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现代诗范文

时间:2023-11-29 06:36:40

春天的现代诗

春天的现代诗篇1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一、二句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二月里,春光明丽,草长莺飞,杨柳以长长的枝条轻拂堤岸,好像被美好的春色陶醉了。三、四句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春天的现代诗篇2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代理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在生活上,他工作在距离都市偏远的昌平,与仅有的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疏于交流,在《昌平的孤独》中他直接倾诉“ 孤独不可言说”

【关键词】在生活上 他工作在距离都市偏远的昌平

【本页关键词】学术期刊征稿 职称论文投稿 职称

【正文】

“ 1989 年3 月26 日,当外面的世界很热闹时,一个相貌平凡的青年捧着厚厚的《圣经》躺在山海关冰冷的铁轨上,火车呼啸而来,作为物理意义上的生命在那一瞬间被碾得粉碎,溅起的鲜血,是书写在北中国大地上最后一行最崇高的诗句,这位叫海子的天才诗人,留给我们的却不仅仅是一具惨不忍睹的尸体。”

正如余杰所言,海子留给世界的不仅仅是“ 物理意义”的生命“ 粉碎”,他这一骇俗的举动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更把他在世时寂寞的诗歌以最后的惊人之举留给了尘世。诗人无意为之,却意外地成就了自己“ 诗魂”广泛流传的可能。诗人因为诗歌的被承认而被冠以“ 天才诗人”“、诗歌王子”“、麦地诗人”“、太阳王”等称号。谢冕视他为“ 一个时代的象征”。张炯称他为“ 当代最具独创性的一位诗人”。种种的殊荣是对作为诗人的海子和他的诗歌的认可,在批评视野中,海子及他的诗歌也绽放出其独特的一面。虽然海子并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他的理想是成就“ 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但他的抒情短诗却深得人们的喜爱。抒情短诗作为一种即发式的创作形式,也最能体现诗人的精神状态。对于海子的种种困惑,我们也可以从他的抒情短诗中窥见一斑。海子的诗歌中“,麦子”“、大地”“、远方”“、太阳”是反复出现的意象,同样,我们也不难发现,在他的诗歌中,“ 春天”也是一个伴随他诗歌之路的意象。“ 春天”在他的诗中,不仅是一个温暖幸福的“ 场”,也是诗人之理想所在。诗人热爱春天、向往春天,他的忧伤、喜悦、追求、痛苦、撕裂、以及最终的绝望的心声,都在春天唱响。诗人自己也咏叹“ 春天是我的品质”。

②寻着这一发现,再读海子的短诗,我们大致可以看到诗人的精神脉络:开始是天真敏感的诗人热爱生活,狂热歌唱生活;但随着诗人进一步走进诗歌,他天性与世俗不和谐的一面与生活激荡冲突,他的诗歌理想也受到现实的冲击,诗人游刃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痛苦成为诗歌的主旋律;作为俗世的一员,诗人受现实的召唤,企图认同俗世的幸福规律,努力平息内心矛盾的决心一次次闪现,可诗人在经过苦苦的挣扎后,终于在撕扯的痛苦中走向永恒的天国。本文主要就这一脉络,以诗人所挚爱的“ 春天”这一意向为缆,在他的抒情短诗中探悉诗人的精神世界及其走向天国的心路历程,在诗歌中走进海子的诗歌灵魂。1 春天里的欢歌你迎面走来/ 冰消雪融/ 你迎面走来/ 大地微微颤栗大地微微颤栗/ 曾经饱经忧患/ 在这个节日里/你为什么更加惆怅野花是一夜喜筵的酒杯/ 野花是一夜喜筵的新娘/野花是我包容新娘/ 的彩色屋顶白雪抱你远去/ 全凭风声默默流逝/ 春天啊/ 春天是我的品质———《春天》天才般的海子凭着自己的聪颖,年少入北大,毕业后顺利留在人大任教,虽然海子天性忧郁敏感,可少年得志的意气,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无限憧憬不可抑制地洋溢在诗歌中。诗人大量运用“ 麦地”“、麦场”“、大地”等意象来抒写他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对母亲的依恋感激,和沉醉于爱情的温暖、激情和甜蜜的愁思。“ 健康的麦地/ 健康的麦子/ 养我性命的妻子(”《麦地》)“,打钟的声音里皇帝在恋爱/ 一枝火焰里/ 皇帝在恋爱”(,《打钟》“) 我想到在白天出生的孩子/ 一定是出于故意/ 你来人间一趟/ 你要看看太阳/ 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了解她/ 也要了解太阳”。(《夏天的太阳》)这些诗歌中诗人的诗情和想象都充满了年少的热情。初入社会的顺利,根于心灵中暖暖的故乡情愫,初恋的欣喜,海子满怀热爱之情积极抒写自己对人间的感激和珍视,在《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一诗中,诗人如此来抒发自己的感受“: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我/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在这些诗里面充溢着的是自__信与向往,偶然出现的痛苦、忧伤、别离、甚至死亡,是善感多思的诗人情绪的一闪。青春的热情,理想的冲动在海子的初期诗歌中明亮地闪耀过,虽然这种欢愉的声音很短暂。2 春天里的痛苦春天春天春天的一生痛苦/ 我的村庄中有一个好人叫雷锋叔叔/春天的一生痛苦/ 他一生幸福如今我长得比雷锋还大/ 村庄中痛苦女神安然入睡/ 春天的一生痛苦/ 他一生幸福———《秋日想起春天的痛苦也想起雷锋》春的喜悦温馨对于海子是短暂的,天性敏感、不善营造个人生活和交际的诗人,在诗歌的征途上越走越高,而生活的现实力量又时时阻碍着他一路奔向“ 春天”的可能,自喻为“ 春天”的诗人,此刻向往“ 春天”,又困于“ 春天”。在生活上,他工作在距离都市偏远的昌平,与仅有的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疏于交流,在《昌平的孤独》中他直接倾诉“ 孤独不可言说”;几遭恋爱波折让海子脆弱的心灵不再有春天的明媚;在诗歌创作中,诗人的诗作屡遭出版挫折,还受到一些尖锐的批评。这些对海子更是如遭重击。多重的孤独痛苦困扰着海子,一方面,诗人的痛苦无法抑制地流于诗篇“,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哀《” 村庄》,素常中,令人心情舒畅的晴空,也无力感染诗人,反而弥漫着诗人“ 永恒的悲哀”。但是,当痛苦与诗已成为一个人的一部分时,尝试放弃它们只能导致平庸和比精神痛苦更强烈的失落感。无奈之中,海子把目光投向了历史中的诗人,试图在人格认同的过程中弥补自己在现实世界、精神世界中双重的价值确认“: 村庄母亲怀中的普希金和我/ 闺女和鱼群的诗人/ 安睡在雨滴中(”《两座村庄》1987)。除了普希金,海子在诗歌中还写过叶赛宁、波特莱尔、马雅可夫斯基、荷尔德林等人。虽然这些诗人与海子在思想内涵、写作风格、人格气质上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让海子看到了令他感到亲切的东西:孤独、不幸与诗歌王冠。在诗中,海子对这些前辈的认可其实也是他对自我的定位和理想的追寻, 这同时也预示出海子精神世界中不可摆脱的悲剧结局。

