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方程式范文

时间:2023-10-26 18:59:57

高中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方程式篇1

关键词: 化学方程式 配平 高效教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当前,无论是教育理论研究者还是教育实践者,都正在逐渐达成这样的共识:探究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已经刻不容缓,课堂教学没有变革,就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新课程教学目标也不能真正实现。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旧的化学课堂教学方式与新课程理念的矛盾之一,教学内容多与课时紧张,急需摸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方式。化学方程式教学也是如此。刚学化学,学生的元素和化合物方面的知识很少,对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尚未学好,在化学式的读写还没过关时,很难一下子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能,所以它往往会成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我认为要取得化学方程式配平教学的高效率,主要措施有:

一、形象比喻,理解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

从实验入手导出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可采用贴切生动的比喻把枯燥抽象的化学知识生动形象化,化微观抽象为直观形象,可达到的教学效果是讲解法无法企及的。以排座位时,组中每桌同学需分开,而每个同学不能再分,只能两两重新组合成新一桌;比喻为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裂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为新分子。

这样很容易由排座位变化前后,男女同学种类不变、各种性别同学的数目不变、各个同学的质量不变;得出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各种原子的数目不变、各原子质量不变。

得出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这样不仅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而且引出化学方程式配平的依据,就是通过在化学式前加系数来使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以体现出质量守恒。这样找准相似点加以表达,形象有趣,记忆深刻,可以使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认识。

二、有效整合,构建简约高效课堂

配平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难点,且配平的方法有多种,如奇偶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教师若全部教学,却遗憾地发现:投入多,实效低。我认为,化学方程式配平高效教学,只需学会最小公倍数法,就能触类盘通,逐渐掌握其他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我认为只要对最小公倍数法稍做修正,就能整合奇偶法、最小公倍数法,带领学生顺利地渡过配平关,现介绍如下。

修正的最小公倍数法

方法指导:先判断化学变化中,有几类原子,然后找起点元素(首先拿来配平的原子种类),此类原子在左右两边各只能出现在一个化学式中,不管其两边原子数是否相等,都可作为起点元素,优先配平。

这就要求教师艺术地处理教材,合理裁剪,大胆取舍,尽可能把与目标无益,或虽有益但效果不明显的东西去掉,教学内容充实有效,就能体现化学课堂的简约、高效。

三、循易渐难,转换“最近发展区”为“现有发展水平”

这里需要教师在课堂前做大量的工作,充分备课,设计不同难度的例子,按照由易到难再易的顺序,呈现学习任务,相当于“导演”,学生的积极性完全取决于“导演”的构思及驾驭能力,学生经不断刺激,产生欲罢不能的兴奋,有利于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四、韵语教学,巩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技能

教学中,巧妙运用化学韵语,可增加化学课堂语言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基本技能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书写化学方程式具体步骤的韵语教学是:左反应,右生成,起点元素、次数双,公倍数坐庄,左右开弓,逐类追踪。气沉右峰,条件归中。此韵语为:横线左边写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首先拿来配平的原子种类,反应前后只能出现在两个化学式中,求出这两个化学式中此类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对起点元素进行左右配平,按余下原子种类出现在化学式多少,循先简单后复杂的顺序,依次追踪配平其他的原子种类,直至全部完成。“”等符号均标在生成物上,若反应前物质中无气体物质,而反应后有气体物质生成时,用“”表示生成的气体,若反应物与生成物均有气体时,生成的气体不用标“”,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分不清哪些是易溶物质,哪些是难溶物质。教师应加强对酸、碱、盐溶解性表的教学,编成“口诀”,使学生背熟记牢。常见的反应条件: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等,要标在等号上下边。

综上所述,我经过好几届学生实践,以此方法教学,化学方程式配平只需两课时,而学生的通过率达到百分九十八以上,极个别不会的学生,也能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很快地掌握这项技能。这种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就是“高效课堂”。它是建立在快乐、和谐、高效愉悦的基础上,是充分抓好人和、激趣、主动、互动、发展等几个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教师既能教得轻松,又能教得成绩高;学校既按教育规律办学,又能提高升学成绩。

参考文献:

[1]陈东志.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形象性比喻.

[2]彭本文.配平初中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四川省南部县保城乡中学.

[3]刘春彦.职高英语教学中如何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新课程(教研版),2011(16).

