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说课稿范文

时间:2023-09-29 22:42:00

中学体育说课稿

中学体育说课稿篇1

回顾这十年,语文课程与教学在“课标实验稿”的指引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表现为教师观念的转变。新课程的实施对全体教师不啻是一次思想观念的大洗礼,不仅革新了教师固有的理念体系和话语系统,而且也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二是表征为课堂教学的进步。课堂正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逐步呈现出以人为本、民主和谐、自主合作探究的态势。三是体现为师资队伍的群体性成长。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行政关注和大规模、多角度培训,有效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发展,一批新生代名师正悄然崛起。

上述变化与发展不仅让我们亲身体验到课程改革的成果与收获,更让我们对这场教育变革的基本理念、基本方向和总体思路增强了认同,坚定了信心。然而,和十年前相比,当今世界,其社会经济文化的格局都有了太大的变化。时代的进步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课程标准的修订正是顺应了这样的形势。仔细研读“课标修订稿”便不难看出: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其实是一个“变易与不变”、“守成与超越”的过程。

那么,“课标修订稿”相对于“实验稿”,究竟有着怎样的变化与发展呢?下面试从“坚持”和“调整”两个方面略作阐释。

一、“课标修订稿”对课改基本理念的坚持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这次修订,在“课程性质”部分增加了这样一句话:“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表述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明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二是说明这门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语文是什么”历来莫衷一是,有说“语言文字”,有说“语言文学”,有说“语言文化”。而“课标修订稿”的界说告诉我们:语文课程要学习的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要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需要掌握一定量的字和词,但并不是记得成千上万的字词,就算学好了语文,还需要掌握由字词构成的言语运用范例,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从而学会获取信息和表达交流的技巧。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历来讨论最多最热烈的莫过于“工具性”与“人文性”。在我国语文教育界,“工具性”之说是对语文课程中一度以“政治性”“思想性”取代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状况的拨乱反正。而后来大力倡导“人文性”,其背景则跟语文教育过度的“技术主义”“功利主义”危机有关。“课标修订稿”保留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表述,并把“实验稿”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句,上移到“修订稿”的“导语”部分。“课标修订稿”对这一课程性质的确认与完善再次清楚地表明:“工具性”“人文性”两者是统一的,语文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着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核心――语言文字的运用。而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又始终负载着人文内涵,语文课程的实施应将思想情感的教育融入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过程之中。这是当下语文课程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

2.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标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有四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标修订稿”继续保留了原有的四个标题及基本精神,也对一部分内容和语言表述作了修改和调整。其基本精神是:第一,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在语文教育中促进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发展;第二,坚持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正确把握本学科的特点――人文性特点、实践性特点、汉语言文字特点以及综合性特点,积极探索语文教育的规律;第三,坚持推进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积极借鉴当代教育的新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高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第四,坚持“课标实验稿”中提出的“素养―养成”的课程实践模式,改变片面追求熟记学科知识点的倾向;第五,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认真吸取以往的成功经验,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意整合各种课程资源;第六,坚持语文课程的创新之道,使语文课程保持“开放”的态势,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

3.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地位。“课标修订稿”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种“基础性”、“奠基作用”在“课标修订稿”中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最为显著的就是对于写字教学的重视。

“课标修订稿”除了在四个学段都对“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提出要求外,还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此外,还要求习作教学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这些文字,无不体现了“课标修订稿”对小学语文基础性的坚持和回归!

二、“课标修订稿”对一些概念与思想的调整

这次修订,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在新形势下的“价值追求”和实施改革的“行动方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特别强调,语文课程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第二,进一步明确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进一步突出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国语言文字的运用,围绕这一目标,突出了实施的基本环节和要素,增强了操作性。

此外,“课标修订稿”还对一些概念和内容有所调整或增删,力求对课程改革精神的表达更加准确贴切,并对一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比如――

“课标修订稿”把“实验稿”“基本理念”中关于“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一观点的陈述移到了“教学建议”中去。这一调整既体现了对该观点的坚持,也兼顾了课改十年在这个问题上的实践进展。

