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范文

时间:2023-11-12 03:13:31

基因编辑篇1

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上发表,证实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可以让科学家对人类的DNA进行定点改造,为通过改造缺陷基因来治疗遗传疾病提供了可能性。据悉,这也是全球首篇关于基因编辑技术在人类二倍体(即一个卵子和一条组成的正常胚胎)胚胎中应用的描述。虽然,囿于伦理要求,对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治疗遗传病,将不允许实施。但这一实验的成功,实际上为将来的定制健康的婴儿提供了技术储备。

6000多种遗传性疾病源自单一基因突变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的许多疾病都源自微观如基因层面的一小段变化。原本规律排列的基因组序列,中间有一段缺失、重复、错误,患者本人和其后代就会表现出一种病态。

通过长期的观察、积累,目前现代医学发现一共有6000多种遗传性疾病,源自单一基因的突变。比如广东地区高发的蚕豆病(G6PD缺乏症)和地中海贫血。为了治疗这些基因突变引发的遗传病,医学界想了许多的办法,但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配方食物治,基本都是治标不治本。而针对某些疾病,比如地贫,更为彻底的治疗方式则需要进行干细胞移植,重建患者的造血系统。

但如果能够在患者的生命处于最初始的胚胎阶段,就对其特定的致病基因进行改造,这是不是可以一劳永逸?在没有基因编辑技术之前,这类想法显得天方夜谭,有了成熟的基因编辑技术,并且编辑的效率大大提升了,类似的基因改造计划成为了可能。刘见桥教授团队这次进行的研究,是在二倍体胚胎上进行基因编辑。他们验证的是该基因编辑技术能否在健康、正常(相对于三倍体而言,能够孕育出生命)的胚胎上,也能屏蔽掉某些疾病。

获得20枚二倍体胚胎6枚为患病或基因携带胚胎

刘见桥团队在对致病基因进行修复时,先采用的也是异常的三倍体胚胎。结果显示修复率很低,只有10%~20%的概率能够修复G6PD患者和重性β地贫患者的致病基因。“类似的修复成功率,距离临床应用是非常遥远的。10个胚胎接受改造,成功一两个,效率过于低下。”刘见桥表示。

那么,二倍体胚胎也一样吗?随后,团队尝试将其应用于二倍体胚胎。研究所使用的是广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患者捐赠的未成熟卵子,科研人员先将这些未成熟卵子在体外诱导成熟,然后与确诊携带有遗传致病基因的捐赠进行体外配对,从而获得了20枚二倍体胚胎。根据遗传学规律,这些胚胎中,将有一半的概率,携带这些遗传病基因。

事实上,也大致如此。来源于G6PD缺乏症患者的,在与卵子结合后,一共形成了10个胚胎,结果是,8枚胚胎完全正常,两枚携带了致病突变基因。而来源于重性β地贫基因携带者捐献的,同样与10枚卵子细胞进行了结合,形成了10个胚胎。其中,6个胚胎为健康胚胎,4个则明确为携带致病基因的胚胎。这些已经明确的患病或基因携带胚胎,就成了刘见桥团队下一步开展基因编辑试验的对象。

将突变基因剪掉后 有一枚细胞实现全部修复

有了更加明确的试验对象,团队成员开始对那些明确携带突变基因的胚胎加以编辑。比如G6PD缺乏症,捐精者是G6PD酶基因G1376T突变携带者,G1376T基因的突变是导致蚕豆病的常见原因。CRISPR/CAS9相当于基因剪刀手,它能精确地将突变的基因剪掉,然后再与研究人员体外合成的正常基因片段完美结合。

两个胚胎中,一个突变基因得到了彻底修复,另一个则修复得并不彻底,CRISPR只是关闭了部分细胞中的G6PD基因,而不是修复它。对G6PD的基因修复率约成功50%。针对重性β地贫胚胎的基因修复,则更加显得扑朔迷离。之前取得的4枚携带突变基因的胚胎,同样用上了CRISPR这个基因剪刀。结果是其中一枚被观察时发生了另一类型的突变,现有的医学经验,还没办法验证这一类突变的好坏。“这也是基因编辑过程中较容易出现的一种状况,编辑后的新突变体。”刘见桥表示,这一个胚胎,肯定被归结到了编辑失败的组别当中。另外的3枚胚胎,也没有完全成功。其中一枚,检测时发现部分细胞得到了修复,另两枚则没有成功修复。

6个供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胚胎,样本量确实是小了点。但实验结果显示,有1枚胚胎的全部细胞都被修复了,有2枚胚胎实现部分细胞被修复。这证实了,CRISPR在二倍体胚胎中的效果要比之前在三倍体胚胎中的应用好得多,基因编辑技术依然显示出强大的阻断遗传性疾病垂直传播的潜力。刘见桥表示,现有的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能够在胚胎植入前对胚胎进行诊断,选取正常健康的胚胎植入体内,避免遗传缺陷患儿的出生。“但有些遗传病是100%遗传给子代的如显性遗传病,类似对胚胎进行的基因编辑技术就是她们生育健康后代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释疑】

实现临床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015年,中山大学黄军就教授了一项研究试着改变人类胚胎中涉及血液紊乱β地中海贫血症的特殊基因,取得了成功。 2016年,广医三院范勇博士团队尝试编辑人类胚胎基因,通过敲除和关闭艾滋病毒在人体致病的通道相关基因,以抵制艾滋病毒感染也取得了成功。两位科学工作者,当时使用的人类胚胎,均为病态的胚胎,注定无法形成人类健康生命的胚胎。

首次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人类二倍体胚胎,刘见桥教授的这项研究更真实地说明了该技术对于阻断人类致病基因子代传播的潜力。刘见桥认为,“CRISPR/CAS9技术实现临床应用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就目前的结果来看,虽然我们的研究发现CRISPR/CAS9对于人类二倍体胚胎的修复效率不低,但该技术还远远不能安全地用于胚胎编辑。而且还要对编辑过的胚胎进行各种测试,以保证没有产生任何错误基因,确保后代安全”。

【背景】

美国国家科学院:应允许科学家修改人类胚胎

自2015、2016年发表的关于CRISPR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的报道后,各方激烈讨论。关于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风险也备受关注,欧美的医学专家、神学家们觉得这是人类代替了上帝的工作,哪怕这个胚胎的结局注定是死亡的。

技术上的瓶颈可以突破,伦理上的藩篱却很难在短期内打开。毕竟,这一技术的应用,实际上使得完美人类、完美儿童的梦想成为可能。如果人类能够认识到所有的基因和其所代表的健康密码、生命信息之间的关联。然后用基因剪刀一一加以修饰,那样修饰过后的后代,是不是还能算完整意义的人类,这会争论和探讨很久。

2017年2月15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出台一份长达261页的报告,郑重提出“应该允许科学家修改人类胚胎,以消除镰状细胞性贫血等毁灭性遗传疾病,但基因编辑技术充分应用于人类,当同步设定适当的限制条件”。可以看到,当前研究者以及公众现在更加理性地看待此类研究,胚胎编辑技术也逐渐被人们所接纳。

基因编辑篇2

[关键词]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 ZFNs; TALENs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项对基因组进行精确定点修饰的技术,可对特定DN段进行敲除、加入和替换等,从而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精确的基因编辑。此过程模拟了基因的自然突变,修改并编辑了生物的基因组,使研究人员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模拟自然界漫长时间的基因演变,甚至能够完成自然进化中无法完成的基因组改变。在科研领域,该技术可以快速构建模式动物,节约大量科研时间和经费;在农业领域,该技术可以人为改造基因序列,使之符合人们的要求,研制如改良水稻等粮食作物;在医疗领域,该技术可以更加准确、深入地了解疾病发病机制和探究基因功能,以及改造人的基因,达到基因治疗的目的等。因此,基因编辑技术具有极其广泛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s,ZFN)、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和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是三大基因编辑技术。这3种技术皆是通过在特定的靶向序列处引入双链断裂缺口(doublestrand break,DSB),继而通过NHEJ途径(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和HR(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途径这2种细胞内DNA修复机制完成修复。NHEJ途径(nonhomologous endjoining,NHEJ)使基因MDNA缺口处有碱基的插入或者缺失,造成移码突变,导致基因的敲除;HR(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途径在提供外源DNA模板的条件下使基因组DNA得到精确的基因修复或靶向基因的添加[1]。由此可见,这3种基因编辑技术本质上均是利用非同源末端链接途径修复和同源重组修复,联合特异性DNA靶向识别及核酸内切酶完成的DNA序列改变。

11ZFNs每个锌指核酸酶单体都是由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ZFP)与非特异核酸酶结合的人工合成酶。此酶的N端部分是能识别含有特定DNA序列的锌指蛋白,C端部分则由非特异性切割结构域Fok I以及连接DNA结合结构域和内切酶的肽段组成[23]。ZFN的特异性取决于ZFP,因此筛选高质量的ZFP是获得高效、特异性的ZFN的前提[47]。ZFP通常由3~6个锌指组成,每个锌指识别基因组中连续的3个碱基。ZFP一旦与基因组中的特定序列结合,Fok I核酸内切酶便会形成二聚体发挥内切酶活性,产生DNA双链断裂的缺口,继而通过细胞内修复机制对断裂部位的基因进行修饰[811](图1)。ZFN的基因打靶效率一般能够达到30%,可以做到针对特定序列设计ZFN来实现对靶基因的修饰。然而ZFN识别结构域存在的上下文依赖效应大大降低了ZFN设计和筛选效率。目前尚不能针对任意一段序列均可设计出满足要求的ZFN,也不能在每一个功能性染色体区段都能够顺利找到适合的ZFN作用位点。在ZFN的筛选和设计方面存在较大的技术困难之外,其制备价格也比较昂贵。此外,ZFN的脱靶切割也往往会导致细胞毒性。综上这些因素使得ZFN在基因治疗领域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12TALENsTALEN是植物病原菌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sp.产生的TALE蛋白的中央区域结构域与FokⅠ核酸内切酶结构域组合而成的一类重组核酸酶。TALE蛋白的中央区域结构域是该蛋白识别特异DNA序列的结构域。它包含了155~195个蛋白单元模块,每个模块单元有34个氨基酸残基,其中除第12和13位氨基酸可变外,其他氨基酸都是保守的。因此,这第12和13位氨基酸被称作重复可变的双氨基酸残基(repeat variable diresidues,RVDs) 位点[12],是靶向识别的关键。由于TALE存在多种变体,所以可以构建出靶向基因组中预设DNA靶位点的多种TALEN。相比ZFN技术,TALEN使用了TALE蛋白的中央区域结构域代替ZFP作为人工核酸酶的识别结构域,更好地解决了DNA序列识别特异性低的问题。TALE蛋白中央区域结构域对碱基的识别只由2个氨基酸残基决定:组氨酸天冬氨酸特异识别碱基C,即HD(His Asp)C;天冬酰胺异亮氨酸识别碱基A,即NI(Asn Ile)A;天冬酰胺甘氨酸识别碱基T,即NG (AsnGly)T;天冬酰胺天冬酰胺识别碱基G或A,即NN(AsnAsn)G或A;天冬酰胺赖氨酸识别碱基G,即NK(Asn Lys)G;天冬酰胺丝氨酸可以识别A,T,G,C 中的任一种NS (AsnSer)A,T,C,G [1314](图2)。这种与DNA碱基一一对应的方式在设计上相对于ZFN要简单得多。然而,在实际构建过程中,TALE分子的模块组装和筛选过程也比较繁杂,通常需要大量的测序工作。这使得该技术的使用成本较高,对于普通实验室的可操作性较低。此外,TALEN分子比ZFN大得多,因而在不能高效导入细胞方面也限制了它的应用。

