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天的诗词范文

时间:2023-02-22 15:51:27

描写冬天的诗词

描写冬天的诗词范文第1篇

那时,我并不知道读诗的妙处在哪儿,只记得,有一次读诗的时候,窗外满天飞雪,一朵朵美丽的雪精灵在空中飞舞,北风也呼呼的吹着,让人感到心惊肉跳。这些声音和爸爸吟诵着的抒缓的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个冬天,因为《江雪》这首诗是我背会的第一首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问爸爸,蓑笠是什么,爸爸说“蓑笠”是一种古代的挡雨之物,和我们的雨衣差不多。哦,我明白了。

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的描写冬天的诗,“绿蚁新配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名《问刘十九》,是唐代白居易写的诗。本来我并不理解它意思,爸爸给我讲了讲,我才知道了它的意思:新酿的米酒,色味香浓,小小的红泥炉,烧的十分红,天快黑了,大雪要来了,能否共饮上一杯?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两句诗的意思我到懂,我也挺喜欢梅花的,她那种不屈不挠,坚韧不拔,迎霜斗雪的精神让我感动,让我知道了我们也该有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病。当我又读到“泽国龙蛇冻不伸中,南山瘦柏消残翠”,知道它表达了冬天的寒冷程度。

我读了许多古诗,这也让我渐渐地读出了诗人的情感,意思,甚至会读出诗人的身世与遭遇。

描写冬天的诗词范文第2篇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诗中描写雪的诗更是多的数不胜数。细读这些诗,你会发现它们不仅描写的手法不同,而且抒发的情感也各有不同。在描写上,有的作者对雪的状态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写;有的作者通过比较的手法使雪更加形象化,有的作者则将自己的情感直接寄托与雪之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描写雪的诗词,共同体会这博大精深的雪文化。

(一)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王安石)

赏读:这三句诗是写雪的精品诗句,它们都巧妙地运用了雪与梅花在颜色、季节以及她们给人以春天来临的希望上,进行了相互村托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雪的形态,读来美丽的雪景如在眼前。我们也可以借鉴作者的手法,把自然界中很多相关的事物,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把事物写具体逼真。

(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赏读:这两句诗巧妙的运用联想的手法来写雪景。雪与春天,这是我们对诸多写雪的诗句最熟悉的。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饱满的热情和乐观的人生观。作者利用诗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画卷,提示我们联想春天的美丽,正是文学作品对人思想的启迪。

(三)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元稹)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赏读:这两句诗写雪时都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结合起来。这两句诗的前半部分,描写的是典型的北方雪天的情景,是典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足不出户的恶劣天气。但是,诗句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自然景色抒发的情感,却是积极向上的,作者通过“千株玉、万朵云、琼枝”,把北国的冬天变得温情脉脉,不再因雪而凌厉肃杀。作者把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表达的具体贴切。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必须与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结合起来,才能真切感人。

(四)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赏读:这两句诗写作上也有共同的特点,作者都运用雪去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这是典型的借景生情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是借助对自然景色渲染,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五)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赏读:这两句都是李白写雪诗中的名句。李白直接描写大片雪花的诗句,我们可以直接引用来描写雪。我们要学习诗人通过细致观察、进行形象刻画的创作品质。

(六)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

赏读:这两句诗比较独特。这是作者经过大胆的想象,把雪写成是天上一场激战而飘下的龙鳞,赋予雪以侠客的性格。在环境氛围和心理感觉与之相适应时,可引用这比较独特诗句。

(七)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

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沈佩)

描写冬天的诗词范文第3篇

冬天是漫长的,每个时间段的冬天给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二十四节气中,立冬是冬天的开始。“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被称为“诗仙”的李白,曾写过《立冬》这首诗,字里行间,“小资情调”极为鲜明地显露了出来。立冬之夜,笔墨结冻,也懒得写诗了,于火炉旁,边取暖边温酒驱寒,醉眼蒙中,竟将月光当作了满地雪花。立冬了,这时万物收藏,纷纷规避寒冷,不过,“诗仙”李白,烈酒入肚,丝毫不减挥洒自如的诗歌情调,是不是还在美酒当中,酝酿着三百篇的诗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冬》是写立冬之后不久的江南的:“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我尤爱这首古诗,诗人白居易拿起温暖的笔,道出了冬不只是冷漠和萧瑟,还有美好和生机、安然和恬适,让人在路的尽头有了希望和向往。诗人借景抒感,给人心灵的碰撞和启迪。《早冬》里说,早冬天气虽已冷寒,但仍像春天一样可爱美好,“似春华”三个字,鲜活地赞美了冬天的美景和对冬天的爱意,让人在无尽的遐思中生出暖意来。

冬至是冬天的一个重要节气,它意味着冬天已过去了一半。“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的《小至》让人眼前一亮,不失美好的憧憬。作者写的是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孕育着春天的美好景象。在作者的笔下,冬至是孕育新春的开始,既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情趣,又让人浮想联翩。

