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语录范文

时间:2023-12-11 20:58:39

张爱玲语录篇1

1、当你穿上了爱情的婚纱,我也披上了和尚的袈裟。

2、给我一个支点,让我重新撬动你的心好吗?可令我难过的是,直到你离去,也始终不肯给我这个支点。

3、如果你的婚姻不幸福,那就回来找我吧,哪怕我已经老得走不动了,我也会带你一起私奔的。

4、昨天,我卖身给学业,所以今天我无所事事;而明天,我将嫁身于生计。

5、有的人走了就再也没回来过,所以,等待和犹豫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

6、不爱的爱情,永远不会变坏。所以,我们调情,我们暧昧,却永远不要相爱。

7、守一颗心,别像守一只猫。它冷了,来偎依你;它饿了,来叫你;它痒了,来摩你;它厌了,便偷偷地走掉。守一颗心,多么希望像守一只狗,不是你守它,而是它守你!

8、在人群中偷看你的笑脸,恍惚间仿佛回到从前。会不会有一天我们再一次地偶然相遇,一见钟情,然后彼此相恋?

9、诺言的“诺”字和誓言的“誓”字都是有口无心的。

10、好想来一次安静的认真的努力的唐吉坷德式的单恋。

11、人一辈子也无法心心相印,他们孤独的只剩下肉体和金钱的交换了。所以,请等待那个对你生命有特殊意义的人。

12、在我的世界里,你依旧纯洁,脏了的只是这个世界。

13、以后你会不经意地想起我,请别忘记我曾那样深深地爱过你。

14、阳光擦干了我思念你的泪水。

15、踮起脚尖,我们就能离幸福更近一点吗?

16、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给了你,但是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笑。

17、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18、我爱你,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爱你。

19、离别和失望的伤痛,已经发不出声音来了。

20、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

21、那些美丽的小鱼,它们睡觉的时候也睁着眼睛。不需要爱情,亦从不哭泣。它们是我的榜样。

22、对弈的人已走,谁还在意推敲红尘之外的一盘残棋。

23、我们也有过美好的回忆,只是让泪水染得模糊了。

24、我一直在寻找那种感觉,那种在寒冷的日子里,牵起一双温暖的手,踏实地向前走的感觉。

25、因为平淡,我们的爱情有时会游离原本温馨的港湾;(经典语录 )因为好奇,我们的行程会在某个十字路口不经意的拐弯,就在你意欲转身的刹那,你会听见身后有爱情在低声地哭泣。

26、夜晚来了我还依然睁着眼睛,是因为我看见了你留在月光下的痕迹。

27、在这城市里,我相信一定会有那麼一个人,想著同样的事情,怀著相似的频率,在某站寂寞的出口,安排好了与我相遇。

28、用一转身离开,用一辈子去忘记。

29、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我们就这样迷散在陌生的风雨里,从此天各一方,两两相忘。

30、情,亲情我们之间无所不有,却唯独没有爱情。

31、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你的妹妹,即使我们无法步入婚姻的殿堂,我也可以做你永远无法割舍的亲人!

32、知道吗,男孩站在女孩的左边是因为那样可以离她的心更近一些。

33、为追求到我喜欢的人,我愿意放弃我所拥有的一切,可当我放弃这一切后,她还会接受我的爱吗?首语:都说世上伤心的人比开心的人多,可更多的时候我认为伤心是会上瘾的。

34、当你爱我时,我的心在沉睡;当我爱你时,你的心已冰封。

35、爱情看起来很浪漫、很纯情,可最终现实是残酷的,因为她经不起油盐酱醋的烹制。

36、有些事终究要学会忘记,有一天,忘记你,忘记我们以前的誓言。曾经小小的幸福小小的感动小小的房子,是那时我大大的幸福大大的感动大大的天地。

37、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却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

38、都说从此天涯陌路~什么是天涯?转身,背向你,此刻已是天涯。

39、每一个爱情故事的开始总是灿烂如花,而结尾却又总是沉默如土。

40、失恋的人虽各不相同,但仰望星空却是唯一的不约而同。

41、我颠倒了整个世界,只为摆正你的倒影。

42、如果一个人的感情得到了解脱,那么另一个人将走向可怕的地狱。

43、爱情就是上辈子欠下的情债这辈子来还——我上辈子一定俗不可耐,搞得我今生无债可还。

44、如果以后只有一口稀饭了,你先喝,喝完了,我再把碗舔干净。

45、亲爱的,出去玩累了、受伤了的话就回来吧,我还在这里等你。

46、有人追求幸福,所以努力;有人拥有幸福,所以放弃。

47、爱情是场梦,可有些人却总睡过了头。

48、你为了一个美丽的未来,放弃了我们温暖的现在。

49、爱情犹如一场奢华的盛宴,每每盛装出席,结果却总是满杯狼羁。而下一次盛宴到来,却依然又要盛装出席。

50、爱一个人不是向她承诺会对她有多好,而是明知爱的毫无指望,却还一直在那里傻傻地等她。

51、地球之所以是圆的,是因为上帝想让那些走失或者迷路的人能够重新相遇。

52、有人说平行线最可怕,但我认为最可怕的是相交线——明明他们有过交集,却总会在以后某个时刻相互远离,而且越走越远。

53、深深地伤害了最爱我的那个人,那一刻,我听见他心破碎的声音。直到转身,我才发现,原来那声心碎,其实,也是我自己的。

张爱玲语录篇2

2、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张爱玲

3、你还不来,我怎敢老去。——张爱玲

4、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张爱玲

5、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张爱玲《天才梦》

6、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张爱玲《十八春》

7、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张爱玲《小团圆》

8、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张爱玲《半生缘》

9、不管你的条件有多差总会有个人在爱你。不管你的条件有多好,也总有个人不爱你。——张爱玲《半生缘》

10、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张爱玲《半生缘》

张爱玲语录篇3

一、作品传记色彩迎合读者接受心理

《小团圆》描述在传统家族长大的九莉,大学到香港念书,回到上海后和身为汉奸的有妇之夫邵之雍陷入热恋。《小团圆》与张爱玲的经历有太多相似之处,展现的是张爱玲版本的“张胡之恋”。此次张爱玲遗作《小团圆》先后在台湾、大陆出版,使我们从更深层上探寻张爱玲不平凡的一生。张爱玲作品及生命中的各色人物都能找到原型,如蕊秋与二婶,楚娣与三姑,比比与炎樱,邵之雍与胡兰成,文姬与苏青,燕山与桑弧等等。《小团圆》是一次尖锐的剖析,小说以近于意识流似的回忆录方式描述女主人公盛九莉,叙述冷酷沉着,张爱玲把矛盾指向自己。