13CRISPR/Cas9CRISPR/Cas(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 sequence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系统是在细菌和古细菌中发现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系统[15],由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与Cas蛋白组成,能特异性识别外源病毒或质粒的核酸物质,并对其进行剪切,起到防疫外源核酸入侵的作用[16]。其中CRISPR簇通过转录生成一段非码RNA,即CRISPR前体

的靶标可设计为针对一个基因,也为针对多个基因,都能达到有效的特异性位点编辑的效果。CRISPR/Cas9系统已被公认为是继“锌指核酸内切酶(ZFN)”、“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之后出现的第3代“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ZNFs和TALENs作用时均是采用蛋白质对DNA序列的识别,而CRISPR/Cas9对靶序列的识别是RNA与DNA的碱基配对过程。该识别方式使得CRISPR/Cas9与前二者相比更为精准,降低了脱靶切割的几率,减低了细胞毒性。CRISPR/Cas9所有成分都可以通过导入质粒进行表达,因此也省去了耗时耗力的蛋白质工程过程。同时,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设计出针对绝大多数基因的特异性靶标识别crRNA。因此,与前2代技术相比,CRISPR/Cas9成本低、制作简便、快捷高效、脱靶率低的优点使其迅速风靡于世界各地的实验室,成为科研、医疗等领域的有效工具,逐渐成为当今分子生物学领域最炙手可热的技术之一。然而CRISPR/Cas9 系统也存在着一些不完美之处:Cas9 蛋白对于目标序列的识别除了依靠crRNA序列的匹配之外,目标序列附近必须存在一些小的前间区序列邻近基序(PAM),因此Cas9 蛋白对于设定序列的切割仍有局限性;另外和ZFNs及TALENs技术一样,CRISPR/Cas9也面临着如何控制双链断裂之后的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可能会随机产生细胞毒性的问题。

14 NgAgoCRISPR是以RNA为向导寻找靶向序列,而NgAgo则是以DNA来担任向导。韩春雨等的工作显示,NgAgo可结合24个碱基的gDNA,比CRISPR结合19个碱基的gRNA要长5个碱基,因此理论上精确性要高1 024倍,脱靶率也较低。然而,不同于CRISPR/Cas9技术大量运用已获得了实践验证,NgAgo的作用效果还有待于今后工作的检验。

2基因编码技术的应用

21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随着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以DNA重组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许多疾病都与基因突变、缺失或表达异常有关,由此基因治疗技术顺势而生。基因治疗是指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引入患者细胞内,以纠正致病基因的缺陷而根治疾病。其最核心的策略是通过细胞内基因修饰来治疗疾病。近两三年来,基因编码技术作为该策略的新生力量开始活跃在基因治疗的舞台上,在癌症、遗传性疾病和逆转录病毒相关的传染病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许多堪称跨时代的佳绩。

癌症治疗方面:2015年11月英国伦敦大奥蒙德街医院(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的医生第一次依靠使用“分子剪刀”修改基因的疗法,成功地治愈了一名患有“无法治愈的”白血病的1岁女孩“莱拉”(Layla)。其治疗方案是利用TALEN蛋白对异体T细胞进行基因编辑,去除内源性TCR(提高肿瘤杀伤特异性)及CD52(避免药物alemtuzumab的干扰),并命名为antiCD19 CART细胞,再将这些经过设计的“人工培育的免疫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去捕捉和杀伤肿瘤细胞。经过1个月的治疗,这名女孩目前摆脱了癌症,身体状况很不错,成为世界上首次用基因编辑治愈的白血病女孩[18]。此外,科学家们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经确定了许多肿瘤治疗中相关的基因,包括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基因组修饰类、基因抗药性基因。近2年,研究者们已经开始利用基因编码技术对上述基因开展了大规模的基因编辑修饰研究,预计今后几年内会出现多项癌症治疗方面的重大突破。

遗传性疾病治疗方面:2015年底《Nature》杂志发表的对2016年热点研究领域的展望(The science to look out for in 2016)中提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里士满Sangamo生物科学公司将计划开展利用ZFN纠正导致血友病基因缺陷的人体试验,并对其研究成果表示非常期待。另外该公司还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Biogen公司合作开始了另一项试验,尝试通过该技术提高β地中海贫血患者体内一种血液球蛋白的功能[19]。已有研究证实人β珠蛋白(HBB)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地中海贫血症。我国中山大学黄军就和他的团队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了人类胚胎HBB基因的DNA,为治疗地中海贫血症提供了可能。该研究中一共使用了86个胚胎,48 h后有71个胚胎存活,其中在54个接受了基因测试的胚胎中仅有28个胚胎的基因被成功修改,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包含替代的遗传物质。该研究是史上第一例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人类胚胎细胞的案例。尽管该研究使用的胚胎均为无法发育成婴儿、不能正常出生的胚胎,该成果的伦理问题在西方仍引发巨大争议,由此《Nature》的记者和编辑们最终将黄军就选入了年度十大人物之列[20]。多种肌肉营养障碍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表达dystrophin蛋白的基因发生移码突变,导致不能形成有功能的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所引发的一种遗传性疾病。2014年研究者已利用CRISPR技术成功修复了小鼠胚胎中的dystrophin基因缺陷。今年,西南医学中心的Chengzu Long,杜克大学的Charles Gersbach,哈佛大学Amy Wagers 与MIT张锋合作研究组这3个独立的研究组又分别完成了小鼠成年体的基因修复。其中Chengzu Long研究组的研究方案为利用腺病毒将gRNA以及CRISPR/Cas9导入肌肉细胞,利用CRISPR/Cas9切除有缺陷的DN段,使小鼠能够产生较短版本的有功能的dystrophin蛋白[21]。

逆转录病毒相关传染病的治疗方面:HIV病毒的基因会整合到病人的基因组上。利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仅能抑制HIV病毒的复制但对整合在细胞中的病毒DNA不起作用,一旦停止服用药物这些病毒余孽就会起死回生,开始产生艾滋病原体。因此只有清除整合在宿主靶细胞上的HIV病毒基因才能实现根治艾滋病的梦想。2013 年,朱焕章等设计并获得了一对能特异靶向多数HIV亚型基因保守区LTR (long terminal repeat) 的ZFN,并证实该ZFN能特异性靶向HIV感染及潜伏细胞系上的HIV1前病毒LTR,且介导了HIV1整合基因的高效切除,亩获得了显著抗HIV感染的效果[22]。今年,Rafal等[23]利用CRISPR/Cas9技术使带有HIV病毒的T细胞失去活性,同时病毒复制在受感染细胞中降低了90%。这一治疗方案预计在两三年后开展临床试验。

22在新方法学及动物模型制备上的应用当前,各类基因敲除(knockout)和基因嵌入/置换(knockin)基因工程动物及细胞系已经成为现代医学认识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研究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实验工具和手段。传统的基因工程动物制备工艺――基因打靶技术是基于胚胎干细胞的一种同源重组技术。利用该技术制备基因修饰动物周期较长且存在生殖系统传递失败的风险。新型的基因编码技术系统可在小鼠受精卵中直接进行基因组编辑,因而快速、高效、低成本、无物种限制地一步生成基因工程动物。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通过CRISPR/Cas9技术进行凝血因子Ⅸ(Factor Ⅸ,FⅨ)基因敲除,快速、高效地构建血友病乙模型小鼠,以期为血友病乙的研究提供更加便捷的途径[24]。Park 等[25]使用TALEN 技术将诱导的多能干细胞中含有F8 基因的140 kb染色体片段倒置,建立了小鼠血友病A模型,并且再次通过TALEN基因编辑工具将其之前倒置的染色体片段再重新恢复到正常。实验结果表明TALEN基因编辑工具既可以建立疾病模型,又可以介导疾病的再次纠正。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介导的同源重组,将有丝分裂降解结构域MD(Mitosisspecial degradation domain,MD)插入到进基因组表达框上游,以期周期性持续降解细胞内CTCF(CCCTC binding factor,CTCF)蛋白,从而获得CTCF蛋白特异性降解细胞系,为后续研究CTCF功能奠定基础[26]。

此外,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变为科研人员的新宠,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运用其与其他技术相结合进行各种学术研究。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和重庆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CRISPR/Cas9介导的同源重组修复方法,用GFP标记HCC细胞中的内源多功能性因子Nanog,证明雄激素/雄激素受体轴可以通过直接结合其启动子,增加Nanog的表达,并促进HCC细胞的干性和肿瘤发生[27],从而初步阐明了肝癌发生的性别差异的机制。CRISPR/Cas9技术的成熟使得利用多重sgRNA载体高效、高通量编辑细胞内基因成为可能,为新型功能遗传筛选创造了条件。IAA2(indole acetic acid 2)是拟南芥Aux/IAA生长素响应基因大家族中的一员。由于没有该基因的失去功能型突变体,其功能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受到了阻碍。研究人员在GoldenGate克隆技术的基础上,将每3个sgRNA串联到同一个入门载体中,再将入门载体与含Cas9表达框的目标载体LR反应,获得最终的表达载体。结果表明,设计的6个sgRNA有4个发挥了作用,产生了碱基插入突变和大片段缺失突变等多种可遗传的突变,所得到的突变体为后续的IAA2功能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材料[28]。

23其他应用前景目前,世界各地的实验室已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预防疟疾:利用CRISPR/Cas9对蚊子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携带一种抗疟疾的基因,从而对疟原虫产生抑制,进而遏制疟疾的传播[29]。另一种改造为导入不孕基因,使疟蚊灭绝[30]。

器官移植: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猪胰岛素基因进行了无痕定点修饰,使猪胰岛素基因编码生产人胰岛素,成功建立了完全分泌人胰岛素的基因编辑猪。这为糖尿病人提供更为理想的临床异种胰岛移植供体。另外,有研究改造了猪肺基因以利于用于人体肺移植,以及去除了猪器官上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以防止移植器官带来的病毒感染[31]。

