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儿童的诗范文

时间:2023-10-23 12:09:06

描写儿童的诗

描写儿童的诗篇1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儿童的字句俯拾皆是,每每读来,总让人忍俊不禁。可见,人们对无忧无虑、轻松惬意的童年时光的向往之情,从古至今都是相同的。

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以写爱国诗词为专长,但他那首著名的《清平乐・村居》属于农村田园风格,其中描写儿童的词句,寥寥数笔,童真便跃然纸上:“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大儿”和“中儿”都在忙活着,小儿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刚采下的莲蓬。读罢这句,一个顽皮淘气的孩童形象,就会浮现在你脑中。

童趣诗写得最为有名的,当属南宋诗人杨万里。他多以儿童日常生活的瞬间为切入点,描绘出一幅幅浸润着童趣美的画面。“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首诗,真是一幅活泼明朗、意趣天然的水墨画。“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午睡之后,窗前的孩子们在柳树下嬉闹玩乐,让生活多了一份乐趣和生机。“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冬天,调皮的顽童将一块冰穿上彩线,当锣敲打,声音清越嘹亮,于是顽童越发用力,忽然冰块被敲碎,散落在地。这份稚气的乐趣和余景的玩味,让我们忘记了背景中冬季的严寒和冰冷。

刘克庄的诗作《鸟石山》,也是描写儿童的:“儿童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尽有踪。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孩子们的狂劲儿、野劲儿、疯劲儿,在这首诗里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诗人范成大在组诗《田园杂兴》中写道:“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诗人把儿童向往明媚春光的欢乐情态写得活灵活现。

儿时,许多人都做过偷瓜摸枣的事儿,按常理,大多数孩子都会挨大人的责骂,可是在白居易眼中,偷莲的孩子却是这样的:“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全诗没有批评和责怪,只有温馨的描绘,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小娃儿,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偷采白莲,回来时却不知隐藏自己踪迹,在浮萍中留下一道船经过的痕迹。这真是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

描写儿童的诗篇2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碎地声。” 杨万里的《稚子弄冰》一诗,是写寒冷的冬季,一顽皮孩童用彩线穿住一块冰,提起当锣来敲,起初声音清亮,孩子越敲越得意,稍不留意冰块被敲落,碎了一地。让人仿佛回到了童年的冬天,玩冰常玩得热火朝天。

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童趣诗较多,将儿童的生活淋漓尽致地再现,像一幅幅丰润有趣的画面。“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是《宿新市徐公店》一诗。诗中描绘了暮春的乡村,篱笆稀疏,小路幽深,花儿谢了,新叶初生,孩子们嬉戏着追逐黄色的蝴蝶,但偏偏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扑朔迷离,蝴蝶寻不到了,孩子们叹气逗趣,神态可爱。

古代孩子的乐趣并不比现代的孩子少,采莲蓬、放风筝、钓鱼、捕蝴蝶、捉知了等。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时我最爱读此诗,因这首诗像我童年的录像,午后是安静的,蝉鸣格外响亮,我常赤着脚丫,轻轻走近粗壮的老柳树,屏神静气,踮起脚尖儿,用手悄悄捂知了,知了扑扇着翅膀在我手中挣扎……

刘克庄的《鸟石山》诗里的儿童很调皮:“儿童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尽有踪。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小时,天真无邪的孩子都做过“坏事”,白居易有趣地描绘偷莲的孩子:“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活泼稚气的小娃,趁大人不注意,一溜烟儿跑去河里偷采莲,却不知隐藏踪迹,孩子可真有趣。

唐代韦庄笔下的很可爱,小女孩不到两岁吧,刚能听懂大人的话语,就像鹦鹉学舌一样学着说话,口齿尚不清楚,她会跟着别人喊父亲的名字,玩小车上瘾以至不肯睡觉。小女孩都爱漂亮,小衣服上因少绣一朵金花,夜里不停地哭闹。记录小孩的成长很耐人寻味。“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的《长干行》,写男孩骑着竹马,围绕井栏旋转奔跑,小姑娘则玩着刚从门前折回的青梅花枝,天真烂漫。“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是最真挚、最纯净的美好情感缩影。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写的小孩儿学钓鱼活灵活现,把自己藏在野草丛中,不让鱼儿看见,路人问他话,也不敢回应,怕惊动鱼儿不上钩。白描手法,浅显易懂,自然纯真,形神兼备,像一幅现实生活的剪影。