“课标修订稿”将原“基本理念”第四条第一段的结尾“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修改为“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其含义是,当语文课程建设的成果落到学生身上,就应当体现出综合的效益,并彰显出取得这种效益的过程和方式,修改后,突出了当前语文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素养―养成”。

针对阅读教学理性分析有余,感性认知不足,课标重申“阅读能力的综合性”,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强调感性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感性地揣摩课文是一切理解、探究的基础。

针对教师在“理解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问题上的思想困惑和实践误区,课标明确提出:“在理解课文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阅读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有创意的阅读,是建立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的,两者并非对立或取代的关系。

针对教学中教师架空教材、无度超越文本,课标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增加了“教科书编者”作为阅读教学中对话的主体之一,要求教师在钻研、理解、把握的基础之上实现合理的开发与创造。

针对朗读教学中“拿腔拿调”“矫揉造作”的偏向,课标要求:“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课标还对语文教材的编写提出更多具体要求,如“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设计的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要体现语文特点,内容适量,便于实施”,等等。

……

以上只是对“课标修订稿”一些初读的体会,对于“课程标准”中一以贯之的以人为本的精神,求真向善的追求,儿童本位的取向,以及其他修订内容,读者还可以参阅后文同行不同层面、不同视角的解读。

虽然对于“课标修订稿”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思考与解决当前语文课程中的问题,但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思想层面),“制造”问题(实践层面),正如费孝通先生倡导的文化发展观:生存中的个体“把冲突看成存在的基础”,把生命看成是对“阻碍的克服”,没有了冲突与阻碍,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前途,即无穷的变化与无尽的创造。――这也许可以看成是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颇具辩证色彩的教学实践之路。

中学体育说课稿篇2

吉林汪清 田玉凤 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性思考

湖北武汉 唐国蓉 Unit2 Numbers(Parts3-4)

湖北武汉 叶东平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湖北武汉 曾 艳 人音版第十册第五课合唱《田野在召唤》说

课稿

福建泉州 郭惠华 浅谈幼儿环保教育

四川泸州 邢蓉做 一个宽容的班主任

广东中山 舒 琴 让爱洒向心灵

山东淄博 李 鸣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宁夏隆德 高红霞 如何教会学生朗读

甘孜州石渠 黄海军 让每一位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困生抬起

头来走路

德育教育・一等奖

四川泸州 谭 星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还学生纯净的心理天

福建泉州 林白群 放飞童心的翅膀

四川泸州 刘 伟 打开批注那扇窗

四川成都 蔡 橘 班主任管理中需要“严中有爱”

广东中山 成 婷 我和我的升旗台

德育教育・二等奖

河北广平 翟振兴 让课堂充满活力

浙江缙云 舒龙勇 从心育审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广东中山 陈方连 体验成功

德育教育・三等奖

四川泸州 袁 历 解决问题如何从难到易

四川成都 刘成会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广东中山 廖先文 让关爱体现在细节中

教学设计・一等奖

甘肃皋兰 杨三霞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教学案例

湖南衡阳 邹湘云 解题后的反思

四川泸州 刘 伟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案设

湖北武汉 王江溶 巧用文本 融入时代 激发思考

湖北武汉 魏文婷 《刮脸》说课稿

湖北武汉 杨 光 《刷子李》

湖北武汉 张 敏 《渔歌子》说课稿

教学设计・二等奖

湖北武汉 汪 静 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处理教材

湖北武汉 王江溶 《蝉》说课稿

湖北武汉 邹庆泳 《重复的嵌套》说课稿

四川泸州 刘 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浙江缙云 舒龙勇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复习(二)教案设计

吉林吉林 孔玉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湖北武汉 王丽萍 《信任》说课稿

湖北武汉 夏熳嘹 亮歌声说课稿

教学设计三等奖

宁夏永宁 李海迪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实践

广东中山 吕云秀 复习课《漫游欢乐园》教学设计

湖北武汉 杨建聪 潜移默化读中悟,习惯养成润无声

广东中山 江坤霞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湖北武汉 何 晶 “圆的面积”说课稿

湖北武汉 李正琴 提取指纹

湖北武汉 凌晓波 水平三、六年级:分腿腾跃说课稿

湖北武汉 邱 梅 血液与血型

湖北武汉 宋惠雄 篮球教学说课稿

湖北武汉 谭平方 《我喜欢昆虫》说课稿

湖北武汉 王 妍 《大树的故事》说课稿

湖北武汉 肖 畅 藏北草原

湖北武汉 杨 娟 自主探究 享受过程 师生互动 有效生成

教育管理・一等奖

福建泉州 吴静芸 浅谈幼儿园课程模式

云南广南 陆有恒 另类的一次收费

教育管理・二等奖

四川泸州 邢 蓉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思考

福建泉州 肖永月 家庭应当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福建泉州 陈幼敏 浅谈幼儿园语言教育