“《小团圆》与张爱玲的身世经历有太多相似之处。不务正业,耽于鸦片妓女的父亲,远走高飞的母亲,邪恶无形的继母,懦弱无能的弟弟……似乎都为她的小说人物提供了现实原型,更不用说张爱玲少年被父亲幽禁,几乎丧命的经历。张爱玲藉文本来铭刻生命的创伤,将被压抑的欲望与恐惧改头换面,重现于字里行间。”

“张爱玲自己说过:‘最好的材料是你最深知的材料。’在她已发表的作品当中,《私语》、《烬余录》及《对照记)可谓最具自传价值,也深为读者看重。但在‘最深知’上比,它们都难跟《小团圆》同日而语。”在这种情况下,她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蓝本,用文学的手法叙述了传奇一生,(小团圆》这部充满传奇性和传记性的作品一经面世,自然便引起了读者极大的热情与兴趣。

二、张爱玲经典创作风格的延续

《小团圆》初稿写成之后,张爱玲曾幸福地告诉挚友:“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干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小团圆)是张爱玲浓缩一生心血的巅峰之作,刻画出她最深知的人生素材,也是张爱玲经典创作风格的延续。

张爱玲的作品在艺术上的特色,特别是在意象营构、心理分析上受到普遍的赞许。张爱玲钟爱的月亮意象营造出强烈的感性世界,同时加强了作品的寓意。同样,在《小团圆》中,她依然延续自己钟爱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了“快三十岁生日那天,夜里在床上看见阳台上的月光,水泥阑干像倒塌了的石碑横卧在那里,浴在晚唐的蓝色的月光中。一千多年前的月色,但是在她三十年已经太多了,墓碑一样沉重的压在心上。”

张爱玲的爱情观在其作品中的表现是始终如一的。九莉瘦弱而敏感,她缺少童年的快乐与亲人的关爱,内心无助,爱情更是千疮百孔。在其作品的字里行间将少爱的婚姻、扭曲的人性、颓废的人生,细致入微地呈现到读者面前。

《小团圆》延续张爱玲作品苍凉的悲剧意识。《小团圆》其实并不团圆。由于她的家庭经历和特定的社会环境,及其不幸的爱情,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无论是《小团圆》还是张爱玲的其他作品,她所描写的爱情故事结尾均没有圆满的,流露着她对爱情的失望和对婚姻的嘲讽。在《小团圆》中,我们感受不到张爱玲所说的“爱情的万转千回”,却让读者感到一种幻灭感。作者似乎也在借人物之口道出自己的心境:“回忆不管是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都有一种悲哀,虽然淡,她怕那滋味。她从来不自我伤感,现实生活里有的是,不可避免的。”“她在四面楚歌中需要一点温暖的回忆,那是她的生命。”

三、各方热议促进作品的关注度

张爱玲的《小团圆》面世一年多来,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探讨,关注的焦点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关于《小团圆》的出版问题。《小团圆》于2009年2月23日由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在台湾地区出版,2009年02月26日由皇冠出版社在香港出版,2009年4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在大陆出版。关于《小团圆》的出版问题。张爱玲曾在遗嘱中要求遗作《小团圆》要进行销毁,但张爱玲生前又充满犹豫。张爱玲遗产执行人宋以朗顶着各方非议出版了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小团圆》的出版,社会上形成了“赞成出版”和“反对出版”两种迥然不同的出版态度。贺琛的《(小团圆)出版事件的伦理审视《编辑之友》,2010年2期)是有代表性的文章。文中归纳各方赞成与反对出版的理由,也给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小团圆》出版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追捧,内地版半年之内已经销售超70万册,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小团圆》的出版,无论是对于广大读者,还是对于文化艺术的传播和张学的研究,甚至对于张爱玲本人来说都是有益的。”

其次是关于《小团圆》作品本身的艺术问题。张爱玲的作品历来不乏追捧者,但也不缺异样的声音。《小团圆》同样也是如此。对《小团圆》持肯定态度的有李永涛的《(小团圆):“散居文学”的惊诧之美》(《名作欣赏》2009年26期)认为:“张爱玲‘最神秘的小说,遗稿,浓缩毕生心血的巅峰杰作《小团圆),尘封三十四年后重见天日,眷顾全球千万张迷翘首之心。并让一段异样的家族岁月和情爱奇缘流露笔端,凸显差异感受,惊现‘散居文学’的惊诧之美感体验”。有些学者认为《小团圆》是一部失败之作或存在瑕疵,如杨光祖的《(小团圆)与张爱玲的创伤记忆》(《中州大学学报》2009年6期)认为《小团圆》就艺术质量而言很一般。张伯存的《评‘张爱玲热’及(小团圆)》(《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第6期)认为:“尽管《小团圆》从艺术角度看结构繁复精巧,语言臻于炉火纯青、人物描写细腻精微,显示了张爱玲晚年不衰的艺术创造力,但艺术上的高明掩饰不住思想上的苍白、观念上的荒谬、意识上的稚气、心理上的阴暗。”此外,还有其他学者从其他角度来研究《小团圆》。如女性意识角度:郑悦、孙晓悦《选择玉碎——从(小团圆)看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名作欣赏》2010年1期):意象分析角度:武克勤《张爱玲(小团圆)创作意象探析》(《名作欣赏》2010年2期)等等。

张爱玲《小团圆》不仅在专业研究领域引起热议,在网络上也热闹非凡。国内各大互联网也都刊载文章。如腾讯网《小团圆):一个更真实的张爱玲》(http://lady,qq,com2009年04月14日07:46);网易《(小团圆》中的“小物件”》(2009-08-30 10:59:oo来源:东方早报);搜狐网《张爱玲自传小说(小团圆)港台出版幕后揭秘》(2009年03月09日08:21)、《张爱玲最神秘作品(小团圆》”违约“出版》(2009年02月13日10:44)、《张爱玲自传性长篇小说重见天日作者遗嘱要销毁》(2009年02月13日09:13)。(小团圆》出版后,报刊网络评论甚多,毁誉参半,此书又不止一次被媒体选为“年度十大好书”。著名的张爱玲研究专家止庵《再谈《小团圆))(http://blog.sina.com.cn/zhian)指出:“《小团圆》尚未面世,就有人提出‘拒买、拒读、拒评’;至今偶尔还被称引,但回过头去看,效用似乎仅限于倡议者自己,无非‘自我封口’而已。不过‘买’、‘读’、‘评’,适可概括一年间《小团圆》热热闹闹、是是非非的全部。”

结语

伽达默尔说过:“对于所有文本来说,只有在理解过程中才能实现由无生气的意义痕迹向有生气的意义转换。我们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所有文学艺术作品都是在阅读过程中才可能完成。正是在理解中,一切陈述的意义,才得以形成和完成。”阅读张爱玲成为

注释:

①马建高:《“传奇”未满——简评张爱玲长篇小说《小团圆》》,《名作欣赏》,2010年09期。140页。

②③④⑤⑥张爱玲:《小团圆》,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第7页,第15页,第69页,第255页。

⑦伍蠡甫:《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98页。

张爱玲语录篇4

她21岁时连一句日语都不会说,单枪匹马闯日本,如今已是日本华文传媒大亨,其间的各种滋味谁知晓呢?

