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内容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20:07:20

作文内容论文

作文内容论文范文第1篇

先说学生作文选择心不由己。

巴金早晨起来就写作,闻一多却让灯光漂白了四壁,这只是说作家的写作习惯。写作习惯却严重地制约了写作机智。学生不是作家,学生也有自己的学习习惯。比如有些学生爱早晨读书,晚上做题目;有些学生却爱早晨做题目,晚上读书。这就说明学生也有学习习惯。

这种习惯是他们在寻找最佳学习时机中自然形成的。学生课堂作文却不能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自由选择作文的时机。有时甚至刚上完一堂数学课,一道难解的几何题还在头脑中盘旋,而语文老师走进来,半截粉笔在黑板上一挥,写下一个作文题来,限在九十分钟——甚至四十五分钟内完成,这时的写作心理就不卫生了,其结果必然影响作文效果,难以进入作文的角色,有时还可能诱发“厌倦作文”的情绪。

《普通心理学》用“疲劳曲线”揭示了人体的奥秘,一个人一天之中,神经有时处在兴奋状态,有时处在抑制状态。处在兴奋期,工作学习的效率最高,处在抑制期,学习工作的效率最低。兴奋与抑制总是曲线循环,周而复始。我们把学生课堂作文时精神状态也作个简单的分析。学生的学习时间可分做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五个阶段,根据“疲劳曲线”显示,在课堂作文时,神经处在兴奋区的人,约占全班人数五分之三。但学生是一个群体,长期过着共同的学习生活,其兴奋周期也容易接近,因此,课堂作文时,处在兴奋区的人可能多于五分之三,也可能少于这个比例。现在假设处在兴奋区的人数占作文人数的二分之一,另一半人数还处在抑制区。如果将处于“疲劳曲线”上不同点的两种学生放在一起,同时进行一次作文竞赛的话,同样的文题,平时同样的写作水平,处在兴奋区的那一半人的作文成绩必然优于处在抑制区的那一半人的作文成绩。那些处在抑制区的人当然想在自己神经兴奋期来写了,然而,教师站在讲台前,是不受“疲劳曲线”的影响的,专等作文交齐,容不得学生自己选择作文的时机。这是作文选择心不由己的原因之一。课堂作文,无一不是命题作文。虽然有些命题是给材料作文,但这种给材料作文,是绳索上的活扣,越拉越死,最束缚作文者的观点和选材了。一个命题,就是一个圈子,把学生固定在一个圈子里作文,比“戴着镣铐跳舞”(闻一多语)更加艰难。因为“镣铐”锁住的只是诗歌的形式,“圈子”圈住的却是作文的内容。作文命题和写作过程,有着极不和谐的一面。写作的过程,就是把已学过的语、修、逻、文知识综合运用到某种具体的载体中去,这个载体又是作者的社会实践或生活阅历与自己的思想观点、情感因素的复杂组合。其中,知识、实践阅历、思想情感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一个作文的命题,很显然是对这三个要素作出严格的要求和限制。对知识的要求,具有科学性,也是公平的。因为命题的难度,总是根据学生获得知识的程度来确定的,而做同一命题文章的人,又都是学历相等的同学。对实践阅历和思想情感作出限制,就不公平,一个班(考试时往往还是一个区、盛国)几十号人,虽然学历相等,年龄相仿,但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性格特征以及社会教养不同,他们的社会实践,生活阅历,思想观点,情感基因等,也决不可能相同。一个命题,就强将这些非智力因素不同的学生拉进了同一个圈子里来作文,有一部分人就会得心应手,而另一部分人就苦不堪言。即使苦不堪言,也不敢不按命题的要求来写,这是作文选择心不由己的原因之二。

学生的作文,一般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的指导,一方面传授了写作技巧,是学生获得写作知识的最佳时机,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唤醒积聚在学生头脑中的各种素材,使他们迅速地进入作文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写的能力的提高,但客观上也制约了学生在选材和构想方面的尽情发挥,有远功而无近利。教师的指导,总是要比学生的实际能力高一级,意在“取法乎上,得之于中”。学生往往会把教师的“高指导”理解成高要求,照老师的意图写,力不从心;不照老师的意图写,又怕离题,不合要求,思维就在老师的暗示圈里僵持着,老半天也醒悟不过来。临近交稿,只好东拼西凑,画虎不成反类犬了。教师又不可能不指导。若不讲,从远处看,那些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神形聚散,人事合一,理论相彰之类的作文知识和那些以小见大,烘云托月,删繁就简,叙议结合,扣人心弦之类的写作技巧,学生从何处获得,又何时领悟呢?从近处看,只有一个光杆题目,学生又会觉得徒手抓刺猬,不知何处下手,两眼瞪着黑板,一筹莫展,最终还得请教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这是作文选择心不由己的原因之三。

课堂作文,是自有教育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老套路。用它,已培育了无数的文章好手。可见,这种套路,老则老矣,生命力却极强盛。虽然许多教师同情学生的这种作文处境,常有自由作文,课外作文,周记作文,假日作文,无限制课内作文等形式的花样翻新,让学生暂时摆脱一下课堂作文的困境,吸一口自由创作的新空气,但是,命题作文的形式,并不因为老师的同情就终止。在考卷的尾题如法定一般属于命题作文且分值诱人的教育现实中,教师必定恪守陈规,使它长期延续并光大下去。作文选择心不由己,是教学改革的春风吹不到的“玉门关”。

再说学生的作文内容言不由心。

教师在审阅作文时,对立意好的文章便格外垂青。学生从作文知识中也得知立意的重要意义。但是老师眼中的立意和学生笔下的立意往往有些差异,前者侧重主题的统帅作用,后者侧重主题的政治意义。学生看清题目之后,就“意在笔先”,决定提炼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了。主题的确立,只有一条途径可走,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高尔基也曾经说过:“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这就有力地证明了社会实践是主题来源的唯一途径。学生在根据命题暗示而提炼主题时,有两种可能:一种,提炼出来的主题是对社会实践的理性认识后的结果;另一种,提炼出来的主题不是对社会实践的理性认识的结果。前者叫做主题明确,后者叫做主题模糊。主题模糊的人,本来就把生活和认识分了家,因此,他在行文过程中,对题材就无所谓“驯,无所谓不“驯,只凭主观推测,把母猪写成了大象,还自以为想像大胆。这类产品,无论怎样精雕细刻,也只能立于“伪劣”之列。例如,有个高一学生写“我的父亲”这个文题时,把父子关系写得似亲非故,似友亦敌,叫人啼笑皆非。后来我才得知他从小没了父亲,从未受过父爱与父教,通篇题材都是根据“严父慈母”这个词“想”出来的。他认为父“严”必定和母“慈”相对,母亲的慈爱与宽容必定和父亲的冷漠与严肃相对,但自己与父亲毕竟血脉相连,父子的感情也应是天生的,和朋友那种后天性的友情有区别。从这种认识出发造材料,哪能不令人啼笑皆非?主题明确的人,作文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照着自己的社会实践和对社会实践的理性认识去写,好的作文都是出自这些人之手;另一种是放弃“生活暗示给他的思想”不用,偏要写些对社会实践缺乏理性认识的东西,这类作文也往往掩盖不了捏造题材的假相。例如,有一篇“我的理想”(高三作文),一个学生写道:“我将来一定能够征服太空。”我知道这个学生的理想并不想做太空飞行员,他成绩平常,只想考个技校,学一门实用技术,做个普通劳动者。但作文中,却写了一件和自己的实际理想毫无关联的事件,也将实践和认识分了家。结果形式虽华丽,“理想”却如太空人一样缥缈超脱,找不到“我”了。其实,做个普通劳动者的理想并不差,后来我问他为何不实写,他说,怕立意平淡,没多大意思。一个“怕”字,就道出了写假的缘由,也表明了学生对“立意”的曲解。或因没有生活和对生活的感知,矫情做作,或求立意深远,不表真情,是作文内容言不由心的原因之一。这类作文,假话连篇。

