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融资业务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2-11 06:29:24

票据融资业务工作计划

票据融资业务工作计划篇1

一、资金管理中心的定位

作为集团公司资金结算的运营管理机构,资金管理中心应如下定位:从职责考虑,资金管理中心应该是金融服务中心(服务职责)+金融管理中心(管理职责);从角色考虑,资金管理中心对外代表整个集团(包括子、分公司),对内则相当于集团内部银行;从职能考虑,资金管理中心应该是整个集团的资金结算中心、融资信贷中心、票据中心、理财中心、预算计划中心及财务风险管控中心。

资金管理中心的工作目标是实现集团资金全额集中管理。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不应局限于对下属子公司银行存款的集中管理,而是通过对货币资金、票据、融资的全面集中管理,真正实现对集团所有资金的来源、使用、去向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运作。

二、资金管理中心的运营模式

资金管理中心以资金集中管理、统借统贷、统收统支为运营管理模式。

(一)成立资金池,通过银企互联,实现统收统支

子公司银行账户的开立、销户、信息变更全部由总部批准后方可办理。未经批准,子公司不得自行办理相关业务。子公司所有的收入全部上划至集团,所需的各种形式的资金支出全部由总部下拨。集团在资金池中开立母账户,子公司开立子账户,通过银行银企互联系统绑定母子账户,授权母账户对子账户的全面控制,确保子公司资金流入与流出分开管理。即当子账户收到款项,系统即时自动将其划转到母账户,子账户清零,同时增加该子账户在母账户的可用额度。当子公司需付款时,若在可用额度内,母账户划款至子账户,然后子账户对外付款;若子账户可用额度不足,则需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由集团向子公司借款,增加可用额度,后才可下拨。

(二)票据集中管理

票据集中管理,是指集团利用对票据的信息集中、业务申请与批复、统一组织运行等手段,对子公司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收取(退票)、转让、贴现、到期委托收款等全过程进行统一管理。票据集中管理遵循“业务审批—业务运作—监督检查”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将资金集中管理的范畴扩展至票据资金,不仅可以杜绝子公司利用票据进行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外循环,也丰富和完善了资金集中管理所涵盖的内容,使集团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子公司全部资金的集中管理。

(三)融资集中管理

禁止子公司直接对外融资,改由集团统借统还,然后以资金计划为依据以负息资金的形式满足子公司的资金需求。通过统借统贷,实现集团整体资源整合,作为优质客户,更容易提升信贷评级,增强对银行的议价能力,以降低的利率贷款,降低融资费用。同时,实现集团资金来源的渠道统一,也有利于规避风险。

(四)引入激励机制,调动子公司积极性

将子公司上划至集团账户的资金,称为子公司上存资金。为调动子公司积极性,集团对子公司上存资金可按照同期协定存款利率上浮一定比率计息。当子公司出现资金缺口,经领导批准,可由集团直接对子公司借款,满足子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这部分借款可称为负息资金,由集团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息。

(五)资金计划管理

集团应建立起年、月、日的资金计划管理体系,并通过事前的计划编制、事中的控制、事后的分析和考核将整个公司的经济活动置于全过程的管理之中。资金计划编制采取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各子公司编制上报资金计划后,资金计划科负责对子公司的资金计划进行审核、汇总、报批、执行、监督考核。将年度资金计划分解为资金计划,再继续细分为周、日资金计划。通过合理控制,保证集团资金管理体系安全、高效运行。

三、资金管理中心主要部门及岗位设置

(一)结算科

主要负责成员企业对内、对外的账户管理、收支结算(收入上划、费用下拨)、利息计算、银行结算、现金管理、会计处理核算、资金报表编制等。设置结算经理岗和结算专员岗。

(二)融资科

主要负责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融资,统借统还,对外筹资,对内分配。设置融资经理岗和融资专员岗。

(三)资金计划科

汇总各子公司资金月度、年度预算,出具集团资金预算并进行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评价,全面掌控集团各子公司的资金需求与流向,从而实现对资金的全面计划管理。设置资金计划经理岗和资金计划专员岗。具体可见图1和图2.

四、资金管理中心的岗位职责

(一)资金管理中心主管

1.全面主持资金管理中心工作;

2.全面负责集团资金的计划、筹资、分配和运用;

3.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4.培训考核资金结算中心在岗人员;

5.领导协调结算科、融资科及资金计划科,理顺关系,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二)结算经理

1.在资金管理中心主管领导下,全面负责结算科的工作;

2.依照集团资金管理制度,实施结算业务规范;

3.指导本科室员工处理日常的结算业务;

4.编制资金管理中心相关的资金报表、财务报表及财务分析等日常工作。

(三)结算专员

1.负责接单、验印、查询账户余额及收付款等工作;

2.负责日常借款、放款、利息归还等工作;

3.负责与成员企业的对账和接受成员企业的日常查询;

4.负责月底对账单、明细账、总账的打印工作。

(四)融资经理

1.在资金管理中心主管领导下,负责融资科的工作;

2.在资金管理中心存量资金不足时及时向银行融资;

3.负责完成信贷资金成本、效益、信贷指标等计算及分析;

4.负责信贷台账的管理及统计分析;

5.负责协调资金管理中心与银行及企业的关系;

6.为成员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的资金安排提供参考意见。

(五)融资专员

1.在融资经理指导下,具体办理信贷业务及申请财政性拨款等;

2.负责银行借款、债券本息的计算并办理展期、延期手续;

3.负责统计、分析信贷资金的结构及成本效益。

(六)资金计划经理

1.在资金管理中心主管领导下,全面负责资金计划科的工作;

2.审核、汇总子公司资金计划;

3.全面掌握资金流向及资金需求,为集团及成员企业的业务开展做好资金安排;

4.负责集团各子公司资金计划的审批、汇总、监督。

(七)资金计划专员

1.汇总归集集团各子公司的资金收入及支出计划;

2.编制资金预算平衡表,执行资金调度计划;

3.跟踪掌握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实现资金全面控制。

票据融资业务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贷款规模;创新与监管;金融资产转移;动态资本管理:风险计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0)010-0014-05

贷款规模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时期货币政策目标而将其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1999年前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央行将其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体系季度或年度新增信贷总额的指令性货币政策工具。1999年起,经国务院批准,央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限额控制,逐步推行以商业银行自我约束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即贷存比例管理、流动性管理和资本充足率管理机制。之后,1999年国有银行约1.4万亿元不良资产剥离至资产管理公司,2005年后又逐步完成股改上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存款来源都迅速提升,在GDP持续两位数增长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贷款额也呈现过度扩张态势。2007年四季度起。监管部门以窗口指导形式对商业银行新增贷款规模进行限额管理,以控制信用膨胀,同时支持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引导社会直接融资。

一、创新与监管在贷款规模上博弈的表现形式

当商业银行面临企业融资需求加大,贷款规模受限,便运用金融创新工具,以规避贷款规模的监管。

创新之一,与信托公司开展贷款掉期交易,如商业银行发售的信贷资产集合计划、票据资产集合计划等理财产品。此类产品的特点是,商业银行将表内的若干信贷资产打包后卖给信托公司,并与信托公司约定在到期日予以回购,同时,信托公司将打包的信贷(票据)资产集合计划销售给银行零售客户或公司客户。从上市银行公布的2008年度财务报告反映,尽管各家上市银行对此类交易的会计处理有所不同,有的列入表内其他资产,有的作表外处理,但共同点是此类交易产品余额都已从贷款项目中剔除,亦即此类贷款已不再受贷款规模所限,针对此类创新,银监会下发《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信托公司投资于银行所持的信贷资产、票据资产等资产的,应当采取买断方式。且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回购”。

创新之二,票据买断式十逆回购的转贴现交易,形成贷款规模的有偿转让。按照现行金融统计制度,票据买断式转贴现中,贷款规模相应转移至贴入方银行:票据回购式转贴现中,因票据所有权未转移,贷款规模仍保留在贴出方银行;若甲银行资金充沛但无贷款规模,而乙银行具有贷款规模时,甲银行可将票据买断予乙方,同时与乙方进行该批票据的逆回购交易,此套交易的结果是,资金仍由甲银行所承担,贷款规模却被转移至乙银行,而两项交易间的利差则被体现为贷款规模有偿转让的“价格”。