《新闻联播》走进日本首相官邸

“目前,电视连续剧《八路军》正在CCTV大富电视台播出。”张丽玲告诉记者。这样一部反映八路军抗战史的电视作品,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时,在日本境内播出,其意义与影响不言自明。

“不光是华人华侨看,也有日本观众关注。毕竟大富电视台的观众60%以上都是日本人。”张丽玲说,“以前我们也播过《长征》,很多日本人来信,说看后才真正认识了那段历史。”

“CCTV大富”是个什么样的电视台?1996年,中央电视台委托张丽玲牵线,协助央视在日本落地;张丽玲找到自己所在的公司大仓商事(东京著名的五星级饭店――大仓饭店即为其所建)以及富士电视台(日本一家非常有影响的民间电视台,收视率连续多年名列日本第一),经过一番周折,1997年12月,大仓、富士和CCTV在富士电视台大楼内签定了合作协议。富士电视台出资10%,大仓商事出资90%,共计5000万日元(约合40万美元),共同负责CCTV-4在日本落地的业务。一个名为CCTV大富的电视台终于诞生了!

1998年4月,张丽玲正式出任CCTV大富总经理。7月1日,CCTV大富正式开播,令日本媒体十分惊讶。中国当年发生特大洪灾后,张丽玲在屏幕上打出字幕,为灾区募捐。虽然当时的用户只有1000多家,但一个月就募到了130多万日元(约合1.1万美元)。

好事多磨。同年8月21日,在CCTV大富正式开播50天之际,大仓商事公司宣布破产了。在张丽玲的力争之下,清盘小组决定给CCTV大富一次机会,要求张丽玲在两周内找到新的股东,否则就随同大仓一起倒闭。张丽玲抖擞起精神,走进索尼、京瓷、旭通、电通等数家公司的大门……

有一天,张丽玲突然接到日中贸易协会名誉会长木村一三先生的电话,要她务必在15分钟之内,到京瓷公司东京办事处见有“经济之圣”之称的该公司创始人稻盛和夫。张丽玲向稻盛先生直言困境,请求相助,稻盛先生考虑良久,最后欣然同意。两星期后,又有另外4家公司同意加盟CCTV大富。

这样,CCTV大富一下子拥有了5家大公司作股东:京瓷高科技集团、富士电视台、索尼集团、电通集团、旭通集团。它们不仅一致支持CCTV大富的事业,还派出像稻盛和夫这样有声望和影响力的人物出任公司董事,而董事长依然是张丽玲。

“如今CCTV大富电视台已经进入日本主流社会,包括学校、机构、大公司,就连日本的首相官邸里,也有三台电视机播放大富的节目!”张丽玲骄傲地说。

据她介绍,CCTV大富没花中国一分钱,而且还在赚钱,目前其签约收视观众遍布日本全境,在华人中已接近饱和,下一步大富将与CNN联手合作,凡在日本能收看到CNN的地方,就能收看大富。

张丽玲说,中日虽是邻国,由于认知渠道相对封闭,日本民众对中国的了解还十分欠缺。中日关系现在虽然很敏感,但是中日友好是大势所趋。作为当地华文媒体,CCTV大富电视台着重于报道主流媒体没有报道的新闻,做一些中日之间都可以接受的记录片,用冷静、理性的传播定位,为中日友好作出贡献。

《我们的留学生活》的成功

张丽玲能走到这一步,与她精心拍摄的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大有关系。

1989年,在北京学戏剧的张丽玲在朋友们的一致反对声中决定到日本去留学,走的时候甚至有一个朋友跟她说,我会给你留一张机票的钱,你要在国外呆不下去了,就打电话回来,我就寄给你。感动之余,张丽玲还是走得义无反顾。

“我是坐在飞机上才开始考虑的,在那一刻才觉得真的是离开家了。日语我一句都不懂,也不知道有没有人来接我,因为我推迟了一天,那个时候也不像现在一样拿起手机就可以打国际电话。”初到东京,张丽玲在机场上看到一位刚来日本的中年人,身边有八九件大行李,那种兴奋、不安、茫然的表情,竟然让她感到很悲壮,“行李里什么都有,甚至有米、锅、碗,一个普通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不管他的理想是否伟大,但他毕竟为了一个理想飘洋过海,真的很不容易。那时我想,只要有一台摄像机对着他不动,什么都成了。因为我们都不知道今后等着他的是什么样的路,任何表演都没有他的表情给你的震撼力大!”

张丽玲从那时起,她萌生了“拍一部真实纪录中国留学生的片子”的念头。但一想做这件事需要的一切条件,她只能暂时放手,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在大学期间,张丽玲就写了好几万字,当时她也没有想到以后要拿出来给别人看,最初只是她自己感动着自己。

“但我回顾起来在读自己记录的文字时,却发现自己可能是个没有文学天分的人,我自己体会到的、听到的、见到的远远超出我所写的,在那一刻我发现我的思维习惯还是镜头。”于是,张丽玲开始等一个机会。

1995年夏天,她在日本拿到戏剧舞台导演硕士学位,成为日本大仓商社的职员,也就从那个时候起,她开始利用节假日拍片。1995年12月,张丽玲开始利用工余时间四处筹钱准备拍摄她的纪录片。1996年3月《我们的留学生活》正式开拍。

没有人为这部片子投资,张丽玲跑了很多电视台,但他们都认为张丽玲想法是天方夜谭,因为在日本要拍一个记录片,特别像这样大型的,当时的初步估计是20集,但在日本他们从来没有拍过那么长的,而且是跨国界。别人告诉张丽玲这个片子的预算在6亿日圆左右。如果没有这个预算,那就是张丽玲在跟他们开玩笑。