【文章来源】/article/35/6658.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代理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详细可登陆"中国期刊网" 查询

春天的现代诗篇3

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桂枝下。

依稀和气排冬严,日就长日辞长夜。

日光红洒,桂枝下的薄霜虽还没有消却,但温和的气息已排去严冬的寒冷,渐长的白昼已代替那漫漫的长夜,春天已经来了。

春景在诗人笔下更是绚丽多彩,杜甫《绝句》诗云: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天丽日当空,春风送暖,草木滋生,花香鸟语,报春的头者??家燕从遥远的南方归来,泥喃于梁檐之下。

要说春天最美的特征是什么,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又隔数重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这里,诗人生动形象地用一个"绿"字来概括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大千世界,用"绿"字来传递春的信息,不能不说是绝妙之笔。

王维《游春曲》说:

万树红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杏花、春风、绿水自然成了春天最美的特征了。

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把春天和杏花联系在一起,更是一首广为传诵的咏春诗: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好一枝出墙的红杏,向人间报春来了。从科学来说,春天的物候指标最好是什么呢?不少诗人喜欢以树木抽青来表示.正如宋代张?颉读⒋号汲伞肥?疲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

但各种树木抽青的时间又不同,哪种树木的抽青才能表示春天的指标呢?看来,诗人推荐杨柳了。杜甫《腊日》诗云:

白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白居易《杨柳枝词》:

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

人们从丽日气息中,从花香鸟语中,从杨柳青青中感觉到春天到来。但陈师道的《春怀示邻里》,对春天描写不限于山水花鸟,这首诗却写了小动物的活动:

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

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着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

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在雨后潮湿的断墙上,蜗牛留下的白色粘液,随着它弯弯曲曲的行迹,组成了像是篆体的文字;燕子占据连行脚僧也走了的百年老屋,在那里衔泥作巢,安下家来;蜘蛛殷勤地吐丝结网,张捕猎物,但蛛丝毕竟太细,一阵风来吹断了许多,需要重新修补,才能成网;四出采花的蜜蜂早晚两次嗡嗡成群地排成行列赶回蜂窠。这些常常不为人们注意的小动物,也是春天繁忙热闹景象的一部分,陈师道潜心观物,注意到了点缀春光的这些角落,说明他观察之细和状物之巧。

那么春天究竟是从哪一天开始呢?古代人们把立春(二月六日或七日)作为春季始日,而把立夏(五月六日或七日)作为春季的终日。然而从气温来看,立春节气内,许多地区仍有低于零度的气温和飞雪漫天的天气。把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那是太早了。如李白《塞下曲》就写道: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在五月的天山冰雪未融,还没有春天的景色。唐代张敬忠《边词》也写道:

五原春色旧未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五原即今日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二月还不见杨柳,等到河畔冰河解冻,长安已花落了。这种现象是如何解释呢?原来我们感到气候的冷暖,并不是直接随太阳光的角度变化而变化的,而是随大地接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放出的热量的多少而变化的。从立春开始,大地差不多迟两个月才积累到足够的热量。因此,最科学的分法,还是气候学上的分法,以温度为标准,以五日为一候,候平均气温在摄氏十度以下为冬,在二十二度以上为夏,在十和二十二度之间为春秋。按照这个标准,再参照物候变化,就可以看出,地区不同,高低差异,春天到来就有早有迟,居留时间也就有长有短。

福建、浙江的春季多开始于二月下旬,长江流域的春天开始于三月间,京津一带须待四月上旬才有春色,黑龙江的春天常常要到立夏前后,而在青藏高原北部4000米以上,南部4300米以上的高寒地方处于冰天雪地之中终年没有春色。

春天的脚步首先来到江南,唐朝诗人王湾的《江南意》一诗,以敏锐的感受,报导江南春来早的消息: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唯向此中偏。

诗中最后两句说,从来观察季节气象变化,只有在这里才如此清楚。"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别出新意,是诗中最动人的诗句。残夜未尽,太阳就已经从海上涌现,似乎是残夜带来光明。"江春入旧年"是说春天的起步早,好像从旧年底就已开始,也就是说,未到新年,江南已先有春意了。“海日生残废,江春入旧年”这两句,在唐代已成名句。以至于唐代宰相,著名文学家张说,将这两句诗亲手写在办公的政事堂上,让朝内的其它读书人仔细观摩学习。唐僖宗时的诗人郑谷,也写一首七绝诗:“一卷疏芜一百篇,名成来敢暂忘筌。何如海日生残夜,—句能令万古传。”诗的意思是:我这一卷诗中杂七杂八有诗百篇,现在虽然出了名,可也不敢忘了赖以成功的这些诗作。可它仍怎么比得上佳句“海日生残夜”,这一句就可以流传万古了。诗中的“筌”是捕鱼用的竹器,“忘筌”即指在捕得了鱼以后就忘了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这是白居易《忆江南》词。虽说江南春好,但并非天天艳阳晴空。春天是个天气多变的季节,特别是春末夏初的时候,江南气候更是阴晴不定。唐代诗人刘长卿《别严士元》诗云: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阖闾"即苏州城,相传为春秋吴王阖闾所建。诗中"春寒阴复晴"正是概括了江南春天天气的特点。这是冷暖气流在江南地区互相对峙的结果。

春天也是多雨季节,正如汪藻《春日》诗云: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旁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田野碧绿,鸥鸟悠闲,桃花出篱笑,过午有鸡叫,但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春雨连绵。

春雨潇潇,春意盎然。诗人们曾对春雨起了许多雅号。戴叔伦《兰溪棹歌》:"兰溪三月桃花雨",僧志南《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春雨总是和春花联在一起。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人夜而不寐,从今夜的雨声联想到明朝的卖花声,从那淅淅沥沥的春雨,仿佛闻到大街小巷的杏花香,正写出春雨杏花之间的讯息。

春天雨水充沛,对春耕春种大有好处,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冬耕之后,土?袄镎?彼??怀〈河曜倘蟠蟮兀??终嫦蠡平鹨谎??蟆6鸥υ凇洞阂瓜灿辍分幸魉械溃骸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里,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宫城。

春雨仿佛很知时节,适时而来,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民抓紧这个宝贵时节,备耕积肥,耕翻土地。李绅《古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有春播得好,才有秋天的收获季节。

多雾也是春天天气的一个特点。唐代书法家张旭《山行留客》描写道: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春天在山中因为云雾水气很大,即使晴天也会把衣服沾湿。