[4]何丽萍.在简约中追求丰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本真·高效的点滴体会.义乌市绣湖小学.

高中化学方程式篇2

关键词:数学文化;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功能体现

1 数学文化的内涵

一般来说,数学文化表现为在数学的起源、发展、完善和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于人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方面。它既包括对于人的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人的思维的训练功能和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功能,也包括在人类认识和发展数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和所能达到的崇高境界等等。所以数学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2 数学文化的价值

认识数学文化的价值是理解数学文化的重要方面。事实上,认识数学文化的价值就是从文化的层面上来看数学的价值体现。

这种价值体现首先就是数学对于人的观念、精神以及思维方式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数学的理性精神被看成是西方文明的核心,而这种以理性精神为核心的西方文明如今在全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

其次数学对人的思维具有重要的训练功能,这是数学所具有的最广泛的文化价值。思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之物,数学是基础教育科目中公认的训练思维的体操,数学的大部分具体的知识在人的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并没有直接的应用,但是它的思维训练却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无穷。

最后,数学的其他方面的价值一直以来都体现在人类历史和科学发展中。例如科学的价值、语言的价值和工具的价值等等。

3 在高中数学教材中体现数学文化的原因

事实上,客观地存在于数学中的无形的数学文化并不是说在数学教学中没有体现,数学文化与数学同在,只要有数学,就一定有数学文化。但是,是否能认识到数学的文化性取决于人对于数学的认识、理解和应用。

数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汇总,更重要的是它包含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如果说过去我们只是在随意地、因人而异地和不知不觉地感悟数学文化的话,那么,现在,在信息时代,让我们更多的人更深刻地感受到数学对于我们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和作用不是以具体的数学知识的形式、而更多的是以文化的形式出现。简单的说,除了一个一个具体的数学公式、命题、定理以及计算等等我们可以看得到的数学内容,数学文化的层次是一种无形的客观存在。一方面,有很大一部分人在中学学到的数学知识并没有在他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直接应用,而另一方面,作为世界各个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体现出愈来愈强的重要性。事实上,正是因为人类开始客观而全面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作用不仅是数学知识和技能,正是因为数学作为文化对人的发展乃至社会和文明进程的影响,才使的数学教育对于一个人发展乃至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体现出了重要作用。因此,数学课程的目标就必然要考虑到这两个层次:具体的知识技能方法的层次和无形的文化层次。所以,数学课程中也愈来愈多地考虑到数学文化的成分。而且,在学习数学时,数学文化不在只是需要个人去感悟,而是要有计划、有目的和自然地引入到数学的课堂中,让它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深刻地认识数学和真正去应用数学,让数学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同时,作为古老的中华民族,我们有着高度发展的古代数学。但是由于整个世界的西方化,使的我们没有机会在数学课上了解东方数学的精髓。但是如果作为一种数学文化,就为我们的学生提供的认识自己本民族数学传统的机会。

4 高中数学课程中数学文化的总体思想和呈现途径

不同于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和学习,数学文化在数学课程中的体现形式可以更为多样化和更为灵活。有很长时间以来,无论数学家、数学教育研究者、还是中学数学教师,甚至包括从事其他行业但对数学又情有独钟的数学爱好者都从自己学习数学的切身感受中体会到,数学的发展历史对于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一定的作用。从数学的发展历史中去寻找体现数学文化的途径和灵感,这是一种悄然而起的行动,具有十分广泛的社会性,因此对于数学的学习(或者说是认识数学)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性。

数学的发展历史对于认识数学的作用就必然体现在不同的层次,从开始认识数学--经历纯粹的数学活动――到对数学有了自己的理解这样一个过程,数学史的作用不仅只是体现在用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发展过程中的趣闻逸事、史料来将学生吸引到数学上,更重要的是数学发展过程中从人类认识数学角度所展示的数学思维的连续性、完整性、思想性和本质性对于数学教育的启发作用。如果从数学发展中体现的文化性来看,数学史对于数学教育的作用体现在两个层次:最初的、表面的但同时又是不可缺少的史料的层次,这一层次现在已经引起了比较普遍的关注。史料中包含的离现实生活很接近的数学对象的实际背景、数学对象的诞生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必然性以及数学对象诞生的过程等文化内涵都是在这一层次中被关注的对象。而数学的进一步发展中体现出的人类思维发展的逻辑性、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以及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和思维对于人类的作用等文化内涵是在前一层次基础上的深化。只有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认识到这两个层次,对于数学的兴趣才能持久,才能从根本上喜欢数学,认真去学习数学。