在朋友的建议下,抱着最后一点希望,张丽玲向日本纪录片界的泰斗、富士电视台的制片人横山隆晴求助,横山隆晴借给她一台机器,并派了几个新手帮她工作,最初时横山隆晴也没有看好这部片子。有了机器、有了人,张丽玲满足了,在她看来,拍这个可以感动任何人的纪录片根本就不需要技术、构图、理论,我只要把这些场景真实地记录下来就好了。

拍摄是极其艰苦的,张丽玲用光了积蓄,而且四处借债;最苦的时候,她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走路时困意袭来,连手里拿的磁带掉在地上都不知道,最后被强行送进医院。日本人说:“她完全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拍摄。”

这样过了一年,横山想起此事,就跟着摄制组走了一天。这一天的工作结束时,他给张丽玲深深地鞠了一躬:“我一直以为我在帮你的忙,但现在我知道自己在帮倒忙。”横山从此把手头的工作减掉一半来关注这部片子,并请来日本一流的摄像、录音师参与。

历时三年,跟踪采访66人,拍摄了1000盘素材带,《我们的留学生活》终于在中日两国播出。在日本,它连续获奖,创造了20.6%%的收视纪录,有日本观众说:“这部片子不但使我增进了对中国人的了解,而且让我认识到现在的日本人和日本社会缺少什么。”

朱基访日时,曾对《我们的留学生活》片给予高度称赞。而横山拍摄的关于张丽玲如何工作的纪录片《来自中国的瑰宝》也在黄金时段播出,成为富士台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的压轴节目。

单身并美丽着

今年张丽玲37岁了,眼角有了淡淡的细纹,事业有成的她还是未婚。

“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到了事业上,我没有时间去想婚姻,就算是想了,我也没有时间。”对张丽玲来说,她更多的应该是个感性的人,虽然从事的工作需要她相对的理性:“我相信缘分,我想我不需要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不强求,而且我在国外,我想我不会跟外国人发生感情,因为在没有同样的背景、文化、教育的情况下是很难沟通的。”张丽玲不愿过多地谈论她的感情生活,但我们可以从她的言谈中感到她虽然在国外生活了很多年,对婚姻的看法骨子里还是一个执著的甚至很传统的女人。

今天的张丽玲功成名就,但她还在跟踪片中的人,“有一个多年未回家的父亲丁尚彪,辛苦打工供养国内妻儿的故事,播出之后又拍了他4年,加起来跟踪了他10年,希望今年底可以播出,因为在和平的年代,一个人竟然与家人分开整整8年,这是我所不能想象和无法做到的,丁尚彪做到了,但你不要问值不值得。”

那次拍摄丁尚彪的时候,张丽玲曾拨通了上海的国际长途。“当我拿着电话时,所有的人都在哭,包括我的摄影师。我只问了两句,丁尚彪的爱人在电话的那一头泣不成声。就这样,什么话也没有,只有哭……我当时就很想去上海见这母女俩。”娇小的张丽玲骨子里其实是复杂的,她的经历和她的阅历使她很能体会这其中的辛酸和不易。

自去年起,张丽玲又把摄像机对准在上海音乐学院当教授的日本殿堂级流行音乐大师谷村新司。当年谭咏麟的《爱在深秋》、张国荣的《谁与共鸣》、梅艳芳的《孤身走我路》等歌曲,都是翻唱的谷村新司的作品。“纪录片一集一集要拍很多年,”张丽玲介绍,目前已跟踪谷村新司一年多,但能否拍竣并在黄金时间播出都是未知数。“拍纪录片的最大风险正在于此。”

张丽玲不仅忙于大富的工作,也在为中日两国增进了解而奔波。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在日本举办了摄影展,张丽玲特别建议,邀请日本人喜爱的体育明星福原爱作展览的亲善大使,结果吸引来不少青年。一些到日本招商引资的国内宣传片经过张丽玲之手,她也不忘提出建议:不要一上来就是音乐激昂、主题宏大,应该更有亲和力,“感受外民族,最好的方式是从细节开始。”

去年席卷日本的韩剧《冬日恋歌》对张丽玲的震动非常大,“由于一部片子,改变了日本人对韩国的一贯印象,整飞机整飞机的人去韩国旅游参观,成千上万的日本妇女为韩剧明星裴勇俊疯狂。”她认为韩剧的成功在于:“韩剧里的家庭、友情、爱情很单纯,是世界共通的。”

一些日本制作单位因此也找上张丽玲,希望她能参与投资打造一部中国版的类似影视剧。对此张丽玲表示,要寻觅好的题材,同时将启用形象很“纯”的演员参与演出。

张爱玲语录篇5

关键词:后殖民;南洋;双重缺失;寻找身份;

如果说上海与香港是张爱玲的受业与成名之地,是其日后津津乐道和不断呈现的风景,那么南洋则一直沉默不语。本文中的南洋即现在的东南亚国家,包括新加坡、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从文学的角度看,“南洋”更多是一种观念性、参照性的存在,它较之“东南亚”多了一种诗意的文学联想,同时也包含了一种同中国的关联,东南亚一带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之交尚属西方列强的殖民地,而南下的华人也都还心系家邦,“南洋”一语更能传输他们的心态。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南洋在张爱玲的小说、散文和回忆录里时有出现,在考察她与南洋的渊源时,港大与其母亲黄逸梵是两个无法忽略的因素,与此相联系的,还有上世纪的上海书报及影视传媒业,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其华洋杂处的社会文化氛围对张爱玲南洋形象的建构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1939年,张爱玲以远东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伦敦大学,后改入香港大学,此前的圣玛丽亚女校及港战后的圣约翰大学教育,为张爱玲作品的笼上一层西方色彩,而港大所接触的人事,为南洋进入其写作视野提供了某种契机。1942年,在新加坡的黄逸梵生死未卜,其男友一年前已死于战火。在与母亲的书信往来中,张爱玲未尝没有对南洋形成一种文化上的认识。她在《对照记》中描述过母亲与东南亚的交集。1936年,黄逸梵绕道埃及与东南亚回国,在马来亚购买制作手袋的皮革,上海成为孤岛后去了新加坡,1948年,黄逸梵在马来亚侨校教过半年书。在港大,她还结识了此后半生的女友炎樱,炎樱的母亲是天津人,父亲是锡兰人(今斯里兰卡)。炎樱是一位奇异的女子,爱好画画,喜欢服装,聪明而富有才华,张爱玲《传奇》的封面都是由她设计的。炎樱虽不太懂中文,可她奇异的言行举止,深得张爱玲赞赏。在《炎樱语录》中作者写了炎樱的睿智和大胆,以其为题材的散文有《双声》、《我看苏青》等。1955年,张爱玲乘坐轮船到了美国,是在其介绍下搬进了哈得逊河附近的慈善机构的女子职业宿舍。笔者认为,南洋进入张爱玲的研究视野,与炎樱有很大关系。炎樱个子小而丰满,黝黑的皮肤和会撒娇的眼睛,张爱玲笔下的娇蕊则是“她的肉并不多,只因骨架子生得小,略微显胖了一点。”这一形象应是以炎樱为原型的。张爱玲笔下涉及到南洋的散文片段有:

苏雷珈是马来半岛一个偏僻小镇的西施,瘦小,棕黑皮肤,睡沉沉的眼睛与微微外露的白牙。像一般的受过修道院教育的女孩子,她是天真得可耻。她选了医科,医科要解剖人体,被解剖的尸体穿衣服不穿?……这笑话在学校了早出了名。

从中不难看出张爱玲对南洋的不无调侃。他们的皮肤为棕黑色,他们娇生惯养吃不了苦,他们懒惰、怯弱、无知,在精神上苍白无力,“天真得可耻”,其文明如同“在蒸闷的野蛮的底子上盖一层小家气的文明,像一床太小的花洋布棉被,盖住了头,盖不住脚。”他们是“思想上无家可归的”,“没有背景,没有传统”,在与现代都市文明的交接中,很容易让人产生羞耻伤恸感。她在《到底是上海人》写道:

一年前回上海来,对于久违了的上海人的第一个印象是白与胖。在香港,广东人十有八九是黝黑瘦小的,印度人还要黑,马来人还要瘦。看惯了他们,上海人显得个个肥白如夸瓜,像代乳粉的广告。

毫不掩饰地表示对上海人之通和有分寸的坏认同,印度与马来人的黑瘦,与上海人的白胖相比较,几乎就是落后与文明、健康与病态的象征。作者认同月女,不仅由于两人相似的家庭不幸,也因后者持与自己相近的文化立场,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南洋的文化态度。应该说,她划出了一个优与劣的圈子,属于南洋的则属于贬抑的对象。

《倾城之恋》与《白玫瑰与红玫瑰》中的南洋话语更能体现作者的意图。《倾城之恋》中范柳原的父亲是一个著名的华侨,有不少产业分布在锡兰马来亚等处。在英国出生,歧视中长大的范柳原,受到西洋文明熏陶和教化,在家族中处于尴尬的处境,父亲离世后,庶出的他难于成为家族的正宗继承人,而私生子的他要在法律上确定自己,也有种种棘手之处。范柳原身在异国长期漂泊,被洋人视为“华人”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找不到自己的根和自我认同感;回到祖国,又“不能算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这种迷失在中西文化空白带的边缘人身份和对父母之邦故土情结的寻求认同,使他很快被“善于低头”,具有“真正的中国女性美”的旧式闺秀白流苏所吸引,期翼从这位具有传统风韵的“真正的中国女人”身上找到明晰自己暧昧“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感。范柳原认祖归宗,其根就在中国,无论多久,也会淹没在其精神深处。文本中范柳原表现出对马来森林的向往,这只是对异域风光的凝视,在那里流苏不能穿西装与旗袍,甚而找不到与马来森林取得一致步调的服装,暗含了它与文明社会的不合时宜,既没有历史传统也没有可以穿越过去的未来,是后殖民文学有的东方色彩的展示。

张爱玲语录篇6

在小说方面,得张爱玲精髓的,在大陆莫过于文学国母王安忆,而香港则唯李碧华,写两性之间的爱恨纠葛,缠绵悱恻中见刀锋,于繁华中见苍凉,于热闹中尝凄清,自是不谈。这里只说两个人的散文。散文最见真性情。

两个人的眼睛都在搜刮日常。张爱玲不承担历史也不打算去背负将来,其散文、小说都定格在一个时间段――现在。散文,注重的是“形散神聚”,“宇宙之大,苍蝇之微”都可以信手拈进文字,同时,在行文之中,尽可以通古今,达四海。张爱玲和李碧华于前者选择其一“苍蝇之微”,于后者,则在文中如游蛇般驱动思维,在时空的思维里腾挪跌宕,好不潇洒。张爱玲的散文有《流言》,《张看集》,不多,但是很精致。也很精到。如《到底是上海人》、《更衣记》、《谈跳舞》、《公寓生活记趣》、《私语》、《谈女人》、《迟暮》、《天才梦》,多是家长里短的日常生活记录,但这种日常一经张爱玲的瞳孔,既已经添色,添韵致,在经过她独特的心灵和情致的融会从笔端泻到纸上,便不再是生活的日常,而是传奇,曲折有致,色香俱全。

李碧华,物质都市滋养她的散文。出了十几个散文集子。如《橘子不要哭》、《梦之浮桥》、《水云散发》、《女巫词典》等。十几本文集,洋洋洒洒不下千篇,所言都是香港现代都市的情、事、物。《水云散发》简直像一本港人美食谱,通篇不离吃,在吃食中发掘世相;《梦之浮桥》则写各色男女及其人生,名人,反人,古人,今人,国人;而《橘子不要哭》则对饮食男女的人生、社会世相进行诠释、反观、总结、警戒。如果不怕拾人牙慧是真可以叫《写在人生边上》。散文《有点火,有点邪,有点坏,有点不羁写男女爱情悲剧的起源,《最爱和次爱》里写男人的劣性,毫不夸张地说,李碧华散文如同一只巨大的网兜,兜着香港人的生活。

从题材上讲,两人都注重日常,从日常的衣、食、住、行切入。

而从散文的情调上讲,二人是有迥异的。张爱玲着的是海派色调,是沪上十里洋场里弄的风情。典雅,精致,整洁。讲求意境,于看似不经意的娓娓而谈中见其结构之谨严、精巧。同时,在语言上也极小心,力求传神,字字求其精彩,甚至不惜渲染,用极华丽的字眼。作为自由撰稿人的张爱玲,凭着四十年代大上海的几十万世俗市民的读者群的底气,加上特定的时代背景,显得心闲气定,而上海人爱的是闲情逸致,所以,张爱玲的散文格调基本是闲逸的,当然,苍凉依然是其底色,那是流淌在血管里的东西,但是没有大悲,大喜。