生物制药: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张普民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猪受精卵的基因组进行了基因编辑,在猪白蛋白的基因区域插入了人白蛋白的编码DNA,使猪只产生人白蛋白而不产生猪白蛋白[32]。

农业育种改良:利用CRISPR/Cas9技术几年内可实现至少50~100年才能完成的育种改良工作。圣保罗Recombinetics公司利用该技术培育出不会长角的牛,从而使牛无须经历被切去牛角的痛苦过程。目前该公司正致力于培育永远不需要被的猪。

灭绝物种复活: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Ben Novak将灭绝的候鸽的博物馆标本DNA与现存鸽子进行序列比对,并尝试对现存鸽子进行基因改造,使这些鸽子变得更接近灭绝的候鸽。

3基因编码技术的争议与思考

基因编辑技术可谓当今生命科学界炙手可热的前沿科技。顾名思义,该技术能够对最基本的遗传单位――基因直接进行设计和修改,其意义和价值可想而知。这使得各大公司迅速加入到基因编辑的产业之中。2015年8月,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和谷歌风投基金投资Editas医药公司1.2亿美元;2015年10月杜邦与Caribou生物科学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使用CrisprCas9技术来改进农作物(http://wwwnaturecom/news/genomeediting7factsaboutarevolutionarytechnology118869)。中国基因编辑技术产业已走在世界的前列:在CRISPR技术数上中国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2;目前50多家中国研究机构已提交了基因编辑专利;劲嘉股份与黄军就团队合作开展CRISPR技术治疗地中海贫血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中泰证券的分析师认为未来5年仅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的国内潜在市场空间超过500亿元。与此同时,随着基因编码技术的不断发展,CRISPR/Cas9系统相对前两代技术效率提升了10倍以上,操作容易程度提升了100~1 000倍,构建周期缩短至原来的1/12,成本由5 000美元降低至30美元,脱靶率依据最新技术已降低至目前检测技术检测不到的水平。脱靶率、效率、便携性及成本的极大改善,使得该技术更平民化,技术门槛越来越低。它已成为许多车库生物学家/草根生物学家以及生物黑客的新宠。都柏林生物黑客和企业家Andreas Stürmer说,CRISPR是有史以来最了不起的工具,可以在自己的家里玩(http://wwwnaturecom/news/biohackersgearupforgenomeediting118236)。

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面性,基因编辑技术产业虽然能够造福于人类,然而上面所述的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以及越来越低的技术门槛,再加上人类对自身健康改良的迫切心态极可能导致对该技术的滥用,进而对人类和地球环境形成威胁,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生态灾难。在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的威胁评估报告中,“基因编辑”已经被列入“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和武器的扩散”威胁名单,与核武器并列(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600774/topusintelligenceofficialcallsgeneeditingawmdthreat/)。因此,关于该技术运用的争议从其诞生之日就已出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现有争议最集中之处为关于人类胚胎改造的伦理学争议。史上第一、二例基因编辑技术改造人类胚胎细胞的研究皆出现在中国。2015年4月,中山大学黄军就和他的团队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为治疗地中海贫血症修改了人类胚胎基因组[33]。2016年4月29日广州医科大学范勇团队,宣布他们用基因编辑技术制造出一个能对艾滋病毒免疫的人类胚胎[34]。尽管这2例基因编辑研究都使用的是人类三核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的受精卵),但在国际上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全球科学家激烈的讨论。讨论的焦点不在于文章的学术价值,而在于改造人类胚胎细胞的伦理问题。由于基因编译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迫在眉睫,2015年12月1日,由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中国科W院和英国皇家学会联合组织召集的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在华盛顿召开。会议重点了解各方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问题的态度和想法。美国再生医学联盟主席兰菲尔(Edward Lanphier)等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评论文章称,希望研究人员暂时不要对人类生殖细胞进行基因编辑,否则可能对后代产生无法预测的后果[35]。然而,人类胚胎改造的研究终究为大势所趋。2016年2月1日,英国政府批准了伦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 Kathy Niakan研究员对人类胚胎进行编辑的请求。这项研究成为世界首例获国家监管机构批准的人类胚胎编辑研究。

综上所述,日渐成熟的基因编辑技术已经成为了强力的生物、医学工具,在癌症、遗传性疾病和逆转录病毒相关的传染病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带了巨大的突破,可以快速构建实验新方法和动物模型,推动科研的发展,并在器官移植、生物制药、农业育种改良、灭绝物种复活和中药现代化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价值甚至引起了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人类畅想将来它不仅可去除遗传缺陷、治疗疾病,还可导入长寿、健康、强力的基因,甚至制造完美人类。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在乐观畅想基因编辑技术可使人类变得更加完美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滥用技术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和生态灾难。建立针对基因编辑技术安全有效的检测手段,制定合理健全的法律道德制度,才能使这项技术更好地应用和造福人类。

4基因编辑在中药发展中的潜在前景

如何让传统中药跟上生命科学现代化的步伐,使传统中医药走出国门,让世界接受中草药,是当今中医药工作者面临的难题。长期以来,由于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生命科学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的桥梁,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中药基因组计划将现代生命科学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应用于中药研究,有望彻底改变中药研究手段和方法的落后局面,架起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生命科学之间沟通的桥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陈士林团队在著名植物学杂志《Molecular Plant》发表丹参全基因组[36],标志着作为常用中药丹参的遗传密码被破译,为揭示丹参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丹参酮和丹参酚酸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促进丹参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背景基础。该工作构建了世界上首个药用植物基因组框架图,标志着我国中药研究进入了基因组学时代。目前已有多个中草药如印度大麻、赤灵芝、牛耳草、铁皮石斛等完成了基因组测序。中草药基因组研究的飞速发展为基因编辑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带来了极佳的时机和广阔的前景。今后研究者们可以以丹参研究为模板,借鉴国外的植物基因组研究计划的经验,对中草药在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方向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开展中药药效成分、药材的生长及抗性相关基因的研究和改造工作,结合先进的育种方法,筛选出既保持“道地血统”,又优质、高产、抗病的中药材优良品种。该工作既有利于实现中药标准化生产,使中药质量可控,又有利于解决当前中药材资源面临的“断粮”困境。

中药药材是现代药物研发最大的遗传信息资源之一。我国在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草纲目》中记载了1 892种药用植物,1995年出版的《中华本草》收集了8 000多种药用植物,而且其中不乏很多名贵,稀缺的药材如人参,虫草等。另有统计表明,我国中草药已有12 000多种。基因编辑技术的成熟也为开发这个药物基因资源带来了良机。基因编辑技术在中药资源的引入和应用,将会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新的前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快速获得药材靶基因的突变或是导入异源基因,从而快速鉴定出该基因产物与药理活性成分的相关性和重要性,发掘出新的或更高效的药物相关基因,并可更清晰地阐明药理活性成分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

尽管将基因编码技术引入中药研究能为传统中草药带来新发展和突破,但与当今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基因编码技术相比,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基础工作有待完善。比如这一技术的应用必须以完善的中药基因资源为基础,如果没有对中药特别是具有丰富药理药效学和临床应用价值的名贵中药的基因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基因技术体系的应用必然大打折扣。此外,也不能盲目的为了中药的基因而基因,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应有的放矢的将目标集中在既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的名贵或濒临灭绝的中药基因资源的研究与应用上,为中药现代化搭建良好的基础技术平台,让现代基因技术更好的为传统中药的发展服务。

[致x]李连达院士对本文的选题、框架设计等给予了诸多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季海艳,朱焕章.基因编辑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生命科学,2015,27(1):71.

[2]Bibikova M, Carroll D, Segal D, et al.Stimulation of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through targeted cleavage bychimeric nucleases[J].Mol Cell Biol, 2001, 21(1):289.

[3]Smith J, Bibikova M, Whitby F G, et al Requirements for doublestrand cleavage by chimeric restriction enzymes with zinc finger DNArecognition domains[J].Nucleic Acids Res, 2000, 28(17):3361.

[4]Terada R, JohzukaHisatomi Y, Saitoh M, et al Genetargeting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as a biotechnological tool for rice functional genomics[J].Plant Physiol, 2007, 144(2):846.

[5]Yamauchi T, JohzukaHisatomi Y, FukadaTanaka S, et al.Homologous recombinationmediated knockin targeting of the MET1a gene for a maintenance DNA methyltransferase reproducibly reveals dosagedependent spatiotemporal gene expression in rice[J].Plant J, 2009, 60(2):386.

[6]Zhang F, Maeder M L, UngerWallace E, et al High frequency targeted mutagenesi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using zinc finger nucleases[J].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0, 107(26):12028.

[7]Wright D A, Townsend J A, Winfrey R J, et al High frequenc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n plants mediatedby zincfinger nucleases[J].Plant J, 2005, 44(4):693.

[8]Sonoda E, Hochegger H, Saberi A, et al Differential usage of nonhomologous endjoining and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n double strand break repair[J] DNA Repair:Amst, 2006, 5(9/10):1021.

[9]Rémy S, Tesson L, Ménoret S, et al Zincfinger nucleases:a powerful tool for genetic engineering of animals[J].Transgenic Res, 2010, 19(3):363

[10]Liu Q, Segal D J, Ghiara J B, et al Design of polydactylzincfinger proteins for unique addressing within complex genomes[J].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7, 94(11):5525.

[11]Beerli R R, Segal D J, Dreier B, et al.Toward controlling gene expression at will:specific regulation of the erbB2/HER2 promoter by using polydactyl zinc finger proteins constructed from modular building blocks[J].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5(25):14628.

[12]Mussolino C, Cathomen T TALE nucleases:tailored genome engineering made easy[J].Curr Opin Biotechnol, 2012, 23(5):644.

[13]Mahfouz M M, Li L, Fang X, et al.De novoengineered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TALE) hybrid nuclease with novel DNA binding specificity creates doublestrand breaks[J].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1, 108(6):2623.

[14]Deng D, Yan C, Pan X, et al Structural basis for sequence specific recognition of DNA by TAL effectors[J] Science, 2012, 335(6069):720.

[15]Zhang J, Rouillon C, Kerou M, et al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the CMR complex for CRISPR mediated antiviral immunity[J].Mol Cell, 2012, 45(13):303.

[16]Wiedenheft B, Sternberg S H, Doudna J A RNAguided genetic silencing systems in bacteria and archaea[J] Nature, 2012, 482(7385):331.

[17]Li W, Li X, Li T, et al Genetic modification and screening in rat using haploid embryonic stem cells[J].Cell Stem Cell, 2014, 14(3):404.

[18]Flotte Terence R.Human gene therapy[J].November, 2015, 26(11):iv.

[19]E Gibney The science to look out for in 2016[J] Nature, 2015, 529(7584):14.

[20]Liang Puping, Xu Yanwen, Zhang Xiya, et al CRISPR/Cas9mediated gene editing in human tripronuclear zygotes[J] Protein Cell, 2015, 6(5):363.