事实上,这2个层次体现的正是从数学的外部因素到内部因素对于学习者的吸引之处。当然,后一层次需要对数学史的比较全面的了解和系统的学习、训练。如果说前一层次可以编成教材的辅助材料进入课本,那么,后一层次可能就要对教师进行培训、训练,可能就要在大纲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从教材的编排体系上去体现、去展示。在考虑每一个教学单元时,在教学内容的引入、延伸、发展和阶段性收尾时,在编制、安排一个一个的习题和例题时等等,在每一处、每一点都充满了体现数学文化的机会,但同时又是要仔细研究、深入考虑、一点一滴的自然去实现。所以将数学文化有计划、有目的、和谐地与数学教育内容进行整合是数学教育中的一项细致、深入而系统的工作,决非将一个数学家的故事或一项数学发展中的曲折事例放到某一个教学内容的后面那么简单。同时也需要在研制教材时,与教学内容在思想上、观念上、从整体上、技术上保持统一性和完整性。

当然,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要以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基础,而对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和理解又有要依靠数学文化来建立。因此,数学文化――数学知识与技能训练――达到一定数学文化层次的理解――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如此螺旋上升,达到思维上的独立的创造性活动。

如果能够将数学认识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有了这样一种观念,将教师的数学教学活动与人的个性的发展联系起来就有了思想基础。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为注重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训练,数学教育如果在雄厚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思想和方法、精神等文化的层次,那么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潜力将是巨大的。

Mathematical culture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value and presentation

Abstract: the formalization of abstract mathematics teaching from the content, form and other aspects greatly influences the traditional math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also constitute the drawbacks of the traditional mathematics education as everyone knows. And the public for mathematical dependence manifested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especially mathematics education should not only spread, mathematical knowledge, mathematical skills training, but also in understanding the knowledge, skills and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al culture.

高中化学方程式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方式;高中化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目标也在更新变化着。为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宗旨,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把握新的教学目标,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一、探究教学

1.探究教学的涵义

新课标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通过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掌握探究方法,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亲自感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探究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

2.探究教学的要素分析

探究式教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选择探究内容、设计探究方案、实施探究过程、讨论探究结果。

探究式教学明确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思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材中一些陈述性知识、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转变成探究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问题解决教学

1.问题解决教学的涵义

新课标指出“能综合运用有关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问题解决教学是指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下,师生共同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通过自身参与获得情感体验和实践经验,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知识产生和获得的过程,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2.问题解决教学的要素分析

问题解决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分析明确问题、引导解决问题、评价总结。

新课程的宗旨: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其从社会现象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因此,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要注重化学知识与社会实际问题的联系,将教学目标中学生要解决的化学问题与生活生产融汇贯通,迁移问题情境。

三、情景教学

1.情景教学的涵义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的化学问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情景教学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结合一定的情境呈现,从而使教学内容情景化、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转化,提升教学效果。

2.情景教学的要素分析

情景教学的实施要素包含四个方面,即情景素材的类型、情景素材的选择、情景素材的组织、情景素材的呈现。

(1)情景素材的类型。情景素材的来源广泛,可以是生活生产实际情景、化学史实情景、问题情境、活动情景等。这些情景素材的共同特点就是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形象理解。

(2)情景素材的选择。情景素材的选择应对应明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将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联系融合,搭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因此情景素材的选择要有启发性和兴趣性,使学生通过情景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3)情景的组织。教学情景的组织可以根据以下两条线索:第一,按照问题线索组织素材。根据教学目标,提出几个核心问题,根据问题提供情景素材;第二,按照课堂活动线索来组织素材。根据选定的活动教学模式中各阶段的特点提供不同的素材。在问题提出阶段就要提供有启发性的情景,在假设阶段就要提供与化学知识相关的性质和研究方法的情景。

(4)情景的呈现。情景素材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可以穿插在教学的各个过程中,因此,情景的呈现形式也是多样化。常用的有图片形式、文字表述、模型演示、多媒体展示、实验探究活动、真实情景模拟等。

