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业务学习材料范文

时间:2023-11-23 22:23:07

教师个人业务学习材料

教师个人业务学习材料篇1

关键词:调查教学法 高职 建筑装饰材料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1

自20世纪90年代产生以来,“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教学”逐渐成为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的主流,并日益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界人士接受和推崇,中国教育部也在致力研究推广,笔者有幸主持了《建筑装饰专业教学法》教材的研发与编写,该教学法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计划、共同参与的教学方法,是由学生独立实施的一种“贴近现实”的活动,使学生在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后获得针对具体问题的专业知识,该教学法促进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行动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的培养。所以,笔者也曾尝试调查教学法在《建筑装饰材料》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下文是笔者完成“常用地面、顶面装饰材料及其装饰构造件校内识别”的教学阐述,请批评指正。

1 确定教学目标、内容安排和重难点,是运用好调查教学法的依据

(1)依据装饰企业、行业对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确定要达成以下三个目标。知识目标:能准确分辨出校内建材超市实训室内所有顶、地面装饰材料及其常规装饰构造;能力目标:能运用不同技术手段以“小组协作+个人”的形式,完成任务的调查、资料搜集、识记等;情感目标:能让学生学习主动、愉快,有现场感、成就和愉。(2)内容安排。在规定课时内,学生主体自主、教师主导辅助运用调查教学法完成“常用地面、顶面装饰材料及其装饰构造件校内识别”,以便学后解决室内设计中的问题。(3)确定重、难点。重点:课内,参与调查的每个小组都能按调查法教学顺序、较为准确的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难点:参与调查的每个学生都能在调查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既识记装饰材料,同时选出合适的装饰材料及其构造。

2 确定教学策略,是运用好调查教学法的基础

采用“调查教学法”,对应模拟室内设计人员运作设计项目选材的工作过程展开校内教学,在4课时内,在教师不讲授任何专业知识、不演示任何技能的前提下,以教师设计的任务、选定的教学场景等来引导学生“为用而学”,使学生了解装饰项目运作的一般过程和步骤,知晓设计师在岗位工作中的知识和能力所需。

3 教师课前花很长时间准备工作任务,是运用好调查教学法的保障

依据上述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教师课前要设计出适合学生且易操作的调查任务、调查地点等。(1)设计调查任务。利用一上午(4课时),完成家居常用地面、顶面材料及其构造件校内识别,调查结束后,整理搜集的信息。同时细分每个教学步骤所用时间。(2)确定教学环境。校内装饰材料、构造件齐全且紧跟市场的建材超市实训室。(3)学习方式。确定“4人小组协作+个人学习”的学习方式,小组内4人采用协作式,共同完成不同材料和构造的调查、识别任务,同时,每个人又会独立调查、识别自己所需。(4)课前通知。调查教学法上课的前一天,通知学生每组或每人准备数码相机1部,要求不低于300像素。

4 教师进入模拟教室检查课前各项准备、解释工作任务(15 min),是运用好调查教学法的关键

(1)课前检查学生的出勤,照相机的准备,查明未到学生去向,教师帮助学生按教学要求完成各项准备。(2)说明分组。教师请同桌就坐的每2名学生组成1个学习小组,组内自选组长监督组员协作学习。(3)调查形式、时间。2人组成一个小组采用观察、图片采集、相互询问和询问教师等形式协作完成装饰材料的调查、识记,要求在3课时内,先识别所有需要调查的装饰材料及其够造件3遍后再进行材料选用。(4)调查的整理与评价。回到教室后,小组合作,将2人所搜集的资料图片进行共享,集中整理,组内评价并各自挑选出比较适合自己方案的材料及其构造做法作为初步选用,本次课后,进行该次调查任务的PPT制作,以便下次课上进行本次课成果的技术交底。(5)人身安全、财物保护等注意事项。遵守课堂纪律,注意讲文明,校建材超市内严禁打闹,以防止出现跌落楼梯、磕碰等安全事故,遵守建材超市实训室的规章制度,爱惜学校公物,不能随意撕扯构造断面上的材料等。

5 师、生共同实施工作任务(3课时30分钟),是运用好调查教学法的重点

(1)教室门前整队、带领学生安静前往校内建材超市实训室(10 min)。(2)教师和学生按上述各自的任务实施教与学(135 min)。准备(学生)(5 min)。到达实训现场后,学生熟悉教师详解的学习目标和整体教学过程,了解工作任务、调查要求与目标以及工作的手段等。计划(学生)(5 min)。组内进行工作任务分配,明确调查目标、内容、协作范围,调查执行步骤由学生自己设计、确定行动实施过程和目标实现途径,并进行评价和反馈。执行(学生+教师)(125 min)。学生:学生按调查任务和方法要求,在校内建材超市实训室内第一遍快速或数码相机拍照识别所有顶、地面装饰材料,以便日后学习过程中遗忘后查阅。学生按调查任务和方法要求,在建材超市实训室内第二遍笔记调查识别所有顶、地面装饰材料,笔记其色彩、纹理、规格的基本特性,学生可以手触感受顶、地面的构造组成,但一定注意安全。学生按调查任务和方法要求,在校内展示室内第三遍现场互考识别,以便现场就能完成材料及其构造件的识记,进而提升其自身专业能力。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示范和帮助。督促注意安全。(3)整队、带领学生安静返回教室(10 min)。(4)回到教室后,学生小组任务整理与评价,为下次课准备、分工(10 min)。

6 教学反思,是运用好调查教学法的

迁移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极少部分学生出现了因为大量的材料种类及其繁多的表象而偏离调查主题的现象,表现出对调查对象的准备不足。此类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专业教师只有不间断的参与实践并结合先进的教学法,才有可能提高职校课堂质量,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人才,实现“毕业即就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希尔德斯海姆-南下萨克森手工业同业工会,职业培训中心的教材,教材版本,2008-12-02.