描写儿童的诗篇3

一、强调发挥想象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而儿童诗的特点就是富于想象,所以我在教学儿童诗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感悟诗歌。如《乡下孩子》中说道:“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让学生想象:你此刻正躺在妈妈怀里,妈妈会怎么做,你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假如你趴在爸爸背上又会做些什么?“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让学生想象怎样捉蝴蝶?会编个怎样的故事?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让学生想象小朋友捉了一只蝈蝈送给盲婆婆时会说些什么?“我”平时怎样给盲婆婆唱歌,为她消除寂寞带来欢乐的?蝈蝈欢快地叫着,盲婆婆听着听着,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象小溪流淌的清波,童年难忘的欢乐。教学《一株紫丁香》,让学生想象“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是怎样的动听,假如那时小朋友聚会在一起会唱些什么?“满树盛开小花”是怎样的美丽,假如那时小朋友围在老师身边微笑着说话,会说些什么?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

二、注重引导诵读

儿童诗的语言朴素明快,韵律优美,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有滋有味。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是体会儿童诗情感美的有效手段,能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与诗人同喜同悲。以《请你不要告诉她》教学为例,这首诗的第二句描写了小红花的美丽,其中的“红、亮、露珠”更显现了小红花的特点,当孩子们看到这么美丽的花儿时,多么惊喜,朗读时就应该用高兴的语气重读这几个字。除了惊喜外,孩子们还有一个迫切的愿望,就是摘下小红花,第三句中的“快去”体现了这一心理,因此朗读时速度要快些,充分体现孩子们的这种心情。诗的第四句是这首诗的中心所在,孩子们从田野里摘花是为了送给老师,表现了对老师的热爱、关心,但又怕让老师知道,这种复杂的心情体现在“轻轻地、悄悄地”这些词语中,在朗读时,声音要轻缓,充满爱意,慢慢体会孩子们比金子还珍贵的纯真情感。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过程中,我运用多种形式让孩子们练习朗读、背诵,加深了孩子们的心灵体会,使童心与诗情迸出火花,达到交流,形成共鸣,从而体会全诗的情感美。

三、仔细揣摩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的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诗人对意象的选取和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儿童诗抓住意象,反复揣摩是体会诗的关键所在。如林良的《蘑菇》:“蘑菇是/寂寞的小亭子/只有雨天/青蛙才来躲雨/晴天青蛙走了/亭子里冷冷清清。”寂寞的蘑菇喜欢雨天的到来,只有雨天才会有朋友来临,亭子里会出现短暂的朋友来时的热闹,描写的是个孤独的孩子,非常渴望朋友的到来。联想到现在的社会,也可以说是表达了现代人的一种精神状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童心对于孤独的小亭子寄予的一种关爱之情。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的刻画,经过我们反复的解读,出人意料地产生了一种情感的感染力。如何把意象进行一种合理的解读,对诗中的一种意味就能了解了。有的诗中描绘得十分简单,但是蕴含的意味令人反复揣摩,需要从多种角度去解读,非常细心地品味。再如林良的《烟斗》:“烟草的气味/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爷爷叼着烟斗/笑眯眯的/走进来了。”这首诗作者并不直接去写烟斗,而是类似于电影推镜头似地去写,使孩子感受到爷爷逐渐出现在眼前。未见其人,先闻其味。有烟味就有爷爷,有烟味就有爷爷的出现,充分表达孩子对爷爷的熟悉,以及和爷爷深刻的情感。烟斗就是爷爷形象的代表,一个慈爱的爷爷的代言。从诗的描写中感受到浓浓的祖孙情。这是种很高明的写作手法。这首诗是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

