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事件范文

时间:2023-11-24 00:31:05

羽毛球事件

羽毛球事件篇1

关键词:高校;羽毛球;俱乐部

前言: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是伴随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而产生的一个新生事物,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形式之一。羽毛球运动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热爱,它不仅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还可以令人身心放松,同时在运动中认识更多的朋友。羽毛球俱乐部在高校也逐渐的发展起来,研究当前高校羽毛球俱乐部教学、课外活动等方面的开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对促进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建设,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相关概念界定

1.1 高校羽毛球俱乐部的概念

俱乐部一词由英文“club”翻译过来的,亦称总会,来源于欧美,是社会团体以及公共俱乐部的总称。通常也作为一种组织制度来解释。《辞海》对俱乐部的概念解释为:“机关、团体、学校中文化娱乐场所的通称。”《现代汉语词典》对俱乐部解释如下:“进行社会、政治、文化及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的团体和场所。 “这种俱乐部式的组织制度在西方国家很盛行,在体育领域中各种体育俱乐部也如雨后春笋地快速发展。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我国体育俱乐部也开始不断发展壮大。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是伴随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而产生的一个新生事物,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形式之一。就现有资料来看,按照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活动的时间来分,高校体育俱乐部大体分三种类型,即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内体育俱乐部和课内外结合的体育俱乐部; 按照其创建的目的来分,可分为高校单项体育俱乐部( 训练)、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 组织课外活动)、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 教学)。本文研究主要指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

上述可知,高校羽毛球俱乐部是指以羽毛球俱乐部形式进行教学和课外辅导,并遵循教学的规律,即在教师指导下,有自主选择教师、上课时间的自由度,具有共同羽毛球锻炼爱好的大学生基于心理、生理、社会和自我完善等需要,以素质教育、健康教育为目标,以羽毛球运动锻炼者自觉、自愿结合为基础,以学校羽毛球场(馆)为依托,围绕着羽毛球运动项目,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把羽毛球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融为一体的羽毛球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即课内外一体化)。它以推广和开展羽毛球运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丰富校园生活文化为目的的,以服务性、自愿性和非营利性与有偿服务相结合为基本特征,并实行俱乐部会员制等制度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羽毛球教学活动的一种模式。

2.高校羽毛球运动特点和发展趋势

羽毛球运动在社会上开展火爆,学校当然也会受到影响。大学校园内的羽毛球场馆不论是水泥地还是木地板平时到周末都是人满为患,其中不乏校外人士参与争夺场地资源。高校体育基础设施不断的完善,校内运动场馆对于高校来说己经必不可少,再加上专门的体育课和学生充足的业余时间这些良好的软件保障.所以羽毛球运动在高校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只要有场馆的高校。甚至是中学都开设了羽毛球课,从学生选课的情况看,羽毛球课几乎是爆满。羽毛球运动的火爆致使师资、场地条件都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要,因此很多学校以限制选报羽毛球课的人数来消极解决师资、场地条件不足的问题。随着羽毛球的迅速普及,高校羽毛球水平也相应的得到了提升。摆在每一位高校体育工作者的面前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如何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以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如何树立大学生的正确体育观,养成大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配合全民健身运动,为具有现代意义的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往的迫切需要,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必须走“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发展之路。羽毛球作为一种比赛项目,以其操作方便、设施简单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在校大学生的青睐,从事羽毛球运动的大学生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

综上所述,羽毛球运动课程己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项热门选项。从1992年开始,世界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的赛场上也经常活跃着中国体育健儿的身影。羽毛球协会、羽毛球比赛在我国高校的普遍创建与开展,对于提高我国高校羽毛球运动的专业化水平,促进高等学校的体育课程教改,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准、业务素质,丰富高校校园文化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羽毛球运动在高校的发展呈现出以下态势:一是高校羽毛球运动将进入迅速普及阶段,水平将更高;二是高校羽毛球教学形式和内容多元化发展;三是高校羽毛球向专业化过渡。

3.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

中国羽毛球运动最早在上海,随后在广州、天津、北京、成都等城市的基督教青年会和学校中有所开展。羽毛球课以前也只有少数高校开展,主要是由于我国竞技体育布局、经济、气候和场馆设施、人才培养等因素造成的,近几年随着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也逐渐开设羽毛球课程,羽毛球课程也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但在快速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周威在《高校大学生羽毛球运动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对大学生羽毛球运动现状分析中指出了该校的羽毛球师资力量不足、场地缺少等问题;

曾五一、顾俊杰、王晓春在《南京市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中分析,从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视角阐述高校开展羽毛球运动的必要性,对目前南京市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的调查中,从场馆设施、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实效性分析出主观存在的利弊因素和问题。

王国飞在《浙江省普通高校羽毛球俱乐部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发现目前浙江省高校羽毛球俱乐部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学未分层次。第二,场地器材严重短缺。第三,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综上所述,羽毛球课程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喜爱,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场地器材设施等硬件条件无法达到教学所需要,师资力量的相对缺乏,教学组织的形式单一,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认知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对于如何建设和开展羽毛球课程的研究显得非常有必要。

4 羽毛球俱乐部开展的形式研究

陈莉琳在《我国羽毛球俱乐部联赛市场化运作研究》对我国羽毛球俱乐部联赛市场化运作进行分析研究,肯定羽毛球俱乐部联赛所取得的成就,也指出了羽毛球俱乐部联赛还存在着产权不清晰,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媒体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沟通及人员流动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运作建议。

朱剑华在《对广东地区经营型羽毛球俱乐部现状的研究》中经营型羽毛球俱乐部在市场经济下运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借鉴。这些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上的依据;对俱乐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解决,对体育俱乐部实行规范性的管理,在正常的轨道下运行均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周梅芳在《南京市网络型业余羽毛球俱乐部会员构成特征及体育消费行为的特征》中指出现如今在我国大中型城市,业余羽毛球市场异常繁荣,南京市目前业余羽毛球俱乐部的形式多种多样,按其运行机制可分为四种类型: 1)经营型; 2)网络型; 3)社区型; 4)单位型。网络型业余羽毛球俱乐部以互联网为媒介,本着就近组合、就地活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的原则,将所有会员凝聚在一起,并通过互联网对俱乐部进行管理,主要是采用BBS(泛指网络论坛)或聊天软件群功能(如QQ群等)公布俱乐部有关信息。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不管是职业俱乐部还是业余羽毛球俱乐部、网络型俱乐部都有自身的优点,这些都是高校羽毛球俱乐部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各种不同形式的羽毛球俱乐部都离不开社会和群众。只有当群众体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继续通过加强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来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收效不高,而加大力度培育业余业余体育俱乐部性质的群众体育组织对促进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5.高校羽毛球俱乐部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教学未分层次。由于高校大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水平不同,大学生对羽毛球的认识也不同,那么高校各羽毛球俱乐部教学应有所不同。如果羽毛球俱乐部教学从教材的选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安排上没有体现出层次变化和个体的针对性,这样就不能满足学生由于水平的层次不同而对其学习需求的不同。