[2] 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教师个人业务学习材料篇2

[关键词]工程材料;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船舶与海洋工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2-0006-03

船舶制造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工程建设是发展我国海洋开发战略的基础之一,船舶与海洋工程是对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领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主要关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设计建造和水上交通运输。

工程材料课程是开设于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大二下学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连接机械制图、船舶设计原理等基础课程学习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桥梁。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各种船舶与海洋工程常用工程材料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使用性能、钢的热处理工艺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为后续课程教学及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为将来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提供有关正确选材、合理用材的必要理论指导和实际帮助。

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所有课程中,工程材料为唯一的一门专门全面论述材料的课程,在课程框架设计上以“成分、工艺―组织结构―性能”间的关系为主线,加强材料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和相互糅合。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材料学基础、材料成形方法及工艺、常用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介绍、船舶与海洋工程相关构件的失效分析及相关材料的选用等四大部分,需要理解金属、陶瓷、高分子和复合材料四大类常用工程材料的“成分与工艺―微观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课程概念,专业术语、名词繁多,且内容庞杂,加之有些微观结构十分抽象,导致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理解,难记忆,学习困难,抓不住重点,提不起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时,勉强能跟上,后期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应付,导致学生学习已有知识点能力强,但很难在课程学习完毕后,将所学具体知识融会贯通,构建该门课程乃至整个学科的整体学习和研究思路,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严重不足,更难进一步创新。如此学习模式与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突出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的基本理念大相径庭。因此,如何增强船舶与海洋专业工程材料课程的授课效果成为每位该课程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很多任课教师都对非材料专业的工程材料相关课程进行了研究,黑龙江大学的赵霞等提出,在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来提高授课质量[1];贵州师范大学的陈昌礼提出可“以研促教”来提高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授课质量[2];河南理工大学的张建新结合案例将抽象理论具体化,运用实例来激发专业激情[3];成都大学宋慧瑾等从绪论课、学科前沿、实践过程各方面总结了提高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质量的途径。[4]

针对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工程材料课程的设置目标,以及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在工程材料课程中同时应用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在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处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具体实施及最终评价。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学生可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以及其中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5]项目教学法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特点可归结为: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其中,目标指向具有多重性,且可控性好。

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对项目教学法更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教学任务,具体内容的教学以任务驱动而进行。[6]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具体实例为先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相关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工程材料教学过程中各有利弊。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学历教育中,对于刚接触专业课的学生来说,要独立完成一个教学项目较难,仅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挫败感。如果教师能将“项目”分解成相对简单的“任务”,并在讲授相关内容前将“任务”布置给学生,则整个项目相对更容易完成。根据上述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设计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的基本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实施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过程图

二、项目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实例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从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出发,阐明材料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四大类船舶与海洋工程常用工程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加工工艺―微观组织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介绍常用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及其应用方面的基本知R。由于该门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与工程应用联系紧密,在学习热处理、合金钢、有色金属、合理选材和塑性成形相关章节时实施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教学设计内容包括设计教学项目、将项目分解成相关的任务、分组实施、课堂任务的完成和点评、总结所有任务及引导项目方案设计、项目方案的整体设计和实施、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学生补充完善报告、教师评分及反馈9个方面。

1.设计不同的教学项目。项目是项目教学的起点,决定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成败。在设计项目之前要明确具体的项目教学目的,制订具体且详细的教学计划,精心设计项目,仔细分析项目材料,提出思考题,选择合适的参考文献。在设计项目时可选用具有专业代表性的项目,也可根据自己的科研课题,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学科研究热点和难点相关的项目。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工程材料课程学习过程中,以船舶中常用的船板、传动轴、齿轮、弹簧、艉轴、发动机活塞、螺旋桨等零部件作为教学项目,根据这些零部件的服役情况及背景条件,选定合适的材料,制订相关的制作工艺路线,并利用金工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组建的实践俱乐部制作出具体零部件,并验证零部件的使用性能。

2.将项目分解成不同的任务。对于刚接触专业课的学生来说,要完成相关零部件的制作较难,且所需时间较长。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工程材料课程的知识点,将每个项目都分解成不同的任务,这些任务包括零部件的选材、热处理工艺的制订、成形工艺的制订等,以便于学生在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时完成不同的任务。通过不同任务的完成,逐步完成整个项目,从而减少整个项目的难度。

3.分组实施。根据学生人数和平时课堂表现,按自愿与教师制订相结合的原则确定4-5个组长,组长自己组合6-8个学生成一个学习小组,再确定各自组内人员的任务和分工。留给学生2周左右的准备时间,在这期间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充分思考和讨论,集思广益,熟悉所选项目中相关零部件的服役情况及背景条件。多数小组能根据项目中相关零部件的服役情况和背景条件反推出零部件的性能要求,从而对基本选材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4.课堂任务的完成和点评。例如在学习合金钢部分相关知识点之前,给各小组布置各项目中的选材任务。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活泼,参与度非常高,会将所学的知识点带入自己小组的任务中,采用对号入座的方法为自己小组的零部件选材。除了发动机活塞和螺旋桨的选材没有确定外,其他小组都提出了本项目中的选材,并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确定了项目中的选材。选发动机活塞和螺旋桨的小组也通过排除法确定了合金钢不适合自己小组的项目,从而更期待学习有色金属相关知识,其他小组也对有色金属的基本特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整个合金钢部分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效果良好。此外,在热处理、热加工和有色金属相关内容的教学中也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各小组制订项目相关的热处理方案和成形方案。

5.总结所有任务及引导项目方案设计。完成上述各任务并学习完相关知识点后,教师对所有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梳理所有相关知识点,同时介绍学习资源,引导项目方案设计。此外,还可根据项目中的重难点,留一些思考题给学生,如针对零部件服役过程中的失效原因分析,考虑如何全方位完善零部件的生产加工工艺。通过该思考题,学生也可进一步强化合理选材、正确用材的观念。

6.项目方案的整体设计和实施。在各项任务完成后,进入整个项目教学的重难点环节,即项目方案的整体设计和实施。这一环节主要由学生完成。各小组可将整个项目方案设计和实施的不同阶段交给不同的学生具体负责。每个阶段的方案设计完成后,经由整个小组内的学生共同讨论确定。然后再依托学校的金工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组建的实践俱乐部,由整个小组内学生协同完成项目中零部件的生产制备,同时设计相关实验,检验所制备的零部件的使用性能。

7.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安排专门的学时对各小组完成的项目进行课堂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可对报告内容提出质疑,并要求汇报小组的成员回答。集中讨论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充当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此集中讨论过程也是深化学生对项目理解程度的过程。通过集中讨论及教师的引导,学生明确了一般船用零部件乃至所有零部件的制备都包括选材、下料、预备热处理、粗加工、最终热处理、精加工这几个基本步骤。具体零部件的制备根据材质和初始微观组织的不同,各步骤有所添加和减少,且各零部件服役过程中的失效分析和性能改善也可从以上步骤着手。

8.学生补充完善报告。根据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情况,各小组完成项目的书面报告并提交任课教师。通过书面报告的完善,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掌握更牢固,对船体各零部件加工、使用及用后的失效分析都有了更深的认识,且有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9.教师评分及反馈。综合考虑各小组的方案设计、实施情况和所提交的书面报告,教师对各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并反馈给学生。

三、结束语

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工程材料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学习塑性成形、热处理、合金钢、有色金属和合理选材相关知识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利用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探究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仅掌握了工程材料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助于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具体工程实践。这样为后续课程教学及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将来从事船体工程结构、船舶动力及船体机械零件等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提供有关正确选材、合理用材的必要理论指导和实际帮助。此外,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推广到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 参 考 文 献 ]

[1] 赵霞,王永东,党振乾,等. 应用型本科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3(4):23-24.