张爱玲很注意意境的营造。这些意境的营造技巧使得张爱玲的散文显得隽永而意味深长。首先是以乐境写哀,哀境写乐,这种手法的使用在《诗经》中已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传诵千古,莫不与此种手法有关。在《迟暮》中,作者在起首段极写春之热闹,春之喜乐。“冉冉来到人间”的风。“支不住红艳的酡颜而醉倚在个封姨臂弯”里的桃花,“好像春神足下坠下来的一朵朵的轻云”般的柳絮,好一派群红灿放的春景,然而,这春景竟惹起了迟暮美人的伤悲,反羡朝生暮死的蝴蝶。以热闹的春光,飞舞的蝴蝶来映衬人的心境,形成哀乐对照,乐者自乐,哀者更哀。其次,张善于情境和物境的融合,从而使其意境都是“有我之境”在《秋雨》里有很多载着作者情感颗粒的词语。如“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这样的句子只有张爱玲才想得出来,这样的独异的词语才合她的心境。工笔细绘和写意式的点染是张爱玲的另一大技巧,如“有一天,下了一黄昏的雨,出去的时候忘了关窗户,回来一开门,一房的雨味。放眼望去,是碧蓝的潇潇的夜,远处有淡灯摇曳,多数的人家还没有点灯。”(《公寓生活记趣》)对日常的把玩“没事的时候他在后天井烧个小风炉炒菜烙饼吃。他教我们怎样煮红米饭:烧开了,熄了火。停个十分钟再煮,又松,又透,又不踏皮烂骨,没有筋道。”这就是上海人才有的耐心和情致,上海人的精致和可爱在这里。

而李碧华的散文里弥散着的是港粤风情,沾染的是岭南文化色彩。又因香港国际化大都市的特点,所以,散文中,西方文化色彩十足,西餐文化,西片。西方物质文明气息浓郁,有时反倒遮盖了本土气息。李碧华不像张爱玲一样营造意境,因为是专栏文章,现代读者没有时间来咂摸,而尤其是在香港这样快节奏的大都市,聪明的李碧华选择了这种策略式的文风。《青蛇》的风格颇有张爱玲之风,但是,这种风格没有在散文中显露。文笔犀利,泼辣,仿佛一匙麻辣汤浇下去,辣得人心肺生疼,然而,即使是疼却也让人酣畅淋漓。这种泼辣主要表现在对人生世相的洞若观火似的体察,对男女情爱纠葛的剖析鞭辟人理。而张爱玲散文则是酸梅汤,甜中夹着酸涩。张爱玲还是乐意去建乌托邦,虽然虚无飘渺得连她自己也不相信。在《爱》里,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感染了许多人,被世人反复引用,甚至背诵,相信爱情和不信爱情的都如此。李碧华则打破一切乌托邦。《有点火,有点邪,有点坏,有点不羁》中,作者总结女性的悲剧“很不幸。女人喜欢的男人,总是有点火,有点邪,有点坏,有点不羁。”即,一切咎由自取。在《鲸鱼屋的愿望》中,作者狠狠地落笔“梦想绝大多数不能成真,能够实现的,都不是我们真心需要的。我们想要一个人,很多时候只得到一条狗。”

张爱玲散文以情调、意趣胜,固然,张的散文也因其精到的思想而令人惊异,而这种惊异是裹在那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景设置、句子、语词搭配以及词彩的夸张等技巧上,所以,读起散文,依然有种圆润浑成的美感。而李碧华则不借助意境的烘托,以犀利的思维取胜。这种思维使得她的散文显得“狠”“准”“利”。

如果说张爱玲的散文因起情致而像五四小品文,那么,李碧华散文因其犀利,独到的思想而更像鲁迅杂文。这种思维方式有二。

一、高速联想。张爱玲散文的联想多是有情感铺垫的,有意境的营造,所以意想之间有很大的拈连,不至于因思想破坏了文章整体的浑成、流畅,联想是层递式的,而李碧华则是脑筋急转弯。在《二手衰运》中,本来是写买二手货物要小心谨慎,若如此思维下去,文章不过尔尔,有饶舌婆的嫌疑,而她突然在末尾来一句“又爱上一个人之前,当然也应该了解一下:‘上手是谁?’”读者咋舌,还没有反应过来,这女子已经扬长而去。而在《心太软,心太硬,心太痛》中,对女人面对情场失利后的平静诉说,感到的不是轻松,而是更加深的痛楚,于是说“平静,也是对自己的毒辣。”一针见血。

二、推背式的思考。男女相爱,一方为了表真心,或者金兰知交为了表诚信,喜欢说“我要把心掏给你看。”似乎不如此便不见真情。而李碧华在《真心其实狞狰》里,从现代医学事实人手,打破了神话:“外露的心,是一团状物,上面布满青红皂白的筋络。不但可以看到血液流动,它还扑、扑、扑地跳,很难看。”由此作者做推背思考,“真话最不好听,真心其实狰狞。一个人把心展示太多,透明度太高,对自己是危险,于对方是灾难。”下的按语泼辣有力,“狠”而“稳”,又说“放回适当的位置,用你一身血肉筋骨好好护卫,必要时让人知道你心跳,听几下心声,足以动情。”

张爱玲语录篇7

1

张爱玲小姐和我最喜欢的女作家同名同姓,但她们不是同一个人。张爱玲小姐是台湾人,是一个超级苛刻的女人,只不过刚认识她的时候,我误以为她是女神。

大三那年,我谈了一场高调的全校皆知的恋爱,结果却以男朋友劈腿告终。分手之后,我冲动地办了退学手续,原因很简单,不想看到前男友和他的新欢在我眼皮底下卿卿我我。

当然冲动是要付出代价的,而我的代价就是无家可归。脾气火爆的父亲直接将我赶出家门,母亲则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说,你这么做对得起谁?

为了证明我谁都不亏欠,我和家人划清界限,开始了一个人在外流浪的旅程。

我和张爱玲小姐的第一次见面,就是在人潮拥挤的人才市场。当时我们隔着好几层人墙,我也不知道她是如何穿过层层人墙锁定了我。她的台湾普通话很温柔,温柔得我想掉眼泪,她说:“小姑娘,把你的简历给我!”