5.2 场地器材严重短缺。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尽管全国各高校都新建了不少的羽毛球场地,许多综合性体育场馆也设有羽毛球场地,但对于数量庞大的高校的大学生羽毛球爱好群体来说数量还远远不够,再加之高校大学生的空余时间的相对集中。这使得各高校的大学生羽毛球活动开展难度大,时间大幅度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校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3 师资力量的相对薄弱。由于各羽毛球俱乐部一直是高校大学生非常热门的选择,这样会使得师资力量相对不足,许多高校教师为了适应大学生的需求,除自己所学专项以外不得不再学习一项,还有些俱乐部不得不外聘教练,增加了俱乐部的经济负担。同时由于高校教师对羽毛球运动的知识或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有一定差距,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有所欠缺,这对高校的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由于大学生自身水平低,很大程度上是凭借兴趣或某种需要进行羽毛球学习,而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师水平不高或教学经验不足,使大学生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丧失信心,逐渐失去兴趣,最终就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建坤.我国普通高校开展体育教学俱乐部研究文献的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232-234.

[2]陈海啸.高校实施俱乐部型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与科学,1998(3):60-63.

[3]王勇等.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的分析[J].体育学刊,2002,(4).

[4]周红兵.高校体育选修课“俱乐部制”教学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0.5.

[5]庄志勇.我国高校羽毛球比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上海体育学院报,2003.6.

羽毛球事件篇2

【关键词】 大学体育;阳光体育;羽毛球;教学状况;发展对策

体育教育是大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国民整体体育重要的基础之一。大学生既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也是整个民族发展壮大的希望。大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如何,将会影响到国民整体素质,以至于影响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因此现代大学生必须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拥有强健的体魄,为自己在以后的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体育教育就是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重要手段。羽毛球运动是一种全身性的且融技能、体能、智能于一体的隔网的对抗型体育运动项目,其本身又有娱乐性、简便性、安全性、强身性的特点,所以在校园中开展特别方便,且特别有利于那些长期伏案工作人员的眼、颈部的锻炼。据调查,有近九成的大学生对羽毛球运动都有一定的兴趣,有七成强的大学生很喜欢关注国内外的羽毛球赛事,且有六成的大学生能够说出我国羽毛球项目在国际所获得的位次。虽然羽毛球运动本身已成为推动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热门项目,但是还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总体要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笔者认为很有必要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去分析研究当前国内大学的羽毛球运动。

一、方法和对象

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针对陕西省部分高校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的回收率达到了90%以上,并且对问卷进行了有效的整理归类,使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进行了仔细分析研究,再与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起来,利用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得出了研究的成果。

二、分析与研究

1、大学羽毛球运动构成的基本要素

大学羽毛球运动是由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人力资源与设施资源、政策与管理、社会发展契机、客观的需求条件。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影响、共同作用的,并且它们是处在动态变化过程当中,对羽毛球运动的开展存在着巨大的影响。

2、我国大学羽毛球运动的管理与政策

我国的社会体制对大学的管理与政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也是落实和进一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依据和方向。从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可以看出,国家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特别关注,建国时期大力提倡利用体育运动的发展而使人民的体质增强,在2007年国家又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的政策,设想在未来的三年中能使学生的体质能有大副度的提高,能够使近九成的学校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落实和实施,能够使近九成的学生能够达标,还要使近九成的学生能够每天达到1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到了2010年,国家又提出了:人人充分享有体育运动的权力,促进全民参与到体育健身。所有这些政策措施都充分说明了国家高度重视全民素质。但是,就目前来看,有许多学校都存在高调地推行和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然而在具体的行为并没有象声音那样高调,其实质就是雷声大而雨点小。还有一些学校的管理者在意识行为还存在忽视发展、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的观念,在行为上也对自己学校的潜力没有做到积极主动地挖掘,并且在具体实施政策过程中,采取的有效办法十分有限。由于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使学生在分数至上和就业压力下,而弱视了羽毛球运动。

3、目前大学羽毛球运动的设施资源与人力资源

任何体育运动项目的有效开展必须有设施资源和人力资源作为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在对大学羽毛球老师的调查中反映出来老师达国家一级运动员要求的只占到了3%,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要求的也只占到了10%,其他非专业的羽毛球老师就占到了87%,相当多的羽毛球老师都是通过短期培训或自学而直接上岗的。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羽毛球老师的整体水平不高,其整体结构也十分不合理,师资力量不强大,精尖人才十分缺乏。所有的这些现象也就对大学羽毛球的教学质量起到了负面的影响。另外,由于现在大学的不断扩招,使得有相当多的体育教育的硬件设施难以更新与完善,有近六成的场馆规模不够大,设计的标准也不够高,基本只能满足于课外活动、竞赛、教学训练和其他娱乐活动,而基本不能承办部级、国际性的比赛。

4、大学羽毛球运动的实际需求

随着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及大学阳光体育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在活动内容上大学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羽毛球运动已成为倍受大学生喜爱和欢迎的体育项目。通过调查发现,有近六成的大学生利用羽毛球运动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身体的项目,他们一般都在宿舍楼前、教学楼前或者一片空地上进行,在活动中,他们一般都不懂得正确的科学的动作要领,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对击锻炼,对场馆内得到老师或其他高手的指导和指点是十分渴望的。在积极参与到羽毛球运动的大学生中,有五成的大学生关注的是羽毛球运动给自身所带来的健康与娱乐,有四成的大学生对老师的规范动作十分关注,只有一成的大学生对自身竞技水平提高十分在意。在调查中还反映出,基本满意大学校园羽毛球运动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外活动的条件,而基本不满意的是学校组织竞赛频率和学校本身的整体竞技水平。有六成的大学生选择了学校没有或者很少组织羽毛球运动的比赛,而大学生自己还经常举行群众性的羽毛球比赛,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喜欢程度并没有因为学校的不重视而降低。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

1、研究结论

第一,国家高度重视开展学校体育工作,高度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第二,由于应试教育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羽毛球运动;第三,大学体育场馆设施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在管理上也有待加强,提高利用率;第四,还存在一些管理人员的体育观念有待提高,在操作上缺乏有效机制;第五,目前,大学羽毛球老师的整体水平不高,整体结构不十分合理。

2、发展建议

第一,在应试教育仍然存在的客观现实情况下,积极制定有利于羽毛球运动开展的羽毛球活动计划、监控、实施、评估以及责任制度;第二,对那些避风的空地能够充分利用,使之建成室外羽毛球场地,最大可能地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第三,在大学羽毛球老师队伍中积极引入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完善教师结构。

【参考文献】

[1] 杨霄.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研究,2008.26-27.

