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3 00:41:02

中医针灸论文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第1篇

为了促进中医药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内中医学、针灸学方面的学术刊物大都附有由论文标题构成的英文目录。一个好的标题可以起到概括全文、吸引读者和便于检索的作用,同时也反映出原作者和刊物的较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1 标题的语言特点

使用不完整的句子,多用名词、名词词组或动名词。例1 :Effective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mericanJournalofAcupuncture (AJA) 1993;21 (3)∶205 例2:Using the Power of Belief in Acupuncture and Holistic Medicine : Case Studies 33 .标题一般由一个名词或若干并列的名词,加上必要的修饰语构成没有谓语成分。但个别情况因表述的需要也可例外亦可使用疑问句。例3 :Can the Addition of Moxibustion During Acupuncture Therapy Improve Recovery from Bell′s Palsy ? AJA 1998 ;2633

2 标题的写作要求

211 主题突出,简短明了 标题字数一般在10个单词以内最多以不超过15个词或两行为宜。例4 :Conservative Therapy with Acupuncture for Injury to the Sciatic Nerve Resulting from Intramuscular Drug Injection 副标题往往用以突出论文某一方面如病例数、研究方法、重点内容或连载论文各分篇等。所以若表述需要致使标题较长可以副标题的形式处理。例5 : The Demystification of Chinese Pulse Diagnosis: An Overview of the Valida2 tions, Holograms and Systematics for Learning the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212  避免冗余的谦虚套语 中医论文的标题常带有表示谦虚意味的词。如“初步分析”、“初步观察”、“初探”、心得体会”“之我见”等。这类句式在国外期刊已不用甚至连Study of、Investigation、Report of”等开始的形式也已少见。科技论文应立足于事实材料非实质性内容皆可省略不译而并未影响文章的主题和文献检索。

213 尽量避免使用缩略词语, 为使读者准确地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使用缩略词有失恰当,特别是疾病名称,应避免非标准缩略词语。如此缩略词已通用且无歧义,亦可使用。例6 :Determination of Safety Needling Depth via CT2Scan Studies of Tissue Thickness〔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 ;12 (5)∶258〕。例7: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 ;12 (5)258〕

214 标点、大小写要求 标题中虚词(冠词、连词、介词等)除了4字母以内并且不位于句首的以外例5 ,9) ,每个词的首字母都应大写末尾一般不用标点符号。例8 : Investigation into Potential Synergism Between Body and Auricular Poi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第2篇

(一)评价方法。两班均进行一学期的中医针灸内科学课程学习以后,进行期末闭卷测试。试卷由教研室中非授课教师在题库中随机抽取,试卷分析工作由研究生完成。最后,将考试成绩进行汇总、分析和比较。

(二)统计学分析。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和秩和检验,检验标准α=0.05。

二、结果

将两班的期末成绩相比较(见表1),对照班(1班)的平均分为75.367±7.753,试验班(2班)的平均分为82.533±6.822,两班有显著差异(P=0.000),说明试验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平均水平好于对照班。将两个班的期末成绩分布进行比较(见表2),可见两个班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00)。试验班成绩优、良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班,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班。

三、讨论

(一)教育现状。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为“精英教育”。学生在预修医科、获得文理学院学士学位并且通过医学院入学考试(MCAT)之后,才有资格进入医学院学习,这体现了对学生的高素质要求[5-6]。但是国内的高等医学教育现状是学生通过高考直接升上医学院进行学习,而且医学院校的门槛分数参差不齐,导致国内医学生本身素质不能普遍的达到高水平。另外国内高等医学教育学制可分为五(六)年制本科、七年制本硕连读和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与国外终身医学教育相比时间被大幅度的压缩了,也就是说国内医学生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医学知识[5]。中医针灸内科学是一门后期临床教学的主干课程,学生需要在熟练掌握基础理论课程的前提下学习与临床相关的知识,这无形中加大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课业负担。学生普遍反应本门课程的知识点过多,学习之后掌握度不好等问题。

(二)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理论的应用。记忆和遗忘是相反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遗忘是人体大脑对信息处理的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过程[7]。艾宾浩斯的记忆理论来源于他的无意义音节记忆试验,在此试验中他将所有混杂因素排除,发现了在没有背景信息的条件下的记忆和遗忘规律。其试验得出的结论是遗忘在记忆之后立刻开始,但是遗忘的速度并不均匀[8],并且越熟悉的材料被人们遗忘的速度越慢(见图2)。上图形象地说明随着复习次数的增加,遗忘的内容越来越少。我们本着此理论,要求针灸内科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随堂测验及课后小结,目的是督促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多次记忆。本次试验的期末考试结果显示试验班的平均成绩以及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班,说明该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较好。本次较好的试验结果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中医针灸内科学的课程排课紧凑,周一到周五每隔一天都有理论课授课安排,为学生提供了短期内的课内复习时间。其次,授课教师在试验班教学中利用课前及课后时间的考试和小结,反复强化学生已学的知识点,促使学生对知识点产生长期记忆,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点的遗忘率。

四、结论

记忆对中医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但是中医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过于庞杂,给学生增添不小压力。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学生对已学习过的知识点的记忆,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另外,通过本学期在中医针灸内科学的教学改革试验,学生也学会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将此方法也运用到学习其他课程中去。可谓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总之,了解遗忘和记忆的规律并积极地调整教学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此方法可推而广之,可使国内的医学教育质量上升一个层次。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循证医学;中医针灸;临床研究;探究分析

循证医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西医临床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新兴学科,它主要强调任何临床实践与医疗决断,都需要建立在科学严谨的数据之上,否则所进行的临床治疗是不予承认的[1]。具体的说,它所传达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准确慎重的选取最新的医学研究证据,并且还要结合医护人员的个人工作经验与专业技能,同时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尽量在临床治疗中满足其需求与愿望,这样的临床治疗才具有最佳效果。因此,中医针灸要想与国际接轨,要想充分发挥其临床价值,就需要在循证医学模式的指导下,开展临床研究工作,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进展与结果仍稍欠火候,本组探究则是通过对针灸临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寻找到循证医学模式下针灸临床研究的最佳方法,以此提高中医针灸的临床价值[2]。回顾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有关中医针灸临床研究的期刊论文,并以循证医学模式为筛选标准,从中选出具有研究价值的论文30篇,其中18篇随机对照试验论文,12篇半随机对照试验论文;其次结合我院进行的针灸临床研究案例,以循证医学为指导,总结其研究价值与结果。

1.2方法 将选取的30篇研究论文,进行仔细阅读与分析,总结其循证医学研究模式、研究中所使用的评价体系与相应标准、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研究结果对针灸临床应用的影响等[3]。并且根据我院进行的针灸临床研究,比对临床研究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结合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与具体模式,改进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并在实践中检验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2 结果

笔者通过翻阅分析所筛选出的针灸临床研究论文,发现多数研究论文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随机方法的选用。笔者选取的研究论文中,有18篇随机对照试验论文,但其中有10篇论文在随机方法的选用上存在问题,对所使用的随机选取描述不清,有些甚至前后混淆,这则缺乏科学性,大大降低了针灸临床研究的可信度。②盲法的使用。针灸临床研究由于自身的独特性,在临床上无法做到双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研究时可以将其弃之不用,选取的资d的界定。对于临床研究而言,制定科学严谨的诊断、纳入、排除以及疗效评定标准是研究成败的关键所在,本组资料中,有7篇论文在标准的界定上存在不足,所使用的标准较为落后,而且也不是被学界所公认的金标准,因此大大降低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④试验中的不足。进行针灸研究时,没有对各组间基线情况进行有效描述,而且配置比例存在缺陷,有失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同时选用的统计学处理软件不当,无法准确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归纳,进而对研究质量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严重阻滞了中医针灸晋级主流医学的脚步,使得中医针灸的临床施用步履维艰。

