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07 09:35:58

票据管理论文

票据管理论文篇1

(1)电子票据的性质电子票据是传统纸质票据的电子化,是电子债权的一种形态,除了具有传统票据的要式性、无因性、文义性及流通性之外,其签发、提示、转让及付款皆以电子方式完成,所以较之传统票据,其保管及行使省却了人为因素,更为安全高效,形式要件更为简便,管理机构负担了部分责任,保障了出票人、收款人及第三人的权利.为更好地考察电子票据的性质,应该对电子记录债权的性质进行考察.电子记录债权是因电子票据的讨论而发展起来的,与其相同所转让的是一种脱离了原因关系债权的金钱债权,加之当事者的意思表示,只有向电子债权记录机构的电子记录原本上进行记录,其产生和转让才发生效力.权责范围较电子票据更为宽泛,性质上与已有的指名债权及票据债权并不相同,虽然具有一部分代替票据的机能,包含了票据的基本性质,却并不能废止票据并取而代之.其基本性质有以下三点:①与指名债权及票据债权所不同的新型金钱债权;②加之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依附于电子记录机构在记录原本上的记载而发生及转让;③电子记录债权的法律行为与原因关系相分离以保障动态安全,具有无因性.

(2)电子票据与传统票据法理论的冲突首先,电子票据毕竟是票据,其功能和实体票据相同是作为电子化的票据而存在的,但深层次考虑其权利,对比电子记录债权,如上文所述,是一种不同于票据权利的金钱债权,依附于电子记录而产生、行使、转让、消灭.是民事权利的特别权利当中的特别权利;其次,主体上电子票据的当事人中包含了传统票据中所没有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接入机构,被机构等各种电子债权记录机构;第三,电子票据流通性更快,实现网上互联,代替现实资金的流动而仅以电子记录标示债权的转让,付款程序便捷,提高资金使用率的同时降低成本;第四,电子票据的票面形式、票据的持有及签名全部都是以电子形式的数据电文形式所表现的,在形式要件上与传统票据法相比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方式包含信用评级;第五,由于电子票据比传统票据受到更为强力的监管,由时效性较差变为实时监管,且全部由数据电文形式保存记录,能更加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防止因票据的伪造、变造产生的犯罪行为.

二、电子票据基本特征的界定

对于电子票据的基本特征从各国立法来看差别不大,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保护权利及维护交易安全电子票据通过数据电文而发生,并不受原因关系存废的影响,具有无因性.以此最大限度地保证交易的动态安全.电子记录债权法上无论是对债权债务人的意思表示,还是对无权的免责要件,都制定了比民法更强的特别准则,以强化交易安全.同时使管理机构负担部分责任的规定充分考虑到了当事人之间交易的静态安全;

(2)信息查询及追索各国相关规定中均对于各利害关系当事人的信息查询权限做了详尽的规定,以此宣示权利的“公示性”并且使追索权的行使成为可能;

(3)转让手续简便我国电子商业汇票立法中强调了转让背书的作用,权利依背书转让,在此将背书看作一种电子记录,其转让因背书而发生效力.电子记录债权的转让,依据转让记录而产生效力.所以,转让记录是转让的效力要件,没有转让记录,无论对债务人及第三人哪一方都得以主张、对抗转让的事实;

(4)记载事项完备电子票据的内容依据对数据电文的记载而决定,而电子记录债权的内容依据记录而决定(9条1项).作为电子情报本身,相关的记载事项可记录更为广泛的属性内容.债权人、债务人的名称、金额及付款日期等都是必要的记载事项(16条1项),电子记录债权的情况下,对收款账户、分割付款的付款方式、附期限的利益丧失条款、对债务人的抗辩条款、转让限制等等,都可列为记载事项.我国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中的记载事项还包括评级信息,并由记载者对真实性负责;

(5)结算方式灵活电子票据不仅仅是支付手段,因其可以贴现、质押而且同时成为融资和信用工具,其特性保证了交易安全促进商品流通.电子记录债权因抵消而在现实资金并无流动时消灭的情况下,电子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也依然残留.在各债权相互抵消之后,也可依据付款记录,客观地证明其相互抵消的事实.如此灵活的结算方式,也使分割付款和到期日之前的融资成为可能.

三、电子票据研究所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点

(1)禁止转让条款我国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22条)同日本一样,均附有禁止转让特别条款.这一规定限制了债权种类,使持票人不能在到期日来临之前进行融资,变成了单一的决算手段,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资金调配.从一般性资金调配的国际趋势来看,美国统一商法典UCC9-104条和UNCITRAL国际债权转让条约均否定了将债权种类进行限制的禁止转让条约的对外效力[5],这样规定有利于对债权进行活用,积极地进行资金调配;

(2)即发生债权的转让电子汇票与电子记录债权均规定,必须在生成数据电文或记录时确定债权额(29条三)(16条1项1号).我国从传统票据法开始已经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交易安全而进行过多的限制性规定.日本所谓依据记录而发生的电子记录债权基本上是已经发生的债权,这种规定对于将还未发生的即发生债权进行转让的情况很难适用.设定即发生债权的金额时,想要进行记录,就只有将其与已发生的债权金额放在一起衡量.这恐怕会使其性质变成了民法上的指名债权(特定人对特定人转让,仅需通知),而影响即发生债权转让担保契约;

(3)作为权利消灭“对抗要件”的付款记录电子票据的数据电文记载事项,以及电子记录债权的发生记录和转让记录是权利的效力要件,在对付款记录的解释上较为困难,可以确定的是付款记录具有以下的机能:①记录债务消灭的原因事实;②公示法定代位的机能(24条5号);③公示关于质权的权利关系的机能.那么,付款记录在特定的范围内,是否可以作为“权利消灭的对抗要件”,并以此对抗第三人;

(4)相关公法领域研究目前的研究将讨论重点置于在对私法规则上的讨论,关于电子票据管理机构则还没有充分讨论,配合制度的展开并加之与我国的“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接入机构”及“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的权责(诸如管辖权、免责条款、法律衔接等问题)比较分析,关于管理机构的问题各国的规定都有不够完善之处,相互交叉,权责不够明晰,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着重考察.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电子票据立法仍停留在对电子商业汇票的规范当中,而对因电子票据的流转而产生债权转移的研究还处于相对空白状态,这对今后的研究提供了较大余地.对于区别于电子票据的电子记录债权,相信在接下来的司法解释中会有详细的规定,这也是顺应电子商事交易市场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关于电子记录债权这一名称,稍作解说,首先为了避免可能引致将其误解为因电子商事交易而产生的全部债权等理由,而不能称之为“电子债权”,而为了避免产生税法上的问题,而不应称之为“电子登录债权”,所以使用“电子记录”这样的用语来明确表示以电子性的记录作为债权转让的效力要件的事实.