春季在江南地区气旋很多,雷雨经常发生在内陆地区,而且雷雨出现最高峰不是在夏季而是在春季,白居易《闻雷》就写道: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正月雷声始动,这雷声惊醒了蛰伏中昆虫。当然,这雷声并不都是每年正月,而虫类也并不是真正被雷声所惊醒。不过,惊蛰前后不谋而合地出现春雷却是事实。春雷多是热雷雨,入春以后,气温回升,东南海洋上的暖湿空气活跃,冷暖空气交锋,空气变得不稳定了,云中有强烈的上升下降气流,导致雷电现象产生。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地形多种多样,春光处处不一样。在江南四季分配得比较均匀,有明显的春和、夏热、秋爽、冬寒的四时变化。但是在云贵高原,湿润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不甚分明。在华南无冬区时里,春季没有起点,秋季没有终点,并且干湿季节明显。唐代诗人柳宗元在广西柳州作《二月榕叶》诗云: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竟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这首诗意思是说,二月是中原桃李争春的时候,但在柳州的榕树,却于此时落叶最多,使人迷惑不解,这是春天还是秋天。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归去,唤取归来同往。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春天的现代诗篇4

它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快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

痛苦着,等待伸出新的组合。

——穆旦《春》

这首诗写于1942年,诗人时年24岁,正值想象力丰富的青春年龄。我们大都有过春天的经历,当你我来写这一题材时,很可能就是写春景,抒春情,尽力把春天美意表现出来,让大家感到共鸣。在不少人眼中,春天就是万物复苏的开始,除了花草生长,我们能理解的更多还是一种抽象的季节。而春到了穆旦笔下,没有了朱自清的恬淡优雅,也无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尖利追问,他只是用异于古典的笔调,写下了对春的新奇之感。我们在很多关于春天题材的诗歌中,读到的往往是一种散文化的抒情,但是穆旦力避此点:他写春,没有落到俗套里,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让所有意象都在现代性的组合中得到了自然的安放。这要比那些依靠激情和冲动写诗的人,更富智慧和说服力。

春天向上的力量,冲破一切束缚的魄力,都在穆旦的诗中得到了展现。它不是平铺直叙的书写,而是让春天尽量变得真实。因此,诗人使用的一些修辞手法,是为了在节制中避免酸腐之气。草生长得很旺盛,这是生命力强的象征,但诗人没有这么写,而是说“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这种画面感的凸显,已不仅仅是在写春了,而是在写一种意境,这正是穆旦所要追求的现代诗歌美学。接下来的意象,像欲望、谜、紧闭的肉体、泥土做成的鸟的歌等,看似都与春天无关,其实它们又恰是诗人为写春所敞开的想象之源。穆旦是在用一种陌生的意象组合,营造新奇和张力。第一节我们大多数人都能读懂:诗人写出了春天的动态之美。而在第二节里,诗人开始转向精神对话,依靠静态理性来认知世界。他将春天的力量,与一个人的青春期作了对比,这种对比更显出了春作为新生力量的蓬勃朝气。

除了《春》之外,穆旦还在晚年陆续以另外三个季节为主题,写过《夏》《秋》《冬》。他以超越常规的姿态,写出了每一个季节在诗人眼中的真实,而渗透其中的美学,就是无处不在的现代意识。这种现代意识正是穆旦所独有的特质,它反对空洞和概念化,既不过度抒情,也不以玄学表达来掩盖逻辑的混乱。他在想象和经验的结合中自如地游走,一方面展示了现代汉语的美感,另一方面又给出了思想的力度。那种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哲思性与命运感,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我们,让人真正领略诗人出其不意的创造力。

很多诗人到了晚年,少有能越过自己年轻时的创作,而穆旦是个例外。他以一种瓷实、绵密的哲思书写,超越了自己,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经典之作。尤其那首《冬》,是穆旦接续上了青春时代的愿望,完成了对一年轮回的书写,这也可以看做是他对自己人生的告慰:“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与春天相比,冬天更适合产生思想,那种严酷性能考验人对这个世界的爱与担当。冬天是对人生的总结之季,一切形象的事物,这时都会随着理性的参与,而变得沉稳、深刻,远离喧嚣,迎来思考,这是穆旦能一直坚守在诗歌现场的缘由。

对人生命运的思考,穆旦不仅将其置放在对季节的书写里,有时,他更是直接把它当做某种思考的经验来处理。比如,他以具象写抽象,《爱情》《友谊》《理想》《赞美》《奉献》等诗作,都是诗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情感、思考和爱的解读,里面虽有不安、焦虑和无奈,但一种探索命运的想法,还是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折射在那些文字里,暗示了诗人对其的向往和追求。像在经典之作《诗八首》中,诗人建构了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感性与理织,甜蜜与痛苦随行,抒情主体展开了和命运的抗争。有人说这是一首爱情诗,但在我看来,它是一首爱情与哲理交融的智慧之作,诗人在对爱的赞美中接受了爱情与生命终将消逝的现实,这也是他能以超然的心态对待命运的原因。爱情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但让纯粹的爱情脱离肉体层面,上升到精神高度,又是穆旦《诗八首》成为经典的关键。诗人没有停留于表象的爱情描绘,而是通过深挖爱情之根来表现生命的哲理,赋予爱一种终极意义。

爱情是青春的通行证,诗人在24岁写下《春》的年龄,同样也留给了我们这首经典的《诗八首》,那种出手不凡的成熟,确实让我们既感受到了语言创造的深度,又充分领略到了智性表达的广度,而这些正是一首诗的价值所在。在穆旦晚年那首广为流传的《智慧之歌》中,诗人貌似在歌颂智慧的力量,实则是在反省人生的历程:他承认自己走到了幻想的尽头,剩下的也就是真实回忆。回忆什么?智慧给自己带来了欢喜,它包括爱情、友谊和理想,它们随着人生走向终点,也随之远去,但唯有日常的痛苦时刻包围自我,那是一种对人生的惩罚,只有甘心领受。当所有的精神都已远去,“唯有一棵智慧之树不凋/我知道它以我的苦汁为营养/它的碧绿是对我无情的嘲弄/我咒诅它每一片叶的滋长”。这种愤怒的情绪里,带着诗人晚年对命运的不屈抗争。的确,他在“”中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不管是肉体的,还是精神的,诗人以他的坚韧经受住了考验。最后,他用一生的追忆,为我们奉献了因“智慧之痛”而对接出的精神砥砺,且携着理想,带着沧桑,极富历史性和命运感。

春天的现代诗篇5

纵观近年来各省市中考对现当代诗歌的考查,不难发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考点:

1. 理解现当代诗歌的情感和主旨,评价其思想内涵;

2. 品味、体悟现当代诗歌凝练、生动、含蓄的语言;

3. 赏析现当代诗歌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和作用;

4. 感受现当代诗歌中的意象,体验作品中的意境;

5. 能标注、划分现当代诗歌朗读的重音、语调、节奏等;

