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第一书记履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27 10:04:35

挂职第一书记履职报告

挂职第一书记履职报告篇1

甲方: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住所:

乙方:(主办报价券商)

法定代表人:

住所:

丙方:(副主办报价券商)

法定代表人:

住所:

鉴于:

一、甲方为依法设立并合法存续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已取得北京市人民政府出具的股份报价转让试点资格确认函;

二、乙方、丙方为已取得从事报价转让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

甲方委托乙方担任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的主办报价券商,负责推荐甲方股份进入x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报价转让,并指导和督促甲方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甲、乙双方共同委托丙方担任甲方股份报价转让的副主办报价券商,当乙方丧失报价转让业务资格时,由丙方担任甲方的主办报价券商;乙方、丙方同意接受委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证券公司x办股份转让系统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办法》、《主办报价券商推荐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进入证券公司x办股份转让系统报价转让的挂牌业务规则》、《股份进入证券公司x办股份转让系统报价转让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规则》等相关规则规定,甲、乙、丙三方本着平等互利原则,经充分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章 释义

除另有约定外,本协议中下列词语仅具有本章所赋予的含义:

(一)报价转让业务:证券公司接受投资者委托,通过报价系统为其转让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提供报价、成交确认和股份过户的服务业务;

(二)报价券商:取得报价转让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

(三)主办报价券商:推荐园区公司进入x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报价转让,并负责指导、督促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报价券商;

(四)报价系统:x办股份转让系统中专门为报价券商提供报价和成交确认服务的技术系统;

(五)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

(六)《试点办法》:《证券公司x办股份转让系统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办法》;

(七)《推荐挂牌规则》:《主办报价券商推荐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进入证券公司x办股份转让系统报价转让的挂牌业务规则》;

(八)《信息披露规则》:《股份进入证券公司x办股份转让系统报价转让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规则》;

(九)园区公司: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

(十)高级管理人员:甲方董事、监事、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及负责信息披露事务的人员。

第二章 甲方的承诺及权利、义务

第一条 甲方基本情况:

(一)设立时间:

(二)股份发行情况:

(三)股本总额:

(四)股东人数:

(五)股权结构(以图表形式附后);

(六)董事、监事、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持股明细。

第二条 甲方就委托乙方担任其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的主办报价券商事项,向乙方作出如下承诺:

(一)保证遵守《试点办法》、《信息披露规则》等报价转让业务规则对园区公司的相关规定,并遵守就股份报价转让事项对政府部门作出的承诺,乙方依据《试点办法》、《信息披露规则》及其他报价转让业务规则对甲方作出的指导、督促及采取的相关措施,均构成本协议项下对甲方有约束力的合同义务。

(二)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修改公司章程,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增加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相关内容。

(三)公司如发行新股(不包括公开发行),优先向公司股东配售。

第三条 甲方就委托乙方担任其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的主办报价券商事项,享有以下权利:

(一)甲方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有权就公司股份报价转让获得乙方辅导,并可就相关报价转让业务规则向乙方进行咨询。

(二)甲方有权就公司治理、财务及会计制度、信息披露等方面获得乙方业务指导。

第四条 甲方就委托乙方担任其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的主办报价券商事项,应履行以下义务:

(一)甲方应积极配合乙方的推荐挂牌备案工作,及时、完整地向乙方提交备案所需文件,并保证所提交文件均真实、合法、有效,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

(二)甲方应于协会对推荐挂牌备案文件出具备案确认函之日起()个工作日内完成以下工作:

1、通知并协助股东办理股份登记、存管;

2、核对并向乙方提交股东持股明细以及董事、监事、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名单及持股数量;

3、与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签订证券登记服务协议,将公司全部股份进行初始登记。

(三)甲方应保证所提供的股东名册合法、真实、准确和完整,如因工作失误造成股东股权争议或纠纷的,由甲方承担全部责任。

(四)甲方初始登记的股份,应全部托管到乙方席位。

(五)甲方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六)甲方拟披露信息须经由乙方在指定网站进行披露。

(七)甲方及董事会全体成员须保证信息披露真实、及时,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八)甲方披露信息,应经董事长或其授权董事签字确认;若有虚假陈述,董事长应承担相应责任。

(九)甲方及其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公司内幕信息直接或间接为本人或他人谋取利益。

(十)甲方董事会秘书负责股权管理与信息披露事务;未设董事会秘书的,应指定一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股权管理与信息披露事务。

董事会秘书或负责信息披露事务的人员为甲方与乙方之间的联络人。

(十一)甲方应将董事会秘书或负责信息披露事务的人员的通讯方式(办公电话、住宅电话、移动电话、电子信箱、传真、通信地址等)和变更情况及时告知乙方。

(十二)董事会秘书被解聘或辞职、指定信息披露负责人员被更换或辞职的,甲方应及时告知乙方。

(十三)甲方应配备信息披露必需的通讯工具和计算机等办公设备,保证计算机可以连接国际互联网,对外咨询电话应保持畅通。

(十四)甲方拟披露信息须及时报送乙方,应同时以纸质文档(包括传真)和电子文档形式报送,甲方应保证电子文档与纸质文档内容一致。

(十五)甲方应于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年度报告。

公司年度财务报告须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十六)甲方披露半年度报告或季度报告的,半年度报告或季度报告应按照乙方要求编制。

半年度报告或季度报告的披露应按《信息披露规则》规定的信息披露程序进行。

(十七)甲方及其高级管理人员应了解并遵守《试点办法》、《信息披露规则》及本协议的相关规定,履行相关义务。

(十八)甲方全体董事、监事应按乙方要求的内容和格式签署董事、监事声明与承诺书。

如董事、监事发生变化,甲方应及时通知乙方,告知并要求新任董事、监事签署董事、监事声明与承诺书。

(十九)董事长不能正常履行职责超过三个月的,甲方应及时将该事实告知乙方。

(二十)甲方董事、监事、经理、副经理及财务负责人持有的公司股份,在法律限制转让期间不得卖出;甲方应将新任及离职董事、监事、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名单及其持股数量及时告知乙方。

(二十一)甲方股东挂牌前所持股份在进入x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挂牌报价转让前,甲方应提前三十个工作日向乙方提出申请。

(二十二)甲方应积极配合乙方的问询、调查或核查,不得阻挠或人为制造障碍,并按乙方要求办理公告事宜。

(二十三)甲方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自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告知乙方:

1、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的重大变化;

2、发生或预计发生重大亏损、重大损失;

3、合并、分立、解散及破产;

4、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5、重大资产重组;

6、重大关联交易;

7、重大或有事项,包括但不限于重大诉讼、重大仲裁、重大担保;

8、法院裁定禁止有控制权的大股东转让其所持公司股份;

9、董事长或总经理发生变动;

10、主要银行账号被冻结,正常经营活动受影响;