文题摆在面前,主题含在心中,材料还要到记忆的仓库中去寻找、选择。穷家还有三担家什,一个仓库可供选择的材料又何止“三担”?究竟选些什么材料放到文章中去才好呢?总不可能把所有的凡能为中心服务的材料都写进去吧?同类题材的再选中,学生决定取舍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价值取向因素和信心因素。学生对题材的价值的认识往往受到语文课的德育教育的影响,认为好的主题,就是要好的材料来表现,好的材料才能载现好的主题,产生诸如此类的肤浅认识。究竟什么材料是好材料,却不能从范例中获得启发,只从题材的表层意义去推断,黄金要比木头贵重,列宁咳嗽一声,比班长说一箩筐还有威力。这就是学生作文时选材的价值取向。从这种价值观出发,作文者在选材时,往往“登泰山而小鲁”,见磐石而不见金沙。写入作文中,便非部级大事不举,非伟大名人的言论不引,一心用这种大套子做成的气球,把主题高飞到天上去,还自以为中心明确,材料典型,说服力强大。比如,我让高三同学写了一篇关于捐助“希望工程”的“爱的奉献”的命题作文。写这个文题,本来可以把同学们捐赠钱物的具体事迹写一写,把自己对此活动的认识表一表,凭借高三的写作功底,完全可以写出一篇感人的作文来。可是,多数学生写的却是从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中了解到的事例,并加上评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题材之大,引用之多,大出我的所料。这种价值取向偏差太大,偏离了自己的生活和体验,妄求有得,其实是失。学生在选材时,还存在着有没有自信心的问题。从中学所学的范文来看,主题有大小之分,题材也有大小之分,一般说,多大的题材,就表现多大的主题,要表现大的主题,就要把选材的品位提高,只有把握好了尺度,小题材才可以表现大主题。学生在作文中,对大的题材较有信心,对小的题材普遍缺乏信心。虽然以小见大的方式,课堂上讲过不少的例子和理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却生怕把握不装斜的尺码,流于庸俗,载不住主题,得不到高分。这不仅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而且对小的题材也缺乏信心。与其没有信心冒险运用同样没有信心的小材料来“见大”中心,不如写那些自己虽不熟知却有典型意义又保险值高的大材料来“放大”中心。学生出于这样的价值取向和信心不足两种原因,作文中,便尽写些大事件,大人物,大道理,而对这些大事件的背景,大人物的思想,大道理的内涵又缺乏应有的了解和分析,夸夸其谈,惑人耳目,是作文内容言不由心的原因之二。这类作文,大话连篇。

由于观点和选材被命题严格限制,或者由于对所选素材缺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因此,学生作文时不是束手缚脚,言而无物,便是蜻蜓点水,言不及义。下面举一个“好”的例子来作些简短的分析。

我总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不虚伪的,所不同的只是虚伪的程度而已。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童年时的那份纯真已离我而去,随之而来的却是虚伪。如对我认识的一个人(此句有语病,引者注),明明这件事她做得不好,我却会碍于我们之间的情面而硬是说:“这件事她做得多么好!”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好在我严于自剖,勇于改正错误,所以我也有不少知心朋友。虽然如此,虚伪,它还是或多或少淹没了真正的自我。以后,我一定要努力改掉,寻回我失去的那份纯真,以获得更多的朋友。

这段话抄自《语文月刊》1995年第5期总158期“习作园地”郭丹珍的《虚伪·骄傲·勤奋——说说我自己》。全文五段,结构是总分总式;中间三个分论点,布局是并列式。所摘是第二段,即第一个分论点,说“虚伪”。文末有荐评:“……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学生佳作。”这是一个言过其实的评语。只要稍一细心,就不难发现摘出来的这个分论点,空洞得几乎无物。所引段首一句,初看像是分论点,看完全段之后,才发现它不是分论点(第二句才是),只是一个又空又大的帽子而已。再总观全段,段中所写的“虚伪淹没了自我”,例证实在太少,而至于后来“努力改掉,寻回纯真”之语,找遍全段以至全文,也看不到究竟怎样“改”,哪里“寻”的实际内容。这些内容恰恰是该文最具说服力的,竟然避而不谈了!对“严于自剖”,也只是轻描淡写一笔而已。这样以说教代行动,以口号代真情,叫人如何认识“我自己”?“说虚伪”的分论点,接近一只空壳。这类作文(不单指以上所引的“说虚伪”)只涉及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未显示对生活较深层次的感知和思辨,光有中心突出于前,而无论据陈述于后,可以说是隔靴搔痒,理不服人。还有更严重的,甚至脱离思想实际,无的放矢,空发感叹,滥发议论,无一可龋有熟练的写作技巧,却无“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只好“避己之短,扬己之长”,在形式上下功夫,在技巧里转陀螺,做一篇漂亮的文字游戏。这是作文内容言不由心的原因之三。这类作文,空话连篇。

作文内容假大空,既是高年级的流行感冒,也是低年级的小儿鼻涕。可是,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又总觉得年级越高,说假话、大话、空话的现象就有越严重的趋势。其实,这是由于教师注意心理发生了迁移。对低年级的作文,教师注意的侧重点是形式上的优缺点,如语句是否通顺,前后是否照应等等。对高年级的作文,由于高年级已习熟许多技巧,形式上的缺点已不常见,教师注意的侧重点便转到内容上来了。这种注意迁移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也反映了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某些困惑。总之,作文内容假大空,是中学作文的一种综合症,病根就是缺乏生活真知,言不由心。

作文内容论文范文第2篇

怎样做好初中、高中两个学段的教学衔接工作呢?温故知新,循序渐进。

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作好衔接的准备工作。现行初中新编教材系统介绍了拼音、文字、标点、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基础知识,还设置34个作文训练、9个听说训练和23个语文活动,内容全面,实用性强。每册附录里还专门介绍了各种主要文体的一般常识和阅读方法。高一教师应将初中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结合高中一册教材分项列出对应的知识体系和训练序列,恰当安排衔接计划。例如高一册第一单元记叙文,在《写景状物的一般要求》中,强调了“抓住景物特征”、“注意观察点”和“须有明确的立意”。与此对应的内容,在初中一册《作文训练》中有《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的知识短文,并且指出随观察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定点观察”、“动点观察”和“散点观察”。又在初二册的附录中有《课外练笔》,要求写观察记录,并提供例文,以作借鉴。这样把高、初中有关观察的知识集中在一起进行训练,衔接自然,温故知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着眼基础,融会贯通。

在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好基础知识的衔接。高中一册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散文单元,能与之对应衔接的有初二册的记叙文、散文,初三册的说明文,初四册的议论文。在单元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初中相关单元的知识内容,了解每一种文体文章的特点和阅读的规律。在具体操作中,要在学生独立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层次,理清作者思路,明确中心意思,领会写作意图,评价内容和写法。由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经互相研讨,以谋求结论。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教会方法,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下结论,如有不妥,教师纠正。例如高一册的议论文单元中,在《基础知识·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一文中,介绍论点和论据的知识就比初中教材深刻些。教学中结合初中四册《议论文的阅读》,可以在学生认真研读上述两篇文章之后,提出了一个口头作文练习:《谈谈议论文的论点》。首先师生根据短文列出要点,明确思路,理清层次,然后作口头作文。一位同学的口头作文如下:

论点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之一,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还可以提出几个分论点,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议论文的论点必须是正确鲜明的,表述的文字必须简明、确切,在形式上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提出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用标题标明中心论点,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在文章末尾出现中心论点,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在文中没有集中明确的表述,要由读者自己用明确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这则口头作文要点突出,思路清楚,语言准确,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从眼神、情绪上看出不少学生也能作出这样的回答。随后,学生自己提出一个课外作文题《谈谈议论文的论据》,以加深对这方面的认识。

事实证明,初中教材的一些基础知识,由于受年龄、知识水平等局限,学生未必完全明白,进入高中后要求学生回过头认真研读,居高临下,融会贯通,定有新的收获。强化思维训练,培养语文能力。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培养能力。分析、综合是思维的过程,概括是思维的基础,培养概括力又是语文能力的基矗在日常生活中的听说读写,说和写要有明确的中心,听和读要了解其说和写的意图,这种表明自己的观点,明确对方的意图,都必须概括。只有概括,才能见物知类,触类旁通,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另外,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思维品质。即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比如对词语的深刻理解就要注意语境,离开语境理解词语,就是静止的、简单的、表层次的,注意语境的多方面因素,才能理解到词语是动态的、综合多种因素的、深层次的。在这样的分析、综合过程中,也就培养了思维品质,训练的能力也就有综合性。再如在阅读课文方面,初中只要求“感知”课文内容,即对课文有一个直接的反映,简单的认识;而高中则要求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也就是要占有课文所涉及到的知识,要变作者的认识为自己的认识,这就要求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析作者的思路及写作方法等。这种从“感知”课文内容到“把握”课文内容的训练过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由经验型到理论型的轨迹。高中阶段的教学衔接工作做得好,这个转变就好,对教学就有利。高中阶段的“思考和练习”中的问答题,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要想作出符合题意的答案来,必须要有较强的概括力。如果重视回答问题的思维过程训练,也是可以逐步培养的。首先进行分析,认准解题方向,根据要求提出答案的要点,对要点之间的关系作分析后,理清答案的思路,最后组织语句作出解答。这个答题过程的分解,培养了思维品质,训练了概括能力,提高了语文能力。

培养学习兴趣,完善学段衔接。

作文内容论文范文第3篇

怎样做好初中、高中两个学段的教学衔接工作呢?温故知新,循序渐进。

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作好衔接的准备工作。现行初中新编教材系统介绍了拼音、文字、标点、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基础知识,还设置34个作文训练、9个听说训练和23个语文活动,内容全面,实用性强。每册附录里还专门介绍了各种主要文体的一般常识和阅读方法。高一教师应将初中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结合高中一册教材分项列出对应的知识体系和训练序列,恰当安排衔接计划。例如高一册第一单元记叙文,在《写景状物的一般要求》中,强调了“抓住景物特征”、“注意观察点”和“须有明确的立意”。与此对应的内容,在初中一册《作文训练》中有《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的知识短文,并且指出随观察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定点观察”、“动点观察”和“散点观察”。又在初二册的附录中有《课外练笔》,要求写观察记录,并提供例文,以作借鉴。这样把高、初中有关观察的知识集中在一起进行训练,衔接自然,温故知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着眼基础,融会贯通。

在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好基础知识的衔接。高中一册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散文单元,能与之对应衔接的有初二册的记叙文、散文,初三册的说明文,初四册的议论文。在单元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初中相关单元的知识内容,了解每一种文体文章的特点和阅读的规律。在具体操作中,要在学生独立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层次,理清作者思路,明确中心意思,领会写作意图,评价内容和写法。由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经互相研讨,以谋求结论。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教会方法,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下结论,如有不妥,教师纠正。例如高一册的议论文单元中,在《基础知识・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一文中,介绍论点和论据的知识就比初中教材深刻些。教学中结合初中四册《议论文的阅读》,可以在学生认真研读上述两篇文章之后,提出了一个口头作文练习:《谈谈议论文的论点》。首先师生根据短文列出要点,明确思路,理清层次,然后作口头作文。一位同学的口头作文如下:

论点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之一,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还可以提出几个分论点,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议论文的论点必须是正确鲜明的,表述的文字必须简明、确切,在形式上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提出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用标题标明中心论点,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在文章末尾出现中心论点,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在文中没有集中明确的表述,要由读者自己用明确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这则口头作文要点突出,思路清楚,语言准确,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从眼神、情绪上看出不少学生也能作出这样的回答。随后,学生自己提出一个课外作文题《谈谈议论文的论据》,以加深对这方面的认识。

事实证明,初中教材的一些基础知识,由于受年龄、知识水平等局限,学生未必完全明白,进入高中后要求学生回过头认真研读,居高临下,融会贯通,定有新的收获。强化思维训练,培养语文能力。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培养能力。分析、综合是思维的过程,概括是思维的基础,培养概括力又是语文能力的基矗在日常生活中的听说读写,说和写要有明确的中心,听和读要了解其说和写的意图,这种表明自己的观点,明确对方的意图,都必须概括。只有概括,才能见物知类,触类旁通,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另外,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思维品质。即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比如对词语的深刻理解就要注意语境,离开语境理解词语,就是静止的、简单的、表层次的,注意语境的多方面因素,才能理解到词语是动态的、综合多种因素的、深层次的。在这样的分析、综合过程中,也就培养了思维品质,训练的能力也就有综合性。再如在阅读课文方面,初中只要求“感知”课文内容,即对课文有一个直接的反映,简单的认识;而高中则要求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也就是要占有课文所涉及到的知识,要变作者的认识为自己的认识,这就要求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析作者的思路及写作方法等。这种从“感知”课文内容到“把握”课文内容的训练过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由经验型到理论型的轨迹。高中阶段的教学衔接工作做得好,这个转变就好,对教学就有利。高中阶段的“思考和练习”中的问答题,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要想作出符合题意的答案来,必须要有较强的概括力。如果重视回答问题的思维过程训练,也是可以逐步培养的。首先进行分析,认准解题方向,根据要求提出答案的要点,对要点之间的关系作分析后,理清答案的思路,最后组织语句作出解答。这个答题过程的分解,培养了思维品质,训练了概括能力,提高了语文能力。

培养学习兴趣,完善学段衔接。

作文内容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缩写 作文题型

1.引言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教育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的教学考试,其目的是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服务。随着学生实际情况、社会需求和考试情况的变化,教育部在考试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这里拟对四级考试作文题型进行探索。

2.四级考试作文题型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2.1四级考试作文题型统计分析

从199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全国一共进行了47次四级考试,作文题型统计情况为:汉语提纲作文出现39次,约占82.98%;英语提纲作文出现1次,约占2.13%;情景提示作文出现2次,约占5.13%;看图作文出现2次,约占5.13%;段首句作文出现1次,约占2.13%;英语图表作文出现1次,约占2.13%;英语格言作文出现1次,约占2.13%。就体裁而言,议论文最多,47次中出现30次,占63.83%。

上面的题型统计表明,23年来共47次四级考试中,写作测试题型最多的是汉语提纲作文,英语提纲作文、英语图表作文和英语格言作文则分别只出现了一次,而写作测试常考题型主要有8种[1],其中的关键词作文、命题作文、缩写和摘要写作基本上还没有出现过。

