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系统范文

时间:2023-10-27 08:07:45

弱电系统

弱电系统篇1

1 酒店弱电系统设备设施的发展趋势

在设备设施的发展方面,酒店弱电系统呈现出网络整合、有线无线相结合、系统逐步集成和智能化的趋势。

1.1 网络整合趋势。为提高酒店管理和服务效率,改变目前酒店网络系统普遍存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问题是酒店弱电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很多酒店有线电视、电话网、互联网、局域网、控制网络以及部分子系统独立网络同时并存。将这些网络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多功能的网络平台是从技术上来讲是完全可行的。这个统一的网络平台具有使用简便、节省资源、运营效率高、适应性广、网络维护费用低等诸多优点。考虑到网络系统的整合不可能一蹴而就,且酒店内部网络必须保证安全、局域网内部速度较快等情况,目前,酒店网络仍可采用局域网 + 互联网的架构,局域网整合所有的酒店内部网络,再通过互联网和外界实现连接。

1.2 无线、有线相结合趋势。酒店弱电系统的无线、有线相结合趋势主要体现在无线城域网接入技术上。所谓无线城域网接入技术,即 WiMAX(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技术,该技术以英特尔技术为基础,基于 IEEE802.16a\d\e 标准的无线城域网技术。WiMAX技术具有覆盖面大、传输速度快、连接区域广的优势。WiMAX 技术覆盖半径达 50km、传输速度达 75Mbps,不仅可以解决无线宽带的高速接入问题,还能作为有线网络(Cable 有线电视、拨号上网、DSL、WLAN)的无线扩展,实现与边远地区的网络连接。无线城域网接入技术与 CATV 和 DSL 线路并成为现代三大宽带线路,可见其在网络技术领域的巨大意义。

无线城域网接入技术能够克服传统的无线技术本身存在的数据流量小、不稳定、频率资源有限等缺陷,具备在酒店弱电系统中广泛应用的可能性。Internet 无线访问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无线家居技术(如蓝牙技术、Kleer 技术)等技术的日渐成熟标志着近年来无线技术的巨大发展,无线城域网技术———WiMAX 技术的出现,更是由于其遵循 IEEE 技术标准,受到了众多网络基础建设和终端设备厂商的广泛支持和全球网络营运商的认可,可以实现跨网络和跨厂商终端设备之间的联通,可广泛应用于数字城市、数字社区、数字化建筑等各项数字技术应用领域,其应用也必然使得将来的酒店弱电系统成为基于统一网络的、有线与无线融合的、固定与移动相结合的系统。

1.3 智能化发展趋势。为满足酒店营运、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对这三个方面的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最优化综合,形成一个投入合理、高效便利、环保健康、安全舒适的酒店环境,这个过程就是酒店的智能化趋势。酒店智能化趋势必须以智能系统为内核和主要动力,智能系统通过综合布线实现各种终端设备的连接,用计算机计算出连接的最优综合方案,对整个酒店进行动态实时监控和跟踪服务,从而实现酒店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

智能系统一般由系统集成中心 SIC(System Integrated Center)、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 BAS(Building Management Automation Sys-tem)、信息通信系统 CAS(Communacation Automation System)、办公自动化系统 OAS(Office Automation System)、防火自动化系统 FAS(Fire Automation System)、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 SAS(Safety Au-tomation System)、以及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SCS(Structured CablingSystem)构成,智能系统介入酒店营运,可以使得酒店管理和运营更加科技化、更加便捷高效,降低管理、运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可以为客人提供更为优质、安全和便捷的服务,提高客人消费满意度。具体来讲,实现酒店弱电系统的智能化,对酒店来讲具备以下好处。

1.4 系统集成趋势。目前多数酒店的弱电系统运转都是以若干子系统联合运转的方式实现的,各子系统都有各自的管理级、通讯协议和操作系统,并不统一。各子系统之间使用网关进行通讯,数据共享困难,导致各系统整体协调运行不力,效率低、工程造价比较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为了克服上述状况,酒店弱电系统的集成渐成趋势。弱电系统的集成主要是指:酒店中央管理层采用并行处理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机构;各系统运行在同一高速网络环境中;各系统采用统一的监控和管理软件界面;硬件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并且具有通用性和可替换性;集成后的酒店弱电系统,采用统一的管理软件和操作系统,中央计算机和子系统之间无通信协议障碍,各子系统数据得以共享,他们在中央计算机的管理下协调运行。集成化使得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具有通用性,便于维护,效率较高。

另外,随着上述趋势在酒店弱电系统的发展,可以预见,整个酒店弱电系统必然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酒店弱电系统的发展必须依赖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因此技术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势必带来酒店弱电系统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酒店弱电系统是开放的,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无线技术、电子技术、环保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仿生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将会逐步渗透进来,它们和酒店弱电系统的融合,将导致酒弱电系统的持续发展。

2 酒店弱电系统应用技术发展趋势

2.1 技术标准逐渐兼容。目前酒店弱电系统领域的技术标准由很多,有国家标准、IEEE 标准、甚至是少数大厂商的企业标准也在酒店弱电领域得到了相对广泛的适用。这些标准由于指定主体的不同和制定着眼点的不同,存在许多不一致的地方,在实际应用中也产生了很多不便的地方。随着国际上全球一体化趋势发展,酒店弱电系统发展对于先进技术提出了越高的要求,首当其中的就是要实现这些技术标准的兼容。未来,我们要实现,也能够实现各种技术标准的兼容,届时,兼容的技术标准受到全球众多设备厂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不同厂商设备之间也能够实现无障碍互联互通。

弱电系统篇2

关键词:弱电系统集成 智能系统分析

中图分类号:O646.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引言

智能消防系统、监控系统,计算机网络,楼宇自控,智能广播等都属于弱电技术应用的范畴。而在一定程度上能,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程度又是取决于弱电技术的应用程度。

1.弱电系统概述

在电力系统中,安全电压通常都是指36v以下的电压,低压则是电压在1kv以下,高压则是电压在1kv以上,所谓配电线路其实就是直接供电给用户的线路,而交流电电压达到24v以上则是强电。而直流电路或音频、视频线路、网络线路、电话线路所产生的直流电压在24v以下则是弱电。弱电系统集成系统工程不仅较大,而且还具备一定的综合性,需要专业性较强的技术专家评估和把握弱电产品,而在这种情况下,技术管理和施工管理应该更加完善和健全,使其在作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将弱电系统数据收集起来是弱电系统集成所要实现的主要任务,而且弱电数据信息的集成管理也得以完成,这样的话,智能化系统的引导就能够得以实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讯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以及消防联动等系统都归属于智能化系统的范畴,而最终要实现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目标。

弱电系统信息集成的主要特征是:建立的网络一定要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在此基础上,使监控管理平台建立起来,针对弱电各分系统的所有实时数据进行采集和取用,并且在集成网络系统上,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信息、资源和管理服务的共享就能够得以实现,使众多用户的作用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2.以BAS为中心的弱电系统集成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代建筑物的弱电系统一般包含有十多个分系统,如何统筹考虑和优化设计这些系统,是多年以来建筑业主、设计院,工程承包商一直在探索的重要课题。弱电系统集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

传统上,弱电系统集成经常选择以楼宇自控系统(BAS)为中心的的做法,采用BAS专门的通讯控制器和它方生产的产品以串行通讯的方式连接起来,使系统间传递数据。这是将它方产品纳入楼宇自控系统的一种集成方式。