票据管理论文篇2

【关键词】行政事业性 收费票据 管理

一、引言

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罚没票据和住来票据共同构成了我国的财政票据体系。我国科学人员根据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的用途将其分为医疗系统专用票据和其他行政性收费票据两种,前者主要是在门诊、挂号和住院、急诊等32项工作时开出的票据,可以将其分为机打票据和手工票据;统一票证、社团票证和公益事业专用收据等12种票据共同组成了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

二、我国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的现状

法律规定收费单位进行收取费用活动时必须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出具财务凭证(也就是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该票据是政府收缴非税收收入的凭证,同时财政、审计、物价等部门也要依据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对政府的经济活动实行监督检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的数据化管理,建立了购、销、存一体化的数据库,大大加强了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一)票据领购

需要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的单位或个人需要凭借具有效力的收费许可证(副本)到相关机构领购票据。如果单位需要购买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票证,则该单位在购买票据时需要出具单位过去使用的没有加盖“票证验讫”章的统一票证。国家相关机构需要审核收费单位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必须保证单位使用的合格的票证上加盖有“票证验讫”章,对于使用类型票据的单位需要在每个季度结束前的十天内向有关单位汇报“行政事业性收费票证统计表”,一般情况下,用票单位只需要购买满足该单位一季度使用的数量就可以了。

(二)票据的统一购领和管理

对于用票单位,应该设立专门的财务部门统一进行票据的沟里和管理工作,必须对单位的购买票据、票据入库、票据领用等活动进行登记,并且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设专门的工作人员保管票据并将入库时间、领用时间、领用人、数量、票号等内容制作成相应的表格。

(三)实行部分行业的统一收据制度

通过对我国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工作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在单位内部的暂收暂存等票据都使用统一收据,这类收据通常仅仅用于财务部门的对账、记账工作,我国正在实行“验旧购新”的统一收据处理方法,财政部门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领购单位的领购资格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行为,立即按照规定处理并停止向其销售票据

三、我国当下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混乱

我国目前经济体制下,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数量大、种类繁多,相应的管理职位少。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经济活动数量不断提高,我国政府部门为了更好地监督行政性事业经济活动,不断细化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这一行为大大增加了票据的种类。由于经济活动数量的增加,导致购票单位的数量也不断上升,但是我国一直严格控制相关工作人员的数量,这造成了票据管理人员的数量不能够满足当下经济活动对行政事业性票据管理的需求,造成了我国行政舍业性收费票据的管理混乱

(二)购票单位类别多种多样,日常管理复杂

我国相关人员按照隶属关系将购票单位分为区属单位和非区属单位,通过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非区属单位的数量远远超过区属单位的数量。

四、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的方法

(一)健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体系

我国有关部门要监理相应独立的机构来进行行政事业性收费数据管理,并根据当地的票据的销售情况来确定该机构的工作人员的数量,并设立相应的监督部门对该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工作,并定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防止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滋生腐败,监督工作人员的同时也要对购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防止购票单位在使用票据的时候出现超标准、超范围收费的现象。一旦发现非税收收入时能够监督其及时、足额地将非税收收入上缴到财政专户中。

(二)电算化管理票据

安装票据的中了将票据的领库入购、发放、核销等环节进行电算化管理,全程使用计算机来管理各种票据,每年年终必须进行当年票据的清理核销工作,并由相关部门监督检查其执行质量,如果发现某单位没有进行当年的票据清理、核销则在该单位进行票据清理核销工作前不对其发放新票据,依据科学方法实现票据的电算化管理,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性收费票据管理的规范程度和执行力度。

(三)建立健全票据,撤销审验体系

需要购买票据的行政事业性单位需要设立相应独立的财务部门,依靠财务部门建立健全票据管理机制,在财务部门中应该设立独立的财会人员职位,对于那些不能对立进行核算的收费单位,需要该单位的主管单位中负责财务的人员和机构来进行票据的购买工作。执行单位只有在具有收费许可证后才能进行行政事业性收费活动,并且应该向缴费的单位或个体出具具有效力的行政单位事业性收费票据,只有使用省级财政部门印制的收费票据的收费活动才具有效力。出具票据的工作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保证收费票据的每一项内容都能够按照有关要求填写,并且能够做到填写字迹规范、内容真实,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进行票据的出具工作,防止擅自变更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现象的发生。

(四)加大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

我国目前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的管理需要财政、检查、审计等多个部门的协调工作,并采用“收支两条线”的监督检查方法,重点监督检查“票据使用”等容易滋生问题的环节,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现象,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条例进行相应的处罚,从本质上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的管理工作。

五、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国境内的经济活动数量不断增加,就我国当下的经济体制而言,公有制经济占有一定程度,经济活动不论大小都要出具收费票据,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占财政票据很大的比例。文章分析了我国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的方法,希望能够提供给有关人员有用信息,从而促进我国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潘景丽.对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的几点看法[J].理论界,2002,01:33.

[2]王春海.浅谈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2:86.

[3]浅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J].天津经济,2007,12:56-57.

[4]陈明昌.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应把好“三关”[J].财会研究,2003,07:9-10.

[5]树长虹,孙传生.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及其资金管理[J].黑龙江财会,2003,11:29-30.

[6]冯慧芳.收费票据管理现状及强化管理措施[J].会计之友,2006,09:24.

票据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银行承兑汇票内部控制机制搭建

【中图分类号】F832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金融产品品种的进一步开放和市场化,票据业务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以下简称汇票)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扩大信贷业务、企业扩大融资渠道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种信贷支付手段或融资媒介,汇票管理过程中存在多种内外部风险因素。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其面临的汇票风险主要包括票面风险,交接、背书、贴现、托收以及保管风险,这些风险覆盖了票据流转整个链条。针对以上风险,很多企业的通常做法是从自身制度层面、组织保障层面、相关岗位人员素质层面加强对汇票风险的管控。部分企业甚至采取风险规避态度,即在销售时尽量少收汇票,以回避、停止或退出蕴含风险的汇票业务。然而,这种保守型的风险管理策略或多或少有些因噎废食,企业的明智做法应该是在保证合理经济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措施防范使用汇票带来的风险。2006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及五部委后续联合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具体指引等都为企业风险控制管理提出了制度性要求并提供了可操作性指南。

一、理论基础

(一)风险管理整体流程和步骤

2004年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Enterprise Risk M anagement,以下简称ERM),将风险管理分为八个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这要素紧密配合,关键步骤形成闭环,持续进行。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颁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将风险管理分为初始信息收集、风险评估、策略选择、解决方案制定、监督和改进、组织体系、信息系统和风险管理文化等八个要素。指引和ERM内容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反映的理念存在差异,ERM强调内部环境和目标设定,指引强调信息收集。

考虑多年来商业和经营环境的变化,COSO又于2013年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以下简称内控框架),指出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五个原则,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原则的部分具体内容如表1:

通过比较分析可见,ERM和内控框架是互补的,而无论是ERM还是内控框架,都非常重视在既定目标下风险管理控制活动的流程化以及流程的持续改进,而这又得益于风险管理流程和风险管理体系如组织结构、信息沟通等有机融为一体。因此,中国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需要强化目标意识、把握流程控制、注重内控体系的细化和持续更新。

通过借鉴ERM和内控框架对风险管理的制度性规范和要求,企业在进行汇票风险管理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把握流程控制这一核心,在汇票流转的全过程进行风险控制,同时以信息系统、组织保障等形成内外部环境支撑,实现汇票风险控制管理流程的持续优化和改进。

(二)金融产品的风险管理

汇票作为金融产品,具有无形性、价值本质和风险性等特征,其风险管理是一种微观层面的金融产品管理。金融产品存在各种不同的风险,而不同性质的风险,需要不同的措施来加以防范,李翔(2005)通过将金融产品的风险进行分类,针对不同风险,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风险控制,具体如表2所示:

庄新田,黄小原等(2001)认为在进行金融产品风险管理时需考虑企业对风险的不同态度,进行风险管理的效用分析,进而实现不确定环境下金融产品投资组合决策。此外,金融产品市场瞬息万变,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又为金融产品风险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与保障(刘海龙,王惠,2009)。

作为一种金融产品,由于汇票实物只是票据权利的载体,汇票有价证券的属性决定对其管理有别于有形资产。汇票权利中隐含着信用风险、经营风险,企业要保障票据权利,需要注重票据要式、票据交易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同时加强汇票实物管理,以便于后续行使票据权利(许祥彬,2012)。

总之,汇票的金融产品属性要求在进行汇票风险管理时,针对不同性质风险制定不同应对措施,以利于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防范或控制风险;同时汇票和其他有价证券一样,其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可以适当分离,这也是汇票可以进行集中托管的原因,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汇票管理效率,保证汇票安全。

三、企业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

针对目前汇票使用的风险,企业应基于风险管理框架及金融产品特殊性的考虑,建立汇票风险管理机制。

(一)明确定位

企业应准确进行目标定位,明确汇票风险管理的提升目标,即在汇票管理风险控制的要求下,优化汇票风险管控的制度环境、信息与沟通以及相关控制活动,以确保在满足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需要的前提下,实现汇票管理环节的完善、汇票安全与风险控制,提升汇票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在内部环境层面,建立完善的汇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以防范风险。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对不满足公司现状或不符合安全风险控制的制度条款加以完善、修改,对出票人、出票银行资质范围进行规定以从票据流转源头控制汇票风险。

在信息与沟通层面,利用企业内外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与汇票在线管控。对内,通过信息化手段,搭建与营销技术支持系统、银行票据系统端口的对接平台,实现汇票信息共享和数据实时查询,实现汇票在线管理数据与实物的一致性,提高汇票实物管理的安全与风险管控能力。对外,由于汇票信息获取渠道较窄,无法防范假票、克隆票风险和不能及时了解汇票权利的不利变动,企业应积极与银行机构合作,利用金融信息平台与专业服务系统,实现汇票的在线收取、票据库登记、真伪查询、转移支付、到期承兑等功能,实现汇票在线全过程管理,防范汇票持有期间信息不对称风险。

在控制活动层面,通过流程再造统一规范汇票操作流程,改变汇票管理模式,实行汇票集中管控。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汇票电子化管理,对汇票业务全部流程梳理后再造,从企业层面规范并固化汇票从收取、托管、转移支付至到期解付的全过程管理,优化收票审核环节,设置出票验证三级审核环节。重新设定岗位操作权责,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通过内部控制来强化汇票安全管理,降低汇票安全风险。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

企业内应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明确企业在汇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内外部风险因素。从企业自身角度来讲,汇票管理制度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不断修改、完善以实现经营业务端与票据财务端的有效对接。受快速变化的经济形势的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断出现新问题、新变化,而企业的汇票管理制度却难以同步更新,进而导致依存于并同时反作用于经营活动的汇票业务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而难以满足企业经营活动的需求。

汇票业务流转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与银行协同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会由于双方的原因而影响汇票流转的效率。如托管银行在办理汇票收支业务时手续繁琐,效率不高,失误率高;而缺乏信息化技术手段,不仅导致难以有效鉴别票据真伪、票据权利监控乏力,又会导致相关信息无法共享,企业内部和托管银行提供汇票数据滞后且存在时间性差异,汇票信息、汇票实物难以实时管理,汇票流转轨迹无迹可寻,监管难度大,最终导致汇票管理高成本。

(三)风险应对

在科学、合理地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具体情况制定风险应对措施。针对优化汇票风险管控内部环境目标,企业根据汇票安全管理要求,及时完善汇票相关制度规定,对汇票管理办法中不符合安全风险控制的制度条款加以完善、修改,从制度层面规范汇票业务的管理。

针对优化信息与沟通目标,企业应本着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汇票“统一收取、统一支付、集中管控”的理念,银企互联积极打造汇票管理平台,积极与银行开展“票据在线托管信息系统”协作开发,借助银行已有的“票据池”管理功能,实现汇票出入口安全管理,全面提升公司汇票安全管理水平。在此过程中,双方按照各自责任、权利和相应功能点,分别开发相关功能。企业可借助第三方资金结算平台,搭建财务管控系统与银行系统的接口,实现双方功能对接,增加汇票管理在线安全管理和信息处理功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数据自动化管理。

针对优化流程目标,一方面推广业务标准流程,对各项业务进行全面彻底的梳理与改进,解决流程管理、政策执行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结合汇票管理中发生的实际问题和银行票据管理功能,对汇票全过程管理中的真伪验证环节和客户缴纳汇票后的后续责任加以强化,对汇票收取、背书转让、支出、余额库存管理、账务处理等展开研讨、梳理、统计,对汇票收支管理的关键环节设定多重审核控制点,增强汇票的安全管理,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对票据集中管控,实施开发“票据在线管理信息系统”,创新打造“汇票集中”在线管理模式。对汇票实物采取金融机构托管的制度,并通过财务管控系统与银行端口对接,进行汇票信息全过程管控,实行银行集中托管,企业统一对外支付、承兑、贴现,按照托管协议行使追索权以妥善处理汇票纠纷。

至此,汇票风险管控机制方可得以落地实施。概言之,企业应坚持以汇票安全管理为核心,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对汇票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构建汇票集中管理模式和风险防范体系,实现汇票集中收取、集中支付、全面安全监控的全过程集中管控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2004.

[2]COSO,企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13.

[3]丁家丰,新版《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主要变化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财务与会计,2014(2):62-63.

[4]商迎秋,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比较研究,审计月刊,2011(1):50-51.

[5]张琴、陈柳钦,论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体系的构建,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15-20.

[6]李翔,浅议衍生金融产品风险管理,经济工作,2005(21):108-110.