2.2存在的问题

纵观多次四级考试作文,题型单一,且主要是汉语提纲作文,在目前大学英语考教关系没有厘清的情况下,出现了诸多问题。

首先,四级考试成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方向,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写作能力训练没有按照教学规律逐步展开,越来越偏离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而成为达到四级考试目的的手段,成为一种应试教学。为了提高四级考试的通过率,有的学校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根据四级考试要求调整英语课程设置和正常的写作教学进度;有的教师为了提高本班学生的四级通过率以显示教学水平,就专门研究四级考试“作文规律”,抛开教材的既定写作能力培养计划,通过四级考试大纲和有关辅导材料组织写作教学。学生的英语写作训练更是从考试作文需要来进行的,专门研究作文考试模板,背诵范文[2]。

其次,四级考试成为评价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最高标准,以考试成绩好坏来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教育主管部门在大学教学工作评价中把四级考试通过率作为重要指标,教师任教班级学生的四级考试通过率成为教师教学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四级考试能否通过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毕业或获得学位。于是,大学公共英语写作教学就是围绕四级考试的要求转,而不是提高写作能力。

最后,由于一切从考试出发,一切为了通过考试,结果,四级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内容掌握了,英语作文考试技巧提高了,但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并没有多大提高。调查表明,很多大学生虽然四级考试成绩不错,但到了实际工作中,面对需要翻译的外文资料,却连一个内容简介都拿不出来,因此,不少用人单位甚至认为四级英语考试的可信度不高。

3.四级英语考试作文题型改革

3.1针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与社会需求

对于书面表达能力,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3],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在半小时内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写出不少于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较高要求:能基本上就一般性的主题表达个人观点,能写所学专业论文的英文摘要,能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能描述各种图表,能在半小时内写出不少于160词的短文,内容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更高要求: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简短的报告和论文,能以书面形式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能在半小时内写出不少于200词的说明文或议论文,思想表达清楚,内容丰富,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可见,目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是针对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来进行测试的,这符合学生英语水平和社会需求不断提高的实际情况。但是,由于题型单一,体裁少变,教师研究题型,讲解考试模板,学生背诵材料,照着万能作文模板采用填充作文的方法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训练,学生的能力何谈提高?如此,到工作岗位上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也就不足为奇了。

既然现行四级考试写作测试存在着不足,就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必须打破旧的观念,打破汉语提纲作文占绝大多数的局面,打破议论文的体裁模式,更好地发挥四级考试作文的引领导向作用,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3.2缩写题型的特点和要求

缩写是在保留原文体裁、题材、主要内容、结构顺序、人称角度的前提下概括原文内容、压缩篇幅,使之成为一篇内容简明、语言简练、中心突出的短文。

但是,缩写也不是无原则地压缩内容,减少篇幅。缩写时,要在内容主旨、转述形式和语言选取上都体现简练。

首先,在内容上要注重浓缩。缩写是对原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而不是对原文内容的改写或评论、议论;缩写是作者对原文内容的注解,作者可以借题发挥,添加与原文内容和观点一致的描写、说明或议论。缩写时一定要准确完整地把握原文,主干枝叶分清楚,有关主题的主干切不可任意肢解删减,我们要删去或简写的是无关大局的细节,切不可随便摘取其中部分要点了事。

其次,在转述形式上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风格。缩写时,无论什么样的文章体裁,都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的形式表述原文内容。一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就以记叙的形式缩写;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就以议论的形式缩写;一篇说明文则以说明的形式缩写。许多情况下,文章不是简单的记叙文、议论文或说明文,而是两者或三者兼而有之,甚至是对话形式的一篇文章,但是,无论如何,都有主次之分,在缩写时要保持记叙、议论或说明的主次和比例。

再次,在语言上要注重精炼。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原文要点用自己的话进行改写。这种改写是在保持原文主体内容和主要观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改的方面可以是人称、语言、结构等。缩写时,尤其是长对话缩写,特别要注意人称转换,根据上下合情合理的设想。要注意语言时态、时间表达等方面的改变,保持一致性,避免因语言使用不当造成意思与原文不一致。词语选用也很重要,要根据句子语用意义选取恰当的概括词语,而文化词汇的理解和转述更是要慎之又慎,要注意文化内涵义的差别。

3.3缩写题型的适用性和优越性

在中国英语教学和考试现状下,缩写题型更适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写作能力测试要求,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上面的统计表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作文题型主要是汉语提纲作文。表面上看,这种题型便于命题人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出题,能够让学生迅速抓住作文的中心思想,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至于偏题,从而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实质上,从写作过程看,学生往往是汉语思维加上英语表达进行写作,显得不伦不类,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中国化的英文,中外文化词汇使用更是错误百出,不能检测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而且,在多年汉语提纲作文题型的指引下,教师和学生容易押题,给出一些范文或写作模板供学生备考,因此,写出来的一些看似较好的英语文章也不能体现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脱离了考试的目的。

缩写题型能发挥汉语提纲作文的长处,更能避免汉语提纲作文题型的不足。首先,考试的缩写原文可以选取社会热点英语原文,这样就能较好地发挥四级考试指挥棒的作用,教师和学生就必须阅读更多的社会时政等热点问题文章,促进教学中文化词汇的讲授和运用。其次,考试缩写原文可以是多种题材体裁形式,这样就引导学生从作文的角度深入了解英语各种体裁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对于英语体裁有更深入的认识,无疑能增强学生的书面交际能力,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需求。最后,缩写是以原文为蓝本进行的改写,在内容、形式和语言等诸多方面应与原文保持一致,便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4.结语

总而言之,多年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题型少变的情况导致了不少问题,写作能力的测试变成了作文的押题和猜题,必须从教学现状和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改革作文题型。作文题型的改革必须着眼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引领作用,引导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提高观察能力素质。

缩写作文题型具有独有特点,适用于四级考试的测试需求,具有其他题型所没有的优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全球化时代中外文化词汇的运用能力,能够避免不地道英语的出现,避免投机取巧押题猜题的情况,避免出现作文模板一类的模式化答题思维,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华田.四级写作[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

[2]肖元勤,朱建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内容的合理性分析和改进[J].考试周刊,2009(47):7.

[3]教育部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全文).http:///edu/kong/news/2007/09-26/1036802.shtml.

作文内容论文范文第5篇

一、向学生进行作文目的教育

在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写好文章的益处,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作文欲望,学生感到写作文有用,自已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积极地写好文章。对学生进行作文目的教育不能空洞的说教,不能尽讲一些“作文很重要,将来很有用,你们要好好写”之类的话,而要通过作文活动的实践,使学生真正了解作文的用途、意义和前景等。例如:我给学生讲应用文“怎样写自荐信”,学生弄懂自荐信的写作要领后,我马上动员学生向企业领导写一份自荐信,这样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尝到了写作文的乐趣。为了使学生对作文目的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我给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如:每节课四名同学一分钟演讲,开展口头作文赛,演讲赛,辩论活动等。

二、作文内容要生动有趣

1、注重作文内容贴近生活。初中学生的作文要写最能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真知灼见、真知真晓得文章,这就要求作文内容要贴近生活。这样写来,学生就不会感到作文练习时无话可说。现实生活是非常丰富的,少男少女的世界更是绚丽多彩,这给了我们取之不尽的作文题材,如写初中学生关注的话题,初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的课余活动等,还可以写超前性的,闪烁神奇色彩的内容,这样学生兴趣浓,写的内容多,写起来得心应手,同时还能抒发学生的内心感受,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作文形式不贪多,求精,重在激发兴趣。

2、文章按文体性质分就有好几十种,要求学生什么样的文章都会写是不现实的,但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说明必须掌握。作文形式要选择学生乐于运用的、兴趣浓厚的去写,这样才能写好文章。如果学生对文章文体不感兴趣,教师硬要学生写,写出来的文章平淡无味,基本上说是应付差事。我想:作文教学,要尽量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文体,写出好文章,至于学生不喜欢的文体,让学生了解这种文体的基本写作技巧即可。

