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范文

时间:2023-09-19 17:06:53

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篇1

【关键词】电子技术 信息化 教育

当人们进入21世纪,人们就进入了信息时代,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并且逐步的进入教育领域。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育也是未来的发展之一,对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我们就对电子技术基础中信息化教育工作展开探究了。

1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现状

就当前,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1.1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方法单一

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面,学校采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很少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比如多媒体的课件、一些仿真的软件等,在教学的模式上,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没有将学生视为主导的地位,学生只是一味的听老师讲授的知识,没有很好的与教师形成互动,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遇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另外一点,关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相关课程设置上有一定的不合理性,通常情况下,教学课程设置中,有较多的理论课程,但是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理论知识太枯燥无味了,不仅影响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还会影响课堂的效率,在理论知识相对匮乏又缺乏实践知识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得到较好的发展。

2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信息化教育的具体应用

以上,我们对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信息化教育的相关情况,了解其信息化教育的具体应用。

2.1 运用信息化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将信息化教育引入其中,将具备一定的优势条件。将以往的粉笔、黑板之一单一的教学方法,演变成信息化技术的教学课堂,信息化的多媒体设备,将计算机列为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这样一来为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基础具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与一些很难理解的消化的概念、公式和推理过程,但是将信息化教育加入到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实现复杂问题的简单化、生动化和形象化,方便学生的理解,在提高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兴趣基础上,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各种分析和设计方法,提高对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

举个例子,在介绍半导体PN结的形成时,教师可以应用信息化的教育方法,在课前做一个FLASH的插件,利用声音和动画的效果,展示半导体PN,另外还可以展现微观运动的形式,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上的注意力。

2.2 运用信息化教育化解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难点

由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与其他科目相比,每个章节都有相对较难由不好掌握的难点,但是这些重点、难点都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重点,对他们进行攻克将取得较大的成就,而应用信息化的教育方法是一项有效的途径。

例如:在关于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如何正确设置工作点,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采用信息化教育对放大电路进行设置,分为两种情况:

(1)静态工作点下,动态输出的波形;

(2)为设置静态工作点下,动态输出的波形。

然后进行对比分析,运用图形的方式对其进行展示,这样方便学生对问题的直观感受,在信息化教育中实现电子技术基础的简单化,逐一的攻破教学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

2.3 运用信息化教育提高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质量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涉及的图标和公式相对较多。运用信息化教育,可以帮助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关于板书、作图的难题,因为信息化的多媒体课件可以以快捷而方便的方式取代它。通过这种方式,既节约了教学上的时间,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另外,运用信息化教育还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题库,方便学生的学习,往往信息化的题库做得较出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完成习题任务。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老师可以对题库的内容进行筛选,有针对性的设置题目的难度,这样可以有效的体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2.4 运用信息化教育为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特点,许多的课堂内容需要实验进行演示,但是实验也有简单与复杂之分,可操作性和不可操作性之分,针对一些不好实际操作的就需要信息化教育的辅助教学,另外一些实验操作起来具有破坏性的也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来实现。利用信息化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实验的步骤放慢,不仅可以为学生讲解实验的方法,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错误实验原因和后果的讲解工作,在这种氛围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的实验内容,并且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 结论

本文对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信息化教育进行分析,在了解了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现状后,将信息化教育在其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希望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能够不断的完善和更新,对信息化技术基础进行合理化、科学化的应用,为提高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质量作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建新,董军堂,张玉强.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改革[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37-40.

[2]宋柱梅,刘明俊. 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化高职教育电工电子课程教学分析[J]. 中国信息界,2010(07):49-50.