冬天最冷的节气是大寒,也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这个最冷的节气在古人笔下也别有一番情趣。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大寒出江陵西门》中写道:“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大寒时节的早上,陆大诗人骑着一匹瘦马出城,虽然太阳无光,风大温低,城外一片苍茫萧条的严冬景象,连动物都很少见,且这时候年关将近,他又身处异乡,但他却没有感到悲凉,心中反而涌起一股山川依旧、悠然陶醉的豪情,这是一种何等境界的人生旷达啊!宋代诗人文同,虽然名气不怎么大,却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和仲蒙夜坐》:“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寒夜漫漫,外面冷风呼啸,屋内寂静凄清。睡不着的时候才知道是茶水的作用,大寒节气,应该喝酒啊!屋里寒冷,砚里的墨都结了冰,灯花堆积了很多也不管它。衣袍虽又破又薄,但只要有书读就行了。这是一幅让人钦佩的寒夜苦读、舍我其谁的画卷,诗人那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精气神让人掩卷难忘!

提起冬天,人们最想念的是雪,因此雪也成了冬天的代名词。古诗词中描写冬日雪景的非常多,也都很有特色。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可谓是一个冷寒的画面,但冬天虽至,却不凄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作,结构至为精巧。虽写江雪,但不直接入题,直到结尾才豁然开朗,“寒江雪”三个字生生地冒出来,让人回味悠远,很是吸引人。它乍看是一目了然的山水画,没有行人和飞鸟,只有一位披蓑戴笠的老翁孤舟垂钓。诗人借此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写出了人生的荒寒静寂。《江雪》画面十分幽冷,意境却十分空旷明净。诗人柳宗元身处逆境,执着而不孤独,坚定而不妥协,孤愤而又向上,宁静而又超脱,这便是冬天里驱走寒意的一篝火。“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唐代祖咏的名作《终南望馀雪》,是一首典型的咏雪诗。这首诗是说,终南山北岭景色秀丽,积雪像是浮在云端。初晴的阳光明亮地照在树梢上,可是长安城今夜会更冷了吧?此诗紧扣主题,咏物寄情。清新明朗,朴实俏丽。“阴”“秀”“浮”“明”“霁”几个字,把这首诗给写活了,将冬日雪景明亮亮地呈现出来,真是一首千古佳作。诗一开始先铺写终南山明亮的颜色,末句却笔锋陡转,裹着浓重的诗意和美感,真实地表达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更能温暖人心和打动人。

提起冬天,还有一种花是绕不过去的,大家也都能猜到,那就是梅花。古诗词当中,赞美梅花的作品甚多,北宋王安石的《梅花》极具代表性。“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笔下,楚楚可人的梅花,不媚俗,不自卑,散发着幽香,在冬天里凌寒开放。这首梅花诗,不加雕饰,语句十分朴素自然,虽简短,却很有味道,让人在清新的文字里,分享到梅花的清香和高洁。写梅花给人深刻记忆的,还有南宋词人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一树报春的红梅缀满琼枝,半开香脸,娇态柔美,宛如美人出浴,新妆初罢,婀娜多姿。李清照的《渔家傲》,温婉地表达了对梅花的欣赏和喜爱,写得真是令人心醉。

漫长的冬天,人们心中也有很多期待,也许正是这些期待,让人们看到了春天,也感受到了冬天里的温暖。有人冬天里期待饮酒,你看白居易是多么悠然:“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在小火炉上烫上一壶小酒,和朋友尽情对饮。尽管窗外寒风呼啸,但在这狭小的房间中,始终有一股炙人的热情温暖着你的心胸。那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境界呀!有人冬天里期待归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在雪花飘舞的阴沉黄昏,当思念已久的远人裹着一身雪花踏进房门时,等待他的还有房中那份浑厚的温暖哪!

描写冬天的诗词范文第4篇

品读诗歌  徜徉花海

——宝平路小学"寻找诗歌中的花儿"主题阅读实践活动方案

万树失春色,

枝头更无花。

春花何处觅?

诗中去淘沙。

——《冬日寻花》

亲爱的同学们,寒冷的冬天到来了,繁花落尽,树木凋零,美丽的宝小校园也失却了春的绚烂、夏的浓荫、秋的斑斓,虽然没有了绿的魅力,但却更容易让我们沉下心来静静地阅读,去品味书籍中的绿色、寻找诗歌中的花儿。为此,我们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寻找诗歌中的花儿"主题阅读实践活动。

一、活动主题:"寻找诗歌中的花儿"

三、参加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分为:主题阅读、摘抄收集诗歌、诗歌朗诵会和读书卡、书签、手抄报等的展览四部分内容,分四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寂静冬夜好读书"——"花"主题阅读活动

内容:阅读描写花的诗歌,品味诗歌的韵味,搜寻诗歌中那些美丽的花儿。

方法:你可以找一本《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诗歌汇编来阅读寻找,也可以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去阅读寻找,你还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阅读寻找……

在这个寒冷的冬夜里,不管你身处暖气房中,还是围坐在火炉旁,当你手捧一本书,静静地阅读、细细地品味,莲花会在你的心中悄悄绽放,你的人生将会因阅读而精彩!