11、因涉嫌违反法律、法规被有关部门调查或受到行政处罚;

12、涉及增资扩股和公开发行股票的有关事项。

第三章 乙方的承诺及权利、义务

第五条 乙方就担任甲方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的主办报价券商事项,向甲方作出如下承诺:

(一)具备报价转让业务资格,具有协会颁发的报价转让业务资格证书。

(二)具有符合《试点办法》规定的从事报价转让业务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三)勤勉尽责地履行主办报价券商职责。

第六条 乙方就担任甲方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的主办报价券商事项,享有以下权利:

(一)乙方有权依据《试点办法》的规定,终止甲方股份的挂牌报价,并报协会备案。

(二)乙方有权对甲方提出的公司挂牌前股东所持股份进入x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报价转让的申请进行审核,并报协会备案。

(三)乙方有权依据《试点办法》、《信息披露规则》等报价转让业务规则的规定,指导和督促甲方真实、及时地进行信息披露。

(四)乙方有权对甲方披露信息文件进行形式审查。

乙方可对甲方拟披露或已披露信息的真实性提出合理性怀疑,并对相关事项进行专项调查。

(五)甲方未能规范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乙方有权要求其限期改正,并根据情节轻重采取以下措施:

1、向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

2、暂停解除其股东股份的限售登记;

3、向协会报告。

第七条 乙方就担任甲方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的主办报价券商事项,应履行以下义务:

(一)乙方应依据《试点办法》、《推荐挂牌规则》、《信息披露规则》等报价转让业务规则的规定,勤勉尽责地履行主办报价券商职责,不得损害甲方的合法权益。

(二)乙方应依据《推荐挂牌规则》的规定,向协会推荐甲方股份挂牌报价并进行备案。

(三)对甲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辅导,使其了解《试点办法》及其他报价转让业务规则。

(四)甲方及时办理新任董事、监事、经理、副经理及财务负责人所持公司股份的冻结手续,办理离任董事、监事、经理、副经理及财务负责人所持已解除限售登记公司股份的解冻手续。

(五)乙方及其专职信息披露人员不得泄露尚未披露的信息,不得利用所知悉的尚未披露信息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

(六)乙方丧失报价转让业务资格时,应及时书面通知丙方,并将主办报价券商业务转移至丙方。

第四章 丙方的权利、义务

第八条 乙方丧失报价转让业务资格时,其在本协议中对甲方的权利与义务全部转移至丙方,由丙方担任甲方的主办报价券商。

第九条 丙方享有在乙方丧失报价转让业务资格时承接其主办报价券商业务的权利,并履行以下义务:

(一)做好业务转移的准备工作;

(二)按照协会规定程序承接乙方主办报价券商业务;

(三)完成业务转移后,与甲方协商选择另一家报价券商作为甲方的副主办报价券商,签订推荐挂牌报价转让协议并报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协会备案。

第五章 费用

第十条 甲方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向乙方支付下列费用:

(一)委托备案费( )元;

(二)乙方代收的备案费()元;

(三)乙方代收的信息披露服务费()元/年。

费用的支付方式和时间为()。

第十一条 甲方股份终止挂牌报价的,已经支付的相关费用不予返还。

第六章 协议的变更与解除

第十二条 丙方丧失报价转让业务资格的,甲方、乙方应协商选择另一家报价券商,约定其为甲方的副主办报价券商,重新签订推荐挂牌报价转让协议。

重新签订的推荐挂牌报价转让协议应由甲方和乙方分别向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协会备案。

第十三条 本协议依据《试点办法》、《信息披露规则》等报价转让业务规则签订,如因相关规则进行修订或颁布实施新的报价转让业务规则而导致本协议相关条款内容与修订或新颁布的报价转让业务规则内容相抵触,本协议与之相抵触的有关条款自动变更,以修订或新颁布后的报价转让业务规则相关内容为准,其他条款继续有效;任何一方不得以此为由解除本协议。

第十四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协议自动解除:

(一)协会对推荐挂牌备案文件决定不予备案的;

(二)甲方股份终止报价转让的。

第七章 免责条款

第十五条 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任一方损失,其他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六条 发生不可抗力时,三方均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

第八章 争议解决

第十七条 本协议项下产生的任何争议,各方首先应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成的,可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一)仲裁;

(二)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九章 其他事项

第十八条 本协议规定的事项发生重大变化或存在未尽之事宜,甲、乙、丙三方应当重新签订协议或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不一致的,以补充协议为准。

第十九条 本协议自甲、乙、丙三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第二十条 本协议一式八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二份,报北京市人民政府、协会各一份备案,每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以下无正文)

甲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

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

挂职第一书记履职报告篇2

第一条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规范事故隐患治理的监督管理,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条贵阳市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挂牌督办、责任追究等适用本实施意见。法律、法规和规章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实施意见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第二章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原则与事故隐患分级

第四条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及监督管理,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坚持以下原则:

(一)层层排查原则:企业自查、行业检查、政府督查;

(二)属地监管原则:区(市、县)政府,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分别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三)行业监管原则:行业本级监管、系统监督指导。

第五条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三章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评估、整改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应当履行职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做好事故隐患排查、评估、整改和防控工作。

第七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依法对所属行业内易出事故的隐患部位环节进行抽查,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履行行业监管责任。

第八条区(市、县)政府要组成由政府分管领导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参加的检查组,对本行政区域内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全面督促检查,协调解决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履行属地监管责任。

第四章事故隐患排查和报告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第十条对排查和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的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

第十一条区(市、县)人民政府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规范监督检查的方法和程序,采取督查、巡检、抽检、互检等方式,全面排查和消除事故隐患。

第十二条区(市、县)人民政府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要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要及时下达整改指令书等有关执法文书,依法督促隐患单位彻底消除隐患。

第十三条区(市、县)人民政府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对查出的重大隐患,要编制清单,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和同级安全生产委员会。

第五章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和认定

第十四条重大事故隐患要及时组织评估、认定并登记建档。

(一)生产经营单位排查和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技术人员和专家进行评估和认定;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评估和认定。

(二)区(市、县)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在安全检查中发现或群众举报的重大事故隐患,由隐患主体单位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和认定,暂未确认隐患主体单位的,由当地安委会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和认定。

(三)省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省安委会检查中发现和认定的重大事故隐患,可不进行评估而直接认定。

第六章重大事故隐患的挂牌督办

第十五条重大事故隐患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原则,由政府实行“三挂牌”督办制度(对隐患单位、主管部门或监管部门、当地政府进行挂牌)。

(一)生产经营单位排查和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省属以上单位由省安委会挂牌督办,市属单位由市政府挂牌督办,其他单位由区(市、县)政府挂牌督办;

(二)市、区(市、县)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安全检查中发现或群众举报的重大事故隐患,经评估和认定后,分别由市、区(市、县)政府挂牌督办;