[7]庄新田、黄小原、李冰,不确定环境下金融产品投资组合的模型与优化,系统工程,2001,19(2):1-4

[8]刘海龙、王惠,金融风险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9]许祥彬,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与风险防范,金融市场,2012(9):61-64.

[10]郭莉,浅析银行承兑汇票在企业中的应用及风险防范措施,财金论坛,2012(8):183.

[11]魏涛、刘义、杨荣,激辩:中国“影子银行”与金融改革,金融发展评论,2013(2):1-51.

票据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住院收费处 票据管理 内部控制

收费票据是医院用来确认收入明细的原始凭证,具有法定效应,详细记录了医院每笔收支的情况,而医院的现金收入大概有70%以上是从住院收费处得来的,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医院的资金管理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为了确保医院资金的安全性,统一并规范住院收费处的票据管理工作、加强内部控制显得极其重要。

一、如何加强住院收费处的财务票据管理

(一)完善医院票据管理体系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收费票据的管理力度,我院根据财政部及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并

结合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了一套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收费票据管理体系,该体系包含了医院收费票据的类型、使用范畴、购买流程、领用流程、作废流程等。医院内部审计部门会对医院日常票据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确保其符合票据管理体系要求。

(二)注重票据的日常管理工作

为了保障医院票据管理工作能够按照所规定的要求运行,我院财务部门还针对票据购买、保管、核销等工作设置了专门的岗位,使医院票据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医院在购入票据之后,会经过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查,确认合格之后入库保存,设立专门的登记账本用来登记所有收费票据的入库日期、抬头名称、购入厂家、起止号码、购买数量等,待所有内容登记完成之后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将内容输入到计算机票据管理系统上。另外,所有收费票据都应按照种类进行储存。

二、如何加强住院收费处的内部管理

(一)票据领用登记

住院收费处领用收费票据,应统一由住院收费处的管理人员到财务部的票据仓库进行领取,住院处收费员工再从管理人员处领取所需的票据并自己保管,领用时应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领用人应当面确认并登记所领票据的名称、编号、领用日期、领用日期、领用人。收费员工每月最多只能领用一本票据,在领用之前,收费处管理人员应预先将待领票据的名称、编号等信息输入到计算机收费系统中,并按编号顺序进行发放。结账时,会自动生成使用过的票据汇总信息,报表上每次结账时使用票据上显示的初始编号必须与上次结账时票据上显示的末尾编号进行衔接,确保不发生断号或错号现象。票据管理专员负责核销已经使用完的票据编号,并将其输入到计算机票据管理系统中,自动进入下一本票据的使用。

(二)票据的使用管理

收费票据的使用是构成票据管理体系的关键部分,票据管理中所发生的问题大多数都是在使用过程中,因此在票据使用管理中,内部控制是最重要的环节。收费员应按照票据上的编号从小到大进行使用,在收费员使用票据的同时,计算机将会自动生成一个与票据编号相同的电脑编号,在使用票据的过程中 收费人员要时刻查询电脑上的编号与票据上的编号是否相同,以便将错误在最快的时间内进行消除。如果票据上显示的编号与电脑编号不同,收费人员可以在收费系统的维护板块中对电脑编号进行修改,确保两个号码的一致性。遇到跳号的情况,收费人员应尽快查清楚跳号原因并在票据上进行说明,保证电脑编号也票据编号的一致性。

(三)住院预交款收据的使用管理

我院预交款所使用的收据为一式两份,第一份是作为收费人员的收款存根所用,另一份是作为病人的付款凭证所用。收费员将自己的员工账户及密码输入系统在系统上进行收费操作,收费时票据上会自动生成一个与票据编号相同的电脑编号,同时电脑也可以识别出已经使用过的票据编号,并自动核销,结算时两份存款收据需要全部回收进行确认,若发现预交款收据缺失,就需要提供收费人员及病人的身份证,并将复印件进行保存,补开预交款收据,将收据附在病人的结算票据之后用于后期的账务核对。对于一些不需要住院并要求退还预交款的病人,需经主管医师及病人同时在预交款收据正面进行签字后再将预交款收据进行回收,添附在退还至病人的收据后面作为退款凭证。若预交款票据丢失,病人必须提供身份证复印件进行存根,除此之外还应由医院相关管理人员签字确认后才可以正式退款。

(四)出院结算票据的使用管理

我院使用的结算票据为一式三份的,其中第一份是存根联,需要交给病案管理室放入病历袋中作为原始档案进行保存,第二份是数据联,供病人进行报销时使用,第三份是记账联,记账联需要与办理入院手续时生成的日报表共同送至财务部门进行审核。若病人办理出院手续时候需要退费,且是隔天进行退费的,需要提供完全的退费手续,将原始收据全部回收并注明退费事项产生的原因及金额,添附在重新生成的发票上。若病人的原始票据遗失,则必须提供相关正面资料并由医院管理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退费。若在办理出院手续当日需要退费的,收费员本人应直接把已结算票据作报废处理,报废时应确认是否三联齐全,并写明作废原因。

(五)建立激励制度

应由住院收费部管理人员来负责收费员票据管理过程中一切问题的跟踪,包括登记

错误、跳号漏号等,并将这些问题纳入到收费人员的绩效考核当中,与收费人员的奖金挂钩,通过这种奖惩制度来保障收费员能够严格按照票据管理系统进行工作。

三、结束语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我院住院收费处账务不符、付款延迟、报表错误等情况呈现逐年下

降的趋势。票据管理实现了动态监控,一旦发现问题都有相应的应急预案指导解决,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医院的票据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同时也使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强化,有效推动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阮晓丹.论医院计算机收费票据管理的内部控制[J].卫生经济研究,2009