[2] 伍绍祖.2010年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J].体育文史,1999.01.

[3] 李一鸣.回顾我国羽毛球竞技的十年[M].羽毛球,2007.02.

【作者简介】

羽毛球事件篇3

5月16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2010年汤姆斯杯决赛现场,中国与印尼这对老冤家对手再次会师,比赛异常紧张而激烈,而结果却出乎意外,中国队以一边倒的战绩,完胜印尼队,首次赢得汤姆斯杯的“四连冠”!

群情振奋,举国欢庆。那一刻,中国羽毛球创造辉煌的情景再次被定格在国人心中,而由此勾连起有关创造中国羽毛球发展历程的那些人、那些事,也如潮水涌动再次冲开记忆的闸门……

或许很多人并不了解,如今仅次于乒乓球、早已成为中国城乡居民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的现代羽毛球运动,其实在中国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或许更多的人并不知道,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初,是由一批从东南亚各国归来的海外华人华侨青年,对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开展和水平的迅速提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无愧是中国羽毛球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是他们,培养和带领的一代又一代具有世界水平的羽毛球运动员和教练员,不仅为国家赢得了崇高的荣誉,也为世界羽毛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出了贡献。

故事还得从上世纪50年代讲起。

1953年6月,印度尼西亚华侨组织了体育观光团来到国内,他们本来是应邀参加于5月份举行的全国四项球类运动会的,因手续拖延而误期。该团的羽毛球队由印尼的著名球星王文教、陈福寿及黄世明、苏添瑞等华侨青年组成。印华羽毛球队先后到北京、上海和刚刚获得全国羽毛球表演赛前几名的运动员比赛,但比分过于悬殊,印华队每局多以15:0取胜。后来再去别的城市访问时,只好改为印华队自己表演和献技。

王文教、陈福寿、黄世明三位印尼华侨青年在参加印华球队回国访问近一年期间,看到了新中国如旭日东升,光芒万丈。尤其看到党和政府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及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关怀,深受感动;同时也看到国内羽毛球运动技术水平非常落后,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和报效祖国的决心。他们在回到印尼后不久,冲破重重阻力,于第二年5月告别了父母和家庭,毅然回国。

两年后,又一重要人物出现,当时作为印尼羽毛球协会领导人之一的福建籍侨胞林丰玉带领印尼国家羽毛球队来中国访问比赛。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了多场比赛,中国队竟没有赢一场。祖国落后的羽毛球运动水平,深深地刺痛了林丰玉的心,他决心帮助祖国羽毛球运动打一个翻身仗,于是选择返回家乡福建。并与先期回来的归侨运动员一道,共同打造了全国第一支专业队――福建省队,并担任了第一任教练。

1958年至1961年间,又有一批“海归”方凯祥、汤仙虎、侯加昌、傅汉洵以及吴俊盛、张铸成、薛从良等先后回到祖国。在海外归来者中,还成长起一批后来扬威国际羽坛的巾帼女将,如陈玉娘、梁小牧、梁秋霞等。正可谓风云际会,星光灿烂。这些“海归”青年热爱祖国、事业心强,训练刻苦,技艺高超,带来了国外羽毛球运动的先进技术与新颖打法;他们的归来,为中国羽坛增添了大批的羽球人材,直接提升了中国羽毛球的战斗力,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中国的羽毛球运动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打破小范围、小规模,如涟漪般横向朝大范围的群众性活动蓬勃发展起来,也使中国羽毛球队伍迅速提升到世界级的豪华阵容。

由于中国在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的合法席位还没有得到恢复,中国羽毛球队无缘国际正式大赛,甚至不为一些陌生的对手所了解。有一次中国队出访当时的羽毛球强国丹麦,当地的电视屏幕上打出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人会打羽毛球吗?”当中国羽毛球队抵达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当晚,丹麦电视台在体育新闻中介绍中国羽毛球队时,主持人阴阳怪气的公开说:据说中国的羽毛球水平很高,但是真是假,我们谁也不知道,说句实话,对中国人会不会打羽毛球,我们都很怀疑。

不屑、轻蔑之词溢于言表。是啊,中国百年赢弱,一向被西方国家看不起,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国贫穷、肮脏、落后,男人头上有条辫子,女人缠足,个个面黄肌瘦,可见西方国家有的人对中国成见之深。好吧,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憋了一肚子火的中国羽球健儿到了赛场上,但见汤仙虎在与丹麦的全国冠军真刀真枪的较量中,以一个15:0将对方打得完全找不着北,最后中国大获全胜,这才让高傲的西方人不得不心服口服,赛后,汤仙虎的肖像还便被高高挂在当地体育馆大门口!

从1957年成立第一支专业羽毛球队到上世纪80年代初,这支以“海归”为主的中国第一代羽毛球队,已经拥有一批优秀的、堪与世界强手一争高低的运动员 ,其中的代表人物是:从1963――1975年间,在国际比赛中从未输过一场球的常胜将军汤仙虎;第七届亚运会男单冠军、男子团体冠军主力队员,第四届亚洲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第一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双打冠军的侯加昌;多次获得全国羽毛球锦标赛女单、女双冠军,在“新兴力量运动会”上夺得女子团体冠军、在国内外访问比赛中多次击败世界级选手的梁小牧;先后8次获得全国女子单打和女子双打冠军、1974年在第七届亚运会上获女子单打冠军的陈玉娘;多次击败过国际羽坛名将、被世界羽坛誉为“无冕之王”、后又在教练岗位上做出非凡贡献的王文教、陈福寿、方凯祥等。他们南征北战,威震国际羽坛。这就是中国第一代羽毛球队。

历史是一条长河。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华人华侨欢欣鼓舞,一大批青年学生、科学家、爱国人士,纷纷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们中的许多人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怀抱,据统计,仅在建国后5年内,回国参加新中国各项建设的“海归”人数就近18万。这其中,就包括许多体育人才。他们为新中国的经济振兴以及科技、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新中国羽毛球发展壮大的源头无疑就是当年的这批“海归”!