四、反复体会情味

在儿童诗创作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学习、欣赏名家精典作品,充分体验、感受其中的美妙,其中的情趣。当孩子们的心湖荡起一个又一个涟漪,也就达到了一次又一次激起创造的欲望。如滕毓旭的儿歌《梦》:“花儿的梦,是红的/小树的梦,是绿的/露珠的梦,是圆的/娃娃的梦,是甜的。”让学生反复地朗读《梦》,充分地讨论梦,细细地品味:花儿红色的梦,小树绿色的梦,露珠滚圆的梦,娃娃蜜甜的梦。又如廖弟华的《下蛋》:“一个娃娃树下玩/脱下衣衫挂树干/一只懒鸟飞过来/飞进衣兜当作窝/娃娃回家脱衣服/兜里滚出一个蛋。”多么有趣的儿童生活画面,一个贪玩调皮的小男孩和一只误把小孩的衣兜当作鸟窝的懒鸟组合得多么富有人情味,多么亲切,多么自然,多么和谐、融洽。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当发现、体会到其中的美妙情趣时,他们都会心地笑出声来。又如台湾著名儿童诗人林焕彰的《小猫》:“午睡时/风走过窗口/摇了几下风铃/――叮当地/就走了/我养了一只小猫/跳上床来/很惊奇地瞧着/窗外/那时/一片白云飘过/以为是一条鱼/它很快地/冲出去。”风铃一响引起小猫的注意,看见窗外飘过一片白云,当作飞过一条鱼,连忙冲了过去。小猫的举动是可笑的,但正是这种傻得可爱的傻劲儿,唤起了诗人创作的欲望,也唤起美感享受的有趣的细节。学生欣赏了以后,无不产生一种美的享受,创作的欲望。

描写儿童的诗篇4

通常作曲家们都会把他们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绪融入到音乐中,在音乐作品中,有描绘各种各样的情境,那在描绘童年时光的作品里最有名的当属舒曼的《童年情景》与德彪西的《儿童乐园》,让我们来看看是怎样描写出他们眼中欢乐的童年时光。

《童年情景》(KINDERSZENEN)是舒曼在几十首钢琴小品中挑选了13首,并每首都加上标题。这是一部很私人化的作品,这首钢琴套曲记录着舒曼最初与克拉拉相识时的生活片段,舒曼以兄长般的眼光对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的观察印象。套曲里到处都是克拉拉的影子,寄托了舒曼对克拉拉的思念之情,表现了一位诗人的梦幻和记忆中的童年,并把它寄给远方的克拉拉,提醒她不要把爱人遗忘。描绘了舒曼对已经失去的童年时代的无奈,抒发了他深刻缅怀童年的时代,却又留不住它的动人情怀。第1首《异国和异国人民》(Von Fremden Landern Und Menschen),描写孩子在听大人讲述异国的故事时那诧异好奇的神情。第2首《奇异的故事》(Kuriose Geschichte),描写天真的孩子正在兴味盎然地聆听一个古怪的传说并在孩子心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3首《捉迷藏》(Hasche-mann),描写在玩捉迷藏时孩子们你躲我藏、互相追逐的快乐心情。第4首《孩子的请求》(Bittendes Kind),描写孩子请求大人应允他们梦寐以求的玩具或美丽的衣服,一边撒娇一边等待回应。第5首《无比的幸福》(Gluckes Genug),描写孩子苦苦地请求得到了回应后幸福无比的心情,是上一乐曲的请求在这一曲得到了结果。第6首《重要事件》(Wichtige Begebenheit),描写当孩子装作大人的样子去做一件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事情。第7首《梦幻曲》(Traumerei),描绘一种朦胧中充满甜蜜的想象,进入甜美的幻想世界,回忆着童年的美好时光,勾画着未来的幸福生活。第8首《火炉旁》(Am Kamin),描写在幻想世界里,一幅温馨的家庭氛围的景象。第9首《竹马游戏》(Ritter Vom Steckenpferd),描写儿童时代骑木马的场面,栩栩如生地勾勒出孩子骑在木马上前后摇摆的动态。第10首《过分认真》(Fast zu Ernst),描写舒曼回想起克拉拉小时候整天淘气和傻笑,有时忽然躲进墙角故作深沉地扮出一副认真思索的样子。第11首《惊吓》(Furchtenmachen),描写舒曼回想起克拉拉听他讲鬼故事时很阴森、害怕的感觉。第12首《入睡》(Kind im Einschlummern),描写克拉拉听完鬼故事,受到惊吓后进入了甜美的梦乡。第13首《诗人的话》(Der Dichter Spricht)“诗人”是指舒曼自己,故事讲完了,他最后来总结这首组曲,在宁静、温馨的气氛中结束,意味深长,充满哲理性。

