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系统研究范文

时间:2023-09-23 13:07:26

智能化系统研究

智能化系统研究篇1

要实现制冷系统的智能控制,首先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6-8]。其中压缩机模型采用动态集中参数模型,蒸发器、冷凝器、节流阀和小型低温库模型采用稳态集总参数模型,选择冷库制冷系统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和状态变量如下:输入变量:压缩机频率f,膨胀阀开度Av;输出变量:库内温度Tin,蒸发器出口过热度Tsh;状态变量:冷凝器出口比焓hb,冷凝器管壁温度Tcw,蒸发器出口比焓hd;蒸发器管壁温度Tew,库内温度Tin。可得到冷库制冷系统的5阶非线性动态数学模型如下:根据上述数学模型,使用MATLAB软件对制冷循环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各种设定工况下制冷循环各个部分温度、压力等参数分布,从而分析不同运行条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可以作为实验研究的补充,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修正模拟程序。最后得到相对准确的模拟程序用于预测研究。

二、制冷系统的智能控制

在冷库制冷系统中,控制目标是冷库库房内的温度和系统COP值,控制方法是通过调节压缩机的转速和膨胀阀的开度,无论是调节压缩机转速还是调节膨胀阀开度都会影响冷库库房内温度和COP值的改变。因而该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大时滞、强耦合、非线性系统。使用模糊PID控制器来进行实时调节,以误差e和误差变化ec作为输入,可以满足不同时刻的e和ec对PID参数自整定的要求。利用模糊控制规则在线对PID参数进行PID参数模糊自整定是找出PID三个参数与e和ec之间的模糊关系,在运行中通过不断检测e和ec,根据模糊控制原理来对三个参数进行在线修改,以满足不同e和ec时对控制参数的不同要求,而使被控对象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9-11]。其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三、实验研究

本文搭建了一套小型低温库的试验装置,以验证前面所设计的智能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实验系统流程图如图2所示。制冷系统主要通过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来实现节流效应。由于实验装置是低温库系统,所以系统设有储液罐,当系统到达-38℃时,系统内部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大大减小,制冷量降低,此时制冷剂可以回到储液罐中,系统停机之后储液罐也可以容纳蒸发膨胀的制冷剂蒸气。本实验系统最重要的是控制系统,要求控制系统能够准确及时地记录实验系统运行时系统内部相关参数,并进行合理的调节控制。其主要功能是控制制冷装置的启停;对温度、压力等相关数据的采集;经过算法控制器计算后输出数据以实现对变工况制冷装置的合理控制。控制硬件包括PC上位机,横河数据传输系统MX180-E-3R,变频器,继电器,电磁阀等执行器。系统各点温度由铜—康铜热电偶(分度号T)和Pt100铂电阻测定。为了进一步保证温度测量的准确性,需要对热电偶进行校验,校验方法是将热电偶测点探头分别放置在冰水混合物及沸水中进行标定,同时为保证热电偶的线性,将热电偶的温度信号与标准温度计对比,保证热电偶的误差小于0.5℃。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低温库内的温度,在低温库中使用了三根上海自动化三厂生产的精度等级为A级的Pt100铂电阻,并且放置在不同位置进行温度测量。由热电偶和热电阻得到的电信号直接输入日本横河YOKOGAWA数据采集仪MX100,可得到实时的温度数值。实验及结果分析(一)各稳定工况下制冷系统的性能分析开启冷库制冷系统,通过调节低温库里的电加热器的加热功率,使库内温度依次稳定在-30℃、-25℃、-20℃、-15℃、-10℃、-5℃。每个工况下系统稳定运行半小时以后,开始每5分钟采集一组数据,共采集6组。测定各个工况下系统的制冷量与能效比,如图3、图4所示。从图3和图4中可以看出,库内温度越低,系统制冷量、EER越小,随着库内温度的不断升高,制冷量不断增加,实验值和模拟值虽有一定差距,但增长趋势是一致的。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冷库本身保温性能不够好,会有一定的漏冷量;在低温工况下运行时,蒸发器表面会结霜,会使传热的不可逆损失增大。(二)变频条件下制冷系统的性能分析在15Hz以下时压缩机功率随频率的变化比较平缓,随着频率的降低功率变化较小,这是由于电机效率的降低以及压缩机摩擦功耗占据压缩机功耗的主要部分,此时制冷量较小节能效果不明显。所以设定压缩机运转频率的下限为15Hz。保持恒定库温,然后使压缩机频率从15-50Hz每隔5Hz变化,研究不同频率下系统的制冷量和EER值的变化情况。制冷量和EER值随频率的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从制冷系统的性能与压缩机频率的关系图中可以看出,压缩机耗功与频率基本呈非线性关系。随着运行频率的升高,压缩机输入功率不断增大,但是随着频率的增加,制冷量的变化规律是线性的,频率越高,制冷量增加得越少。随着频率的增加EER值基本呈下降的趋势,在30Hz以下的EER值明显高于30Hz以上的EER值。实验结果表明,虽然压缩机在较高频率运转时制冷量较大,但同时耗功量也较大,根据EER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可以发现,压缩机在低频运转时系统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三)变频系统与定频系统的能耗对比设定电加热器加热功率为0.6kW,分别采用变频连续调节以及定频开停控制两种方法对制冷系统进行控制,保持库内温度为-15℃。分别进行系统能耗的分析对比与稳定性分析。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采用变频连续调节较定频开停控制在相同时间内可以节能约10%。这主要是因为,变频制冷系统在刚开机阶段频率逐渐增大,达到最大运转频率,制冷量增大,使库温迅速降低,降低到设定值以后,频率减小,制冷量相应减小以平衡热负荷,压缩机一直运行在低频率、低功耗的状态下。而定频系统在达到库温设定值以下时停机,当库温升高超过设定值时,系统重新启动,这样系统一直处于不断地开、停过程中,耗电量比较大。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系统运行时间的增加,节能效果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四)变负荷条件下变频调节与定频调节的对比初始电加热器功率为600W,使库内温度稳定在-15℃,系统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调节电加热器功率为1500W,在此热扰动下,比较变频系统与定频系统的调节性能。调节结果如图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变负荷情况下,利用压缩机的变频调节要比定频调节的响应速度更快,调节时间更短,几乎无超调现象。