但历史有时又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带有时代烙印的光怪陆离――比如,由于中国与印尼关系在那个年代的错综复杂,这些“海归”又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同一个国家,在“左”的年代,就会出现各种荒唐的臆测或“假大空”式的宣传――要么说人家是“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富豪生活”而“毅然”回国(实际他们最多在国外不过属“小康”而已);要么说是因为印尼“排华反华”呆不下去而回来(实际印尼大规模“反华排华”是1965年所谓“9・30”事件后发生的);更有甚者,他们中有些人也曾因“”之难而被迫重新选择离开,还有的选择去原来的国家继续担任教练……其实,没必要如此挖空心思去“剖析”他们归国的动机和原因,人都是社会环境的产物,无论他们来兮或归去,他们人生的每一个选择,相信都不会跳出那六个字:爱国心、事业心。仅此而已,岂有他哉?

我们不能忘记所有曾为新中国建设做出过并仍在做出重大贡献的“海归”们,他们是精英人物,是祖国的财富,是杰出的中华儿女!

当中国羽毛球队再捧汤杯的历史时刻,这批早年回国的“海归”羽毛球运动员、教练员绝大部分都已经淡出运动舞台,但是当年的坎坷经历,却令人唏嘘不已。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白手起家,以自己的爱国之心和聪明才智,开拓了新中国羽毛球运动事业的一片新天地,并且言传身教、伯乐相马,选苗培育了一批新的世界冠军,他们是当今“世界巅峰之队”的奠基者,他们完成了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也创造了一段历史。

羽毛球事件篇4

[关键词]羽毛球教学 中小学校 羽毛球运动 中小学体育教学 学校体育 重要组成部分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53-01

一、中小学羽毛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不足,师资缺乏

场地和网、拍、球等相关器材是开展羽毛球教学的基本条件。羽毛球运动以专业的球馆为最佳,退而求其次,也应该有专用的室外场地。调查显示,各学校不仅没有球馆,连必要的室外场地也严重不足。这是多年来小球项目在体育教学中不受重视的结果。师资的缺乏也很突出。我国专业羽毛球教师的培养不足,中小学的羽毛球教学大多由其他项目教师兼任,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二)课程比重不合理

田径在传统体育教学中被视为基础,在教材以及教学实践中占的比重都很大。然而,田径项目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方面都不具有优势。经调查,体育教师普遍将球类项目视为最适宜的教学项目。而球类的教材选择又是以篮球、排球等大球为主,选择羽毛球教材的仅占12.5%。显然,羽毛球的优势未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同,影响了教学的开展。

(三)经费不足

器材不足必然影响到体育教学,而根源则在于经费缺乏。据调查,各中小学校认为,政府的教育经费不足以支持体育教学,即使采取各种办法努力缓解,也依然存在很大的经费缺口。因此,体育器材的缺乏成为普遍现象。有限的经费用于购置田径、篮球等项目器材后,留给羽毛球的便寥寥无几了。

(四)教育评价不合理,制约羽毛球教学

调查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评价,以达标项目的完成情况为核心,教师的成绩考核、职称评定甚至学校的荣誉都牵涉到达标项目。因此,体育教学围绕“达标”转成了必然选择。调查中,有63.3%的学校将达标项目列为首要教学项目。枯燥的内容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教学难度,对学生的身体发展十分不利。许多教师认为,如果改革教学评价标准,在体育课上增加羽毛球这一类趣味性与实用性更强的项目,会大大改善目前体育教学的窘境。

二、推进中小学羽毛球教学的对策

(一)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师资建设

对于中小学已有的羽毛球场地,要提高使用效率,避免资源闲置。公共羽毛球场馆的开放,应该加强公益意识,向中小学生倾斜,必要情况下可以提供给中小学教学使用。师资建设上,专业的羽毛球教师不足,可以选派其他项目的教师进修学习,也可以引进校外的专业教师。如果能让大专院校里小球专业的学生参与到中小学教学中,对他们的发展也是有益的。

(二)提高认识,积极努力,满足经费需求

体育经费的缺乏,首先是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体育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教育经费的增长却难遂人愿,体育经费更难保障。各级学校要积极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对现有经费合理分配,使小球项目的经费得到保障。

(三)扩大宣传,优化课程结构

目前,羽毛球运动的优点尚未得到社会各界的认识。扩大宣传,争取社会支持,将使羽毛球教学获得前进的动力。可以利用媒体加大羽毛球运动的影响力,应该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走向各类社会群体,以灵活的形式宣传羽毛球运动的魅力,改变羽毛球教学的窘困局面。

根据调查,小球教学只占学校体育教学的12.5%,而女学生中喜爱羽毛球的人数占33%,高于其他球类项目。因此,优化课程结构理应考虑增加羽毛球教学的比重。

(四)多办比赛,促进交流,扩大影响

打开羽毛球教学的局面,有赖于全体从事这项运动和教学人员的共同努力。开展羽毛球教学的学校、从事羽毛球运动的专业人员、羽毛球俱乐部的业余爱好者,以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羽毛球运动的人士应该加强联系,多办比赛或其他相关活动,形成羽毛球运动的社交网络。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团结一心,将这一优秀的体育项目向全社会推广。

【参考文献】

[1]华彬.湖南省高校羽毛球运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

[2]常青.辽宁城郊中小学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辽宁教育研究,2007(1):66-67.

羽毛球事件篇5

关键词 涪陵区 羽毛球运动 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羽毛球作为群众体育的一项重要锻炼项目,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当作锻炼身体的首选项目。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由于缺乏固定的室内羽毛球场地,羽毛球运动在涪陵区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尤其是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或地区相比,更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一直到涪陵体育馆的修建和投入使用,羽毛球运动才逐步得到发展。从那以后,我区群众参加羽毛球的热情日渐高涨,与本市其他区县相比,涪陵羽毛球爱好者虽然人数较多,但在场地和设施建设、组织管理以及技术水平等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

1涪陵区羽毛球运动的场地和设施状况

本文在对涪陵部分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涪陵区严重缺乏羽毛球场地,其配套设施也较为简单,还需要继续改善。

1.1室内场地调查

与涪陵区庞大的羽毛球爱好者队伍相比,室内羽毛球场地寥寥无几,这根本无法满足广大的怀揣着能量与激情的羽毛球运动爱好者的需求。再加上现阶段仅仅存在的几个室内羽毛球场地管理不够科学,极少对社会人员开放,或是即便开放其时间也较短,羽毛球场的利用率极低。通过调查得知,对涪陵区现有的场地设施及其开放时间不满意的群众比例达到了69%,他们一直认为现行设施及开放时间不能满足自己参与羽毛球运动的需要,使自己参加羽毛球运动的热情受到了较大打击。

1.2室外场地调查

因羽毛球体积小、质量轻,一旦有风就会受到严重干扰。而涪陵区地处渝东南,气候条件极为不利,导致仅有的适合羽毛球运动的场地只能是学校或其他一些较大型的企事业单位所修建的篮球场、足球场等运动场地。但事实上因条件有限,还有许多羽毛球爱好者将马路、广场、街道或花园等一些相对空旷的场地也作为了临时的室外羽毛球场。