电子技术基础篇2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OCL电路工作原理

本人从事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已有多年,教过电子技术专业的多门专业课,尤其是对《电子技术基础》这本教材,我对它其中的许多问题都有比较深的理解,在上课的过程当中,通过学生的提问,自己课后仔细的思考,发现有个别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学校为了适应不同阶段的学生对知识需求的不同的要求,这几年当中使用过的《电子技术基础》的教材有很多种版本,但我发现不论是哪一种版本,其中有一些问题讲得都差不多,比如说功率放大电路这一章当中的实用OCL电路,每一本书上的电路图都是一样的,但这个电路如果不加以修正的话,则会令只讲授这门课的新老师以及学生产生误解。如果只单单根据电路图来分析它的工作原理,我们就会发现末级电压放大管根本无法正常工作,现在我就对该电路有可能导致的误解以及改正后的电路工作原理进行深入分析。

一、对《电子技术基础》教材中OCL电路图的分析

图1为《电子技术基础》上的OCL电路原理图,根据这个电路图,我们来分析它所存在的问题。

1、各元件的作用

V1为末级电压放大管,也称为V2、V3的推动管;

V2、V3构成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管;

RC、R1、V4为V1提供集电极偏置电压,同时在V2、V3的基极之间接入R1、V4以消除交越失真;

电阻Re为V1提供偏置电压。

2、对电路图错误原因的分析

从这个图里边我们发现,电路处于静态时,由于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输出端的中点电压是VK=0V,而V2、V3处于临界导通状态,也就是说V3的发射级电位比基极电位要高0.5V左右,因而V3的基极电位就为-0.5V。而V1的集电极电位等于V3的基极电位,因此V1的集电极电位为-0.5V,但由于V1的基极没有加偏置电阻,也就没有基极偏置电压,又因为-VCC通过Re加到V1的发射级,因此V1的发射级电位为负值,即VC1=-0.5V,VB1=0V,VE1为负值,这样末级电压放大管V1的三级电位关系就不满足VCVBVE这个放大条件,那么它就不处于正常的放大状态,而是处于深度饱和状态。本人刚开始教这堂课的时候,由于对电子技术的了解不是很深,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我也无法回答,最后还是通过请教老教师、翻资料才发现这个OCL电路的电路图确实存在问题,而正是这个问题,使某些老师和学生感到费解。

二、修正后的电路图及其工作原理的分析

既然《电子技术基础》教材中的电路图是错误的,那么正确的电路应该是怎样子的,电路图修正后的工作原理又是怎样子的呢?其实,只要在原有的电路图上加一个基极偏置电阻就可以了。但正是这个电阻,它使老师们走了好多弯路,我想在这里讲讲也是非常必要的。

1、对《电子技术基础》教材中OCL电路图的修正

如图2所示,在V1的基极与-VCC之间加一个基极偏置电阻R2,即给V1的基极提供偏置电压,当然必须要使R2Re才能满足放大条件,由于加了这一个电阻,这样才能使VCVBVE,才能使V1处于正常的放大状态。老师和同学们根据这个图来理解就比较容易了。

2、对修正后的OCL电路图工作原理的理解

首先,我们要理解R1、V4的作用及其状态,因为V4夹在这中间让许多学生都很难理解其真正的工作原理。R1、V4的作用是为V1提供集电极偏置电压,并且接在V2、V3的基极之间给它们提供基极偏置电压,使V2、V3处于临界导通状态,以消除交越失真,但最重要的一点必须弄清楚,那就是不管vi是正半周还是负半周,V4始终是导通的,只是通过V4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使V2、V3的基极电位发生变化而已。当vi为正时,vB1vC1vB2、vB3,此时V3导通,RL上形成负半周信号;当vi为负时,vB1vC1vB2、vB3,此时V2导通,RL上形成正半周信号。也就是说:不管vi为正半周还是为负半周,互补管中总是有一只管子导通,从而消除了交越失真。

其次,由于经V1放大的信号必须经过R1、V4、RC,然后再提供功放管V2、V3,由电路的交流通路可知,当vC1为正时,V2导通,V2取出来的是RC上的信号电压,而当vC1为负时,V3导通,V3取出来的是R1、V4、RC上的信号电压,这样加到V2、V3基极的正负半周信号大小就不相等,在V2、V3的放大倍数完全相等的情况下,RL上得到的正负半周信号就不相等。为了减小这个差值,那就要求V4的交流电阻及R1的阻值相当小,而实际电路当中一般都是采用全对称OCL电路来解决这一问题,并且都是采用一个接有温度补偿作用的三极管电路来给互补功率放大管提供基极偏置电压。

再次,我们可以从OCL电路的特点出发来分析出电路中各点的电位,静态时,由于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的中点电压VK=0V,而V2、V3处于临界导通状态,其发射结的电压VBE=0.5V左右,这样我们就能够得出VB2、VB3、VR1+VV4的值。