四、结论

基于智能控制的制冷系统在低频运转时EER值要高于高频运转的情况。变频制冷系统比定频制冷系统节能10%左右。在变负荷情况下,变频调节比定频调节具有更好的调节性能。因此,智能控制与变频调节相结合,对于制冷系统的节能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智能化系统研究篇2

关键词: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

实际上,所谓的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主要是以防火防灾技术为主。通过应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以及相关设备,进一步提高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使用性能,从而达到理想的防火防灾效果。其中,探测技术能够在火灾发生前期及时作出感应,同时启动灭火装置,以此来达到安全防火的目的。所以,在现代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设计中,更应该加强建立完善的探测应用规范,通过将消防自动装置系统与中央监控系的相互联动,促使智能化的消防工程机电系统获取更加精确的数据信息。因此,本文重点对消防工程机电系统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1 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的设计理念

在现代智能化消防工程机电系统设计中,主要是将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机电系统相互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建筑物内部的设备整合,以此来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并且,由于消防工程机电系统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密切的关联,在需求方面有着较多的要求,一般智能化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设计概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保证消防工程机电系统具备较强的自动报警能力,能够为人们正确引导避难,通过利用这些高科技减少火灾险情的发生。但是,就我国当前建筑物防火系统结构来看,尽管很多结构体都是利用防火材料进行了火灾的防范,可是一旦发生火灾时,仍旧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想要依靠建筑结构体提高系统的防火性能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要对火灾发生过程中产生的浓烟以及有毒气体进行有效的控制,帮助使用者安全离开火灾区域。

2 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的技术需求与架构

2.1 智能化消防技术需求

国外有关智能化建筑防火防灾技术的研究始于智能化建筑的领域。回顾过去20年有关智能化建筑的研究所定义的10个环境品质量度,其中的M6即为“安全防灾指标”,这包括防火、防震、防灾及结构损害等指标,并罗列了与建筑防火相关的技术发展需求包括:软件系统的开发主要是发展与火灾侦测与防护相关的电脑程序的开发;硬健设备的研发主要是研发智能化火场控制及全能式自动火灾警报与侦测系统的研发。而最近的技术发展趋势则在于精密自动化独立警报与启动晶片感测器等。目前,产业界在满足“可定位火灾侦测与警报系统”的技术需求后,又演变出以的系统独立性相关技术需求:AAF警报演算法,也即当火灾发生时,AAF可自行通报建筑内部并向消防单位通报;AAF可调节界限控制演算法,也即警报的界限及容错范围;AAF自我诊断分析功能,作用在于降低AAF火警误报率。

2.2 智能化消防工程机电整合管理系统

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商高低在于各子系统间的整合,特别是防火防灾系统必须与系统管理整合成为声合型的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消防工程机电系统与其他系统呢整合需求包括如下内容:实现消防工程系统自身的空调、灯光及保全自动系统的整合,如一旦发生火灾,消防机电系统可以控制空调,使得烟不会借助排烟阀门散布,并阻碍建筑外部的进气以避免助燃;垂直运输系统(电梯等)与火灾警报系统的整合,如一旦发生火灾,消防机电系统可以控制电梯仅在哪几个楼层开放与运作;火灾警报系统与保全系统整合,如一旦发生火灾,保全系统可以开敲原本上锁的门域,以方便逃生。另外,实践应用结果也发现一些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方面的技术需求,包括:复杂动态控制性技术;人机互动技术;仿生行为相关技术。

3 智能化消防工程机电系统应用优点

智能化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有效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充分保障了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并且,通过将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使用性能,加快实现了自动化控制的目标,以下笔者就对机电智能化技术所具备的优点进行简要的介绍。

3.1 提高机械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

一般来说,在大多数的机械智能化产品中,其自身有着较强的信息自动处理性能,而将机电智能化系统已用其中将会有效提高机械产品对信息的里灵敏程度,促使检测准确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并且,智能化消防工程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去保证机电自动化系统按照预定动作设计要求完成。并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会受到人文因素的影响,有效避免了外界的干扰,从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3.2 可提高机械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目前,智能化消防工程机电系统具备了预警自动监视等多项使用功能,这样就有效降低了机电自动化产品运行故障的发生率,而先进高效的自动监视技术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系统自身的运行状态,还可以事先对运行故障进行有效的防治与控制,从而确保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并从一定程度上,大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3.3 改善生产条件

除了以上所例举的几大优点之外,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还能有效改善工业生产条件。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使工业生产模式由传统的“机械电气化”逐渐转变了“数字控制化”,而数字控制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引进使工业生产不再需要过多的人工劳动力,机械代替人力的劳动形成,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工业生产的机电自动化。

通过上文叙述,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到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的应用优点,而其中存在的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适用范围较广,目前已经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有效的改善了生产条件,减少了人力的过多投入,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从一定程度上,促进智能化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长远发展,使其自身重要的效能得以充分发挥。

结束语

我国应该参考国外的规范,建立早期探测的应用规范。通过良好的信息通信网络科技,结合自动化消防工程技术,将安全防火防灾系统与中央监控系统作完整的连结与互动,获得正确的信息,掌握状况的先机,发挥有效的动作,达到安全防灾与救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明明.数控技术发展趋势――智能化数控系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6.