[2] 陈昌礼.“以研促教”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64-67.

[3] 张建新.《材料科学基础》本科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科技信息,2009(21):506.

[4] 宋慧瑾,鄢,李玫,等.《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进探析[J].广州化工,2015(43):153-154.

[5] 朱枫.国内项目教育法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54-56.

教师个人业务学习材料篇3

一教学改革途径与成效

1.培养方案的重新设置材料化学特色专业的改革重点是对材料化学专业学生实施综合素质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的改革必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在课堂教学、实验、设计等教学环节。2010年前,材料化学专业的课程内容主要局限于高分子材料范畴。而现实要求我们跟上材料科学的现展进程,反映材料科学的最新成就。因此,在以往培养方案的基础上,2010级材料化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开设了复合材料方向,也就是将材料化学专业分成2个平行的方向: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在课程的纵向关系上,材料化学专业新的课程体系确定了“大平台,小模块”的课程模式。大平台包括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它强调专业教育的普适性、系统性和科学性。通过大平台的设置,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全新的思维与视角、全面的知识与技能、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小模块是在大平台基础上设置的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方向的专业模块课,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培养方案调整前和调整后的课程体系学时及学分分布见表1。

2.“三纲”的制订根据材料化学专业特点和社会对材料化学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我们将材料化学专业设置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2个课程体系。根据新课程体系的培养方案,重新编制了有关材料化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如《材料测试与研究方法》及实验、《材料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高聚物合成工艺学》、《塑料加工设备》、《材料加工设备课程设计》及《材料复合原理》、《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材料表面与界面》等专业课程。在这些专业课程“三纲”编写过程中,有目的地增减了一些内容,新编的“三纲”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3.专业教材的选用根据教师“三纲”的制订,经相关教师评议、系主任审核、主管教学的院领导审批,选用了合适的相关教材。一般选用的教材为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推荐的规划教材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十五”、“十一五”部级和省部级重点教材;教材版次以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为主。目前,专业选用的高水平教材(“高水平教材”是指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十五”和“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省部级规划教材、精品课程教材、各级各类获奖教材)比例达到42.86%,选用2008年以来出版的教材比例达到71.43%。选用的教材使用效果好,学生普遍感到满意。2011年6月对07级材料化学专业1、2班共58名学生进行了教材满意程度抽样调查,包括内容适应性,出版质量,便于预习、复习程度,课前到书率等4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反应良好,满意率达到87.40%。

4.学期授课计划的制定学期授课计划是教师组织课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的具体安排,是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工作的保证,教师在开课前必须编制好学期授课计划。根据材料化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题组负责人在安排任课教师时,先考虑教师的科研方向和业务经历,然后组织各任课教师针对特色专业的性质和选用的教材,按照专业课程表、教学进程表和编制说明等内容要求,编制学期授课计划,体现教学课时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为了保持高教学质量的稳定性,任课教师名单确定后,一般不随意变动。同一课程不同年度的学期授课计划根据教学效果与意见反馈、科研发展的大势所趋、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都要求有所更新,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沿,也有利于学生的就业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更好地走上科研道路或走向工作岗位。

5.教案、习题集与答案的撰写课题组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通过集体的研究,仔细商量和交换意见,共同完成了材料化学专业相关课程教案的制定工作。这些教案是教师们智慧和能力的结晶,凝聚了教师们的辛勤劳动和大量心血,也是教师们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方法创新设计的成果。同时,课题负责人还组织了教师们对所担任教学任务的专业课程进行习题集和答案的编写工作,这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和加深其印象,也有利于学生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从而使学生能把握重点、解决难点,轻轻松松地进入后续课程的学习。田俐老师所撰写的《材料化学》教案被评为2009年度湖南科技大学校级“优秀教案”。

6.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在广泛学习、研究了丰富多彩的课件资源后,根据我校材料化学专业课程设置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2个课程体系的特点以及教师的科研情况,由各任课教师开发制作了相应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凝练了课程的主体内容和教师们的科研成果精髓。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既生动,又形象,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与自己的科研所得融为一体,授课内容贴切真实、直观效果好、浅显易懂,使学生在抽象的知识获取过程中培养创新的意识和学会科研的思维。2011年12月我们针对材料化学专业课程的部分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在08级材料化学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共81名、09级材料化学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共92名学生中进行了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均为“优良”。许多学生认为这种“教学与科研互动”的模式教学效果非常好,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并且对科研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7.学习信息资源的共享目前,学校宽带上网速度很快。在完成材料化学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余,我们要求各位任教教师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便捷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辅导、答疑等服务。我们建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公共电子邮箱、建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QQ群,方便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的讨论与经验的交流。同时,我们也建立了与学生网上交流的渠道,如班级QQ群、年级QQ群和专业QQ群等,方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教师可在QQ群里上传学习信息资源,如课程教学录像、教学多媒体课件、教案与习题、学习参考书和参考文献,以及其他一些学习资料和网络资料等;另外,通过这种及时的方式,学生可向教师进行一些疑难问题的咨询;教师也可及时回复学生,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p#分页标题#e#

8.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的改革近几年来,我们材料化学专业的主体课程基本上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途径,这种方便、快捷、高效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这种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使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的抽象难懂的知识更直观更形象,使学生易理解和把握知识点,同时,这种生动形象的辅佐以教师自身科研成就的课堂教学活动富有启发性和真实性,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通过多媒体教学途径,教师向学生传输了更多的信息和更前沿的知识,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经验直观真实地展现给学生,如此,抽象的课程内容具体化,枯燥的课堂气氛活跃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强烈要求理论知识实践化。针对学生意愿进行科研活动的要求,我们会主动提供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的教师的名单,然后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简单的科研实验或在导师指导下学生自行设计一些科学实验。自2009年以来,我们材料化学专业实验室对本专业的任何学生均是开放的,学生选定导师后,可以自由支配实验时间和出入专业实验室开展科研活动,这方便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为学生尽早地进入毕业论文阶段以及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的培养提供了机会和条件。收集的数据显示,凡是从大一和大二期间就跟随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学生容易通过研究生复试,录取率相对来说要高一些。

二教学效果评价

1.近三年的学生评价近三年来,课题组的老师都能做到认真备课、认真编写每次课的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考试考核;每一位老师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能做到教书育人,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处处关心,既教他们知识,又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风,使他们既能成才,又能成人。学生测评(测评指标有: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问题的阐述深入浅出、有启发性,对问题的阐述简练准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对课程内容娴熟、运用自如,讲述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教学内容能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能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能调动学生情绪、课堂气氛活跃,能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等)结果显示:学生对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评价打分相对别的专业来说要高一些。