(三)重大事故隐患涉及两个区(市、县)的单位,由市政府挂牌督办;

(四)对省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省安委会检查中发现和认定的重大事故隐患,由同级政府或安委会挂牌督办。

第十六条挂牌工作由市、区(市、县)安委会或负责跟踪督办的有关部门分别组织实施。

(一)生产经营单位排查和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由市、区(市、县)安委会或负责跟踪督办的有关部门负责进行挂牌督办。

(二)区(市、县)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或群众举报的重大事故隐患,经评估和认定后,由有关部门填写《挂牌审核表》,报同级安委会审核后,经同级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审批后执行。

第十七条对认定为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的单位(以下简称被挂牌单位),由负责督办的市及区(市、县)安委会或有关部门在该单位的醒目位置悬挂“重大事故隐患单位”警示牌,警示牌应标明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场所、隐患内容、整改期限、整改责任人和督办单位。

第十八条被挂牌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负责解决事故隐患整改涉及的资金投入、组织保障并督促落实。

第十九条被挂牌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过程中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事故隐患排除后,经作出挂牌决定的部门组织专家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第二十条重大事故隐患涉及其他单位的,由被挂牌单位和相关单位共同承担整改责任,协商制定治理措施,共同消除事故隐患。

第二十一条被挂牌单位不得以遮挡、摘除、装修、污损等方式,人为隐蔽、转移、破坏“重大事故隐患单位”警示牌。

第二十二条市、区(市、县)人民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报上级人民政府备案,同时定期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三条市、区(市、县)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职责负责跟踪督办由本级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

(一)重大火灾事故隐患的整改督办由公安消防部门负责;

(二)重大道路交通设施事故隐患的整改督办由交通、公安等相关部门按各自职责范围负责;

(三)工矿企业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督办由安监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四)建设工程、重大市政设施、道路交通建设工程、水利工程等事故隐患的整改督办由建设、市政设施管理、交通、水利等部门按各自职责范围负责;

(五)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督办由质监部门负责;

(六)其他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督办工作,由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暂时未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的,由市安委会依照职责决定相关部门负责。

第二十四条由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有关职能部门跟踪督办,实行督办全程负责制,直至隐患整改结束。督办责任部门要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档案。

第二十五条实行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第二十六条经治理评估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提出恢复生产和摘牌销案的书面申请。申请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项目、内容、整改情况和评估报告等。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或有关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审查验收。经验收认定事故隐患已消除的,应出具验收合格意见书,报同级人民政府同意摘牌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

第七章处罚与奖励

第二十七条对未开展事故隐患排查的生产经营单位和对事故隐患未按期整改或整改不合格以及在整改过程中发生事故的,有关部门将对责任单位依法予以查处。

第二十八条当地政府及有关监管部门未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致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不力,造成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对重大事故隐患隐瞒不报或拒绝整改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责令其改正,并视情节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对因此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应当依法追究责任单位、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凡工作开展不力的区(市、县)、部门和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取消年度安全生产评优评先资格。

挂职第一书记履职报告篇3

第二条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制定的再就业政策,制定相应公开办事程序,明确落实再就业政策需提供的材料和办结期限,并悬挂在公开明显的位置;向社会公开本部门再就业政策咨询和举报投诉电话;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或《认定证明》的下岗失业人员、企业,依照办事程序,在承诺期限内兑现相应的就业政策。

第三条持有《再就业优惠证》或《认定证明》的市内下岗失业人员、企业(以下简称投诉者),对落实再就业政策的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以下简称被投诉者)在依法行政、办事效率、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有权投诉或举报。

第四条不履行职责,指拒绝、放弃、推诿、不完全履行职责等情形;不正确履行职责,指不依照规定程序、规定权限和规定时限履行职责等情形。

第五条投诉者应遵循实事求是、自愿合法的原则,向**市投诉中心、服务单位投诉或举报,不得捏造事实,诬告诽谤。

第六条投诉者可以通过约见、信函、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投诉。以上访、电话、电子邮件等非书面方式投诉的,必要时,投诉者须办理有关书面手续。

第七条投诉者应提供本人(单位)联系方式、被投诉者的姓名(名称)和投诉事项,受理投诉的单位要做好投诉者的保密工作。

第八条投诉者、被投诉者在法律和事实面前一律平等,受理投诉单位的工作人员与投诉者、被投诉者存在利益关系的应主动申请回避。

第九条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投诉事项,由**市落实再就业政策监督举报机构按照服务主体的原则指定一个部门负责,其他部门协助处理。

第十条承办单位要按规定时限展开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报告结果,同时将调查结果书面答复投诉者。

第十一条受理投诉或举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投诉事项符合本制度第三、四条的规定;

(二)有明确的投诉对象和投诉请求;

(三)有具体的投诉事实,并附有相关证据材料;

(四)投诉材料应以中文或附中文译本;

(五)符合本办法的其他规定;

第十二条已进入仲裁或诉讼程序的投诉事项不予受理。

第十三条遵循公正公平、依法行政、快捷高效的处理原则。接到投诉后,受理投诉单位应记录在案,并在3个工作日内通知投诉者是否受理且告知理由。受理投诉后即进行调查,一般问题7个工作日、复杂问题15个工作日、重大问题20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向投诉者通报处理结果。需上报结果的,于最后一个工作日按要求上报。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上报的,要及时向来函部门和投诉者书面说明。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规范性文件对承办事项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四条被投诉者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阻挠调查工作,不得对投诉者打击报复。

第十五条监察部门负责对投诉或举报不落实再就业政策的重大事项进行核实。经调查属实的,除责令该部门进行整改外,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六条物价部门要加强对再就业有关价格和收费政策的监督和检查工作,维护收费秩序。

第十七条**市落实再就业政策监督举报机构设在**市委、市政府投诉中心,电话:0750——556****。凡向市投诉中心投诉举报的,按《**市投诉中心工作细则》办理。

挂职第一书记履职报告篇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可可果”为你整理了这篇开展党建述职评议工作简报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坚持把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作为压实管党治党责任、提升管党治党水平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1月19日,矣六街道召开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会,全面聚焦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主业主责,把抓党建述职评议会议作为交流体会、学习经验、分析问题、收获启发的重要平台,明确2021年基层党建工作总体思路,激发党建活力,压实党建责任,推进基层党建任务落细落实。

紧扣问题 盘点年度基层党建工作

会前,由街道挂钩社区科级领导和基层党建办对各社区书记的述职报告严格把关,了解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为现场点评和提出工作要求提供依据。述职报告从履职情况、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下步工作打算等进行汇报,突出问题导向,着重数据和实例,杜绝虚话、套话、空话,严格控制篇幅,对不符合规定的述职报告返还重写。在述职过程中,11个社区党总支书记及2个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紧紧围绕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要求,从2020年度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亮点创新、服务群众及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努力方向、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述职。以问题为导向,运用工作完成情况数据、相关事例讲成绩、查摆突出问题,以及针对督查中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工作思路的措施。同时,各党组织书记结合2021年度基层党建工作主要目标,实事求是地对下一步抓好整改提升进行了分析,明确具体措施,进行自我施压,让述职评议工作形成实效。