[2]隋学成,杜贵君.对建筑消防电气设计中若千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

智能化系统研究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智能化

1 前言

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进步,因此加强对于高速公路的维护力度能够有效的促进其服务水平和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于这个方面的研究,促进其综合的发展和进步。

2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

2.1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定义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又被人们称为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然而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中主要包括了三大系统和隧道机电系统,其中的三大系统主要分为了监控系统、收费系统以及通信系统;然而隧道机电系统可以分为隧道监控系统、隧道通风照明系统、隧道供配电系统以及隧道火灾报警系统这四部分。

2.2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智能化定义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智能化就是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运筹学、人工智能、交通工程学系统综合技术等,通过运用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使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管理更为先进智能。使人、车、路密切地配合,和谐地统一,从而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 运输综合管理系统。在智能交通思想的指导下,机械电子设备开始大量的应用于高速公路,使得其在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加快了高速公路智能化建设的进程。科技部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设立了“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重大项目,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0个典型城市进行的试点示范工程已全面启动。在长三角或京津冀实施区域已初步形成中国综合智能交通技术体系。可见,高速公路智能化其实并不遥远。

3 建设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重要性及发展情况

3.1 建设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重要意义

高速公路的建设所需要用到的技术和专业知识比较多,并且也综合了电子信息以及机电管理等多方面多学科的内容,因而高速公路的机电系统建设能够以其高质量和水平对我们当前的道路交通安全产生深刻的影响。完善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可以有效的指挥我们的高速公路交通通行情况,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情况也能得到比较好的疏通,为管理部门提供更好的监测体系。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对于路面交通的监测管理,以及保障安全等体系,这样能够很好的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同时也代表了高速公路的发展已经成功的实现了转型,向着电子科技化的方向在不断的迈进。当前我们完善高速公路的机电系统的水平,能够有效的提升对于高速公路的管理力度,提升高速公路的管理质量,促进现代化的优质发展。

3.2 建设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情况

我们国家的交通安全管理起步的比较晚,相较于国外的一些先进国家来说引进电子管理技术的时间也比较晚,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于高速公路电子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力度,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其管理水平,实现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新的里程碑。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之中,我们国家对于高速公路的管理过程一直采取的都是固定的模式,在一定的距离内设定相应的收费关卡,之后再配有相应的管理服务中心,对这个路段进行全面的监控,最终促进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有效性管理。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实现了使用互联网等技术进行收费的改革目标,但是仍然有很多的地区停留在人工收费的阶段之中。

针对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来说,已经实现了使用网络技术进行管理的情况,同时在网络上进行各地区信息的共享和交换,有利于提升管理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更好的促进对于当地高速公路交通的管理和规划发展。针对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来看,本身由于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的限制,而导致了当地的交通不便,因而也就影响了其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进度。从这些不发达地区的设计人员的角度进行分析,会发现在这些地区采取比较先进的技术本身就是比较困难的,不仅由于地理因素的限制,还由于当地的科研力量的限制。

除此之外,对于施工方面的研究同样很重要,一般的土木建筑等方面的工作人员不是非常了解机电系统方面的施工注意事项,因此在进行实地改造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不能很好的将机电施工等注意事项进行特殊的管理,从而导致了工程改造不彻底,机电系统的运营存在问题和安全隐患。一些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管理人员由于本身的局限性,专业的知识了解有限,因而会使得机电管理系统在改造和升级之后不能很好的使用,造成高速公路调控的失误。

4 建设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智能化的建议

4.1 高速公路的智能化管理

高速公路的智能化管理过程就是利用当前的平台和基础,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加入到其内部,从而形成全方位一体化的高速公路监控体系。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当前进行高速公路管理的基础之上,可以使用智能化的系统来完善其监控的力度和水平,从而更好的保证公路安全和管理。使用机电管理体系和平台能够很好的了解车辆以及实时路况等,而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工作则可以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提升智能化的反应速率和水平能够很好的对一些突发事件进行最佳的处理,找到解决方案,因此当前的高速公路系统的改造,能够将这几个方面的优点相结合,总体提升其安全运输的程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对于公路智能化的改造速度也相应的进行了提升,尤其是一些东南沿海的大中型城市,作为此次智能化改革的先进试点,为全国的改造过程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进行了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智能化改革,高速公路的服务范围就可以有效的进行扩展,从而提升其服务的水平和效果。当前对于高速公路的掌控是以当前的交通服务信息维护系统为基础的,因此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传感器等将这些道路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汇总,之后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将这些信息作为人们出行的一个重要参考。现在很多车辆都有自动导航系统,因此当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可以和交通信息系统进行信息的交换,从而确定最佳的出行路线,有效的提升了对于高速公路的管理力度和水平。

4.2 高速公路智能化对于机电系统的要求

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和普及,是当前机电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高速公路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当前的机电使用系统的发展趋势来看,大部分的地区能够有效的进行高速公路的维护和控制,并且当前的系统已经具备了升级和更新的条件,因此这样有利于实现综合化的管理和进步,同时完善各项功能。当前高速公路的机电系统不仅在数量方面需要增加,同样其功能的多样性也应该适当的增加一些。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社会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我们需要将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引进高速公路的管理系统之中,才能切实的进行科学化的管理目标,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和优势进行高速公路的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机电系统的智能化反应速度,对于路面交通的管理和监测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

5 小结

总之,机电系统的维护和改革是有效促进当前高速公路服务系统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当前需要积极的加大投入力度,认真的对当前高速公路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从而制定出符合我国改革的方案,促进高速公路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蛟.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发展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03).

[2]张殿平.中国道路交通管理与智能化发展[J].ITS通讯,2011(02).