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是印象主义的创始人,也是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开创人物,他那独特的“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彪西是一位革命性的音乐家,他的音乐寻求一种更精巧、稀薄、飘逸的风格;旋律主题简短零碎;结合东方音乐,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对于钢琴色彩发掘是最了不起的创造大师,被人们称为“钢琴画家”。

《儿童园地》(CHILDREN'S CORNER)是德彪西欣赏穆索尔斯基的《幼儿园》组歌而为她女儿乔乔所写的,这部套曲由六首钢琴小品组成,是对女儿的生活及玩具所得到的印象,对于它们进行直接描绘。这部作品中参透这魔法,轻烟笼罩,模糊的轮廓,让周围的一切都变成童话世界,音乐完全用效果来俘虏听众。第1首《练习曲“博士”》(Doctor Gradus ad Parmassum),描写孩子在弹奏练习曲时不耐烦的情绪。德彪西将这首练习曲加上“博士”学位,暗喻他对这类枯燥、刻板练习曲的讽刺之意,并用讽刺性的手法来嘲弄这般枯燥无味的练习,表现出孩子勉强、无奈的情绪。第2首《金玻小象催眠曲》(Jimbo's Lullaly),描写德彪西的女儿乔乔抱着玩具小象(小象名为金波,是乔乔珍爱的一个用油毛毡制作的工艺精巧的玩具小象),嘴里哼着催眠曲,不知不觉地进入梦乡。第3首《洋娃娃的小夜曲》(Serenade for the Doll),描写孩子抱着洋娃娃唱着小夜曲的音乐形象。第4首《雪花飞舞》(The Snow is Dancing),描写雪花飞舞的景象,含蓄地表露出孩子的内心世界。第5首《小牧童》(The little Shepherd),描写牧童的形象,表现孩子的那种无忧无虑、单纯、稚气的思想。女儿乔乔曾幻想着在大自然中跟羊群为伴,快乐地游玩。第6首《木偶的步态舞》(Golliwogg's Cakewalk),描写一个滑稽的黑人木偶跳舞的情景。黑人木偶也是女儿乔乔玩具,乔乔喜欢和它玩耍,并模仿木偶那怪模怪样的动作。

两部作品都是描述童年时光的欢乐,但是他们的见解是截然不同的。《童年情景》并不是供孩子们演奏的小曲,则是为成年人所写。是舒曼回忆与克拉拉一起度过的美好童年,他们在一起玩游戏、一起听故事,从成年人的角度去回顾自己已经失去的童年时代。他体会儿童对待新奇事物与周围世界的认知和影响,是与成年人有所不同的。全曲取材于日常生活,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在表现内心的感受,各种各样的情感。《儿童乐园》则是为孩子所写的,为孩子所演奏的。德彪西是属于富有爱心的旁观者,是以父亲的宽容态度对待孩子的顽皮,他经常参与女儿乔乔的游戏,用自己的一颗童心置身于儿童的世界里,希望通过成人的眼睛观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去表现,但他所看到的与所体会的一切,毕竟还是从一个长者的、旁观者的角度出发。全曲的创作灵感大多都来源于女儿乔乔的玩具,是对她生活中一些特殊的时刻进行直接描绘。

描写儿童的诗篇5

2、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3、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4、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5、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6、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

描写儿童的诗篇6

关键词: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于2017年在全国投入使用,2019年秋季已经实现了全学段覆盖。根据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的相关要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大量增加了古诗词的编选,数量上达到112首之多,不仅远远超过原人教版,而且比课标要求的75首,还多出37首。除了数量上的增加,统编教材在古诗词选编及教学设计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导向,这些变化主要是教学栏目设计的完善、诗词主题突出儿童化倾向,新诗编选等三个方面,体现出小学古诗词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发展。