第二阶段:"自古好花诗中来"——收集描写"花"的诗歌

内容:收集描写花的诗歌

方法: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一定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在你阅读的过程中,把你寻找到的描写花的诗歌收集起来,记录在你的读书笔记里。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比一比,看谁收集到的诗歌最多。

在中国文学典籍当中,描写花的诗歌比比皆是,《诗经·周南·桃夭》中说:"逃之夭夭,灼灼其华。"陶渊明更有"秋菊有佳色,不同桃李枝"等《咏菊诗》五首,而我们同学最为熟悉的莫过于宋朝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和元朝王冕的《墨梅》了。除过这些古诗之外,在现代诗歌中也有好多,最为著名的当属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早已经着急了,也想把自己收集的诗歌展示给大家?好,老师等着你。

第三阶段:"熟读花诗三百首"——"花"诗歌朗诵会

内容:以"花"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方法:各班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以"花"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同时,要通过诗歌朗诵会来激发同学们阅读诗歌、摘抄诗歌、吟诵诗歌的热情。

同学们,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贵在吟诵,我们只有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才会体会到王安石的《梅花》和王冕的《墨梅》其实并非只是在写梅花,而和陆游同写《卜算子·咏梅》,但表达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精神。同学们,拿起你的书本,拿出你的摘抄本,面对那些优美的诗歌大声诵读吧!

第四阶段:"万花汇聚迎新春"——"花"的诗歌征集;读书卡、书签、手抄报等制作、展览

内容:1、以"花"为主题的诗歌读书卡、书签、手抄报制作;

2、以花的诗歌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可以是硬笔书法,也可以是毛笔书法。

3、征集描写花的诗歌;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3—6年级学生

参加办法:1、读书卡、书签、手抄报三项之中每位师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任选其中一项进行制作,每位师生最少有1件作品参加,多者不限。参赛者请在作品正面写清楚班级、姓名,教师只写姓名。

2、书法作品不限书体、尺寸,篆书、草书请附释文。书法作品师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自愿参加,数量不限。参赛者请在作品背面左下角写清自己的班级、姓名,教师只写姓名。

3、诗歌征集每个学生最少上交2首诗歌,多者不限。

金台区宝平路小学

主题阅读实践活动方案(二)

一、组织机构组 长:副组长:组 员:二、具体办法1、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为原则,以"语文课堂

一、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二、具体办法

1、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为原则,以"语文课 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校安排固定时间和班主任老师合理安排语文课 教学时间"为形式。

2、时间分配:早自习,语文课堂和阅览室室读书课及语文课前汇报、演讲。

2)4-6年可自读、齐读、背诵、书面积累。每个早自习至少读两篇文章。

3)阅读课,根据校本教材 上课,也可上主题阅读内容。

5)班级要成立主题阅读学习机构和学习小组,并设有专人负责每节语文课前演讲和读书汇报,每天每项安排一名学生。语文教学后可进行以文代文训练(主题阅读上的文章)。其中课前演讲三至六年级

学生要将演讲内容规范上交,班主任指派具体负责人收集,并将内容整理后挂在或放在班级显眼处,供同学们课后查阅、学习。

4、内容:

读《中华古诗文》、《主题阅读》、教育局推荐的课外读物、语文课本、阅览室图书 、学生自己的有益的课外读物和电视新闻内容。以《主题阅读》《中华古诗文》教育局推荐读物为主。

必读内容为

一年《主题阅读》、《推荐读物》、校本课程。

二年《主题阅读》、《推荐读物》、校本课程。

三年《主题阅读》、《推荐读物》、中华古诗词22首。

四年《主题阅读》、《推荐读物》、中华古诗词21首。

五年《主题阅读》、《推荐读物》、中华古诗词21首。

六年《主题阅读》、《推荐读物》、中华古诗词6首。

5、机制:主管领导要设计检查记录下发到分管领导手上,分管领导每天早上都要进行下班巡视,作好记录,反馈、复查,每周全体教师例会中做好总结。主管领导检查、掌握全校情况,分管领导负责检查分管年部情况。

并扣除班主任班级管理费用10元,以此类推。

2)课前演讲:最初的两周对做的不好和不明确的班级要做好指导;每周分管领导要对班级整理的课前演讲内容做好签字检查;听课或教学巡视时检测,发现不开展此项活动一次扣0.02分;发现学生准备不充分,或不能做到认真倾听和参与,每人每次扣0.02分;发现班级没有进行课前演讲一次扣0.2分。每周累计扣分达到1分,检查发现班级没有材料整理汇总直接扣1分,纳入考核,并扣除班主任班级管理费用10元,以此类推。

