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感悟(四)

时间:2022-08-22 12:20:02

农民迁房不易

2003年5月,进入了每年一度的防汛期。芜湖县全境有青弋江、水阳江、漳河穿越,大部分乡镇都是水网圩区。每年6月份,青弋江受长江水顶托,两岸圩田易于发生洪涝灾害。因此,春夏之交是芜湖县的重要防汛期。按传统分工要求,县领导都要在汛期前,到所联系的乡镇去检查圩堤的加固情况及其他防汛的准备工作。

陶辛镇是在一个椭圆型的圩堤之内。堤内有1万多亩可自流灌溉的良田和几千亩水面。过去,陶辛圩号称“铁圩”。1954年的长江流域的大洪水,使芜湖县全境的大小圩皆破,惟独陶辛圩未破。1998年的长江流域的大洪水,陶辛圩出现过重大险情,差一点儿破圩。为此,陶辛镇的群众要求全面加固圩堤。1999年,镇党委、镇政府根据群众的要求,吸收1998年防汛教训,决定将圩堤上的农户住房全部下迁,在圩堤上普遍加高1米,同时,加固护坡。此项工程对陶辛镇来说,是一项浩大工程,计划用4年时间完成,每年加固四分之一弧的圩堤。

2002年的4月,我提前到陶辛镇检查防汛准备工作,重点是看加固后的圩堤。在圩堤巡查中,我忽然发现圩堤上尚有一排农户住房。加高后的圩堤土已经把房屋周围埋下去一小截。我急问陪同我巡查的镇负责人,别的农户房屋已迁走,为什么这家房屋仍在呢?镇负责人向我解释说,据村主任介绍,这户人家已经在新规划的居民点分配有宅基地,但因为该农户资金短缺未能盖起房子来。正巧,这所房屋里走出一位女主人,年龄30多岁。我便上前询问迁房之事。她告诉我,圩堤上这栋房屋是他们兄弟两家的。村里要求他们一次性在新居民点按规划建成两楼四底的房屋,但她的家庭财力只能一次建成一楼四底,或两楼两底的房屋,并要求在楼旁预留今后能续建的宅基地。然而,村里不同意,此事一直被拖延下来。

弄清情况后,我边继续巡查圩堤,边与陶辛镇的负责人讨论这一案例。镇负责人向我解释农村住房建设的惯例。我认为,从圩堤上迁下来的农户经济状况不可能整齐划一,新居民点规划中,必须考虑各种不同类型农户的经济条件。对于经济不宽裕的农户,应当允许农户分次建筑,规划中需要给这些农户预留在政策范围内的可后期建设的宅基地。这种情况虽然过去政策未有详细规定,但县乡政府为了新居民点的整齐美观往往要求农民一次性按时间建成新住房。

回到县城后,我感觉到在陶辛镇碰到的案例可能在全县其他乡镇也会存在。于是,我就此事分别与县城建委、县土地局的负责人交换意见。我坚持认为为方便农户迁移住房,应当允许农户按自己的经济条件安排建房进度,规划中预留今后能续建的宅基地,不能给农民增加过多负债的压力。他们同意我的看法。6月份,在我第二次到陶辛镇检查防汛工作时,原圩堤上的农户住房已经迁移,他们兄弟两家的预留宅基地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从这件事的表面看,是件小事。但从深处着眼,是乡村干部想为群众做好事,但却增加了农民的负担。现在全国各地,县乡村干部往往对新规划居民点,不但对农户建住房有统一进度的要求,而且还要求统一的式样、统一的房型,继而发生农村建筑文化单调,缺乏对农民自由选择的尊重等问题。

几年前,我参观过河南省的和江苏省的华西村,给我的感觉是这两个全国著名的村都给村民统一规划建设和统一分配住房,并且是统一的式样、统一的房型风格。从更深层次思考的是,我国农村的居民点如果都是统一格式和统一的风格,那么到底是件好事还是坏事?是否抑制了民间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和群众生活的文化创新呢?