创新之三,票据资产双买断交易,移出贷款规模。商业银行按照2001年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办理票据转贴现卖出后将资产负债表内的票据融资转至表外或有负债登记。但在2006年财政部颁发的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应用指南》中则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金融资产转移是否附追索权或回购时是否按当日的公允价值而规定了不同的会计处理。凡是“采用附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或“金融资产出售时约定,在期限结束时按固定价格回购”的,“应当继续确认该金融资产,所收到的对价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此类金融资产转移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不能将金融资产与所确认的金融负债相互抵销。”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通知》。规定,所有商业银行从2008年起全面执行新会计准则,但在实际执行中若按照新会计准则处理附追索权的信贷(票据)资产转让业务时,双方都须将该项信贷资产计入表内,将会导致贷款统计额的重复。由于新会计准则与现行的金融统计口径有所冲突,因此就出现新老会计准则并存,各取所需的现况,在双买断式信贷(票据)资产转让交易中,转出方参照2001年会计准则,将信贷(票据)资产移出表外;而转入方则参照2006年会计准则,对转入时已约定按固定价格返售的信贷(票据)资产也无须计人表内,双方都另以资金交易体现在表内,由此信贷(票据)资产在转让中形成“消失”。对信贷(票据)资产双买断交易后形成的“规模消失”,银监会遂下发《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在进行信贷资产转让时,转出方自身不得安排任何显性或隐性的回购条件:禁止资产转让双方采取签订回购协议、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协议等方式规避监管”,予以叫停。

创新之四,国内信用证他行代付业务,将资产业务演变为资金交易。随着国内信用证业务的逐步推广,国外信用证业务中的假远期信用证贴现(同业代付)也被运用至国内信用证业务中,如甲银行为其买方客户开出假远期国内人民币信用证,卖方交单后经甲银行承兑。甲银行无须直接融资给卖方,可由其协议银行乙以代付方式付款给卖方,此时乙银行对信用证受益人的融资交易转化为与甲银行的同业代付交易及甲银行与信用证申请人的承兑交易。双方均规避了信贷资产交易及贷款规模。

创新之五,商业银行推荐信托贷款项目,代销集合信托产品。在商业银行面临贷款规模受限而客户贷款需求无法满足时,商业银行以财务顾问形式将大额贷款项目(如高速公路、电厂、水厂等基础设施项目)推荐给信托公司叙做信托贷款,由于这些融资项目的债项评级较高,商业银行为其提供贷款到期后的授信额度,并代销集合信托产品;由于此类融资方案不受贷款规模所限,信托公司无风险之虞,商业银行分享中间业务收入,理财投资者享有较储蓄更高收益,因此信托类理财业务在近年贷款规模实行限额控制后,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据银监会公布2006年末全国54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为652亿元,而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今年第一季度信托业管理的银信合作资产项目已达1.9万亿元,占整个信托资产的80%。

创新之六,发展表外授信业务。当商业银行的融资业务在表内受限时,便会衍生至表外业务,如开展银行承兑、内保外贷等业务。银行承兑汇票因其具有商业银行信用为背景,可转让流通的特点,属于票据型货币,国内经济界将其视为现金货币,当商业银行因贷款规模受限时,便会以承兑商业汇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融资工具(表1);商业银行对进口企业推出内保外贷融资产品,即由境内银行的境外分支机构或有授信关系的境外银行以离岸业务方式对国内进口商进行融资,境内银行为其提供担保,将境内融资转化

为境外融资。

创新之七,商业银行针对贷款规模和贷存比监管约束的时点性特点,采用调整资产负债的结构来应对监管指标要求。商业银行利用票据资产转贴现交易来调节贷款规模的时点指标:利用银行对理财产品拥有提前终止选择权的特点,对投资债券、新股类的理财产品选择在考核贷存比的时点日前终止,使理财产品的表外资金全部转化为表内的储蓄存款。降低了贷存比:利用理财产品募集期间所吸收的资金体现为储蓄存款的特点,在贷存比考核时点日前集中发行理财产品,提升储蓄存款时点余额。对此,银监会曾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纠正商业银行时点指标“冲规模”的做法。

创新之八,创新买断式回购交易,规避票据融资规模约束。农村信用社因系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对其贷款规模的约束较宽松,但其存款资金较少,故一些农村信用社采取大量叙作票据贴现,同时以回购式转贴现向同业融入资金,实现套利:但恰恰资金宽裕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大都不对农村信用社授信,无法与其成为交易对手,对此,城市商业银行利用其拥有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授信的优势,为两者交易的票据提供信用增级,即承接农村信用社转出的票据,并以回购式转贴现背书转让予国有银行或股份制银行。如此,农村信用社发挥贷款规模优势实现利差,城市商业银行借助信用增级优势实现利差,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实现其资金收益利差,但是,在三者创新票据买断式回购新交易模式的同时,也产生了新问题,即具有个性化的商业汇票是否适合买断式回购交易。

创新之九,借助信托创新机制,实现合作博弈下共同规避贷款规模。监管部门为推动金融工具创新,曾下发《关于信托投资公司开展集合资金信托业务创新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并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投资信托投资公司的创新产品。”商业银行对此采取两家行以默契方式互相通过信托公司购入对方行叙作的信托产品,将对方行的贷款类资产转化为本行的非贷款类资产,以抱团取暖方式,达到共同规避贷款规模约束的目的。

二、创新与监管在贷款规模上形成博弈的原因

1 过高的存贷款利差激发了商业银行的贷款过度扩张。

现行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的利差为3.06个百分点,而发达国家银行业的存贷利差通常为1.5~2.0个百分点,我国已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外汇存贷款利差也基本在此水平。人民币存贷款如此大的利差已形成一种租金收益,据统计,2009年度14家上市银行实现利润总额4,348.33亿元,占公布年报的1,729家上市公司所实现利润总额10,500亿元的41.4%:而14家上市银行实现的4,348.33亿元利润中80%来源于存贷款利差。正是大大低于GDP增长率的人民币低利率、高息差的现行利率机制诱导了国内投资额的增长需求,激发了国内银行业的贷款过度扩张,使中国银行业成为世界上最盈利的银行业,也使众多外资银行纷纷以注册法人银行的途径进行寻租,获取人民币存贷款业务中的垄断性利润:同时也是监管部门屡禁不止的商业银行高息揽存的产生根源之一。

2 计划性的监管指标已不适应市场化经营的发展需求。

监管部门目前对商业银行与贷款相关的监管的指标主要有《商业银行法》设定的资本充足率、贷存比、流动比及监管部门下达的贷款增长率、新增贷款不良率等监管政策。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产转让交易的动因主要是贷存比超标或贷款额新增受限,《商业银行法》规定“贷存比不得超过百分之七十五”,这在国有银行高达25%的贷款不良率固化了巨额的信贷资产,资本金严重不足,而单一的资金来源仅为存款的历史条件下,为保持银行业的支付能力,作此限定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但在今日国内商业银行体系的贷款不良率已降到1.30%,资本充足率已达到11.1%,拨备覆盖率已达186%的国际银行业先进水平,流动比已达到42.4%的高水平,并且现行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帐户合二为一的制度。支付系统自动质押融资业务,大大增强了商业银行的支付清算功能;上市中资银行已列入全球前1,000家商业银行之列,显示国内商业银行都已达到了国际银行业的监管要求,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也由原来单一的存款扩展为IPO增资扩股、发行次级债、混合资本债、金融债,同业拆借、吸收同业机构存款、财政定期存款拍买、证券客户保证金、商业汇票转贴现、再贴现、债券回购、同业借款、信贷资产转让、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多元化融资工具,均能起到调剂“头寸”的作用,贷存比例再作为监管指标已无实际意义,反而成为一项金融抑制政策。从14家上市银行2010年3月末公布的贷存比执行情况看(表2),已有50%银行突破了75%的贷存比而实际并未产生流动性风险。

3 “贷款规模”无法监管商业银行表外授信业务的创新。

监管部门下达贷款增长率的监管指标,其初衷是为了配合央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Mz不至突破,但在市场机制经营环境下,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衍生,金融市场交易产品的创新,资产交易与资金交易的互为转化,银行信用的投放及其风险的产生已不再仅体现在“贷款”这单一途径上,如承兑商业汇票、开立国内信用证、融资保函,商业银行以认购客户机构发行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形式对客户机构间接融资,这些银行信用的产生已脱媒“贷款规模”之外,如国内信用证项下的代付业务。代付行受托将资金付予信用证受益人,但却不构成债权债务关系;委托付款行虽与信用证开证申请人构成债权债务关系,但却不涉及贷款规模;银票贴现交易表面反映的是贴现行的贷款投放,而实质却是承兑行向出票人提供了银行信用,贴现只是基于两家银行之间的同业授信而产生的资金交易;而对贷款规模实行约束,有时从宏观角度审视却是不经济的,如商业银行的内保外贷融资产品,它将原来由境内银行人民币贷款-购汇-付汇-进口商品销售后人民币回笼-还贷,转化为:境内银行担保-境外银行贷款-进口商品销售后人民币回笼-购汇-还贷,从微观层面看,后者无涉贷款规模,似乎更符合监管政策,但从宏观层面看,前者放贷后即予购汇,即时对冲了央行外汇储备,而后者却是延迟至还贷时购汇后才实现对冲,正是这一过程增加了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从央行公布的银行业机构2010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4.63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却增加7.63万亿元的结果看,非贷款途径的融资同样能创造存款。电子商业汇票诞生后,因其安全、快捷、便利、无须基础货币支持的特点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货币,更会以迅猛发展的前景态势对贷款规模约束乃至货币供应量形成冲击。

