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研究范文

时间:2023-10-28 21:05:33

继续教育研究

继续教育研究篇1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所调查医院为南通地区三级中医院2所,二级中医院5所,三级综合性医院1所。入选标准:取得护理执业资格证书,参加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上(均至少接受过1个学时以上的中医护理培训)。共调查护理人员814人,均为女性,年龄22^}52岁,平均34.6岁。护理管理人员167人,临床护理人员647人。学历:中专136人,大专348人,本科及以上330人;职称:护士335人,护师244人,主管护师207人,副主任护师及以上28人;工作年限:1一年281人,3一年213人,10一年97人,,15年223人。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由两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工龄、学历、职称等项口;第2部分为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继续教育现状(包括培训意愿、培训途径、培训形式、培训效果、培训存在问题及提高培训效果的措施6个条口)。该问卷通过文献检索,结合本次调查研究口的自行设计,在相关专家审阅指正下修改完成,专家评定认为内容效度良好<CVI=0.87)。该问卷信度系数为0.890

1.2.2调查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按照各医院护士总数的2000^'40%的比例抽取样本。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说明本次调查的口的及相关注意事项,答题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对象单独完成,规定时问内回收。共发放问卷842份,回收842份。由2人负责问卷回收,回收的问卷经课题组成员逐项核查,有效问卷814份,有效回收率为96.7000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EpiData3.02进行数据录入,然后导入SPSS12.0软件进行处理,行统计描述。

2结果

参加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意愿:愿意710人(87.200),无所谓93人(11.400),不愿意11人(1.400)。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效果:很好313人(38.500),较好239人(29.400),一般167人(20.500),不好5人(0.600),未选择90人(11.100)0

3讨论

3.1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现状表1结果显示,87.2%护理人员愿意接受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说明护理人员学习中医护理知识的求知欲较强,与唐秀琴等川的研究结果一致。院内培训(83.800)是主要途径,67.9%的护士认为培训效果较好和很好。业务讲座(92.900)、规范化培训(82.600)、西学中学习班(71.700)是主要培训形式。普遍认为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资不足(56.600)、教材缺乏(52.60o)和护士积极性低。

3.2不同医院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情况表2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和级别医院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状况中,中医院的培训途径主要是院内培训,三级西医院主要是自学为主。中医院开展业务讲座、规范化培训、西学中学习班、护理查房、业务技能比武、岗前培训中医护理知识的比例均高于三级西医院;其原因可能是中医护理是中医院护理人员培训计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三级中医院护理查房、业务技能比武比例高于二级中医院,体现出三级中医院的中医理论和技术水平方面的优势。三级中医院认为培训内容单一和内容脱离临床的比例高于三级西医院和二级中医院。提高中医护理培训效果的措施,中医院认为丰富培训内容和提高积极性的比例高于三级西医院。

3.3提高中医护理教育培训效果的对策

3.3.1加强中医护理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人员不足是影响中医护理教育培训效能的重要问题,与沈勤等困研究结果一致。加强中医护理师资队伍建设,是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川。建立中医护理师资准入制度,从教学能力、业务能力、个人修养三方面选拔中医护理老师川。医院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构建中医护理师资队伍的准入、选拔、培训、考核、监督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指标体系叫。

3.3.2提供高质量培训教材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中医护理教育培训的系统性、规范性、实效性,是实施有效培训的关键mo。口前,多家医院培训蓝本是2006年出版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护m,应该及时更新。编写规范、统一的中医护理培训教材,要体现中医护理的特色,适用于不同等级和类别的医院。

3.3.3针对不同对象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临床护士不分层次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形式单一,严重影响了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效果yz}。各家医院应根据分层培训原则,建立阶梯式培训体系,注重内容的层次性。初级以“应知应会”为重点,重在培训中医护理基本思维、基本理论和技能;中级以“能力提升”为重点,以掌握专科专病、辨证施护、中医养生康复等内容为主,以“会用、善用”为原则;高级以“拓展研究”为重点,重在培养中医护理研究、教学、实践拓展等方面的专家型护理人才。

3.3.4努力提高护理人员学习中医护理的积极性个体的自身情况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动机最具影响力}1:3}。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观以及在防病、养生、保健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加深对中医护理的理解和热爱,有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内在学习动机。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采用以问题为导向(PBI,)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等,增加学习互动性,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建立激励机制,实行考核奖惩制度,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合理安排培训时问及频次,减少培训对护理人员工作、生活的影响。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医院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有一定差别,通过加强师资培训、编写材、丰富培训内容和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可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是培养中医护理人才的主要方式。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掌握了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使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更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进一步提高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效能,促进中医护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继续教育研究篇2

关键词:初中体育;继续教育;问题;对策

作为我国体育工作最大的一个组织实施群体,中学体育教师,为胜任未来社会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就要不断的学习,以适应新时展的要求。因此,研究中学体育教师再教育问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转变思想,改变观念,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包括中学体育教师在内的,我国各行各业都在追求的一个目标,研究中学体育教师观念转变的方法,从继续教育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模式上探讨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从而适应新时期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需要。

一、初中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缺乏对继续教育的重视

(1)初中体育教师忽视继续教育。目前,相当比例的初中体育教师未能认识到继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大多数一线初中体育教师是在主管部门的明令要求下进行继续教育,对参加继续教育缺乏较高的积极主动性。而在继续教育中,陈旧化、单纯技能化的教学也相当普遍,导致教师进修培训主观意识不强、被动应付,浪费了难得的继续教育时间。调查发现,有62%的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为了评职称、职务晋级。

(2)教育主管机关导向定位陈旧模糊。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对于继续教育来说,起着上传下达、监督、实施等各种职能。目前,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没有足够的认识,有关继续教育的政策措施没能及时有效地实施。体育教育主管部门在认识上存在同样的错误。另外,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的教育部门只侧重体育教师的教学,而忽视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培养。因此,持续发展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被陈旧的继续教育观念束缚着。