作文形式的设计尽可能与课文单元同步进行,使学生有东西可写,力求使其写出新意、奇意,显出雄健和峭拔。如学习完小说单元后,要求写一篇记人为主的记叙文,最好写熟悉的容易把握的人,哪怕写丑恶者、贪婪者、可憎者亦可。学完议论文后,要求写一篇议论文,主要巩固掌握用例证法,对比法来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

三、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1、以“奇”激趣。

作文课上的“奇”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奇”是写好文章的内部动力。中学生的“潜 兴趣”比较浓,对什么都好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潜意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有一次,上作文课时,我故意迟到几分钟,当时正有上级领导前来听课,学生心里十分焦急,课堂气氛异常紧张。当时我十分坦然的走上讲台从容地在黑板上写出一道作文题《当老师上课迟到的时候》,要求学生把刚才的想法、动作、表情、教学气氛如实写出来。学生对这一举措十分好奇,始而哄堂大笑,继而议论纷纷,最后凝神静思。这样,就自然撞击了学生好奇的心弦,点燃了他们心中“求胜”的火花。以上事例,教师在“奇”字上下功夫,既激发了学生作文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作文素材。

2、以“新”激趣

新的作文内容,新的作文指导方法,都能给学生强烈的刺激。陈旧无味的教学方法,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写的作文内容,都不会对学生产生“刺激”,兴趣也就无法产生。

例如:同学们对我班每节课的1分钟口头作文很感兴趣,但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口头作文的每位同学的表情、肖像、语言特色、声色、气质和口头的作文,都有不同,请同学回忆(或观察)一周来几位同学口头作文情况,以《几位同学口头作文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注意表现出各位同学的不同特征。这样不仅创设了真实的情境,唤起学生写作欲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作文兴趣。

3、以“趣”激趣。

以“趣”激趣,实质是“乐学”,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从愉快中获得知识。“趣”即可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沉浸于欢乐之中。如:配乐作文朗读、自编自演相声、小品等。我们还采用“编辑小报内容”的活动来激发叙述改写自己作文的兴趣,这也是以“趣”激趣的方法。

4、以“扬”激趣。

作文内容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创新;命题作文;生动表述;多元;开放;个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20-01

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自1978年以来,改革变化幅度最大的一次,它顺应了改革、创新、素质的时代脉搏,抓住了社会向前发展的主旋律,也昭示新世纪高考作文演进的走向和态势。

话题作文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发展的必然和归宿。命题作文重在审题,根据题目,分析其特点,或观点式(1998年《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或《战胜脆弱》),或因果式(1996年《我更喜欢漫画――》),或内容式(1988年《习惯》),或辨析式(1991年《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或寓言式(1995年《鸟的评论》),或引喻式(1986年《树木、森林、气候》),当然也有文体的要求,或论叙文(1994年《尝试》),或议论文(1997年根据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有关道德风尚的议论文),或通讯、想像、情景、补写等都有所涉及,即使是议论文也有其特点,或辩论稿、读后感(1981年《读(毁树容易种树难)》)、书信体(1989年《请给他写一封回信》)。

话题作文有其形式和特点。它必须有提供的材料(或图形),这样也就具备供材料型作文的特点。2000年高考作文题,就是围绕四种不同的图形符号,“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最后解释说“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这虽然是形式的突破、解放,同样,也极大地发挥了考生写作的特长和个性,这是恢复高考以来的第一次突破和飞跃。(2)题目自拟。这是它与命题作文相区别的另一个特点。命题作文的题目是惟一的、限定的,而话题作文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显得突出,既可按“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来命题,也可以充分发挥考生在写作上的特长和个性来命题行文,尽情施展个人的聪明才智。在内容丰富多样的基础上,考生所拟的文章题目琳琅满目、目不暇接。(3)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内容及它的命题立意,只是具有相关性的特点,而并非像命题作文内容要紧扣中心,

也就是说话题作文所给材料及内容要求,仅仅是写作的“范围”而已,并非是命题作文的中心内容。(4)话题作文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2000年的作文内容就充分地展示了每个考生丰富的内心世界,或闪烁着智慧火花的人生哲理或倾诉衷肠的悲欢离合,或陈述文明长河中的典故历史,或赞美祖国秀丽的山川,等等。这些都是供材料型话题作文的特点。

第一,要拓展视野,蓄积广博而深厚的知识。结合教材,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以教材为聚点,辐射出丰富的课外阅读,除文学作品外,有意识有重点地浏览古今中外的文化著作,以及有关科技类的文章。如,新的《大纲》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有二十部作品(作品集)。像《论语》、《歌德谈话录》和朱光潜的《谈美书简》等都是人类思想智慧的杰作,应该反复仔细研读。就是文学作品,也要阅读书评、人物传记、随笔、杂感、社论,也适当涉猎政治、经济、哲学、艺术诸方面的文章,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第1~40卷)侯外庐的《中国思想通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等等。

第二,捕捉灵感。提高深切细微的感悟能力。当然灵感的突发与个性是分不开的,有的文静腼腆,多情善感,对落花流水、风霜雪雨,有着真实细腻的感触;有的活泼开朗,积极进取,对红日高山,江海湖泊,有着深厚透彻的感慨;有的善于写景言志,表现独立的自我;有的专于说理论辩,字里行间,迸发着智慧的火花。如,“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对人生岁月流失的顿悟。朱自清的《匆匆》是对时间易逝的具体形象的描述。秦牧的《土地》、茅盾的《风景谈》和叶圣陶的《夜》等都是对景物人事的深切细微的感悟。因此,这些都是人生阅历、个性见识、心灵体验的充分展现和生动表述。

第三,强化思维训练。培养灵活多样的思维活动。要从单一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如“开卷有益”,也可以逆向思维为“开卷未必有益”。要学会多角度的思维方法,如《说“8”》,谐音“发”,横看是数学上无限大的符号,也可看做是人戴的眼镜,也可看做两个深不见底的隧道等等。要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如材料作文《鸟的评说》,由自然的鸟而演绎类推到社会上互相诽谤攻击等现象,最后归结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和“不要求全责备”等观点。如《树木、森林、气候》,一是学会全面联系和质量互变的观点看问题,常说无木不成林,就是“个体”量的积累与“整体”质的变化的关系,只有由木成林、由林成森才能改变气候。当然气候同样也对树木、森林有其制约的作用。

第四,积累词汇。全面提高语言文字表达效果。在高考语文试题中,除作文外,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就有9题,计30分,约占三分之一。就是在高中教材中也有《简笔与繁笔》、《作家要锤炼语言》等篇目。

在过去作文考试中,有情景作文、想像作文、对话描写,除此之外主要是议论文,虽然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是不外乎是议论文或记叙文。

作文内容论文范文第7篇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有很多考生写屈原、陶潜、李白,也有的写荆轲、昭君、西施,还有的写项羽、刘备、文天祥。这表明中学生文化底蕴及文化积淀的丰厚。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文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呢?

首先,多读书,读好书。这就首先需要我们平时多读书,多看报,多记忆,多思考,注重自身文化的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首先应当积累文化知识,扩大文化视野、知识范围。中学时代是汲取知识的最好时候,我们应多读些古今中外的名著故事,熟悉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了解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并把这些知识记下来。特别是我们在上阅读课的时候,要把这些丰富的知识记录下来。

其次,平时留心观察,注重积累。我们应当确立一个“大语文”的观念。“生活之中处处皆语文”,无论是报刊、杂志,还是电影、电视,还是广告、宣传、标语等,我们都应留心积累。最后,我们在积累时应当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归纳知识材料,构筑自己的知识仓库。如分为名著类、名人类、名言类、名事类或者分为社会类、自然类、人生类、家庭类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积累仅仅是手段,学会使用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学生在作文时,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文具有文化品位呢?