[21]Christopher E Nelson, Chady H Hakim, David G Ousterout, et al.In vivo genome editing improves muscle func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J].Science, 2016, 351(6271):400.

[22]Qu X, Wang P, Ding D, et al.Zincfingernucleases mediate specific and efficient excision of HIV1 proviral DNA from infected and latently infected human T cells[J].Nucleic Acids Res, 2013, 41(16):7771.

[23]Rafal Kaminski, Yilan Chen, Tracy Fischer, et al Elimination of HIV1 genomes from human Tlymphoid cells by CRISPR/Cas9 gene editing[J].Sci Rep, 2016, 6:28213.

[24]汪⒑玻怀聪,孙瑞林,等.利用CRISPR/Cas系统快速高效构建血友病乙小鼠模型[J].遗传, 2015, 37(11):1143.

[25]Park C Y, Kim J, Kweon J, et al.Targeted inversion and reversion of the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 8 gene in human iPS cells using TALENs[J].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4, 111(25):9253.

[26]Xie Dejian, Shi Minglei, Zhang Yan, et al.Construction of CTCF degradation cell line by CRISPR/Cas9 mediated genome editing[J].Hereditas, 2016, 38(7):651.

[27]Jiang Lupin, Shan Juanjuan, Shen Junjie, et al Androgen/androgen receptor axis maintains and promotes cancer cell stemness through direct activation of nanog transcrip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Oncotarget, 2016, 7(24):36814.

[28]Liu Dingyuan, Qiu Ting, Ding Xiaohui, et al Rapid construction of multiple sgRNA vectors and high efficient knockout of Arabidopsis IAA2 gene using the CRISPR/Cas9 genomic editing technology[J].Hereditas, 2016, 38(8):756.

[29]Rafael D Mesquitaa, Raquel J VionetteAmaralc, Carl Lowenbergerd, et al.Genome of Rhodnius prolixus, an insect vector of Chagas disease, reveals unique adaptations to hematophagy and parasite infection[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5, 112(48):14936.

[30]Andrew Hammond, Roberto Galizi, Kyros Kyrou, et al.A CRISPRCas9 gene drive system targeting female reproduction in the malaria mosquito vector Anopheles gambiae[J].Nature Biotechnol, 2016, 34:78.

[31]Yang Y, Wang K, Wu H, et al.Genetically humanized pigs exclusively expressing human insulin are generated through custom endonucleasemediated seamless engineering[J].J Mol Cell Biol, 2016, 8(2):174.

[32]Peng Jin, Wang Yong, Jiang Junyi, et al Production of human albumin in pigs through CRISPR/Cas9mediated knockin of human cDNA into swine albumin locus in the zygotes[J].Scientific Rep, 2015,5:16705.

[33]Liang P,Xu Y, Zhang X,et al.CRISPR/Cas9mediated gene editing in human tripronuclear zygotes[J] Protein Cell, 2015, 6:363.

[34]Kang X,He W, Huang Y,et al.Introducing precise genetic modifications into human 3PN embryos by CRISPR/Casmediated genome editing[J]J Assist Reprod Genet, 2016, 33(5):581.

[35]Lanphier E, Urnov F,Haecker S E,et al Don′t edit the human germ line[J].Nature,2015, 519(7544):410.

基因编辑篇3

关键词: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2-0078-03

为了对本校的教学成果及科研成果进行展示,需要通过高校学报等相关学术期刊进行表达,基于此,高校需要对学报的编辑工作产生足够重视,并且根据实际的需要对其进行创新调整,从而使学报这一文化阵地发挥其应有作用,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普及,并且予以后人更多的启发和引导;为了实现以上目标,需要对编辑工作进行创新调整,将更多专业化、信息化的内容融入其中,并且对理念、策划、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促进高校学报的发展。

一、将创新工作渗透到编辑团队

若想使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质量有所保障,需要对编辑团队及团队内的人才进行重视,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和优势,并将创新工作向高校学报编辑团队进行渗透,促进学报的未来发展;基于以上方面需要,需要对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的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进行培养,从而为学报编辑工作的创新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很多高校无法为创新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由于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并且未能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因此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创新受到一定阻碍。

为了更好的开展编辑团队及人才的创新工作,更好的完成高校学报编辑任务,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对编辑工作进行创新调整:

(一)与外界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

为了使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编辑团队及编辑人才得到更多的创新发展,便不能闭门造车,因为固步自封便无法使编辑工作得到更多进步和发展,也就无法更好的应对时代及社会的需求;基于以上情况,编辑人员需要和他人进行更多沟通,从而将所有人掌握的信息进行共享,分享彼此之间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感悟和经验,更好的对学报的编辑工作进行创新。

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人员需要具有一双“慧眼”,从而发掘更多的英才,将更多的优秀作者作品进行收录;当作者遇到问题和困难时,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者需要给予作者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并且和作者在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沟通,从而更好的了解作者写作情况及思想状态,为之后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对编辑工作的创新工作予以更多重

高校的领导层人员必须从思想层面进行改变,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作用及意义有更多认识,从而使编辑的创新工作可以更加顺利的开展;具体来讲,可以从薪资待遇方面入手对工作进行调整,并通过为编辑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氛围等方面招揽更多人才;此外,学校可以与实力强劲的名校进行更多交流对接,从而招揽到更多专业水平较高的编辑人才为学校进行效力。

(三)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手段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者的各方面素质及专业水平进行提升

目前,我国高校的很多学报编辑工作者并非专业出身,因此在开展高校学报编辑工作时可能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基于此,学校需要从编辑规范、技能等方面入手,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者进行教育和培训,从而使编辑人员对编辑工作的相关法律条款以及方式方法等方面有更多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培训教育,高校编辑人员的学术素养及编辑水平也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而这样的人才进行学报的编辑时便可以为学报的规范性及标准程度提供更多保障。

很多情况下,高校学报的专业性及学术性较强,若非专业出身的编辑人员对其进行编辑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阻碍,基于此,编辑工作者需要对自身认识进行培养,确保日常工作按时完成的基础上可以对自身水平进行不断的提升,开阔自己的学术眼界,阅览更多的专业书籍,最终使自己可以更好的开展今后的编辑工作,更加自然、熟练的将创新元素纳入稿件的编辑工作中。

二、从观念层面进行转变和创新

编辑人员若想对高校学报进行更好的编辑和创新,需要从思想观念层面上进行创新调整,为编辑的创新奠定坚实基础;随着观念层次的转变和创新,编辑人员便可以自然而然的将创新向日常工作中进行渗透,将所有细节工作进行创新调整,下面将就其进行细致分析:

首先,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需要将精品战略引入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中,对编辑工作进行创新,精品学报可以使编辑工作打破现状,更好的展示其专业性及学术性等特点;编辑工作人员需要对精品意识进行提高,对题材进行丰富和创新,并将表现形式进行完善,从而使人们可以透过学报对此学校特点等有更多认识。

其次,对自身的知识进行丰富,掌握更多新的科学知识,使自己的眼界拓宽,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从而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编辑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学报可以具备更多本校特色和新意,扩大读者群,增强高校学报在学校及社会方面的影响力。

再次,现在我国正在进行文化转型,在这一特殊的时期,高校学报除了需要承担知识的普及、传播任务之外,还需要对文化构建及创新等方面工作进行负责,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些使命,编辑人员需要将文化构建等意识植入与脑海中,从而实现观念创新,进而实现对学报编辑工作的创新。

最后,通过实践及理论基础的辅助对编辑观念进行创新。创新意识并非观念创新的决定性因素,基于这种情况,学报编辑人员需要对自身水平进行提升,通过更多的实践对经验进行积累,不断的充实自己,最终才能对编辑内容的学术价值等方面进行精准判断,更好的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进行创新。

三、对编辑管理方面工作进行创新优化

编辑人员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进行创新优化时,需要对编辑管理方面的创新工作产生足够重视,这也是编辑工作得以创新的重要基础条件,基于此,编辑者需要将饱满的精神和热情投入编辑工作中,对原有的消极怠工态度进行转变,最终使学报编辑工作的效率及质量有所保障,下面将就编辑管理方面的创新工作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首先,主编需要对自身水平及判断能力进行提升。为了更好的对编辑工作进行创新调整,主编需要对稿件进行精准的判断,学报编辑工作中,初、复审意见对主编的决定具有重要影响,最终得出的终审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为了达到以上方面要求,执行主编需要对评语中的干扰因素及个人色彩因素进行排除,从而提炼评语中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做出最终的判断,并科学合理的对稿件进行创新,做出通过与否的决断。

其次,上一点中提到的初审对于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编辑人员需要切实做好稿件的初审工作,从而更好的完成稿件判断及审核工作;稿件内容可以被认为是判断工作的重要依据,当然还需要对本校对学报形式、宗旨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考量,并对通顺度及发表价值等内容进行判断;复审之前的初审工作对学报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学报质量水平,所以编辑人员需要对初审及筛选工作重要性有更多认识,从而选取价值及学术性较高的稿件进行发表。

最后,上面两点中也提到了复审工作,而复审工作对编辑工作具有重要影响;由于“门户之见”于学术界而言并非罕见之事,再加上个人观点的差异等原因,可能使人们对稿件价值有不同看法,基于此,需要对复审人员的选择方面引起重视,从而对文章价值有更加精准的把握;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进行创新时,编辑人员需要对其合理性及适度性方面进行把握,而复审专家的作用正体现于此,执行编辑在对复审专家进行选择时,需要对其责任心、专业等方面因素进行考虑,从而使复审工作发挥更多作用。

四、对策划选题进行创新发展

策划和选题可以被看作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第一步,因此若想对编辑工作进行创新,可以对策划选题方面进行创新发展,下面对其进行具体说明:首先,对固步自封办报模式进行创新调整,面向社会对其进行改变,从而使实际和理论之间进行更好的联系,让二者共同进步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其次,形成创新意识,在策划和选题时能够考虑到创新方面的要求;编辑人员需要对读者需求等有所了解,从而更好的完成策划及选题的创新;编辑人员可以对新方法、理念等方面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最终使选题的创新及质量水平有所保障;再次,对目前研究尚浅的课题进行取材,从而使选题更“新”,开展此类工作对编辑人员的文学素养方面具有较高要求,考校学报编辑工作者的能力,因此编辑人员需要从自身进行转变,对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内容进行掌握和了解,从而使选题编辑工作具有更多价值和新意;最后,和专业人士建立更多联系,通过座谈等形式进行研讨,对选题工作进行创新和改进,同时还可以将专家们最新且价值较高的文章稿件收录到学报中;以上方法通过对选题时机及内容方面的“新”实现了W报编辑创新。

除此之外,编辑人员还需要将更多现代化、信息化技术融入编辑工作中对其进行创新,让稿件的接受、深度及加工等方面的编辑工作实现创新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高校学报更好的完成知识的传递、普及以及启发后人的目的,需要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进行创新调整,本文对相关的编辑工作创新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对策划、选题、编辑方法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完善,希望负责此项工作的编辑人员可以借鉴文中的观点及建议对己身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中的不足进行调整,从而更好的应对时代的需要,促进我国高校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参考文献:

〔1〕江波,罗雯瑶,刘景芝,等.高校学报编辑胜任特征模型的初步构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7):733-738.