6. 能背诵、默写现当代诗歌中的名家诗词,能够根据范例补写诗句。

阅读现当代诗歌主要有四个步骤:朗读吟诵,整体感受;由表入里,体悟情感;展开想象,捕捉意境;品味语言,领略其含蓄美、音韵感、节奏感。

(一) (2015・贵州贵阳)阅读下面的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怀念花溪

西 篱

你有没有看见过花溪的水

蓝色如同宝石

如同矢车菊的花瓣

在云贵高原上摇曳

鸟儿的歌声从山那边飘来

飘来四月

花溪的水从东流到西

又悄悄地流回它们的巢穴

四月金黄的花海

就在溪畔生长

直长到贴近蓝色的天空

爱梦的女孩

就在花蕊的中央做梦

请随我在没有栅栏的春天远行

驾驶童年的那只蜻蜓

你看溪底的水草疯狂地舞蹈

像自由的女妖倾泻她们的激情

我想知道

还有没有另外的人

和我一样

在这美丽的水边成长

如果是五月

绵绵细雨就会涨满她的心房

涨满她恋爱的愿望

我在十月南方的人流之中

抬头看见天边的花溪

那风和阳光的声音将诗歌吟唱

心灵在清澈之中开始激荡

我知道

即使寒冬降临、大雪纷飞

花溪也依然碧绿

运载着朵朵雪花

流向远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模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青春万岁》序诗

王 蒙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有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

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

还有热烈的争论,跃动的、温暖的心……

是转眼过去了的日子,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

纷纷的心愿迷离,像春天的雨,

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

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

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

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惊奇,

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

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

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

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

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

有一天,擦完了枪,擦完了机器,擦完了汗,

我想念你们,招呼你们,

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

【作者简介】王蒙,河北南皮人。本诗选自王蒙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之序诗,创作这首诗时,王蒙只有19岁。小说用激情洋溢的笔触描写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中学生生活,充满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浓郁的青春气息。

1. 把握意象内涵:诗人借助哪些意象,表现了当时中学生怎样的生活情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品味诗句韵味:具体分析第4节中画线的诗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体会诗歌情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析诗歌结构:第1节开头说“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第5节开头却说“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这样写在诗意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赏析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知识积累

诗言志,诗言情,诗歌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首,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凭借其浓烈的感情和精练的语言,飞跃时间的长河,跨越不同的地域,时时刻刻拨动着人们的心弦。现当代诗歌泛指从胡适提倡白话诗开始发展至今的新诗。它是一种用丰富新奇的想象和富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高度概括地歌唱生活、抒感的文学体裁。

(一) 现当代诗歌的几个概念的厘定

1.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金柳、青荇、水草、康桥等,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客观物象,也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景观,全部浸染了诗人对康桥的依恋之情,它们是主观情思和客观形象交融而产生的“新物”。

2. 意境:是指现当代诗歌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效果,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描绘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它是诗歌感染人的魅力所在。它可以启迪人们联想,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3. 主题:是指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精粹的语言创造清新的意境,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生活深广的内涵,以及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二) 现当代诗歌的分类

现当代诗歌按表现形式可分为:

1. 现当代格律诗。闻一多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何其芳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曾进行尝试的诗体。(如闻一多的《死水》)

2. 自由体诗。特点是在语言形式上不受格律的限制,较为自由。(如冰心的《繁星》《春水》)

3. 新民歌。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能口口相传的诗体,具有生活性、想象性、传诵性,且无固定样式和格律限制,常用比兴和夸张手法。(如《回延安》就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

4. 散文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散文诗诞生于19世纪中叶,是兼抒情诗和散文特点于一身的一种新诗体。语言上具有诗的内在节奏感和音乐美,形式上具有散文的特点,不分行排列、不讲究押韵。(如高尔基的《海燕》)

现当代诗歌按表达方式还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二、 考题例析

我们先来解读王蒙的《〈青春万岁〉序诗》。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王蒙在国内首开新时期国内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先河,倡导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掀起了人文精神大讨论,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作技巧的开拓者。

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讲述的是作者及其同时代人流金岁月中最令人难忘的故事。同整部小说一样,这首序诗写满了那个时代的青年人特有的燃烧的、沸腾的激情。在经历了战争、苦难之后,面对新生的祖国,他们从心底发出了真切的呼唤。渴望与向往,誓言与畅想,无一不展示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特有的献身祖国、建设祖国的自豪与责任、豪情与壮志。阅读欣赏《〈青春万岁〉序诗》时,重点抓住两点:一是写作时间是1953年,正是新中国建国不久,是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全国人民都投身于大力建设新中国的热潮中,这是《〈青春万岁〉序诗》创作的时代背景;二是作者写作时只有19岁,正处于热情洋溢的青春时代,写出来的作品自然也就充满了浓郁的青春气息。这是我们鉴赏这首诗的基础。

1. 把握诗歌意象。鉴赏时要抓住诗中的意象,看这些意象构成了什么意境,表达了怎样的主旨。如第1题,诗中的“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等意象,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一幅幅场景,从中可以看出青年学生充满激情、充满朝气、充满青春活力的精神面貌,进而形成了一种欢乐、热烈、青春的鲜明意境。解答这类试题时,要从诗中找出富有表现力的意象,抓住这些意象的内涵特点进行联想、想象,从而分析其表现出的意境。参考答案:诗人借助“小船上的歌笑”“月光下的欢舞”“细雨中的踏青”“晨雪里的行军”“热烈的争论”等意象或场景,表现了建国初期青年人饱满的、燃烧的、沸腾的生活。

2. 体会诗歌情感。一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是诗人通过意象的组合、意境的描绘抒发出来的。如第3题,我们从《〈青春万岁〉序诗》热烈的意象、欢快的意境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那种充满激情的青春气息;根据诗歌的欢乐基调,我们就能体会出诗人对生活、对人生、对未来的豪情与信念。解答这类试题,一定要整体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准确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对人生的无限憧憬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展示了新中国建国初期青年人特有的献身祖国、建设祖国的自豪与责任、豪情与壮志。至于对具体诗句的理解,如第2题,就可以在整体体会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去具体分析。参考答案:在经历了战争和苦难之后,面对新中国,面对火热的生活,青年人对一切都感到新鲜,感到惊奇、激动、兴奋,因此所有的一切,包括眼泪、欢笑、思索,都是全新的,因而“全是第一次”。

3. 鉴赏艺术手法。诗歌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包括表达方式、结构形式、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要根据具体诗歌的特点赏析其艺术手法,还要学会运用必要的艺术手法的鉴赏术语来分析回答,如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间等。《〈青春万岁〉序诗》诗句简短,节奏明快,结构首尾照应,很适宜朗诵。如第4题,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根据题干所问来分析。参考答案:不矛盾。开头写“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表现对新生活的无限渴望与向往;结尾写“所有的日子都去吧”,表示对过去的日子不留恋,同样表现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人这样写,从诗意上看,前呼后应,共同表现对未来新生活的呼唤;从结构上看,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4. 品味诗歌语言和朗读节奏。诗歌的语言具有象征性、抒情性、跳跃性、浓缩性、音乐性等特点,品悟诗歌的语言含义是现当代诗歌鉴赏的重要考点。另外,诗歌朗读的节奏性是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重要特色,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新诗应该要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音乐的美是指音节,绘画的美是指辞藻,建筑的美是指章句。”现代新诗的匀称整齐是一种美,参差交错更是一种美。《〈青春万岁〉序诗》的语言充满激情,意象非常鲜明,气势乐观豪迈。赏析诗歌语言时,要抓住其主要风格,概括其特点,就像第5题,能简要概括出诗歌的风格特点即可。参考答案:与内容的激情相一致,这首诗节奏明快,语言豪迈,富有朝气,很适合表现青年纯真、乐观、热烈的心声。