然而从信息集成的需要来看,以BAS为中心的弱电系统集成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为一种介于上层网络和各弱电分系统之间的集成系统,我们需要考察它向上的开放性能和向下的包容能力。

2.1所有各种BAS系统软件都设计为自成系统。虽然BAS系统本身也是以通讯网络构成,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缺少向外的开放能力。有的BAS系统提供了一定的数据交换接口,例如提供DDE功能或API接口函数。但是这些数据接口并不支持网络操作系统,而且对于一般用户来说使用这种数据交换能力,因为需要专门的软件编程,也是非常地不方便。大部分BAS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和其它应用程序交换数据的能力十分有限,当弱电系统通过BAS中心和上级集成系统交换数据时,会产生瓶径效应而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

2.2一般的BAS系统可连接的它方弱电产品是受限制的,在它的可连接产品表上罗列的机电产品种类不过数十种,仅占全部可选机电产品种类的一小部分,这样就极大程度上约束了对其它子系统产品的选择,在系统产品的选择和优化方面选择范围很小,缺少灵活性和自由度,即其向下的包容性很差。

2.3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目前一般BAS的中央监控系统并不具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集成管理功能,不能面向网络提供透明的数据源,没有提供开放的数据库接口,也不能向客户提供分布式多用户的网络工作环境。由于不是设计在网络操作系统下运行,这种相对独立的监控软件包,如想直接利用其它系统资源十分困难,而远程操作管理也是很难实现。

而且,目前的BAS系统向用户提供的工作站运行的就是系统软件本身,由于体系结构的原因,它不可能向更众多的用户提供个人工作界面,这就大大限制了它的适用范围。

2.4BAS厂商提供的监控软件产品的特性,无论是个人操作界面,还是图形表达方式,都比较固定呆板,用户自己能“定制”的内容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它不允许你有“额外”的需求。对用户来说,厂家给你什么,你就必需接受,厂家没有给你的,你就别想拥有。总体来说这样的监控软件对信息的处理和集成管理能力很差,已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

2.5当网络操作系统下的新一代集成软件诞生以后,就使这一切有了根本的改进。

3.新型区域网-子系统集成的特点

3.1这种子系统集成,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站在弱电系统管理的角度上来讲,可以重点依据用户的需求,使制作出来的集成信息管理系统与之相适应,充分地发挥作用。

3.2在支持系统集成的基础上,新一代软件开始逐渐完善和健全,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软件,在很多大型智能建筑中,PSCADA系统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

3.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的科学技术开始涌现出来,在这种前提下,为了可以跟得上技术发展的脚步,很多弱电系统产品都开始对通讯接口进行了相应的配置,所提供的通讯协议也逐渐透明化,使其可以与外部更好更有效地交换数据。

3.4对区域网-子系统集成进行采用,其实就是将类型不同的数据模式联系在一起,实现集成管理的统一性,这样的话,所选择的格式和界面就可以统一起来,提供给用户的时候也越来越方便快捷,最终获得的效果和作用一定是最佳的。

3.5现在有很多网络错做系统都已经处于较为稳定和成熟的阶段,例如,WindowsNT4.0系统已经得到了各界人士的青睐。

3.6现在电子市场上,很多计算机拥有高配置,高性能,但是价格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人们拥有的普遍性也越来越强,网络元器件也在随之不断下降,从而使网络系统硬件的费用出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

3.7在全部弱电系统投资总额中,区域网-子系统集成只占有很小的一个部分。

3.8如果区域网-子系统集成得以形成,就可以在这种环境下,依据相应的需求,将各种各样的增值应用建立起来。

4.弱电系统与智能系统

4.1在主体工程进度中,智能化系统一定要可以与之相配合,在时间上也应该相符合。

4.2在建筑中,智能化系统存在于其中这样一来,这种系统自然会与其他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作用,这就需要与其它工程项目之间有很好地配合,与此同时,还应该更好地配合其它的工程,这种项目主要就是突显其配合性能,因此,在进行沟通和协调的过程中,一定要具有全面性,方方面面都应该考虑到。

4.3在高科技领域中,建筑智能化系统是被利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系统,它不管在哪一种项目中都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其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其科技内涵也能够涉及到多个方面和领域中,计算机学和电子学、控制理论、声光学、系统集成理论等都是其中所能够涉及到的范畴,这就说明,此系统的运行可以更为可靠,而且目标也不会固定。上述的这些表现,都可以说明,管理体系、技术、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沟通和协调、验收等环节是实现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只有这些内容可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项目的目标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5.结束语

当前,伴随着建筑弱电系统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智能化项目的管理体系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逐渐得以完善和健全,在这种条件下,其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就不再是从前那么简单,而是可以与集成要求相符合,关联性和综合性较强的智能化系统。一个项目目标如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那么在选择项目管理体系的时候,就会以界面统一、责任明确的原则来确定。当下,弱电项目总承包制这种项目管理体系不管是在界面上,还是在责任分工上,都能够全面地满足其相应的需求。因此,这种管理用体系是项目的最佳选择。

参考资料:

1.刘江永.建筑智能系统集成模型的构建及研究[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9(01)

2.邱健民.智能弱电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科技风. 2008(10)

3.刘靖.浅析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风. 2010(01)

弱电系统篇3

关键词:医院 弱电系统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 A

以某工程为例对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做个介绍.

1.弱电系统简介:

1)公共安全系统

①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②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2)信息设施系统

①电话交换系统

②信息网络系统

③综合布线系统

④有线电视系统

⑤广播系统

3)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4)信息化应用系统

① 门诊电子叫号系统

② 医护呼叫对讲系统

③ 手术室闭路示教系统

④ 信息触摸屏及大屏幕电子显示系统

2. 弱电系统功能说明:

2.1公共安全系统

2.1.1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被保护对象火灾自动报警保护等级若为一级,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设消防控制中心,消防控制中心兼做广播室、保安监控室和楼宇监控中心。

(1)消防中心:

本工程消防中心的报警控制设备由火灾报警控制主机、联动控制台、CRT显示器、打印机、紧急广播设备、消防专用直通对讲电话设备、电梯监控盘及电源设备等组成。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a)本工程采用集中报警系统,烟气较大的地下停车场设感温探测器,地下停车场采用预作用报警系统,一般场所设感烟探测器。

b)在DSA、DR、CR、PACS、CT、直线加速器等房间和变配电室、信息机房设有气体灭火系统.

c)根据规范在本楼的适当位置设手动报警按钮及消防对讲电话插孔。在消火栓箱内设消火栓启泵按钮。

d)消防中心可接收感烟、感温探测器的火灾报警信号和水流指示器、压力报警阀、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等的动作信号。

(3)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a)消防控制室内设联动控制台,其控制方式分为自动/手动控制、手动硬线直接控制。通过联动控制台,可实现对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系统、防排烟系统、正压送风系统、防火卷帘门、防火门、电梯运行、气体灭火、火灾应急广播、火灾应急照明等的监视及控制。火灾发生时可自动/手动切断非消防电源,解除有关部位门禁系统。

(4)消防紧急广播:

在消防中心设置消防广播机柜。平时播放背景音乐和日常广播,火灾时受火灾信号控制。

(5)消防直通对讲电话系统:

在消防中心设置消防直通对讲电话主机。除在各层的手动报警按钮处设置消防对讲电话插孔外,在配变电室、消防水泵房、消防电梯机房、值班室,设置消防直通对讲分机。

(6)电梯监视控制系统:

a)在消防中心设置电梯监控盘,除显示各电梯的运行状态、层数外,还设置正常、故障、开门、关门显示。

b)火灾发生时,根据火灾情况及场所,由消防中心电梯监控盘发出指令,指挥电梯按消防程序运行,并对全部或任意一台电梯进行对讲,说明改变运行方式的原因,除消防电梯保持运行外,其余电梯强制返回首层并开门。

c)电梯的火灾指令开关采用钥匙开关,由消防中心负责火灾时的电梯控制。

2.1.2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2.1. 2.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1)保安监控中心与消防控制室合用,该保安监控机房将作为安防监控中心。

(2)在楼内的主要出入口、大厅、收费处、电梯厅、合用前室等公共场所设置固定式半球型彩色摄像机,地下车库设置彩色枪式摄像机,电梯轿厢内设置电梯专用黑白摄像机。

2.1.2.2入侵报警系统

报警系统在收费处、财务室等设置了紧急报警按钮,在发生紧急事故的时候可直接通知监控中心,在贵重药品房、财务室等重要房间设双鉴探测器,在无人职守时进行设防,有人入侵时发送信号到监控室。

2.1.2.3门禁系统

(1)门禁系统主机设在消防控制室;门禁前端设备主要设在护理单元层两端合用前室及电梯厅通道门,手术部合用前室通道门、楼梯口、清洁走廊与洁净走廊分界的通道门、医护人员办公室的工作走廊入口,重要机房等处。

(2)系统智能卡的管理采用一卡通管理模式,由医院管理部门分别统一发卡并授权,根据需要对不同级别出入口可进行级别设置。

(3)当发生火灾时,可接收火灾信号联动打开相应公共通道门。

2.1.2.4汽车库管理系统

在层车库出\入口处设置汽车库管理系统。控制主机安装在出入口收费亭内,采用微机自动系统,可实现以下功能:自动收费、收费显示、出票机有文字提示、自动打印收据;出入挡杆自动控制;入口处设空车位数量显示;使用过期票据报警;物体堵塞验卡机入口报警;非法打开收款机钱箱报警;出票机内票据不足报警。

2.2 信息设施系统:

2.2.1电话交换系统

电话通讯设备设在信息中心机房内,内设语音、数据(内、外网)主配线架等。采用虚拟网电话系统。

2.2.2 信息网络系统

信息网络系统分别设内网、外网。内网外网均为医院的局域网,内网为医院的内部专网且不与医院外部联通;内网包括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IS)、医学影像系统(PACS)、放射信息系统(RIS)、远程医疗系统等医院信息服务系统,系统应具备高宽带、大容量和高速率;外网与内网应进行物理隔离,网络设备及路由分别设置。

2.2.3综合布线系统

本系统采用先进的结构化布线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很方便的达到医院管理的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该系统支持电话和多种计算机数据通讯系统,可传输语音、数据和图像信息,能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提供各种网络通信服务。布线形式采用光缆和6类非屏蔽铜缆混合组网。

2.2.4有线电视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采用分配-分支系统。

在各病房、候诊区、休息厅、值班室、会议室、示教室、超市等处设有线电视出线口.

2.2.5广播系统

(1)有线广播系统由音源、扩音设备、控制设备、传输线路、音量控制设备及末端扬声器等组成。包括日常广播和应急广播,前端设备设在消防控制中心内。

(2)日常广播和应急广播合用一套广播线路及扬声器,平时播放背景音乐和日常广播,火灾时受火灾信号控制,相关楼层自动切换为应急广播,引导人员疏散。切换顺序见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说明。

2.3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楼宇自控系统(BAS)是采用计算机控制和网络技术, 对本楼中的机电设备, 如: 供水设备、排水设备、空调机组、新风机组以及供电设备等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和节能控制的先进系统,该系统为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由现场传感器及执行器、直接数字控制器(DDC)、通讯网络、中央操作站等网络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及硬件设备组成。

专用消防设备不纳入楼宇自控系统。

2.4 信息化应用系统:

2.4.1门诊电子叫号系统:

在门诊各层的候诊区设门诊电子叫号系统,该系统与医院HIS系统主机联网,均靠网络布线来实现,服务器设在信息中心机房。每个挂号收费处、诊室和各分诊台护士站均具有网络接口,在各诊室设门诊叫号分机,在候诊区设电子显示屏显示就诊号和诊室号,以及音响设备。分诊台护士可进行复诊、转移、预约等功能操作。

2.4.2 医护呼叫对讲系统:

在医院各护理单元设医护呼叫对讲系统,建立病房与护士站之间的呼叫对讲,呼叫主机设在各护士站,分机设在每个病房床头,卫生间设紧急呼叫分机,每个护理单元一套;在ICU、血透及输液区设医护呼叫对讲系统,呼叫主机设在护士站,每个病人床头设紧急呼叫按钮,护士站走廊设一块电子显示屏。

2.4.3手术室闭路示教系统:

在手术部设置手术闭路示教系统,每间设三台彩色摄像机,一台装在无影灯中心,摄工作面,一台装在门口附近,摄全景,另一台吊装于手术室吊架下(手术专用摄像机),摄手术具体操作情况。

2.4.4信息触摸屏及大屏幕电子显示系统

弱电系统篇4

【关键词】弱电系统;防雷;保护

一、雷电对弱电系统的冲击

雷电波入侵智能建筑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直击雷,另一种是感应雷。一般来说,直击雷击中智能楼宇内的电子设备的可能性很小,通常不必安装防护直击雷的设备。感应雷即是由雷闪电流产生的强大电磁场变化与导体感应出的过电压,过电流形成雷击。感应雷入侵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系统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雷电的地电位反击电压通过接地体入侵;由交流供电电源线路入侵;由通信信号线路入侵。不管是通过哪种途径入侵形式,都会使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严重干扰。

以弱电系统的防雷而言,除雷电直击外,最具有破坏作用的是二次效应,也就是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由于雷电具有高电位、大冲击电流、瞬时性的特点,强大的闪电产生静电场、交变电磁场和电磁辐射,以雷电波侵入、地电位反击等形成雷电电磁脉冲,产生强大的变电磁场、使周围的金属产生感应电势和感应电流。信号系统浪涌电压的主要来源是感应雷击、电磁干扰、无线电干扰和静电干扰。金属物体(传输线等)受到这些干扰信号的影响,会使传输中的数据产生误码,影响传输的准确性和传输速率。

二、弱电系统防雷保护设计

防雷系统设计应满足的原则:保护器不影响被保护设备的正常工作;雷击产生冲击波时,所采用的防护器件应有低阻抗,将冲击电流直接导入大地而不产生危险的冲击对地电位差;防护器件应有较高的承受冲击能量的能力,并有规范的接地系统。为了防止雷电产生的感应过电压和过电流,在所有监控设备的电源线入口、信号线连接的设备两端均安装相应的避雷器。

防雷系统设计依据是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QX3-2000《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D562《建筑物、构筑物防雷设施安装》,GB7450-87《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A173-1998《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VDE0675《过电压保护器》的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等规范。