3 讨论

中医针灸学是我国中医文化的精华所在,而且经过五千余年的文化传承仍然熠熠生辉,其自然具有极高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过就针灸学的局限性来看,在临床治疗中仍然是过于依赖医护人员的知识积累与个人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加大了针灸临床研究的困难程度。目前,学界进行临床研究的主要原则有随机原则、对照原则以及双盲原则,而且同质性随机对照研究所取得的临床研究效果可以说是最佳的论证依据[4]。特别是在循证医学不断兴起的过程中,它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显著促进了临床研究进程的发展。基于此,如何在循证医学模式下开展中医针灸临床研究就成为中医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目前循证医学在中医针灸临床研究的现状来看,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大体的走向是正确与有效的。尤其是基于论证证据理论而建立的Cochrane评价系统,可以说是最为严格的临床研究评价系统,这对于保证中医针灸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有很大帮助,而且我国中医学者也逐渐认识到针灸临床研究的重要性,并在实践研究中不断总结临床研究的方法,以期提高研究价值与效率[5]。比如有些学者结合针灸临床研究比对了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与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效率,发现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在药物研究领域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临床针灸属于实践医学,所以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效果更为显著;再比如有些学者从循证医学角度分析了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安慰针的设计与使用方法,并且建议将评价标准进行更改,以此保证针灸疗法的长效发展;而且有些学者在针灸临床研究中比对了均匀设计的功效,如研究针刺手法量化、穴位选取与配伍等[6]。

笔者认为,中医针灸疗效的相应证据,多数来源于古籍与名家经验,要是从循证医学的角度上分析,多数是不予承认的,自然也无法步入主流医学界,因此需要借助循证医学模式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再次评价与研究。鉴于上述国内的中医针灸临床研究现状,以及结合笔者多年临床研究的宝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结合循证医学与临床病学的研究原则,着重提高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质量,可以进行多院联合的协作模式,扩大研究样本的容量与真实性[7];其次要结合针灸临床的独特特点,对临床研究方法进行探索与更新,比如临床诊断标准与评价标准,应该适时进行修改,如果依照传统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诊断标准,会造成针灸临床研究的时效性,因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与特点同西医诊断标准存在误差,一旦严格按照既定标准进行研究,很多针灸临床研究结果会被认定为无效,因此可以在调整相关标准的同时,大力推广进行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将影响针灸疗效的手法治疗、选穴手法、入针力度等作为分析针灸疗效的一个细节,来进行针灸临床研究;最后要严格选用经过循证医学论证的针灸疗法进行临床研究,也就是建立科学研究的针灸临床治疗,比如针灸临床治疗中存在的一些经验方法与经验穴位,需要进行证据评价后予以进行研究施用。我院根据国家中药管理局编制的几种针灸临床研究指南,相继开展了贝尔面瘫、抑郁、偏头痛以及中风假性球针灸临床研究,并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研究效果。采用Cochrane评价系统进行相关临床研究的验证,均得到较好额评价[8]。

综上,要想做好针灸临床研究工作,就需要准确把握针灸的临床特点,有机的将循证医学模式作为研究指导,结合循证医学的理念与研究方法,逐步完善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切勿盲目的进行临床研究,只有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才能提高临床研究效果,并促进中医针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昊,徐斌,顾一煌,等.循证医学模式指导下的针灸临床研究现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95-97.

[2]郭旭,刘保延,赵宏.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方法学研究初探[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08(3):203-205.

[3]梁繁荣,吴曦,李瑛.中国循证针灸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天津中医药.2006,23(6):441-444.

[4]李运方,陈日锦,黄越.针灸用于临床的循证医学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2):764-765.

[5]劳力行.针灸临床研究的现状及探讨[J].针刺研究.2008,33(1):53-61.

[6]金红妹,田辉,霍丽.均匀设计在针灸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学药学刊.2008,26(1):119-120.

[7]梁繁荣,杨旭光,吴曦,等.近20年来中国针灸临床研究现状及展望[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2):36-38.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第4篇

会议的中心主题就361个经穴的定位、英文翻译达成一致意见,在经穴定位方面主要是解决遗留的6个穴位定位问题。

会议上,黄龙祥教授代表中国专家组报告了有关遗留的人中(水沟)、迎香、口禾骼、劳宫、中冲、环跳6个经穴定位的中方意见,并一一列举了中方在文献资料、解剖研究、人体实测、影像学观察、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依据,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和认可。除了人中穴定位自古就有歧义外,其余穴位定位的中方方案都得到了与会专家的支持。这样在361个经穴中,采用中方定位方案的就有360个。它表明,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国针灸的经穴定位,在新一代中国针灸学者的努力下,得到世界的认可,成为国际针灸业界的标准,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

(吴中朝 供稿)

第七届全国针灸科研与临床研究会在福建武夷山市召开

齐 兰

【本刊讯】由中国针灸学会《中国针灸》杂志主办、福建省针灸学会协办的“第七届全国针灸科研与临床研讨会”于2006年9月15-日19日在美丽的武夷山市召开。

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梁繁荣教授、福建省针灸学会会长陈立典教授出席会议开幕式。梁繁荣教授在开幕式上讲话中对《中国针灸》杂志社倡导主办的“针灸科研与临床研讨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这样的会议对促进针灸科研与临床的结合具有推动作用。

出席本次大会的专家及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台湾地区)的代表共70余人,有4位专家作了专题讲座;有8位代表进行了大会发言。梁繁荣教授高屋建瓴地讲了“针灸临床科研的选题与设计方法”,内容精湛,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王居易教授讲了“奇经八脉的理论与临床应用新悟”,将自己40多年应用奇经八脉的经验体会奉献给了大家;吴炳煌教授首先讲了“针灸临床研究设立对照组的注意事项”,内容生动具体,然后又讲了“浅针的操作方法及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应用”,并进行了现场演示;刘炜宏主编讲了“科学论文写作‘六忌’与各类论文的写作要求”,指出了针灸论文的常见错误及写作要求。会议代表的精彩发言也深受大家欢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王声强医生将他们近年来研究拟定的“周围性面神经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的草案在大会上作了报告,引起大家的关注,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针灸学重点实验室的王茵萍教授讲了近年来他们研究提出的“解剖针刺法”,为软组织损伤的针灸治疗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与方法;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王凡教授谈了“针灸临床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医针挑科主任陈栋教授报告了“针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来自俄罗斯的刘恩明医生介绍了毫火针的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等等。专家的讲座、代表的发言深深地吸引了大家,大会从始至终洋溢着热烈而严肃的学术气氛。会议代表纷纷表示,本次会议收益很大,

不但学到了新东西,还结交了新朋友,开阔了思路,对今后

工作的开展大有裨益。

(文/齐兰,摄影/张新宇)