一、走进名著

学生在作文的时候,要使自己的作文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取材于名著故事、史书记载、神话传说等。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阿Q正传》《史记》《哈姆雷特》等。牵涉到名著的作文大多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而故事新编式作文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奇特的古今联想,新鲜的情景创意,在近几年高考作文中也屡见不鲜。综观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2002年高考作文有两篇是对名著《红楼梦》的新编故事,写得都很精彩。福建一考生的题目是《黛玉救人亦助己 宝钗难掩利己心——新编〈红楼梦〉节选》,写的是宝玉、黛玉、宝钗诸人过春节前去爬山,黛玉从山上雪堆中救出一老人,回府后,老人给了黛玉一祖传治咳嗽的处方药,附带地讽刺了宝姑娘的利己思想。内蒙古一考生的作文题目是《送玉僧妙语如珠解心结,贾宝玉前思后想出家门》,写的是宝玉失玉,终日痴呆,有僧送玉,与之畅谈后,宝玉抛妻弃子,出家为僧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这两篇作文不仅仅体现了学生丰富的阅读视野,更重要的是流露出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所以,我们平时在作文训练时,有意识地借助古典名著或外国名著中的故事来表现作文的主旨,不仅使自己的作文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还会使自己的作文充满创新特色。

二、走进名人

一篇优秀的佳作,一定要显示出自己的个性及优势,那么,借助历史,走进名人,是一条不可多得的途径。中外的历史名人、文化名人不胜枚举,比如屈原、司马迁、李白、莎士比亚、雪莱、比尔·盖茨等。借助这些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可以展示自己的阅读视野,体现作文的文化底蕴。

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是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湖南一考生的作文《无愧于天 无悔于心》展现了王昭君、周文王、仲尼、韩非、荆轲、文天祥等历史名人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的壮举,既写出了他们的心灵的选择,又使自己的作文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从而获得了满分。其中,“英雄爱国无敌”这个标题写道:

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便投身汨罗。那“鸾鸟凤凰,日益远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变徵悲歌,同样唱出了另一位绝命英雄荆轲的深沉选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更是“永留丹心照古今”。

在这一小节里就提到了屈原、荆轲、文天祥三位文化名人,文化底蕴可见一斑。

我们在写议论文时,最好让名人走进作文中。因为议论文重在说理,必须用丰富的论据,而把名人的说与做、言与行摆出来,是极富有说服力的。比如我们要以“勤奋”为话题作文,我们可以“走进”以下名人:论述勤奋是攀登的阶梯时,可以想到孔子的“韦编三绝”、车胤的“囊萤”、孙康的“映雪”苦读、王羲之的“墨池”练字、司马迁的“警枕”、贾岛的苦吟等等;论述名人勤奋的例子,可以举曹雪芹写《红楼梦》用了10年时间,司马迁著《史记》花费了18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27年,歌德60年完成《浮士德》……光凭这些中外历史名人就能使自己作文的文化品位增色颇多。

三、走进名句

我们在作文中充分恰当地引用一些精辟的名言警句,就能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增强文化品位。这是属于作文语言方面的要求。

无论是对于一篇记叙文,还是一篇议论文,引用名句不失为提高作文文化品位的一个有效方法。比如2002年高考作文一吉林考生的作文《名句书写情志 人生重在选择》,他在全篇中连用名句,每一名句下又用文字对名句作者进行解释,为其作文的文化品位增色不少。他写到屈原,引用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写屈原的人生追求;写到李白,引用到他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等来写他的豪放、脱俗、飘逸的伟大品格;写到林则徐,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来写他的人生准则、行为指南,又写到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来烘托他人生的伟大与不朽。这样的文章,的确有着凝重的文化厚重感,给读者的心灵一次沉重的撞击。

上面说的是记叙文的例子,而作为议论文,引用名言警句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比如我们以“苦难”为话题作文,论证“苦难”的积极作用,可以引用以下名言:

(俄国)别林斯基:“逆境是人生最好的大学。”

(法国)巴尔扎克:“苦难对于天才是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捷克)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英国)拜伦:“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中国)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警句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逆境出人才。”“苦难与天才是一对双胞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从上面的名言警句可以看出,我们要想使自己的语言更丰富,就必须具有丰富的名句积累,只有这样,作文时才能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可以直接引用名言名句,也可以化用名言名句,还有俗语等。

此外,我们在作文中引用我们见过的精彩语段,以及优美的古典诗词、现代诗句也能提高作文的文化韵味。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其实,我们的作文如果能够做到上面其中的一点就不错了,而能够把以上几点综合起来加以运用,那么,作文的文化品位就更高了。而要想提高自己作文的文化品位,唯一的途径还是多读书。“日积言有物,百练笔生花。”正如清代文学家万斯同所说:“必尽读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笔为文。苟其不然,然胸中不能无碍。胸中不能无碍,则下笔安能有神。”

作文内容论文范文第8篇

申论成绩高低的分水岭就是作文,它的分量在逐年升高。2016年的申论试卷无论是副省级还是地市级都分别考察了两道应用文。这让很多考生都摸不到头脑,感觉太难了。那么,怎样才是申论作文的正确“打开方式”?

选对视角

对于考生而言,正是因为贯彻执行千变万化,所以很多人束手无策,困惑至极。但也不要过分担心,我们说万变不离其宗,应用文的行文逻辑由发文事由、发文内容、结束语三部分组成,但这三部分有时并不用都写。

对于此题的指导意见、关于某方面的建议等文章,是自然收束的,因此不用写结束语。对于常考的倡议书、宣传稿等,这类重点在宣传方面的文章,要在结尾的部分有一个呼吁和号召的部分,所以是需要结束语的。

对于应用文的行文思路即发文事由、发文内容、结束语,这三方面我们一一来看。发文事由就是这篇文章为什么而发,发文的理由是什么。在考试当中,常见的有因政策法令而发文、由领导人讲话而发文、由现状中的问题和不良影响而发文等多种形式。但有的时候还是需要自己根据这道题的现实情况根据题干具体要求发文。

如2016年真题,“‘给定资料3’介绍了S大学举办心理健康节活动的情况。假如你是该省教育厅的一名工作人员,全程观摩了这次活动,校方请你在这次活动的总结会上发言,请草拟一个简短的发言稿。”

阅读题干,题干中的关键词“发言稿”由此判断这是一道应用文。在答应用文时首先判断领导交给我这项工作的任务是什么,这道题是在校活动总结会上发言,由此写一个发言稿。其次,我的身份是教育厅的工作人员,所以在讲话时要注意场合和身份,以此确定说话的语言风格。

应用文思路:这篇文章的发文事由,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进行加工。发文内容主要是阅读材料中关于该大学心理健康节活动的情况,发文内容主要谈谈面对这样的精彩活动,我们应该多次举办,以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其他的事情。也就是起一个呼吁的作用。由此,要到材料中去主要寻找发文内容的答题要点,也就是该大学心理健康节活动到底是如何开展的。

因此,应用文想要答好并不难,一定要认真分析提干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并且还要熟练运用行文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将这种题型攻克下来。

避免“跑题”

对于考生来讲,作文的撰写一直是大家头疼而又无奈的事情,最害怕的当然就是“跑题”。而避免“跑题”厄运最核心的任务是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即立意。如何做好文章立意的选择与确定?