2.继续教育机构不完善

美国教师培训机构各式各样,有专供教师培训的教师训练学院、教师进修学院、教员研究院、在职教师培训和提高中心等。各类高校也通过举办夜大班、函授部等开展教师培训活动,还有各种各样的讲习班、进修班、研讨会等,许多民间教育团体也参与教师培训事务。在英国向中小学教师提供进修的是大学教育学院,这种机构主要是在职进修专业和业余进修班。在日本,教师进修机构有大学和师范教育机构。专门的研究机构是教师研修的主要机构;教师专业团体,主要进行教师研究会和讲习会;广播电视函授教育机构;教师所在学校,主要是进行校本的研究。

我国初中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机构主要是函授、电大、职大、夜大,省级教育学院、地市级教育学院,自己学校,普通高校,自考等。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机构设置还只是在继续教育学院、各地区的教师进修学校的范围之内,缺少继续教育的市场机制。由此看出,我国不是缺乏教师继续教育的机构条件,而是现有的继续教育资源没有被充分地运用。

二、提高初中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1.继续教育培训内容

拓宽中学体育教师的知识面,把专业基础理论同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充分整合,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提供课件制作等合作交流的平台;要以精、实相结合的原则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删减那些脱离中学体育教学实际的课程内容。

2.强化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理念

继续教育是师范院校毕业以后的延续再教育。目前,知识信息的不断更新使得初中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也是社会发展对初中体育教师的必然要求,更是教育发展对于初中教师接受培训指导的必然趋势。广大初中体育教师要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师德修养,及时更新和拓展专业知识,学习现代科技和与体育学科有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增强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实战能力,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技能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但仅仅达到这样的要求还是不够的,因为知识的更新、现论的运用及技能的掌握,需要良好的智力开发做基础,只有潜力得到充分挖掘,才能更有创造性地学习、运用知识,激发潜在的创新欲望。

3.拓展继续教育基地,建立多元立体化的继续教育网络体系

我国的地域性决定了初中体育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点多面广的不集中性,更决定了继续教育模式的发展之路必须是多渠道、多类型、多层次。良好的初中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应当以适当的时期地点、便捷的方式方法来满足城乡需求的差异性以及不同层次中小学体育教师需求的多样性,从而使其都能够获取完备、健全的知识技能。目前,我国师范教师进修院校基本承担着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在此基础上,社会办学力量应广泛参与,要建立和完善由各类综合性大专院校和电教网络等其他有实力的继续教育机构共同构建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真正让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沿着良性轨道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旗.山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3,(09):41-43.

继续教育研究篇3

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将继续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促发中小学教师自发性接受教育,纠正和优化教师的发展观与价值观,进而发挥出思想教育作用,保证中小学教育中正确价值观的输出。由于农村经济环境的局限性,在进行继续教育中,要重视教师价值观念的教育,帮助教师进行合理的自身发展定位,使得教师全身心投入到中小学教育事业中,强化岗位职责,重视广大学生的教育利益。其次,要对继续教育机构进行思想教育,以农村教育服务为办学思想,不断提高继续教育机构的服务意识和农村发展意识,强化继续教育机构的责任心,以整体发展为重,配合当地教育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积极组织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

二、创新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

在进行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作为一种职后教育,中小学继续教育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开放性以及实用性,其教育内容也要围绕教育用途进行开展。首先,教育内容要深入到实际教学中,结合农村中小学教育情况和工作需求,遵照学用结合原则,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进行创新,将材和学校自编教材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实现主体知识、实践知识、延伸知识等知识类型融为一体,丰富中小学教师的知识储备,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其次,要将计算机知识与辅助教学技能视为教育切入点,提高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现代化辅助教学工具的使用能力,丰富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学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中小学教学水平,进而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最后,根据农村中小学教育目标,可以对教师开设教学艺术课程、教材分析课程、青少年心理指导等相关课程,不断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与科研能力大幅度提升。

三、丰富教育方式,实现教育目的

(一)创新办班模式

第一,建立骨干教师班,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紧密合作,选择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教师纳入骨干教师班,对教师进行短期集训,加快教育效果和教育质量。第二,相关政府要加大乡镇培训机构建设,通过鼓励措施和扶持政策鼓励优秀教育机构到乡镇开设分院,降低教师教育开支,拓展继续教育范围。第三,农村中小学校可以联合在一起,共同创办继续教育机构,加强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第四,农村中小学校可以自行创办本校的教师培训班,利用本校现有资源,开展教学方法、管理方法等教育活动,同时也可以邀请知名专家来校授课,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实现办班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的。

(二)构建多样化教育体系

第一,系统指导法。在进行教师教育培训过程中,要根据教育心理学知识和各个学科教学方式,针对典型课堂教学进行教学示范,并要求教师在参与培训后进行反复练习实践,使得教师可以将培训中学到教学方法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其应用灵活性,以达到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这种方式可以促发教师的自我学习和自我优化,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第二,课题研究法。在进行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中,要根据教师之间的差异性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实现因材施教,鼓励和引导教师开展合作研究,围绕一个教学课题,组织教师收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使得教师在参与研究讨论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达到教学指导的最终目的。第三,参与学习法。在教师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承担着相应的学习任务,结合继续教育属性,在实际培训教育中,可以引进参与学习法,培训人员要合理设置教学活动、教学任务,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发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自主学习,提高继续教育效果。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与继续教育的研究,让我们知道了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对农村中小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实现中小学教育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提出更新教育观念,做好教育基础、创新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丰富教育方式,实现教育目的等有效措施,不断优化和完善继续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提高继续教育效果,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者:刘建国 单位:凉州区韩佐乡头畦小学

参考文献:

[1]周瑞芳.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

[2]黄艳惠.教师继续教育研究视野下:云南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模式的理论探讨[D].云南师范大学,2015.