2.校内督导团评价我院材料化学专业的主讲教师16人。主讲教师在教学中能按规定完成《教学大纲》上要求的教学内容,教师课堂讲授富有启发性,知识信息量大,在教学中十分强调“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近年所培养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各主讲教师能团结协作,积极参与材料化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建设;根据生源特点,合理处理教材,认真编写教案并上好每一堂课,课后耐心辅导,认真批改作业,完成课程的考试考核环节。每一位老师均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能做到为人师表,使学生成为深受社会欢迎惠顾的有用人才。各主讲教师教学效果良好,普遍受到学校教学督导的好评。

教师个人业务学习材料篇4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项目 教学设计

2007年,浙江省教育行政部门启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数控加工作为第一批实施新课改的专业,实施以“项目教学”为特征的新课程改革。2009年,作为本专业新课改核心课程之一的《数控加工机械基础》教材出版;2011年,在广泛听取中职学校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课改小组对该教材作了较大修改,出版发行第二版。笔者作为教材(第二版)的执行主编,下面针对新教材谈几点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特点及不足

1.设置教学项目

教材整合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零件和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等相关知识,以“教学项目”为主线,设置了“常用金属材料”“常见热处理”“机械传动装置及零部件”和“液压与气压传动装置”四个项目,每个项目设置了若干个课题,每个课题又分为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以应用实例为先导,配置了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图片,并对知识进行了梳理,条理清晰、通俗易懂。

同时,考虑到学生拓宽就业面和继续学习的需求,第二版教材扩充了“轮系”的相关知识,新增了“平面四杆机构”课题作为选学内容。

2.设备与内容结合

区别于同类型教材,本教材较紧密地将数控专业设备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如在绪论中,有别于其他同类教材,将数控车床结构作为“认识机械”的设备;在学习“认识齿轮传动”任务时,以“数控机床分段无级调速装置”为例进行学习。

3.教材编写的不足

教材以教学项目为主线进行编写。但是,由于是第一次进行项目教学改革,教材没有充分体现操作性强的项目化教学特点,这就使得教师无从下手。

二、师生教学理念的转变

不少教师反映,教材内容太浅,大多是“是什么、怎么做”的学习,鲜有“为什么”的理论学习。笔者认为,本课程学习对象定位为初中起点中职数控加工专业三年制学生,学生以就业为基本目标,教学中应突出对学生技能和核心能力的培养。这个“最低目标”并不低,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均应转变理念和方法。

1.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新教材的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是教师要领会项目教学的实质,即以学生学习为主,将一个相对独立的子项目(课题或更小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二是将知识点与技能和能力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设计;三是要精心组织课堂,驾驭能力要强;四是创新评价方式。

2.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实施新课改的重要目的之一。项目教学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收集信息,设计学习方案,实施项目及评价学习,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因此,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教学组织与实施实例

即使是本课程的课改新教材,从出版那一刻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滞后于教学的实际,教师应在教学中贯彻新理念,以新教材为基础又不拘泥于教材。下面笔者通过在教学中的一些实例,对本教材的教学项目实施提供几点参考。

1.金属材料项目的教学

“金属材料教学项目”往往被认为是最枯燥的教学内容,不易开展项目教学。新的课程大纲将本项目定位于“在了解材料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掌握材料分类、牌号、性能及选用”。加之数控专业新生大多已在入学初进行过钳工实训,据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教学任务结合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任务一:学生参观、调查。

教师设计相关表格和问题,明确调查任务,学生分组由组长带领,组内同学分工带着任务进行调查。

(1)参观学校机械实训工厂,询问实训同学并收集加工原料、刀具、量具以及诸如螺母、轴承、键、齿轮及机床材料等碳钢、合金钢、铸铁的基础知识,观察钢和铸铁的切屑的不同之处等。

(2)业余时间收集学校、家庭生活设施等方面的金属材料、用途(也可以是非金属材料)。如各种水龙头、门窗、电线、炒菜锅、菜刀、快餐盘、自行车零件等制造材料。

任务二:应用能力锻炼为主的教学。

教师在讲授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牌号识读基本知识后,由学生识读同一类材料的其他牌号,举一反三。但教学重点是材料性能、牌号与用途的统一掌握。教师要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如:自行车上的螺母与机床螺母材料如何选择,为什么?丝锥为什么容易断在孔里?车削加工45号碳钢和加工合金调质钢选用的刀具为什么不一样?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的材料应用题目让学生进行连线填空,强化材料选用知识。

任务三:学生探究,表达认识。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生调查的第一手材料常常是零散的,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有差异,但每个、每组学生观点的磨合使得“真理”逐步显现。教师要善于引导更多的学生发表“高见”,不管说的是否正确、完整,都要表扬学生,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一定时期的锻炼,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2.认识主轴零部件项目的教学

中职学生大多是从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的。因此,在项目教学中采用“先入为主”的方式往往效果较好。以“认识滚动轴承”为例,谈谈教学项目设计。

任务一:“玩”轴承、看代号。

每个学习小组得到若干个不同类型、不同内外径的轴承,先让学生抢着“玩”,以兴趣为“诱饵”,满足其好奇心。“新鲜”一阵后,学生对轴承的结构有了直观的认识,再观察轴承外圈上的代号钢印,记录在教师设计的表格中。

任务二:信息处理能力的锻炼。

课堂是培养和锻炼学生核心能力的场所之一,自我学习和信息处理能力是其中两个方面。学生自我学习教材中关于轴承代号相关知识后,教师提供常用轴承类型、基本代号表等知识,要求每个学习小组根据轴承实物,查找轴承类型名称、内径尺寸,并展示学习成果。

任务三(可选):轴承装卸。

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可以提供学生对轴承进行装配、拆卸和、密封的训练。也可以在学习轴的结构后,与平键装拆一并训练。

3.齿轮传动项目的教学

齿轮及轮系传动是教材重点教学项目之一。此项目的教学可以模拟简单的齿轮制作和轮系设计来进行,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任务一:先讲授,后测量。

和上述两个项目不同的是,本项目拟采用教师先讲授,再进行齿轮尺寸、啮合实践。教师先讲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下同)的主要尺寸、参数、尺寸计算公式和传动比概念,分组测量一些真实齿轮的一系列尺寸,计算齿轮模数并对照标准模数表,查找误差原因。这样,将测量技术也运用到了本课程的教学中,课程之间不再是“单打独斗”,确保知识点的融合。

任务二:先失败,后成功。

教师提供齿数、模数不相同的多个齿轮,学生将两个齿轮分别安装在两根轴上(将轴固定)对齿轮进行啮合传动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大致学会装拆齿轮、平键的技术,对键的作用理解更加深刻)。当学生发现不是随便两个齿轮都可以装配在一起,也不是都能传动的时候,在失败感中激发发现、解决问题的热情。教师作为引导者,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得到啮合条件。