2涪陵区羽毛球运动现状分析

现阶段的羽毛球运动普遍坚持“快、狠、准、活”的原则,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普遍地呈现出与“以我为主、以快为主、以攻为主” 战略战术相对应的“高打、快打、平打和近打”的诀窍和风格。但在这方面,涪陵区羽毛球运动技术远远落后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尽管如此,羽毛球运动还是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广大群众对羽毛球的喜爱程度对能否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羽毛球运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衡量各地区羽毛球运动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调查结果表明 ,羽毛球是不同年龄体育爱好者选择的主要项目 。

第 一 ,白领阶层。本次调查的26-45岁之间的人员大多是白领阶层,他们可自由分配的时间较多,有固定的经济收入,能为锻炼身体提供充实的物质条件。所以相比单调乏味的跑和跳,他们更喜爱用具有竞技目的的运动来锻炼身体,从而他们之中的一部人爱好上了羽毛球运动,把它作为一种高雅的锻炼方式。他们所用的器材都是高档材料制造的,材质好,飞行速度既快又稳,所以对爱好者有着一定的身体素质要求。

第二,老年阶层。他们的年龄都在55岁以上。因羽毛球运动对于年龄和性别没有明显的要求和限制,加上动作相对简单,学起来较为容易,危险系数也不大,并且娱乐效果明显,活动时间不受限制,强健身心成效显著,所以是一项特别适合老年人参与的运动项目。

第三,学生阶层。他们的年龄在16-25岁,大多数为中等以上学历,并且大学和研究生是大部分,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健康意识较强,从而将羽毛球作为高雅的健身方式,占据余暇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本论文还对涪陵区羽毛球运动的教练员情况也做了调查,数据显示,教练员极其匮乏,尤其专业教练人数严重不足,普通教练虽相对较多但却无法满足群众需要,更为糟糕的是更多的羽毛球爱好者都没有教练,只能是自己练习,靠自学成才。

3影响涪陵区羽毛球运动的因素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尤其是现阶段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也给羽毛球运动带来了不少困扰,使得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抉择和新问题,有待广大羽毛球科研工作者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重庆市属于发展中城市,涪陵区羽毛球运动也不甘落后地在不断发展,但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得知,问题因素主要在于“场地不够”、“缺乏资金”、“组织管理不够”,这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排后的是“健身意识差”、“比赛太少”等。

4对涪陵区羽毛球运动研究的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和研究,不难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涪陵区羽毛球运动的场地不满足爱好者的需求,大部分的羽毛球爱好者选择了自家庭院、马路边或者小区空地来进行羽毛球运动,只有少数羽毛球爱好者才能在体育场馆或者单位的场地进行运动。二是涪陵区羽毛球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改进,大部分羽毛球爱好者都是自主练习而没有专业的羽毛球教练,有教练的爱好者则表明收费的价格比较高。三是一部分羽毛球爱好者都没参加过羽毛球比赛,少部分学生群体在学校参加过校级羽毛球比赛,通过教练练习运动的爱好者参加过重庆市的比赛,白领阶层中单位有场馆的少部分举行过羽毛球比赛。这就导致了羽毛球运动的形式单一化和竞赛鲜有化,阻碍了羽毛球运动的群众化、大众化进程。

5对涪陵区羽毛球运动的建议

5.1完善管理体制

一是明确权限,建立与完善后备人才培养相关制度,加强沟通,理顺关系,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实施羽毛球品牌带动战略,大力发展体育特色。二是根据个人、企业、协会及其成员的礼仪和兴趣成立羽毛球协会,充分开发和利用已有的和潜在的体育资源,完善经营管理机制。

5.2提升师资力量

一是组织教师参加一些技术技能型培训班,或是有针对性地进行进修学习,以及参加各省市、各地区的羽毛球比赛,不断强化羽毛球教师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培养教练员的爱岗敬业精神,提高素质。三是加强对羽毛球教练员的管理,最好定期组织他们到羽毛球运动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交流,并重视平时训练情况的总结和反思,多收集相关素材,引导他们重视科研,将教、学、研融为一体,以更好地开发和提高羽毛球技能。

5.3加强组织推广

一是加紧对羽毛球运动骨干队伍的培养,主要采取培训的方法,也可以在羽毛球项目的推广和技术辅导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二是积极响应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号召,定期进行羽毛球知识宣传,组织广大老百姓亲身参与羽毛球运动,通过比赛等形式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到羽毛球运动中来,从而达到普及推广的目的。

5.4强化场馆设施

一是结合涪陵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羽毛球发展计划,并借机对羽毛球场地进行统筹设计和全盘考虑。二是抓住城区在不断建设完善的有利时机,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运动场馆,使各项运动场地建设的比例结构符合目前体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可以因地制宜,通过对室外的一些相对空旷且能较好地避风的场所进行适当的布置和修整,为广大羽毛球爱好者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三是有效利用现有开放时间,适当延长开放时长,加强对已有羽毛球场馆的管理,充分发挥现有场馆设施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欧阳勇强,叶冰心,史海鹏.从中国石油大学看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J].新西部,2008(3).

[2] 谢明正.社区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研究[J].内江科技,2009(8).

羽毛球事件篇6

【关键词】羽毛球;湖南省;高校

湖南省的羽毛球在全国有着很高的声誉,群众基础也十分牢固,益阳市更是建立了“国际奥林匹克羽毛球训练基地”,为国家羽毛球队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世界冠军,可是它在高校的发展却较迟缓,对这一怪异现象笔者觉得纳闷,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羽毛球运动在高校的发展,于是随即在湖南省多所高校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和专家人士访谈,针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 影响湖南省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因素

1.1 场地设施匮乏严重制约了湖南省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体育场地、器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是开展各项运动项目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场地的质量与数量会直接影响到运动的开展规模、质量、活动方式与组织形式。湖南省各大高校办学的规模都在逐年扩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可是对于羽毛球基础设施的建设却没有跟上节奏,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多数学校的羽毛球馆基本是利用原来的老篮(排)球馆或者旧食堂改造而成的。原来的老球馆面积不大,改成新羽毛球馆也最多只能容纳4-6个标准的羽毛球场,而且还存在灯光、高度、地板等多项指标达不到标准。甚至还有很多学校没有室内球场,这显然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场地少,经费投入有限,建设速度缓慢,这些原因都制约了湖南省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1.2 师资力量的薄弱制约了湖南省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发展