VB2=VK+0.5V=0.5V;

VB3=VK-0.5V=-0.5V;

VR1+VV4=VB2-VB3=1.0V左右。

虽然《电子技术基础》当中没有讲后面两点,但对于学得好的学生来讲,补充这些问题能够激起他们的思考,帮助他们更深的理解OCL电路。

现在,编书的人是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书籍令我们眼花缭乱,特别是我们这种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并没有指定教材,所以我们不知选哪本为好。在我们所教过的各门课的教材当中,时不时的会发现一些小的问题,如果不去琢磨它,我们会以为它肯定是正确的,但仔细推敲则不然,这也就要求各位老师能够认真对待各个问题,认真对待书本,尽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材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张龙兴.OCL电路与OTL电路.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__.

【2】牛金生等.功率放大器.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电子工业出版社,20__.

【3】王有春.卡拉OK与音响技术类.电子报合订本(下).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电子技术基础篇3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气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工程技术人员掌握越来越多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和技能。因此,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作为高等学校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一方面该课程的课时数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教学对象是非电类学生,这些同学往往在电方面的知识较薄弱。因此,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电气知识,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精心准备。

一、优化教学内容

结合《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目标,选用符合具有学校教育特色的教材,比如冶金石油类高校,应该结合冶金、石油的生产过程,选择内容恰当的教材。因为现行很多高职教材大多套用高校学历教育相关教材,大多数的高等院校教材主要以理论为重点,未能体现出行业生产的专业技能培养,也未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成为制约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障碍。

在考虑学科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培养实际生产能力宏观指导下,微观上精选、调整教学内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知识面广,信息量巨大,而授课对象通常是非电类专业的学生,他们的电类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另外一方面由于课时非常有限,不能详细地讲解所有的知识点。因此必须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有所侧重地选择、调整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我校冶金工程专业上,我们则重点考虑在现在使用各种冶金设备上,在工业控制上的自动控制系统等。在授课时关于以后的实际应用我们要加以区别,使学生有重点、有区别的对比性学习,增强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改革

以往的教学主要以课本为主导,教师为主体。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学习缺乏内部诱因,表现出很大的被动性,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应该由学生自己积极探索而获得。因此,应该采用案例教学法贯穿全课程的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精心选用较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案例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自己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学习过程的每个序列都激发着学生大脑的活动。使其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中,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形成了精细的知觉力,养成了良好的想象力,锻炼了抽象思维力。有利于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保持思想的敏捷、活跃。

三、教学手段改革

高等教育在教学目标上有明确的专业性,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探索性;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学生学习又相对的独立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1)要做到教学要点少而精、点面结合,把观点教育与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教师要系统地掌握全部知识点的内部联系和逻辑关系,找出每次课内容的知识点,从每个知识点切入,逐步向外拓展,使教学内容的安排达到最优。(2)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注意传授知识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例题或问题讲解引导学生去了解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要合理使用视频和动画技术,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发扬教师、学生双向互动的效应。

四、实践教学改革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定要通过实践环节来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具体包括:课程的验证性和综合性的设计实验,两者不可偏废。在实验方面,要减少验证性实验,从原来简单地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综合应用能力、系统集成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师和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一些想法、思路,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在实验室中得以解决。在软件实验方面,要重视虚拟实验室的建设,这样可以克服教学课时、实验场地、实验元件和设备等的制约,开设出许多实际中不能开设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另外,虚拟实验可以减少对实验设备的损坏,提高实验的安全性,提高实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久全.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06.

[2]李耐根.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06.

[3]首全胜.EAD应用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11.

[4]司曹戈.MATLAB教程及实训.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5.