弱电防雷的综合因素,要求将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统一考虑,着眼于全方位的雷电综合防护,把机房建筑物的防雷、雷电电磁脉冲(LEMP)防护、设备防雷、电源系统防雷、线路防雷、接地系统、保护装置等综合因素考虑在内。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干线子系统的工作区子系统各系统之间的综合关系,任何方面的遗漏带来的危害都是不能低估的。

在雷击发生时,产生巨大瞬变电磁场,在1KM范围内的金属环路,如网络、信号及通讯金属连线等都会感应到雷击,将会影响网络、信号及通讯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彻底破坏系统

三、弱电系统防雷原则和保护器选择

多级分级保护原则,根据电气、微电子设备的不同功能及不同受保护程序和所属保护层确定防护要点作分类保护;根据雷电危害可能侵入的电气路径,实现对各系统从电源线到数据通信线等进行多级、多层次的保护。外部无源保护,在0级保护区即外部作无源保护,主要有避雷针(网、线、带)和接地装置(接地线、地极)。保护原理: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线)顶部,形成局间电场强度畸变,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线)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受雷击。

内部防护,电源部分防护,雷电侵害主要是通过供电线路侵入。“电源防雷器”并接在电力线路上,可遏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从总进线到用电设备端通常配置三级防护,经过逐级限压和放电,逐步消除雷电能量,保证用电设备的安全。过电压保护按国家规范应分三部分:建议在高压变压器后端到楼宇总配电盘间的电缆内芯线两端应对地加避雷器,作为第一级保护;在总配电盘至楼层配电箱间电缆内芯线两端应对地加装避雷器,作为第二级保护;在所有重要的、精密的设备以及UPS的前端应对地加装避雷器,作为第三级保护。信号部分保护,对于各类信号系统,应分为粗保护和精细保护。粗保护量级跟据所属保护区的级别确定,精细保护要根据电子设备的敏感度来进行确定。“信号防雷器”接入信号线路后,一方面要能切断雷电进入设备的通路,同时要能迅速对地放电,另一方面要能确保在正常状态下,通过防雷器的信号不受损害,使设备能正常工作。接地处理,在计算机房及各类弱电机房的建设中,一定要求有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因所有防雷设备都需要通过接地系统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从而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如果机房接地系统做得不好,不但会引起设备故障,烧坏元器件,严重的还将危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四、弱电系统防雷措施

多级防电源防雷措施:一级防雷,作为系统电源进线端的主级三合一防雷器,在雷击多发地带至少应有100-160KA的通流容量,可将数万甚至数十万伏的雷击过电压到数千伏,防雷器可并联安装在厂房总配电柜内的电源进线处或配电房低压输出端。二级电源防雷,UPS电源防雷器,对通过电源初级防雷器的雷电能量进一步泄放,可将几千伏的过电压进一步到1点几千伏,雷电多发地带需要具有40KA的通流容量,防雷器可并联安装在UPS处。三级防雷系统,即用电设备的末级防雷,现代的电子设备都使用很多的集成电路和精密的元件,这些器件的击穿电压往往只是几十伏,由经过一级防雷而进入设备的雷击残压仍将有千伏之上,这将对后接设备造成很大的冲击,并导致设备的损坏。

弱电系统篇5

关键词: 电磁兼容 电磁干扰 智能建筑 弱电系统

1 电磁兼容性的提出

随着现代电子科技的飞跃发展,电子技术和电子产品已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生产领域和人门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微电子技术和数字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技术时代。"电脑,上网,手机,智能化……"已成了人人皆知的名词。然而,电器设备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应用与发展也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电磁污染,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甚至造成严重问题。这个矛盾日益凸现,并屡见不鲜。

例如:电力设备的电位异常与谐波干扰,电动工具的电火花,都会影响通信系统和广播电视系统的正常工作;手机、手提电脑

在飞机上使用时会干扰飞机上导航控制系统的可靠工作,甚至造成飞行事故;医院里的心电起博器等医疗设备受移动通信装置无线电波干扰而影响正常使用等等。在工业生产中,以微电子电路为主体的自控仪表系统的工作环境和检测控制对象往往是高电压大电流的,这些电子仪表设备常常会受到电磁幅射、电磁脉冲、地电位异常、雷电冲击、静电感应、电弧、强负荷电流冲击、电源谐波、高频电噪声等等有害因素的干扰影响。这些干扰轻则会引起自控仪表装置的工作可靠性降低,重则甚至造成自控仪表系统的误动作或死机故障。

凡此种种都是常见的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电子设备相互干扰而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即如何使在同一电磁环境下工作的各种电子设备、电子系统都能互不干扰地正常工作,达到兼容状态,这就要看电子仪表设备的电磁兼容性(EMC)。

2 电磁兼容的学科内容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sm compatibility)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电磁干扰和抗干扰问题。还涉及到抗雷电、静电、太阳电磁场等自然干扰源、核电磁脉冲、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信息系统电磁泄漏失密、电磁环境污染与生态效应等等领域,关系到大多数现代工业部门和军事部门。在工业环境中,主要致力于对电磁干扰源,电磁干扰传播途径,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等几个关键环节的研讨。

2.1 电磁干扰源

电磁干扰源主要有自然环境中的电磁噪声和人为外界干扰信号。

电磁噪声是不带任何信息的杂散电磁场。常见的有由大气中的雷电、太阳磁爆、风尘、地岩应力等各种原因引起的静电积聚与放电;电力设备中的感性负荷切断及投运时产生的瞬变脉冲噪声;各种电器产生的电弧,电火花等。信息技术设备的工作信号都是数字脉冲信号,由频谱分析理论可知:脉冲信号前沿越陡峭及脉冲频率越高,其包含的高次谐波及高频能量就越大,就会对外发射电磁能量。设备内的元器件,线路板轨线及连接线等都会对外发射电磁干扰。

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等系统发射出的电磁波信号,相对于外系统而言是一种无用信号,对其它电子设备也是一种干扰。

2.2 干扰的导入途径

电磁干扰的传输途径主要有通过传输线路和空间辐射两种方式。

在传输线路方面?干扰主要通过共阻抗耦合和地线环路耦合方式产生影响。当电子设备或元件共用电源或地线时,就会通过公共阻抗产生相互干扰。电源内阻或地线自身的电阻值很小,但其包含分布电感,在高频时其阻抗不容忽视。高频干扰电流会在公共阻抗上产生干扰电压,叠加到其它电路上。

两设备之间的地电位不同时,就会产生地环路干扰。传输线路分布范围较大的仪表控制系统均应注意防止这类干扰。

空间辐射干扰多是通过高频电磁场传播的,仪表设备内部的电路之间和设备系统之间相互间都会产生这类干扰。

3 电磁兼容的技术标准制定和认证工作

电磁兼容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实用性极强。工业、民用、军用等几乎所有的生产、生活领域都需解决电磁兼容问题。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共同体国家、日本等,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重视与发展这门学科,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电磁兼容体系。这些国家已制定了完整的电磁兼容标准和规范,设立了能有效地对军用和民用产品进行电磁兼容检测和管理的机构,配备有高精度的电磁兼容测试系统设备。还研制了很多关于电磁兼容预测、分析和设计的程序软件。不断推出用于电磁兼容对策技术的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艺。这些完善而周密的体系可以有效地保证电器设备从设计、制造、进入市场和检测验证的全过程得到控制,最终实现全面的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问题几乎在各个工作领域中普遍存在,影响面极广。因而,制定完善的科技管理法规就势在必行。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国家都设有电磁兼容(EMC)标准制定工作的专业委员会,并逐步走向国际统一标准。目前,国际上具有权威性的电磁兼容标准有:国际电工委员会的CISPR标准和IEC标准;欧洲共同体的EN标准;德国的VDE标准;美国的FCC标准和军用标准MIL-STD。