上述介绍的几种教学方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将这些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合,相互补充,以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当然教学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方式,其他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也可以结合新课改后的教学理念赋予其新的涵义,丰富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钟启泉,裴新宁.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 卢立涛.《浅析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式的变革》[J],载《教学与管理》2007年第4期

高中化学方程式篇4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策略

所谓教学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归纳式、探究式、谈话式、重难点分析法以及实践活动式等。近些年,随着我国加大教学的改革力度,积极推动课程改革,现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应该说,新课程在改变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技巧的转变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一、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因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知识内容的特殊性,在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通过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转变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综合教学方法,比如“引导—启发—探讨”式教学方法、实践探究法、单元教学法、辅导自学法以及程序教学法等,进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更进一步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转变和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来改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课本知识的学习方式,努力营造一种积极主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能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有利于培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探究的能力以及接收新知识的能力。

二、转变教学成果的检验方式

为了更全面地检验课堂教学成果,定期进行化学测试以及布置化学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虽然很多学生一遇到考试或者安排作业时就比较头疼,而且平常学习时,也经常发生学生之间互抄作业的现象。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应开动脑筋,拓展思维,在布置作业以及化学考试时,应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模式,采用多样灵活的方法来布置作业。

1.在设计课文作业时,注意设计质量

作业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化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谈到学好化学的经验与技巧时无一例外都会说到“不断做题,不断总结”等。教师在安排课文作业时,一定要精心设计,减轻学生负担,并重点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典型的问题作为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地巩固这些重点知识。此外,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一个专门的错题本或者错题集,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找出知识的重点、盲点以及漏点,并学会举一反三。

2.在设计化学考试试卷时,应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

在现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卷面考试仍是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的主要形式。教师在设计试卷内容时,不应只是看重对书本知识点的巩固记忆或者简单重现,也不应将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独立出来进行测试,而是从知识的整体出发,重点考查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改变考试方向以及考试内容的方式来转变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主动接收以及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阶段,随着国家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我国在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上都有了较大转变。而且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开展,更是进一步加快了我国教育改革进程。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开展高效教学已经成为新课改下急需解决的难题。因此,转变和创新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李延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2]江锡钧,沈理明.对“苏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拓展视野”栏目的教学建议[J].化学教育,2010(01).

[3]张树奇,汪旺根.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8(06).

高中化学方程式篇5

论文摘要: 本文以成型的高校硬件网络化教学平台为依托,对网络化教学的教学评价环节进行了探索,并围绕平台采用的评价原则,结合网络教学的特点,对大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态度和日常表现的评价方法展开了阐述。 

 

一、引言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如何将枯燥难懂的硬件类课程与蓬勃发展的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挖掘学生自身学习的潜力,是网络时展的趋势[1]。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现有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加以改进,结合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发了融合崭新教学理念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网络教学平台[2]。 

笔者仅对本网络教学平台中,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原则及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 

 

二、教学评价原则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采用试卷考试的方式,以最终取得的卷面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做虽然能够快速直观地检测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效果,但这种“一考定论”,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方式不可避免地强调了学生的应试思想,难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积极性,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目的的角度看是不可取的。 

大学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自己学习专业知识和排除解决问题能力的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才[3]。因此,本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始终围绕这一原则展开,通过全面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日常表现,并借助网络平台的实时记录的能力,将这些信息记录整理,最终汇总出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 

 

三、教学评价方法 

 

在教学评价原则确定下之后,平台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1.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在网络环境下,对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依然要以学生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为核心,综合网络课程后所留作业的完成情况及定期的单元测验情况,实现对学生的基础常态性评价。 

通过在部分教学阶段设置学科竞赛等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学习的知识内容加深并拓展了。通过学生的竞赛情况,网络平台完成对于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性评价。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一定的课程阶段,我们设计一些综合性、研究类的课题,鼓励并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并根据最终的结果实现学科的拓展实践评价。 

2.自学能力的评价 

在大学中,教师仅仅是领路人的角色,一些专业知识细节和较深的内容,需要学生自己探索和研究,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学生在大学中应该培养的、未来走上社会适应工作的基础能力。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添加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内容,对网络课程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这些内容包括相关知识的文档、链接地址、相关电子书籍及教学视频。为了检测学生对这些课外知识的自学能力,网络平台借用学生在网络平台中所点击下载这些添加内容的数量及相应知识内容的难度系数等指标进行综合测评。之所以选择这两项作为指标参考,是因为此部分内容为课程以外的拓展内容,主要是为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设立的,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其学习效果和要求并不像网络平台中那些紧扣大纲的网络课堂教学一样,因此,应首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但同时,为防止学生为提高测评成绩而片面追求点击下载率的情况,可在这些附加的自学内容后添加部分问卷内容,以学生实际回答的情况作为前期点击下载率和难度系数有效性的依据。 