平衡针灸专科专病高级培训班招生 卫生部十年百项推广项目

平衡针灸是王文远教授经过40余年潜心研究、上万次针感体验、60万病人临床验证,成功创立的实用技术。开展新技术305项,获军地科技进步奖18项,治疗颈肩腰腿痛、糖尿病、莱姆型面瘫等580余种疾病。突出一个理论核心:心理平衡;两个理论来源:①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②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3个理论创新:①治疗定位在大脑高级中枢的自我平衡系统,②疾病定位在大脑高级中枢的自我调控系统,③病因定位在大脑高级中枢的心理适应系统;4个技术特点:①一病一穴,②快速针刺,③即时效应,④安全。培训班每年两期(每期限30人),培养县级中医院学科骨干。培训班特聘请王文远教授主讲,开设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脱出、坐骨神经痛、骨性膝关节炎、高血压、偏瘫、偏头痛、糖尿病、肥胖症、平衡火罐、平衡推拿12个专题讲座。经考核及格颁发学分证书、平衡针灸学会会员证书、北京平衡针灸研究院结业证书,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平衡针灸保健师资格证书。

联系电话:王雁老师010―85248600 010―81802303 010―65386561 010―60229576 13693289489

脉冲磁灸疗法技术推广(针灸、康复理疗、神经科、专业美容专用等)

脉冲磁灸疗法是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王燕旗所长经大量临床试验和多年临床实践所创新的一种新疗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zL 88.106852.7)、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一等奖;2001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及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推广项目;并在2002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百项诊疗技术项目资助(国中医药科2002ZL50);2006年部级继续教育项目(项目编号:400206001)。

应用范围:心脑血管病;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疲劳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消化系统功能紊乱;风湿与类风湿病;儿科慢性病的治疗;祛皱,祛斑,美容,丰胸。

我所自2006年起面向全国推广、培训。由发明人王燕旗所长亲授独家特色医疗技术,以临床实际操作为主,包教包会。随到随学,每期3天,学费500元。学习期间可到北京三甲医院临床观摩。经考核及格颁发结业证书和学分证书。

联系方式:北京衡康达医疗技术研究所 地址:北京宣武区广外大街广华轩3号楼1003室 邮编:100055

电话:010―63272026传真:010―63272025联系人:汤老师 E―mail:hengkangda@sohu.CON

《中国针灸》2005年增刊――一本实用的临床参考书

《中国针灸92005年增刊收录了第二届全国针灸特技演示暨学术大会及全国耳针会议的部分优秀论文共127篇,30余万字。本增刊突出临床实用,不仅包括了各种新疗法,而且还有各种综合疗法的报道,这正适合于针灸临床的需要,更贴近临床医生的需求。相信您若拥有这本临床参考书,会为您打开新的思路,从中找到新的治疗疑难病症的方法,给您的临床注入新的活力。本增刊定价27.00元,邮购另加邮费3.00元。邮购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针灸》编辑部,邮编:100700 电话:010―84046331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第5篇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医学学科,重点强调任何临床实践和医疗决策必须基于最佳的科学依据之上。其核心思想是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医生个人的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结合后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循证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必然,其倡导的临床研究方法,推动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经验医学模式向循证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各学科已经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当前针灸临床研究的主要问题

针灸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针灸的基本理论和医生个人积累的临床技能、经验来指导实践的一门学科。现在,针灸临床仍然以个人经验并结合高年资医生或权威医生的教导以及古籍中的记载为诊断、治疗疾病的依据,即对医生个人的经验依赖性比较强。目前,随机、双盲、对照是公认的临床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基于大量同质性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是临床研究的最佳论证证据。针灸疗法虽然在临床上有独特的优势,但其疗效却未能使全部学者信服。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临床研究缺乏科学的试验设计,缺乏大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的论证。于金娜等通过分析,认为由于针灸自身的特点和临床研究的特殊性的原因,我国目前针灸临床研究质量较低,尚不能提出足够的证据来证明针灸的确切疗效,大多数针灸临床研究的设计和方法有待改进。有学者以循证医学的标准研究了《中国针灸》(1991-1998年)、《上海针灸杂志》(1983-1998年)以及《针灸临床杂志》(1990-1999年)刊载的临床研究性论文,其中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论文、半随机对照试验论文等,并分析了RCT论文的质量,发现3种杂志的RCT论文占临床研究性论文的比率均不到20%,在检索到的RCT文献中,发现其设计质量存在如下问题:①较多RCT论文仅在文献中提到随机分组而没有叙述具体的随机分组方法,极大的降低了论文的可信度;②盲法使用较少,虽然在临床中,针灸无法实施真正双盲,但是借鉴国外方法使用安慰针灸法,或者对结果测量者和试验评价者实施单盲则是可以做到的;③诊断、纳入、排除标准不明确,疗效评判标准未采用金标准,妨碍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④某些组间基线情况未进行描述,组间样本数分配比例不合理,研究数据未经规范的统计学处理,致使组间可比性和数据准确性差,影响试验质量;⑤数据统计学方法使用不当,结论可信度低。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针灸临床科研结果的内在真实性(可信性)和外在真实性(推广价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也曾在一份总结报告中指出,针灸难入现代主流医学就是由于“尚缺乏高质量临床疗效的对比资料,以及进一步理论上的研究”。

2循证医学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2.1以系统评价为核心的针灸疗效评价的发展循证医学的重点在于找寻最佳的证据来指导医疗实践,最佳证据来源于同质性RCT的系统评价[4]。系统评价是一种全新的文献综合方法,目前以国际考科蓝协作网(Co-chraneCollaboration)制定的考科蓝系统评价(CochraneSys-tematicReview)最为严格。Cochrane系统评价与临床对照研究一样,也是一种证据研究方法。它具有极严格的纳入标准、质量评价标准和评审程序,其制作过程主要是在严格评价各种研究信息质量的基础上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并做出适当结论。只有具备丰富的临床流行病学知识,才能正确地完成此过程,才可能制作出高质量的Cochrane系统评价。笔者通过检索2005-2011年考科蓝系统评价数据库(CochraneDatebaseofSystematicReview),得到与针灸相关的Cochrane系统评价论文101篇,其中研究计划书29篇,已经完成的系统评价72篇。笔者对72篇系统评价的摘要进行阅读分析,发现共有45篇系统评价研究了针灸(包括体针、电针、腕踝针、耳针、艾灸)作为主要介入因素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试验,并且从现有的系统评价看,相应的针灸疗法大多被指出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疗效,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例如临床中针灸对Bell’s麻痹有着较好的疗效,但在针灸治疗Bell’s系统评价中,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标准,作者只纳入了49篇进行分析,涉及6个RCT试验、537名患者。作者在最后的结论中指出:由于纳入的试验质量较低,尚无法论证针灸对Bell’s疗效,尚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