我国过去经济及科技基础比较薄弱,电子技术工业落后,电子仪表产品应用较少,电磁兼容的矛盾不突出,所以在电磁兼容领域起步较晚,与国外的差距很大。我国对电磁兼容的重视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军工产业。至80年代才成立了"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研发并制定了一些电磁兼容标准。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震惊了国人,交战中一方施放的电磁干扰竟能使对方的防空指挥系统陷于瘫痪失灵,使我们看到了电磁干扰与抗干扰在现代战争中的威力,象制空权、制海权一样,电子战的实质其实是争夺制电磁权。

接着,欧共体颁布的电磁兼容指令89/336/EEC使民用企业也感受到了对电磁兼容技术认同的迫切性。该指令规定自1996年1月1日起,凡不符合电磁兼容标准的产品一律不准进入欧洲市场,这给我国的民用电子产品的出口造成了很大压力。在此背景下,目前国内生产的个人电脑PC机出厂时,都已标注了抗干扰电磁兼容的等级标志。

今年我国已加入WTO?而根据WTO/TBT协议(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如果我国自身没有对产品进行电磁兼容认证的技术标准及要求?则国外的不符合电磁兼容要求的"拉圾"产品就会大举入侵我国。令人遗憾的现象是: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各类进口电子仪表系统及产品几乎都没有标示出电磁兼容的技术指标参数?这一重要性能内容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建设和完善我国自己的电磁兼容标准体系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努力,近年来我国也已陆续制定了约70多种电磁兼容标准。例如:国标GB/T17618-199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和国标GB4343.2-1999《电磁兼容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抗扰度》等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各种类型的电气电子设备在各个频段的电磁干扰发射值限值和抗扰度限值,并规定了相应的试验方法、仪器设备和试验场地。2000年我国成立了"中国电磁兼容认证委员会",并建立了认证机构--中国电磁兼容认证中心。目前又公布了首批进行强制性电磁兼容认证的产品细化目录和检测项目,涉及到10个产品类别的约80多种产品。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也对六种进口电子产品实施电磁兼容强制性检验。我国的电磁兼容认证工作正在逐步地全面开展并开始与国际接轨。

4 电磁兼容控制技术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主体设备是采用信息技术的各种电子设备。提高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必须采用多方面的综合抑制措施?才能获得满意效果。对于弱电系统而言?应从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电源回路、信号传输线路等几个方面来考虑抗干扰措施。

4.1 弱电设备内部结构的抗干扰措施

弱电设备的外壳、机箱(柜)应采用金属材料,或在塑料外壳内喷涂一层金属膜作为屏蔽层。弱电电子设备外壳的通风孔、进出线孔、连接缝隙等要足够小(d<λ/20)。机箱的接缝处可使用导电衬垫,通风窗可使用波导管,面板显示窗可使用屏蔽玻璃材料。这些措施可用于切断通过空间辐射传播的电磁干扰。

弱电电子设备内部的电路板之间?电路板与电源板之间?电路板上射频元件区域都应使用厚度不小于0.7mm的镀锌铁板予以电磁屏蔽。屏蔽铁板应采用镀银铜线与外壳地连接。

弱电电子设备的输入、输出端接口电路设计中应设置消除雷电影响的抗电涌抑制器(SPD)、高低频滤波器、光电耦合器等电路,并尽量设法采用平衡传输制式,可有效抑制地环路干扰。

尽可能减小电路板中的相互电磁干扰。可采用多层电路板以减少引线;布线尽量短粗以减小环路电阻;布线转角处要圆滑,以利于阻抗匹配;不同类型的电路单元要分路接地等等。

电磁兼容控制技术极大地依赖于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艺的发展。如广泛采用的表面贴装工艺(SMT);近年来迅速涌现的"电磁干扰对策元件"系列(EMI)已获得普遍应用。如:电感类EMI元件、三引线电容器、馈通电容器、压敏电阻、平面变压器、片式EMI滤波器、固态继电器、固态开关、导体丝网、导体薄膜,以及形形的EMI接插件、缆线、涂料、编织物等等。这些新器件、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抗干扰性能。

电子设备内部的抗干扰措施主要应由弱电电子设备制造厂商去致力研究,但是作为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设计的工程师,了解些这方面的知识,对于判断及选择优良品质的弱电设备是大有好处的。

4.2 电源装置的抗干扰措施

电源装置是弱电电子系统的动力源?电源的稳定可靠与否对弱电系统的影响极大。有资料表明:电子系统设备的故障有1/2~1/3是来自电源部分。对电源的干扰来源主要有?雷电冲击电流;大容量感性负载投运或切断时造成的欠压或浪涌电压干扰?电网中的高次谐波干扰等。

为抑制浪涌电流干扰?可在电源的输入、输出端装设瞬变电压抑制器(TVP);在电源输入端隔离变压器的一次侧与二次侧之间加入接地的金属屏蔽层?这对降低高能量的瞬时脉冲干扰十分有效。在电源单元的设计中?应采用有隔离作用的宽工作电压范围(交流85V~265V)开关电源,可大为提高电源抗电网电压跌落的能力。

在电源输入端加装LC滤波电路是消除对电源环节造成影响的高频干扰和共模干扰的有效办法。在电源与负载之间串接"电磁干扰对策元件"--铁氧体磁环,可以很经济方便地抑制高频干扰,同时还能减小电子设备通过电源对电网中其它设备的干扰。

4.3 传输信号线路的抗干扰措施

这个方面是从事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设计的工程师们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的领域,在做综合布线系统以及大面积区域或长距离的计算机数据网络、闭路电视系统、楼宇设备自控系统的布线设计时尤其应认真考虑这些问题。

(1)从现场测控器件至总控制室之间的长距离传输信号线宜采用双绞线,并选用小节距的双绞线。当多根双绞线在一起敷设时,最好采用不同节距的双绞线;当两对双绞线长距离平行敷设时,每隔一段距离应做一次位置交叉,以抑制噪声。传输线中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接插件等不连续连接的接插件。长距离传输线的终端应并联一阻抗器件进行阻抗匹配。

(2)关于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接地问题,过去往往要求弱电系统设置单独的接地系统,不与其它电气系统接地网共用。然而,近些年来一些引进的国外建筑工程设计和学习国外技术的建设项目中,采用大建筑面积的建筑物以及建筑群日益普遍。弱电系统要设置单独的接地体,实施起来常有困难。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目前,建筑物基础一般都采用"大底板"结构。把所有的桩基、地面基础、柱梁内的钢筋结构都联接成一体,作为接地体。其接地电阻往往非常小。弱电系统的接地宜考虑利用建筑物基础作接地体。