继续教育研究篇4

关键词:继续教育研究;不足;解决方法

一、继续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这一方面表现在继续教育研究结构与层次的不合理;另一方面表现在研究内容的重复和低水平。按一般分类方式,继续教育研究活动可分成基础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和开发研究。基础研究探索继续教育现象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从而发现和开拓新的领域,提出新的学说、新论点、新论据,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继续教育知识水平或综合认识能力,不考虑直接的应用;应用理论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成果,对具体的继续教育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或对继续教育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其目的在于深化和完善基本的继续教育理论,探求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对继续教育现实问题给予宏观指导,应用理论研究是基础研究在继续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延伸,其成果一般可为继续教育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开发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的成果,按照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或制定某一新的计划、对策、体制、系统、秩序等,目的在于解决某一具体的继续教育实践问题,开发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直接结合的过程,可为高校等实际部门和一线的教师提供可操作的依据。三种研究活动密不可分,相互依赖补充,但又相互区别。近年来,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发展是向普及化目标迈进,这就要求继续教育研究能加强应用理论研究和开发研究。但在我国的继续教育研究中,应用理论研究尤其是开发研究相对不足。许多回避现实,与社会脱节的“纯理论”研究,无法为继续教育普及化发展服务,但却占用了相当一部分的研究资源,造成了或大或小的不足和遗憾。而继续教育普及化发展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又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如何进一步落实继续教育的战略地位?如何增加扩招后继续教育投入?如何大面积提高继续育质量?……这些都是长期以来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如果继续教育研究者对这些实际问题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而沉湎于对教育理论的理论研究之中,将可能步入“纯思辨”和玩弄“文字游戏”的陷阱之中,到头来于己无益,于继续教育事业发展无济。

另外,在研究队伍内部,各研究机构、研究部门和研究者之间缺乏沟通。在继续教育研究界常常可发现各研究机构都存在着研究“多而杂”的问题,自己专长的研究在搞,自己不擅长的研究也在搞。这些都导致近年来的研究许多是重复或是泛泛而谈的。研究内容和成果高水平的少,低水平的多;创新者少,重复者多;突破性少,局限性大;资料堆砌多,深入实际少;追逐热门者多,独辟蹊径者少。

(二)研究耐心不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继续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到来,继续教育的发展速度加快,尽管继续教育研究“热点”不断出现,但是真正持久延续的却少见。这种不见结果的热闹,说明没有一种继续教育研究话题能获得继续教育实践界的持久共鸣,更谈不上社会的共鸣。继续教育研究的这一现状不能用市场经济的同化作用来解释,而只能说明继续教育研究急功近利的浮躁。从过往的各门理论研究的经验看,市场经济初兴之时,虽然人欲横流,但往往是理论研究创造最富成果的阶段。其动因即在于理论研究者作为科学价值的守望者,与社会人的“经济化”过程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不得不强化自己的科学至上立场。此时的理论研究者,更加具备从时代变迁中冷静观察科学、凸显独立自我智慧的条件。换句话说,理论研究者甘坐冷板凳的耐心,更具有科学研究意义上的创新性。然而,要做到这种“心远地自偏”的境界,必须首先具备对科学价值的兴趣。另外,从社会学角度看,思想是人的一种活动或行动,而人的行动的目的性,决定了他的行动的方法和方式,这同样适用于继续教育研究领域。对继续教育事业发展有兴趣的人,将继续教育事业看作是对人类发展做十分重要的重大问题,他的注意力始终是稳定的,主题也相应的表现出独特性和永恒性。而仅仅将继续教育研究当作谋生工具的人,必然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自己,为畅销而制造大相径庭的“作品”。这样的“操作”,只能使继续教育研究无可避免地“可口可乐化”而进入“一次性消费”的行列。如果回顾一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继续教育研究论著,现在几乎连书名也无人记起的不在少数。这从一个侧面证明,继续教育研究假如不能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耐心进行深入的思考,不提炼出令人信服的思想,不致力于建立继续教育理论和继续教育实践的历史性联系,那么,必然要被社会文化的进程所遗忘,从而淡出历史的记忆。

(三)经费使用上存在的不足

目前,困扰着我国继续教育研究的一大难题是经费不足。这似乎已成为制约继续教育研究事业发展的瓶颈。但我们也看到,在经费投入不足的同时,也存在着有限的经费由于使用不当而造成的遗憾。主要表现为:第一,经费投放缺乏系统性及不配套。继续教育研究一般要经过课题研究成果应用(影响)于继续教育实践活动这三个阶段,才能体现和发挥其作用和价值。目前,在经费投放上较为注重第一阶段,即注重课题研究经费的投入,而对研究成果的出版以及在继续教育实践活动中推广应用上却未给以应有的重视和投入,造成许多投入大量研究资源的研究课题完成之后,便束之高阁,没能产生应有的应用于继续教育实践的效益和价值。第二,经费使用和投放上的平均性。在我国目前存在着地方院校、军队院校等系统和各个层次的继续教育研究机构,虽然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但都存在着“长线不长、短线不短”的问题,在研究经费投放上也存在着有优势的项目并未得到侧重照顾,而非优势的项目也难以压缩的现象,大家都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的状态。第三,在研究经费申请及审批中存在着“名人效应”,“关系效应”等不公平因素,从而导致一些好的研究项目未能得到资助,一些平庸的课题却经费不菲。

(四)研究方式上存在的不足

现代继续教育事业的加快发展要求继续教育研究者协调合作,发挥多学科融合交叉的优势而形成学术上的新突破,以往单兵作战的研究方式已渐显落后。然而目前的继续教育研究工作者依然是以个体研究为主,缺乏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许多研究者的才能未能纳入群体中,没能发挥出“1+1〉2”的效应。

(五)继续教育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上存在的不足

继续教育研究事业的发展,是靠科研人员的辛勤劳动推动,也是靠具有一定数量和相当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推动。研究成果的质量与数量也决定了某一研究领域和研究机构的兴衰。长期以来,继续教育研究界存在的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就是成果发表和真正应用于继续教育实践活动之间尚有一定的距离。目前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只要成果得以出版发表,便以为大功告成,最多再希望获几个奖,而对研究成果如何更好地为继续教育实践活动服务,从而产生应有的效益和价值则不再关注。

二、继续教育研究存在不足的原因

(一)资金投入过少的原因

目前我国继续教育研究机构大多集中在高校,其开展研究活动基本上依赖政府和学校的拨款,虽然政府和学校对继续教育研究不能说不重视,但每年用于继续教育研究的资金无论是绝对而言,还是相对而言都是不足的,低投入必然影响继续教育研究的效率。继续教育研究经费不足的困扰,必然影响到研究的连续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一些大型的、必须靠系列研究才能完成的课题,有时由于经费所限不得不压缩或中断,课题的水准必然受到影响,成为继续教育研究中的“烂尾楼”。