智能化系统研究篇4

关键词:智能化 数字电源系统 应用

中图分类号:TN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4-0000-00

数字电源应有高性能以及高可靠性等特点,在国防、医疗设备、农业生产、航天航空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智能化数字电源系统拥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实现相对高水平的智能化,它的设计相对灵活,可以满足各种电源要求。因而,数字电源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对这个领域的研究也非常重要。

1智能化数字电源的电路设计

智能化数字电源的系统由电脑驱动器、PWM、显示器、DSP、键盘、接口电路这六部分组成。数字信号的处理器主要通过接口芯片把显示器和键盘连接起来。这样,用户不但可以通过显示器来观察所使用的电源的参数,还可以通过键盘的作用随时对电源参数进行修改。为了将配置更为简化一些,也可以把数字控制的电源驱动器以及数字的信号处理器共同组成电源系统。再通过这样的处理后,在经过整流的滤波之后,交流电压变成+36~72v的直流输入到电压U1,接到高频变压器初级绕组上。在经过两个变阻器分压之后,分别接到数字的信号处理器模拟的输入端AN1和AN2。注意把初级绕组的另一端接到功率MOSFET。再连上一个限流电阻和电流检测电阻。偏置绕组部分的输出电压经过VD1、C1的整流滤波之后得到了+12v大小的直流偏压,接到数字控制的电源驱动器的电源端。数字控制的电源驱动器输出的大小为3.3v的电压是由数字的信号处理器提供的。次级的整流滤波电路是由C2、L以及VD2构成的,VD3是一个续流二极管,UD是直流的输出电压。从数字的信号处理器输送出去的脉宽调制信号送到数字控制的电源驱动器的IN端。数字控制的电源驱动器极限的电流标志端接到数字的信号处理器的中断端,极限的电流设定端接数字控制的电源驱动器的GMTR端点。最后,把光耦的隔离放大器把输入级和输出级隔离开来。如果使用UCD7201,那么就能够驱动两个外部功率MOSFET。另外,还可以用UCD8620以及UCD9501构成电源系统。

2智能化数字电源的技术亮点

智能化数字电源实现了数字技术和模拟技术的结合,摒弃了电源的复杂性。数字电源便于在同步信号下实现并联应用,充分利用扩展性和重复性优势,实现负载均流,简化滤波电路的设计。灵活的数字控制将电源组合成并联或者串联的模型,进而组成虚拟电源。虽然各项性能都得到提高,却没有增加系统的复杂性,使用了少量的器件,把砧板的面积进一步的缩小。数字电源在智能化方面存在的优势,能够让输入电压以及负载点系统保证它们的功率以最优的效率进行转化。此外,智能化的数字电源能够保证最优的转化效率。与模拟控制技术相比,数字技术的优势还有在线编程、效率优化、控制算法、操作精确、系统管理的功能。而且数字电源相对模拟电源误差、误差影响、老化漂移、补偿等都更具有优势。可靠性相对较好,无需调谐就可以获得稳定而且一致的控制参数。数字电源还可以使硬件平台重复应用,可根据最终系统的独特要求来设计出不同的固件,能够加快产品上市速度,减少原器件的库存、开发成本以及风险。

3智能化数字电源系统的应用

模拟电源在市场上的应用比较广泛,但还存在许多该技术达不到的一些区域。因此智能化数字电源系统所要开发的市场,便是模拟电源的这部分空白市场。以数字器件进行控制的电源,我们可以对它的内部参数进行在线调整,这也说明了电源动态的特点并不是不变的,它能够伴随负载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波动,并不会丧失它所具备的性能。同时,智能化数字电源所具有的通讯优势,可以实现电源设备的远程控制,这种控制方式也是多样性的,能给设备的监测和运行带来许多便利和其他好处。现在,智能化数字电源正逐步进入并占有传统的使用领域,逐渐取代了模拟电源,并且这种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在这以前,智能化数字电源的使用仅限于服务器、植入非停电电源的装置、通信产品、太阳能电池机与其功率调节器等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的设备的部分产品中。然而最近,在汽车、LED照明设备、产业设备,甚至某些消费类的产品也都使用了智能化数字电源。相比模拟电源,到底是什么因素迅速扩张了智能化数字电源的应用领域范围呢?

3.1 DSP的低价位吸人眼球

智能化数字电源应用领域得以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在智能化数字电源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使用了单价大约只有1美元的电源控制IC。它的成本下降到1美元左右,足以和模拟电源的控制IC相抗衡。这些IC在使用工作中的频率超过100MHz,耗电量只是DSP就接近1W,用于普通开关电源则有剩余。这是使用DSP的智能化数字电源,只有当UPS等大于1KW的大型设备才运用的主要因素。不过,“DSP微控制器”,即和通用控制器的价钱同样低廉的DSP,把原本的几十美元的成本大幅降低到不足几美元,基本解决了控制IC成本比较高的难题。

3.2以高于100W、低于1MHz的电源为目标

智能化数字电源自身的DSP微控制器,会耗费大约200mmW的电力。所以,它不适用于输出功率比较小的一些电源。但在智能化数字电源的设计中,综合电源相关的技术人员的专业意见,我们必须考虑到由于DSP微控制器电力问题而产生的效率低下。所以,在目前的水平下,超过50W~100W的输出功率的电源是最适合的。在开关频率方面,频率不超过1MHz的电源也是最佳的。智能化数字电源通过软件对电流和电压稳定性的控制,主要是通过A-D转换器来监测其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同时,在智能化数字电源的使用当中,以专用的逻辑电路硬件,但不是DSP软件作为基点去进行PI控制等过程的演算时,可以适应于开关频率大于1MHz的设备。

4结语

智能化数字电源系统要完成从模拟电源完全向数字电源的过渡虽然需要很长时间,但该技术的应用为电源设计的领域注射了生机与活力,它具备相对较完善的电源管理功能,高的性价比和集成度,面向用户体验设计,简单的电路等显而易见的优势,为智能化数字电源系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并为进一步优化设计打好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南国农.电化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2]胡维治.基于校园教学网的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的实现[J].中国教育技术,2009(6).