教师是以他的知识、能力以及人格因素对学生施加影响,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训练能力,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与训练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取得最佳教学与训练的效果的关键。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对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是来自对老师的信任度。老师是学生效仿的对象,赶超的目标,这就对教师的技术要求更加严格。作为高校体育专业的术科教师,除了要有丰富专业术科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动作示范能力。体育教学讲究言传身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按照现在的教育形式,高校教师队伍学历要求提高,目前各高校的人才引进机制是重学历重职称,本科生已经很难进入高校任教,可全国招收羽毛球专业的研究生少之又少,同时研究生对术科的要求也不高,这样就使得这个项目教学的教师学历虽然高,但都不是专业出身的局面。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担任羽毛球教学的教师都是兼职的,真正从事专业的很少,而且轮换的频率很高。这些羽毛球教师多数是由有一定特长或者喜欢这个项目通过自学或者短期培训获得的知识技能,然后就进行教学与训练。相对而言他们缺乏稳固的基本技术,专业动作不规范,也没有科学的、专业的、系统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更缺乏比赛经验,这样很难满足学生的要求,也难以保证教学与训练效果,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与锻炼尤为不利,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羽毛球运动在高校进一步的开展。

1.3 羽毛球运动竞赛与组织管理乏力

竞赛与组织管理也是影响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的重要因素。高校的羽毛球运动虽然有着广泛的学生基础,但水平普遍不高,加之教师师资薄弱对裁判员的培训力不从心,学校缺乏一支强有力的羽毛球裁判队伍,同时,羽毛球是易损耗品,举办竞赛牵连广耗资大,所以各学校举办羽毛球运动的竞赛很少,很多的学校基本上是处于空白状态,有体育院系的举行的一般也是教学性比赛,各高校之间也缺乏交流。学校的羽毛球协会或者俱乐部基本由学生组织,人微言轻没有场地使用权,也很难组织有效的活动。

1.4 学校领导对羽毛球不够重视 观念落后

湖南省高校院系的领导喜欢羽毛球运动的比较少,从多年参加高校职工羽毛球赛要求校级领导参赛,但最终只有报名,很少有领导参赛就可见一斑。目前,由于各校招生规模的日渐扩大,原有的教学条件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有的高校都在创建中。创建当然有重点,重点就在领导的决策。羽毛球,作为2004年才崭露头角的新兴项目,虽然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显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5 消费过高制约了羽毛球运动在湖南省高校的发展

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同步的基本节奏,与人类的经济活动有着最根本的因果关系,体育发展不是主观的东西,想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它一方面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要受社会实践的检验,体育事业的发展,基础在于经济。羽毛球不比其他项目,它是高消费高投入的运动项目。课程开展越多,学校承担的开支就越大,这对校方来说无形中也是有压力的,因此很多学校对于羽毛球课程只提供考试用球,对于公共课的羽毛球选修课程,要求学生:拍球自备。羽毛球是易损耗品,价格不菲,加上部分学校场地实施承包责任制,非正常上课期间参与还要收费,一般的学生家庭难以承受如此大的开资,作为学生本身就是一个消耗者,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所以,有许多的学生虽然很喜爱羽毛球,但因为自身的经济条件不得不放弃。因此,羽毛球的高消费对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开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制约。

2 对促进湖南省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发展对策分析

2.1 加强场馆建设 提高场馆使用率

通过考察发现,湖南省高校羽毛球场馆设施存在严重不足,很难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制约湖南省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客观因素,“体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体育教育作用的发挥,因此,应该加大高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要重视体育经费的管理与规划,设立羽毛球专项体育基金,力争专款专用。此外,在现有的条件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利用现有场馆设施,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以外,利用早中晚和双休日对外开放,形式灵活多样,实行有偿教学,有偿健身,以馆养馆,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为满足学生更多的参与羽毛球活动的要求,还必须利用学校的空间建立一些室外的羽毛球场地,这样,学生的活动场所有了保障,锻炼积极性就有了提高。

2.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专项能力的培养

湖南省高校从事羽毛球教学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专业水平有限与理论知识不高的现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推动和促进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要把培养专业教师工作放在首要位置。高校在人才引进机制方面,应该讲究灵活性和实效性,对类似羽毛球这样的特殊专业要适当的放宽政策,不能墨守陈规局限于学历与职称的要求,而要重视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还有,对于目前部分高校在无法满足羽毛球专业教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聘请一些专业教师,不能李代桃僵,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 加强羽毛球运动的组织竞赛与管理

体育运动的魅力与活力来自与竞赛,它能激发人的潜力,增加集体荣誉感,并能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湖南省的大学生运动会已经把羽毛球纳入比赛项目了,各高校应该积极响应。同时,学校也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大学生羽毛球运动竞赛体系,鼓励和倡导学生参加羽毛球运动锻炼。通过发展学生羽毛球协会或者俱乐部的形式,让学生的羽毛球活动有组织、有目的、有规划,这样也能推动羽毛球运动在高校的发展。

2.4 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发展课外活动与课余训练

教学手段上要充分体现出趣味性、娱乐性及全面发展性的原则。适宜的难度、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合理的运动负荷,使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既掌握了知识技能,得到了良好的锻炼,还能享受运动带来的。对于羽毛球爱好者而言,羽毛球吸引他们不仅仅是它的趣味性与娱乐性,许多的人是冲着它激烈的对抗性与目前市场需求才选择的。羽毛球的教学,不仅仅只讲究课堂的趣味性,不能只把身体的练习作为一种锻炼手段,还要追求教学的效果,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专业技能。教学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要把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潜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同时,教学内容要改进,要注重基础,讲究方法,体现趣味性娱乐性,但是也要突出实效性和灵活性。在教学外还要大力发展和倡导课外活动与课余训练。体育教学是基础,课外活动是补充,课余训练是提高,他们之间在实现目的任务的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也相互补充。从而构成完整的体育运动技术系统。高校课余训练应该纳入到大学教学计划中去。

2.5 设立省市级比赛,体教结合相得益彰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但对于那些省级以上(包含省级)的专业运动员,却没有这方面的思想压力,他们退役后一般都会被妥善安排到令人满意的工作单位,大学生还要为生计忙碌,可是进了省体工队的大门却没有了这样的后顾之忧。这也是为什么湖南省体工队囤积了那么多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可在各大高校却凤毛麟角的原由。羽毛球作为体育高考专项,其实只是对一些基本技术进行简单的测评,要求偏低,很难体现真正的水平,况且中学羽毛球专业教师匮乏,能够提供技术指导的少之又少,所以,那些参加体育高考选择羽毛球专项的考生一般都没有多少比赛的经验,只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这样对在高校组建一支有素质高水平的羽毛球队伍明显不利。因此,要把羽毛球纳入省大中学生运动,建立一个完善的竞赛体系,这样有了目标激励对大中学生的羽毛球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参加全国性的比赛,湖南省目前有2所在全国享有一定威望的综合性大学拓展思维开通了本硕连读,招收了多名国家队与湖南省省队羽毛球一线运动员,这是一种新的理念,对于特殊专业的人才引进学校应该放宽政策,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拘一格追求人才。所以,国家教育局与体育局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彼此优点,鼎立协作,做到义务共尽、资源共用、优势互补,那些优秀的运动员不仅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更能得到科学系统的锻炼,这样能够把高校羽毛球运动推向新的高峰,彼此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马行风.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失效性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4,23(6).