2.2循证医学指导下的针灸临床实践的发展现在国内针灸学研究与循证医学结合最紧密的是针灸临床防治性研究,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也注意到研究中临床设计方法的重要性,逐步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指导针灸临床研究。有专家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了检索,发现1987-2000年随机对照试验及临床对照试验文献有8000多篇,2000年至作者检索时则激增到4万余篇。这充分说明,国内学者已经注意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针灸临床进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国内也有学者在探索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的临床科研方法。青雪梅等对实用性RCT与解释性RCT进行了比较,认为解释性RCT在药物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解决临床复杂干预的研究中尚有缺陷,而实用性RCT却满足这种循证需求,弥补了单纯解释性RCT设计的不足。张宏伟等分析了针灸临床试验中各种安慰针的设计与选用方法,提出不能像要求药物临床试验那样要求针灸的临床试验,否则会限制针灸的研究和发展,阻碍有效的针刺疗法在临床上的使用。金红姝等分析了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的异同,并论述了均匀设计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均匀设计因其能以最少的实验次数满足各种多因素、多水平的复杂设计需要,而在针灸领域可用于腧穴特异性的研究、穴位配伍及处方规律的研究、针刺手法量化的研究。在探索研究方法的同时,国内学者也逐步重视循证医学方法指导下的针灸临床实践。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编制计划,并已经完成了贝尔面瘫、带状疱疹、抑郁、偏头痛和中风假性球麻痹等5个病种的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编制,其他病种的临床实践指南也在编制中。

3思考与探索

3.1问题的思考针灸临床疗效的证据,多数来源于古籍的记载和名家经验。但是以循证医学的标准来看,针灸的疗效必须进行再评价。如果由此简单得出针灸对相关疾病无效或者疗效不显著,这显然不合理。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1)目前相关系统评价提示针灸临床疗效不确定,主要还是因为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需要不断产生高质量的RCT来更新其结论,而目前原始研究中的RCT数量较少并且质量不高。正是研究方法上存在的各类问题,致使针灸临床研究获取的证据可信度低,不能作为指导临床实践的有力证据。2)由于针灸自身的特点,例如疾病与证候的诊断、针刺手法的操作等,使得针灸临床研究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RCT。另一方面,针灸大量的临床依据来源于古代医籍的记载和历代名家经验,而当前的针灸临床研究,也多为非随机对照研究。针对这一现状,有学者指出:“与RCT的Meta分析结果比较,纳入非随机的对照试验并未改变RCT综合结果,两者得到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当缺乏足够数量的RCT时,可进行非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RCT与观察性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互补作用。因而在重视RCT研究的同时,我们同样需要关注非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目前Cochrane协作网已经成立了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学小组,专门从事医疗卫生干预措施非随机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的研究,随着其设计质量的提高和完善,势必对针灸临床的循证医学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3)针灸临床实践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因素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这就对针灸临床的循证医学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比如:西医的疾病诊断和中医的证候诊断如何进行标准化,针灸试验中盲法的运用,针刺手法的量化、标准化以及相同病证穴位选取的标准等。如何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第6篇

针灸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针灸的基本理论和医生个人积累的临床技能、经验来指导实践的[2]一门学科。现在,针灸临床仍然以个人经验并结合高年资医生或权威医生的教导以及古籍中的记载为诊断、治疗疾病的依据,即对医生个人的经验依赖性比较强]。目前,随机、双盲、对照是公认的临床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基于大量同质性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是临床研究的最佳论证证据【4]。针灸疗法虽然在临床上有独特的优势,但其疗效却未能使全部学者信服。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临床研究缺乏科学的试验设计,缺乏大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的论证。于金娜等通过分析,认为由于针灸自身的特点和临床研究的特殊性的原因,我国目前针灸l临床研究质量较低,尚不能提出足够的证据来证明针灸的确切疗效,大多数针灸临床研究的设计和方法有待改进。有学者]以循证医学的标准研究了《中国针灸》(1991—1998年)、《上海针灸杂志》(1983—1998年)以及《针灸临床杂志》(1990—1999年)刊载的临床研究性论文,其中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论文、半随机对照试验论文等,并分析了RCT论文的质量,发现3种杂志的RcT论文占临床研究性论文的比率均不到2O,在检索到的RCT文献中,发现其设计质量存在如下问题:①较多RCT论文仅在文献中提到随机分组而没有叙述具体的随机分组方法,极大的降低了论文的可信度;②盲法使用较少,虽然在临床中,针灸无法实施真正双盲,但是借鉴国外方法使用安慰针灸法,或者对结果测量者和试验评价者实施单盲则是可以做到的;③诊断、纳入、排除标准不明确,疗效评判标准未采用金标准,妨碍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④某些组间基线情况未进行描述,组问样本数分配比例不合理,研究数据未经规范的统计学处理,致使组间可比性和数据准确性差,影响试验质量;⑤数据统计学方法使用不当,结论可信度低。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针灸临床科研结果的内在真实性(可信性)和外在真实性(推广价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也曾在一份总结报告中指出,针灸难人现代主流医学就是由于“尚缺乏高质量临床疗效的对比资料,以及进一步理论上的研究-D]。

2循证医学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2.1以系统评价为核心的针灸疗效评价的发展

循证医学的重点在于找寻最佳的证据来指导医疗实践,最佳证据来源于同质性RCT的系统评价【4]。系统评价是一种全新的文献综合方法,目前以国际考科蓝协作网(Co—chraneCollaboration)制定的考科蓝系统评价(CochraneSys—tematicReview)最为严格。Cochrane系统评价与临床对照研究一样,也是一种证据研究方法。它具有极严格的纳入标准、质量评价标准和评审程序,其制作过程主要是在严格评价各种研究信息质量的基础上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并做出适当结论。只有具备丰富的临床流行病学知识,才能正确地完成此过程,才可能制作出高质量的Cochrane系统评价。笔者通过检索2005—2011年考科蓝系统评价数据库(CoehraneDatebaseofSystematicReview),得到与针灸相关的Cochrane系统评价论文101篇,其中研究计划书29篇,已经完成的系统评价72篇。笔者对72篇系统评价的摘要进行阅读分析,发现共有45篇系统评价研究了针灸(包括体针、电针、腕踝针、耳针、艾灸)作为主要介入因素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试验,并且从现有的系统评价看,相应的针灸疗法大多被指出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疗效,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例如临床中针灸对Bell’S麻痹有着较好的疗效,但在针灸治疗BellS系统评价中,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标准,作者只纳入了49篇进行分析,涉及6个RCT试验、537名患者。作者在最后的结论中指出:由于纳入的试验质量较低,尚无法论证针灸对Bell’S疗效,尚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EIO]。

2.2循证医学指导下的针灸临床实践的发展

现在国内针灸学研究与循证医学结合最紧密的是针灸临床防治性研究,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也注意到研究中临床设计方法的重要性,逐步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指导针灸临床研究。有专家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了检索,发现i987—2000年随机对照试验及临床对照试验文献有8000多篇,2000年至作者检索时则激增到4万余篇。这充分说明,国内学者已经注意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针灸临床进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国内也有学者在探索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的临床科研方法。青雪梅等对实用性RCT与解释性RCT进行了比较,认为解释性RCT在药物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解决临床复杂干预的研究中尚有缺陷,而实用性RCT却满足这种循证需求,弥补了单纯解释性RCT设计的不足。张宏伟等分析了针灸临床试验中各种安慰针的设计与选用方法,提出不能像要求药物临床试验那样要求针灸的临床试验,否则会限制针灸的研究和发展,阻碍有效的针刺疗法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1月第28卷第1期临床上的使用。金红姝等分析了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的异同,并论述了均匀设计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均匀设计因其能以最少的实验次数满足各种多因素、多水平的复杂设计需要,而在针灸领域可用于腧穴特异性的研究、穴位配伍及处方规律的研究、针刺手法量化的研究。在探索研究方法的同时,国内学者也逐步重视循证医学方法指导下的针灸临床实践。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编制计划,并已经完成了贝尔面瘫、带状疱疹、抑郁、偏头痛和中风假性球麻痹等5个病种的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编制E153,其他病种的临床实践指南也在编制中。