3.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平台模仿类似“百度知道”,制作了“你问我答”模块,学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上传,求助其他同学进行解答,然后根据其他同学对问题解决的贡献程度,将自己所有的分数提取出来,给予希望提供帮助的同学。获得分数的同学,在达到一定分数前提下,网上的虚拟身份可以得到升级。而得到解答的学生也要不断地帮助其他人以得到分值,从而才能继续在平台中悬赏提问。这种做法,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需求,督促了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能力,又使得平台可以根据学生所得分数,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个量化处理。 

为防止部分学生仅仅依靠某个大家可能经常碰到的问题而重复回答得分,平台将经常出现的问题及答案整理公布。如果有学生再次遇到此类问题而想在平台中悬赏提问的话,平台就将根据问题中的关键词,自动转到已经公布的该类问题,从而减少此类重复回答。 

4.学习态度和日常表现的评价 

这两项内容在以往,很难作到量化评价,而且,往往被忽视。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学生平日松松垮垮,懒散成性,考前风风火火,临时抱佛脚。对一名学生,这些内容评价的公正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热情如何。尤其是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无法做到面对面的交流,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更是无法使用教师个人感受来进行衡量。 

基于此,平台采用以下几项指标来进行解决:1)学生的登录总次数,旧课与新课之间的登录次数,每次登陆的停留时间等登录指标。2)学生参与回答问题的数量等参与指标。3)学生作业提交率和作业按时提交率。通过这些直观的量化结果,可以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日常表现进行相应的评价。 

 

四、教学评价中应用的其他原则 

 

除了采用上面的指标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外,平台中还使用了“激励性”评价的原则。所谓“激励性”评价,并不是真的将其量化为指标,综合到最后的测评成绩中,而是在学生出色地完成一项任务后,通过发音和图标显示的方式对其进行表扬和肯定。采用这种方式,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得到肯定和支持,其自信心和个人认可程度不断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各方面的能力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戴雯惠,李琼.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网站的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9(12):21-24. 

[2]陈瑞斌.高校计算机硬件类课程的网络化教学研究[j].中国青年科技,2008,8(12):24-26. 

高中化学方程式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职 电子技术 课堂教学 应用

党的十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由此可见,我们党和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及其应用问题已高度重视。教育部门为了贯彻落实十关于信息化发展的指示精神,应该考虑到当前各级各类教育中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如何衔接问题,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和信息化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划问题,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如何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当前,中职电子技术学科教学与信息化技术融合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亟待解决。

一、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手法单调

目前,仍有不少中职学校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来进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软件进行教学次数甚少,仍是采用传统教学中以老师讲解课程内容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只能简单地构思老师所讲内容。这种抽象的教学方式完全不能够体现出学生电子技术方面的才能。这也是当前中职电子技术教学方面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2.课程设置欠缺合理性

由于当前中职电子技术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抽象的概念极为困难,从而导致他们学习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低落,进而导致学生这门课程的整体成绩不高。将来学生们走出学校时,对这门技术的掌握情况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设计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起到很大影响,因此合理设计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是这门课程教学的核心工作。

二、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技术教学要点

信息化教学主要指的是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设计出具体的课程内容,将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从传统教学方式转化成现代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信息化应为教学提供资源、设备、环境等方面信息化支持。

1.资源的信息化

当前中职电子技术教学中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只能够在枯燥无味的课堂中学习电子技术,然而先进的教学资源却不能够得以使用,导致他们学习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降低。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到电子技术教学课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等特点为学生丰富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接触到电子技术,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2.设备的信息化

电子课程传统教学设备主要是黑板、投影仪、实训设备等。信息化教学设备包括了高清3D显示器、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等教学终端、虚拟实验以及实训设备等许多先进设备。