河南灵宝 孙红棉 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之我见

云南双江 吴宗华 浅谈如何担好边疆中职生班主任工作

内蒙古巴彦淖 陆凤荣 浅谈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山东邹平 刘云飞 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

青海西宁 祁永波 让幼儿快乐幸福每一天

教育管理・三等奖

山东曹县 刘雪云 浅谈教师语言的特点

河南灵宝 孙红棉 浅谈小制作与小发明

福建泉州 黄玉萍 探索教师的语言组织在师幼互动中的作用

河南灵宝 孙红棉 浅谈勤工俭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陕西华阴 孟美莹 青少年犯罪原因调查

四川西昌 兰 剑 班主任的素养

四川广汉 尹才富 浅谈教育的反思

甘肃康县 黄雪梅 浅谈农村初中班集体的建设

四川泸州 袁 历 我的课堂我做主

四川成都 张颖峰 优秀班集体建设之细节探索

课程整合・一等奖

福建泉州 何海珊 如何实现区域活动和对主题活动的有机结

河南灵宝 孙红棉 体现“德育为首”整合教育群体

贵州余庆 杨再志 借力推舟,扬帆远航

云南西畴 程江飞 浅谈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方法

广东中山 吴渐国 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课程整合・二等奖

江苏宝应 邵振广 浅谈体育室外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运动习惯

福建泉州 杜鹃红 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

河南灵宝 孙红棉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江苏怀仁 邵春林 让数学课堂充满智慧

青海互助 马立忠 谈阅读教学中对美的品味

四川泸州 潘春梅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山东商河 张红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广东茂名 吴赛花 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湖北武汉 郭秋明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初探

课程整合・三等奖

山东淄博 李 鸣 论小学低年级音乐学习常规培养

江苏宝应 邵振广 浅谈体育室外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运动

习惯

江苏张家港 王 英 多媒体

四川泸州 刘 伟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四川泸州 徐 敏 把握动态生成 彰显课堂魅力

四川泸州 刘 伟 有效课外阅读之我见

云南广南 陆有恒 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四川成都 郑晓红 利用心理学有效提升学生转化探讨

广东中山 陈华娜 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广东中山 杨汉娇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之我见

广东中山 谢玉娴 英语词汇与语法教学研究

中学体育说课稿篇3

关键词: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 课程内容

1.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2001年的正式启动,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改革过程中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的存疑与争论日渐增多。为了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组在广泛调研和综合各方面正确建议的基础上,于2010年8月完成了《标准》的修订工作。2011年12月《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明确指出新修订的《标准》将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回顾《标准》,将其与修订版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修订后《标准》的精神与实质,谋划新《标准》的实施策略。

2.新《标准》与实验稿课程内容的比较分析

本文以新《标准》设置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与实验稿水平目标进行相应的比较研究,旨在为新《标准》在课程内容上作出的调整进行直观的阐述。鉴于新《标准》与实验稿的高中《标准》分离,因此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比较上,研究涉及水平一至水平四,即一至九年级的课程内容。

2.1运动参与

新《标准》与实验稿在运动参与这一学习方面的比较,实验稿在水平一至水平四的运动参与上,设置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二是使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而新《标准》则强调学生要参与体育学习锻炼,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从表述看,新《标准》适度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运动参与上实验稿强调要积极参与;新《标准》重点关注学生的运动参与行为,弱化对学生参与运动动作学习和展示的规定;新《标准》的相应调整体现了“以人为本”,认识到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促其具有积极的体育态度与行为是需要一定的过程与时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应首先让学生参与进来,在课程中逐渐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体育活动行为,进而产生体育兴趣,体验运动乐趣。另外,实验稿的提出要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对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及体育教师,从操作层面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新《标准》在这一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强调要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2.2运动技能