收稿日期:2016-03-03

智能化系统研究篇5

关键词: 小车定位;水分检测;配料模型

0 前言

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冶金行业对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混匀预配料作为钢铁企业生产中的第一道工序,在整个生产中也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大多数料场的自动控制水平较低,在预配料过程中关于物料水分控制、卸料小车行走布料、圆盘配料适时调节等一系列问题的掌控大多做的不是很好,再加上过多的人工参与,从而导致中和料混匀矿的质量不稳定,SiO2的偏差一直很大,对烧结等工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济钢老原料场针对上述问题,经过长期的技术攻关,开发并应用了一套智能化预配料系统,减少了人工参与,挺高了自动控制水平,使混匀矿的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应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系统开发及应用背景

济钢炼铁厂老原料场主要是为济钢3台120平方米和2台60平方米烧结机备料,而这5台烧结机又直接给3座1750高炉上烧结矿,配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烧结、炼铁等关键的生产工序,而原有的配料过程中,由于料种较多且其中水分各有差异,无法在配料过程中将水分差异带来的影响消除,卸料小车的控制方式也是机旁手动操作,对料位更换、准确卸料等都不能及时准确地控制,而在中和料混匀方面更是采用单机配料模式,中和料的质量很不稳定,SiO2的偏差一般情况下都要大于3.0,直接影响到烧结矿的质量。

通过查阅文献检索和实地考察研究,最终确立了开发“料场智能化预配料系统”的研究和实施方案。采用卸料小车的自动定位技术,上料系统的多种物料在线水分自动检测技术,并自主开发了预配料控制模型,完善了配料控制程序。经过一系列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提高了自动控制水平,达到智能化预配料的目的,从而提高混匀矿的质量。

2 料场预配料系统智能化的主要内容

料场预配料系统智能化主要包括硬件设备和控制系统两个方面的开发应用,采用并开发了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2.1 卸料小车自动定位技术的应用

为消除人工机旁操作卸料车行走存在的安全除患,同时为实现远程监控卸料小车的位置,实现卸料小车的远程自动定位,在老原料场预配料室料仓上部安装了卸料小车位置检测的定位系统,即在卸料小车中间安装一条格雷母线。完成卸料小车的实时位置检测,位置信息进入PLC系统。硬件安装完成后,由相关技术人员自主完成了定位系统的程序编制。

现场格雷母线位置检测包括地址编码发射器,地址编码接收器,格雷母线,天线箱四个部分。格雷母线位移传感器以相互靠近的扁平状的格雷母线和天线箱之间的电磁耦合来进行通信,并在通信的同时检测到天线箱在格雷母线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可以不间断的测试位置,实现连续的位置测试及定位。该系统将检测的卸料小车位置信息通过以太网实时传输到混匀PLC系统的内存地址,供后续的控制功能使用。

2.2 在线水分检测技术的应用

料场各种矿粉都是露天堆放。中和料预配料采用重量自动配料方法,按照计划配比设定配料量,由皮带秤检测的矿粉重量自动控制圆盘给料。影响因素有天气变化、料层变化、进厂物料水分的波动等因素,料场矿粉的水分经常变动,影响到实际配比的变化,从而使得中和料偏离目标配比,在配料过程中由于水分的变动,矿粉干基配入量变化,导致中和料成分波动。如果能实现上料时对矿粉水分进行实时检测,将对稳定中和料质量发挥作用。

对于含铁原料的水分检测,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还是采用红外水分仪。在开发在线水分检测系统之前,我们已实现了卸料小车的自动定位,卸料车的位置信息已通过以太网传入混匀配料的PLC内存地址,通过信息处理,PLC系统能实时判断卸料小车当前所处的仓位。水分检测计算机接入了原料以太网,检测的水分值最终也是传入混匀PLC做控制用。因此通过以太网将卸料小车当前所处的料仓号实时地传入水分检测计算机,水分检测计算机根据堆料前各料仓设定的物料名称实时变换红外水分仪的标定线,再通过卸料小车前面皮带上的计量秤判断当前皮带上是否来料,保证了各物料水分检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自主编制了PLC与水分处理计算机之间的通讯程序,为水分检测计算机实时提供物料种类、流量信息、堆料量等信息,水分计算机根据这些信息完成各种物料的水分检测及数据处理,从而实现多种物料的在线自动测水功能。

2.3 混匀配料模型的开发

混匀配料工序是稳定中和料的关键工序,在这个关键工序中如何确保配比的精确性和消除水分对配比的影响是稳定中和料质量的关键,混匀配料模型的开发是建立在小车定位和在线测水两大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之上的,开发的目的是提高配料精度和消除水分波动对中和料质量的影响。

2.3.1 总量分配模型。此功能是在单机配料功能上做了完善,新增了总量设定和配比、水分设定功能,操作只需按输入料批总量和每种物料的配比以及原始水分值后,可开机自动堆料。另外针对自动开机时波动大的情况,对圆盘的PID控制程序进行优化,采用刚开机时和正常生产时两套不同的控制方案,刚开机时对输出上限进行限制,将调节器的灵敏度度降低,防止刚下料时的大起大落;下料平稳后解除输出上限的限制,并根据控制需要切换到满足控制精度和平稳性的调节器。

智能化系统研究篇6

关键词: 智能建筑 暖通空调系统 节能分析 系统优化 BAS系统

1 概述 智能建筑节能是世界性的大潮流和大趋势,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是21世纪中国建筑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和热点。节能和环保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建筑节能的关键又在于提高能量效率,因此无论制订建筑节能标准还是从事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都应把提高能量效率作为建筑节能的着眼点。智能建筑也不例外,业主建设智能化大楼直接动因就是在高度现代化、高度舒适的同时能实现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以达到节省大楼营运成本的目的。