票据管理论文篇5

一、票样的使用与管理流程

由于票据产品的用纸多为压感纸、热敏纸,票样在传递使用中容易被压,造成票面产生划痕、污渍、变色,影响票样的使用功能。因此票样不适于反复传递使用,当次使用过后即可归档存管,同时在当次生产过程中留取新的票样,用作下次生产的传递票样。不同形式或类别的票样因其使用功能不同,生产过程中流转的途径也不相同,有贯穿于生产过程的传递票样的主流程,也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票样的衍生流程,为了保障使用的通畅及质量的可追溯,任何形式票样的使用与管理都应该呈闭环式流程(如图1)。1.传递票样的主流程业务部门下达业务通知单时,将客户提供的原稿或票样一同交付给生产管理部,由生产管理部核查后随生产施工单一起下达至生产车间;经由制版—印刷—配页—装订各工序使用后,由车间管理人员归档保存。2.制版环节票样的使用与传递⑴对于新项目,原稿和传递的原票样都是制版的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在依样制作完成后,需要出新的样稿让客户最终确认,与原稿一起归档保存在制版部;当新样稿可替代原票样向下工序传递时,可将原稿和原票样整理归档,保存在制版部。⑵对于二次追印的活件,传递下来的原票样是检查原电子文件或软片的依据,应随印版一起向下一工序传递。3.印刷环节票样的使用与传递⑴由制版传递而来的票样作为检查印刷各要素的依据,向下一工序传递。⑵把印刷开机样作为当次印刷的标准样张,由印刷机台自行存档保管,以便对质量进行追溯管理。⑶印刷的新票样,经质检部检验后交给业务部,由业务部交付客户或归档保存。4.配页环节票样的使用与传递⑴成品是本票时,配页是过程环节,原传递票样在使用后继续向下一工序传递。⑵成品是电脑票时,配页即是生产的最终环节。原传递票样由生产车间收回,归档保存;同时留当次生产的电脑票样,经由质检部检验后交业务部归档保存,作为下次生产时的票样进行传递和使用。5.装订环节票样的使用与传递装订是票据生产的最后环节,原传递票样由生产车间收回,归档保存;同时留当次生产的成品票样,经由质检部检验后交业务部归档保存,作为下次生产时的票样进行传递和使用。

二、票样使用与管理的规范

1.业务部下达票样时需在票样上签名并标注日期。2.生产管理部需对票样进行检查,随生产施工单一并下达给生产车间。3.在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使用票样时需妥善保管,不能折叠、损毁、污脏,本工序使用完后应与生产施工单一起放在专用的透明文件袋中向下传递。4.上下工序交接时,下工序应检验上工序对票样的使用保管状况,并在交接记录表上登记并签字。5.如遇上下工序都需使用同一票样的情况,则由车间当班主任负责协调。6.制版时使用的原稿,无论电子文档还是纸质原稿都是制版的基础依据,都应进行妥善保管。①电子文档需建立客户专用文件夹,或按时间段建立文件夹,将电子稿存储在对应的文件夹内保管;②纸质原稿如需要向下一工序传递,则按票样传递要求进行传递。若只作为制版依据,不需要传递到印刷及印后工序时,则可将纸质原稿收存于档案袋或文件夹中,并做标签,标明客户名称、日期、生产作业单号等信息,由制版部自行保管;需返还客户的原稿和样张,则由业务部在制版部签字领取。7.制版的新样张,无论是黑稿还是彩色样张,不需要向印刷及后工序传递时,要及时收存于档案袋或文件夹中,并做好相应的标志,由制版部自行保管;需要作为当次生产的票样向后工序传递时,应在新票样上标记生产单号及日期,按票样传递规范向下工序传递。8.印刷的开机样需由质检部、印刷车间当班主任、印刷机长三方共同签字确认;由当班印刷机台归档保存。9.印刷生产新票样时,应尽量避免印刷监制章,喷码的票号要注意归零。10.配页留取新电脑票样时,所打号码也应归零。11.为确保新票样的安全使用,在印刷、配页、装订过程中生产出的可替代原票样的新票样,均需经过质检部检验、签字,并在票面上加盖较为明显的“票样”印戳,由质检部返还给业务部,归档保存或交付客户。12.由生产车间保管的传递票样,以及各个生产工序保管的过程票样,需要定期统一销毁,时间周期通常为一至两年,并作好核销记录。票样的管理与使用涉及到客户方、业务部、生产管理部、质检部、生产车间、作业机台等多个相关方,只有各个部门共同对票样进行规范的使用与管理,票样才能对产品的生产与质量起到指导作用。

作者:陈小琪

票据管理论文篇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的相继颁布实施,票据的使用量及流通范围也日趋扩大。但由于客户对票据的法律要求、规定了解不全面,社会信用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加上犯罪分子将票据作为诈骗资金的工具,致使票据风险有增无减。进一步规范票据行为,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对促进票据业务的正常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商业活动中,广义的票据包括支票、汇票、本票、提单、仓单等。本文讨论的票据为狭义的票据,仅指《票据法》所规定的汇票、本票、支票。讨论的范围也仅限于国内的票据。

一、票据风险的种类

票据风险是指票据行为中的票据权利、义务人,在通过票据从事资金结算活动时,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资金、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当前,在票据的使用和流通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出票、背书、承兑、付款等票据行为不规范;票据债务人不守信用,任意宣称票据无效,赖账拒付;银行在办理票据业务中随意退票、压票、拖延支付,这一切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票据风险存在的客观性。票据风险的存在影响了票据的使用,如果防范不及时或措施不力,就会造成经济损失。

从当前票据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影响程度来看,票据风险体现在4个方面:票据欺诈风险、票据纠纷风险、票据信用风险和票据丧失风险。

(一) 票据欺诈风险

票据欺诈风险是指犯罪分子伪造和变造票据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通常是利用假冒或虚构他人名义制作票据和更改票据要素等手段,以达到骗取他人钱物的目的。盗取银行票据防伪技术,采用高科技技术手段“复制”(克隆)票据,诈骗客户和银行资金。这对客户和银行资金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成为票据活动中最大的风险。

(二)票据纠纷风险

票据纠纷主要是由于票据行为不规范等种种原因,造成银行、企业之间与客户之间发生的纠纷。它通常导致正当持票人的票据权利不能得以实现,严重影响票据的正常流通和票据信誉。

(三) 票据信用风险

信用,是以未来偿还为条件的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形式,是否在将来付款的同时支付利息由当事人决定。信用作为票据最重要的功能,它使得信用契约化,从而成为信用关系的载体。

(四)票据丧失风险

票据丧失是指持票人非出于本意,且无抛弃票据权利的意思而丧失对票据的占有。《支付结算办法》第48条规定,已承兑的商业汇票、支票、填明“现金”字样和付款人的银行汇票以及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本票丧失,可以由失票人通知付款人或者付款人挂失止付。票据挂失必须提供票据丧失的时间、地点、原因、票据的种类、号码、金额、出票日期、付款日期、收付款人名称等等,欠缺上述记载事项之一的,银行不予受理。这使得票据丢失后处理手续繁杂,原持票人不能进行及时防范容易形成风险。

二、防范措施

由于银行票据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支付工具,牵涉面广,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交易扩大,票据支付范围、使用频率也提高,对票据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更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虽然票据风险存在于票据活动的始终,且具有偶发性,但是风险毕竟还不是损失。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际工作中看,票据风险都是可以防范的。其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而有效地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我认为,防范票据风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人员素质

各种票据行为,都要通过人的操作来实现。票据风险的防范,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企业和银行都应加强对票据经办人员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经办人员的素质。

(二)加强内控管理

从企业而言,应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健全内部财务制约机制。企业单位从银行领购的空白票据,要专人负责逐份登记使用,作废凭证要加盖“作废”戳记,切角进行处理。业务终了,空白票据、业务印章要分别入库(柜) 加锁保管,严禁票据上提前加盖印章或票据、印章混同保管,严防被盗、被抢现象发生。企业在收受票据时应主动到银行进行审查确认,鉴定无误后或待款项进账后方能办理相关商品交易;票据背书转让、保证等行为,应向银行咨询或在银行相关人员指导下进行,以防止出现错误,形成风险。