4)阅览室上课情况:全员参与,其中要求每次阅读课前班主任教师到阅览室选好书目,学生集体到阅览室阅读,同时记好读书笔记。可以摘抄好词佳句,也可以写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自己的感想等,可以在下课前10分安排学生汇报。

(2)阅读要保持安静和室内卫生 ,记好读书笔记。(隔行书写,每次读书笔记不得少于半页)

(3)不能损毁学校图书 ,损毁要按价赔偿。

6、分管领导:

刘丽负责全校,分管三年、六年;李晓梅负责一年、四年;李秀敏负责二年、五年,

7、活动验收:

1)开展古诗文、儿歌背诵比赛。

2)各班召开读书汇报会。

3)以年部为单位评出优秀个人和班级,纳入考核。

描写冬天的诗词范文第5篇

一、善选对象,抓住特点,注重形象美

写作文首先要做到“言之有物”。这里的“物”,就是写作的对象。写景的文章,就是善于选取一些“物”,来充实内容。朱自清的《春》中,选取了太阳、山、水、草、花、风、雨、人等对象来表现春天的美好景象。而大千世界中的山川大地、日月星辰、房屋村庄、街巷路桥……都是可选的对象,写作文就要根据文章需要确定选哪些对象及组合哪些对象。同时,还要抓住对象的特点,朱自清《春》中的草是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这是春天之草;而“大地上黄苍苍的野草,像喝饱了甜酒的醉汉,东倒西歪地摇晃着。”“或躺或趴,或在秋风下颤抖,抑或是直直定在黄土地上的可怜相。”则是秋天之草;而衰败桔萎,则是冬天之草。

二、多角度、多方式思维,注重意境美

1.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朱自清《春》中写春花的部分,除了正面写花的多、艳,还侧面通过写蜜蜂、蝴蝶来表现花的鲜美和芳香。这样通过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春景,多角度表现出了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之美。同样,如果我们写冬天的雪景,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思考:正面的写大雪纷飞,雪压枝头,整个世界银装素裹这样的景象,侧面的写孩子们在雪地里怎样的堆雪人、打雪仗等玩耍,这样突出雪给孩子们的乐趣,从而表现出雪景之美。

2.讲究合理顺序。讲究顺序即是我们说的“言之有序”。顺序可以是时间顺序也可以是空间顺序。时间,可以是一天内的时间,也可以一年四季的时间;空间,可以是从整体到局部,也可以是从上到下,还可以是从外到内等形式,这主要根据写作对象和写作需要确定。朱自清的《春》中写春花的部分,就运用了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表现,先写了树上的桃花、梨花、杏花,再写地上的野花。有了合理的顺序,写作起来思维也就清晰些,读者读起来感觉条理也就分明些。我们还可以想到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一段,就采取了“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顺序来写,这样,写景条理就清楚明了。

3.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我们置身一定的环境,就会听到、看到、嗅到、触到一些对象,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感觉器官全面的调动起来,加以对景物的立体表现,就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朱自清先生的《春》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就把春风写得神韵透彻:通过触觉写风的温柔,“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通过嗅觉写风中之香,“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4.动静结合。通过动景与静景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是写景作品常用的手法。朱自清的《春》中的春草图既有对景静态的描绘,又有对人们迎春的动态的描绘,这样动静的结合,使文章表现生动有趣,呈现美好的意境。由此我们也想到笔下的《沁园春・雪》中对雪景的动静结合描写,“千里冰封”“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是静态描写,“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是动态描写,这样动静相衬,就把雪景的静穆与飘舞再现了出来。

5.虚实相生。在朱自清《春》描写春花图一段中,既有对花的实景描写,又有对秋天挂果之景的想象虚写,虚实相生,情趣横生。同样,笔下的雪景,既有所望的北国壮丽雪景的描绘,又有想象的雪后初晴的红装素裹的展现,这样虚实相生,增添了作品的浪漫色彩,也增强了作品的意境。

三、巧用修辞,注重语言美

修辞可以使描述更具体形象,大大增强语句的表现力。朱自清的《春》中大量使用拟人、比喻等辞格,如描绘出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是美的,是活泼生动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这些语句优美而清新,读来流畅自然,极具美感。同时我们也可以想到《济南的冬天》中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就象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

四、引用诗句,注重内涵美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先生自然地引用了志南和尚的诗句,来表现出春风的轻柔。一篇作品,能合理地引用一些名人诗句,不仅能很好地表现对象,还能丰富作品的文学内涵,体现出作品的深度,也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我们历代的诗词中,有大量写景的名句名作,我们是能够加以运用的。例如,写春雨,就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写树,就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写月,就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