1栏目设计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采取了分层次、分学段的编选原则,依据学段和教学栏目,设计古诗词教学。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各学段的古诗词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小学低年级,1-2学段“诵读儿歌、儿童诗、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小学高年级,3-6学段,则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也规定了不同学段的传统文化教育目标,指出“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由此可以看出,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侧重于诵读、积累,对于刚刚接触诗词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诗歌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情感。高年级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诗词大意和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词的意境与音韵之美,提升对诗词的感悟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为初中段较为深入、系统的学习打下基础。据此,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112首古诗词分别编排在两个教学栏目中,一是作为课文出现,根据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设置简单的课后习题,帮助学生掌握诗词基本内容;二是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作为学习资料,意在使学生接触更多古诗词。小学阶段新增的古诗则均匀地分布于这两个教学栏目中。小学一二年级只编入一部分内容浅近、生动活泼的古诗,如《咏鹅》《画》《风》等,使低年级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近亲古诗,想象古诗中的画面,感受诗词之美。小学三到六年级则在助读系统和课后习题上做一些稍微复杂的设计,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学习古诗,了解与其相关的知识,比如“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说说哪些景物是静态的、哪些是动态的”“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诗词中“涉及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这些习题的设计分别从景物描写、情感表达、古代文化常识等角度出发,有助于高年级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词内容。

2诗词主题突出儿童化、形象化

除了分层分学段教学,统编教材古诗词选编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接受能力,突出诗歌题材的儿童化和形象性,贴近儿童心理和儿童生活。相较于原人教版教材,增加了儿童诗、谜语诗、咏物诗,更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熟悉古诗,优化了古诗词的教学适应性。教材编选诗词的儿童化倾向体现在:一是以儿童形象、儿童活动为题材的古诗,如《池上》《小儿垂钓》《村居》《所见》《稚子弄冰》等,这些古诗刻画了儿童的心理、动作、情态,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儿童形象活泼可爱、灵动有趣,与日常生活紧密贴合。二是符合儿童思维和认知特点的形象性较强的古诗词的增选。咏物诗和写景诗的选编,突出了古诗词的形象化和画面感,这些古诗语言清新明快,状物细腻逼真,易于小学生诵读和接受,有助于发展学生形象化思维,丰富儿童的想象力。比如,《咏鹅》《画鸡》《蝉》《墨梅》《雪梅》《竹石》等。最后,低学段编入的谜语诗也增加了语文教材的趣味性,比如《画》《风》,这两首诗是咏物诗,也可以看作是谜语诗,诗中并未直接出现“画”或“风”字,而是巧妙地通过自然风物的描绘,启发学生思考,猜测谜底,使古诗词学习更有乐趣。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编写应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相应,这是语文学习的前提条件,原人教版教材诗词选编就倾向于低学段古诗的形象化和儿童化,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完善了这一设计,使古诗编选的儿童化主题更为凸显。除了选用原人教版教材中已有的《咏鹅》《画鸡》《池上》等篇目,又发掘和新增了多首儿童诗、咏物诗,比如《稚子弄冰》《采莲曲》《蜂》等,这些古诗有益于学生亲近自然万物,了解传统文化,领略古典之美,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感悟力,使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及传统文化教学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

3选入了大量新诗

描写儿童的诗篇7

老师的声音变得朦朦胧胧

悄悄爬上眉尖额头和鼻孔

老师请原谅我眼皮越来越重

怎么样?这首儿童诗和你以前读到的大不一样吧?不仅内容有趣,形式更是好玩,像不像一个忍不住要打瞌睡的小朋友,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写这首诗的是台湾著名的儿童诗人陈木城先生,自从在童诗课上读过他那首优美的《叶子的眼睛》后,同学们都十分期待能跟陈老师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次学校举办“海峡两岸儿童诗研讨活动”,大家终于见到了陈老师,并且在与他的对话中学到了好多写儿童诗的心得与方法。