3思考与探索

3.1问题的思考

针灸临床疗效的证据,多数来源于古籍的记载和名家经验。但是以循证医学的标准来看,针灸的疗效必须进行再评价。如果由此简单得出针灸对相关疾病无效或者疗效不显著,这显然不合理。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目前相关系统评价提示针灸临床疗效不确定,主要还是因为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需要不断产生高质量的RCT来更新其结论,而目前原始研究中的RCT数量较少并且质量不高。正是研究方法上存在的各类问题,致使针灸l临床研究获取的证据可信度低,不能作为指导临床实践的有力证据。

2)由于针灸自身的特点,例如疾病与证候的诊断、针刺手法的操作等,使得针灸临床研究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RCT。另一方面,针灸大量的临床依据来源于古代医籍的记载和历代名家经验,而当前的针灸临床研究,也多为非随机对照研究。针对这一现状,有学者指出:“与RCT的Meta分析结果比较,纳入非随机的对照试验并未改变RCT综合结果,两者得到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_1。当缺乏足够数量的RCT时,可进行非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RCT与观察性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互补作用。因而在重视RCT研究的同时,我们同样需要关注非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目前Cochrane协作网已经成立了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学小组,专门从事医疗卫生干预措施非随机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的研究,随着其设计质量的提高和完善,势必对针灸l临床的循证医学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针灸临床实践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因素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这就对针灸临床的循证医学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比如:西医的疾病诊断和中医的证候诊断如何进行标准化,针灸试验中盲法的运用,针刺手法的量化、标准化以及相同病证穴位选取的标准等。如何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3.2解决方案的探索

1)解决当前针灸临床科研的问题,首先要根据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提高临床RCT的设计质量。高质量的RCT是准确的系统评价和循证证据的重要来源,因而必须严格把好质量设计关,多方合作,尽量做到多中心、大样本的RCT,充分保证试验设计的内、外在真实性。

2)要充分把握针灸临床的自身特点,对科研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RCT是治疗性研究的金标准,但RCT在临床运用中尤其是在针灸临床科研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RCT有严格的诊断纳入标准,对疾病的治疗也有较为固定的用药,对药物的剂量也有明确的规定。从这个方面来看,这不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和特点,因而RCT在针灸临床科研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按照严格的RCT标准来研究,针灸中很多临床效果很好的证据会被认为无效。RCT研究的结果在保证其内在真实性的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其外在真实性;其次,中医疗法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实际临床中中药存在剂量上的差异,针灸治疗存在手法、选穴、刺激量的差异,因而无法确定某一具体疗法特定的净效应量。针对这一情况,国内外方法学家对RCT进行了重新设计,在纳入标准方面适当放松,并将病情轻重和中医的证型以亚组的形式加以分组,在针灸临床研究中,不考虑针灸的具体刺灸方法、具体选穴,而把针灸看成一大类疗法,对于具体的手法和取穴细节以亚组的形式加以分析,并称这类研究为实况型RCT(或称为实用型RCT)。笔者认为这种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针灸诊疗的特色,其方法可以借鉴。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第7篇

沉重的使命落在了这个时代的针灸工作者身上,其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就是这样一个致力于解决以上课题的针灸团队。多年来,他们在科室主任王麟鹏的带领下于激流中勇当重任,于传承中拓新践行,在临床医疗、科学研究、古籍整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前言:国粹针灸走向国际

采访中王麟鹏主任向记者介绍了新世纪以来针灸医学在国际范围内的发展趋势。随着医疗费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以自然疗法为主要手段的中医针灸为安全、经济、以调节见长的针灸学进军世界级主流医学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遇。同时,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医学高速发展,提倡多学科的互相交叉和对临床医学的转化应用,针灸学的临床优势正越来越多的体现,在国际上的关注度也达到空前的高度,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从事针灸学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医疗人员从事相关的临床诊治,主要表现为治疗病种的扩大、治疗手段的多样化、治疗效果的提高和研究层次的深入。

“针灸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采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相比西医思想更强调整体观和人本观。建国以来,针灸从早期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到被国际组织认可推荐治疗40多种疾病;到国外以西方医学知识背景为主的一批专家学者进行医学验证;再到国内外一批科研团队进行系统、规范的学科体系建设,针灸医学体现出了不可抵挡的生命力。”王麟鹏说,“如今,国际顶尖期刊论文中关于针灸医学的超过2000篇。可以说,针灸学已然成为中国传统医学走向世界的先锋。”

“然而,国外学者对针灸医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验证,而不是正面研究,不能促使针灸医学走向系统化、学科化,这些工作还是要由我们中国人来完成。”王麟鹏主任也谈到,现代临床医学科学面临的任务也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变,已经从单纯治疗向预防、治疗、康复、保健方面发展,这对长期以来以治疗传统疾病、并以改善功能障碍为主要实践内容的针灸医学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同时,按照现代医学的要求,一门医学学科要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并能推广,首先要求在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的前提下规范化、标准化;并且现代化疾病对医学的要求是治疗手段个体化、多样化,要解决好这一矛盾是针灸医学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振兴针灸・临床学术齐头并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最早的政府医院针灸中心之一,建科之初荟萃京城名医,云集针灸流派,如今已历经四代学科带头人,形成了针灸特色明显、多种针法并存的良好局面。目前振兴针灸的重任落在王麟鹏团队身上,他带领中心一方面突出针灸便、廉、验等优势为众多患者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针灸治疗;另一方面在传承多位名医大师学术经验的基础上认真进行创新探索,在学术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中风病的综合防治研究

脑卒中的国家诊疗指南的推荐意见为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针刺或中药治疗。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在此领域展开了突出针灸治疗特色的连续性综合一康复中医卒中单元模式研究,建立了包括三级、二级中医院和社区共同参与的、突出针灸特色的连续性综合一康复中医卒中单元模式,建立了针对不同级别中医院的中医卒中单元建设规范,形成由三级中医院联合二级中医院带动社区医院的自上至下、深入基层的中医卒中单元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该学科申请北京市政府开展的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重大项目,针对国际上对针刺治疗中风有争议的各类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针刺对缺血性卒中的与标准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该方面弥补了我国本领域的针灸临床研究在国际上的缺陷。

针对中风病治疗的重点、难点问题如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排尿障碍和中风后抑郁,王麟鹏主任带领针灸中心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明确针灸临床疗效,为中医卒中单元的整体疗效优势提供证据。该研究工作创新了一种体现针灸治疗优势的中风病治疗模式,具有领先和原创性特征,可能在中风病的疗效提高方面取得突破。

同时在临床治疗上,医院形成了中风病的急重症治疗、中风病的恢复期治疗和康复性治疗的特色不同的三个病区;病区的大中型诊疗设备价值逾百万元,建有NICU重症监护室和康复病区。针刺治疗脑病的作用机理研究

针刺穴位作为一个外在刺激可能首先激活相应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控神经、内分泌、体液网络,继而影响靶器官。因此,从各个角度系统深入地研究针刺的神经调节机制,可能是揭示针刺作用机理的重要切入点。