五、融情于景,注重情感美

写景,一定是从内心深处发出来的,要体现出自己心中的情感的。朱自清先生的《春》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作者的欣喜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由于感情的倾注,内在的诗情与外在的景物和谐地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画面也呈现了浓郁的情感色调。

当然,朱自清先生的《春》在写景艺术上还有很多值得揣摩和借鉴的地方。如果我们能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内涵美、情感美等几方面多作写景的思考,一定能写出高质量的作品。

描写冬天的诗词范文第6篇

描写童趣最著名的诗句当数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表现一起嬉戏、天真无邪的场景,让读者一下子联想到自己小时候过家家等游戏情景,也由此诞生了沿用千年的两个成语,即“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使人体会那种最真挚、最纯净的美好情感。

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以写爱国诗词最为专长,但他那首著名的《清平乐・村居》,却属于农村田园风格,其中描写儿童的词句,廖廖数字,童真便跃然纸上:“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大儿和二儿,都在忙活着,小儿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刚采下的莲蓬。读罢这句,一个顽皮淘气的孩童,就会浮现脑中。

童趣诗写得最为著名的,当属南宋诗人杨万里了。他多以儿童日常生活的瞬间为切入点,描绘出一幅幅浸润着童趣美的画面。“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首诗,真是一幅活泼明朗、意趣天然的水墨画。“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午睡之后,窗前的孩子们在柳树下嬉闹玩乐,让生活多了一份乐趣和生机。“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碎地声。”冬天,调皮的顽童将一块冰穿上彩线,当锣敲打,声音清越嘹亮,于是顽童越发用力,忽然冰块被敲碎,散落在地。这份稚气的乐趣和余景的玩味,让我们忘记了背景中冬季的严寒和冰冷。

刘克庄的诗作《鸟石山》,也是描写儿童的:“儿童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尽有踪。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孩子们的狂劲儿、野劲儿、疯劲儿,在这首诗里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诗人范成大在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写道:“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诗人把儿童向往明媚春光的欢跃情态写得活灵活现。

儿时,都做过偷瓜摸枣的事儿,按常理,大多数孩子都会挨大人的责骂,可是在白居易眼中,偷莲的孩子却是这样的:“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全诗没有批评和责怪,只有温馨的描绘,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小娃,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偷采白莲,回来时却不知隐藏自己的踪迹,浮萍中竟有一条道在船尾闪现。这真是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

乡村儿童在玩耍之余还要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最普遍的是放牛,牧童在很多诗歌中都有描述。例如杜牧的《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陆游的《初冬》“犁满野及冬耕,时听儿童叱犊声”;黄庭坚的《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等等都是。除了放牛还有其他劳动场景,例如杨万里的《梅熟小雨》“留许枝间慰愁恨,儿童抵死打黄梅”;杨万里的《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陆游的《野步》“妇女窥篱看,儿童拾穗歌”;陆游“如今老病茅檐底,卧听儿童吓雀声”;梅尧臣“鹅鸭出栏去,儿童临水驱”;更有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描写冬天的诗词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古诗词 想象力 情境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37-01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在人教版的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所以语文教师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今的小学生学习古诗词存在如下几方面障碍:一、古诗的语言属古汉语范畴,与现代汉语相比,有它特殊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句子形式,小学生初步接触古诗,理解较为困难。二、小学生阅历浅,直接表象不足,间接表象的积累也不足,难以想象诗的意境,形成意象。三、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离不开当时当地的情况。由于时代的变迁,让小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就有困难。如何教好小学语文古诗词,我总结出了几点经验:

一、展开联想,培养想象力。

在教学古诗时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例如,教学小学语文第二册中《所见》作者是袁牧,内容为:“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想象的翅膀首先要带我们到茂密的森林了,可以让学生骑在桌子上,想象自己就是那位小牧童,手里拿着短笛在吹,忽然耳边传来一阵“知了,知了”的声音,抬头望去,看见知了在枝头高唱。于是马上停止笛声,跳下“牛”背,轻轻地走到“大树”下。可以想象墙壁上有只蝉在鸣叫,所以停止笛声。此时也可以让学生大胆想象,小牧童心里在想些什么?在古诗教学中,要利用想象进入角色,才能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促进学生学得深,学得亲,学得活,学得实。