[2]冯秋明.我校开展羽毛球运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五邑大学学报,2003(4).

羽毛球事件篇7

【关键词】羽毛球 产业化 SWOT分析

20 世纪 80 年代初由美国韦里克提出SWOT 分析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态势分析手段,一般用于确定组织的自身竞争优势(Strength),和竞争劣势(Weakness),组织外在的机会(Opportunity)和外在的威胁(Threat),并通过分析内部与外部因素交叉影响与制约,将组织的战略发展规划、组织内部资源条件同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到一起,寻求组织合理科学发展的战略途径,实现组织发展的战略目标。运用 SWOT 分析方法,对德阳市羽毛球产业发展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和诊断,旨在了解优势、克服劣势、把握机会、化解威胁,促进德阳市羽毛球产业健康发展,使羽毛球产业成为德阳体育产业发展的亮点。

一、德阳市羽毛球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羽毛球产业开发的优势分析(Strength)

所谓优势,是指地域特点、产业环境、政策优势、体育产业开发环境以及羽毛球运动开展状况所赋予的德阳市区域优势。

1.区域优势及经济发展的优势

德阳市位于成都平原的东北方向,距离成都仅40公里左右,交通便利,是成渝经济集群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优势较为显著。从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德阳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是中国西部重要工业城市和新能源生产基地。德阳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教育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

综合分析区域优势、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教育发展等优势,德阳市体育产业发展有着较优越的环境,为羽毛球产业化市场形成提供有力的保障。

2.羽毛球运动的普及为羽毛球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德阳市群众性羽毛球运动开展有着良好的基础,每年官方体育赛事、各行业羽毛球协会赛事以及各种俱乐部赛事,成为德阳市群众性体育赛事中最受欢迎的赛事。德阳高校、职业学院等开设羽毛球教学课程、招收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从整体上提高了德阳市羽毛球运动的水平,也为德阳市羽毛球运动的开展提供教学支持。

3.运动消费潜力成为羽毛球产业化发展的动力

德阳市经济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居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相对较高,用于体育运动的生活支出逐年增长,特别是羽毛球运动,给更多的居民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带来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居民对羽毛球运动消费水平逐步提高。从体育装备、服装、以及器材用品等,随着羽毛球群体逐渐扩大,羽毛球消费人群逐年增多,高质量的运动装备、和运动用品成为一种时尚。

(二)羽毛球产业化发展的劣势(Weakness)分析

1.体育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化市场没有形成

体育产业是从事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社会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体育服务以满足人们健身、观赏和娱乐等需要的体育事业。从德阳体育产业发展状况看,体育产品的生产与经营等产业较少,体育服务质量不高,同时满足各种需求的体育服务还有待于提高,从羽毛球产业化发展看,提供羽毛球服务的社会指导员群体较少,羽毛球产业没有形成,羽毛球器材、装备等市场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德阳羽毛球群众性发展的步伐,不规范的行业发展态势也阻碍了羽毛球产业化进程。

2.羽毛球产业社会化程度低,融入社会总产业,形成整体市场的份额不够

羽毛球产业发展更多在于体育领域发展,通过羽毛球运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机制没有形成,无论是政府组织的羽毛球赛事,还是俱乐部活动,多以赛事成绩为目的,对羽毛球群众性发展的文化氛围重视不够,对羽毛球所能带动的经济潜力,羽毛球内在的资源优势开发不够。

3.羽毛球产业运行模式没有形成,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羽毛球运动一直是伴随着公益性方向发展,产业性特征没有被充分认识,因此,促进羽毛球运动产业化的理念、运作模式、市场运营机制等都没有形成,专业从事羽毛球产业发展的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从事羽毛球相关产业的产品生产、经营以及服务的人员相对较少。对羽毛球产业推动力较弱,是羽毛球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三)羽毛球产业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y)

1.经济增长方式与体育产业发展的契合

随着西部开发进程不断深入,成渝经济圈体现出集群发展的态势,对成都周围各市区经济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各类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科技产业、卫生产业以及体育产业等有了蓬勃发展,形成许多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以及各种服务行业组成了丰满的经济市场体系。体育同经济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也给体育产业发展开发出更大的商机。

2.政策支持的契机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体育产业发展的总目标,十二五期间,四川体育产业也将重点培育具有规模优势的体育产业群,创建健身服务优质品牌和具有影响力的体育培训品牌,形成体育产业重点企业或企业集团,体育、赛事经济等全面为体育产业市场体系形成都起到积极影响。

3.生活方式的改变为羽毛球产业化发展的引领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居民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健康意识成为人们生活方式转变中最为重要的思维方式,对健康的追求,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对健康消费的投入都为羽毛球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2010年,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中,文教娱乐消费水平为人均1567.24元,早全省总的居民支出比例中占15.3%,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0.7%,从当年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数据分析,文教娱乐消费支出逐年递增,表明了四川省居民对健康投入的逐年增长,对健康消费的需求不断增长,使得体育休闲业、健身娱乐业等与健康相关的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四)羽毛球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Threat)

1.各种健康产业的竞争

各种健康产业发育成熟,市场广度和深度有了很大突破,从而形成以健康为核心的经济产业化领域,由政府主导的体育产业发展,存在许多行政割据的地域特色,阻碍了羽毛球产业在更为广泛的区域形成市场体系。

2.体育体制对羽毛球产业发展的束缚

现行的体育运动管理体制是政府主导下的举国体制,体育管理的计划性、指令性妨碍了体育市场机制的形成,一切体育发展和投资均按照国家意愿,和居民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和政府提供的体育产品、体育服务等存在较大差距,以需求为导向的体育产业发展受到政府整体发展规划的制约,从而限制了具体体育项目的市场化机制形成。

二、德阳市羽毛球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德阳羽毛球产业SWOT分析的思考

通过SWOT分析,德阳羽毛球产业拥有的优势较为明显,弱势来自于自身的观念、认识以及产业社会化发展程度所造成的,未来发展的机遇主要包括政策支持、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面临的挑战与竞争是固有的,也有现实的,这就要求羽毛球产业发展做好内在优势与外在威胁、与面临竞争相比较,内在劣势与外在竞争压力、和威胁相比较,从而分析在各种条件下羽毛球产业发展的路径,促进羽毛球产业积极健康快速发展。

(二)德阳羽毛球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在综合分析各种优势、劣势、威胁和挑战众多因素之后,需要明确羽毛球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根据各种因素从开发、生产、经营、内部管理和市场占有等多个方面全面规划,当前,随着社会体育产业化逐步走向稳步发展的道路,羽毛球产业发展目标也越来越明确,在SWOT模型指导下的羽毛球产业战略规划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结束语

羽毛球产业是德阳市新兴产业,是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分析羽毛球产业自身优势和劣势,抓住外在机遇,顺应时展要求,积极面对各种竞争与挑战,从认识上,理清羽毛球产业发展思路,以新的经济增长为目标,培育德阳羽毛球产业消费需求与体育服务的市场体系,走创新发展、品牌制胜之路,以产业效益为中心,打造德阳体育服务新型产业。

参考文献:

[1]史松涛.韩建.江苏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7.10.