(二)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滞后的原因

继续教育研究虽然不像自然科学那样要求精确的数字和严格的实验条件,但对研究手段和方法更科学更先进的要求是一致的。面对快速发展的继续教育事业,继续教育研究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性,没有现代的、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继续教育研究就无法满足继续教育实践活动的需要。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社会科学的定量化研究显得愈加重要。据美国学者D•贝尔的统计,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中,世界范围内社会科学的重大研究,定量化的占了2/3。继续教育研究属于社会科学,定量化研究理应成为继续教育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定量化研究靠传统的资料堆砌、论著引用是无法完成的,它要研究者能熟练掌握数学方法,掌握数理统计和大型社会调查技术方法,并能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从而使研究成果具有可应用性,研究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目前我国一些继续教育研究人员在研究手段和方法上还有相当的局限性,继续教育研究中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薄弱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一原因造成的。研究手段和方法的落后,使一些研究者或无法进入新领域,或在原有研究领域原地踏步,这在研究上表现为视野狭窄、缺乏新意,难有大的建树等。

(三)研究人员素质欠缺

这主要表现在一些继续教育研究人员在解决继续教育现实问题方面所需的调查研究、社会活动、交往能力上显得不足。心态也是影响研究活动效率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成功的科学工作者一般都具有执著追求、锐意进取、专心致志、不屈不挠等心理特征,而患得患失、守旧保守、安于现状、萎靡懒散等不良心理特征却使人难有作为。此外,一些研究者知识陈旧狭窄,缺乏多学科的交叉综合,致使研究范围狭小,也会产生研究中的严重局限。

三、解决方法

(一)加强继续教育研究队伍建设

首先要抓思想政治建设,这是第一位的。要教育和引导我们的继续教育研究工作者认真学习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继续教育研究指明了方向。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以此为指导,创造性地开展继续教育研究工作。其次要突出抓好青年理论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青年继续教育研究者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现代教育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以充实自己的相关知识。再次,继续教育研究者要积极参加有关课程的培训,要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制订学习计划,争取不脱产或者短期脱产进修有关课程,有条件的还要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要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网络知识及熟悉一两门外语,以增强自己获取国内外信息的能力。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对此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二)积极探索继续教育研究机制改革之路,集中力量攻关,为继续教育研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一,充实现有继续教育研究机构的力量,提供更多的经费和设备。同时,不同地区和不同高校之间的继续教育研究机构要相互联系,交流信息,在有关课题研究上实现优势互补。第二,建立专家研究室,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在一些研究力量比较强的继续教育研究机构,可尝试建立专家研究室,并以专家的名字或研究课题的名字挂牌。专家研究室要以成就显著的继续教育研究专家为中心,形成一个范围不大但工作效率很高的研究群体,集中力量对重点课题进行攻关。第三,引导众多的继续教育研究者逐步形成学术流派。完善继续理论研究体系。中国继续教育学会和各省、市、自治区继续教育学会要积极运用多种方式,促使各具特色的继续教育理论学派的早日形成。可以预料,随着各个学派的形成,我国继续教育研究的内容将会进一步丰富,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对继续教育事业的指导能力将会进一步加强。第四,强化协作策划,提高协作刚性。俗语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协作方案是靠人策划出来的。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充满着智慧、谋略的文化积淀。古今中外贤能之士无不以策划、谋略作为其事业的发展与迎接挑战的魔方。置身于继续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中的继续教育研究也需要“先谋而后动”,拿出自己的策略与谋略,并以创新性、开拓性的姿态,接受继续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继续教育研究机构之间的协作是一项战略性、创造性劳动,要达预期目的,除了制定正确的策略,还需要精湛的组织策划与后期管理。当然,强调协作刚性的同时不能搞“拉郎配”的强制,也不能搞“劫富济贫式的二次分配”,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协作关系”。

(三)逐步改善继续教育研究条件

继续教育研究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撑。有关部门要适当加大继续教育研究经费的投入,并逐步提高年递增率。同时,对经费的使用也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如对经费的使用去向有专人跟踪监督,有严格的审批制度等。另外,在保证经费每年有增加的情况下,要积极探索拓宽经费筹措渠道的途径,努力争取社会各界对继续教育研究事业的支持。

(四)继续教育研究者要调整好研究状态

有许多的继续教育研究者尽管熟谙继续教育研究典籍,但自己的研究状态与现实生活相隔太远,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毛病,耐心不足,改变这不尽如人意的状况的关键是强化对继续教育研究的虔诚,调整研究的姿态,多一些对继续教育发展的忧患意识,多一些痛苦的理性思考。唯有如此,继续教育研究才能摆脱“急功近利”的毛病,融入继续教育的价值创造之中。

参考文献:

[1]董晓勇.我国继续教育的研究及分析[J].文教资料,2008,(21),87-88 .

[2].国外继续教育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14-15.

[3]朱春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继续教育研究回眸与展望[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7-39 .

继续教育研究篇5

关键词:继续教育;品牌战略;高等教育院校;品牌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8―007―03

一、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

从终身教育发展的角度出发,高校都希望能为终身教育的发展和实施贡献自己的资源,发挥其在教育领域的优越性,从而对终身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国家终身教育战略部署贡献力量;从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角度出发,高校都希望为继续教育的开拓创新和人才培养投入自身的能力和资源,为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延伸高校的教育服务理念;从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角度出发,高校都希望建设世界一流的继续教育学院,但现实是,不是每个高校的继续教育都有机会晋级到世界水平。希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高校都希望拥有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但现实是,世界级的师资队伍不会轻易选择某所高校,世界级的一流人才也不会轻易选择某所高校的继续教育;从社会人才培养责任出发,高校都希望服务社会各行各业,但现实是,不是所有的行业都能被所有的高校覆盖和掌握,高校需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立足;从继续教育培训技术使用看,都希望掌握各种先进的技术,但现实是,能够很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就已经非常不错了,高校要量力而行,要根据自身的技术储备去拓展市场;从继续教育服务社会的理念出发,各层次都希望为社会的人才培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无疑是可以实现的。

总之,高校因为历史、社会、政府、行业等原因,立足不同,培养层次不同,教育资源不同,其继续教育的定位也不能完全相同。高校应该正视自身历史、能力和资源,不好高骛远,不急于求成,也不重利忘义,从而在充分认识高校自身的历史使命的基础上,正确树立高校自身的继续教育理念,做出自己的特色。从国家层面出发,加强高校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职能,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建设,这是高校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高校理应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工作,成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的主力军。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日趋多元化,学习者对继续教育的选择逐渐增多,使得继续教育市场竞争激烈。在此环境下,品牌已经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关键。品牌战略直接影响继续教育的生存和发展。高校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建立继续教育品牌化发展战略。