〔2〕江波,罗雯瑶,刘景芝,等.高校学报编辑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一项实证研究[J].出版科学,2016,24(2):47-50.

〔3〕杨红梅.高校学报编辑的角色变迁及其基本定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5):975-978.

〔4〕温优华.网络传播环境下高校学报编辑的三大理念[J].出版发行研究,2013,(1):44-46.

〔5〕钟晓红.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素养自我修炼之路:碎片化学习[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5,36(6):135-138.

基因编辑篇4

〔关键词〕编辑工作;现代化;编辑素质

中图分类号:G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14)05-0095-03

1.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一定的政治敏感性

首先要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哲学修养。现代化看似很笼统,但也有具体的层面,其政治层面上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强调编辑政治素质的现代化确有必要,因为它会决定其编辑思想。其次要掌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熟悉和掌握党的政策水平是编辑的重要条件,保持高度的政治第一和政治敏感性。没有政策水平,就当不好编辑,就有可能出现偏差,发生错误。

2.要有全球意识和现代意识

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眼世界,走出自我小天地,将着眼点放在“中国的出版业必须面向世界,并尽快地走向世界”这一目标上,不能守着陈旧的编辑观念不放,不能原地不动依赖于过去的编辑手段和传统的管理方式。要迎接挑战,一定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在经营上,树立国际大市场意识,在规范与体例上积极与国际通用标准接轨。

3.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现代化的编辑,具有一门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努力拓宽知识面,对相关学科的知识尽量都要懂一些。同时,积极关注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交叉学科。这样,在编辑过程中,才能从较宽的视角驾驭和把握稿件。

现代化编辑手段具有准确、快捷的特点,它代表着现代编辑工作的发展方向,作为一个现代化的编辑人员,就要做到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和运用,通过电脑及时了解信息、开展编辑研究,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出版物质量的目的。

5.要具有一定的科学鉴赏力和学术敏感性

高等学校的学报担负着科学理论教育和学术交流的重要任务,它是理论教育的阵地、学术交流的平台。高校学报基本上代表了科学研究的先进水平,处于科研阵地的前沿,新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往往出现在这里,如果没有较强的科学鉴赏力和学术敏感性,就有可能埋没最新、最精深的研究成果。有了一定的科学鉴赏力,就会对正在形成的理论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还可能有意识地组织稿件,引导作者对热点问题进行重点研究,早出成果。

6.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制度越来越完备,编辑工作中涉及的相关条例也会越来越多,并呈专业化、细致化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强化法律意识,尽量熟知相关的法律政策,既要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又要保护广大读者、作者的权益。

二 、编辑工作现代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1.实现编辑工作现代化是客观发展的需要

中国的编辑工作出现得很早,商朝时已有文字记录的典册,说明那时已经有人从事编辑整理工作。编辑工作是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延伸和拓展的。因此,在现代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形势下,编辑工作也应当实现现代化,跟上时代步伐,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手段,更应努力走在现代化的前沿[1]。纵观编辑工作的历史,展望未来,现代化是必然趋势。诸如增加刊物的信息容量和新度指数,加快出版频率和传递速度,提高刊物的美感和效率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编辑工作的现代化来实现,这是客观发展的需要,也是编辑工作现代化的历史必然。

2.编辑工作现代化是一个优化的整体结构

编辑,既可以说是一个名词,如编辑人员、编者;又可以说是一个动词,如编辑工作、编辑活动。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是第二种含义,即编辑工作。编辑工作本身是一个系统,一个通过创造性思维劳动而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复杂系统。编辑工作现代化就是指构成这一特定系统诸基本要素不断优化的现象和过程的总和。这一特定系统可以概括由内、外两个子系统组成。内系统是由人员、稿件和工具(或手段)构成,它是编辑工作系统的核心和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外系统是由方针政策、领导体制、制度管理构成,是编辑工作系统的外部条件和赖以运行的组织保证[2]。两个子系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构成编辑工作系统中的诸多要素,如果处于优化状态,并能协调有效地发挥作用,使编辑工作符合时代的特点和需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那么,编辑工作才算实现了现代化。在构成要素中任何局部的现代化,都不能说成编辑工作现代化,编辑工作现代化是一个整体概念,是一个优化的系统结构。

3.编辑工作现代化是一个有序的动态过程

从总体来讲,实现编辑工作现代化,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奏效的,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手段方面,不仅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需要物质的积累和资金保证。因而编辑工作现代化是无止境的,并且是有序的,动态地发展、提高的过程[3]。中国的编辑事业和中国学术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正因为有了精湛的编辑活动,灿烂的学术文化才得以保存和发展。现代化的编辑理念也不同于以往,它鼓励编辑有开阔的思路,创新的意识,现代化还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增加内部活力,这些对于编辑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想要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融入竞争,并通过不断改进来立足,现代化趋势日渐增强,编辑工作的现代化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时过境迁,现代化也是竞争的必要手段[4]。

编辑工作现代化是一个优化的整体结构又是一个有序的动态过程。构成编辑工作系统中的诸多要素,如果处于优化状态,并能协调有效地发挥作用,使编辑工作符合时代的特点,取得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那么,编辑工作才算实现了现代化。我们对编辑工作现代化含义和基本内容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就为我们实现编辑工作现代化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目前,要进一步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改变旧存的管理体制

首先要编辑观念现代化。观念是行动的导向,关于编辑观念的界定,编辑观念是对于编辑工作的全面认识基础上的一种创造性的智力劳动。编辑工作的现代化观念即认识书刊的精神产品属性与商品属性,还要把竞争与文化事业统一起来。其次要编辑人才现代化。编辑学科作为边缘学科,与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交叉,因此,编辑应该是杂家,要广泛涉猎新知识、新学科,解放思想,开阔思路。还要注重国内外文化交流,传播文化科学技术。要不断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使编辑工作建立在最新最丰富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上[5]。在能力上,要加强约稿能力,捕捉信息能力,识别书刊价值,发掘潜在价值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在工作上,以前是审稿、改稿,咬文嚼字,笔下生花,现在却包括了选题、约稿、整体设计,甚至装帧设计、发行营销。编辑必须要不断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规律。

编辑工作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是要转变观念,培养新型的编辑工作队伍。实现编辑工作现代化是编辑工作的一次重大改革,要使得这项改革顺利进行,首先必须在编辑工作观念上来一个彻底的转变,这是实现编辑工作现代化的前提。观念转变了,才会引起行为的转变,才会付诸实现编辑工作现代化的行动。所谓转变观念,就是要克服编辑工作长期以来所因袭的传统的、固有的编辑工作模式。实现编辑工作现代化,打破固有的编辑模式,可以利用计算机编辑、排版、检索及管理等等,使整个编辑工作一体化,并把编辑和排版印刷紧密地结合起来甚至可以在编辑部内完成,这是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并且已经变成现实。

随着编辑工作现代化的逐步实现,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尽快培养起一支新型的、适应现代化需要的编辑队伍。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求编辑工作者具备基本素质之外,当前最重要的是要使现有编辑工作者更新观念,打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界限,树立编辑与排版、印刷的整体化观念。掌握计算机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

编辑队伍的整体结构和编辑人员素质的优化,是实现编辑工作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编辑人员的个体素质,是构成编辑队伍优化的决定因素。在个体素质普遍良好,并在现代化管理、优化组合、协调有效工作的情况下,整体结构的功能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编辑人员的素质,主要由精神素质、道德修养和有关的知识、智力和能力所构成。一个合格的、现代化的编辑,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及广泛的专业知识与扎实的编辑业务本领;具备开拓、创新的心理素质,不断地开辟新领域,宣传报道反映时代特点、展现未来美好前景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新成果等新的信息,这样才能使我们编辑工作富有时代感和现代化的气魄,使我们编辑出版的书刊,既能及时地指导当前生产,又能引导人们走向未来,开拓进取。

编辑人员特别是管理阶层学习现代管理学并灵活运用,改变原先那套僵化的体制;抓好编辑决策,注意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并做出相应调整;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力求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多向电子出版物方面发展,利用其优势来弥补传统出版物的不足。设备的现代化,较传统的工艺流程大大简化了工序,明显缩短了时间,加快了出版周期,而且可以提高印刷质量。可见,设备手段的现代化是编辑工作现代化至关重要的一环。优化编辑的知识结构,协调各环节的工作,增强编辑人员的创新意识、职业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市场意识)、职业素质。做综合型编辑,做知识上的“杂家”,职业上的专家,尊重作者,处理好与作者、读者的关系。此外,引导编辑的思想向着预测性、开放性、动态性、创新性方向发展。编辑自身也应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自我修养的提升。

实现编辑工作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是编辑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基本要素之一。那么,如何实现管理现代化呢?我们认为,除了要有明确的编辑工作方针、政策给予导向之外,还要抓好两个方面:一是要把编辑机构和排版印刷系统结合起来,建立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整体化的运行机制;二是要按编辑工作的流程,建立与计算机编辑、排版、印刷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办法。这样,既有了适应的体制,又有了科学、规范的制度和办法,编辑工作现代化的实施才有了可靠的保证。编辑工作管理现代化,是编辑工作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保证。实现编辑工作现代化,就是要把计算机引入编辑工作管理,计算机编辑排版;作者情况(姓名、工作单位等)管理;稿件情况(名称、分类、来稿时间、退稿等)管理;征订、发行与使用反馈情况管理;刊物系统、赠阅情况管理;稿酬发放情况管理;自办发行及通讯员网络管理等。要把这些情况随时输入计算机存贮起来,以备准确、及时加以应用。

综上所述,编辑工作现代化是系统的、整体的现代化,基本要素,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高敏利.试论编辑工作现代化[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1):126.

[2]程春开,罗杰.青年编辑与编辑工作现代化[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4,(6):6.

[3]李雪梅.谈编辑主体和编辑模式的现代化[J]. 中国出版,2004,(8):38.

[4]杨云.论编辑工作的主体、客体与编辑主体性[J].天府新论,2001,(3):89.