按照现代电磁兼容技术理论,电子仪表系统和电气系统的接地实质上都是一种"等电位联结",用以消除外界电磁干扰和安全保护。根据这些理论研究进展,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设计技术规范也都有所修订与调整。例如:我国在参考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0364-4-443:1995","IEC60364-5-534:1997"等文件后,于2000年修订出版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修订版)中,就新做了以下规定:

第(3.3.4)条:--防直接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

第(6.3.3)条:--每栋建筑物本身应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其原则构成示于图(6.3.3)(图中把包括信息系统在内的所有电气设备的接地母线均连接在同一接地体上)。

按照上述国家标准的规定,弱电系统的接地可与其它电气系统共用接地装置。

(3)采用有屏蔽层的传输电缆是减少电磁干扰的一项基本措施。过去有些设计规定要求:信号传输电缆的屏蔽层,一般应在控制室的接地汇流排处接地,不应浮空或重复接地。即采用单端接地方式,但这种接地方式存在缺陷。

传输电缆屏蔽层仅一端做接地而另一端悬浮时,它只能防静电感应,防不了因磁场强度变化所感应的干扰电压。为减少屏蔽层内芯线上的感应电压,在有些弱电设备的技术要求屏蔽层仅一端做了接地连接的情况下,应采用有绝缘层隔开的双层屏蔽电缆,其外层屏蔽层至少应在两端做接地连接。这样,外屏蔽层与其它同样做了接地连接的导体构成环路,感应出一电流,因此产生降低源磁场强度的磁通,从而基本上抵消掉没有外屏蔽层时所感应的电压。最新修订的国家标准GB50057-2000版,第(6.3.1)条中已肯定了这种做法:"当系统要求只在一端做等电位联结时,应采用两层屏蔽,外层屏蔽按前述要求处理。"

(4)在传输线路的终端装设电涌保护器(SPD),可有效抑制瞬时电脉冲干扰。采用光电耦合隔离可消除一次元件与控制系统之间因地电位差产生的共模电压干扰对测控系统内部电路的影响。

5 结束语

弱电系统篇6

【关键字】:弱电、项目管理、弱电智能化系统、有效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TU855

智能化弱电系统管理项目的应用,是专业化的、全过程的工程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中对其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施工时要将质量和安全放在首位,这就需要有效对项目进行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和工程验收工作,以此来提高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质量。以下就为您分析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特点,提出有效地管理弱电能化系统项目的方法。

1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管理内容

在建筑中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实施中,弱电智能化项目管理的内容包括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系统测试和验收的管理等,下面就详细介绍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的内容:

1.1弱电智能化施工管理

在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中,应该包括对建筑施工的管理,就是需要对施工人员以及施工的进度进行管理;还要对施工中的弱电系统的机电设备进行界面的管理,也就是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很多接口也需要专人做好管理工作;对施工现场也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要严格执行弱电项目的安全施工准则,保证施工的顺利完成。下面是弱电智能化系统施工管理的流程图:

施工管理流程图

1.2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技术管理

在弱电智能化系统对于弱电工程的技术管理要始终贯穿,对于设备、线材规格以及安装需求和调试工艺进行有效地管理。在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管理中,要对技术标准规范进行管理,对于弱电智能化系统涉及的每个安装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检查,控制整个系统的工程进度;还要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施工图进行深化设计,就是要在设计图中做详细的标注。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的技术方面,还要做好对技术文件的管理工作,因为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技术文件是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不仅有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施工图纸,还有设备说明、技术标准、产品说明书等,而且还包括集成的智能化系统的功能要求以及验收标准等,这些都是以后可以有效管理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重要文件,对整个工程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1.3弱电智能化系统施工质量的管理

弱电系统涵盖建筑中的装饰、排水、以及用电、照明等工程,因此弱电智能化系统对施工质量的管理也是重点,就是要在弱电系统施工的范围中对子系统的布线、穿线、线槽等进行施工质量的管理和确认。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有效管理中要做好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不仅有施工记录的管理,还有对智能化弱电系统进行调试和检测,按计划的规范进行弱电项目的施工管理。对于弱电智能化系统管理中不合规格的子系统,要向上级报告,并及时对其作出处理建议和修复,以保证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有效运行,做好建筑工程中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有效管理工作。

2弱电智能化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

2.1弱电智能化系统安装接口界面易混淆

由于现在的建筑工程中开始引入智能化的弱电项目管理系统,因此土建能够对于强电安装、弱电安装以及弱电系统子系统的安装接口界面易产生混淆,不管是施工或者是在智能化系统功能实现方面,其都将产生较高的耦合程度和较大的关联性,这都不利于对弱电智能化系统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从而影响系统的正常操作。以上原因多与我国对智能化弱电系统没有健全的规范化体系有关,这就导致弱电系统的接口界面处出现了混淆的状况,这必将会影响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工程的实施。

2.2缺乏对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施工管理

由于在建筑对与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施工中,智能化系统还是比较占空间和时间资源的,因此施工中对其忽视必将影响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有效管理。弱电工程的资源极易受到施工方的压迫,致使弱电系统项目的管理比较混乱,使得弱电系统的安装、土建以及装饰对有限资源的利用更加紧迫。因此,在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中要做好对项目施工的管理工作。

2.3对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监管不够

在弱电智能化系统的项目管理中,由于弱电工程的施工人员你素质低下,造成对弱电施工的监管不严,缺乏对弱电智能化系统设备及新技术知识的全面掌握,造成弱电系统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使得建筑中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管理工作非常不到位。

3 有效的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策略

3.1有效地弱电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

在建筑中对于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施工,一定要有合理的实施方案,并且还要针对方案作出合理的探讨论证,对降低造价、节约资源以及合理的布局和工程预算都要将其包含到施工方案中。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管理对建筑中弱电工程的安全施工以及以后使用有安全保障,要对弱电智能化项目图纸进行审查,确定施工图中对弱电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以及技术设备方面是否符合规范,将施工图纸做多方面的检查,以及弱电系统中各子系统技术交接以及管线设计是否到位。全面审核弱电施工图纸,最后由建设、设计以及施工方共同签字作为施工方案有力的技术文档。

3.2管理好弱电智能化项目中的施工质量

弱电项目的施工质量是关系到系统好坏的指标,弱电项目在施工中要按照国家规定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才行。严格的按照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施工方案进行;还要重视系统中各个弱电子系统的施工质量,对于弱电井的控制箱中的接线一定要整齐,子系统在信息面板上也要整齐的排列并且做上标记;在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管理中,还要保证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比如PVC广应使用中型以上的阻燃型材料,对于标识不清且质量问题的施工材料应进行抽检,确定其是否符合施工质量的需求,并且还要对智能化弱电系统进行调试,检测其是否存在系统故障,保证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正常操作运行,确保项目施工质量达到工程需求。

3.3做好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监理工作

项目管理可以是对工程总体的管理方案,用到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中,就是要做好弱电智能化工程的监理工作。加强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施工中的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对施工中各子系统的衔接配合,确保弱电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施工治理以及验收的准确率,做好人员间相应工种的配合工作。还要对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竣工后进行智能化系统的调试工作,对系统中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和检查,对系统中出现的错误应及时处理维修,确保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在以后使用中的安全问题,提高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质量水平。

结论

由上可知,在对于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管理中,要有一个系统的工程管理模式,统筹安排各种弱电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中合理的利用,将质量和安全的管理放在首位,保证建设项目的成功。因此要了解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具体特点,在设计施工环节中有效的管理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提高建筑中弱电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新智.建筑弱电工程系统管理[J].知识经济. 2011,(11)