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上,实验稿从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四个方面确定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而2011年版新课标则从学习体育运动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三个方面确定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总体来说,2011年版剔除了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这一课程内容,而转为更针对课内教学。在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上,实验稿在获得运动基础知识上,要求学生知道简单的运动术语和能观看比赛,以及了解运动规则。而2011年版则侧重运动的基本知识和体验,尤其将奥林匹克的知识纳入其中,同时要求学生队体育比赛进行分析,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能力。在技能的掌握上,实验稿对学习目标的确定是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和战术,2011年版更强调掌握运动技术的练习方法,并将体育游戏列为重点内容,对运动项目的战术方面没有进一步的要求。在安全教育方面,实验稿在水平一阶段不作要求,课程内容以避险、规避危险的方法、注意运动安全方面提出要求。2011年版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安全运动常识和规避方法,而且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及日常生活中运动安全意识提出要求,较实验稿有更高的要求。

2.3身体健康

在身体健康学习领域,实验稿从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四个方面确定了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而2011年版则从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四个方面确定了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从设置的内容看实验稿和2011年版都将身体形态和发展体能列为重点内容,不同的是实验稿中强调要让学生建立健康意识,强调营养、环境、不良行为对健康的影响,而2011年版则更关注学生掌握保健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在两版新课标中,身体健康这一学习领域中,在发展体能和关注身体姿势形态没有较大改变,实验稿中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这一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营养与健康、环境和不良行为与健康方面的知识。2011年版在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这一内容上,在水平一和水平二阶段要求发展户外运动能力和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水平三和水平四没有相关要求。

2.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在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学习领域上,因2011年版将原实验稿的两个学习领域合并成一个学习领域,在这即按2011年版的学习领域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稿在这一学习领域从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六个方面确定了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而2011年版则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四个方面确定了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从内容设置上看,新课标2011年版较原实验稿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调整,剔除了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作用及认识身心发展的内容要求,以及不再强调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也不对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作出明确要求,更强调培养意志品质、调控情绪、合作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据此来看,新课标2011年版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对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进行的调整,可以看出目的更注重实际,学习目标总体较实验稿有所降低,但更突出重点,更注重解决实际的问题。

3.结语

新《标准》的推出与实施,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迈出坚实的一步,承担基础教育重任的体育教师应着力思考新《标准》推行后的实施方略,准确地把握新《标准》的内容与实质。另外,新《标准》较之原先的实验稿,在各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尤其在课程内容上,新《标准》课程内容的表述方式改变,要求体育教师重新审视实验稿修订后的内容。同时,中小学应针对新课标的课程内容体系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和实施新课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说明与分析(一)[J].中国学校体育,2012(3):14-16.

[2]张允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课程发展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5):73-74.

[3]阳剑,刘海元.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J].体育学刊,2008,15(6):67-69.

[4]程国栋.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安康学院学报,2007,19(5):122.

[5]屈俊英.执行新课程标准后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12):332.

中学体育说课稿篇4

一、强化“母语”意识,注重传统继承

语文课程改革应该是“中西教育理念的对话”。《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稿”)真正做到了“贯通传统,修正西方教育观念”。例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前言”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表述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修订稿”把它改成“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各国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修订稿”明确地强调了语文教学之于民族精神培养和民族力量凝聚的重要意义。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实验稿”对“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修订稿”把“植根于现实”改为“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这样,就纠正了我们前期对传统教学的“短视认识”,对语文学科本位开始有了理性的回归。

“实验稿”在语文课程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修订稿”在实验稿基础上增加“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这些变化明显让我们看到: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凸显。

二、课程内涵丰厚,操作弹性强

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课外学习能力的培养。以语文课程“教学建议”为例,“实验稿”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修订稿”则表述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这些都体现了“修订稿”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视。

在语文教学“评价建议”中,“实验稿”提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修订稿”增加了:“可让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评价活动,争取社会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更多关注和支持。”扩展了评价主体范围,拓宽了评价视界,从而更有力地保障语文教学效果。