[5]鲍洁.新世纪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电子技术基础篇4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 改革 措施

《电子技术基础》的特点之一就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机密结合,这一点和当今新型的电子商务专业相类似,如果仅仅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不进行实践操作是完全不行的,又或者直接进行实践操作不先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行不通。《电子技术基础》不仅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电工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点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基础》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必须完全掌握,才能进行后续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学习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及数字信号和数字逻辑门电路,能够识别基本放大电路并制作直流稳压电源。综上所述,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记性改革,极为重要。

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在存在的问题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知识更新很快,同时也是一门比较完善的学科,全国很多的中职学校都开设了该课程。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对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认识不清楚。从现在我国每年举办的各类全国范围的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就可以了解到,现在行业需要的是操作性人才,学生通过参加比赛,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对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不懂得地方,自己会用动力主动进行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实际中,该课程的老师不没有把精力放在这类比赛上,只是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操作操作能力的培养。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之二就是学生能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少,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缺乏训练显然是不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之三是教学设备跟不上时代的进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之四是过于注重卷面成绩,考核形式单一。

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跟上时代步伐,培养符合行业和用人单位要求的人才。根据调查显示,学校对电子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行业与用人单位要求的岗位人员所掌握的技术、知识并不相符,换言之学校对电子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很大程度上偏离了行业与用人单位的要求。

2.贯彻国家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W模式的改革创新。积极进行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培养专业性的人才。现在教育部每年都举办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课程老师参加这些比赛可以进行自我提高,学生参加此类比赛,可以把理论知识赋以实践,在比赛中遇到的困难,不懂的地方,学生通常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人只有自己主动愿意做一件事才有可能做好,如果是被人逼迫去做,永远都不会成功。学习更是如此,学生如果只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顺利毕业,拿到学历,就不可能真正的掌握知识。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不光在于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有看学生是否积极地配合,主动与老师互动,真正进行跟随老师的引导,进行学习。

三.《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1.师资力量的建设。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虽然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但优秀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极为重要。不光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很多老师都是从研究生或本科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到工作岗位,缺乏实践经验。让老师通过参加培训,参加比赛或到企业进行参观等方式提高自我,进行实践操作。

2.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知识点分散,有很多的专业术语、理论知识。通常老师会因为课时有限,实验室设备落后,而只能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电子技术基础本就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手段,不仅使学生无法真正学会,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老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要多媒体和黑板想结合,对于PPT上学生不懂的,在黑板上再次进行讲解。对于过于抽象的东西,借助PPT进行讲解。老师要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在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后,进行实践操作,保证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改革,解决现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结合现状不断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何忠悦.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2,(18):129-130.

[2]张海彬.浅谈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J].学园教育科研,2012,(10):181.

[3]陈振源.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35-139.

电子技术基础篇5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考试方式;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0-2303-02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是引导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知到知的过程。用何种方式衡量教学质量的好坏,无疑――考试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和途径之一,而且考试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形式。张平慧等[1 ] 认为,高校考试必须打破单一考试模式的垄断局面, 应因不同的学科特点和学制要求设立不同的考试形式。在考试形式上应笔试与口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理论性考试与实践性考试相结合。我同意张平慧教授提出的上述观点,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设立不同的考试形式。现在就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对高职学生来说,运用何种考核方式,即考查学生理论知识,又考查学生实践技能水平,谈谈我的想法。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属于“理论与技能”类型,是大多数工科专业如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都需要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学生反馈获悉,他们在学习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时候常常会感到困难,究其原因是课程概念多,电路复杂,内容抽象,不易理解,并且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多,这给理解和掌握电路原理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此,提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的改革。课程考试方式首先要根据课程特点出发,结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自身特点,改变过去“一考定成败”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评分,使教学真正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1 改革前电子技术课程考核方式存在问题

1)考核方式的单一性

以往电子技术基础考核以理论试卷考核为主,期末考试基本上是一张试卷“一锤定音”,考试方式基本上是闭卷形式,考核方法单一。这种考核方式缺乏对学生理论知识、技能能力、职业素质的综合评价;课堂学习的组织方式多为“满堂灌”老师讲为主,学生听、记笔记、做作业等单一模式,缺乏教学过程多样性例如课堂辩论、小组讨论、团队作品等,其结果是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考核内容的局限性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性强,以往电子技术基础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笔记、作业,理论考试多,技能测评少,没有根据课程特点,注重技能操作测试,不够重视技能训练,没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其结果是学生考前死记硬背,考试结束,意味着课程学习结束。既不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