上评下议 实事求是开展述职评议

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根据各党组织平时工作表现及书记们的现场述职情况,再结合平时掌握和会前调研的情况,逐一进行点评,把成绩点到、问题点准、方向点明。在肯定各党组织党建工作成绩的同时,精准、直接地点出各党组织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中存在的“症结”,针对抓党建意识淡薄、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意识不强;部分党组织存在“等靠要”思想,组织活动存在走过场现象;工作压得不实、不细,少数社区干部纪律意识淡薄,履职尽责有差距,社区党建特色亮点不突出等问题,一针见血、单刀直入的点评,在工作得到肯定的同时,坚持“不护短、不遮掩,当面锣、对面鼓”的原则,严肃认真开展点评和评议,努力达到鼓劲加油、红脸出汗的效果。同时,要求各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不断树牢主业主抓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扎实进行集中整改落实,统筹整合各方优势资源,狠抓融合党建发展,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

强化测评结果 深入整改出实效

与会领导及参会代表本着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平时了解掌握的情况和述职的情况,对各位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逐一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给出得分,并认真填写评议意见建议。同时,参加测评的全体人员认真在述职评议考核测评表上提出工作不足及意见建议共111条,督促各级党组织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列出问题、责任、整改“三张清单”,逐项抓好落实,杜绝问题“年年述、年年改、年年在”的情况发生,让述考测评成效切实向激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干劲转化。

查缺补漏 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挂职第一书记履职报告篇5

第一条为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正确、及时、公正、高效实施行政管理,防止行政过错行为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县各级行政机关、受行政机关委托履行管理职责的组织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下简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前款所称工作人员包括在编人员和聘任人员。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行政过错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规定的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管理工作,或者损害国家、集体、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未达到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

前款所称不履行职责,包括拒绝、放弃、推诿、不完全履行职责等情形;不正确履行职责,包括无合法依据以及不依照规定程序、规定权限和规定时限履行职责等情形。

第四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实施行政管理、采取行政措施和作出行政决定,必须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和形式合法。

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第五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照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和部署实施行政管理。

不依照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和部署实施行政管理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第六条行政机关必须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层级监督、岗位责任、工作规程和其他各项行政管理制度,违反行政管理制度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第七条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应当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任用、考核工作相结合。

第八条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惩处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范围

第九条行政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过错:

(一)贯彻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政府作出的决定、命令不力的;

(二)无正当理由未能按期完成政府部署的工作任务,影响政府工作整体推进的;

(三)对于重大、复杂的事项不按规定程序决策的;

(四)对人民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新闻媒体反映强烈的问题,能够解决而不及时解决的;

(五)对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指出的错误,不及时解决和纠正的;

(六)拒不执行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和上级行政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的;

(七)拒不执行监察机关、审计机关、政府法制机构等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做出的决定,无正当理由不采纳行政监督部门提出的建议或者整改意见的;

(八)违反规定规范性文件,或者违法制定行政措施的;

(九)对于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重大安全事故及其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瞒报、谎报、缓报或者防范、救援、救治不力的;

(十)防范、整治公共安全或者督促整改安全生产隐患不力的;

(十一)行政措施错误,引发,或者处置失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十二),干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

(十三)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不制止、不查处的;

(十四)其他致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或者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第十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处理行政内部事务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其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一)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指示、决定和命令,或者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指示、决定和命令不力的;

(二)不履行层级监督管理职责,对下级报告、请示的事项不签署具体意见、不作具体指示,对内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放任不管,对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不制止、不查处的;

(三)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时限完成工作任务的;

(四)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者遇紧急突发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不及时向上级报告、请示的;

(五)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或者对外有关情况,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的;

(六)违反议事规则,个人或少数人作出决定的;

(七)对于涉及其他机关或者部门职权的事项,不与有关机关、部门协商,或者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未报请上级裁决,擅作决定的;

(八)按规定应当移送有关机关、部门处理的事项,不及时移送有关机关、部门处理的;

(九)对于不属本单位职权范围或不宜由本单位办理的事项,不告知当事人办理途径或不转送相关部门的;

(十)违反公文处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公文不及时、不规范,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失的;

(十一)未遵守保密工作制度,泄露国家秘密及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个人隐私或商业秘密的;

(十二)保管文件、档案、资料不善,致使文件、档案、资料泄密、损毁或者丢失的;

(十三)违反规定使用公章,或者管理公章不善,造成不良后果的;

(十四)不服从管理,不接受正常的岗位调整、工作安排的;

(十五)不遵守考勤制度,工作时间擅离职守或办理个人事务的;

(十六)其他违反内部管理规定,贻误行政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十一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公开与告知义务不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一)不履行主动公开义务,应当公开的信息不公开的;

(二)不依照规定的公开形式、期限实施公开的;

(三)公开的内容不全面、不准确、不真实,或者对行政管理相对人隐瞒应当提供的政务信息的;

(四)对公开、公告、公示的内容应予说明解释而不予说明解释的;

(五)执行公务不按规定出示证件、不表明主体资格身份的;

(六)不予受理、不予批准申请人提出的行政审批、赔偿、补偿等申请,不书面说明理由的;

(七)对行政复议申请、投诉不予受理,不书面说明理由的;

(八)作出行政处罚决定、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不告知当事人事实认定情况和处罚、强制的依据及内容的;

(九)回复投诉调查处理情况,不告知事实认定情况、处理结果及相应依据的;

(十)未依法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救济权利、救济途径的;

(十一)首次承办发现申请材料不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的;

(十二)符合听证条件,未依法告知当事人听证权利的;

(十三)在征地拆迁、安置等工作中,未按规定履行公告义务的;

(十四)不依法向其他利害关系人履行告知义务,致使其他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十五)不按规定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权利和义务的;

(十六)其他违反政务公开和行政告知有关规定的。

第十二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审批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一)无合法依据实施行政审批的;

(二)违反规定擅自增加、取消或者停止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

(三)擅自增设行政审批程序或审批条件的;

(四)不按照规定方式实施行政审批的;

(五)受理或者不予受理时,不开具有效书面凭证的;

(六)违法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审批的;

(七)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应予受理而不予受理的;

(八)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准予行政审批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的;

(九)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不予行政审批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的;

(十)擅自变更、延续、撤销行政审批的;

(十一)作出准予行政审批的决定且应当颁发行政审批证件,不向申请人颁发合法、有效行政审批证件的;

(十二)已受理申请材料,非申请人原因要求重复提供申请材料的;