(三)提高科技水平

1.完善银行支付系统

银行作为支付人,应建立和完善支付防伪系统。第一,通过计算机程序设置本行票据号码的控制系统;第二,建立票据防伪鉴别系统。包括使用身份证鉴别仪鉴别持票人身份证件,使用票据鉴别仪鉴别仪识别假票据;第三,推广实施支付密码制度,把支付密码作为审核票据真伪的一项重要内容;第四,开发银行印鉴自动识别系统,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审验印章真伪。

2.提高票据防伪技术

现有的银行票据防伪技术不高,有的长期使用已被犯罪分子盗取,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银行票据新防伪技术的研究,通过增加新的防伪技术和措施,增强票据防伪性能,加大银行票据伪造、变造的难度,提高票据使用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黄琪.浅议票据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金融纵横,2002.8

[2]杨洋.应加强商业票据防伪反假的技术措施,四川会计,2002.5

[3]杨爱梅.对银行票据风险的认识,金融会计,2002.11

[4]周玉旺,邓小敏.票据诈骗及其风险防范,金融会计,2000.8

[5]邢海宝.《票据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票据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高管减持;创业板;事件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0-0099-04

作者简介:赵玉焕(1973-),女,山东巨野人,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创业板被称为“中国的未来”,但是未来既令人向往又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帷幕拉开。运行两年来,创业板股票已扩容至278只。据Wind数据库统计,创业板指数自2010年6月1日推出以来,曾经一路上升至1239.6的高点,但是截至2011年10月31日收盘创业板指数仅为796.6点,距最高点下跌了35.7%,28家好中选优的首批创业板股票中,24只已经破发。在我国,新兴的创业板有过辉煌的成绩,也因为这样那样的不足遭到诟病。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创业板高管减持的问题。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30日,共有112家创业板公司发生629次高管减持。而相对于大量的减持操作,高管增持却显得寥寥无几。

高管减持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是创业板广大投资者关切的问题。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对高管减持对创业板股票市场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对创业板股票市场对高管减持的反应进行分析,以期为政府规范高管行为和股票市场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一、文献综述

国外对内部人交易的研究开始很早。Manne(1966)从两个角度论证了内部人交易对证券市场的积极影响。一方面,内部人交易可以促使股票价格反映更多信息,从而提高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内部人交易可以改善内部人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关系,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Myers and Majluf(l984)认为公司管理者相对其他投资者而言拥有信息优势,他们掌握最全面的公司经营情况,对公司的发展前景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能利用未公布的信息,在市场未反映出信息之前买卖股票获得超额收益。Eyssell(1990)研究发现,掌握较高级信息的内部人相对于掌握较低级信息的内部人买卖公司股票的获利能力显著不同。一般情况下,职位较高的管理者的信息优势更加明显,更有可能先于市场做出反应获取更大的收益。Aboody(2005)实证分析表明外界投资者与内部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内部人交易获得的超额收益越大。这些研究都支持了内部人交易获得超额收益主要依靠其拥有的信息优势这个观点。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得相对较晚,创业板存在的时间较短,因此对创业板高管减持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高管套现与公司治理的研究上。

邬国梅(2008)认为高管套现反映出我国股票期权制度存在很大的漏洞,投资者在面对高管辞职套现时会采取用脚投票的策略,从而转变投资者对实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公司的态度,进而对上市公司的融资造成负面影响。

胡建平(2008)从市场层面研究了高管辞职套现的原因,认为主要原因是股票市场效率低、定价功能失调。市场要达到有效必须具备两个重要前提:一是投资者必须具有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并据此正确判断证券价格变动的能力;二是所有影响证券价格的信息都是自由流动的。而我国目前投资者结构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个人投资者极不成熟并且信息流动不畅,因此市场效率低下,不满足市场有效的条件。

皮海洲(2010)从高管角度分析了高管辞职套现的原因,认为创业成功后高管开始选择享受生活,或者打算另起炉灶争取更大的利益,因此创业板的高估值极大地诱惑着高管套现的冲动。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职业经理人与财务投资者,在达到目的后按预定计划撤离。

李锦文(2011)通过对高管减持分别与“三高”现象、公司业绩、高管离职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高管离职主要目的是为了减持;高管减持与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投资回报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发行价与高管减持意愿呈现正相关关系;信息技术业高管减持意愿最强。

于海林(2011)对高管增、减持过程中的盈余管理及其经济后果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管在增持或减持上市公司股份过程中会进行盈余操纵,即上市公司高管为了增持股份,会尽可能进行向下的盈余操纵,从而使得其增持股份的成本较低;如果上市公司高管为了减持股份,会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使得自身收益最大化。

综上所述,对创业板高管减持的研究,目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更多的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事件研究法对高管减持对股市影响进行定量分析,为政府规范创业板市场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二、创业板高管减持对股市影响的分析

(一)数据样本

本文从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公布的创业板市场数据获得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变动情况,选取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30日期间存在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减持公司股份的11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629组减持数据为原始样本,从Wind数据库中提取相关个股及股指的数据:减持变动日期、减持高管人员姓名及职务、减持数量、成交均价、变动比例等。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的方法对创业板高管减持进行研究,以减持变动日期为中点,选取前后各30个交易日作为事件窗口进行观测,因此本文剔除了不能获得事件窗口期内完整数据的样本。此外,为了更显著地观察高管减持对股市变动的影响,本文选取减持股份数量大于100000股的减持数据作为最终样本,经过筛选获得38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168组减持数据。

(二)研究方法

假定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择了一组样本容量为N,发生高管减持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公司。同时将个股发生高管减持的日期设置为0,本文将事件的窗口期设定为高管减持前后各30个交易日,估计窗为高管减持前第30个交易日至高管减持前第5个交易日。

各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解禁前后的30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格记为Pi,t,i表示第i家样本公司的股票,t代表第t个观察日:其中t=-30,-29,…,-1,0,1…,30。

为分析高管减持对股市的影响,计算步骤如下:

1.样本个股的超常收益率的计算方法

为了评价事件的影响,本文需要度量超常收益率,异常收益率是事件窗口期间股票的实际收益率与正常收益率之差,即:

本文在计算时扣除了样本停牌的情况,增加了结果的合理性。

在市场有效的前提下,如果事件对股票市场没有影响,则累积超常收益率为零;如果超常收益率为正,我们可以推论事件对股价有正影响;如果超常收益率为负,我们可以推论事件对股价有负影响。

(三)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对总体样本共38支创业板股票的168组减持数据,选取事件日前后30天作为窗口期,计算获得总体样本在窗口期为[-30,30]内累积超常收益率CAR的时间序列,如图1所示:

图1 样本总体在窗口期内的累积超常收益率CAR

总体来说,在高管减持前30日至前20日里,累积超常收益率呈下降趋势,而在高管减持的前20日到前10日,累积超常收益率呈上升趋势,从前10日到前3日超常收益率在-1%~0%区间小幅波动,临近高管减持的前两日,累积超常收益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提升,并在高管减持事件日附近突破1%达到最大值。在高管减持日之后的5日内,累积超常收益率出现了迅速的下降,在5日以后转为缓慢下降的趋势。

在得出总体趋势之后,本文将事件窗口期进行拆分,分为[-20,-5],[-5,5],[5,30]三个窗口期,以更好地分析在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变动幅度,并且将样本股票的窗口期再根据大盘趋势分为上涨行情和下降行情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累积超常收益率的变化在样本总体、上涨行情样本和下跌行情样本中的变化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即在窗口期[-20,-5]CAR呈现出递增趋势,-5日时的CAR为正;在窗口期[-5,5]区间内CAR先呈现出正值且递增趋势,在事件日之后CAR呈递减趋势;在窗口期[5,30]区间CAR呈现出递减趋势,30日的CAR为负值。

由本文的累积超常收益率计算公式可知,如果在事件的窗口区间内没有特殊的事件发生,CAR的值应该接近于0。然而实证结果却表明,无论在整个事件间窗口区间还是拆分后的窗口区间内,CAR的值都显著不为0。可见高管减持事件对股票价格的变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在区间[-20,-5]内CAR呈现出递增趋势且最终为正值,可以说明上市公司高管在进行减持时点选择的时候,除了考虑相关法律条款的约束之外以及大盘趋势的因素之外,还会考虑所持股票在短时间内的价格变动,高管通常会在所持股票短期行情较好的前提下进行减持操作。

由于[-5,5]窗口区间内累积超常收益率CAR变动情况较为复杂,为方便分析列出了每日的CAR变化值。将该窗口分为两段进行分析:[-5,0]呈递增趋势,[1,5]呈递减趋势。高管减持前5日,CAR为正值且递增并且在高管减持前一日达到最大值。由此可见,上市公司高管在减持时所获得的收益是这时期内的最高收益,同时将风险转移给了其他投资者。而在高管减持后第5日,CAR迅速下跌,说明股票市场对该事件做出了负面的反应,可以理解为其他投资者用脚投票表达对高管减持的不满,导致了股票价格的下跌。

在[5,30]窗口区间内,累积超常收益率CAR保持负值递减的趋势,说明在高管减持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仍然对该股票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对比上涨行情和下跌行情的累积超常收益率CAR,我们发现下跌行情的CAR数值高于上涨行情的CAR数值,高管在股市下跌行情进行减持所获得的超常回报高于上涨行情所获得的超常回报,说明高管在熊市里减持把更多的风险转嫁给了其他投资者。

三、结论

高管减持事件对股票价格的变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并且高管在减持时点所获得的收益是事件窗口期内的最高收益,高管在减持获得收益的同时,将风险转移给了其他投资者。自高管减持后,股票市场对高管减持做出了负面的反应,可以理解为投资者用脚投票表达对高管减持的不满,导致股票价格的下跌。

高管减持暴露出创业板存在的一些问题:股权激励失效以及创业板股票估值过高与经营水平不相符等。对此政府可以通过完善股权激励机制、建立严格退市制度、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以及相关法规制度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创业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Manne,H.Insider Trading and the Stock Marke[M].The Free Press,1966,New York.

[2]Myers S.C.,and Majluf N.S.,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Working paper,Massachusetts Institution of Technology,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1984.

[3]Eyssell T.H.,Corporate Insiders,Toehold Acquisitions and Information Leakage: Do Insiders Tip Their Hands?[J].Akron Business and Economic Review,1990,21(l):90-103.

[4]Aboody D.,Hughes J.and Liu J,Earnings Quality,Insider Trading,and Cost of Capital[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5,43:651-673.

[5]邬国梅.对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减持现象的反思[J].现代管理科学,2008(12).

[6]胡建平.高管辞职减持的分析与防范[J].现代管理科学,2008(8).

[7]皮海洲.高管辞职减持的五大原因[J].武汉金融,2010(10).

[8]李锦文.我国创业板高管减持研究[D].上海: 复旦大学,2011.

票据管理论文篇8

论文摘要:分析增值税的设计原则和增值税“四小票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现有的增值税征管与稽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对增值税“四小票税收管理的建议。遵循增值税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完善对增值税“四小票”的税收管理,已成为现阶段国税系统加强税收管理的当务之急。

增值税自1954年法国首创以来,因其良好的中性特点而被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我国于1994年税制改革全面推行增值税以来亦取得了良好效果,基本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设计上和具体操作方法上的原因,使得我国现行增值税的税收管理上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对增值税“四小票”的税收管理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税收管理的良性运行。增值税“四小票”通常指运输发票、废旧物资发票、农产品收购发票、进口货物海关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这四种增值税抵扣凭证。遵循增值税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完善对增值税“四小票”的税收管理,已成为现阶段国税系统加强税收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增值税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1.收入稳定适度和充分弹性。从目前各国的税务实践来看,税制结构的发展趋势是一种现代直接税和间接税并重的双重税制结构,增值税以其优良的中性特性在各国的税制结构中(除美、日等少数国家)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增值税取得的财政收入占一国政府收入总额的比例是相当高的,在我国甚至达3O%以上。及时、稳定地取得税收收入并能根据经济的发展自动按一定速度增加,对于实现我国政府职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也是提高两个比重和振兴财政的根本要求。完善的增值税在多环节广泛征收,以经济活动的增值额为征税依据,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程度相当高。

2.税收成本最小化。西方税收理论说明。纳税对纳税人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会给其带来负效用。这主要缘于三方面:第一是纳税减少了其收入水平;第二是为了准确纳税,纳税人需建立保存相关的税务资料、进行税务登记、接受税务检查;第三是缘于纳税人的不公平感,纳税与逃税最终的博弈结果是纳税人纳税意识的普遍下降,征管成本会一步一步地上升。因此为减少征税给纳税人带来的负效用,在设计增值税时应尽可能降低纳税人的执行成本和不公平待遇感。同时,对于执法者而言,增值税的税收成本最.’原则要求制度设计便于管理和征收。该原则是说好的税制必须与政府的税务行政能力相适应,必须有利于降低税务机关的管理成本和纳税人的奉行成本。

3.税收中性和优惠从少。任何一种税收制度的设计.从总的方面来说需考虑两方面的因素——公平与效率,并力求在两者之间达到一个最佳均衡点(以一定的社会福利函数为约束)0传统税收理论中,市场被认为可以自发地有效运行,税收的中性要求税收不要干预资源的配置,以免扭曲当事人的经济行为。但现实却是任何一种税都会对当事人的行为产生影响,除非政府不征税。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现代税收理论更为适合的税收中性原则,是指在承认税收会引起效率损失的前提下为取得一定收入谋求效率损失的最小化。