立意=主题+角度。要想确定文章的立意,首先明确文章的主题,其次是文章的写作角度,根据命题人的出题意图,有机地将主题和角度进行融合即可得出文章的立意。

选择主题首先看题干,当文章是命题作文或者直接给出围绕的话题时,是可以直接提炼出主题的。例如,作文题干“补齐全民健身‘短板’需合力破题”,其中全民健身即是本文的主题。其次看高频词,分别来源于小题到作文题干中的高频词或者材料中的高频词。

第三,可以从问题推主题。无论省考还是国考,由于材料多以社会类主题和文化类主题为主,而且大多主题的自身均存在问题性,故此从材料中的核心问题反推即是文章的主题;加之小题的第一道题目一般是归纳概括题目,大多以归纳问题为主,而那个问题的对立面一般也是该文章的主题。

另外,寻找政策型材料以及观点型材料中的高档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省考真题中材料的第一则多以政策性观点性的为主,对于小题是用不上的,但是核心的话题关键的词汇就是该文章的主题。

以上的几个方法并不是独立存在独立运用的,很多时候需要考生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找到的主题会更加准确和深刻。

如何选择角度?文章的角度分为内容角度和宏观角度,找到内容角度后再进行宏观角度的确定,从而确定文章最终的立意和写作方向。从内容角度来看,首先根据题干中的名言名句确定文章的内容角度。

例如,2016年地市级作文题干中塞内加的一句话,“无论我们自己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从这句话能够得出忧患意识很重要,而同样文章的主题通过主题的方法容易得出是城市安全。将“忧患意识”和“城市安全”联系在一起,可得出总论点即“树立忧患意识保障城市安全”。

其次,根据题干中的事例故事确定文章的内容角度。例如,2012年国考副省级的作文题干中这样说:“材料7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家人之间的一段感人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可得出榜样力量的重要性,而该文章的主题是道德建设,将“榜样力量”和“道德建设”联系在一起,总论点即是“树立榜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

从宏观角度来看,当根据内容角度确定好总论点后,接下来需要从宏观角度来确定,文章到底是侧重对策类的分论点还是分析类的分论点,宏观角度分为以对策为主的角度和以分析为主的角度。例如“科学需要注入人文色彩”,既可以谈如何注入,又可以谈为什么注入人文色彩。

打造“凤头”

申论考试中,文章开头的第一段一定要全力以赴,因为大量实践证明,好的开头能为文章加分不少。申论文章中有哪些精彩的开头写作方法?

一、排比入题,先声夺人。排比能增加文章气势,朗朗上口,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用来叙事,能酣畅淋漓;用来说理,能气势磅礴;用来辩论,能排山倒海;用来抒情,能恣肆。

例如: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诚实,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守信,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或素雅,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

二、细腻描绘,形象入题。描述性语言往往容易流于刻板和平淡,但如果考生能巧妙抓住特征,注意借鉴,灵活地加以创新,则能打破描绘的刻板和叙述的平淡,让形象的描述飘逸出令人心荡神驰的诗情画意。

三、警句突现,启迪入题。名言警句式的开篇令人注目。

例如: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与死,除了那几声欢呼,几阵痛哭外,便再没了别的。那么,生与死之间的――生命呢?“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死之间是生命”。凝练、平易、深刻、精辟。

四、事例开篇,简洁铺陈。申论文章开头以名人事迹简洁铺陈,往往能够很快抓住读者的眼球,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它的特点是,运用最简洁的语言叙述集中蕴涵主旨的故事内容,然后自然引出文章主题。

例如:选择是难的,更何况是心灵的选择。高渐离为了荆轲,他选择了死;马本斋的母亲为了革命,她选择了牺牲;祝英台为了真挚的爱情,她选择了化蝶。在这友情、亲情与爱情之间的选择,他们是这样做的。

五、诗词开篇,凸显底蕴。引用诗句,这种既增加了文章观点的可信度,也显现了文章语言的感染力,也可以使阅卷老师觉得你的文学积累、语言表达都不错。

作文内容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教学 观察生活 开拓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75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尤其对于高中教育而言,语文作文能力不仅仅能影响高考语文成绩,更是对其他文科性质科目的思维模式产生影响。因为,作文不仅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方式,更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及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表现。高中语文中的作文一般都采用议论文的文体,这对学生的语文知识、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都有较高要求;因为没有具体的课本指导,且学校一般一周安排两节课的写作实践课,学生的写作机会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根据我自身的授课经验,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开拓学生思维,力求立意新颖

高中写作分为话题论文和命题论文,都需要学生在不跑题的前提下,力求立意新颖,尤其是话题作文,学生的作文要不落窠臼,立意新颖,教师就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开拓学生思维,不拘泥于老生常谈的问题。

(一)多让学生接触社会新闻

高考题目都是灵活应变的,时效性特别强,因此学生一定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课本理论与社会实践相分离的学习方法,是不适合高中学生的。教师要多让学生接触社会新闻,与社会生活保持紧密联系,语文教师可以在上课时给学生讲一下重大的社会新闻事件,同时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提出立意角度,以此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对同一个社会事件有不同的立意角度。

(二)锻炼学生提炼重点的能力

因为高中作文题目中,有些是要根据给定的几段话让学生写作文,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提炼重点,抓住立意而不跑题。因此,教师要锻炼学生提炼重点的能力。可以在讲课文时,多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提炼,让学生多实践几次,学生从作文要求中提炼重点,抓住立意的能力就会有很大提升。

二、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取材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不仅对于小说写作而言,对高中生的作文写作也同样如此。高中生虽然学业任务重,每天都是三点一线的生活,与其他人的生活距离较远,看上去似乎与生活隔离,但是,学生的写作中,仍需要从自己的生活中取材,写自己经历体会的事,或者真正有所耳闻的事情。这就需要高中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取材。

高中生的作文文体主要是议论文,也有小部分是记叙文,若是议论文,那么使用生活中的例子充实文章内容,可以使文章的说服力较强。而若是写记叙文,最重要的是要求文章内容真实感人,要使文章真实感人,写自己没有感觉的事情自然连自己都打动不了,更不用谈文章洋溢充沛感情了。所以,记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亲身经历的最好,自己作为旁观者的也行,只有这样,文章中才能感情肆意挥洒,真正感动读者。

三、学好语文理论知识,提高作文质量

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一篇高质量的文章会是一篇锦绣文章,古诗词、名言谚语、名人事迹都应该处处可见。写作是语文的一部分,与语文知识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要提高写作水平,首先要保证学生对语文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扎实。

在语文学习中,诗词要背诵熟练,诗文翻译要做到字字对应;课本中提到的著名作者李白、杜甫、刘禹锡、鲁迅、朱自清等人都是高中语文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要对各个名家的事迹有所了解,这些都是作文写作中的素材。同时,现代文学习中,要掌握文章的文体、题材等知识,这些是作文写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也要有所了解。

四、让学生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充实作文内容

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多读书,读好书这是需要学生保持的良好习惯。学生在书读多了以后,眼界自然开阔,知识面会更加宽广,对问题的认识角度也会更加多维,这不仅仅对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极大帮助,对学生以后的生活产生也会重要影响。那么,如何让学生养成多读书的好习惯呢?