(十三)要求申请人购买指定商品、接受特定服务的;

(十四)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的;

(十五)未按规定实施统一受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行政审批的;

(十六)其他违反审批工作规定的。

第十三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征收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一)无合法依据实施征收的;

(二)未按法定范围、程序、权限、时限实施征收的;

(三)截留、私分或擅自开支征收款的;

(四)不开具合法专用票据的;

(五)应当实施征收而不予征收或不足额征收的;

(六)行政机关不与行业协会、中介机构脱钩,致使其依附行政权力从事征收活动的;

(七)其他违反征收工作规定的。

前款所称行政征收,包括税收、行政事业收费等事项。

第十四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监督检查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实施检查的;

(二)未按法定权限、程序实施检查的;

(三)未按规定将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记录、归档的;

(四)放弃、推诿、拖延、拒绝履行检查职责的;

(五)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隐瞒、包庇、袒护、纵容,不予制止和纠正的;

(六)违反规定损害被检查对象合法权益的;

(七)其他违反行政监督检查工作规定的。

第十五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一)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二)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三)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四)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五)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六)违反有关规定,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

(七)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不移交的;

(八)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

(九)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十)其他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第十六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一)无合法依据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

(二)违反法定权限、程序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

(三)违法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

(四)违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滞留等强制措施的;

(五)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

第十七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工作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一)越权、以及违反规定程序办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有关手续、许可证照,或者故意刁难、拖延办理,影响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的;

(二)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之便指定工程承包单位和供应商的;

(三)按规定应当实施质量、安全管理监督而不实施管理监督,或者降低质量、安全要求的;

(四)未按有关验评标准、程序以及弄虚作假核定等级或者对不合格工程、政府采购物品出具质量、安全合格文件的;

(五)应当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而擅自采用其他方式的;

(六)对招投标活动进行不正当干预的;

(七)擅自提高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标准的;

(八)委托不具备业务资格的机构办理事务的;

(九)以不合理的条件对投标单位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的;

(十)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后不与中标、成交单位签订中标、成交合同的;

(十一)与投标单位或者机构恶意串通的;

(十二)在投标过程中接受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十三)在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中拒绝接受检查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的;

(十四)开标前泄露标底的;

(十五)其他违反国家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的。

第十八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工作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一)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

(二)违反国家财政资金上缴、上解、下拨规定的;

(三)违规、骗取使用财政资金的;

(四)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

(五)其他违反国家财政资金管理使用规定的。

第十九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一)擅自占有、使用、转让、出售、置换、报废、报损国有资产的;

(二)违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程序规定的;

(三)违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规定的;

(四)违反国有资产处置使用规定的;

(五)其他违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第二十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会(包括学会、协会、技协)经费管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一)违规擅自将行政经费拨入工会账户的;

(二)将应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的各项预算外资金(包括收费、罚没、捐赠、房租收入等)直接介入工会账户的;

(三)利用工会经费发放职工福利的;

(四)其他违反工会经费管理规定的。

第二十一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一)超过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国土资源的;

(二)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批准征收、征用国土资源的;

(三)侵占、挪用被征收国土资源单位的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的;

(四)用行政手段干预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或以打招呼、批条子等各种形式指定供地对象、供地位置、供地面积、供地用途、供地方式和供地价格的;

(五)国土资源交易泄露招标标底、拍卖挂牌底价(或保留价),或者向他人透露应当保密的招标拍卖挂牌有关情况的;

(六)对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土地使用权规避招标拍卖挂牌,采取协议出让或划拨的;

(七)对应当适用招标、拍卖、挂牌工业用地使用权,采取协议出让或划拨的;

(八)接受土地使用权申请人的馈赠或者参加土地使用权申请人组织的宴请、娱乐、旅游等活动,影响土地交易公开、公平、公正的;

(九)其他违反有关国土资源管理使用规定的。

第二十二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征地、拆迁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一)对符合规定的补偿申请,应予受理而不予受理的;

(二)虚报或虚核土地面积、地面上覆着物面积和青苗数量及规格的;

(三)不按规定核定补偿标准的;

(四)应予补偿,逾期不予补偿的;

(五)不按协议要求支付补偿款的;

(六)其他违反征地、拆迁工作规定的。

第二十三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统计工作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一)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统计数据的;

(二)泄露私人家庭单项调查资料或者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造成损害的;

(三)拒报或者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

(四)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或者检举、揭发统计违法行为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

(五)其他违反统计工作规定的。

第二十四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森林防火职责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一)对上级的森林防火工作部署贯彻不力,措施不到位,敷衍塞责而发生火灾的;

(二)有森林火灾隐患,经森林防火指挥部或林业主管部门指出而不加消除的;

(三)发生森林火灾不组织扑救的或不及时组织扑救的;

(四)发生森林火灾有意瞒报、不报或虚报灾情的;

(五)在森林防火期内,防火值班不正常,擅自离开岗位的;

(六)在行政区域交界处发生森林火灾时,不服从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指挥组织扑救或者擅自撤离的;

(七)森林火灾尚未扑灭或明火扑灭后尚未达到安全程度,擅自撤离岗位而造成损失的;

(八)一次发生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或者造成森林资源损失较大的;

(九)全年发生森林火灾次数较多的;

(十)违反旅游景区、国有林场防火工作规定的;

(十一)其他违反森林防火职责的。

第二十五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录用、考核等工作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一)不按编制限额、职数或者任职资格条件进行公务员录用、转任、聘任和晋升的;

(二)不按规定条件进行公务员奖惩、回避和办理退休的;

(三)不按规定程序进行公务员录用、转任、聘任、晋升、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以及考核、奖惩的;

(四)违反国家规定,擅自更改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标准的;

(五)在录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发生泄露试题、违反考场纪律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开、公平、公正录用原则的;

(六)不按规定受理和处理公务员申诉、控告的;

(七)其他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等有关规定的。

第二十六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行政复议职责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一)对符合条件的复议申请,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的;

(二)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复议决定的;

(三)其他违反行政复议工作规定的。

第二十七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行政赔偿职责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一)对符合规定的行政赔偿申请,应予受理而不予受理的;

(二)应予赔偿,未予赔偿或逾期赔偿的;

(三)不按规定核定赔偿标准的;

(四)作出赔偿决定后,未依法责令应当承担责任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赔偿费用的;

(五)依法不应赔偿而给予赔偿的;

(六)其他违反行政赔偿工作规定的。

第二十八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一)在受理、投诉、申诉中,隐匿、损毁、投诉、申诉材料;

(二)泄露检举、控告、揭发材料或者将材料转给被检举、控告、揭发单位或人员的;

(三)故意刁难、投诉、申诉人或者推诿、拖延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其他违反工作规定的。

第二十九条监察机关及工作人员、、、泄露秘密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三十条行政机关不依本办法追究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行为责任的,应当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第三章行政过错行为责任划分与承担