2 智能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能量管理与控制系统的优化 智能建筑楼宇自控系统将建筑内所有设备集成一个系统,实现信息共享,进行综合管理,其作用和效益是巨大的,要实现这些作用和效益,就必须实施优化,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最优化设计与常规设计相比,有以下特点:1)可以从系统的各种可能结构和参数中找到最佳匹配,使整体效能最佳,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2)可以对系统及其过程进行定量化的状态模拟,减少控制环节,提高可靠性与稳定性,发生故障概率降到最低可能限度,系统响应输出最优化;为通过优化控制方案达到节能目的的是一种“主动节能”,它有别于墙体结构、门窗的形式和设置的改造的“被动节能”。智能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能量管理与控制系统优化措施见表1

转贴于 3 智能建筑BA系统优化方法(主要针对暖通空调系统) 3.1 控制策略的优化

空气处理机的DDC通常采用P工D控制,选择合适的P工D参数对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是非常关键的。P工D系数高,空调对室内温度波动的反应特性曲线陡,达到设定温度的过渡过程较短;相反P工D系数低,达到设定温度的过渡过程较长。但并不是P工D系数越高越好,否则易引起DDC控制系统失稳,表现为室内温度的振荡和水侧的电动调节阀周期性的来回运动无法在固定开度上运行。P工D能解决大部分场合的空调控制,但对于影剧院等大热惯性空调场合,靠高的P工D系数来提高空调机组对负荷变化的响应速度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这时可以采用双级控制,即分别在空调的送风道和室内安装温度传感器,室内的温度设定由主DDC控制器完成,水阀的驱动由副DDC根据风道温度传感器和主DDC的指令完成,由于风道温度变化速度快于房间温度的变化,这一控制方式加速了系统对温度波动的响应。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BA系统对空调的节能控制有多种手段可以采用,例如室内外焙值比较法、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浓度检测法确定新风量,基于日程表的定时操作等等。工程设计中可以视需要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优的效果。例如,办公、商场等场合,夏秋季在清晨时通过程序启动空气处理机域新风机),利用室外凉爽空气对室内全面换气预冷,既节约新风能耗又提高了室内空气品质。

3.2 控制权的优化

通常BA遵从的是中央控制站集中管理的原则。有时也有其不便的一面。在某些场合(如会议室)将空调、通风系统的参数的设定功能放置在现场可能更符合使用者的需要。DDC本身并不提供这样的功能,需要专门部件来实现。这类功能接近VRV控制面板的设定器给房间的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和舒适性,必要时应积极采用。

3.3 直接数字控制器(DDC)的优化

主流BA系统供货商都能提供大中小不同处理能力的DDC,冷冻机房、热力站监控点是密集场合应优先采用大型控制器,以减少故障率和控制器间的通讯。对空气处理机、新风机、通风机一般采用中型或小型的控制器即可。近年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件(P LC)进步很快,其应用不再局限于工业场合,在空调通风的现场设备控制工程中不应将其排斥在外。

3.4 控制网络优化

在满足扩展性和灵活性的前提下,控制网络的拓扑结构应

尽可能简化、清晰,无论基于RS485总线或基于LonTalk总线的控制网络都是如此。分支、分级多的网络管理复杂、可靠性低。LonTalk总线在理论上可以组成任意拓扑结构的网络,这种布线设计的随意性如果运用不当,在工程实践中仍然是有技术风险的,并可能增加系统的投资。小型工程尽可能运用基于Rs485总线的控制网络,采用“手拉手”的布线方式,大型工程可以考虑楼层网络分级。

3.5 BAS监控中心

BAS监控中心负责监控整个空调、通风、动力系统,一般与消防控制、安保监控等合用一室。由于该机房通常远离冷冻机房、锅炉房,在这里远程操作这些关键设备是不合适的。推荐的做法是在冷冻机房和锅炉房现场控制室另设置一台监控分站,由该分站负责冷冻机、锅炉监控功能,并且该分站功能受权局限为冷热源设备。

4 结论 对智能建筑的分析和评价应坚持节能的原则。确立智能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能量管理与控制系统优化的基本出发点、优化原则及技术措施对于智能建筑节能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BAS系统是实现智能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智能建筑BAS控制方案的优化是整个智能建筑节能优化方案实施的具体体现,它包含了建筑物内部主要耗能单元的节能优化。通过对BA控制系统(主要是暖通空调系统)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网络等若干环节的探讨,力图使BA系统更好地服务于受控的空调通风系统,最大限度地节约建筑物能源。

参考文献 [l] 涂逢祥.建筑节能叼.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吴建兵.楼宇自动化系统(Bz、S)的优化设计[D].上海:上海众慧科技实业公司,2 0 03

智能化系统研究篇7

【关键词】智能化;工程;机械;通讯;定位系统;分析

近些年来,工程机械的发展十分的迅速,成为了人类开发利用资源和进行基础化建设的有力工具。如今,机械工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智能化也成为了工程机械发展的主要方向。工程机械的优良性与其核心的控制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目前,我国的工程机械控制技术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对于工程机械的生产大部分也是对从国外进口的产品进行组装等,这就使得我国在设备技术上的资金投入量非常大。这些较为先进的机械工程技术也相应的存在着编程困难等问题。随着各行各业对信息的使用和传递的要求不断增加,智能化的定位系统等也逐渐在市场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本文介绍一种新型智能化工程机械机群通讯与定位系统,该系统以基于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的智能监控器为核心,通过扩展GSM无线通讯模块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实现了机群作业的远程监控与全局调度功能。

1机群智能化通讯系统的体系和结构

机群智能化通讯系统主要有智能化机群通讯和定位系统两大部分,主要由各个单机监控器以及中心控制设备构成。每个使用设备都有自己各自的移动终端,并安装智能的监控系统。监控设备能够对机器的状态进行监控,对设备的状态进行现实,能够使机械设备中出现的问题快速的的一发现,并及时的得到有效的解决。除此之外。监控设备还能够接收GPS信号,对位置信息进行确定以及传送等等。同时,设备还配备有GSM无限调制解调器,能股根据系统的时间自动的进行位置信息的更新,并及时的进行发送等功能。该系统还能够通过控制中心对信息的传达对车辆等设施进行简单的操控。使用过程中更加的方便快捷。