[2]孙亚宁.陈新峰.浅谈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建设中的管理模式[J].民营科技. 2011,(02)

[3]吴昊.王懿君.探讨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J].才智. 2011,(26)

[4]李倩.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施工设计探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2,(02)

弱电系统篇7

论文摘要:对弱电系统实施全面而专业的管理及维护已经成为弱电系统 发展 的趋势之一,本论文结合弱电系统的系统构成,在分析了当前弱电系统管理维护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方法,给出了若干具体的弱电系统管理及维护的措施建议,对于提高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引言 

 

当今社会,弱电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建筑安装系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一些新建的大厦、智能社区的建设中,为了保障弱电系统的正常工作,及其可靠的服务寿命周期,专业的弱电系统管理及维护也显得越来越必不可少。但是目前而言,对于弱电系统的专业维护及系统管理,缺乏有效的可操作性的管理维护措施及建议,因此,本论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内容,浅谈对弱电系统的管理及维护,以期和同行共享。 

 

2 弱电系统的构成及管理维护分析 

 

2.1 弱电系统的构成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将科技馆、展览馆等公共场所的弱电系统按照不同的功能来划分,主要包含安全防范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两个方面。 

2.1.1 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以空间来分,可分为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室内部分。公共场所室内的安全防范系统,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共同保障了公共场所内的安全防范,并将场馆内的所有信息连接到公共场所的指挥调度中心。具体而言,通常由安全防盗系统、室内场馆摄像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紧急救助、门磁系统等构成。室外部分。室外部分主要负责整个场馆的闭路电视监控及周边安全,主要由场馆摄像监控系统、周界红外报警系统、保安巡更签到系统等构成。 

2.1.2 自动控制系统 

在公共场所,除了需要安防系统外,还需要很多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各种主要设备系统的全面自动化控制,通常说来,公共场馆需要控制的范围包括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广播系统等。 

2.2 弱电系统管理维护中的问题 

在实际的弱电工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维护缺乏系统性和 科学 性。目前对于一个集成度较高的弱电工程系统,实施的管理维护方案是沿袭传统的设备维护方案而进行的,将各个弱电系统相互割裂开来,彼此单独进行管理和维护,并且对弱电系统的维护也基本遵循着没有问题不维护,小问题小维护,大问题大维修的思路进行管理维护,致使整个建筑物或者社区的弱电工程管理维护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管理维护缺乏专业检测设备。目前,很多弱电工程或项目的管理维护,都依靠技术人员的手工进行管理维护,发现问题,查找根源,提出解决措施,实现系统正常工作,这样的管理维护效率较低,缺乏高效的管理维护方案,同时在具体的管理维护检测设备方面,大多还依赖于万用表等传统的检测设备,无法真正实现对大型的弱电工程进行系统的专业化的管理和维护。 

管理维护缺乏专业人才。弱电控制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快,因而专业的弱电管理维护人员在我国的缺口较大,很难真正的实现对一些大型的复杂的弱电工程的管理及维护;而弱电工程管理维护需要的是在上述各方面均能够独立实施管理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才。 

 

3 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策略 

 

3.1 完善弱电工程的自动化检测,提高弱电系统管理维护效率 

为了更好的实现弱电工程的管理及维护,可以在各弱电系统的自动检测及控制方面下功夫,通过完善弱电系统自身的自动检测、控制功能,来提升弱电系统的管理及维护水平,提高管理维护效率和水平,降低弱电系统的工作故障发生的概率。笔者曾经参与过某科技展览馆的弱电系统改造及维护项目,结合实际,针对公共场馆各弱电系统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及维护: 

空调系统。通过对空调控制系统进行传感检测,可以实现对冷冻机组、热泵、新风机组、送排风机组及风机盘管等的自动监视和控制,发生故障时能显示故障的位置及性质,使控制人员及时掌握情况。 

给排水系统。通过对给排水系统安装弱电控制系统,使其能自动监视和控制生活水箱、各种水泵、污水池和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自动 计算 水流量,自动与主机通信;当某处发生运行故障时,控制室会自动显示。 

供配电系统。供配电系统的弱电管理维护,可以从自动显示并记录供配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入手,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素等,并与管理系统联网;能在控制室实现对整个变配电系统的操作,当发生异常情况(如变压器高温)时自动报警;当二路进线中一路发生故障时能自动切换到另一路。 

消防系统。通过加强对消防系统的弱电控制及其自动检测功能,使其能自动控制消防系统的各种设备,当火警发生时,能自动切断电源,打开排/抽风机,消防泵自动启动,消防喷头自动喷水灭火。 

其他诸如照明系统、广播系统等,也都可以通过完善、提升弱电自动检测的手段实现对公共场馆内的弱电系统的有效管理及维护。 

3.2 实施弱电工程过程化管理,降低弱电系统故障维护概率 

加强对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还可以从加强弱电工程施工管理的角度来降低弱电系统的故障发生概率,从而提高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水平。按照弱电系统的施工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弱电工程施工的过程化管理。 

前期准备阶段。每一个弱电系统项目的开始都必须组建一个项目管理机构,安排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部进驻工地,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和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编制初步的施工进度计划。 

深化设计阶段。根据初步确认的系统功能,对整个弱电系统的初步方案进行深化,并与建筑设计、装潢设计及招标单位进行沟通协商,最终确认深化设计方案及图纸。 

工程安装阶段。同施工单位落实相关预埋管、箱、盒的现场协调,按照制定的按照进度计划和现场管理制度,对系统的供货、安装、接线等各阶段工作全面的监督、协调、管理,以确保弱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调试、测试及试运行阶段。编制系统调试方案,分步落实系统的单体调试和总体联调,编制系统试运行方案,合理地实施系统试运行,并对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 总结 、整改,以完善和提升弱电系统的管理,降低维护工作量,确保弱电系统的可靠工作。 

3.3 弱电系统的防雷接地维护 

公共场馆内弱电系统的防雷接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对防雷接地的设计没有足够重视,那么最终整套弱电系统的工作也无法得到可靠的保障。总的说来,防雷接地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防雷接地应采用专用接地干线。由外在的本体系统引入接地体,专用接地干线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 

弱电系统的接地线不能与强电交流的地线以及电网零线短接或混接,接地线不能形成封闭回路。 

弱电系统中的监控系统及其专业设备的接地线,应选用铜芯绝缘软线。 

弱电系统中三芯电源插座的接地端,应与系统的接地端相连(保护地线) 

公共场馆弱电系统的传输线路(与环境、土壤有关)要求单端接地,在调度室室屏蔽层接地(接到机柜上),干扰信号通过屏蔽层隔开,两端都接地,有浮点;在特殊情况下,要两端都接地。有些地方控制线会受到干扰(杂波信号导致信号不良),应将位置移动。干扰无论大小都会表现出来,导致弱电系统控制不灵敏。另一方面,在布线时,由于现场要布很多线,且一般是由多人来布线,容易错接,因此建议在布线时要做好标识,以提高效率。 

 

结语: 

 

与其它设备维护一样,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也离不开问题的主动发现与处理,这样能够将故障消除于无形之中,大多故障会有一段时间的预兆,因而要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需要在弱电系统的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管理,更重要的是在后期的维护中,要多动脑筋,多与相关技术人员交流合作,辅以 现代 化的检测设备,活学活用,归纳总结,提高弱电系统管理维护的水平。 

 

参考 文献  

[1]金红峰.浅谈弱电系统管理及维护的一点心得[j].  艺术 科技,2007, (3):30-32. 