阳光一朵朵跳进屋子,大家和陈木城老师围坐在一起,他用特有的台湾腔和大家谈写诗。

三年级的谢禺首先问道:“陈伯伯,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写儿童诗的?”陈老师感慨道:“我没有你们这么幸福,很小的时候就有老师教你们写儿童诗。我们在小学的时候,读古人的诗,我很希望能写小朋友喜欢读的诗。慢慢写了两年后,我在学校得了一个奖。后来学校成立了一个诗社,我是社长。往台大发展后,我拿到了台大的文学奖励,我认识了很多爱写诗的大学朋友,跟他们以诗会友。再后来我发现,我们当年写诗的朋友,在各行各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学了写诗,你就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力。这点是可以跟大家共勉的。”

同学们听得入迷,五年级的钱佳宁接着问:“陈伯伯,您写儿童诗时,心里是不是很快乐呢?”

“把童诗写出来,是非常令人快乐的。当你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写出来,这就是创作。创作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你对一件事情有了新的发现,当别人欣赏你、肯定你,你会觉得这种感觉很棒,对不对?那你会很开心。”陈老师神采飞扬地说着,大家都沉浸在他传递的快乐中。

“您写诗的灵感从哪里来?”四年级的叶羽倩问出了大家的心声。

“从生活的经验里来是最好的。生活里到处都是诗。大家都觉得黄山比较漂亮,那是因为千百年来,画家把它画得漂亮,诗人把它描述得漂亮。但是咱们常州也很漂亮,对不对?你天天年年都在这里住,为什么不写关于常州的诗呢?常州的名气没有黄山大,你就可以把常州写得有名嘛!”

陈老师幽默的回答让大家都忍不住笑了,但仔细想想确实如此,诗句都藏在生活的点滴中呢!

“很多人都会说找不到写诗的灵感,请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哭过?”陈老师接着说。

“哭过,有一次期中考试考得不好,被妈妈打了屁股。”一个女生不好意思地说。

“这就可以写一首诗。被妈妈责备,就会伤害到你的自尊心。一个人在受伤害的时候,会难过,会哭。你失败了,与大人的期待不一致,这就可以写出很好的作品。因为这是发自你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诗句就会从你的心底流淌出来。我最难忘的一首诗叫《逃亡》,这首诗108行,我写一个小孩子在学校不快乐,在家里也不快乐,结果他逃亡。跑到海上去,来到一个孤岛上。我深刻地描写一个小孩子的不快乐。但是我可以肯定,每个小孩子都是快乐的时候比较多。所以当你们把自己的快乐和不快乐都写下来的时候,你会发现,那就是一首诗。”听了陈老师的话,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灵感是需要用心去体会和捕捉的,它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遥不可及。

“陈伯伯,您刚才说写了一首长108行的诗,那么儿童诗是写得越长越好吗?”四年级的胡文俊显然对这么长的诗感到不可思议。

“其实写诗不要长,有时候两三行也是一首好诗。尤其你们写儿童诗,三到五行就可以了。慢慢地,为了表达更感动的事情,你就可以写五到十行,这就很好了。我写儿童诗,有空的时候,就记下两三个字,等有时间再把它们整理出来。我有写不完的题材,但是只有有限的时间。我羡慕你们小学生有相对多的时间可以写诗,但是更建议你们写诗一定要真情流露,不要刻意去在乎诗的长度。”陈老师的建议让大家更加明确了创作儿童诗应该是自由的。

描写儿童的诗篇8

日本作家吉川幸次郎曾说过丰子恺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多才多艺,会画漫画、弹钢琴、写散文,而是因为它具有真正艺术家所具有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他的胸襟、他的言动笑貌全部是艺术的。无论是他的文章还是他的漫画都是对实际生活的感悟与提炼,有他自己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他没有临摹过中国古画,他的绘画艺术开辟了一个新境界,中国当代许多漫画家都受其影响,如叶浅予、华君武、廖冰兄等等。丰子恺艺术创造对当代中国艺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人能否成功,他的生活对他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丰子恺从小就有一颗艺术童心,从小就在父亲的私塾读《千家诗》《二十四孝》,这时他就很喜欢书中每页上端的插图,他觉得“大舜耕田图”远比“云淡风轻近午天”的文句有意思。他向染坊师傅要来颜料,溶在小盅里,用笔蘸了颜色给书上的图画着色。后来他又用纸印在书的图画上,先把图画描绘下来,再在纸上着色。