2 根据课程特点建立合适的考核模式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考核应根据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并重,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标准,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为主线的原则,摒弃单一理论知识考核方式,“一考定成败”的教学模式。为此,根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特点提出对此门课程考试方式改革,考核模式运用理论知识、技能操测评并重,同时注重过程考核,采用综合评价体系来考核学生更科学。具体考核方式如下。

1)建立电子技术基础试题库,完善理论测评依据

期末考核采取试卷考试方式,但与以往试卷考试方式有所不同,现在采取试题库。

与以往期末考试试卷由各自任课老师出试题卷,这种人工命题方式存在明显不足:(1)对于试题的难易程度、题量大小等方面难以控制;(2)命题老师容易根据个人的感觉和经验来确定题目,所命题目的层次水平因命题人而异;(3)不能实现教考分离,试题重复率较高;(4)试题没有经过分析测试,缺乏科学性,考试结果很难真实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学习能力情况,当然也很难通过考试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的评价; (5)试题保密性难以保证。

建立试题库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生一方面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具有指导性的自学,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章节进行练习。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在线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学生进行网络互动交流。建立课程题库对课程出卷方式进行改革,实现教考分离,可以更科学、合理、客观地对教与学双方的成绩进行评估;建立课程题库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方向性;建立课程试题库极大地方便了实现计算机对考试试卷随机生成,提高了试卷的保密程度,充分体现出考试的严肃性和公平性,完善理论测评依据。

2)加强技能操作,完善实践技能测评依据

从平时教学得知,有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论知识考核优秀,但技能操作水平较差。如果采用以往一张试卷“一锤定音”,考试方式来评定学生的成绩,显然是很不科学的。以此,制定完善实践技能测评依据是很有必要的。

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技能项目多,比如放大电路应用设计、直流稳压电路设计、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电压表电路设计、电子门铃电路设计、报警器电路设计等等,这些有趣的课题。要求学生以三人为一小组,团队合作要完成一个电子产品制作作品,学生选好感的项目,查阅技术资料,确定电路设计方案,完善方案论证、焊接电路、调试电路、演示作品成果、撰写设计报告等环节,使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操作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学习能力。实践技能考核提倡“学做一体”模式,它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培训动手能力,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同时考察学生实践技能能力,因此实践技能测评考核对学生很重要。

3)注重过程考核,完善课程综合评价体系

改变过去“一考定成败”的教学模式,注重过程考核。对任何课程学习都应该有循序渐进、积累的过程,为了提高学习质量,注重平时成绩考核,推行课程平时考核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即平时作业、考勤、课堂纪律、发言等成绩占30%,这种做法避免了由一张期末考试卷来考核学生课程成绩的弊端,激励了平时学习的自觉性,将功夫用在平时,而不是期末考突击,死记硬背,有利于学风建设。 期末试卷考试占总评成绩的40%,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实践技能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考查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束语

改革传统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考核方法,构建具有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特点的教学考核方法――试题库考试、实践技能操作考核,同时结合过程考核的教学模式相配套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电子技术基础篇6

[关健词]武警院校 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改革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化、部队建设信息化和武器装备智能化给武警院校《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武警院校指挥专业学习《电子技术基础》与地方高等院校电子类专业学习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培养层次的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搬地方院校的教学模式,必须结合部队实际,将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起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我院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实践性教学几方面进行尝试性的改革。

一、依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武警部队实际,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探索

现行教材大多针对地方高等院校电子类专业进行编写,学科体系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过深,容量过大,把知识的灌输放在首位,与武警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相差甚远,因此,武警院校要结合部队实际,为满足第一任职需要,必须优化教学内容,体现精、宽、用、新四个方面的特点。

1.精。所谓精,指的是精选理论知识、降低教学难度,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删除繁琐的理论推导和部分过时的理论知识,并辅以必要的定量计算。

2.宽。所谓宽,指电子技术的知识面、覆盖面要宽。教育的改革发展,既要充分体现当代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又要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武警院校教育要为学员的全面发展提供扎实基础,而《电子技术基础》作为武警部队指挥专业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介绍电子技术在武器装备中的具体应用,拓展相近或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给学员留下联系多种知识的“接口”,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用。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用知识的介绍,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学员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仅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使之转化为更高层次的经验、技能和技巧。 4.新。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知识不断涌现,电子产品不断趋向于大功率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大规模集成化,因此,电子技术教学要紧跟电子技术的发展,不断引入新的知识点,介绍新产品,掌握电子技术的发展规律。