第三十一条行政过错行为责任分为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

第三十二条承办人未经审核人审核、批准人批准,直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过错行为发生的,负直接责任。

承办人弄虚作假、,致使审核人、批准人不能正确履行审核、批准职责,导致行政过错行为发生的,负直接责任。

承办人不依照审核、批准的内容实施具体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过错行为发生的,负直接责任。

第三十三条承办人提出的方案或意见有错误,审核人、批准人应发现而没有发现,导致行政过错行为发生的,承办人负直接责任,审核人负主要领导责任,批准人负重要领导责任。

第三十四条审核人不采纳或改变承办人正确意见,经批准人批准导致行政过错行为发生的,审核人负直接责任,批准人负主要领导责任。

审核人不报请批准人批准直接作出决定,导致行政过错行为发生的,审核人负直接责任。

第三十五条批准人不采纳或改变承办人、审核人正确意见,导致行政过错行为发生的,批准人负直接责任。未经承办人拟办、审核人审核,批准人直接作出决定,导致行政过错行为发生的,批准人负直接责任。

第三十六条经集体研究、认定导致行政过错行为发生的,决策人、持赞同意见的人和不发表意见的人负直接责任。

第三十七条上级机关改变下级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过错行为发生的,上级机关负责人负主要领导责任。

第三十八条承办人不履行规定职责的,负直接责任。

审核人或者批准人指令承办人不履行规定职责的,作出指令的人员负直接责任。审核人作出的指令经批准人同意的,审核人负直接责任,批准人负主要领导责任。

第四章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

第三十九条追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行为责任的方式分为:

(一)责令限期整改;

(二)诫勉谈话;

(三)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四)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扣发奖金;

(五)责令通过县级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道歉;

(六)通报批评;

(七)调离工作岗位或停职离岗培训;

(八)行政处分;

(九)免职、责令辞职、辞退。

以上追究方式可以单独或者合并适用,也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采取其他追究方式。

第四十条行政机关的行政过错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令作出检查、通报批评、不予评优评先处理,并按第三十九条的规定追究行政首长及其他责任人的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第四十一条根据情节轻重、损害后果和影响大小,行政过错行为分为一般过错行为、严重过错行为和特别严重过错行为:

(一)情节轻微、造成损害后果或者影响较小的,属一般过错行为;

(二)情节严重、造成损害后果严重或者影响较大的,属严重过错行为;

(三)情节特别严重、造成损害后果特别严重或者影响恶劣的,属特别严重过错行为。

第四十二条对于一般过错行为,对有关责任人员单独或者合并给予第三十九条第(一)、(二)、(三)、(四)、(五)、(六)项处理。

第四十三条对于严重过错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规定,对负直接责任者,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对负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对负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

第四十四条对于特别严重过错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规定,对负直接责任者,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对负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对负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四十五条对负主要领导责任者和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降级处分的,可以同时责令其辞去领导职务。

第四十六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受到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的,按下列规定确定其年度考核等次:

(一)受到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的,参加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二)一年内犯一般过错行为3次,均负有直接责任的,参加年度考核,只写评语,不定等次;

(三)因行政过错行为受到行政处分的,参加年度考核,只写评语,不定等次。

考核结果的使用,依照人事部《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办理。

第四十七条聘任人员犯一般过错行为的,单独或合并给予第三十九条第(一)、(二)、(三)、(四)、(五)项处理;犯一般过错行为3次,或者犯严重过错行为、特别严重过错行为的,予以解聘。

第四十八条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四十九条行政过错行为责任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理:

(一)故意导致行政过错行为发生的;

(二)拒绝纠正过错行为的;

(三)干扰、阻碍对行政过错行为进行调查的;

(四)对控告人、检举人、投诉人打击报复的。

第五十条行政过错行为责任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轻处理:

(一)积极配合调查或者有其他立功表现的;

(二)主动纠正错误,有效制止损害后果扩大的;

(三)其他应当从轻处理的。

第五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一)主动发现过错并及时纠正,未造成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

(二)行政管理相对人弄虚作假,致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无法作出正确判断的;

(三)出现意外或不可抗力因素致使行政过错行为发生的;

(四)其他应当不予追究的。

第五十二条因行政过错行为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并涉及赔偿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追究行政过错行为责任人的赔偿责任。

第五章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机构

第五十三条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工作,实行监察机关统一组织实施、政府部门各负其责的制度。

第五十四条县监察机关负责全县的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工作。

第五十五条监察机关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监督政府部门的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工作;

(二)调查、处理本机关受理的行政过错投诉;

(三)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行政过错行为的处理情况;

(四)研究政府管理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向政府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十六条各级行政机关应当设立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机构,负责本行政机关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的实施工作。

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机构应当由部门领导成员和专门负责监察、法制、人事工作的人员组成。没有监察、法制、人事专职人员的,由各部门视本部门实际情况确定组成人员。

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机构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决定是否对行政过错投诉进行调查;

(二)审议调查报告;

(三)作出处理决定。

第五十七条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的办事机构应设在本部门的监察或者法制工作机构。没有监察或者法制工作机构的,设在本部门办公室。

办事机构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检举、控告和投诉;

(二)调查行政过错行为;

(三)草拟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

第五十八条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应定期向县监察机关报告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工作的实施情况。

第六章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程序

第五十九条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进行调查,以确定实施该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应当承担行政过错行为责任:

(一)规范性文件和规定行政措施有违法情形,被上级机关或者主管机关依法撤销的;

(二)经行政诉讼,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部分撤销并要求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三)经行政复议,上级机关变更原处理决定,或撤销并要求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四)在上级或同级人大、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中,被认定错误,要求予以调查处理的;

(五)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责任追究建议的;

(六)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投诉、检举、控告的;

(七)政府政务督查机构对逾期不能完成政府工作或县领导批示、交办工作且两次就同一事项发出催办通知书的;

(八)监察机关、审计机关、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等行政监督部门要求调查处理的;

(九)新闻媒体披露有行政失当情形的;

(十)其他应当进行调查的。

第六十条对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检举、投诉、控告,监察机关或部门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机构应在5个工作日内审查是否有事实依据,并决定是否受理。

经审查有事实依据的,应予以受理;没有事实依据的,不予受理。实名检举、投诉、控告的,应书面告知受理决定;不予受理的,应书面告知不予受理的理由。

第六十一条决定调查的案件,应在决定调查之日起2个月内调查完毕。情况复杂的,经领导人员批准,可以适当延长调查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

第六十二条行政管理相对人对部门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机构的不受理决定不服,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60日内,向同级监察机关提出复查申请。监察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申请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书面告知当事人。

监察机关收到检举、投诉、控告后,可以直接受理或责成作出行政行为的机关及时处理。

第六十三条对行政机关及其负责人的检举、投诉、控告,应由县级监察机关负责办理。

涉及行政处分的案件,依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十四条调查行政过错行为案件,应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期间发现行政过错行为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告知利害关系人并听取意见。