基因编辑篇5

新闻传播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的宣传和推动作用是非常大的,在当前电视媒体所涉及到的功能当中,新闻传播是最为关键的部分,而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对于新闻传播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可以说创新是做好新闻节目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闻质量提高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本课题研究中,笔者将就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进行详细探讨,以供各方参考。

目前来说,编辑创新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在学术界还没有比较统一的定义,从我国目前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来看,虽然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例如我们各省市的《新闻联播》始终是各省市的收视率冠军,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其中看出,电视新闻在编排形式,取舍等各个方面,都体现着幕后人员的创新思维。从某种角度来说,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的发展与传统媒体的局限突破,所以,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我们也应该注意要提高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使其在进行电视新闻编辑的过程中,找到电视新闻的传播价值所在。编辑的创新意识体现在电视新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一)有计划的组稿

有计划的组稿是我们电视新闻编辑人员进行编辑创新的第一步,从传播学的层面来讲,新闻稿件的把关非常重要,计划组稿相当于是对原始素材的二次创作,很多细节的深化及创新思想的表达都在这一环节体现出来,因此在电视新闻编辑之前,我们必须先从稿件内容的审核把关开始,科学组稿是电视新闻编辑成功的基础条件之一,也是编辑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在进行电视新闻编辑之前,我们的电视新闻编辑必须根据党的大政方针及社会发展趋势来进行及时的调整,并确定电视新闻编辑的主题和重点,从而为新闻节目的编辑,策划做好铺垫。这是我们进行电视新闻一切策划编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在组稿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各方面影响因素,例如党政方针,突发事件等等,因此我们电视编辑创新意识的发挥必须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否则很可能会弄巧成拙。

(二)严格把关

对于稿件的把关也是编辑创新的一个关键因素,通过把关,我们一方面是对新闻内容及表达形式进行重新整理及编排,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增强新闻感染力,去除不符合新闻传播规律内容的一个关键环节。电视新闻编辑对稿件的把关一般要通过两个方面:一是要对政治思想进行把关,对新闻稿件的内容,立场,观点及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正确的把关,这一把关环节不仅决定着电视新闻编辑的成功与失败,而且也涉及到电视新闻传播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问题,一般而言,电视新闻的政治原则就是新闻生命所在,也就是我们电视编辑必须遵循的新闻编辑原则,一旦电视新闻的政治思想把不好关,那么电视新闻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些不恰当的言论和内容甚至可能对社会舆论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是我们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要对稿件中的文字进行把关,避免错别字,病句的出现,对语言的运用要严格,巧妙,对于电视新闻工作者来说,其工作就是与文字打交道,因此,我们必须要达到熟练并善于运用语言,词句的境界,当然,我们在电视新闻编辑过程中还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电视新闻的问题与语言运用与其他文体还有很大的区别,其评论性新闻不同于我们普遍意义上讲的议论文,而其通讯类新闻与记叙文,散文也不相同,电视新闻的重点在于将电视与新闻相联系,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新闻文体,也要将新闻内容及形式与电视表现艺术相联系,最终形成二者的完美结合,这是我们电视新闻编辑进行创新的重要素质,也是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最基本的要求。

(三)编排具有目的性

很多电视新闻编辑人员认为电视新闻的目的性总是根据电视新闻原始素材的采集确定的,因而在后期的编排过程中,主要任务就是要对其新闻内容及错别字进行纠正修改,但实际上,这种编辑思维本身就是错误的,电视新闻由于其主要以电视表现艺术为主,因此在具体把关的过程中,对内容还有一个取舍的过程,电视新闻编辑始终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律对稿件进行取舍编排,当然这种取舍和编排并不是没有规律性和目的性的,更不是随意无序的,而是要通过电视新闻编辑的主观思想意识来进行系统的加工创新,体现一定的倾向和舆论导向,从而达到传递信息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在电视新闻编排的过程中,一个细节的改变就可能传递出电视编辑不同的思想意识和创新形式,无论是在镜头的抓取,还是新闻词句的锤炼,都应该成为我们电视编辑借以表达创新意识的机会,而不应该成为我们进行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障碍,这种意识的转变是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掌握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表现形式是我们进行新闻编辑创新的重要基础,除此之外,当然电视新闻编辑创新必须遵循一定的编辑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时效性较强的新闻

电视新闻编辑创新首先要选择时效性比较强的新闻,而新闻最大的特点也就在于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如果一件新闻作品如果失去了新闻时效性,那么就失去了传播的意义和价值,新闻时效性无论到什么时候都应该成为新闻编辑选择稿件的第一条件,当然,随着当前电视新闻行业竞争压力的愈演愈烈,众多新闻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在没有完全进行转型之前,对于新闻的敏感度往往比较弱,很多时效性有价值的新闻往往被网络新媒体抢先一步,而传统媒体则往往出现炒冷饭的情况,很多编辑人员投机取巧,为了提高收视率而忽略了新闻的时效性,这就使传统媒体的新闻编辑制作落入了一个恶循环之中,所以在电视传媒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对新闻时效性没有一个正确的概念和认识,那么电视新闻编辑创新也就成为了空谈。所以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就已经决定着电视新闻的价值与其创新空间的大小了,换句话说,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性必须建立在电视新闻传播价值的基础之上,只有选择的新闻有潜在价值,才能在此基础上体现新闻编辑的思想性。

(二)遵循客观事实

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发展的生命,我们的电视新闻编辑在进行文字图片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新闻主要是为了反映社会发展的事实,因此我们必须将新闻与文学作品分别对待处理,不仅要严格控制消灭新闻稿件中的差错,而且还要对素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而不能想当然的空想和艺术加工。很多电视新闻编辑为了使新闻题材体现出自己的思想性,故意左右事件的发展,通过截取部分新闻事实的方式管窥一豹,使新闻的客观事实完全转变成了为自己意愿服务的次要事实,很多电视新闻编辑认为电视新闻就是引导舆论的工具,新闻的传播只要达到了自己预想中的目的,或者完成了其社会使命,就可以了,但是作为新闻本身来说往往有多个矛盾点,我们所看到的事实仅仅是一方面,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可能会得到与“事实”相反的结果,因此,我们在电视新闻编辑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强调要遵循客观事实,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思考真正的客观事实究竟是什么,即使是在维护社会正常舆论的意愿驱使下,也不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来截取或捏造新闻事实。

(三)编排具有艺术性

电视新闻编辑除了要注意上述问题,而且还要在编排的过程中注意编排的艺术性,对于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来说,新闻编排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还是一种科学发展规律,所以其在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节目编排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新闻播出的效果和社会影响,也对党的方针政策及宣传力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很多电视新闻编辑认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主要通过电视艺术表现出来,但实际上电视新闻编辑的编排直接决定着电视新闻艺术的表现,很多细节在电视视频或音效中根本无法体现出来,因此电视新闻的编辑除了必须遵循新闻写作及电视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规律,还要注意新闻编排的艺术性,尤其是对于电视新闻而言,其中包括视频,音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因此对于电视新闻素材的剪辑,写作等等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剪辑,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思考每一个镜头,每一个词句,只有从小处入手,才能真正让观众体会到新闻的感染力,这也是我们进行新闻编辑创新的一个基本意识。而电视新闻编辑的艺术性也正是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创新是电视新闻编辑发展的灵魂和源泉,也是电视新闻得到广泛传播的重要基础条件,很多电视新闻工作者入行时间久了之后会陷入一种桎梏与局限之中,很多新闻编辑套路只会模仿,而失去了个人思想的灵动性,尤其论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素质。

(一)重视符合大众传播规律的头条新闻

电视新闻编辑要提高自身创新素质,就必须对头条新闻有高度的敏感性,电视新闻编辑只有符合大众文化的发展规律,贴近生活,遵循党的发展方针和规律,积极反映老百姓真正关心的问题,才能提高自身的创新编辑水平,也是我们电视新闻编辑走向创新之路的关键一步。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编辑人员,我们必须具有敏锐的新闻敏感度,对于新闻接口与关系口必须时常维护,只有通过各种关系抢到新闻,才能保证电视媒体的收视率,从另外一方面说良好的新闻来源是我们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我们只有找到符合大众口味的新闻源,才能抓住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关键,对于电视新闻编辑人员来讲,只有养成抓头条,求创新的思维习惯,才能在电视新闻竞争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注重有效信息量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每天都有不同的新闻信息出现,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在电视新闻编辑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电视新闻的新闻源所提供的的信息量虽然很大,但是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却很少,如果电视新闻编辑人员不善于从众多的信息中汲取有价值的信息,那么当新闻在电视上呈现出来之后,不仅无法很好的表现新闻事实,而且也无法体现电视编辑的思想性。因此注重有效信息的收集是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增加有效信息量有利于提高新闻的权威性,拓展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思路,所以,我们的电视编辑必须常常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对不同渠道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只有用求知,求真,求实的心理去认真核实信息,探索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才能使受众对我们的新闻传播工作更加满意。

(三)要有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在电视新闻编辑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创新不仅是电视新闻发展的源泉,也是我们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素质提高的基本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的编辑人员在视野上要有所开拓,在材料上有新的的见解,在语言表达上要力求推陈出新,在节目编制过程中,力求做到既有丰富的内容,又有朴实形象的语言,努力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编辑平时应跳出常规思维,独辟蹊径多出“新点子”。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我们在做新闻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将“新闻”仅仅当作新闻,而应该将其作为一门哲学来研究,央视新闻教父陈虻就认为,电视新闻编辑在做片子的过程中,不能仅仅看到事件本身,还应该以哲学作为研究基础,从而发现电视新闻中的更多矛盾,最终形成多角度看问题的新闻编辑习惯。另外,我们的电视新闻编辑还要努力的提高自身素养,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还要对其他领域的知识进行涉猎拓展,新闻是一个大杂烩,不仅专业跨度大,而且还要求我们的电视采编人员是多面手,因此,我们的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只有根据时展潮流及电视新闻发展的整体大趋势来提高自身创新意识,拓展创新途径,才能真正将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做到极致。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对于电视新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高素质的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思路进行时刻的转变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视新闻的活力和生命力,而这也是我们未来电视新闻发展对电视新闻编辑提出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只有对创新意识及理念有所重视,才能真正的做出更好的新闻节目,为社会的稳定与人民权利的维护做出更大的贡献。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当前传统媒体的发展也需要一批能够独立创新,突破格局的优秀新闻编辑人才的出现,我们只有对整个电视新闻编辑队伍进行及时的更新,培训,才能提高电视新闻编辑的艺术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周红.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能力的探析[J].东南传播,2010,05.

[2]费敏.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0,18.

[3]刘荟.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及手段[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4]杜江毅.浅谈如何开发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02.