二、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结合学科特点,优化教学方法

《电子技术基础》课是理论较强的专业课,内容枯燥,教学中很难引人入胜,加上部份学员电学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够,实践少,对电路元器件及设备缺少感性认识,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为确保教学效果,教员必须努力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教和学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室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强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1.要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学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动力和源泉。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员学习知识的兴趣,是教员组织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时,尽量结合武警部队实际,选用一些实用性、趣味性较强或学员熟悉易知的案例给学员,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提高学员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积极性。

2.要简化器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教学。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集成度越来越高,各类集成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简化相关器件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介绍相关在电路中的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

3.要淡化纯粹的解题技巧训练,引导学员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分析计算,引导学员了解分析这几个动态指标的意义,并学会运用晶体管的微变等效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4.要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确保教学效果。

一是直观教学法(案例法)。例如,在讲解电路元件时,为学员提供不同类型、型号的电路元件,同时展示相关电子产品,让学员在电路板上寻找相应元件,便于学员熟悉元器件类型、型号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二是问题探索法(启发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课前精心设计问题,课中提出问题,引导学员积极探索、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

三是引导教学法。教员在课堂上先概述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为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一条主线,让学员明确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再讲述具体内容,下课前再对课程内容进行小结,让学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四是总结归纳法。教员把一些知识点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传授给学员,便于学员掌握应用。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促进学员学习主动性

电子技术课理论性、实践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将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化教学自身优势,注重学员学习的实用性,增强学员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积极性,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板书教学可以加深学员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化静为动,寓教于乐,培养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便于学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网络化教学以互联网为平台,学员主动学习,信息来源丰富多样,学习时间灵活,教员与学员通过网络进行对话,针对性强,效率高,学习效果明显。例如,在讲解触电事故和触电防护时,教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讨论交流栏发表相关主题的讨论,学员通过上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在讨论栏里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方法,这样,学员在讨论交流中,理解了相关理论知识,效率高,效果好。

四、增强实践性教育,培养学员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

压缩理论课时,适量增加实验、电路设计和常用电器的使用维护方法的讲授课时,减少验证性实验。例如,一些器件的特性测试、功能验证,让学员在设计性、综合性和创造性实验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组织并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学院实用电子技术协会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员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常用电器的使用和维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员示教,学员观摩,尔后学员在教员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培养学员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基础,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在不断提高认识、不断探索与实践、完善教学条件和提高教员素质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唐介.电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

[2]秦曾煌.电工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

[3]贾春鹏,孔立堵.液压传动与控制.专业任职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装备制造技术,2006,(3).

电子技术基础篇7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ultisim;射极偏置放大电路

作者简介:许建霞(1975-),女,江西南城人,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学院,讲师。(湖北 武汉 430070)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理工大学教研项目资助:“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辅助教学平台研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047-0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电气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学科的基础课程。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有必要加强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所涉及到的电路以及分析方法比较抽象,讲解起来非常困难,学生也普遍反应比较难学,素来有“魔鬼模电”之说,[1]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比较枯燥,难于理解,影响了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学习质量也相应的下降。为了保证学生能真正理解其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其将来自学其他内容打下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理论知识与Multisim软件有机结合起来,利用Multisim强大的电路仿真功能,[2-3]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技术理论用易于理解的可视化图形演示给学生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一、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连贯性,上课时,可以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然后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展开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针对目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内容多,课时不够的矛盾,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一些理论推导和典型电路的分析方法等采用板书教学,而对于一些结构较复杂的电路分析则采用多媒体课件,且多媒体课件要避免照搬教材,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借助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点,例如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非常抽象和复杂,是模电的教学难点之一,如果利用Flas演示器件内部复杂的载流子微观运动,有助于学生理解这类器件的外部特性和主要参数,这样也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教学各自的优势。最后在课堂教学中引入Multisim软件仿真,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Multisim9提供了丰富的元件库,包括电源库、基本元件库等,虚拟仪器是电路仿真和设计必不可少的测量工具,灵活运用各种分析仪器会给电路的仿真和分析带来方便,Multisim9提供了20种虚拟仪器,[4]包括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利用Multisim9提供的元件搭建仿真电路,然后用虚拟仪器对电路进行分析,这一过程,如同在真实的实验室中搭建真实的电路,由于上课时间有限,重点放在演示上,搭建仿真电路的具体过程可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来完成。