我环视四周,才确定她是在和我说话,因为我四周站的全是男孩子。

交了简历后,我就迅速地逃离招聘现场。因为那张比我还要高的招聘海报上,写明是招总经理助理一名,女性,学历本科。而我只有一张可怜巴巴的高中毕业证。完全可以想象,当时的我是多么衰了,辍学、被父母轰出家门、住10块钱一晚的招待所;没有文凭、没有魔鬼的身材和天使的面孔,脸上写着“倒霉鬼”三个字,这样的我,连自己都嫌弃得要命。

可是,就在我站在15楼准备抛弃自己的时候,女神张爱玲小姐的电话打了过来,她通知我去面试。

2

我一直不明白,张爱玲小姐为什么录取我。那天的我实在是糟糕透了,白色的毛衣上有一个苹果大的破洞,是从15楼下来时挂破的;鞋子更是一只黑色一只咖啡色,而且款式还不一样。打扮另类的我,把清洁工都逗乐了,可张爱玲小姐却坚持录用我。

所以,我一度认为我走了狗屎运。可是上班之后,我才明白没有天上掉馅饼这种美事,就算掉,也只会掉铁饼。因为张爱玲小姐的脾气实在是太古怪了,难怪在我之前,会有三位前辈连工资都不要就提前解约。

张爱玲小姐经营一家服装公司,生产某一线品牌下的三线男装,所以公司里除了我和张爱玲小姐以及清洁工阿姨的性别为女外,其他的全是男性员工。于是我这个助理就悲剧了,每天6点半就得起床,然后去给张爱玲小姐买早餐和咖啡。当然,我坚信所有的小助理都是从跑腿走过来的,比如《穿Prada的女王》中的小助理安迪。但是有的跑腿只需去星巴克给女上司买热咖啡,而我这个跑腿却要去超市给女上司买卫生巾。

当然,我也想过放弃,可是我的身体在那个时候住进了两个小人儿,它们分别叫冲动和冷静。冲动的小人儿说,不要给这个苛刻的台湾女人当跑腿;冷静的小人儿却说,留下来吧,在这里你可以完成一个设计师的梦想。

最终,冲动被冷静打败,因为我渴望走出人生的低谷。当然妥协的后果就是,我成了张爱玲小姐和她的儿子――一条叫曼波的贵宾犬――的助理。尽管如此,张爱玲小姐对我还是诸多挑剔,在她眼里,我是一个办事效率低、迟钝、不修边幅、邋遢的助理。至于我那个设计师的梦想真的就只是梦想了,我将熬夜赶出来的图纸塞到抽屉的最里角。

要知道从前的我是多么骄傲的女孩子,名牌大学的好学生,专业可以看得见未来,谈着一份也能看见未来的校园恋,所有的人都夸我聪明漂亮运气好。可是一场失恋,不但摧毁了我所有的信念,还让我从云端跌入深渊。

当然,这些我不能告诉张爱玲小姐。我想,作为一个即将奔四又没有爱情的老女人,她是不会明白我的心情的。

3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句话大概真是为我造出来的。那天,我刚刚被张爱玲小姐训过之后,就在电梯里遇到了前男友和他的新女友。

那个女孩曾在学校食堂里找到我说,郭某某爱的是我,请你离他远一点。如今,她却说,尚顺顺,你真的在这里打工啊,我听同学说了,还以为是假的。对了,我爸的公司在15楼,我们寒假会在这里实习,有时间找我们玩。

大概是我的表现太过差劲,让一旁的张爱玲小姐都觉得看不下去了,她竟然告诉他们,我是公司最有潜质的新人,年后打算送我去巴黎学习。

看着男友不可思议的表情,我承认我有些感激张爱玲小姐。可当他们走出电梯时,她却说,不要认为我在帮你哦,我只不过不想别人觉得我的助理很差劲。

虽然张爱玲小姐还是那么的毒舌,可这一刻,我突然觉得她有点可爱。

那天之后,张爱玲小姐好像特别关心我的感情生活。一次陪她参加完客户的酒会之后,我告诉了她我失恋和辍学的事情。张爱玲小姐说,你是我历任助理中最笨的一个。

早知道她要打击我,就不该跟她讲隐私。可是就在我懊悔的时候,张爱玲小姐又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打击情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更加强大,所以,你还要努力啊!

这以后,张爱玲小姐对我更加苛刻,恨不得把我一个人当五个人用,出纳辞职后,她竟让我兼职。这对于一个学服装设计又半途退学的人来说,是多么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可是张爱玲小姐却说,不懂你可以去学习啊!

张爱玲小姐的语气一如既往的温柔,但我知道温柔的背后藏着一把杀猪刀,她的潜台词是:不懂我要你做什么。

为了不被张爱玲小姐炒鱿鱼,我一大半工资都交给了某个会计培训中心,当然还得搭上我所有的业余时间。值得庆幸的是,在吃了4个月的方便面之后,我不但弄清了什么是借贷方,还考到了会计证;而且更让人意外的是,那个月的工资竟然涨了两千块大洋。人事部的帅哥告诉我,是张爱玲小姐发给我的奖学金。

4

我承认张爱玲小姐给我开启了另外一扇门,因为在她的高压下,我又重拾了大学的课程。她说从你辍学开始,你就注定要比别人差。我知道她说的别人是前男友和他的新女友。张爱玲小姐说,男朋友和职业都可以重新选,唯有知识,它永远不会背叛你。

我没有想到,张爱玲小姐会看到我塞到角落里的图纸,而且还打算启用我当设计师。她说得轻描淡写:不要谢我,我只是给你机会证明自己。如果失败了,我可是要追究责任的。

可是我知道,她一定是在大Boss面前说了无数好话,大Boss才会同意让我这个只有高中毕业证的笨助理当设计师。

所以,我很矫情地跟她说谢谢,还请她去吃那家她念念不忘的农家菜。大概是喝多了几杯啤酒的原因,她的脸有些红。她说,笨小孩,你很像20年前的我。那时的我也因为失恋跌入人生低谷,不过我比你聪明,我可没有因为失恋放弃自己哦!