学生再根据任务一的结果,选择相同模数的齿轮再次进行啮合实验,得到成功的体验,最后计算传动比。

任务三:先设计,后实践。

在教学项目的最后,教师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二级齿轮传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采用变速滑移齿轮),计算轮系传动比,学生进行拆装减速箱试验。

4.连杆机构项目的教学

考虑到生产设备、生活中连杆机构的运用,新教材第二版新增了连杆机构教学项目。

任务:在小制作中学习。

对于中职学生,铰链四杆机构及其演化机构的学习要求并不高,主要是了解常见平面四杆机构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可以采用学生自制教具的方式进行教学。

发动学生准备一些竹条(甚至可以用硬纸片裁成条状代替)和小螺栓螺母,在学习结合连杆机构判断条件的情况下,根据连杆长度要求,用竹条制成四杆机构。学生操作机构,遇到机构卡死情况,鼓励学生分析原因(尺寸原因、叠层原因或铰链原因等)并加以改进。

四、新教材项目教学的几个注意点

第一,教学项目是一个独立的项目,项目容量可大可小,可以设置大项目下的子项目。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项目的完整性。

第二,项目教学不排斥教学环节,也不排斥传统讲授。一般而言,复习(或导入)、新知识传授、学生活动、学生展示、师生总结评价和作业布置等环节不可或缺。

第三,项目教学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活动的内容、要求是重点。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对项目和活动进行设计(包括设备、材料、教具等)。此外,教师除了教案、课件准备,还需要编制学生的学案。

五、后续思考

《数控加工机械基础》教材第二版尽管已经出版发行,但笔者认为新教材和教学实际还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课改不够彻底,对项目内容没有实质性改变。作为全省乃至全国首批课改教材,编写时以项目教学理念编排内容,但编写中受到理念的局限,对“项目教学”的体现不够深入,仍保留了较多的知识传授体系,项目教学可操作性不强。

其次,需要教师及时转变理念,提高教学设计能力。项目教学的关键是教学设计,教师既要将教学所用到的材料、仪器设备进行合理选用,又要设计学生的活动,体现项目的教学要求,不仅工作量大,还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课改的落脚点是学生,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获得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这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教师个人业务学习材料篇5

[关键词]教师业务档案 建立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064-01

教师业务档案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表现。把教师业务档案保存起来不仅是学校的历史财富,也是教师个人的财富,通过业务档案,教师能看到自己在从事教学与教育科研中的成绩,从而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激发工作热情。因此,档案工作人员也应该认识到教师业务档案的重要价值,更好地为教学第一线服务。

一、原始材料的搜集

(一)历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本人申报材料是基本材料,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该教师一定时期内的专业技术水平。几年来多数教师已积累了3次,有的已达到4次。

(二)每年度的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表及师德评价,综合技能评价、公开课评价、教学反思、一帮一、谈话记录等。

(三)学历证明复印件。教师是终身学习制的,因此,继续教育是教师学习的主要途径。不少教师通过在职或离职进修获得新的学历应及时充实。有的由本科达到硕士再达到博士学位。

(四)各类荣誉证书复印件。包括各级各类的优秀、先进;论文获奖及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指导教师奖等。

(五)学术成果复印件。凡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教改经验、公开出版的专著以及编写的教学用书。这些复印件必须有书刊的封面和目录,以保持其真实性,它是衡量教师、教研最有份量的见证。

(六)课题立项申请书、结题报告、成果鉴定证书等复印件。

(七)平时自主学习记录。阅读的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

以上材料,不是一次搜集完备而是应随时积累。前两项材料由组织掌握,后五项材料需本人提供。开始时,我们主动向教师索要,并逐一验收,后来教师也逐步明确了提供这些材料的重要性,感到材料保存在档案室比存放在自己手中更安全、更可靠,查用方便,所以一产生上述材料,便主动上交到档案室。

二、整理与归档

(一)随时搜集。随时收到材料后,先用简易袋子分人保管起来,要求做到不错失,不残缺。

(二)定期整理。每年年底对收集的材料,按规范进行裁切、裱糊、折叠。其次是拆开原档案进行分类编排,然后是重新编造目录活页装订,最后按一定顺序归入本人档案盒。这些年来,有的教师的业务档案已积累了厚厚的一大册。

三、利用和管理

教师业务档案为教师职称评审和职务晋升提供了有用的依据。每逢评聘职称时,学校都要召开职称评聘公示会。我们这时要将教师业务档案送上门,通过利用业务档案向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来衡量是否符合评聘条件。业务档案为学校领导做好评聘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在管理上,严格执行借阅制度,确保档案安全。部门借阅,一般在档案室,特殊情况,经学校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借出,但不得超过借阅期限。本人要求查阅,须经领导同意,但只能借阅不能将档案带出档案室。有关组织推荐意见、鉴定、民意测验一般不允许查阅,专业技术人员调动工作时,其业务档案应及时转入有关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转出时必须登记注销手续,不得个人自带。

四、体会

教师业务档案为新时期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新课改后不仅对学生而且对教师提出了进行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即为面向教师未来的评价,通过评价激发教师的发展需求,帮助教师制定发展目标,调动教师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师后续性发展创造条件。教师业务档案由于对教师教学质量、教育科研等有详尽的量化记录,因此,为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了适应新时期下的教师评价制度,教师业务档案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除了反映量化的第一手资料外,也开始注重质性评价材料的收集。例如师德的评价、综合技能评价、公开课(示范课)评价、教育教学反思、师徒结对、谈话记录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因此,在教师业务档案中应增加相应的栏目,全面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桂娟,刘新艳.谈高校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兰台内外.

[2]高刘颖.校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兰台内外.