二、高校继续教育品牌战略

20世纪90年代,品牌开始在我国社会的不同领域中频繁出现。在继续教育培训行业内,很多成熟的培训机构早就制定了品牌战略框架。譬如,新东方教育确立了培养中国精英、推动中西文化融合的优秀教育机构的品牌定位和发展目标。同样,高校为推动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品牌战略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清华大学开展继续教育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其国际化发展的品牌战略路线逐渐清晰。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高策理在接受《中国远程教育》记者采访时说,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品牌建设的战略构想是,进一步扩大清华大学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发挥清华大学在高校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2011年,清华大学被教育部授予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成为50所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牵头单位,2012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部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这些殊荣的获得离不开其“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益”的品牌战略规划和教育理念的实施。清华大学提出了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三个“服从服务”,即服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服从、服务学校自身发展的总体战略;服从、服务人的发展要求。清华大学还探索了很多特色鲜明项目,如“全国残疾人就业指导员远程培训”、“清华军队转业干部网络学堂项目”等,给其他高校发展继续教育以启示。

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被教育部授予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但却无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2年继续教育基地,并可能无缘于部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200家。这对这一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校无疑是一个挑战。北京邮电大学继续教育的发展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一直致力于行业人才培养的北京邮电大学,先后建立了通信行业“全国青年文明号”负责人培训基地、北京市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市计算机软考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其继续教育的脚步受到一定的影响。行业品牌的建立不能没有风险意识。2013年,北京邮电大学为深化品牌建设,开展继续教育品牌效应研究,希望为继续教育品牌战略的发展献计献策。

继续教育研究篇6

近年来高校继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向继续教育专业化迈进。高校继续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是影响继续教育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面,高标准的继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依赖管理者的专业化水平。因此,提升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的专业化水平成为高校发展继续教育事业,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和树立学校继续教育品牌的关键。

一、继续教育管理者专业化的内涵

专业化是指某一职业经过长期的培养,达到一定的专业标准、取得了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继续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就是继续教育管理者为了能更好地完成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应该具备的具有继续教育特色的专业知识、素质和能力。高校继续教育事业持续的专业化发展要求继续教育管理必须专业化和科学化,继续教育管理者也要专业化和职业化。美国著名学者李?S?舒尔曼先生认为,当代专业教育的属性特点包括:一是理想的职业道德,要有为大众提供服务的倾向和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二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具有一套完整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能体系。三是专业培养,就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培训。四是学习发展,即需要不断读书学习、思考完善和实践分析。五是专业判断,学会适应变化、融汇贯通。六是专业团队,能共享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发展水平。当前的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并不是完全的专业化职业,所以,研究和探讨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的专业化问题能加快继续教育专业化发展速度,提升管理者专业水平。

二、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专业化的发展现状

(一)学历较低、缺乏工作经验

学历较低是从事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一个普遍现象。因为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来源比较复杂,学校也未明确继续教育管理者的学历要求,所以大家的文化程度都不尽相同,大学专科学历和专升本占很大比例,几乎少有研究生学历。同时从事继续教育管里工作人员大多数没有继续教育的工作经验,一部分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刚走向工作岗位,另一部分是其他专业领域工作人员的工作调入。以上这些情况是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理论知识薄弱,管理能力偏低的原因之一。

(二)续教育管理者知识和素质的不足

当前,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在从事继续教育管理之前,大都没有参加继续教育的相关培训,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很多管理者不掌握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专业特点、学员的学习需求,对继续教育质量管理、项目研发、市场开拓和后勤服务保障等方面知识不够熟悉。继续教育的管理模式还是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同时续教育管理者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偏低,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强烈的事业心,没有热爱本职工作,任劳任怨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这些都阻碍了高校继续教育专业化的发展。

(三)地位较低

高校继续教育虽然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组成部分,但是继续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地带,学校普遍不够重视,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的地位较低。人们大都认为继续教育是学校的“副业”,对继续教育管理者要求低,大部分从业者都是高校校外编制或者是学校引进人才的家属。因为以上原因,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已经成为高校中被遗忘的角落,工作人员的晋升没有通道,评优也没有名额,这些必然造成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不强。

三、继续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的标准与内容

(一)对继续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

国家人才观念决定了高校继续教育的使命和继续教育办学者的职能与作用,继续教育办学者应该具有合适的价值观与理念。继续教育不应该是高校提高财力、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的工具,而应该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平台,继续教育也是推动社会向终身学习型社会迈进的有力催化剂。大力提升继续教育事业和管理者的专业化水平,就能保证继续教育质量、树立继续教育品牌。只有对继续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信念才能让从业者热爱继续教育工作,为学校继续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二)继续教育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应该具有:一是市场开拓能力,包括获取和挖掘培训资源的“营销”能力。二是课程研发能力,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结合继续教育的实际需求,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三是项目管理能力,就是从项目立项到开班审批到教学过程,还有后勤服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四是组织协调能力,就是能组织好学校的各方面的资源,协调好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利益。五是行政管理能力,就是能处理好人员管理和经费管理等。六是语言能力,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公关能力。

四、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一)加强立法,确保高校继续教育具有专业地位

国家对高校在继续教育中的角色进行了定位,规定了高等院校是实施高校教育培训的主要机构,规定继续教育是高校的人才培养任务之一。大学继续教育的目的和定位决定了高校继续教育办学者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是国家法律法规的保障,继续教育在高校中应该拥有合法地位,继续教育在高校获得专业地位是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创新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

高校应当把继续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进程之中,形成管理与办学的清晰格局,进一步理顺继续教育的体制和机制,实行管办分离的管理模式,依法进行规范管理和教学。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才能有一个高校继续教育办学者专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需要有严格规范的制度约束才能引导继续教育办学者向专业要求发展。