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理研究中,中心从氧化应激标志物、抗氧化系统和氧化还原相关信号分子等方面,多角度地开展了针刺抗氧化作用机制的研究,首次明确了各种氧化应激标志物在针刺抗氧化中的作用和地位,界定了针刺在脑内抗氧化的SOD/GSH-Px特定抗氧化酶级联途径,为针刺抗氧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目前正以血管性痴呆为研究对象,开展局部选穴、远端选穴、局远配穴等不同穴位组合改善脑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中心该方面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8项,发表相关论文36篇,其中SCI收录11篇。

在电针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理研究方面,他们通过系列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电针对神经递质的平衡调节作用机制,发现电针刺激可使处于失衡状态的递质在新的条件下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这些研究丰富了针灸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原理,为深入探讨电针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4项课题资助,新获得科研经费1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8篇,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奠定了中心在国际上针灸防治帕金森病研究的领先地位,并获得了欧盟第七框架计划一中医药研究的针灸研究课题,成果获得肯定。

在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的作用机理研究方面,他们秉承针灸名家“金针王乐亭”的临床经验,系统开展了早期预防性针刺对中风后痉挛的调节机制研究,对采用线栓法制作卒中后痉挛动物模型从动物选择、结扎部位、栓线插入深度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以神经行为学和神经电生理学为评价工具,成功构建了卒中后痉挛大鼠模型,为针刺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稳定的动物模型。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研发攻关类重大课题等省部级课题3项,科研经费144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针对动物肌电图检测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设计的动物外周肌阻抗测量装置获得专利1项。

薪火相传・名老中医思想研究

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成立之初,拥有享誉中国针灸界“南陆北王”之中的“北王”――“金针”王乐亭、“管针”贺惠吾、早年留学日本的夏寿人、火针大师贺普仁等多位国内享有盛誉的针灸学大家。大师们在针具、组方、刺法、临床等方面积淀了深厚的底蕴,形成了北京地区特色的针灸流派。近年来在王麟鹏主任的带领下,科室进行了针灸名家学术经验的验证与推广研究、开展北京针灸流派整理与传承研究和针灸古籍整理研究,以实现针灸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科学继承与推广,实现对针灸学术理论和学术应用的创新性提高。贺氏针灸三通理论研究

在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下腰痛的临床研究中,中心的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创立的“贺氏三通法”将毫针、火针、放血三法联用,有机结合,改变了以往单针治病的思路,使针灸适应病种的数量及疗效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他在对火针的针具、针法进行分类、归纳的基础上,规范了火针疗法的操作规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贺氏针法治疗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本研究包括北京市首发基金项目和市科委的国际合作项目,设计了多个临床研究,还包括与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的国际合作。

关于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原发性头痛的临床研究,中心在继承贺氏针法治疗头痛的经验基础上,首次在国际上针灸研究中采用了“针刺+安慰药物”和“安慰针刺+药物”双模拟对照的设计,实现了针刺对患者的盲法;首次在中国完成了针刺对缓解期偏头痛进行预防性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明确针刺治疗对于缓解期偏头痛发作的预防作用;这些方面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另一项多中心、大样本RCT研究中,他们还证明远近配穴法针刺治疗可明显减轻偏头痛患者症状并缩短偏头痛发作时间。此研究2011年在国际著名杂志Pain上发表,是迄今为止中国中医界发表的影响因子最高的RCT研究论文。目前中心正进行针刺预防性治疗月经相关性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本项目共培养临床硕士研究生?名,累计10篇,其中SCI论文3篇。

北京针灸名家学术经验的验证与推广研究

在王氏“五脏俞+膈俞”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中,五脏俞加膈俞方是金针王乐亭在临床上经过不断探索而总结出的王氏针灸名方之一。王麟鹏等人在传承王氏理论思想基础上,系统开展五脏俞组方治疗原发性抑郁的临床研究。通过临床RCT研究,证实了王氏“五脏俞+膈俞”方对抑郁症患者汉米尔顿评价量表减分率有确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王氏“五脏俞+膈俞”方治疗抑郁症的诊疗规范及诊疗方案。

在周氏调神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中,中心的部级名老中医周德安教授基于“心脑共主神志”的理论,提出了“周氏调神法”针刺治疗失眠症的原则,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配穴组方,效果显著。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针刺服药双模拟的设计方法,对针刺能否影响原发性失眠的日间觉醒状态进行研究。本研究的原创性在于在评价针刺治疗原发睡眠障碍中提出了基于内经“昼精夜冥”思想的针刺对失眠症患者日间醒觉状态的影响作用的学说。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

2008年王麟鹏主任带领针灸中心申报了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一贺氏三通法工作室。项目以“深入、系统挖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培养新人,加强交流”为目标,以“中风病”和“腰痛病”这一针灸中心优势病种为切入点,系统、科学的评价治疗疾病的疗效、机理,规范“贺氏三通法”的临床应用,以便于推广应用。

中心按照工作室建设计划完成贺氏三通法学术思想传承脉络整理工作,已整理成册,内容包括师承情况、培养研究生情况及传承团队情况等三个方面。以贺普仁教授参加临床工作近10年来的医案为素材,其学术继承人总结了诊治明确、疗效卓著的医案近300例,已整理成书――《中医临床家贺普仁》、《国医大师贺普仁》。其中“贺氏针灸三通法理论及其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分别获得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及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在3年建设期间,其师承人员发表相关三通法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

多学科联合研究

在申报的北京市中医药重大专项项目“贺氏火针针具研究与中医火针技术理论”中,中心以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贺氏火针”技术应用为基础,引入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实际测量和数学模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贺氏火针从金属材料成分、常温力学性能、高温性能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测定。通过火针温度的定量测量及分析,加热方式的稳定性,火针温度与医师手法、患者情况及疗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到火针加热温度、进针温度、施治手法、进针深度、留针时间等数据,并与患者对针刺的反应、治疗效果等建立关联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量化火针操作过程。该项目为火针材料在保护、传承、规范化和标准化方面提供技术基础,并对该方面材料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提出建议。

针灸古籍整理研究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在针灸理论方面造诣精深,一生收藏了大量珍贵的针灸古籍,其中不乏善本、孤本。2005年科室申请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特别委托项目立项,编写工作正式启动。《针灸宝库一贺普仁临床点评本》丛书第一次从临床实用的角度,对针灸古籍进行全面地点评,整理收集了现存明、清两代针灸医籍共?0余册,按成书年代编辑成三十分册。本书在诸多方面属于历史首创,《针灸宝库》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针灸丛书,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明清针灸全书,本书首次全面汇集整理了明清时期的针灸古籍,搜录详尽,是一项集大成的工作,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本书为针灸文献及临床人员提供了一套系统、准确的古代针灸文献资料,填补了我国大规模系统收集、整理、研究针灸文献的空白,对提高针灸文献学研究及临床学术水平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该丛书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出版补贴项目”、“北京市出版工程项目”等。

医者精诚・首都针灸专科领军团队

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早期是北京市针灸学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2009年科室升级为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并通过不断发展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中心拥有包括100张病床的三个病区、心身医学二级科室、针灸学研究室和多个病种诊疗专台。目前年出院病人达1?00余人次,门诊量13万人次;人均诊治费用低于北京地区平均值,多项临床工作指标在全国同行中领先。诊疗技术高超,疗效优势显著,为大量的疑、难病症提供了有效的针灸疗法,典型病例有为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和全国缉毒英雄罗金勇提供了脑病针灸康复治疗,为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心拥有一支强大的临床治疗及学术研究队伍,职工人数63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等9人;学术带头人、著名针灸学家贺普仁教授2009年获得首批国家国医大师称号,同时是唯一的部级非物质遗产针灸传承人;中心拥有部级名老中医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3人,北京市中医“125”学科带头人3人,北京市十百干卫生人才计划唯一的中医“十”类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资助项目2人。作为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临床医学院针灸学教研室,中心积极进行针灸学教学教改探索,2008年制作教学课件申报成为首都医科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并于2009年通过验收鉴定;中心也积极参加北京市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教学工作,近年来授课、带教、培训来自20余个国家的学员和针灸医师600余人次,扩大了针灸的国际影响。