目前监管指标的统计口径仅限于季末时点数和单一维度的规模指标,而利差产生的利润则建立在利息积数上,因此商业银行必然选择对贷款尽早投放、尽大投放的策略,至季末再采取技术性措施加以调控;过高的存贷利差和单一维度的贷款规模也从反向

激发了商业银行偏好高利率的中长期贷款份额,根据央行201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6月末商业银行存量贷款中,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已达59.8%(图1),并呈逐年攀升趋势;而定期存款余额在各项存款中占比仅43.2%,显示存贷款期限错配形成的流动性风险在不断叠加。

三、对建立创新与监管合作博弈环境的措施建议

1、信贷资产转让应由贷款规模约束转变为受会计准则约束。

信贷资产转让交易,从推动金融工具创新,增强商业银行流动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应严格遵守新会计准则的约束,以风险计量标准进行会计处理。《2006企业会计准则一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较《2001企业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出表”标准有明确的限定。2001年企业会计准则仅从形式上分为“买断”与“回购”,凡“买断”交易的资产即由转出方表内转至转入方表内,凡“回购”交易的资产人仍须保留在转出方表内;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和“公允价值”原则,从风险角度按照金融资产转让后是否附有追索权和回购时是否按公允价值计价来确定是否可“出表”;对附追索权的买断式或双买断式信贷资产(票据)转让交易的卖出银行和买人银行均须保留各自表内的信贷(票据)资产,如此处理虽然与现行贷款规模、存贷款比例等统计口径不一致,但却严格体现了资产与风险在任何时点上的价值关系。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已成为一项国际会计准则惯例,境内外资银行也已实行此项会计处理,对此,央行和银监会也需在金融统计处理上按新会计准则作出相应调整,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和统一性。

2、建立统一的信贷资产转让交易平台。

商业银行具有判断贷款风险的能力的优势,有助于开展信贷资产的跨市场转让交易,提高整个社会直接融资的比重。根据银监会《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中“信托公司投资于银行所持的信贷资产、票据资产等资产的,应当采取买断方式。且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回购”的规定,意味着商业银行对信贷资产集合理财计划类产品不再承担转让后的一切风险,而信托公司的职责仅在于,风险被全部转移至零售投资者,长此下去必然会诱发商业银行的逆向选择,无限量地将表内信贷资产创设集合理财计划后销售给零售投资者,以规避表内信贷资产的监管,而在投资者与商业银行对债务人的资信状况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零售投资者并无识别此类风险的专业能力,一旦贷款到期债务人违约,极易引发跨市场的金融风险。因此,信贷资产转让交易应建立如下环境:

(1)建立统一的信贷资产转让电子化交易平台。人民银行可建立信贷资产转让电子化交易系统,引入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基金等机构为参与者,系统对所有交易实行全程监控:

(2)面向零售投资者发售信贷资产集合计划产品,须由信托公司或基金将多项信贷资产组合后设立,以避免单一风险的发生:

(3)初始转出行应负责对卖出一年以上期限的信贷资产每年度进行一次债项评级并公布;

(4)不附追索权的信贷资产转让具有杠杆效应,因此对转出行的交易总量应与其资本金构成一定的极限关系:

(5)对附追索权或回购的信贷资产转让交易不可从资产负债表转出,并须计提相应的坏账拨备和计入风险资产权重。

3、实行风险资产与动态资本管理的约束制度。

商业银行对贷款资产的过度扩张,使资本充足率相形见绌(表3),资本充足率的下降势必会引发上市银行在资本市场的再融资,据已公布的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年再融资计划约达4,000亿元,如此大规模、集中性的过度扩张会形成自身规模的不经济,还会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银行业贷款在整个社会融资结构中的比重趋高,也不符合央行倡导的应逐步降低银行融资在整个社会融资结构中比重的目标要求,给国民经济带来负效应。对此,监管部门应对商业银行建立以风险资产管理、动态资本管理、流动性管理为主线的监管指标体系,运用以下监管手段,引导商业银行向资本节约型经营结构转型。

(1)无论商业银行的何种创新,也无论表内或表外、资产交易抑或资金交易,其中都存在风险资产的因素,因此可依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2006企业会计准则的风险资产原理,建立以风险资产和资本约束的监管指标,对资本充足率实行每月动态监管:

(2)严格实行央行制定的金融工具统计和贷款统计分类及编码标准,计量相关金融工具与交易的风险资产权重,通过杠杆率约束金融机构的不审慎扩张:

(3)对中长期贷款比重过高而存在期限结构不匹配的资产部分,须计提市场风险拨备;

(4)对申请再融资计划的上市银行必须实现连续数年总资产回报率(ROA)、净资产回报率(RONA)、现金分红率达到一定标准要求后才可实施,以实现社会资源最佳配置的要求:

(5)银行业作为高风险行业,资本若无节制地扩张,今后必然会发生“大而不能倒”事件,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应对已达到一定规模的上市银行限制其通过再融资方式增资扩股。

4、适当降低存贷款利差,引导商业银行经营结构转型。

随着各家商业银行剥离了不良资产,上市扩充资本金后,受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利益驱动,必然会更加追求存贷款规模,其结果将会削弱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同时也无法完成将“指标型”银行向监管部门要求的“流程型”银行的管理模式转型。现行过大的存贷利差已成为银行业特许经营下的寻租收益,不利于已成为上市企业的商业银行在这种非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生存发展,对此应尽快缩小存贷利差,向国际银行业利差水平接轨: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以发行金融债和大面额可转让存款凭证等主动型负债工具进行筹资,化解短存长贷下期限结构不匹配风险,拓展非贷款类的增值业务,使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票据融资业务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 理财文化 问题 基建

大唐集团公司在长期的理财管理和会计基础工作中,坚持“价值思维、效益导向”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在日益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不断深化提炼出“诚信、程序、成本”的理财文化。理财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经济、投融资,重点体现了理财,关键在于管控;在新常态下,同区域煤价、电价相同的情况下,各发电企业之间的博弈就是工程造价,谁的工程造价低,谁在今后的生产运营中将占优势地位。那么如何将理财文化应用到大中型基建中值得我们探讨。

一、理财文化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

理财文化是财务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内部的核心,一般来说它与企业建设周期相吻合,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它应包括财务核算、业财融合、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等环节。这些环节,互相配合,紧密联系,形成周而复始的理财文化体系。

二、基本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素质不高,经验不足。由于项目发展过快,财务队伍建设滞后,多半财务人员存在“拔苗助长”,导致业务不精、经验不足,程序不清晰,核算无从下手现象。

(二)基础管理薄弱,有待提高。会计科目设置细度不够,与概算明细不匹配,原始凭证不规范,成本控制不到位,财务入账会计科目无法与概算明细相对应,管理台账不健全,无法与固定资产明细相匹配;个别前期费专项费用预付款长期挂账,未取得发票或无法取得发票,存在税收风险;法人管理费和生产准备费超概算现象无法控制。

(三)内部配合不力,存在推诿扯皮。部门之间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发生,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结算滞后,工程量核实不到位,上报资金计划与工程量结算不匹配;代垫水电费等事项职责不清,无法有效实现计划投资完成与财务投资完成相匹配。

(四)变更设计、设计变更结算不及时。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变更设计、设计变更不能有效快速的予以解决,导致挤压,甚至时间一长说不清楚,造成扯皮,无法按时完成结算,造成决算滞后,存在增加投资成本现象发生;

(五)竣工决算严重滞后。竣工决算滞后的原因,一是工程结算过程中出现问题解决不及时;二是工程造价审计事后审计,时间有所滞后;三是基建项目过程资料管控不严,导致资料缺失;四是没有前瞻性,竣工决算编制中介入住现场滞后,往往是项目投产后介入编制;五是人员变动较快,工程一旦结束,工程管理人员会发生调动变化,工程项目决算编制过程中需要了解工程情况是,无法联系知情人员。