3.环境的信息化

传统的电子技术教学环境只是封闭的教室。信息化教学课程中,教学环境变成了网络支持下、开放时空的多维教学。

三、电子技术信息化技术教学的意义

1.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一般而言,将现代信息化技术运用到电子技术课程中,改变学生对传统教学的观念是教学方式改变的主要目的。将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彻底改革,从而提高电子技术教学效率。老师根据实际教学状况出发,采用科学的方式传达各种教育理论知识,从而设计出完整的信息化教学方式。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功能

从教学方法的角度看,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为主,教学内容也大多数是以电子技术课本内容相关知识进行教学,通过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方式。然而结合信息化技术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自由地在网络上进行信息搜索,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教学对于电子技术来说,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

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信息化技术应用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后,老师更多的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不单单是相关知识的传授者。老师能够为他们制订一定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完成计划目标,合理地规划教学资源,为学生丰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3.完善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

要实现信息化技术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广泛而有效的运用,就必须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通常情况下,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电子技术课程教育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前者教学环境中更多地在扮演着一个学习工具、学习伙伴的角色,能够满足学生学习所需要的许多条件要求,所以,建立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正常维持运转的前提条件。将信息化教学环境不断完善优化,才能够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相关教学。将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完全发挥,能够给信息化教学创造更好的应用条件。从教学角度上来看,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由情境、互动、写作等方面构成。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能够营造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授课模式仍处在初级阶段,仍需不断加强完善。上课老师应按照学校的具体情况,综合多种教学方式,从而实现多种课程教学效率共同提高。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采用引导式教育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学生深入了解课程难点、重点的目的。在教学内容方面,老师应该采取对比教学方式,将学生找到知识之间的关联部分,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掌握。在教学形式方面,老师结合多媒体相关教学实施进行教学,营造教学氛围,降低课程难度,调动学习对课程的积极性。

据调查研究分析,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对于以往传统中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有很大改观,能够使得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电子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任课老师应该结合信息化教学方式的优势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相互结合,以达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从而达到提高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率。

四、小结

综上所述,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中职电子技术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使用计算机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有效地将信息化技术与电子技术科目结合在一起,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为形象。其中信息化课程的教学环境对教学效率起到影响作用,提高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志民.全面提高国民信息化素养,大力培养信息技术专门人才[EB/OL].http:///rd/special_topic/zbwjt/201607/t20160721_1432482.shtml

[2]刘斌.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对信息化教学本质的再认识[J].现代教育技术,2013(12).

[3]胡晓玲.信息化教学有效性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 2012(10).

[4]杨启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础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2(11).

高中化学方程式篇7

关键词:高等院校;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公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以往的化学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设备培养更多专业型技术人才已经成为了未来的教学方向。同时都到相关因素的影响,使得化学实验教学主要以具有较强验证性实验为主要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时通常只是重复相应的教学实验。所以使得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思考能力发展受到阻碍。在新的社会经济市场环境中,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还应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能力。

一、高校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内容与顺序

(一)高校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顺序

高校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使用过程中,其顺序主要由五方面所组成。第一,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设备并建立合理的教学情境问题,让学生通过相关的问题可以对各种化学知识进行了解并提出新的问题。第二,高校学生根据教师准备的各种实验设备对实验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实验探索目标由学生自己决定。第三,在化学实验结束时,教师与学生共同根据实验探究的成果对化学实验流程与结论进行整理与分析,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构建方法。第五,学生在得到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时,教师利用相关的方法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区分,使学生真正的实现举一反三。

(二)高校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内容

所谓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主要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各种法学实验知识进行探究,其属于探究性教学中的一种。在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使用过程中,学生以教师的指导引领为核心目标,合理的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各种化学实验知识与技术,对新知识进行大胆科学的探究,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相应的探索者形象,同时让学生利用自身的实验知识对新实验进行设计并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在根据其进行化学实验,对各种新化学知识进行探索与掌握。

二、高校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益处

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适用与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进行比较,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向、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成果等层面出发进行分析其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从教学方向层面出发进行分析,探究性教学模式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知识传授过程中,对学生的人生观念、自主学习意识学习能力水平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与引导。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使用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现格外关注,但是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属应试教育中的一种,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过于重视。从教学方式层面进行分析,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主要以探究方式为教学的主要方法,而以往的化学试验教学则主要是以灌输的方法为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教学形式层面进行解析,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以往的化学实验方式通常属于封闭式教学方法中的一种。通过教学成果层面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教师在使用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时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学习中的各种欢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在使用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时,学生在学习期间具有较强的被动性,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降。因此,各高校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使用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培养出适应新经济市场环境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高校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创新