基因编辑篇6

论文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基本创优能力

1 我国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新闻传媒业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虽已得到长足发展,但其新闻编辑主体其思维意识及综合能力等均存在一定落后性及缺乏性,导致新闻编辑综合能力落后。首先,其落后性主要表现在新闻意识方面,我国电视新闻编辑普遍存在新闻敏感度不足及缺乏危机意识,我国电视新闻媒体属事业单位,其经营模式缺乏自主性,因此长期落后的发展理念及经营模式导致包含新闻编辑在内的各新闻工作者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及发展意识[1],新闻素养缺乏;其次,新闻编辑在工作时其思维意识受限,缺乏创新及形式多样化,现阶段我国新闻节目在播出时,仅以单一的新闻串播为播放形式,而对于其播放的新闻内容缺乏深入点评及研究,各新闻编辑在此固定式的流程中语言缺乏新意,缺乏激情,难以吸引观众,同时各电视新闻节目其形式过于单一化,导致节目编排及设置未遵循大众心理需求,最终使观众逐渐失去信心,产生厌烦心理;最后,在新闻传播形式日益增多的今天,各新闻类节目层出不穷,跟风现象也日渐严重,我国大多数电视台在进行新闻节目制作及新闻报道时,开始模仿其他电视台或国外节目播放形式提升收视率,有的地方电视台开始模仿省会城市并以地方方言进行报道[2],不伦不类,长此以往,严重阻碍电视台发展,逐渐失去竞争优势。

2 浅议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创优能力

2.1 敏锐独特的新闻视角,较强的政治素养

敏锐独特的新闻视角及新闻灵敏度是新闻编辑所必备的基础能力之一,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稿件进行分析,对新闻素材进行探究,发掘新闻要点及独特的新闻视角,新闻编辑对新闻素材的挖掘直接决定着新闻关注度及该新闻的舆论发展,同时各新闻媒体在报道时需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故而对新闻编辑的政治素养等具有较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时期,因此在新闻报道中经常遇到舆论导向较强的新闻,若新闻编辑在对相关新闻素材进行整理时,缺乏敏锐的政治及新闻素养[3],便难以实现对舆论论点的准确把控,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影响国家政策持续良好推行。因此,各新闻编辑应具备敏锐的新闻视角及较强的政治素养,以理性思维实现舆论分析及发展。

2.2 编辑策划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在工作时较强的编辑及策划能力对自身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编辑能力主要表现在各新闻编辑其编辑技术及对编辑形式的应用,优秀的新闻编辑需掌握先进的编辑技术及编排方式,以多样化的编辑方式将好的新闻呈现在大众视线中,因此各新闻编辑在工作中必须不断进行自我技能提升,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及时掌握最新科技,在稿件编辑及整合过程中,了解观众的具体需求,使新闻符合大众的欣赏观念,不断促进电视新闻良好发展[4];除此之外,电视新闻编辑还应具有一定的策划能力,在对新闻稿件组织及策划过程中,需把握时展重心,掌握时展方向,创新新闻播出形式,注重对新闻主题的表现及策划,不断促进电视新闻节目的良好发展。

2.3 知识积累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在工作过程中除需完善应用现有的编辑能力及编辑知识外,还应注重自身知识的完善建设与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电视新闻编辑需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身分辨能力及编辑能力,实现知识有效掌握,不断促进思维认知改变,除此之外,各新闻编辑还需对社会生活、文学及经济等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新闻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故只有掌握一定的综合知识,才可胜任该项工作。

2.4 负责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在工作中,负责能力也是其基础需具备的能力之一,电视新闻节目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其受众群体非常广,因此各编辑需考虑受众群体的利益,只有抓住受众群体的感兴趣的新闻点才能提升自身收视率[5],扩大市场,在选编新闻时,各编辑主体应及时联系群众,以服务群众为主体,以专业能力及负责能力为主体实现对相关新闻的

编辑。

2.5 较强编排技术

新闻编排是电视新闻编辑重要工作之一,各新闻编辑在新闻编排时需注重对新闻传播效果等的关注,若要实现该工作的有效性开展,各编辑应注重自身心理知识及艺术等相关规律性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并将其运用于实际操作中,如在对新闻编排时,各编辑主体应根据自身的播放特点及受众群体心理特征,对娱乐新闻及政治新闻进行合理性安排,对相关新闻框架、新闻内容等进行合理设置,掌握各新闻之间的相关性,实现新闻栏目高效性制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发展中电视新闻编辑在电视新闻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发展意义,目前由于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局限性导致我国电视新闻编辑其综合素养仍存在较大问题,故而针对此类问题,我国各新闻编辑需注重自身综合素养、编排技术、策划等能力的提升,不断提升自我能力,促进我国电视新闻行业的高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丽彬.电视新闻编辑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探讨[J].新闻传播,2013(8):51,53.

[2]李艳馥.电视新闻工作中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J].科技传播,2011(17):2,8.

[3]云燕,贺丹彦,呼和,等.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J].新闻论坛,2014(4):107-108.

[4]李莉亚.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J].新闻传播,2013(11):284.

基因编辑篇7

关键词:编辑专业;层次研究;专业能力;专业发展

编辑的专业发展一直是被研究较多的课题,对编辑专业能力的研究也很多,但对编辑专业能力发展的层次性分析却几乎没有,而这样的研究事实上更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它有利于编辑认清自己现有的专业能力结构和发展水平,明确进一步的发展计划和发展目标,同时也有利于项目主持人、编辑部主任或者出版社的总编对编辑成员的专业能力有个清楚的认识,以便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发挥每个编辑的作用和整体作战能力。

随着融媒体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编辑的专业能力开始涵盖内容的多媒体融合以及数字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运用等能力,但由于我国媒体融合数字出版发展的不平衡,融媒体数字出版的能力还没有被普遍地认同和掌握,将融媒体数字出版的能力全面纳入编辑的专业能力层次还缺少普遍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还是立足于传统编辑的专业能力的发展来进行层次性研究,这对融媒体数字出版的编辑专业发展层次的研究也将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编辑专业能力发展层次划分的依据

一般来说,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前者适合于多种活动要求,包括各种认识和实践;后者适于某种专业活动要求。编辑的专业能力是由编辑活动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共同决定的。按照出版流程,编辑专业能力具体表现为:选题策划能力、组稿能力、审稿能力、流程掌控能力、经济核算能力、装帧设计把握能力、宣传推广能力以及市场营销能力。

编辑专业能力发展层次划分的依据是决定编辑专业能力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发展情况。编辑的专业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影响专业能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在整个出版过程中,对编辑的专业能力有决定作用的因素可以归纳为:政治的敏感度、职业道德的成熟稳定性、内容处理和审定能力(含学科学术水平、科学和社会常识的辨识能力)、技术运用能力、整合能力(对作者资源、内容资源的整合能力)、创新能力(对内容、形式等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与作者、读者和客户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工作的合理安排、编辑活动中各个环节和各种关系的协调和处理能力)、市场分析和掌控能力、效益的评估能力等多种因素。

在实际的具体工作中,编辑分别沿着这些决定因素进行着不同层次的发展。由于个体先天和后天的差异,编辑各自的专业能力发展路径、速度和发展程度是不同的,这些不同决定着编辑专业能力发展的特质和高低的差异。即使是优秀的编辑,他们的优秀也是各有特点,他们之间的专业能力发展维度是有区别的。因此,对编辑自身或对团队成员专业能力的认识还要在每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对编辑专业能力的研究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给编辑的专业发展提供指导,因此有必要将对编辑专业能力的研究推进到对编辑专业能力发展层次的研究上,以便更直观地反映编辑的专业发展水平,对编辑的专业发展更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二、专业能力发展的层次分析

根据决定编辑专业能力发展的深层因素以及与出版流程相对应的能力的不同,可以将编辑划分成案头编辑、策划编辑和品牌编辑3个阶段以及由低到高11个不同的发展层次。

纯粹文字校对。这类“编辑”实际上连校对的水平都没有达到,因为他只能做到样稿和原稿完全一致。校对要“校对错,校是非”,这样的“编辑”只能编辑文集。但即使是编辑文集,原稿中也是会有错误,也会有过去的内容表达与现在不一致,甚至有过时、错误的表达出现。如果这点看不出来,或不能编辑出来,实际上是很不合格的。但刚刚入行的编辑往往处于这样的层次。

纯文字编辑。这类编辑能够对文字的语法和用词进行编辑,但也仅仅局限于文字的编辑加工,保证语法、修辞没有错误。对内容修改往往无能为力。来什么书稿编什么书稿,安排什么任务做什么事情。

校对编辑。这类编辑在纯文字编校的基础上能够对表达的是非、正确与否做出判断。但这种是非对错还是仅仅局限于常识层面。

书生型编辑。这类编辑能够对书稿中文字之外的专业表达进行编辑,能对书稿涉及的专业内容进行把关,没有违反专业基本概念和规律的错误发生。在这个层次上,编辑必须要有学术的专业方向,这样才能编辑出像样的图书,一个没有自己的专业学术背景的编辑是走不远的。每个出版社的编辑都是隶属于某个专业领域的编辑室(部),每个编辑室(部)编辑的图书都是某个专业领域的图书。对于专业出版社、教育出版社毋庸多言,即使对于一般类出版社,书生型编辑至少要对文学、历史、社会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专业编辑。这类编辑能够对书稿的专业内容进行全面的把关,特别是对学术水平的高低能够有准确的判断。知道书稿达到的水平层次:是炒冷饭、国内领先,还是国际领先,能评价书稿的价值。但这类编辑还是处于被动状态,靠望天收,有高水平的书稿就能编辑高水平的书,若书稿水平一般就只能编低水平的书。编辑出来的书稿学术水平基本保持不变。作者提什么要求,编辑就满足什么要求,作者说什么就是什么。

有对话能力的编辑。这类编辑在专业编辑的基础上能够与作者进行对话。他掌握了学科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对书稿的学术水平能够有自己的判断。能够保证高水平的书稿的高质量,一部水平不高的书稿到他手里,他会发现其中的优缺点,知道如何对书稿进行完善、补充甚至修改,能将书稿的内容质量提高很多。这个层次的编辑对于所编辑的图书就有了所谓“编辑含金量”,就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甚至做到“锦上添花”。到这个层面上,编辑和作者能够做到平等对话,这也是维持长久合作关系的基础,但这样的对话往往局限于学术专业领域。

有发言权的编辑。这个层次的编辑在对学术现状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能够了解该领域选题、图书的市场出版情况,知道哪类图书是好书,哪些是平庸之作。当一个选题或图书放在他的面前时,他能够对选题或图书的市场前景有一定预见能力。这类编辑在出版社的选题论证上能够发表有建设性的意见,但还缺乏主动策划的能力,缺少实现选题的能力。

有主动性的编辑。该类编辑不仅要熟悉图书市场,还要能对出版社的图书结构有充分的了解,知道出版社的选题优势、图书结构和销售渠道,适合出版什么样的图书,然后根据专业领域的发展要求、市场的需求主动策划出某些选题。有主动性并不意味着有能力。这个层次的编辑是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阶段,也是不进则退的阶段。