三、理财文化贯穿基建过程中的应用

(一)建章立制、坚持原则,抓好财务基础管理

一是会计核算科目设置要与概算相匹配,明细科目细度要与管理细度相结合。二是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支付款项,做好各类合同台帐登记管理,严格资金管控,避免出现超付现象发生;三是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收取和退还保证金,严禁超合同和工程进度付款。对于手续不完整,违反财经纪律的经济业务,坚持原则,拒绝付款。四是要按照财务入账数据,对概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定期分析,对接近或超过单项工程项目要及时向业务部门和主管领导进行反馈。五是要加强工程物资管理,杜绝无计划、无预算采购,防止大额积压、超储和闲置物资;规范物资入库、出库、退库手续,定期盘库,确保账实相符。六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章可依,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七是要勤算账、算细账、算经济账,科学控制成本。八是借助工程造价咨询、工程审计(跟踪审计)做好工程结算审计工作。九是做好工程财务竣工决算过程管控,利用中介提前介入,定期审核建立竣工决算台帐,为投产后快速完成竣工决算奠定基础。

(二)降本增效,合理管控法人管理费和生产准备费

实现财务关口前移,提前介入参与执行概算编制和经济效益评价,结合项目核准文件及开工报告批复、工程完工时间节点,配合人力资源部做好人员招聘进入节点人工成本控制测算;充分发挥项目监理作用,严格按照批复文件控制工程管理人员,确保法人管理费用可控在控;对于生产准备人员应严格按照工程建设节点,有序的安排人员入厂、参加培训和调试工作。通过控制人员到厂节奏,是控制费用超概的有效手段。

(三)合理筹划融资,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财务人员应结合工程进展情况,全方位、多层次筹划融资结构,确保融资费用最低。在目前融资结构多样化、融资费率较低的情况下,可选择融资租赁、银团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形式组合融资。融资租赁(直租)是一种新的融资方式,融资利息可抵扣17%的增值税,融资本金同样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利用主机设备及安装工程进行组合做融资租赁,建筑工程同样可取得17%增值税专用发票较营改增后建筑工程11%增值税专用发票可节省6个点的成本。

(四)提前谋划,做好税收筹划

1.营改增之后对于员工出差、培训等业务,应尽可能的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降低工程造价。

2.为了避免开具发票之后而造成的税收风险,要求施工单位结算月度施工进度款时,必须提供发票方可支付款项。

3.营改增后对于5月1日之前签订合同施工的项目,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开具3%增值税专用发票;5月1日之后签订合同施工的项目,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开具11%增值税专用发票;

四、结论

票据融资业务工作计划篇4

半年前,票据信托受到投资者追捧,粤财信托、西安信托(现长安信托)巧妙的产品设计规避期限不匹配问题赢得同行一致好评。

但这一切,都随着2012年1月的道义劝告和本《通知》的下发渐行渐远。

2012年2月下旬,中国银监会办公厅一纸《关于信托公司票据信托业务等有关事项的通知》下发到各地银监局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通知》的核心事项是“信托公司不得与商业银行开展各种形式的票据资产转让/受让业务”,包括信托公司票据信托业务和银信合作业务,这被市场解读为票据集合信托业务被正式禁止。

然而,与银监会叫停票据信托几乎同时的是,长安信托(原西安信托)发行了“安悦系列金融收益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具体投向为国内信用证收益权,这与银行汇票同属于支付结算工具,都有融资性质,此二种产品有何联系?信用证信托能否成为票据信托的替代?

国内信用证是用于国内企业之间商品交易、开证行依照申请人(付款人)开出的,凭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支付的付款承诺。国内信用证分三种:即期付款信用证、延期付款信用证和议付信用证。目前用于信托融资的通常是企业所持有、已承兑(开证行已发出《付款确认书》)的延期付款国内信用证和银行所持有的已议付过的国内信用证。

信用证信托的出现,有以下原因:

首先,市场资金紧张、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是促进国内信用证使用、进而促进信用证信托产生的重要原因。相比信用证,企业以往更喜欢用费用低廉的承兑汇票支付结算,但由于2011年一系列的票据业务整顿,特别是对票据类银行理财产品、票据信托的整顿,阻止了理财资金将纳入此领域,使承兑汇票的贴现利率走高,迫使企业采用新的支付结算方式。

其次,商业银行有意减少承兑汇票业务,增加国内信用证业务,也促使国内信用证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承兑汇票不但要占用银行信贷额度,而且风险拨备也较高,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机会成本较国内信用证业务大。如中信银行、深发展银行等股份制银行都在近几年加大了拓展国内信用证业务的力度。

再次,信托公司票据业务被窗口指导,继续补充收入来源,而信用证信托的结构、期限均与票据信托相仿,无疑是目前情况下较好的选择。

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认为,由于信用证信托与票据信托相仿,可以从票据信托被监管的原因推断信用证信托的监管政策。票据信托被叫停的原因如下:

首先,票据信托是一种融资类产品,其标的资产是票据资产,从银行资产分类的角度看,票据资产属于表内资产,要纳入信贷统计。而将票据资产作为信托标的,发起信托计划,从实质上是将银行此类资产从表内移出,形成“影子银行”。从管控信贷额度的角度出发,监管层显然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其次,2011年来,参与票据交易的主体,已经由金融机构扩散到工商企业,部分企业不是将票据作为支付手段,而是将其视为投资工具,部分企业还将这视为利润的主要来源渠道,这已经成了“全民炒钱”的一个重要体现,蕴含着较大的金融风险,为了合理引导资金流向,监管层需要给票据市场“降温”。

再次,去年下半年的票据信托,时间都较短。部分信托公司通过设计伪“开放式”产品将票据信托期限设置在1年以下,甚至直接把信托期限设置在1年以下,这不符合长期投资的理念,也不符合《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有违规之嫌。

票据融资业务工作计划篇5

中小企业是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角,尤其在增进市场效率、提升经济增长、推动技术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目前中小企业从数量上已达到4 0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户数的99%以上,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中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近年来出口总额的60%来自中小企业。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极不相称,融资难问题一直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束缚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国家银根收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凸显。

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主要来自公司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由于中小企业的普遍特征和发展规模所限,内源融资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外源融资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由于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投资者风险增大,在证券市场上对股票和债券的发行设置了准入障碍,使得中小企业只能“望市兴叹”。间接融资是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获取资金的一种方式,由于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缺乏信用担保等,使得间接融资也变得很困难。外源融资环境对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而言也存在很多缺陷。

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安排。200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指出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2009年9月,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稳步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发行规模;同年11月银行间交易商协会《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指引》,正式推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规范了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业务的参与主体、发行方式、发行规模、产品结构、偿债保障措施、信息披露、承销发行等事项。

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为中小企业打开了一条直接融资的新路径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是指2个以上10个以下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统一产品设计、统一券种冠名、统一信用增进、统一发行注册方式共同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单只集合票据包含企业家数在2个到10个之间;单一企业集合票据募集资金不超过净资产的40%,且不超过2亿元;单只集合票据发行金额不超10亿元。

(一)集合票据的特点

1.集合发行:集合票据包含企业家数在2到10家之间。

2.信用增级:信用增进公司对集合票据进行统一信用增级。

3.发行期限:可根据企业经营需要,灵活选择期限,多为1~3年。

4.发行市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公开发行。

5.募集资金用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要求一定要用于具体的项目,资金用途受限较小。

(二)集合票据的优势

集合票据不仅有效规避了中小企业单一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劣势,而且与银行借款相比也有较大的优势。

1.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中小企业自身信用评级不高,多家中小企业通过打包捆绑发行,统一信用增级,解决了单一企业发行规模小带来的成本高和流动性差的问题,有效控制发行成本,节省企业财务费用,政府如能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将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2.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较为有限,集合票据的推出为中小企业开辟了另一条崭新的道路。

3.能够实现企业中长期融资,中小企业在银行借款期限较短,不超过1年,而通过发行集合票据,企业可以实现1~3年的中长期融资。

4.募集资金使用受限较少,发行集合票据募集的资金除不得用于股票、期货和房地产等方面投机性支出以外,不仅可以用于补充企业营运资金缺口,还能偿还企业已有的成本较高的银行借款。

5.提升企业知名度,由于集合票据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公开发行,投资者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等,企业发行集合票据将迅速提升品牌影响力,使得企业未来的银企合作更加通畅。

6.梳理内控和规范管理:集合票据项目参与主体包括主承销商、评级机构、担保机构、律师、融资顾问机构等,各中介机构运用专业知识为企业提供服务,将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尤其可以帮助未来有上市需求的公司奠定基础、铺平道路。

(三)中小企业融资产品比较

(四)组织发行集合票据的业务流程

具体流程包括:

融资顾问、宣传推广;项目启动;企业遴选与落实增信方式;尽职调查;制作和汇总注册文件;注册;发行及后续管理。

(五)地方政府组织发行集合票据的政策措施

地方政府的参与和支持,是债务融资工作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政府通常可选择以下政策支持方式:

费用补贴:由地方政府相关机构对评级费、承销发行费、担保或反担保费、信用增进费、律师费、审计费、资产评估费等中介费,一次性补贴10%~50%;

贴息支持:地政府相关机构向当地充当反担保角色的担保公司提供每年0.5%~2.5%的补贴,从而降低主担保公司收取的费用;

提供风险缓释的方式:对发债企业或项目统一提供各种方式的风险缓释措施,例如有效的担保、抵押、质押等;

建立专门偿债基金,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针对债务融资项目的财税返还措施;

对所涉及企业的立项审批、环保审批以及房地产、股权质押登记等相关事项,推行简化手续、加快办理等综合行政措施。

三、“区域集优”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创新模式

区域集优直接融资模式是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基础上的创新延伸,它是指一定区域内具有核心技术、产品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中小非金融企业,通过政府专项风险缓释措施的支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的债务融资方式。这项创新从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特点出发,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任务和目标要求,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利用直接债务融资市场助推中小企业发展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开创了广大中小企业有序进入正规资本市场融资的全新通道。

(一)运作方式

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模式较以往模式有多方面的改进:

在企业遴选阶段,地方政府专业部门能够依据地方产业规划和政策,利用对当地企业的了解,组织对发债主体的推荐,然后由承销机构在推荐的企业范围内遴选企业;

在发行准备阶段,地方政府将联合有关机构,组织落实风险缓释措施,有力破解制约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的核心问题;

在发行后续管理中,地方政府、相关金融管理部门将在风险防范、预警及违约事件处置中发挥应有的协调、督促等作用,以增强债务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保护投资者利益。

(二)风险缓释

风险缓释措施的落实决定了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模式的成败。一个区域内风险缓释基金的规模直接决定了该地区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可能实现的规模。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风险缓释基金具有合理的资金来源渠道、科学的风险代偿机制,是可行的风险缓释和偿债保护措施,也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指示的重要举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风险缓释基金将以“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为原则,秉承“风险代偿”设计思路,形成两个层次的风险缓释措施:

一是由政府或社会出资设立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风险缓释基金。地方政府根据地方财力,提供专项支持资金设立风险缓释基金;或经政府引导,由社会、企业(包括担保机构)联合出资形成风险缓释基金。相对来说,地方政府出资的风险缓释基金可以直接作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的风险缓释措施,无需再做其他分散风险的安排,效率较高;

二是地方担保机构作为反担保方,提供包括抵押、质押、保证在内的各种风险缓释措施。以再担保等方式进行风险缓释时,因要独立开展尽职调查并做其他分散风险安排,工作效率相对要低一些。

(三)各参与方的职责

区域集优融资服务方案参与方及其职责

目前,首批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试点已经全部发行成功,发行金额为13.89亿元,共涉及广东佛山、山东潍坊和江苏常州三地的25家中小企业。在经济发达地区试点的“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模式已经接近成熟。

四、集合票据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积极意义

截至2011年11月末,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累计发行规模超过5万亿元,存量规模超过2.9万亿元,其中有190余家中小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等直接债务融资产品,累计筹集资金超过100多亿元。集合票据推行两年来,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规模超过100多亿元。据统计,截至2011年11月末,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累计发行43只,为186家中小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共140.20亿元。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鼓励金融创新,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作为多层次金融市场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一种新型的非金融企业债务创新融资工具,“区域集优模式集合票据”为中小企业开辟一条全新的、可持续的市场化直接融资渠道,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利于繁荣经济、增加就业和推动创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能够引导中小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有力推进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挥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对于支持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支持农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了国务院、各监管部门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也受到了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的积极响应,被誉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一条有效的新路径。

票据融资业务工作计划篇6

根据xx联社等上级管理部门《转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合作金融监管改革六项重要工作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的有关精神和要求,我社上下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学习和贯彻《意见》的有关精神,强化内控合规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改进积极金融支农服务,努力提升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现将我社贯彻落实农村合作金融监管改革六项重要工作意见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迅速贯彻传达文件的有关精神

我社收到文件后,联社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并迅速召开班子会议。会上,联社领导班子围绕“监管任务落实年、金融服务创新年、改革稳步推进年、内部管理强化年、从业人员培训年、文化培训起步年”的有关要求进行具体分析与全面学习,要求办公室及时将《意见》内容传达到辖内各社、部,并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和领会《意见》的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扎实推进和落实“六个口号”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把《意见》的精神要求贯彻、运用到实际业务工作中。

二、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抓好六项工作

(一)强化责任,加强风险管理

1、进一步完善贷款风险分类

(1)截止今年一季度,我社能根据银监部门和xx联社制定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完成了贷款五级分类,并不断提高分类准确度,细化分类标准,使我社的贷款风险管理和控制水平不断提高。

(2)根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的要求,我社组织有关人员对非信贷资产进行分类,并能按要求在6月末完成。

(3)调整信贷投向、优化贷款结构。我社为规范信贷管理,拓展信贷市场和深化改革,紧紧围绕“优化增量、盘活存量”的经营思路,以拓展优质信贷市场为手段,及时调整信贷投向,优化调整贷款存量和增量结构,促进我社贷款投放与投量的良性转变。近年来我社新增投放支持的项目主要为不锈钢、金属材料加工、皮革、塑料、商业服务及个体工商户等行业。能根据银监会《关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宏观调控中切实防范风险的通知》(银监发[2006]62号)的要求,从严控制“两高一剩”及各类限控行业贷款,并防止信贷资金进入商业银行已经压缩或退出的限制类和淘汰类行业。

(4)加强不良贷款考核。我社根据xx联社制定的不良贷款考核办法,特别是新账贷款的考核要求,不断加大不良监控力度,抓质量、重考核,将清收盘活成绩直接与信用社各级领导班子及员工的职效挂钩;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实现规范、严格的信贷业务管理办法,通过实施信贷责任追究制度,约束信贷责任人员,防止新增不良贷款的产生。截止2007年x月x日,我社各项不良贷款余额为x万元(五级分类),不良率为x%,比年初下降了x万元,其中新账不良贷款余额为x万元,新账不良率为x%,达到新账不良贷款比例不超3%的监管要求。

2、规范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合规稽核管理制度

我社在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根据xx联社和银监部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稽核管理制度,细化稽核管理流程,进一步明确联社稽核监督部门、联社合规风险管理委员会、联社合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分工和配合,进一步完善内部合规控制制度。

3、高度关注流动性过剩导致的风险

今年以来,我社按照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审慎开展各项业务。截止到x月底,我社备付金余额xxx万元,比上年末增长xxx万元,备付率为xxx%。其中,准备金余额xxx万元,比上年末增加xxx万元,占存款比重xxx%;存放其他同业及现金余额xxx万元,比上年末增加xxx万元,占存款比重为xxx%。考虑到今年5月份存款增长xxx万元,占我社新增存款总额的xxx%(主要原因是土地拍卖会期间各竞买家汇入亿余元的投标保证金至我社辖属信用社的招标投标中心账户,导致本月对公存款大幅增长),再剔除%的法定准备金和留存备用金,资金流动性保持在较合理的范围,基本不存在流动性过剩风险,也不存在支付风险。

4、加大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我社认真落实非现场监管数据报送和审核考核问责制度,加强分析、预警和风险提示,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相关材料。

(二)抓住机遇,提高支农服务水平

随着广东xx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我区新兴的农村市场已经形成,为我社的信贷业务拓展和发展壮大带来了广阔的空间。我社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机遇,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加大投入,充分发挥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主力军作用,及时组织人员深入市场,加强调查,对我区经济发展特点、竞争对手和竞争手段、金融报务需求、信贷需求等进行跟踪分析;对现有的信贷产品、业务、客户层次进行细分,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扩大信贷业务空间。

1、大力支持地方农业生产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建设。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三农”发展,为更好地发挥地方金融机构的作用,我社明确将“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信贷支农的宗旨,深入了解农民、农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通过多渠道积极组织资金,做好信贷资金的调配工作,确保支农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同时,着力培育一些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如xx市xx区新广农牧有限公司、xx市xx海达高新科技孵化养殖基地有限公司、xx市xx区林业科学研究所等。继续大力支持以我区更楼信用社发放的以温氏集团更楼分公司为主线的“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的农户贷款投入。目前,我社投放与温氏集团合作的农户约xxx户,我社发放的该项目农户贷款余额约xx万元。今年1至5月份,我社累计发放农业贷款近xxx万元,支农资金的适时到位,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加强服务地方中小企业。当前,我区产业结构已进行升级转型,大量私民营企业落户我区沧江工业园,工业园区经济建设速度加快,工业发展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带动我区农村经济发展。我社积极调整信贷投向,大力支持园区中小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目前,我社信贷支持的中小企业达多户。今年1至5月份,我社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万元,截止今年5月末,我社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万元,占我社各项贷款余额的%。