[2]王名杰,钟苏丽. 一种社区智能控制系统设计[j].电气应用,2008,(11): 23-24. 

弱电系统篇8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研究;技术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弱电系统作为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极大关注,弱电系统的设计也显得更加重要。随着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弱电系统的发展也提高了要求,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正接受着更加严格的挑战。

一、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的接地设计原则

目前我国智能建筑中采用的弱电系统都是需要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控制的,弱电系统接地技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维护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和运行,将发生意外的风险降低到最小或者避免灾难的发生。我国的相关标准也明确指出了为了使得智能建筑得到更好的维护,需要对于一些电位进行选择连接并且进行接地保护措施。在进行电子设备的选择过程之中,一定要尽量选择一些能够和智能建筑相互匹配的电子设备,这样就可以使得各个接地设计更加的完善,从而使得智能建筑中的弱电系统可以正常的运行和工作。在我国所参照的标准要求之中,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参数和指标,工作人员都应该在进行编排的过程中按照国家的标准来进行编排,比如说交流工作接电和直流工作接电等等,对于这类形式的接电工作应该选择一组接地装置进行连接并且将接地的电阻调到最小值。在国外,由于国外的技术相对于国内来说是比较先进的,因此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也是不相同的。在对于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的接地设计中国外采取的是一种分开独立的计算机的一种电子的大地接地体作为整个设备中的接地体的一个连接点,这种方法被称之为联合接地,就是利用电位的连接进行的接地系统并且保证接地电阻小于一欧。这种新型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给操作系统进行了简化,也使得系统内部结构得到了简化。从国外对于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无论建筑项目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弱电系统的设计都应该使用联合接地方式,将建筑物周围的分散地网进行相互之间的连接,使得每个设备的接地共同使用一种接地装置。

二、智能建筑中的弱电系统设计

(一)综合管路

为了符合弱电线路的连接要求,弱电系统中必须放置很多桥架和保护管;另外,弱电桥架和墙体的预留空洞较多,所以在管路的设计过程中要结合系统的要求进行综合设计。智能建筑中线路比较复杂、规模也较大,因而促进了弱电桥架设计和安装的运用。弱电桥架可以有效减少预埋的线路,降低了施工过程中预埋盲目性造成的损失,因此方便了线路的维修和修改。在设计过程中,桥架规模要根据弱电系统走线的容量进行设计,并结合走廊、弱电井和机房的位置和走向,以保证桥架的连通合理性。在基本确立弱电的功能以后,管路设计要尽可能的应用预埋管,这能够得到更多的空间余量。预埋管要选择短且直的,并在安装过程中避免经过建筑的沉降缝和伸缩缝,如果无法避免时,则需要对线管进行必要的处理。

(二)供电

供电是弱电系统设计过程中一个容易忽略的问题。根据电气工程的要求,弱电系统一般由子系统单独供电;虽然强电系统能够保证弱电系统的运转,但是这两个系统不可以通用,这就更需要加强弱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大部分弱电系统的单独供电要求是为了保证设备的供电安全性。除此之外,进行强电设计时,要着重考虑供电进线的容量要求。即使使用不间断的电源供电,也需要对单独回路的供电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以避免系统由于电路混用造成的损害。根据目前的弱电技术发展形式,弱电系统也得到了更完善的发展,现在的弱电系统已经不是单纯的弱电设备的累加。弱电系统要求智能化系统具有集成性和关联性的特点,要求弱电系统的施工承包商必须具备智能建筑的项目建设和管理经验,具有实际建筑的设计和策划能力,并具备承接智能建筑项目的资格证书。

(三)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能够有效促进资源的利用率,为建筑物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提供了便利和条件。接地方法中通常包括建筑基础地梁、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等各类设备接地,弱电系统要以建筑的接地系统为基础进行设计,接地电阻需要小于1欧姆,接地系统的设计也需要选择具有相关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设计,然后根据弱电系统的设计要求对接地设施进行设计,除此之外,还要为弱电系统各个部位提供对接端口。

(四)竖井及弱电管理间

弱电系统中竖井的安排对弱电的应用环境来说十分重要。传统弱电井通常只是一个简单的过线通道,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数据通信线路不断增加,这对弱电井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建筑中的计算机系线路通常使用铜质双绞线,它对网络带宽有重要的影响。结合布线规范和标准进行分析,交换机的双绞线到计算机工作的距离不能多余100米,另外,还要考虑管路弯度、建筑边缘到弱电设备间的距离等因素。因此,建筑物平面设计过程中,要对网络管理中的弱电竖井进行考虑。另外,除了对弱电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外,还要综合考虑智能建筑的整体规划,即协调处理建筑设计和弱电系统设计的关系,从而促进建筑施工的正常进行。

三、智能建筑弱电技术要点

(一)综合布线系统。即在现代智能建筑的弱电技术的使用过程中,要想实现对弱电技术的管理,就必须要根据现有的弱电系统的应用方式和使用情况对弱电网络进行布设,以更好的满足现有的智能建筑的应用要求,这样才能实现对弱电技术的有效使用,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和稳定。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所谓计算机网络系统,就是指在智能建筑的使用过程中,要对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设备中的各种设备和技术进行充分的管理,以确保计算机系统能够发挥其应用目的和效果,实现对现有的智能建筑内部的信息数据的管理。

(三)子系统间接口方面。所谓子系统间接口方面,就是指在智能建筑的设备和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通过对系统的控制管理来实现对不同的网络之间的连接,即根据设备的应用情况的不同,对现有的整体系统进行子系统的设置,并且根据子系统的界面管理和控制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功能的整合,这种子系统的控制和间接口管理,也是智能建筑的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母线的安装。即在现有的智能建筑的弱电设置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系统的运行状况,重点对母线的安装操作进行管理,即不仅要保证母线材料的干燥,还应该做好相应的绝缘检查,保证在目前安装前的元件和材料的完整。最后在安装的过程中,也应该严格的控制各种电路的运行状况,避免由于目前的连接不当,导致电路运行的受损。

(五)弱电设备功能。即在现有的弱电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对弱电设备中的不同的功能的选择和使用,因为各种弱电设备的实际专业性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所以要想实现对弱电设备的功能的发挥,就必须要经过专门的技术人员的测试。监控管理人员一般对诸多智能系统不可能都精通,应在抓好线管、线槽施工质量同时,着重对系统设备功能进行监控。合同签订过程中,专业队伍竞争夺标,往往会给系统提出许多功能,许多测控点,而报价又不高,以增加竞争优势,但在施工时往往去掉某些功能,忽略一些测控点,管理人员若不按合同监控,就会使工程少测控点、缺功能。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使得智能建筑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对智能建筑中的弱电技术的有效管理,避免由于弱电设置不当导致的建筑功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秀蓉.智能建筑工程的弱电设计[J].科技资讯,2014,03:185+187.

[2]张亚男.智能建筑弱电布控安全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3:52+55.

上一篇:财务智能化范文 下一篇:智能化系统研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