在语文“课程建设”中,“实验稿”指出我们“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修订稿”改成“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这样使语文课程建设的目标更明确,方法更有可循性,同时,在实施机制上也体现出可操作性和灵动性。

三、学科定位合理,切合教学实际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识字量、低年级写话等目标,其指向偏于“优秀生”标准。例如,关于“识字与写字”,“实验稿”指出:第一学段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二学段应“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对此,“修订稿”作出修正: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修订稿”较大力度地降低“标准”,并且继续顺应了学生“多认少写”的识字写字的学习规律。我们都知道,“课程标准”面向的是包括“优秀生”“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是“整体意义”上的标准,不能以偏代全。拿“识字与写字”来说,在同等教学背景下,“优秀生”并非不可以在整体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深化和提高,因为“课程标准”的规定应当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

在“阅读”的规定上,“实验稿”在第一学段规定:“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首先,应该看到,有声朗读是渗透情感的有效途径,其次,也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成人可以默念文字进行记忆,学生们却往往要编成歌谣来吟唱记忆,即是这个道理。“修订稿”把“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调到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顺应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了教育规律,并且,其表述也是恰当的:“初步学会默读”。

再如,“实验稿”在“阅读”评价中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修订稿”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这样,对“阅读”目标的阐述就更加全面、深入了。

“实验稿”在第二学段“口语交际”目标中提出:“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其中,“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表达生硬。“修订稿”是这样表述的:“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这样表达显得更妥帖、自然。

“实验稿”在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中提出:“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显而易见,这种生硬的规定容易造成教师的误读,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习作的压力。“40分钟+400字”既是高要求,也有对“字数”与“质量”顾此失彼之嫌。“修订稿”的规定则是灵活而易于理解的:“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科学有效的方法,使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例如,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里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方法策略,“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修订稿”则增加有关“学习方法”的表述,成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修订稿”还在识字教学建议中增加:“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中,我们也看到培养学习方法的重要意义。

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贯通传统与现代,融合中西教育理念,全面、深刻地反映语文教育的本质特点,具有较“实验稿”更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我们相信,贯彻落实“修订稿”理念、精神,必将更有力地促进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稳步发展。

中学体育说课稿篇5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通过精选典型的幼儿园教案、幼儿园教学活动视屏作为基本的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之中,通过案例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幼儿园教案的结构和设计要求,解决以往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学与用脱节的弊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二、观摩学习

学校出面与有关幼儿园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例如,建立见习与实习基地,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进度到幼儿园观摩相应的教学活动。当前幼儿园可用来观摩学习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学生通过观摩,了解幼涸耙蝗丈活各环节的安排,还可学习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例如幼儿园教学名师评选、教学技能大赛以及各个幼儿园的“教学能手范教”“老带新”等活动都可作为学生观摩的机会,争取到现场观摩[2]。

三、校内实训教学

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程教学的任务,以配合运用“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方法进行教学。可设置三大典型任务:

一是设计任务,即要求学生学会设计五大领域教育活动方案 (包含自选内容设计和教师指定内容设计及观摩活动录像后的还原教案),撰写说课稿等。每个领域的教育活动的设计先由教师讲解设计要点,并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加深设计的原则,再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教案。

二是批改方案任务,即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先由学生互相批改所设计和还原的教案及说课稿,并提出问题。学生修改之后再由教师统一批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三是说课试讲任务,即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所设计的活动方案和说课稿。例如:“教师提出学习任务或项目 (设计或还原活动方案,撰写说课稿,小组选优共同制作活动方案 PPT和教具) ――各组展示活动方案和说课稿的PPT(每组15分钟)――师生共同评析修改 PPT 展示的活动方案和说课稿――教师有效点拨、总结,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理解活动方案和说课稿的结构和撰写要求)。”这一“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有个人任务项目和集体合作任务项目,在完成这一任务和项目的教学中有效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使学生能直观形象、自觉主动地理解活动方案设计和说课稿的结构、思路和撰写要求,能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方案,撰写说课稿[3]。