针灸中心始终坚持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做到了服务零投诉、护理零褥疮、操作零差错,近年来多次被评为北京市总工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和市卫生局的先进集体与个人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院级先进集体。此外,作为首都针灸专科的领军团队,近年来对口支援了4家郊区县中医医院建立中风病区,1家医院建立“中医卒中单元病房”。

王麟鹏主任作为学科带头人,在中风病的治疗中继承和发扬了老一代针灸名家王乐亭、贺惠吾、夏寿人、贺普仁等的临床经验,形成独特的临床特色。应用国际先进的《卒中单元》的多角度综合治疗理念,他率先成立了《中医卒中单元》,将中风病的急救、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疗法、正规康复治疗及健康教育等治疗方法融为一体,应用针灸方法在中风的高肌张力、语言障碍、多项合并症等恢复期症候方面具有特色,有较为突出的疗效。在针灸传统疗法的应用于发展中,他主持了失眠症、原发头痛等专台,这些专台不仅体现了科室老一代中医针灸专家的临床学术特点,还将目前国内中西医的治疗进行了总结分析,采用了正确的诊断标准和通用、客观的疗效评价标准,突出了针灸疗法的特色,准确地体现疗效。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第8篇

在各项运动中,一直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主要思维和科学开展观为指点。严密联络本单元实践,“以生为本”,任务勤劳,作风严谨,求真务实。有优越的连合协作精力、贡献精力和效劳认识,任务责任心强。严守纲纪律例,清廉自律,从不以机谋私,从不可贿行贿。

2、学科与专业建立

今年度,在学科建立方面方面,我们除了持续建立省级重点学科——针灸按摩学学科外,在我校申报博士学位受权单元的进程中,我们积极共同,组织供应了很多支撑资料,为我校取得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立单元,做出了应有的奉献。

在黉舍一致组织下,我们与两所附院一同一起申报了国度中医药治理局重点学科。经评审,我院针灸学科被同意为国度中医药治理局重点学科。我自己为国度中医药治理局针灸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

2008年,我院针灸按摩学获国度教育部同意,成为国度教育部特征专业建立点。今年度,我们按方案进行建立,并在全国教育任务钻研会上,引见我们的思绪和做法。

3、实行室建立

本年,在省教育厅科技处和黉舍科技处的鼎力支撑下,我们增强了针灸根底与技能安徽省重点实行室培养基地建立,并初次设立重点实行室开拓基金,吸引校表里针灸研讨者加盟,进一步发扬了重点实行室开放、活动、结合、竞争的效果,也扩展了我校针灸学科的影响。

今年度,我们申报的国度中医药治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行室,已正式取得国度中医药治理局同意,改名为神经生物学(针灸)实行室。

在有关部分的鼎力支撑下,我们还组织申报了20年度中心与当地共建高校特征优势学科实行室项目针灸根底与技能重点实行室,取得专家好评。

4、教育与教研任务

协助分担教育副院长做勤学校教育义务的落实。本年是我校中医学专业认证,我们重点对相关课程《针灸学》进行教育办法与评价机制的变革。在教室教育中添加了PBL教育,完美了构成性评价。

积极鼓舞教员申报教研项目和质量工程项目。“针灸按摩学专业临床理论教育治理和基地建立的研讨与理论”被同意为安徽中医学院校级教育研讨项目;《康复医治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原教研项目“医学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医疗保险)专业复合型人才培育形式研讨与理论”,获校级教育效果三等奖。

自己在行政任务的还,积极承当本科生、研讨生、留学生的教育义务及培育任务,教育任务量丰满。20年,自己所指点的研讨生又取得安徽省优异硕士学位论文。

5、教材建立与课程建立

主编了针灸按摩学专业精编教材《经络腧穴学》,09年已正式出书。引荐多名教员辨别担任《针灸医籍选》、《刺法灸法学》、《针灸医治学》、《实行针灸学》、《临床康复学》等教材副主编、编委。省级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针灸学》按方案建立。还主编了特征专业教材《新安医学针灸精髓》。

6、人才培育

积极鼓舞中青年教员在职进修,本院有多名传授在职攻读学位,20年有3人辨别从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博士学位进修,顺畅获得学位证书。有一名教员获教坛精英。还选送多名教员赴国内高校进修进修。如:老传授周逸平亲身率领青年教员和研讨生赴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神经心理实行室,进修中枢微透析技能,展开相关实行研讨。汪克明传授等赴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实行室,进修细胞举措电位、神经干举措电位。

7、科研任务

科研任务是办学实力和学术程度的主要标记,与教育任务有互相促进的效果。我们高度注重和积极支撑教员参与各类科研项目标申报,并将课题申报与职称评审及年度津贴发放挂钩。当前,我院承当包罗国度天然基金项目、国度科技部“973”子项目在内的各级课题10余项。均按方案发展顺畅。在国内各级学术期刊上公开拓表论文20余篇。自己作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宣布两篇论文。

8、对交际流与协作

本院一向注重对交际流与协作,20年我们招待了智利针灸学会会长HectorMerinoMontt传授率医师调查团一行15人;葡萄牙针灸协会会长Balkrishna师长教师一行,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刘保延传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讨所所长朱兵传授等。

我院专家也屡次参与了国表里针灸学术钻研会,并作大会谈话。我自己就参与了在成都召开的首届中德国际针灸学术钻研会,并作题为“循证医学在针灸临床研讨中的使用与考虑”学术申报。还,多位专家、教员辨别参与了第十届全国针灸经络学术钻研会;全国腧穴使用与研讨学术大会、针灸教育学术钻研会;20年中国针灸年会;“中国针灸高端论坛”(杭州);“973”方案项目子课题“艾灸温通效应规则及其道理研讨”启动会、报告请示会;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20年学术年会、李鼎传授学术思维钻研会;陆瘦燕百年诞辰留念暨陆氏针灸学术经历交流会;灸法效果的根本道理与使用规则学术钻研会;20·广州·针灸与脑科学国际学术会议等。承办或协办了“973”方案项目子课题“艾灸温通效应规则及其道理研讨”临床研讨培训会、安徽省针灸学会09年会。

9、就业任务

高度注重卒业生就业任务,积极共同党总支和学生任务担任人,多方拓宽就业渠道,还积极调动全院教员参加就业任务,包管了我院学生的就业率不变在90%以上。

10、参加黉舍50周年庆典任务

我院全体教员积极共同黉舍做好校庆50年庆典有关任务,如:院志的撰写,校友和练习病院的招待等。

以上任务是对我院行政任务的小结,成果是人人的,在此,谨向长时间以来支撑我任务的指导、教师和同志们透露表现衷心的感激!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第9篇

本人现任学院院长、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本部门的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现将年度本院主要工作和本人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1、政治思想和廉洁从政方面