二创设意境,渲染氛围。

精心设计,优化情境,首先要看古诗显示的基调是什么,是高昂的,还是低沉的;是欢快的,还是悲哀的;是宁静的,还是喧闹的。然后选择合适的手段:如欢快的,喧闹的就可以运用表演,体会情境;而那种高昂的、激奋的、或者低沉的,悲伤的,都不宜通过学生自己表演去创设,因为这些情感的基调都比较严肃,庄重,是儿童生活的经验中没有经历过的,情感没有体验过的。因此表现这些情感的古诗宜用音乐、图画,而不宜用剪贴画、简笔画。比如,在学习《春晓》这一课时,可以请同学做诗人上台表演,然后描述:在美丽的春天(指图),你(诗人)可见到那许多美丽的花儿,当夜晚来临诗人累了,就伏案而睡(此时同学作伏案而睡状),睡着睡着,你朦朦胧胧听到(注意听,头稍抬起)外面刮风了,呼呼的,一会儿春雨沙沙地下起来,听着听着,你又睡着了。不知外面什么时候了,你听到小鸟的叫声,放录音机(鸟鸣),(坐起)睁开眼睛一看,呵,天亮了,天晴了,小鸟欢快地叫起来了,你这位诗人心里高兴啦,哼出了两句诗:(学生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时,从昨夜的风雨声,又看到一场风雨后,花儿被打落的另一番景象。诗人又想到什么?又说出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样一个一个连续的情诗,使学生情感活动参与认识活动,有效地提高古诗教学效率,全面完成古诗教学任务。

三趣味训练,培养诗兴。

学习古诗文,还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各一句。如描写春天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描写夏天的“连雨不知春去,一觉方觉夏深。”;描写秋天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写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或是要求学生在诗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这样,便将对于小学生来说略显枯燥的古诗词生动化,引起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小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训练具有可行性,一般而言,小学生年龄小,思想单纯,没有任何杂念,记忆力好,小时候一旦学会,终生都不会忘记。更重要的是,文化熏陶、道德修养自然渗透在古诗文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古诗文经典诵读无疑是一种极好的素质教育。多种多样的背诵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背诵,如我们可以采用表演背,据义背,据时背,创设情境背等等。

描写冬天的诗词范文第8篇

一、合理安排学习内容

1.由易到难

从一些内容浅易,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古诗入手,指导学生诵读。例如,《小儿垂钓》《池上》等,这些诗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且活泼有趣,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学习古诗并不是很难,还很有意思,从而避免产生学习古诗的畏难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再由易到难。

2.以点带面

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点”,辐射与之相关的语言材料,形成学习的“面”。以作者为“点”,当教材中出现某个诗人的作品时,要引导学生以这个诗人为专题,收集他所写的诗词,或者由教师收集推荐给学生。如学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就推荐《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经过整理对比就会发现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属于豪放派。如此这样,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诗中有画,李清照的婉约含蓄……学生自会了然于胸。这样,学生在大量诗句的体验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以题材为“点”,对于学生学习的古诗,教师可引导学生与其他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古诗联系起来诵读。以时间为“点”,是根据古诗词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它能让学生结合所处的季节特点,更好地理解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从而达到增强学习兴趣的效果。例如,春天里可以推荐《早春》《春江花月夜》……,夏天就推荐《夏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秋天推荐《秋浦歌》《秋思》……,冬天就推荐《冬景》《江雪》……。学生们赏析背诵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寂静的冬,更能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古诗词学有帮助,学无定法,但贵在有法。教学诗词时,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以求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灵活学习诗词,有效积累运用。

1.熟读成诵法

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首先是指导学生反复地读,读出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诗画结合法

有的教材中配有插图,就可以利用这一资源进行诗画对照。如教学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教师问:贾岛风尘仆仆地来寻找隐者,在松树下遇到了隐者的童子,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发挥想象,把贾岛的语言神态以及由“满怀希望――失望――燃起一线希望――彻底失望”的心理描述得生动传神,这样的诗画对照必然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句,体会意境,从而培养鉴赏能力。还有些诗词没有插图,却能给人以诗中有画的感觉。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根据理解,发挥想象,把诗词所蕴含的图景用画笔表现出来,学生定会异常兴奋,异常投入。

3.体裁互换法

诗词语言精练,一个故事或一幅画就凝聚在这几十个字中,可谓字字珠玑。因此翻译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简单的翻译是枯燥的,学生也很难进入意境,所以不妨对古诗词进行体裁的改变,让学生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把诗词所描写的内容再现成现代版的故事或写景的美文,再对照原诗词进行对照品读。学生也就能突破看似狭窄的语言空间,得到另一番美的享受、美的熏陶。这学期我让学生将所学的《寻隐者不遇》改写成故事,好多学生将故事写得引人入胜,就连平时作文不怎么样的学生也写得绘声绘色。

4.名句吸引法

名句是诗词的亮点。往往在教学一首诗词时,若问学生最欣赏哪句诗,他们往往能答出名句来。于是我们就可以由名句入手,从而拉动学生对全诗的欣赏感悟。

以上种种,都是为了引领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美、音韵美、情趣美、意境美,从而促进学生在美的熏陶感染中获得知识上的丰富和精神上的成长。

三、有效督查,激励促进

为了促进学生的诗词积累,教师要通过考查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外力,否则,积累容易流于形式,达不到效果。