教师个人业务学习材料篇6

关键词:高职会计 研究现状 教学改革 方法创新

一、引言

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主要在中小型企业、公司及各类型组织中,担任出纳、会计、记账、业务员、收银员、仓管员等。因此该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现代会计基本理论和熟练掌握会计基本技能、能独立进行全盘账务核算的技能型人才,并具备较强的财会部门不同岗位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会计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及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质量。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课程在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重理论、轻实践。虽然高职教育以“理论够用,注重实操”为原则,一些高职院校也偿试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改革方法,但因为实操训练要求教师在课下要做大量的工作,而教师大多是从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对会计核算实际工作流程也是纸上谈兵,并不是很清楚,所以会计课程在教学中并未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无法实现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促进作用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更无法实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2)教学内容零散、复杂。从形式上看,学习内容系统而有条理,但由于教师授课中侧重于对具体业务的处理(记录),教师不进行分析,而直接讲解怎样做分录报表的编制,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系统的认识,感觉内容零散、复杂、难理解。

二、高职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一)理论教学内容改革创新 教师对学生讲授的会计专业知识基本是按教材内容及大纲进行的,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类教材从形式上看,大多是理论知识和简单例题及相应的会计分录。在教材中很少提供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很难深入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另外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和意识也得不到良好的培养,毕业后难以立即胜任会计工作。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本人认为对教材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改革:(1)调整教材结构,增加经济业务的处理流程。基础会计部分,应在讲述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确认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更侧重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一完整的会计循环过程;财务会计是基础会计的延续,又是其他会计专业课的基础。财务会计教材应先介绍财务报表,再围绕财务报表阐述各会计要素及相关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问题,以会计报表作为教材的主线,分析不同经济业务账务处理对报表有怎样的影响,让学生知道平时所学零散的知识最终要干什么。另外,教材应以行业岗位的工作需要设置教学内容,根据工作项目确定教学项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思想,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当然,因为会计课程的专业性强,基础理论部分必不可少,但教材设计上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根据工作情景设计教学情景,教学活动设计具体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如“企业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这项业务,一般教材中更侧重于业务核算的记录,如先介绍该业务要用到哪几个账户及其登记方法,最后做出会计处理。而对记账前要做哪些工作很少提及,如企业开始经营时,首先由销售部获得订单,然后与仓储部联系查看成品库存是否满足订单需求,若库存数量不足,则通知生产部门进行生产,生产部门接到通知后,首先进行需求分析,若原材料库存不足,则通知采购部门采购、采购部门根据缺料单进行采购,所购材料入库前,需要经过质检部门的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学生只知道材料到达企业验收入库,但材料到达企业前要做哪些工作一无所知。另外采购材料业务中会涉及哪些原始凭证教材中也很少提及,如请购单、订购单、收料单、购货发票及支票的种类格式、怎样填写、如何传递等。缺少了该内容的训练我们的学生毕业后无法胜任工作。(2)用原始凭证代替业务文字描述。原始凭证是最能直接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据,在熟悉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各项经济业务中涉及的各种原始凭证,分析其背后所反映的经济业务性质及内容,一些业务无论用文字怎样描述,都不如给学生展示一张现金支票、转账支票或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原始凭证直观,以后教材内容按排应从实际出发,按岗位设项目,围绕业务实际经办流程组织会计核算,用原始凭证代替文字描述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以财务工作岗位为主线,按货币资金核算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投资岗位、存货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无形资产核算岗位、薪酬核算岗位、所有者权益核算岗位、财务成果岗位和主管会计岗位构建内容体系,通过扮演出纳、会计、审核、制单、主管等不同角色来阐述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对应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摸拟情景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管理活动,其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供应商、客户等利益关系人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决策,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会计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尽管大多数职业院校开设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但品格与道德教育,不能依赖设置专门课堂和课程实现,必须通过教育工作者自觉地把教育信念渗透在知识传授、技能练习、校园文化及活动体验里才有实效。学生毕业后将是企业财务一线工作人员,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会计造假事件的滋生和蔓延,作为会计专业课程老师,在授予学生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提高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

(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创新 自20世纪90 年代末我国职业院校均开设了不同形式的会计实践课程教学,这对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高技能的会计人才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近几年来新的经济业务的出现,会计实践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1)加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连贯性。现在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基础会计实训课课程、财务会计实训课程、成本会计实训课程、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但各门手工实训课程与电算化实训课程之间缺乏连贯性,每门课程实习完毕该内容也就告一段落。学生做完会计手工模拟实训的凭证及资料,可作为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基础资料输入到计算机里,进行相应数据处理。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还能更好地熟悉会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也可节省学校的财力和人力。经过计算机处理的会计实训资料还可以应用于财务报表分析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协调。同时在实训教学体系中,诚信教育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为今后从业奠定良好的基础。(2)加强会计实训教学中职业判断的技能训练。目前,高职院校会计模拟实训只注重会计核算的训练,在会计模拟实训中,要求学生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会计循环,即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最后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学生只是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判断的训练及对原始凭证真伪的判断、经济事项合理与否的判断。随着新的经济业务的出现及会计信息真实性及可验证性的减弱,迫切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尤其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等资产的计量属性用公允价值,而公允价值计量下的原始凭证的获取途径和内容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形式也不再是单纯的纸质单据。对于大量不确定性的经济交易或事项,原始凭证反映特定时日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的确认,反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这些新的变化,以及企业经济事项处理的变化均未能及时地反映到会计实训教学中,有的只是简单的提了一下,使学生所学知识达不到全面实习的要求。(3)设计情景,模拟企业实训教学。会计实训教学的目的应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训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尽快适应会计工作环境打下一个好的基础。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中的会计实践教学中只是对财务部门的具体会计业务进行实践训练,而对生产、销售、采购、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很少提及,这不利于会计工作和其他工作的联系,使学生无法对经济事项的来龙去脉全面了解。会计实践课程中除了模拟一个企业的财务部门以外,还应该模拟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销售部门、银行和税务所。实训开始前,应该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会计人员工作规则》,从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到报表的编制,都要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规定。严禁人为涂改刮擦,每一个实训结束后,要求将实训结果进整理装订。将各种记账凭证,按顺序编号并加具封皮装订成册,在封皮上注明单位名称、起讫日期、起讫编号、凭证张数等。账簿分别总账、明细账装订成册。每一个学生应逐一完成出纳会计、记账会计、制单会计、主管会计等职业人的角色,以便使其对财务会计的核算岗位、核算程序、核算方法及核算内容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会计各工作环节之间的关系。(4)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会计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作为实践课程指导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还要熟练掌握实际工作操作程序和业务处理程序。现在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从本科院样毕业后直接任教,对会计在实务工作中业务处理也较模糊,要提高实践课程教学质量及学生的操作能力,必须加大会计实践课程教师的培养力度,学校应让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多积累一些实际的工作经验;也可以聘请社会上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会计师、税务师到学校作报告或作为学校的兼职实践教师,使教师和学生有被指导和交流的机会,从而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当然,教师队伍的提高不是仅靠学校能完成的,作为教师个人,也应当更新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的传递者”,也不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很多资料学生是也以上网查阅的。所以当代教师要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应能理智的分析现在的自己,筹划将来的自我。