[2]四川省统计局.四川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消费简析[EB /OL].2011.12.18.

[3]杨再淮.项贤林.我国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01.

[4]廖培.我国体育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J].体育学刊.2005.04.

作者简介:

羽毛球事件篇8

关键词:业余;羽毛球运动员;场地意识

前言:羽毛球运动属于技战术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运动员的技术能力以及战术运用能力是其竞技能力的核心,在战术能力上,要求运动员不仅具有正确的战术理念、针对性强且先进的战术指导思想、全面先进的战术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各种战术形式,将战术理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知识、战术形式最终表现在比赛时的有效战术动作。这就需要训练运动员灵活和敏捷的战术意识。因此,羽毛球运动员的良好战术意识是在比赛时取得优异或理想运动成绩的必要条件。

1.业余羽毛球运动员场地意识的概念

业余是针对专业而言,业余羽毛球运动员就是指非专业的羽毛球运动员,主要是指没有经过以羽毛球运动作为职业的系统的羽毛球训练。

意识是指人脑的一种机能以及属性,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使人们积极地、主动地、有目的地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体育运动的场地意识主要是指运动员以制胜对手或为表现出优异的运动成绩为目的,利用场地因素达到上述目的的能力。

2.业余羽毛球运动员场地意识的培养

运动员场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操作条件反射完成的,运动员通过理论学习以及实践操作后,会发现场地意识中不完善、不正确的内容,进而不断纠偏、纠错,使自我的场地意识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是在不断试错过程中获得了正确答案的过程,操作在前,刺激在后,强化物与反应相结合,同时强化作用是增加操作的强度或操作发生的概率。

2.1 培养业余羽毛球运动员场地意识的一般途径

业余羽毛球场地意识的培养途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有三种方式:

1)理论知识的学习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培养业余羽毛球运动场地意识的重要方法,运动员对战术指导原则、战术内容、战术形式和方法以及对羽毛球飞行的物理特性等的准确、练掌握,对形成正确的场地意识起到重要的作用。

2)科学、系统训练 运动员场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操作条件反射完成的,运动员通过理论学习以及实践操作后,会发现场地意识中不完善、不正确的内容,进而不断纠偏、纠错,使自我的场地意识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科学的训练是有效形成正确、全面场地意识的必要保证,同时,应该使训练的过程较为系统,只有系统的训练,才能保证场地意识水平达到较高的程度。

3)实践经验的总结 培养业余羽毛球运动员的场地意识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应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学比赛以及对抗赛。通过理论学习,使业余羽毛球运动员对战术知识等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在有明确目的性、针对性的训练、教学比赛中,运用已有理论进行指导,并对理论进行检验以及再认识,形成适合自己技战术特点的、正确的场地意识,同时,通过对抗赛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场地意识内涵。

2.2业余羽毛球运功员场地意识培养

业余羽毛球运动员的场地意识是运动员利用场地因素控制对手以及利用场地因素摆脱对手控制的能力,业余羽毛球运动员的场地意识主要通过运动员在相邻的两次击球所对应的场地区域的跑动得分率及失分率来表现出来的。

3.业余羽毛球运动员场地意识与技术

3.1 业余羽毛球运动员场地意识与技术的关系

羽毛球技术是羽毛球运动员完成击球动作的方法,是在训练、比赛中形成的暂时性神经联系。羽毛球场地意识是指在比赛中,以制胜对手或为取得理想运动成绩为目的,利用羽毛球场地及场地环境的能力。由于很多业余羽毛球运动员由于训练的系统性较专业选手有天壤之别,同时业余羽毛球运动员的基本功较专业选手有着巨大差距,很多业余羽毛球运动员的技术在泛化、分化、巩固乃至自动化阶段对场地环境有较大的依赖,场地环境的改变对其技术动作有较大的干扰。

3.2 业余羽毛球运功员竞赛场地意识对技术的影响

很多业余羽毛球运动员由于训练的系统性不足,导致技术动作在击球时对球飞行的各种物理参数的感知需要通过场地环境提供辅助参考,这就导致业余运动员在陌生的场地比赛时,其技术水平的发挥受到较大干扰,甚至技术动作出现变形。

随着羽毛球运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普遍喜爱,羽毛球场馆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各种业余比赛多如繁星,如果业余羽毛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的发挥在较长时间里受到场地因素的影响,既不利于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也不利于业余选手取得好的成绩。

3.3 业余羽毛球运动员竞赛环境的场地意识对技术的影响

随着群众羽毛球运动日益普及,很多羽毛球馆是各种厂房改建而成,也有一些是其它的运动馆变换而成,这就导致羽毛球馆的光线亮度、空旷程度以及有无背景色等的巨大差别,其中业余羽毛球运动员普遍认为光线亮度、背景色以及空旷程度是对其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同时,心理学的知识表明光线亮的物体看起来运动速度快,光线暗的物体看起来运动速度慢;场地越是空旷,对球的运动速度感觉越慢;有装饰的运动背景下感知物体运动要较无背景感知更准确。在比赛中经常发现,业余羽毛球运动员在光线较暗、场地空旷以及无背景色的场地比赛时,往往会导致击球出现失误,挥拍偏晚,且容易漏球或打偏。

结语:

羽毛球场地意识是运动员自觉的心理活动。业余羽毛球运动员在提高竞技能力的过程中,往往重视自身的技术能力,重视战术行动的能力,而对场地意识关注不足,正是理念的偏差导致业余羽毛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较早出现瓶颈现象,业余羽毛球运动员应高度重视场地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参考文献

[1] 吴练.试析意识在体育竞技中的作用.[J].贵州大学学报,2003.2:212-216.

[2] 曹士云,白莉.运动意识及其特征[J].心理科学通讯.1984.4:36-38.

上一篇:出生证明样本范文 下一篇:多媒体课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