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摘抄,对学生的积累态度有一个主观评价,我通常采用星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背诵考查主要由小组长把关,每背诵一首诗得一颗星。当星星累计到一定程度,就定级为“诗人”“诗圣”“诗仙”。为此,我设计一张评价表,记录学生得星的情况。记录、评估的工作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组长负责,教师监督、指导。

坡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积累古诗词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培养审美情趣。只要我们教师注重对学生积累内容的选择,注重方法的引导,有效督查激励,必能使学生逐步把握积累的方向,逐步做到厚积而薄发,提高语文素养。

描写冬天的诗词范文第9篇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绘画;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47-01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对诗歌意涵的引领,要么让学生将诗词的意思一抄了事,要么直接让学生背诵,导致诗词教学只求能背而不求解,妨碍了学生对诗词的解读。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借助动手绘画这一途径,让学生在涂鸦的同时,将诗情和画意融为一体,由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

一、借道绘画,领悟诗歌意涵

小学教材中,一些耳熟能详的诗歌不但通俗易懂,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意涵。教师可借助有效的绘画途径,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带领学生领悟其中的深意。

比如,人教版教材中《草》这首诗歌,诗人紧紧抓住草原中的野草,对其顽强的生命力给予真诚的赞美。虽然内容直白浅显,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其中丰富的情感意涵,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为此,我让学生借助绘画来体会这首古诗中的野草精神。我先让学生观察野外的小草,然后根据观察和理解,拿出画笔进行描画。学生画出了一片嫩绿的、生机盎然的草地,并指出这是春天的小草。我追问:“夏天的草是什么样的?秋天呢?冬天呢?”学生画出了夏天草的茂盛与深绿,秋天草的黄绿相间,冬天草的一片枯黄。我让学生用古诗中的句子来表示自己的画,这样学生便深刻理解了“一岁一枯荣”的含义,并体会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二、借道绘画,扩展丰富想象

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绘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诗歌意象融合在直观形象的图画中,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乡村四月》一诗时,我先让学生诵读古诗,之后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从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开始想象,然后说说自己想要画什么。有学生说,想要画一片绿色的大草原,那里有蒙蒙细雨,淡淡烟雾,还有茂密的树林;有学生说,想要画一片生机勃勃的稻田;有学生说,想要画出飞翔的杜鹃鸟,飞得累了就站在枝头啼叫。此时,我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是什么样的颜色?”学生展开想象,这里的山是绿色的,草是绿色的,山坡上的树木是绿色的,田地里的禾苗是绿色的,江南的水也是绿色的……在这样的想象空间里,每一个学生都借助绘画,将诗歌中的美景诠释了出来,不仅理解了诗歌的丰富内涵,而且在绘画中提高了审美能力,扩展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三、借道绘画,突破诗歌难点

在古诗词教学中,由于年代久远的缘故,学生理解诗词中的句子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难点,就需要借助绘画设置相应的阶梯,带领学生自主探究、自由体会,逐步领悟诗歌中丰富的情感。

比如,在人教版课文《渔歌子》中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词人闲适的心情。@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所在。为此,我先让学生根据词的前两句内容,画出景物。学生画出了一座山,山前有几只展翅飞翔的白鹭,山脚下,河水边,桃花正在盛放着,娇艳的花瓣落在水中,流向了远方;河水清澈见底,鱼儿正在水里游来游去。这是远处的景物。那么,在近处有什么呢?学生继续画了江边垂钓的老翁。他身上披着绿色的蓑衣,头上还戴着斗笠,小雨轻轻地落下来,他却浑然不觉,仍然在专注地钓鱼。根据学生画出来的这幅图画,我让他们思考:“为什么要画出白鹭呢?白鹭代表了什么?”学生这才领悟到,白鹭是自由闲适的象征。它们自由自在地飞翔,正如垂钓的老翁一样,乐而忘归,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深情。由此,学生借助绘画,对词中蕴含的情感内涵有了直观的感受和体验,从而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借道绘画,品析诗歌修辞

小学教材选用的诗词不但词句优美,而且运用了巧妙的修辞手法。学生借助绘画,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匠心独运,从而汲取丰富的文学养料,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望洞庭》一诗时,我让学生根据平时对生活的观察,画出远山和湖水,还有悬挂在高空的月亮。学生勾勒出诗中的景物之后,再根据诗歌的描写,涂上颜色。他们涂上了蓝色的画面,淡黄的月色,并涂出了绿色的洞庭山。但在诗中有一句“镜未磨”,该如何画出来呢?学生仔细思考后,发现当湖上没有风的时候,湖面就会宛如没有磨过的铜镜一般,与天上的月色交相应和。由此,学生借助绘画,品味到了诗人借助巧妙的比喻,将平静的湖面比作了一面铜镜,形容波澜不惊的湖水与秋月交相应和的美景。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借助绘画这条路径,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涵,而且能够使学生深入其中,把握修辞,发展想象力。

描写冬天的诗词范文第10篇

特点。本文将以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香菱学诗》为例,来分析香菱所写的

三首诗歌对情节发展和人物描写的意义。

【关键词】香菱学诗情节发展人物描写

《香菱学诗》《群英会蒋干中计》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共同属于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一第一学期语文

教材中的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就是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学习。我国古典小说在写人方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特

点就是通过人物外在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这可以说是这三篇节选小说的在写

人方面体现出的共性。但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三国演义》原文中,有关《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一段文字如下:

蔡张二人不知其意;惊慌不能回答。操喝武士推出斩之。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道:"吾中计矣!"