第六十五条调查处理行政过错行为实行回避制度。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机构成员及调查人员与行政过错行为或者有关责任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

第六十六条上级机关、其他机关要求处理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名检举、控告、投诉的,应当书面告知其处理结果。

第六十七条调查处理行政过错行为案件,应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申辩,并做好记录。

作出的处理决定应告知行政过错行为责任人过错事实的认定、责任性质、适用依据和处理结果,以及其依法享有的申诉权利。

第六十八条行政过错行为责任人对处理决定不服提出申诉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办理。

第六十九条对行政过错行为责任人作出的处理决定,应依照管理权限报送同级监察机关、组织和人事部门备案。

第七章附则

第七十条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十一条本办法所称批准人,一般指行政机关的行政首长及其副职人员;审核人,一般指行政机关内设机构的负责人及其副职人员;承办人,一般指具体承办行政管理事项的工作人员。但依照内部分工或者经行政授权,由其他工作人员行使批准权、审核权的,具体行使批准权、审核权的人员为批准人、审核人。

第七十二条本办法所称行政审批,包括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的审批、审核、核准、备案、登记。

第七十三条县、乡(镇)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对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其工作人员的办事过错行为,参照本办法执行。

挂职第一书记履职报告篇6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行政区域内应当招标投标的建设工程(含建筑、水利、交通、市政园林等建设工程)。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标后管理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受其委托的有关管理机构对建设、施工等单位履行投标承诺、工程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活动。

第四条建设单位在办理工程施工许可前,应向建设工程所在地招标投标管理机构报送施工合同备案。备案时应审查施工合同的主要条款与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和中标通知书是否一致,发现不一致的,应予以纠正。并同时填报《建设工程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见附表一)。

第五条加强对施工分包的管理。专业工程分包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施工总承包合同中没有约定的,必须经建设单位认可方可分包,并填写《施工分包情况登记表》(见附表二),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招标投标管理机构备案。建设单位不得直接指定分包工程承包人。

第六条工程建设过程中因设计变更或其他原因造成分项工程造价变更大于5%的,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监理单位应当在变更发生后15天内,填写《建设工程量和工程造价重大变更主要原因分析报告备案表》(见附表三),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招标投标管理机构备案,并接受建设行政主管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投标文件确定的项目经理除下列情形之一外,不宜更换:

(一)因重病或重伤(持有县级以上医院证明)不能履行职责的;

(二)主动辞职或调离原工作单位的;

(三)因管理原因发生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施工单位认为该项目经理不称职需要更换的;

(四)无能力履行合同的责任和义务,造成严重后果,建设单位要求更换的;

(五)因违法、违规被责令停止执业的。

发生上述情形需要更换的,施工单位应向工程建设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填报《建设工程管理班子变更情况报告表》(附表四),并附上有关证明文件,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变更。更换后的项目经理应与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所确定的项目经理的主要条件一致。

第八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招标投标管理机构应对建设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分包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现场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包括:

(一)施工管理人员到位情况

1、项目经理及主要施工管理人员是否与《建设工程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一致;

2、项目经理及主要施工管理人员的变更是否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二)施工发包和承包情况

1、建设工程分包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有关施工分包的规定;

2、建设工程组织分包后,是否及时填报《施工分包情况报告表》,填报内容是否属实;

3、施工现场是否有投标文件注明的大型或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三)填写《建设工程标后监督检查记录表》(见附表五)情况

1、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与《建设工程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不一致的;

2、项目经理未按投标文件中承诺现场到位的;

3、施工现场大型或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没有按投标文件承诺进场的;

4、施工总承包合同中没有载明专业分包或专业分包内容不一致的,未经建设单位认可擅自分包的,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的;

5、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的。

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应及时查处,并上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九条建设、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记入单位的不良行为记录并予以公示:

(一)建设单位违反规定直接指定分包工程承包人的;

(二)施工单位转包、违法分包、挂靠行为的;

(三)非原参加投标中标的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施工或在实施过程中违反规定更换项目经理的,项目的其他主要管理人员与中标文件确定的人员不相符的;

(四)投标文件中承诺的大型或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没有进入施工现场的;

(五)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十条项目经理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有下列行为的,记入个人不良行为记录并公示:

(一)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的;

(二)本人资格证书登记所在的单位非中标单位而从事该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的;

(三)项目经理未按投标文件中承诺现场到位的;

(四)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为。

建设工程管理班子的其他人员有上述行为的,参照上款的规定处罚。

第十一条存在本办法第九、第十条行为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由招标投标管理机构根据其违法情节轻重,提请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下列处罚:

(一)限期整改;

(二)经济处罚;

(三)如违法情节严重无能力履行合同规定的,清算退场。

挂职第一书记履职报告篇7

为进一步加强对市区工业用地招拍挂项目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切实推进工业项目建设,根据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国土局关于*市区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绍政办发〔*〕68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决定建立*市区工业用地招拍挂项目联席会议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业用地招拍挂项目联席会议职责

*市区工业用地招拍挂项目联席会议,按照依法合规、规范高效的原则设立和运行,主要负责市区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市区工业用地招拍挂项目的建设用地、规划控制、产业准入、节能降耗和环境评价等各项前期工作,督促各成员单位按各自相应的职能规范、便捷和快速地开展工作,共同推进工业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工业用地招拍挂项目联席会议组成

*市区工业用地招拍挂项目联席会议,在市政府城市土地经营管理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由市政府分管工业副秘书长牵头召集,成员单位为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监察局、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袍江工业区管委会、镜湖新区管委会和越城区政府,成员由各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委,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对市区工业用地招拍挂项目有关工作开展调研,提出工作措施和建议;做好联席会议交办的其他工作。各成员单位指定一名处(室)负责人作为联络员。在研究有关重大问题时,联席会议还可视情邀请其他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

三、工业用地招拍挂项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

(一)工作职责

1.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审核年度工业项目投资计划和工业用地供应计划;办理工业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及备案工作;在项目建成后,负责对项目有关内容的实施情况进行复核检查。

2.市经贸委负责编制年度工业项目投资计划;审核列入出让计划的地块上拟建设项目(或企业利用存量土地、厂房实施新的工业项目)的产业准入、投资强度、具体行业类别及节能降耗等相关指标;负责办理工业技改项目审批、核准及备案工作;在项目建成后,负责对项目有关内容的实施情况进行复核检查;参与竞买人资格审查。

3.市国土局负责组织编制年度工业用地供应计划和土地供应信息工作;审核拟出让地块的权属等情况,并按照《浙江省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的规定和行业类别核定相关土地利用指标;审查竞买人资格;负责编制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案和报批工作;组织实施具体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及公示出让结果;负责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收缴土地出让金、会同土地所在地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及越城区政府交付土地、做好有关土地登记发证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工业用地出让合同履约管理和复核检查工作。