(一)对读书的内容不加限制,开卷有益

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就不能限制学生阅读的内容,只要坚决排除黄色、暴力、恐怖等不健康书籍,学生读哪个方面的书籍都应该鼓励。不要局限学生阅读书籍的类型,不管是小说,还是传记文学、还是艺术展览等,要相信开卷有益,让学生提高对阅读的兴趣。

(二)让学生做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体现学生阅读成果的重要方式是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中,要求学生写明读的书数目及内容梗概,同时就自己最感兴趣的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重温阅读的数目,加深对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让学生记录自己的读后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感受力,这是写文章的重要一环。只有文学感受力强,才能够从材料中找到文章重点,写出立意新颖的文章。

(三)读范文,模仿优秀作文的结构

多看优秀范文,能让学生知道一篇高分作文的标准是什么,从立意到题目,从内容到结构,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可以在下次作文习作中在结构上有所借鉴,或者三段体,或者写题记等,适合的结构可以使文章更加有条理,逻辑感更强。

五、多动笔实践,从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作文写作来说,实践出真知。给学生讲解再多的方法,锻炼学生再强的立意能力,不动笔写写试试,一切理论都是空的,因此,要让学生多动笔实践,从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一)每天记日记

让学生记日记,由教师批阅,指出其需要改进之处,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方法。布置记日记的任务时,要跟学生们讲明,日记是要由教师批阅的,因此日记不要涉及隐私,且日记字数不限,只要能表达真情实意就好。这种方式,一方面,日记因为没有字数限制,学生不必有较大压力,而且每天的练笔都是对生活事件的描述与感慨,能够抒发真情实意,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日记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最近的生活状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及时给予学生心理上的辅导。

(二)每周写一篇话题论文

让学生每周写一篇话题论文,按考试要求来写,可以让学生重视起作文,认真对待。每周一篇的频率,那么一学期就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

作文内容论文范文第10篇

在第一次议论文写作之前,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些议论文的基本要求、基本结构、论据的使用方式等,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基本结构,使用论据后一定要及时分析,回应观点等。在讲解这些写作知识时,辅之以例文,以求显得更为直观,使学生对所讲的写作知识更容易接受、理解与迁移,进而模仿和建构自己的作文模式。其次,应确定一个适合学生写的作文题,既能体现学生的思维深度,也要适合学生发挥,使他们有话可说,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作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的一个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总统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ё盼颐窃谂±投。母亲说:“让我们把那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掘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或见闻吗?请以“石头与山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一单元是“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主要是学会分析,要写得深刻。本以为,在写作之前,讲授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学生就可以顺利地写好了,但是在批阅读作文时发现在文体特征、整体结构、论据使用和论据分析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大问题,深刻自然也就无从说起。有的学生不会概括、引述材料,提出观点,而是把原作文材料抄在作文中作为开头,或者利用原作文材料演绎林肯的故事,或把原作文材料作为论据使用;文中缺少论据,几乎是自说自话,或有论据而不加分析,或论据分析牵强附会等等。

在笔者所教学的两个班里,每个班只有十多个人写的作文还有议论文特征。我仔细思考了一下这次写作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学情把握不准,所选的作文例文也来自网络,虽然典型,但是内容、结构稍微复杂了一些,超出了学生已有的写作经验;二是写作本来就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学习任务,议论文涉及因素较多,学生难免顾此失彼;三是理论与实践之间总是存在着距离,写作毕竟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把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也并非易事,因此多种原因造成了大多学生第一次写作的失败。

但高二到了培养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时候了,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解决。为了让学生学会写作议论文,笔者决定让没有写好的学生把原来题目再写一次,学生也乐意接受。当然,重写一次不是单纯放任让学生自发认识自己作文的不足,然后自主纠偏,也不是简单重复再写一次,在第二次写作之前还是有进行教学指导的必要的。

1.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就是要让学生读懂材料,明确这个题目要写什么,然后提炼出材料所包含的意思,也即作文的立意。我让学生思考,这则材料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得出以下结论: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想和做的问题

实践的重要性

尝试的意义

行动的重要性

不可夸大困难

只要探索才可能达到目的

成功需要勇气

一般来说,记叙性的作文材料,有几个人物角色,就有几个可能立意的方向,当然,最重要的是整体理解材料的含意,从学生作文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审题立意问题不大。

2.作文题目

这次作文是话题作文,“石头与山头”只是讨论的话题,原则上不能作为作文的题目。这次作文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把这个话题当成作文题目,几乎写成了命题作文的样式。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发现有些作文题目可以给学生命题提供启发和参考,以便学生写出新的作文题目:

透过现象与本质

学会尝试

石头似山不是山

没有尝试没有成功

敢于尝试的人生更精彩

成功需要勇气

别把问题(困难)夸大

挪开自己心中的石头

勇气是成功的基础

莫把石头作山头

……

3.论据使用

议论文是要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合理性,因而论据使用不可或缺,当立意、题目确定好以后,就要尽量联想与立意有关的典型事实材料作为论据。论据的使用,关系到作文的说服力及内容的充实。好多学生作文中没有典型事例作为论据,为了启发学生,让他们明白用论据证明是议论文的必要环节,我翻阅学生作文使用论据的情况,主要集中在下面这些,可为下次写作提供借鉴:

贝多芬失明后继续作曲

马云与淘宝网

高斯在德国哥廷根大学解出难题

乔布斯与苹果公司

爱迪生解决灯丝问题

王进喜的事迹

詹天佑与中国第一条铁路

司马懿与诸葛亮的空城计

作家张海迪的事迹

迈克尔・乔丹进NBA球队

制造炸药的诺贝尔

农民工出身的王宝强

愚公移山的故事

李白见老婆婆铁棒磨成针的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

刘备三顾茅庐

荀子劝学有关内容

攀登珠穆朗玛峰

麦哲伦环球航行

《阿甘正传》中的阿甘

台湾残疾画家谢坤山

金鹰收视女神赵丽颖

霍金的例子

……

4.例文

由于上次的例文内容、结构较为复杂,这次从学生作文中找了一篇相对简单的例文,便于学生学习。

学会尝试

高二(3)班 贾瑞婷

一道数学题,看一眼之后,便认定自己不行,殊不知如果再看一眼,再多看一眼,说不定这道题就解决了。我们有时候就是因为太快否定自己,而不去尝试,错过了太多成功的可能。

每年都会面临六月份的高考,众多的考生又有多少会一举成名,自然少不了那些失败的例子,每年都会有多少考生为了那一纸录取通知书而自暴自弃。对于这些,我能理解他们苦读十几年却名落孙山的失落,但不能理解他们落榜后的堕落,如果他们再给自己一个机会,再试一次,说不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啊!饥饿、寒冷、死亡,这些都是很难克服的困难,但他们并没有放弃,直到长征胜利。就是因为做到了他人意想不到的事,就是因为敢做敢尝试,所以才会被人敬佩,才会被人认为是奇迹。

霍金这个人,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他这样说自己,他还有大脑,还有手指可以在键盘上敲字,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其实,我很清楚我们都有想要克服的困难,但是做与不做就是另一回事了。

应该说,这篇作文内容并不复杂,手法也比较单一,作文篇幅也较短,结构也不是很圆满,但是议论文的特征还是比较明显,便于学生学习。这篇作文,可以让学生从同伴作文中学会一般议论文的基本写法。一是开头部分一定要简洁,概括地转述原作文材料,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如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二是议论文中举例子,不能像写记叙文一样,交待事件的来龙去脉,概括介绍与观点有关的部分就行了;三是举例证明之后,一定要及时分析评点,使论据和观点联系起来,这样结构清晰、紧凑;四是能对议论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再布置第二次作文,同时也对学生也进行了分层要求,一是第一次写合格的学生可以自由写作;二是接受能力较弱,实在不会写的学生可以利用上文提供的作文题目、论据及作文样式,进行组装即可,但一定要是议论文;三是有些学生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在受启发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从题目到内容都要有新气象,写出新意。

上一篇:作文修改论文范文 下一篇:作文命题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