有实现能力的编辑。要成为一个有实现能力的编辑,需要长久的修炼。在了解专业、了解市场、了解出版社品牌优势的基础上,还要具有统筹各种关系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利用作者资源的能力、利用出版社各个部门(营销部、总编办、出版科、社办、储运、财务、美术编辑)的资源的能力以及提出切实可行的选题实现方案的能力。很多编辑到这个层次时,由于不能协调各种关系,总是感觉做事困难重重,难以施展才干,以至最后退缩。要想突破,就必须明白:不是每个人、每个部门都要围绕自己转,每个人、每个部门都是有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要做,不可能专门为某个人服务。一旦认准了选题的方向,编辑还需要积极主动地去实现。这时牺牲的时间、付出的精力会很多。甚至由于是自己策划的书稿,书稿要自己去送;进度要自己去“盯”;封面设计不满意,要请求设计人员一遍遍修改,当设计人员不愿意或没有时间时,还要有耐心去沟通。选题的最终实现和产生效益,有很多决定性因素,这就需要策划编辑多思考,肯下功夫。

有计划的编辑。一个上进的编辑,不会每年只有一个策划项目在做,而是要同时思考某个领域、某个产品线的多个选题。这就需要编辑有计划性:分清选题的成熟程度,同时分清不成熟、正在成熟和已经成熟的选题的不同运作方式。不成熟的选题需要多思考和调研,正在成熟的选题要多论证,已经成熟和正在操作的选题要多花时间实现。它们需要编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各不相同的。

有规划的编辑。一个品牌编辑要对某个领域的图书选题有长期的规划能力,要站在学术的前沿、市场的前沿。对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选题和图书有个清醒的认识,对将来的选题和图书有个长久的规划,这样才能保证形成品牌产品,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编辑的这11个发展层次,越往上要求越高。这是一个积极进取的编辑的成长发展之路。越高层次的编辑为出版社作出的贡献也越大。一个出版社品牌编辑越多,生产出的品牌图书也会越多,出版社的发展也会越好。

编辑的专业能力发展有它的自身规律和发展层次,需要每个出版人不断思考、学习、提高。每个编辑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编辑工作中,要抽出时间认识一下自己,认清自己处于哪个种类、专业能力发展处于哪个层次,需要做哪些修炼、改进和提高,这样才能达到自身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促进编辑个人职业和事业的发展。

基因编辑篇8

关键词:学报;编辑策划;学术品位;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C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1)06―0182―03

期刊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担负着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任。当今社会信息出版方式已呈现多元化趋势,期刊如林,市场竞争激烈,任何一种期刊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培养出自己的品牌。品牌代表了期刊的品质,是期刊的一面旗帜,特色是期刊的个性标志所在,是期刊发展的基石。编辑只有不断加强策划能力,才能策划出有特色的期刊。下面仅从强化学报编辑策划方面做一思考。

一、编辑策划是学报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出版事业的产业化及高新技术手段在出版业中的应用,编辑策划在编辑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出来。策划已是现代编辑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编辑活动中最具创新性的内容,它体现了编辑主体意志对出版流程全方位的动态把握和介入。策划意识和能力的强弱,已成为衡量现代编辑素质差别的基本标准。

一般地说,策划就是筹划或谋划,是一项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活动。它以某一活动的特定目标为中心,根据现实的各种情况和信息,判断事物变化的趋势,全面构思、设计、选择合理可行的行动方案,从而形成正确的决策和高效的工作。著名的《哈佛企业管理通书》给现代策划以明确定义:“策划是一种程序,从本质上是一种利用脑力的理。基本上所有的策划都是关于未来的事物的。也就是说,策划时针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作当前的决策。换言之,策划是找出事物的因果关系,衡度未来可采取的措施,作为目前决策之依据。即策划只是事先决定做什么、何时做、谁来做。策划如同一座桥,它连接着我们目前之地和我们要经过之处。”对于编辑来说,策划就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最有活力的能力。

编辑策划是编辑主体固有的一种本质属性,是编辑工作的整体属性的集中体现。编辑工作就是编辑主体的一种创造性劳动。而最能体现和发挥编辑主体智慧和才干的就是编辑策划。编辑策划是“编辑在广泛调查研究有关信息后,正确判断社会文化走向和文化市场需求,依此对出版活动的具体方案做出设计、决策、监督实施并保障最大限度地达到出版目标和出版效果的一致而展开的活动方式”。

编辑策划不只是选题的策划,它贯穿于出版的整个流程,从选题、组稿、编辑、出版到发行,都必须在策划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学报编辑素质的高低是制约学报学术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高校学报的综合性、理论性,决定了学报必须要能反映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学报要想树立自己的品牌优势,需要有与众不同的竞争策略,办刊思路,而这些靠的就是编辑的策划。编辑在策划时,要使选题得到优化,最重要的是要在选题策划中增强创新意识,使每一个选题都具有独创性。这是学报创知名度、树立品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策划选题要求迅速抓住读者或市场需求与选题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新的选题构思和鲜明的个性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新我精,人精我全”。比如,《故事会》之所以成为读者心目中的“名牌”,取决于创办者的精心策划,准确定位,取决于决策者们不断维护、创新、全面立体开发这一品牌。因此,编辑要重视策划,树立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使学报真正起到促进社会科学研究、知识传播和存储的作用。

同时编辑策划对于增强学报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报核心竞争力是指学报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吸引作者、读者的影响力和核心能力。主要表现在创新性、独特性、长期性、变化性和综合性等方面。核心竞争力由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靠的是编辑策划。编辑只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富有创新的策划,才能使学报更具竞争力。

1、更新观念,由加工型编辑向策划型编辑转变。随着期刊的发展,其竞争进一步加剧,同时对编辑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编辑应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改变以往单纯文字加工的工作状态,向策划型编辑转变。要开拓思路,树立新的编辑观。当然,编辑策划不是漫无边际,毫无科学可言的东西,只有遵循编辑客观规律,编辑策划的优势才能得以显现,编辑策划的功效才会真正体现。一个眼界闭塞,孤陋寡闻,不了解各学科的研究动态的学报编辑,是很难做出优秀的策划的。所以,学报编辑部应不断开拓思路,密切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炼出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的选题,使学报更具有文化含量和科学价值。

2、合理的知识结构是编辑策划的基础。编辑策划既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准,又要在一定的编辑专业分工范围之内运思。编辑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熟悉本系统各学科、各专业情况,能辨别稿件中的有关研究内容。加强业务学习,从“外行”向“内行”转变,全面提高审稿能力,力争当好“把关人”,保证学报质量。编辑知识包含从党的出版方针政策到编辑业务的基础知识,从传统文化知识到现代出版产业的经营管理知识,从所学专业知识到编辑职能范围涉及的各种基础理论等。建立编辑定期培训制度,使编辑通过不断“充电”,以专业知识为依托,构建与相关知识互动的知识体系,完善其知识结构。

编辑策划实际上是对编辑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检验与参照,是创新思维的直接体现。一个创新思维明晰的编辑,在编辑实践中善于积累策划的新方法,善于捕捉市场的“亮点”,善于发现和培育市场“热点”。在工作实际中,要敢于突破旧的思维定势,大力提倡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思维方式,克服盲从依赖和畏惧心理。强化编辑的策划能力,培养学者型编辑,使编辑由文本编辑转为策划编辑、组稿编辑,提高期刊的学术品位。

3、敏锐的直觉是编辑策划出新的关键。所谓直觉,就是一种不自觉的反映,它是人脑在实践基础上、基于人的知识和经验、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出迅速的识别、敏锐的洞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判断的一种心理感受能力和思维形式。编辑必须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预见性,以及正确评估稿件的创新性及实用价值的能力,要想具备敏锐的直觉,一方面要加强编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进行各种思维训练,形成多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基础。另一方面编辑还要有较强的学习意识,要不断地学习、多与专家、学者沟通,了解相关学科的学术进展、科研动向,提高编辑自身素质,以利于选题与策划。因为选题直觉的培养必须以合理丰富的知识结构为基础的。编辑以自己独具的知识慧眼,对已经出现、正在

出现或将要出现的新理论、新观点和各种新知识进行选择、重组、提升和包装,筛选出有价值的、代表学术发展趋势的、能产生社会效应的问题。把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东西以书刊的形式呈献给广大读者,引起大家的关注、讨论和研究,推动社会进步。充分重视选题创新的重要意义,走出编辑部,追踪社会热点问题和学术研究的前沿课题。编辑从接受来稿转变为主动策划组稿。

总之,编辑的选题直觉是新形势下对策划编辑的较高要求。培养、形成选题直觉是长期的编辑实践和诸多要素的综合结果,只有重视并努力培养这种能力和思维方式,才能在编辑工作中不断创新,既策划出新颖的、高品位的文稿,又提高了编辑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而促进学报的发展。

4、加强信息意识是编辑策划成功的保障。信息意识是编辑在培养选题直觉的过程中的思维基础。要博观,就是扩大社会经历,广泛接触学科,全面掌握信息,开拓学术视野,加强编辑的学识修养,才能有好的策划。重视信息的收集、传播和反馈。尤其是新信息、有价值的信息。编辑要根据刊物的性质、任务、宗旨、服务对象的需要,通过对社会科学文化信息的收集、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才能制定出选题策划;也才能对各类信息做出科学准确的处置,保证选题策划的成功。

5、编辑部的激励机制是调动编辑策划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以人为本,制定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实行按能力、业绩考核聘任制,实行按业绩奖励;参与式管理,使每个编辑从“执行者”转变为“参与者”,与管理者一道共同参与决策过程。这种角色的转变给其广泛参与决策的机会,使每一个人才都能树立起主人意识和责任感,激发编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刊物的发展献计献策,最终形成群策群力为刊物共谋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结语

学报的质量是编辑人员素质的镜子,编辑人员对学报的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学报编辑要更新观念,及时了解、掌握学报宏观发展方向,全方位、深层次地思考学报发展问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使自身的思维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需要;开阔视野,不仅要学习本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善于从其他行业的科技发展中汲取营养,从而准确地把握知识经济的脉搏,拓展视野,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期刊必须从整体策划出发,突出进行栏目和专题策划,只有引领学术方向的特色栏目才能吸引更多学术创新之作。所以说,学报要有大作为,就必须不断强化编辑策划,拓宽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办出知名度高、信息量大、独具风格的学报,才能提升学报的学术品位。

参考文献:

[1]李霞,编辑策划三题[J],编辑之友,2002(5):43―44,

[2]董翔薇,策划:现代编辑活动的全新模式[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135―136。

[3]李朝前,重视编辑策划办出精品科技期刊[J],汉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4):100―101。

[4]牛振荣,编辑素质:学报质量的重要保证[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03(6):84―86。

[5]刘荣军,论当前学术期刊困境的编辑主体性原因及对策[J]编辑之友,2005,1:59―62。

[6]王俊,也谈期刊编辑选题策划[J],武警学院学报,2004(5):75―77。

上一篇:基因突变范文 下一篇:基因检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