4.市规划局参与年度工业用地供应计划的编制;负责出具出让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书》及地块红线图;明确出让地块的范围、经济技术指标及其他规划控制要求,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办理各项规划许可并进行批后管理。

5.市环保局负责制订拟出让地块的环境保护标准和要求;具体负责工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工作;在项目建成后,负责工业项目的环保验收。

6.市监察局负责监督相关部门在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中的履职情况;监督相关部门在工业项目审批、审核和实施过程中的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加强行政效能监察。

7.各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履行市政府已授权的市有关部门有关审批职能的,按原规定办理。

(二)工作程序

1.越城区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袍江工业区管委会和镜湖新区管委会根据各自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就市国土局分批公布的工业用地年度供应计划中的出让地块,提出拟建工业项目产业目录、投资强度、经济技术指标、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落地要求及土地出让起拍价、竞买人资格条件,送市经贸委、国土局、环保局、规划局等部门审核。

2.市经贸委、国土局、环保局、规划局等部门对送达的出让地块上拟建工业项目的落地要求,根据部门工作职责分别进行审核,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审核意见并盖章反馈送出单位。

3.越城区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袍江工业区管委会和镜湖新区管委会对上述各职能部门反馈的审核意见进行汇总后分别送市国土局和经贸委。

4.市国土局编制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案,组织开展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的一系列相关工作,直至完成确定竞得人、签订《土地成交确认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收缴土地出让金、交付土地及登记发证等工作。

5.工业用地出让竞得人或中标人拟实施的具体工业项目,凭《土地成交确认书》等资料(利用存量土地、厂房实施新工业项目的企业,凭现行规定的资料),到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外经贸局、规划局、建管局、环保局及工商局等部门办理工业项目各项前期手续。

各职能部门在受理企业提交的项目资料后,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别就项目的投资强度、产业准入、节能降耗、安全生产、规划条件、环境影响、法人资格、合同章程等方面进行审核审查,在规定的工作日内依法办结企业登记、项目备案(核准、立项)、环境评价、各类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等事项的审核审批手续。

6.项目组织实施。土地出让竞得的工业项目,其业主须与项目所在地管理部门签订《项目责任书》或《项目落户协议书》,并报市经贸委、国土局备案。市经贸委要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切实抓好工业项目的管理和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项目早日投产出效。

7.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项目所在地管理部门要按照《项目责任书》或《项目落户协议书》明确的内容,及时进行项目综合考核,落实奖罚措施。对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工业项目,在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由项目业主向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履约复核检查的申请,有关部门应及时进行复核检查。

8.工作协调。各有关部门要依照职责分工和工作程序,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具体工业项目各项前期建设条件审核审批与落实工作。若有关部门在开展上述第2、5、7款工作程序时,对所审核的内容出现难以把握、尚不明确、不能确定、不同意见等问题和困难,以及一个具体审核审批事项涉及多个部门而难以解决的,由主办部门联络员及时告知联席会议办公室,再由办公室对所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整理汇总后,提交联席会议进行沟通、协商和协调,形成会议纪要。对联席会议难以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提请市政府城市土地经营管理领导小组协调解决。

四、工业用地招拍挂项目联席会议工作制度

挂职第一书记履职报告篇8

一、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情况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严抓管党治党。牢记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主持召开党委会XX次,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牵头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细化任务目标,与XX个村书记签定全面从严治党目标责任书。主持召开党组织书记座谈会、点评会X次,听取科级干部廉政述职X次,年底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

二是从严教育管理,筑牢思想根基。提高政治站位,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重要政治任务,组织理论中心组学XXX次,引导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肃政治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围绕“三重一大”集体研究X次;带头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主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X次。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牵头成立党委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X次。注重抓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组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负责网站、新媒体等文化阵地管理;在XX个村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三是聚焦重点任务,提升党建水平。抓基层阵地建设,新建、提升村级阵地XX个,打造党建示范点X个。抓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一线调整干部XX人。对XXX等X个村实施村级规模调整,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支部组织力。抓集体经济发展,逐村调研、综合施策,XXX等X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清零。

四是狠抓监督执纪,淬炼优良作风。以对党绝对忠诚的态度抓好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省委巡视X项和市委提级巡察XX项问题全部整改完成。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加强警示教育,开展廉政提醒谈话XX人次。全力支持纪委履行职责,派出XXX监察室挂牌成立。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立查案件XX起,给予党政纪处分XX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有偏差。抓党风廉政建设习惯于签订责任书,满足于安排布置了,工作检查多是安排纪委书记,亲自跟踪督导的少、问效的少。压力传导不到位,导致个别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意识不强,对分管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实,责任意识存有上热下冷的现象,有的村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在思想上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存在畏难思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站位不高,对镇、村干部要求的比较严,对普通党员管理松懈。这些问题虽然出现在极个别干部身上,但也反映出我主责主业意识不强,抓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标准还不够高。

二是党内监督作用发挥不到位。落实责任制多是靠年初分解、年中督查、年终考核,对于经常性的督导、检查、提醒制度坚持不好,日常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党员干部管理抓得不严,虽然能够瞪起眼来,但是个别时候给予的表扬多批评少、激励多处理少,以案释法的威慑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没有树牢,出现了XX名党员违纪问题。认真反思,出现这些问题是由于我思想上认为同志们比较辛苦,对党员干部管理放松造成的。

三是纠治“四风”不彻底。虽然能够自觉主动同“四风”问题作斗争,时刻警惕“四风”问题反弹变异,但对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XX种新表现,发现一些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比如,在打击私挖盗采工作中,XXX村监管不力,造成苗圃场地内被非法采沙XXXXX余吨,造成了极坏影响;另外,市委巡察期间,镇成人教育中心X名工作人员未履行请假手续工作时间不在岗。出现这些问题,主观上还是由于我个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有所放松,对纠治“四风”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到位。

三、下步努力方向

(一)严格责任促落实。坚持严字当头,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年内,组织召开党建专题会议XX次以上;根据需要,随时召开案件通报会,听取纪委工作情况汇报。细划《全面从严治党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从严治党的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细化到人、量化到岗。按照“一岗双责”要求,进一步明确班子成员对分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出现问题严格问责问效。

(二)抓住关键强基础。召开专题会议,分析从严治党工作新形势,找准制约党建工作提升的短板问题,制定有效、管用的措施。坚持一线工作法,每周下村调研,指导党建工作,撰写专题调研报告X篇,上党课X次。公众号文稿王整理。切实抓好“XX日党员活动日”,规范组织生活,从严抓好党员管理,全面提升党员素质,提高基层党建规范化水平。

上一篇:城乡建委主任履职报告范文 下一篇:酒店消防管理履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