(三)建立继续教育办学者证照资质

建立继续教育办学者准入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和继续教育办学者奖励与淘汰机制。作为一个继续教育管理者应该具备与继续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经验。为此国家和学校应该出台政策和法规,明确继续教育管理者的入职资格、专业课程和考试制度等。同时建立考评体系,对继续教育管理者进行奖惩,从而保证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发展。

(四)支持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开展理论研究

高校应该利用其科研优势,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和继续教育工作者,探索继续教育的内涵特征和发展规律,提升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水平。学校应加大继续教育课题研究的经费投入,开展校内的课题研究,鼓励申报部级、省部级研究项目,开探讨会,组织专家评审,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等,引领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提高学校继续教育的影响力。

五、加强对继续教育办学者的学历培养和专业培训

国外高校已经提供了继续教育硕士学位课程,我国一些高校教育院系的硕博培养课程中也有了继续教育研究专业,为国家提升继续教育水平发挥基础性作用。加强继续教育管理者的培训,更好地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提高全体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技能,合理规划,科学制定培训手册,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形成规范、专业的管理流程,培训内容包括:国家继续教育政策法规、继续教育项目管理、培训市场开拓、一流大学继续教育办学经验等。

继续教育研究篇7

关键词:地方高校;成人继续教育;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处于转型期,各校都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菏泽学院通过对各项工作改革研究与实践,继续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初步走出了一条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子。成人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发生了很大变化,专升本、高升本、高升专3个层次得以健全,招生规模大幅度增加,在校生人数达5862人。录取人数由2009年以前的1500人左右,增加到了2655人。与此同时,通过改革创新发展实践,学院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和非学历教育工作得到了山东省教学专项检查专家组的高度评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校生实践课程考核试点工作的开展,为学院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立交桥的建设首开先河;围绕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科学研究等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获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山东省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等荣誉。

一、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招生工作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地方高校在成人教育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例如招生宣传不够,宣传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落实和改革。招生计划偏少,特别是专升本和高起本计划远不能满足学院的需求,并严重制约着录取率的提高。招生计划执行严重不平衡:有的专业报名人很多,有的专业报名及录取人数很少,难以正常开班或组织教学,生源质量逐渐下降。办学层次有待提高,应在现有本、专科招生的基础上开展在职研究生教育。

(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现状

教学管理模式落后,沿用普通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基本上没有体现出成人的特点。管理观念陈旧,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手段严重缺乏,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成人教学方法几乎和全日制的相同,这种办学思想忽视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特性,阻断了成人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束缚了自身的健康发展。学员自身素质下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人教学过程监控有待加强,函授站、教学点设置和管理混乱。

(三)成人高等教育非学历教育现状

从全国范围来看,地方高校开展非学历教育的规模较大,大部分地方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都有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但从培训项目的创新性及效益看,高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前国内开展的主要非学历教育项目是证书培训、行业培训和政府推动的一些培训项目。地方高校存在着对发展非学历教育认识不到位,力度不够,教育模式缺乏创新,定位不准,盲目跟风等突出问题。同时非学历教育的制度保障不够健全,生源面临激烈竞争,质量难以应对市场不断变化的新要求等。

(四)继续教育机构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还没有与市场经济接轨,无序竞争,认可度降低

随着继续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迫切需要高校的继续教育机制体制尽快和市场经济接轨。当前,虽然少数高校能做到,但是在大多数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管理中,很难做到,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管理体制单一,机制不灵活,难于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五)高校继续教育资源有待整合

高校继续教育主要包括成人教育、远程教育、自学考试、非学历教育等。负责继续教育的学院缺少规范统一的名称,部分高校内部几个学院并存,其办学内容相近、生源相同,只是教学方式不同。事实上,高校继续教育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然就容易出现学校内部相互争夺生源与教育资源的问题,在高校经费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既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也使学校自身的声誉受到不应有的损害。从根本上来讲,就是管理比较混乱,资源利用率低下,给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六)改革不畅

没有突破封闭式的地方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不能与时俱进,难以持续发展。对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认识不足,目标不明,手段落后等现象普遍存在。

(七)继续教育理论研究不够

继续教育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指导,但是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继续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层次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复杂,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显然没有跟上,不仅研究人员少,高质量的成果少,而且重复研究多,创新研究少,整体研究不够深入,不能为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二、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探索

(一)继续教育招生工作

无论哪种办学,生源都是基础,市场占有率是发展的前提。多年实践中我们思考最多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做好招生和服务管理工作。搞好调研和招生宣传,不断拓展生源市场,全方位提供优质服务,规范操作程序,是我们的基本做法。增强责任心,提高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是对继续教育学院全体人员的基本要求。基于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了使继续教育在现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发展,应采取如下对策。

1.统筹学校教育资源

把继续教育的招生与办学要放在整个学校人才培养规划的大背景下去考虑,整合招生资源,做好招生策划。学校要切实把继续教育重视起来,把既懂业务又熟悉市场的专业技术人员配足配齐。

2.强化招生宣传工作

一是要建设一支过硬的招生队伍,做好宣传工作的基本保障。二是创新方式方法,制定并实施有效宣传策略。三是结合实际,制定以点带面、精耕细作的宣传战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加大对县函授站招生工作的督促力度。五是加强与学校各单位的沟通,继续教育资源全校共享,继续教育学院搭台全校教职工唱戏,充分调动学院内部各教学单位及各部门的积极性,让大家认识招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使全校都来关注和重视继续教育成人招生工作。

3.建立健全招生服务支持体系

第一是基本服务:提供详尽的教学计划和优质教材,并选配好优秀授课教师;加强技术支持和教学管理服务,为学生提供非智力因素的其他方面的服务;了解学生的想法,给予帮助;组织开展学习方法的引导和经验交流,使学生学会学习并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第二是开展专业化服务:要从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来认识和把握学院应达到的服务水准。所谓专业化就是不仅服务热情,更要服务精准,把工作做到服务对象的心坎上。工作的好坏,不仅要看动机,更要看效果。第三是用心服务:所谓用心服务,就是全面展现我们全体员工的精神面貌、专业能力、市场意识等综合素质,体现着教育服务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对继续教育事业的执著和对市场的感悟。所谓用心服务,就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我们的服务是否到位,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出现的不良现象,2010年以来,学院按照积极发展、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保证质量的办学指导方针,正确处理规模与效益、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进一步用先进教育理念提升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以保证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1.健全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为实施系统化、规范化管理,使成人教育工作有章可循,继续教育学院不断加强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对办学的各环节实行全方位规范化管理。经过潜心探索研究和精心试验、实践,制定和形成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各项成人高等教育的规章制度,整理和印制了《菏泽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规章制度汇编》。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建有一支既有成人高等教育经验,又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由校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为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保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根据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原有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及修订。使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适应时展的要求,满足当前学员个性发展需要,体现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以及成人高等教育特色。