2嵌入式工程机械监控器

智能化机群通讯与定位系统的核心是嵌入式智能化工程机械监控器。前如何监控系统是当前监控系统中比较受到欢迎的一种。嵌入式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对设备等进行实时的监控,能够保证在第一时间内了解设备和机械的运行情况,保证机械和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的工作。另外,嵌入式系统还能够管理移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实时的处理,减少工作的时间,并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的效率。嵌入式系统还有一大优点,就是能够辅助其他设备进行运转,从而完成自动化的运转方式。嵌入式系统和其他形式的系统进行对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嵌入式硬件以及嵌入式软件都有着内核小的优点。同时,嵌入式系统的专用性相对来说较强,软件也有着可裁剪和实时性等特点。嵌入式系统由于其内核较小等特点,也较为适合在恶劣环境中使用和工作,运行较为简单方便。监控器需要外接的扩展接口,通过这些外接线设备能够完成实时的监控以及接受发送实时信息等工作。外接控制器还能够从中现实设备的运行状态,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出现故障等,还能够对故障自动进行诊断,对于系统的安全有着很高的保障。当系统处于废正常运行状态,或输入的数据不能够正常的进行运行时,系统将会自动的进行警告,以避免设备出现过于严重的问题和故障。在对机群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对个设备的移动终端有一二非常详细的了解,所以系统连接了GSM模块,GSM模块能够自动的向控制中心发送本机的状态信息,并且能够对控制中心的质量进行接受和完成。

3工程机械智能监控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和特点

(1)CAN总线通讯CAN总线通讯能够将本机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并以一定的周期规律性的像监控中心的显示器进行传输,具体传输的数据有速度、温度等。监控器也要每个一段时间就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接受并进行统计和分析。(2)基本界面显示显示界面需要对设备的全部信息进行显示。也正因为如此,控制中心的基本显示界面分为三个主要的部分,分别是:系统的信息显示区、系统的状态显示区以及系统出现故障时的故障指令区。(3)GPS数据处理。(4)GSM通讯。(5)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对反馈的是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并将重要的数据进行保存和记录。(6)故障处理。

4GPS-GSM远程定位通讯系统

4.1GPS-GSM远程定位通讯系统的相关简介

传统的大型施工机群一般都是依靠施工人员的自身经验对机械和仪器的运行情况进行大概的判断,无法准确的对机械出现的故障和问题进行排除和诊断,对工程施工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控制系统以及远程监控系统的广泛使用,这种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和控制,为生产和施工提供了高品质的保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和施工的质量以及效率,促进了工程机械的良好发展。近几年来,GPS-GSM远程定位通讯系统被广泛的使用,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出租车公司的管理系统。出租车公司能够根据该系统对出租车的状体进行了解和检测,保证出租车的正常运行状态以及准确的了解出租车所在的地点。当然,在其他的生产和工程中对该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相对比来说,我国在该方面的技术还有待提升。

4.2GPS的使用和连接

GPS的连接过程中包有着很多相关的专业知识,而GPS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够正常的进行连接和使用也是该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远程定位通讯系统能够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农进行使用,所以在使用过程中的要求和条件也不仅相同。例如在路面施工工程中,由于施工距离较远的原因,GPS就需要能够连接到更远的距离,以保证控制中心能够完全的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进行控制,保证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安全。传统的无线电和无线局域网都很难对这个距离进行信号的覆盖,所以采用GPS-GSM远程定位系统也是最为合适的选择。GPS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信息进行传输。在传输过程中,信息以代码的形式存在,然后经过翻译显示在显示器上。而控制中心也能够通过显示器上传递过来的信息对施工状态进行了解和掌控。

4.3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

GPS-GSM远程定位通讯系统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方便以及快捷是我们能够体会得到的。GPS系统能够接受世界任何地方的信号,在环境较为恶劣的地方尤为合适。同时,该系统还具有传输数据量小的优点。但是该系统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资金投入也很大,并不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另外,对于通讯较为频繁的业务也不是十分的适合。

5结束语

经济条件的不断好转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使我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那么施工技术以及工程机械也在我们不知不觉中不断的改进,以满足我们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智能化工程机械通讯定位系统就是科学技术和工程机械额发展的产物。该技术的提升使得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明显得到了加强,对于机械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够及时的得到解决,使施工的质量和效率都有着明显的提高,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阮炜,章国宝,叶桦,马铸.工程机群的通信与GPS定位装置的设计与实现[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S1).

[2]刘敬猛,王田苗,刘淼,魏洪兴,陶伟,王晓君.嵌入式技术及其在工程机械监控器中的应用[J].工程机械,2003(06).

[3]丁国强,周志立,贾鸿社,杨为民.工程机械技术现状与智能化信息化趋势[J].矿山机械,2003(08).

智能化系统研究篇8

国民经济基础设施有很多,电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它具有协调国民经济的发展、保证能源优化利用和保障生产安全等重要职责。近年来在不断发展的电力市场、不断革新的数字经济、不断提高的电能质量水平以及不断增加的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资源数量的推动下,能够高效利用能源的智能电网正逐步取代传统电网,以一种新兴电力技术聚焦全球,成为各国竞争低碳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并以其强大的自愈、环保、节能、安全、可观、可控等特性引领着世界电网发展新的趋势、新的高度。

2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基本概况

2.1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定义

由通信网络的高速、集成这两个特点的影响发展而来的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顾名思义就是指电网实现科技化、智能化、自动化的一种先进、高端系统。它可通过先进的传感测量、设备组装、控制方法等来运行支持系统技术;通过自动化、数字化、标准化、集成化、市场化等手段高度集成测量、信息、监控、调节等功能;并实现了通过电子终端创造出实时、高速、双向的共享信息模式,让其成为互动运转的全新模式,从而改变了旧电网模式,现阶段要向着安全、环保、经济、高效的智能电网靠近。到目前为止,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整合了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技术等多个实战性强的新兴产业的革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指日可待。