(三)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为了让学生更易接受知识,教师在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本着“理论够用,注重实操”的原则,在教学中应灵活采用以下多种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目的是通过对已掌握内容的复习、回顾,启发引导出新的知识和问题。这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就能循序渐进,容易理解,便于掌握。该方法可以适要用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2)问题式教学法。教师主要是在讲课时不断提出问题,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起学生高度重视,这样便于集中学生思维,加强记忆。该方法适要用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3)案例教学法。针对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色,教师在系统讲授理论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实际案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进行思考,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4)情景教学法。老师讲解并设计业务情景,学生参与,同时扮演不同角色,师生共同进入情景。通过情景活动达到一种高效思维状态。(5)分层教学法。通过分层教学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教学,并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它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适应高职院校现阶段生源现状,也符合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多样化的需求。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做到以下点:让学生通过模拟岗位会计的身份积极地参与学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让他们在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通过探讨、分析、归纳、总结问题,参与学习,学会学习,增强专业学习兴趣,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为学生提供一些网络资源,让学生课余进行查找资料;鼓励学生与任课老师进行网上交流沟通,学生在学习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QQ在线解答或通过电子邮箱交流解决。上述教学方法的使用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在每一节课上都能用到的,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律诚信、敬业爱岗、遵纪守法、洁身自爱”的教育。针对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授课中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以会计报表为起点和终点,围绕会计报表这一主线来分析处理不同的经济业务,即一项业务的发生对报表项目有何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应过于强调怎样编制会计分录。教师在授课时应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知识的输出量,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高职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实施

(一)理论讲解部分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真理,会计作为专业核心课,基本的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采用问题式和启发式引导出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就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理论知识主要有:(1)实际成本法的特点、适用范围。(2)实际成本法下外购材料涉及的主要账户;(3)实际成本法下购料的账务处理。(详细内容可参照具体教材)

(二)业务办理部分 大部分教师对理论讲解非常详细,但对具体购料业务的流程、购料业务发生会取得哪些原始凭证、如何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及怎样选择和登记账簿往往被忽视,这就会造成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脱节。下面笔者以实际成本法下钱货两清购料业务为例,介绍实务工作中购买原材料的流程和具体的业务处理。(1)设计具体业务情景:教师应设计具体业务情景,情景中涉及到买卖双方,在本节授课内容中主要分析购货方的业务处理:购货方设有经理、计划部门、生产技术部门、供应部门、财务部门、仓储部门及相关人员等。全班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别扮演购货方的相关岗位:业务员、保管员、出纳、制单会计、记账会计和会计主管。在上课前教师应将所需要的记账凭证、账页发给每一位学生。(2)实施具体教学过程。根据生产计划确定材料采购计划。为了满足销售产品需要的产品数量,根据销售部门销售产品计划和仓储部门库存产品的数量,生产技术部门下达了本月生产产品的数量,根据本月生产产品数量所需要的材料数量,计划部门通知供应部门材料采购的计划。供应部门接到材料采购计划,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购买材料的市场调研。签订买卖合同。购货方和销货方的业务人员手里都有一份买卖合同,其中材料的数量、价格、质量、相关运杂费和付款方式等都需要双方进一步讨论协商,双方讨论、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经相关部门及主管经理批准签订购货合同。合同上对结算方式,发货方式等要约定清楚。此过程在课堂上给学生讨论时间。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当购货方收到销货方业务员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审核发票联和抵扣联给是否真实,内容填写是否完整。填写“收料单”。购货方仓储保管员依据增值税发票和实物逐一点收、清查后开收料单,技术人员要把关,后由相关人员进行签字或盖章。收料单一式三联,一联验收人员留底,一联交仓库保管人员据以登记明细帐,一联连同发货票交财会部门办理结算。签发支票。购货方出纳员收到业务员交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审核无误后,签发转账支票送会计主管。会计主管审核无误后,在支票上加盖财务专用章,相关领导审核后加盖单位法人代表印章,把支票交给出纳员。出纳员把支票沿虚线剪开,支票联给销货方,作为其办理银行进账的依据,存根联作为本单位做账的依据。填制记账凭证。购货方制单会计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票联、收料单和支票存根填制材料采购业务的记账凭证,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和收料单上注明的金额,借记“原材料”,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按照转账支票存根上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并在记账凭证的“制单”处盖本人名章或签字,并将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交给会计主管审核;会计主管审核无误后签字或盖章。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购货方的出纳员接受制单会计转来的并经会计主管审核无误后的记账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转账支票存根上的金额),据此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完成登记后,在记账凭证的“出纳”处签名或盖章;再将记账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转给记账会计。登记材料明细账。购货方记账会计接受传递来的记账凭证,据此登记原材料明细账。完成登账工作后,在记账凭证的“√”栏内注明过账符号,表示已经过账,并且在“记账”处签名或盖章。将已登完日记账和明细账的记账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转给会计主管。登记总分类账。当所有记账凭证登记完日记账和明细账后,都传到会计主管处;会计主管登记总分类账。总账登记可以根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也可根据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在讲授以上内容时,教师应根据具体内容分别运用多媒体展示材料买卖合同、增值税专用发票、收料单、转账支票的样式,并分别介绍这些原始凭证基本要素,是自制的还是外来的,应该怎样填写,填错怎么办?用多媒体展示记账凭证,并详细介绍购买材料应怎样编制记账凭证;展示银行存款日记账,介绍其登记方法;展示数量金额式明细账,介绍原材料明细账的登记方法;展示总分类账的账页格式(三栏式),并介绍其登记方法。在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账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应怎样更正,教师应对其简要介绍。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做到“教、学、做”相结合。财务会计在授课中应将上述多种方法结合使用,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便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阳葵兰:《高职高专会计课程实训教学创新的几点建议》,《职业与教育》2008年第1期。

教师个人业务学习材料篇7

一、高校实习档案的基本内容

高等学校的实习管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尽管是两项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对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而言,这两项工作的联系却十分密切。实习管理工作中涉及和形成的各种信息材料,包括年度实习实践计划表、年度实习实践总览表、学期实习工作安排意见、教育实习工作条例、教育实习花名册、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日志、实习指导教师工作量统计表、各院系的实结、优秀实习师生表彰文件、教育教学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实习经费使用暂行标准、各专业实习成绩登记表、每学期对实习基地进行投入建设的原始材料、各实习基地情况的有关资料等等,经过一定程序,相当大的一部分会转化成教学档案,成为实习档案工作的管理对象,是进行实习管理、促进实践性教学、提高实习质量的信息资源。

二、提高档案意识,加强实习档案的归档工作

所谓档案意识是指人们对档案这一社会现象全面、完整的认识,它包括对档案的作用、价值、意义等问题的正确了解和判断。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的档案专业人才数量少,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我校实习档案的管理人员往往并非专业的管理人才,也没有受过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一般是实习实践管理人员同时也兼有实习档案的管理任务。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档案意识,很可能造成某些实习档案材料的遗失和空缺。比如,有些学生要求回家实习的申请,只有一页纸,如不及时归档,稍有疏忽就会丢失;有些实习照片拿去办展板后,不及时收回,也会遗失;有些院系实习结束后,忘了写实结,如不及时催收,会造成实习材料的空缺。诸如此类等等,都会破坏实习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给实习档案工作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提高档案意识,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从点点滴滴做起,把每一份实习资料及时归档,以免造成资料流失。