4.建立长期有效的检查评估制度,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和完善了继续教育各类信息反馈、测评体系和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加大了继续教育的质量管理和监控力度。通过开展年度检查评估,对成人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并定期检查评估结果,对管理混乱和教学质量低下的教学站点进行限期整改。

5.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积极创新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开展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尝试现代远程网络教学。学院申报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与校外学习中心合作模式改革研究》被批准为2011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立项课题。本课题的立项研究是学院开展国内校际间继续教育远程合作研究迈出的第一步,将对今后学院与国内高校继续教育远程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成果也将为学校继续教育远程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6.开展特色课程建设

为了全面推进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非常重视学科专业建设,选派本校本学科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正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聘任本校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鼓励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具有丰富成人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参加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已有4门校级特色课程,1门省级特色课程。

(三)大力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

1.制定教育品牌化发展战略

教育品牌现已成为培训机构赢得学员、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培训机构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地方高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要把潜在的教育资源优势转化为继续教育培训优势,转化为继续教育培训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学院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品牌战略发展计划。

2.突出特色,形成非学历教育精品项目

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必须考虑培训规模、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培训项目开发时,着眼于长远发展,着眼于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的经济建设发展,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和已经相对成熟的项目,加强研发,形成系列化的特色项目,以及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项目群。努力争取做到应用一批,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在不断研发和深入市场调研基础上,合理安排新项目投放市场。

3.开展校地结合,建立培训基地

构建一个面向社会各界的继续教育培训服务平台,有效开展教育培训领域的合作,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学科优势,积极推进菏泽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拓宽成人教育的办学空间,实现高校为社会经济、文化、人才培养服务的宗旨。学校新建了山东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进一步提高了非学历教育平台的层次,培训领域由菏泽市扩大到山东省。近年来,依托山东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菏泽市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基地、菏泽市专业技术人员菏泽学院继续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围绕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经济发展,着力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努力构建各类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全面科学发展。

4.创新制度,完善高校培训管理运行机制

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培训是建立在经营理念上的。当非学历教育与市场越来越贴近的时候,无经济效益的培训显然难以为继。要进行制度创新,不断完善高校培训管理运行机制,使高校继续教育贴近需求,优势突显,运行顺畅,质量上升。要通过核算,建立有效的教育资源分配管理系统,有效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服务,构建教育培训资源共享机制,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

5.立足可持续发展,实施继续教育人员素质能力提升工程

做好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有诸多因素,但最关键最主要的是人的因素,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继续教育工作的水平和效率。要以能力为导向,制定有效的继续教育人员素质能力提升计划,重点培养、提高其市场需求调研能力、招生渠道及市场开拓能力、培训项目策划设计与开发能力、组织优质师资和其他教育资源的能力、沟通协调和培训管理能力等,努力构建一支过硬的继续教育工作队伍。

(四)积极推进自考助学工作

2011年6月,省教育厅批准学院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校生实践课程考核试点院校。12个本科专业获批试点招生。这项工作的展开,为学院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相互发展,开通了新的渠道,也为学院普教与成教立交桥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强化师资建设,打造高校团队

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学习型团队建设,不断丰富继续教育内涵,发扬奉献、敬业的团队精神,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继续教育发展需要的校内外结合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和管理团队。

(六)结合当前实际,进行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菏泽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地处欠发达地区,继续教育经费不足,广大学员对继续教育的热情始终不高。为此,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一是调整机构,理顺管理体制。二是加强制度建设,理顺管理机制。三是以市场为导向,更新理念,凝练专业特色,增强竞争实力。学校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菏泽打造成为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宏伟目标,主动适应菏泽市产业结构的布局,不断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注意职业指向性,办出专业特色,增设了契合六大区域高地发展的成人教育新专业,进一步增加在激烈竞争中的实力。

三、继续教育发展改革研究实践成效

一是通过招生改革措施的应用,招生录取人数由2009年以前的1500人上升至2012年的2655人,连年大幅度提升;调整和新上了20多个社会急需的本专科专业。

二是积极开展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立交桥建设试点。2011年省教育厅批准学院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校生实践课程考核试点院校》,使学院普通在校专科生读本科或本科生读第二专业有了平台,开创了学院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互通的先河,目前自考助学学生600人在读。

三是成人学历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得到规范。在2011年,在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专项检查中,专家组在详细查阅了有关材料后,召开检查反馈会认为,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教工作,思路清晰,定位准确;成教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文件规范齐全;教学管理队伍素质高,业务精;教学过程严谨、规范,教学管理井然有序。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建设校级立项4项,省级立项1项。

四是创新模式,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近两年,面对新的形势和需求,依托三大基地,先后开展了菏泽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乡镇中心校校长培训、公务员初任培训、中小企业领导培训以及菏泽市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等,共计培训20余万人。菏泽公务员在线学习项目的启动,首次开启了学院使用云技术开展E-learning学习的窗口,此项工作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2012年对全市新录用公务员进行培训班期间,创新培训模式,确保了培训质量,得到菏泽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

大力开展非学历教育工作,成绩突出。2011年学院典型材料在全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交流。菏泽学院被评为山东省企校合作先进单位,并作为先进单位代表上台领奖。

五是围绕继续教育工作的实际,积极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继续教育促进教学和各项管理工作的全面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年来共成功组织申报各类继续教育科研课题11项,其中省级立项5项。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继续教育类学术论文80余篇。菏泽学院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职工教育与职业教育优秀科研单位;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山东省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两项课题获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研究一等奖,一项获二等奖。

参考文献

[1]桑宁霞,丁红玲.关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有效需求的研究(上)[J].中国成人教育,2010,(3).

[2]桑宁霞,丁红玲.关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有效需求的研究(下)[J].中国成人教育,2010,(4).

[3]李鸿江.浅议我国现行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成人高教学刊,2003,(6).