张爱玲语录篇8

一句话,多少辛酸。

香港淘金

刘嘉玲1965年12月8日出生于苏州一个绘画世家,她的外公和妈妈都是当地画工笔画的名家。工笔画要求细腻、严谨,因为性格好动,刘嘉玲只学3年便放弃了。中学时她对出演戏剧感兴趣,就参加少年宫的话剧团学了3年话剧。

回忆小时候的生活,刘嘉玲说,穷到不可思议。“母亲每月领工资时就是还债时,还完又马上借,米缸里经常没有米。”刘嘉玲说自己是很能吃苦的。她知道,要改变命运,只有靠自己。

15岁那年,刘嘉玲来到香港。入港那天,她穿上了自认为当时最流行的衣服——黄色上衣配鲜红喇叭裤,到了香港才发现没人这么穿。为了贴补家用,17岁那年,刘嘉玲鼓起勇气报考香港无线电视(TVB)艺员训练班。负责面试的老师对她的外形很满意,可惜一张口,乡音太浓,没被录取。刘嘉玲不甘心。“我请训练班的程乃根老师教我。每周3天,大声读新闻,大声唱广东歌,录完音,把录音带给程老师,他逐个音给我更正。”

凭着这股肯吃苦的劲头,尽管迟了一年才进训练班,但她却是当年唯一从内地到香港仅两年便能说粤语对白的演员。

刘嘉玲在训练班实习期演的第一个龙套角色,是和黄日华合作,扮演1983版《射雕英雄传》里一位蒙古侍女,为黄日华饰演的郭靖倒酒,并笑着告诉他“华筝公主已经醒了”。1984年的《鹿鼎记》中,刘嘉玲从“侍女”升格为“小老婆”。在这部由梁朝伟扮演韦小宝的经典金庸剧中,她饰演戏份较少的方怡。在海报合影时,她跟戏份比自己还少的吴君如一起,静静站在当红花旦们的后面。

到了1985年的《杨家将》这部剧,刘嘉玲才算熬出头来。此剧被誉为香港电视史上独一无二的神话,阵容强大,由周润发、郑少秋、万梓良、黄日华等当时最有分量的演员一同演出。刘嘉玲在此剧中扮演柴郡主,扮相英姿飒爽青春逼人,个性敢爱敢恨有智有谋,是这部大片中戏份较多且有爱情故事的3个女性角色之一。

在刘嘉玲长达7年的电视剧生涯中,曾参演《新扎师兄》《流氓大亨》《义不容情》等多部经典剧集,也结识了一帮好姐妹,在TVB号称“九龙女”:吴君如、曾华倩、蓝洁瑛、梅艳芳、刘嘉玲、张曼玉、罗美薇、邱淑贞、上山诗纳。她们亲密到抱在一起睡,还相约“如果嫁不出去,就干脆一起住吧”。

1990年之后,刘嘉玲离开TVB,投身电影圈,演出《A计划》《海上花》《阮玲玉》《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等电影。在表演上,刘嘉玲似乎从未技惊四座,却一直在不断尝试和突破。刘嘉玲坦言,王家卫是她的第一个开窍导演,拍《阿飞正传》时她才开始晓得如何用形体语言,如何在电影里生存。1991年,她凭借《阿飞正传》获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无奈落选,5次提名5次失败后,2011年,终凭《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的女皇角色摘得金像奖影后桂冠。

40岁之后,在镜头面前依旧那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还能续写各大娱乐媒体的头版头条,刘嘉玲说:“我靠的是意志力。”

不恨嫁豪门

在演艺路上,刘嘉玲算是顺风顺水,但在感情方面却经历坎坷。刘嘉玲到香港的第一个男朋友,是个比她大十几岁的广告人,事业有成,但已成婚。“起初完全不知道他结了婚,知道的时候已经太迟了……这段感情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1986年,刘嘉玲邂逅香港富二代许晋亨。刘嘉玲回忆:“有一天车子坏了,他满头大汗地替我修车和换车胎,当时根本不知道他是谁。”一个西装笔挺的富家公子不顾形象为自己做这样的“粗重工夫”,刘嘉玲被感动了。两人很快陷入热恋,许晋亨更索性搬出许家,与刘嘉玲在旧山顶道的一个住宅同住。刘嘉玲认为他会娶自己,自豪地向媒体宣布将要结婚,然而婚期却是一推再推遥遥无期。

许晋亨最终选择了门当户对的赌王之女何超琼。不但许家不接受她,香港人也不接受她,她始终被媒体塑造成那个喜欢去夜店、作风豪放的“北地胭脂”。

那时谁都认为刘嘉玲死都要嫁入豪门,然而她说再给她一个豪门公子她都不要了。“我觉得自己跟许晋亨很不相同。当我说拍戏如何辛苦,他又不明白,只叫我别做啦,他谈生意我又不明白,两人其实很少沟通。”她慢慢明白遇上的人一定要门当户对。

翻身仗

与梁朝伟恋爱是刘嘉玲人生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不仅演技日益进步,圆满的情感也为她拾回不少自尊。

当年“九龙女”中,曾华倩、刘嘉玲与吴君如三人关系尤为要好。当时,曾华倩与梁朝伟都是对方公开的初恋,更被电视台包装成金童玉女。

然而两人年少气盛,欢喜冤家式的分分合合在所难免。作为曾华倩的闺中好友,刚与豪门公子结束恋情的刘嘉玲,自告奋勇去调解曾华倩与梁朝伟的矛盾,不想却取而代之成为梁朝伟的新女友,这让外人大跌眼镜。记得当时,媒体就此事采访曾华倩时,曾华倩盛怒之下的过激言语经过媒体的渲染放大,好姐妹“横刀夺爱”的绯闻风暴一时间席卷香江。

从此,梁朝伟、刘嘉玲开始了近20年的爱情长跑。香港知名言情小说家岑凯伦以他们的爱情故事为蓝本,在1990年写成了《还你前生债》一书。虽然梁朝伟、刘嘉玲并没有像小说中那样三两年内就结婚,但难得的是,身处感情变幻莫测的娱乐圈,仍然坚定地走在一起,并且在2008年完成终身大事。这大概连小说作者也没有想到吧。

有一次,极少公开谈及刘嘉玲的梁朝伟表白说:“很多女人是,但她是我的解药。”梁朝伟欣赏刘嘉玲的,是她的独立。正是这种独立,令刘嘉玲在事业和爱情遭遇暴风骤雨之时,仍能屹立不倒。

多年前,刘嘉玲因为不肯和黑社会势力合作拍片而遭绑架,并被胁迫拍了。2002年曝光,刘嘉玲选择勇敢站出来。谈到这一段经历时,刘嘉玲说:“人家视我为大陆妹,让我一直有自卑感。直到曝光,演艺界的人都站出来支持我,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要感谢所有人,因为这个,我才消除了自卑感。”

这是刘嘉玲的又一场翻身仗。

这个女人如今在娱乐圈里活色生香,圈子外她也是游走自如,在上海有服装店、酒吧,都是在最繁华的地方。

香港著名影视人文隽说:“如果说21世纪的今天,当代女星中,谁最配‘传奇’两个字,我首推刘嘉玲……刘嘉玲的经历绝对是一本通俗小说的最佳题材。”

上一篇:李白的诗句范文 下一篇:脚踏实地的名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