2015年贵州贵阳的现当代诗歌阅读考题命题则比较灵活自由,要求考生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赏析西篱的《怀念花溪》。

答案示例:1. 全诗紧扣“怀念”一词,以一个问句“你有没有看见过花溪的水”起笔,以一位游子的口吻,在回忆中向读者娓娓道出故乡花溪那独特的美。花溪的水美丽而清澈,这份记忆在作者心中就像宝石一样珍贵。作者怀念如同宝石和矢车瓣一样的花溪水,怀念鸟儿的歌声、金黄的花海、溪底的水草、五月的绵绵细雨、风和阳光,这一切都是作者在花溪水边成长过程中留下的美好记忆。如今,即便身在他乡,但故乡在作者心中依旧保持着美丽的模样,天空的湛蓝会让作者随时想起故乡那条名为“花溪”的河流,浓浓的乡情在诗句中流淌,在花溪水中流淌,在作者心中流淌。

2. 诗歌按照时间顺序表现了花溪的四季。第一节总写花溪水的色彩,然后用三节篇幅浓墨重彩地表现了春天花溪的明媚动人、鸟儿歌声的悦耳动听、金黄花海的灿烂美丽、清澈溪水下水草的“疯狂舞蹈”。五月初夏,花溪在绵绵细雨中变得朦胧缥缈,溪水上涨,就像作者的浓情溢满整个花溪河畔。金秋十月,远在他乡的作者看见蓝色的天空,就像蓝色的花溪水一样流淌,此时的花溪清澈宁静,就像一首诗歌在作者的心中吟唱。冬天的花溪依然生机勃勃,朵朵雪花满载情思,随着潺潺流动的溪水,流向下一个春天,流向读者的心里。

3. 这首诗三处写到“花”,表现了花溪之美,这是一条流淌着鲜花和芬芳的溪流。作者笔下,“如同矢车菊的花瓣”这个奇特的比喻让读者体会到的不仅是溪水的流动,同时似乎看到阳光下、微风中,这条美丽的溪水流光溢彩。蓝色的溪水与天空相辉映,溪畔还有金黄的花海,同时伴着鸟儿的鸣叫,“爱梦的女孩”和读者一起陶醉在这美好的意境里。在诗歌最后一节,作者寥寥数笔,描绘出严冬酷寒之下“依然碧绿”的花溪,更为绝妙的是,溪水上的“朵朵雪花”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冬季的花溪仍然是花的海洋。从春到冬,花满四季,情满溪流,读者的情思随着花朵、溪水流向美丽的远方……

4. 这首诗歌动词的运用精练而传神,展现出极具灵性的动态之美。一个“摇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阳光下花溪水的婀娜多姿;一个“飘”字,准确地描绘出轻柔悦耳的鸟鸣与潺潺流动的溪水声演奏出曲曲天籁之音;还有那“直长到”天际的金黄油菜花、“疯狂舞蹈”的溪底水草、“涨满”心房的五月细雨,这一连串词语勾画出一条洋溢着激情的河流,点燃了作者对花溪无限的爱意。在诗歌结尾,即便是在冰天雪地中,花溪也绝不会是一片死寂,朵朵雪花随着溪水“流”向远方,这流淌的动感,彰显了无穷的生命力和无尽的诗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双桅船

舒 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另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哪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979年8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天的现代诗篇6

我想,唐诗里如果没有关于雪的诗。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没有,唐诗的百花园里就会少了一种花,它是雪花。雪花虽非植物的花,却有各种植物的的花所不具备的白艳、凄丽、冷峻和深刻本性的壮阔和深邃。唐诗里如果没有飘着雪花,就会少了一份美丽。

我这样想的时候,是在1964年的一个冬日。那天,我在甘肃河西走廊黑河边上一座破败的旧宅的断墙上坐着,读一本纸页发黄的《全唐诗》。下了几天的雪停了。南边的祁连山。北边的合黎山,中间的平原,都被白雪覆盖,倒淌的黑河在白雪中全无了踪影。明长城像一匹白色马,不知要奔向东还是奔向西。大太阳照着,天地一片大光明。我像读1000年前的唐诗一样,读1964年冬天的雪。读诗如同读雪,诗和雪同读。这时读唐诗,怎能不读唐诗中关于雪的诗呢?我这一次又被随手翻到的关于雪的三首诗感动了。

一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此时正在唐代武判官归京的路上的一段。但我这个后来者是见不到这位戌边之人了。却见过诗中的风景。虽是虚拟的春风,但片片真实的雪花中。每片都映现着中国历史中最繁荣强大时期大唐的雄伟气象。和唐代人民报效祖国、守疆扩土的精神理想。雪和人一样悲壮苍凉。我看见唐人东归的行列从历史深处走到我面前。这行列中的文人也和战士一样。精神强壮,人格尊严。不像现今一些知识分子那样懦弱无骨。“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我也是从东方过来的,正不知何时才能踏雪归去。

一首是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燕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前路”风景,正是我此身所在之地。唐代诗人强烈的乐观人生在黄云白日北风吹燕的雪中。安慰着我孤寂的天下无人能识的诗情,接受不久就来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炼火,也能在很久的日后,启发我写一首以《别董大》为参照系的描述。一个被通缉的边疆流亡者的诗。

一首是东方虬的《春雪》:“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这是江南风景了;也是唐人胸襟,不仅恢宏,而且细腻,只能在思想自由的盛世存在。我只能冥想,何时再到江南雪中,辨识梅树上哪朵是真梅,哪朵是雪花?