3、创新信贷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我区的经营发展以及各类客户对信贷产品不同的需求等情况,我社加大了信贷产品创新力度,及时设计开发了适应各类市场主体需要的创新信贷产品,使我社的信贷产品能多方面满足客户市场需求。

(1)最高额授信循环贷款。最高额授信循环贷款是我社根据工业园区中小企业自身投资经营项目情况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经营流动资金具有流动性强、周转快,对金融机构贷款能在额度内循环使用等的特点,并根据《担保法》而创新的信贷产品,该产品的特点是“xx”、“快”、“便”,既就是“一次授信,循环使用”(借款人只需与我社签订最高额合同和办理一次抵(质)押登记手续,贷款便可在额度内循环使用)。主要服务对象为资金周转频率高、流动性强的中小企业及个体经营者。由于该产品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资金周转周期,所以自我社推出该产品后,产生较好市场效应,今年我社累计发放最高额授信循环贷款万元,约占我社各项贷款累计发放的%,截止今年5月31日,在我社办理最高额授信贷款的借款人达多户,贷款余额万元,占我社各项新帐贷款余额的%。

(2)票据贴现。票据贴现是我社为解决借款人提前获得票据资金而推出的一种信贷产品,该产品的特点为“简”、“快”、“xx”,即办理手续简便、审批程序优化,最快可实现当天贴现、可自主定价利率优惠,降低资金成本。该产品服务对象为合法持有银行承兑汇票的持有人。自我社推出该产品后,产生较好市场效应,其中2006年1月至今年5月,我社累计办理票据贴现金额万元;

(3)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是今年4月份我社为增强整体竞争力而创新的信贷产品,该业务的特点是审批流程简便,审批时间短;担保方式灵活;结算方式快捷,提高申请人的资金运用效率。适用的对象为资金周转频率高、流动性强且信用记录良好的中小企业。自我社推出该产品后,产生较好市场效应,至今年5月,我社累计办理银行承兑汇票金额万元。

(4)“月还越轻松”个人消费性贷款。今年,我社将根据我区城镇居民经济收入不断稳定增长,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个人消费水平有所提高等情况,计划推出“月还越轻松”个人消费性贷款。该信贷产品的特点为可以根据借款人的收入及个人日常生活水平,灵活确定还款方式。

4、大力展电子化建设,提供更全面、便捷的服务

我社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大力发展电子化建设,增加atm布点,提高电子网络的应用率,积极研发适合“三农”特点、多样化、有特色的金融产品,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全面、便捷的金融服务。

(1)继续加快电子化建设,增加自动取款机(atm)布点,并结合我社网点规划方案,计划在原有台自动取款机的基础上再增加台,以满足我社近年各营业网点日均业务迅猛增长。

(2)大力开展类中间业务。我社近年先后代办xx区财政、税务、电信、电力等企、事业单位各项税费、款项的缴纳和发放业务。围绕金融服务创新年,我社将大力开拓代付代收类中间业务和夜间金库、保管箱等信托类中间业务,为客户增供多样化服务。

(3)筹备发展银行卡业务。银行卡功能齐全,使用方便,作为一种支付结算的理财工具,深受广大客户的青睐。我社于2006年9月已向xx联社递交发行银行卡的申请报告,今年我社将着力为开展银行卡业务做好准备,以提高我社支农服务水平。

(4)我社通过实施feb前台集中项目,将前台的服务前全部集中到中心机房。进一步简化了我社的网络结构,提升了网络质量,增强了信息的安全性,更加有利于我社业务的开展。近两年,我社通过开展大额支付、小额支付、农信银资金清算等项目,扩大了我社的业务结算渠道。

(三)围绕票据兑付,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机制

1、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我社的增资扩股工作已于2005年末顺利完成。2007年5月末,我社的股本金余额为万元(含信用社入股联社资金万元),其中资格股万元,投资股万元,待核查股金万元。截至2007年5月末,我社共清理老股金万元,占需要清理的老股金总额的%,清退工作已接近尾声。

目前,我社的股本金情况真实合规,入股主体合规合法,不存在存款化股金、贷款化股金、财政性资金入股、非货币资金形式入股等违规行为。我社股权设置、股权结构、股金分红等均符合银监会的有关规定。下阶段,我社将逐步优化股权结构,适当提高投资股和法人股比例,努力实现资产规模有序扩张,确保资本水平与风险状况相协调,力争早日达到票据兑付指标条件,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2、切实抓好央行专项票据兑付考核工作

2007年,我社以票据兑付的考核标准为标杆,致力于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争取早日达到票据兑付的有关要求。目前,我社多项经营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已逐步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机制,改革工作取得较大的成效。

(1)资本充足率情况。5月末,剔除待核查股金万元后,我社的资本净额为万元,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为万元,资本充足率为%,比上月末上升个百分点,比年初上升个百分点。

(2)票据兑付指标情况

①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情况

按票据兑付考核的口径计算,2007年5月,我社业务宣传费占营业收入(剔除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比例为‰;业务招待费占营业收入比例为‰。随着我社营业收入的逐步增加,我社将严格控制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支出,将以上两项占比控制在全年营业收入的5‰内。

②资产费用率和资产利润率情况

按票据兑付考核口径,2007年5月,我社资产利润率为%,资产费用率为%。同时,对照票据兑付考核标准,我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硬指标方面第一主要是按口径调整后的资本充足率难以达标,按照呆滞贷款的、抵债资产的%分别从资本净额和加权风险资产中扣除的口径计算,我社2007年5月末调整后资本充足率仅为-%,比上月末上升个百分点,与票据兑付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距离;第二是由于种种历史因素的影响,我社已处置完毕的置换资产占置换资产总额的比例难以达到以上,不良资产的清收存在困难。

(四)强化内部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1、健全内部管理组织体系。

(1)加强交流,加大稽核监督方式方法创新力度

通过学习和对比银行同业及兄弟联社关于稽核工作方式方法优缺点,结合我社实际,逐步探索适合我社发展的稽核工作管理模式和稽核工作方式方法,为我社的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2)加强内审部门建设,进一步完善我社内审机制

根据部门职能,我部负责对按权限组织对联社有关职能部门、各信用社主要负责人和重要岗位人员的离岗、离任审计与任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当前审计工作的实际,对比xx联社有关要求,我社将加强内审机制建设,通过培训学习和自学,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认真履行部门职能。

2、构建合规风险管理体系,防范合规风险

(1)成立合规风险管理委员会,完善合规风险管理组织为了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合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合规风险管理责任,构建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识别并积极主动防范、化解合规风险,我社结合本社实际,将设立合规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合规风险管理委员会职责。合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我社日常合规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听取合规负责人的汇报或其他有效途径,了解合规政策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向联社理事会或高级管理层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合规政策的有效实施,并承担理事会授权的其他合规风险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下一步,我部将根据我社实际,制定相应的《xx区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指导意见》及《xx区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合规部门、合规风险管理委员会、合规员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明确合规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内部合规控制制度。

(3)加强辖内各社合规人员的培训,提高合规风险管理意识。合规培训作为加强内控合规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我部将积极协助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对全社员工进行合规培训。计划培训的内容主要涉及:内部控制、合规及操作风险的基本理论;我社内控与合规建设的基本情况;合规员的工作职责;合规员报告的内容、报告流程等内容。通过培训,对提高我社合规内控与合规管理素质,明确合规员的工作职责,明晰内控合规报告的路线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3、围绕内部管理强化年,不断健全用人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今年,我们将重点围绕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及xx联社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及其具体规定,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各项人力资源的建章立制及管理创新工作。

(1)根据xx联社下发的人力资源相关管理暂行办法,我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多方听取意见,结合本社实际目前已完成了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细则的初稿,有针对性地推出我社定编定岗定员、用工方式(招聘管理)、离岗退养、薪酬分配、劳动合同等人力资源管理细则,待有关配套工作完善,将适时推出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2)我社在第一季度已按新制度规定的招聘管理程序进行了2007年的员工招聘录用工作,并将根据工作内容及轻重缓急按季稳妥推行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细则。计划三季度签订劳动合同,完善劳动调解组织;确定定编定岗定员,调查及实施岗位轮换工作,开展后备干部管理、试用期考核、离岗退养等工作;计划四季度实施满意度调查制度,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及整理工作,开展末位淘汰制度、年度考核等工作。

(3)按照联社的工作部署,近期将完善绩效考核工资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下一步我们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人力资源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分析工作,分步实施我社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工作。按联社规定完成调研分析,资料整理工作及人力资源三年规划的制订工作。