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去搜集档案材料,丰富实习档案的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高等学校的实习工作可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种。师范类实习一般坚持就近的原则,收集实习档案材料相对比较容易和方便,只要档案管理人员多捕捉有关实习工作的信息,勤下实习点,就能够获得丰富的实习资料,如建立新的实习基地举行的挂牌仪式,实习开始前召开的实习动员会,学校统一组织的中期实习检查,实习结束前各实习学校召开的实结会,还有实习生为实习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英语竞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以及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班会等等,都能够从中获取很多有价值的文字和照片资料。

非师范专业的实习专业多,分布广,区内、区外,甚至国外都有实习点,如我校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实习就在日本进行。非师范专业的实习单位有工矿企业、行政机关、报社电台、旅行社、宾馆酒店等等。实习科的工作人员要想直接获得这些专业的实习档案材料比较困难,主要依靠各院系及实习生提供。这样一来,做好各院系及实习生的工作,使他们提高档案意识,重视实习档案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各院系有用的实习档案材料不被遗失,并及时送交实习科归档,保证实习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实习档案管理人员也应依据国家教委颁布的《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制定出适应本部门自身情况的规章制度,明确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和内容,把具体任务归纳到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中。制度一经颁布,就要狠抓落实,按章办事,促使档案人员规范自我,约束自我。只有利用制度来规范行为,指导工作,才能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档案材料流失,档案工作被动的局面,才能充分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对档案工作的责任感。

三、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中心工作,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高效的行政管理。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通过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编目、统计、保管、检索、编研等工作,对行政管理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对高校档案人员的业务要求已越来越高,档案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掌握新的工作方法。以前的档案工作,技能比较简单,以手工操作为主,随着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化办公系统的不断完善,从根本上改变了档案管理的方式和进程。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

(2)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开通,使得档案室不再是一个有限的空间,而是一个超越时空的网络系统。这种变化,要求高校档案人员必须掌握娴熟的专业技能。

(3)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经济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发展基础,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经济,高校既是知识的宝库,又是人才的摇篮,决定了高校档案人员必须具备比较完备的知识结构。因此,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加强政治学习、加强专业技能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增强服务意识,发挥实习档案的作用

高校实习档案一种信息资源,既服务于教学、科研,又服务于社会。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要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体现自身价值,实现开发作用,适应新的形势。档案工作的存在和发展,是由档案的作用决定的。要发挥档案的重要作用,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档案服务工作才能实现。服务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档案保存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因此实习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高服务意识,除做好实习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统计、编目、保管等基础工作外,还应改善各种服务手段,如档案阅读服务、档案外借服务、制发档案复本服务、制发档案证明服务、档案目录信息服务、档案咨询服务等,把“死档案”变成“活档案”,大力开发利用实习档案信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它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应有的作用,使它真正做到服务于教学、科研,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金鑫.高校档案工作如何在创新中谋求新发展[j].档案管理,2005(5)。

[2]杨丛丽.试论创新高校档案信息服务工作[j].兰台世界,2006(1)。

教师个人业务学习材料篇8

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是建筑装饰材料检测专业一门技能课程,内容涉及常用装饰装修材料的品种、技术性能、检测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常见装饰装修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检测方法,并能够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对常用装饰装修材料的主要污染指标进行检测的实践技能。

一、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过于理性,缺乏感性认识内容

现有的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课程内容一般是以介绍市场上常见装饰装修材料的品种、规格及技术性能为引子,然后结合国家标准介绍不同装饰材料的检测方法。理性内容占有大量篇幅,缺少必要的案例和图片。按照这样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感性认识,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造成学生进入市场也难以分辨出自己学过的装饰装修材料,不利于本门课程核心内容――检测评定程序方法的学习。

(二)实验教学流于形式,缺乏专业性

本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是将课程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相对独立的内容,理论部分由教师在教室讲授,实验部分则是在实验室进行。而在实验教学方面,仅是按照不同教学内容分类进行单一实验,实验过程只是简单地按照实验方法机械地做,对结果单纯记录,如果结果出现异常,很少对操作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原因。而装饰装修材料主要应用于室内装饰装修领域,因此对于装饰装修材料检测的职业岗位,在实际工作中,对室内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本门课程在实际应用中,注重综合性,并要与建筑装饰专业相结合,具有专业性,而并非传统实验教学单一实验的堆砌。此外,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还是占主导地位,缺乏让学生独立开展实验的机会,而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实际上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掌握实践技能,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独立承担对常见的装饰装修材料进行检测与合格性判定的任务。

(三)适应就业岗位需求,改革考核模式

本门课程作为建筑装饰材料检测这门新型专业的核心课程,考核方式还是未跳出传统考核模式的圈子,即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分开,这种考核模式难以实现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核,造成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脱节的后果。这也就违背了本课程作为建筑装饰材料检测等相关专业学生上岗就业的重要参考工具的意图,对本门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以保证课程的学习成为学生就业于室内环境设计、建筑装饰材料生产加工、装饰材料检测等相关领域岗位的技能。

二、实践摸索过程及考核方式改革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以此为本课程教学的宗旨,设计如下改革方案。

(一)实践摸索过程

我国成立了对建筑装饰装修材料进行检测评价的专业机构――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因此,本课程在教学设计时,按照专业的认证检测中心对就业岗位如质检员,装饰材料生产开发人员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并结合建筑装饰材料市场实际,打破原来教材教学内容的顺序,设计八个培训任务,内容涉及人造板及其制品、木器涂料、胶黏剂、壁纸、木制家具、聚乙烯卷材、地毯、混凝。这八个培训任务的学习过程都遵循以下程序:首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市场调研或者去装饰装修现场,帮助学生对工作对象的实际应用过程形成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后续学习;第二个任务是装饰装修材料的取样及检测,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前,通过预习查询所要检测的装饰装修材料的国家标准,对实验方案和检测结果的原始记录进行初步设计;第三个任务是在第二个任务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预习方案进行指导和调整,并安排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实验方案,真实记录实验结果,并按照国家检测的质量标准,对所检材料进行合格性判定。学生从原料识别、性能认识,到取样方法、检测手段、质量判定这样一系列程序的实施,完成综合培训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考核方式改革

对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考核,摒弃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模式,调整为全部通过实践方式进行学习效果考核,学生完成八个培训任务后,进行抽签考核,要求学生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在考核过程中,由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模式改为独立完成考核,教师对学生的现场操作过程进行实时打分,并对操作过程中涉及的理论要点进行提问,在实践环节中进行理论知识考核。

上一篇:小学综合组学习材料范文 下一篇:人力资源公司学习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