那时我想到,由于有了唐诗,唐代的雪花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头的雪花;“雨雪纷纷连大漠”。恐怕雪花有六瓣,也和唐诗有关。唐诗关于雪的诗。是六瓣雪花的一瓣。唐诗和唐朝的雪花,还没有什么空气和精神污染。

那时以后,44个冬天的大西北的雪花在我眼前飘过,我还是像读诗一样读雪。读了44个冬天的大西北的雪。由于空气的污染和环境的损伤,我眼前的雪花越来越变形了,有些稀薄了,有些衰弱了。有些失色了。

前数年,我接到地处北国的黑龙江诗人沈学印的若干诗集。我想。一个常年生活在多雪地带的诗人的诗集中。必定会有关于雪的诗。如果真的没有,那该是很奇怪的。

果然,我在沈学印的诗集中,找到了关于雪的若干首诗。其中的10首,给了我雪的美丽。雪的灵动。雪的翱翔,雪的感悟。

沈学印诗中的雪。有着历史的纯净,似乎是由唐代的天空而生成,飘过了1000来年,又毫无损伤地落到诗人的身上。读沈学印的关于雪的诗,最好和唐诗中关于雪的诗联接起来读,这样则会由冷净之美变成炽烈之情,别有一番由历史到当下的大意味,大意境。

《吻雪》,飘洒着天然妙成的童趣。诗人用一颗完全的童心来迎接拥抱雪。在雪中,诗人自己变成了一个孩子。并且把雪也变成了一个孩子。两片雪花,两个孩子;其实是两片纯真。两片诗意,在进行最亲密的接触。“最后一场雪落在脸上/很快地溶化了/她舞着光洁的小手/轻轻拍打我/在我的额头间呓语。”――这是雪对诗人的抚慰。“迎着落雪的方向/我掬起了一片/捧在手里淌成了透明的梦/吮吸流向心头的涓涓细水/我把孩子般的笑脸贴在了/雪的肌肤上。”――这是诗人对雪的真实回应。“春天来了/我也该寻找来路回家”。双方在爱的交流中有了共同的方向,向着春天进发。沈学印的诗笔。在这里挖掘出了自然和生命深处的原始性灵,给雪以人性,让人返回童贞。雪和人都做出了孩子的古朴动作,象征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互为依赖。彼此融洽,共生共存。

《飘雪》,以其强大的比喻力量,使无声的雪片,有了声音,有了轰响,有了穿透的力量。雪仍然是一个可爱的孩童,“舞着洁白的小手/拍打纷纷的电键/唱出声声信息/发来片片报件”。而人却成为了一个成熟的受惠者:“我捧起了一片两片/给山里寄去一个初绿欲来的春天。”雪落有声――拍打键盘;片片雪花――电码行行。这种新颖而贴切的比喻,在中国诗歌中是首次出现的,而其姿态,却是妩媚悠然,摇曳生姿的。

《雪的馈赠》。像崇敬大自然无限力量的虔诚信徒一样,表达了对雪的感恩。也是对“瑞雪兆丰年”的中华农谚做出的最美丽的解读。诗句像祷语。“开花的棉田”。“小鸟的翅膀”。是具有宗教象征的符号。“一个缠绵剔透的季节”堆砌起来以后,“一枚枚白色的蝴蝶结挂在来时的路口,”这又是现实世界的人间语言了。天上人间,幽邈灵动。

《暖冬》。由雪的两幅画面构成。一幅是市井的风俗画:“今冬的雪下的大而且勤/路都被镀上一层脑白金”。鸟儿觅食和檐滴春韵都是常见的,但把雪不寻常地比喻成“脑白金”,却是雪的美学价值陡增。一幅是建筑工地的繁忙景象:“今年的建筑工地格外地攀升/雪都下了好几个时辰”,这也是常见的,但“脚手架上的人却嫌阳光离得太近/要不打着花伞的你怎么给冬天发来了短信”。又猛然使画面飞离沉重的尘世,幻作成光明绚丽的仙境。诗人对暖冬之雪,情景互生。先写一会。宕开一层,又有新见,极现生活繁华乐观的一面。

《融雪》,是给正在融化消亡的雪所作的一首挽歌。对必然不永之物的留恋,本是诗人性情。“季节的尽头已悄然改变了颜色/苍白的天国淡化哀伤的离愁”。诗人把雪放在春天的祭坛上。凄美的诗语如舒缓低回的哀乐。旋律渐变后是明丽的祝辞:“天穹下渐暖的晓日微拂初醒的绿柳。”死亡诞育生命,安魂的余音袅袅。离情虽也缱绻,但格词是健朗的。

《走出冬至》。这一天的雪景很不寻常。雪花不再轻盈,颜色有些灰暗。因为这一天是2 4节气中的冬至,是黑夜最长白天最短的一天,冬天走到了极点,此后便是最寒冷的“三九”。虽然诗人有些误解,并不是“冬至,冬天真的轻盈而至”,但诗中冬至的沉重阴冷的氛围却也弥漫而至:季节“把我扔在长夜飘雪的路口”。而更有“漫天的雪絮扬花在我的心口”,诗人已是像季节的弃儿一样在大雪中迷茫若失。雪花隐蔽了漫天欢喜的一面,露出了压抑悲凉的另一面。但诗人最后给这最长暗夜的“夜梦”开出了一副有效的解药:在“忧郁的 天空被春雨打湿”的时刻,有“另一片洁白如絮的梨花/翘首地迎候”。这副解药就是真实的梨花。放在诗境的两端,互相映照。由暗而明。足见诗人自我慰籍的乐观天性,亦是诗人遣情人物的功力。

《寒意》。勾勒了商品社会混乱无序的雪景。雪变得沉重,不再洁白,成了“干涩的脚步走过十字路口”后,被行色匆匆追求物欲的行人所踏过的商业步行街的脏雪。“雪地里有人拖着长长的影子/在冬天的额头叫卖红薯地瓜”;“雪后的人们都变得一片咳嗽”;广告牌挡住人们“困倦眼帘”的视线,嗓眼沙哑发干,已不是往昔雪后天地通亮,空气清新,人们心情舒畅的景象。这首诗或许是现代史诗第一首揭露商品玷污白雪。实质是商品玷污社会的诗作。冬天额头上的叫卖声和雪后的一片咳嗽,是失去和谐的自然和社会的标识性声音,说出寒意并非来自白雪。诗人的慧眼,不只是看到白雪之美,更看到了白雪下面简直就是白雪上面的社会之丑。且寄语警人,令人过目不忘。

《初雪,冬夜的心情》,把一样晶莹纯洁的白雪和爱情关联在一起了,一个人在“第一场雪下的纷纷扬扬中”思念流浪在外的恋人。“愿我虔诚的诗行/化作一枚吉祥如意的雪花/幸福地飘落在你的身旁。”白雪纷纷。天地连绵。远近交接;以雪传情,是可以到达恋人心中的。诗人所选传情之物极为妥当。是写成好诗的大意境,但失之诗语拖沓。意象不甚鲜明。

《雪中。柳枝笑了》,一棵雪中柳树的逼真素描。柳树被大雪“压弯了柳枝/垂向这边,那边/一半含玉/一半露干/然而,它笑了。热泪含着珍珠在闪,在闪。”因为“是太阳出来了/射出满天的红光和金线,银线!”这是一首很讨人喜欢的小诗。隐蔽的意象转折中,让人分明看到在遥远的小兴安岭上,一棵柳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由于身上的白雪融化而轻松起来,好像笑了,流出了喜泪。春天逼近中。太阳下融雪的一棵柳树,形象已被人记住,且神韵天然。