(五)加强学习培训,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1、结合实际,制定培训计划。根据我社员工队伍素质状况和业务发展战略,结合各社、部提出的培训计划,我社制定了2007年的具体教育培训计划并要求社、部每次实施培训计划时,需提供详细具体的培训实施情况,及时汇总、总结。制定系统的培训流程表格,对各社提交的资料进行汇总和评估,并反馈评估意见,每季结束后于下月内进行分析、评估及反馈。

2、加强培训,着力提高信贷员队伍素质

今年上半年,按照《xx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资格上岗考试》的要求,为提高信贷队伍的业务水平及拓展能力,防范信贷风险,我社组织了一次信贷业务有关系统综合培训、联社信贷内控管理制度培训、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培训。培训课程系统地讲解了信贷内控管理制度及承兑汇票业务知识,分析了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点及票据风险防范措施,并对信贷业务有关的操作系统进行了讲解、演示。通过培训,使我社信贷人员加深了业务认识,为我社继续加大力度压降不良,防范信贷风险,顺利开展承兑汇票业务奠定了基础。

3、我社不断严格教育培训制度的执行力度,规范各项工作程序,掌握并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进度,建立和健全我社员工培训档案,为员工的考核使用提供必要的依据。按一人一档分类(内训、外训)的模式建立详细的员工个人培训档案资料。

4、加强辖内各社稽核人员的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稽核培训作为加强内控合规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我社积极协助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对全社稽核人员进行稽核培训。计划培训的内容主要涉及:内部控制、操作风险的基本理论;我社内控与稽核建设的基本情况;稽核人员的工作职责;稽核工作流程等内容。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我社稽核人员稽核监督业务技能。

(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1、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为推动我社企业文化建设,开展有利于员工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我社按照xx联社及xx办事处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关要求,制订了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系列活动方案,并积极组织舞蹈队、篮球队、乒乓球队和歌咏合唱队参加xx市办举办的文艺会演及比赛。深入开展“争当文明岗,创和谐农信”评选活动、开展“信合之星”评选活动、开展“和谐家庭”评选活动及筹备组织全社职工运动会,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信合,营造和谐金融服务环境。

2、文明规范服务方面。我社大力实施规范化服务管理,加强服务管理和监督,今年我社将继续严格执行《xx区农村信用社文明优质服务标准管理办法》(农信发[2006]号)的规定,坚持每季度对辖内网点服务情况大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全社通报;坚持不定期抽查临柜人员服务录像,对全社营业窗口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另一方面将加大对临柜人员服务礼仪的培训力度,努力将我社服务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制订三年发展规划,增强综合竞争实力

票据融资业务工作计划篇7

1.融资性票据的定义

融资性票据与真实性票据相对应,主要是指市场主体之间在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情况下,纯粹以融资为目的、凭发行主体本身信誉向其他市场主体发行的商业票据。其种类繁多,广义上包括国库券、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商业本票及大额定期存单等;狭义范围内的融资性票据是指工商企业凭自身信誉向其他市场主体发行的商业票据。

2.融资性票据的本质

融资性票据和真实性票据的划分,实际上是依据票据的基础关系来确定的。票据的基础关系,是指票据当事人在票据关系以外产生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包括,(1) 票据原因关系,即票据当事人之间之所以接受票据的理由; (2) 票据契约关系,即票据当事人之间就接受票据达成的契约而发生的关系; (3) 票据资金关系,即出票人之所以委托付款人付款的原因。按照这种基础关系,如果票据是为了完成当事人之间的商品交易货款的支付,则这种票据即为真实性票据; 如果票据仅仅是为解决当事人的短期资金缺口融通资金,当事人之间并无真实商品交易活动或者票据不是为了该商品交易的支付,则这种票据就是融资性票据。

二、融资性票据在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发展对比

1.融资性票据在西方国家的发展状况

在西方国家的货币市场中,公司企业凭借自己的信用度来发行商业票据,已成为基本的票据融资形式。

美国的商业票据市场是其短期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和最富流动性的商业票据市场。美国的商业票据市场始于19 世纪30 年代,当时由于美国银行法限制银行机构跨州经营,各州之间资金的松紧不同,利率差异较大。这样,在高利率的地区,企业公开发行这种具有融资性质的商业票据,其贴现利率低于贷款利率,使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结果,商业票据由商品交易的支付工具转化为银行短期贷款的替代形式。到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西方经济的繁荣,加之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紧缩银根,银行信贷资金不能充分满足公司、企业的资金需求,从而导致以商业票据为融资方式的直接融资的增长。1979—1989 年,美国商业票据市场平均每年保持17% 的增长速度。至1988 年底,全美国发行商业票据的发行总额超过8 000 亿美元,超过了美国财政部国库券的当年发行额,市场未清偿额占货币市场总额的66% ,居于美国短期融资工具的龙头地位。20 世纪80 年末到90 年初,资产保证商业票据规划组织(a sset backed commercial paper program,简称abcp 规划) 的出现,使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abcp 规划是指以借款人的各种应收帐款为抵押,在参与银行的信用担保和流动性贷款的支持下,发行商业票据的组织形式和协议安排。至1991年美国的abcp 规划组织由过去的几个迅速增加到89 个,以abcp 规划方式发行的商业票据金额达700 亿美元。在abcp 规划的带动下,应收帐款如租赁付款、信用卡应收帐款、银行按揭贷款等,被引入美国票据证券化发行计划,这使得大量中小企业也能进入票据市场进行融资,美国票据市场由此进入高度发达阶段。在票据市场证券化趋势成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同时,由于互换交易高度发展和存款信用手段提供的结算便利,大量海外发行者进入美国商业票据市场,国际化、衍生金融工具化已成为当今美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两个鲜明特征。

2.融资性票据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事实上,在我国国内,虽然从法律规范上对融资性票据进行了限制,但是实际上在我国的票据市场发展过程中,由于我国融资工具缺乏,银行承兑汇票已经常被单纯地用作为融资工具使用,融资性票据业务早已萌生并客观存在,只不过是以签发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和贴现的形式存在。

目前我国票据市场中存在的融资性票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短借长用的融资性票据。这种票据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基础,但交易的期限要远远长于票据的期限,在一定的周期内,票据所对应的交易合同或增值税发票是固定不变的。严格来讲,以上两种票据在我国目前的票据法律制度下,都是不合法的。尽管我国的票据法明文规定了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从法律规范角度对融资性票据进行了限制,但实际上在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融资性票据业务早已萌生并客观存在,只不过是以签发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和贴现的形式存在,其中又以银行承兑汇票的使用最为广泛。

三、我国发展融资性票据的可行性分析

1.发展融资性票据的现实意义

我国票据市场自1999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全国商业汇票使用量为667万笔,签发金额6.06万亿元,比2006年分别增长13.4%和9.98%。2007年,我国票据市场交易量为10.12万亿元,纵向比较,相当于2000年交易量的15.82倍,复合平均增长49.52%;横向比较,相当于2007年沪、深股票市场交易量(46.1万亿)的21.95%,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同业拆借交易量(55.5万亿)的18.23%,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15.6万亿)的64.87%。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我国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票据市场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融资性票据存在积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丰富票据市场的交易工具种类

目前我国票据市场上的交易工具比较单一,只有以商品交易为背景的真实性票据,且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以本票为主的融资性票据受到限制,导致商业票据业务的发展完全依赖于银行信用,票据市场的规模难以快速扩展。从国外来看,票据市场的交易工具种类繁多,既有交易类的,也有融资类的,包括各种商业汇票、商业本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国库券、大额可转让存单、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及其他短期债务票据等等。作为票据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展融资性票据业务,将会为我国票据市场增加一类新型交易工具,改善目前交易工具单一的局面,促进我国票据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2)有利于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从国外来看,企业的融资渠道是多元的,长期资金的融通可以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银行长期贷款,短期资金的融通则主要通过票据市场和银行短期贷款。而从我国目前来看,除一些大型企业可以上市和发行融资券外,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银行,在银行日益强调风险控制的情况下,特别是2007年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影响下,银行的惜贷心理明显,企业融资难度日益加大。特别是对大量的中小企业而言,上市规模不够,发行商业承兑汇票信誉不高,银行贷款抵押担保不足,融资困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3)有利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央银行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再贴现政策作为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手段之一是通过票据市场来完成的。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再贴现率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当再贴现率高于市场利率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和贴现的资金成本就会上升,则必然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和贴现。这使得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相应缩减,商业银行必然会缩小贷款规模,从而使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减小,这是一种收缩的再贴现政策。反之亦然。因此,票据市场的参与者是否广泛、交易工具是否丰富并且交易是否活跃等因素是再贴现政策是否可以成功操作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

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再贴现业务的发展,通过合理制定再贴现率,从而实现引导资金流向、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目的,更加顺畅地传导货币政策,推动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