[4]周先林,张唯聪,张子安.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6).

[5]白浔,曾青云.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市场博弈分析与设计[J].成人教育,2006,(8).

[6]肖玉梅,卢泽生.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与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7,(13).

[7]胡侠,余久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趋势[J].成人教育,2007,(9).

[8]马松庭.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5,(1).

[9]严民富,蒙强,曲升刚.成人高等教育招生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

继续教育研究篇8

关键词:集中培训;校本培训

收稿日期:2007―11―28

作者简介:谷朝勇(1975―),男,汉族,山东省成武县人,菏泽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硕士。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已越发显得重要,但因经济、文化、地域、历史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已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尤其在经济落后地区,这种问题更加突出。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必将影响和阻碍校本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

一、农村教师校本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偏低,师资缺乏

在调查的两个典型县区(六个典型乡镇)的86所学校中,发现农村中学第一学历达标率仅为34.7%,包括第二学历达标率也只有70%;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民办教师转公的教师就占五分之一以上,并且专业大多不对口;另外有相当一部分是村聘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科学课此类课程在小学开设不足,有的学校音乐课、美术课甚至没有开设。

(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基层教书育人,却享受不到基本的待遇保障。待遇不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只能维持正常的办公,由于办学经费紧张,农村学校用于教师培训提高方面的资金几乎为零,大部分地方乡镇中小学培训提高费用基本要靠教师个人承担。由于工资待遇本来就比较低,靠教师个人承担培训费用困难较大。

(三)校本培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校本培训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但许多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实施往往失于简单化。虽然校本培训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方式已成为共识,但目前我国关于校本培训的理论探讨工作,尤其是具体的微观理论研究还十分贫乏,培训教材不足。在农村中小学,由于经济落后、师资缺乏,图书、报刊、杂志和网络等设施、设备不足,农村教师没有时间、没有设备、更没有经费得到相关理论的指导。

(四)缺乏科学规范的考核及奖惩机制

校本培训在我国只是刚刚起步,配套的考核、奖惩机制仍未建立,各校是方法不一,无法评定优劣,难以激发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仍旧是传统的陈旧模式:1.以学历补偿和学历提升为主的“学本”培训模式,这种培训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补偿和提高学历,用以弥补学历的不足。这种单一的学本培训模式难以适应当前多元的教师培训需要,特别是难以完成提高教师教学实践水平的任务。2.利用节假日对教师开展的运动式、报告式、理论灌输式的集中培训,这种方式由于参与者较多,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因而无法保证培训的质量。3.对教师参加培训后的考评仍然是传统学院式的纸笔考试评价,缺乏对教师实际工作能力、实践水平的评价体系。

二、农村校本培训应采取的对策

(一)政府重视,在教师培训上加大资金投入

把以校为本与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结合起来,纳入工作计划,上下统筹安排,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落实培训经费,保障校本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经费紧张的问题是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问题。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职责。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各级政府持续加大经费投入,还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建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分摊机制,明确政府、学校和教师个人承担的费用项目或比例,运用制度化的手段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所需的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经费的保障机制,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教育事业经费经常性支出渠道,确定教师培训经费按照教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予以保障。

(二)继续深化培训模式改革,不断探索适应当地实际的培训模式

1.系列讲座。如办学特色讲座、方针政策讲座、教法创新讲座、优秀教师讲座、继续教育讲座,目的在于让教师们及时了解教学改革动态,及时改变观念。

2.组织研讨。目的在于组织教师们的交流与学习,优势在于互动性与互补性,进而达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以及教学经验的最大化效应。

3.集体办公。包括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共同批改等,目的是促进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实际上也是常规教学的重要内容。

4.教育科研。加强教师们的教研工作,着眼点在于经验总结和论文撰写,目的在于提高理论水平,激发积极性,从更高层次上促进校本培训工作的发展。

5.现场示范。就如何执行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施等问题,邀请部分学科带头人和教育专家进行现场课堂教学示范,使实验教师通过亲自感受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三)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建立现代化的学习型组织

以住的集中培训,给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工学矛盾和多于城镇教师的经济负担,再加上农村、城镇一样的培训内容和标准,也脱离了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为此在远景建设规划中,通过天网(卫星电视)和地网(计算机网络)加上人网(传统培训体系),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离岗,不但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而且较好解决农村教师的“工学”矛盾。

现实中可以利用乡中心学校在农村教育中所处的中心、示范和辐射作用,在乡中心学校建立教师学习资源中心,配备现代化的远程教育设备和各种教师培训教材及图书影像材料,并与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和因特网相接,接收丰富多彩的远程教师培训课程,供教师培训和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将开发的培训课程和优秀教师的讲座制成网络课程、VCD、卫星电视课程,通过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传送给教师学习资源中心。

(四)建立起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和激励制约机制

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必须建立起一套督导评估制度和激励制约机制。

1.要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与教师考核、晋升、聘任、奖励相结合,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2.建立教师培训证书制度。

3.建立教师培训管理档案和学分管理制度。

4.对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完善培训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培训基地作用

首先,要充分发挥各级教师培训基地和师范院校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把各级培训基地办成本地区在教育教学、资料信息、教改实践、教育技术、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的教育中心。可以考虑由师范院校牵头成立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联合体,进一步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搭建起一种全新的合作平台,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其次,积极推进农村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参照教育部制定的示范性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标准,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教师进修院校、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教研室、电化教育和教育科研机构,逐步形成多功能的区域教师学习中心与资源中心。第三,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作用,立足于校本,以“研训一体”方式促进农村教师自主发展。

(六)以信息技术培训为重点,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

1.大力开展适应当前农村教师现状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的层次和水平。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内容主要有,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网络学习等等。虽然在条件较好的城镇教师看来技能都很简单,但现实是农村的大多数教师都知之甚少,他们的感觉到了强烈的差距,掌握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当前广大教师一个迫切愿望。

2.专业学科知识的深化与更新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按照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知识为基础,针对不同学科的需要,开展新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使广大农村教师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3.大力推进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形式,是改变学校面貌、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在研究中提高的主要举措。校本培训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所在的学校及课堂,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更能激发学校和教师参与的热情,使教师培训更具活力和效益。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机电一体化发展范文 下一篇:专科机电一体化范文