产。根据材料的合理利用情况,条料排样方法。通过计算条料宽度和步距,排样图如图2所示。

模具类型采用倒装复合模,凸凹模安装在下模座上,凹模安装在上模架部分,废料积聚在下模架的凸凹模中。选用竖排,计算材料利用率为53.20%,基本满足要求。

(2)模具主要部件的计算

通过查表计算并绘制凹模二维图如图3所示,凸模二维图如图4所示,凹凸模二维图如图5所示。

根据以上模具零件的选择和设计,可以生成继电器接线片冲孔落料模具的装配图如图6所示,弯曲模如图7所示。

(1.模柄;2.上模座;3.上垫板;4.凸模固定板;5.衬板;6.凹模;7.退料板;8.橡皮;9.凹凸模固定板;10.下垫板;11.下模座;12.内六角螺钉;13.打料板;14,18.圆柱销;15.顶杆;16.退料器;17.凹凸模。)

(1.模柄;2.凸模;3.校平模;4.凹模;5.模座;6.顶料板;7.橡皮;8,10.内六角螺钉;9.顶杆;11.拉杆。)

3.教学总结

该组同学设计的模具经工厂的工程师鉴定符合模具的设计要求可以实施制造,同时这些同学参与模具的整个制造过程。在这次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查阅各种有关模具方面的资料,在模具设计的整个过程,对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模具的总体结构设计及零部件的设计等方面更直观地进行了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增强了工程实践意识,这次教学改革取得的效果很令人非常满意。

参考文献:

[1]曾世平.“校企联合”开发基于CDIO的《网络组建与管理》精品课程的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12,VOL25(6).

[2]张玉梅.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下的有效教学[J].科技资讯,2012.8.

[3]杨玉英.实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7

关键词:模块主题;单元话题;整体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97

一、模块及《英语》模块主题简述

模块一词广泛运用于技术领域,其基本内涵为“隶属于一个事物的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组成部分”。将模块理论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就是将一门学科中或各门学科中具有同类功能的知识点或能力项组合成知识模块或能力模块,使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程晓堂(2005)教授认为,所谓模块实际上就是一个单位的课程内容,模块化的课程也可以称为小型化课程。牛津初中英语是《英语课程标准(2011)》(下称《新课标》)背景下出现的按模块话题编写的教材,它将内在逻辑联系紧密、学习方式要求和教学目标相近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构成一个个小型化的模块课程。《英语》共6册,每册2个模块,每个模块4个单元(其中9下为每个模块2个单元),每个单元1个话题,共12个模块,44个话题单元,它们都包含在《新课标》的24个话题项目之中。

二、英语单元整体备课的定义及内涵

单元整体教学是建立在“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其心理学基础为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理论中的“整体观念”。格式塔心理学者认为:学习的基础是知觉。当我们在关注一个某体时,作为知觉者的任务就是将感知到的成分进行组合并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英语》都以单元形式出现,每单元以一个话题为核心,单元里的几个课型都围绕其展开,因而学生在学习完整个单元后就能对此话题形成鲜明而完整的印象。

建构主义理论也是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是与经验共同发展的,知识是经验的重组与重新构建,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心理建构过程,是体验、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单元整体教学强调整个单元、整个模块的联系,它很容易激发学生已有知识,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知识的“重组”与“构建”,促进新知识和既有知识间的互动、连接、交融与整合。

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就是指以单元主题为线索,贯穿每单元各个课型及其他相关活动,不断加深学生对各课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在此基础上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要点在于:1. 每课时均与单元主题相关联;2. 四项基本技能训练并重;3. 以整体输出为最终目的。

三、“模式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实例分析

本文以译林出版社牛津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Colors的教学为例,该单元主要介绍了颜色和情绪之间的关系,归属的模块主题为“与人相处(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涉及到的话题项目为“个人情况(Personal background)”和“情感和情绪(Feelings and moods)”。

根据模块主题及话题的梳理,笔者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整合成如下表格:

即通过“颜色”这一话题,根据六个课时板块的内容提取出“了解颜色”和“使用颜色”两条线索,对应“与人相处”的模块主题,旨在说明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颜色的功能和个人对颜色的喜好、选择与使用,突出个性、营造环境,体现对生活的热爱。以下为具体的实施步骤:

1. 立足主题,整体感知

整体教学对备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备课时,教师要将一个单元六个课时(板块)放在一起来设计,设计的内容包括目标设定、达成预见和作业布置等。同时,教师要充分关注《英语》教材板块对于输入和输出一致性的要求,教学设计要能突显出各课时(板块)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与纵深,能较好地反映整体教学的理念。

课前准备是师生的共同任务,教师还需要根据单元内容、教学目标、学生情况等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整合,并把学习任务细化为预学和自学任务分配到学生手边。笔者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需要设计了以下的预习任务(answering the questions):1. How many colors have you learnt/ do you know? What are they? 2. Which one is your favorite? Why? 3.Which is your father’s/mother’s/brother’s/sister’s/friend’s favorite color? 4. What color is your bedroom/bike...? Are you happy with it? 5. What color do you often wear? Why bought them for you? Do you like them? 6. Are you happy with your school uniform? Why or why not?其中,问题1、2、3帮助学生“了解颜色”,包括自己的个人信息和对身边人的了解;问题4、5、6则需要学生对颜色的选用作出判断,从而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并初步了解颜色的功,为“使用颜色”做好铺垫。

2. 注重关联,分步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的架构基础是贯穿于整个单元的线索,它是模块主题及单元话题的“主枝干”,因此围绕结线索进行分步教学设计是实现整体教学的必要途径。

笔者利用已经明确的线索“Know colors(了解颜色)”和“Use colors(使用颜色)”进行了分板块教学设计。下面以相关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来说明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处理好的几组关系,即如何实现各要求之间的关联性。

(1)活动设计与线索需相互吻合

线索既是设计的脉络,也是设计的标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时刻考虑到是否符合线索呈现的需要。在设计Reading I课时,笔者设计了如下总结活动(PPT截图):

通过梳理课本内容得出关于颜色的三个主题,即种类(kinds)、名称(names)和代表(representations),通过对各自的功能(function)解读,推导出各种颜色适用的人群(characters),从而实现“Colors(颜色)”和“Uses(使用)”的对照,回应“Use colors(使用颜色)”的线索。

(2)各板块目标需保持一致并呈现递进

单元整体教学的完整性还体现在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和递进度上。目标的一致性是指在设定各个课时(板块)教学目标时,要以线索为“经度”,以技能训练为“纬度”,保证“全方位”的目标。目标的递进度是指在关注课型特点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到各课时(板块)目标之间的承接与互动。

(3)整体输出和阶段性输出需互相依存

单元整体教学以整体输出为目的。这一要求是由教材的编制所决定的,也是单元各课时(板块)内在逻辑关系必然要求,即在单元教学中,教者需要通过Comic strip & 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Grammar及Integrated skills部分进行“听和读”的输入,还要通过Speak up和Task部分进行“说与写”的输出。这样以整个单元作为教学单位的输出就是单元整体输出。

但在各课时(板块)教学时,仍需要根据线索及主题要求实现阶段性的输出,阶段性输出是整体输出的重要基础和必要组成。以本单元Grammar板块教学为例:

本单元的语法教学内容为用that和if或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教材中“Talking about room colors”和“Problems about shopping”这两项任务用来帮助学生了解两种宾语从句的表达,学生通过提问和表述的方式直接参与“颜色话题”的讨论和交流,既很好地完成了语法内容“输入”,也完整地进行了话题“输出”。这一板块的输出是“阶段性输出”。

但是这一“阶段性输出”又成为了下面一系列板块教学的输入。比如Speak up部分,教材要求“Talk about your preferences”,即学会表达自己对颜色的偏好,涉及到观点的表达话题,学生在表达时可以使用I think that...或I don’t think that...以及I wonder if/whether...等句式来表达对事物的认识或对别人建议的判断。此时语法的输出很好地成为了Speak up对话的语言支撑。