四、校外实训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去幼儿园进行实践教学,由教师、园长对学生的教育活动进行指导和评析,最后学生进行反思提升。还可以让学生分组深入到每个班级中,全面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方法,把握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熟悉幼儿教育的规律,在幼儿园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过渡教学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如何与幼儿平等互动、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学习和生活经验等。这些内容都是身为幼师的基本技能,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

五、区域环境布置

将区域环境布置任务与美术教育课程相结合,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园区域环境布置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活动室,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美术材料或废旧物品等进行区域环境的创设。通过实践,学生可设置不同类型的区域:超市、图书区、表演区、手工区、自然角等,并进行展示、互评及教师评价与总结,从中找出问题并改进提升,既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主题环境布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主题,共同设计主题活动方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讨论、并改进,最终形成定稿,再为学生提供活动室,以方案为基础,准备充足、丰富的材料进行环境的创设,包括墙面环境的创设和区域环境的创设。学生可利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来布置,完成后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析。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多以理论为指导,突出实践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与课外学习结合、校内与校外实训结合,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紧密联系幼儿园教育的实际,强化学生幼儿园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全面提高学生的写、说、教、评等教育教学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为以后从事幼儿园教师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月晓.“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科教导刊,2015,7.

[2]张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堂教学方法刍议[J].新课程,2015.

中学体育说课稿篇6

任教学科:四年级 数学

研究的课题: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个人子课题: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

1、通过《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总结并形成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网络资源的教学应用方法。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探讨,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探索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自己在网络条件下信息收集、分析、整合、应用的能力,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3、本学期我准备重点学习模式三网络资源教学应用十法中的“视听资源创境法”。

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计划:

三月份:

(1)学习学校课题组的总计划。

(2)写好《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子课题研究计划。

(3)撰写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4)丰富博客内容,充分利用的博客向同课题组教师学习。

(5)认真准备课题组安排的课题实验课,及时反思总结。

四月份: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有关《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的理论知识。

(2)认真阅读课题组王道兵老师研讨课的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五月份:

(1)继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2)认真阅读课题组上课教师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3)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个人博客。

(4)整理参加课题理论学习的笔记,总结各项课题活动情况,写出心得体会上传个人博客。

六月份:

(1)认真阅读课题组上课教师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2)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个人博客。

七月份:

(1)撰写课题组子课题小结。

(2)撰写个人课题小结,并参加校课题小结交流。

(3)收集、整理课题组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个人博客。

(4)撰写课题研究论文,交流课题论文。

中学体育说课稿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程标准 前言剖析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b)-0242-02

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正式版)》是在10年实验、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修订的,一方面保持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改革精神和结构框架;另一方面则又根据10年来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针对课程改革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做了较大的修改和调整。下面,笔者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主要内容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正式版)》前言主要内容对比剖析,使大家正确理解和掌握前言的内容。

1 总体情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主要内容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正式版)》前言主要内容,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调整。主要是“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等方面。

2 分条剖析

2.1 结构体例与标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的结构体例和标题也作了一些调整,“前言”部分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的标题及相关内容表述,与实验稿的“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相比较,表述更加准确,突出语文的“课程”意识,强化用课程的视角审视和思考语文教学。

2.2 “前言”修改与调整的主要内容及剖析

2.2.l 导语:基本上全部重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导语首先论述了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这也就是语文教学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则强调了“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现代信息社会的特点,强调了“信息载体”;论述了语言文字运用规范面临的挑战及语文课程所承载的任务,强调“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2.2 课程性质:表述有重要的补充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第一次对语文下了定义,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的。语文课程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这在前言中多次出现。

2.2.3 课程基本理念:坚守与创新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第1条,可见它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进一步强调,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等。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奠定了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强调“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基本功,也应该发挥其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熏陶感染作用,发挥其提高学生品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作用。这也是语文课程着眼于学生思想情感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的教材编选,必须有一定比例的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①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将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中,大多具有感性的、具体的,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同时,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这种不同的理解或感受,独特的感悟和体验,理应得到尊重和珍视。

同时特别要强调的是,重视阅读材料的精心选择,强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这是国家价值观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

②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语文与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相比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课程的目标主要指向于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是要在生活和学习的实践中,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能力,把握语文运用的规律。

2.2.4 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增加了第1、2两条;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2条合并成第3条;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3条修改为第4条,增加“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改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的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第5条“实施建议”部分,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4条相比,次序有所调整,调整为“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进一步明确了该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的与任务。

语文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继承与发扬,坚持借鉴与创新。语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方面,起到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语文作为教育领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致力于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具备的技能和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目标设计明确了4个学段,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特别指出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强调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4个方面学习内容的综合,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学习还应加强与其他课程学习的沟通,提高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语文课程还应加强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各个学段的共同努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

总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主要内容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正式版)》前言主要内容,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调整。我们要按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争取新的更大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概况(上)[J].课程・教材・教法,2012(4):37-41.