后人有诗叹曰:

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

蔡张卖主求生计,谁料今朝剑下亡。

众将见杀了张、蔡二人,问其故。操虽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

以上这段文字选入教材后,这首即兴感叹人物命运诗歌被编者删除了。

在《水浒传》的原文中,有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一段文字如下:

话不絮烦,两个相别了。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

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早下得

密了,但见:

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

昆仑。若还下到三更后,仿佛填平玉帝门。

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

以上这段文字选入教材后,这首描写大雪的诗歌同样被编者删除了。

这两首诗歌虽然在感叹人物结局、渲染环境方面起到一些作用,但总觉得不如正文重要,删除之后,并

不影响内容的表达,小说行文反而更加紧凑、干净。但如果我们也依样画葫芦将《香菱学诗》中的三首

诗歌删除,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就变得何其单薄!或许蔡义江先生在《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这本书

中的一句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情节发展和人物描写的组成部分,这也是

它有别于其他小说的一个特点。"①《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的诗词曲赋的艺术形式

在小说中的运用也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我们读《红楼梦》,万万不可走马观花,对于诗词

曲赋一扫而过,而应该细细品味其中的内涵,它是否是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否也是塑造人物形象

的重要手段?

《香菱学诗》中,曹雪芹模拟初学者的口吻,揣测初学者在学诗过程中常犯的错误,展现了香菱学诗进

步的过程。第一首诗歌是香菱学诗的起点,最后一首诗歌是香菱就《香菱学诗》这一节选小说中在写诗

方面所达到的终点。通过这两首诗歌的比较,我们或许可以对香菱这个人物有更深入的理解。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在我们今人看来,香菱所写得第一首诗歌语言典雅,"玉镜""冰盘""翡翠楼""珍珠帘"等意象多么精致而

华丽。但林黛玉的评价是措辞不雅,主要指的是本诗歌更多的是辞藻的堆砌,讲了半天,无非是讲月亮

很亮很圆很大,如果诗歌仅仅满足于写出自然之物的客观状态,却不能融入作者自己的主观情感,这样

的诗歌是不能感染他人的。虽然也写道诗人助兴和野客添愁,但这样的情感表达过于直接和空泛。语言

是立意的载体。在香菱写诗之前,林黛玉就已指导过她:"第一立意要紧",措辞不雅的背后,反映出的

还是诗歌立意的肤浅,也缺乏情景交融的意境,关键还是在于此时此刻,香菱还并不明白写诗"寄情寓兴

于景"的道理。

香菱苦志学诗,写诗成痴,日思夜想,废寝忘食,最终有了以下这首诗歌: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第三首诗歌起句就很不平凡,乌云想要掩盖月亮的精华,恐怕是很困难的。尽管月亮所在的环境黑暗重

重,但月亮依旧保持着自己外形的美好,精神的高洁。读者脑海中仿佛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在无边无

际的黑暗中,在层层叠叠的乌云下,月亮不甘于自己的光华被埋没,凭着一股不屈的倔强,孤独地与乌

云抗争,即便最终不能破云而出,光照大地,但依然自持高洁,这不单单是写月,而是托物言志,写人

的气节。

颔联颈联两句是由月及人,月亮孤独苦寒的形象让香菱想到了人世间那些孤独苦寒之人。香菱的进步在

于她避免了第一首诗歌的情感的空洞,而是将离别相思之情寄于萧瑟苍凉的秋景之中。"一片砧敲千里白

"凡是月光笼罩之处,皆有砧敲;凡是砧敲所在之地,皆有月光。砧敲月光惹人愁绪,愁绪之广之深可见

一斑。半轮鸡唱五更残似乎又暗示有情人彻夜未眠,相思成疾的忧苦。"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

栏。"同样是通过画面来展现在外漂泊的游子和在家等候的思妇彼此思念之苦。情景交融,感染读者。

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最后一句的直抒胸臆更是点睛之笔,也是全诗立意深刻所在。"博得嫦娥应借问,

缘何不使永团圆",对月伤怀的人们应引得月里嫦娥的同情,而使她感叹命运之神为何不使人们都能永远

上一篇:文化艺术节范文 下一篇:廉洁名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