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对化学实验规律确定、提高实验能力重视的同时,让高校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在相关化学实验知识学习与化学实验方法探究中获得更好的乐趣,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视的同时,也对所得的实验结果进行可科学合理的解析。

(一)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计划创新

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对探究式化学实验进行学习,其在课程学习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探究式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其固定的规律性相对较小,高校学生只有对课程进行充分的学习才能更好的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对相关的实验顺序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教师在使用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时,学生具有较大的自由性,但也应当对学生进行一定成的约束,在化学实验阶段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引。由于相关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探究性化学实验过程中应该对相关的实验步骤等进行充分的了解,让学生对实验中各种存在问题的操作步骤进行改善,使学生在实验前可以选择科学的实验步骤与方式。

(二)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主旨的创新

高校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化学试验教学时应该充分的进行各种化学实验,真正的发挥出自身的主观意识。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充分的进行实验,才能真正的发挥出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真正作用。同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各高中的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局限性,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所以各高校化学实验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对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进行充分的利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学习能力水平。例如:教师在对教学主旨进行选择创新过程中,对一些学生知识技术掌握较弱问题,教师在对研究性实验教学主旨进行制定时应该使其具有较强的简单性,针对这些学生制定教学的基本知识课程,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经济市场环境的形成与新课改的,对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理念产生了较大影响。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因此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对高校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新经济市场培养更多专业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谢世伟,邱宝兰.浅析高校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创新[J].成人教育,2010(09).

[2]张虎成,李苞.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04).

高中化学方程式篇8

关键词:化归思想;高中数学教学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面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时活学活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化归思想简述

化归思想是指,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和课程内容的转化和总结归纳.这样的教学思想,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可以理解为更加直白的流程,就是将原有问题通过转化和简化形成新的问题形式,再通过对新问题的研究简答中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从而正确解答元问题.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是非常有价值的.通过问题之间的转化,能使学生有效利用数学基础知识,从而提高解题效率.从化归思想的应用特征来研究的话,它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而且有明显的多向重复性等.要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化归思想教学方式,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把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在问题产生与解决思考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从问题的根本结构上进行细致分析,利用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的多种技巧来实现问题的解决,这是化归思想的价值体现.

二、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知识就是教材内容中的方程式教学.在方程式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化归思想,通过转化降低复杂多变的方程式的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和学习效率.教师应该把化归思想合理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并对课堂内容进行合理的化归思想分析,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来说有巨大的帮助.例如,在讲“三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可以利用化归思想进行教学安排.让学生对三元一次方程组的组成和解题思路有基本的了解,合理利用化归思想进行课程学习,把三元一次方程组化解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再利用基础数学知识对转化以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解答.如果遇到困难之处,还可以进行下一级别的化归思想,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分解简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组.这样的问题,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非常容易解决的.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渗透化归思想,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利用化归思想解题.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从根本上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促进学生对更深层次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随着数学教学改革深入发展,高中阶段的解题教学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解题教学环节大多是灌输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灌输式教学的引导下,学生不仅很难学到数学知识的精髓,还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运用化归思想,使教学发展有了新的方向.就目前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来看,化归思想的运用还不够完善,有些学生对于化归思想的掌握和运用还处在起步阶段;教学思路还处于摸索过程中,有些教师对于化归思想在解题教学中的渗透还不够完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研究和创新.例如,在高中数学方程式解题教学中,对于整合方程式之间的换算关系,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思路,不一定符合每个学生的思维理解,从而使一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化归思想.在处理这方面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方程式的换算理解,由浅入深去发挥化归思想的作用,使学生的数学解题思路有稳定的成长和发展.比如,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其他方程式,让学生自主参与,能避免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组与其他方程转换上的困扰.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化归思想还处在起步阶段.有些学生在运用化归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没有掌握化归思想的精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未来的数学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加扎实的基础,面对困难的题型和题目有更加多样化的解题思路.

参考文献

1.周炎龙.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体现和教学[D].河南师范大学,2013.

2.任兴发.化归思想在高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杨宇.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化归思想的案例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人文主义论文范文 下一篇:人文地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