[2]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概况(下)[J].课程・教材・教法,2012(4):37-41.

中学体育说课稿篇8

本学期假期学习期间,我们认真学习了“东庐中学讲学稿材料”,学习后很受启发。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这与我们区教研室提出的“目标导学,自主有效”这一课题所倡导的有很多相似之处,结合区教研室暑期组织的有效备课等培训,使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教育的本来面目必须不浮躁,不追风;结合师资、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决定发挥团队优势采用集体备课定“导学稿”这一有效备课方式。

万事开头难,导学稿的初稿我们商定为“师生共案”,我们本着不论什么形式的听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适用的原则进行设计。我们首先集体教研一单元、一课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然后有骨干教师进行设计整理,最后有教研组长审阅签字再印发给学生。然而通过实际试用,感觉备课各环节内容的设计没有做到充分的备学生,感觉整节课像用一个个问题牵着学生走,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意识,更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久而久之还可能让学生养成懒于思考的坏习惯,我们老师用起来也受束缚,很牵强。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 让学生在优美、轻松的境界中感知新知识,主动学会新知识,易学易识,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我们教师备课时“心中应该有学生,尊重差异、欣赏学生、以学定教。”从学生实际问题出发,依靠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导学稿各个环节的设计都应该依据学生实际,确实做到“以学生为本”。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又进行二次研讨;在师生共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导学稿。通过集体研讨我们确定“导学稿”设计的原则为在各个环节设计的引导下重点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者体现当堂训练、当堂达标。我们在研讨、修改完善中领悟到了导学稿的实用价值,达成了共同的意识与思想,我们决心大胆尝试改革我们的课堂。

以下是我对《将相和》一课导学稿的设计:

一、预习·达标学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二、将相和

三、预习学案

1、认真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查一查字典或词典进行解决,再准确流利的多朗读几遍课文。(不动笔不读书,不思考不读书。)

2、课前搜集(比一比,看谁是搜集资料的小能手。)

搜集有关战国时期及廉颇、蔺相如的资料。

(可将搜集的资料记录或粘贴在预习学案的反面)

3、通过预习还有哪些疑惑(学习贵有疑,有疑则进步!)

四、达标检测

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2、说一说,课文讲述了哪三个小故事?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第一自然段与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本篇课文中主要透过人物的( )、( )和( )的描写突出了蔺相如和廉颇都是( )、( )的人。

五、自我反思:

本学案设计好后交给教研组长审阅,教研组长签字同意后再印发给学生,本学案是提前三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方法及目标,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学生学有目标,干有方向,有效地进行自主预习,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学习课好了铺垫,也为以后做好系统复习打好了基础。学生自主进行新课文的预习后再把学案交到老师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预习的收获、提出的疑惑进行问题整合、教学方法运用、重难点的突破等各个环节的设计,问题的整合,重难点的突破及解决方法都直接详细记录在课本上。经过老师的精心备课,在共同学习这一课之前再把学案发给学生。上课时首先根据学案对学生的预习字、词、句、主要内容进行检查后,然后通过品读课文解决学生的疑惑。课文学完后,当堂进行达标训练,达到堂堂清的目标。

转眼间我们的“导学稿”实验已经进行一学期了,可以说,本次实验不管在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我们都进行了很大的投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必有回报。通过一学期的实验,“导学稿”经过我们一次次的研讨与修改逐步完善,真正做到了有效、实用。改变了教师照抄教参,应付检查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现象;运用“导学稿”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初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反思中提高,在总结中拓展的能力;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优化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老师的业务水平。

上一篇:颜氏家训译文范文 下一篇:成功学演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