四、结语

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教师实现多样化教学方式的统一;整合时间资源,使有限的课时产生无限的效益;有利于学生合理认知组块的建构,促进学生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8

下面以《水溶液》为例谈谈板块的设定:

一、课前板块

“课前板块”我们亦叫“课前预习区”,是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和收集资料板块。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情况设置合理预习指导,引导学生自行掌握教学要求中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主动去发现问题,通过研读教材、相互讨论、查阅资料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例如《水溶液》的课前设置,由已有知识入手:

1.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有何影响? 写出N2(g)+3H2(g)2NH3(g)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化学平衡常数受哪些因素影响?

2.下列物质中:①Cu;②NaCl固体;③熔融NaOH;④稀硫酸;⑤CO2;⑥蔗糖;⑦NaCl溶液;⑧H2O;⑨AgCl。哪些是电解质、非电解质?再引导预习新知识。

1.水是______(填“强”或“弱”)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水的离子积常数表达式为______。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及KW的因素有哪些?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是由溶液中的______决定的。

4.等体积的0.5mol/L的盐酸、氨水、醋酸溶液、NaCl溶液的导电能力一样吗?原因是什么?

最后对学生自学情况设置检测。

二、课堂板块

这个板块以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问题为重点。一般一课2-3个小模块,不宜过多。每个模块就是一种半独立的“小课”或者“微型课”,它要求教师精心地研读教材,优化、整合课文内容,提炼出可供进行教学的内容板块,重视方法指导和规律探究。教师针对学生研讨后解决不了的问题,采用提供材料、课件展示、思维方法点拨等方式,引导学生寻求合理解决问题的途径,学会总结学习经验与方法,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水溶液》第一个模块设置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的形态。本部分知识在必修中有所涉及,所以直接以习题的形式出现。

指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强电解质、哪些是弱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

①液氨;②液态硝酸;③氢氧化铜;④空气;⑤蔗糖;⑥氨水;⑦CH3COOH;⑧氢氧化钡;⑨氧化钠;⑩硫酸。

强电解质______;弱电解质______;非电解质______。

【问题组1】

1.可溶性电解质溶液为何能导电?

2.以上水溶液导电能力为何不同?溶液导电能力取决于什么?

3.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们最终以何种形态存在?

学生进行【知识整理1】并设计针对性练习检测。

第二个模块设置的是水的电离,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结合预习设置如下问题组:

【问题组2】

1.写出水的电离方程式:______。由水电离出来的[H+]和[OH-]有何关系?

25℃时,实验测得1升H2O中只有1.0×10-7摩尔H2O电离,[H+]和[OH-]是分别是______、______。由此可知此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是______。

2.实验测得80℃时,纯水中[H+]=5.0×10-7molL-1,此时[OH-]、KW各为______、______。

3.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学生进行【知识整理2】并设计针对性练习检测。

第三个模块设置的是有关水的离子积的简单计算。在第二个板块的基础上,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H+]和[OH-]的含义,从而掌握如何利用离子积进行计算。

【问题组3】

1.分析往水中分别加入少量盐酸和NaOH,由水的电离出来的[H+]和[OH-]如何变化?

2.纯水中加入酸或碱是否影响水的离子积?那么水溶液中KW中的[H+]和[OH-]是指溶液中的[H+]和[OH-]还是指水电离产生的[H+]和[OH-]?

3.25℃时,0.1mol・L-1盐酸中,[H+]=______, [OH-]=______。由水电离出的[H+]=______,0.1mol・L-1H2SO4中,[H+] =______molL-1,[OH-]=______molL-1。哪种水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

若0.1mol・L-1盐酸溶液升至100℃(KW=1×10-12mol2・L-2),那么该条件下[H+]=______molL-1,[OH-]=______mol・L-1。

学生总结【知识整理3】:在利用水的离子积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课后板块

“课后板块”设置适当的习题对本节内容进行检测,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个问题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在后续的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得到升华。

上一篇:大海的呼唤范文 下一篇:詹天佑的事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