二、教学实例

以讲解射极偏置放大电路为例,本章节内容包括温度对工作点的影响,射极偏置放大电路稳定工作点的过程,静态工作点分析和交流工作状况分析,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1)由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特点引出射极偏置放大电路。利用Multisim软件,打开温度扫描参数设计界面,设置起始温度和终止温度,分析温度对基本共射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影响,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在温度分别为26℃和96℃下节点1、2、3的电压如图2所示,从图2中,学生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温度对该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2)分析温度对三极管参数的影响。

(3)给出能够稳定工作点的射极偏置放大电路,如图3所示,分析各个元件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讲解该电路是如何稳定工作点的。

(4)分别从理论上计算静态工作点和用Multisim仿真分析静态工作点,然后对两者进行比较,Multisim仿真分析静态工作点如图4所示,与理论值相近。

(5)先从理论上推导分析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再用Multisim仿真。仿真结果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在图5中A通道为输出波形,B通道为输入波形,从图5可以看出放大倍数约192倍;图6为输入电阻的测量,从图6可计算出输入电阻约为3.24kΩ;图7为输出电阻的测量,从图7可计算出输出电阻约为5kΩ。最后对两者进行比较。

三、课后作业

多数教材都配有一定的练习题,而且有答案,因此很多学生对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不感兴趣,感到很枯燥,容易抄袭答案,这样背离了教师布置习题的初衷。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布置课后作业也要求学生将理论计算与仿真结合起来分析电路,还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来让学生思考,例如在讲完射极偏置放大电路后,课后可以布置这样一道题:电路如图3所示,讨论R5分别取0Ω和100Ω时温度对放大倍数的影响,学生通过设置温度扫描参数界面设置相应的参数,进行仿真,得到R5=0Ω节点6的波形如图8所示,幅度值较大的为温度27℃时节点6的波形,而幅度值较小的为温度90℃时节点6的波形,学生从图8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温度升高时,交流输出幅度值减小了,说明放大倍数的稳定性不高。R5=100Ω温度分别为27℃和90℃时节点6的波形如图9所示,学生从图9可以看出温度升高,交流输出幅度值变化不明显,说明R5起到稳定工作点的作用,也抑制了温度的变化对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稳定性的影响。在整个做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理论计算,搭建仿真电路图,对原理图进行仿真,把仿真结果和理论计算做比较,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结论

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材中的许多概念、理论知识,需在合理安排各个章节内容的基础上,强调教与学方法的改进,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课堂授课时间,电路图和一些重要的结论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推导过程用板书,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上课时,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做笔记;对结果进行验证,可利用课前准备好的Multisim文件,或者在PPT中用超链接。至于如何具体搭建电路图和对电路进行仿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利用Multisim辅助教学,可以巩固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技术的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友宇,伍时和,凌玲.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石嘉顺.基于Multisim环境下的电路设计与仿真[J].计算机仿真,

2007,24(12):306-309.

[3]赵春华,张学军.Multisim9电子技术基础仿真实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电子技术基础篇8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微课;教学设计

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概述

电子技术基础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有一定的理论体系而且实践性强。通过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必要的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电路的基本测试方法,掌握电子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会选择不同类型的电路元件设计、搭建电子电路。但是,由于很多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不够重视,学习习惯不好,高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面临诸多问题。“微学习”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学习方式,“微”即微小、碎片化,它符合学生的习惯,一次只学一点。为“微学习”量身定制的课程就是微课程,简称微课。微课要求形式多样化,具备灵活性,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1]微课构建的自主学习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性的自助式学习,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中引入微课,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以视频的方式将教学内容提前呈现出来,视频带来的视觉冲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微课资源丰富,对于学习上存在的难点、疑点,教师可以结合微课形象生动地讲解,更好地阐述问题。微课能够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适应个性化、深度教学的需求。