《春音伴着春雪来了》,以春音为春雪的背景音乐,使雪有了声音。春音配合着春雪的多样性,是多音部的;冰雪融化的声音。植物抽芽萌动的声音。归雁长空鸣叫的声音,在“雪影、雪晴、雪霁、雪光”的时序和“雪谷、雪野、雪原、雪涛”的空域中,一起欢乐鸣响。于是“枝干透着淡青/枝头绽放花苞,”春天唱响春音在春雪中前进。此诗精于用字(但亦有个别字不甚稳妥)。突出声音刻划,音响情趣韵度飘扬,使人在雪的声响中赏雪,别有情趣。

沈学印以诗写雪,是在年年岁岁有雪的日子,对雪观之思之感之,人在雪中,心中有雪,心与景会,而欣欣然写出的。他从第一场雪写到最后一场雪,从冬至写到融雪。从城市的雪写到农村的雪,从冬雪写到春雪。几乎在每首诗中。都从雪中看到春天。表达生命循环回复之情,他的雪不只是和冬天。而大多是和春天相伴的。他写雪中的人物、雪中的爱情、雪中的脚手架、雪中的广告牌和叫卖者、雪中倔强的树,等等,他写尽了北国的雪。把他这10首关于雪的诗排列起来,就是一幅银白色的绘画长卷。这极像现代派立体综合主义的画作。把遍布天地间的雪花进行美学分割。再把最美者或最具象征者缝接组合成诗。而诗人写雪,实际写的是有雪引发的人的感情。和在白雪中黑白分明更彰显了社会。在诗歌的雪中。诗人像一个孩子拍着双手迎向雪花,一派欢喜,对生活充满希望;又像一个哲人。在雪中思考着白雪掩盖不住的社会丑陋;也是一个在雪中净化了的恋人。雪花是他永飘不坠的情思;又是一个雪地里的鼓乐手。在雪中奏响了激情的迎春曲。

多雪的俄罗斯的诗人是善于写雪的。如普希金、阿赫玛托娃,晚近的叶甫图申科等等。当我再读着沈学印关于雪的诗的时候。不能不想到他们,想到了他们创造的雪的美丽形象――这些异国情韵的雪的形象。同时,我也想到了鲁迅散文诗中雪的美丽形象。他的南国的雪,北国的雪――这是祖国的雪的形象,是我们最强大的古代祖国唐帝国唐代诗人的雪的形象的现代版。当代诗人沈学印也创造了自己的当下的雪的美丽形象,有着异国和祖国的雪的天姿气韵。雪是易逝的,雪的美也是短暂的。但正如弗洛伊德在《论非永恒性》一文中所断言:“美的短暂性会提高美的价值,非永恒性的价值是时间的珍品。”一代一代的诗人的写雪的诗。就是时间的珍品。雪在诗中获得了自己的永恒性。

沈学印另外一些写雪的诗,如《雪悟》、《冬天》、《冬季》、《冰雪》等等。却都像是勉为其难,激情不足之作。在艺术表现上,显得语言粗疏,以概念词语代替直性真情,缺少天然浑成的情趣。再如《雪山》,其实像是一首歌词,作为诗看,则是浅显直露了。

我读沈学印关于雪中的诗,并发生上面的感想。是2008年1月在兰州的雪中。我重到生活数10年的兰州,原因之一是想再看一看雪。雪是看到了。由于兰州空气严重污染。看到的是小雪。而此时。大半个中国。中国的南方,下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暴雪。2月5日。我俯瞰着南中国无边无际的白雪,向深圳运动。这场大暴雪给整个中国带来了大尴尬。我构想了一首诗《2008年1月中国大雪之一》,“大雪压断了高速公路/大雪压断了高压电线/大雪压断了人的神经/蓝口罩封住了人的嘴/黑口罩封住了人的嘴//大雪趴在人的假眼皮里面/大雪趴在人的假睫毛里面//人们害怕看见唐诗里的雪/人们害怕看见宋词里的雪//全中国没有堆起一个雪人”。中国人民是最有忍耐精神的民族。擅长吃苦,肯适应,也能奋斗,终于打退了雪灾。我又构思了一首诗《2008年1月中国大雪之二》:“衡山雪花大如天//大雪下得全社会一片白/自得人眼睛雪亮雪亮/看清了生活并不想雪那样轻柔//北方有雪现在南方也有了雪/东西南北中全国一片白/消灭了悬殊消灭了差别//中国的雪雪白雪白/中国的血血红血红/雪由严寒来雪向温热去//太阳出来了/雪回到春天过春天/人回到春节过春节//中国流出了黄河长江两条喜泪”。

由我的这两首关于雪的诗,我又一次想到了沈学印那首关于雪的诗《寒意》,他给我的“寒意”是很深刻的,我在彻骨的寒意中想到那个有名的诗句:“雪后人们都变得一片咳嗽”。这个诗句和俄罗斯文学那个有名的句子――在冬雪中“严寒而通红的鼻子”,同样具有表征温暖全无的痛苦的经典意义。沈学印的这首《寒意》,我特别要指出。具有普世性和普时性,具有极其锐利的穿透力,穿透白雪,穿透白雪下面的土地,最终穿透白雪下面土地上面的社会。《寒意》既便作为描述2008年1月中国雪灾的诗,也是很适时适事的。《寒意》像谶语,又像预言。为什么“雪后人们变得一片咳嗽”?想一想就明白了。

生活在下雪地方的人是有福的。生活在不下雪的地方、但肯读关于雪的诗的人也是有福的。中国的雪在今后无尽的冬天还将继续落下,中国的诗人们还将继续写关于雪的诗。沈学印也将会继续写雪的诗。我也会的。

中国今后的雪是什么样子?

中国今后关于雪的诗是什么样子?

春天的现代诗篇7

这两种版本:一种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11月第一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以下简称《初中语文第四册》;另一中版本是由华书局出版、1957年11月版的《唐诗三百首详析》(以下简称《唐诗三百首详析》)。

同一首诗歌在两种版本中,虽然只是存在一个字的差别,但是意境却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对其分析比较如下:

一、在《初中语文第四册》中“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户铁衣冷难着。”一句,在《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却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户铁衣冷猶着。”。两种版本中,除了这一句不同之外,诗歌的其余部分完全相同;并且,这一句在两种版本中,仅仅是一个“难”字与一个“猶”字的区别而已。

二、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作品中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那么,作者的思想感情必然与文学作品的意境的构建起着必然的联系和一定的决定作用。在作者生活的哪个年代,当时的西域边境的民族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保持着稳定局面,加之诗人怀着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对前途充满信心,因此,其边塞诗中洋溢着的理所当然是一种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也正是如此,诗人才会以大胆的想象、新颖的比喻将严寒的大雪比着春天遍野的梨花、萧瑟的冬日才会演化为一片温馨的春光,用绚丽多姿春来替代寒风萧索的冬。从而为全诗奠定了乐观向上的精神世界和艺术氛围;从而使得读者在作品中所感受到的不是冬天的寒冷和萧瑟,而是春天的绚丽多姿和温馨。