4.公平与国际惯例。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公平竞争,税收是企业竞争的制度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尽力做到对不同经济性质、不同产业、不同地区的企业给予公平税收待遇,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加入WI’O,联合国wI’O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促进贸易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反倾销等方面的规则,成为其戎员国就意味着权利的享有和义务的承当。在增值税方面存在一个向世贸规则靠拢并遵循国民待遇、非歧视等原则的问题,以尽量减少与他国的贸易纠纷和增进对外开放水平。

5.操作简便和管理透明。税制的操作简便要求在税率的设计上尽可能减少税率的等级,征管制度规范。简单、统一,便于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和减少纳税人的相机决策空间,有利于纳税人形成稳定而合理的税负预期和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以优化自己的经济行为,从而能从主观上减轻纳税人的抵触情绪和减少涉税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增值税“四小票”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防伪税控系统全面开通,税务机关对增值税发票管理更为严格,尤其是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专项行动,犯罪分子将作案目标转向可以用于抵扣税款牟利的其他发票,而同样可以用于抵扣税款的“四小票”则由于在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许多漏洞而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虚开“四小票”犯罪案件迅速增多,虚开金额巨大,成为危害最大的涉税犯罪。例如,从山东省国税局历时两个月的“四小票”税收专项检查结果来看,增值税“四小票”的使用税收问题严重截至6月底,已检查使用“四小票”企业1380户,有问题户269户,查补税款3416万元,罚款669万元,滞纳金83万元,合计4168万元。广西省近日破获了一起案值5亿多元的虚开增值税发票、虚开用于抵扣税款发票案。该案涉及6省区58家企业,涉案人数众多,金额巨大,是广西历史上破获的最大一起税案。

增值税“四小票”的f变用.出现税收问题主要在以下方面:

1.运输发票、废旧物资发票和农产品收购发票开票不规范较为突出,如只填写金额、品名,不填数量、单价等;农产品收购发票投有收款人签字,或是不填写出售方详细地址,票载内容与实物不符等;运输发票将各类杂费与运费合并为运费开具,甚至将购进的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货物价款合并到运费中,造成受票企业扩大范围抵扣税款。

2.进口货物海关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伪造、变造情况较为严重。近期发现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犯罪分子就是以假造的进口货物海关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作为抵扣凭证,抵扣虚开的销项税额。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发票.非法出售、非法制造或出售非法制造的普通发票及偷税犯罪突出,虚开“四小票”犯罪猖獗。这三类犯罪无论是案件立案数还是涉案总价值均占全部涉税犯罪的95%以上。

3.代开、借用问题在运输发票中较为突出,对外虚开问题主要集中在废旧物资发票上。由于对使用废旧物资发票企业的进项管不住,对销项的管理难上加难,因此,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对外虚开问题比较严重。三、完善对增值税“四小票”的税收管理的建议

1.加强农产品发票的管理。一是严把农产品查验抵扣关。具体做法是:一般纳税人在收购农产品时向税务机关申请报验,由税务机关派员实地查验,查看农产品收购对象是否属合乎抵扣范围,收购价格是否合理,数量是否真实,款项如何支付,发票开具是否真实合法等;经查验符合规定的,查验人员在收购凭证或取得的普通发票背面加盖“农产品查验专用章”,以此作为进项税额抵扣的依据。二是严把农产品发票检查关。由于农产品加工生产型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开具发票上具有购销双方信息不对称、存在的问题不易发现等特点,一方面,对能取得发票但不按规定取得,或取得发票后不以此申报抵扣税款的,按《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发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无论对购货方或销货方,都要按“偷税”或“未按规定取得发票”规定从严处罚;另一方面,对于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的,严格按照新《刑法》虚开其他税款抵扣凭证的有关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达到处理一户、震鼹一片的目的。三是严格货物交易结算关。针对目前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农产品大多以现金结算为主的实际情况,严格按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对纳税人一次性购进货物价款在1000元以上的,严格银行票据结算,改进货款支付方式,改现金结算为转账结算,从源头上遏制纳税人虚开、代开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现象。

2.加强货物运输发票的管理。一是严格货运单位和个人的资格认定。根据规定,从2003年l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外购货物支付运输费用所取得的运费结算单证,无论是运输单位自行开具的,还是运输单位主管地税局及省级地税局委托的代开发票中介机构为运输单位和个人代开的,都准予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这从制度上建立了对不法经营者利用货物运输发票偷逃营业税骗抵增值税的肪线。国税部门应强化货运发票的“信息传递、清单抵扣、网上比对””的票表比对分析,强化“人机结合”,开展纳税评估,全面堵塞征管漏洞。二是加强对货物运输发票的治理。首先,要规范货运市场,对货运业纳税人实行分类认定管理。其次,对合法经营、无偷逃税款的纳税人认定为自开票纳税人,把一些非法的货运企业和车辆排挤出市场,促使其到地税部门代开发票,促使客户转向寻找开票便利的货运企业办理业务。三是加大货运发票的宣传力度。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已下发《关于使用公路、河内货运业统一发票有关问题的通知》,我们要结合文件要求,加强货物运输业发票宣传,搞好国、地税之间的部门协调配合,规范货运发票开具行为,理顺货物运输行业的税收征管秩序。

3.加强废旧物资收购发票的管理。一是严格企业财务制度,规范企业财务核算。对废旧物资回收单位,要根据合法、真实、有效的凭证记账,开展纳税申报,要报送《废旧物资购进清单》等配套纸制文件和电子信息软盘,对内要完善发票管理,进销验货、资格认定、年检等,严格控制废旧物资收购发票的使用范围。二是强化专业管理,实行动态监控。对废旧物资经营企业,要建立行业税收风险预警机制,如对废纸加工业的每吨成品纸耗用废纸率及其税负,粗铅加工业的废铅使用率及其税负等,设定“警戒线”,将突破“警戒线”的企业列为重点评估对象,对其进行纳税评估,据“疑点”约谈企业,将有涉嫌偷税行为的转入稽查邵门进行检查。三是对废旧物资收购发票实施稽核管理。基本要求是取得废旧物资回收单位开具的废旧物资收购发票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申报期内必须使用电子申报软件逐笔录人废旧物资发票的抵扣信息,并在电子申报软件生成《废旧物资收购发票抵扣清单》,连同其他申报资料一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主管税务机关应强化申报资料稽核.不仅要审核票面的准确性、逻辑性,还要着重审核发票的真实性、合法性、正确实施票表与电子信息的比对,对不符合规定、比对不符的,一律不予抵扣进项税额。

上一篇:在职硕士论文范文 下一篇:实训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