2.2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性能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本质就是取代、兼容并有效利用能源,是网络、配电网、传感器、通信、电力电子等技术的合成。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强大的兼容性打败了传统电网,极大程度地挖掘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潜力。

2.2.1 自愈性。电网安全可靠的操作主要表现在它对自愈性的依赖上。自愈性是指不需要或仅需要少数人为操作来完善电力网络中的不足,消除隐患。如元器件的阻隔或还原其正常运行功能、尽量减少供电中断次数。在网络中不间断地进行自我检测,不断强化防报控制系统,自动诊断、故障隔离和自我恢复等能力是自愈性能的主要表现,从这些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自愈性是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最重要的性能之一。

2.2.2 兼容性。取代传统远距离集中发电模式的多种发电模式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是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兼容性的表现。与计算机“即插即用”相类似的电网技术让其兼容了包含集中式发电在内的很多不同类型的发电模式和电力储存模式,这些发电模式可以在同一时间内运用于分散式发电和集中发电模式,从而使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一方面整合了可再生能源、燃料电池和其他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另一方面承载了传统的负荷过多的电力,分担了压力。与此同时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多种能源接入的功能,特别是清洁再生能源这一功能,建立了环保的电力系统,消除了电网扰动的危害,从而实现了通过提高电力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来减小电力损耗的目的;通过改善能源利用的效率来实现用户多选择的目的;通过接入多种多样的分布式电源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了时代要求电网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需要。

2.2.3 交互性。供应和需求两方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参加电力的交换这一行为我们称之为交互性。交互性侧重点是在参与对象即用户上。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充分利用用户接口来最大限度地完成人机联系、互动、模拟,以此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电力系统的优化设计,促使供求关系的平衡,进而让其不断完善并茁壮成长。

2.2.4 优化性。成本的合理支付、资产的协调运行是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优化性的集中体现。它通过分析整理区域分流状况、地区电源分布以及传输阻塞程度等情况来实现资产的合理运转,减小电网障碍,改善运行效率,进而从全局上完成网络运行,实现资产优化,减少能耗开销。

2.2.5 集成性。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优化流程、整合信息、管理生产、调度自动化等行为上形成全面决策的统一化和规范化,充分体现其集成性。

2.3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效

从上面的介绍可知,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具有实时安全的电力供应、快捷强悍的电力输送能力和结实牢固的网架结构;五大优点让它具备合理优化运营成本、高效利用资源资产等多种能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发展,减少能源浪费,实现能源的节省,控制污染物体排放,实现环境保护,并极大促进清洁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完成智能传输数据的双向互动,实行电价制度的动态波动,达到电网、电源和用户的信息公开公平化目的。它产生于经济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当今社会,对健康、科学、强大的智能电网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3 我国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纵观我国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情况,取得成果的同时也酝酿了不少缺陷。部分地区通过城乡改造完成了系统的建设,实现了配电网技术,改善了自动化程度。但是不完善的输电网联系使这一工程面临着严峻形势和巨大挑战。

3.1 我国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研究进展分析

从我国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研究报告中可得知系统建设进展体现在:稳定建设了一定数量的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并做好了研究报告;制定并运行第一、第二两批试点工程的实施方案,对系统技术方案进行了整理;深入开展一系列与系统建设有关的研究讨论活动,并提炼出对接口、模型和规约等方面的重点研究,拟写好发展路线并撰写研究报告。

3.2 存在问题

从近年来我国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来看,不足之处有不均衡的电力资源区域分布和不理想的用电负荷情况的阻碍;系统的技术水准存在很多缺陷,尚未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较弱的网架结构和较落后的输配电设备,降低社会经济效益;清洁能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可持续发展速度;严重滞后于国际标准和技术等。我国的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体系的完善急需对策。

3.3 我国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的若干想法与策略

就全世界来看,新兴的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尚处在初期研究阶段上,各个国家也正努力地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探求研究。我国人民对城市供电的要求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 但由于种种缺陷,如技术能力的欠缺和地理位置的不完满,我国的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水平一度低于其他国家,所以我们急需研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网。我国的有关人员应结合与时代相应的发展战略、能源资源政策和产业结构布局等方面,综合考虑经济结构效益,提高电网安全度,增强节能减排功能,加大环保力度,思虑周全,让经济和社会在电网智能化进程中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

3.4 具体措施

了解电网基本知识和主要性能及我国电网情况后,现提出以下措施: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实施必须建立在我国国情的实际情况之上;用高度统一的电网建设技术标准作指导;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地域资源,制定多种发电模式并存的发电方法,以达到节能减排,高效利用能源;完善智能化通信技术,保证电网运行安全无障碍;在创新活动中制定新的计划与方案,不断提高与完善。

4 结语

总而言之,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已成为电力工业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的开发前景不可估量,在中国也一样拥有光明前途。然而,我们也要正视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一块硬骨头的事实,这项艰巨的、高难度的、复杂的、耗时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不但要克服艰难的技术难题,而且还需要结合国家的政策、时代的需求、现行的市场策略、管理手段、营销方法等软科学问题来攻克。就现今来看,我国能源分布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的实际的情况,现有的信息指导、控制技术、管理系统的发展水平等因素都是指导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重要因素,争取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电网并以此来影响全世界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合理性、高效性、经济性、环保性。

参考文献

[1] 孙志.智能电网的运用与发展[J].科技信息,2011,(17).

[2] 立业,林良真.构建全国统一的新能源电网,推进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9,(28).

[3] 哲伦.美国智能电网计划[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6).

[4] 白晓民.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4).

[5] 邢孔苗.智能电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资讯,2011,(8).

上一篇:弱电系统范文 下一篇:弱电工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