解围虹安花园

听说虹安花园的拆迁户经常到县政府上访,究竟是什么原因久久未能回迁安置,我一直未知。然而,有一天,县委书记找我谈,想请我牵头处理虹安花园问题。我知道这是芜湖县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矛盾错综复杂,本想推辞,但考虑此事在芜湖县关系重大,必须尽快解决,只好勉为其难。

虹安花园的开发商,是1999年作为芜湖县招商引资项目之一从外省引进的。开发承包的地段是芜湖县城的东北角,临青弋江的防洪墙。这一地段原来全部是老城居民生活区。原计划按三期开发,但开发到第二期时,整个工程就被迫停顿下来。第一、二期拆迁户,按原拆迁协议可以在一年内回迁到新房,但由于一期已盖好的房屋主要是门面房,住宅较少,拆迁户回迁不了。有的拆迁户长期在临时搭建的棚内居住,冬季寒冷和夏季暑热对老年人和幼儿是严峻考验。群众上访是可想而知的事情了。

经过调查,我发现虹安花园陷入困境在于开发协议存在缺陷。1999年虹安花园的开发商与县政府订立过一份协议书。协议价格是以这一地段的土地基准价计算的。土地价格之所以较低,是因为这一地段过去易受青弋江洪水的侵害。协议中还有一个附加条款,就是这一地段城市规划中有两条市政道路,要求开发商先垫资修建。修路所估算的100多万元资金,由开发商以后所应缴的营业税逐渐归还。协议中这样的抵账方式,与现行国家税法明显相悖,因而带来了后来的困境。

一开始,开发商投入了2000多万元资金,拆迁盖起了一期房屋,包括沿两条街的门面房和1幢住宅楼。二期开发地段内的原住房被拆迁后,就未能如期安置了。因为开发商的资金链断了。开发商原计划将一期房屋出售了,后续资金就能补充上来。但是,由于这一地段过去易受青弋江洪水的侵害,房屋出售不旺,销售价格偏低。而且,更重要的原因是原来税务部门给了开发商营业发票,后来在营业税未能相应缴纳的情况下,就停止了营业发票的供给。开发商没有营业发票,房屋出售被迫停止了。开发商后续资金的严重不足,致使二期住宅楼的建设进度拖延下来,已拆迁的老住户不能如期回迁,群众叫苦不迭。

当我调阅了当年虹安花园的开发商与县政府订立的协议书,逐个询问了各方当事人后,便发现虹安花园表面是营业发票问题,但实质是原协议中修路问题。于是,我亲自带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到现场调查核实协议附加条款的修路实施情况。经过实地测量,发觉开发商在修路问题上存在“缺斤少两”的问题,路面的宽度比原协议的约定少了1米多。于是,我当即召开城建、规划、环卫、财政、税务、水利、工商等有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讨论虹安花园的解决方案。会后,城建部门对原协议中修建的市政道路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补救措施,并核实了修路实际发生的费用。虹安花园的开发商对修建的市政道路有违约的部分作出了检讨,并主动接受了城建部门核实的修路实际发生的费用总额。

修路的争执问题解决后,县财政部门在城市建设维护费预算项目下按实际修路费用付给了开发商专款,并要求这笔专款专用于补交销售房屋的营业税及其他所欠税费。税务部门据此发放了营业发票,开发商的销售工作得到正常恢复。通过一个多月的调查处理,虹安花园二、三期开发工程再次启动,拆迁户在其后的几个月陆续得到回迁安置。为了彻底解决芜湖县城易受青弋江洪水威胁的问题,县政府已经向省有关部门申请了防洪墙工程的国债项目。

虹安花园事件给了我两点启示。第一,县级政府在处理当地发展问题时,必须带头依法行政,否则会给今后发展带来难以解决的后遗症。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其代价往往会超出原来的想象。第二,历史遗留问题大多是矛盾错综复杂的,往往还涉及群众利益。因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多部门积极配合,但对于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再难也必须尽快解决。

上一篇:公务员“能级制”改革能否突破制度瓶颈 下一篇:寓言中的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