二、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国内外许多学者和机构都界定了微课,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提出: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2]微课的时长为5~10分钟。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教学微视频,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微课的主要特点如下:教学时间短,主题突出,内容少,资源容量小,资源使用方便,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设计力求精致。[3]微课的讲解可结合讲授法、启发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教师可采用录屏和实景拍摄等方式来制作微课。

三、微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微课的设计需考虑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小而完整的知识点作为微课内容,提供齐全、实用的教学资源,宜采用简洁的授课方式,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的设计还需精选理论知识,降低理论难度,鼓励学生钻研课程的重点,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微课的开发流程如下:确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制作课件,拍摄上课过程或使用录屏软件对讲解过程进行录屏,编辑视频,输出视频。下面重点介绍“三人表决器的设计与仿真”微课的教学设计和微课的制作。

(一)微课的教学设计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数字电路部分的重要内容,三人表决器是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在生活中的典型应用。本次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方法,会设计三人表决器组合逻辑电路,能使用Proteus软件完成三人表决器电路的仿真。教学重点:第一,三人表决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第二,三人表决器电路的Proteus仿真。教学难点:根据逻辑表达式完成逻辑电路图的构建。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的讲授过程如下:本次课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播放《出彩中国人》视频,进行“任务导入—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课堂总结—习题布置”的教学环节。第一,播放《出彩中国人》中的一段视频。《出彩中国人》是大家熟悉的真人秀节目,在节目中有三个评委,他们共同决定选手是否晋级。在观看视频后,教师引出问题:如何为《出彩中国人》节目设计一个三人表决器?第二,提出任务要求。设计一个三人表决器电路,三个人各控制A、B、C三个按键中的一个,按键按下表示同意,否则为不同意。三个人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同意,表决通过,指示灯亮,选手晋级;否则,指示灯不亮,表决不通过,选手被淘汰。用与非门实现上述功能,使用Proteus软件实现三人表决器电路的仿真。第三,对任务进行分析。任务的实质是用三个按键控制指示灯的状态,可以通过两个环节来完成任务:第一环节,三人表决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第二环节,三人表决器电路的Proteus仿真,验证电路的正确性。第四,实施任务。第一环节,三人表决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介绍组合逻辑电路分析的四个步骤:1.分析逻辑功能要求,将生活的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字电路的语言,确定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并定义相应的逻辑状态;2.列真值表,在不同的输入情况下得到相应的输出;3.根据真值表写逻辑表达式并简化表达式;4.根据表达式画出逻辑电路图,得到三人表决器的组合逻辑电路图。第二环节,三人表决器电路的Proteus仿真,在三人表决器组合逻辑电路的基础上设计三人表决器电路原理图。在Proteus软件中绘制三人表决器电路原理图,步骤如下:1.选取按钮(button)、二输入与非门4011、红色发光二极管、四输入与非门74LS20、电阻等元器件,选取电源Vcc和地。2.放置元器件,设置各元器件参数。3.把各元器件用导线连接起来。4.电路功能调试,观察调试现象,当按下其中任意一个按钮,红色指示灯不亮;当按下其中任意两个按钮,红色指示灯亮;当按下三个按钮,红色指示灯亮,实验现象表明电路图能实现所需功能。第五,对本次课进行总结,本次微课讲解了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重点介绍了三人表决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对三人表决器电路进行了Proteus仿真。总结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二)微课的制作

首先,收集好素材,包括文字、表决器的图片、电路图、《出彩中国人》的视频,制作课件。其次,使用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对课件的播放、《出彩中国人》的视频以及三人表决器电路的Proteus仿真过程进行录屏。最后,对视频进行后期处理,添加字幕、片头,进行视频的输出。此次微课的学习学生的接受情况良好,掌握了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步骤,会设计三人表决器。微课学习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可以按需选择学习,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教师而言,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微课的制作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信息处理技术,制作的微课应具有良好的视频和音频效果。微课还使得教师的备课更富有针对性,对课堂教学实施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东海.基于微课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教通讯,2016(3).

[2]赵玲艳.初探微课在中职《电子产品制造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轻纺,2015(8).

[3]张一春.精品微课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王岚,张一春.微课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5(5).

[5]解璐斌.微课在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5(11).

上一篇:电子技术应用范文 下一篇:检测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