三、从美学的角度来看,那挂满的枝条的雪花在形状和色彩上与春季怒放的梨花是那么的相似,简直可以假乱真。那“千树万树梨花”正迎着“春风怒放”已经成为了诗人对象化的活动,也即是说,诗人歌颂着挂满枝头的雪花的美景、颂扬“梨花”的迎春怒放,实际上是他自己本质力量——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对象化的结果,从而使得作者的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与大雪挂满枝头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这必然构成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这种奇异多姿的艺术境界。此时文学作品中那“树万树迎着春风怒放的梨花”已被建构起来成为现实审美对象,那隐含与文学作品中的“我”,则成为了与被建构起来的现实的审美对象相统一的审美主体,从而确定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因此,那挂满雪花的枝条在那严寒萧索的冬季之所以会转化为绚丽多姿的迎风怒放的梨花,正是由于审美对象的性质(挂满枝头的雪花与春季迎着温馨的春风怒放的梨花在形状和色泽上都极为相似。)与审美主体的本质力量(积极乐观、昂扬奋进、向上的精神。)相统一的结果;也正是隐含于文学作品中的“我”的审美活动得以展开的结果。严寒的大雪之所以成为“遍野的梨花”;萧瑟的冬日之所以与“温馨的春光”联系起来,这是审美活动产生的必然结果;这是审美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必然结果。也正是由于诗人具备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全诗才会呈现出积极乐观、昂扬、奋发向上的艺术氛围。也正是作品中的“我”(审美主体)以一种审美的眼光去看待那萧瑟的冬、漫天的大雪,萧瑟的冬日才会和温馨的春光联系起来;在那严寒的冬季挂满枝头的大雪才会被诗人用大胆的想象、新颖的比喻比作春天遍野的梨花。

四、从意境的角度来看,虽然两种版本中诗歌的前半部分都是咏北地飞雪的情景,但在《初中语文第四册》中,“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句中的一个“难”字,只是通过铁衣的寒从侧面反映了天气之寒冷,其间,我们可以感受到铁衣之寒、天气之冷,揣摩出“都护”表现出的心理是一种畏惧和无奈而已,这明显的与诗歌的前半部分营造的意境——“春天遍野的梨花迎着温馨的春风怒放、多姿多彩的意境。”从色调和感情基调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协调和不统一。诗歌的前半部分在色调上是鲜明的、在思想感情上表现的是一种乐观、奋发向上、进取的精神,而“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句中一个“难”字将诗歌的前后意境完全割离开了,首先,既然意境是作者(诗人)通过丰富的相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那么,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意境的构建也应该起着决定性作用;其次,在作者生活的年代,西域边疆的民族关系是比较融洽的,保持着稳定的局面,加之诗人有着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对前途充满信心,因此,此诗既然是诗人的边塞诗的代表作,那么,其体现的艺术风格也正应如唐人殷璠《河岳英灵集》中称岑参的那样“诗奇体峻意亦造奇。”的那样洋溢着的也应是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再者,我们可以从全诗明显的看出诗人在描绘西域的奇异的雪景时,有意避实就虚,通过虚构和想象,将平常的自然场景转化为富于美感的艺术意境,从而使得严寒的大雪变成了“春天遍野的梨花”、“温馨的春光”将萧瑟的冬日“替代”、寒风萧索的冬季幻化为温馨的春季,从而给全诗奠定了一个正如殷璠所评价的“诗奇体峻意亦造奇。”的那样一个艺术氛围和意境。

但是,在《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猶着。”一句中的一个“猶”字,不但表现了严寒冬季的寒气逼人,更加细腻的刻画了“都护”心理的微妙变化和矛盾,天气已经够冷的了,而铁衣由于其物理性质所致,让人更觉得寒冷,可是,由于环境所逼、职责所在、任务所需,“戍边”这一特殊环境使得“都护”明明知道穿上铁衣会更加寒冷,但又不得不穿上铁衣的矛盾心理及其微妙的变化。一个“猶”字如画龙点睛之笔,通过“都护”的矛盾而微妙的心理变化不但反映了客观环境的恶劣,更为重要的是刻画出“都护”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克服了恶劣的气候、战胜了自我的怕冷心理,勇敢的穿上了铁衣。从这一点看来,在《唐诗三百首详析》中更能够充分表现诗人积极乐观、昂扬奋进、积极进取的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与诗歌的前部分营造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奇异绚丽多姿的意境相统一和协调,从而在色彩和思想感情上融为一体;从而更淋漓尽致的表达作者的那种昂扬、乐观进取的精神。

综上所述,从意境的角度来解读的话,《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猶着。”一句中的“猶”字,在对意境的构建上比《初中语文第四册》中“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句中的“难”字在意境的构建上要深远的多、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上要丰满的多。

所以,不管是在搞文学创作的时候,还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解读的时候,我们都应坚持“推敲”的精神和原则——“僧敲月下门”与“僧推月下门”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主要参考文献:

1、朱立元主编《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6月第一版.

春天的现代诗篇8

考生在按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进行鉴赏的过程中,更应该品出古代诗歌艺术的韵味,这样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语文素质、人文素养,真正达到学习古代诗歌的目的。

形象的魅力在古代诗歌中是不可忽视的,考生在吟诵诗歌时,要细心地去捕捉诗歌美的形象,领略古代诗歌那别有洞天的美丽。

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丰富多彩的,既有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也有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如杜甫的《登高》描绘的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白居易的《琵琶行》则刻画了琵琶女的形象。

在品读古代诗歌时,考生可以通过以下办法把握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有利于考生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请简要赏析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则指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此身谁料”说明词人没有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谁料”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翼,落到地上,在痛苦中。

这首词确实蕴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更多的历史内容,所以,他的忧国之泪中饱含着对祖国炽热的感情。

考生在鉴赏人物形象时,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感知形象;第二步,分析形象特点;第三步,体会形象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这首词描写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自然界中的山水草木、鸟兽虫鱼、雨雪风霜、日月星辰等,一旦被写进古代诗歌的意境之中,就渗透着诗人的主观色彩,包含着诗人的情绪,即“一切景语皆情语”了。

鉴赏景物形象包括鉴赏单个的景物(单个意象)和多个景物构成的意境。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请简要赏析小松形象之美。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却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

参考答案 这首诗塑造了不被统治者发现、重视,但具有强大生命力,终成栋梁之材的“小松”形象。“自小刺头深草里”说明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的野草都比它高,以至于被淹没在“深草里”。它虽小却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现在的小松,后一个指小松长成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时人”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因为它已成栋梁之材。诗人借塑造小松形象,贬斥统治者不重视发现和培养人才的现象,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例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中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让人心底春光骀荡。诗人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诗人善于选择最具有特征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光。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活动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诗中也勾勒了静态景物。春天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本诗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前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表露出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参考答案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汀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上一篇:认错的话范文 下一篇:南怀瑾语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