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各项活动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以生为本”,工作勤奋,作风严谨,求真务实。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强。严守法纪法规,廉洁自律,从不,从不行贿受贿。

2、学科与专业建设

本年度,在学科建设方面方面,我们除了继续建设省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外,在我校申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过程中,我们积极配合,组织提供了大量支撑材料,为我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学校统一组织下,我们与两所附院一起共同申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经评审,我院针灸学科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我本人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

年,我院针灸推拿学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本年度,我们按计划进行建设,并在全国教学工作研讨会上,介绍我们的思路和做法。

3、实验室建设

今年,在省教育厅科技处和学校科技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加强了针灸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并首次设立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吸引校内外针灸研究者加盟,进一步发挥了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作用,也扩大了我校针灸学科的影响。

本年度,我们申报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已正式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更名为神经生物学(针灸)实验室。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还组织申报了年度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针灸基础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获得专家好评。

4、教学与教研工作

协助分管教学副院长做好学校教学任务的落实。今年是我校中医学专业认证,我们重点对相关课程《针灸学》进行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PBL教学,完善了形成性评价。

积极鼓励教师申报教研项目和质量工程项目。“针灸推拿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管理和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被批准为安徽中医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康复治疗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原教研项目“医学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医疗保险)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本人在行政工作的同时,积极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的教学任务及培养工作,教学工作量饱满。年,本人所指导的研究生又获得安徽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5、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

主编了针灸推拿学专业精编教材《经络腧穴学》,09年已正式出版。推荐多名教师分别担任《针灸医籍选》、《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临床康复学》等教材副主编、编委。省级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针灸学》按计划建设。同时主编了特色专业教材《新安医学针灸精华》。

6、人才培养

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学习,本院有多名教授在职攻读学位,年有3人分别从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学习,顺利取得学位证书。有一名教师获教坛精英。同时选送多名教师赴国内高校进修学习。如:老教授周逸平亲自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赴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神经生理实验室,学习中枢微透析技术,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汪克明教授等赴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实验室,学习细胞动作电位、神经干动作电位。

7、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办学实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与教学工作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我们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并将课题申报与职称评审及年度津贴发放挂钩。目前,我院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973”子项目在内的各级课题10余项。均按计划进展顺利。在国内各级学术期刊上公开20余篇。本人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两篇论文。

8、对外交流与合作

本院一贯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年我们接待了智利针灸学会会长HectorMerinoMontt教授率医师考察团一行15人;葡萄牙针灸协会会长Balkrishna先生一行,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刘保延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所长朱兵教授等。

我院专家也多次参加了国内外针灸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我本人就参加了在召开的首届中德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并作题为“循证医学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学术报告。同时,多位专家、教师分别参加了第十届全国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全国腧穴应用与研究学术大会、针灸教育学术研讨会;年中国针灸年会;“中国针灸高端论坛”(杭州);“973”计划项目子课题“艾灸温通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启动会、汇报会;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年学术年会、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百年诞辰纪念暨陆氏针灸学术经验交流会;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学术研讨会;·广州·针灸与脑科学国际学术会议等。承办或协办了“973”计划项目子课题“艾灸温通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临床研究培训会、安徽省针灸学会09年会。

9、就业工作

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配合党总支和学生工作负责人,多方拓宽就业渠道,同时积极调动全院教师参与就业工作,保证了我院学生的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10、参与学校50周年庆典工作

我院全体教师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校庆50年庆典有关工作,如:院志的撰写,校友和实习医院的接待等。

以上工作是对我院行政工作的小结,成绩是大家的,在此,谨向长期以来支持我工作的领导、老师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第10篇

本人现任学院院长、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本部门的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现将年度本院主要工作和本人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1、政治思想和廉洁从政方面

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全会精神。在各项活动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以生为本”,工作勤奋,作风严谨,求真务实。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强。严守法纪法规,廉洁自律,从不,从不行贿受贿。

2、学科与专业建设

本年度,在学科建设方面方面,我们除了继续建设省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外,在我校申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过程中,我们积极配合,组织提供了大量支撑材料,为我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学校统一组织下,我们与两所附院一起共同申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经评审,我院针灸学科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我本人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

年,我院针灸推拿学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本年度,我们按计划进行建设,并在全国教学工作研讨会上,介绍我们的思路和做法。

3、实验室建设

今年,在省教育厅科技处和学校科技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加强了针灸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并首次设立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吸引校内外针灸研究者加盟,进一步发挥了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作用,也扩大了我校针灸学科的影响。

本年度,我们申报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已正式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更名为神经生物学(针灸)实验室。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还组织申报了年度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针灸基础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获得专家好评。

4、教学与教研工作

协助分管教学副院长做好学校教学任务的落实。今年是我校中医学专业认证,我们重点对相关课程《针灸学》进行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PBL教学,完善了形成性评价。

积极鼓励教师申报教研项目和质量工程项目。“针灸推拿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管理和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被批准为安徽中医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康复治疗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原教研项目“医学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医疗保险)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本人在行政工作的同时,积极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的教学任务及培养工作,教学工作量饱满。年,本人所指导的研究生又获得安徽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5、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

主编了针灸推拿学专业精编教材《经络腧穴学》,09年已正式出版。推荐多名教师分别担任《针灸医籍选》、《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临床康复学》等教材副主编、编委。省级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针灸学》按计划建设。同时主编了特色专业教材《新安医学针灸精华》。

6、人才培养

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学习,本院有多名教授在职攻读学位,年有3人分别从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学习,顺利取得学位证书。有一名教师获教坛精英。同时选送多名教师赴国内高校进修学习。如:老教授周逸平亲自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赴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神经生理实验室,学习中枢微透析技术,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汪克明教授等赴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实验室,学习细胞动作电位、神经干动作电位。

7、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办学实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与教学工作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我们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并将课题申报与职称评审及年度津贴发放挂钩。目前,我院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973”子项目在内的各级课题10余项。均按计划进展顺利。在国内各级学术期刊上公开20余篇。本人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两篇论文。

8、对外交流与合作

本院一贯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年我们接待了智利针灸学会会长HectorMerinoMontt教授率医师考察团一行15人;葡萄牙针灸协会会长Balkrishna先生一行,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刘保延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所长朱兵教授等。

我院专家也多次参加了国内外针灸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我本人就参加了在成都召开的首届中德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并作题为“循证医学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学术报告。同时,多位专家、教师分别参加了第十届全国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全国腧穴应用与研究学术大会、针灸教育学术研讨会;年中国针灸年会;“中国针灸高端论坛”(杭州);“973”计划项目子课题“艾灸温通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启动会、汇报会;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年学术年会、李鼎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陆瘦燕百年诞辰纪念暨陆氏针灸学术经验交流会;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学术研讨会;·广州·针灸与脑科学国际学术会议等。承办或协办了“973”计划项目子课题“艾灸温通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临床研究培训会、安徽省针灸学会09年会。

9、就业工作

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配合党总支和学生工作负责人,多方拓宽就业渠道,同时积极调动全院教师参与就业工作,保证了我院学生的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10、参与学校50周年庆典工作

我院全体教师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校庆50年庆典有关工作,如:院志的撰写,校友和实习医院的接待等。

以上工作是对我院行政工作的小结,成绩是大家的,在此,谨向长期以来支持我工作的领导、老师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一篇:舞蹈创作范文 下一篇:用户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