2.发展融资性票据的障碍和建议

(1)法律障碍

现行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暂行办法》(1984年颁布)、《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试行办法》(1986年颁布)、《票据法》(1995年颁布)和《支付结算办法》(1995年颁布)等法律法规,对规范票据和企业信用行为,保障票据的正常使用和流通,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以及加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票据市场的迅速发展和票据融资功能的涌现,立法与实际业务操作相背离等一系列由于法律滞后所带来的问题日益突现,需对此进一步加以探讨和完善。为此,通过修改完善我国票据法律体系,通过赋予融资性票据的合法地位,以逐步拓宽票据交易种类,逐渐地增加融资性票据的比例。

(2)市场交易形式和手段的限制

目前我国票据的签发、流通和承兑仍采用实物形式,不可避免地造成实物票据具有真伪辨别、背书瑕疵的兑付以及实物掉包、灭失等风险。而且,票据查询和查复虽然可以采取电查、网查等方式,但全国没有一个统一平台进行信息的共享,各商业银行查询查复方式不一。目前实物票据的存在形态以及交易方式更多地是基于真实交易背景的需要所设定的限制,要发展融资性票据,上述限制必须放开,要优化票据市场的交易形式和手段。可以通过电子化票据取代票据实物形式,降低实物票据的辨别、保管和承兑风险,加速融资性票据的流转速度,从而进一步加快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

在我国票据市场中,融资性票据的现实存在是反映了票据市场对融资性票据的客观需求。因此,适时确认融资性票据的合法性,从票据交易基础、交易形式和交易手段上解除对融资性票据的种种束缚,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池江:《论票据融资的经济功能与市场地位》(金融研究,2002.1).

[2]阙方平:《票据市场运作原理与实践》(武汉出版社,1997).

[3]杨子强:《商业汇票承兑与贴现操作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7).

票据融资业务工作计划篇8

一、加强资金管理的事前谋划

1.循序渐进的认可资金控制

资金成本控制虽然是财务部的职责,但要真正降低资金成本、实现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离不开企业各部门的支持与协作。从工程推进计划到进度款项的支付筹划,都应由企业高层参与融资方案的讨论与决策,各具体职能部门在财务部的牵头下积极响应、真抓实干。

在基建项目成立初期企业可以制定项目的融资方案。方案包括对项目资金的来源与支付进度预先进行的安排,同时也包括对项目融资成本的多方案估算。通过融资方案的制定与对比,有助于让企业从高级管理层至具体职能部门都能了解,使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得到初步认可。在日后工作中,也可以将基建直接相关部门吸引到资金管理的战线中,一同提供更好的管理思路。如工程管理部门可以对工程的整体推进提出更加合理的安排,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再集中开工的思路;采购部门可以尝试利用年底回款压力大的时点推行票据结算。资金管理从财务部门的单一工作变为企业各部门一同积极参与,更能有效实现项目资金成本降低的目标。

2.合理安排进度缩短借款周期

电力基建项目的工程周期通常长达几年,如果项目贷款的周期与工程建设周期同步匹配,也就意味着基建期对应的利息支出将持续几年,财务费用很难降低。如果通过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在基建前期做好项目各项准备工作,后期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尽可能延后工程款项支付,也就为缩短借款时间、节约利息支出提供了基础。如奉贤热电公司自项目成立并开始项目建设到机组顺利投产历时3年,但通过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实际项目贷款的提取周期缩短约为1年,节约了大量财务费用。

二、强化资金管理的工具运用

1.重视商业汇票应用

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是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其中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

虽然商业汇票在许多行业中较为常见,但电力项目由于其行业本身资金宽裕、借款容易的特点,实际中很少运用。如果能以商业汇票代替借款对外支付资金,在票据有效期内以票据的低资金成本率替代借款的高利率,可以有效降低利息支出。

(1)常见商业汇票比较。从实践的结果看,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都能被电力项目的供应商接受,且供应商大多愿意承担票据贴现利息。

商业承兑汇票由企业自行签发自行承兑,无需缴纳保证金及承诺手续费。但由于其流通性及认可度不如银行承兑汇票,故在实际操作中使用较少。

银行承兑汇票由金融机构承兑,流通性和认可度较好,但需要支付对应的承诺手续费,根据不同金融机构的要求还需存入承兑保证金。对于电力行业企业而言,除了一般银行类金融机构,通常企业所属的集团财务公司,也能对外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并在保证金及手续费等条款上有优惠。

以面值100万元、期限6个月的商业汇票为例,计算分析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的资金成本率。根据国内银行的普遍条款,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承诺手续费约为票面金额的0.9‰,同时需要存入票面金额20%的承兑保证金,保证金利息占用按借款平均利率按5%算;电力行业的集团财务公司承诺手续费较低,一般为票面金额的0.5‰,且无需存入保证金。前者的资金成本率为1.18%,后者为0.1%,均h低于借款利率。而商业承兑汇票由于不存在保证金及手续费,故资金成本率为0。

在实际操作中应按商业承兑汇票、集团财务公司银票、一般银行类金融机构银票的顺序,向供应商推荐支付方式,尽可能减少现金支付。

(2) 商业汇票要点。电力企业身处国有垄断行业,大多给人“借款轻松,资金充足”的印象,不利于推行票据支付。财务部可以通过宣传票据结算的优势,争取公司治理层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营造节省利息的氛围。同时选择适宜的时机推行票据,一般在季末、年末等时点,银行放款困难但供应商收款急迫时,提出用商业汇票结算,较容易被接受。财务部门要尽力做好服务工作,尽可能地满足卖方对票据面额、出票银行等的具体要求。

实务中很多上市公司及一些大型供应商,季末、年末催款通常是为减少应收账款,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对现金流没有强制性考核。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以商业汇票支付能够满足供应商降低应收账款的需要,由于这类供应商大多没有贴现的需求,也不会产生由谁来支付贴现利息的争议。另外还有许多供应商存在可以去背书的上游单位,收到票据后通常直接背书给上游单位用以支付原材料款。此时应对供应商对票据面额和开票时间的要求尽力配合,方便其背书转让。

2.合理利用短期借款

基建项目通常选择长期借款作为资金的主要来源。长期借款具有融资弹性大、资金来源稳定的优势,相对于发行债券、权益融资等方式融资成本较低。对于电力基建项目,合适的短期借款也是较好的选择。电力项目未来现金流稳定,相对财务风险较低,如果能吸收短期借款用于资金周转,则能以更低的融资成本完成项目建设。

电力基建项目试运行期间的成本支出可以单独剥离,以短期借款方式融资。一方面试运营成本与项目投产经营后的成本存在一定交集,以短期借款作为资金来源合情合理;另一方面此时项目临近投产,即将取得运营收入,也有能力周转短期借款。

电力企业还可发掘所属集团或母公司的融资渠道。如由母公司或集团提供委托贷款,充分利用集团内部资金,以更加优惠的融资成本获取资金。

三、严格资金管理的过程控制

1.融资方案多样化

电力项目建设资金需求较大,单一的融资方式如银行借款仅能保证资金的供给,不能在资金成本上做好文章。需下力气搭建多种融资渠道,给各家金融机构形成压力。如在银行项目贷款审批的关键时刻,可以先由股东方对项目提供低息的委托贷款,给银行审批增加压力。或者也可以对主机等大型设备采取融资租赁直租等方式,利用直租可抵扣增值税的空间,降低资金成本。多种渠道的融资方式既可以为资金供给提供多种来源,也可以进一步降低资金成本。以上海某燃机建设项目为例,在外部市场资金面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银行都相继提供了利率基准下浮的项目贷款。

2.积极进行贷款置换

传统项目贷款在取得后,一般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利用自身的经营积累进行归还。但如果在项目建设期间,贷款基准利率处于不断走低的情况下,财务必须考虑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洽谈贷款利率调整或贷款置换。为适应当时的货币金融环境,项目公司可以一方面利用开具票据等手段延后提款时间;另一方面积极取得新的银行贷款以置换利率较高的旧贷款。

3.严格资金预算控制

过程管理中积极推行有效的资金预算,通过年度、月度、周资金预算滚动计划的编制,一方面帮助业务人员提高对资金预算的认识;另一方面有效控制资金支付进度和账面资金存量。基于充分的事前谋划,强势推行票据结算及有效的事中控制,项目的资金管理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节约了利息支出,降低了项目造价,为该项目日后的经营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财务人员也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了价值创造的能力。

四、结语

基建项目投资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过程贯穿于项目始终,其管理水平也直接决定了项目的经济效益,企业在保证项目质量和合理工期的前提下,科学控制资金成本以实现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

上一篇:农村小学业务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社区行政业务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