生活对于有些人来说是痛苦的,但其实真正的生活有它无穷的乐趣。生活中的一切对于丰子恺来说都是那么迷人,深深吸引着他,他从中得到了无限的乐趣,以至影响他的一生。从小他对花灯、放鞭炮、玩具、龙灯、迎会、戏法、戏文都有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不过丰子恺在其《视觉的粮食》一文中说,最有力地促发他的艺术研究的萌芽的,要算玩具和花灯了。

丰子恺认为:“美术是人生的‘乐园’,儿童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他的儿童时代最大的乐趣是玩具和花灯,还有印描书上的木版画,添色,他又偷来父亲的一本《芥子园人物画谱》描,第一张描的是柳柳州像。可见少年时的他在描《芥子园》时就已无意识地加入了童年生活的趣味,这是他艺术的“初步”。他曾推崇米勒的作品《初步》,借此自己也作画《初步》,但他删去了米勒原作左前方的父亲,而将母子拉近。寥寥几笔,就体现出幼儿的天真可爱,母亲的慈爱。大约十三岁他已把那本人物谱统统印全,并能配出各种间色来。

丰子恺的漫画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描写古诗句,第二时期描写儿童相,第三时期描写社会相,第四时期描写自然相。他自小喜欢读诗词,亦擅长作旧体诗词、诗话,他借鉴并发扬了中国古代的“书画同源”,但这时他的创作有些被动,他由“被动”创作进入“自由创作”是从描写儿童相开始的。他在和孩子们亲近中,了解了他们的心灵,他从儿童的真诚、自然、开了,看出了成人的虚伪、扭曲和苦闷。他热爱孩子们的天真无邪,极力赞美儿童,他认为儿童的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怀着一颗深切、宽广的同情心,画笔渐渐转向描绘社会相。在抗日战争中,丰子恺不断地逃亡,漫画多取材于那些稍纵即逝的生活片断,最大的特点是诗意盎然,耐人寻味。战争不仅使丰子恺的生活改变,思想受到冲击,也使他的画风由人物变为山水,由小幅变为大幅,由简笔变为繁笔,由单色变为彩色了。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丰子恺人生的转折点,在这个浓郁深厚的人文环境中,造就出后来在绘画、音乐、翻译、文艺评论,以及在金石、书法、装帧、建筑都有造诣的丰子恺绝非偶然。

二三十年代,是丰子恺生命历程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他登上了现代文学艺术的殿堂,成为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也是在这一时期,他心灵深处却承受了较多的苦闷和压力,追随弘一法师皈依了佛门,成了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他触类旁通,将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文学的等多种内涵,融会于他的随笔创作之中,形成了清空、幽深、飘逸超脱的艺术旨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丰子恺的佛学思想中,最有名的是他提出的“护心”说,在弘一法师的倡导下绘制了《护生画集》。他主张学佛的人,一要理解佛陀四大皆空之意,而摒除自私自利之心,二要体会佛陀和我一体广大慈悲之心,爱护群生。他曾多次说过:“护生就是护心,爱护心灵,劝诫残杀,可以涵养人心的仁爱,可以诱致世界的和平,故我们所爱护的,其实不是禽兽虫鱼本身﹝小节﹞,而是自己的心﹝大体﹞。换言之,救护禽兽虫鱼是手段,倡导和平实目的。”

丰子恺是佛教徒,又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对宗教的态度是艺术性的,他对艺术的关照却是宗教性的。他说:“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接近。二层楼的扶梯的最后就是三层楼,所以弘一法师由艺术升到宗教,是必然的。艺术家看见花笑,听见鸟语,举杯邀月,开门迎白云,能把自然当做人看,能把无情化为有情,这便是‘无我一体’的境界。更近一步,便是‘万法从心,诸相非相’的佛教真谛了”。

上一篇:你好夏天范文 下一篇:名言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